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为老服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2 17:34:45

为老服务论文

为老服务论文范文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养老;养老服务;重庆

重庆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重庆2010年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为333.41万人,占总人口的11.56%,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502.4万,占总人口的17.4%,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1]。20l1年,重庆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11.57%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西部第一,全国第五[2]。如何切实地解决重庆市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问题,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总结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省市养老模式的经验与教训,结合重庆市老龄化现状,社区养老成为解决重庆老龄化问题的一个新趋势。由此,笔者对重庆社区养老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参考。

1 社区养老的概念和界定

目前国内关于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颇多,角度不同,分类不同。就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来看,吴杰(2009)认为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平台、以法律和制度为保障、政府合理引导下的家庭、个人、市场、社区、非营利性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养老体系[3]。陈元刚(2009)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 也不是社会养老, 而是将社会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 在社区中在家养老[4]。虽然目前对社区养老的定义没有一个标志性概念,但综合现有对社区养老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学者们普遍所指的社区养老实质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即老年人居住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同时以社区为平台和载体,居家享受社区提供的各类服务。

2 相关理论及对研究的启示

社区养老问题研究涉及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其中用得比较多的理论有:

①需求层次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5]。借鉴该理论,研究者们对社区老年需求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如谢金姚(2009)将老年人需求分为日常照料需求、医疗保健需求、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需求、社会参与需求[6]。吴杰(2012)将养老服务需求划分为基本需求、扩展需求和高级需求三个层次 [3]。邓旭(2013)依据老年人的需求,将社区提供的服务供给归结为四个方面: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社区服务、保障老年人社交正常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保障老年人有一个可以有所奉献的平台的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交友平台的服务[7]。

②社会嵌入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嵌入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并通过这一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社会资源[8]。依据该理论,老年人应当进行积极老龄化行为,融入到社区之中,既成为社区服务的需求方,也成为社区服务供给的主体方,从而老有所用,老有所乐。

③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社区是老年人除家庭外晚年生活的第二大主要场所。该理论强调老年人与社区及其他人进行互动交往,这样才有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④福利多元理论。福利多元主义主张,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者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家庭和社区等部门都可承担。该理论对构建多元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借鉴。

⑤社会分层理论。由于资源分配和拥有的不平等,导致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形成社会分层。依据该理论,老年群体内部也由于对资源的占有不同而呈现出分层现象,不同经济条件的老年人有不同的养老需求。因此,对老年群体应该依据经济条件等开展差别化研究[5]。

3 相关实证研究

3.1 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状况

对重庆市社区养老需求的研究以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为主, 在研究方法上以一定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为主,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卡方检验, Logistic 模型分析,聚类分析法,有序Probit 模型回归法。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开展调查,结果表明:

①基本生活需求方面,大部分老年人口最基本的生活有保障,但不是很稳定。

②文化娱乐需求方面,大部分老年人(占调查人数75.3%)老年人都有自己喜爱的活动和需求。

③精神需求方面, 老年人对于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开始增加,但服务供给还不够[9]。有研究者在对重庆市主城区的五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医疗服务方面呈现出供给小于需求的特点;社区养老生活服务方面供给量明显偏小,甚至大多数社区尚属空白;社区文化和娱乐服务方面供给量相对于前两项要大很多,有部分项目如室、老年健身设施和场地服务有供给大于需求现象[3]。由于各研究者所罗列和调查的老年服务需求内容存在一定差异性,因而其结论也不完全一致。但总的来看,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差距大,严重不均衡,供给小于需求,供给与需求在内容上不相匹配。

3.2 重庆市老年人的需求行为分析

为老服务论文范文2

公共政策分析的系统途径由戴维·伊斯顿(DavidEaston)等人提出。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周围环境的要求和变化,公共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及国内外养老产业形势的开展,地方政府也意识到采用产业形式缓解和应对养老问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老年人、子女、社区及企业将养老的难题和社会化养老的需求反应给政府决策部门和政府人员,这就是需求。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及社会各界通过法律文件、实际行动等方式支持养老产业政策的发展,即是系统途径所说的支持。系统途径的各个主体对环境、需求和支持的互动共同促进政策的发展与进程演进。

需要理论是当代社会福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的社会成员的需要集合成为一个集体的、可表述的社会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制度成为满足需要的重要手段。社会福利制度作为需要满足的工具性手段,是集体主义观念下的需要满足对象、需要满足程度有机结合的成果。社会福利视角下的社会需要一般被表述为人类为了生存和福祉的生理、心理、经济、文化和社会要求。

2实证分析

2.1环境

“十二五”时期,云南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5年,全省共有城市公办养老机构134个,农村养老院686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24个,养老床位比“十一五”末增长186%,达12.3万张,养老服务供给越来越丰富,社会力量产业养老服务业的局面逐步形成,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及养老服务工作。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为云南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云南省区位优越,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生物、旅游等资源富集,边疆民族文化浓郁,康体养生养老优势明显。

发展养老产业既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求,形成健康老龄化社会;又有助于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缓解就业压力。

2.2需求

云南省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560万、占总人口的11.8%,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7万、占总人口的12.4%,养老服务任务繁重。与日趋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云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养老支付能力较弱,养老保障、福利水平较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足,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23张,与全国平均水平32张相比明显偏低;养老服务资源分布不平衡,管理服务内容、质量差异大;投资及组织设施以政府为主,社会资本作用未充分发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口寿命延长,而且对老年生活的需要也变得越来越高。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生活温饱,而是越来越注重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社会养老服务显得越来越迫切。

2.3支持

“十三五”是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时期,必须抓紧机遇,统筹规划,发挥优势,创新模式,激发活力,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广大老年人在共建共享总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在福利危机的产生与衍生过程中,福利三角理论产生并适应了形势的要求。它的意思是说人民的福利是指多种制度福利的总和,是研究社会支持的一种范式。福利三角理论是由福利多元组合理论发展而来的。福利多元组合理论是由罗斯提出的,他指出一个社会的福利由政府、市场和家庭共同提供。这三方提供的福利作为一个整体,要比作为任何一方的部分提供的福利要好要多。整体具体大于部分的优势和特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政府、社会和市场构成的福利三角中,作为为了实现某一目标的一个整体,要特别注意加强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不是对市场机制的过分依赖导致了社会群体在自由竞争的劣势下陷入混乱和失衡。

我国目前的养老产业有着福利性、微利性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导致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家庭的力量,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梁义柱.养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选择---从物质养老到精神养老[J].东岳论丛,2013,3:34(3).

[2]林卡,朱浩.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中国养老服务政策目标定位的演化[J].山东社会科学(济南),2014(2).

[3]穆光宗.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现状与困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武汉),2012(2).

[4]翟振武,陈佳鞠,李龙.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新特点及相应养老政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济南),2016(3).

作者簡介:

袁萍(1990),女,汉族,晥亳,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分析方向。

为老服务论文范文3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statistical data in literature research, to make a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to relevant indexes of pension services in Bengbu including bed supply situation,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personnel distribution and take an in-depth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follow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Bengbu government purchasing the pension service: the lack of purchasing power, the low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 on.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purchase pension services.

P键词: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机构养老

Key words: pension service;government purchase;institutional pension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75-03

1 导言部分

1.1 选题的背景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是几乎世界各国都要面对的社会难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数据显示,2012年蚌埠市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2.08%,远高于7%,人口老龄化严重。然而,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高龄、空巢、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的现状相伴随的,却是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养老服务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老年人的社会服务和保障及救助体系不完善以及高龄津贴和老年补贴还没有完全覆盖等等现实问题。进入21世纪后,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我国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发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热潮,使养老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增多;2008年1月29日中央多部门联合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意味着国家将全面推进居家养老加社区照料性社会老年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综上所述,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基本形成,这就是居家养老加社区照料型(家庭+社会型)服务模式,同时辅之以机构养老。

然而,我国社会化养老模式形成时间较短,养老服务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医疗康复、家政服务等方方面面,但目前关键的问题是建设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本文以蚌埠市作为标的,通过对蚌埠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当前蚌埠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蚌埠养老服务供给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 “政府购买服务”起源于西方国家,指的是“政府在社会福利的预算中拿出经费,向社会各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直接拨款资助服务或公开招标购买社会服务”。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这一行为中,作为出资方的政府是委托人,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接受政府付费或资助的各类公共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营利或非营利组织)是人,直接面向服务的需求者生产并提供公共服务;而享受这些公共服务的广大民众或某些特定群体依然是最终受益人。

1.2.2 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内涵 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对政府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的具体实践之一,其内涵与社会福利社会化具有一致性,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方式,整合包括政府、家庭、社区、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养老社会化发展。

1.3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理论依据

1.3.1 福利多元化理论 福利多元化理论认为提供福利的渠道应该是多元化的,国家不是福利的唯一提供者,其他社会主体如民间机构、家庭和志愿组织、个人等也可以向大众提供一定的福利服务,且不同主体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不同特点,相互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的特点。养老服务是我国社会福利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福利多元化理论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决定了政府在养老服务中责任重大,一方面要起到主体作用,即直接向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对贫困老年人多给予照顾,另一方面要起到主导作用,既引导社会多种力量的投入,在政策上给予其他多元化主体扶持,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

1.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了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的七大原则,具体包括: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责任并不是单一的;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转变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说明政府在职能转变不只是行使方式转变,还包括思想意识方面转变。政府应切实认识到自身责任,明确自身任务,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本文选取资料主要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以及《2013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以及各类网站提供的有关养老服务的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运作机制、相关探索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等,并根据所整理的资料,初步形成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购买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的认识。

2.2.2 比较分析法 运用比较研究法,选取包括蚌埠市在内的若干个省内城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分析蚌埠市政府在购买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3 指标选取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选取的指标要尽可能反映养老服务的供给状况,可以通过指标的横向对比发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因此,最终选取的指标包括以下3个:①指标1:养老机构床位供给状况,以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作为量化指标,反映养老服务的购买力度;②指标2:资源配置状况,以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年末在院人数总数/年末床位数总数)作为量化指标,反应养老供给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③指标3:养老机构职工人才分布状况,以蚌埠市各区县养老机构职工的学历结构(大学专科人数/年末职工人数,大学本科及以上人数/年末职工人数)作为量化指标,反映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分布状况;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得到各指标数值,最后分别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所有工作均由笔者一人完成。

3 蚌埠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情况概述

3.1 相关文件的出台 为了应对蚌埠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社会化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态势。蚌埠市政府于2014年1月开始施行《蚌埠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办法》中指出到“十二五”末,全市要基本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办法》第六条规定:建立贫困老年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继续实施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残疾老人生活补助为:市区每人每月80元,三县每人每月50元。高龄老人生活津贴标准为:80-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300元,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360元。

3.2 蚌埠市市区养老机构现状 截止到2013年10月份,蚌埠市市区现有养老机构30个,其中公办(含公办民营)2个,即市老人休养院和蚌山区护理院,床位200余张,入住满员;已经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民办老年公寓17个,总床位1460余张,平均入住率在60%以上;医疗机构创办1个,即市五院老年公寓,床位100张,入住满员;近郊农村敬老院10个,总床位900余张,平均入住率20%。据不完全统计,以上机构共计拥有床位2600多张,现入住老人1000余人。其中,民办养老机构撑起蚌埠市市区养老服务业的半边天。民办养老机构个数占养老机构总数57%,床位数1460张,占市区养老床位总数的56%;入住老人570多人,也占全部入住老人的50%以上。其中焕荣老年公寓是该市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民办老年公寓,目前已拥有焕荣本部和长青分部两处,共计240张床位,入住老人140余人。

此外,近年来因拆迁停办的养老机构共计4个,即禹会区老年公寓、颐乐园老年公寓、钓鱼台老年公寓和李楼乡敬老院;还有少数没有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民办老年公寓也在接待老人入住。与此同时,近两年关注蚌埠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包括外地)投资意向也在逐年增加,投资人既有房地产开发商、民营企业,也有医疗机构和自然人。拟投资规模分别在2000万至5亿不等。

4 结果与分析

4.1 蚌埠市养老机构床位供给状况分析

本研究采用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作为衡量养老机构供给状况的量化指标,采用横向比较分析,即将蚌埠市养老机构床每千名老人床位数和省内其他城市(部分)及全省平均水平做对比,直观分析蚌埠市养老床位供给状况和购买力度,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在安徽省主要城市中,蚌埠市养老机构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为25.41.仅次于芜湖市的26.08,高于其他大部分城市,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13)。因此整体来说,购买力度在省内处于较高水平,床位供给状况良好。然而另一份数据显示,2012年末,蚌埠市常驻人口老龄化比例已经高达16.7%(据2012年蚌埠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市区常驻人口按100万计,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接近17万。F有总床位2600余张,为千名老人15.3张。“十二五”末,以市区老年人18万计,按照省、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养老床位达到千分之四十的要求,蚌埠市市区应建成床位7200张,缺口达4600张。可见,从绝对水平考虑,蚌埠市政府在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仍偏少,购买养老服务的力度还不够,应继续增设养老机构床位,进一步提高购买力度。

4.2 蚌埠市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本研究采用养老机构年末平均入住率作为衡量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的量化指标,采用横向比较分析法,即将蚌埠市养老机构床2013年年末平均入住率和省内其他城市(部分)及全省平均水平做对比,分析蚌埠市养老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数据所示,蚌埠市养老机构年末平均入住率仅为69.04%,仅略高于芜湖市(64.15%)和马鞍山市(63.74%),低于合肥市(75.17%)和淮北市(87.31%),也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6.33%)。这一数据表明,蚌埠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较低,闲置床位较多,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因此,应加强对于养老机构的管理,完善督导与评估机制,提高平均入住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4.3 养老机构人才分布状况分析

本研究以蚌埠市各区县养老机构职工的学历结构(大学专科人数/年末职工人数,大学本科及以上人数/年末职工人数)作为衡量养老机构职工专业化程度的量化指标,反映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和人才分布状况。得到的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分析表3和表4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蚌埠市各区县养老服务机构职工的学历结构差异较大,人才分布不均衡,尤其在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怀远县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中,大学专科人数占比高达26.51%,大学本科及以上人数占比也有12.88%,而五河、固镇两县,共有36家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职工合计214人,却无一人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这就容易导致以下状况:部分地区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充足甚至过剩,而有的地区却存在养老服务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这样一种人力资源分配明显不合理的现状实际上不利于养老服务的长期发展,因此蚌埠市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合理分配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5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

5.1 扩大购买范围,增加经费投入

充足的资金供应是贯彻落实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的基本保障措施。政府必须结合政策要求设立专项经费,将购买养老服务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中,保证专款专用。在金融支持方面,支持社会养老机构利用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在不溢价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优先办理抵押贷款等。支持社会养老机构以各种方式筹集建设发展资金,对产权明晰、管理规范、诚信度高、偿债能力强的社会养老机构及其建设项目,金融机构将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和利息优惠,并参考当地财政水平及时做出调整,以确保政府够买养老服务的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之后还要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跟踪督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另外,要投入足够的资金科学规划养老服务机构布局,按照“确保托底型、发展普惠型、支持高端型”的养老机构发展思路和“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医养结合、专业化运行”的模式,大力发展不同类型、功能、档次、形式的养老机构,对老人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全面负责。

5.2 完善督导与评估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政府可以与第三方评估机构精诚合作,针对承担政府购买服务任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制定科学评估指标和标准。比如针对平均入住率,政府可以制定优秀、合格两个标准,根据不同等级落实相应的奖励措施,达不到评估标准的督促其整改。如果确系床位供给规模超过需求规模,可以考虑削减养老机构床位,如果是服务质量原因导致老年人不愿入住且整改无效的,可中止其承担的政府购买服务合同。通过引入督导和评估机制,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公共资源的无谓浪费。

5.3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完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养老护理人员不仅要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还要用自己掌握的护理知识为老人身体素质的日常检测、情绪管理等等全面负责,尤其要对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管理,定期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精神慰藉。因此,社会养老服务需要大批的、具有一定专业护理知识、专业护理技能和文化素质高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那么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就非常重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应该适当提高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提高员工福利;二是健全护理人员培养机制,一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确保人才供需平衡;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尤其对于较为艰苦的区县,可以考虑给予养老机构更多的资金支持或是其他政策支持,以吸引高W历、高技能的人才加入。

参考文献:

[1]常晓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研究[D].南京大学,2016.

[2]倪东生,张艳芳.养老服务供求失衡背景下中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11):3-13.

为老服务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徒制;健康管理学;课程建设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尤其是跨入21世纪的中国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老龄委200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预测,2030年到205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目前的1.5亿增至4亿以上,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现阶段高校培养的老年人才资源有限,人才层次定位与养老机构的岗位需求不能完全吻合,课程设置和教材重理论轻实践,急需探索一种新型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福建省教育厅2016年在福建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学院进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试点工作,合理整合学院专任教师及合作企业实践教师资源,设计更加科学、规范、专业和实用的学徒制课程已迫在眉睫。《健康管理学》课程依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养老服务行业各个岗位工作专业基础上,参考健康管理师的国家职业标准,设计开发一门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的新型高职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基础课程。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现有教学计划,查阅现行老龄政策法规、老年健康管理相关课程理论、课程体系构建相关研究成果及健康管理技术等的研究现况,并参照各级各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论文撰写提供政策理论支持。

(二)访谈调查法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现状和分析

原因,本研究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毕业学生、养老企事业单位组织座谈会进行深度访谈,从不同角度调查老年健康管理岗位理论及技能需求。

(三)实地考察法

利用学院专业建设及教师企业实践的机会,对省内外多家健康管理公司、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老年健康管理相关岗位实地考察,同行业专家探讨。

二、结果与分析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

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影响原因是慢性病,我国扑面而来的人口老龄化现实,急需有效和可持续的干预措施来解决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和管理问题,国家卫生部2012年《我国老年卫生工作有关情况》指出需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预防控制,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健康管理学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现有调查过的福州5家养老机构都有专门的医养科室或医疗站,健康管理应是本专业学生需拥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健康管理学》教学内容的要求

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毕业学生、养老企事业单位组织座谈会,会谈结果发现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健康管理知识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健康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老人体质健康评估技术;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系统基本知识;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指导,老年人常见病基本的健康管理等几个相关知识内容,这些通用性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服务于老年健康养老养生行业的专业知识,也更适应现有岗位的技能需求。

(三)学徒制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兄弟院校的交流后,一致认为以往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定量评价或以考查成绩为标准的定性评价,这种方式会使职业教育走向重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学生实际能力养成的局面,不符合福建省教育厅设立学徒制试点的精神及发挥合作企业职业教育真实力量,更是跟不上现代养老行业的需求。因此,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由校企两方综合评价是《健康管理学》学徒制课程考核设计的基础。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课程设计方案的讨论

(一)专业需求与定位

基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的课程目标的设计———调研团队认为该专业学生健康管理学课程的知识为:掌握健康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老人体质健康评估知识;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系统基本知识;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及健康管理基本知识。技能目标为:老人健康评估技术及量表运用;健康管理机构或养老机构工作流程及管理软件的使用;老人基本用药及保健品指导;老人膳食指导;运动指导;老年人常见病健康管理指导;素质目标为:具备健康养老的伦理文化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健康体魄,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

学徒制课程内容结构、实施安排设计第一,理论教学的设计。应涵盖健康和健康管理等基本概念、健康管理学发展简史(与健康保险的关系)、健康管理理论基础及内容、健康评估原理及方法、健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等;授课形式以学院集中式学习为主,包括理论(面授)为主和健康管理公司或养老机构参观学习。教学实施形式方法为面授教学法、分组竞赛教学法、演示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建议为教师观摩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授教学内容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参观学习心得及机构管理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说明,通过理论教学,实现学生掌握健康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的教学目标。第二,实践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的设计。应包括4个模块:1.老人体质健康评估知识;2.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智能)管理系统基本知识;3.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知识;4.老年人常见病及健康管理基本知识。授课形式以企业见习为主,采取学院专任教师介绍基本理论、现场观摩岗位工作和企业指导老师带班技能指导三种形式。教学实施形式方法采用理论面授指导教学方法、任务导向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和社会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建议为1.面试理论基础;2.设定情景场景,给予学生任务进行完成;3.理论分析指导;4.应用理论技能完成具体岗位实践,由学生自愿选择,至少掌握2个模块知识和技能。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学徒制课程评价体系

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占比分别为50:50。理论知识考核由学院组织专任理论课老师卷面考试结合健康管理公司或养老机构现场观摩参观学习心得及机构管理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说明的设计等,其中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和健康管理公司或养老机构现场观摩参观学习心得及机构管理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说明设计分值占比分别为30:20;实践技能考核由合作企业岗位指导老师在见习岗位上对4个模块:老人体质健康评估知识、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智能)管理系统基本知识、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知识和老年人常见病及健康管理基本知识进行指导考核,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及时进行考核并颁发合格证书及成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个模块知识和技能;每个模块25分。

四、结语

老年服务与管理学徒制课程———《健康管理学》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总体上从市场、职业和专业的角度规划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同时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它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布置及教学方法等具有针对性,从而为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创新性培养,学徒制试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田小兵,王港,等.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钟山老年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园区”的创新实践与探索.科教文汇,2013(06).

[2]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我国老年卫生工作有关情况[EB/OL].

[3]张烨,吴昌友,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三核”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01).

[4]侯晓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要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

[5]刘茜.校企合作视野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探析[J].专业建设,2015(02).

为老服务论文范文5

一、强化用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

近年来,办公室党支部紧紧围绕全局党建工作要点和活动中心党总支的学习安排,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保证了党员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创新学习活动模式。设立了每周学习活动日,并根据工作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在学习方式方法上,采取支部集中学习与党员干部个人自学相结合,阅读文件材料与座谈讨论相结合,集中辅导听课与理论研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条例》政策理论等,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党支部能够按照局机关党委和活动中心党总支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在支部学习活动中,活动中心常务副主任朱一凡同志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带头畅谈学习体会,和党员交流思想,对党员学习活动进行了深入指导。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认识,深化了对做好新时期老干部服务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的使命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二是构建学习活动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职工教育活动。2007年,新扩建的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后,我们充分利用现有办公条件,建立了活动中心“网上学习园地”和“网上学习论坛”两个学习窗口,为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两年来,我们学习园地组织开展了三次大型征文活动,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发扬奥运精神、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等专题交流;学习论坛开展了“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干部工作”和“结合实际工作浅谈在活动中心如何开展好‘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等两次大型交流研讨活动。通过开展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在党员干部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网上学习园地和学习论坛,将活动中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在网上通报,并积极在网上征求意见,保证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力、有序和有效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强化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党支部不仅能够定期组织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而且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通过党员支部生活会来沟通思想,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联系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谈心活动。特别是在去年的活动中心干部竞聘上岗工作中,办公室有7名党员干部通过笔试、民主测评及民主谈话,走上了副科级工作岗位。在这批新提拔的干部中,有部分干部有了新的工作任务,个别同志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让大家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支部书记刘晓萍同志分别与他们进行了谈心,为他们撑腰打气,提神鼓劲,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通过支部谈心活动,使大家工作压力小了,信心足了,干劲增强了。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促进干部职工的政治进步。在全面做好支部日常工作的同时,努力为干部职工的政治进步创造条件。近年来,办公室党支部十分重视入党积极培分子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两年内先后有2名同志光荣加入了党组织。

为老服务论文范文6

【关键词】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理论框架

我国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目前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要缓解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最有效的缓解方式。老年人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务必有一套完善的、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笔者首先探讨了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如何根据内涵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框架。

1、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内涵

1.1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

所谓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是指以广大老年人对健康和体育文化的追求为基础,经过社会各界的公共努力,为老年人提供进行体育健身的场地、科学指导和消费等体育健身环境,以满足老年人的体育需求,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的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1.2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基本特点

(1)老年性

所谓老年性,是指体系的服务对象和内容都必须针对老年人,包括提供的场所、组织、科学指导、体质监测等都应该专门针对老年人,如果没有突出老年性,老年体育建设服务体系就无从谈起。

(2)公益性和社会性

所谓公益性,是指政府免费向老年人提供的各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健身指导等免费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对于体育的基本需求。

所谓社会性,是指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仅依靠政府的公益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应该鼓励和加大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以弥补政府在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从而形成一种政府为主导,社会其它各界为依托的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3)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体育健身服务的各个部门与各种组织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从而形成了系统性较强的体系。

(4)服务性与保障性

所谓服务性,是指能够根据老年人的体育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体育健身的条件、实施和措施,满足老年人对于体育健身的需求,让老年人能够真正享受到体育健身的成果。

所谓保障性,是指保障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能够持久的运转下去和功能的有效实现。服务性和保障性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服务性就没有保障性,没有保障性,服务则无法持续进行。

2、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

2.1理论框架的基本结构

依据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内涵和基本特点,从理论上将本体系进行了分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包括六个子体系:场所体系、组织体系、指导体系、供给体系、检测体系和骨干队伍体系。保障体系包括七个基本保障子体系:法律、资金、科技、管理、舆论宣传、教育培训与评估激励保障体系。

(1)场地设施体系:体育场地是老年人进行一切体育锻炼的基础,体育场地的建设地点、设施质量、数量等都直接影响着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

(2)健身组织体系:老年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为了避免盲目性,必须具有相关的组织体系,为老年人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指导。

(3)信息供给体系:健身信息的及时供给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体育兴趣、拓展体育视野、提高健身质量等。

(4)活动指导体系: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效率高低与健身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的关系,部分老年人由于健身知识不足,健身方法不当而造成了伤害,以至于害怕体育锻炼。因此,构建政府、乡镇、社区等为一体的健身活动指导体系,提高老年人的健身效果。

(5)健康体质监测体系: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来评定老年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以便更科学的制定锻炼强度和方式。

(6)骨干队伍建设体系:骨干队伍是连接政府和老年人,社会和老年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可以将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传递给其他的老年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法规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法规保障体系是顺利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基本保障,也是发展老年体育健身的基本准则。

(8

资金保障体系: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要正常运行,资金是关键,充分的资金,合理的分配是服务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

(9)科技保障体系:科技的发展要服务于人们,对于老年人体育健身来说,要积极的实施各种科技政策,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加强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以提升锻炼效果。

(10)管理保障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服务效益,规范体育活动,保障老年人体育活动顺利、健康开展的重要手段。

(11)宣传舆论保障体系: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体途径对老年人的科学、合理健身进行宣传,提高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意识。

(12)教育培训保障体系: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培训,加强老年人对于运动技能、科学锻炼的知识掌握,防止不当锻炼给老年人造成的伤害。

(13)评估激励保障体系:通过评价来衡量各项指标,以指导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2各种服务体系的供给方式

各种服务体系要能够有效的服务于老年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政府供给公益性的服务体系、市场提供盈利性的服务体系和第三部门提供的非营利性的服务体系。

3、结束语

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是目前我国民众体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身效果,应根据上述分析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框架建立完善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以便给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提供相应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林鹏.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及其结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7(4):6-11.

为老服务论文范文7

做实做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社区工作

××社区属于市中区××,面积0.12平方公里,有居民楼75幢,126个单元,居民7518人。社区党委现有党员147名,下设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近日来,在市中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落实行动,掀起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热潮。××社区以此为契机,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开拓新视野,通过党建工作促进社区支部活力,优化服务提升社区工作能力,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幸福美丽社区,先后被评为“第五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社区”“××市优秀志愿服务社区”,“市中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活力,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 活动助推社区党建工作围绕社区党组织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抓好三个“学习”。学精神,组织社区干部认真研读活动文件,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我们社区学深吃透精神后,才知道力往哪里使,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为建设幸福美丽××作贡献。学榜样,组织党员干部30余人到范长江纪念馆开展“不忘初心,缅怀先烈”活动,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深受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几个优秀示范社区参观学习,进一步积累先进工作经验。在社区评选表扬了“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母亲”,积极向“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推选典型人物,树立学习榜样,传递正能量。学政策,将《社区环境变美变靓》、《城东旧院换新貌》等与拆违、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相关的政策编写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广泛宣传,深受群众好评。

二、优化服务,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 活动促进社区工作能力提升××社区的特点是典型的“三老三多”,即房屋老旧、设施老化、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多、矛盾问题多。我们想借着这次活动,依托区、街道的力量,实现社区服务功能、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转变提升。我们探索推进了清单式、卡片式服务,将办事流程印在卡片上发送给群众,让办事群众少跑路,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以下五项服务活动。

一是双报到志愿者扶贫帮困服务。社区低保户唐贤荣,在儿子考上大学时,他突发脑梗塞并引起后遗症,本已较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社区及时将他纳入志愿服务对象,利用双报到支部对其开展志愿帮扶,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近年来,社区共帮扶困难群众150余人,慰问支出金额7万余元。二是敬老志愿服务。为老年公寓近50名老年人开展法律咨询、健康辅导、上门慰问等志愿服务。近年来,社区共志愿服务老年人1800人次。三是扶残助困服务。为社区残疾人开展了“助残展翅、春暖人心”的助残活动,近年来,社区志愿者共为残疾人开展志愿服务312人次。四是开展党员义工服务。相继开展了以“暑期儿童系列教育”、“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等为主题的系列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帮扶困难老党员王兵,为他申请到医疗救助,还帮他申请廉租房,度过生活难关。五是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我们在社区成立了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队,其中社区“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负责开展文明安全劝导;“水电燃气维修志愿服务队”负责为社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免费检查水电、燃气设备安全,更换管线,维修天燃气灶等;“应急抢险志愿服务队”主要负责在火灾发生时第一时间组织居民自救。2017年初在社区发生的两起小火灾事件中,队员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抢险救援,极大的减少了群众的损失;“综合攻坚志愿服务队”,专门负责老旧楼院改造、拆违、清掏化粪池收费等急难险重工作。这些服务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宣传教育,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 推动社区营造和谐环境

    社区召开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宣传工作会,在主要街道、人口密集的小区院落显著位置悬挂标语,张贴宣传海报等,为“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我们社区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暨庆元旦·迎新年文艺汇演”;“新春慰问进家门”;“失独家庭”送温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章、党纪、党史知识竞赛活动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辖区居民群众参与热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为老服务论文范文8

*同志1985年从事老干部工作,一直坚守在为老干部服务的第一线——四照园老干部活动室。活动室五层,面积1120平方,日接待老干部近千人。她身为活动室负责人,率先垂范,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想老干部所想,急老干部所需,解老干部所难,把青春年华献给了老干部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老干部的交口称赞。

一、在平凡中体现价值,甘愿为老干部事业奉献

老干部工作岗位清贫,工作琐碎辛苦。在家排行最小的*,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家庭的变故,多年一人独自带着幼小的孩子,家务负担重,既要做好为老干部的服务工作,还要承担全部家务。面对精神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她勇于面对,没有退缩。屋漏偏逢连阴雨,年青的她又患上甲状腺和失眠的病症,一天忙碌回到家,难得抱一抱蹒跚学步的孩子,或给父母侍奉一杯水,就一头趴在床上。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凭父亲原在组织部门工作和担任老干部局领导这层便利,完全可以为她调换一份轻松的工作。但已与老干部结下深厚感情的她,反复劝诫父母:我很敬重和热爱这些革命老人,和他们在一起能净化我的心灵。工作虽累点苦点,我不干别人也要干,多做一点工作,心里踏实。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二十年多年来,她对待工作总是满腔热情,每天几乎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与同事们一道,烧开水、拖地、抹桌子,整理各种活动器具。一位易地安置老干部不认识她,当着小何的面说:你这个清洁工,把老干部当成家里人一样,应当增加工资。小何回应的则是一串爽朗的笑声。

二、刻苦学习中钻研,不断提高服务本领

*在工作体验到,仅有一颗为老干部工作的热心和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老干部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此,她一是认真学习广州老干部活动室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老干部活动室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在落实中细化和具体化,努力把活动室建成老同志活动的场所,文体活动的中心、学习知识的课堂、发挥作用的阵地、延年益寿的乐园。二是注意搜集老同志对时政的一些看法,及时向领导反映,掌握动态,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活动室每天要接待几百名老干部,经常有一些老同志咨询老干部政策,面对解释的又是耳聋眼花的老人,为答复老同志的咨询,她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学习老干部政策,把一些常用的政策条文摘录下来,并标明出处,以便查用。市检察院贾老向她提出交通费没有按标准发放的问题,他本人不好意思向单位反映,又想知道原因。*认真解释我市交通费发放标准、执行时间,同时多次与检察院联系,最终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事后,贾老感激的说:“没有小何热心帮助,我心中的这个结永远解不开”。三是为提高自己的工作业务水平,参加了市委党校集中培训,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函授学习,先后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为把长期做老干部工作的感性认识达到理性的思考,她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如何探索新形势下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一些新颖独到的观点,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此论文当年党校作为优秀论文,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推荐。

三、以一个女性的细腻,营造活动室“家”的温馨

在社会转型期间,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多种矛盾交替碰撞,给老干部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活动室作为老干部聚集的地方,如何以人性化服务来化解老干部情绪,是她时常思考的问题。为让来室活动的老同志感到温馨,每天上班她都以一张笑脸迎接老同志,道一声“您来了”,坐下时端上一杯茶水,走时送上一句“您走好”,让老同志怀着快乐来,带着微笑走。

针对活动室部分设施陈旧,活动经费紧缺的现实,她不等不靠,东奔西走,筹资7000多元更新了球桌、等设施,改善了活动室硬件设备。完善了阅文制度,定期组织老同志学习有关文件。对一些长期生病不能来室的老同志,在不违背保密制度的前提下,指派专人将文件送到老同志病床前。

2005年8月高温季节,活动室刚装修完工,窗帘未能及时安装,老同志活动有阳光直接照射。她找来亲朋好友帮忙,冒着酷热,彻夜加班将几层楼所有房间的窗帘全部安上。

活动室有个小院子,老同志在室内活动长了,想到院子里走走,舒展一下筋骨,由于没有下水道,每遇到阴雨或天热,不是地面泥污就是太阳火辣。她向局领导建议,对院子进行整修,安装了下水道,找熟人修剪草坪,摆放上盆景,进行美化,让老同志有一个休闲养性的好处。

四、怀着亲人般真情,热情为老干部服务

二十多年来,不论阴晴雨雪,白天黑夜,不论身体是否不适,不论家里有事能否放得下,她都以工作为重,做到勤上门、勤打电话,尽心尽力尽责为老干部提供人性化、亲人般的服务。活动时间上贴近老同志,每周六全天开放;活动内容上适应老同志,多采用娱乐的形式;生活

卫生上体恤老同志,活动室常年备有茶水、仁丹等,卫生间配有洗手液、小毛巾,走廊摆放垃圾桶、痰盂,让老同志在舒适的环境中活动。对经常来活动、偶尔生病不来活动的老同志,她就电话问候或上门看望。经常配合医务室,方便老同志就诊。一次董老突然犯病,她及时通知他的家人和单位,协助医务室把董老送往医院抢救。事后董老的老伴流着泪对她说:“如果不是抢

为老服务论文范文9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已经逐步显示和发展起来。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提供养老服务的体系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城市社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社会组织和个人广泛参与、家庭成员全面支持的多元参与型社区养老服务的机制,为妥善解决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

作者简介:范林,(1982―),女,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助教,行政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行政管理。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及问题

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称,中国从1999年起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 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全国每3-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数量的减少,大多数老年人又由于观念、收入等原因不愿接受“院式养老”的养老方式,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快速老龄化的现状。

二、在社区开展养老服务的优势和可行性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逐步衰退,老年人对日常生活各种服务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社区内的设施以及家庭成员和社区服务者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因此,为了使老年人能够在家庭及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养老,发展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就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社区养老服务”是指由政府、社区居委会、非营利组织、家庭成员及志愿者为居住在社区范围内的老年人提供多层次的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熟悉的环境下居住生活,度过幸福的晚年。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由衣、食、住、行、学习、娱乐、法律援助、医疗、心理健康、社交等多方面内容构成的,老年人在社区中居住养老不仅可以满足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而且可以满足对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高层次需要,有利于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以说,社区养老服务既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二者的优点和可操作性,又避免了二者的不足之处,是针对中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更为合理的新型养老模式。

三、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型社区养老服务机制

在社区开展养老服务是发展我国老龄事业的重要内容,要把这项服务做好,应充分发挥政府、居委会、社会组织和家庭成员的支持力量,构建一种合理的社区养老服务机制。

(一)政府主导,社区居委会为依托

政府部门既是社会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又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安排者,也是社区自治的指导者,在开展社区养老的工作中应起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社会福利政策、法律和规章。现有的关于养老福利的政策法规还是不够完善的,在完善配套法规的基础上,更需要的是监督和落实。同时政府要对养老机构制定优惠和扶持的政策,给予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用地、贷款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倾斜,以调动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努力为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政府在社区多兴建一些基础养老设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是判断社区养老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包括社区健身器械、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日间托管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同时,要注意建设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应选择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的地点,能够方便社区老人就近享受服务。

再者,政府可以直接出资购买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是社区居委会,但居委会不是一级政府部门,经费来源非常有限,往往因为囊中羞涩无法提供高品质全方位服务。这就需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充,如上海市政府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助老人居家养老”工程,对社区老年人开展日托服务和上门护理服务,对经济困难或享受低保的家庭划分档次,对老年人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划分不同的补贴标准,每人每月领取面额不等的服务券,凭券享受免费服务。

(二)社会组织和个人广泛参与

政府部门应拓宽思路,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的定向思维模式,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养老服务和管理,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需求。社区居委会要重视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队伍。把机关、社团、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相互联系和沟通,建立起一套长期服务于老年人的机制。

(三)家庭成员全面支持

无论物质条件和社会福利条件如何,亲人的关心和爱护都是老年人最渴望得到的,在强调政府和社会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家庭成员对于老年人应尽的养老责任和义务。政府在社会上应通过舆论宣传提倡“尊老爱老养老”的观念,强化每个公民赡养老人是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形成家庭成员主动养老并支持、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为老服务活动的良好氛围。可以在社区推广一系列以关怀老人、亲情、感恩为主题的活动,例如子女每天给老人一次问候电话,每周一次上门探望,每月组织一次家庭聚会,使老年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虐待老人的子女,应通过媒体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对于社区养老的形式和做法要广泛宣传,赢得老年人家庭成员的全面认可和支持。

当前,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既有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制约因素。老龄工作部门和服务机构要依靠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从现实出发,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协调行动,逐步形成政策法规配套,管理规范有序,运作机制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型社区养老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 社区管理[M],汪大海、魏娜、郇建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

[2]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M], 张良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5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