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铁路技术创新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2 17:32:18

铁路技术创新论文

铁路技术创新论文范文1

关键词:铁路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随着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构建和谐铁路发展目标的提出,加强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高铁路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提升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显得尤为紧迫。

1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1.1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需求随着入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的今天,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因此,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将发挥前所未有的关键性作用,而终身教育将占据核心位置。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继续教育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上,人才的竞争则表现在学习能力的写作论文竞争上。专业技术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也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人事和社会劳动保障部正在积极起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并有望今年出台,而教育部目前也在酝酿力推《继续教育法》的出台,继续教育将和国民教育一起被列入政府对国民的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1.2铁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指引下,中国铁路现代化以青藏铁路建设运营、既有线提速、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铁路重载运输以及客运专线建设为标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路情的铁路自主创新之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铁路科技人才。但就铁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总体而言,不论从素质能力还是从自主创新能力上都与建设创新型铁路的总体要求有很大差距。当前,中国铁路以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为重要标志,已拉开了向高速时代迈进的序幕。我国铁路高速时代的到来,为铁路科技创新工作创造了巨大空间。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铁路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广大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能适应建设创新型铁路的发展需要。而加强继续教育便是一个有效途径。1.3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成长的内在要求随着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的新老更迭,铁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他们除了在待遇上的要求更为实际,对个人职业的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活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发展和受教育的机会、自我价值的实现、事业成就感成为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面对这种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发展要求,在企业总体人力资源规划框架下,通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和受教育的机会,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2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铁路继续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在促进铁路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在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面也暴露出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2.1继续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上的差别,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更侧重于对知识结构的补充、深化以及综合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拓展和提高,然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内容、方式、课程与实际脱节,使继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2.2高水平师资力量欠缺。随着六次铁路提速的实施,大量的铁路新技术、新装备投入运用,铁路专业技术人员急需了解掌握本专业、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动态,现代科技及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然而由于缺乏在相关学科或专业技术领域内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也使继续教育质量难以保证。2.3继续教育方式、手段滞后。由于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现有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手段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急需对继续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2.4培训经费不足。由于现在各单位的职工教育经费普遍比较紧张,而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受制于此,往往无法参加由路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举办的高层次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效果受到影响。2.5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继续教育在不少时候仅成为了铁路专业技术人员为聘任、晋升而积攒继续教育学时的一种手段,造成继续教育流于形式。2.6考核与管理仍显粗放。虽然现在铁道部已实行了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制度,规定了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学时。但由于缺乏有效考核和管理,致使重数量、轻质量、凑学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铁路技术创新论文范文2

2008年京津城际开通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至此,中国高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短短几年间,我国高铁里程已达1.6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1.2万公里。伴随着铁路的快速扩张发展,铁路员工也随之大量补充,自2008年以来,铁路累计招收员工约几十万名,对新入路员工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实施新入路员工素质工程迫在眉睫。

实施新入路员工素质工程的意义

推进实施新入路员工的素质工程,不仅关系着新员工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需要。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抓好新入路员工培训,提升广大员工安全操作技能,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根本保障。随着铁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装备的大量运用,运输生产一线的维修维护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因此,现场急需文化水平高,技术业务强,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去保障铁路快速、高效、畅通无阻。由于铁路行业机、车、工、电、辆等专业众多,工种繁杂,专业性强,技术技能要求高,新入路的新职工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运输一线维修维护的需求。因此,加强新入路人员技术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

推进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高度关注铁路发展。今年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5年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到2015年底,我国将提前五年实现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的目标。伴随着国家三大战略实施,高铁走出去步伐加快,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铁路建设仍将高位运行。铁路改革发展急需经营、管理、技术等各类人才。因此,抓好新入路员工培训,实施新入路员工素质工程,加快各类人才培养,是适应铁路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

加快铁路技术创新的需要。技术创新是铁路发展的重要动力,不仅需要各个专业的技术专家,也需要大批业务精湛、技术过硬、有创新精神的基层操作人员。因为,各项铁路技术成果,都需要他们在实践中去检验、总结、改进、完善。因此,加强对新入路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业务素质,不仅是上岗前必修课,从某种程度上看,更是增强铁路技术创新后劲,完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的需要。

对新入路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从大学毕业生和复转军人中招聘的人员加入铁路队伍,解决了现场维修人员年龄偏大的问题,为铁路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他们对铁路企业缺乏全面的了解,职业安全意识不强,现场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技能很难满足铁路运输现场设备维护、维修的要求。目前,铁路培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培训定位不准确。在培训内容上没有完全按照个别特殊群体进行针对性培训;没有根据不同群体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例如:复转军人和铁路相关的专业院校的人员,由于其经历及素质情况不同,文化基础层次差别很大。复转军人大多是高中文化程度,也有一部分是初中毕业,基础知识薄弱,对高新技术、高科技知识的原理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有相当的难度。从大专院校的铁路主专业毕业生中招聘入路的人员,总体文化基础水平较高,接受领悟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强。

培训内容不完善。培训内容往往是根据用人单位要求的内容进行培训,没有经过系统规划和设计,系统性不强,虽有一定针对性,但内容较为片面,知识基础没有打牢,应知应会的技能不能全面掌握。

培训方式不灵活。培训方式往往采取课堂宣教式,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缺乏互动。另外,培训基地缺乏机、车、工、电、辆等专业的演练设备、器材,达不到与铁路运输现场技术设备同步的演练场所,不能满足学员培训演练的需求。

有效开展新入路员工教育培训工作

以确保运输安全为重点,着力加强铁路安全培训。铁路企业安全培训,既包括保护职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即无损、无害、不伤、不亡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也包括职工对安全的意识、信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道德规范、企业安全激励机制等安全的精神因素。铁路运输企业安全与其他企业相比,内部多工种存在,机、车、工、电、辆各站段密切配合,大联动机式的全天候作业,风雨无阻;外部与旅客、货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融为一体、直接关联。对新入路的员工进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安全规章》、《设备维护规章》、《防止机车车辆伤害》、《防止触电伤害》、《防止高处坠落伤害》、《铁路电气化作业安全》等与专业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在此基础上,还要以安全教育为前提,使学员树立“安全第一,生命为本”的价值理念,强化安全意识,使员工在自觉地、良好的、安全的工作环境中,不发生违章行为。

以提升职业技能为重点,着力加强铁路技术培训。一是加强铁路专业技术培训。铁路行业机、车、工、电、辆等专业众多,工种繁杂,专业性强,技术技能要求高,要加强对新入路的员工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技术现状,国内外的专业技术发展情况。了解本专业的设备情况,理解设备的技术要求、功能及作用,掌握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各种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系。设备的运用情况,设备故障的分析、查找、处理等。

二是加强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对新入路的人员要进行专业技术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理论水平,使他们不仅知道干什么,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为他们今后不断提高维修、维护技能奠定理论基础。当然,技术理论的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由浅入深逐步进行。

三是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培训。随着铁路高速、重载技术的成熟,对铁路职工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加强对培训基地实习演练设备的投入,结合运输现场的设备运用情况,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业务素质,提高他们维护、维修设备的能力,提高他们准确、及时发现隐患,处理故障的能力。以铁道信号专业为例,要使学员力争具有按配线图对各种信号设备进行配线施工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的能力;具有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力;具有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表进行测量的能力;具有排除各种信号设备常见故障的能力。

以树立职业道德为重点,着力加强铁路文化培训。一是加强职业态度养成培训。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在对新入路的员工培训中要弘扬社会正能量,培养阳光积极的心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铁路运输生产中。

二是加强职业礼仪培训。铁路运输的一线站段,客运、货运单位是铁路的“窗口”单位,文明礼仪运用尤为重要。由此,对新入路员工进行职业礼仪的培训,有助于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充满自信,它能够帮助铁路员工规范与客户、服务对象间的交际活动,更好的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更好的为旅客与客户服务。

三是加强情商管理的培训。情商是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

铁路企业本来就是一个多工种、多专业、点多线长、工作量大、技术、工艺性强、安全要求高的行业。职工的个人情绪对工作质量、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情商管理的培训,使员工能够敏锐了解他人情绪,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的好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工作更可能取得成功。

四是加强有效沟通的培训。沟通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还是一种技能;是对个人自身知识能力、表达能力、行为能力的表现。企业管理者也好、普通员工也好,做好沟通工作,是保障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铁路企业本来就是一个大型企业,各个专业站段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铁路员工与客户之间,铁路员工与旅客及服务对象之间,都需要有效沟通。

铁路技术创新论文范文3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职业教育 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11-02

通过对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45%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是考不上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选择;21%的同学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没有区别;也有12%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与职业高中和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没有区别;只有22%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学到专业技能,有利于就业。这说明很多学生对高职教育认识不清楚,选择高职教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对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加强引导,深化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减轻他们的负担,让学生认识到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区别及优越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老师可以在开学典礼和主题班会上讲高职教育学习成功的案例,班主任,辅导员和其他任课教师可多讲些国外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不断强调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加深学生的认识,培养他们对高职教育各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和实践的动力。

对于高速铁路方面的学生可深入浅出的让他们了解修建高速铁路有着很深远的意义:高速铁路的地缘意义、高速铁路的军事意义、高速铁路的经济意义、高速铁路的技术意义、高速铁路的政治意义、高速铁路的战略意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我价值提高认识,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动性,并对未来充满信心,从而变相的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心理暗示和辅导。

一、高速铁路职业教育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忽视理论基础

有些学生非常重视专业技能课的学习,而忽略了人文素质和基础理论知识。我们要引导他们广泛学习和吸收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加强人格修养、思想信念、价值观念以及文明礼仪的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使他们不仅学到一身过硬的本领,而且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学会做人、做事、协作共事,学会适应环境,学会生活等。使学生既能从中学到知识,又能提高素质,减少学习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为其融入社会、融入工作环境、更具团队精神、更具协助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理论知识是操作的基础和依据,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懂得操作的实际意义和最佳效果,如测绘仪误差的消除,熟练掌握了理论知识,设备使用则更能灵活自如,而且误差更小。理论知识是接受新事物、更新新设备的基础,在走出校门后科技飞速发展,学校里学到的设备可能很快就被新的设备所取代,甚至还没有走出校门,学到的设备就已经落后于新一代设备了,而只有熟练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新设备的操作使用,并使其发挥出最大效力。

另外由于高速铁路的特殊性,我们可把高速铁路的发展史,高速铁路文化作为教学的一项内容,让实践、人文素质与理论基础更好地融会贯通到一起。

二、高速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要与时俱进

(一)构建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认证体系和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效调动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为今后走向高速铁路的工作岗位做好各方面的素质准备。

(二)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技术获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青睐,GE公司和中国铁道部在北京签署备忘录,双方承诺在寻求参与美国时速三百五十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项目方面加强合作。2009年10月,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之前,中俄间的高铁合作传闻就已沸沸扬扬。之后,中国铁道部和俄罗斯运输部、铁路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在俄罗斯境内组织和发展快速和高速铁路运输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将帮助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修建高速铁路。中国的高速铁路出口,已经箭在弦上。

所以,很有必要对学生实施双语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些高速铁路的专业术语在课堂上就应广泛涉及,这样可为学生及时有效的获取国外高铁新技术并与之交流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考试方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速铁路学科专业性质和课程特点,改革考试方法,力求做到科学地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等。除了通常的课堂闭卷和开卷考试外,还要有课外动手能力的考试,如果条件允许也可把考试场地搬到在高速铁路工现场,采用虚拟现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三、高速铁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运营通车以来,高速铁路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速度、质量都屡创新高。因此,对接受高速铁路方面职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技能人才从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对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速铁路人才培养模式应着眼于未来,模拟现场进行教学,学校可增加综合演练场的投资力度,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找出培养适应技术更新和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合理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于素芳.基于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8).

铁路技术创新论文范文4

关键词:铁建 建设技术 管理体系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043-02

古人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了能够使我国的铁路建设走向更高的层次,铁路的建设技术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必须要经过对原有的工程技术进行创新。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新理论。

1 加强铁建技术资料管理和利用

1.1 技术资料在建设中的作用

铁路建设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程,而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则是其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件的管理和技术资料是一项主要的工作,它是科研、设计和施工等工作的劳动成果。准确且完整的技术资料是施工总结的重要依据,是考核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有效手段,是保障工程中建设的项目是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的必要措施。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对于技术资料的管理,会直接影响到铁路施工管理水平。如果技术资料和技术文件管理不够完善,可能给铁路施工来本可以避免的困难,甚至不该有的损失。

1.2 铁建技术资料的管理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技术资料相关管理制度。铁建施工是专业的联合作战,并且技术复杂,它既包括合同部分、施工部分;也包括最后的验收部分。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原始技术资料,其涉及到每个工程的施工环节,体现着每项工程的技术质量。这就要求全面领导,实行领导负责制,由各个部门设置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技术资料,并确保其安全。同时建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并纳入《总公司管理办法》内,使技术资料的管理达到统一、规范的标准。

对于技术资料的管理,应当及时接收,与铁道部的勘察设计院联系,要按时接送图纸,确保工程的按时施工。所有作为技术资料的管理人,需要及时了解并掌握与工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及时向个集团公司转达具体情况。结合相关工程的具体情况,配齐相关的新规范。要确保工作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资料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水平,不仅要懂相关的工程知识、管理知识,还要能够分析及综合各类信息,逐步建立资料信息系统。

1.3 提供并里用技术资料

技术资料是科技成果贮存的主要形式,资料管理者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了就是能够很好的为企业服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具有服务这个主题。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查找技术资料,然后经过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贯彻新理念创建新技术管理体系

2.1 铁建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后,铁建标准经历了从借鉴国外经验到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过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标准并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现行的铁建标准体系由勘察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标准组成,其中既含有国标,行业标准,还具有其他标准。现行的标准与新理念的要求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存在部分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系缺少合理的科学性、管理职能交叉较多、层次及作用划分不清、标准机制不健全等。

2.2 构建新时期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的社会要求。党提出: 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铁建标准是铁路贯彻落实各项国家政策的重要途径。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发展,建设新理念,促使铁路建设更好的体现低成本、少污染、低能耗的优势,为更好的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贯彻科学发展观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党组部确立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来,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铁建的长期目标,到2020年,全国的铁路营业里程数将达到10万千米,繁忙干线将实现客货分流,电气化率达到50%,主要技术装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输能力能够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用。继续提高铁建的管理水平,并建设世界一流的客运专线铁路。铁路建设特别是客运建设的成败在于质量。我国的铁建技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能够建成客运专线的客运,必须要有一流的建设标准。目前,我国的铁建在技术和质量与世界一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要缩小差距就必须以谦虚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利用国外的实践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2.3 构建新标准的主要原则

新时期铁建体系必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并满足铁建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建立在多年的经验积累之上,因此,需要坚持一些原则。体系构架的指导性原则。铁建新体系是铁建今后期工作的总体规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目录。我们要认真的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铁建方向,结合我国国情,以铁路建设新理念为指导,为以后工作作出全面的规划,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必须要重视体系的完整性。充分估计今后一段时期世界铁路的发展趋势,掌握世界铁路发展的动向,了解当今世界铁路的信息化发展方向,使我国的铁路建设标准体系不仅内容全面,而且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增强系统内部的协调性,重点在于寻求共性、通用要求和专项需求,按照相关标准建立起个体独立灵活,协调一致,便于管理,利于维修的铁路新标准。

3 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设计水平

3.1 广泛应用现代化成果

在测绘方面,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激光测距仪、全钻仪等先进装备,实现高精度测量的自动化;地质勘探方面,广泛推行地质雷达、无线电波透视等手段,保障勘探的准确性;在设计技术方面,广泛采用系统工程技术、最优化方法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计算机出图率能够达到100%。

3.2 隧道技术创新

研究形成地质隧道的安全快修及系统配套技术,对隧道在防护设计、安全施工及运营防灾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大大降低了伤亡率,对部分隧道采用了抗震的新结构和消防新技术。在边坡支护技术设计上有新的突破,在路基设计中,提出“分层开挖与稳定、坡脚预加固”的设计新理念,采用组合形式,是路基工程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3.3 部分技术得到突破

在以地质勘探为中心,推行地质勘探和强化地质工作的同时,运用及改进物探测方法进行探测岩溶地下溶洞,判断的准确率达到80%。高墩大跨新结构桥梁修建取得了全面的技术突破,例如南昆线上的清水河和喜旧溪大桥,都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

3.4 运营设备和站场的技术创新

以国产高可靠性为目标,自行研制成功了区段信号监督监测系统、牵引变电所微机监控保护自动化装置及场站接触网微机监控系统,使设备的国产化率高达80%。与此同时,配套研制了束管小综合光缆、无泄漏电缆的中继台无线列调系统和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昆明的自动化驼峰的编解能力提高了200%,为国内的最高水平。

3.5 环境的保护取得了突破和创新

加强了坡面的绿化和防护程度,节约了用地,实现了水质达标和自来水的供给率的双100%,并且污水废水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对铁路的噪声运用了较好的隔声方法,并在部分车站修建了隔音墙壁。成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现代化铁路干线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认为依靠技术创新,将使我国的铁路建设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3.6 需要建立发展机制并加强协会的作用

为了能够顺利的实现工程建设标准体制的改革,积极发挥协会在技术标准方面的作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建设已经在此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并得到普遍的认可,下属各专业委员会也应该建立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机制。

4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铁路工程建设也日新月异,为了能够使我国的铁路建设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不仅需要建立铁路工程建设技术的标准体制,更需要加强对原有经验的运用,并进行创新,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高举新时期的铁路建设新理念,为我国铁建事业的继续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国的铁路建设能够尽早地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 杨兰卿.依靠科技提高铁路勘测水平[J].中国铁路,2006(5).

[2] 田要成.铁路标准体系化建设[J].铁路标准设计,2005(4).

铁路技术创新论文范文5

复速:

350公里时速的业绩不能浪费

中国高铁要更好“走出去”,有一件事情必须首先解决,那就是尽快恢复高铁设计时速运营。否则,事倍功半。

早在2009年时,中国就成为了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但2011年的中国高铁全面降速之后,“运行速度最高”这一地位拱手相让于欧洲。

至少应该在中国高铁运营线路中,有一公里里程的时速350公里的运营,哪怕其他最高300公里时速,也能延续中国高铁前几年运营时速世界最高的纪录,保持自2008年以来,中国高铁最高时速350公里运营的业绩。要不确实有些浪费和尴尬。浪费的是这种建设标准,尴尬的是“走出去”。

这样的情形下,中国却在俄罗斯规划最高设计时速400公里的高铁。这可足见俄方的战略远见和对中国高铁实力的真正信赖。

因此,中国高铁在国内理应充分自信。很多高铁早已过了所谓的初期运营期,京津城际高铁都已过8年。曾经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创下时速486.1公里的高铁运行试验纪录的中国高铁,应该在该区段至少有380公里时速的一公里运营速度出现。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没有运营最高时速达到设计时速的核心能力支撑,中国高铁“走出去”将需要多少企业和推销员海外费力营销,需要多少国家力量的斡旋!

立标:

自信定义高铁4.0时代

恢复或部分恢复中国高铁设计时速,能快速从战略发展角度提振和恢复中国高铁自信。接下来,才更有助于形成中国高铁引领世界的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是用来输出的,其目标是中国高铁标准成为世界高铁标准。这是在高铁产品、技术和项目输出之上的最高境界的标准输出。

中国高铁本世纪初的起始阶段,世界高铁最高运营时速已达320公里,高铁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装备制造等标准体系,掌控在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高铁发达国家手中。作为后来者,中国要发展高铁,只能在此业已形成的各种标准体系丛林之中发展,很难超越已成熟的标准体系。

但原铁道部一反传统,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中国跳出固有世界标准体系,超大规模地展开高铁的建设和运营,以350公里时速运营的多条高铁不断问世,甚至设计时速达到380公里,几乎每一条高铁都是当时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从根本上一举颠覆了世界高铁发展模式,改写了世界高铁发展文明史,让原有的高铁标准体系黯然失色。

运营时速200公里的铁路时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开启的;运营时速300公里的铁路时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法国人开启的。中国将世界高铁从原来的2.0―3.0时代,生生提升到高铁3.5时代。

降速降标之后,最高300公里时速的高铁运营实际,已难以支撑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远志,难以匹配350公里时速以上高铁技术标准的世界推行,显然在世界高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互认中话语权和主导力不够。

所以,如恢复高铁运营时速,以完整详实的运营实践为依托,给中国高铁的质量和水平以充分证明,建立全套的世界最高技术平台,全新建立新体系和标准,划出世界高铁代级,甚至重新命名350公里以上时速运营的高铁新名称,这些至关重要。

利用中国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地位,多名任职领导和大量专家的影响,还有国际铁路联盟(UIC)和铁路合作组织的领导地位,不断提出和主导制定高铁领域国际标准,加强标准化国际合作,大范围与高铁主要国签署双边合作协议,从而有望拥有世界高铁领域的技术标准主导权。

这时候,如果标准在握,以丰富高铁设计和建造经验,不同速度等级、多种地域条件下运营的高速列车制造能力,中国高铁完全可以复制到全球。

认证:

让另一条“腿”也走路

当然,高铁以中国标准主导世界标准,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时间和智慧,更需要卓越的实力。

中国高铁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涉及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等公司,由于早年注重技术的整合和提升,缺乏在国际方面进行敏锐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争取,使一些产品和专利不甚清晰。这在国际工程项目投标竞争中,增加了不必要的制约,使中方很难发挥主导地位。若还想采用中国标准,则更难。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拿下重大项目,就需要付出较大的投入,充分表现出价格优惠,使本应获得的利益价值打折。即便如此,如果中标成功,也难获大利。这是因为,中国铁路零配件和设备的国际化认证还做得不够。在工程建设中,能采用的中国铁路零部件程度还不高。

比如,此前,由中国企业牵头联合土耳其企业共同建设的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所采用的中国铁路零部件不到 5%,主要是很多中国质优价廉的铁路产品没有国际认证,影响项目的全球化采购,难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在加强中国高铁标准体系形成和加强国际宣传的同时,还应该加快高铁零配件和设备的国际化认证,尤其是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标准认证。如此,中方中标国际项目,则可尽可能采购中国铁路各类产品;不幸项目落败,则中国铁路获得国际认证、质优价廉的产品还可跻身项目采购中。

中国铁路产品装备要获得国际认证,不仅需要运送产品装备到国外去做试验检测,设计规范、工艺流程等也都需要采用国际标准,费时费力,还要付出大量的认证资金投入。

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中国高铁“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中国高铁“走出去”应该继续开发技术性能更优、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高速铁路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积极参与并主导国际分工与合作,联合发生争议、拥有相关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外国企业,共同合作参与国际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快推进产品国际化认证,减少贸易壁垒,进而为“走出去”创造战略条件。

国家铁路局、中铁检验认证中心(CRCC认证),应该主动将目光投射到国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度,加快对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度推进UIC、ISO、IEC等组织合作,促进中国标准互认,产品认证,推进中英文标准形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拥有高铁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铁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部级实验室,各类专业实验室40余个,并且作为国际铁路联盟会员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铁路应用技术委员会的中国技术对口单位,应该助力推动,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铁路产品、技术、标准的互认和联通。

此外,国家应该采取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尽快培育建立第三方的专业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鼓励组建以国际互认为前提的合资认证机构,多渠道实现中国铁路,尤其高铁产品与世界对接。

登顶:

时速600公里试验是最大的营销

回到本文最前面的话题,中国高铁“走出去”真正需要怎样的舆论助力。我以为,在真正具备实力之上,需要的是营销宣传。

这种营销宣传不仅是花费巨资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纳斯达克大屏上,让CRH380A高速动车组精彩亮相,也不仅是《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等英文译本在国内出版,而应该是战略层面“登顶”式的营销。在这方面,不能不学习法国的手法。

曾经,就在中国第六次大提速前夕,2007年4月3日,法国高速列车V150在行驶试验中达到574.8公里的时速,打破了1990年由法国高速列车TGV创下的时速515.3公里的有轨铁路行驶世界纪录,显示法国铁路运输实力,验证有轨列车最新技术的可靠性,增强法国铁路运输领域的竞争力,成为法兰西国家和人民持久的骄傲。至今法国仍是列车行驶最快速度的保持者。

2010年,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前的 12月3日,CRH380AL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再次刷新此前在沪杭高铁创下的时速416.6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最高纪录。

同样都是世界“第一速”,从轨道交通业内看,中国在建成的高铁运营区段,用正常运营的高铁列车,列车完好无损创造如此速度纪录,比法国的技术水准要更高。法国高铁则通过建设试验段,改造列车,采用花岗岩特级道砟、窄车体(并排4座)等设置,实现了列车极速运行这一佳绩,试验之后的列车几乎报废。

衡量高铁列车安全性有三个重要指标。国际标准规定,脱轨系数不高于0.8,轮轴横向力不高于48,轮重减载率不高于0.8。而CRH380AL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先导段跑出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第一速时,这三个指数为0.13、15和0.67,分别是安全极限的16%、31%与84%,居然比时速350公里时还要优。

但从社会外部看,新闻舆论、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法国高速列车创造的574.8公里时速是有轨铁路行驶的世界纪录。站在国际社会的角度看,就好比中国拥有高铁的“青藏高原”,但其“珠穆朗玛峰”却在法国一样。

有人说,是不是拥有世界最高时速并不重要。是的,但像中国这样一个高铁综合强国,改写速度纪录,才能匹配中国高铁的国际地位,推动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功利地讲,如果中国创设条件,开展高铁竞速试验,不管是否刷新法国高铁纪录,必然就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最好营销。

与其零打碎敲投入资金搞各种海外舆论攻势和形象宣传,还不如集中做这样的几次高铁冲高科学试验,稳固既有高铁的可靠度,探索未来高铁新发展,在此全过程中,全球共识,世人皆知,进而牵出中国高铁整体发展水准和国际化能力,实现中国高铁的全球范围“登顶”式营销。

铁路技术创新论文范文6

【关键词】铁路;工程科技;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30.34 文献标识码:A

铁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项目,铁路项目建设同我国的经济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人们日常的出行方式。铁路建设发展到现在,其规模不断得到扩大,实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铁路网规模也跃居世界前列。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我国在铁路建设上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成功对京广线、京沪线等主要铁路干线进行了改造工程,突破了高原冻土的瓶颈,成功建成了青藏铁路,中国铁路工程科技不断取得突破。

1、中国铁路工程科技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铁路网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铁路工程科技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对复杂的山区进行铁路建设的技术不断发展成熟,高铁和动车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推广。

(1)路基技术获得重大的突破。我国的西部及西南地区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针对这一特点,注重对软土层、膨胀土层等特殊地基的技术攻关。利用新型的分层稳定技术和支护支挡技术等,成功对兰新线、南疆线附近的杀沙害进行了很好的防护和控制。

(2)攻克隧道工程施工难题。在隧道快速掘进施工中,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容易碰到如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和大涌水等施工难题。通过改进铁路工程技术、方法,形成了一整套高效率、优质量的铁路隧道技术方法,攻克施工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字渝怀铁路的圆梁山隧道建设过程中,引入了高压富水岩溶深埋特长隧道修建技术,在通风、注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技术,并在宜万线野三关等隧道建设中得到成功推广应用。

(3)轨道工程技术和大型铁路工程机械上取得突破。高铁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时我国铁路工程科技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到目前为止,我国在铁路轨道建设中采用的多为无缝线路施工技术,加上打磨轨道、养护机械等手段来使旅客的乘车舒适度得到提高。同时,钢轨研制成功并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在大型机械方面,我国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成功研制出600t的架桥设备和900t的箱梁架桥机等并成功投入使用。

铁路工程科技的发展需求及相关技术

2.1 铁路工程科技的发展需求

我国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明确规定到,到2020年,我国铁路的正式营业里数要超过10万km,电气化率要超过50%,客运专线(由提速线路与客运线路共同组成)要达到13,000 km以上,完成三个以上的城际客运系统,形成“四纵四横”的客运专线。在客运专线建设中,同时加强煤炭外运路线的建设,实现大规模、高能力的煤运通道,使铁路运输实现现代化。

铁路客运专线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难度大、标准高和任务重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和更新铁路工程的科技水平,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铁路建设技术水平,严格遵守国家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坚持“突出重点、依托实际、系统成套”的原则,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客运专线不懈努力。

2.2 铁路工程科技关键技术

(1)客运专线技术。就目前而言,京津、郑西等客运专线已经引入了消化无渣轨道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重点关注无渣轨道、桥梁与隧道的匹配工程、轨道电路适应、接口集成技术、软土地基处理和无缝线路设计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以石太线、广珠线等客运专线为例,由于其在线路、地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性,要注重解决无渣轨道技术的适应性试验、同高精度无渣轨道想匹配的隧道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等问题,解决防排水技术,要把路基当作结构物来进行施工设计,实现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零瑕疵”,保证行车的平稳性和轨道的耐久性,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客运专线建设技术,建立一套成熟的客运专线建设标准体系并严格执行。

(2)既有线路提速技术。全面完善既有线路提速工作,将既有线路全面提速至200 km/h,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改进线路养护维修技术,使其适应既有线路提速后的运输需要,积极钻研大型机械,在不影响既有线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发展路基的检测和加固技术。

(3)铁路线路、轨道养护技术。制定出适用于现代化铁路线路的保养与维修相关规程,制定出适用于不同等级的轨道线路管理准则。将客运专线、客货共线的情况进行区分,制定出适合不同类型线路、轨道的维修标准和检测设备的使用范围。对隧道状态检测评定技术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更新维修、养护技术及设备。

(4)设施设备安全监测技术。需要对道岔、无缝线路、长达隧道等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安全监督和测定,逐步建立起统一的设施设备技术状态数据库以供查询。将信息化引入安全监测系统,开发具有实时化、网络化的灾害防治信息体系。

促进我国铁路工程科技发展的对策

3.1 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现在我国铁路建设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使其,想要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减轻对外来技术的过分依赖,以提高铁路工程科技的创新能力为依据,实现我国铁路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为铁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通过不断的科研攻关,解决现在铁路建设中存在的各类技术问题,这是由现阶段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及现有铁路建设能力所提出的的迫切要求。

3.2 加强科技知识产权保护

铁路部门的工程科技的知识应受到大力的保护,通过管理标准的制定来保护铁路工程技术的完整性和科技人员的自身权益,重视知识产权的维护与管理,建立高效率的产权信息保护平台。用科学的方法为铁路工程科技发展和铁路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健全相关的铁路工程管理体系,推动铁路工程科技的发展。

3.3 培养铁路工程技术人才

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该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的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铁路工程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始终贯彻实施人才强路战略,完善人才的培训、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对人才的流动进行高效的管理,依托重大的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铁路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卫. 论中国铁路工程科技发展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02).

[2] 王淑雨,韩同银,李君. 铁路工程实体量监督预警原理与方案探讨[J]. 中国铁路. 2011(07)

[3] 王哲浩,桑翠红. 努力做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工作[J]. 铁道通信信号. 2010(01)

铁路技术创新论文范文7

【关键词】 应用型教学;实践教学体系;铁路行车组织;综合实训

随着产业技术的升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能直接到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应用型教学是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传授学生新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及技术拓展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对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实践应用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1]。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应用性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涵,也是任课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关系着铁路运输行业的效率和运输安全,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对知识的应用也要求非常严格,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组织铁路车辆、车列和列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为日后从事铁路运输管理和调度指挥奠定基础。铁路行车组织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延伸和拓展,精心组织并认真实施实践教学,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内容单一,与铁路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目前采用的铁路行车组织实践教学包括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两部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为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在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结束后进行。铁路行车组织技能训练学时较少且训练时间相对分散,训练内容仅限于基本技能和简单设备的操作,再加上实训设备与铁路现场实际脱节、信息技术更新缓慢、实验实训场地不完善等原因,使教学内容难以与铁路现场实际相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够。

2、实践教学条件受限,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高速铁路新技术、新设备、先进的行车管理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在铁路现场中应用日益广泛,而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场地的设备较陈旧,缺乏先进行车管理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不能形成先进行车管理系统和技术的实践教学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安排缺乏计划等制约了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应用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随着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单向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被淘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新人才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已被推广实施。应用型教学模式是为了满足目前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提出的,其主要特征是提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采用应用型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并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2]。

三、应用型教学模式下铁路行车组织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1、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实践教学的定位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例,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工作当中。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采用应用型教学模式,培养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能从事铁路行车组织工作、旅客运输组织工作、货物运输组织工作,具有铁路行车、客货运组织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是铁路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和实践结合最紧密的课程,在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上起支撑作用的课程。是以讲授行车规章和作业标准为主,培养学生从事行车组织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铁路行车管理的基本技能,深化理解并巩固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2、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开设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目前实践教学现状主要包括两方面:课堂技能训练34学时和综合演练2周60学时。学院本着以培养铁路行车组织岗位群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重点的原则,与西安铁路局调度所、新丰镇车站、西安西站、西安东站、宝鸡东站、宝鸡车务段合作,开发基于车站行车组织与列车调度指挥工作过程的课程。构建“接发列车工作”、“调车工作”、“车站统计工作”、“列车调度指挥”四个实践学习情境。根据铁路现场设备配置及工作实际,分别在校内“铁路运输综合演练场”、“理―实一体化教室”和西安铁路局调度所、新丰镇车站、西安西站、西安东站、宝鸡东站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并在实践中加强新型设备和信息系统的使用。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铁路行业实际作业不断调整实践项目内容。

3、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教学安排和课程特点,校内综合实训教学分为两种:一是课程大作业或课程设计,二是利用校内实训设备进行的综合演练。本课程相关的校内实训场地有国家财政重点支持的接发列车实训室、运输信号综合演练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半自动闭塞信号实训室等,其中运输信号综合演练场是本课程的主要实训场地,可供学生演练铁路行车信号员、助理值班员、值班员、连接员等多个工种的工作内容。例如,双线自动闭塞集中联锁(设信号员)接发列车作业的实训,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车站值班员、信号员和助理值班员,在运输信号综合演练场内进行,利用相应设备进行演练,教师根据学生进路办理情况,演练动作、用语的表述,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进行实践教学。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满足部分实训内容的需要,学院与西安铁路局的多个站段都建立良好的关系,建设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环境覆盖了客运站、货运站、编组站等主要类型车站,可进行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扳道员、车号员等多个工种的实训学习。系部领导和骨干教师经常深入西安西站、新丰镇站等实习基地调研,与现场专家共同探讨实践教学问题,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提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导者,同时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支高职业技能水平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配备既有理论水平又具有现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和高级实验师,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到新丰镇、西安西、宝鸡东等车站参加顶岗实践,培养教师掌握行业新技术的能力。在铁路管理部门聘请技术水平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好的高级工程师来学院担任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为辅、人员稳定、知识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过硬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保证高质量的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3)充足先进的铁路实训设备。先进的设施、设备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铁路行车组织的实践教学内容要紧跟铁路行业的技术、信息系统的发展步伐,需要不断增加并更新铁路行车组织实践教学用的设施、设备。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信号综合演练场成立于1997年,建筑面积为1100m2。11个车站模拟了铁路运输中常见的中间站和货运站。其中华山车站配备的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是目前铁路最成熟的车站联锁设备,该车站可以满足本专业学生铁路行车组织的课内实践教学,还可以满足信号设备综合演练、接发列车综合演练的需要。另有五个车站配备了计算机联锁设备,这是铁路车站联锁设备的发展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铁路的最新技术。运输信号综合演练场设备如表1,非正常情况办理接发列车进路实训场设备如表2。近几年来,国家对铁道运营管理专业进行重点专业支持。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实践教学条件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建成了国家财政重点支持项目高速铁路接发列车实训室,国家财政重点支持项目高速铁路接发列车实训室设备如表3。新设备的投入运营,保证了目前铁道运营管理专业铁路行车组织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随着铁路运输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及铁路运输安全理念的加强,铁路行车组织实践教学工作将面临教学内容更新及设施、设备不断发展的压力,需要不断与现场工程师讨论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并不断补充先进的设施、设备及信息系统,才能将铁路生产工作中普遍应用的铁路行车组织设备和铁路行车组织方法在教学中得到充足体现,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表1 运输信号综合演练场

设备名称 数量 功能

车站 11个 国铁、地方铁路车站设备认知

自动闭塞设备 11套 国铁、地方铁路车站自动闭塞设备接发列车技能训练

半自动闭塞设备 6套 国铁、地方铁路车站半自动闭塞设备接发列车技能训练

微机联锁设备 1套 微机联锁车站正常情况接发列车作业技能训练

模拟微机联锁设备 2套 微机联锁车站正常情况、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技能训练

信息移频设备 1套 四显示区段列车运行与指挥训练

调度监督设备 2套 国铁、地方铁路调度指挥技能训练

模拟技术站设备 1套 技术站调车作业技能训

表2 非正常情况办理接发列车进路实训场

设备名称 数量 功能

联动道岔设备 2套

手摇把 2个

道岔加锁设备 2个

道岔故障、车站停电等非正常情况下办理接发列车进路的技能训练

表3 国家财政重点支持项目高速铁路接发列车实训室

设备名称 数量 功能

模拟车站 18个 高速铁路车站正常情况、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技能训练

设备名称 数量 功能

OCC

调度指挥中心 1套 高速铁路OCC调度指挥中心正常情况、非正常情况调度指挥技能演练

车站闸机 2套 高速铁路车站客流组织作业训练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控制

1、实践教学内容应定期更新

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铁路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运营,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建设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针对铁道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内容的改革,定期全面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指导书,使实践教学能较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运输管理工作对学生实践能力需求的变化。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减少认识性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努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性思维能力。

2、实践教学考评体系要科学合理

实践教学环节通常以小组为单元进行,传统的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是根据小组单元完成教学内容要求的质量和教师对小组成员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来评定,缺乏科学统一的考评机制,不能反映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很难达到实践教学预期的目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实践教学应采用集中考评和日常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施,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形成制度化并严格执行,考评重点应放在对实践教学任务的理解、操作方法和操作效果上,主要考评学生对实践教学任务理解是否准确、完成实践教学选取方法是否得当、实践操作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实践教学是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经过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多年的不断努力,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用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科学技术与运营管理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注 释】

[1] 钮王杰,刘春艳.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运城学院学报,2011(10).

[2] 平林.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铁路技术创新论文范文8

关键词:铁道工务;轨道检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76-02

铁路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铁路院校高等教育的目标[1]。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紧密相关[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铁路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现场工程实际问题,提高专业素质,成为特色创新型人才。我国高速、重载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3,4],拓宽了铁道工程学科的市场需求,专业教学方法[5-7]成为铁道工程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促使各铁路学校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设。

“工务管理及检测技术”是北京交通大学铁道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改革,将最新研究成果充分纳入课程教学、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最高效的授课技巧开展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式,使土木工程及铁道工程专业学生充分掌握铁路工务管理中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促进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该课程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工作,在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课外实践及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教学目标及对象

1.教学目标。“工务管理及检测技术”是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具有鲜明的铁路行业特色。课程着眼于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培养,立足铁路工务设备的运营维护,使学生系统学习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质量评定、养路机械、工务安全及信息化、测试方法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对象。本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主要教学对象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方向、铁道工程方向、城市轨道工程方向的学生。除此之外,交通运输工程(铁路相关方向)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选修本课程。从往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跨专业考入我校铁道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也前来听课。

3.教材建设。为满足教学的要求,教研室2009年申请了普通高等教育铁道部特色教材立项项目,编写了《铁路工务管理》一书并已正式出版[8],内容包括工务设备检测与管理标准、修程修制、养护维修、大型养路机械、工务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等方面,最大特点是在系统介绍工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了最新的方法、设备和技术等介绍。

本课程大部分教学内容以《铁路工务管理》为主,部分轨道测试方面的内容参考《铁路工务检测技术》、《铁路轨道动力测试技术》。此外,还向学生推荐《铁路工务技术手册》、《轨道工程》、《无缝线路研究与应用》等相关书籍和资料。

二、教学改革方式

1.教学内容。以前内容多围绕普通铁路开展,本课程结合当前高速、重载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拓展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平时需查阅大量有关铁路发展和铁路运营的文献,向学生讲授国内外铁路最新技术和问题。针对高速铁路,新增加了无砟轨道、高速道岔等新型结构病害及其维护方法等内容,并讲授在线监测方法、综合检测车等内容;针对重载铁路,新增介绍重载铁路轨道的受力特点、破坏形式及养护维修要求,重点讲授重载铁路道砟磨损的成因、测试方法和处理措施;补充了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内容,包括地铁及轻轨线路的主要病害特点、工务设备的养护维修方法、轨道检测及钢轨异常磨耗的整治方法等内容。

2.教学方式。“工务管理及检测技术”课程是学生了解铁路现场作业内容的第一门课,前期所学“铁道概论”、“轨道工程”等仅从结构特征、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课程在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并增加了学生动手环节的内容。①使课件更有吸引力。本课程信息量大,采用多媒体教学,更为形象和直观,如轨道结构病害形式、大型养路机械等用图片展示;一些结构非常复杂又抽象的关系,如测试系统间数据传输关系、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分析采用流程等表达。课件中所包含的大量的国内外文字资料和图片,每年都会进行更新,使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有很好的感性认识。②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们积极开展问题讨论。采用的方法是:提前2周布置思考题或讨论题,课堂预留半节课进行讨论,一组选派3~4名同学进行介绍、阐述,其余同学进行补充、提问、质疑,教师鼓励并引导同学们充分参与、发表自己意见。课题讨论会一般开展4~5次,讨论主题多样、内容涉及面也往往较广,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了解即可,避免对学生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③注重课堂提问和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堂中,教师通过提问,促进学生对前面内容的主动复习;课间休息时,教师与学生们交流讨论,积极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加深学生对本章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教学内容结束后,安排l次考前复习课,对课程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作一个全面的回顾。这一反复学习的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课程内容。④增加学生动手环节。工务管理与检测技术具有较强实践性,参观实习是课程学习的重要一环。工务作业和检测中有很多小型仪器设备,如钢轨探伤仪、钢轨轮廓仪、道尺和钢轨平直尺等。利用课外时间,在实验室室外线路上进行模拟测试,教师先介绍演示,然后同学们分组亲自动手进行轨距测量、钢轨轮廓测量,体验测量工作的不易性。此外,针对轨道动力测试,指导学生在线路上粘贴应变片、安装加速度和位移传感器等,利用IMC动态数据采集仪对结构振动进行测试。增加学生的动手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现场测试检测的认知。

3.考核方式。参照原有的考核方式和其他选修课的考核方式,考虑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增加本科生对铁路工务和检测的认识和了解,加大课程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平时成绩由原来的30%增加到现在的40%,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降低,仅占总成绩的60%。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试卷注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围绕教学大纲和课后习题进行出题,主要包含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讨论分析题3种形式。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讨论分析题则需要学生结合现状进行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外实践四个方面,分别占总成绩的10%、15%、10%和5%。课堂表现主要为课堂讨论表现、回答问题表现等;课后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课外实践部分主要为课外动手环节成绩。

三、课程教学实践效果

1.教学评估。“工务管理与检测技术”课程开设已近10年,本科生的选课对象主要为保研生、考研生(铁道工程方向)和想进入铁路相关单位的毕业生。老师通过讲授丰富的专业内容、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注重课堂提问和复习、增加动手实践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学期结束都会对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包括教师态度、授课效果、辅导答疑、实验、作业等方面。近几年来,本课程综合得分较高,这充分说明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认可的,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是成功的。

2.后期评估。由于本课程是一门与现场应用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学生后期的反映更能说明课程的成败。大四下学期的毕业设计,对本课程中的无缝线路管理、无砟轨道病害及维护、轨道不平顺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要求;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增加了对现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自己对铁道工程专业的认识,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平台;进入社会工作的同学,掌握了现场维护和检测的基本知识,为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和理论依据,特别是进入各铁路局工作的同学,熟悉了线路、桥梁、隧道的养护维修方法,工作后可以快速进入角色。

四、结语

“工务管理及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后期工作特点,结合当前高速、重载及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结构,介绍了工务管理和检测技术的要点和难点。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课堂讨论及实践性教学,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目前,该课程已经成为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铁路工程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

经过轨道教研室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该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编写了相关教材并具备了完备的教学体系,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铁路特色人才培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改实践成果,也为多个铁路局职工技术培训、铁路职业院校学生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马驷,王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39-43.

[2]李方慧,赵永江,孟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3,21(6):40-42.

[3]何华武.中国高速铁路创新与发展[J].中国铁路,2011,(12):5-8.

[4]顾岷.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铁路,2011,(10):53-56.

[5]练松良,李海锋,许玉德,等.《轨道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97-98.

[6]肖宏,高亮,蔡小培.铁路轨道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96-99.

铁路技术创新论文范文9

【关键词】铁路职工 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 素质文化 业务素质

目前,运输市场正因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而面临着一场“恶战”。铁路过去稳如磐石的地位已被撼动,“海、陆、空、铁”四足鼎立的局势日趋明朗。尤其是公路运输业异军突起,以其快捷、方便的优势,从根本上动摇了“铁老大”的地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铁路要想站稳脚跟,抢回市场,走出低谷,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开展铁路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使全体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提高。

职工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应具有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时期的职工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应具有优良的品质和作风。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以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正确方向和精神动力。文化业务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指应具有的基本文化基础。技术业务素质是指应具有的岗位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它们有其自身的内涵和固有的规律,应根据时展和企业的需要,有的放矢地给职工“充电”,提高文化业务素质。

一、职工的素质教育,要针对不同类型分别进行

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则要靠平时长期的环境熏陶和各种不间断的教育提高。如主人翁意识,敬业爱岗精神必须通过企业长期的教育和培养才能达到。今天是企业普通职工,明天将成为企业的厂长、经理,没有对企业负责的职工,就产生不了负责的经营管理者,企业经营就难以为继。企业要为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造环境和条件,加强模范职工典型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可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基础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理论教育与岗位练兵等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职工参加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还可以开展以老带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等活动,使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主要靠两个渠道提高:一是在职提高,二是目标培训。在职提高是一种主要的手段。技术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靠企业自身在运营中解决,例如,青年职工的业务能力,通常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帮带;更多的职工要通过业余时间的自学掌握新技术、新业务,边干边学边提高。对企业遇到的新技术,则用目标培训的方式,将职工送到外单位、专门学校、甚至外国去培训,也可以在企业里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办短期学习班,提高职工的新技术知识。

二、提高职工综合素质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

职工教育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的,推进职工素质才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发展。

首先,要立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需求,在摸清企业人才现状、企业生产经营现状需要及企业前瞻性人才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育人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其次,要突出素质教育的生产经营实践性。在素质教育中,除了专门的培训以外,更重要的要结合生产经营的每一项工程,每一道工序进行,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争当学习型员工。只有把书本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经营实践,从中摸索规律,掌握经验,只有在一道道实际生产工序中摸爬滚打,才能娴熟地掌握专业技能和特殊的专业要求,从而发挥人才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与此同时,通过在艰苦岗位上的陶冶,可以净化职工心灵,培养职工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度的责任心,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再次,发挥生产车间、班组的各种优势,开展职工素质教育。车间、班组生产设备齐全,技术操作职工较多,是职工实作培训的天然基地。要通过开展车间导师带徒、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知识抢答等活动,提高职工素质,要在职工中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对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果要予以奖励,同时,要充分发挥优秀技术操作人才,车间班组技术员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普通操作工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塑造出能征善战的一流队伍。

三、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工教育

目前,提高职工素质的工作虽然已在铁路的各站段、培训基地逐步展开,但相对铁路企业的发展与需求,这种短期行为不能根本解决实质问题。

1.必须大力加强高级技工培训

高级技工是生产第一线的体力或半体力劳动者,是科学进步的实践者。没有他们,蓝图变不成产品;没有他们,再尖端的技术也变不成现实;没有他们,任何科学发明也不能为人类创造财富。高级技工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其的比例和技术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提升。只有高技术的能工巧匠,才能在工作一线,用他们的智慧和技术使产品尽善尽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把科学最终变为现实。铁路企业高级技工比例小到60个职工中只有一个高级技工甚至更少,而且这些比例甚小的高级技工文化素质都相对较低,这严重阻碍了铁路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级技工的培训,为铁路输送高素质的技工、技师。

2.企业、学校相携发展

当前,教育产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飞速发展。今日的大学门庭若市,中专、技校却门庭冷落。而各行业的技工人才由于多年未有专业的中专技工学生作后续,业已出现了断层。这种供求之间的错位,在生产过程中将很快显露出来。中专、技校是进行职工培训最好的场所。他们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实验基地,以及与铁路站段建立起来的良好的服务关系,这一切都为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才奠定了基础。另外,这样做既避免了师资浪费,解决了中专、技校的生源和生计问题,又解决了生产企业高级技工严重匮乏的难题。因此,在中专、技校进行高级技工培训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当然,中专、技校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不断贴近生产,改革办学体制,加大教学力度,拓宽教学模式、教学领域,主动适应服务于生产一线,达到供求双方的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