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论企业投资风险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4 15:09:18

论企业投资风险论文

论企业投资风险论文范文1

【关键词】企业债券;下偏矩;投资风险

一、引言

在现代债券市场中,投资者购买债券的动机是多样化的,除了安全保值外,往往更倾向于投机。企业债券对投资者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提供众多信用不同、收益不同的投资工具,实现风险细分。

以企业债券为投资对象的投资者主要承担基准利率以上的风险,就我国企业债券而言,这些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于信用风险的计量与评估,人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债券评级的方法,国内也发表了相关文章,如翁悦、杨洁茹分析了国家风险对银行债券信用评级的确定所产生的影响。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企业债券中,信用评级大都为AAA,从某一角度反映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单一化。对于市场风险的计量与评估,可以通过不同的风险指标,预测出债券价格变化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损失。尽管债券的价格也受市场利率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但由于债券是具有固定收入的证券,对某一个债券而言,当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等于或小于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时,投资者无任何损失,此时无投资风险;当目标收益率高于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时,就有投资风险,其大小与债券的供求关系、投资者的心理以及相关的政策变化等有关,此时,债券投资完全处于市场环境下,对其风险的度量可以用风险因子进行度量。

本文采用下偏矩法对风险因子进行计量。下偏矩是下方风险的一种。所谓下方风险是指,给定一个目标收益率h,只有小于h的收益率才被视为风险计量因子。风险的下偏矩计量理论有着方差理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它将损失作为风险的计量因子,反映了投资者对风险的真实心理感受,符合行为科学的原理;其次,从效用函数的角度看,它仅要求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即效用函数是凹型的,而不像方差那样要求二次型的效用函数;再次,当使用目标收益率而不是均值时,不存在Ruelfi(1991)提出的辨识及虚假相关问题;最后,从资源配置效率看,风险的下偏矩计量方法优于方差方法。

下偏矩指标相对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风险计量指标,但其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下偏矩统计量的计算比较复杂。直到近来,王明涛通过研究得出了易于推广的Harlow下偏矩优化模型的转换形式,有效地克服了下偏矩统计量计算困难的弊端。本文主要利用转换后的下偏矩计量方法,研究投资者对我国企业债券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债券的投资风险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在实际投资中,应综合考虑这些风险因素。投资者在达到预期收益的同时,要做到有效地分散风险,使其最小化。

二、利用下偏矩法计量投资风险的基本理论

设在区间[0,T]内,有n个离散的时间点,k种债券,其中,第j种债券在第i个时间点的到期收益率为债券收益率的频度系数,其定义为:

fr=f/fm

(5)

式(5)中,f为该债券在单位时间内收益率由盈到亏的波动频率,fm为最大由盈到亏的波动次数。K2:一般取值为0.1,用来平衡

与fr之间的差别。

式(4)描述了风险的本质特征,是全面计量风险的定量指标模型,它不但考虑了风险负面性的强度,同时,考虑了负面性的分布和紧迫性问题;不但在概念上符合债券投资风险的定义,而且反映了投资者对风险的心理感受,也克服了Ruelfi提出的辨识问题和虚假问题,可以说该模型是计量风险的较好的指标。

三、实证分析

本文的样本数据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尚未到期的企业债券交易价格,文中选用企业债券的发行日期均在2004年以前,数据时间段为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每支债券的发行面值均为100元,信用等级均为AAA,到期期限不等。首先,对交易价格数据进行处理,求出每支债券在不同月份的到期收益率。其次,设定每支企业债券的目标收益率为该债券的期望到期收益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式(1)求出损失序列。最后,根据式(4)求出风险因子,所得结果见表。

可以看出,当风险接近时,长期企业债券能带来较高的目标收益率。也就是说,到期期限越长,带来的期望收益也越高。然而,这只是我国企业债券的一个大致趋势,其本身并不是完全符合传统的均值一方差理论,我国目前的企业债券有着自身的特点,即风险一收益的不对称性。

另外,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即将到期的企业债券来说,越要临近到期日的风险越大,其主要原因来自于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的再投资。再投资风险是指债券持有者在持有期间收到的利息收入、到期时收到的本息、出售时得到的资本收益等,用于再投资所能实现的报酬,可能会低于当初购买该债券时的收益率。所以,随着债券到期日的临近,投资者面临的再投资风险也增大了。对于长期债券来说,其风险也是相对最大的。长期企业债券的风险来自于市场风险,到期期限越长,市场风险越大,也就是交易价格变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投资者要得到高的目标收益率,就不得不承担这种长期的市场风险。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大都集中在4%左右,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债券在定价时采用了以银行利率上浮40%作为企业债券定价上限的做法,基本上没有考虑市场因素。与国外相同种类的企业债券相比,我国企业债券品种单一,票面利率偏低,并且缺乏弹性空间,从而造成不同信用等级、不同到期期限的企业债券在定价时,几乎只能选择上限利率,无法实现差别定价。这种局限的定价方法使企业债券的价格水平不能充分揭示其风险性,严重影响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造成企业债券定价偏低和债券收益一风险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债券定价机制僵化,银行利率的非市场化导致了企业债券的非市场化。企业债券的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企业债券的发行,制约了债券市场的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被严格控制,债券发行前,必须先取得国家计划主管部门下达的债券发行计划,并需要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其发行债券的批文,债券发行后还需要向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审批严格,过程繁琐,限制了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影响了企业债券融资的积极性。

因此,管理企业债券投资风险的有效措施是实行多元化的投资。在多元化投资组合中,每种投资都要有一定的额度限制,保证部分投资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分散债券的期限,长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资可迅速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也能保持高收益。

论企业投资风险论文范文2

1.中小企业。中小企业(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业,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中小企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失业人口提供较为充足的就业机会。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企业的发展,成为大企业的左膀右臂。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经营的特点不同于大企业:(1)由于规模小,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运作快速高效;但同时,也因为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与规模经济,在缺乏资金保证的情况下难以持续经营,抵御风险能力和筹措资金能力相对较差;(2)中小企业类型多样,经营范围广,可以很好的活跃市场。

2.风险投资。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简称是VC。风险投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投资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高投入可以带来高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一般是指技术型的产业投资,风险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在科学技术开发上,通过支持中小企业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而获取高收益。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吸引广义的风险投资的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吸引狭义的风险投资的技术型中小企业也在逐步发展中。风险投资的特点的决定了风险投资更青睐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而且风险投资着对高新技术企业“情有独钟”。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要求极高,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都会经过专业人士的分析和讨论。这就要求我国中小企业要加大技术上的优势,保证科技投入量,才能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另外,风险投资不仅能满足中小企业在初创期的融资需求,而且一般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当然这需要中小企业能够给予风险投资者高额利润。这样的特点就给与中小企业充足的资本进行运作。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不是新出现的问题。中小企业受其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能力的影响,往往陷在“经营能力下降——缺乏资金——更差的经营能力”的恶性循环中。也因此,中小企业便不能吸引风投。然而,风险投资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非常丰厚的资金。风险投资的显著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风险投资者为取得高收益就会进行高投入。另外,这一特点,决定了风险投资者对科技的投入将会更多,这就加快了中小型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跳出融资难的恶性循环。所以,我国中小型企业吸引风险投资是解决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近年来呈现上升态势,并且有一些风险企业都因获得风险资本的投资而快速发展,进而上市。受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并不是很完善,大都由政府控制,有着一些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点。比如: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大都是股份制形式;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国有单位股东投入的资本金;在业务范围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相比,主要有贷款、贷款担保、技术咨询、租赁等,直接投资所占比重相对较小;风险投资地区主要为人才集中、技术发展迅速、资金融通便利、条例法规相对完善的;风险投资地区主要为人才集中、技术发展迅速、资金融通便利、条例法规相对完善的沿海地区、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地是投资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和生产市场令很多行业能够不断从中汲取发展营养,这样的市场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好地发展机遇,从而使得风险投资者在相对较长时间内对中小企业市场都较为关注。当中小企业市场更加规范,投资环境更加完善,风险投资便会更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小企业市场,各个行业都可见风险投资的投资资本。

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作用

目前,国内风险投资行业大发展的阶段,获得风险投资成为众多中小企业追求的主要融资途径。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1.1风险投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缺少运营和发展资金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尤其是那些处于初创时期的中小企业和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的中小企业。由于这些企业缺乏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运营资金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弱等,使其自身融资渠道受限。同时,贷款担保的能力弱、政府政策扶持不力等使得很难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贷款的青睐。风险投资的主要投资对象正是这样的中小企业,这样的中小企业增长迅速、发展潜力大,满足风险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要求,而且能为自身筹到资金需求并提供增值服务。对企业而言,风险投资并不要求中小企业还本付息,也不要求控股,更不需要中小企业提供任何的担保或抵押。这些特点给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减少了很多资金压力,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管理运作。

1.2风险投资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风险投资公司为的是短时期内获取高额的投资收益,为了保证投资资本的运行效率,风险投资对其投入的资金和管理经验都有着严格把控。比如:风险投资公司会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意见,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改善。接受风险投资的中小企业也因此会有动力和压力去克服和改善管理上的缺陷,并且保证资金的持续支持,以保证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1.3风险投资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风险投资注重的是预期高额收益,一定程度上,风险投资做的是“期货”。所以风险投资一般会着重那些具有市场潜质的中小企业。如果中小企业想让自身一直拥有这样的潜质,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不断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技术。资金投入后,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资金的配置方式,能够运用其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投资决策模式将资金与被投资企业的技术和人力及信息很好的整合,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及其财务状况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投资项目的效益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

2.对社会、国家的作用。这一方面,属于中小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的正外部性作用。

2.1风险投资促进技术创新并增强国际竞争力。风险投资可以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此同时,还可以给社会带来正的外部性——增强国际竞争力。技术密集型产业无疑是世界经济中最具有生长潜力跟投资潜力的,这说明,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某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成果的转化能力,其经济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高新技术是否能成为其经济增长的核心。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表明,它能够有效的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将高新技术高效的转化为生产力,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

2.2风险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国民生产总值或生产能力的持续增加。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本投入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资本投入越多,其回报率会逐渐减少。因此,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学技术、劳动力资本、制度经济等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企业获得市场垄断利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科学技术为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前提,也就是,风险投资对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投入使用感到很有兴趣,如果能够为其赚得丰厚的利润,风险投资将会追加投资,从而,风险投资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加快促进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风险投资在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

2.3风险投资促进科技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通过技术转化才能实现。实践证明,只有使科学和经济有机地结合和一体化发展,科技优势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风险投资则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风险资本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由它所支持的新技术必须面向市场,必须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促成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风险投资这样的“大手笔”,不仅在企业发展的初创期,在企业之后的发展与运营中,风险投资也能极大程度上带动其发展。风险投资在追求高回报的投资中,能有力的带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四、我国中小型企业吸引风险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风险投资能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跟资金两方面的问题,但是,我国中小型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资金来源不能呈现多元化。目前,中小企业的风险资金多数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业,方式主要是借助财政扶持和银行机构的借贷,尚未形成包括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组合的规范资金供应链。另外,民间借贷资金虽然增长较快,但规模小、运作风险大等特点,使得民间借贷不能成为中小企业吸金的主要来源。因此,实现投资资金的多元化有利于减少中小企业融资制约的影响。

2.专业人才的匮乏。人才是发展的关键。风险投资涉及科技和金融两大领域,其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同时实践性也极强。因此,通晓科技和金融两大领域的专业人才,并且在管理和实践方面也很出色的综合人才,有利于推动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中的发展。我国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大多是政府行为,所以,操作者大多不是专业人才,致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吸引风险投资方面不能有的放矢。

3.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风险投资机制方面的对比发现,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政府调控不力,缺乏合理规范的管理;其次是,金融体制不健全,落后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潮流,也因此更难适应风险投资的环境;最后是,相关法律条文的缺陷,缺少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条文,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很难收到保护。

4.风险投资的法律尚不完善。我国现在还没有与发展风险投资相适应的中小企业管理法规,现在的公司法与风险投资运作规则相抵触的地方甚多。基于这些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政府及风险投资者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五、吸收风险投资的建议

1.融资来源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难,就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资金的制约,很多科技成果很难转化到生产中去,进而使得风险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使融资来源多元化,对中小企业吸引风险投资有极大的帮助。

2.培养人才,弥补专业人才的匮乏。风险投资涉及科技和金融两大领域,那么培养一批精通经济、管理与科技的人才,不仅能够实现中小企业吸收风险投资的规范管理,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投资的损失。因此,大力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势在必行。比如:设置相应的大学学科,加强相关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引进外国人才等。

3.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运作环境。第一,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税收、完善担保机制等,给予中小企业政策扶持。近年来,我国的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已经逐步发展成规模,但是民间借贷资本却没有在这一类资本中形成大规模的优势。民间借贷资本其实是风险投资资本的重要来源之一。要想减少政府因为风险投资资金产生的压力,政府就应该在继续发挥其资金的引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领域的作用。比如:政策扶持,通过降低资本利得税、再投入退税等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行风险投资。第二,完善金融机制。风险投资者虽然喜欢高风险、高收益,但是他们在没有把握盈利时,他们会选择上市。在内地设立创业板,能提高投资者信心,也有利于中小吸引风险投资。第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公司法中,我国应该在涉及风险投资的诸多方面,加强立法,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这样,不仅能够保护风险投资者,也能保护中下企业吸引风险投资。

4.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政府应该帮助中小企业,在充分考虑我国当前市场机制运作环境的情况下,深度探索符合国情的风险资本退出方式。风险投资根据自身的利益状况,大多数时候会选择并购或者上市。也可以进行股权回购,帮助风险资本减少不能安全退出的威胁。

5.另外,我国风险投资尚处于初期阶段,规模较小,经营上方面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投资上无法有效的进行组合,其收益率也难以达到高效稳定。所以,投资者要增强联合意识,避免分散运作。比如,红杉资本。红杉中国的投资组合包括新浪网、阿里巴巴集团、酒仙网、万学教育、京东商城、文思创新、唯品会、聚美优品、豆瓣网、诺亚财富、高德软件、乐蜂网、奇虎360、乾照光电、焦点科技、大众点评网、中国利农集团、乡村基餐饮、斯凯网络、博纳影视、开封药业、秦川机床、快乐购,蒙草抗旱、匹克运动等。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红杉中国团队正在帮助众多中国创业者实现他们的梦想。这样的投资组合不仅能够给予更多的中小企业资本支持,也能分散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同时也能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这也是中小企业为什么要多方面融资的原因,单方面的融资不仅资金有效,而且很可能不能高效运作。中小企业的创业人员要对风险投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风险投资的特点、运作机制,不同风险投资机构的偏好等,最为主要的就是了解风险投资机构筛选项目的一些基本标准。一般而言,不论什么风格的风险投资机构,对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都较为青睐。产权清晰,拥有核心技术则是获得风险投资两个基本的条件。中小企业还要明确吸引什么样的风险投资机构,不同的风险投资机构有不同的行业投资偏好,从而决定了能够提供除资金支持外什么样的增值服务,比如企业管理咨询、市场策划、人才培训、发展规划等等。

六、结语

论企业投资风险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海外投资 法律风险 法律文化 防范措施

随着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国际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遭遇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如中航油亏损、长虹被拖欠巨额贷款、海信商标被抢注等等。企业海外投资遭遇法律风险,对国家、企业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国家利益受损,也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所以法律风险对于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是非常重大的一项风险,在海外投资中企业的法律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企业法律文化差异上的风险尤为突出,本文拟对此予以探讨。

一、企业法律文化风险的界定

1、法律风险的含义

对于法律风险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目前使用“法律风险”一词多用于特指因某种具体法律问题而产生的风险,例如合同签订不规范导致存在承担过重的违约责任的法律风险;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由于母国和东道国间的法律冲突而产生的风险;还有时把法律风险等同于法律问题,如诉讼法律风险,其实它所指的是诉讼中涉及的程序和实体法律问题。笔者认为,法律风险不等于违法风险、违约风险,也不同于法律责任,法律风险是指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因为不懂法律规范、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使自己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或者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其他主体的权益,从而产生的与行为人主观愿望相违背的不利法律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是指投资者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者不懂东道国的法律规范、疏于东道国的法律审查、或者逃避东道国的法律监管,使自己的投资经营行为违反了东道国的法律或者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其他主体的权益,从而造成投资失利发生的可能性。

2、企业法律文化的概念及风险表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关于企业经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环境的总和。企业成立、公司治理、经营业务、公司解散等每一环节都与法律有关。因此,法律文化与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相互排斥的概念,相反在内容上是互相交叉的,理应包含在企业文化之中。企业法律文化是指企业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法律之认识及其在这一认识下所形成的行为准则,它既是一种制度法律文化,还是一种思想和意识上的观念文化,同时也是在此思想指导下的法律行为文化。在当今跨国公司全方位多层次向国外拓展其经营空间的形式下,法律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所带来的非经济摩擦已日益加剧和明显。有关调查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是文化冲突,文化差异是海外投资的一项重要风险。

法律文化差异影响着投资者的企业管理、市场经营等等,处理不好这样的矛盾势必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例如,2004年12月份,中国企业联想集团以17.5亿美金收购IBM的PC业务,但2005年5月,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大中华业务团队有超过三成的员工选择离开,根据2004年12月8日的收购协议,联想此次购买的不光是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办公机构、场所等,IBM的员工也被算作无形资产,进行统一“打包”,从上到下,不管在IBM工作多长时间,只要属于个人电脑业务部门的,将无条件地成为新联想的员工。然而,许多员工在离开了“蓝色巨人”的怀抱之后,纷纷选择了离职。虽然员工离职原因复杂,但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无法适应新的企业文化是许多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中国企业与外国当地人民劳动价值观、生活价值取向发生直接冲突,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隐蔽其后的商品文明冲突,后者与前者相互促进,埋下了针对中国商业的隐患。

二、海外投资企业法律文化风险的成因

1、投资者母国国内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投资者母国的法律对海外投资进行规范和保障非常必要,否则势必影响海外投资的发展。虽然我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制定了大量的涉外投资法律法规,并参加了国际上主要的保护与促进国际投资的国际公约,但我国的外资立法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立法层次不高,我国尚未出台一部海外投资法,现存的主要是一些行政规章,存在多头管理或管理空白的弊端,缺乏权威性和透明度。其次是在海外投资法规具体内容的设置上没有关于海外投资的保险与保护机制,而且我国境外投资立法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的立法,对于民营、私营企业关注不够。

2、商务、法律信息服务严重滞后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成为发展海外投资、实施跨国经营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长期以来政府的服务意识尤其是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强,至今也没有一个提供国内外商情信息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国外的多种投资机会和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反馈到国内,即使有部分反馈,也是由政府部门垄断,很难直接达到企业。由于国家的宏观信息系统不完备,现有的海外投资项目多数是根据多种渠道得到的非系统化信息决定投资的,致使中国的海外投资项目无论在行业还是地区分布上,没有统筹安排的主攻方向和目标,投资行为上表现出一种无序性和随即性。同时由于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国外的法制环境和内容也很难让投资者及时了解,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中国海外投资的盲目性,加大了投资风险。

3、海外投资者法律意识淡薄

这是海外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仍然不强,主要表现在一些重大投资决策、重大经营活动或企业改制等的前期工作缺少法律工作人员的参与,有的单位虽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但在对其的使用上仍局限于事后补救,以处理企业法律纠纷为主,企业法律工作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一些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不够,或因法律意识淡薄不自觉地违法经营,或认为只要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就可以不顾法律约束,或存在钻法律空子的侥幸心理,有意打“球”;三是企业法制建设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性,企业法制建设不主动。

4、投资企业内部管理和治理制度不完善

公司内部责任还不是很明确,在分工上并没有合理配置好自己的资源,同时人力资源未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公司内部监管很不到位,力度不够。同时投资者对合同缺乏必要的管理。公司现在的合同未能得到有效管理,签订合同后未能对合同后期的情况进行监管,使得合同履行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合同出现问题之后未能及时进行总结,甚至一些有明显错误的合同也根本没有引起投资者足够的重视。

三、防范海外投资企业法律文化风险的措施

1、建立统一的海外投资审批机构

设立一个直属于国务院的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海外投资政策,在宏观上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全国各行各业的海外投资,审批海外投资。加强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外交部特别是我国驻各投资接受国的使领馆,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应管理机构的联系和协调,使投资审批制度确实起到推动我国海外投资健康、高效发展的作用。

2、在企业内部开展各种法律培训

一是依托领导人员培训班,加强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定期对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全脱产的法律知识培训。根据东道国经济发展形势和法律、政策的发展变化情况,结合自身实际经营,确定相应的法律培训主题。二是举办法律知识及风险防范专题报告会,提高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实行职工年度政治轮训,将法律知识及法律风险防范培训覆盖到每一个员工,轮训内容包括国际局势、党的重大方针、国策及有关法律法规。

3、设立企业法律顾问,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1)法律顾问参与投资企业领导决策。一是参与企业重大经营活动的有关会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预防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企业法律顾问应全面了解掌握与企业有关的东道国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地向企业领导人提供有关决策的法律依据,避免决策的盲目性。二是参与起草修改审议有关文件,预测投资经营管理风险并提出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建议和方案。企业法律顾问在参与决策时要对各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帮助企业选择风险最小、获利最大的方案,提出法律上的建设和意见书,使风险能得以避免或减少到最低程度。

(2)建立健全事前介入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预防的工作职能,将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由事后补救向事前介入转变,由咨询型向决策型转变。这是一项以预防为主的基础性法律事务工作方法。这就要求企业法律顾问尽快转变角色定位,由单一解决事后纠纷转为事前防范,由单纯督导企业内部法律事务的执行转为督导与制定内部规章并重,以一整套的事前介入制度来规范决策程序。

(3)健全纠纷案件报告制度。在企业发生法律纠纷或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顾问事后救济的工作职能,通过企业进行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活动,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或挽回企业的经济损失。

4、加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

(1)选用华人华侨作为海外投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人才。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华人华侨的帮助企业熟悉目标国现状、寻求文化差异的合理“融合”方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除此之外,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需要大量胜任跨文化环境下的管理人才,制约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人才瓶颈主要是外语沟通能力和对国外文化的了解情况,华人华侨在这两方面都没有障碍,正好可以作为跨文化管理人才的合适人选。

(2)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平台。文化信息平台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应用将不同文化综合于一个平台之中,是一个提供各国的文化信息、融合各种文化差异的电子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将为跨国投资提供摄取信息的捷径,同时开辟多元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文化信息的将大大简化企业投资前繁琐的文化信息调研工作,企业也可以通过资料比较选出文化差异较小或通过自身实力易于解决文化差异的目标市场进行投资;同时,BBS等网络工具也能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自由交流,从而真正达到融合文化差异的目的。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努力将类似日本、美国这样的本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潜在市场的各类文化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并在指定网站,这些信息对于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向飞、陈友春:企业法律风险评估[M].法律出版社,2006.

论企业投资风险论文范文4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对风险投资及其特征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不过,对中小科技企业研发阶段能否引入风险投资,以及风险投资能否多元化发展等问题还没有深入研究,以至于人们对风险投资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认为,风险投资模式可以变革,风险投资流程可以分阶段运行,风险投资还可以前移至企业研发阶段。同时,中小科技企业研发阶段还应当引入民间资本、国有大企业资金、外资及技术创新基金等多元化的资本来激活企业。

二、风险投资及其与中小科技企业的耦合

(一)风险投资的涵义

风险投资是指对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因此,风险投资又称为创业投资。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将风险投资定义为,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权益性投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则更为宽泛,即凡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都可视为风险投资。

(二)风险投资与中小科技企业的耦合

风险投资是一个以中小科技企业为平台、以高增长和潜在竞争力的科技项目为载体的投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风险投资者给企业输入资本,助推企业快速成长。同时,风险投资者以资本换取企业股权,当企业成长到可以上市时,投资者即以上市或者并购等方式实现自身和被投资企业双方利益的共赢。在这一过程中,基于风险投资的特点,投资者不仅要参与企业的经营,而且还要参与企业的管理,甚至是决策。风险投资者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资本在起作用。也正是“因为资本这种固有的利己动机、高逐利性特性,催生和刺激了风险资本的出现和迅速繁衍,并与中小科技企业对接”。同时,中小科技企业因其科技创新能力、结构简单、机制灵活、反映迅捷、前景可观,被风险资本家普遍认为是创新之源、机会之源和财智之源。风险资本的金融价值就是寄生在科技企业的创业风险上,它通过承担科技企业发展初期的高风险以及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得高收益。从该层面看,风险资本是对传统金融市场的补缺,对中小科技企业创业最为本源的融资支持。

三、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研发引入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研发面临的困局

据研究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比例只占28%左右,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不到1%。而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达到5%以上时,才具有竞争力。由此判断,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实践中,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一般分为几个阶段: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风险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阶段时不仅对被投资企业的开发项目要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和考察,而且还要考虑到各种阶段进入所带来的收益率和风险度。”在种子期,风险投资者的资本一般不会进入。因此,中小型科技企业缺乏研发资金及其来源渠道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研发引入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和缺乏资金表面上看是近几年出现的问题,但实质上融资难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中小科技企业而言,有必要在研发阶段引入风险投资。其原因是:第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与研发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据研究,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一般为传统企业的10-20倍。[5]对于如此高的投入,企业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研发活动很难进行下去。而研发投入不足或研发活动停滞就意味着企业没有了创新,企业一旦没有了创新,就等于丧失了竞争力。因而,不难理解和想象,对于一些仅靠内部融资或自有资金开展研发活动的中小科技企业,为什么研发投入不足,为什么研发活动经常处于停滞状态。第二,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程序多,且时间长。企业从事生产开展经营活动往往需要融资,融资首选对象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是,对于中小科技企业,尤其是还处于研发阶段的小科技企业,考虑到风险因素,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一般情况下都拒绝发放贷款。即使有机会能给提供贷款,也需要企业提供担保,且在这种渠道下,手续繁琐,程序较多,时间较长。第三,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能提供融资的情况下,有的中小科技企业会选择传统的方式,即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手续简单,但成本很高。中小科技企业本身经济实力有限,研发产出一旦出现风险,借贷双方都会陷入很大的困境。此外,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规范,近几年民间借贷产生的问题很多,风险也很大。综上所述,基于中小科技企业自身的力量和研发的特殊性,依靠传统方式无法解决研发所需资金问题。引入风险投资,不仅可以解决中小科技企业研发阶段的资金难题,还能使风险资本家从研发阶段介入,帮助中小科技企业改善研发管理,提高研发创新水平和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因此,中小科技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在其研发阶段有必要引入风险投资。

(三)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研发引入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风险投资既是一般的经营活动,又是特殊的投资活动。作为一般的经营活动,风险投资涉及投资方和被投资企业的共同利益;作为特殊的投资活动,风险投资必须规避风险,并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有鉴于此,投资者选择风险投资的方式非常重要。这里强调的投资方式,就是说,风险投资者如果把风险投资分阶段进行投资和运营,风险投资本身的投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分阶段投资是指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采取分段资本注入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风险投资公司一般并不将全额资本一次性投向风险企业,而是在企业发展的若干个阶段分批投入资本,并保留在任何一个阶段放弃投资和进行清算的权利。有学者为了研究风险投资主体对高新技术企业分阶段投资的时机选择,构建了实物期权模型,并对分阶段投资和一次性投资两种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阶段投资比一次性投资的成本及风险低。由此看来,如果投资者能把风险投资作进一步的细化,传统的风险投资模式可以进行变革。

(四)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研发阶段引入风险投资的SWOT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小科技企业研发阶段引入风险投资的可行性,下面运用SWOT作一简要分析。SWOT即Strengths(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优势分析:优势一,“项目加资金”。风险资本进入后,解决了资金的困境,突破了瓶颈的制约。有了资金的支持,研发投入有了保障,研发工作可以顺利进行。这一环节实质性地解决了中小科技企业靠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中小科技企业奠定了竞争的基础和比较优势。优势二,“研发加管理”。风险资本进入后,中小科技企业不但在资金上有了保证,而且在研发管理甚至整个企业管理方面也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和提升。因为,风险资本进入的同时,也把相关的技术开发人才和管理人才一起带入,即一个整体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团队。这个团队进入后,研发效率会得以提高,研发周期必将缩短,研发管理也更加规范,由此可以促进企业总体管理水平提升一个档次,这一方面是很多中小科技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三,“人才加经验”。一般来说,中小科技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雄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缺乏的现象。风险资本及其团队的进入,既能给企业培养人才,又能使企业原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得到锻炼并增加经验。优势四,“成果转化加回报”。一般来说,风险资本看准的研发项目,其成果转化率较高,往往回报率也较高,即投入产出比匹配性较好。优势五,与投资者共担风险,把原有的风险最小化。劣势分析:风险资本进入后,由于风险资本本身的特点和运作规律,中小科技企业原有的发展计划往往被暂时打乱,原有的管理方式会受到影响,原有的管理结构也会被加以调整。尤其是企业研发阶段的决策权会被弱化。机会分析:企业获得风险资本后得到快速成长。当企业成长到可以上市时,投资者通过企业上市或运用并购方式等,与被投资企业实现双方利益的共赢。即风险资本实现其金融价值,企业获得收益和新生的机会并迅速壮大,进入成长和扩展期。威胁分析:风险资本的进入,是因为看到企业研发项目的增值性和企业的高增长性,对于中小科技企业来说,研发阶段引入风险投资几乎不会对自己产生任何威胁。从以上分析看,中小科技企业在研发阶段引入风险投资优势多于劣势,机会远大于威胁。

四、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研发融资对策

从目前看,民间资本、国有大企业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及国外资本等都可以作为风险资本进行投资,而且这些多元化的资本应当是中小科技企业走出研发困境较理想的资金来源。民间资本需要引导;具备一定条件的国有大企业,应当允许进入投资;国外资本,应当继续鼓励进入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应当积极发挥其投资的支撑作用。

(一)引导民间资本对中小科技企业研发进行风险投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储蓄不断增加,民营企业主自有资金不断积累,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已经形成了民间资本集聚区。但是,由于市场准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民间积累的大量资本没有稳定的投资渠道。在科技研究领域的投资,特别是对中小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民间资本也往往是可望而不可求。正如有学者指出,现阶段中国的风险基金除了外资以外几乎都是政府或者金融机构建立的,民间私人资本几乎没有。这种状况与国内投资需求旺盛而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是一对较大的矛盾。因此,为民间资本寻找稳定的投资渠道是当务之急。事实上,在现行政策和投资环境下,民间资本可以作为风险资本引入中小科技企业研发阶段进行投资。这样不仅能解决中小科技企业研发资金的难题、助推中小科技企业的转型和创新,还可以使民间资本自身得到更大的发展。国内风险资本,如果没有民间资本的进入,资金规模将非常有限,投资主体也无法多元化。因此,只要政府和市场适当地和适时地引导并加以规范,民间资本在对中小科技企业研发进行风险投资方面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具体来说,民间资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研发投资:一是通过地方银行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专项投资;二是运用目前已经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联合投资;三是自然人资金直接注入中小科技企业进行研发。地方银行成立以来,以传统的贷款方式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科技和金融密切联系的形势下,以地方银行为投资主体,按照风险投资模式进行运作对中小科技企业研发进行专项投资,应当也是一种服务地方和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使地方银行和中小科技企业做到“双赢”。同时,按照有关政策成立和目前正在运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以中小科技企业研发项目为载体,同样以风险投资模式运作,通过合同约定进行联合投资。此外,自然人可以以新增股东身份出资,也可以按照风险投资模式以直接的投资人对中小科技企业研发进行投资。总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民间资本都可以在合规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投资。

(二)允许有条件的国有大企业对中小科技企业研发进行风险投资

对于国有大企业能否进行风险投资的问题,有的学者赞同,有的反对。实践中,多数地方国资委不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有的地方规定不允许非金融类国有企业从事高风险投资。然而,国外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方式不拘一格,有直接投资方式,有间接投资方式,也有通过结为战略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实际上,本文所说的有条件的国有大企业是指那些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备一定经营规模,有资金实力,有较好的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且发展稳健的大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具有合作的基础和需求。基于大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各自的比较优势,大企业在试验性研发以及跟踪技术研发前沿,需要与中小科技企业联合,或者直接对中小科技企业研发进行风险投资。这样的合作是以大促小,联合发展,应当予以支持。从未来风险投资发展的趋势看,大企业也应当是风险投资的积极参与者。当然,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和政策条件下,国有大企业要参与对中小科技企业研发阶段的风险投资,还需要进行试验性推进和实施。比较稳妥的的方式是,成立国有企业专项投资基金。国有企业专项投资基金,原则上应当和国有资产一样对待,总体上要保值增值,但要允许该基金按一定比例进行风险投资。不过,国有大企业要制定风险投资管理方案,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尤其是风险控制制度。如果风险防控得当,对中小科技企业研发风险投资的风险应当是可控的。

(三)鼓励国外资本对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研发进行风险投资

2003年我国就出台了《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允许和鼓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来华从事创业投资。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科技部等多个部委2005年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办法》出台后,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开展了风险投资业务,投资额不断增加,可见,中国风险投资市场有巨大的潜力。而美欧国家风险投资行业起步较早,发展基础较好,一些风险投资公司有丰富的风险项目投资和管理经验,并且国外风险资本家近年来也在全球积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因此,中小科技企业要用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研发项目吸引国外资本。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吸引外资对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研发进行风险投资,绝非一厢情愿的事情,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需要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和服务者继续转变管理作风和服务态度。此外,外商投资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研发,不仅看重研发项目本身的的发展潜力,还看重中国的投资环境及其政策透明度。因此,对于允许外商投资的中小科技企业研发领域和研发项目,要及时公开信息,以便外商和中小科技企业及时对接。

(四)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作用

论企业投资风险论文范文5

集团融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集团单独发展并不是特别完善,因此多个企业开始在某一方面各自投资一部分资金进行合作。既然不是一个企业,那么就会需要单独指定一些规则来管理这些融资,同时能让企业及时清晰地了解企业筹措和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我们管这些叫做融资管理,融资管理是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是明确具体的财务目标等活动,本着公开性、公正性的原则重点将融资权限集中化管理。企业向企业外部有关单位或个人以及从企业内部筹措和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财务管理活动。第一,明确具体的财务目标。集团融资的最大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具体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确定具体的财务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对有效实施财务的融资管理职能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第二,科学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财务部门需要按照集团和企业现阶段的投资规模和经营方针,使用合理的、高效的、科学的预测方法,正确地判断本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避免出现因为企业资金不足或资金不能正常运转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亏损。第三,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进行融资。渠道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除收益外的其他资金来源;融资方式是企业在融资中取得资金的具体方法。可以这样说,在一般的融资方案中,可以用不同方法集中同一个渠道的资金,也可以用不同的融资渠道都采用同一种融资方式。这样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相结合可以产生多种可供选择的融资组合。因此,高科技企业在市场发展中,有必要对二者的特点加以分析研究和比较并且做出合理的判断,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融资组合。第四,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所谓的资金结构就是指我们的一个企业主要的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我们又可以把他们称为资本结构。既然不同的融资方式不同,那么由其产生的资金成本就不会相同,那么由于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带来不同的资金成本,而且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带出不同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的高科技企业在选择融资组合的同时务必要考虑当代市场实际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风险,以确保企业的正常高收益发展。

2杂合融资

这里所说的杂合融资指的是企业融资通过市场投资和集团融资相结合的一种投资方式。根据市场调查表明,多数正值创业期或者起步期的企业都是采用的这种杂合投资的方式来对企业寻找资金缓解,而且横向比较中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杂合融资可以把市场风险降低到最小化,把市场收益提高到最大化。举个例子,一个企业在寻求市场投资方案的过程中,有以下三中方案:(1)全部市场投资;(2)全部集团融资;(3)40%的市场投资和5%的集团融资。相对于前两种方案,相信任何一个企业决策者都会不意外的选择第三种方案。总体上来说,高科技企业在投资中主要是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来进行投资融资,结合当时代的企业发展规模和方式来看,无论是那种方式都是保守性的附带有一些市场风险,但是在企业的发展中,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风险的存在而去逃避投资融资,而是要在投资融资方式上分清轻重,运筹帷幄,抓住时机,以此来让风险降低到最小化的同时收取最大化的利益。

3科技企业在投资融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中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这也使得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又一个增长点。然而,中小企业虽然在当下迅速发展,但因为一些不足,像资金短缺、创新力不足、管理不规范等严重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其中,最大的瓶颈当属融资困难。关于在投资融资方面预测和判断也成为众多企业头疼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多学习应对这些困难的决策和方法,力求让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社会的发展,立足于市场经济之上。

3.1企业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权益融资不完善。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权益融资不完善是一个老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资金欠缺、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融资不活跃、风险投资体系欠发达。天使资金在企业的整个权益资本中所占比例较小,这倒并不代表着天使资金对整个企业融资的影响不大,相反的,由于天使资金一个主要的功能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开拓市场。所以天使资金的影响还是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天使资金一般只在国外企业中使用,在我国,天使资金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而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融资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在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使用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对于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的投资还多为个人经济能力比较强的个体单位或者企业,而我国这些中小企业相对的资金旋转空间不是很强大。但它却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更加青睐的对象,高科技企业具有高收益、资金周转期比较短的特点,在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融资中比较容易发展。第二,欠发达。这里所说的欠发达主要指的是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处于无规则、低效率的运行状态,它只存在于业内市场的潜意识中,没有稳定的规则性和固定性,这对于高新技术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需求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这些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风险投资体系在我国一直难以改善和完整,以至于因对国内风险投资的安全感缺乏,普遍的企业不敢承担投资融资的风险。综合这里的几个问题来看,权益资金在我国经济市场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投资市场退出机制是当前改善权益资金体系的重中之重。

3.2债务性融资渠道不畅通

我国在债务融资渠道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很难取得银行的贷款资金。一般来说,国内中小型企业很难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支持和帮助,那么高科技好产业企业理应受到更多的支持,但为什么高科技企业也会局限于债务融资渠道的不完善而难以发展呢?这就要介绍到我国目前的金融格局基本就是通过银行作为经济市场的剂,来协调各企业间的资金调度问题,但现在面临的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是,我国的企业需要远比银行多的处理能力,因而国家经济暂时还不能对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操作规程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

3.3地方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尚未发展

中小企业应该是地方金融机构的主要对象,但是目前地方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和发展,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巨大障碍。

4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4.1创造天使投资环境

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跟一些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多欠缺。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起天使资金,通过政府和专业机构以及媒体大力宣传,普及风险投资知识,在各种企业中普及培养风险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同时也应该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该体系做到无黑洞,无漏洞。

4.2发展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

我们前面已经提出我国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的存在的问题在于其不完善,所以我国政府要积极改变建设态度,成为主张完善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的管理者、监督者、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做好了第一点,接下来就要做的是鼓励企业进入非公开权益资金体系,以此来建立更完善的制度,降低市场投资风险,更好地保护企业的权益。

4.3要有可行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当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欠发达,需要扩大风险投资市场的容量,同时扩宽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以此来满足市场投资的安全性和需要。

5结语

论企业投资风险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新风险企业 战略 董事会职能 增值服务

一、引言

“风险投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提供了触发并维持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价值源泉。”(Bv-grave and Timmons 1992:1)。风险投资是一种资金与管理相结合的投资,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家是强有力的守门员,他们决定一个新建的高技术公司是否可以办成。但是他们将风险资本投入某个初创企业后,并非像其它的投资人那样不参与该公司的日后管理。事实上,他们自始至终参与公司的管理,提供咨询,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甚至在必要时可能会解雇公司高管,亲自接管公司,直至找到新的公司领导层。因此,在这种风险投资机制中投资人与被投资人(即风险企业)是一种风雨同舟、共存共亡的关系。同时,由于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家通晓金融及市场行情,而创业家则往往在技术上较为擅长,但对金融与市场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较为生疏,因此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家参与企业的创立和管理对风险公司来说大有好处的。然而,我们还是很难理解VC的哪些增值服务,怎样对风险企业业绩产生影响。前人关于VC的后续管理仅局限于理论综述(Sapienza等,1996),很少有关于VC分类的研究。MacMillan等(1989)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风险投资家的管理参与活动对被投资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他们将风险投资家的参与程度分为三个水平:放任型、中度介入和深度介入,以销售量、市场份额、利润和投资回报率来衡量的被投资企业经营绩效。VC选择不同程度的参与风险企业很大程度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Macllian等,1998;Flynn和Forman 1991;Elango等,1995)。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投资家支持的新风险企业。所谓新风险企业,这里指已经经营八年或更少年份的公司。Flynn和Forman(2001)提出,VC帮助获取主要资源,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参与制定战略与经营计划。这些增值服务对处于初期的风险企业的业绩有积极影响(种子期和创立期)。

鉴于此,我们通过一个理论框架,分析风险企业战略和业绩与VC的增值服务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模型是建立在多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包括原则理论,新风险业绩理论,资源战略理论,战略定位理论。

二、理论框架

风险投资家利用其在董事会的席位影响风险企业的行业选择和市场定位,对风险企业的重大经营问题与影响风险资本未来运作的战略规划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经常作为顾问专家向管理层提供一些有创意的经营管理思路或方法。外部专家对战略的制定也有积极的贡献,因为他们有许多的经验和一定的判别能力:除此之外,外部专家的参与使得决策过程更客观。有助于减少错误的分析(Baysinger和Hoskisson 1990)。研究表明,外部专家的参与增强了公司的理解力、创造力和凝聚力(Qinsberg 1994)。

以往的文献对董事会的各种角色进行了描述(有Zahra和Pearce 1989,Gabrielson和Huse 2002)。Good-stein等(1994)提出了与董事会的三种职能:第一,资源依附,就是董事会帮助其组织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并获得关键资源;第二,管理职能,为了保证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董事会是在一个统一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下运作的;第三,参与制定战略与经营计划。在董事会中,VC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提供关系网络资源(Networking activities):董事会为风险企业提供了社会关系网(Williamson 1996),并帮助其获得关键资源。风险企业的早期阶段,由于创业者一般缺乏创业管理的经验,管理班子往往不健全,各种关系网络特别是市场网络尚未建立起来,这时风险投资家的积极介入对风险企业的成功与否十分关键。这就意味着为了保持风险企业的长期利益,董事会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如果是辛迪加(Syndicate)投资。这一职能也意味着与其它投资组成员的接触(MacMillan等,1988,Hard-son和Mason 1992;Rosenstein等,1993;Ehrlich等,1994);为资方人员提供了接触的机会(Sapienza和Tim-mons,1989);提供了专业人员(MacMillan等,1988;Sapienza和Timmons,1989);并获得可选择的股权资本(MacMillan等,1988;Ehrlich等,1994)。

监督(Monitoring activities):为了保障股东的利益,董事会监督和掌管风险企业的管理部门。监督形式主要有:筛选投资计划(Timle 2001),批准决策,任命,适时替换不称职管理人员(Barnhart等,1994)。如果是辛迪加(Syn-dicate)投资,这一职能还包括监督财务业绩(MacMillan等,1988,Harrison和Mason 1992;Rosenstein等,1993;Ehrlich等,1994);经营业绩;评估经营战略和产品市场。

战略的制定(Strategy-making activities):董事会参与战略决策的制定,包括战略发生改变时,董事会所采取的重要决定:帮助组织适应环境的改变。如果是辛迪加(syndicate)投资,这一职能包括:作为咨询董事会(MacMillan等,1988,Harrison和Mason 1992;Rosenstein等,1993;Ehrlich等。1994);协助制定创业企业发展战略(Harrison和Mason 1992;Ehrlich等,1994);招募或更换管理者(Bosenstein等,1993):协助处理短期危机(Bosenstein等,1993)。

Husef20021对关于中小型企业董事会的文献回顾后,提出“关于VC职能的研究甚少。”本文给出了关于VC职能的4种理论:负责一理论(与VC的监督活动有关);新风险企业业绩理论(重点是商业资源和VC在根据风险企业管理者的个性和能力作出选择时起到的作用);基于资源的理论(包括根据风险企业的资源和能力,VC提供的增值服务);战略定位理论(与VC对风险企业的战略有关)。这4种理论形成了一个关于VC的增值服务对新风险企业战略和业绩影响的随机模型(Postma和Zwart,20011。这一模型的一个前提假设是VC会根据企业业绩来调整增值服务。见图。

负责,的适合(Agency fit)。负责一理论即一个负责人(如所有者)如何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一个人(如经理)。本文中,适合包括VC的监督活动与风险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合。当VC的监督和支持活动(如社会关系网络和战略的制定)与特定的环境相一致时。风险企业的业绩就会上升。

企业家适合(Entrepreneurial fit)。许多有关新风险企业业绩的研究都力图找出企业家特征对风险企业业绩的影响。VC会根据企业家特征来调整自己的增值服务。

定位适合(Positioning fit)。战略定位理论是形成和执行使风险企业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VC为提高风险企业的业绩,可以通过战略的制定或实施来提供增值服务。前者表示VC的增值服务通过对风险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来直接影响风险企业的业绩:后者表示VC的增值服务是通过实施一个有竞争力的战略来提高风险企业的业绩。

论企业投资风险论文范文7

关键词:投资组合;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30日

一、投资组合概述

(一)投资组合的理论背景。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了堪称现代微观金融理论史上里程碑式的论文――《投资组合选择》。阐述了衡量收益和风险水平的定量方法,建立了均值-方差模型基本框架,奠定了求解投资决策过程中资金在投资对象中的最优分配比例问题的理论基础。资产组合理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以不同资产构建一个投资组合,提供确定组合中不同资产的权重(投资比例),达到使组合风险(方差)最小的目的。

(二)模型的前提假设。(1)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该市场是一个信息完全公开、信息完全传递、信息完全解读、无信息时滞的市场。(2)投资者为理性的个体,服从不满足和风险厌恶的行为方式;且影响投资决策的变量是预期收益和风险两个因素;在同一风险水平上,投资者偏好收益较高的资产组合;在同一收益水平上,则偏好风险较小的资产组合。(3)投资者以均值和方差标准来评价资产和资产组合。(4)资产具有无限可分性。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概述。美国著名学者夏普、莫辛、林特尔在西方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作为金融领域投资组合的重要理论,在企业的投资决策及其理财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基础是投资组合理论以及资本市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主要用来对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均衡价格的形成进行研究。

以下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计算公式:R=Rf+β×(Rm-Rf)。公式中:E(ri)表示资产i对应的预期资产回报率;Rf表示投资组合下的无风险利率;βim表示资产i的系统性风险,即β系数;E(rm)表示资本市场m的市场预期回报率;E(rm)-rf表示资本市场预期的资本回报率和资本市场无风险回报率之间的差额,即市场风险溢价;β系数代表了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时,市场变动对于资产回报率的影响程度,主要用来对资产的不可分散的风险进行分析。在一个既定的β系数值下,能够计算出某一项资产现值对应的贴现率。帖现率值的计算公式如下:贴现率=Rf+β(Rm-Rf),这一体现率即为该资产或另一风险相同的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两种财务风险。资本资产模型下,投资者将会面临两种风险,即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1)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在资本市场中不能通过投资者的系统性的投资来分散的风险。例如:银行利率、经济萧条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这些因素都不可能随着投资者的系统投资而消除。现资组合理论认为,即使投资者在投资时购买了股票市场的所有股票,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也不会因此而消除,投资组合过程中的系统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最难以计算的。(2)资本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资本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也称为特殊风险。非系统风险是个别股票具有的风险,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变化投资的组合来消除投资者的非系统风险。投资者因为非系统风险会带来一定的投资回报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在现资理论方面,认为投资者进行分散投资会消除非系统风险。

二、财务风险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因此,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五类,他们分别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风险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具有客观性。无论企业从事什么性质的活动,无论企业管理者是否愿意冒风险,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企业的各种活动中。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想象。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风险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损失程度,而不能彻底消灭它。

2、偶然性。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从全社会来看,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但对于特定企业来说,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尽管意识到某项活动可能会发生损失,但这种损失的可能性是否变为现实都是一个未知数。风险的存在导致企业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难以把握,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更加复杂。

3、可度量性。虽然人们无法消除风险,但人们在从事财务活动前可以预先知道所有可能的结果及其出现的可能性,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加以测定,使得对财务风险的度量成为可能。

4、财务风险与收益和损失相联系。风险可能会给人们带来额外的损失,也可能给人们带来额外的收益。投资股票有风险,但也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收益。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1、分散法。财务风险防范的分散法是指企业运用联营、合营以及多元化投资的方法分散风险。企业对于一些风险程度较大的投资项目,可以采取与其他公司共同投资的方法,避免单一投资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具有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可以采取生产多种产品的方法降低市场风险。分散法下企业财务的抗风险措施还包括:采取长期投资多于短期投资、采取股权投资多于债券投资、采取证券的组合投资多于证券的单一投资。在资本市场中,风险越大往往意味着收益也越大。

2、回避法。企业投资财务防范的回避法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尽量选择那些风险较小的项目进行投资,对于那些风险较高的项目要避免投入大量的资金,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股权投资对于企业来说往往意味着较高的收益,但是在回避法下,企业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股权投资的金额,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但是,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所采取的股权投资,此时对于财务风险的承担也是不可避免和必要的。

3、转移法。财务风险的转移法指的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企业的部分或者是全部的财务风险转移到其他企业或者是个人的方法。企业可选择的转移企业风险的方法很多,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例如,企业可以采取购买企业商业保险的方式降低企业由于不可抗拒力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采取财务联营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4、降低法。财务风险的降低法即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财务要适当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和方法。例如,企业在保证资金运转正常的情况下,要尽量降低对于外界举债的程度,以降低企业的负债风险水平。当企业进行股票投资时,一旦股市出现剧烈的动荡,企业所购买的股票价格不稳,此时,企业应该及时地抛售持有的股票数量,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要积极地进行产品的创新,将高科技引入产品的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去,对于减少企业因为技术落后而产生的呆滞品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设置专门人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处于低水平。

三、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吸收各方投资。

(二)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即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不同的投资项目互相弥补,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谨慎行事。

(三)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由于企业某项投资活动,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项目周期长、成本高,使得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虽然比较好,但是资金却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及时收回各种款项,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要。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

1、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系统。一是要抓好企业控制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做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2、企业需建立实施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综上所述,企业熟练地运用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从而获取较大的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论企业投资风险论文范文8

摘要:本文根据委托理论和风险偏好理论、自由现金流理论,结合自己在国有投资类企业多年经验,定性分析了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相互作用机理、两者定性的关系。告诉了我们:投资类企业在所处外部环境、具有的内部条件下怎么寻求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控制两者之间最优平衡,以实现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关键词 :投资类企业;投资效率;财务风险

投资类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投资、资产管理等,投资活动是投资类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投资活动的发生就可能出现投资不善,最终表现为投资效率不高,不能形成持续的投资收益,造成经营净现流金持续净流出,如果外源融资手段无效,就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经营停滞。如何有效地从投资类企业的投资效率出发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水平,反过来影响投资决策,使投资效率和财务风险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显得至关重要。

一、投资效率、投资类企业的经营效率

投资效率大多数学者是从投资非效率的角度去给予解释,将投资无效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两个概念。投资不足是指企业主动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数量上表现为企业实际新增投资额低于其预期理想的投资水平,发生投资不足的原因一般包括企业自由现金流枯竭、融资成本过高、管理者厌恶风险等。过度投资是指除了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外,企业还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数量上表现为企业实际新增投资额高于其预期理想的投资水平,发生过度投资的原因一般包括管理者谋取私利、自由现金流充裕、零和市场竞争谋求扩大企业相对市场占有率等。投资不足普遍存在于企业中,非投资类企业对个别投资项目的失败造成的财务风险一般可控性较强,但对于投资类企业的投资非效率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一但爆发而形成的伤害可能就是致命性,因此投资效率是投资类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治理领域研究的重点。

投资类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项目主要包括:来自对被投资公司管理而取得的管理费用、对被投资公司的临时借款而收取的利息、还有以BOT 形式投资项目收回的金额、投资收益等。投资类企业取得被投资企业的股利分红,是其重要的净现金流来源,也是其经营管理中能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支撑资源。对于投资类企业,无论去投资法人单位的投资还是BOT 形式的投资都是公司经营的经常性事项、是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因此投资效率对于投资类企业我们可以看成其经营效率。

二、投资类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中,企业由于内外部环境以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而致使财务结果偏离预期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一方面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的正常有序经营;另一方面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外收益。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不考虑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预期外收益的情况。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股利政策是公司治理决策中三个重大组成部分,投资决策及其共生的投资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的实现,决定着企业发展过程中能承担多大的财务风险。投资类企业的投资效率如何却是经营情况的直接反应,没有任何可调剂的经营现金流,因为投资的相关回报就是其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效率导致的经营风险直接形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

最优投资效率要求企业内部资源得到最优分配,在投资决策与财务风险控制两者这间维持平衡,才得以实现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笔者从委托理论和风险偏好理论、自由现金流理论出发,结合自己在国有投资类企业多年经验,进行定性分析。

(一)基于委托理论的分析

委托关系必然存在股东与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层道德风险等问题。管理层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由于业绩激励机制的不同、管理者防御效应、壕沟效应等,投资于不利于股东的项目。Jaffe,Russe(1976)的研究认为债权人会由于了解到自己处于信息劣势,从而采取贷款保障措施,贷给债权人较少的资金,导致企业资金不足,放弃一些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从而投资不足。而相比股权债券融资,内源融资便能很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相应的由股东决定的股利分配制度又限制了内源融资的融资程度。这种投资不足、投资效率低是因为企业没有现金流资源,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但这种财务风险小的状况持续就是投资类企业经营的停滞,因此投资类企业不能长期停留在这种外部融资不足、内源融资有限的经营状态,必须设法解决融资问题而造成的投资低效问题,可适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从管理层道德风险角度,由于管理者的剩余索取权往往小于他的控制权,管理者便可能采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非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这导致了无效投资行为的发生。Williamson(1964)认为,管理者会为了自己的职业晋升而扩大企业业务规模,产生过度投资。Narayanan(1985)发现管理者会为了获得个人声誉,提升短期绩效,损害企业长期利益。管理层道德风险不仅造成了投资低效,同时伴随着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对于投资类公司而言,投资的支出一方面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低效投资可能使企业未来的负净现金流,造成更大的财务风险,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高度负相关。因此,投资类企业必须设法避免企业治理结构问题造成的投资无效。

(二)从风险偏好理论分析

根据风险偏好理论,管理层会因为个人风险喜好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程度的投资,承担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心理底线不同。Holmstrom、Costa(1986)研究发现风险厌恶的管理者不愿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项目,会导致自由现金流的闲置,损失股东利益;而风险偏好的管理者会进行激进的投资,甚至会投资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损失企业利益。从实现角度,大多数投资类企业,都会以可行性研究为正现金流量的项目才会进行投资,过度投资一般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或是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期非常良好。但无论何种因素,两者相关性较强,激进的投资造成投资类企业的财务风险迅速增大,未来财务风险更加不可控制,投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在市场正常增长率下,投资类企业与竞争对手竞争近似于零和博弈,只有蚕食对手市场、取代竞争对手的市场才能得以生存,才能取得投资项目未来正现金流量,才可能弥补项目投资的到期偿债的现金流出。因此,对于投资类企业的管理层风险偏好的投资行为,未来投资项目运营成功与否更加关健,即投资效率直接决定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序。如果投资项目的未来市场在属于成长型,在项目生命周期内,企业现金流会很充沛,偿付项目借款的风险不大,投资类企业虽然承担了现实的财务风险,但投资类企业很容易得到股东的再融资资金或债务性外部融资,因此财务风险是可控的,两者相关性较弱。不过,投资类企业对一个行业持续投资时要预防被投资行业的市场由成长期到成熟期过渡,后续投资的风险会增大,这种投资的效率将变得更难以把握,对投资类企业而言又重新回到市场正常增长率的投资轨道上,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两者的相关性逐渐变强。

(三)从自由现金流理论分析

Jensen( 1986)提出了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企业现金流越多,经理人倾向于采取更多投资活动,导致投资效率下降。Richardson(2006)建立了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模型,并通过统计检验,认为自由现金流量高的企业发生过度投资的情况髙于其他同类型企业。Cleary等(2007)指出如果采用净流动资产作为现金流指标的变量,那么这一正相关关系会更加显著的表现出来。从自由现金理论看,企业自由现金充沛时,管理层倾向于过度投资。现实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及重大投资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一般过度投资问题是可控的。上述理论所呈现的现象时有发生,除了委托关系存在因素外,我们也可以理性认为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在重大投资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前提下,我们可以对此状态下进行定性分析:对于投资类企业当自由现金流充沛时,首先要考虑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形成是外部融资还是内源融资,其次要考虑企业负债水平、财务风险程度,最后综合分析投资机会、资金机会成本。由于投资类企业的投资效率几乎等同于企业的经营效率,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投资项目价值的确定等事项更加专业化。若企业负债水平不高、内源融资形成充沛的现金流量,企业对于投资项目的选择可以是风险型,投资的成功可以给投资类企业高于一般项目的回报率,即使投资失败也不致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不可控。因此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相关性不是太高。若企业负债水平不高,由外源融资形成现金流量,投资项目应选择中性风险,以控制未来的财务风险,可知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相对较强。当企业负债率较高时,无论是内源融资还是外源融资形成企业充沛现金流量,企业的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都有很高的相关性,投资类企业的投资决策需要谨慎,最好放弃风险较高的项目,除非市场竞争的需要、为生存而战时被迫选择风险较高的项目。

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定性分析了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相互作用机理、两者定性的关系,告诉了我们投资类企业在所处外部环境、具有的内部条件下怎么寻求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控制两者之间的最优平衡,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以实现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姜付秀,黄磊,张敏.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成本[J].世界经济,2009(10).

[2]于富生,张敏,姜付秀.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

论企业投资风险论文范文9

关键词: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一、引言

当今社会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登上经济的舞台,慢慢被经济学家所研究,所掌握。其实在我国风险投资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风险投资的机制与运作尚不是很明确,但风险投资已经慢慢被经济学界大量引用,那么,对我国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问题研究具有现实与理论的双重意义[1]。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问题研究,可以为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的引入提供借鉴意义。

二、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现状分析

在中国,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的引入起步较晚。国外风险投资业起步于20世纪初,在国内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于1985年成立,命名为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因经营不利,对风险投资方面的相关机制尚不明确,于1998年6月倒闭,这是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成立与倒闭[2]。随着经济学界对风险投资认识的加深,1995年初,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在其成立的3年时间里,该企业担保贷款12亿元,使之新增产值42亿元。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成功的运行带动了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业真正飞速发展始于1997一1998年。在这两年间,风险投资业被提上国家的议案,受到了全国政协的重视[3]。其实,国外的风险投资公司早就瞄准了中国风险投资这个市场,国外很多公司都在中国引入了风险投资,正如新浪背后有戴尔,搜狐背后有高盛那样,我国有近一半企业与国外风险资本有关。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比较活跃的风险投资企业近34家,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其中包括数字设备公司、中经合集团、日本软银、英特尔、高盛集团等。在这些风险投资公司中,仅数字设备公司在2015年向中国50家公司注入了4亿美元,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36%,大大高于美国本土的水平[4]。

三、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问题

(一)我国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的大环境中,对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明确的今天,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时仍然存在的管理松弛、信息缺失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是使得风险投资过程中成本的加大,由于经融界对风险投资相关问题不是很了解,急需要中介公司来进行指导,但在国内中介机构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中的发展。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时,必须对投资的企业加深了解,只有做到知此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二)我国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虽然在90年代就将风险投资提上议案,但是至今仍未制定相关政策对风险投资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和给予一些政策扶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我国经济界缺乏专业的人才对风险投资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其次,风险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和具体的投资方式相挂钩,风险投资者因此对其研究较少。

(三)我国法律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风险投资于20世纪80年代登上中国的经济舞台,对于中国的经济界来说,风险投资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没有被雕琢。近几年,虽然风险投资在中国有了一定发展,并且收到一定的重视,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规定不完善。现行的《投资法》、《经济法》、《税法》、《合同法》等法律都没有找到对风险投资的具体规定,也没有制定一部有关风险投资的专门法律,法律的缺失大大加重了风险投资的风险[5]。

四、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对策

(一)完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

机制是一个公司运转的机理,只有弄清一个公司的运行机制,才能更好的掌控公司。在上文中我们也发现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投资机制尚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现在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迫在眉睫。完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首先要完善风险投资系统,要引入各种潜在的风险资金与健全风险投资评价体系。接着建立多元化的集资体系,以健全风险投资的来源,增加风险投资的渠道。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引进国外风险投资人才来充实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

(二)扩大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来源

只有具备风险投资来源,才能对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加上安全网。风险资本是一项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往往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风险大的投资往往收益也高。要想加大风险投资的收益,必须扩大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来源。主要渠道包括:政府方面,政府应该增强风险投资意识,加大政策扶持,给予政策指导,将有的企业闲置资金投资到需要的企业中,是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中小企业方面,应该积极寻求大企业的资金投入,来充实自己;家庭及个人方面,将闲置的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中,实现双赢。

(三)建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互动的融资环境

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更能够影响一个企业。良好的融资环境能够带动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的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风险投资认识,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法律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减小风险投资的风险。只有各部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环境才能健全中小企业风险投资。

五、结语

风险投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引入具有很大前景,尽管目前为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各部们齐心协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现状;接着从社会环境、政府方面、法律环境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对策,包括:完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扩大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来源,建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互动的融资环境。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我国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问题研究提供借鉴意义。风险投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引入具有很大的市场,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作者单位:吉林省嘉兴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杨.浅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华北金融[J], 华北金融,2015(23):12-13.

[2]李淑文.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应引入风险投资理论观察[J], 理论观察,2014(233):121-123.

[3]陈红玲.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路金融经济[J], 金融经济,2013(6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