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光影技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4 15:09:04

光影技术论文

光影技术论文范文1

认识文物摄影的特殊性

对博物馆来说,文物藏品照片是被广泛应用的形象资料,无论是出版藏品图录、研究论著、或者展览的制作、陈列、宣传都离不开文物照片。所以文物照片是展示、介绍文物本身所负载的信息的重要手段,文物照片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物能否完成其真正的使命。文物摄影的独特性是最真实地反映被摄物体的原始风貌,它是记录性资料,而不是阐明性资料,必须具有正常的透视、物体的大小、形状、比例、尺寸等,以求结构皆能正确表现出来。而所有的文物摄影几乎都是拍摄无生命的东西,但决不意味着最终的影像就是枯燥乏味的或静止不动的。摄影师拍摄的图片要达到雅俗共赏,即满足一般读者对文物的了解与欣赏,还必须符合文物研究者等专业人士的科学研究用途。前者侧重文物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要求画面从文物造型、色彩、质地的再现中得到艺术享受;后者侧重文物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要求画面能够准确地反映文物的造型、用途、质地和纹饰等。因此,对文物摄影者来说,不仅要掌握一般摄影技术,还应该对文物考古知识有基本的认识,对拍摄的文物理解越深,拍出的作品才会越真实,越具有科学性。

有人认为文物摄影只是文物的记录手段而已,并无多少技术与艺术含量包含在其中,因此,导致了大量的照相馆快照式的文物照片出现在博物馆的图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相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操作极为便捷,更让不少人认为文物摄影很简单,只要相机好,无论是谁,端起相机一按快门就是幅好作品。然而,认真思考过文物摄影的人,都知道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我们的图录或档案资料,所用的是一幅精美的文物摄影作品还是一幅快照式的照片,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希望使用文物照片的研究者、出版社的编辑应该对文物照片提出更高的标准,文物摄影者也该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即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充分利用光学原理,拍摄出优秀的文物摄影作品。这需要实践,更需要理论,丰富的实践能使人们提高认识,完善的技术能使人们对器物形成准确的认识,没有理论的总结,经验永远是互不相关的碎片,二者不能达到统一。这也是我们要对文物摄影进行探讨的意义所在。

文物摄影是一门艺术

摄影是一门造型艺术,是一个通过高科技的影像记录手段和视觉思维结合的图像传达设计与创造的行为过程,特定的时空,光与影的结合,塑造的真实是它的特征。文物摄影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造型艺术,摄影者用摄影艺术语言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表现三维立体世界,用摄影艺术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同时摄影也具备精确的纪实功能,用真实的形象表达一切。摄影是现代科技技术发展的产物,自1839年以来已有近170多年的历史,短短一个半世纪多,摄影作为现代化的视觉媒体,已渗入到天文、气象、地质、医学、考古、新闻、教育等各个领域。因此,摄影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大,由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到审美功能等。摄影家通过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掌握专门的技能与技巧,最终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艺术的意义在于表现,而表现是把创作者的目的、感受或思想纳入一种感官媒介,或听觉、或视觉,使人们可以从中再度体验到这种目的,感受或思想,这也就是艺术的目的。或者说,原样照搬现实世界的事物,是不能算作艺术的,因为她没有提炼加工,没有融入作者的感受与思想,缺乏感观的魅力,不容易引起共鸣,也就不能打动人。

文物摄影不是纯艺术摄影,纯艺术可以唯美,可以标新立异,文物摄影必须忠实于原物,这就给文物摄影的艺术带来了限制,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一般性的文物纪录照片已经不能满足文物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了。摄影家的生命在于创造,缺少了对文物的理解,那与工匠又有什么区别呢?多年来,我所拍摄的作品题材涉及古遗址、建筑、雕塑、古画等出土文物,在内容上包括了人文与自然、地上与地下;在艺术形式上有平面与立体、再现与表现,摄影师能够把握好他们特有规律,就可以拍出视觉效果更强烈、表达主题更充分的作品了。

造型的把握与空间的表现

文物摄影,主要分为平面摄影和立体摄影,两者结构不同,拍摄的方法和要求也不一样。平面摄影相对容易些,但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审美角度来看,平面构图必须很注意透视,掌握好线条的透视(图1透视不对,图2曝光不匀)。

在影像上重现水平线和垂直线,要做到横平竖直,不变型,是拍摄一般字画的最基本要求。拍摄字画最好是用灯光照明比较均匀,尤其是大幅作品,更要布光均衡,不然容易造成上下或左右曝光值不同,表现为上过下欠,或左黑右亮,必须调整到四周及中部曝光基本一致,这样才可以开拍,也是在拍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要点。但要真正拍好一幅字画作品,还必须根据被摄作品原来风貌,掌握好正确的曝光,才能表现出最佳的效果。对字画作品原件来说,它在平面的一张纸上,利用墨色的浓淡或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层次感、立体感(图3曝光过,图4曝光欠,图5正常曝光),因此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它原有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材质、基调,虽然是平面造型,但也需要力求表现它所具有的丰富影调层次和线条结构,从而反映出形神动人的造型艺术。

摄影师要拍摄一件文物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准确地表现它的器型,也就是把握住文物的基本形状,使它的轮廓正确地体现在照片上,让读者能够准确的感受到这件器物的造型。最重要的是不能使物体变型,这就需要摄影师对摄影器材的掌握如臂使指,合理地运用自己的摄影器材。如何利用相机与器物的相对位置来控制了,即拍摄的角度问题(图6正常机位)。

这件西晋越窑青瓷三足砚,它有一定的高度,放在拍摄台上,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如果从正上方的角度向下拍摄,那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平面的、只有盘口形状的所谓盘子的造型(图7正上方角度)。为什么说是“所谓的盘子”呢,因为不是从圆型上看是不会知道它是只盘子,也许是一块陶片;换个角度我们从与器物垂直的角度拍摄,那我们看的又是另一幅画面,即只有足高和盘的高度,从照片上无法看出其真正的形状,也就不知为何物(图8垂直角度)。正确的拍摄角度必须交代清楚这件文物是三足砚,信息反映给读者的作品是有足、有高度,有盘口造型的,上下、左右比例准确,不能有严重的透视变型。拍摄时要注意相机镜头的高低,充分显示器物的每个部分。三足的器物,不能拍成只有二足的器物(图9三足只有二足);双耳的罐,不能拍成单耳的罐(图10双耳、图11单耳),表达不清楚,那也是失败的作品。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把文物的三维空间,表现在只有两维空间的摄影画面上。尤其是一些特殊器物的固有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价值,让读者明了文物的实际用途。摄影师有必要在拍摄文物之前,对每件器物都有较深的了解,对文物的器型有准确的把握,针对不同的器型,寻求最佳的拍摄角度与构图。下面二张照片对比(图12机位过高,图13正常机位),正常机位可以看到五管,如果机位过高了,后面的二管交代不清楚,就不能使读者认识此器物的真实原貌。机身与镜头的仰俯、高低,直接关系到文物的点、面、线的造型变化,只有精雕细琢,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影响文物摄影器型表现的因素还有镜头的焦距与用光问题。

文物是多种多样的,而拍摄有进深的器物,由于焦距长的镜头景深较短,造成后部清楚、前部发虚的情况;有些文物有很精致的工艺技术在其中,那我们也希望通过摄影的特写来表达高超的艺术,往往要用到短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拍摄平面的东西比较好,要拍摄立体的器物最好使用中长焦距镜头,这样就不会有失真的感觉。对于文物摄影来说,并非焦距越长越好。镜头焦距短了,物体容易近大远小, 透视变化太大。相反焦距长了,透视变化又太小,不能很好地体现文物各部位之间的立体感。因此选择合适的镜头也就完成了文物摄影的一部分。例如,北宋鎏金舍利瓶银龛,瓶口插花瓣形金质瓶塞,内贮舍利。瓶身上阴刻题记“冲汉舍瓶道清舍金”。龛顶饰浅浮雕式宝相花纹。外缘正面刻“弟子胡用口勾当憎庆恩可观景v二年(1035)乙亥岁十二月日造”的施主题记。如何将这件精美的文物最真实的展现给大家,我就从这三张图片的拍摄,可以让读者清楚了解此文物的基本情况了(图14整体、图15顶部、图16分体)。

合理利用光与影的艺术

至于用光问题,各有各的看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对于各种立体的器物,主要在于表现它们的形状、质感和立体感,使原器物的形象得以真实的再现,突出器物本身所具有的高超技术与美感,那么相对要求就高,难度也会比要表现平面的大。首先是布光的要求,布光的决定因素在于灯光的放置,灯光的位置可以使照片成功,也可以使其失败。背景光的高度要适中,强弱掌握好,背景光起到勾划轮廓和增强立体感的作用即可(图17轮廓不清、图18轮廓清晰)。

主要光位置的定位:主要光宜从斜侧面照射,约45度的角度,更能表现器物的质感和造型特点。辅助光则使主要光留下的阴影减弱,但又不能太强,喧宾夺主,否则就不能形成满意的明暗影调。没有主次之分,光显得散乱,那就不能很好地表现被摄器物的立体感、层次感。所以,主要光、辅助光、背景光三光的配备与配合,使拍摄出来的作品得以完美,这也是照相师与摄影师的不同之处,照相师可以放开想象力和独创力大显身手,而摄影师则不然,他只能最佳地利用照明设备而搞创作。当然,用光也要根据所摄器物的不同形态和质地,以及具体摄影要求而定,并非图解式的呆板。

根据不同的文物,我们也要用不同的光来反映,有平光、侧光、逆光、直射光、散射光、主光、副光、背景光等。不同的文物、不同的质感都需要用光与影原理来表现。特别是器物,由于它对光线反射程度不同,有透明体、半透明体,吸光体和半吸光体、反射体和半反射体,如何掌握合理的布光技巧,真实地反映文物的本来面貌。对于透明体最好是用柔和的透射光或侧光来表现,使之晶莹剔透,轮廓清晰分明。对吸光体最好用侧面强主光与辅助光来表现,使之粗糙、凹凸、纹饰起伏的变化产生明显的立体感,给人以强力的视觉冲击力。对反射体最好不要用直射光源,用柔光箱或者在灯光前加几层硫酸纸,避免在器物上产生很强的亮点,影响整体的艺术效果。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反光板的作用,特别是瓷器,既能起到辅助光的作用,消除不必要的影子,又能使瓷器不出现明显的光斑。瓷器的拍摄,在文物摄影中难度大些,这主要是瓷器外表基本上都有,在拍摄过程中容易产生反光。在一件精美的瓷器上有几大块明显的反光,那将大大影响人们的审美效果,然而一点反光都没有是不可能的,是瓷器总是有反光的,釉色越好反光就越大。

怎样才能将反光减至最低,尽量使原有的釉色、质感、花纹等最真实地反映给大家,这就要求我们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充分调动有限的能力,合理的布光,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基础上,也可以用去光剂配合,达到最佳视觉效果(图19无反光、图20有反光)。相反,对于特别需要表现纹饰立体感的器物,那么最好用强光与器物基本平行照明,使之产生凸出的部分被光照得明亮,而平面的部分就被凸出的部分挡住了,使之出现阴暗面,强烈的明暗效果,给人以极强的立体感,如器物上的铭文、铜镜、印章的边款与印面等(图21平光、图22侧光、图23印章边款、图24铜镜、图25局部)。例如,下面这张图片是在良渚玉钺上方寸之内,把头、面、四肢俱全的神面纹(图26神面纹),用剔地浅浮雕表现,人形四肢用细微的阴刻线条处理,为前所未见的艺术杰作。肉眼看不清,只能借助于灯光,并且是要有一定角度的斜光才能看清楚,颇有微雕意趣。所以我们在拍摄时要掌握好灯光的作用,在细腻精巧的工艺中,渗透着江南匠人特有的灵性。

无论光线怎么变化,最终有个共同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光的原理。在不同的用光角度下,轮廓与形态会完全不一样,同一件器物会给带给人们不相似的造型印象,文物摄影师应该用最恰当的光线,把文物复杂而丰富的造型准确的完整地表现出来。

光影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能源危机 发电效率 系统优化 大功率跟踪 高频逆变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23-01

1 光伏发电系统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光伏阵列和变换器为光伏系统两个重要部件,阵列输出与变换器效率对系统的整体效率有直接影响。光伏阵列成本较高,每100万平方米约需投入人民币5亿元,而目前市场上的光伏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1%~14%,且大多为非跟踪型,投入大、输出功率相对较低,和常规电能相比缺乏竞争力,限制光伏发电的普及应用。

2 通过光伏逆变器进行系统效率的优化

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的高低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有直接影响,为光伏系统的另一重要部件。目前的逆变器普遍采用低频逆变技术,属于工频变压器,体积和重量大、效率低、音频噪声大,不能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效率化发展。

高频链逆变技术引起了光伏同行的研究兴趣,采用高频逆变技术,既可实现输入和输出的电气隔离,又可减小体积、重量,更为重要的是,减小了变压器上的系统损耗,变压器上的涡流损耗减小;高频变压器上所用的铁氧化体,为磁芯材料,铁损较低,利于降低涡流损耗,从而降低系统整体损耗。因此,若采用高频链逆变技术,可实现光伏系统整体效率的提高。

3 辐照度对光伏电池电气特性的影响

电池温度、日照强度和太阳光谱分布对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有重大影响。辐照强度和温度可影响光伏阵列功率输出,在辐照度不变的情况下,短路电流和输出功率均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最大输出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因此,应把光伏系统安装在辐照度较强的地区,以确保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可通过光伏整列的聚光装置,增大辐照强度,提高光伏阵列的功率输出。

4 通过最大功率点跟踪来实现系统效率的优化

光伏系统的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受环境因素、辐照度和负载影响较大,即使在相同的辐照度和外界温度条件下,光伏阵列的电压输出也会不同,只有在某一输出电压值工作时,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才能达到最大值,为最大功率点。

因此,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可通过实时调整光伏阵列的工作点,确保系统始终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工作,光伏阵列可实时输出最大功率,该过程称作最大功率点跟踪,这样可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当工作电压小于最大功率点电压Um时,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随电压增大而增大;当工作电压大于最大功率点电压Um时,阵列的输出功率随端电压增大而减小。最大功率点跟踪是一个自寻优的过程,在各种不同的辐照度和温度环境下,通过调节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实现最大功率点的智能化跟踪,保证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输出。

对光伏阵列而言,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在受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光伏系统的工作点也会受环境影响,如果外界环境发生变化,而光伏阵列工作点不能实时跟踪,就不能实现最大功率输出,从而导致系统整体效率降低。因此,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可实现光伏阵列在任何日照和温度,可持续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

5 结论

光伏系统的总效率,与光伏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有关,与逆变器的效率也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可选用适合的逆变器,可部分提高系统效率。本论文提出的最大效率跟踪技术,也是提高系统效率的重要方法。

在能源紧缺的大趋势下,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部分解决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光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十分关键,尤其是光伏系统的整体效率提升,对光伏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俊峰,王斯成,张敏吉,等.中国光伏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 余世杰,战福忠,沈伟祥,等.光伏水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器[J].太阳能学报,1991,1(3):225-230.

[3] 马志保,孙佩石,苏建徽,等,太阳能高压钠灯高频电子镇流器的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5,20(5):72-74.

光影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电子文件,纸质档案,保护技术

 

电子文件以其载体和载体与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对传统档案保护理论造成很大的冲击,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档案在保护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将是电子时代档案保护技术的新领域。

1.载体寿命的差异

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尽管纸张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如高温、高湿、酸、酶、氧化剂等下,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但只要我们在档案保护过程中注意排除发生两大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就可以使纸质档案的寿命达到上百年甚至更久。

电子文件的载体材料是磁性物质和光盘。聚酯底基是磁盘和磁带的支持体。聚酯底基具有易产生静电而吸引尘埃导致卷曲、易与磁粉脱离、伸长后不易已故恢复等缺点。粘和剂起着连接底基和磁粉的作用,它具有易热胀冷缩、磨损、脱落、粘连、生霉等缺点,直接影响信息再现。磁粉中的磁性氧化物颗粒的剩磁感应强度是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决定因素,它极易受外磁场影响而导致退磁、消磁等。光盘是利用激光进行作息存取的,它呈圆盘状,由盘基、记录介质和保护层等部分组成。目前光盘常用的记录介质主要有碲、碲合金、硒、碳铝化合物以及一些在激光热效应下易产生物理性质变化的材料。这些材料不稳定、易氧化、易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要短的多,一般仅为5-15年。

2.环境条件影响的差异

2.1温湿度影响的差异

不适宜的温度湿度对磁性载体、光盘、和纸张均有影响。论文大全。对纸张而言,高温高湿,可促进纸张发生水解-氧化反应,加速纸张内部不利化学成分对纸张的影响,也可使字迹材料发生扩散、洇化现象。而电子文件载体受温湿度的影响方式截然不同。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条件下,聚酯底基易膨胀或收缩变形,光盘载体中使用的塑料、铝和多碳材料也会弯曲变形,影响激光束精确定位和数据的读写。

2.2灰尘影响的差异

灰尘对纸张的危害主要是机械磨损纸张、使纸张发生粘结而形成“档案砖”、给纸张带来霉菌等。而灰尘对电子文件载体的损坏主要有物理损坏、化学损坏和生物损坏。特点损坏中指污染、划伤磁盘、磁带、光盘载体腐蚀、降解等化学作用而毁坏,造成记录作息消失;生物损坏是指灰尘是霉菌孢子的传播者,也是霉菌的培养基、繁殖地,霉菌分泌的霉和有机酸会损坏磁性载体和光盘,使数据丢失。综上所述,灰尘可以损坏纸张和电子文件载体。只是对纸张而言,即使灰尘已经对其产生实质性的损害,如损坏纸张、形成“档案砖”、产生色斑和霉斑等,也可通过修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其所记录的信息。而灰尘一旦对电子文件载体造成危害性,载体上所记录的信息可能会局部丢失,计算机系统便无法读出原始信息,使电子文件失去保存价值。因此防止灰尘对电子文件载体的危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电子文件形成和使用过程中,要采取严密的防灰尘措施。

2.3外来磁场和机械震动影响的差异

磁场和机械震动对纸质档案无任何影响,而对电子文件的磁性载体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外来磁场作用于磁性载体,能使磁性涂层的剩磁发生消磁或磁化,造成信号失落或信噪比降低,破坏记录信息,影响读出效果,此外,强烈的机械震动也会影响磁性材料中磁性分子的排列次序,造成剩磁衰减,从而破坏记录信号。因而要防止外磁场的影响,如远离磁场,将磁性载体存放在有抗磁性的框内或金属盒内等等,并避免强烈的机械震动。

2.4光线和有害气体影响的差异

光线和有害气体对纸张的危害主要是促进纸张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纸张强度的降低,而有害气体和光线特别是紫外线对电子文件的破坏力更大。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和氯气等具有酸性和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腐蚀、破坏磁性载体和光盘,致使盘基、带基老化变质和磁粉脱落,使电子文件信息丢失。光线能使电子文件载体发生光氧化反应,使盘基带基老化,强度下降。同时,紫外线的能量足以破坏磁性载体剩磁的稳定性,导致信号衰减,影响磁性记录信息的读写效果。

3.技术寿命的差异

纸质文件一旦形成,其制成材料---纸张、字迹材料、字迹三者永远结合在一起,它的寿命与其内部诸因素和保护环境条件有关。而电子文件的寿命不仅与其内部诸因素和保护环境条件有关,更与技术革新有关。因为电子文件是通过计算机将信息与载体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必须通过计算机才能识读。一旦技术过时,则载体上的信息就无法读出。论文大全。技术过时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革新,使旧的存贮技术消失。二是由于商业性的原因,使由于单个厂家生产功销售的电子文件设备会由于厂家的破产或改变产品生产而很难找到配套产品。一般来说,大多数电子文件载体的预期寿命都超过了识读它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期限,也就是说,技术过时对电子文件安全性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论文大全。因此,对于电子文件中数字化信息的长期存读而言,技术过时比载体损坏是更为严重的危害。

4.信息保护的差异

纸质档案保护工作的目标是使档案的载体---纸张“延年益寿”,因为载体和记录的信息是结为一体的,保护了纸质文件的形体,以文字记录的信息就得以保存。对电子文件而言,信息与载体是可分离的,电子文件作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文件信息随时面临着被修改、盗窃,甚至被销毁的危险。此外,电子文件信息保护方面还面临一个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电脑病毒。电脑病毒是一种程序,它通过修改其它程序,并把自身的拷贝嵌入而实现对其它程序的传染。因此,如何保护信息不受损害是电子文件保护的重要课题。

光影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 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15-0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6年12月月23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出了指示,提出力争用3年的时间,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本文以广西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西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以广西12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桂林山水职业技术学院、北海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国家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文件精神,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有针对性地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体育科研方法访谈提纲的研制方法设计出《广西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对15名学院领导、86名体育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2名、讲师42名)和2236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涉及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和对策。调查问卷回收率与有效率达94%以上,利用重测法检验信度,相关系数r=0.83。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用于本研究。

二、广西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基础不扎实,具体实施研究多,理论构建研究少,对阳光体育的理解缺乏深度

阳光体育是目前一项面对学校体育实际提出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举措,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发展,阳光体育的概念、意义的外延在不断地变化。作为这项运动的管理者与实施者,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师应当意识到阳光体育理论构建的紧迫性,善于从阳光体育实践中提炼出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观点,深刻理解阳光体育推广模式、阳光体育发展长效机制。在调查中发现,只有79.3%的学院领导能够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尚有8.7%的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比较模糊,只有7.8%的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过理论研究。由于目前基础理论研究的比较薄弱,各高职院校对阳光体育的研究大多局限在现状发展与对策研究领域,研究成果雷同现象较为普遍。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不理想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测试工作的实施决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成效。2011年对12所广西高职院校调查表明,有89.5%的学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但只有81.3%的院校完成数据录入和上报工作。在测试场地方面。9所学校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专用场地,同时按要求配备专职测试人员与医务工作者。调查发现,47。6%的高职院校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中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12所学院只有6所学院的《国家学生体素健康标准》测试工作量纳入体育教学工作量,在工作计划制定、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处于一种临时应急状态。

(三)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亟待加强

师资方面,体育教师是高职院校体育运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调查发现,由于高职教师年龄层次高低不等,多数教师从中职学校转过高职,在教育和教学理念方面差距大,对阳光体育内涵的理解不一致。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易于统一监督和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学生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强。受场地、器材等影响,部分学校体育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难以保证,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不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热量、脂肪等摄入量过多,食物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过剩、体重超常的情况明显增多。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学生提高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因此,要全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应加强教师引导作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四)高职院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舆论氛围营造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高校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它的成功开展与实施需要通过社会、经济、政治等不同的层面进行人类健康理念的宣传。广西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人才优势与场地优势,多渠道地进行健康理念的正确引导和舆论宣传。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普遍认为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关键的因素,这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工作的实效。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仅有6所条件比较好的高职院校能够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学校年度体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学院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制定有关实施的文件,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可见,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还需要学校领导更加关心重视。

实践证明,舆论导向和制度管理的结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与监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然而,调查中发现,78%的高职院校没有做好阳光体育的宣传和动员工作,通过浏览12所高职的门户网站,只有3所院校在校园网和宣传栏中进行了文字和图片展览,这明显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进程,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锻炼观念,从而影响他们掌握科学锻炼的理论知识、方法、技术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光影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LiDAR;铁路勘察设计,DEM;DLG

中图分类号:TN958.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2

Airborne LIDAR Technology in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Application and Benefit Analysis

Han Zujie

(Railway Third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Tianjin300142,China)

Abstract:Airborne laser radar technology (LiDAR) is a new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because of its high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in term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opographic mapping,currently nearly 20 sets of LiDAR systems.This paper studies LiDAR technology in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the content,products,and effects,on the basis of aerial photogrammetry and traditional methods are compared to prove LiDAR technology in the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of the feasibility and superiority.

Keywords:LiDAR;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DEM;DLG

一、引言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是一种全新的遥感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在德国首次出现商用样机系统以来,因其高精度和高效率,在地形测绘方面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球已经有几十套商用系统在使用,主要实用系统有:Topscan、Optech、TopEye、Saab、Fli-map、TopoSys、HawkEye、Leica ALS50/60系列、Falcon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和芬兰等国家,先后成功应用这项技术进行了地形测量、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三维城市建模等试验与工程实践。特别是芬兰和德国,已经采用这项技术建立了全国或者大部分国土的DEM,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目前在国内已经有接近20套LiDAR设备,其中,北京星天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亚太数字遥感新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桂能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建通测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及东方道迩公司等单位已经先后开展了实验和工程飞行,主要用于生产数字高程模型(DEM)、正射影像(DOM),进而制作线划图(DLG)等。本研究将使用LiDAR技术对铁路勘察工程设计进行研究与试验,介绍其主要产品及应用并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二、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一)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简介

LiDAR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应用激光测距仪、IMU、GPS的快速测量系统,可以直接测得地面物体各个点的三维坐标。机载的激光雷达系统通常还集成高分辨率数码相机,用于获取目标影像。从功能上看,机载激光扫描系统是基于激光测距技术、GPS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这三种技术集成的一个软硬件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高精度的数字表面模型(DSM)。

目前,LiDAR提供的直接数据产品为:点云数据,DSM,DEM,DOM。经过后处理可以快速生成等高线、高程点、横纵断面图,完成路线设计需要的专项测绘内容(如架空管线的净空、交叉角度测绘等),并提供工程设计模型和景观设计模型等。

(二)LiDAR的主要系统构成

主要系统构成包括:

1.扫描仪组件:激光发射器、激光信号接收器、机械组件、扫描镜及窗口、接口板。

2.设备支持系统:系统控制器、飞机位置及姿态测量系统、检流控制器、激光电源、电源分配器、控制计算机、连接电缆。

3.附属软件:包括项目飞行设计及对记录数据进行后处理(滤波、分类等)处理。

4.控制/显示器:激光发射指标器、音频告警器、电路熔断器、系统诊断数据输出、控制接口。

(三)主要工作原理

通过DGPS(或PPP)和IMU求得航机线上任意采样时刻激光发射中心的空间坐标和设备的空间姿态,内插后能够获取任意时刻激光光束的姿态和发射中心的空间坐标,通过激光测量激光发射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可以求得每一个激光脚点的空间三维坐标。另外,利用DGPS/IMU可以直接获取每一张照片的外方位元素,可以快速制作DOM成果。最后将激光点数据和数码影像进行联合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

三、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

机载激光雷达能够快速获取数字地表模型(DSM),同时,配套的中画幅数码相机可以获得同步的数码相片,经过加工处理可获得数字高程模型、分类信息、航空相片的立体像对和正射影像图。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专业接口供铁路勘察设计工程中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成果,因此,如何将机载激光雷达勘测成果与众多设计专业手段无缝结合,从海量基础信息中快速提取或检索有用的信息为各专业设计所用,是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铁路勘察设计的关键。

结合铁路勘察设计特点和工程应用实践,一方面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成果进行加工,提供满足专业应用的专题成果,另一方面,改进专业设计勘察设计流程,提出新的设计理念,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海量的基础信息,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提供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数字地面模型和正射影像图,结合铁路专业设计要求,主要生产以下几种产品(见图4):

1.工点地形图。它是针对铁路设计的控制工点,在施工图阶段做的更加详细的勘测工作,以保证设计资料的精度和准确性。如:桥址地形、隧道进出口等;

2.断面图。主要包括纵断面和横断面,一般它们的精度高于地形图的精度。主要用于保证设计线路的平顺性和计算工程数量的准确性;

3.数字正射影像地形图。这是线划图的替代产品,通过将正射影像图叠加等高线、专业调查的地质界线、自然保护区等矢量信息,而形成的一种地形图,它的信息量更加丰富,更加直观;

4.专项测绘。针对特殊的专业需求而进行的详细勘测工作。如:水文断面、涵轴测量、电线垂度等;

5.工程中的土石方自动计算、坡度、坡向的计算等;

6.快速构建三维虚拟场景,城市建模等。

此外,还可利用高分辨率的影像进行专业调查、地质判视等,便于指导外业工作,提高外业勘测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四、技术、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一)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与常规航测方法的经济比较

1.两种技术手段外业控制测量的比较。LIDAR所需的外业控制点与常规航测外控的比较,以II级地形1:2000航测地形图测绘(常规航测单航带100km)为例。

(1)首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工作内容和数量是基本相同的。

(2)LIDAR系统要求每5-7km测量一个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每30km测量一处高程校正区,这样100km线路需要布设平高控制点17个,高程校正区3个。而常规航测方法,采用150mm焦距的航摄仪拍摄,需要75个平高控制点;采用210mm焦距的航摄仪拍摄,需要150个平高控制点。

(3)LIDAR系统不因地形等级的变化而改变外业平高控制点的数量(适当的宽度,如不大于10km)。而常规航测方法会随着宽度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外控点的数量。

2.横断面切绘的经济比较。以张唐铁路定测为例,相对于采用Lidar技术平均1000-1200个横断面/人天的工作效率,常规航测方法每人每天只能切绘300-400个横断面,可见工作效率提高了3-4倍,对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地形图制作的经济比较。以II级地形1:2000地形图测绘为例。

因为LIDAR具有高效生成DEM的优势,所以在生成等高线、高程点等具有高程信息的地形信息时具有更高的效率,在这个方面,采用Lidar技术平均效率为12-15平方公里/(人.天),常规航测方法每人每天只能测绘2-3平方公里;

航测方法在立体模型下获取(除等高线、高程点之外)矢量信息具有更大的优势,而LIDAR则因其自身离散性获取能力比较弱,适合于小面积的(除等高线、高程点之外)矢量信息获取。

(二)成功案例及分析

经过试验与实践,LiDAR技术已成功用于多个铁路项目的勘测设计项目,减少了内业制图的压力,缩短了项目工期,在铁路各专业使用中反映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某工程为例,泛亚铁路某段全长257Km,由于距离遥远,地处国外,而且铁路过境区域存在大量地雷区域,给外业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考虑到地理因素和方案局部变动的因素,项目在实际操作中抛弃传统外业测量加航测制图的作业方式,直接采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一次性获取铁路过境区域长257km,宽4km的雷达点云数据和数码影像数据,利用该数据圆满完成了无外业控制测量情形的1:10000和1:2000的地形图成图任务,不仅避免了人力物力消耗和地雷区作业的危险性,而且在内业成图中,大胆使用数字正射影像地形图代替传统的DLG,取得了制作者和使用者均满意的双赢局面。

(三)推广应用前景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作为一种新技术,还有许多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数据处理算法以及软件和系统的开发等方面。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特别是随着激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促进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革新。在铁三院于2009年率先在国内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铁路勘察设计并取得巨大成功后,今年铁一院、铁二院、铁四院都陆续定购了机载激光雷达并加大了人力投入,可见由于其精度高、成本低、周期短等特点在铁路行业已经被广泛关注。铁路行业之外,水利、公路、电力、农林等行业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孟宪军.铁路勘察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J].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理论及测绘新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王长进.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铁路勘测技术研究[J].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理论及测绘新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高文峰,王长进.铁路勘测中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横断面相关问题的探讨[J].铁路航测,2010

[4]高文峰,王长进.GPS基站布设对机载激光雷达精度影响的研究[J].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理论及测绘新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徐祖舰.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及工程应用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光影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本雅明 光晕 机械复制

在欧洲思想界,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是德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西方文艺学、美学领域中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本雅明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作了深入的思考。如果说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手工形态的话,那么,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则是大规模的工业化或机械化。不同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或形象构成方式。传统文化中艺术品由于其生产的此时此地的唯一性,便获得某种膜拜的宗教神秘化特征。而现代社会的大工业导致了机械复制方式的出现,艺术便从过去那种少数人特权的局限中被解放出来,转而成为一种大批量复制的产品。本雅明对技术与艺术问题的思考最终化身为“aura”(光晕)这个术语。他以“光晕”在现代机械复制时代的瓦解、消亡现象为透视点,描绘了被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所确证的后现代景观。

一、“光晕”的双关性——本义与转义

作为一个概念,“光晕(Aura)”(Aura中译意极为混乱,有韵味、光晕、灵气、灵氛、光晕、灵光、辉光、气息、气韵、神韵、神晕、氛围、魔法等,以“光晕”似乎最为贴切: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此处采用张玉能的译法。“光晕”是德语(宗教)文献中的常见词汇,指(教堂)圣像画中环绕在圣人头部的一圈“光晕”,与“神圣”之物相对应。早在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玛利亚、耶稣或者“圣者”的一些画像,头部就笼罩在光晕之中。这是它的本义。

将这一概念转引入艺术美学领域并进行详细论述的是瓦尔特·本雅明,在他的理论中,“光晕”、“光晕艺术”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但是本雅明并没有一本系统的论述光晕的专著,这一代表性的美学概念主要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光晕”在本雅明的著作中大致出现过四次。

在1930年3月写成的《尝试记录》中,本雅明第一次解释了“光晕”概念:第二次出现在1931年的《摄影小史》中,是用它来描述老的人像照片的属性,“一种特殊的时空交织物,无论多么接近都会有的距离外观。”第三次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又用来指称与波德莱尔艺术相异的传统艺术的特征,被认为是“‘无意识记忆’中自然地围绕感知对象之间的关系反应的转换上。”最后一次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5年第一稿,1936年第二稿)中,它又被界定为“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在一个开阔的视野中,较为集中地论述了这一概念,本雅明将“光晕”上升到艺术命运的高度,他所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便是“光晕”在现代复制艺术中的消逝。他说:“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光晕。”他用“光晕”形容艺术品的神秘光晕和受人膜拜的特性,这是Aura在本雅明那里的转义。

二、“光晕”的生成与光晕性

“光晕”是机械复制时代以前的传统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它作为一种感知与体验,并不完全由感知对象所决定,而是对象在人的认知系统中的呈现,是客体与主体的认识方式的交互作用产生的效应。对光晕的体验过程就是光晕产生形成的过程,也是对艺术作品的独特时空体验过程。

在本雅明看来,对古希腊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的欣赏是光晕体验的过程,但是机械复制时代运用照相术冲洗的同一底片的照片就毫无光晕可言。随着机械复制技术的进步,艺术对时效性的追求越来越突出,在突出时间排斥空间体验的过程中艺术的光晕走向了衰竭。可见,在光晕的生成和体验中,本雅明特别注重对空间的体验和欣赏,对时间持排斥的态度。那么究竟怎样的艺术品才会给人带来光晕体验呢?我们把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能够给人带来光晕体验的共同审美属性称为光晕性。在对传统艺术品的光晕生成和机械复制艺术光晕衰竭的过程对比中,我们总结艺术品光晕性主要体现在:

(一)膜拜价值

本雅明认为,艺术作品的光晕源于“礼仪”,艺术原本是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植根于礼仪活动, “起初是巫术礼仪,后来是宗教礼仪” 。艺术在礼仪中取得了其社会功用,本雅明称之为艺术的膜拜价值。

膜拜价值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延续下来,虽然其形式和内容一直在发生着转变——从最初对神灵的膜拜到文艺复兴时期对世俗权威的崇拜再到“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神学,但是无论如何那种礼仪性质的膜拜因素都始终存在着。正是这种膜拜价值的存在,使得艺术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显现”,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的特殊品,对广大崇拜者,尤其是人民大众而言,就成为不可企及的“远方之物”。如此一来,艺术品周围便环绕了神秘的气息,光晕由此产生了。

为了保持艺术品的膜拜价值,人们甚至要去隐匿艺术品,本雅明指出:“有些神像只有庙宇中的神职人员才能接近,而有些圣母像几乎全年被遮盖着,中世纪的大教堂中的有些雕像就无法为地上的观赏者所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从仪式中解放出来,艺术品被展示的机会便多了起来。能够送来送去的半身像、木版画比起庙宇中的神像和壁画,可展示性就更大。膜拜因素在艺术中弱化,艺术的价值在逐渐向其另外一极,即展示价值靠拢,直到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有史以来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依附中解放出来。”在机械复制类艺术作品中,展示价值全面抑制了膜拜价值,传统艺术的光晕也逐渐走向衰竭。

光影技术论文范文7

论文摘要:对摄影与美术比较、摄影艺术的本体性及边缘性的美学理论探讨,更新数码摄影理论与教学知识结构等,都是这门学科在教研中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艺术高职院校里,摄影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起着培养美学品味、提高审美水平的作用。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从数码摄影理论与实践、摄影美学与摄影教学结合等方面予以加强。

1摄形与美术的横向比较

在横向与美术比较,纵向与摄影历史发展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摄影艺术的自律性及与兄弟艺术的联系性,能促使摄影眼光、品味和美学理论修养的提高。

美术的特性具有造型性、视觉性和空间性,在平面或三维空间塑造形体、创造可视性的艺术图象。绘画雕塑具有瞬间凝固或静态的特性,与摄影关系最近。所不同的是媒介材料。美术思潮的写实技法、流派在摄影发明后,趋向更为主观的风格和流派的发展,甚至有意与摄影拉开语言距离。摄影以纪实性语言特性见长,深受美术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等影响。

从媒介材料上看,摄影是光与影的色彩交响的瞬间组合。摄影通过光化学、数码等成像,极具感性特征,是主体和客体的空间交融。

以当今电脑技术数码影像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高科技为后盾的映像艺术(电视、摄影、计算机)昌形成规模,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视觉艺术形象,不仅意味着它从根本上制约着设计艺术的更迭和演化(手绘、喷绘等手法己逐步被摄影图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高新技术所代替),反作用于美术、设计艺术,而且还对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体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数字图像后期处理的方便,颠覆了传统暗房复杂繁琐的工艺。美术构成了新的设计艺术形成的技术基础,数码影像则是新的艺术形成产生的审美心理基础。

在这一单元中,结合美术与摄影的共同点,重点讲授构思构图、色调构图、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同时,将美术与摄影碰撞交融所产生的流派风格等,融合在纯粹的技法传授中,使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眼界。

2摄影艺术的本体性

摄影与美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摄影自身语言特性及其艺术规律的研究,属于摄影美学的范围。

随着艺术思潮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典型性的瞬间艺术,已成为传统艺术或一种流派风格的代名词,艺术图像越来越多元化了。摄影象美术那样,可以表达类似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多种图象,可以先设计构思,再摆放物体来摄影和后期进行特别加工。电脑数字软件使这类摄影变得越来越可行,更具有视觉传达效果上的陌生感。这类观念性图象的特征,是具有可计划性和可预见性;而且,摄影也可以象现代美术那样,表达一种多义化的“有意味的形式”。仅靠“纪实性”、“典型性”已远不能解释摄影的本体性了。因此,艺术摄影是包含着具有艺术真实的纪实性或观念性的图象信息,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摄影具有自己所特有的静态的二维图象性。摄影作为静态的图象,与动态摄像、三维雕塑区别开来;二维空间的绘画尽管也是一种决定性的瞬间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但它的完成并非是瞬间成像的。而且媒介材料根本不同。从摄影的媒介方式上看,前期有银盐化学媒介感光、电子感应技术数字成像两种;后期是传统暗房冲印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数字软件加工。用“画笔”—各种照相机进行前期拍摄和后期暗房(数码暗房)加工,实现图象的产生。

摄影具有独一无二的自身语言。摄影的光圈与速度的组合,可以产生虚实快慢的各种变化。’镜头长短的选择,可以表现不同透视效果的图像视角。在一个底片上,用多重曝光可以产生多重图像的特株效果。一幅平庸的素材,在后期处理中,可以升华成鲜明生动的艺术性图象。胶片的颗粒性如加以突出,能具有语言的纯度、冲击力和缺陷美感。摄影构图剪裁的可塑性,往往能使素材“废片”成为好片甚至是艺术品。对光影造型元素的巧妙组合,更是摄影的长处和奥秘。越是切近这些语言特征的图像,越能体现摄影的自身魅力。

综上所述,艺术摄影是以决定性瞬间的曝光成像,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经过后期暗房加工,塑造鲜明生动的光影形象用以表情达意,或通过观念性图像来体现意境、意味的视觉艺术。摄影是外在客体和内在主体的统一,或是内在世界在外在客体上的投射。其中,“决定性瞬间”的摄影前期是最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这一单元中,着重把握摄影自身规律,通过典范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提升对摄影语言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借以摄影艺术的大众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3摄影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

在数码图像器材占压倒性优势的时代,传统摄影理论必须变通是肯定的事实:胶片暗房实践和理论更多地让步于数字暗房。

数码图像全方位的知识结构更新有如下方面:

传统摄影理论与数字成像的交融。各种不同档次的器材、特色、成象介绍和探讨等。

加强教学相长的互动性。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到国内外网上优秀的摄影网站自学、互动等,用QQ群进行作业互动交流、和作品品评等。

在教学条件受限制时,要善于因陋就简,进行简单实践。大部分学生只有小型自动数码相机,而不是可以控制快门速度、光圈的准专业以上的相机。这些相机,也可以对摄影色温、构图、用光、色调深浅、闪光摄影、恰当的曝光等等做现场简易实践。用些黑、白卡纸、专用灰卡和简易的反光板,也能在每节摄影课中,结合理论讲授来就地取材,穿插摄影实践。

对各种品牌的相机生产商的图象处理软件和专业的图像软件的把握有较高水平,能指导学生进行创意摄影或后期加工。熟悉这些软件,对专业摄影或普通摄影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设计、观念性美术等与摄影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战意义。

针对在校生业余相机的特点,重点讲授色彩构图、色调构图、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对以美术设计为专业的学生,则在广告摄影、摄影图像与设计的结合方面以重点,收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结合观念摄影等主观艺术摄影作品赏析,做一些画意摄影的实践。

光影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 电影3D放映技术 应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 J943.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发展,电脑高科技在电影制作中的辅助作用越来越重要。电影放映技术是经过多年来的技术积累而产生的,从广大观众的角度来看,放映技术通过电脑高科技手段制作出来超越现实的一些影像时,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饱了眼福,而且也在无形中积累了电脑高科技时代崭新的审美体验。

1我国的电影放映技术的现况

1.1 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相继开始引进杜比的SRD,DTS公司的DTS及索尼公司的SDDS三种制式的电影数字立体声。由于历史原因杜比制式的立体声占了国内约80以上的市场份额。数字技术第一次应用到了电影领域。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影院,为满足数字立体声还音的要求,对放映设备进行了改进:加装式数字声读出头、引进国外技术双红光还音组件开始在国产放映机上出现,进口品牌的音箱,功放处理器广泛采用,促进了电影数字立体声技术的广泛普及。国产不同系列,不同品牌的各型放映机开始生产,满足了多种场合的需求。影院的舒适性、小型化成了这一时期影院建设的潮流。

1.2 90年代后期,在国家大力资助下,数字电影以优于胶片电影的主观感觉在国内快速推进,被称为电影技术的第三次革命(前两次电影技术的革命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短短二、三年内国内数字影院数量超过了34家,居亚太地区首位。数字放映机的技术迅速进入2K级别。随着国家数字影片发行中心的组建,数字影片数量开始增加,商业运作进展顺利。走引进、吸收、发展的道路,国产第一代数字放映机在广东电影机械厂研制成功,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销售前景看好。可以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影院的优势(发行成本低、传输灵活、防盗版、放映效果好等)将进一步体现。

2当前主要应用电影放映技术

1. 分光。两台放映机进行3D 放映,其优势显著突出,极大地弥补单机3D 画面亮度不足,画面更加平滑流畅,全无高频闪烁和画面模糊现象,提升了图像效果,避免了屏幕亮点或光反射不均匀,消除了单机3D 系统放映的长时间观看带来的视觉疲劳和眩晕感。双机放映可以得到较高的图像质量,色彩更细腻绚丽,实现高品质的观影效果。

2. 分色。分色的片子时间长了会觉得头晕目眩、眼睛疲劳、边缘色彩不正常、重影等诸多问题。由于片源的进步和数码分色补偿技术的完善,使得杜比3D系统可以避免如上问题。它最大的亮点是可以使用白幕,单机。

3. 分时。ealD 3D 电影技术采用的是单投影机(DLP)+Z-screen 方式,以144 帧/秒的速度交替投射供左右眼观看的影像(分时)。利用设置于投影机前方的圆形偏振滤光器(Z Screnn)改变左右眼所接受到的影像圆偏振光方向(分光),戴上粘贴有偏光膜的专用眼镜后,右眼和左眼可以看到视角不同的影像。4D电影是在3D电影的基础上改动座椅而成。将特技引入观影,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全方位感受。难点在于需要针对不同影片内容专门设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发挥功能,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软件,程序工程师根据影片的内容,在准确的时间点设定命令,用以控制放映系统、特效座椅、特效设备、音响系统等的开关,使整个4D影院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3 电影放映技术应用中主要注意技巧

3.1数字银幕影像质量提高。采用反射率低、投射系数高的放映窗隔声光学玻璃可以减少对光的衰减;采用高清晰度、光效高、配置合理的数字电影放映机,将直接影响数字电影银幕影像质量;采用透射系数高,影像失真小的镜头,可减少影像损失;采用标准宽高比的银幕尺寸可以完整利用数字电影放映机中DMD光学器件;采用合适增益的银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放映光效;采用光效高、光源稳定、寿命长的灯泡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

3.2数字电影放映机的亮度控制。1.2英寸和0.98英寸DMD(数字微镜)芯片是TI于2003年和2007年分别推出的。1.2英寸芯片靶面大于0.98英寸,因此光效高,亮度大。适用于宽度10米以上的大尺寸银幕,更适用于3D的放映。上述芯片都可达到分辨率2048×1080,对比度≧2000:1。

3.3数字电影放映机的光效提高。提高2D、特别是3D电影放映亮度,降低数字电影放映成本,这是改进数字电影放映机的关键。采用大尺寸的DMD芯片;提高数字电影放映机的灯泡功率;

3.4数字电影放映机的配置。相同的分辨率,由于DMD芯片尺寸不同,灯泡功率不同,导致数字电影放映机制造成本不同。应针对不同的影院银幕尺寸和放映格式需求进行数字放映机的选择。如同胶片电影放映一样,通常影响数字影片放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银幕、放映尺寸和亮度,当然色彩、对比度也非常重要,但通常这些参数取决与数字电影放映机制造的核心技术本身。数字电影放映系统涉及的技术指标很多,其中许多指标大同小异,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也不乏出于商业竞争而夸大或模糊概念的情况存在,需要仔细予以甄别。

3.5数字电影服务器的配置。可使用本地存储(数字影院服务器的存储单元)、中央存储,也可二者结合使用。中央存储应提供支持所有影厅同时连接和接收影片内容的峰值比特率能力。无论何种存储方式,均应为每个影厅提供至少存储6 h影片节目内容的能力,且采用数据冗余技术。数字影院系统在接收数字影院数据包的过程中应保持影片所有者对内容进行的加密,解密后的数据(图像和声音)不能存储在存储系统中。数字影院服务器应至少能对JPEG2000编码的2K图像结构、24格/秒的数字影院数据包进行解包、解密、解码,并将解码后的无压缩数据实时输出。2K数字影院服务器不仅应能处理2K 图像结构的数字影院数据包,还应能从4K图像结构的数字影院数据包中提取出2K图像结构的节目内容用于放映。

3.6数字电影服务器图像输出接口标准。图像输出接口应为无压缩图像数据输出接口,要求保证无压缩图像数据的实时传输,并支持国际上通用的链路加密功能。图像输出接口应至少支持Dual Link HD-SDI。数字影院服务器应具有字幕输出功能,可以将图片字幕、同步文本叠加在主图像上输出,也可以将其单独输出到放映机或其它设备。数字影院服务器应具有国际上电影通用的数字水印功能,且要求实时嵌入在数字影院服务器的解码输出处。数字影院服务器应能够安全正确接收密钥,并正确解密。数字影院服务器应具有身份认证功能,并能分配不同权限。以满足未来的软、硬件升级与扩展要求,并能够满足第三方管理系统提出的接口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影技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种种坎坷,在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和呈现中,当前的电影放映技术应该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来带动中国电影的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证观众在电影院看到声光俱佳的电影,从而为广大的观众创作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赵云霄电影放映技术的机遇与未来 《大众电影》2011年第21期

[2] 王子江关于3D电影放映技术应用研究 《综艺报》 2011年第20期

光影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摄影;美学;探讨

一、前言

人们追逐美,热爱美,创造美是来源于原始信仰本身,亦是一种人性的本质的表现。美学,可以说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之中,亦是所有人活动,发展的精华所在。在众多的古老文明之中,都包含了人类渴望更多的美好。摄影这门艺术,作为基于审美创造出的活动而言,大量的摄影艺术作品,就是所有人对未来追求更好的生活的一种表现。

二、关于摄影美学的概念

美学,其基本定义有着较多的版本,不过,假如有人说美学就是一类反思哲学,那大部分人不会反驳。因此可以证明:美学并不是所谓的可以被教导的学科。没有哪个人可以说究竟是哪种类、何种发展方向的才是最好的摄影艺术。因此也不能直接教育学生说,只有什么样的构图才是摄影家的构图模式。尽管不能反对别人有这或那的看法,不过不能把这些看法都定义成美学的概念。

摄影,它是种造型艺术,不过和别的造型艺术有本质上的差异。它是靠光,影,线和色彩基调组合出来的。摄影师使用这种特殊语言构建摄影的美感产生。摄影,给了观者一种形式上的美感,有非常充沛的内涵,还有足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并结合了纹理,节奏等等。所有的观众都可以从摄影艺术中,获得特殊的美感,这与形式美感亦是息息相关的。

在实际的生活之中,美学不仅仅被许多的人,用各种方式滥用虐待,甚至有更多所谓的专家出现,丝毫不在意何为艺术、何为美,就把自己的迂论化成抽象理论之中,并且还自以为是,津津乐道。个人认为,中国的精神与艺术的编译过程之中,过多的去参考西方国家的理论概念,甚至是偏向美学思想。身为摄影艺术的缔造人,更是迫切的要有真正审美意识,理解反思的哲学。由于再厉害的美学专家的理论,就算现在看来已经是种体系,在实际工作人的眼中,不过就是把常识做了综合而已。大多数的理论仅仅是为了构筑个人想法的类似框架的存在。

三、摄影构图和光线与美学关联

关于摄影的基础,第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做好摄影构图,其所有的特点可以扩展出审美特征。不能忘记的一点就是,现在称之为摄影的,其构筑的行为准则和缔造艺术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也可以这么理解,那就是摄影的特性。摄影师在这些想法中,结合摄影构图技巧,和继承相似的创意的内容与模式。这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再现的过程。

构图,是摄影中相当繁复的工作,不单单是要有足够的摄影技巧做铺垫,足够冲击力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悠长的传统中,传统艺术在艺术历史之中有一种说法是意匠。有这么一种艺术的说法,摄影师们能够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艺术地位。工作的成功与否就是意匠成败。可以说构图是摄影的关键,提高摄影构图技巧,获得其中的艺术思想的重中之重。

摄影的光线变化,亦可以改变美学。光线,可以说是摄影的造型方式和手段。光和影的结合,出现的就是形体,在光线的作用之下,物体有了形与影,没有光的的作用,什么东西也无法看到,这也没有办法做好摄影。所以,摄影艺术是依赖光线的存在。

光强度的范围可以从明亮到黑暗,它普适于任何光源。好比是在万里无云的天气中,中午的太阳很烈,在沙尘暴天气,是较暗的光线。可以说晚上是没有光的。人工的光源程度,跟随不同的瓦数的灯而改变。有摄影家认为,明亮的光线给观众构筑了鲜亮、活泼和严肃的视觉,昏暗的灯光下经常表达的是忧郁,安静和保留的感觉。光线的不同,照片所示的是三种不同的类型:主题有对比,主题对比的范围,彩色照片的颜色主题。照明强度越强,主题更明亮,对比度大,颜色的差异在强度大的照明光线中更明显。

四、摄影美学扩展美学概念

摄影美学的发展扩展了美学的概念。摄影这门艺术,在其技术产生将近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发展进步,这是值得庆贺的。通过看,通过这种视觉感官来构建与欣赏美,这是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亦是映射生活的一种途径。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得在生活中就能做到审美,反映生活,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物化形式。

摄影,涵盖了人在认知体验中的两种不同认识,首先是在真理探索方面,这是自然世界的客观展现和转化。再来,就是对象评价客观活动的价值,该类价值的评估,在摄影艺术中缤纷多彩,包含有审美评价,道德评估等等。摄影艺术,有着它特有的一种语言,富有特色的文明语言,这也是为了实现其追求美感的目标而出现的,尤其是对形式美的追求需要所做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摄影艺术技巧,艺术语言的展现。

五、结语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得知,摄影从发明该技术后的百年多的时间里,已在如今的社会中,发展了各种用途和角色。摄影,是种追求综合展现事务美感的手段。在表达摄影者的心情之外,亦是平凡人接触美的创造最简单的手段之一。无论摄影技术怎样更新,其中的摄影美学会不断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赵旭晨,摄影美学分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18):190-192

[2]朱莉・阿代尔・金.数码摄影[M].刘军,刘淑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4):120-122

[3]赵继勋,.摄影美学七问[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17):201-20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