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患者安全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30 10:38:34

患者安全论文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3~60岁,平均40.2岁,病程3~28年,平均15.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59岁,平均38.2岁,病程1~25年,平均13.2年。两组患者人数、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癫痫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常规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主要包括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癫痫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在住院期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医院及科室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医疗事故处罚条例、跌倒坠床应急预案、护士管理办法及癫痫病房各种护理常规、各种制度、流程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重视癫痫患者的安全问题,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确保护理安全。②癫痫患者住院环境的安全管理: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营造相对安全的环境,为患者提供相对方便的公共设施。家属在探视患者时应该限制人数,避免过于嘈杂的环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另外,应该确保患者病房内有着相对柔和的光线,病房合理布置尽可能地清除病房内的障碍物。病床两侧有床档、脚轮有刹车固定,将患者重要的物品放置在随手可以触摸的地方,教会患者使用呼唤铃。将警示牌放于病床较为显著的位置,如“谨防摔倒”、“小心烫伤”“防导管脱落”等,对躁动患者采用防护用具,对避免发生意外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③重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安全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工作:医护人员在癫痫患者的治疗期间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情绪进行有效改善,确保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持。告知患者加重病情或者诱发的因素,让患者全面配合诊疗活动。④发作时的安全护理:医护人员在癫痫患者疾病发作时,应该把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且将衣领松开,倘若患者出现咬伤舌头的情况,则应该在牙龈位置填充物品。给予面罩吸氧,患者在肢体抽搐的情况下时,不能通过强行的方式进行按压,防止出现骨折的情况。另外,为防止患者自伤,在告知家属的情况下使用约束带。采用地西泮药物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时,应该确保滴注速度缓慢。对患者皮肤的颜色以及尿量进行细致的观察,避免出现肾功能受损等严重情况。

2结果

2.1两组患者转归效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后,均获得一定的效果。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详见表2。

3讨论

由于癫痫患者受到各环节、较大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影响,有着较多的发病原因,造成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过度换气、感情冲动、疲劳、发热等方面。一旦患者癫痫病情发作时,则会造成大脑意识有一定障碍,有着较高的肌肉张力,四肢关节出现僵硬的情况,很容易发生窒息、咬伤、摔伤以及坠床等不良事件。本次选择观察组的癫痫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安全管理措施通过临床路径措施实施在患者的住院期间,根据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对危险因素进行详细且客观的评估,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采取保护性的护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促进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信息传递以及交流得到明显增强[2]。另外,应该及时向陪住人员以及家属宣传安全管理措施,对患者病情转归有重要作用,促进患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使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沟通得到有效增进。采用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在癫痫患者住院期间,不仅能够促进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还能够给癫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2

作者:黄娟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安排患者住单人房间,病房设施相对简单,窗户安装防护栏,家属24h陪护,房间内不能有刀、剪、绳等危险物品,工作人员每天进行危险品检查,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护理人员方面加强护士对精神病专科知识的培训我院护理部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提高年轻护士素质活动等过程中集中对护士进行精神科知识系列讲座。护士除掌握外科专科护理知识外,还要让外科每一位护士了解精神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的要点,掌握精神科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比如保护带的使用、口服药发放的注意事项等。掌握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风险预案,利用早会等时间对精神科相关知识进行提问,以便更好地掌握运用。加强护士对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和较强的法律观念是做好安全护理工作的前提[4]。认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护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侵权责任法》、《住院患者安全目标》等,使其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患者安全工作主要依赖护理人员的巡视,不能认为与家属签订了《开放式病房住院须知》护士就没有责任了,就有了安全的保证。在患者入院时做好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精神科检查,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对自身疾病的自知力,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其目前精神症状的控制情况,有无自杀、冲动伤人、外跑等,若有立即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加强医患沟通,履行告知义务精神病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做好与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减少隐患因素,为患者安全提供保障[5]。让家属签订的所有文件资料需逐条解释清楚,使其明白应尽到的监护责任。同时对其进行患者疾病知识、安全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宣教,尤其是入住普通病房的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家属24h陪护的重要性,确保患者安全,若有事离开患者,需告知当班护士,待科室安排专门护士负责看护时方可离开。

认真落实好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制度由于精神病患者精神症状的特殊性,护士不能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查对,必须采用腕带识别等两种以上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由精神科转入的患者责任护士要与精神科护士进行全面的交接,患者手术时护士要认真填术患者交接班本,手术前后要做好与手术室护士的床头交接。重点加强病情观察,切实落实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除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以外,每10~15min巡视病房1次,观察患者的躯体症状及精神症状有无改善,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疼痛等不适反应比较迟钝,术后由于的作用有可能掩盖病情,护士要善于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先兆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按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体温时做到表不离手,手不离表。准确及时给药,发放口服药时要看好患者服药下肚,确保治疗效果。术后留置的各种管道确保在位通畅及有效引流,对治疗不合作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使用保护带进行适当的保护,交接班时作为病房的重点患者进行严格交接,当班护士对其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教育家属是患者最亲近的人,患者的一些不适及想法最愿意跟家属倾诉,他们24h陪护患者,对患者的病情、思想动态最了解。但其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不够,对监护缺乏足够的重视,更缺乏应有的能力与技巧[6],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到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潜在的危险性,故对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教育非常重要。嘱其在陪护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举止言行,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起到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同时护士多与患者交流,注意热情、和蔼、真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鼓励患者表达其想法,随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合理的要求尽量给予满足,尽量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安心住院,积极配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自知力、理解力等灵活进行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7],手术前向患者解释疾病有关知识、手术必要性,手术后讲解饮食、相关知识,各种导管留置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嘱其不能私自拔除导管。若有任何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精神病手术患者本身风险系数高,其存在着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情感、意志、行为、意识等方面的障碍,反应迟钝,主诉不准确[8],均能影响患者对病情的表述和治疗的配合,同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安全隐患多,因此,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服务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改进,不断地进行学习,同时注意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在倡导人文关怀的同时加强制度管理,加强风险防范,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及家属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有效的沟通,加强对陪护的管理,降低安全隐患,确保精神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科护理管理模式已由原来单一的全封闭式管理,逐步向半开放式和全开放式管理模式转变。现将我精神卫生中心于2004年10月成立全开放病房至今,在安全护理管理中所积累的经验介绍如下。数学

1 创造安全、整洁的病房环境

病区走廊、卫生间、病房要有醒目的标识,病房设置宽敞明亮、色彩柔和、无障碍物,门窗柜安全牢固,有独立卫生间,卫生间地面铺设防滑胶。病房内电器均采用悬挂式或嵌入式并有保护性插头,病房内禁止存放刀剪、药、绳等危险物品。

2 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病情特点及开放病区特殊的病房环境,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持续改进。特制定“开放式病区患者准入制度”、“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开放病区陪护制度”、“新入院患者安全告知书”、“精神科开放病区护理服务计划书”、“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住院患者去向告知书”、“精神病患者入院风险评估”、“精神病患者安全护理评价”,规范安全护理的每个环节,时刻将安全二字渗透到护理工作的点点滴滴,大到规章制度的落实,小到探视物品的安全检查登记,并成立安全护理管理小组,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监督、评价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三安全”(环境、危险品、病区人员的安全)[1]落实到位。

数学

3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和风险意识,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定期组织护士分析不安全因素,共同找出避免和控制潜在危险的方法,分类统计、分析不足、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并写出反馈信息和整改方案,纳入PDCA[2]循环,作为下一轮质量考核的重点。护士长应根据科室护士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班,并要求护士认真履行各岗职责,坚守岗位,加强责任心,按分级护理的要求多巡视病房,深入床旁,了解不同患者的期望和观点,并设法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为其提供有计划、连续、系统、全面,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整体护理。同时,注意重点患者(有躁动、有严重自杀倾向、外走、伤人毁物等特点)的安全护理,严格做到三交、三接、三清。三交即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边交班;三接即患者病情交接、治疗护理情况交接、特殊器械使用交接;三清即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边看清。指导护士对重点患者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见性判断,加强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对患者的活动区域、病房每日必须进行两次安全检查,家属携带物品要随时检查并登记。同时,要求家属24 h陪护。对躁动不安、情绪不稳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护士要随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加强心理护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有外跑或严重冲动、伤人的患者可建议家属转封闭病房治疗,要帮助家属克服对封闭病房存在的种种顾虑。患者外出检查、治疗、购物、回家等活动一定要有家属陪同并经医生允许后在病历上签字,由医生、护士向家属交代院外注意事项并签署患者外出告知书和患者去向说明书后方可离院,以便随时取得联系。数学

4 加强患者的行为管理,做好健康教育

每周举办一次针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讲座,指导患者如何正确面对压力、紧张、恐惧和无助感。教会患者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保持乐观情绪、正确处理不良生活事件的技巧,增强患者的自控力;对患者存在的不遵医行为(如不按时返院、不规则服药等)给予说服教育或一定的弹性管理,对说服无效或不遵从者建议转入封闭病房,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及患者的安全;鼓励患者多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其不安全行为。

5 提升护士素质,注重患者感受,倡导人文护理

结合我院专业特色,注重护士的自身素质建设,培养护士树立“五心”(即对患者有爱心、对疾病关心、服务热心、护理细心、解释耐心)服务意识。关心患者感受,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尽可能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或满足患者的正当需求,对于家属提出的质疑要耐心、细致、热情地予以解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克服消极、自卑心理。对患者的精神症状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随意在其同事、亲属、同学、领导等面前泄露患者疾病隐私。采取激励法来调动患者的正性情绪,并在病友中建立情感互助小组。对有一定特长的患者,可组织其为其它患者或工作人员开展诸如养花、剪纸、养鱼知识、电脑操作、烹饪小常识等小讲座,让患者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从中得到快乐。为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做好基础。

6 深化与家属的访谈,架起和家属信息交流的实体链接

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进一步收集患者的资料,可从家属口中获取患者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信息,更精确地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实施个性化安全护理提供依据;对家属中出现的不正确的与患者沟通的行为给予及时指导,对家属中存在的对患者实施不正确的家庭护理给予及时指导。定期组织家属学习关于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康复技能训练、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安全护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和家属在情感上、知识上的长期互动,得到家属配合和信赖,保障了家属对患者的安全监控。

7 营造分享式护理管理文化氛围数学

这是一种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安全护理管理的决策,通过信息的互通,护士床旁工作时间明显增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提高了整体护理效果。同时家属通过参与安全护理管理,对患者疾病及健康有了基本认识,出院后也能更好地照顾患者,保证了患者出院后的安全,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总之,在开放式护理管理中,较为深刻的体会概括为:预防是保障,安全是核心,服务是宗旨,素质是基础。将安全护理放在首要位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科学管理方法,严把每一个工作细节。以预防为主,增强人性化服务理念,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化素质培训,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必将会减少和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数学

【参考文献】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4

【摘要】目的 分析妇产科护理中隐患防控的管理对策,以有效降低护理投诉和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医院形象。方法 分析当前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拟定一些防控措施来实现目的。 结果 护理人员提高了安全隐患防范意识,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明显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加强安全隐患的管理,是有效提高使护理质量、保证“安全、满意、规范”的优质服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在当前的医院医疗纠纷过程中,有关数据显示,产科护士投诉位居首位。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妇产科,稍有不注意就可能导致两条生命受到威胁,如最近某医院妇产科两月内就连发3起医疗纠纷。所以,有必要探讨把控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对策。

1 对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分析

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隐患多方面,其中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是护理安全的主要隐患,尤其是护患之间的沟通方面,往往是最容易成为诱发护患纠纷的高危因素[1-2],以下将近一步分析安全隐患。

1.1 护士因素: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士人员数量的相对不足,且长期超负荷工作,对工作容易失去积极性与热情;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在护理过程中,容易主观判断患者病情,埋下护理安全隐患。夜班护士疏忽产程的观察,没有认真地观察病情、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尤其是没有及时发现母婴出现异常先兆或产程停滞等情况,又没能做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造成胎死腹中或将尚有生命体征的婴儿但因没有发出正常的哭声等情况而主观判断其死亡并丢弃等情况。有些助产师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服务态度恶劣,或违规操作(如给新生儿洗澡时,导致婴儿头皮烫伤、擦伤)等这些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的不到位、不熟练等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情况;或缺乏沟通,如在用药之前,护理人员没有与患者很好地沟通,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并认真地将药物不良反应告知患者,避免因患者特殊体质而出现的护理纠纷容易埋下安全隐患。此外,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与对患者权益的尊重,更没有相应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以上这些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往往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

1.2 医院本身原因:首先医院的监管力度不到位,医院领导的检查常常流于形式,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力度不强,而执行部门监管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些都容易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如医院的医疗设备、器械性能不良、种类不全、规格不配套,服务设施不安全等缺陷,不仅影响了医疗护理技术的有效发挥,还有可能引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导致纠纷发生。

1.3 患者原因:由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患者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同时由于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危险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产科正常待产者,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很高,与护理人员接触过程中,稍有不满意就可能产生纠纷,如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需产钳术或剖宫术,若没有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易造成患者不满,造成纠纷隐患。此外,一些孕妇在待产期间没有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更没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2 把控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

2.1 加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重视安全隐患的防范,加强质量控制,是规范护理人员的一个首要措施。具体可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护理部要重视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两方面。尤其是对新上岗护士及进修实习人员、技术较差、生活中干扰因素大及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应进行重点监控。整体上,对护理部的人员应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从新技术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等多方面形成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制[3],还要严格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准确、真实,严禁涂改;如作为护士长应每天检查比较特殊的病人的护理记录和出院病历质量,而护理人员应勤观察、多下病房才能更好地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从执法的高度对护理记录的认识,可根据医院本身的情况制定类似业务学习、设立病历质控反馈本等方式讨论存在的共性问题,又进一步规范及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和记录水平。总之,重视人员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质量监控管理、严格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等,同时重视合理制度人员值班制度,使护理人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与发挥好的效果,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应从以下几点着手:①护理人员应提高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尤其是重视细节护理,以有效防范差错事故和实行安全护理;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医院应积极鼓励年轻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并根据实际需要定期组织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为其提供相关业务技术培训;而作为护理人员,在平时中应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并主动去学习及了解新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护理经理与知识面;③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这是改善服务态度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文件,护理人员也应积极主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本身的法律素养,从而在护理过程中有意识地保护患者隐私和尊重其知情权等权益;④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应有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服务意识,在沟通过程中注重沟通技巧的应用,且要谨言慎行,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从而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及家属不满而引发的纠纷。

3 结论

综上所述,造成妇产科安全隐患的因素涉及多方面,但护理人员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为了有效地防范妇产科的医疗纠纷,医院要严格加强质量监控与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尤其是作为护理人员,应有强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及质量意识,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见、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尽量做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从而融洽护患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刘礼梅.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24)

[2] 潘爱娣.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临床肺科杂志, 2009,(03)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5

【摘要】:目的探究外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其处理措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20例,从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入手,并对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外科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各隐患的特点采取相应对策。结果通过实践调查,针对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深入分析后,制订的处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结论外科手术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明显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保证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外科护理;潜在风险;处理措施

外科护理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随着大众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的增强,这不仅要求医务人员首先需要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需要掌握扎实的护理知识,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护理技术操作更要精益求精,因此为应对新形势对外科更高层次的护理需求,需要深入彻底的分析外科护理日常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制订相应的对策,尽可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及制订的对策进行总结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外科病房住院患者220例,男136例,女84例;年龄12-78岁,平均42.45岁。通过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2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存在以下护理风险:护患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护士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手术前后护理措施不到位、给药错误、导管固定不妥善、病历书写不规范;对病情发展变化分析和判断能力欠缺;患者意外摔倒、烫伤、窒息、猝死;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遗漏医嘱等。

3护理风险事件的处理方法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离不开有效护患沟通,在工作中应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问题,能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可以让其觉得可以信赖,从而赢得患者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维护护患双方行为规范的准则,不但能为患者住院期间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的发生。

3.2完善规章制度是确保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安全的根本保证。如建立护理查房制度、执行考核及检查制度、制定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及紧急风险管理制度等核心制度,更应在工作中加强细节管理,彻底严格落实核心制度的执行、查对制度的执行、管道的护理、各种安全标识是否明了准确等情况。另外要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来合理安置,以保证患者安全、舒适,尽可能减少褥疮等意外的发生,对有潜在可能发生褥疮的患者应做好风险评估,积极预防、及时上报并处理。对于危重患者需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重点交接班,尽可能地减少因护理因素发生的不良事件,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3.3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能操作、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护理风险的根本。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重视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及专科知识的掌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进行理论、操作考试;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从而尽可能全面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组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尽可能杜绝违反纪律问题,减少差错事故,从根本上防止严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4良好的病区环境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增强患者心理治疗效果.因此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病房环境等有力的后勤保障,可使患者在轻松、愉快、安全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目的,尽可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5需定期召开护理会议,在引导护理工作及学习计划的同时,还需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或已出现的每一起不良事件进行客观、细致、深入的讨论。认真分析客观因素,查找主观原因,及时做出处理意见,总结并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的发生。

4小结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理论逐渐应用,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不断增高,对外科护理的潜在风险早发现及早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工作中虽然护理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只有始终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风险的发现及鉴别能力,加强护理风险的预防,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法律知识,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服务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最终预防、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仅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了满意度,也减少护理纠纷,保障了自身及医院的权益。

参考文献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6

护理需求是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患者或健康人)实际发生的、有能力支付的护理服务[1]。在护理患者时,尽早正确评价出患者的需求并满足其需求,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责任。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

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呈现动态性变化[2],对护理需求的研究是一项长期任务,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即以Maslow需要层次论为访谈框架,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质性研究。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外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明确;②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③无精神疾病史、神志清楚;④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⑤自愿参加本研究。研究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即资料达到饱和为标准。

1.2研究方法

1.2.1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将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归纳为五个层次,形成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五个层次的基本内涵: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

要。Maslow需要层次论可以更好地解释说明患者的行为及其动机,以此作为评估框架,护理人员可以系统、条理地收集和整理资料,避免资料遗漏。

1.2.2资料收集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以Maslow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综合文献制定访谈提纲。访谈应用非结构式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征得患者的同

意后开展访谈,每例个案进行40-60min,访谈记录,并注意观察受访者的表情、

情绪等变化,准确获取住院冠心病患者各层次护理需求的信息。

1.2.3资料分析资料分析和收集同时进行,访谈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研究者多次对照并阅读访谈记录,吸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汇集、编码、归类,最后归纳提炼出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和相关影响因素。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2.2不同个体特征患者的护理需求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年龄越大,患者的生理需求、爱与归属需求越高;女性患者对医护操作安全的需求高于男性;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低的患者,安全、爱与归属方面需求范围更广;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高的患者自尊和自我实现方面需求较为强烈;家庭支持良好的患者,低层次护理需求特别是爱与归属需求较低,自我实现需求较高。

3讨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需求是多样化的,五个层次的需求内容广泛。其中,患者的生理需要是最主要的,安全需要和爱与归属需要方面的护理需求最高。该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后果严重的特征,这使患者在知识沟通、医护操作安全、心理需求方面表现出了对护士较高的期望。访谈中还发现,部分患者认为护士在人性化护理方面做得不够好;老年及农村患者,阅历较多,对生活感悟较深,体现了对社会、生活及对他人的宽容胸怀,尽管其护理需求最多,但容易获得满足。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应积极思考,护理服务应以认识患者深层次的护理需求为前提,加强人性化护理,及时调整充实服务内容。

访谈发现,住院患者年龄越大,对生理舒适需求越强烈,爱与归属方面需求越高;高龄老人主要的心理需求是希望不晚辈增添麻烦,减少经济开支,无痛苦地离开人世;女性患者对医护操作安全的需求高于男性;文化程度低且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少,安全及爱与归属方面需求范围更广,调查还发现,这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最高,治疗、护理依从性最高,对住院环境及舒适需求较低,易于满足;文化程度高且经济收入较高的患者,经济负担小,对生理需求特别是环境舒适方面要求较高,从护理人员获取健康知识及关心照顾的需求较低,自尊和自我实现方面需求最为强烈。同时,值得护士关注的是有些患者表现为各方面的护理需求均较低,但这并不代表其真正的护理需求少,可能与其抱有悲观心理,对生活充满绝望,对疾病消极应对甚至有自杀倾向有关,护士应及时发现并给予干预。正确评估并满足患者的需求是衡量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题从生理、安全、爱与归属、自尊、自我实现五方面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的需求进行了研究,探讨其护理需求的内容及特点。建议护理人员改变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护理;找出需要加强的服务环节,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7

关键词:护理 安全隐患 管理策略

当前,患者与家属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健全,对医院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院采取一定的管理策略防范护理安全隐患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既保护医院的利益,又满足患者的需求。本文将对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策略进行论述与分析。

1、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士的法律意识及安全护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护士在学校及在实际工作中所受到的教育均缺乏相关的安全法律知识教育,因此,护士在护理时仅关注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略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在床头接班时,没有征得患者的同意而随意暴露出患者的身体,有些护士还将患者的隐私问题在公共场合谈论,进而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及保密权。另外,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也不具备法律上重视证据的认识,忽视了对安全隐患证据的收集与管理。

1.2 护士的业务素质欠缺

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设备的改进。医院逐步开展新技术,护理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以充实自己,对每一项治疗、操作规程、护理医嘱等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如果护士缺乏基本的理论支撑与指导或者缺乏操作业务的经验,盲目地使用机械,很容易酿成事故。

护士业务知识的匮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与他人的配合工作能力差、不重视业务培训、违规操作等,这些都会造成护理失误.甚至引起护理纠纷。

1.3 护理人员的配置有限

护理人员数量少、病人的护理要求增多,这些都是护士每天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的原因。在医疗高峰时期,一个护士白天值班时可能要同时负责多个病人的治疗及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由于护士长期处于疲惫的工作状态下,所以难免在工作中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注意力分散等现象,最终无法保证各环节的服务质量.给病人带来安全隐患。

1.4 患者缺乏基本疾病知识

护理工作需要护士与患者双反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来完成,护理工作的安全开展依赖于患者的密切支持与配合。如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已日益增强,但是由于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所欠缺.无法正确处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当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未达到其需求时,容易引发医疗及纠纷。

2、加强医院护理安全的管理策略

2.1 加强护士的法律教育

在对护士开展的继续教育中应加强宣传法律知识的力度,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聘请法律顾问等形式给护士上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引导护士学习法律,做到懂法、知法、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依法行医。让护士明确违规行医的严重后果,甚至要负法律责任,加强护士的责任感,同时维护病人及自身的权益。

2.2 注重加强护士整体素质提高

护理人员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与学习,还要注重操作技能的进步。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多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让护士获取国内外的新知识、新观念、新动态,以拓宽其知识面。护士的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要跟上学科不断发展的步伐。医院应确保每个季度、半年、全年定期开展对护士基础护理、专业操作及专业理论的技术考试,长期督促护理人员的进步。护士还要侧重心理学、人文方面知识的掌握,以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另外,护士的护理不安全行为也是安全隐患的重要来源。护理不安全行为通常是护士不自觉、不受控制的个人行为。因此,护士学会自我控制手段非常重要。护士长作为护士的直接领导者,要加强对护士自我控制的教育,平时工作中关注护士的言行举止并加以正确引导,护士长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根据科室的专业及特点,要明确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护士长要了解每位护士的水平、技术、家庭情况等,对较易发生问题的人与事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危重患者、大手术患者的特点,在护理中应该注意提高安全意识。若发现护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应采取措施积极改正、规范,护士长要做到从思想上教育、从制度上监督、从环节上把关,层层杜绝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2.3 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职业训练、教育程度及地位等权威方面的差异往往导致二者沟通中存在障碍,引发隐患危机。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接诊患者的差别,根据其教育程度、职业训练、地位等多个方面区别与其沟通的方式、沟通的内容等,这有利于缓和医护之间的矛盾。在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沟通时,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沟通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情感时,要确保交流用语的通俗易懂,让患者与家属听懂医护人员的各种意见与建议。避免沟通不利造成的误会。同时,护士要履行告知的义务,耐心解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医疗护理的安全。

2.4 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护理安全规范

针对医院内常出现的安全质量管理隐患,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应制定如《医院护理管理手册》、《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护理安全预防事故防范》等相关安全护理的手册,以规范工作中的各个流程。同时建立安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将小组实行分级管理的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加大对安全管理的监控力度。

另外,质控小组要加强夜间的监督工作,观察护士的自律性,对违纪行为要及时提醒,或者警告处理。以进一步促进护士在工作中注重安全的自觉性,保障患者权益不受侵犯,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清、王凤菊、梁艳、潘秋景.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河北医药2009(21)

[2]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11)

[3]邱彩兰、韦巧灵、丘燕、赵翠松、刘宁、何翠丽、雷丽华.护理安全隐患意识的调查及警示牌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

[4]孔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与干预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8.(17)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8

【关键词】门诊护理;风险因素;意外;管理方法

门诊护理是临床护理中重要的分支,同样关系到患者的健康质量、治疗质量以及院内救治有效率。但国内普遍存在对门诊护理重要性认知不足,护理制度和护理方法中缺失安全管理,护理人员素质欠佳等现象,这就导致门诊护理隐患的出现,降低院内治疗的成功率。本文根据我院近两年间接触以及总结出的门诊安全护理相关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为论点,展开重点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本文选取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我院门诊护理工作日志为研究对象,据记录,两年间共接纳门诊患者20328人,其中男性12330人,女性7998人;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3个月,患者平均年龄为(32.4±2.6)岁,其中十岁以下儿童患者约占10%。

1.2护理方法

自2011年8月起,门诊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每周五进行一次总结汇报,将期间护理工作中遇见的问题以及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汇总,以月为单位制定相应的安全完善制度,次月施行,两年内均以此为标准。以周为单位,对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素质教育、技术提升、问题汇报等活动,以月为单位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适当加强其日常工作的监控与教育力度。以月为单位与门诊医师进行交流,加强部门间协作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1.3评分标准

对接收过门诊护理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评分内容包括:护理质量(10分)、护理服务(10分)、问题处理的及时性(10分)、护理技术(10分)、护理人员态度(10分)、风险解决能力(10分)、风险预防能力(10分)、巡护满意度(10分)、无缺岗(10分)、家属满意度(10分)。90分之上为优秀,90-70分为良好,69-40分为有待加强,40分以下为差。

护理期间共收到20328名门诊护理对象的评分,31003名患者家属参与。结果显示:19622人评分在90分以上,护理满意度为96.53%;626人评分在90-70分之间,好评度为3.08%;69人评分在69-40分之间,合格率为0.34%;11人评分在40分之下,不满意度为0.05%。两年间共发生意外以及风险问题97起,详见表1。

由统计结果可知人员问题和技术问题在门诊护理中最易出现安全问题,进过院方及时介入,不良影响得到控制,无重大隐患出现,安全制度的制定要具有针对性和偏向性。

3 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突出体现在人员隐患以及技术隐患两个方面。由于门诊日接待患者数目较多,工作量较大,隐私性较薄弱,对护理人员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门诊护理人员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根据门诊护理日志中的相关内容,在此将门诊护理安全问题归总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问题,本次研究中37起安全问题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产生直接冲突,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门诊出现安全隐患。均是由于护理人员对门诊护理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工作松懈,患者隐私问题得不到重视,护理态度不好,而引发的。比如,患者在换药时没有进行有效的隐私保护措施,导致患者情绪不满,对待患者询问护理人员态度不明确或不予理会,等等。(2)技术问题,护理人员的技术不过关,患者相关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与门诊医师的配合度不高,导致诊断延误甚至出现误诊引发患者情绪。(3)制度问题,门诊护理中没有详细的安全管制规范,对安全问题以及常见风险因素规定不明确,无实质内容。(4)突发问题应对能力不强,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预兆性不强,处理能力不高,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5)其他意外,如不可抗力造成的隐患,同样要有相应的应对机制。

要想提升门诊护理的优化程度,就要从安全问题的引发点入手,首先要强化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对患者的责任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对门诊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提升护理人员相关的临床护理技术,做到熟练、快速、准确,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再次对院内常见安全问题以及隐患做出明文规定,并以周和月为单位对安全制度不断完善和强化,以制度规范护理工作中的责任归属。再次提升护理人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变反应,这基于技术强化和人员素质强化。最后对不可抗力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同样要有所预防,以半年为单位对护理人员进行模拟演练。

参考文献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安全管理;新生儿病房;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94-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死亡[1]。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工作的正常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新生儿病房是一套完全封闭式的病房管理体系,患儿是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病情变化快的初生婴儿,患者无家属陪伴在身边,护理人员每日都基本上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工作,避免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笔者结合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经验,总结了新生儿病房常见的一些护理安全问题,并采取了相应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初步探讨,为新生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1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1.1人力资源配备问题

1.1.1 护士人力配置不够人力配置不足使有限的护士在班期间完成繁重的治疗护理任务,往往感到非常紧张,有些护理人员为应付工作而减少工作流程,减少巡视患者时间而出现的安全问题。

1.1.2 排班固定不活动新生儿病房患者时多时少,病情变化快,不定时入院高峰导致当班人员工作超负而工作不到位出现的安全隐患。

1.1.3 应急配备人员不充分新生儿病房常有应急出诊,特殊抢救治疗(如新生儿换血治疗、PICC置入)等,而人员不够占用病房当班人员出现的安全隐患。

1.2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问题

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新生儿病房是一个无陪人的封闭式病房,护士的一切治疗护理都是无家属监督,一些护士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违反护理操作常规,执行医嘱不严谨,观察病情不仔细,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 护士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技术问题

1.3.1 专业知识不扎实护士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导致患儿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无有效的处理措施而出现安全隐患。

1.3.2 技术操作不熟练新生儿病房有重要的仪器设备,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低下,不能完全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导致治疗护理计划不能正常完成,仪器不能正常运转而带来安全问题。

1.4 护理文件书写存在的问题

病情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具体或有记录不当而引起医疗纠纷,或者在医疗纠纷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违反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代签名、漏记、错记而出现护理纠纷安全问题。

1.5 细节管理问题

新生儿病房患儿病情危重,吃喝拉撒全靠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如细节护理不到位而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如皮肤损伤)等。

1.6 护患沟通问题

新生儿病房是封闭式病房,收治的病情危重的新生儿,家属在心理非常紧张焦虑,同时面对与患儿的分离,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完全是护患沟通实现,如果护理人员在有限的探视时间里不能与患儿家属做耐心、细致的交流,难免在患儿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因费用问题而发生纠纷隐患。

1.7 患儿身份识别管理问题

患儿身份识别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无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制度,将导致患儿身份混淆纠纷。

1.8控制院感问题

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据文献报道,国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18%[2],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的来往、家属探视、监护仪器、医疗设备、环境空气等都使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发生。

2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措施及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2.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2.1.1 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员新生儿病房工作紧张,繁重,病床与护理人员比例在3∶1以上。

2.1.2 设立护理质量责任组长负责监督护理质量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白班负责监控当班和夜班的工作质量,下班监控上一班的工作质量,执行班班相互监督、层层相叠、环环相扣的责任制度。

2.1.3执行护士连续排班法本科室2008年以来开始执行A.P.N连续排班法,收到较好的效果,A.P.N体现护理层级管理的规范上,从而把护理质量、护理水平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新老护士搭配,互相帮助,减少交接班的次数,尽可能保证有两名护士当班;加强落实查对制度,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执行弹性排班,工作量大的时候,保证护士在班人数,避免工作量太大而降低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护理安全隐患,在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时候,减少在班人数,为护士提供休息,避免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产生护理不安全因素;执行各班出休第2天待命制度,确保科室人员应急配备使用,避免患者入院高峰时段、特殊抢救治疗、出诊等安全因素的发生。

2.2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观念

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利用护士例会、业务学习等形式对护理人员灌输法律法规知识,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依法用法,在工作中遵循慎独,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自觉避开安全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新生儿病房是一个封闭式的环境,护士工作基本上是在无家属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科室定期组织进行职业道德讲座,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并贯穿于护理工作整个过程,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认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4 重视继续教育,提高专科技能水平

2.4.1 强化专科护理学习,提高专科技能每月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理论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水平。

2.4.2建立新生儿病情观察制度如新生儿体温、大小便次数、反应情况、吸吮、喂奶、病情变化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处理。

2.4.3建立高危儿护理管理制度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重疾病需要监护的内容及预见性并发症的防范。

2.4.4 制订规范化培训及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对新入科护士进行专科培训计划及实施考核,使低年资护士及新入科护士尽快熟悉专科理论,技能知识,控制因护理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护理安全隐患。

2.4.5 定期选送专科护理人员的外出进修及学习派人员外出学习专科护理新进展动态,定期组织学习和讨论外出进修学习回来的护士的反馈汇报,借鉴并推广护理新知识,改正护理工作缺陷。

2.5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2.5.1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每班责任组长负责对当班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评估,接班者在接班时首先阅读护理文件,对上一班进行护理文件书写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执行班班有监督,下班监督上班双层质量把关,减少护理文件书写缺漏。

2.5.2 不断改进护理文件书写结构、方式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对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措施,及时记录,内容全面、具体,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使护理文件成为护士的有利证据。

2.6注重细节管理,把握关键流程

新生儿患者病情变化快,完全无自理自控能力,护理人员细心、耐心、爱心、热心、关心,还有同情心,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安全问题,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如为患儿剃头发防止刮伤头皮,尿液浸泡过久会发生红臀,患儿烦躁指甲会自伤,胃管脱出鼻饲会窒息等,都要求护理人员在细节护理上认真把握护理关键流程。

2.7重视新生儿病房护患沟通内容和步骤

利用患儿家属探视时间,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向家属介绍有关病房的工作制度,介绍医护人员的技术力量和相关的仪器设备,宣教相关疾病的知识并告知目前在治疗护理上采取的一些措施,减轻家属的焦虑心情和不信任感,化解不必要的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8 制订防范患儿身份差错的工作流程

制订无陪患儿诊治工作流程,包括新生儿接诊工作流程,新生儿住院期间确保身份无误的工作流程,新生儿出院时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

2.9 加强对新生儿监护室的病房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9.1 建立健全新生儿病房规章制度包括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探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等,并制订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感控人员每月定时进行检查评分。

2.9.2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定时消毒严格掌握操作流程和抗生素使用,院内感染报告等。

2.9.3 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把院内感染管理列入护理质量管理重要部分,院感控制知识作为专科培训和新入科培训内容,把预防院内感染质量列入每日护理质量监控内容。

3 讨论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4],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再一次敲响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警钟,也是2005年以来全国医疗卫生行业全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的重点项目,2009年“百日安全”专项活动检查,把医疗安全推向最高层次,实现患者安全、医疗护理安全、医院安全。新生儿病房的患者是一群特殊脆弱的群体,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环境因素,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都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切实为患儿提供安全、方便、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王丽珠,尹中秋,刘英茹.461例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2,9(2):127.

[3]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0):133.

[4]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

[5]朱亚红.沟通交流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