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繁殖管理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42:00

繁殖管理论文

繁殖管理论文范文1

我国大学教师来源于本校毕业生的比例普遍偏高,即所谓学术“近亲繁殖”,由此引发了诸多不利于学校健康发展的问题。许多学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些大学开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北京大学于2003年开始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就明文规定不留本校应届毕业生。这场改革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存在很大的争议,也激起了更多人对有关学术“近亲繁殖”研究的兴趣。

一、学术“近亲繁殖”的概念

学术“近亲繁殖”衍生于大学教师学缘结构,即大学教师学历来源于毕业的学校以及所学的专业、类型、层次等构成状态,这种构成状态反映着学术思维的多样化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大学创新能力的强弱。近亲繁殖是个生物学概念,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指近亲之间繁育的后代容易出现生物衰退现象,表现为生命体的质量不高,生产力、生活力、繁殖力、智力、免疫力等方面相对低下。有人把这一概念借用到社会科学中,认为学术研究也有类似情况,学术“近亲繁殖”也导致学术衰退以及研究人员学术水平一代不如一代的问题。 “近亲繁殖”的英语单词是academic inbreeding,又称institutional inbreeding 或faculty inbreeding ,主要是指选留本校毕业生任教(通常是讲师)。德国是最早在大学中采取措施限制留本校任教授的国家,德语中相应的词汇是Hausberfung,这个词由两部分合成而来,即“Haus”和“Berufung”。前者的通常含义是“房屋”、“家庭”、“住所”,这里借指“在同一个屋檐下”;后者是“任命”,这里特指对教授的任命 [1 ]。对于学术“近亲繁殖”的范围又有不同的界定,最典型的是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学历都在一所学校完成,然后又直接在母校任教;另一种情况是部分学历在后来工作的学校完成,但中途在其他学校学习过,或工作过。后者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完成最高学历后留校工作;另一种是完成最高学历后,先到别处就业再被返聘回母校。后者被称作“衣锦还乡者”(silver-corded f aculty ),一般不被归属于“近亲繁殖”。学术“近亲繁殖率”,是指毕业于本校专任教师总人数占该校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例,是测度学缘结构优化程度的关键指标 [2 ]。与学术“近亲繁殖”相对的观念是学术“异缘杂交”,被认为是解决高校学缘结构优化的核心理念,其首推举措是不直接留任本校毕业生任教,目的是斩断“近亲繁殖”之根,招纳“异缘人才”,构建多元文化交融、多学科交叉糅合、多视角思维互补、多途径理论实践的开放性学术文化,促进学术争鸣与合作,最终实现学术创新。

二、学术“近亲繁殖”命题的真伪之辩

在自然生态中,近亲繁殖会严重影响到生物的进化,导致一代不如一代,是一种生物进化的逆淘汰。在学术界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却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议论题。正反双方都能罗列支持本方观点的大量例证,也能进行长篇的学理分析。

支持学术界也存在“近亲繁殖”效应的学者认为,相似的学缘结构必定导致大学学术的衰退,因为同事之间接受的教育相同或相似,没有宽广的眼界,没有多元的文化,很难产生交叉文化碰撞而迸发的创新思维火花,而且师生同校,甚至祖孙同校,学术晚辈生活在学术长辈的阴影之中,受到压抑,很难有所作为。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就有大批学者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如瑞夫斯(FIoyd W. Reeves)、埃尔斯(Walter CrosbyEells)、克里夫兰(Austin Carl Cleveland)等人的研究,通过对“近亲”和“非近亲”教员的职业发展进行对比性分析,他们获得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即“近亲”明显“比非近亲”的教员在经济报酬和专业发展上要迟缓,对于“非近亲”教师而言,他们的学术发展、学术产出和外部认可可能性远大于“近亲”教员 。

但也有研究表明,留校任教者的学术成果并不劣于外来者,即“近亲繁殖者”的学术成果并不见得比“衣锦还乡者”和“异缘杂交者”差,甚至更加优秀。他们认为,根本就不能套用自然界的近亲繁殖概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如美国学者麦基(Reece McGee)在1960年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部分为大学所能够自我支配的领域,如学术产出和资助,“近亲”比“非近亲”的学术产出要低得多,“近亲”获得的研究资助比“非近亲”的要低得多;然而,在完全不为大学所支配(外部控制)的领域,如在学术社团身份和职位、在全国性参考文献作者排名,两个群体间反而是“近亲”略为占优,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具有博士学位的低级别教师群体中,无论是在著作论文综述,还是其他方面的成果数量上,“近亲”比“非近亲”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6 ]。有人认为,单从学术研究 的角度考虑,不必刻意避讳“近亲繁殖”,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学术研究倒需要在“近亲”中展开。梁建洪(2013)以经济学家为例反证了近亲繁殖的优势,比如:詹姆士·穆勒和其儿子约翰·穆勒,奥古斯特·瓦尔拉斯和儿子里昂·瓦尔拉斯,卡尔·门格尔和儿子小卡尔·门格尔,约翰·贝茨·克拉克和儿子约翰·莫里斯·克拉克,约翰·内维尔·凯恩斯和儿子约翰·梅内姆·凯恩斯,这些著名经济学家不仅出自近亲繁殖,甚至出自嫡亲繁殖;又如:师徒之间的近亲繁殖或嫡亲繁殖代表有奥地利学派,从其创始人卡尔·门格尔开始,著名的后继者是他的学生庞巴维克和维塞尔,之后是他学生的学生米塞斯,再之后是他学生的学生的学生哈耶克。像奥地利学派这样的经济学派得益于学术“近亲繁殖”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没有师徒之间的薪火相传和发扬光大,很难想象这个学派能有经济思想史上的学术地位。在学理论证上,反方认为,根据库恩的范式定义出发,认为 “近亲繁殖”比“异缘杂交”至少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近亲”学术团队更接近科学范式的基本条件,有利于常规科学研究;第二,其他范式研究人员的进入,难以在既有范式的学术团队做出实质性科学贡献 [7 ]。

确实,如果抛开行政腐败、管理腐败等学术外因素,只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上求证,很难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证明学术“近亲繁殖”命题的真实性,同时在实证研究中也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反过来,更难证明不存在学术“近亲繁殖”的危害性,即使能够找出个别案例表明学术薪火相传的优越性,也无法证实留校任教更有利于学术繁荣与发展。一个既难证实,又难证伪的命题,却引起如此广泛而热烈的探讨和争论,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所重视和关注。也许,跳出“近亲”是否有繁殖能力及繁殖的后代是否正常的纠结,换一个角度思考,能够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学术“近亲繁殖”,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思路。

三、学术“近亲繁殖”的博弈论分析

学术“近亲繁殖”的命题真伪尚未辨明,其危害更难证实,但各大世界名校都在小心应对毕业生留校问题,都在警惕学术“近亲繁殖”,国内学者和大学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近亲繁殖”的防范制度。两个事实足以证明国人的担忧并非多余,一是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等学者对23所知名高校的财经类院系专职教师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17所内地高校接受调查的987名教师中,604人在最高学历毕业后,直接在母校任教,占所有教师的62%,其中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为80%。而海外著名高校极少留本校毕业生当教师,比如,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86%的教师从未在本校就读;哈佛大学经济学院47名教师中,只有1人最高学历学校是本校 [8 ]。另一个事实是,中国大学的学术成果投入—产出比明显低于世界名牌大学。与国外名校相比,国内大学的毕业生留校工作受到矛盾式的人性假设、家族主义等传统文化影响,以及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作用,负面影响更加突出。钱穆认为,家族是中国文化一个最主要的柱石,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 [9 ]。在中国家族式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管理难免深深地刻上传统文化的烙印,教师从本校毕业生中留任便是家庭式传统文化的必然产物。另外,我国经历了相当长的计划经济时期,毕业生的就业完全由国家统招统分,本校毕业生择优留校任教是这一政策的必然结果。

当人性判断标准、人情世故、计划经济、行政思维等多重因素一齐掺杂其中时,毕业生留校任教就不只是学术能否“近亲繁殖”、“近亲”能否繁殖优良后代的问题,而是一个多重博弈的复杂活动了。业已形成的高“近亲繁殖率”是博弈的结果,现在强烈呼吁反对“近亲繁殖”也是博弈的需要。在招聘学校之间、求职者之间、招聘方与应聘者之间,存在多重博弈,前两者的博弈心理、博弈行为与毕业生留校任教关系密切,因此本文重点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博弈论分析。学校和导师选择博弈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新教师的学术发展潜力、学术交叉优势、对学术团体的忠诚度、学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学校识别人才的风险。在这五个主要影响因素中,新教师的原有学术基础和学术发展潜力不受“近亲繁殖”或“异缘杂交”的影响,至少没有明显影响;在学术交叉优势方面,“异缘杂交”者接受了不同文化的熏陶和不同思维方式的训练,接触了不同的知识和观点,占优势;学术团体忠诚度方面,“近亲繁殖者”占优势,他们是本校毕业生,今天的同事是昔日的老师,甚至是感情深厚的恩师,长期的学习不仅培养了深厚的个人感情,对学术共同体从事的科学研究也更容易达成共识;接纳本校毕业生工作,肯定有利于减轻本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对自己的学生知根知底,在人才识别方面把握更大,风险更小。比较情况见表1:

表中“+”表示优势,“-”表示劣势,“0”表示没有明显的优势或劣势。为了便于计算,暂且撇开各种机会与风险的概率计算,令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平均为“1”,一个“+”为“1”,一个“-”为“-1”,各项相加的得数为局中人在博弈中的支付值(或称得益)。其博弈模型如图1:

学生选择博弈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术交叉优势、就业机会、发展空间(要考虑学术前辈的阴影)、发展平台(包括人脉资源)、待遇风险。在五个因素中,“异缘杂交”者具有学术交叉的优势,也很少有老师的阴影,在超越学术前辈方面,心理压力和人情阻力较小,发展空间较大;“近亲繁殖”者在发展平台方面有优势,更便于获得老师的支持和关心,也容易融入学术共同体;在中国的人情社会,在导师的支持下更容易在母校获得就业机会,如果到一所陌生的大学,没关系,获得就业的机会要小得多;在待遇方面,招聘单位在广告上开出的承诺不一定能够兑现,而那些模棱两可的条款让人琢磨不透,如果是自己的母 校,就比较熟悉,并且能够从老师、学长那里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待遇风险较小,到陌生学校,风险就大多了。如表2:

应聘者(求职的毕业生)的博弈模型如图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家族文化、性善—性恶双重标准人性论、计划经济思维、区域文化排他障碍、行政权力泛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管是招聘方还是求职者,为了获取自己最大的得益,都会采取博弈策略组合(近亲繁殖,近亲繁殖),从而导致我国大学教师的高“近亲繁殖率”。另外,中国人缺乏一种对制度和规章的敬畏之心,即使大学建立了学术“近亲繁殖”的防范制度,也不会认真贯彻执行,总有一批为数不少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寻找制度的漏洞,以不受制度约束、拥有特权为荣。德国的“留校任教授禁止”原则中的“有理由例外情况”不会造成人才引进时的混乱,没有出现高“近亲繁殖率”,但在中国,“有理由例外情况”往往会成为制度执行的硬伤,“例外情况”将会很多,这也是国内大学防范学术“近亲繁殖”时,通常采用“一刀切”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张维迎教授在北大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句感叹“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在选择人才引进的博弈策略时,考虑到太多无关学术和人才的外生变量,那么选择的结果必定会偏离人才引进的初衷,已经超乎学术“近亲繁殖”与“异缘杂交”孰优孰劣的议题。如果去除这些外生变量,单就学术发展的角度来选择博弈策略,结论将会反转。

四、博弈思维在高校人才引进制度中的灵活运用

虽然多大程度的学术“近亲繁殖”会有损学术发展,并无定论,但无需论证,只按常理思考就能明白,教师学缘结构中的高比例“近亲繁殖”肯定会打破学缘结构的平衡,不利于学术眼界的开阔,不利于不同观点和思维的交叉融合,不利于多元文化建设,容易形成相对封闭、单一的学缘结构和比较沉闷的学术氛围,当然也不利于学术发展和学术创新,而且还会滋生学术腐败和行政腐败。正因为如此,1999年,教育部提出高校学缘结构优化规范性标准:“十五”期间全国高校教师队伍在校外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 教育,或在校内完成其他学科学历(学位)教育的教师,应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70%以上。纵观世界名校,几乎都主张“异缘杂交”,反对“近亲繁殖”。如前所述,我国大学高比例的学术“近亲繁殖”是受多种外生变量影响的博弈结果,与学术发展的直接关系不大。在引进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博弈行为、博弈心理不可避免,也没有必要回避,而应该根据人们在博弈中的心理规律,进行正确引导,发挥博弈的积极作用。结构良好的游戏规则能够敦促参与者按规则出牌,合理的制度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自觉性,引导人们走向自觉 [10 ]。

1. 明确具体要求,严格博弈的准入资格

如果对需要的人才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只要按照严格的标准符合要求,引进的是货真价实的人才,具备学术“繁殖能力”,那么,不管是“近亲”,还是“异缘”,不管是留本校的毕业生,还是引进外校的毕业生,在学缘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对学术发展的影响不会产生很大的差别。要防范的是,不要因为学术腐败、行政干预,将不合适的人引进来了,而真正需要的人才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对岗位要求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学历、职称、学术成就、教学能力、社会反响等构成要素一一明示,还应根据学缘结构的需要,对应聘者的毕业学校给予相应的限制,给所有应聘者确定准入资格,致使每一个有资格参与博弈的局中人都具备岗位的基本要求,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有理由的例外者”,也要像德国的大学一样,对“理由”和“例外”作出明确规定,比如,来自本校应聘者已被别的知名大学录用,证明其综合素养获得了学术同行的认可,本校岗位没有招到合适的外来人才,且学缘结构允许,方能聘任。不仅如此,甄选人才的评委的准入资格也应严格限制,因为只有伯乐能识千里马。如果评委能力有限,或者人品不佳,就会出现无意的识才有误,或者有意的学术腐败和行政腐败,没有选取合适的人选,就会出现包括高比例的学术“近亲繁殖”的不良后果。对评委的学术水平、人品声誉做出严格要求,并规定外来评委的比例,既能保障评委队伍的识才、选才能力,又能保障录用人才的公正性。经过筛选的参与人在博弈中更能遵守游戏规则。

2. 公开招聘全程,压缩违规出牌的空间

人们痛恨的并不一定是学术“近亲”,而是学术腐败,是人才引进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违规出牌。要减少这类现象,就应该更加公开透明,减少博弈中的囚徒困境,压缩博弈中违规出牌的空间。比如,欧美名牌大学招聘人才时,面向世界范围,招聘之前在发行量大的刊物和影响面广的网页上广而告之,并且预留充足的时间,以便大量符合基本要求的求职者获得消息,而不是像国内某些高校招聘人才时只在小范围内仓促公布消息,让人一看就觉得已经内定人选,不必浪费时间、精力来陪衬,采取拒绝游戏的博弈策略。招聘过程公开,招聘结果公示,接受内外人员的多维监督。这样,就算评委和应聘者中有人心存侥幸准备进行暗箱操作和违规出牌,也慑于强大的监督力量不敢冒险。

3. 完善退出机制,延期对局结果的定论

如果人才招聘只是一锤定音的单次博弈,即使严格博弈准入资格,公开博弈全程,仍然难以保证招聘的质量。如果改单次博弈为重复博弈,改一次决定结果为延期决定对局结论,则能增强结论的长效性。对新进人员给予一定的试用期进行观察,符合要求者正式录用,对不符合要求者,不管是“近亲”,还是“异缘”,都要有相应的退出机制。随着事业单位聘任制的推广,高校教师的“铁饭碗”正被逐步打破,即使对于事业编制员工的辞退有困难,至少可以采用转换岗位或降低待遇进行调整。这种延期定论,虽然给招聘方和应聘者增添了一些麻烦,但肯定有利于阻止浑水摸鱼者的侥幸得逞。

总而言之,引进人才不必纠结于“近亲繁殖”还是“异 缘杂交”,应惟才是举,“举贤”不必“避亲”。如果痛恨招聘过程中的学术腐败和行政干预,则可以通过完善制度的途径规范参与人的博弈行为。

参考文献:

[1]叶菊艳.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近亲繁殖”防范制度的演变及其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1):125-129.

[2]吴丹英.高校教师的学缘结构与逻辑终点[J].教育评论,2013,(3):60-62.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84,(1):21-30.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6):78-85.

[5]Handschin,C. Inbreeding in the Instruetional Corps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Science,New Series,1910,(829):707-709.

[6]Reece McGee. The Function of Institutional Inbreeding[J].The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60,(5):65-75.

[7]梁建洪.高校学术近亲繁殖的范式理论解读——以经济学家为例[J].江苏高教,2013,(2):6-9.

繁殖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繁殖期;医学重点;临床医学监护;保健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2-0243-01

家畜繁殖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1]。繁殖期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包括胎儿生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内分泌、生殖免疫、病理学、繁殖期疾病及环境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繁殖期保健最终的目的是保证母子在生殖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运用理论和实践中的方法和技术,对孕产者和新生儿的健康进行预测、监护、喂养管理、环境及医疗措施,提供了新的手段,使肉牛优生优育。医学保健工作也就从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形成开始,直到产后28d结束。这段时间所发生的预产畜死亡,胎儿夭折、难产,并发病及饲养管理等医学问题,总称为繁殖期医学。所以,肉牛产者对繁殖期医学问题的掌握和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1围产期肉牛医学保健重点

1.1怀孕早期

对育龄母牛,重点是配好种,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增加优秀个体数量,实现肉牛产肉力。首先,建立基因库和人工受精站,提高受胎率;其次,预防早期流产及合并症,控制母牛空产。

1.2怀孕中期

牛胎渐现雏形,子宫渐增,母牛出现明显的怀孕现象。这时胎儿的生长发育与母体的营养摄入量显著有关,是培养壮牛犊的重要时期。一般新生牛犊出生重与孕产牛营养摄入量呈正相关,由于孕牛摄入营养量受到限制,为保证胎儿的生长健康,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必要时添加含V、VC及铁、锌等的饲料。

1.3怀孕晚期

胎儿发育基本完成,胎盘也发育完整,胎儿的生活基本安定。应注意母子系统的监护、胎动和防治怀孕母牛的疾病。

1.4分娩期和产后期

胎儿发育成熟,自然分娩。这期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母子保健,包括饲养管理、医护、防治产后生殖道损伤、感染(如乳房炎)及新生牛犊的疾病(如早产、喂养、低体重、肺炎、腹泻等);二是让母牛的神经系统自行调节,或帮助其生殖道系统尽早恢复机能,从而提高母牛生育力。

2繁殖期中孕体与母体的关系

在妊娠期中,孕体是一个分子信号单位,对母体而言,孕体起积极主动的作用。牛受精卵是在母体发情周期的第16天着床。从内分泌学来说,孕体抗溶黄体的作用,是由胚胎期中受精卵的滋养层细胞核胎盘产生,妊娠一旦建立,黄体保留就变成妊娠黄体,维持怀孕。

当孕体与母体的正常生理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紊乱,导致二者关系破坏,即可引起疾病。控制疾病,广泛使用人工受精,使用激素调节母体生殖免疫作用,促使孕体与母体相互调节,维持孕体在母体中健康发育,提高受胎率[2]。

3繁殖期临床医学监护

繁殖期中母体过肥过瘦均不利于繁殖性能的提高,母体的营养水平要按各孕期营养水平标准,保证母体提供胎儿营养需要,精心设计母体的全价营养,维持母体的体态,有利于繁殖力的发挥。在商品肉牛生产过程中,采用杂交改良方法,用纯种与当地肉牛进行杂交,杂交犊牛生长快,发育好,初生体重大,肥育性能好,产肉多,肉质鲜嫩。伴随现代肉牛生产方式,目前已经推广和正在实施建立肉牛生产基地,在生产上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重视临床医学监护工作。

3.1早期妊娠诊断

肉牛生产,早期妊娠诊断,可以减少母牛空怀,提高繁殖力。目前,肉牛怀孕诊断最适用的方法还是直肠检查和激素激发试验,极为简单且实在。一是直肠检查:其优点在于,怀孕超过20d,即可出诊;40d能确诊;能大致确定怀孕时间;还能诊断不孕母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二是激素激发试验:配种20d,肌注药物。观察母牛发情,若发情周期不反转,可认为怀孕;若出现发情现象,即为未怀孕。

3.2临产前后监护

产前检查预产期,了解妊娠的全过程,做好临产中健康检查和接产工作。产后母牛的复原,如胎盘的排出和恶露排出情况,产后第1次的发情时间,产后发情不定的应及早检查,查明性质和原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尽可能提高繁殖力。

4繁殖期用药

繁殖期疾病,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病原体),二者任何一种都能破坏孕体与母体的关系,从而引发繁殖期疾病。当前,控制或减少母子的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养殖业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

4.1难产

正常分娩取决于产力、产道和胎儿三因素,如果三者相互适应,胎儿产出就顺利,否则分娩就异常。

解决难产基本原则就是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利用牵引拉出胎儿。根据情况,用手术助产或剖腹手术,而后加强护理,一般用抗菌素消炎2~3d,对体质和食欲差的肉牛,应给予补液,常用10%葡萄糖1000~2000mL、10%安那加20mL、(下转第246页)

(上接第243页)

维生素50mL混合静注,以提高食欲和体质。

4.2产后感染性疾病

产后期指分娩后42d,这段时间中,主要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统称产后感染。分局部和全身性感染疾病2种。局部感染有阴道、阴门、子宫等产后损伤,由病原感染而发炎。处理基本原则是抗菌消炎,防止炎症扩散,处理方法是清洗涂擦消炎药物,向子宫灌注抗菌药物。全身感染细菌及病毒通过感染而进入血液,母牛表现沉重的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心跳增强,精神差,食欲下降或绝食。处理原则:清理病灶,抗菌消炎,增强母牛抵抗力;采用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3]。

4.3繁殖期中母牛的生育力恢复

母牛的生育率系指繁衍后代的能力,常用一次受精的受胎效果表示,产后乏情,长期近亲交配,生殖系统的疾病等都会导致生育能力降低。

繁殖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 灰椋鸟;繁殖习性;管头林场;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 Q959.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64-02

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为食虫益鸟,在吕梁山管头地区为繁殖鸟。由于该鸟在当地经常5~10只成小群活动,对当地的农林生产极为有益,为了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鸟类资源,于2010—2012年4—9月在山西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管头林场对该鸟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山西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管头林场位于吕梁山脉南端,地处东经110°09′,北纬36°02′,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为中起伏侵蚀中山和中起伏黄土覆盖中山。林分以乔木(油松、辽东栎、白桦、白皮松、刺槐)、灌木(沙棘、黄刺玫、忍冬、绣线菊等)为主。林区内年均温、无霜期、年均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分别为8~10 ℃、150~220 d、550 mm、44.5%[1-4]。

1.2 试验方法

1.2.1 迁徙动态。根据灰椋鸟在当地的活动和分布状况,在2010—2012年,选定避风向阳的低山疏林地带(海拔1 400~1 500 m)云台山、地势平坦的苗圃地带(海拔1 300~1 400 m)下闫庄、食源和水源较为充足的河流湿地环境水泉沟和农田环境五道庙(海拔1 200~1 300 m),设置长、宽均为200 m的样带,每年4、9月隔日8:00—10:00,定位观察最早迁来和最晚迁离的个体,以确定在当地的居留期限[1-4]。

1.2.2 繁殖习性。在上述地区搜集灰椋鸟的繁殖巢,借助高倍望远镜定时观察其繁殖行为。

1.2.3 种群数量统计。在上述3个地区分别选择样线(规格为4 km×100 m),于每天8:00—10:00按照1 h行程2 km、左右视距各50 m的速度,统计3条样线内该鸟的数量。3年内共调查36 km [1-4]。

2 结果与分析

2.1 迁徙动态

由表1可知,灰椋鸟在本区最早迁来日期为4月11日,最晚迁离日期为9月24日,居留日期149~164 d,居留相差9~15 d;间隔期201~216 d,间隔相差6~15 d。首见日期、终见日期年间分别相差8~12、2~5 d,迁徙时间和区居留时间相对稳定。

2.2 种群数量

由表2可知,灰椋鸟在本区的河流湿地和农田环境种群数量较大,与本区的水源和食源充足有密切关系,因为这一带地处湿地和农田,软体动物和昆虫相对较多。

2.3 繁殖

灰椋鸟繁殖期为5—7月,雌雄鸟共同承担繁育后代的任务。本区最早见该鸟营巢于5月6日,最晚为7月10日,营巢期前的4~6 d内,见雌雄鸟成对活动,选择巢区。

2.3.1 营巢。据3年的观察发现灰椋鸟繁殖巢10个,营巢于杨树、榆树、柳树的树洞中和苗圃地的茅屋檐内。雌雄鸟交替衔材营巢,巢呈碗状,巢材以枯草茎、叶、根组成,内垫以羽毛和细草叶等,营巢期5~6 d。由表3可知,本区该鸟繁殖营巢多筑于树洞中,巢距地面平均高5.8 m,洞口平均直径91.5 mm,洞底平均直径93.4 mm,洞深109.25 mm,该鸟繁殖喜欢在低山疏林地带植被相对较为丰富、且人为干扰较少的环境。

2.3.2 产卵和孵化。营巢完毕后的第2天开始产卵,日产1枚,窝卵数4~6枚,卵长椭圆形,浅绿色。测量25枚卵,平均重6.6(6.4~6.8)g,长径26.8(26.0~27.3)mm,短径19.2(18.9~19.5)mm,孵卵期13~14 d。主要由雌鸟孵卵,雄鸟担任警戒任务[5-6]。3年观察10窝46枚卵,孵出雏鸟41只,成活39只,无受精卵5只,孵化率为89.1%。成活率95.1%。

雏鸟晚成性,雏鸟出壳的当天,雌鸟终日坐巢抱雏,之后由雌雄鸟共同喂育雏鸟,巢内育雏15~16 d后雏鸟离巢。

2.3.3 食性分析。通过野外观察和对6只灰椋鸟成鸟(42)进行扎颈法解剖其食性,鉴定食物组成,灰椋鸟主要以昆虫为食,占食物总量的87.5%。主要包括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的成、幼虫,植物种子和果实成分占极少部分,占食物总量的12.5%,具体成分见表4。

3 讨论

虽然灰椋鸟在我国较为常见,种群数量丰富,但其在本区的繁殖成功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大多由于人为干扰导致幼雏进食不足而死亡。另外,本区灰椋鸟的窝卵数偏少,繁殖力较低。由于灰椋鸟嗜吃昆虫,在抑制害虫发生、保护植物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应注意保护。

4 参考文献

[1] 吴丽荣.山西芦芽山保护区楔尾伯劳的生态习性研究[J].野生动物,2012,33(2):71-73.

[2]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下卷,雀形目[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9-151.

[3] 王拴柱.金翅雀繁殖习性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12-313.

[4] 王建萍.山西芦芽山保护区黑枕黄鹂繁殖习性[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307-308.

繁殖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猪牙花;鳞座;鳞茎;种子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0256)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5.034

猪牙花( Erythronium japonicum Decne.) 为百合科多年生早春开花植物。鳞茎洁白形如野猪獠牙,富含淀粉,2枚叶片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鲜绿或布紫色不规则斑点,花单生、俯垂,花被片披针形、反卷,多为6瓣2轮排列,偶见12瓣片,色粉紫色极个别白色,于长白山区4月上旬进入花期,直到5月末环境温度高于28℃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猪牙花的这一开花特点不与常规花卉争时,将其用于北方城市环境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庭院早春美化,可打造特色观赏效果。然而关于猪牙花的研究报道较少,现将猪牙花苗木繁殖技术研究成果总结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1 繁殖材料

1.1鳞座

猪牙花鳞茎更新生长后母鳞茎则剩1残存鳞座,每年留下1个鳞座,个个相连,根据鳞座数量可判断株龄。将没有任何伤害的鳞座从鳞茎上取下,选择1、2龄级的鳞座分成单个,3龄以上龄级的2~3个相连,备用。

1.2鳞茎

猪牙花鳞茎的若干鳞片由内向外紧紧粘附在一起,难以将每片分开,采挖时如有挖断的鳞茎,伤口风干愈合后作为繁殖材料,备用。

1.3种子

5月末采集猪牙花果实,堆放后熟,待果皮变软发黄并开裂时剥出种子。猪牙花种子经解剖观察为胚形态后熟型种子,于室温条件下层积处理,至10月上旬种胚形态发育完全,备用。

2 试验地块的选择与整理

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势平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地块作为苗田地。地块施入农家肥3000~5000公斤/亩和磷酸二铵25~30公斤/亩,经秋翻春耙后整平,做成宽1.2米,高20厘米,长度因地块而定的育苗床。播种前一周用50%的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浇灌床面,以杀灭土壤中的地下害虫和病原菌。播种前浇透苗床,备用。

3播种方法

鳞茎、鳞座和采集的鲜种子于5月末~6月初播种,层积处理的种子于10月初播种,在苗床上横向开10厘米左右深的沟,沟底铺尼龙纱网,以床土盖住纱网,镇压形成浅沟,将各种繁殖材料均匀撒播至沟内(其中处理的种子和不处理的种子播种量一致),覆土2~3厘米,上盖稻草防止翌春地表龟裂。

4发育及出苗情况调查

分别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5月10日任选10株,用直尺测叶片大小,取平均值,5月末,按播种的栽植沟清除表层土,提出纱网筛出全部繁殖材料,观察记录新鳞茎发生情况,结果见表1。低龄级鳞座的出苗率高于高龄级鳞座的,其中1、2龄级鳞座基部潜伏芽较大,可形成新鳞茎,3龄级以上鳞座没有变化。上端鳞茎段的外层鳞片内分化出多个鳞芽,分化率高于下端鳞茎段。经层积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可达78.0%,比采后即播种高23.2%,认为采后即播的种子在自然环境中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出苗较少。

5结论

猪牙花的鳞茎、鳞座和种子均可用作繁殖材料,鳞座以1、2龄级易成苗,鳞茎以上端鳞茎段分化较快,鳞茎和鳞座繁殖系数较低,但一经分化完成,幼苗生长量较大,认为ggn与繁殖材料贮藏养分较多有关。种子繁殖系数高但幼苗生长量较小。

猪牙花种子饱满程度较高,是扩大繁殖的主要材料,种子属胚后熟型〔与舒甜甜(2010)研究结论不一致〕,种胚发育缓慢,在环境温度较高,4个月以上的处理时间,才能既满足胚形态发育的需要,又确保种子活力。

播种时间可采后即播种,也可经处理种子完成形态发育后秋季播种,前者减少人为管理过程,但田间管理时间长,易受多种不利环境因素影响,后者种子则在人为创建的良好条件下发育,两者相比较而言,种子经后熟处理后秋播为佳。

无论采用何种繁殖材料,花芽分化年限仍待观察,从生长发育情况看在育苗田生长年限均需3年以上,夏播的和每年生育后期,床面应播种其他早熟经济作物为其遮荫,越冬前所有苗床覆盖稻草防止地表龟裂。翌年早春出苗,渐渐撤去稻草,加强田间管理。

参考文献

[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科学出版社,2004.

[2]马智,马淼,赵红艳.类短命植物新疆猪牙花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的研究[J]. 广西植物,2012,(03).

[3]舒甜甜.猪牙花种子采后生物学相关问题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繁殖管理论文范文5

母猪繁殖障碍病的存在限制了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猪群中的繁殖系统疾病已经给大中小型各类养猪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母猪流产、死胎、畸形胎以及少仔等问题的罪魁祸首。因此,如何防范母猪繁殖障碍与综合型疾病,发挥母猪的繁殖性能,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成为人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疾病的主要类型及病因分析

(一)猪伪狂犬病(PRV)

伪狂犬病毒简称PRV,在自然条件下猪、牛、羊以及猫等动物都可能被感染,尤其是猪最易感染。猪是PRV的原始宿主和贮存宿主。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的特征,一般多发生在较为寒冷的季节,此外,产仔旺季也会爆发伪狂犬病。该病发生时肉眼病变并不明显,感染的病仔猪主要表现为昏睡、鸣叫、拉稀、呕吐等,再严重一些则会呈现出鼻粘膜和咽部粘膜出血甚至死亡。该病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受污染的病毒饲料摄入、鼻分泌物和口腔感染等。此外,如果饲养人员和器具被感染后不及时清理也可能导致感染。

(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蓝耳病,猪是自然条件下的唯一宿主,各年龄段的猪都可能感染,尤其是孕猪和初生仔猪。不同年龄段的猪感染后的症状也不相同,孕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发紫且嗜睡,感染后容易引发早产以及流产,流产率几乎可达百分之百。初生仔猪如果感染主要会引起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病变部位多在肺部。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猪以及康复但是带病毒的猪,传播方式为空气传播。

(三)猪瘟(CSFV)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感染的疾病,各种品种和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进而发病。孕猪如果感染,就会引发死胎、产出弱仔、木乃伊胎等。猪瘟在全年均可发生,尤其是在早春、秋季以及冬季最为严重。猪瘟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由消化道传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等部位感染。此外,一些皮肤损伤和创口等如果处理不好也会成为感染猪瘟病毒的途径。

二、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疾病的有效防控措施

(一)加强病毒检测,建立病毒资料库

通过病毒检测可以有效的掌握母猪繁殖障碍与综合型疾病的分布规律特征,从而可以建立和完善病毒资料库,做到有效监控,及时防范。所以需要及时对流产或者死胎幼仔猪、母猪胎衣进行检测,检测必须使用合适科学的设备。还需要注意,对于取得的样本要妥善保管,经过科学的分析后进行整理建档,以便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详细的资料。

(二)建立健全消毒制度

完善的消毒制度是有效防范母猪繁殖障碍与综合型疾病的有效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做到消毒设施完备,消毒池、消毒间或者消毒通道的合理有效。随后就是严格遵守消毒制度,做到人员出入必须消毒、猪舍场地定期消毒、定时定期进行消毒。为了有效杀灭病原,防止其产生耐药性,还必须定期更换消毒药剂。

(三)制定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

首先,要根据当地猪群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各环节的薄弱之处开展免疫工作。其次,要科学有效的选择疫苗,所以必须综合考虑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的不同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最后,因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增多,所以要根据猪群整体免疫力低下的状况,针对使用的疫苗定期监控免疫效果。一般来说,使用灭活疫苗三周后、活疫苗一周后就需要检验免疫效果,如果无效就必须再次进行免疫。

(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体抗病能力

俗话说“七分管三分防”,对于猪群养殖来说要树立科学的饲养管理观念。因此首先要做到选址科学,远离人口和交通密集的地区。养殖场内部也要合理布局,避免生活区、养殖区过于密集,并在各猪舍、养猪场和外界之间设立安全屏障,避免病毒的传播。养殖场要严格限制无关外来人员的随意出入,如果要进入的话就必须进行消毒。在引进种猪时也要做到及时隔离检疫,从而避免外来病原体的进入。其次,在饲养方面,要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在其饲料中多添加一些免疫增强剂和益生菌等物质,从而提高猪群的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及时发现与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疾病――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以及猪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说,不论是养殖户还是其他相关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通过及时进行病毒检测、完善消毒制度、加强养猪场的免疫工作并提高养猪场的饲养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疾病,保障养猪场的综合效益,促进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永献,马林风,刘朝玉. 母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病的传播特点及防控对策[J]. 中国动物保健, 2010 (10) .

[2] 孙秀玲,马正元.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的病因及症状表现[J]. 养殖技术顾问, 2011 (05) .

繁殖管理论文范文6

2008年12月,记者在网络搜索引擎键入“鳄鱼”、“批发”等关键词,轻易就找到广州一家“×记鳄鱼商行”的主页和联系方式,电话拨打过去,对方表示可以马上下单订购来自越南的活鳄鱼:送货上门,价格27元/斤。

“没有驯繁证,也没有经营证。”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广州无证经营鳄鱼是默许的,我们长期供货给很多酒楼,从没出过问题!”

近年来,鳄鱼肉的药用、保健功效被商家不断放大,这种凶猛的两栖动物作为盘中餐渐渐走俏,向有食疗传统的广东更成为全国鳄鱼消费的主要地区。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10万条鳄鱼被吃进了广东人的肚子。

然而作为受国际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鳄鱼的进口、养殖和经营向来受到“特许管理”的严格控制。国内企业要合法经销鳄鱼,必须取得相关的进口证明,或养殖场的《驯养繁殖许可证》(下称驯繁证)及《经营利用许可证》(下称经营证),否则皆属违法。

此种背景下,广州非法经营的鳄鱼商行何以如此明目张胆,在进口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所谓“进口鳄鱼”又是从何而来?

“合法”销售点暗藏玄机

广州鳄鱼销售的主要集中地是黄沙水产市场。2008年12月14日及2009年1月7日,记者两次来到这里,录得该市场销售鳄鱼活体或挂有鳄鱼销售牌的档口至少有10家。

虽然每个档口都可以提供广东海洋渔业局(下称海渔局)发放的驯繁证或经营证复印件。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部分存栏鳄鱼捆绑着的口吻部位隐见烂损,有的肢体上有多处刮擦造成的伤痕。

业内人士都知道,由国内养殖场自行繁殖或合法进口的鳄鱼特点是皮质光亮完美,不会存在因过长时间捆嘴运输而造成的口吻磨损。如果一条鳄鱼吻部及四肢都有明显伤痕,它极可能是通过非法渠道走私而来的。

黄沙南站销售区有一家正在屠宰鳄鱼的小档口,其鳄鱼肉及活体鳄鱼报价分别比大批发档低5元/斤及2元/斤,记者向档主索取驯繁证,发现上面的养殖场名称、发证日期竟然跟20米外另一家批发点一模一样。

“你们是同一家养殖场的提货点吗?”档主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但再追问既是同一养殖场提货点,销售价格为什么不一样时,她则支吾以对。比较两个档口提供的名片,前者印有养殖场的地址电话等信息,而后者则只有档主夫妇的手机号码。

这种情况被业内人士称为“拆货”。同一个养殖场的驯繁证和经营证经过复印挂在多家摊档上,一证多用,谁是真正具有合法资格的批零商,谁是彻头彻尾的走私贩子,消费者难以分辨。

“海渔局核批的养殖场和证照,实际上被一些人利用了,居然成了走私鳄鱼身份的‘洗白’工具。即使是养殖场销售点里,其实也混杂着不少走私鳄鱼。”广东四会贞山鳄鱼养殖场(下称贞山养殖场)老板许金旺捅出了行业内的秘密。

鳄鱼走私轨迹

和记者会面前,许金旺权衡再三:“把这些事情揭露出来,真的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推动行业清理和整顿吗?”冒行业之大不韪站出来捅破这层“遮丑布”,对一个仍需仰主管部门鼻息生存的投资者来说,不是没有风险,许金旺说,如非被走私乱象逼近了悬崖,他不会这么做。

鳄鱼是鳄目动物的通称,全世界共有23种鳄鱼,但只有扬子鳄原产于中国,目前国内用于商业利用的鳄鱼绝大多数为外来鳄种,主要有湾鳄、尼罗鳄和暹罗鳄。

广东鳄鱼养殖行业并不复杂,全省养殖场加起来只有30多家,谁是正规繁养基地,谁是走私大户等信息在业内非常透明。

“市面上销售的鳄鱼70%以上是走私回来的。”许金旺说。走私的路径也很公开――从越南通过中越边境运往广西,再由广西运至广东上市销售。

尼罗鳄和暹罗鳄等本属东南亚物种,在越南养殖鳄鱼成本很低:无需特殊技术及护冬保暖投入,只要挖个池塘,喂些杂鱼,当鳄鱼长到两三年左右,就被直接卖给中国的“采购商”。

越南养殖场销售的活体鳄鱼及鳄鱼冻肉价格为15元/斤~20元/斤不等,而要将这些没有办理出口审批的鳄鱼通过广西中越边境运返中国,还要向越南方控制中越边界走私的组织缴交20元/尾的“保护费”。

入境的方式则因人而异,各施其法。活体鳄鱼过境的一个普遍方式是雇一批当地人,捆着鳄鱼的嘴,每人背一尾鳄鱼,花一天时间走过边境;而非法入境的鳄鱼冻肉则经常是混在合法进口的运输车辆中过境,有时批文里的冻肉进口限额是100公斤,但实际过境的数量超过300公斤。

走私鳄鱼进入广西后,会先被寄养到广西一些具有驯繁证的养殖场内,再办理运输证,送到广东的养殖场里。

养殖场曾经的“春天”

明目张胆的走私,清晰和半公开的路径――这些业内人士心照不宣的走私“黑户”何以能堂而皇之地摆上市场?

随着采访深入,记者发现业内的一个怪现象。

至2008年底,广东省内技术成熟且饲养鳄鱼超过1万尾的养殖场有4家,分别是广州鳄鱼公园、贞山养殖场、茂名宏益鳄鱼开发公司和汕头市协胜养殖有限公司――四大养殖场合共拥有全省半数以上的存栏鳄鱼,但在销售市场上所占份额加起来却不足10%。但另有几家养殖场,存栏总数加起来不到1万尾,却垄断了广东绝大部分的鳄鱼销售。

凑巧的是,前4家养殖场手持的都是广东省林业局核发的驯繁证,后几家养殖场的驯繁证则是广东省海洋渔业局核发的――发证部门的不同,与养殖规模、市场份额差异之间的联系是巧合还是必然?

许金旺给了记者肯定的答案。在广东,许金旺称得上是鳄鱼养殖业内的“元老”。我国商业性进口养殖外来鳄种始于1993年,贞山鳄鱼养殖场则于1999年从泰国引进1000条种鳄,开始了鳄鱼养殖之路。

他告诉记者,国内具规模的鳄鱼养殖场数量之所以有限,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在国际上,鳄鱼及其产品的贸易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严格控制,除确属人工繁殖的以外,CITES禁止国家间进行附录I物种及其产品的商业性贸易。

是以,国家林业局规定,鳄鱼繁养殖基地从国外引进的种鳄不能直接加以商业利用,必须成功繁育出后代后,才能对其子二代鳄鱼(种鳄后代的后代)进行商业经营。

以暹罗鳄为例,种鳄最早七八岁才开始进入繁殖,育龄种鳄引进回国后,需经历一段水土不服的日子,两年后才能产生子一代;而子一代又要过7年才能繁育出子二代。有些鳄种的繁育周期虽比暹罗鳄短一些,但总体来说,中国绝大多数繁养殖基地真正进入商业运作的时间都在2003年后。

如果说广东的鳄鱼养殖产业有过阳光灿

烂的春天,那就是各大养殖场刚刚进入商业运作阶段的前两三年。那时鳄鱼肉最高售价达130元/斤以上。更重要的是,早期国内有实力的养殖场屈指可数,而新加入的投资者短期内不可能具有与老养殖场竞争的能力。

“当时对鳄鱼产业的发展信心百倍,赚到一点钱,马上又重新投入扩大资产。”如今,许金旺在广东四会和海南各有一个大型养殖场,却不料市场行情一日不如一日。

两栖动物双头管理

“问题就出在鳄鱼这个物种的特殊性上!”许金旺说。

我国野生动物管理的划分标准是:陆地动物归林业部门,水生动物归海洋渔业部门。但鳄鱼是两栖类的爬行动物,时而登陆,时而入水,该归谁管?政府部门间一直没有定论。

没有利益角逐的初期,默认的主管部门是林业局,早期申办的养殖场均属林字系。长期与扬子鳄打交道的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鳄鱼专家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小明教授表示,他甚至至今都不知道渔业部门对外来鳄种的养殖也有审批管理权。

情况从2004年开始有所改变。那一年,各省渔业部门审批开办的小型鳄鱼养殖场突然遍地开花。

“重点不在于两个部门都有权限管,而是管理标准的差异。”这已是广东业内人士的共识。查阅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渔业部门的相关文件:2001年《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鳄类管理的通知》(林护发[2001]215号),国家林业局明确凡属非原产我国的鳄类资源,一律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进行管理;而2001年《关于加强鳄鱼管理的紧急通知》(农渔发[2001]18号)则表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凡属非原产我国的鳄鱼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进行管理。

一级重点保护物种与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之间的政策差异体现在哪里?其一,养殖场申办环节,林业局对场地、繁育设施等非常重视。业内人士称,40亩以下的场地,在林业局是很难获批的。而租一个一两百平方米的小场,往往就可以通过渔业部门的审批。

其二,在经营利用上,林业局严格限定只有人工繁育的子二代鳄鱼才能上市,而且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鳄类管理的通知》规定,对在我国境内养殖的鳄类活体实行标记管理,除获标识试点公司黑龙江龙瀛公司外,其他养殖场只能销售包装冻肉,不能将鳄鱼活体直接上市。

但是渔业主管部门却允许所管核的养殖场直接进口鳄鱼以作商用,且对其审批的养殖场不设标识限制,只要取得渔业主管部门发放的经营证,就可以以养殖场直接销售点的身份在水产市场销售活体鳄鱼。

同一个产业内部,两套管理标准。显然,养殖场只要投身渔字系,就可以直接跳过林字系养殖场早年投资发展繁殖技术的艰辛过程,直接以低成本进入并瓜分市场。

根据农业部渔业局公开的资料,2004年后,仅北京、天津、广西、湖南、湖北、福建、辽宁七省(市),经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鳄鱼驯养繁殖场共16家,经营利用企业70家,批准进口鳄鱼达2.5万多尾。

鳄鱼走私的暴利

对于渔业部门的介入,林业部门也非毫无反应。市场格局演变的背后,是两大主管部门之间的“暗战”。

查阅农业部这几年的相关文件,其中《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尽快为有关企业核发鳄鱼允许进口证明书的函》内容显示,由于国家林业局拒绝为渔字系养殖场发放鳄鱼进口的批准文件,从2006年5月开始,国家林业局下属的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拒绝为渔字系企业核发允许进口证明书。

林业部门的反击堵死了渔字系养殖场进口鳄鱼的途径,但林字系养殖场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保护。因为绕开商业审批途径,小养殖场其实还有更暴利的招数。

1月16日,记者来到广州市花都区北兴中学附近的一家鳄鱼养殖场外。如非知情人士指认,根本想象不到这就是黄沙市场几大鳄鱼批发档的供货养殖场之一。只是破旧的砖墙,场内除了4个土池子外,没有任何基础设施,目测占地约200平方米,里面仅有1名员工在看守。4个池内共剩有100多条鳄鱼,无一例外都捆着嘴,而走遍整个养殖场并没有发现隔离区和喂饲工具、饲料等。

“走私鳄鱼不会在场内进行饲喂,在养殖场中转一下,马上就会搬上市场销售。”依据业内人士提供的特征判断,该场内竟全是走私鳄鱼。

“进价便宜,不需要完税,流转速度快。走私肯定是最赚钱的方式。”许金旺说。若论自行繁殖、商业进口及走私的成本,从长期来看,自行繁殖鳄鱼的成本是最低的,走私次之,成本最高的是高税率的商业进口。

广东一家养殖场的技术人员向记者提供了该场的大致成本核算方式:种苗每尾约300元:饲料和人工投入费用为第一年70元,第二年120元,第三、四年250元;至第五年出栏的鳄鱼约重40公斤,再计入地租杂费等,平均成本仅为13元/斤,比走私成本更低。

但是,如果从短期效益来看,则恰恰相反:走私的利润最高,商业进口次之,自行繁殖最缺乏短期竞争优势――因养殖场需要摊分多年投入的硬件及技术成本,而走私则是不折不扣的空手套白狼。

因此,虽然2007年海渔局核批的鳄鱼进口已被恢复,但走私的胃口已经打开,合法进口途径已不能满足一些经销者追逐利益的欲望,反而只是为走私者提供了更冠冕堂皇的“合法”保护伞而已――“主管部门批准他们进口300条鳄鱼,今天卖掉了200条,明天这里依然有300条,借着合法的‘两证’掩护,但鳄鱼的实际流转销售量却数倍于备案的进口数量。”一位专事鳄鱼销售的业内人士说。

走私鳄鱼垄断市场

广东市场上来源不明的鳄鱼到底有多少?

下午4点至早上6点是广州黄沙水产批发市场进货和出货的高峰时段,时近凌晨,陆续有广州周边地区酒楼的采购车停在某批发档口前,每辆车都会运走3到5条鳄鱼。档主保证:“随时有货,我们的仓库就在旁边,里面有几千斤肉。”如果按每条鳄鱼15公斤到30公斤来计算,仅这一个批发点就有上百条鳄鱼的库存量。

在记者记录到的10家鳄鱼销售档口里,共计有可见的鳄鱼活体约370尾,新鲜鳄鱼胆10个,其中一户只悬挂了鳄鱼招牌,没有鳄鱼。

许金旺告诉记者,鳄鱼离开养殖场在水产市场存放的时间不能太长,基本上是每天补仓的,有时甚至每天补仓不止一次。而即使按存栏量的50%计算销售量,仅黄沙水产市场全年鳄鱼销售量就达到6万~7万尾。保守估计,广东省全年鳄鱼消费量不低于10万尾。

而根据知情人士透露,2007年以来广东省合计批准进口鳄鱼仅1.4万尾。作为最大养殖场之一的广州鳄鱼公园并不对集团外销售活体;贞山养殖场2008年销售量不足2000尾。即使加上广西2007年至2008年申请进口的3.5万尾鳄鱼,合法来源的鳄鱼与市场估计消耗量仍相差50%。

如果考虑到进口的鳄鱼有一部分未曾在

市场出售,又及广西的进口鳄鱼并非全部销往广东,则来源不明鳄鱼比例占70%以上。

这就是为什么占全省鳄鱼存栏量70%以上的林字系养殖场,只占据销售市场不到30%的份额,而仅占全省鳄鱼存栏量30%以下的渔字系养殖场,却垄断了70%以上的销售份额。

“市场上确实有部分鳄鱼来源不明。”在电话里,广州市海洋渔业局渔政支队副队长郭星泽承认,“但鉴于现在两个部门都在管理这个产业,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的规范管理。”关于多头管理的更多矛盾,郭不愿再谈。而同时,国家林业局、广东省林业局和广东省海洋渔业局也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对于政府部门长期以来的回避态度,正规养殖场主们普遍感到很失望:“抗议过,投诉过,甚至举报过,都没有结果。”

期待统一管理

2009年1月7日,黄沙水产市场的鳄鱼肉最低只售35元/斤,活体鳄鱼报价跌到30元/斤,更勿论“经销商”27元/斤的售价。

如前所述,长远看来繁养殖基地其实比走私更具成本优势,他们的困境在于,这么多年的技术及硬件投入摊分下来,短期内价格会被拉高。只有当产业规范发展,成本逐渐摊平之后,市场价格才会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薄利平衡点上。但是在进入理想阶段之前,市场格局却先被走私商贩所打乱了。

“走私追求的是短期收益,为求利润最大化,他们会给鳄鱼打水、灌泥浆。另外,国家规定所有进口鳄鱼必须先隔离15天方可上市,走私鳄鱼没有隔离检疫,其肉品很可能存在卫生风险,与食疗的目的背道而驰。”业内人士表示。

但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市场却选择了低价的走私鳄鱼。正规养殖场或放弃鳄鱼肉品销售,另寻出路;不幸的,甚至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夭折。

2006年,海南最著名的鳄鱼主题公园“南泰鳄鱼湖公园”倒闭;2007年,曾是湖北最大尼罗鳄养殖基地的广水银龙鳄鱼养殖基地宣告破产;而广州鳄鱼公园则不愿参与价格战,所产鳄鱼仅在集团内部销售。

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态势。最终结果是市面充斥着充满安全隐患的产品,但价格却未必能持续保持低位。

2008年2月,正规养殖场在批发零售市场上纷纷溃败,涉嫌走私经营的几个主要养殖场主迫不及待组建了利益同盟。2月至6月底,广州市花都区两家养殖场,金沙某养殖场以及白云区某养殖场实行统一价格销售,把年初36元/斤左右的活体鳄鱼价格提至60元/斤。

“这4家养殖场当时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我们都不得不接受这个价格。”广州万松苑市场的零售档主证实。而直至2008年6月,广州白云区另一家鳄鱼养殖场获海渔局审批成立,才又打破了走私养殖场的利益同盟。

繁殖管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引进树种;繁殖;试验

中图分类号:S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027-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国内贸易越来越频繁,外来树种引进越来越多[1,2]。在苗木引进过程中,受商业利润的诱惑,急于求成,普遍存在“拿来主义”现象[3,4];在苗木培育过程中,重引进,轻繁育,偏离了苗木市场健康发展的轨道。选择部分美国树种(种源)进行繁殖试验,旨在提供一套实用、可靠的繁殖技术,促进美国树种(种源)在宜昌及周边县市的推广应用。

2 材料与方法

全部试验材料由美国俄勒冈州塞拉姆市为勒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苗木为1~2年生容器苗,苗高10~20 cm。引进苗木于2001年定植,在引进的15个美国树种(种源)中,日本鹅耳枥、鸡爪槭、黄山木兰、连香、加拿大紫荆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试验选用鸡爪槭种子、加拿大紫荆穗条为试材。

2.1 扦插繁殖

2.1.1 制穗

剪穗前5 d,将被选枝条剪去顶芽。采条后立即将枝条基部浸入水中2~3 cm。在阴凉处制穗,插穗剪成的长为10~15 cm,至少带3个节,上剪口距芽1~1.5 cm处剪平,下剪口在离节2~3 mm,剪成马耳形。每根插穗留叶2~3片,叶片剪去1/2。

2.1.2 扦插

2009年6月10日、20日、30日和7月10日分4批扦插。插壤基质为河砂,并用5%高锰酸钾液喷洒插床,地膜覆盖2 d后使用。穗条用流动清水浸泡12~24 h后,扦插按5 cm×10 cm的株行距进行,用喷壶浇透水[5]。试验得出:用NAA生根粉处理,较长处理时间(12 h)条件下,当生根粉浓度为100 mg/L时,效果最好;短时间处理条件下(速蘸5sec),生根粉浓度为1000 mg/L时,扦插成活率较高。

2.1.3 日常管理

插床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每天喷水1~2次,保持叶面新鲜和插床湿润。幼苗生根后,适时揭去遮荫物,每隔10~15 d喷施0.1%尿素液一次,9月中旬调查扦插成活率。

2.2 播种繁殖

2.2.1 试验材料。

试验用鸡爪槭种子采自引进树种试验苗圃,于2009年10月下旬收集贮藏种子,播种试验地设在自控塑料大棚。

2.2.2 试验方法。

按照常规育苗技术规程搞好土壤改良和整地作床[6],播种时先将砂藏过的种子均匀撒播在事先浇透水的苗床上,用塑料薄膜覆盖,上搭成弓棚,高50 cm。等芽苗长到8~10 cm后(有4片真叶)再移栽到营养钵里。移植时间为3月底~4月初。苗期管理主要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9月底停止施肥和灌溉,以利苗木安全越冬。苗期管理若发生立枯病、炭疽病和茎腐病,要及时用50%多菌灵300~400倍液,或50%托布津300~400倍液喷雾防治。

3 结果与分析

3.1 扦插繁殖结果与分析

3.1.1 扦插繁殖成活情况

为摸索加拿大紫荆最适宜的扦插时间和生根粉浓度,设置了4种扦插时间和2种生根粉浓度对比,扦插成活情况见表1。

3.1.2 不同扦插时间对比

从表2可以得知,经方差分析,查F(a=0.05)值为3.10,从6月下旬开始,扦插成活率显著提高,6月30日与7月10日扦插与其它时间扦插的成活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它时间扦插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第Ⅱ重复中7月10日采用100 mg/L NAA处理插穗,扦插成活率达到48.3%,6月30日扦插成活率达到43.3%。

3.1.3 不同生根粉浓度对比

试验设置100 mg/L和1000 mg/L两种浓度,以第Ⅱ重复插穗在不同生根粉浓度和不同扦插时间的成活率比较证明,采用100 mg/L处理12 h比采用1000 mg/L速蘸5 sec成活率要高,以6月30日,7月10日扦插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更明显。不同生根粉浓度和扦插时间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见图1。

3.2 播种繁殖结果与分析

鸡爪槭播种后,30~35 d后种子开始发芽,待芽苗长至8~10 cm高时移栽至营养钵。试验结果表明,芽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采用芽苗移栽方法育苗,不仅可以提高单位质量种子的出苗率,而且可以提高苗木品质。一年生鸡爪槭苗木高生长量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鸡爪槭自2月中旬播种至10月中旬基本停止生长,全年苗高生长量可达40 cm以上,10月20日调查苗高为41.5 cm。

4 结论与讨论

4.1 扦插繁殖

选择加拿大紫荆1 a生嫩枝做插穗,能提高扦插成活率;扦插时间宜选择在6月下旬~7月上旬;采用NAA100 mg/L处理插穗12 h,能提高扦插成活率。

4.2 播种繁殖

鸡爪槭喜阴湿生长环境,苗高生长高峰在8月上旬~10月中旬,其苗高生长量占全年苗高生长量的60%以上,采用先催芽再移栽至营养钵的育苗方法,有利于苗木生长整齐,节约用种,鸡爪槭芽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4.3 苗木繁殖后续观测

通过进一步繁殖试验,获得了部分幼苗,从苗木前期生长情况观测,苗木能正常生长发育,没有发生变异。但苗木培育周期较长,需要经过后期观测,以确定苗木遗传的稳定性,便于在苗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成名,宋正江,文 华,等.宜昌市15个美国树种(种源)引种试验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12(6):20~24.

[2]晏儒来,金义华,徐跃进.园艺植物育种[M].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

[3]廖馥荪.植物引种驯化理论研究概况[J].植物引种驯化集刊2,1965:154~160.

[4]吴中伦.国外树种引种概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

繁殖管理论文范文8

摘要介绍了提高后备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包括后备母猪的培育、繁殖母猪选择和精细化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以为提高母猪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技术措施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繁殖母猪头均每年提供出栏肉猪数,或头均每年提供育成仔猪数。母猪繁殖力是繁殖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这是一项综合性指标,需通过提高良种覆盖率、母猪群体质量、配种受胎率、产仔数、育成率、仔猪断奶重、育肥日增重等一系列指标来实现[1-3]。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

1后备母猪培育

断奶时选留下来的后备母猪,可按生长育肥猪进行饲养管理,不需要专用后备母猪饲料,不限制饲养,让其自由采食至180日龄,体重80kg左右。180日龄以上,体重80kg以上的后备母猪可适当限制饲养和补充一部分青绿饲料,以锻炼猪的胃肠消化功能,防止母猪过肥而引起不、不孕症。饲养方式采用群体饲养,每群4~6头,平均每头猪有2m2的活动面积,可以进行诱情刺激。210~240日龄,体重在100kg以上的后备母猪,经鉴定符合种用者可在第2次时配种。

2繁殖母猪选择

已配种受孕的后备母猪在1岁龄左右产第1胎,根据第1胎的产仔性能初步选出种用的繁殖母猪,到产第2胎后,再依据母猪年繁殖力选出生产力高的繁殖母猪作种用,淘汰生产力低的繁殖母猪[4]。

3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

繁殖母猪的饲养水平和哺乳期对仔猪的初生重、断奶窝重、成活率、肥育日增重以及母猪连续生产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母猪的繁殖周期分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断奶至配种间隔期四部分,其中妊娠期时间最长,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75%左右,哺乳期次之,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15%左右。因此,做好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对提高繁殖母猪年生产效率尤为重要。

3.1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妊娠期标准日粮供给量只占哺乳期的1/2,要遵循“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养原则。

3.1.1妊娠前期。配种后1~30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胎。要供给妊娠前期母猪专用饲料,日粮饲喂量控制在1.8~2.0kg之间,每天适当喂给优质青绿饲料,以增加母猪的饱腹感,补充部分维生素。

3.1.2妊娠中期。配种后31~90d要调整好母猪的体况,饲料继续供给妊娠前期母猪饲料,日粮喂给量控制在2.0kg左右,但可以多饲喂一些优质青绿饲料,除增加母猪饱腹感外,还可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防止便秘、无乳症。有条件的可每日安排母猪自由运动1h,达到增强体质、减少难产的目的,对母猪不要大声吆喊、鞭打、追赶等。

3.1.3妊娠后期。配种后91d到产前3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减少母猪产后体失重。饲料由妊娠前期调换成妊娠后期饲料,日粮可根据母猪体况每日增0.5~1.0kg饲喂量或每日补喂200~250g动物脂肪,可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乳脂率和仔猪的成活率。母猪应单圈饲养,防止因机械挤压引起流产,但可以适当驱赶运动,减少难产[5]。粪便干燥的母猪可在饮水中或日粮中加适量的轻泻剂。

3.2临产母猪饲养管理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监护工作,防止母猪难产,缩短产程,减少仔猪不必要的死亡,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在母猪分娩前7d将产房、产床、饲槽及仔猪保温室冲洗干净并作严格消毒,使产床干燥、卫生、保温,检查饮水器是否完好,并将管内存积的脏水放掉。分娩前5d把母猪赶入专门设置分娩的产床舍,使母猪适应新的环境。母猪在分娩前3d应将母猪腹部、清洗干净并作消毒,饲料喂量减少一半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轻泻剂,以防母猪因胃肠容物过多和便秘压迫子宫引起早产、难产。接近预产期时要做好接产所需用具准备工作,如酒精、碘酒、装仔猪箱子、保温设备、抹布、剪刀、钳子、催产素、助产器械等。母猪分娩时要做好接产工作,防止母猪、新生仔猪发生意外,减少不必要的死亡。对新生仔猪要做好“掏、擦、理、剪、烤”5个环节的护理。小猪出生后立即用抹布将嘴、鼻中的黏液掏出;再将仔猪身上的黏液尽快擦干,使仔猪得以正常呼吸,促进血液循环,让其早吃到初乳;若遇到脐带不脱离母体时,双手配合慢慢将脐带理出,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离腹部三指宽(4cm)处把脐带剪断或用手指扭断,断处用碘酒消毒,若断脐时出血过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至不出血为止;用小钳子剪掉仔猪嘴中四颗犬牙,防止咬伤母猪,发生乳腺炎;最后将新生仔猪置于红外线灯下或保温箱中,防止仔猪在寒冷季节被冻死。若遇母猪难产,可注射催产素,对催产素无效者,采取手术助产,以尽量减少仔猪的死亡。母猪分娩结束后肌注氯前列烯醇,使子宫内胎衣碎片彻底排出,对母猪断奶后再十分有利。在产后2d内,每日肌注一次抗生素可预防母猪子宫炎的发生。

3.3泌乳期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产后不要急于饲喂,待休息1~2h后先喂给一些加少量食盐的热麸皮水,直至体力得到一定恢复后,再开始喂哺乳期母猪专用饲料。泌乳期则可充分饲喂,根据产后母猪的采食量、泌乳量逐渐增加饲料,直至哺乳期结束前的2~3d开始减料,喂量为哺乳期的1/3~1/2。断奶当天母猪停喂饲料,避免发生乳腺炎,然后恢复空怀期的限量饲养。一般情况下母猪断奶后3~5d,后即行配种。

4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4.1 固定,早吃初乳

仔猪生下来掏净嘴、鼻中黏液,擦干被毛,断脐,断犬牙后应立即哺乳,待母猪分娩结束时,全窝仔猪都应吃过足够的初乳。初乳营养丰富,且含有抗体免疫球蛋白,可增强仔猪的抵抗力。母猪不同位次其泌乳量不同,所以全窝仔猪降生后即可训练固定,将弱小仔猪固定吃中、前部,强壮仔猪固定吃后边的,坚持人工辅助训练2d,一旦仔猪认定相应后,在整个哺乳期便不会改变,以使仔猪生长较均匀。

4.2保温、防冻,确保成活率

新生仔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尚未成熟,体内含大量水分(80%以上),脂肪含量极少(1%~2%),皮下脂肪层薄且多为结缔组织,被毛稀少,抗寒能力弱,若无保温措施,直接在低温外界环境中,仔猪散发大量体热,往往发生低血糖,很容易被冻僵甚至冻死,所以在严寒季节产仔时,除迅速擦干被毛外,还需及时放入保温箱或创造新生仔猪适宜温度的环境条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初生后6h内为35℃,2~4日龄为30~32℃,5~7日龄为28~30℃,8日龄以后22~25℃。防寒保温的措施方法很多,各地可根据当地母猪产房的条件进行,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必须达到不同日龄仔猪所需的适宜温度条件。

4.3补铁制剂,防贫血症

初生仔猪每天平均需要7~11mg铁,由于母乳中铁含量低和缺少造血元素(铜、铁、钴),维持不了仔猪血液中血蛋白、肌红蛋白的正常水平,红细胞数量随之减少,致使仔猪因缺铁而常表现贫血症状,生长快的仔猪常因缺氧而突然死亡或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并发白痢、肺炎,所以对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措施。补铁的方法很多,但常用且效果明显的则是在仔猪出生后2日龄肌注1ml含铁100mg并含有va、vd、ve等复合成份的铁制剂,如右旋糖酐注射液等。大量生产实践证明,哺乳仔猪2次补铁与1次补铁效果无明显差异,所以只需补1次即可。

4.4强制补饲,提早断奶

早期断奶后的仔猪直接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比通过母猪更为经济。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仔猪断奶前若能累计采食500g以上饲料,断奶后就能减轻由于饲粮抗原过敏反应引起的小肠绒毛萎缩、损伤。母猪产后不早于21d断奶,就不会导致以后的繁殖障碍。仔猪满21日龄,体重不小于5kg,生长发育正常,有一定抵抗力,人工培育不会有多大困难,所以仔猪一般适宜在21~35日龄断奶。哺乳期20日龄内的仔猪一般在母乳供给良好的情况下无自动采食饲料的愿望,若要21~35日龄早期断奶的仔猪在哺乳期采食500g以上饲料,仔猪在8日龄就必须采取人工强制补饲饲养,其方法可用适量乳猪料加少量开胃诱和水拌湿后,采用人工强制的方法糊于仔猪口腔上腭,让其慢慢咀咽,每日3次,连续3~5d后仔猪便可自由采食,此期间要注重仔猪的保健工作。

5建立高产母猪群

调整优化猪场母猪的胎次结构,是建立高产母猪群的基础。母猪群中合理的胎次结构以产仔猪相对较少的第1~2胎青年母猪占30%~35%,产仔猪相对较多的3~6胎母猪占60%,产仔猪逐渐减少的7胎以上的母猪占5%~10%为宜。根据各猪场母猪品种的繁殖性能、饲养水平,对繁殖力强的高胎母猪可适当增加数量。

6缩短母猪繁殖周期

母猪的繁殖周期由妊娠期、哺乳期、断奶后至配种间隔期组成,其妊娠期平均114d是相对稳定的,而哺乳期长短则可以改变,推行仔猪早期断奶(一般以21~35d为宜),可缩短母猪的哺乳期,使母猪早早配种,是缩短母猪繁殖周期的关键。做好哺乳母猪饲养、保健,保持母猪断奶后具有良好的体况,断奶后体失重减少(控制在15kg以内),可缩短母猪断奶后至配种间隔期,有利于下一繁殖周期配种。一般母猪断奶后3~5d就会,7d内可配上种。

7参考文献

[1] 张明海.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技术措施[j]业,2009,33(3):40-41.

[2] 朱乃洲.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特效方[j].农村百事通,2008(14):48.

[3] 郁富慧.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j].河南畜牧兽医,2009(10):21-22.

繁殖管理论文范文9

摘要:本文对影响奶牛繁殖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要正确了解影响奶牛繁殖率的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不仅能增加奶产量,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奶牛的品种改良,加快育种进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奶牛;繁殖率;原因

1影响奶牛繁殖率的因素

1.1遗传因素

由于近亲繁殖易造成死胎、弱胎、畸型胎儿,生长发育缓慢,抗病力差,使繁殖率降低。

1.2环境因素

母牛在严寒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受孕率最低;突然改变地理环境或气候条件都可影响奶牛生殖机能而出现暂时性不孕。就是在同一地区,各年间气候的不同变化也能降低奶牛的繁殖能力。

1.3饲养管理

营养不良或营养水平过高,均会对奶牛、受胎率、胚胎质量、生殖系统功能、内分泌平衡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牛在幼龄时期给予标准的50%饲料进行限制性饲养,体成熟受到抑制,初情期会推迟,长期在不良饲养条件下,母牛的生长受到影响,生殖系统出现如子宫细小、卵巢很小,长期不。另一方面,奶牛日粮中精饲料比例过高,将导致物质代谢障碍,乳脂率降低,当精料比例超过50%时,奶牛瘤胃中醋酸发酵被抑制,蛋白质和矿物质代谢紊乱,繁殖率下降;维生素A、E不足,微量元素缺乏,母牛可长期不或无规律、不排卵、受精卵着床困难,胚胎早期死亡等;粗纤维不足,除可导致代谢病以外,还可造成胎衣不下与产科疾病。

管理不善、运动不足会引起奶牛不,母牛因干奶期管理不善引起的机体状况不良使产后乏情期延长。北方冬春季寒冷,奶牛饮水温度过低、饲喂冰冻的饲料等,可引起流产、胎衣滞留等疾病。怀孕奶牛由于管理不善受到外力的冲撞,有时可使胎儿死亡、流产或干尸化。奶牛产后护理不当、产房卫生差易患产科疾病,使产后延迟;不合理用药对妊娠牛造成流产、死胎等,降低繁殖率;初生犊牛护理不当,造成犊牛繁殖成活率下降。

1.4疾病

1.4.1卵巢疾病

如卵巢发育不全、卵巢静止、卵巢萎缩、持久黄体、卵巢囊肿等卵巢疾病都可影响奶牛繁殖率。

1.4.2子宫颈管炎

奶牛子宫颈管发生慢性炎症时,临床检查可发现子宫颈管阴道部粘膜松软,粘膜褶肥厚、水肿、充血和溢血,体积增大,常伴发溃疡,病程较长的可发生结缔组织增生。配种由于不能顺利通过子宫颈管或由于炎症渗出物或毒性物质的影响,可造成死亡,致使奶牛不孕。

1.4.3子宫疾患

如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积水、干尸化等,使子宫内膜不能释放雌性激素,体内溶解黄体的机制遭到破坏所致。引起子宫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子宫感染、助产、输精、剥离胎衣消毒不严或操作不当均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带入子宫。

1.4.4传染性疾病

布氏杆菌病、牛钩端螺旋体病、滴虫病等传染性疾病可致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弱胎、死胎。

1.4.5奶牛产后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通常是由难产、胎儿腐败或助产不当、软产道受到创伤和感染而发生;也可由严重的子宫炎、子宫颈炎及阴道阴门炎引起;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子宫复旧延迟以及严重的脓性坏死性炎有时也可继发此病。病原菌通常有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并可形成混合感染。奶牛的败血症和脓毒血症即使治愈,也会后遗泌乳下降和不孕。

1.5激素水平

由于病理、饲养管理不当、年龄等原因使母畜激素水平分泌不均衡,对繁殖率产生影响。雌性动物第一次时,由于卵巢没有黄体,血液中孕激素水平较低,常常发生安静,即只能排卵而不表现征状;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分泌异常,使牛分娩后初次只排卵而无征状;垂体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分泌不足或比例不平衡,使牛时断时续,时间延长,卵巢上的卵泡交替发育;促黄体素分泌不足,导致卵泡不破裂,而大量的雌激素反馈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中枢神经系统强烈的性兴奋,使牛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妊娠黄体分泌孕酮不足,而胎盘或卵巢上较大的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过多,造成奶牛孕后或假,容易造成误配引起怀孕牛的流产。

1.6初配年龄和产犊间隔

奶牛的初配年龄是生长18个月,性成熟经过两个周期后,此时配种受孕率高。产犊间隔为12~13个月,奶牛繁殖机能停止的年龄为15~22岁,所以正常情况下,奶牛一生可繁殖15头左右小牛,但由于养殖户在具体饲养管理和授精时,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导致奶牛屡配不孕。一头奶牛一生仅繁殖7~8头小牛,损失巨大。

1.7繁殖技术不当

鉴定不及时,检查不适当,品质低,会造成受胎率低下;输精技术不规范,输精时间、输精部位不合适都影响受胎,部分牛时子宫颈开张不全,输精枪较难通过,强行插入,易出血感染难以受孕。

1.8其它因素

异性孪生母牛犊,虽有外生殖器官,但成年后绝大部分为内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有的无子宫颈口,有的无子宫和卵巢,无生殖能力。

2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对策措施

选购奶牛时要做好鉴定,防止购入遗传缺陷奶牛,同时避免近亲繁殖。要从正规渠道购进冻精,引进冻精后应定期进行品质检查,保证配种所用冻精的安全性和优质性。

加强奶牛饲养管理,做好母牛的观察。为奶牛创造适宜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分娩时严格消毒产房和牛体后躯,以自然分娩为主。要加强饲养管理和检查。每天不少于4次观察,每次观察时间不少于30分钟,冬季牛群在牛舍时间较长,可以通过观察牛床上母牛生殖道所排出的黏液情况来判断奶牛是否。

严格人工授精操作技术。采用优质冻精,直肠把握,适时(奶牛后0~6h)而准确地把一定量的输到母牛子宫内的适当部位(子宫颈深部5~8cm处偏排卵一侧),避免生殖道损伤,实行两次输精,间隔8~12h输第二次。

积极防治牛的不孕症,提高牛繁殖力。根据牛的不孕症的类型,分门别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于先天性和生理性的不孕应注意选择淘汰。老龄母牛繁殖力减退,也应及时淘汰更新。对患传染性疾病牛,应严格执行传染病的防疫和检疫规定,按规定及时处理。对疑因传染病引起的难孕牛或流产牛,应尽快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蔓延。对于子宫或卵巢炎症等非传染性疾病,应根据发病的原因,从管理、激素治疗等方面着手,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采用现代繁殖技术,提高奶牛繁殖率。包括同期、超数排卵、胚胎移植、胚胎分割、体外受精、性控技术、早孕诊断等技术。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