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物农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8 14:57:27

生物农药论文

生物农药论文范文1

试验设在玉门市柳河乡蘑菇滩村四组,枸杞品种为宁枸2号,杞龄4年。试验当天天气晴朗,8h、14h、20h平均气温19℃,平均相对湿度14.7%。试验设5个处理:(1)为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600倍液;(2)为1%苦参碱可溶液剂400倍液;(3)为0.5%藜芦碱可溶液剂400倍液;(4)为2.8%阿维菌素乳油5500倍液;(5)清水为对照(CK)。小区面积50m2,顺序排列,3次重复,采用工农16型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于枸杞叶正反面,以叶面湿润不流液为宜。于2013年5月20日喷药,按小区喷药,先喷对照清水,然后从低剂量到高剂量的顺序喷每个处理,每喷完一个处理,彻底清洗一次喷雾器。每小区按相同方位固定8株调查螨包量,喷药前1d调查螨包基数,喷药后1d、3d、5d、14d、21d、28d各调查一次,记载螨包数,计算校正防效。每次同时观察施药对枸杞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校正防效(%)=[1-(处理区药后活螨数×对照区药前活螨数)(/处理区药前活螨数×对照区药后活螨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观察,施药后枸杞植株生长发育及茎、叶色泽一直保持正常,说明供试药剂、剂量及施药方法对枸杞生长发育安全。

2.2不同处理对枸杞瘿螨的防治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施药后1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49.32%,其次为处理(3),为46.79%,处理(4)防效最低,为7.18%。施药后3d,以处理(3)的防效最好,为84.09%,其次为处理(2),为81.82%,处理(4)防效最低,为34.09%。施药后5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64.62%,其次为处理(2),为62.26%,处理(3)防效最低,为25.71%。施药后14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52.38%,其次为处理(2),为20.63%,处理(3)防效最低,为15.18%。施药后21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52.65%,其次为处理(4),为46.17%,处理(3)防效最低,为14.77%。施药后28d,以处理(1)的防效最好,为53.51%,其次为处理(4),为46.17%,处理(3)防效最低,为14.00%。从不同药剂来看,药后3d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瘿螨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到84.09%和81.82%;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药后28d防效仍达到53.51%,说明该药剂对枸杞瘿螨药效较稳定,持效期较长。

3结束语

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1%苦参碱可溶液剂、0.5%藜芦碱可溶液剂、2.8%阿维菌素乳油对枸杞瘿螨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d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瘿螨的防治效果最好,除2.8%阿维菌素乳油55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为34.09%外,其余3个处理的防效均达75%以上;1%苦参碱可溶液剂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20.63%~81.82%,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药效较稳定,持效期较长,药后28d防效仍达到53.51%。鉴于防效与持效期综合考虑,建议生产上推广应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400倍液和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600倍液喷雾。综合考虑前期速效性和后期持效性较差,建议生产上按试验剂量在第一次施药后于每次采摘后立即施药,共施4~6次,并交替用药,以提高防效和延长持效期。参试4种生物农药,因其毒性低,满足了有机药品生产规范和技术要求,有利于保证药品品质,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的健康安全。

生物农药论文范文2

一、征集内容

1.产业论坛:行业管理及产业政策,国内外农药概况及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等;

2.开拓创新:农药原药、中间体、农药前体的合成技术、前景预测等;

3.HSE专栏:生产安全,“三废”处理新工艺、新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研究,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4.加工应用:制剂加工、助剂与配方研究、使用与药效研究、包装机械、药械等;

5.市场开拓:国内外市场开拓、农药进出口、互联网与农资电商等;

6.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的发展、新产品开发等;

7.其他:分析方法研究、农药毒性和残留、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等。

二、征文对象

国内外农药行业管理、科研、生产、营销、植物保护以及与农药行业相关的人士。

三、征集时间

2015年8月22日~9月25日

四、征文要求

1.参会论文需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并在国内外尚未公开发表过;

2.论文以word(中/英文)文档方式提交,内容包括:

(1)首页: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及职务、联系方式;

(2)次页: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5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3)正文:论文限3000字以内;

(4)参考文献。

3.论文请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给会议筹备组,主题及附件名称请注明“会议征文”。所有征集论文,经专家评审后,将免费被选入论文集;

4.论文须为作者原创,文责自负。论文一经录用,赠送论文集一本。

五、联系方式

曹承宇 电话:010-84885146 传真:010-84885001

段又生 电话:010-84885035 传真:010-84885255

罗 艳 电话:010-84885145 传真:010-84885255

Email: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1315室 邮编:100723

生物农药论文范文3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化化工集团公司科技部王龙根主任主持,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沈阳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康卓教授致开幕词,温州市和乐清市有关领导、乐斯化学有限公司总裁陈呈新先生到会讲话。 全国从事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到会。

中化化工科技研究总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钟华博士向大会报告了国家“十二五”攻关农药项目的初步想法。“十二五”科技创新主题为“绿色、生态”,将绿色、生态的理念贯穿研发、生产、使用的全过程。 总体思路是依托技术创新联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应对重大病虫草害,倡导绿色生态和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农药强国转变。 通过农药创制品种和技术的研究、关键品种与中间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环境友好型助剂的开发,解决农业生产中重大和疑难病虫草害的防治难题,减少农药生产和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环保的绿色农药,为农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我国农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杨光亮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农药工业产业集中度有所下降。2011年的21家农药上市企业的销售总额为208亿元,占全国农药企业销售额的10.6%,与2005年14.4%相比,下降了3.8%。中国农药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兼并重组的力度,组建和形成大型企业集团,这不仅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农药工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资源分配的前提,只有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才有实力进行农药创制,才能在与国外公司进行高层次合作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国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顾宝根副所长介绍了国内外农药管理动态,指出要着力构建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趋势的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完善农药管理体制机制。 要大力推进登记审批改革,强化安全管理、高毒农药管理,促进生物农药登记管理促进生物农药发展,加大国际合作内容。 全面推行农药田间试验网上审批;华东6省市实现农药登记电子审批试点,申请、初审、受理、部所评审、部批准全程电子化。 推动农药安全性评价数据的国际互认,参与全球联合评审。

会议期间,代表们就关于我国农药研究的新思维、新品种、新方法等,合成技术研究、生产工艺改进、三废治理及分析方法等绿色化研究,农药加工工艺、助剂应用及剂型研究,生物技术在农药研究中的应用,农药应用技术研究,安全评价性研究,农药生产用新设备、新器械研究等,农药在环境中的代谢与残留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研讨和交流。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吕龙副所长介绍了含氟中间体和含氟农药的创制;沈阳农业大学纪明山教授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程春生总工程师介绍了化工安全生产与反应风险评估,我国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由于欠缺完整的安全性信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未知隐患,常常潜在风险,并引发安全性事故发生。 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在我国处于起步或空白阶段,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以国际技术合作为契机,在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建立研究方法和评估标准,目前,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是具备开展化工反应风险研究的专业实验室。

上海农药研究所张一宾总工程师对农药与医药品种的双向开发介绍了一些案例,谈了自己的理解;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化工研究所李忠所长介绍了顺硝烯新烟碱杀虫剂结构衍生与作用机制;沈阳化工研究院刘长令副总工程师就农药新品种开发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姚建华研究员介绍了农用化学品的毒性计算机预测技术及其应用,利用从数据库中获取已经收录的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建立知识库,采用量化计算方法研究分子的性质,应用知识库实现预测功能。

广州市化学工业研究所成家壮研究员介绍了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新思路;深圳朗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张荣胜总经理介绍了二元复配型水分散粒剂配方研究;华中师范大学贺红武教授介绍了以丙酮酸脱氢酶为靶标的新型杀菌剂的合理设计与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张建军教授介绍了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绿色农药的分子设计与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凌云教授介绍了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瑞香酮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沈阳化工研究院李淼博士就新型含吡唑的二氯丙烯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杀虫活性作了报告;沈阳化工研究院吕亮博士就苯并杂环醚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研究作了报告;南开大学汪清民教授介绍了牛心朴子草中抗植物病毒活性成份的分离鉴定、合成方法、结构优化、生物活性研究和高效的植物源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NK-007的创制;贵州大学徐维明博士介绍了缓释性控制农药新剂型开发与应用;沈阳化工研究院陈亮博士介绍了植物根围细菌生物农药筛选;沈阳化工研究院段明郁博士介绍了农药在环境中的代谢产物研究的意义、现状;华中师范大学彭浩博士介绍了新型含磷杂环结构的膦酸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除草活性;南开大学元素所徐效华教授介绍了基于化感物质设计合成生态农药分子;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冯义志介绍了吡嘧磺隆在水稻土壤、田水、糙米、稻秆和稻壳中残留分析方法;沈阳化工研究院王丽颖介绍了沈阳院的新型杀菌剂唑菌酯新制剂及生物活性;沈阳农业大学陈立杰教授就植物线虫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及生物农药创制作了报告;贵州大学吴剑博士介绍了新型含杂环和酰腙结构的吡唑酰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沈阳化工研究院李新介绍了熏蒸剂主要品种市场概况及应用;沈阳化工研究院张敏恒教授介绍了世界农药市场。

南开大学汪清民教授的“牛心朴子草中抗植物病毒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合成方法、结构优化、生物活性研究和高效的植物源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NK-007的创制”等9篇论文被大会评为优秀论文。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程春生总工程师的“化工安全生产与反应风险评估”被评为本届年会特别奖。

通过这次学术会议,专家和代表就当前新形势下农药行业的一些政策性、学术性问题及其他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成功、高水平的农药行业盛会,通过会议交流,代表们收获颇多,达到学者、代表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的预期目的。 会议的举办为国内农药领域的学术交流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年会期间,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沈阳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康卓教授主持召开了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副秘书长张敏恒教授汇报了近2年学会秘书处工作,秘书长刘长令教授通报了大会优秀论文的评审工作。 会议增选魏优昌、黄文耀、姚再男等3位同志为新委员,会议还商讨了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其他各项事宜。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

由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办,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国农药信息总站承办,江苏省激素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乐斯化学有限公司、深圳朗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于2012年5月10日至12日在浙江乐清成功召开。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化化工集团公司科技部王龙根主任主持,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沈阳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康卓教授致开幕词,温州市和乐清市有关领导、乐斯化学有限公司总裁陈呈新先生到会讲话。 全国从事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到会。

中化化工科技研究总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钟华博士向大会报告了国家“十二五”攻关农药项目的初步想法。“十二五”科技创新主题为“绿色、生态”,将绿色、生态的理念贯穿研发、生产、使用的全过程。 总体思路是依托技术创新联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应对重大病虫草害,倡导绿色生态和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农药强国转变。 通过农药创制品种和技术的研究、关键品种与中间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环境友好型助剂的开发,解决农业生产中重大和疑难病虫草害的防治难题,减少农药生产和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环保的绿色农药,为农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我国农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杨光亮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农药工业产业集中度有所下降。2011年的21家农药上市企业的销售总额为208亿元,占全国农药企业销售额的10.6%,与2005年14.4%相比,下降了3.8%。中国农药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兼并重组的力度,组建和形成大型企业集团,这不仅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农药工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资源分配的前提,只有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才有实力进行农药创制,才能在与国外公司进行高层次合作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国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顾宝根副所长介绍了国内外农药管理动态,指出要着力构建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趋势的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完善农药管理体制机制。 要大力推进登记审批改革,强化安全管理、高毒农药管理,促进生物农药登记管理促进生物农药发展,加大国际合作内容。 全面推行农药田间试验网上审批;华东6省市实现农药登记电子审批试点,申请、初审、受理、部所评审、部批准全程电子化。 推动农药安全性评价数据的国际互认,参与全球联合评审。

会议期间,代表们就关于我国农药研究的新思维、新品种、新方法等,合成技术研究、生产工艺改进、三废治理及分析方法等绿色化研究,农药加工工艺、助剂应用及剂型研究,生物技术在农药研究中的应用,农药应用技术研究,安全评价性研究,农药生产用新设备、新器械研究等,农药在环境中的代谢与残留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研讨和交流。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吕龙副所长介绍了含氟中间体和含氟农药的创制;沈阳农业大学纪明山教授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程春生总工程师介绍了化工安全生产与反应风险评估,我国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由于欠缺完整的安全性信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未知隐患,常常潜在风险,并引发安全性事故发生。 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在我国处于起步或空白阶段,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以国际技术合作为契机,在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建立研究方法和评估标准,目前,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是具备开展化工反应风险研究的专业实验室。

上海农药研究所张一宾总工程师对农药与医药品种的双向开发介绍了一些案例,谈了自己的理解;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化工研究所李忠所长介绍了顺硝烯新烟碱杀虫剂结构衍生与作用机制;沈阳化工研究院刘长令副总工程师就农药新品种开发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姚建华研究员介绍了农用化学品的毒性计算机预测技术及其应用,利用从数据库中获取已经收录的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建立知识库,采用量化计算方法研究分子的性质,应用知识库实现预测功能。

广州市化学工业研究所成家壮研究员介绍了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新思路;深圳朗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张荣胜总经理介绍了二元复配型水分散粒剂配方研究;华中师范大学贺红武教授介绍了以丙酮酸脱氢酶为靶标的新型杀菌剂的合理设计与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张建军教授介绍了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绿色农药的分子设计与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凌云教授介绍了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瑞香酮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沈阳化工研究院李淼博士就新型含吡唑的二氯丙烯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杀虫活性作了报告;沈阳化工研究院吕亮博士就苯并杂环醚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研究作了报告;南开大学汪清民教授介绍了牛心朴子草中抗植物病毒活性成份的分离鉴定、合成方法、结构优化、生物活性研究和高效的植物源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NK-007的创制;贵州大学徐维明博士介绍了缓释性控制农药新剂型开发与应用;沈阳化工研究院陈亮博士介绍了植物根围细菌生物农药筛选;沈阳化工研究院段明郁博士介绍了农药在环境中的代谢产物研究的意义、现状;华中师范大学彭浩博士介绍了新型含磷杂环结构的膦酸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除草活性;南开大学元素所徐效华教授介绍了基于化感物质设计合成生态农药分子;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冯义志介绍了吡嘧磺隆在水稻土壤、田水、糙米、稻秆和稻壳中残留分析方法;沈阳化工研究院王丽颖介绍了沈阳院的新型杀菌剂唑菌酯新制剂及生物活性;沈阳农业大学陈立杰教授就植物线虫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及生物农药创制作了报告;贵州大学吴剑博士介绍了新型含杂环和酰腙结构的吡唑酰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沈阳化工研究院李新介绍了熏蒸剂主要品种市场概况及应用;沈阳化工研究院张敏恒教授介绍了世界农药市场。

南开大学汪清民教授的“牛心朴子草中抗植物病毒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合成方法、结构优化、生物活性研究和高效的植物源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NK-007的创制”等9篇论文被大会评为优秀论文。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程春生总工程师的“化工安全生产与反应风险评估”被评为本届年会特别奖。

通过这次学术会议,专家和代表就当前新形势下农药行业的一些政策性、学术性问题及其他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成功、高水平的农药行业盛会,通过会议交流,代表们收获颇多,达到学者、代表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的预期目的。 会议的举办为国内农药领域的学术交流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年会期间,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沈阳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康卓教授主持召开了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副秘书长张敏恒教授汇报了近2年学会秘书处工作,秘书长刘长令教授通报了大会优秀论文的评审工作。 会议增选魏优昌、黄文耀、姚再男等3位同志为新委员,会议还商讨了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其他各项事宜。

生物农药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农药使用方案,微分方程模型,迭代的约束条件,非线性优化,穷举法

 

1引言在植物、农田生态系统中,自然状态下害虫的种群发展趋势、农作物的受害状况,特别是喷洒化学药物对害虫数量的影响是农田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比如金开正、邵达孚先生 [1] 提出幂指模型在害虫密度和作物产量损失研究中的应用,李炳文、王贵生先生[2]等对于中华稻蝗对水稻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探讨等等。然而农业种植的目的是农作物和总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对于农业生产需要确定恰当的使用农药的方案。本文以农药锐劲特在水稻种植中的使用为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使利润最大化的锐劲特的使用方案。以下为相关数据:按照市场价格假设农药锐劲特的价格为10万元/吨,锐劲特使用量10mg/kg-1水稻;肥料100元/亩;水稻种子的购买价格为5.60元/公斤,每亩土地需要水稻种子为2公斤;水稻自然产量为800公斤/亩,水稻生长自然周期为5个月;水稻出售价格为2.28元/公斤。免费论文参考网。下表是农药锐劲特在水稻中的残留量数据。

表1 农药锐劲特在水稻中的残留量数据

生物农药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菜农用药的几个误区

 

1、只用进口农药:虽然总体上讲进口农药质量要比国产农药好。实际上大部分进口农药的有效成分也是一些常用的药物,而这些药物国产的也非常好。有条件的还是应尽量使用国产农药,关键是选好品牌,把好质量关,这样能降低用药成本。如防治荸荠秆枯病,有的就认为国外进口的甲基硫菌灵效果最好,实际上它最终转化为多菌灵,有些菜农用国产的多菌灵就能很好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2、只用高价农药:部分菜农片面地认为,越贵的农药质量越好,防效越高。有些菜农由于缺乏病虫害的正确识别和对农药防治特点了解不多,盲目地听信某些农资经销商的吹嘘,胡乱地配五六种药剂,经销商是赚了钱,但菜农不但没治好病虫害,有的由于配药过多,还造成了药害。防治同一种病虫害的农药往往有多种,有的达数十种,但价钱可能相差很远。选择用药的原则,除了防效期长短、安全间隔期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廉价原则。

3、只用低价农药:有些菜农恰恰相反,不管效果如果,总是买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农药。实际上,价格低并不等于价廉,表面价格低的产品也存在高消费现象。有些农药制剂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简单,不法分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农业论文,加上大多菜农对农药生产成本构成缺乏了解,于是大量价廉而质劣的产品充斥市场,其中最常见的劣质产品就是含量严重不足的产品,这是因为有些不法厂商为了迎合经销商的要求,而降低了含量,实际上是不合格产品,不明白的菜农以为价格便宜,物超所值,殊不知这种产品是最昂贵的,使用量要成倍增加,甚至毫无效果,搞不好贻误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损失更大。而有些表面上价格低的产品往往是有效成分标示含量低的产品,即使是质量保证的产品,这些产品由于含量低,用量大,其包装材料、工资等占成本比重大,实际上是平买贵用。

4、只用新农药:旧农药效果不佳或没有效果,举张用新农药是避免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的好办法,但事实上,有些新农药仅仅只是牌子是新的,一药多名,是旧农药换汤不换药提高药剂的欺骗手段,好在现在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只能用通用名,再标注商品名,有效成分不同的产品要标明含量。因此,菜农在使用农药时不能一味求新赶时髦论文开题报告。

5、一成不变地使用某种(类)农药:有些菜农试用了某种(类)农药防治某些蔬菜病虫害后,发现其效果不错,于是以后每次遇到相同的病虫害时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使用这种(类)农药。这些人往往对农药的认识不足,尤其对抗菌药及抗虫药的抗(耐)药性问题缺乏认识,结果防效越来越差,有的甚至不断提高用药量,效果仍然不好,甚至认为是假药。

6、无病不用药,有病乱打药: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农业综合预防为主,防治为辅、防重于治。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菜农对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防观念淡薄,抱侥幸心理。不注意种子消毒、种苗消毒、土壤消毒、设施消毒,用较少的投入去控制病虫害,不重视基肥,不合理追施肥水,不合理密植,这样为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埋下了隐患,不仔细检查病虫害的初发,往往等病虫害大发生时,才想起用药防治,从而收效甚微,给蔬菜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荸荠枯萎病的防治目前没有很好的防治药剂,只能靠加强农业综合防治管理,把病害的发生机率控制在前期。有些种植户不注意观察农业论文,往往前几天发现荠苗还好好的,突然之间一二天就发生毁灭性地病害,这个时候再用任何药剂均已无力回天,因为枯萎病的发生是从茎基部开始的,有一个表现是青枯死,实际上看起来是健康的,但茎基部早已出现了该病的发病症状,等菜农发现时,往往已到后期。

7、轻预防重化防:许多菜农往往等到病虫害大发生时才想起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蔬菜病虫害发生一般都有一个潜伏期,只在当病菌虫卵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会达到给生产造成危害的程度。虫害防治在卵期和二、三龄前,用化学防治很有效,一旦超过了三龄,甭管用什么药,效果均差。病害达到毁灭性级别,要想防治相当困难,特别是对一些病毒性、土传病害。要树立和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从选留种开始进行严格的栽培管理。

8、注重速效性:有些菜农对杀虫剂的认识是当即能打死虫的是好药,而对于抑太保、苦参碱、卡死克等生物药剂或作用机制不同效果慢的好药认识不足,而往往正是后种药剂杀虫效果最好,持效期长,而更划得来。有些经销商甚至把一些所谓的新药撕掉标签,菜农用了后蔬菜马上有了反映,就认为是“好药”,实际上某些经销商是用的一些叶面肥料来冒称药剂,打在蔬菜上当即对没死的蔬菜有效果,过后病虫害还是没防治好,因而加大了用药成本。

作者:王迪轩 曹如亮

电话:

生物农药论文范文6

关键词:农村兽医;畜禽疾病;误区;对策

农村是我国畜禽养殖的主要群体,其养殖形式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养殖量少则几头(只),多则几十头(只)。农村养殖户都严重缺乏畜禽疾病防治意识和知识,畜禽极易染病。农村兽医在这个宠大的畜禽养殖群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普遍所受文化教育都比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畜牧兽医理论教育,在畜禽疾病治疗中主要以经验为主,存在着很多误区,常延误治疗时机,严重影响畜禽疾病的正确诊治,造成用药多、疗效差的不良后果[1]。本文就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农村畜禽养殖的疾病防治提供借鉴。

1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

1.1农村兽医的现状

绝大部分农村兽医都缺乏临床经验,在对动物疾病的诊治中,常根据自己极少的理论知识或者凭着经验对畜禽疾病进行防治,结果往往药不对症。这些兽医大多未受过很好的教育,很多都是小学毕业,没有对畜禽疾病的防治知识进行过系统学习,常常是因为得到一种谋生手段而进入该行业;一部分兽医是通过跟老兽医学得了一些一知半解的畜禽疾病防治知识而进入了该行业,他们对畜禽疾病都是根据经验来诊治,往往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兽医从事兽医多年,但从来没有做过动物剖检,不作临床用药记录,缺乏临床经验[2]。

1.2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诊治中诊治方法的盲目性

由于农村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知识的局限性,他们往往是见病用药、见热就退、见泻就止、见效停药。如发现畜禽一发热,便急忙用退热药降温,而滥用退热药物会降低畜禽机体防御功能,造成热型混乱,掩盖住畜禽的疾病真相。农村兽医喜欢滥用抗生素,不论何种疾病都离不开抗生素,实际上如消化不良、中毒等使用抗生素反而会使病菌的抗药性大大增强,而且抗生素的使用会产生药物残留问题,用药后会残留在动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内,人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而深远的影响。农村兽医在临床上经常都是发现病畜病禽病态稍好,就马上停止用药,这样容易造成病情复发,甚至转为慢性病。畜禽发生疾病有内因也有外因,农村兽医不重于防,待到畜禽产生了疾病才去诊治,结果又因为往往诊治方法不对,而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3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诊治中用药的盲目性

大多数农村兽医对兽药药理、动物病理及病原微生物的特征都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他们不懂得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性[3]。在畜禽疾病诊治中,他们一般都是根据药物的说明书进行用药,有些兽医甚至喜欢根据自己的习惯胡乱用药,全然不了解动物的病理,结果造成动物药物中毒,治疗失败。在农村,兽医最常用的用药模式是“安+青+地”,即安乃近+青霉素+地米,当这类药物不起作用时,则根据畜禽病症表象,对着药物说明书胡乱用药,造成治疗失败甚至将畜禽治死。

1.4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诊治中对药物使用剂量、使用疗程以及用药途径的盲目性

农村兽医在对药物的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畜禽病轻则用小剂量,病重则用大剂量。多数兽药使用剂量都是按体重来测算,大多没有标出上限量,很多农村兽医不会掌握合理用药量,不按疗程治疗,往往是1针打下去不见效,又打第2针,甚至第3针,这样往往使药剂量加大,由于药害作用的加重而使动物的病情加重或者直接导致死亡。用药途径指的是给动物用药的方式,如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很多农村兽医不了解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用药方式,胡乱用药。

2对策

2.1提高农村畜禽养殖农户的畜禽疾病预防意识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畜禽养殖的培训力度,将畜禽疾病防治培训列入农技培训之列,提高畜禽养殖农户对畜禽疾病的预防意识,从根本上预防住畜禽疾病的发生。

2.2对农村兽医进行系统的兽医知识培训

着力提高农村兽医的专业素质,如通过畜牧局等机构聘请有资质的兽医师组织农村兽医进行系统的兽医知识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

2.3农村兽医人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技术水平

农村兽医应多多学习畜禽疾病治疗知识,多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技术水平,在治疗中应注意:一是用药要有针对性;二是用药剂量要适宜;三是保证用药疗程;四是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生物农药论文范文7

关键词: 农药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农药学是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属于农业、化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交叉综合性学科[1],其主要开设的课程包括《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分析与残留测定》、《农药加工与应用》、《农药生物测定》、《农药环境毒理学》等学科。随着我国农药科学研究和我国农药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环境安全、人类健康、农产品质量的关注,农药向新型、高效、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对农药专业人才质量和农药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农药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和改革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综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化农药学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

农药学课程的设置必须考虑社会和学科的全面性和科学性[2]。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为例,目前本专业开设的农药学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农药残留测定》、《农药加工与应用》、《农药生物测定》、《农药质量检测》、《生物农药》及《农药营销学》六门课程,主要以基础理论为重点,所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农残分析、农药登记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优化后的课程体系重点压缩了《植物化学保护》和《生物农药》的理论学时,增加了实验学时;考虑到当前人们对农药残留、真伪农药的辨别及农药环境毒理等方面的热切关注,将《农药残留测定》和《农药质量检测》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农药分析与残留测定》,重点讲授农药原药、农药制剂的质量分析及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农药残留污染防止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基础与经典理论,增加了实验学时数,将理论的难点渗透于实践之中,并增开了《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农药加工与应用》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故将《农药加工与应用》的理论学时取消,全部改成实验课,将理论部分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讲授,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通过对学生就业形势调研及对用人单位的实地走访,发现新农药开发及农药登记与管理方面是学生所存在的知识漏洞,所以增开《新农药的开发与应用》和《农药登记与管理》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知识储备,见下表。

表 农药学课程设置及优化

二、改革实验教学,加强系统训练

实验教学是农药学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3]。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的改革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以往教材中的实验进行精选,围绕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三大块内容设计一系列代表性强、教学效果好的经典型实验,比如杀虫剂生物测定、除草剂的生物测定,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等直观、观察效果较好的实验内容,与此同时,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及学科前沿,开发出一些可引导、可操作的创新型及综合型实验,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动态实验,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参考文献独立的对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并实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传统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示范教学为主,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即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分成4-6人小组,使其独立完成从实验设计及实验准备开始的实验全过程,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着重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可谈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分析自己得到的实验结果,鼓励学生在实验时大胆尝试,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跟进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科学仪器的水平是实验教学的标志,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支撑[4]。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对实验教学的仪器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2010年以前,实验室投入较少,仪器数量不足,设备陈旧,缺乏先进技术的实验仪器设备,近年来,一方面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增加,另一方面教师基金项目的增加,实验室及科研室逐步购置了气相色谱仪、质谱、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双向电泳仪、纯水仪、酶标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智能人工气候培养箱等先进设备,能充分满足一些先进、高端的实验要求。(4)实验室开放模式的规范化管理。随着实验教学学时的增加,实验室的教学压力逐渐增大,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实验高效、有序地进行,对所承接的实验项目实行预约。在进行实验前向实验室工作人员递交实验计划,实验项目完成后,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指导老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指导,实验有关人员进入开放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如仪器使用登记、实验室卫生管理、实验室进出登记等。(5)对实验教学的考核形式进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的考核形式是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根据实验报告情况给出实验成绩。改革后的考核形式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报告成绩,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时,对实验项目进行随机抽取,动手操作后给予的考核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让学生对实验教学给予重视。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

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的保障[5]。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教师入职后,很难有机会参加在职培训与进修,使得老教师不能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实现自身理论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对老教师进修培训是提高教学团队素质的途径之一。另外,引进学历高、动手能力强、热爱教学工作的农药学优秀毕业生扩大和丰富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梯队结构建设更合理,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建立良好的人才开发利用机制,使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动态前沿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竞争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此外,增强教师团队的团结、协调及专业互补的教学能力,能够积极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和特长,切实提升团队教学水平。

农药学相关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只有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发挥优势。在农药学相关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保留传统教学中的精髓,同时加大教学投入力度,提高教学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搭建高水平及多样化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农药学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实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卫光,杨广领,赵春青.高校农药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10(06).

[2]曾鑫年,徐汉虹,胡美英.农药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探讨.高等农业教育,2003(01).

[3]膝春红,陶波.农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生物农药论文范文8

论文摘要:阐述了从江县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治理对策。

从江县的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是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作物秸秆的不当处理,以及人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等的随意排放造成的,虽然目前危害不大,但如果不加以重视,也会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由于从江县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中上游,若因农业环境污染引发水体污染,将对下游群众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抓好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 农业环境保护污染现状及成因

1.1 种植业 1.1.2 农药。从江县每年使用各种农药实物100 t左右,平均8.25 kg/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杀虫剂占75%。但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造成土壤中农药残留;农药瓶、袋乱丢乱弃现象严重。所以70%~80%的农药都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污染环境和地下水。 1.1.4 农膜。全县每年使用农膜约50 t,农膜回收率85%以上,但仍有少部分地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造成耕地理化性状恶化,通透性变差,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并有加重的趋势。 1.2 畜禽养殖业 1.2.2 畜禽粪便流失量大。家庭或散养户未经处理的粪便露天收集堆放,经日晒雨淋,流失率约为20%。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也基本未作无害化处理,造成环境和水体污染。

2 治理对策

2.1 加强农业病虫害监测,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对保证农业增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影响着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污染的措施:①加强病虫监测预报,及时信息,指导农民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②提倡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新技术;③科学合理用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④认真贯彻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按规定使用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2 科学使用化肥,增施有机农家肥 通过土壤普查和土壤养分监测,推广使用配方施肥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流失和挥发。同时,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采取堆腐还田、牲畜过腹还田、沼气发酵还田、食用菌生产等措施。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注重水土保护,发展节水农业,不断改善土壤环境。

2.3 积极推广和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技术 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农业污染。

2.4 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新技术,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如在农村大力沼气生态建设,把“一池三改”技术落实到位,沼气建设与庭院经济开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彻底改善人居环境。

2.5 做好废弃农膜的清除、回收,防止“白色污染” 逐步扩大易降解膜和各种专用膜的示范推广,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清理回收残膜,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2.6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及肥料、农药、饲料、兽药合理使用准则等相关法规,强化对农业投入类产品市场的监管,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

生物农药论文范文9

论文摘要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指出在喷施农药时,要把握适宜的气温、选择适宜的湿度、避免降水天气施药、巧借风力和合理利用光照。

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的丛生、消长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采用农药防除病、虫及杂草,是植物保护的有力武器,是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而在选用农药种类、使用方法、避免对作物、人、畜的危害和发挥施药后的效果等方面,都必须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如同一种农药,在某种天气条件下可以提高药效;而在另一条件下,不但药效降低,而且药效期也会缩短。因而,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显得非常重要。

1把握适宜的气温

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药效的稳定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较高的气温会增强药剂的渗透力,加快毒杀速度,有利于提高药效;但气温超过一定范围后,药效反而会降低。一般来说,当气温在20~30℃范围内用药,其效果比气温在20℃以下的天气条件下使用效果要好;但当气温超过35℃时,由于高温会促进药物分解而降低药效的持久性,同时在喷施药液时,喷出的雾滴水分在高温下也易挥发,导致局部药液浓度加大,加之作物新陈代谢旺盛,故易引起药害发生,且易引起人身中毒事故。因此,在晴天施药,最好选择在上午11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进行,避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施药。

2选择适宜的湿度

湿度对农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药剂型的影响上。对大多数乳剂农药而言,由于湿度大,会相对降低其浓度,加大药液流失,从而降低药效;但对有的撒施粉剂农药则有利于药粉与作物茎叶的粘附,能提高药效。通常粉剂农药宜在晨昏植株露水未干时进行喷撒,以利药粉粘附在叶片上而不被风抖落;喷雾宜选晴天无露水时进行,以免稀释药液,降低药效;喷粉、喷雾后遇到降水,常会冲失药剂或冲淡浓度,需要重新喷药。空气潮湿会使药剂挥发能力减弱;土壤的干湿,对药效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较湿的土壤能更好地吸附杀虫剂,增加药物与虫体接触机会,从而提高防效。

3避免降水天气用药

下雨天喷施农药,药剂易被雨水冲刷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无效。为了延长药效期,最好选择晴天或雨过天晴时喷施农药。但如果雨季正逢害虫防治适期,不能过多推延喷药时间的情况下,也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防效。

(1)在农药中加入适量的黏附剂和辅助剂。如洗衣粉、木薯粉浆水等,以增加农药的黏附力。

(2)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如乐果、杀虫双、稻瘟净等,此类药施药后4h无雨,则有80%以上农药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4h以后再下雨则对药效影响不大。

(3)选择速效性农药(如速灭威),在喷药后短时间内就产生药效。

(4)选择粉剂农药。尤其是在大雾、露水重的情况下,喷施粉剂农药最为有利。特别是可湿性粉剂,能溶解于露水而加快毒杀速度。

(5)选择超低容量喷雾器喷药。由于浓度高,雾滴细,易被作物吸收,可减少流失。

4巧借风力

喷药宜选择无风天气,有风会给操作带来麻烦,很难保证药物喷撒到需要的部位。如果施用剧毒性农药,更应注意风向及风速的变化,以免产生药害,发生人、畜中毒事故。大风能促进药剂的挥发和散失,造成药剂浪费,同时易导致药液四处乱飞,增加空气污染,导致人畜农药中毒事故。因此,大风天气时不宜喷施,以静风或微风条件下施药较好。在一天的早晨或傍晚,由于逆温层的存在,气层静稳,是喷药的最佳时机。同时,还可利用风向喷施农药,操作人员应顺风前行或背风倒退,这样才使药剂准确地喷洒到位,且对人体安全。

5合理利用光照

强烈的光照能加快药剂的挥发与分解,使药效期缩短且在强光下,作物新陈代谢旺盛,气孔张开,农药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甚至烧伤叶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在炎热的中午不宜施用农药。另外很多昆虫如地老虎、稻苞虫、卷叶螟幼虫等都有昼伏夜出的特性,只有当它们处于采食状态时,才有受药的可能性,故强光照下不利于喷施防治此类害虫的农药,宜选择在阴天或晴天傍晚施药。

总之,影响农田施药效果好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病虫的生理特性和农药的理化特性方面。施药时除要做到“对症、适时、恰当、安全”外,还要考虑天气与施药之间的关系,根据各类药剂和防治器械的性能,决定合适的施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