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贸市场建设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10:38

农贸市场建设论文

农贸市场建设论文范文1

关键词:农贸市场 运行风险 防范 措施

一、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的风险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也有了很大提升,因此,人们在农贸市场购物时,如果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不合格,那么必将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同时还会增加消费者与农贸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食品质量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重要内容。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例如海南“毒豇豆”以及河北“瘦肉精猪”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必须把食品质量安全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来抓,他迫使我们一丝不苟地抓好食品质量安全,以过硬的质量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下面笔者就先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接着针对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一)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农贸市场中,食品安全是人们广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但是,近些年来农贸市场中食品安全问题却屡屡出现,究其原因,就有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广量多压力大这一原因。各种副产品、水产品以及农产品等等商品都在农贸市场中集中交易,并且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的文明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以及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对于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不是很了解,导致了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对于食品安全部门的监管工作存在着应付以及躲避的心理。此外,由于农贸市场的食品来源具有复杂性,销售渠道具有多样性,销售工作具有快捷性,所以,在客观上增加了市场举办者的食品安全管理难度,也对工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应该明确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和监管人员的个人责任,完善责任机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贸市场的各个角色都必须充分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明确农贸市场的举办者、监督管理者以及市场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明确农贸市场主办者、农贸市场经营者以及农贸市场监管者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者,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要实行关口前移,督促副食品、猪肉、水产品以及农产品等等相关的经营主体建立健全进货的台账登记,实施有关商品的准入制度,切实做到从源头上保证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市场举办者要根据贸易主管部门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检测设施,对相关的食品进行必要的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坚决

不能上市交易。还要对农贸市场食品经营者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其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其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鼓励他们了解法律,从而促使他们做一个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二、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消防安全的风险

(一)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的重要性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农贸市场的消防安全工作不容忽视。2011年4月20日上午11点左右,株洲合泰涵洞东侧的曙光农贸市场突发大火,过半市场被大火烧毁,殃及20余户经营户。株洲火灾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此火灾事件也告诉我们农贸市场运行中,消防安全工作不容忽视。做好农贸市场运行中的消防安全工作能够从根本上阻止火灾的发生,保护了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损害。一场大火可以将农贸市场烧得荡然无存,使很多人倾家荡产。因此,做好农贸市场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二)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措施

人口大量的快速向城镇集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推进了农贸市场发展的步伐,政府的各项措施和市场自身的努力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贸市场的建设。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做好农贸市场消防安全工作,杜绝火灾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分析。

1、防范农贸市场消防安全要长期建设农贸市场消防队伍

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人。现今农贸市场的消防队伍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管理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农贸市场消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我国的农贸市场消防队伍的人力资源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消防队伍的发展,导致我国农贸市场消防队伍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与城市消防队伍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防队伍的建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无论是领导还是消防人员,都要积极投身到消防队伍的建设中。现设消防队伍不是表面工作,而是切实关系到人民利益的工作,工作建设更需要长期性的完善和重视。

2、建设农贸市场消防管理体系和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领导要重视消防工作这一块,要不间断地进行消防队伍的建设和规划,完善农贸市场消防管理体系,建立各项制度并督促落实。在农贸市场尤其是在百货小商品经营区块,必须要设置消防栓和自动消防喷淋系统,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无论是消防设施的建设还是消防人员的培养,都需要长期性地投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平常的工作中不要松懈,长期保持警惕,避免在火灾发生时器材的不足和人员能力不足耽误及时的救援工作。

3、防范农贸市场消防风险要规范安全用电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工作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由于卖鱼摊点氧气泵及电子秤的普遍使用,农贸市场内用电范围在逐步扩大,涉水摊位插座裸露潮湿、市场内私拉乱接现象时有出现,严重威胁公共场所人员的生命安全。有些经营者会向顾客出售烟花爆竹、烟草等易燃易爆物品,由于农贸市场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经营存在的风险性大,增加了农贸市场火灾危险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农贸市场运行中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以及规范的消防技术,因此,笔者认为,防范农贸市场消防风险就要规范安全用电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工作。

三、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治安安全的风险

在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并且强调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人民幸福、民族振兴以及国家富强的重要保证。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市场举办者与公安民警一直为消除农贸市场运行中治安风险而努力着。但是,伴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农贸市场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多,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治安安全的风险天天存在,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下面,笔者就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治安安全风险的措施进行浅谈。

(一)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做到正视治安问题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公安机关一直在为保证农贸市场的治安安全而努力,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农贸市场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多,想要构建和谐的农贸市场,就必须要对农贸市场治安问题进行正视。作为我国重要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的公安机关,在和谐社会构建这一过程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在治安防范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农贸市场的社情进行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只有充分的掌握了农贸市场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对农贸市场的治安特点进行很好的把握,进而采取相对的治安措施,最终对农贸市场进行有效的控制。作为农贸市场治安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农贸市场的刑事案件以及治安案件进行统计,在统计过后要进行分析,并通过开会研究农贸市场所出现的治安问题,最终能够尽可能防范农贸市场的治安案件的发生。

       (二)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加大农贸市场管理执法力度

想要加大农贸市场管理执法力度,治安管理人员可以从“强化素质、规范执法、健全机制”这三个环节入手,对执法队伍以及执法水平正规化建设水平进行提升,因此,农贸市场治安管理人员要加大公安基础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建立起高效、统一以及灵敏的便民服务、行政管理、安全防范、危机处置以及预警研判等工作机制体系。对于治安形势变化要随时适应,要分析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发展情况。

四、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第三者的风险

农贸市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第三者风险这一问题,所谓的第三者风险就是指农贸市场的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所存在的意外风险。第三者风险是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中无法预料到的一种风险,这就要求农贸市场管理者完善其管理方式,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要预防。在进行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防范过程中,完善制度,依法操作。如果已经出险,就要及时抢救、 及时报险,要注意与第三者沟通的问题,避免第三者发生争执或者冲突,作为农贸市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从第三者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解决纠纷和争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防范时,要提升农贸市场举办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端正自己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同时也要依法处理,既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下面,笔者就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第三者风险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防范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作中,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在实施农贸市场安全措施时,要做到坚持动态管理、动态宣传、动态设计,还要重视农贸市场中建筑物的质量,及时修理损坏的路面,做好跟踪保洁及时清扫路面垃圾,防止跌倒滑到事故的发生,强化对于火灾等安全隐患排除和治理工作,并且重视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农贸市场日常运作中,必须要根据安全措施设计的要求以及安全演习的方案,运用网络计划这一措施,很好的分析农贸市场安全组织设计情况以及安全措施管理进展情况,结合农贸市场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农贸市场安全措施的实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重要原则。保证农贸市场安全措施的良好实 施才能够很好的保证农贸市场运行风险防范整体质量。

(二)防范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要求采取应急措施

很多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事故都是由于农贸市场运行中应急措施不到位导致的,在进行农贸市场应急措施工作时,应该着重分析农贸市场主要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且要注意农贸市场建筑、货物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在农贸市场建筑物存在的风险中,农贸市场建筑事故类型主要有:机械伤害、透水、坍塌以及中毒窒息等等,而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农贸市场内人流拥挤导致运输工作面积狭窄、空气污浊导致的空气能见度低以及货物运输过程中车辆的衔接不当、车辆调度工作不到位等等因素都是在进行农贸市场应急措施时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本文中,笔者从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这两个方面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的风险进行了阐述,接着从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的重要性以及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措施这两个方面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消防安全的风险进行了浅谈,笔者又从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做到正视治安问题以及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加大农贸市场管理执法力度这两个方面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治安安全的风险进行了探讨,最后,笔者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第三者的风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晓萍,陈志军,王立媛,王若燕,潘国绍,郁欣.2005年浙江省绍兴市食品中铅镉砷铝污染现状及分析[j].疾病监测, 2008,(02)

[2]王宏志.农贸市场改超市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3]邹琴,刘守亮,秦启发,骆胜超,杨素林.环境与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降解的调查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01)

农贸市场建设论文范文2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攻坚工作会,主要任务是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听一下各区、市、县和相关部门的意见,互相启发,共同推进。刚才市商务局局长宣读了《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攻坚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应该说,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工作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攻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我市农贸市场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发展相对滞后、档次普遍较低。一些地方的农贸市场设施陈旧,“脏、乱、差”现象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还未改造的100多个农贸市场,大多设施简陋、功能不全、管理粗放、“脏乱差”现象严重、商品质量和食品卫生问题突出,特别是区的三民东路、小河区的锦江农贸市场等20个历史因素形成的马路市场,是典型的占道经营,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顺畅流通和城市文明形象,是创建卫生城市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硬伤”。因此,在“”规划的最后一年,全面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强化农贸市场管理,规范农贸市场秩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关于开展“三创一办”重要工作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步调一致,措施落实,坚定不移地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总之,建设整洁、规范、有序的农贸市场,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要下大力气破解的难题,必须抓好抓实。

(二)农贸市场是拉动内需的重要载体。农贸市场作为连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者的场所,关系到老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全市每家每户每天在农贸市场的消费总计是十分巨大的。做好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建设规范整洁、环境良好的农贸市场,既可以改善老百姓的购物环境,又可以方便经营户销售农产品,能够有效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同时,对于发展交通运输、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完成“三创一办”工作的具体要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着力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目标。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又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三创一办”工作,力争年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向纵深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做好“三创一办”工作中,着力整治集贸市场等方面的脏乱现象是一项硬任务,我们必须攻坚克难,加快我市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提升农贸市场管理水平,以确保我市“三创一办”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多措并举,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攻坚任务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确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按时全面完成的要求,各区、市、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此,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在组织力量上下功夫。各区、市、县政府要立即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会后,各区、市、县要专题研究,确定方案和具体措施,建立工作班子,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具体组织,推动落实。市商务局要负责对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标准的制定,做好检查、协调和服务工作,认真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例会,及时沟通、反映和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负责组织市级验收,协调资金落实到位。各相关部门要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形成合力推进攻坚工作。各市场开办单位要以大局为重,积极主动、深入细致地做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是要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目前,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存在产权主体较多,情况复杂等不利因素,各区、市、县政府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根据市的统一部署,对工作方案进行分解细化,借这次“三创一办”的东风,选准突破口,排出时间表,强力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要认真分析研究影响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点难题,如清场退市问题、人员分流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制订应对措施,下大气力攻坚,要赶在春节前把工作部署落实,做到各个市场都要有具体细化方案。要注意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来解决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创新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好的方法、好的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借鉴。

三是要在正确舆论引导上下功夫。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不炒作。各市场开发单位以及各相关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对个别思想有抵触、工作不配合的经营者,有关区、市、县和相关单位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在条件许可下尽力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各区、市、县和相关部门要制订应急工作方案,方案要细,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配合,工作中要注意讲清道理,保障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全面推进,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三、加强领导,严格奖惩,以强烈的责任感抓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攻坚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目前,各区、市、县对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责缺位等情况,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时有发生。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各区、市、县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商务主管部门、规划、工商、质监、卫生、消防、环保、国土、建设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加强协调、督促、检查,使改造任务如期完成。市政府将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管理,作为考核各区、市、县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主动关心、支持、协调相关工作,同时,对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不履行职责、行政不作为的也要予以问责。

(二)齐抓共管,积极扶持。各区、市、县政府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推进农贸市场的建设,要把改造资金列入财政盘子。有条件的区、市、县,可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市级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资金扶持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各区、市、县也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具体标准自行确定,云岩、南明、小河、金阳新区的扶持标准不得低于市级扶持标准的50%。

(三)依法行政,严格监管。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中,对不参加升级改造或改造达不到创卫要求的,不达标后又不再整改的“钉子户”,各区、市、县政府要多做工作,必要时依法强制其达到创卫要求,不能因此而影响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大局。对于改造完成的农贸市场,工商、卫生、环保等行政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监管,履职到位,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制定出具体的监管办法,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市场商品的质量和经营秩序。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对企业在经营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要主动帮助解决,决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

农贸市场建设论文范文3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商贸流通;物流商;培育

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农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在对近些年来的城乡关系与三农问题的解决经验等进行深入考虑的基础上,提出和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与策略。这些政策与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采用富有强烈系统性的思维来重新考虑城市与农村的发展的关系,从而在制定和出台一些政策的时候适当地向农村倾斜,在发展城市工业经济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工业发展的优势来反哺农业,从而促进农村的发展,进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我国政府在2012年制定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与优势,到2020年要争取建立一个开放、有序竞争和城乡一体的物流流通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农村的发展进程。但是当前城乡资源的不均衡,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农村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采取措施实现农村与城市市场一体化,是当前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与因素。因此,发展和建设农村商贸体系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在分析当前农村商贸体系的相关理论与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的现状,并且以物流商这一流通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培育的具体途径与方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商贸流通物流商培育体系。采取措施有效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市场的一体化,是当前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城乡一体化的视角下,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是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措施。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对其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评估。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物流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很多农村都开始着手建设和完善商贸体系,加强流通主体的培育与发展。但是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来鼓励农村商贸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的物流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的建设还很不完善,因此当前很多农村的商贸体系流通主体的培育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当前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城乡一体化及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概述

(一)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及分析

当前学界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定义并没有形成固定的结论,本文在参考国外的相关理论和结合当前我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指当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或阶段的时候,城市与农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以城带乡和城乡互动等形式,来使得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和谐发展,并且公共资源与要素实现均衡配置的一个互动的动态过程。它的主要目标是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城市工业经济的优势,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面貌,在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原来传统观念所建立起来的城乡对立或者城乡二元的错误结构,促进农村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城乡一体化的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空间和生态四个方面。其中,城乡空间一体化的评价标准则主要是依据市场流通以及信息流通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与进程,从而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

(二)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概念及流通主体界定

商贸流通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不仅仅单纯地指各类交易的一个总和,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包括在进行各类交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社会关系。流通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则主要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这一过程中的运动。本文所说的农村商贸流通仅仅是指狭义上的商品流通。商品的流通是当前连接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纽带与桥梁,是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的有效剂。农村的商贸流通主要是指在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农产品、日用品或者生产资料等物品,借助一些流通渠道或者方式来实现从生产地转移到消费区域的一个活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则主要是指实现这些涉农产品的流通过程或活动的渠道和保障它们正常与安全流通的管理等要素构成的体系。当前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主要包括流通主体、客体、载体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具体来说,第一,农村商贸流通的客体主要是指那些涉农产品,如包括棉花、玉米、蔬菜、水产品等在内的农产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村居民生活或消费需要的如家用电器和服装等的日用品,一些能够保证农产品顺利生产的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和农业机械等在内的生产资料等。第二,农村商贸流通中的载体则主要是指进行农产品交易的各种市场与流通的渠道或者方式。市场是涉农产品进行交易与流通的重要场所,当前农村的市场主要包括批发与零售两类,而流通方式与渠道则主要是指涉农产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方式与路线等。当前农村的流通渠道与方式主要包括直接与间接两种,其中,直接的方式就是生产者直接将产品卖给消费者,而间接的方式则主要是利用商业中介,如物流、合作社等机构,将产品又生产地输往消费地。第三,所谓商贸流通体系中的管理体系则主要是流通过程中能够为确保商品顺利流通的一些基础设施、政策法规、信息服务等相关平台以及市场监测等。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中的流通主体,则主要是指在当前农村市场上,具有一定能力参与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人或物。当前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大多包括农户、合作社、零售便利店、运销户、龙头企业和物流商等。当前学界对于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流通主体具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对于哪种形式的流通方式将成为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主要流通主体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些主张将合作社作为主体,但是当前我国合作社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有很多的不足,不能够有效地满足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发展的需求;也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农村中的连锁超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涉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效益,从而认为可以将其作为流通主体。但是本文通过多方面对比,决定将物流商作为本文的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物流商主要是负责物流与配送两方面工作的组织。所谓物流就是指将产品或资料从生产者或者供应者手中传到消费者手中的运动,而配送则主要是包括集货、拣货、配货等在内的活动,是当前物流活动中的一个末端环节。当前农村的物流不仅包括农村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必需品的物流,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包装在内的销售物流。物流商的培育与发展对当前农村商贸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很多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还非常不理想,比如进驻的物流商很少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涉农产品市场的拓展,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注重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中物流商这一流通主体的培育成为当前农村商贸体系建设的关键。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培育现状与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关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随着农村商贸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深入人心,我国政府部门也出台很多的惠农政策以及关于促进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的文件,从而使得农村的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进程不断加快。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拥有了发展势头良好的市场,也有更多的物流商进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信息流通和农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比如,以山西省为例,在初步建立起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之后,该省农村社会消费品的消费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西省农村的社会消费品消费额不断上升,农村市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不难推断出当前我国农村的消费额占全国的比例仍然很低。通过对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主体的培育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方面信息。首先,在当前我国农村的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比如,农户个体、经销商、零售商、合作社和物流商等。这些流通主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建立,在农村市场的建立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和实现了涉农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机对接。仍然以山西省农村为例,2013年该省的农村商贸各类流通主体的数量以及创造的价值如表2所示。从表2不难看出,当前山西省的农村商贸流通主体中,数量最多和发展速度最快的农村经纪人与合作社,而盈利情况较好的是物流商,但是进驻农村的物流商的数量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其次,从农村的商贸流通体系中物流商这一流通主体的培育情况来看,当前农村物流商的培育与发展和城市物流业的发展相比,仍然相对较为滞后,而且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总额在社会物流总额中的占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具体数据见表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商品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将城市的物流行业与农村的物流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畅通的“绿色通道”,将高质量的农产品快速地运往城市,满足人们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成为城乡一体化目标实现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当前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之前传统的重工轻农观念的影响,使得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呈现二元结构,从而使得物流在农村的发展很不景气。虽然进行年来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不断促进和鼓励农村物流的发展,并且确实也取到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物流的基础设的水平却仍然远远落后于城市物流的水平。当前很多农村的物流的基础设施很薄弱,有一些偏远的地区由于公路设施等不够完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物流网络的一些配套设施难以完善,而且也没有较为先进与现代化的仓储设施来储存和保鲜农产品,从而造成了农产品的浪费与损失。此外,当前农村的物流设施的标准化和机械化的程度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2.当前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由于我国农村的物流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而且没有和城市的物流进行有效地对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村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常常出现信息传递不顺畅的情况。当前我国仍然有很多农村没有建立起互联网等设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网络信息化断层的局面。当前农村的网络普及率大概仅在7%左右,而农村仍然有过大半的人们不懂网络知识(见表4)。因此,在农村中利用互联网进行买卖涉农产品的几率非常低。如此低的信息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上涉农产品的供需变化。比如在山西的农村,虽然有一些农村已经建立起了农业网站,但是其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的程度并不高,而且更新的速度也有待提高。而且山西有三分之二的较为偏远的农村,还没有完善相关的仓储设施和网络设施等,从而阻碍农村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3.农产品流通缺乏完善的体系。我国农村物流的流通方式与城市相比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对于农产品的流通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当前很多农村的物流体系仍然缺乏一些较为标准的商品准入制度与商品的检测制度,从而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而且在农业的生产与经营方面仍然呈现出小生产大市场的趋势。据笔者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拥有涉农企业50万家,其中84%的企业是采用作坊式的经营方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零散的小规模的物流企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此外,当前农村很多农产品的流通仍然采用自然物流等方式,没有对产品进行保鲜处理,从而在运输过程中造成产品的极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果蔬、水产品和肉类的腐损率就分别达到了23%、17%、46%。这种缺乏有效管理的物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物流商的现代化培育进程。

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对策

(一)统一规划城乡物流站点并不断

完善农村物流设施的建设为了提高当前农村商贸物流商这一流通主体的培育水平,要对城市和农村的物流站点进行有效统筹与规划,同时不断采取措施完善其物流设施的建设。首先,要将农村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划入到城市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据前期的有效控制来安排和规划好农村的各类物流网店的布局,尽量做到使其合理科学;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农村物流的培育给予支持,比如从财力和物力等方面支持和帮助培育一些较有影响力的龙头物流企业;对将客运站改造成物流网店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对农村中一些具有发展物流市场或者是连锁超市的农户或企业给予一些优惠扶持的政策等。最后,相关政府还要在坚持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的不同分工原则的立场上,对当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且充分发挥其作用,将站场的资源发展为物流网点。

(二)建设产销一体化的物流连锁的超市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从当前农村物流行业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需求出发,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一些兼具有物流配送服务能力的连锁超市进驻到农村来,并且在管理过程中,坚持统一配送和结算的管理原则,加强对它们的管理,从而建设起一个集物流平台与运输服务等服务为一体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商贸流通物流商主体培育工作的发展。而且在政府对城乡的物流网点进行统筹规划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也能够灵活地将一些改造过的物流网点作为自身的仓储或者中转中心,甚至可以将其建成一个连锁超市,从而不断扩大物流网点的覆盖范围。这样,农民只要将自己的农产品等货物送到就近的连锁超市,经过城市物流的加工与包装,产品就能及时地送达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通环节与时间,促进产销一体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三)促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

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是培育农村商贸流通物流商主体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构建和完善农村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才能促进农村物流业不断发展。因此,相关政府和领导要积极和交通等部门沟通联系,督促和配合他们建设和完善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从而使得资源和信息实现共享。此外,相关政府也要注重帮助农村物流连锁超市和物流企业引进一些专业的人才,从而不断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问题最为突出。因此,在当前城乡一体化的视角下,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做好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工作。这不仅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对当前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流通主体等概念界定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当前我国的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现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归纳出当前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培育过程中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与不足,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对流通主体的培育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要在城乡一体化的视角下,对城乡的物流站点进行统一规划,并且不断完善农村物流设施的建设;第二,建设产销一体化的物流连锁的超市;第三,促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强波.江苏城乡一体化农村配送体系的构建[D].江苏大学,2010

2.吴慧敏.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山西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3.吴委哲.基于城乡一体化农村物流发展思考[J].研究与探讨,2014(1)

4.白茄茄.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

农贸市场建设论文范文4

关键词:城乡商贸统筹;试点;重庆;机遇;挑战

abstract:as the only trial of implementing the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hongqing has encountered both grea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 essence of this task i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dual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structure to a modern social one, focusing on the 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in which the key is the system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good use of precursory effect of commerce circulation industries and th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elements and products led by the balancing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mmerce will be helpful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market system. the lasting increase in economy, the transfer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the upgrading of consump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n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rural market providea extremely beneficial external environment to the balanc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commerce and trade in chongqing. the trial makes it possible carry out reforms and innovation for system,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model. while a series of factors , such a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shortage of need, the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in and abroad,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widened difference of income level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gions, the shortage of commercial basis in rural regions, the mechanical obstacle of circulation , may bring some more rigorous challenges and threats .

key words: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commerce and trade planning;trial;chongqing;opportunity;challenge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十分突出,严峻的“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2007年6月,中央批准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的是在重庆这样一个具有中等省构架和欠发达省特征的直辖市,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寻求突破。 8月,商务部同意重庆作为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区,希望通过重庆的先行先试,实现重点突破,形成机制,促进发展,示范带动。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对于全国商贸流通改革发展,对于探索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之路,具有全局和典型意义。

一、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意义

(一)重庆突出的城乡二元特征,使城乡统筹发展极具示范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三大经济改革试验区都在东部沿海地区,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相对不发达地区,在中西部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特大中心城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的需要,是探索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需要。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比较发达的城市与特别落后的农村并存。全市人口3 100万,三分之二在农村。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基本国情的缩影。重庆集合和叠加了我国东北现象与西部现象,具有与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省区相似的基本特点,再加上大库区,又处内陆腹地,城乡统筹发展特别具有代表性。在重庆进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开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对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和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

(二)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是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设计,它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实质是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其核心是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配置。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通过城乡市场的协调发展在城乡间有效配置资源,其关键是制度创新,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要素、产品的合理流动;其重点是产业的发展,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都无从谈起。必须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人口、要素与产品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贸流通产业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神经,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都离不开商贸流通的先导性与基础性作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对经济增长的先导性作用;发挥商贸流通在促进工农业生产,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丰富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以及扩大就业等方面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拉动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实现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是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重庆商贸流通产业本身,也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商贸繁荣繁华,农村商贸相对落后,是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基本国情的一个缩影。农村消费水平低,农村市场规模小,制约了重庆整体市场规模的扩大;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村流通渠道不畅,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城乡商贸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状况,影响商贸流通产业规模扩大与健康和谐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市场的开拓,扩大农村消费,才能做大商贸流通规模;只有农村商贸流通发展,才能做到城乡商贸统筹发展。 提高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运行质量,迫切要求城乡商贸统筹发展。

二、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分析

1.“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城乡商贸统筹指明了道路

2008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未来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明确要求重庆要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与“统筹”成为指导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关键词。“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发展目标将建设以区域性中央商务区、长江上游物流中心和购物中心、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市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长江上游商贸中心推上前台。商贸流通作为先导性产业,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带动工农业生产,带动重庆经济发展,是新时期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2.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使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成为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随着市场供求总格局根本性的变化,需求瓶颈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大,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市场与消费的扩大不仅是城市市场与消费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农村市场与消费的扩大。这使得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也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3.农村市场发展外部环境正在改善

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57号)、商务部《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及其他十几个相关文件,对农村商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从政策、目标、方针和战略上都予以了明确的阐述。国家对涉农商贸企业采取了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特别为建立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了城乡消费者的权利。初步建立了重要商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流通监管制度。采取措施推动了城乡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流通业的有序竞争。商务部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截至去年底,全国2 287家流通企业在1 817个县市进行试点,累计建设连锁化农家店超过16万个,覆盖了全国63%的县市。中央财政投资7.5亿元,带动地方和企业投资约117亿元,扩大农村消费近600亿元,吸纳富余劳动力约65万人,使1.4亿农民受益。 2006年11月,商务部又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计划到2010年,连锁农家店将覆盖90%的县和85%的乡镇,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我国农村市场发展环境日趋改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4.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外部环境日趋良好

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以及消费升级为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全市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 500美元,是城乡商贸统筹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2007年上半年,重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2.2%,这为扩大消费、促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环十射”交通网络和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力和广阔空间;长江上游经济带、川渝、渝黔经济合作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为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调整结构、强化功能、聚合要素、拓宽市场提供了新的空间。

5.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为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重庆商贸流通产业迅速发展,商贸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58亿元,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西部各大城市中位居首位、全国各省区第22位、西部各省区第5位、直辖市第3位,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 1.7个百分点,列全国第8位、西部第3位、直辖市第1位;商业设施日趋完善,拥有中国西部最大的商业步行街区-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西部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重庆商社集团、最大的零售超市-家乐福、设施档次最高的商务机构-大都会、全国医药行业最大的零售连锁企业-和平药房总部、西部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朝天门市场。大市场、大商场成为商贸流通的骨干,集聚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商业大都市雏形显现。作为西部唯一具有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的综合交通枢纽型城市,现代物流迅速发展,新型商业业态进一步发展,连锁商业快速发展,销售网络体系不断向社区和农村乡镇延伸,流通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2006年,重庆城市消费继续升级,农村消费持续升温。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各种惠农政策效果显现,农村市场“双建工程”加快推进,全年新建乡镇连锁经营超市45个,村社便民放心商店883个,累计分别达到191个、1761个,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382.54亿元,增长13.2%,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比全国快0.6个百分点。特别是100个中心镇商业销售服务额239.18亿元,增长18.5 %,成为农村市场快速发展的亮点。重庆“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正在展露,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基础逐步形成。

6.国家为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提供了试验机会与试验空间

国务院同意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重庆继20世纪80年代计划单列、90年代直辖、三峡移民开发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商务部同意把重庆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区”,并指出:“加强重庆市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对于优化我国区域商贸发展布局、促进区域商贸协调发展、探索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之路、解决我国区域和城乡商贸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要求重庆立足本地实际,充分用好现行政策,在行业管理、地方法规制定、商贸理论创新、带动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创新,为全国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发挥示范作用。这就将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推向前沿,为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增添了动力,为体制机制与发展模式创新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挑战分析

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贸流通产业在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引导生产、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推动全市经济增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商贸流通产业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有所抑制,但尚未根本消除。经济社会转型、需求不足、国内外竞争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农村商业基础的不足、流通领域的体制性障碍等一系列因素又给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与威胁。

1.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消费水平低,制约城乡商贸流通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 1 000-3 000美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一般而言,城乡经济发展由不平衡发展向平衡发展的转折点应在人均gdp4 000美元左右。2006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48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3:43.0:44.7。人均gdp12 437元,刚刚超过1 500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570元,城市人均消费支出9 39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 874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 205元,人均社零总额4 998.50,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经济规模较小,购买能力不高,制约城乡商贸流通发展。

2.“二元结构”制约城乡商贸统筹发展

重庆具备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浓缩了中国国情。重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4∶1,大于全国和西部的城乡落差;市域的都市区、渝西和三峡库区三大区域人均gdp之比为3∶1.6∶1,大于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落差;最高和最低的区县人均gdp相差10.5倍,大于上海和贵州的落差。城市化水平较低,主城特大城市较为发达,中小城市发展较为滞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落差较大,严重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城镇经济实力不够强大,辐射带动能力不足, “小马拉大车”负重艰难,制约城乡商贸统筹发展。

3.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制约城乡商贸统筹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阻碍了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制约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束缚在农村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压低了农业生产收益, 削弱了农业、农民、农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农村投入不足,农村发展资金明显不足。城乡产业发展关联度不强,农村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迟缓。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城乡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城市工业品下乡,农村农产品进城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

4.重庆城乡商贸发展差距大于全国,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任务艰巨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落差,必然体现在商贸流通领域。200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76 410亿元,人均社零总额5 813元。城市消费品社零总额51 543亿元,同比增长14.3%;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4 867亿元,同比增长12.6%。城市与农村社零总额分别占比67.46%、32.54%;2006年,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403.6亿元,人均社零总额4 99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021.04亿元,增长16.3%,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比全国水平快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零增长11.8个百分点,对全市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76%,成为全市消费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382.54亿元,增长13.2%,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比全国快0.6个百分点。城市与农村社零总额分别占比72.75%、27.25%,全市53%的农村人口实现的社零总额只占全市的27%,农村社零总额增长速度比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低2.2个百分点,比城市低3.1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城乡商贸流通差距还在加大,城乡商贸流通发展不平衡状况比全国更为严峻。发达的城市商业与落后的乡村商业并存,城市与农村商业设施建设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主城区、大城市大型商场闲置较多, 县及县以下农村商业设施较少,小门店较多,缺乏可以承接大型商业企业进驻的商业设施,缺乏足够的农产品专业市场,难以有效满足农产品流通需要,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任务艰巨。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农村市场开拓难度大、运行成本高,制约城乡商贸统筹发展

如前所述,我国农村市场发展外部环境正在改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经营方式和小型超市、便利店等农村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良好。各类市场迅速崛起,形成了结构相对完善的农村市场网络。重庆农村市场“双建工程”也迅速推进,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然而,受多年来 “重生产、轻流通”、“重城市、轻农村”等思想影响,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对于经济发展仍显落后。虽然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但农民收入增幅仍较为缓慢,支撑农村消费增长动力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现代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农村财政总体投入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水、电、通讯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商业设施投入更加薄弱,农村市场网点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弱;农村市场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市场观念不足,缺乏经商经验与手段;农村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配送相应滞后,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信息不畅,交易方式落后,流通成本往往高出城市10%以上,流通费用高,流通效率较低;农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假冒伪劣、恶性竞争、商业欺诈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市场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度不深,对农村产业的带动较为乏力,诸多因素,制约农村市场的开拓,制约城乡商贸统筹发展。

重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历史赋予的重任,必须解放思想,明确思路,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逐步消除城乡之间要素、人口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人口、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城乡合理的分工定位,建立以贸促工、以贸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创新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模式,推动城乡商贸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希玉.论城乡统筹[j].发展论坛,2003(10).

[2] 宣迅.城乡统筹论[c].中国期刊网硕博士论文,2005:4 .

[3〗 商务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商建发[2006]535号,2006.10.20.

[4] 秦文武.在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重庆市商业委员会,2007.8.

农贸市场建设论文范文5

按照《全市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安排》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指导检查第九组的部署,市商委机关从11月20日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为切实找准市商委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商委党组按照“五对照、五检查、五查找”的要求开门纳谏,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到基层调研等多种方式,向全市商贸流通系统和社会各界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市商委党组于12月29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分析检查。现将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市商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工作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商委党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建设大市场,培育大企业,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在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引导生产、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__商贸流通取得了新的发展。到20__年底,全市社零总额1661亿元,是20__年的1.95倍,接近翻一番,规模列全国第二十二位,西部第五位,直辖市第三位;商品销售总额3869亿元,比20__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幅达16.7%;商业增加值458亿元,是20__年的2.5倍,占到全市gdp的11.1%,比20__年提高1.8个百分点。20__年,全市商贸流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依然“风景这边稍好”,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社零总额2064.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增速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排名可从第4位上升到第3位;商业增加值560.95亿元,同比增长16.1%;商品销售总额实现5013.19亿元,同比增长29.6%;全市商贸流通产业从业人员272万人,在全市非农行业中处于吸纳就业第1位。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商委构建新格局、开创新局面、提升新形象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理清思路、科学决策,构建“一保一建三打造”新格局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今年由委领导带队,先后深入到23个区县、27家商贸企业、3个直属学校调研,同时开展专项调研40多次,共形成调研报告16个,为全面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精心谋划总体思路。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一保一建三打造”的商贸流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到20__年力争实现“四个翻番”、“两个突破”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市政府出台了以“一保一建三打造”为核心内容的《关于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决定》,商务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编印专题简报下发全国。三是召开高规格的商贸流通工作会议。《决定》出台后,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商贸流通工作会加以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到会安排部署。同时,对总体思路进行了细化,分别制定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和打造购物之都、美食之都、会展之都三个子规划及保障市场供应和农村商贸网络体系建设两个实施方案。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开创商贸流通发展新局面

一是城乡商贸网络建设开局良好。在13个区县开展试点,召开了綦江现场工作会,全面推开城乡统筹六大商贸网络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全市39个区县展开,龙头企业达到43个,建设改造配送中心55个,乡镇连锁超市和村级便民店10000余个, “联合采购中心”1个。争取商务部将__纳入了全国“家电下乡”试点项目,并已正式启动。二是“购物之都”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建设区县商圈16个,商业特色街96个条,乡镇商业中心20个,社区商业中心32个。着力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预计年底达到“百亿商圈” 2个、“百亿市场”3个、“百亿企业”3个,亿元以上市场达到120家。三是“美食之都”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引导推动火锅美食城建设,加快“__火锅”集体商标申报和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成功举办中国水煮鱼之乡暨美食文化论坛和__市农民工服务技能大赛。全面展开酒家酒店等级评定,新批特级部级酒家8个、一级部级酒家1个。全市住宿餐饮业预计实现零售额285亿元,同比增长20.9%。大力推动石柱建设火锅原辅材料生产基地,种植火锅原材料21万亩,加工原辅材料3万吨,预计实现产值6000万元。四是“会展之都”建设开始起步。启动南坪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规划,推动渝北“西部国际会展中心”场馆规划建设工作。举办各类展会172个,直接收入预计6.9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相关行业实现收入27亿元,增长14%。会展企业较上年末增加15%。五是市场供应量足平稳。在

春节、国庆黄金周,雪灾、地震、毒奶制品等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加强重要商品市场监测和检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建立重点保供企业250家,确保了市场供应。加强市场分析,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周、月、季分析制度,编写《商务天气预报》58期。六是农商对接成效明显。组织召开农商对接会6场,收集整理农产品购销信息751条,签约2.45亿元,达成多种农产品、日用品的基地直采协议。与家乐福签订了20__年在渝采购1500万元农产品的合作备忘录。充分利用《新农村商网》,推进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共15个区县86家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通过网上购销信息198条,成交金额5000多万元。七是商贸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建立外资商贸企业库和商贸流通项目库,收集商贸流通项目204个,筛选100个重点项目。协助筹办香港商贸流通企业投资__经贸洽谈会。今年新引进商贸外资企业14家,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八是企业改革指导有力。指导各区县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目前,已完成全市1007户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任务。九是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加强了与行业协会的对口联系,制定农家乐、摄影业两个行业标准,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开展品质检验培训,开展肉类酒类流通综合执法检查,检查企业、超市385户,没收假冒国家名酒1878瓶,货值53万余元。狠抓高危行业监管,出动危化执法检查16800余人次,查处较大隐患1200余条,督促整改到位率达96%,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十是人才培养“双五工程”正式启动。加强人才培训,举办全市商贸流通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及执法、专业培训,共培训商贸执法、危化品专业、屠宰专业、特许经营、民爆器材等专业人员及各类商贸人才12600名,为5年培训5000名领导人才和50000名专业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举办青年人才论坛,商贸系统5篇论文入选__市优秀论文奖。十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多次召开区县商贸流通部门、行业协会、大型商贸企业座谈会,研究、商讨启动内需、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措施,及时谋划和实施“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五大工程,开展迎春购物节、年货大联展等十大促销活动和实施10+20会展项目,积极应对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不利影响,促进商贸流通平稳较快发展。十二是积极组织抗震救灾。在今年“512”特大地震灾害中,市商委及时组织价值1436万元、167车次、1361吨的救灾物资紧急运往灾区,实施“__粥棚行动”,组织三批共300人的__餐饮服务队,深入地震灾区一线免费提供热饭菜83万余份,得到各界人士赞誉,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市委、市政府表彰。

(三)深化教育,转变作风,提升商贸系统新形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此,今年以来,针对去年“执政为民、服务发展”考核倒数第三的实际情况,委党组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为突破口,开展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活动,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注重思想建设。认真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活动实效。坚持集中学习制度,认真组织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和专项业务学习,召开学习会议35场次,演讲会3场次,撰写调研报告17篇、心得体会48篇,办板报12期。在全市抗震救灾视频会议和全市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二是重视组织建设。进一步理顺了机关职能及处室设置;组建了全市商贸流通系统专家咨询库;完成了直属单位机构岗位设置工作。机关5名同志走上了处长、副处长领导岗位,6名同志晋升为调研员,14名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5名干部外挂、上派。完成了财经职业学院领导班子的配备工作,事业单位公招人员30名。全年发展新党员10人。三是注重作风建设。委党组召开市商委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__—20__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下发《20__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责任制》,出台保障供应、抗震救灾物资监管等纪律规定。班子成员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发挥廉洁自律示范作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督到位,商委系统今年未发生一起违纪违法案件。四是注重制度建设。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健全、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制定印发市商委机关管理制度10个,出台了市商委招投标管理办法,推进机关规范运作。五是注重机关建设。开展“三创建”和“六型”机关建设活动。积极争创文明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改善办公条件,推进机关现代化办公,机关保密、档案工作、稳定、安全生产成效明显,群团和老干部工作特色突出。六是注重形象建设。加强对商贸流通的宣传报道,全年各级媒体和主流网站采用商贸流通宣传稿件10000多条次(篇),特别是在__电视台《商贾传奇》、《手足》等电视栏目中播出的“粥棚行动”专题片和出版《__粥棚》纪实、《大爱无疆》画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论文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汇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汇编》等书籍,提升了商贸形象。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还存在一些不到位、不深入、不平衡的情况。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市商委按照“五对照、五检查、五查找”的要求,从有利于反映真实情况、有利于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查找问题,分层次召开行业协会负责人、区县商贸 主管部门、直属企事业、协会秘书长等座谈会4个,向市人大、市政协、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800余份。同时,在机关内部召开专题支部组织生活,委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以上途径共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149条,整理为50条,其中,肯定性意见31条,建议性意见17条,批评性意见2条。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商贸发展环境欠优。商贸流通发展的盘子不大、资金短缺,政策支持不多、项目扶持较少。社会对商贸工作的认知度不高,老百姓、企业对商委工作了解不够。长期制约中小商贸企业发展的流动资金、贷款问题没能得到具体的解决。主城核心商圈的同质化竞争仍然存在。对商贸老字号企业在改制、拆迁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帮助支持不够。商贸规划工作在宣传、执行、完善等环节的工作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前,区县商贸部门编制少、人员老化,与其他部门相比差距较大。在实施各项工程、推进各种创建活动时,如“双进”、美食示范街等活动,缺乏相关的鼓励政策和配套资金,区县难于开展工作。会展统筹管理力度不够,各类展会的展位费过高,不利于会展业发展。

(二)商贸发展规模不大。商贸流通产业规模不大、总量偏小,聚合辐射能力不强,对经济社会贡献率还不够大。商贸大市场、大集团、大企业虽然有较好基础,但其辐射力和竞争力亟待增强。培育重点企业的措施不够多,诸如对重点市场、重点企业的培育发展没有制定完善的规划;对商贸龙头企业、商贸大市场没有建立领导、处室联系制度;对商贸流通大市场和骨干企业在工商管理、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建设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力度不大,缺乏富有西部特色在西部地区顶尖的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三)城乡商贸发展失衡。农村商贸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商业设施规模小、档次低,特别是边远乡镇和行政村,商业网点不足、商业业态单一、商品质量较差、商贸服务欠缺,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的工作任重道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商对接、农村市场和商业网点改扩建的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农副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有待健全。商业网点规划、设置要因地制宜,应根据人口、交通、经济等发展状况确定,不宜一刀切。对区县商贸流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较弱,对欠发展区县和少数民族区县的政策倾斜不够,全市各片区、各区县商贸流通没有做到齐头并进、同步发展。

(四)商贸发展质量不高。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传统商业比重较大,电子商务发展较慢、现代物流规模不大、连锁经营农村短腿,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大力发展;商贸信息网络建设力度不够,区县、乡镇和村级商贸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会展业发展相对滞后,会展设施不足、会展企业较少、会展规模不大、品牌展会不多,特别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商贸文化欠缺,还应培育一批具有__地域文化特色的知名品牌,提升__商贸的档次和品位。

(五)商贸对外开放不够。思想不够解放,商贸领域对外开放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引进来”力度不够,指导区县商贸流通部门招商引资较少,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和品牌入驻__不多,到区县发展的知名商贸企业更少;“走出去”发展步伐缓慢,市内本土商贸企业走出__发展的不多,跨出国门竞技的更少;商贸领域对外交流不多,举办的高规格、高层次的大型交流会、知名会展较少。

(六)商贸行业管理乏力。商贸流通执法队伍不健全,缺乏执法人员、执法车辆、执法手段。商贸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制订、出台力度不够,《生猪屠宰条例》、《液化石油气管理条例》的实施办法以及《__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应加快出台等。商贸执法文书不统一,影响执法效果。区县商贸主管部门缺乏保证市场供应的具体手段。行业管理和机构职能改革力度不大。对行业协会的管理、引导和指导作用发挥不足,商贸行业协会的自我监督约束有待强化,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机制和渠道没有建立,自限不够。

三、存在问题的主客观方面原因

分析上述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一是理论学习的系统性不够,忙于应付日常工作,静下心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党的政策、方针、路线较少,特别是自学理论的主动性不够,有时满足于集体学,会上讲,政策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坚持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来指导商贸流通工作不够,在运用理论武器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商业文化、电子商务、商贸规划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三是对系统内干部职工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不够,交任务、压担子多,在思想教育方面还存在着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管理不紧的问题,导致一些同志不能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待提高。一是领导班子和成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待增强,面对新问题、新矛盾,缺乏深层次思考,工作方式比较单一,思路不够开阔,如对今年食品价格结构性上涨估计不足,应对的办法不多。二是在运用科学发展的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上,在立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抓好当前工作上还有一定欠缺,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在工作实践中的高水平运用。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一是个别同志对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还不适应,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来做工作,“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企业管理”的工作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服务的实效性、针对性还不强,造成一些工作与基层脱节,某些政策、措施和办法对基层指导性不强。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较少,在处理具体问题、具体事例上听汇报多,实地调查少,没有真正做到沉下身子。

(四)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一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影响区县商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商贸工作的合力不足。二是商贸执法队伍的缺位,执法手段的缺失,导致行业监管不够落实。三是现代市场体系不完备,商品市场发展不够充分,公平、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问题客观上制约了商贸流通的全面发展。

四、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商委党组对商贸流通工作主管部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新认识: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商贸流通工作融入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努力构建商贸流通“一保一建三打造”新格局,加快长江上游商贸中心建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__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直辖市,商贸流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始终把商贸流通工作纳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推动__科学发展”的大局,服从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__商贸流通有好又快发展去思考、去谋划、去行动,使商贸流通工作成为党委政府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商贸流通“一保一建三打造”新格局,加快长江上游商贸中心建设。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在商贸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以之为指导,正确定位工作,统筹谋划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实现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坚定意志、谋划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民生服务。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突破商贸工作薄弱环节、破解商贸流通发展难题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商贸流通又好又快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市商贸流通工作存在的差距还较大,城乡统筹发展、内外统筹推进的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格局在我市还远未形成。农村市场发展滞后,对外开放度不高,已成为商贸发展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应对,切实解决。要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方式,协调有关部门,整合各种资源,破解各项商贸工作难题。要牢牢把握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方向,及时梳理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解决制约商贸工作科学发展的全局问题、重大问题、焦点问题,使商贸流通工作切实得到提高,使全市商贸发展又好又快,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引领商贸流通工作科学发展能力作为坚实基础,不断增强推动商贸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近几年来,“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商贸系统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从思想观念到本领能力、从为民宗旨到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得到了强化和提高,为推动商贸发展和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但在我们自身素质建设方面还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大局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强、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要在强调思想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培训、更加注重深入调研、更加注重解放思想、更加注重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能力、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创新等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着力构建有利于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作为重要要求,促进商贸流通发展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形成有利于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要认真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积极推进商贸流通工作创新,努力形成“一保一建三打造”的商贸流通工作考核机制、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体系、商贸特色的监督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制度成果保障商贸流通工作科学发展。

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整改措施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商贸流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商委党组经过认真学习讨论,形成工作总体思路,这就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商贸流通工作全局,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为主线,以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为目标,以“一保、一建、三打造”为抓手(即保障市场供应,建设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体系,打造长江上游“购物之都”、中国“美食之都”、西部“会展之都”),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培育大企业,搞活大流通。到20__年,实现“四个翻番”、“两个突破”,形成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的基本框架。即到20__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10000亿元、10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总数35家、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60个;商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商贸从业人员突破300万人。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到25000亿元,把__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中国“美食之都”、西部“会展之都”,形成长江上游地区的商贸中心,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流通现代化。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三个方面的整改措施:

(一) 抓思想解放,树立五种意识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以思想的解放促进商贸的科学发展,我们将通过树立五种意识促进思想的解放。

一是树立政治意识,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是行动的向导,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行动上的自觉。要采取多种形式,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精神,深入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市委领导有关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促进、保障科学发展的理念,切实转变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大发展。

二是树立大局意识,完善市场供应体系。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讲政治、讲大局,加强动态监测,强化应急储备和预测预警,引导市场供给和需求,维护市场稳定。确定保供企业,签订保供责任书,保持动态平衡,制定合理的贴息或者补贴的政策,确保市场供应和应急所需。在元旦春节期间召开全市保障市场供应工作会议,确保市场商品供应充足,维护节日市场稳定。

三是树立协调发展意识,推动城乡统筹商贸网络建设。以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商贸差距为目的,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充分调动各区县和乡镇的积极性,逐步摆脱农村商贸滞后的现状。到20__年,全市基本实现各区县(自治县)商贸“十个一”、乡镇商贸“五个一”目标,即区县政府所在地在两年内至少建成一个中心商圈、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个品牌展会等。各乡镇在20__年以前至少打造一个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引进一家品牌连锁超市、新建 或改造一个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特色市场、边贸市场)、培育一家知名餐馆、一家星级农家乐。

四是树立全面发展意识,着力推进“三都”建设。着力培育大商圈、大市场、大企业,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到20__年,力争百亿商圈、百亿市场、百亿企业分别达到5个、16个、8个,五十亿商圈、市场、企业分别达到7个、10个、7个,初步形成长江上游“购物之都”的基本框架。着力打造美食街,丰富菜品体系,发展数字餐饮、主食配送,改造提升传统餐饮,培育餐饮文化,争取到20__年,建成中国火锅美食城、10条中华美食街、20条市级美食街(城),创建100个部级酒家,初步形成中国“美食之都”的基本框架。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场馆建设,着力培育知名会展品牌,做大做强__会展企业,力争到20__年,会展业完成产值14.5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增加收入120亿元以上,展会展出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初步形成西部“会展之都”的基本框架。

五是树立创新意识,推进商贸上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外资商业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学习借鉴外来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交易规则、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与国际市场接轨。鼓励和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拓展市外市场,建立市外境外营销网络。积极培育大型连锁集团和龙头连锁企业,鼓励各类连锁企业开展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切实加快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大型市场的信息化步伐,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视购物等新型流通方式,促进全市商贸流通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

(二)抓工作统筹,突出五个重点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就是要加快发展农村商贸,促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协调并进。

一是建设施,搭建农村商贸发展平台。一是建设区县商圈,打造区县商贸流通发展集聚区,力争到20__年,80%的区县都建成一个规划合理、功能完善、业态齐全、交通畅达、人气较旺的商圈。二是建设区县商业特色街,引导区县规划建设各类专业特色街,并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培育,争取到20__年,每个区县至少有一条特色鲜明、商气浓烈的专业特色街。三是建设各类市场,把农村市场建设作为公共设施建设对待,按照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思路,采取市场运作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办法,规划建设区县各类专业、特色市场,活跃农村流通。四是建设乡镇商业中心、农副产品交易专业特色市场和边贸市场,力争到20__年底,每个乡镇都形成一个乡镇级商业中心和一个以上交易市场,繁荣农村市场、活跃农村商贸、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布网点,搭建城乡统筹网络载体。按照县县有配送中心、乡乡有连锁超市、村村有商贸综合服务网点的目标要求,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以大中型连锁企业为载体,以县(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网点为基础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争取到20__年末,全市基本建成区县配送中心50个、乡镇连锁超市和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网点2万个,基本实现全覆盖。以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网点为依托,积极整合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供销社购销网点、再生资源回收门店等多种网络渠道,吸纳邮政、通讯、农技、中介、医药、维修、餐饮等多种资源,构建农村日用品下乡、农资供应、农产品进城、再生资源回收、农民生活服务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商贸综合服务网络。

三是强主体,培育农村商贸发展主力军。一是动员城市商贸流通企业、超市和市场下乡进村,到农村开设连锁经营网点,开拓农村发展空间,发展农村商贸。二是大力培育本土商贸企业。采取资金支持、政策扶持、舆论引导等办法,选择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较好、扩张欲较强的区县本土商贸企业,予以重点培育,使其发展成为当地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商贸发展。三是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引导和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利用打工积累,回乡开店、经商创业。四是培育各类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村经纪人。大力发展各地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选派专门的领导、专家进行指导,引领其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和贩运大户,定期不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采取措施吸引城乡能人志士到农村经商、贩运,充实农村经纪人和贩运大户队伍,成为发展农村商贸的重要力量。

四是活农贸,积极推进“农商对接”工程。一是利用商务部“新农村商网”和“__商贸网”,适时开展全市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促进农产品销售。二是组织“农商对接”,根据区县大宗优势农产品产销季节,举办农商对接暨农产品交易洽谈会;适时组织开展区县滞销农产品专场推介促销活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发起“中国西部农商对接会”,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地方农产品销售区域,通过开展“农商对接”活动,发挥商贸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动员主城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大型超市、大型市场,到农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贴牌产品,签订农业订单,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实现农商互动。

五是抓投入,合力推动农村商贸流通发展。创新投入机制,开拓多种渠道,整合多方力量,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支持一点、业主投入一点的办法,加大对农村商贸的投入,形成多方合力。一是积极争取商务部对农村商贸的投入。抓住国家投入4万亿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抓紧收集区县商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打捆包装,积极向上推荐,努力争取商务部的投入。二是充分调动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切实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的投入。三是切实整合各部门资源和投入,合力发展农村商贸流通。充分发挥市级商业发展资金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大力向农村商贸倾斜,争取到20__年底,对农村商贸发展的投入累计达1亿元以上。同时,整合各部门在农村的流通资源,协调电力、交通、邮政、通讯、供销社加大对农村商贸的投入,为农村商贸流通发展创造条件。四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动员和鼓励业主到农村投资建商业中心、市场、商场、农家乐等商业设施、开办商业网点,齐心协力推动农村商贸流通发展。

(三)抓队伍建设,做到三个加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要完成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既是对全市商贸流通干部职工队伍的重大考验,也直接关系到“314”总体部署在商贸领域能否得到贯彻落实。我们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的成效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在提高“五力”上下功夫、见实效。一是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以事业凝聚人心,统一思想,以工作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保证领导班子的工作合力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二是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要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业务工作能力和队伍管理能力。三是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创新力。做到敢于创新思路,善于创新管理,勇于创新机制。四是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切实增强各部门和全体干部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心和自觉性。把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优劣好坏的重要标准。五是提高领导班子的公信力。做到公平公正办事、公平公正用人、公平公正待人。

农贸市场建设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 农村集贸市场作为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集贸市场存在管理落后、不规范问题等一些问题,其现状并不乐观。农村集贸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

农村集贸市场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一定地点,周边农村居民聚集进行产品交换的场所。作为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农村集贸市场最主要的作用是对农村区域经济的带动和引导。不仅如此,农村集贸市场还是农村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的集散地和现代文明从城市向农村传播的中转站,是党和政府政策、路线、法规的宣传阵地,农村集贸市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当前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现状

1.商品质量不高,经营粗放

由于地区产业化没有形成,专业化水平低,产品批量小,质量低,经营粗放。大路货多,畅销货少;原始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不能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进入农村市场的工业产品,适应农村居民买得起,用得上的“农”字号商品少,城市里卖不掉、销不出,甚至伪劣假冒商品充斥农村市场,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

2.市场缺乏规划、市场管理不力,突出表现为“三多”

一是沿路设摊多。此类市场以路为市,沿着公路干线随地摆摊,尤其是在交通要道处摆摊,严重妨碍了交通,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安定因素,破坏了社会治安和正常的交通秩序。二是沿街摊点多。此类市场以街为市,沿街设点,门面交叉重叠,杂乱无章,既不必便于管理,也不便于购物。三是游动商贩多,此类市场以“动”为市,到处喧哗叫卖,骚扰行人。不仅是国家税收无着,而且影响机关、街道居民的正常工作和休息。加之少数不法分子借叫卖之名,行头骗之实,就更增加了人们对游动市场、流动市场商贩的反感和恐惧感。

3.有特色的专业化农村集贸市场不多

在市场竞争中,特色、专业化是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主要手段。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需要特色,需要专业化。这有利于推动农村的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深化农村区域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分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但目前,我国农村集贸市场普遍为综合性的、低层次的农副产品和日杂市场,市场建设大众化,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市场却不多。这就导致了市场的建设难以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显著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4.法律制度供给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家制定颁布了一批规范商业流通、市场管理、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公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使农村集贸市场的经营和管理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集贸市场问题的规定散见在一些法律中,至今没有一部单一的、统一的、全面的有关农村集贸市场的法律。

二、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1.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的成长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消除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必然途径。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引导和方便农民进入市场,并促使他们根据市场供需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及时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使农村经济逐步从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2.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集贸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一是农民通过参与集市交易,把农产品转化为货币收入;二是乡镇企业的产品也要通过市场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从而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农民可以通过参与集市交易活动的亲身感受和与周围农民、经营者的交流中获得的信息来改变其产品结构,使农产品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也可间接地促进农民增收。

3.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农村经济落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人口素质较低,比较保守,商品经济意识较差。通过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能够引导农民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从而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商品经济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开阔他们的眼界,逐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培养出一批农村能人,以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繁荣农村市场

一部分农民在集市上通过从“赶集”到固定摆摊设点、从季节经营到常年经营、从自产自销到采购经销的演化过程,慢慢地由自给自足的小农转化成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国家鼓励农民进城进镇务工经商的政策引导下,集市已经成为培养农民的重要练兵阵地。同时,通过市场熏陶而逐渐累积形成的市场经济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价值意识,无形中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有助于农民市场主体的确立,对农村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完善农村集贸市场的几点建议

1.加强规划,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确定集贸市场的数量、规模

在市场建设规划中,要注意围绕当地的资源状况、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商品流向等要素来合理确定市场的选址和规模。具体来说,一是要合理确定市场建设数量,不可互相攀比盲目发展;二是市场建设的档次要因市制宜,市场旺、生意活、交易批量大的农村专业批发市场、综合市场,档次可以高一些,而一般的农村集贸市场宜建成棚盖式;三是农村集贸市场的选址应为资源丰富、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商品交易量较大的地方,同时,要做到水、电、路、通讯的配套,要注意小市场与大市场的联结。

2.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集贸市场发展

从产地实际出发,根据产地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以及市场需求情况,选择一组可以重点发展,有一定规模,并能按本地自然、经济条件组织生产,既属本地拳头产品,有进入区外市场的竞争优势,又使当地农民受益的产品,作为一定时期的主攻战略重点,使之发展成为本区起带头作用的主导产业。农村市场的兴起,就是依据这一专业商品生产的形成和发展,为其提供丰富的商品货源,并依赖这些生产群体为这一专业市场的经营主体。这样就把发展专业市场和当地种、养、加结合起来,形成贸工农、农工商的一体化经营。打破地区界限,把本地区优势和全国大市场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取得区域规模效益。

3.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工作

农村集贸市场管理的有序化和规范化是市场机制运行良好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生存发展和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提高认识,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真正把农村市场管理当作发展地区经济,保护农村健康消费和稳定社会的大事来抓把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工作提到议事日程。由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集贸市场发展和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要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坚持经常性治理和定期整顿相结合,特别是在每逢新年春节期间要进行重点治理整顿,以保护农村生活资料的公平交易。要主动接受和支持执法部门对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严肃处理阻碍正当执法的案件和责任人。

4.健全市场法规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对于目前农村集市管理落后、不规范问题,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健全市场法规体系,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包括对市场主体的准入规定及资格进行审查,对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和技术监督等。同时,加大集市监管力度,规范农村集市秩序;严厉查处各种不正当交易和竞争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公开举报电话,建立消费者投诉电话,健全农村集贸市场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建设公平有序、运转协调的农村集市。此外,规范市场管理者的行为,即对市场管理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等也要有相应的监督制度,防止市场管理者乱收费、多收费等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农贸市场建设论文范文7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国家贫困县,长期以来,由于受全县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我县农产品市场一直是沿街为市,没有一个象样的专业批发市场,这对于一个传统农业县来讲,无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短缺,无从筹措,这是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根本问题。二是地理条件限制,我县县城集中在一个狭小的清水河流域内,发展空间太小、没有足够的土地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全县只有一个农贸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还有一个松散型的果品批发市场,也形不成规模。

二、各级政府对部级贫困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的扶持政策,扶持项目的实施效果:

几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部级贫困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的政策,但对于我们县来讲,光给政策是不够的,因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资金筹措十分困难,有限的财政资金保吃饭都相当困难,搞建设就无从谈起。2006年,通过我们申请省发改委对我县桥南苹果批发市场给予50万元的资助,但杯水车薪,根本不解决问题,所以谈不到实际效果。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农贸市场建设论文范文8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国家贫困县,长期以来,由于受全县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我县农产品市场一直是沿街为市,没有一个象样的专业批发市场,这对于一个传统农业县来讲,无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短缺,无从筹措,这是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根本问题。二是地理条件限制,我县县城集中在一个狭小的清水河流域内,发展空间太小、没有足够的土地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全县只有一个农贸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还有一个松散型的果品批发市场,也形不成规模。

二、各级政府对部级贫困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的扶持政策,扶持项目的实施效果:

几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部级贫困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的政策,但对于我们县来讲,光给政策是不够的,因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资金筹措十分困难,有限的财政资金保吃饭都相当困难,搞建设就无从谈起。**年,通过我们申请省发改委对我县桥南苹果批发市场给予50万元的资助,但杯水车薪,根本不解决问题,所以谈不到实际效果。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农贸市场建设论文范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建设大市场的发展思路,依托我市制造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控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与全市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群众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实现全市商贸流通业的新跨越,把我市建设成现代化中等商贸城市。

二、工作目标

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6亿元,同比增长15%。

2、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2%。

3、实现批零贸易额95.5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住宿餐饮额16.1亿元,同比增长15%。

4、发展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8家,限额以上餐饮企业3家。

5、实现连锁经营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6%以上。市场交易额118.8亿元,同比增长15%。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城区核心商圈建设。完善我市商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优化布局,丰富业态,提升档次,着力营造“在赚钱,在消费”的商贸服务环境。

1、继续抓好市级商业中心建设。突出抓好一批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打造以财富商街为核心的24小时消费中心。在启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财富商街二、三期工程中五星级宾馆、商务公寓、中高档百货店、24小时影院、主题餐饮等一批大中型商业服务项目。二是加快实施向阳村整体改造。通过改造,理顺疏通该区块内的道路,完善商业及其他配套设施,并与秧歌城广场和开放式公园相衔接,形成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区商业中心。三是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针对我市老城区商业网点多、经营杂乱的现状,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总体思路,组合各类专业店、专卖店、特色店铺,打造以板块型和组团式为主体的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重点发展餐饮、休闲娱乐、民间工艺、地方文化等专业特色街区。会同规划部门,抓好云溪河特色街区的规划论证和建设。

2、抓好新城区商圈建设。加快新城区商圈建设,配套完善社区商业和服务业,以商气带人气,以商流聚人流。一是抓好新城区的社区商业建设。通过连锁、加盟、自办店等有效形式,抓好中房花园、新城市花园、翰林苑等小区的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集中配套建设小餐馆、小超市、小诊所、封闭式农贸市场、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各种便民网点,完善新城区的商业服务功能,全力打造8分钟便民商圈,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消费需求。二是重点抓好利群购物广场、银座商厦、领时五星级宾馆等服务业大项目的建设进度,督促其尽快投入运营。三是规划建设商务中心。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金融聚集区、商务公寓等融合在一起,高标准打造新城区商务中心,提高全市商贸服务水平和城市形象。

3、抓好西部商贸区的快速启动。一是规划先行。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推介、统一管理”的原则,结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区商业网点专业规划,进行高标准、高起点的整体规划,力争打造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西部商贸区。二是尽快落实西部商贸区发展的专项资金,完善各项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商贸区内雨水、污水、供气、供电类综合管网的设计工作,铺设供热管道,增设西部商贸区的公交路线,规划建设商贸区内的路网。三是积极整合市场有效资源,聚集商气、人气。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行政和经济手段并重等多种方式,划行归市,整合我市市场优势资源,形成西部商贸区发展的洼地效应。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快速启动西部商贸区。积极制定有关加快推进西部商贸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利用有效手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内引外招相结合,快速有效启动西部商贸区。

(二)抓好商品市场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完善功能”的总体思路,以地产型农产品市场和产业型工业品市场为依托,整合市场优势资源,加快专业市场发展步伐。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继续抓好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培育发展。积极发展胶东于家村大椒城、胶西土豆批发市场等面向全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推进南关蔬菜批发市场、沙梁土豆批发市场等辐射山东半岛的专业市场建设;鼓励引导各镇围绕产品、产业优势,培育发展以优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二是重点抓好市场的退路进室、农改超和露天市场的升级改造。本着抓点带面、逐步规范的原则,对现有封闭式农贸市场进行改造;积极探索农贸市场超市化经营,全面提升各类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同时针对农村市场规模小、档次偏低、功能又不够完善的现状,组织开展农村市场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的市场层次,推进市场向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建设。一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商业层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引进国内外知名新型业态3-5种。创建时尚、品牌商业发展的载体,重点引进星级酒店项目、高档百货店及商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商业物流业。抓好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9万平米的春明神鹿物流配送中心和福兴祥物流三期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商业物流体系。三是进一步扩大连锁经营的行业范围。除继续搞好日用百货、副食品超市、医药、家电等连锁外,要在装饰材料、汽车维修、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等行业探索推进连锁经营,不断提高连锁经营在商贸流通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以社区为中心、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超市和便利店,打造方便、快捷的8分钟居民消费社区。四是不断发展新型服务业,培植第三产业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导流通企业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改造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指导连锁企业、物流企业在商品购销、物流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加大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年内建设好商务网,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会展业发展。依托我市产业优势,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会展企业,发展专业化、规范化、贸易型展会。年内拟组织举办会展活动2期。

(四)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一是继续狠抓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定点屠宰、严格检验、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的工作思路,加大对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放心肉”配送工程,保障进青“奥运”食品安全;加大市场稽查力度,彻底解决我市生猪私屠滥宰问题,确保城区进点屠宰率100%,镇进点屠宰率95%。二是抓好畜禽定点屠宰工作。全面落实《青岛市畜禽屠宰管理条例》(自2007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制定全市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确保除生猪以外,牛羊鸡鸭等也必须进入畜禽屠宰厂集中屠宰,规范我市畜禽屠宰秩序。三是抓好菜篮子食品检测工作。完善“菜篮子”市场信息收集、统计分析、预测体系,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应急调控能力;扩大无公害蔬菜监测范围,加大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和瘦肉精、注水肉检测,确保我市放心“菜篮子”供应。四是成立市“菜篮子”商品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推动全市“菜篮子”工作上新的台阶。

(五)抓好金融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规模扩张。会同人民银行、银监局大力引进股份制银行、特色保险公司、信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优化我市金融业业态结构,丰富金融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每年确保1家商业银行来我市落户。围绕“企业发展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绿色箱体信用贷款、订单农业贷款、中小企业“速贷通”等金融新产品试点,活跃中小企业和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加快完善担保体系,积极发展壮大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鼓励引导成立各类担保公司,建立规范的企业贷款担保体系。认真抓好金融信息化建设,定期召开银企洽谈及项目推介会,搭建银企交流平台,促进银企合作。积极组织和谐金融创建活动,每年定期评选金融信用企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健全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充分调动他们建设的积极性,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六)抓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大力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引导利群、春明、维客、利客来等知名企业继续投资建设镇级中心农家店,年内建设镇级直营店15家;按照规范要求,继续加快新建或改造村级农家店的步伐,年内完成村级农家店410家,其中日用消费品农家店360家,农资农家店50家,形成覆盖城区、镇、村的三级流通服务体系。会同教体局做好农家店进校园的试点工作。切实抓好商务部“家电下乡”补贴工程的试点工作,引导农民消费,扩大内需,提高农村消费质量和水平。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