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个人故事集锦9篇

时间:2022-02-08 00:21:49

个人故事

个人故事范文1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天生聪明,四肢健全,却没有健康的心理,他们的内心却被沉重的铁链锁住了,因为他们有贪婪之心,“苍蝇贪甜,死在蜜里。”贪婪的人没有好下场。而海伦。凯勒作为一个残疾人,身体虽然残疾了,可她却有着超过平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渴望和热爱。她告诫别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最基本的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就算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他们会凭着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海伦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想用短短的72小时去欣赏自己善良,仁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沙莉文。想看看自己好友亲切的脸庞,想去感受大自然美好的东西,我不知要怎样才能看看朋友们的心,我想许多的东西都要看,我甚至乞求上帝能让我看见东西,不再永远是黑暗。虽然健全的人都说上帝不公平,可是我们的苦是健全人永远都无法理解的。

个人故事范文2

柯跟我说了她们要分班的事,我已然看见她脸上淡淡地忧伤了,别看柯平时大大咧咧的,她的心思还是细腻的呢,她能发现敲开壳的核桃侧面成一个心形,她会想到买下朋友喜欢的本子,她会陪朋友一起唱一些自己不大记得歌词的歌,这样一个真性情的柯我真是喜欢极了了。她喜欢原来的班,喜欢大家有时候闹闹,但还是一家人的样子,她有着我一样的担心,舍不得原来的班,换到新环境担心还会不会快乐,但好在她的适应能力比我强,我到如今都没搞懂我对自己的班是什么情感,是否有眷恋,甚至是否有感情。

朋友,一辈子都是朋友

的确,自己的确对过去眷恋不舍,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我自己对现在的处境作出了错误的看法,是这样么?我渴望得到解答。

个人故事范文3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读着这本书,作为一名教师,我从柴静的《看见》中看见教育,思考着我们的教育。

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看见》可以说是一部讲故事的书。这本书中,一章就是一个专题的采访。二十章就是二十个故事。柴静还在书中讲述了很多新闻故事背后的故事,比如周老虎事件、药家鑫事件、虐猫事件……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有感动,也有沉重。有的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有的让我们掩卷沉思,有的让我们哑然失笑,有的则让我们心痛不已……在阅读的间隙,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静思默想,在这一个个“完整的世界”中,又该有多少精彩故事呀!孩子们的多彩生活犹如一条涓涓细流,这条小河在勇往直前,不断流淌。一路平坦时,它平缓舒展;遇到高山峡谷,它急速湍急;地形复杂时,它曲折回旋……用故事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深深埋藏的故事,需要我们用爱心去解读、去关注,用耐心去等待、去发现,用真心去触摸、去感受……我们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用心聆听方能感受它的美妙神奇。

经营每一个故事。书中有一张照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柴静蹲在地上,为一个哭泣的男孩擦拭眼泪———那是双城事件中一个失去了姐姐的男孩。这个饱受非议的镜头让很多人怀疑柴静是不是“表演性主持”,甚至有人因此而戏称她是“新闻戏剧主义”的代表人物。我觉得,这应该是柴静最纯粹的真情流露,她在书中的一句话也许是对这张照片的最好诠释———“如果问我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我想到我们的教育:关注教育中的每一个人,这是做教育需要抵达的。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孩子们的诸多故事?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倾听者,遇到不善言辞或不愿开口者,柴静会通过他们的动作、声音甚至一声叹息去辨识人物的真实内心。我们也应该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想,用“孩子的感情”去热爱……我们应该做一个反思者,对孩子们的故事进行教育的解剖和深入,只有深入才能有丰富的抵达;我们应该做一个参与者,“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同理,教育也是如此。只有进入孩子的故事,浸泡进他的生命河流,和孩子们一起创作、推动情节的发展,故事才会精彩。

个人故事范文4

   《雷锋的故事》个人读后感

   雷锋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他是40年代出生的人,和我们有着太远的距离。有一首关于他的歌曲,我们又是那样的熟悉:“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雷锋》这部电影,让我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不但知道雷锋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我还知道了它是一个助人为乐、热心肠的人。他那爱学习、勤俭节约的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电影里他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就像机器上的螺丝钉,我愿做一个在革命上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朴实的话语,却是那么的有力量。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21世纪的我们,和雷锋相比我们真是太幸福了,雷锋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我们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下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看了《雷锋》这部电影,我的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今天生活得这么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同时也能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努力学习,刻苦读书,发扬雷锋的精神。我相信,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雷锋的故事》个人读后感

   我读了《雷锋的故事》后最令我感动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坚强。雷锋是个穷苦而不幸的孩子,他不但从小失去了亲人、忍饥挨饿,而且还受到地主欺负。但他在艰难的环境中能坚强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我们生活在如此幸福环境中更不能向困难低头,而应该象雷锋一样坚强勇敢。

   第二点是爱心。雷锋很爱帮助别人。他说过:“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自己辛苦一点,多帮助别人做点好事。”所以只要有人需要帮忙,雷锋总是怀着一颗爱心全心全意地帮助别人。我和我们每个人都要象雷锋那样乐于帮助别人、关爱别人。

   第三点是责任心。雷锋不管是当军人还是当工人,都能抱者很大的责任心认真地去做好和完成每一件事。雷锋那强烈的责任心是我成长中应该学习的。

   雷锋是我学习的榜样。

   《雷锋的故事》个人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雷锋日记》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

   在《雷锋日记》中,我学到:人一定报效祖国,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

   在《雷锋日记》,清楚描述了雷锋叔叔热血的生活经历,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雷锋叔叔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三年的故事,而且写非常生动。

   《雷锋的故事》个人读后感

   雷锋,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不怕吃苦,甘于付出,可却在这天离去了……

   1962年8月15日,原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可在那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失去了一位令人热爱的辅导员。这天,雷锋在专心地指挥着车,可那天路很滑,车子撞到了晾衣服的木头,木头随即倒向雷锋的头,雷锋倒在了小雨中,悲剧产生了……

个人故事范文5

——《母亲快乐》观后复述

世界上最亲的人是母亲,世界上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母爱,天大地大,不如母亲的恩情大;河深海深,不如母亲的恩情深。

今天,我和几个好朋友在“京门影城”看了电影《母亲快乐》。电影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小男孩,名叫桥桥,他正在讲述他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故事。

桥桥的妈妈郭辛丽原是一位很红的歌星,后来与桥桥爸爸徐文龙认识了,郭辛丽为了徐文龙的前途放弃自己的美好前程,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供红了徐文龙,使他成了一名歌星。可徐文龙很花心,不久就和另一个妖娆的女人好上了,冷落了郭辛丽。看到这儿我不禁为桥桥妈妈的遭遇鸣不平。

一天,桥桥妈妈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把这个喜讯告诉桥桥爸爸徐文龙。狠心的徐文龙竟要她把孩子打掉。可桥桥妈妈并没有把孩子打掉,因为孩子是无辜的,于是郭辛丽离开了那个让他伤心的城市,来到山村的一家动物园工作,桥桥妈妈在这儿生活得很安逸,没有半点忧愁。

一天中午,桥桥妈妈正在食堂擦桌子。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头上冒出汗珠,她支撑着走回自己的小屋子,她躺在床上,双手紧抓被褥,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鲜血染红了一床被褥,终于把桥桥生下来了,而她自己因为输血过多晕了过去。好朋友张阿姨听见了小桥桥的啼哭,进屋见此情景,立马把桥桥送进了医院,幸好送得及时,否则桥桥就要成为没妈的孩子了。

从此,桥桥妈妈再也不寂寞了,因为她有了可爱的桥桥。  四年后,桥桥懂事了,他常常帮妈妈干些家务活儿。桥桥母亲生病了,桥桥四岁的桥桥就为母亲做饭、熬药、洗衣服,桥桥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桥桥才四岁就如此懂事,真让我无地自容。哎,想想自己都13岁了,但很少帮过家务。有时,老妈叫我洗一叠碗筷,我就会以作业多来搪塞过去。

真是“恶有恶报”,徐文龙被车撞了,失去了生育能力,那个妖娆的女人就把他给甩了。徐文龙的秘书在幼儿园遇见桥桥母子俩,便告之徐文龙的母亲,他们决定把桥桥抢回来,抚养成人。第二天,徐文龙母亲找到了桥桥妈妈,两人谈了许多。

晚上,桥桥母亲坐在床上,心里默默地回想着徐文龙母亲的那句话“你看你现在的身体很虚弱,再说,以你现在的经济条件,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吗?”她想了一夜,终于为了桥桥的前途,忍痛把孩子送到了徐家。

母子连心,儿子是娘身上的肉,桥桥离开后,桥桥母亲日思夜想,常常把桥桥以前的照的照片和画的画拿出来看,以寄托对儿子的思念。

一天晚上,桥桥偷偷逃到了妈妈那儿。妈妈又惊又喜,可是当她知道桥桥是偷着跑出来的时,就暴跳如雷,并狠狠地惩罚了他。第二天,妈妈把桥桥送了回去,可晚上桥桥又逃回来了,而且还是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不敢进妈妈的屋子,怕妈妈伤心,跑到后山石头妈妈那儿,乞求石头妈妈让自己回到妈妈的身边。此情此景,全场观众哭成一团,频频抬手拭泪。

熬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桥桥妈妈突然想起,她曾和桥桥在后山石头妈妈面前祈祷过。于是她不顾一切地奔向后山,桥桥果然在那儿,但因为淋了一夜的雨,已经发烧昏迷了。爸爸徐文龙连忙抱起桥桥往医院跑。此时心急火燎的妈妈一脚踩空,从台阶上摔了下来。

个人故事范文6

这时过来一名流浪汉,对哈里斯嗫嚅着自我介绍:“我叫瓦伦丁,今年32岁,已经失业3年了,只好靠乞讨度日。我想说的是,不知您是否愿意帮助我,比如,给我一点零钱,让我买点生活必需品。”瓦伦丁说完后,用期盼的眼神望着哈里斯。

看着眼前这名年轻的黑人流浪汉,哈里斯动了恻隐之心,她微笑着对瓦伦丁说:“没问题,我十分愿意帮助你。”手就伸进口袋去掏钱,遗憾的是,她身上没有带现金,只掏出一张没有密码的信用卡,这让她有点尴尬,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瓦伦丁看出了她的难为情,小声说:“如果您相信我,能将这张信用卡借我用用吗?”心地善良的哈里斯同意了,随手将信用卡递给了瓦伦丁。

拿到信用卡后,瓦伦丁并没有马上离开,又小声征求哈里斯:“我除了买些生活必需品外,还能用它再买包烟吗?”哈里斯未加思索地说:“完全可以,如果你还需要什么,都可以用卡上的钱去买。”瓦伦丁拿着那张没有密码的信用卡离开后,哈里斯和朋友重新回到了餐厅。

10分钟后,哈里斯就感到了后悔,她懊丧地对朋友说:“那张信用卡不仅没有设置密码,而且里面还有10万美金,那个家伙一定拿着信用卡跑掉了,这下我要倒大霉了。”朋友也埋怨她:“你怎么能随随便便相信一个陌生人,你呀,就是太善良。”哈里斯再也没心思吃饭了,在朋友付完账后,两人便默默走出了餐厅。

令他们意外的是,刚出餐厅大门,就发现流浪汉瓦伦丁已等候在外面。他双手将信用卡递给哈里斯,很恭敬地将自己消费的数额一一报上:“我一共用卡消费了25美元,买了一些洗漱用品、两桶水和一包烟,请您核查一下。”面对这位诚实守信的流浪汉,哈里斯和朋友在诧异的同时,更多的则是感动。她不由自主抓住瓦伦丁,连连说:“谢谢您,谢谢您!”瓦伦丁一脸疑惑:她帮助了我,我应该感谢她才是,她为什么却要感谢我呢?

随后,哈里斯便和朋友径直去了《纽约邮报》,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报社。

《纽约邮报》也被瓦伦丁的诚实感动,当即予以报道,顿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报社不断接到读者的来信来电,都表示愿意帮助瓦伦丁。德克萨斯州一名叫伊德瑞斯・艾尔巴的商人看了报道后,于第二天给瓦伦丁汇去了6000美元,以奖赏他的诚实。

更让瓦伦丁惊喜的是,几天后,他又接到威斯康星州航空公司的电话,表示愿意招聘他担任公司的空中服务员,并通知他尽快签订工作协议。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瓦伦丁感慨万千:“从小母亲就教育我,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即使身无分文流落街头,也不能把诚信丢掉。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是因为我始终相信,诚实的人总会有好报。”

(选自《杂文选刊》)

虽说如今社会遭遇诚信危机,但瓦伦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即使身无分文,沦落到乞讨的份儿上,也不能把诚信丢掉。本文中两个诚实的人,演绎了一段诚信故事。

个人故事范文7

53岁的李先生是公司的老总,生心肌病已有多年。平时由于工作忙没时间看医生,经常差妻子到住家附近的地段医院配点药,有一顿没一顿地吃点,发病了就去打打点滴。看到李先生的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差,妻子很着急,让他到正规大医院就医,但李先生总以工作忙一拖再拖。直到有一次,李先生为谈一项业务连续加班,半夜突然发病,比任何一次都严重,只见他坐在床上大口喘着粗气,吐了很多泡沫痰,大汗淋漓,妻子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

李先生被送往一家综合性大医院救治。经过心电图和心超等检查,医生发现他是因严重心肌病导致急性左心衰发作,马上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李先生终于转危为安。急诊室的医生告诉李先生,必须在心内科进行规范化治疗,否则发作将日趋严重,以致无法救治。

这下李先生不敢怠慢,成了心内科的常客。医生根据他心脏肥大以及血压高、心跳快的情况,为他精心配置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还用上了最新的治疗心衰的特效药卡维地洛。

10天后李先生又做了一次检查,他发现并没有改善,不免有点灰心。医生告诉他,治疗心衰的药物启用时会导致一过性的心功能下降,一般两周后开始好转,所以,李先生的 “原地踏步”就算好转的开始。根据他的情况,医生给他加大了药物剂量。果然,以后李先生的复查结果越来越好,10个月后,他的心超、心率、血压等检查结果都已恢复正常,心超室的医生看了检查报告,怎么也不相信李先生曾患过严重的心力衰竭。 如今李先生仍在坚持随访,当然,间隔的时间已遵医嘱拉长了。

故事二

老陈年轻时就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还做过换瓣手术。由于心脏肥大,老陈的心功能较差,一直是单位的老病号。好在是在银行上班,8小时坐着,体力消耗不大,所以,老陈还能带病坚持工作,并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无奈中年以后,他的心功能逐步恶化,动不动就气急、胸闷,被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从此,他先是经常请病假,尔后无法上班,最后连生活都难自理,只能完全卧床,一动就喘,人瘦得皮包骨头,心情非常抑郁。

一天,老陈中学时的老同学,在海外生活多年的阿林前来探望,了解老陈的病情后,不禁感慨万千:“老陈啊,你说咱俩什么不好像,非得像这个!我5年前也被戴上了心衰的帽子,但我一直坚持正规治疗,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看到老同学生龙活虎的样子,老陈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急切地问道:“快告诉我,你吃的什么洋药?能不能也帮我买点?”

阿林笑了:“看来你的消息太闭塞了,这种药叫卡维地洛,现在国内已有药厂生产了。你只要到大医院的心衰门诊或心内科就诊,医生就会根据你的情况开处方。”

阿林的来访对老陈而言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你瞧,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治疗,老陈不仅从病床上爬了起来,还重返工作岗位,成了银行里的“老法师”呐!

故事三

个人故事范文8

柯跟我说了她们要分班的事,我已然看见她脸上淡淡地忧伤了,别看柯平时大大咧咧的,她的心思还是细腻的呢,她能发现敲开壳的核桃侧面成一个心形,她会想到买下朋友喜欢的本子,她会陪朋友一起唱一些自己不大记得歌词的歌,这样一个真性情的柯我真是喜欢极了了。她喜欢原来的班,喜欢大家有时候闹闹,但还是一家人的样子,她有着我一样的担心,舍不得原来的班,换到新环境担心还会不会快乐,但好在她的适应能力比我强,我到如今都没搞懂我对自己的班是什么情感,是否有眷恋,甚至是否有感情。

朋友,一辈子都是朋友

的确,自己的确对过去眷恋不舍,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我自己对现在的处境作出了错误的看法,是这样么?我渴望得到解答。

个人故事范文9

苏舟:我不是苦行僧

“不,我不是苦行僧!”

20岁的大三学生苏舟坐在我的对面,单纯、热情,带着一点青春的执拗。“苦行僧”是他的绰号。我们的谈话从这里开始。

“同学为什么这样叫你?”

“去年全班乘火车到泰山旅游,我带的开水没了,火车上的开水也没了,我坚持不买瓶装水,熬了一天――就是这样。”

这被同学们称为“水门事件”的故事,其实只是“苦行僧”名号诞生的一个触媒。早在一进大学,同学们就发现了苏舟的另类:不用纸巾,随身揣一块奶奶辈的布帕;不用一次性餐盒与一次性筷子,自备饭盒和勺子;不单洗一件衣服,总是凑够了三件再洗,漂过内衣的水再漂外衣;送同学的生日礼物不包装;买东西拒绝商家免费提供的塑料袋……

一开始苏舟很让人觉得另类。

一种观念总要有人先去倡导,一种方式总要有人先去践行,苏舟就是走在前面的那个人。当然,最初他是孤独甚至痛苦的。因为“另类”而被“边缘化”,他在男同学中几乎没有朋友,更重要的是,一个他甚是心仪的女同学拒绝了他的表达,捎带着讥讽。

可贵的是,除了在某些夜晚黯然神伤,这些都不具备阻止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转机发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自习时间,校长来到苏舟所在的班级,神情激动,举着一封信,问:“谁是苏舟同学?”

机敏的同学判断,苏舟有好事。反之则是“谁是苏舟”。

那是苏舟写给校长的绿色校园环保节能建议书,信中列举了学校现存的种种浪费污染现象,如校园观景灯过于密集,教室与试验室里白天也开着长明灯,洗衣房水龙头直径过大,食堂还在使用一次性餐具,夏天行政办公室空调温度过低……苏舟建议,减少观景灯密度,教室人走灯灭,白天尽量不开灯,洗衣房水龙头换成小口径,澡堂和开水房插卡计费,宿舍安装电表,食堂取缔一次性餐具,小卖部禁止使用塑料袋……

“同学们,这是多么可贵的绿色环保节能意识!我为我们有这样的同学感到骄傲……”

苏舟的位置空着,此刻,他正在校园后山拾捡垃圾,这是他每周必做的功课。

校长宣布,校长办公会将提交并讨论一系列整改措施,第一步是校园照明、用水、用电的节能改造。

校长责成苏舟所在班级收集和拍摄校园现存种种浪费和污染现象的照片,做一次展览;指定苏舟所在学院主办一次“绿色节能校园生活”的主题演讲比赛。

校长呼吁:“同学们,你们将是社会的领跑者,要让科学和文明在你们那里薪火相传。让我们都向苏舟同学学习,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滴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从我做起!”

同学的目光纷纷投向那个空着的位置,而主角的缺席,似乎收到更好的效果。

苏舟因此由边缘而主流,且精英与先锋了。

2008年6月23日,美国迈阿密“市长会议”通过了一项逐步淘汰瓶装水的决议,瓶装水因其所使用的塑料容器与运输的能耗使得它在美国将成为历史名词。有同学与苏舟打趣:“这该也不是你的建议吧?”

在演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一位女同学成了苏舟的女朋友,很俗套的是,她就是曾经拒绝过苏舟的那位。我很“八卦”地问道:“你最喜欢苏舟什么?”

“有理想有行动,有激情有耐心。”

这样的“四有新人”谁不喜欢?

谭盈科: 像我这样的人再多一点就好了

谭盈科毫不谦虚地说:“像我这样的人再多一点就好了!”他留着板寸头,一身休闲服,开着一辆小排量的轿车,轿车和他彪悍的外形一点不相称。了解他身份的人,这样的感受就更深了。

30岁的谭盈科是政府公务员,妻子是某私企高管,年薪不菲。论经济实力,他该买一辆很有派头的车才是。“其实我连这一辆都不想买呢,如果不是家离单位太远的话。” 谭盈科坦白地说。

为什么?

油耗增加资源消耗,尾气增加环境污染。

很多人不以为然:你一个人不开车能节约多少能源减少多少尾气?

谭盈科:“所以说像我这样的人再多一点就好了。”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就从开车说起吧。买车是为了方便,比如上班节约时间。但谭盈科反而比没有车时起得更早了,回家时间也更晚。他的理由是,早出晚归避开上下班的高峰,避免在塞车中等待,能减少油耗和气体排放。道路通畅时匀速驾驶,不超车不猛刹车,也能减少油耗。夏天驾车不开空调,哪怕在高速路上,总是开窗降温。谭盈科的油费比别人要少很多。

谭盈科说,节能减排不光是国家的经济政策,也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节约环保如果不能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那么节能减排只能是一个空远的目标。

谭盈科曾因公分别到美国和日本学习过一年,他在美、日接触并接受了一种观念:“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他解释,这就是说,文明的果实结在能源的藤上。

海外归来,谭盈科将家里的电器全部换成节能型,节能灯、节能冰箱、节能洗衣机,回收利用空调冷凝水拖地冲厕,垃圾分类整理。

在单位,谭盈科也身体力行采用各种节能措施,纸张双面打印,复印机用时才开机,饮水机水开后立即关闭电源,关闭电脑主机同时关掉显示器电源,楼道灯换成声控灯,夏天空调不低于26度,冬天不高于20度,办公用纸使用再生纸张……

谭盈科的举动最初让同事很不适应,甚至有人说他“作秀”。时间长了,却也纷纷被他带动起来:有的同事放弃了自驾车上班,改坐公交,甚至走路上班;有的同事将家中电器换成节能型……

现在,谭盈科的同事们都习惯了不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4楼以下不乘坐电梯,白天尽量不开灯,人走灯灭,公务出行尽量拼车,不用高压清洁水冲洗车辆……

谭盈科说,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惜节能环保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有人视铺张浪费为“有面子”,车小一点就觉得“跌身份”。崇尚节约、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还受到很多积习的阻挠。

所以他骄傲地说:“像我这样的人再多一点就好了,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很快就能呈现出新的面貌?”

谭盈科的眼中闪烁着热情急切的光芒。

欧美美:我在意的不是水费,是水

全中国人都在叫嚷保姆难找,40岁的欧美美也在此列,但她得不到一点同情,因为每个保姆都是满怀希望来到她家,最后均怨怅而去――非是工资低待遇差,而是因为女主人太抠。

欧美美的家庭属于保姆喜欢的那一类:既没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没有嗷嗷待哺的婴孩,儿子在外省上大学,家中就夫妻两个。因为工作紧张,欧美美需要一个住家保姆帮助煮饭和打扫卫生。做完两项工作,看电视或是逛街,一切自便。欧美美还承诺,干满一年,可以帮助对方在自己所在企业下属公司谋一个合同工的工作机会。

迈进她家家门的那一刻,保姆的心情都是欣喜的。然而就在上卫生间的时候,立刻发现这个家与别的家庭的明显差异――卫生间没有冲水或是抽水设施,只有一个庞然大桶,桶里浮着一个瓢。水不很清澈,像是漂过衣服。水桶边上是一台老式双缸洗衣机,排水管直接通向水桶。

女主人温和地介绍:“上完厕所用瓢舀水冲冲,一瓢就够了。”

保姆无一不装假无意地问道:“你们家怎么不用全自动洗衣机,脏的进去干净的出来,不用人动手,多方便呀!”

女主人答:“这种洗衣机用水可以控制,洗了小件再洗大件,最后把水收集起来冲厕所,挺节约的。”

接下来保姆还发现,这个家庭没有饮水机,喝水要用壶烧;没有一次性杯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水杯;没有空调只有电扇,电扇也只有一台,扇子倒有3把。最不能接受的是,没有淋浴设备,洗澡用盆装着水一把一把地擦洗。

保姆的切身感受是,这个家庭看起来事儿不多,实则相当麻烦――洗衣服要拧;喝水要烧;垃圾要分类整理;淘米水要收集起来浇花;煮饭用热水,提前15分钟把米泡上;洗菜水最后一道留着洗碗,洗碗水最后一道留着冲厕所;看电视声音不要太大,看完立刻把插头拔下;买菜要拎个篮子……

难道欧美美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吗?保姆很快探到底细,男主人是私营企业主,女主人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保姆迂回地在男主人面前建议:装个莲蓬头嘛,你们工作了一天,回家冲冲多放松呀。

男主人笑笑:“你欧姐节约惯了,这样倒是可以省不少水。”

什么节约,就是抠门!

每个保姆都干不长。换上三五个,欧美美在家政公司的名声就不好了,保姆们传颂着她家的经典事迹――用旧衣服做拖把,相约都不去她家“过苦日子”。

这一天,欧美美又打电话到家政公司找保姆,公司经理委婉地说:“你们家的生活质量是否太低了?你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确实不太好找人。”

欧美美:“我们家的生活质量怎么低了?”

负责人:“比如你们家用水。其实,现在水费也不贵。”

欧美美:“我在乎的不是水费,是水。”

对方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