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集锦9篇

时间:2023-05-23 17:28:11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护理干预;血液透析;焦虑;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35-01 血液透析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对患者血液进行有效净化。血液透析的疼痛、长期患病和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因素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表现为消极对待治疗,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为了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护理对策,本院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将临床观察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5例,肾血管疾病15例,其他病因10例。所有80例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仪器为进口费森透析机,进口空心纤维透析器和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透析时间4h,频率为2-3次每周,血流量为150-260ml/min,速度为500ml/min,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常规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等多个方面的护理。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焦虑评价。焦虑自评量表采用4级评分法,1表示基本没有或很少;2表示偶尔会有;3表示经常出现;4表示长时间或全部时间处于焦虑状态[2]。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程表示,计算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x±s)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对肾功能衰竭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应用广泛。有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焦虑的概率为60.78%,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本文通过研究,认为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包括:血液透析患者离开原有工作岗位,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接受自身病人角色,失去自身价值和社会功能,导致焦虑;血液透析产生的疼痛、透析的安全性、并发症等因素导致患者精神紧张,诱发焦虑;治疗周期较长,长时间受到疾病折磨,情绪较为悲观和消极;生理条件改变,导致心理状态受到影响等。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前,特别是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详细的介绍血液透析的工作原理,介绍成功案例,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对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治疗前的焦虑心理;患者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会出现焦虑心理,对此,需要加强语言和情感交流,树立患者治愈的自信心,提高其依从性。②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的机制、影响因素、效果等基本知识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进行仪器操作前进行告知和讲解,消除患者对治疗的焦虑紧张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告知患者长期、持续治疗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③饮食指导:血液透析会对患者身体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造成一定的损失,需要在进行饮食指导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饮食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多进行高蛋白、氨基酸、钙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控制,对高钾食物、高钠食物和水分做好控制和平衡,避免出现高钾血症和急性心衰等并发症。④并发症护理:急性溶血、低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和出血,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巡视和护理,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对症处理。对急性溶血倾向的患者加强渗透压和控温系统监测,彻底清洗消毒液,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对低血压患者加强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检测,及时进行血压控制,把握脱水量,防治过量过快脱水;加强血脂水平监测,适当使用降血脂药物;对透析导管和穿刺针进行妥善固定,防治移位、松动等导致出血[3]。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于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O人。(1)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6.4±7.2)岁,病程3~25年,平均病程(13.5±4.1)年;(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7.7±8.3)岁,病程2~26年,平均病程(14.3±5.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1.2.1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原理;(2)心理疏导:患者多为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产生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及时疏导,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3)饮食护理:由于患者肾功能衰竭,因此饮食应注意减轻肾脏负担,如饮食限盐。注意维生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钙质的补充,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4)适当运动:有利于患者免疫力的提高,以及健康心态的维持;(5)自我监护以及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指导,并定期随访。

    1.2.2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1.3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表现以及焦虑量表评分。

    2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得分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量表得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量表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可见两组患者护理后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均较护理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

    4讨论

    焦虑是指内心不愉悦甚至痛苦的状态,其症状表现包括情绪症状以及躯体症状.常见的情绪症状包括惊慌、恐惧、忧虑等,常见的躯体症状包括心慌、颤抖,严重的患者甚至出觋。晾恐发作及强烈的濒死感。SAS是焦虑症状自评量表,是临床上用于评估患者焦虑症状的常用量表。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3

如何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情绪;心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伴有复杂的负性情绪体验,而焦虑是出现最早而且最严重的心理反应之一[1]。大量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还可使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这些表现都可使梗死面积扩大,并发症增多,造成预后差[2]。因此,对AMI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有着重要意义。现将笔者对42例患者的焦虑情绪产生原因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7月在我院心内科CCU病房首次住院的AMI患者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42~76岁。以上病例采用国际认证的Zung焦虑量表(SAS)测评,SAS总分均达50分以上,且无智力障碍,有认知能力,能进行语言沟通。

2 情绪焦虑产生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患者因为经历压榨样的心前区疼痛,气促,出汗甚至强烈的濒死感,产生生死未卜的紧张和恐惧。紧急住院后又因为环境的改变,CCU的监护与治疗以及家庭经济,自我概念改变而焦虑不安,这一切可成为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诱因,而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更加重了焦虑的程度。

3 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首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2)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包括AMI基础知识宣教和相关知识宣教,如疾病预防、饮食控制、血脂控制、康复与运动、起居与养生等,视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疾病状况,阶梯式进行,并向家属交代病情,争取得到理解与合作。(3)每日询问患者的饮食、休息、胸痛与胸闷情况,评估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及疏导,随时发现患者焦虑、紧张等心理危机征象及时干预,在患者面前应表现镇静、自然和有信心,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机。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4)每日参加医疗查房,协调医患关系,向患者讲解医疗措施的目的及意义、药物治疗的原理及作用,并鼓励患者参与决策。(5)暗示、放松疗法:恰当运用共情、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指导患者用语言及视觉想象诱导心理放松,或用深呼吸配合全身整体放松训练,1日2次,15~20min/次。向患者讲解平静的心境、乐观自信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积极应对能力。(6)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让患者收听广播、轻音乐,阅读报刊、杂志,以减少严格的探视制度所产生的孤独感。(7)经过2周的心理护理干预,出院前再次协助患者完成SAS的测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者的差异。如何

经过给予上述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AMI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同时,护士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克服了以往关于AMI护理中只重视躯体疾病而忽视患者心理状况的缺点,促进护士学习心理学知识,并增加了护患、医患沟通,医患、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患者、陪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舒适护理;应用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的常见疾病,患者接受治疗时配合正确护理措施是保障其疗效的关键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42~89岁,平均年龄(60.24±2.56)岁,病程4~21年,平均病程(9.67±1.34)年,疾病类型:冠心病21例、高血压28例、高血脂症10例、心律失常6例。按照抽签方式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照组心血管疾病患者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并发症预防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内容。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舒适护理 ①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温度、湿度适宜,保障患者充足休息,为患者提供私密空间保护隐私,增强其安全感及信任感;②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与护理措施、并发症防治等,消除其由于对疾病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紧张心理;③例举临床成功治疗病例,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提高其治疗积极性,消除其由于过度担心疗效而产生的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④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⑤可提供音乐、书籍、电视等物品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生理及心理不适;⑥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积极意义,及时纠正其以往不良生活习惯;⑦讲解未遵医嘱治疗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⑧饮食原则应清淡易消化,富含丰富营养物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流质、半流质或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适当食用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药物;⑨根据患者机体状态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及运动量,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

1.2.3效果判断标准 ①负面情绪:⑴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掌握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变化情况,分数与焦虑程度成正比,即10分以下无焦虑、16分以上重度焦虑;⑵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掌握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抑郁变化情况,分数与抑郁程度呈正比,即标准分50分以下正常、标准分不小于70分重度抑郁;②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满分100分,内容包括措施、态度、效果等,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负面情绪及满意度 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措施后,心理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并发症 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措施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2.3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群,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结构、饮食习惯改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1]。

舒适护理是有机结合整体性、个体化、创造性,在促进患者生理舒适的同时增加心理舒适目的,尽量使患者治疗过程中生理及心里不愉快发生率降至最低,增加患者治疗时的生理及心理舒适度[2]。有研究显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保障其生活质量[3]。本文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其心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虽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小于加入舒适护理的研究组组患者,且研究组满意度较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则较低。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其心理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晓莉,王华.心内科患者100例的护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6):487.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5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消化内科接收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组后行不同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3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11例,年龄位于30-68岁时段内,平均(42.1±1.1)岁;对照组患者3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10例,年龄位于31-69岁时段内,平均(42.2±0.2)岁。两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比对(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性护理措施,包括:

(1)叮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并根据临床医师叮嘱带领患者行基础检查;

(2)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病房温湿度适宜,按时开窗通风、清洗被褥;

(3)尽最大限度的患者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便于加快康复进度,提高疾病治愈率。

1.2.2干预组干预组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包括:

(1)心理护理。患者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均保持良好心态,多和患者交流,耐心回答患者提出问题,让患者从心理上信任自身,从而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特点;

(2)针对性心理指导。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需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每天抽出30分钟时间和患者单独交流,便于更加深入的了解患者兴趣爱好、饮食习惯等内容,并根据交流结果行心理疏导方案;指导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疾病,提高患者疾病治愈信心,加快康复进度;

(3)家庭治疗。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给予其一定的精神、语言上的支持,让患者明白即便自己生病仍然未被家人放弃;学会谅解患者疾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合理举止,认真照顾患者生活,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2];

(4)放松疗法。疾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取合适,并教会患者放松疗法基础操作,促使患者放松自身情绪;根据患者兴趣爱好播放音乐,便于保持良好心情,从根本上消除焦虑情绪;此外,临床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方便医生随时更改治疗方案;

(5)生活、饮食干预。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且根据其身体现状、病情变化等制定饮食方案,叮嘱患者多吃新鲜蔬果,严格遵循每餐八分饱的饮食原则,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吸烟、喝酒。同时,护理人员还鼓励患者尽早康复训练,初次训练时间可为10分钟,随后增加至30分钟,以自身不过度疲劳为主,进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1.3判定项目

判定两组患者临床焦虑情绪发生率,并记录其焦虑评分。借助临床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文中数据,其中,`x±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t、χ2分别检验计量和计数资料,若最后结果显示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焦虑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鲜明(P<0.05)。

3讨论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手术前后整体护理;肾脏穿刺活检术;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89

肾脏穿刺术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 应用较为广泛, 在疾病诊治、预后观察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属于有创检查[1], 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尿、尿潴留、腰部酸痛以及感染等症状, 会对其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同时还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 故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本文旨在研究手术前后整体护理措施应用于肾脏穿刺活检术中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肾脏穿刺活检术患者, 排除肝、心、脑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 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最大62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46.49±5.81)岁;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3例, 高中17例, 大学及以上10例。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最大63岁, 最小24q, 平均年龄(46.56±5.67)岁;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2例, 高中16例, 大学及以上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手术常规护理, 遵医嘱实施各项操作,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了解患者过敏史, 检查血型, 帮助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手术前后整体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术前指导 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 告知其相关疾病知识, 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情况, 重点讲述注意事项及预后效果, 告知患者肾脏穿刺活检术基本过程以及主要护理措施, 促使其尽量消除心中顾虑及认知误区, 引导其积极配合;并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针对其悲观、焦虑、担忧等问题予以应对措施, 促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正视疾病, 可采取注意力转移法, 如看电视、听音乐等, 缓解其负面心理。

1. 2. 2 术后指导 引导患者取舒适, 术后4~6 h平卧, 之后自由卧位12~15 h, 并去除硬板、砂袋等;对于无血尿者护理人员应引导其尽早下床活动;可用舒缓音乐缓解全身紧张、不敢动弹者心理压力[2], 为其详细讲述锻炼的重要意义, 适时为其按摩, 进行被动活动, 并定时翻身缓解肌肉受压情况, 避免并发症发生;训练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 同时注意保护其隐私, 促使其尽快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 引导患者增加饮水量, 以便于降低感染风险, 减少尿梗阻的发生;可采取下腹部按摩的方式缓解排尿困难症状, 还可使用听水声、热敷等诱导排尿。

1. 2. 3 并发症干预 患者术后当日可能会发生血尿情况, 护理人员应主动告知患者发生原因, 安抚患者, 告知其应对方法, 消除其不必要的担心, 合理使用止血剂等药物, 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必要时需实施手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抑郁、焦虑情况分别使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 总分均为100分, 得分低为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前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 近年来肾脏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高, 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 此疾病种类、病因均较为复杂[3], 常见诊断方法为肾脏穿刺活检, 可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为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促使患者积极配合, 保证预后效果, 有效的护理措施极为必要。

传统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增高, 此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 逐渐改革为以患者为中心[4-7]。此新型护理模式重点在于患者生理、社会以及心理需求, 同时充分引导患者自我护理, 尽量提高其自我服务意识, 进而保证治疗方案顺利实施, 保证预后效果。本文观察组实施手术前后整体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认知不足, 易产生不良情绪等现象, 予以针对性知识普及、心理疏导, 使用注意力转移法疏导其心理障碍[8-10];同时术后根据加强基础护理, 保证患者生理舒适性的同时, 注重其心理建设, 充分为患者考虑, 主动引导其早期活动、定时翻身、被动运动, 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出现相关并发症者[11-14], 予以积极处理的同时, 及时进行安抚, 避免恐惧、担忧等情绪影响预后。

本文结果中, 两组护理前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观察组抑郁评分为(27.56±3.02)分, 焦虑评分为(28.79±3.1)分, 低于对照组的(42.41±3.26)、(43.98±3.6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肾脏穿刺活检术患者应用手术前后整体护理措施, 可明显改善其不良心理, 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 缓解患者痛苦, 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意义重大,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林蓉. 51例患者肾脏穿刺活检术的护理体会. 四川医学, 2013, 34(1):182-183.

[2] 陈雯, 徐红. B超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术15例围手术期护理. 淮海医药, 2013, 31(5):462-463.

[3] 邓虔玉, 劳燕冰, 叶佩仪, 等. 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在B型超声引导下的效果及护理. 医疗装备, 2015, 28(17):185-186.

[4] R继玲, 徐丹, 云蕾, 等. 肾脏穿刺活检术患者手术前后整体护理措施探讨.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10):76-77.

[5] 赵文艳. 优质护理服务在肾脏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9):301.

[6] 刘俊芹. 肾脏穿刺活检术病人整体护理体会.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11):379-380.

[7] 曾岱霞, 陈巧萍. 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2, 11(7):480-481.

[8] 段云姗. 肾脏穿刺活检术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山西省肾脏病学术会议血液净化质量培训会议论文集, 2013:862-863.

[9] 郭茹. 肾脏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护理. 河北医药, 2011, 33(13):

2068-2069.

[10] 王娟. 25例肾穿刺活检术后患者的综合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181-182.

[11] 孙丽红, 刘志勇, 张晓丽. 整体护理模式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27):177-179.

[12] 徐芳. 肾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护理. 中国实用医刊, 2012, 39(12):126.

[13] 曾艳. 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当代医学, 2016, 22(21):117-118.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7

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仅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在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状况,护理满意度高。

[

关键词 ] 优质护理;常规护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154-03

[作者简介] 王方(1980.2-),女,四川达州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肾病内分泌风湿免疫内科护理。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服务行业的质量要求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而医疗服务作为一个与患者联系非常紧密的行业,患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自然更高。优质护理正是为满足患者需求的提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在各类疾病的临床护理服务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1]。但目前关于其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的报道较少。为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符合血液透析要求且为首次透析患者;②患者意识清楚且主动配合研究进行;③排除合并抑郁及焦虑症病史患者[2]。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5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3~81岁,平均为(72.4±8.1)岁,病程6~19年,平均(9.42±3.11)年。对照组患者45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2.4±8.0)岁,病程7~21年,平均(10.03±3.0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所有护理操作均为同一组护士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基础疾病及血液透析需求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皮肤护理、血液透析护理及血管通路的维护等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护理人员经过优质护理培训。同样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措施,再给予以下护理服务:①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符合患者自身情况的健康知识普及计划,提高患者对病情及医疗措施的理解;②给予患者心理辅导护理,介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次,传授给患者自我调节措施,如通过运动对肌肉进行放松和紧张训练,观看娱乐节目、书刊等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等措施,以期缓解患者的紧张、抑郁及焦虑等负面情绪;③给予患者日常生活的帮助,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患者洗漱、进餐、散步、聊天等日常行为,增加医患人员亲密值,为医护工作提供情感支持;④对患者家属及病友同时开展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并提供场所及时机让其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护理人员注意倾听,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知识。所有患者均给予为期2个月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在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调查,SAS≥53分为焦虑,SDS≥50分为抑郁[3];②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配合度、舒适度等内容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70~8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一般,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状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在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饮食结构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液透析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其早期应用对减缓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4]。然而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技术治疗时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易发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5]。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心理承受能力弱,治疗效果往往大打折扣。现代医学理念认为,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仅仅是医生医疗水平的体现,也与护理水平有着紧密联系[6]。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8

在临床上,心肌梗死主要是指患者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等引起的心肌坏死疾病,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是休克等并发症,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1]。为进一步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不良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56±1.18)岁;对照组41例,男30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03±1.21)岁。对8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采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治疗方法、主治医生和医院相关准则等,有效减轻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1.2.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措施:(1)心理支持: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心声,并实施适当安慰,及时为患者讲解其病情,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减轻其出现焦虑、抑郁、悲观和心理否认等不良心理因素等。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为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休息习惯,保障健康规律的生活。避免因暴饮暴食、过度兴奋等不良习惯等出现严重后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生活能力等。(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采用讲座、宣传册和板报等方法对其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强调积极配合每项检查的重要性,从精神上支持患者认同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悲观和心理否认所占比例。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占95.12%(39/41),抑郁占75.61%(31/41),悲观占46.34%(19/41),心理否认占17.07%(7/41);护理后,焦虑占4.88%(2/41),抑郁占2.43%(1/41),悲观占2.43%(1/41),心理否认占0.00%(0/41);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占92.68%(38/41),抑郁占80.49%(33/41),悲观占43.90%(18/41),心理否认占19.51%(8/41);护理后,焦虑占73.17%(30/41),抑郁占51.22%(21/41),悲观占29.27%(12/41),心理否认占9.76%(4/41)。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悲观和心理否认所占比例均同对护理前存在一定差异性,P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9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胆结石手术;不良情绪

在临床工作中,处于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胆结石手术之前,会对手术产生担忧、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对手术的效果产生影响[1]。因此有效降低患者对于手术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能够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本研究探讨分析个体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患者182例(男97例,女85例),年龄26~74岁,平均(47.28±9.29)岁,有所患者均经过临床影像学的检查确定为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02例,对照组80例,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入院之初,由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进行各方面评估,例如患者的喜好、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特点等,并为每位患者建立起个人档案,可使对于患者有整体的认知,同时也为后期的护理工作奠定基础,使患者能够感受良好的治疗氛围;②改善医院病区的环境,可在病区制作各种温馨提示卡,保持病区的干净、整洁,同时可以使用优雅、温馨的各种室内画进行装点,并为患者提供治疗疾病的宣传册、海报等,以分散患者注意力、降低患者术前的焦虑等不良情绪;③对于患者所关心的疾病方面的问题要耐心为其进行详细讲解,针对患者在术前的各种负面情况进行排解工作,务必保证患者进行手术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④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以及患者性格等不同,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沟通上,护理人员应根据入院时对于患者建立的个人档案,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和蔼、真诚的态度获得患者的信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能够促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⑤要提前告知患者手术结束后可能将伴有一定程度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地向患者讲解造成术后疼痛的原因,并向患者说明术后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是正常现象,患者无需过于害怕、焦虑以及紧张,同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一些缓解疼痛的建议,以帮助患者消除术前对疼痛的恐惧感;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以及运动的护理,教导患者要按时合理进食早餐,且一日三餐要按照规律进食,多食用一些高纤维的食物,适当进行运用,但是注意避免过激运动。

1.3评价标准 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焦虑越高;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的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比较情况见表1,在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胆结石手术时,临床工作中治疗胆结石的一种常用治疗方式,但是对于胆结石的患者而言,多数患者可能在术前的情绪起伏较大,严重者甚至不愿意配合手术治疗,这无疑增加了胆结石手术顺利开展的难度[2]。本研究探讨分析个体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通过我院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缓解其术前不良情绪,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前的焦虑,同时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个体化护理措施是一种高效的精神上的无形治疗措施。个体化的护理,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针对患者个体化的不同而采取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同时也利于医护人员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个体化护理应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