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集锦9篇

时间:2022-08-16 13:58:3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1

一、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指;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世行在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也指出:建立在成本和效益比较和审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发展和制定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续水平的提高。

根据中国国情,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发展,基础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关键是协调旅游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避免旅游资源的被破坏和枯竭。

因此,可持续发展包含环境保护及其与发展的关系,只有在环境保护基础上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相当程度的自然生态支持;但我国旅游业所面临的实际环境问题却不容乐观。在一些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甚至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动人口增加。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许多穿城而过的河流已遭严重污染,水色发黄甚至发黑。另外,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加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急增而显不足。

(二)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触摸攀爬名胜古迹,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也不时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穿着入时的旅游者随手丢垃圾的不良行为,也致使风景区的美观大打折扣。更有少数旅游者,竟在旅游区狩猎、采集、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又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使旅游区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三)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景点“超负荷”工作屡见不鲜。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交叉混编的情况,这使得上层管理者处境尴尬。一方面,作为公司领导,他们要对企业负责,争取尽可能盈利;另一方面,作为政府专职机关的行政领导,他们又必须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不愿做有损景区资源的事,严格地说,他们是在良心的制约下做工作,没有完善的法规制约下的企业化经营,很容易将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推向难以承受的风险之中。

绝大多数的风景区在五一、国庆等旅游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地“超负荷”工作。景区游人接肩比踵,空气污浊,旅游质量大受影响。我国古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HO和CO[,2]的含量持高不下,许多精美佛雕的颜色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还有许多奇山异洞、秀水珍木,也因过多地被人类光顾而面目“狰狞”。

(四)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已被砍伐1/2,致使云南的大象、老虎不是向缅甸逃跑,就是窜出自然保护区,毁坏庄稼、伤害人畜。座落在湖南、湖北交界处的著名四大湖泊,目前仅剩下长湖和洪湖。1951年湖泊面积还有217.44万亩的洪湖市,到1987年只剩下70.29万亩;但是,目前仍有很多国内外房地产、旅游开发商加速挤占洪湖水面。还有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近期经济发展,在风景名胜区迅速扩建高档宾馆饭店、疗养所、“培训中心”,以及索道、滑道、城市娱乐设施等,造成了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工、商业、破坏了旅游资源,这实质上危害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现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对旅游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治理。针对目前我国旅游城市存在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多元性,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方法:

1.对于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源的方法。由机动车辆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可采用安装净化气装置的措施。位于上风向的污染企业一定要责令搬迁或关闭。

2.对于噪音污染,主要采取时空上调配和限制的方法。时间上,在人们午休和夜休期间,建筑施工及其它噪音较大的工作应尽量停止;空间上,城市功能分区应明确化,噪音分贝量大的交通站、娱乐区应与行政办公、文化区、居民区分开,使噪音分贝量降低到国家规定的各种功能区标准。

3.城市中水体污染大多为河流污染,因其流动性,污染的治理重点仍然是放到污染源的控制上。湖泊的治理应坚持“谁污染谁出钱治理”的原则,并出立相应的法规条例,将现有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并限制新的污染出现。

4.对于垃圾污染,更多的是采取宣传和强制的管理措施。

(二)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我们应该树立起环境质量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并且要树立环境首先意识,为全人类及其后代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另外还要树立环境公德意识,不为满足个人私利,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人类贴进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应尽快改变旅游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状,取消旅游企业与景区管理部门之间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与政府官员应各司其职。另外,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景区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理性化的道路。

针对个别时期,个别景区游客量过多的状况,景区主管部门应注意适当限制售票量;同时,开发增设新的景点、卖点(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游客量,使旅游资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接待参观游客。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2

一、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1、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旅游相对封闭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大国,如今向旅游强国迈进。在几十年的旅游发展中,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呈现出一定规模,旅游产业涉及的各个行业,包括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等,其产业结构都迅速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正是因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类矛盾问题,例如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规划不科学、产业规模不合理等。2013年实施的《旅游法》,只是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旅游产业发展,而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增长。

2、旅游行业市场的运营模式缺乏合理性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旅游行业市场运营,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且包括了国外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背景的发展,传统的旅游行业运行宣传,例如海报宣传、电视广告宣传、广播宣传等,难免达不到理想效果。旅行社组团运营模式,也出现中间环节利润下降、散客增多、导游压力大等问题。因此,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模式,还需根据时代背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改革,这样才会更好地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备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链中各类企业结构上都存有不同的不合理因素,其中重点体现在几个方面:内部结构、数量结构等存在不合理性。为了实现可续发展对旅游的要求,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每个行业的协调发展是由旅游行业的整体特性决定的,在向游客提供服务的每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致使旅游的总的质量下滑,而且游客所需的服务不可能由同一个企业提供完成,必须一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各个企业协调配合。然而在旅游行业的每个结构层次的不合理都会影响完整的旅游行业的竞争和管理。所以,在构筑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链不论是在增加竞争能力还是增加行业产业链的竞争能力都必须要做的。

4、旅游产业对环境所产生的破坏

当地人民经济活动的失误会一定程度破坏自然环境。人们经济行为对于景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工商业生产所排放出的废渣以及出现的噪声污染了景点的自然环境,破坏了景点应该有的安静。此种行为不仅使景点失去了以前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水流和安静的气氛,而且还由于环境污染而降低了游客游览的兴趣;另一个方面是不合理的环境开发和农业的生产模式破坏了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平衡,使得自然人文环境遭受了直接的不良后果。

二、可持续发展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1、政策顶层设计,打造现代版本的旅游产业综合体

由于旅游发展政策不配套,导致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政策滞后产业发展情况。因此,通过国家政策顶层设计,打造现代版本的旅游产业综合体,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系统工程思考之中,以景区等旅游核心吸引物为依托,融入餐饮业、酒店业、娱乐业、购物业、交通业等配套政策支持,重点突出地区的旅游发展功能,以旅游产业综合体,带动周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经济规模效应和全局观的系统发展思路。

2、积极探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创新

设立生态旅游和局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鼓励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的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必定依靠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标准,促进景区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政府在考虑土地规划的同时,不仅要重视景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而且要把土地附作物上的生态资源,纳入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发展的体制创新问题,探索一套完整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把生态建设、开发、保护、管理融入到一个新的体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更新旅游产品体系,加速旅>,!

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把传统中旅游产业结构不符合时展的重心,转变为符合时展的产业结构特征,即以旅游低端服务的产品对应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旅游高端服务的产品对应的产业结构。重视旅游产业布局,建立完善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支持体系,做好旅游景区发展可持续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化行业结构,促进

旅游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特色化方面转型。特别是要重视旅游产业各个链条的合作,增强各行各业的沟通与交流,基于现代技术,融入产业发展,改变内部结构,促进行业自身更新升级。另外,重视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合作,有效协调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争取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4、建立和完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旅游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旅游发展的法律,对完善和规范中国旅游行业,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对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旅游体制保障、旅游项目的支持、相关项目的制定和操作、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等方面,仍需更为具体确定的法律支持。将社会参与加入其中,借用其他国家社会组织的优点,完善中国旅游可持续的相关模式,探究和相关机构设置,积极开展各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项目,增加旅游行业相关人员和组织的交流。建设旅游服务志愿组织,利用舆论导向,创造全世界都关注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气氛。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3

论文摘要: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与贵涯、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河南省旅游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旅游接待型向企业为主体的开发经爹型的转型过程。旅游产业初其规摸,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诸知缺乏科学的旅游产业规划、旅游产品单一、市场竟争力肠、旅游展务业滞后、旅讲产业结构不合理、现代化权度不高、国际化体系不健全。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河南省应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忍想,创定和完菩旅游产业友展规划,实施像色管梢策略,走集约化经管选路,提高资本运管效率,同时完善行业于理,张化服务意识和行为,建立和健全旅游于理与法锐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想,是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变革。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互为调适,协同进化;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做到和衷共济,平等发展;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与后代的关系,做到福蔺当代,泽被子孙。这是人类全面认识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经济社会行为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

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给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旅游人士认识到如果旅游与环境不能和谐共存,旅游业将成为短命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1990年在加拿大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旅游行动委员会提出了旅游发展行动战略草案,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提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政策、措施以及政府和企业的任务。1995年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联合国机构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发展旅游世界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强调旅游业发展要将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98年10月,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5个国家的议员在中国的桂林召开亚太议员第六届环发大会,深人讨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有关的战略行动,会议通过的《桂林宜言)确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会议呼吁各国政府侧定和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便旅游业的发展同本国杜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总目标适应,造畜于当地人民。我国毫不例外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并侧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1998年制定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中提出: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列人全省国民经挤和杜会发展的计划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使之尽快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从河南省的省情和经济杜会发展长远考虑,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河南放游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旅游是河南省的比较优势之一。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滚,河南省旅游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旅游接待型向企业为主体的开发经营型的转型过程。旅游产业初其规模。2000年末,全省已建成投人使用的景区、景点有200余处;旅游星级饭店197家,其中三星级以上84家;国际旅行社28家,国内旅行社礴工家;旅游车船公司36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2000年接待国际游客32.5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1.239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52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6.8亿元。“九五”期间全省共接待人境旅游者140万人次,创汇5.0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8.2%和巧4%;接待国内旅游者2.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人13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9%和15.6%,旅游总收人达1340亿元。围绕“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旅游制品、饮食住宿等关联产业正在崛起,一批综合型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正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尽管河南省旅游业20年来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但因起步晚、基础差,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全省旅游产业化的进程。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旅游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弱。河南省许多地方都只在旅游吸引物上下功夫,命.点来吸引游容,旅游景区燎合开发力度不足,产品结构单一,难以适应不层次游客的箱要。虽然全省旅游景点、景区的数盆较多,但文化内汤挖掘不够,表现手法大同小异;象南阳、阳等一些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没有按照旅游市场规律进行包装和相应提升品位,形响力和市场竟争力不强。

2.块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旅游资派整体开发水平不离。在全省旅游资派开发中,个别地方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景点、景区建设,轻科学规划的倾向,结果造成旅游产品质盆低下,缺乏个性和特色。同时,由于缺乏科学规龙,工程布局不合理、各种资派惊夺式的“建设性,破坏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形响了景区景观的协调统一和整体观赏效果。

3.旅游服务业滞后。一般来说,人们出游要么参加旅行社的组织,要么个人出游。目前,河南省旅行社管理不规范,旅行社种类繁多,服务质盆乡差不齐。在个别景区,经营者急功近利,坑编游客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内容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韵味。旅游服务业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4.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河南旅游资派开发和市场管理,涉及城建、文物、宗教、林业、环保、工商、税务、物价等多个部门,管理职能交叉、重复、空缺等体制性矛盾突出,没有形成整合优势,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发展。

5.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完善。从河南旅游产品结构着,传统的文化观光型产品仍然是“包打天下”.度假休闲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特种旅游产品刚刚起步;从市场结构看,国际旅游和出境旅游规模不大;从旅游六要索匹配看,交通、娱乐和购物还是河南旅游的弱项;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看.交通和门票花费过高,购物消费远低于国际标准。

6.旅游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国际化体系不健全。旅游产业的现代化是指社会服务(包括交通、通讯、客房顶定、购物、导游等)的现代化和服务程序的国际标准化。河南旅游企业的小、弱、散,使得其利用现代化手段差,国际合作渠道不畅通,对国际市场的反应动作慢、视野窄,应变能力差。一些现代化手段如国际互联网、酒店网络预定系统等缺乏广泛应用。一些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如酒店“金钥匙”、iso09000标准等还未在河南全面执行。因此,旅游企业缺乏国际市场的竟争能力,缺乏与国际市场的有效接轨,难以应对确了wto的挑战。

三、河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制定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包括产业政策导向、社会环境营造、旅游市场开拓、生产力要索配置、人才培养、生产素质提离等多方面的内容。要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研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使旅游产业发展建立在旅游资源和环境可以承载的前提之下。河南旅游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兼夙本省旅游资源与环境对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档次的承载力;同时对旅游产业自身的各要素及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一个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使旅游产业保持适度发展规模,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十五”期间河南省旅游发展规划!点是要构筑全省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第一,以“一带四区.(一带是指以郑、作、洛旅游城市为核心的沿黄旅游带,四区是指窝山、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别山旅游区)为重点,构筑河南省的旅游框架;第二,以结构调整为龙头,构造河南旅游大产业体系,重点是圈翻旅游产业“六大要素”强化旅游业的关联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开发谙如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主题园游、农业观光旅游、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加快培育一批以开封汁绣、禹州钧瓷、南阳玉雕、新郑大枣、焦作四大怀药等为主的具有河南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第三,以强化促销为突破口,营造河南旅游大市场格局;第四,以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区(点)质盆等级评定、星级饭店评定、建设高素质的旅游队伍为重点,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加速培育大型旅游骨干企业,创建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2.改变传统旅游经曹策略,实施绿色营梢

在旅游产业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企业要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实施绿色营梢策略。绿色营销是指旅游企业在充分满足旅游者需求,争取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长久发展,将环境保护视为企业生产、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的一种新型的企业营销观念和活动。

河南旅游企业实施绿色营梢,一是要实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二是要推广“绿色经茜”,建设“绿色体系”。也就是说,在旅游区总体规划和具体旅游项目设计中,要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意识,防止建设性破坏;在旅游产品创新中,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向高层次方向发展;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推广绿色消费的活动,大力加强绿化美化,提倡文明、卫生旅游,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t;同时要抓好绿色旅游管理体系的建设,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各项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并进行示范点建设和推广,使旅游业在促进环境优化方面的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3.走集约化经营道路,提高资本运营效率

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旅游也其备了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的条件。规模效应是相对于旅游景区而言的,寻求达到一定规模的旅游人数和次数挺高经济效益;而范田效应则是相对于旅游者而言的,在一定时间里能游览观赏多个景区和景点,从而得到最大的旅游效用。河南各地市旅游业分散经营,地方割据突出、行业平均成本商,使旅游经营难度增加。为此,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河南省旅游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同时,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鼓励各类综合性和专业化的旅游企业集团,实行网络化规模经营;扶持中小企业向经营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建立同大型旅游集团的网络协作关系,推行多景区的联网旅游,从而降低行业平均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游客旅游效用。

4.完善行业管理,强化服务愈识和行为,建立和健全旅游管理与法规体系

在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综合使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完善行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强化服务理念和行为,加强“游”、“食”、“住”的质量监督,促进“行”、“购”、“娱.的协调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接轨,提高国内旅游服务的含量;与此同时,要加快建立面向公众的旅游服务体系,包括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傲客服务、旅游紧急教援服务和旅游投诉受理体系,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裕求,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不是某一个旅游企业或地区能够解决得了的。旅游发展实践表明,环境与旅游发展不协调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宏观决策和管理不当,缺乏保护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造成的。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合理的旅游宏观管理体系。旅游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转变政府宏观管理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全省旅游产业的宏观调控、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旅游资薄与环境的保护上。要健全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做到依法管理。

参考文献

1.田钊平,胡丹.试论我国旅游产业化的战略选择.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增刊)

2.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8

3.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5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4

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2年,此中心共收集到1833家企业的4095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共涉及包括电力、电信等31个行业,其中旅游业仅有4家。自2006年以来,陕西共有30家企业相继了59份展示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社会环境报告。随着政府、社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重视和消费者对旅游资源环境要求意识的加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自愿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自愿可持续发展报告仍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在我国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它是指一个企业自愿的、公开的,主要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向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展示本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谋求企业和社会最大利益均衡的非财务信息报告。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背景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科技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但同时,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极度透支的基础上的,使社会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成为日益尖锐的三大社会矛盾。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迫于政府的压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非财务报告——环境报告。而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在环境报告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环境问题的发展而发展,反映了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水平的进步。

21世纪以来,我国各地由破坏生态环境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不胜枚举,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深刻的教训。尤其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各地的严重雾霾天气更是极度影响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污染排放的增加。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每年废气排放量达11万亿立方米,废水排放量达365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达6亿吨。据估计,我国每年由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而且还呈现出逐步递增之势。其次是大气自净能力的衰减。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界本身具有再生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及时将环境中垃圾吸收、净化和转换。但自然界本身的这种能力也会饱和,根本无力承受人类如此大规模的环境破坏。

在当今人类社会温饱问题还没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人类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目标无可厚非。但是,在现代工业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此背景下,企业更应该做好节能环保的表率,定时定期披露企业关于环境方面的信息,展示企业为保护环境做出的努力。

在我国,推动企业自愿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源、人口、环境与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四大基本难题。

其二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经过社会、媒体的大力宣传,企业意识到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对公司的声誉、形象、社会地位以及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同时政府对企业非财务报告方面的信息需求也日益高涨。因此,当前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财务报告的同时,还其他形式的非财务报告,例如:企业环境报告,企业环境白皮书,企业公民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这些报告虽然名称各异,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涉及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因此统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其三为国有企业的示范效应。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的资料显示,国家电网公司、中铝在2005年分别企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之后,中远集团、宝钢集团、中国移动等大型国有企业也在2006年以来积极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些报告引起了巨大反响,国家电网的报告还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中央的肯定,舆论的支持更加强化了国有企业的示范效应。

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绝大多数国家,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属于自愿披露的内容。国外不少大公司会采用“年度社会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等形式专门定期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而我国在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

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在介绍、借鉴、继承并局部创新的基础上缓慢发展,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不成熟,与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从1993年开始,每三年一次对全球企业的企业责任报告进行调查哪。2005年的第5次调查涉及全球16个国家(无中国)的1600多家企业,这些被调查的企业都是该国前100强的企业。从数量上来看,独立可持续发展报告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是日本和英国。调查显示,在过去三年,各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数量都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趋势。

虽然这次的调查报告不涉及我国企业,但是,随着我国和其它国家贸易的加强,国外贸易额的增加,寻求海外市场的扩大,以及跨国公司不断对我国市场的依赖,这些因素都将促使我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状况的改善。

2008年1月到11月期间,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就达121份,的数量已接近此前历年报告的总和。2010年,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数量和质量还在继续提升,数量增长较往年趋于平稳。

现阶段,企业有责任为社会环境改善作出自己的贡献,可持续发展报告已成为企业的普遍共识,同时也成为社会监督企业履行自己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的参考依据。

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必要性

自二战以来,旅游业以持续的增长速度而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长期以来,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就是广义的环境。众所周知,旅游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密,一方面,它依赖于环境,从环境。中获益;另一方面,它的发展又影响着环境,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破坏着环境。旅游业发展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破坏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破坏。许多地区的有关部门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调查论证和实地评估,匆忙的开发造成当地旅游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因此,在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他人和后代享受旅游资源留有余地。

如何保证旅游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共生是学者一直以来研究的焦点所在。我国的旅游企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以后逐渐成熟,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在不断的增加,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理念应运而生。

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的显示,自2009年以来,共有包括中国国旅、中青旅等在内的4家旅游企业了9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中青旅从2009年开始每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旅游业中社会责任报告最早的一家企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旅游业报告的企业为本行业的领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全面地体现了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积极的举措和成就,更为中国整个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运行安全对策

1.旅游业经营方式需转变。未来的旅游业,除需要继续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外,也应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出应有的贡献。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旅游业生态化发展之路。旅游业生态化就是依据产业经济学、生态学原理,运用产业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管理和经营旅游业,使旅游业生态系统内达到合理优化耦合,以实现旅游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多层利用的产业生态体系。

通过实行旅游业生态管理,旅游企业可以大幅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旅游产业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减少旅游消耗和碳排,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发展。

未来消费者对适应新需求、新生活方式的环保类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寻求以更加透明化环保化的经营方式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在取得业绩增长的同时也注重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发挥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能效。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在报告中过多的披露了正面的和积极的信息,而对于具有潜在负面影响的或者不好的信息缺乏披露,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流于形式,成为一种广告和公关手段,极大削弱了信息的可信度。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实质性信息的缺失仍是使多数报告的作用被局限于公关的层面主要原因,未能有效发挥和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作用。

3.要重视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我国企业利用报表提供环境数据的企业少之又少,很难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环境信息管理。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环境特点,将环境数据运用于可持续发展报告。

4.提高旅游企业会计人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企业层面来看,会计人员在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推进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界对非财务业绩(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视日趋重要。此外,会计公司也应开始开发有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专业服务。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5

关键词:世界遗产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of tourism and its influence on other cities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world heritage cities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The significance and relevant principle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world heritage cities is introduced, and the strategies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the measures of handling the congestion of world heritage cities are put forth.

Key words: world heritage city; tour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3-19(3)

作者简介:Eugenio Yunis 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部主任

一、国际旅游趋势

2007年,国际旅游到达人数预计增加6%,达到9亿,创历史新高,与两年前8亿相比这一增长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意味着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5200万旅游人数。事实上,世界旅游人数到2007年已经连续四年增长,大大超过长期预计的4.1%,甚至超过2005年和2006年5.5%的增长。

根据各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2007年报告的旅游业收入,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当年世界旅游业总收入为8亿5600万美元,而2006年这一数字为7亿4200万。在2008年开始的四个月,尽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强,但世界旅游业起步平稳,增长势头也只比2007年略显逊色。2008年前三至五个月,许多旅游目的地国家都报告了两位数增长的速度,其中亚洲和欧洲就有10个国家和地区:柬埔寨、印度、斐济、印尼、日本、韩国、澳门、尼泊尔、土耳其和越南。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国际旅游到达人数为16亿。如果预测准确,不难想象已经超负荷运作的旅游产业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及在内的相关基础设施如交通业将面临巨大压力,特别在游客人数相对集中旅游业收入迅速增长的亚欧地区。

对于亚洲旅游业的发展趋势,2007年亚太地区旅游收入排名世界第二,主要由于游客到达人数增加10%。这一地区包括世界旅游业收入最高的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游客到达人数分别增长为12%和10%。南亚地区也紧随其后。2008年前四个月数字结果显示旅游业将继续保持2007年的增长势头,增长速度稍慢为7%。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趋势仅涉及国际游客到达人数。对于许多亚洲国家而言,国内游客也十分重要。国际民航组织2007年航空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国内航空乘客人数增加迅速,当年增加14%,超过2006年的12.5%。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游客目的地越来越倾向于文化名城尤其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二、世界遗产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社会和经济现象,旅游业成为现代社会一大特点。它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机遇,增加了就业、社会财富和外汇收入。由于对GDP的巨大贡献及其创造的广阔就业前景,旅游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的经济产业。有了旅游业所创造的外汇收入,许多国家国际收支差额平衡,并用赚取的外汇进口粮食和石油等所需要的产品。许多妇女和年轻人在旅游业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甚至是创业机会,从而帮助他们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并增加了家庭收入。

另一方面,不同文化通过旅游这一纽带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旅游成为某些地区建立和平,展示宽容、自由和民主价值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旅游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一大强有力的工具,它传播保护自然的基本常识,增强大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在工业社会即将消失的非物质遗产如一些人类生活传统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城市如亚欧地区的世界遗产城市,旅游业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无论从遗产保护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旅游业体现了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从而为这些遗址遗迹的保护准备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事实上,只有在少数富裕的发达国家才能从国家公共部门或私人募集这样的保护资金。但是旅游业的存在使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保护本国的文化遗产。在体现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同时,旅游业给所在城市的居民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和创业机遇,扭转了许多城镇甚至大城市人口外流和经济颓废的恶性循环趋势。

但我们也必须清楚,旅游业发展一旦没有恰当的规划和管理,就会对社会、自然和文化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经济目标是旅游从业单位和个人唯一宗旨的情况下。

旅游业需要一整套综合的发展战略,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相互协作对旅游业进行规划、管理和监察,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各方观点和利益。可持续发展是贯穿发展旅游产业的一条中心原则,具体包括如下几点:① 经济可行性原则;② 地方繁荣原则;③ 就业质量原则;④ 社会公平原则;⑤ 游客义务原则;⑥ 地方管理原则;⑦ 旅游舒适原则;⑧ 文化内涵原则;⑨ 自然统一原则;⑩ 生物多样性原则; 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环境清洁原则。

这12条原则并不是按照重点先后次序排列,每条原则都同等重要,并且相互关联。这些原则是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蓝图。

(一)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拟定一个宏观的旅游业合作管理框架是十分必要的,无论国际合作、国内合作、地方性合作。首先,各级政府要紧密合作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对于制定有关旅游业、交通基础设施、土地使用和保护生态体系等政策至关重要。这样的合作对于在海外市场介绍本国旅游资源也同样重要。

其次,公私合作方式发展管理旅游产业。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从业者之间的合作在许多国家司空见惯,主要确保统一的旅游业管理模式以及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旅游管理部门负责相关的旅游资源及其配套服务管理,如文化遗产保护,而旅游从业者负责向游客提供具体的旅游服务。

最后,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多学科的视角。由于旅游业发展涉及到不同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类型,因而旅游对游客和对旅游目的地城市有着深远的影响。多学科发展旅游产业的模式提供的高效率服务可以充分考虑不同旅游资源的弱势和不足,尽量将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二)世界遗产城市旅游拥挤问题

旅游拥挤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大直接威胁,情况严重时会导致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的毁灭,游客旅游体验质量下降,最终也降低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竞争力。

世界旅游组织推荐如下途径解决拥挤问题:

首先,在旅游景区自行解决。可行的方法如:增加或改善原有的游客停车场;重新设计主要景点的入口;安插景点标志图和引导图;培训导游;建立门票定价和预定机制;安排垃圾和废物处理等。

其次,在旅游目的地城市解决。可行的方法如:加强不同景点之间,旅游服务设施(旅馆、饭店、机场等)之间的联系;建立旅游服务设施预定体系;改善道路质量;安插明确无误的路标;分发地图;协调游客到不同景区的游玩等。

最后,调节旅游需求,减少游客拥挤现象。在采取措施前应详细分析游客市场和旅游动机。可以采取的措施如: 错开节假日期,分散旅游需求,在旅游淡季推出旅游优惠套餐等。

建议三种途径同时采用,三者不仅互补而且协调,从而进一步改善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形象。

世界旅游组织向旅游业政策制定者、地方政府和各景区部门推荐的旅游业监察机制就是可持续性适度指标。该指标用于测量旅游业当前面临的风险和问题的严重性并评价有针对性的行为方案的有效性。可持续性适度指标监察机制主要试图解决当前旅游业不断发展而造成对旅游资源消极影响的问题,进而谋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文化遗产目录城市中,该项指标着重反映了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整体状态以及之前提及的游客拥挤情况,当然可持续性适度指标也能够反映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6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

湘西自治州属于亚热带山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垂直分布差异十分显著,生态旅游资源多种多样,有庞大的植物生态资源和动物资源,整个湘西州可以说是一个初开和尚待开发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宝库。

一、湘西旅游资源状况

(一)自然风光优美

湘西旅游资源独特秀美,境内奇峰独立,山中有山,融秀美与雄奇为一体,这里岩溶地貌分布广泛,石林,石峰拔地而起,如猛洞河、南华山、不二门、坐龙峡、红石林等,光地下溶洞如凤凰的奇良洞、龙山火岩乡,就有地下溶洞200多座,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游览后曾绘画作诗“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魅不可知”,对地下溶洞作出高度评价。

(二)自然资源丰富

湘西自治州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十分丰富。有维管束植物近4000种,经济林、用材林、药材林、果木林等树种达100余种。仅乔木就有300多种,比整个欧洲的总数还多一倍,裸子植物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永顺小溪有13公顷的原始次森林,林中保存有大量的古第三纪植物种类,是一座古生物基因库。这些古老珍稀植物是湘西宝贵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三)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湘西地区不仅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还有浓郁纯朴的民族风情,都使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内涵丰富,并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相互辉映,赋予了湘西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巨大的潜力。

1.湘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湘西是独具特色的土家族、苗族文化蕴底深厚的旅游区。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苗族织锦、蜡染、民族服饰、金银饰品等都是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的丰富遗产。

2.湘西历史文物古迹,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城内有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芙蓉镇”的有两千余年历史的王村古镇。有千年古都老司城,及湘鄂川黔根据地旧址塔卧纪念馆。

3.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族民居吊脚楼,土家族跳摆手舞的摆手堂、土家族婚嫁、土家族原始舞蹈毛谷斯舞、打镏子、梯玛神歌、咚咚喹、哭嫁歌等土家族音乐、民间传说和故事、土家族的民族服饰、工艺织锦、刺绣、挑花、竹藤编织、石木雕刻等。泸溪古老的盘瓠文化、目连戏、花垣苗族的傩文化、苗族工艺蜡染、扎染等,有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等节日文化,苗族风情浓郁古朴。

4.民族民俗风情:苗族村寨如部级民俗文化景区吉首德夯苗族民俗村、凤凰山江苗族民俗村、还有凤凰的石板寨、勾良苗寨等。这些民族村寨体现了民族的居住、建筑风格,风俗、生活、服饰、饮食、礼仪等,是湘西最有优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湘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自然、文化等旅游资源,如何有效的保护这些资源,并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是我们应该大力研究的问题,主要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注意合理有序的开发旅游资源,以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保护为中心,编制旅游开发的长期规划。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利用旅游资源,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从自然环境的特征入手,组织各部门结构人员做好旅游资源的全面调查,进行科学论证,制定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与保护的总体战略规划。

学习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先进理念,切忌盲目开发与扩大规模。各旅游开发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到国内外的旅游先进的开发地,学习自然资源保护的先进理念,多批次,全面的考察学习,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环境保护的某一个细节,而应该注重其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整体关系层面。

成立旅游环境监测第三方机构,独立于旅游开发部门和政府部门之外,这样才不会受到旅游开发企业部门的利益驱动,才能够保持旅游环境监测的客观性、公正性,做到严格监督旅游资源开发的各个环境,建立健全快速的旅游信息网络,一旦出现旅游环境监测问题,以四级标志给相应的部门反馈旅游环境告警信息,提供给旅游开发部门和政府部门决策,旅游环境监测机构有权利对反馈的结果给予考核,如果反馈不及时,不充分的,按照相应的地方旅游环境监测条例给予处罚。

(二)有效地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为了保证湘西州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首先充分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内涵和湘西地区旅游产业特点。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是为不同社会制度服务的。它首先表现为国家可利用经济的、政治的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其次,使市场竞争对价格、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并且产权关系的界限特别明显;再次,各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根据的湘西地区市场经济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湘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我们应当有效地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实质上就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合理确定环境和资源的价格,从影响成本和价格,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行为选择,促进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如何合理的利用环境和资源,那么资源环境和服务就会同其他要素一样.在市场上受到同等对待,并因此确保丁要素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将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改变过去无偿使用环境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作法,要“有效地利用经济手段和其他面向市场的方法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多渠道筹集旅游资源开发资金

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创汇的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依靠雄厚的经济基础。目前湘西地区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旅游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资金。为了解决资金不足,一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项目资金和国债的支持。二是组建旅游股份公司,实行资本运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旅游企业上市的步伐,利用上市增强融资功能,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湘西名副其实的优势支柱产业。三是从现有的旅游收入中提出一定的比例,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基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促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采取可持续消费方式: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的核心

这是因为不可持续消费方式会引起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引起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玻坏。因此,要想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可持续消费方式。大量事实证明,中国不能重复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绝对不能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重污染为代价。来换取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决不能搞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消费资源的高消费。

湘西州本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之一。地区消费方式应坚持可持续方式,同时也应注意对到湘西旅游的旅游者传播这种可持续消费方式的观念。鼓励旅游者注意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鼓励健康的消费方式。

(五)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湘西要发展旅游业,人才是关键,要提高人才素质,必须培养大量的旅游人才。必须加入更多的旅游投入,建立旅游人才的培养基地,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开放型的办学模式。同时对现有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升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提高湘西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

三、结语

旅游业是依托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开发而进行的服务性产业,发展旅游业目的是促进旅游地经济发展,提高旅游地居民生活福利水平。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但旅游资源开发既要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内,为后代人保持和增加发展的机会,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开发和环境污染,又要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分析旅游产业和旅游资源的各种关系,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湘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理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2]杨桂华,钟林生 ,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7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

    湘西自治州属于亚热带山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垂直分布差异十分显着,生态旅游资源多种多样,有庞大的植物生态资源和动物资源,整个湘西州可以说是一个初开和尚待开发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宝库。

    一、湘西旅游资源状况

    (一)自然风光优美

    湘西旅游资源独特秀美,境内奇峰独立,山中有山,融秀美与雄奇为一体,这里岩溶地貌分布广泛,石林,石峰拔地而起,如猛洞河、南华山、不二门、坐龙峡、红石林等,光地下溶洞如凤凰的奇良洞、龙山火岩乡,就有地下溶洞200多座,我国着名画家黄永玉游览后曾绘画作诗“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魅不可知”,对地下溶洞作出高度评价。

    (二)自然资源丰富

    湘西自治州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十分丰富。有维管束植物近4000种,经济林、用材林、药材林、果木林等树种达100余种。仅乔木就有300多种,比整个欧洲的总数还多一倍,裸子植物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永顺小溪有13公顷的原始次森林,林中保存有大量的古第三纪植物种类,是一座古生物基因库。这些古老珍稀植物是湘西宝贵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三)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湘西地区不仅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还有浓郁纯朴的民族风情,都使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内涵丰富,并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相互辉映,赋予了湘西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巨大的潜力。

    1.湘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湘西是独具特色的土家族、苗族文化蕴底深厚的旅游区。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苗族织锦、蜡染、民族服饰、金银饰品等都是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的丰富遗产。

    2.湘西历史文物古迹,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城内有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芙蓉镇”的有两千余年历史的王村古镇。有千年古都老司城,及湘鄂川黔根据地旧址塔卧纪念馆。

    3.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族民居吊脚楼,土家族跳摆手舞的摆手堂、土家族婚嫁、土家族原始舞蹈毛谷斯舞、打镏子、梯玛神歌、咚咚喹、哭嫁歌等土家族音乐、民间传说和故事、土家族的民族服饰、工艺织锦、刺绣、挑花、竹藤编织、石木雕刻等。泸溪古老的盘瓠文化、目连戏、花垣苗族的傩文化、苗族工艺蜡染、扎染等,有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等节日文化,苗族风情浓郁古朴。

    4.民族民俗风情:苗族村寨如部级民俗文化景区吉首德夯苗族民俗村、凤凰山江苗族民俗村、还有凤凰的石板寨、勾良苗寨等。这些民族村寨体现了民族的居住、建筑风格,风俗、生活、服饰、饮食、礼仪等,是湘西最有优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湘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自然、文化等旅游资源,如何有效的保护这些资源,并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是我们应该大力研究的问题,主要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注意合理有序的开发旅游资源,以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保护为中心,编制旅游开发的长期规划。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利用旅游资源,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从自然环境的特征入手,组织各部门结构人员做好旅游资源的全面调查,进行科学论证,制定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与保护的总体战略规划。

    学习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先进理念,切忌盲目开发与扩大规模。各旅游开发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到国内外的旅游先进的开发地,学习自然资源保护的先进理念,多批次,全面的考察学习,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环境保护的某一个细节,而应该注重其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整体关系层面。

    成立旅游环境监测第三方机构,独立于旅游开发部门和政府部门之外,这样才不会受到旅游开发企业部门的利益驱动,才能够保持旅游环境监测的客观性、公正性,做到严格监督旅游资源开发的各个环境,建立健全快速的旅游信息网络,一旦出现旅游环境监测问题,以四级标志给相应的部门反馈旅游环境告警信息,提供给旅游开发部门和政府部门决策,旅游环境监测机构有权利对反馈的结果给予考核,如果反馈不及时,不充分的,按照相应的地方旅游环境监测条例给予处罚。

    (二)有效地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为了保证湘西州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首先充分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内涵和湘西地区旅游产业特点。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是为不同社会制度服务的。它首先表现为国家可利用经济的、政治的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其次,使市场竞争对价格、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并且产权关系的界限特别明显;再次,各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根据的湘西地区市场经济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湘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我们应当有效地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实质上就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合理确定环境和资源的价格,从影响成本和价格,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行为选择,促进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如何合理的利用环境和资源,那么资源环境和服务就会同其他要素一样.在市场上受到同等对待,并因此确保丁要素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将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改变过去无偿使用环境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作法,要“有效地利用经济手段和其他面向市场的方法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多渠道筹集旅游资源开发资金

    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创汇的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依靠雄厚的经济基础。目前湘西地区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旅游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资金。为了解决资金不足,一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项目资金和国债的支持。二是组建旅游股份公司,实行资本运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旅游企业上市的步伐,利用上市增强融资功能,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湘西名副其实的优势支柱产业。三是从现有的旅游收入中提出一定的比例,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基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促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采取可持续消费方式: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的核心

    这是因为不可持续消费方式会引起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引起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玻坏。因此,要想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可持续消费方式。大量事实证明,中国不能重复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绝对不能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重污染为代价。来换取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决不能搞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消费资源的高消费。

    湘西州本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之一。地区消费方式应坚持可持续方式,同时也应注意对到湘西旅游的旅游者传播这种可持续消费方式的观念。鼓励旅游者注意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鼓励健康的消费方式。

    (五)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湘西要发展旅游业,人才是关键,要提高人才素质,必须培养大量的旅游人才。必须加入更多的旅游投入,建立旅游人才的培养基地,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开放型的办学模式。同时对现有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升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提高湘西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

    三、结语

    旅游业是依托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开发而进行的服务性产业,发展旅游业目的是促进旅游地经济发展,提高旅游地居民生活福利水平。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但旅游资源开发既要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内,为后代人保持和增加发展的机会,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开发和环境污染,又要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分析旅游产业和旅游资源的各种关系,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湘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理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2]杨桂华,钟林生 ,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8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张家界市  

 

   张家界以旅游建市、兴市。1988年设市至今,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199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2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境外游客15.15万人次,增长3.99倍,实现旅游收入9.46亿元,增长44.3%。12年来,累计接待游客已达2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已达27亿元。全市拥有旅行社50家,大小旅馆400多家,其中涉外星级宾馆31家,床位2.78 万张,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已达8万余人,第一、二、三产业的排序已实现三、二、一,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将近50%,已显示出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体现出旅游带动战略的巨大效应,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初见端倪。作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旅游城市,张家界的经济建设已经步入了“第二次创业”的快车道。要“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以旅游为龙头,促进其持续发展,是张家界的必然选择。 

1         张家界市旅游业持续发展障碍因子   

1.1 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   

张家界建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目前,张家界市全民办旅游的气氛还不浓,合力还不够,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许多政策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旅游规划不严格,旅游投入不足,旅游企业体制不完善。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三个不适应”,即世界级的风景与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不适应,世界级的风景区与相对落后的管理不适应,飞速发展的旅游经济与相对落后的市民素质不相适应。   

1.2 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   

张家界市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政出多门,各自为阵”。旅行社审批不严,尚有“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是一个旅行社”的状况存在;旅行社旅游报价偏低,旅游商品   

价格混乱,游客意见大,投诉多;导游队伍鱼龙混杂,正规导游人才匿乏,野马导游泛滥,“乱讲、乱导、乱争、乱要”现象十分普遍;酒店宾馆行政管理不到位,旅游部门只管星级宾馆,大量的非星级宾馆还没有纳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范畴,对其经营旅游服务业的质量问题,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行政管理;旅游车辆车况较差,宰客狠,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管理失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高,严重损害了张家界市的旅游形象。 

1.3 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文化品位不高  

张家界因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而立市。长期以来,着力开发以武陵源为主体的山、水、洞、林自然旅源,形成了高品位的国际知名品牌,是湖南的旅游极品项目。但由于过度倚仗武陵源,对人文旅游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开发力度,致使旅游产品单一,文化特色不浓,文化品味不高,影响了张家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1.4 旅游环境容量有限  

    张家界市目前游客一般都云集于十分集中的、经过豪华包装的核心景区。对外宣传可逗留十天的线路,实际上只能把游客留住3-5天。游客专门来一次张家界,旅游消费都不大。旅游是一次性消费,虽可以通过有力的促销手段为核心景区增加旅游人数,但短期内再次来游览的可能性相当小。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到当前的水平,已到了考虑扩大游客消费量的时候了。张家界核心景区范围有限,大量游客云集,既限制了游客的活动空间,又增加了景点的承载力,管理不善极易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据专家测定,张家界核心景区的日环境容量为10017人,依据核心景区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及游道状况,测定张家界的游客日容量为5885人。眼下张家界主景区无论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均已突破了这道警界线。武陵源的过度开发已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公署的“黄牌”警告。 

1.5 旅游环境破坏严重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中,张家界市重开发轻保护,出现了一些掠夺性经营,在风景区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并且逐步挤占核心景区。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部分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SO2、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大52%。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金鞭溪和索溪正遭受严重污染。旅游资源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保护问题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朱镕基总理对此有重要批示:“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公署提出,武陵源的自然环境已经变成像个被围困的孤岛,局限于精耕细作和迅速发展的旅游产业范围内,武陵源景区的旅游设施已超越限度,对景区的美学价值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提请中国政府对景区内及其周围地区的旅游事业发展给予关注,使其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这无疑是亮出了面临从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删除的黄牌警告。  

2  张家界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策略  

2.1 强化旅游规范开发,制订旅游产业总体规划  

    坚持大旅游、高起点、优布局、功能全、可持续的原则,制订出张家界市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把张家界规划建设成为独具湘西风格和旅游城市特色的湘鄂渝的交通枢纽和旅游中心,争取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50万左右,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1000万人次。总体规划中应包括:①基础设施规划—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同张家界旅游市场相适应、相对接的规划和风景区、市区道路通讯电力供水设施规划;②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张家界、袁家界、天门山、九天洞等景区纳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③老景区的适度完善开发和新景区的建设规划;④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包括市区群众生活区,武陵源行政生活区,以及进入张家界道路两侧附近村镇、农村居民点的住房设计规划。总体规划要体现权威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2 强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  

    要促进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彻底改革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对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实施彻底的三权分离是景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谓三权分离就是要使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属于三个不同法人主体,且三个不同的法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相互独立。只有使这三权做到了真正分离,使景区经营单位逐步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才能促使旅游企业效益不断地提高。在改革中,要以市场经济要求为目标,以建立现代旅游业制度为目的,以带动旅游企业发展为重点,使景区旅游企业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主体,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2.3 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2.3.1加强对现有旅游法规的执法检查  

加强对国家现有旅游法规的宣传,强化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执法检查,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旅游业务、无证导游、宰客等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净化旅游市场,切实保障游客利益。  

2.3.2 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技术法规是旅游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旅游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旅游部门颁发的技术标准,按照标准的要求来规范服务行为。当前,在旅游企业中要加大ISO9000服务认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使企业获得国家认可的“免检”证书,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2.3.3 加强地方旅游立法工作  

      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旅游法规的同时,要针对旅游全行业特别是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制规章,从大旅游、建支柱的角度,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经营、旅游教育培训等各方面实行全面依法监督管理。大力倡导依法治旅,依法办旅,加快法制化进程,为张家界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  

    要十分明确“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发展方针。要坚决拆除景区内违章建筑,铲除那些毫无民族

特色、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对不符合自然遗产保护标准的建筑物,即使有合法手续,也要坚决拆迁。对景区内的常住居民要逐步妥善迁移到景区地带。对景区内的武陵源区政府和区直机关单位也要考虑迁移到市城区。严禁破坏景区内一草一木,禁止砍伐树木,对枯倒树也要保护好,不得动一枝一丫。抓紧实施治理污染的生态工程,景区内实行环保车辆运营,严禁社会车辆入内。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游客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2.5 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长盛不衰。张家界市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丰富,浓郁的民俗风情,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的人文景观却长期待宇闺中。张家界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须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确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战略,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才能持续发展。现代旅游业既要让人们饱览异域他乡的山川名胜,又要满足人们对异域他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服饰、饮食文化和表演艺术的欣赏、探求。  

    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一要突出湘西民族文化,包括湘西民间艺术、民族音乐、戏剧、湘西民族建筑、湘西民俗、歌舞等,把湘西民歌山歌、阳戏、花灯戏、土地戏等极具湘西少数民族特色的表演加以开发利用;二要突出宗教文化,包括佛教、道教等,修复天门山寺,恢复普光禅寺香火等一批宗教活动场所;三要突出景点文化,充分挖掘各景点的人文特点,提高景点的文化内涵,把有关各景点的历史典故、轶事、民间传说、诗词等,搜集整理,让游客明白蕴藏在景观内的文化意蕴。要以市城区为重点,开发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独具特色的人文项目。 

2.6 强化旅游西线开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线地区旅游景观多精品,是对核心景区与东部游线的重要补充。强化旅游西线开发,能够有效地分流客流,削压旅游峰值人数,减轻核心景区的环境压力,缓解资源保护与过度开发的矛盾;加速旅游西线开发,同时能够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扩大游客的消费量,盘活西线现有旅游资产。故此,实施西线开发,将对张家界市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西线开发,要针对西部交通“瓶颈”效应的劣势,加强有形资产的合理配置,首先解决西进通道这一关键问题;针对西部区位的劣势,实现无形资产的共享,给西线创造更多发挥张家界这一品牌效应的机会,给巨大的无形资产以有形的载体,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淡化行政区划,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开发。 

2.7 强化旅游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遵循旅游经济独特的发展规律,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旅游投入,加快实现由大投入小产出向小投入大产业、不投入也产出的阶段转变,大力提高旅游产业的投入产出水平。目前,张家界市缺少四、五星级功能配套的宾馆,缺少高尔夫球、网球和游泳池等配套体育场馆及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正在组织策划中的飞机场扩建、火车站升级改造、张常高速公路、张罗公路、张清公路二期、峪园公路等以及按“全面净化、重点绿化、主街道亮化、整体美化”标准规划的城市“东建西扩”、城市中心广场、旧城改造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将在短期内上马,这是加快本市旅游发展的必然。这些建设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而张家界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建市晚,底子薄,但起点高、发展快,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自身的积累是不现实的。作为湖南旅游产业的龙头,要积极争取国家、省里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结合,引进内资外资并举,做到“项目要成熟、政策要到位、环境要优化”,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参考文献: 

[1]徐飞雄.湖南旅游业[M]. 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9.

[2]杨洪.湖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见:陈复等主编.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研究[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9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张家界市

中图分类号:F592.7

张家界以旅游建市、兴市。1988年设市至今,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199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2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境外游客15.15万人次,增长3.99倍,实现旅游收入9.46亿元,增长44.3%。12年来,累计接待游客已达2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已达27亿元。全市拥有旅行社50家,大小旅馆400多家,其中涉外星级宾馆31家,床位2.78 万张,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已达8万余人,第一、二、三产业的排序已实现三、二、一,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将近50%,已显示出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体现出旅游带动战略的巨大效应,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初见端倪。作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旅游城市,张家界的经济建设已经步入了“第二次创业”的快车道。要“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以旅游为龙头,促进其持续发展,是张家界的必然选择。

1 张家界市旅游业持续发展障碍因子

1.1 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

张家界建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目前,张家界市全民办旅游的气氛还不浓,合力还不够,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许多政策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旅游规划不严格,旅游投入不足,旅游企业体制不完善。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三个不适应”,即世界级的风景与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不适应,世界级的风景区与相对落后的管理不适应,飞速发展的旅游经济与相对落后的市民素质不相适应。

1.2 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

张家界市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政出多门,各自为阵”。旅行社审批不严,尚有“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是一个旅行社”的状况存在;旅行社旅游报价偏低,旅游商品

价格混乱,游客意见大,投诉多;导游队伍鱼龙混杂,正规导游人才匿乏,野马导游泛滥,“乱讲、乱导、乱争、乱要”现象十分普遍;酒店宾馆行政管理不到位,旅游部门只管星级宾馆,大量的非星级宾馆还没有纳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范畴,对其经营旅游服务业的质量问题,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行政管理;旅游车辆车况较差,宰客狠,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管理失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高,严重损害了张家界市的旅游形象。

1.3 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文化品位不高

张家界因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而立市。长期以来,着力开发以武陵源为主体的山、水、洞、林自然旅源,形成了高品位的国际知名品牌,是湖南的旅游极品项目。但由于过度倚仗武陵源,对人文旅游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开发力度,致使旅游产品单一,文化特色不浓,文化品味不高,影响了张家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1.4 旅游环境容量有限

张家界市目前游客一般都云集于十分集中的、经过豪华包装的核心景区。对外宣传可逗留十天的线路,实际上只能把游客留住3-5天。游客专门来一次张家界,旅游消费都不大。旅游是一次性消费,虽可以通过有力的促销手段为核心景区增加旅游人数,但短期内再次来游览的可能性相当小。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到当前的水平,已到了考虑扩大游客消费量的时候了。张家界核心景区范围有限,大量游客云集,既限制了游客的活动空间,又增加了景点的承载力,管理不善极易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据专家测定,张家界核心景区的日环境容量为10017人,依据核心景区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及游道状况,测定张家界的游客日容量为5885人。眼下张家界主景区无论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均已突破了这道警界线。武陵源的过度开发已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公署的“黄牌”警告。

1.5 旅游环境破坏严重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中,张家界市重开发轻保护,出现了一些掠夺性经营,在风景区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并且逐步挤占核心景区。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部分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SO2、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大52%。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金鞭溪和索溪正遭受严重污染。旅游资源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保护问题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朱镕基总理对此有重要批示:“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公署提出,武陵源的自然环境已经变成像个被围困的孤岛,局限于精耕细作和迅速发展的旅游产业范围内,武陵源景区的旅游设施已超越限度,对景区的美学价值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提请中国政府对景区内及其周围地区的旅游事业发展给予关注,使其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这无疑是亮出了面临从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删除的黄牌警告。

2 张家界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策略

2.1 强化旅游规范开发,制订旅游产业总体规划

坚持大旅游、高起点、优布局、功能全、可持续的原则,制订出张家界市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把张家界规划建设成为独具湘西风格和旅游城市特色的湘鄂渝的交通枢纽和旅游中心,争取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50万左右,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1000万人次。总体规划中应包括:①基础设施规划—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同张家界旅游市场相适应、相对接的规划和风景区、市区道路通讯 电力供水设施规划;②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张家界、袁家界、天门山、九天洞等景区纳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③老景区的适度完善开发和新景区的建设规划;④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包括市区群众生活区,武陵源行政生活区,以及进入张家界道路两侧附近村镇、农村居民点的住房设计规划。总体规划要体现权威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2 强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

要促进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彻底改革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对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实施彻底的三权分离是景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谓三权分离就是要使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属于三个不同法人主体,且三个不同的法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相互独立。只有使这三权做到了真正分离,使景区经营单位逐步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才能促使旅游企业效益不断地提高。在改革中,要以市场经济要求为目标,以建立现代旅游业制度为目的,以带动旅游企业发展为重点,使景区旅游企业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主体,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2.3 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2.3.1加强对现有旅游法规的执法检查

加强对国家现有旅游法规的宣传,强化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执法检查,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旅游业务、无证导游、宰客等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净化旅游市场,切实保障游客利益。

2.3.2 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技术法规是旅游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旅游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旅游部门颁发的技术标准,按照标准的要求来规范服务行为。当前,在旅游企业中要加大ISO9000服务认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使企业获得国家认可的“免检”证书,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2.3.3 加强地方旅游立法工作

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旅游法规的同时,要针对旅游全行业特别是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制规章,从大旅游、建支柱的角度,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经营、旅游教育培训等各方面实行全面依法监督管理。大力倡导依法治旅,依法办旅,加快法制化进程,为张家界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

要十分明确“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发展方针。要坚决拆除景区内违章建筑,铲除那些毫无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对不符合自然遗产保护标准的建筑物,即使有合法手续,也要坚决拆迁。对景区内的常住居民要逐步妥善迁移到景区地带。对景区内的武陵源区政府和区直机关单位也要考虑迁移到市城区。严禁破坏景区内一草一木,禁止砍伐树木,对枯倒树也要保护好,不得动一枝一丫。抓紧实施治理污染的生态工程,景区内实行环保车辆运营,严禁社会车辆入内。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游客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2.5 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长盛不衰。张家界市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丰富,浓郁的民俗风情,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的人文景观却长期待宇闺中。张家界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须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确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战略,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才能持续发展。现代旅游业既要让人们饱览异域他乡的山川名胜,又要满足人们对异域他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服饰、饮食文化和表演艺术的欣赏、探求。

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一要突出湘西民族文化,包括湘西民间艺术、民族音乐、戏剧、湘西民族建筑、湘西民俗、歌舞等,把湘西民歌山歌、阳戏、花灯戏、土地戏等极具湘西少数民族特色的表演加以开发利用;二要突出宗教文化,包括佛教、道教等,修复天门山寺,恢复普光禅寺香火等一批宗教活动场所;三要突出景点文化,充分挖掘各景点的人文特点,提高景点的文化内涵,把有关各景点的历史典故、轶事、民间传说、诗词等,搜集整理,让游客明白蕴藏在景观内的文化意蕴。要以市城区为重点,开发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独具特色的人文项目。

2.6 强化旅游西线开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线地区旅游景观多精品,是对核心景区与东部游线的重要补充。强化旅游西线开发,能够有效地分流客流,削压旅游峰值人数,减轻核心景区的环境压力,缓解资源保护与过度开发的矛盾;加速旅游西线开发,同时能够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扩大游客的消费量,盘活西线现有旅游资产。故此,实施西线开发,将对张家界市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西线开发,要针对西部交通“瓶颈”效应的劣势,加强有形资产的合理配置,首先解决西进通道这一关键问题;针对西部区位的劣势,实现无形资产的共享,给西线创造更多发挥张家界这一品牌效应的机会,给巨大的无形资产以有形的载体,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淡化行政区划,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开发。

2.7 强化旅游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遵循旅游经济独特的发展规律,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旅游投入,加快实现由大投入小产出向小投入大产业、不投入也产出的阶段转变,大力提高旅游产业的投入产出水平。目前,张家界市缺少四、五星级功能配套的宾馆,缺少高尔夫球、网球和游泳池等配套体育场馆及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正在组织策划中的飞机场扩建、火车站升级改造、张常高速公路、张罗公路、张清公路二期、峪园公路等以及按“全面净化、重点绿化、主街道亮化、整体美化”标准规划的城市“东建西扩”、城市中心广场、旧城改造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将在短期内上马,这是加快本市旅游发展的必然。这些建设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而张家界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建市晚,底子薄,但起点高、发展快,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自身的积累是不现实的。作为湖南旅游产业的龙头,要积极争取国家、省里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旅游 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结合,引进内资外资并举,做到“项目要成熟、政策要到位、环境要优化”,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参考文献:

[1]徐飞雄.湖南旅游业[M]. 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9.

[2]杨洪.湖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见:陈复等主编.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研究[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