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药学分析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14 16:49:01

药学分析论文

药学分析论文范文1

一直以来,我校分析化学理论课程考核以闭卷为主,通过卷面成绩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这种考试成绩评价规范公平、尺度相对统一;操作简便、易于管理和实施、成本较低,教师工作量不会因此增加太多,同时有助于督促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公式,为将来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单纯的闭卷考试缺乏差异性,较难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对学科的掌握程度;考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较为全面地考查出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广度和深度;评价效果相对单一,因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综合评价有失偏颇。围绕我校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2010年药科学院开创性地设立了药学专业创新实验班,重点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学科专业特色形成“强化基础,加强实验,因材施教,重视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第一届(2010级)药学创新实验班(以下称为本班)的调查,本班教学目前仅实现了小班单独授课,但是在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方面尚未见改革与创新。

2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方案

根据国内外知名学者的教学经验,针对药学实验班的分析化学考试目标一般设定为:(1)记忆、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公式、术语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2)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3)联系已学知识解释分析化学的特定操作和相关应用;(4)运用所学原理与概念描述、解释或者说明现象和结果,清晰、有逻辑地表达思想,正确使用专有名词;(5)将所学的概念与原理运用于新问题情境中;(6)正确使用相关图表所呈现的数据信息;(7)设计实验、制定实验计划、选择适当的实验技术;(8)处理、解释、评估实验,以恰当的形式(文字、表格、图形)展现,用恰当的专业词汇清晰、有条理地交流。基于上述目标,就要求不仅对学生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的记忆进行考核,而且应凸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评估。单纯的闭卷考试无疑利于实现考试目标的(1)~(4),但对其余目标颇难企及。故此,创新考核模式极为必要,而在传统的闭卷考试中整合开卷考试以及灵活互动的口试不失为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笔者对本班的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按照此思路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该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具体言之,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是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将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基石,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用闭卷的形式最为合适,而若采用开卷的形式,可能使学生忽视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和记忆。本次化学分析部分闭卷组成为单项选择题10分,填空题10分,计算题30分,问答题10分。试卷由出题小组依照教学大纲拟定,避免过多强调死记硬背,同时也兼顾授课的内容防止应该考的没有考到而误导学生学习。此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大纲要求掌握或熟悉的教学要点,记忆方面的内容约30分,一般应用的内容约30分。考查应用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记忆的知识进行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水平再指导解题,可实现考试目标的(1)~(4)。

开卷考试的题目面广量大,覆盖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参考材料,以及对多个章节涉及的基本概念全面理解和贯通运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归纳、演绎所学知识,利于今后的自学。本次化学分析部分开卷组成为综合题1题5问20分,设计题1题5问20分。出题小组在B卷开卷采用了《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铜含量》这个实验作为综合题,系统描述了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参考所带资料回答以下问题:结合实验条件解释Cu2+可以氧化I-的理由;解释调节溶液pH在3.5左右以及加入NH4HF2的原因;解释指示剂为何临近终点加入以及加入KSCN的作用(此问有提示,从沉淀溶解度考虑);给出Cu含量的计算式;最后提出本滴定终点变色较难观察(悬浊液),要求学生考试后查阅文献,看有无此类测定使得终点敏锐的改进方法。由此可见,该综合题可实现考试目标的(2)~(6),内容涵盖滴定分析概论、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相关内容,学生必须对教材和理论课内容熟练掌握方能进行解答。设计题为蛋壳中Ca、Mg离子的配位滴定设计,要求学生按照方法原理、仪器试剂、实验步骤、计算公式、结果表格等几部分完成,实现考试目标的(5)~(8)。设计题最后一问要求学生考试后查阅文献,看是否可以设计其他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中的Ca。开卷考试中的综合题、设计题最后一问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进行自学的能力。考核时闭卷开卷题目同时下发,总时间控制为2小时,学生只有上交闭卷的试题和答题纸后方可取回自带的参考资料再进行开卷部分的答题,这样不再限定某种类型考试时间,增加学生掌控时间的自由程度;不再限定参考资料,随便带什么书都可以,但是限定只能带一本,增加学生掌控教材或者参考书目的自由程度。由此学生所看的书目得以扩展,理论授课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和讨论上,学生也不会出现我学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分析化学》就不看科学出版社《分析化学》的情况,本班学生一般都有不同出版社的分析化学对照参考,而且通过读书笔记能比较教材各自的特点。在口试方面,本学期采用了自行拟题/答辩的形式。学生学习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但学生看书自学容易迷失重点,同时不理解教学大纲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将本班学生分为五组,每组指定一个章节,要求该章节结束后本组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合作拟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问答题,并给出正确答案。学期结束前,制作PPT介绍所拟题目,并明确考点,分析化学课程组三位老师现场评判,根据所拟题目的质量、与大纲的契合程度、PPT讲解者的表达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对该组学生评分,该评分占平时成绩的70%。这个环节的引入,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问题意识,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也适当培养了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并促进其团队合作精神。

3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改革的效能估测

药学分析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不良反应。通过ADR监测、分析,将报告反馈临床,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并对药物上市再评价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集的2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238例患者ADR资料来源于医临床医师、护士、药师呈报院内的报告。男性患者134例,女性患者104例;年龄3~88岁。其中静脉滴注给药218例,口服给药11例,肌内注射给药5例,药物外4例。按患者一般情况,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系统、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2.1 238例患者治愈60例(25.2%),好转178例(74.8%)。0~30岁43例(18.07%), 31~6O岁115例(48.32%),61岁及以上80例(33.61%)。

2.2本组中单一用药发生ADR183例(76.9%),两种或两种以上用药55例(23.1%)怎么写论文。用抗感染药患者ADR占152例(63.9%),其中青霉素类42例(27.6%),头孢菌素类35例(23%),喹诺酮类32例(21.1%);其次是中成药制剂32例(13.4%)。见表1。

表1 ADR的药品种类构成比

 

药物分类 例数 构成比(%)

抗感染药 152 63.9

中成药 32 13.4

神经系统用药 7 2.9

抗肿瘤用药 5 2.1

血液系统用药 4 1.7

免疫制剂 3 1.3

消化系统用药 7 2.9

营养药 5 2.1

糖尿病用药 8 3.4

泌尿系统用药 7 2.9

循环系统用药 6 2.5

药学分析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奥美拉唑,乙醇中毒,应激性溃疡

 

乙醇中毒即酒精中毒,是由于过量饮酒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抑制状态。酒中的有效成分是乙醇(又称酒精),是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具有醇香的气味,易溶于水,长期接触高浓度乙醇可发生头痛、头昏、易激动、乏力、恶心等症状。乙醇对眼、上呼吸道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反复长期接触可使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和发生皮炎药学论文,此外,应激性溃疡是乙醇中毒后发生的一种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有患者因并发应激性溃疡而大出血被夺去生命。应激性溃疡泛指休克、创伤、手术后和严重全身性感染时发生的急性胃炎,多伴有出血症状,是最具有外科意义的一种急性胃黏膜病变[1]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因此,如何预防乙醇中毒并发应激性溃疡是众多学者一直研究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院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乙醇中毒患者96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4.3岁;对照组48例药学论文,男34例,女14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45.6岁。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于2~9h后清醒。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4mg~0.8m 静脉注射,必要时一小时后可重复给药0.4mg~0.8mg、醒脑静(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护肝、利尿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钠注射剂(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两次。观察和比较两组用药后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发生1例应激性溃疡,占2.1%;对照组发生8例应激性溃疡,占16.7%。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药学论文,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胃部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n 上腹部不适 胃出血 发生率

观察组 48 2 1 6.25%

对照组 48 10 8 37.5%

x2 6.10 4.41 13.71

P <0.05 <0.05 <0.01

3 讨论

我国酒精中毒的发病率比西方国家为低,但近年来其发病率似有增高趋势,应予重视。人体对乙醇的耐受能力是因人而异,但乙醇的中毒大致可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睡期,在昏睡期是最容易出现颜面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体温下降、瞳孔散大或正常、呼吸缓慢、大小便失禁、抽搐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麻痹。饮酒后90%的乙醇很快便被胃粘膜吸收入机体,造成对胃的极大损伤,并且人体本身的氧化功能是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其分解,乙醇在体内积蓄致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出现应激性溃疡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各种应激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通过神经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的相互作用,使维持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完整的攻击因子和保护因子之间的平衡破坏。应激性溃疡原发病严重药学论文,一旦发生大出血或穿孔,其病死率高到50%,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效果直接影响着原发病的预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乙醇中毒已越趋于年轻化,因此,预防乙醇中毒应激性溃疡显得颇为重要。奥美拉唑别名洛赛克,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它能够预防乙醇中毒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机制是在于其特异性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减低壁细胞中的H+-K+-ATP酶活性,从而达到抑制基础胃酸和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2]。据国内文献报道,奥美拉唑的抑酸强度是泰胃美的8~20倍,能够有效地阻止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改善胃粘膜血循环作用[3]。在本例中药学论文,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之,临床使用奥美拉唑预防乙醇中毒应激性溃疡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用药方便、安全,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成桓,肖燕兰,白涛,等.社区医疗机构急性乙醇中毒626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C):1327-1328.

[2]贺诚,张小群.奥美拉唑预防乙醇中毒应激性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0):157-158.

[3]卢年芳,郑瑞强,林华,等.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4):295-296.

药学分析论文范文4

摘要: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新时期医院药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型工作赢得越来越高的呼声,医院药房传统的单一供应模式型,即基本围绕着“药品”进行被动管理,只有药品的调制剂和相关的账物管理等的模式,已不再适应这种形势。探索新形势下的药房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更直接有效的药学服务就成为现今药房的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所学知识、调查结果以及当今发展趋势提出在药房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思路,并力图在教学中引入这些思想和理念来加强学生对药学服务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药房工作模式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新时期医院药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型工作赢得越来越高的呼声,医院药房传统的单一供应模式,即基本围绕着“药品”进行被动管理,只有药品的调制剂和相关的账物管理等的模式,已不再适应这种形势。探索新形势下的药房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更直接有效的药学服务就成为现今药房的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药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药学人才应在必须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上有所改变,因此,药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就必须适应形势进行相应的改革。笔者结合暑期在医院药房对新时期药房工作模式的学习,对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及学生掌握技能重点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一、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者的专业素质水平和职业道德精神

1.新时期的药房工作模式要求我们提高药学服务者的专业素质水平和职业道德精神

随着全社会文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公众健康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的状况,而是追求高质量合理用药。药学服务者不仅要保证提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实施个体化给药,同时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因此,药学服务者应从用药、饮食、心理保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药学服务者的职能应迅速从药品供应管理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以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上来。因为这是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患者对健康需求增长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也正是药学服务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而具备高素质的业务能力的药学服务者是做好以上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医患关系是当今医院的一个主要矛盾,药学服务者整天与患者打交道,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地处理好药学服务者与患者的关系,首先要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尽职尽责,认识到自己的每项工作都与患者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对待患者态度要诚恳、热情周到,要用“心”去服务,让患者感到亲切、心情愉快,暂时忘却病痛。医学服务者应在工作中善于换位思考,多从“弱势”的病人角度出发,诚信服务,为社会主义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

2.在教学中不断培养药学服务者的专业素质水平和职业道德精神

(1)明确药学服务者在未来药房管理中的职责不仅仅是配方发药,更重要的是给患者提供各种各样高附加值的专业服务。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多方面专业知识的教育和更新,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使之对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药学服务者一定要熟悉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课程,使学生对国家药品管理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药学服务者素质。鼓励学生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来引导药学服务者业务知识结构的改进,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药学人员自身继续教育,更新知识。

(3)提高药学服务者的思想素质。药学服务者通过一次次的优质服务不仅能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还能使患者通过窗口看到医院整体形象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所以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灌输职业道德思想,提高其思想素质,使之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

二、在教学中加强药学服务者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及各项管理制度的学习

1.加强学生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学习

(1)药房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现代药房借助于计算机网络速度快、准确性好、效率高的特点,已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价中解放出来,减少了工作量。对医师处方的书写进行了规范,通过电子处方的应用,使药品名称规范、调剂更准确无误,使现代药房的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加强了药品的管理,降低了药品的亏损,简化了日常工作流程,提高了信息数据处理速度。计算机系统可以长期、准确地保存入出药品及有关数据,可以对所有门诊、住院及已出院患者的用药况进行快速查询,这样既可以方便医生搜集资料,又可以方便患者个人或单位查询用药具体情况,从而增加了医院的透明度,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另外,药学服务者可以了解每月药品的盘存数据,掌握当月的盈亏情况,统计购批差计算。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科学、简便、规范,既保证了门诊用药,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药房管理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高科技,从根本上实现了药学服务者职能的转变,更加有利于药学服务。

(2)药房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教学

药房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很多优点,同时也是新时期药房工作模式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学习。首先,应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计算机信息化方面的课程,可以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其次,引进药房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让学生进行学习及了解,掌握这些系统的内容及操作。

2.加强学生对药房管理制度的学习

药房的各项管理制度较为健全,主要包括《药房调剂制度》、《品、一类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其他如岗位质量责任制,药品购进、验收、储存、保管、养护制度,处方调配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规定,特殊药品购进、储存、保管和销售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对于这些管理制度也应在教学中引入,作为几个章节内容进行介绍。

3.加强学生对药品质量管理的学习

药品质量管理在药房中也占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学生药品质量管理的学习。药品质量管理主要是对药品入库、药品出库、退药、特殊药品、急救药品等五个方面进行严格管理,保证药品进货时渠道正当,出库时质量检查过关,无过期失效药品。对特殊药品做到“五专”,账目要日清月结、账物相符,处方分类装订、单独存放,实行双人保管、调配、复核、签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加模拟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先找寻出我们专业对口行业的特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面对药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药学人才在必须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上应有所改变,因此药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适应形势进行相应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苏伟.21世纪医院药房的发展.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中国医药导报.

[2]黄玉凤.加强门诊药房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药学实践杂志,2003,2:107.

[3]徐建国.医院药房管理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03,19(5):652.

药学分析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多种教学方法;药学;药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62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是研究及发展药物质量控制的学科,其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及研究内容已被拓宽至药学领域中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药学教学及科学研究中每个环节均需要药物分析课程的技术支持。近年来,我校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该教学模式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还需与药学科学研究中的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型教学方式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型及研究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种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其创新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1多种教学方式的实施

1.1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基础专业知识、相关内容及重要范例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分析》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一版(以下均简称为“第一版”)中,一些章节的内容包括药学分析的基础专业知识、相关重要内容,以及一些分析实际应用的范例,这些都是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理论。例如,绪论、药典概况、药物鉴别、含量测定方法、体内药物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生物药物分析等内容。对于上述章节的学习,将安排16个学时,并采取授课教学模式为主以及案例教学为辅 ,对药品质量研究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保证药学知识体系的规范性、全面性及系统性。

1.2各部分内容采取讨论式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第一版教材中内容均按照药物化学结构分章节,但是,其中多数章节里典型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在分析化学中多有讨论,并未有更多的新知识和新理论。第6章至第18章内容的授课方法上,教师尝试进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创设启发性的问题,并以此为导向,引导所有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则进行最终总结和补充,课时总共安排24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章节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则依据药品质量控制分析中的基本规律,设置不同类型的探讨启发性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查阅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开展自我学习,遇到问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应就讨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总结,以保正学生能扎实的掌握药学分析课程的基础知识。

1.3针对药学分析中的前沿及热点问题,结合学生自主科研,开展相关研究性教学 针对第一版教材中关于药品质量分析中的现代分析技术等药学前沿及热点问题,结合我校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研究实践性课题,运用药学分析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使学生的科研活动与教师的教学合二为一,实施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本学期末,安排10课时左右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进展,归纳总结并讨论,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专题研讨,药学分析教研室所有教师均参与讨论,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指导和纠错。

2讨论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药物分析是发展和研究药物全面质量控制的一种“方法学科”,是药物科学发展和研究的“眼睛”,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及研究内容已被拓宽至药学领域中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药学教学及科学研究中每个环节均需要药物分析课程的技术支持。更有人形象地将药学分析比喻为药学研究中的“万金油”,

《国家中长期(2010-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我们国家要在新药研发及生产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首先需要一批优秀的药学方面人才,特别是具有高素质、高文化的研究类人才。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肩负着社会进步及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就是教学工作,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评价一所高校教育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我校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方面实施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该授课模式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还需与药学科学研究中的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型教学方式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型及研究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种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其创新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3结语

国内外研究性高等院校的药学教育不再把目光仅聚集对学生灌输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在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等方面,而是更多地去考虑学生在本学科发展的整体大环境中是否具有研究才能及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教学的人才教育经验,对原有的教育方式进行深入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综合教学,兼顾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教学双方的同步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真正地培养出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有较强发展及创新潜能、“德智体”全方位发展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楠,张文顺. 《中药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3(7): 249-250.

[2]祁秀玲,陈俊荣,于永军,等. 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药物制剂技术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2): 160-161.

[3]石玉杰,韩南银,刘萍,等. 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3(2): 240-242.

药学分析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刘完素;情志病;方剂;文献计量学

情志病是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包括癫狂、百合病、脏躁、郁证、不寐等。本文以方剂计量学研究方法对《宣明论方》中涉及情志病的方剂进行计量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金·刘完素《宣明论方》(《刘完素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以宋·《圣济总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增评柳选四家医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作为前后世对比方剂源。

1.2 处方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a.以汤剂剂型开具的处方。b.直接以药物名称罗列的处方。(2)排除标准:a.非内服方剂。b.虽属汤剂但只写成方名称者。c.虽属汤剂但药物罗列不全、只写主要药物者。

1.3 分析方法

全部资料录入、分析与统计过程由excel表和SPSS13.0统计软件执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情志病方药性味、归经、功效统计

2.1.1 性味分析。

《宣明论方》中涉及治疗情志异常的方剂共44首,(情志病方剂的判断由主治中是否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及热类中所记载的涉及情志异常内容,诸如瞀、郁、惊、惑、悲、笑、谵、妄、躁扰、狂越、骂詈、惊骇、禁栗如丧神守等),全数收录。因唐代情志病方剂资料欠缺,故抽取宋代《圣济总录》中治疗情志病的方剂44首作为前代对比方剂源,清代《增评柳选四家医案》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治疗情志病方剂34首作为后世对比方剂源。统计3类情志病方药四性及五味频次(Xi,Wi)、每方平均四性、五味频次(fxi,fwi),其中fxi=Xi/Zi,Zi表示每类方剂总处方数。结果刘完素以使用寒性药物为主,其次为温性、平性。宋代、清代则以温平为主。对3类情志病方剂fxi值行相关分析(P

3类方剂均以使用苦、甘、辛味药物为主,不同之处在于刘完素与清代使用苦味药物最多(表19)。将fwi指标值行相关分析,三者之间均有相关性(P

2.1.2 归经分析。

统计3类方药归经频次(ji),并计算fJi,结果刘完素使用归脾经药物最多,其次为肺、胃。宋代与清代均使用归心经药物为主,不同之处再于前者兼治肺、脾二经,后者兼治肺、肝二经。将上述资料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均有相关性(P

2.1.3 功效分析。

统计3类治疗情志病方剂中各药功能归类频数(Gi),计算fGi并排序。结果显示,刘完素与清代医家以使用清热药为主,前者辅以补气、泻下,后者辅以化痰安神。宋代以补气安神为主。对3类治疗情志病方剂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均有相关性(P

2.2 情志病方药其他相关指标统计

根据有关文献[12]及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将治疗情志病方剂治法分为清热泻下、开窍化痰、健脾安神。分别统计3类方剂使用对应功效药物的频次(yi)及平均每方用某药频次(fyi),fyi的计算公式同上,结果刘完素在清热泻下类药中重视大黄、黄芩的使用。对三类方剂源高频药物的统计结果也表明,刘完素对大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黄芩。

对每类功效药物fyi值行方差分析,如表1(表1 3类情志病方剂3种功效药物fyi值方差分析(略)与刘完素比较,*P

3 讨论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阐发《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时,大量地描述了异常的心身现象,扩大了心理病机的论述,发展了心理疾病的证治。他将《内经》火热病机扩展为57条,其中有19条涉及心理内容,且论述颇为详细。

本文计量学指标分析表明刘完素确以“火热论”指导了情志病的治疗。刘完素使用苦寒清热药最多,对3种治疗情志病功效药物的频率均值分析则显示刘完素清热泻下药使用高于唐代,与清代无差别;开窍化痰、健脾安神药物的使用,三者均无差别。这表明,刘完素治疗情志病的创新之处在于清热泻火药的使用,且以清热法治疗情志病被清代医家所继承。刘完素治疗情志病擅用大黄、黄芩对当代医家亦产生深远影响。对3类情志病方剂药物功效、归经、药味分别相关分析,均是清代与宋代最为接近。清代与刘完素仅在药性相关分析时聚为一类。由此推测,清代医家以清热法治疗情志病虽然与刘完素治法思想符合,但并非受刘完素影响最大。在化痰熄风、健脾安神等方面,清代医家更多地继承了宋代情志病证治理论,或至少要说清代在情志病的治疗上是兼容并蓄的。同时,刘完素治疗情志病归脾经药物最多,宋代与清代则为归心经。这是否与刘完素所倡“五志化火生热”,以心立论有悖?有待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药学分析论文范文7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改革效果;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00-03

针对目前药物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滞后、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对药物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以药学112、122班为试验班级,在进行教学改革之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选择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药学2011、2012级在校药学专业本科生99人,作为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试验班级。教学过程中,将药物分析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药物分析总论、药物分析各论及药物分析实际应用的重要范例[1,2],分别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并合理设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建立多样性、体现学生能力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全面评价学生成绩[3]。在进行完一轮的教学改革之后,对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从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程度,学生学习态度,课程教学方式,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程度、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分层次进行调查。具体调查内容见表1,所有调查的填写均在讲明调查目的,并让学生充分理解调查的内容后进行。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99份,回收99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对课程的了解程度方面,89.8%的学生对《药物分析》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都很(或较)清楚,有87.8%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知识点多、难度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或较)有帮助(78%),且有89.8%的学生认为《药物分析》的教学应该兼顾执业药师考试的内容,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将来工作中的地位。在学生对这么课程的学习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的比例占71.4%,课后复习的比例占89.8%,阅读老师推荐的有关该课程的参考资料的占98%,说明学生能比较主动地进行该课程的学习,但在课堂上有上课开小差、只关心考试内容及只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现象。在对课程的教学方式的调查表明,有85.7%的学生认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认为任课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法的学生比例分别为:任务驱动法(44.9%),启发式教学方法(65.3%),案例教学法(46.9%),交流讨论法(71.4%),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法(57.1%);91.9%的学生认为小组团队合作讨论式学习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帮助,83.7%的学生认为实验课采取由学生在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方式较适宜;对于考核方式,学生对闭卷考试的认可度较低(14.3%),对过程考核的认可度较高(63.3%)。对于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的调查显示,95.9%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恰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并且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满意;91.8%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程度紧密;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本课程主要有以下收获:掌握了有关药物分析的知识(75.5%),培养了新的思维能力(63.3%),为参加执业药师考试做准备(46.9%),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49%),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28.6%)。

另外,学生还对《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希望将案例单独拿出来进行专题讲座,多进行小组讨论,课程能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些,实验分组人数能少些并分批进行,能再增加一些自主设计实验。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1.2015版《中国药典》于2015年12月份正式执行,但由于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未及时拿到最新版《中国药典》全文,故只对最新版《中国药典》进行了大致介绍,未仔细核对每一类药物的检测方法的变化情况。

2.由于实验经费及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分组人数较多,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建议以后实验能分批开,每组人数控制在2人为宜。有条件再增加一些自主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将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药物分析中典型案例单独拿出来专题讲座,并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作为药学工作者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强烈责任感。

4.从考试的结果看,学生对药物分析中涉及的含量测定及杂质检查等方面的计算掌握得还不太好,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可以集中开几节有关计算的习题课,专门强化这方面的练习。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药学分析论文范文8

药品安全涉及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早在20世纪初,就有国外学者关注健康问题。美国1906年无害产品和药品法案的推行,标志着社会性监管在美国的施行。但直到1960年,FDA才开始收集ADR报告。60年代,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促使政府开始高度关注药品安全监管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国外药品安全管制的认识逐步深入,研究逐渐丰富[1]。

国内学者对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才开始关注药品安全的政府监管并对其加以研究和探讨,但是都没有取得太大进展。直到2004年一系列重大药品质量安全事件之后,关注程度逐步增加;2006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亮甲菌素事件(简称“齐二药”事件)、安徽华源欣弗牌克林霉素磷酸酷注射液(简称“欣弗事件”)之后研究明显增多,但是理论研究还是不够丰富[2],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尽管这些研究多种多样,但归纳综合后发现:宏观上,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管理学两个角度出发。具体研究内容,不外乎回答四个问题:为什么要监管?现在怎么监管的?监管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监管?鉴于论文的需要,该综述主要从管理角度出发书写,对经济学角度的研究不一一阐述。

1 对监管必要性的认识

这方面的研究与阐述较多,如黄志勇从社会性管制角度,对药品产业政府管制必要性进行了阐述[3];马乐新博士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市场势力、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以及非价值物品的有效供给五个方面,对政府监管的形成进行了理论分析[2];韩超、单双从新规制经济学的多重委托关系角度,分析了中国药品监管失灵的根本原因[4]。

总之,理论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不仅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其生产、研发、销售、使用等环节中存在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药品质量安全需要实行政府监管。

2 监管存在问题与归因分析

较早关注我国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学者是社科院研究员余晖。1997年,他在《中国药业政府管制制度形成障碍的分析》一文中,回顾了我国药品管制制度的历史演进,从而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药品管制存在的问题[5-6]。2006年,诸多药害事件发生后,关注我国药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如吕旭飞[7]指出:欣弗事件暴露出我国药品招标制度缺陷、监管漏洞、抗生素滥用、救济制度不完善、职业道德危机等问题,其产生原因是体制不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环境不成熟等;宋华琳[8]撰文指出中国药品规制机构是半垂直管理的规制体系,政企之间存在回旋之门,规制工具理念与实效相违等问题,而影响药品规制改革的不仅有药监部门自身,还有国务院、跨国公司、传媒、专家、公众;杨晶[9]提出我国药品流通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一体化的全程监管体系、缺乏监管资源、法律法规不尽完善、职责划分不清,其原因主要是起步晚、重视不够,借鉴国外、跨度太大。

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药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汇总,而且总体上基本将国内药品安全监管中主要问题都罗列出来了。但是,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很分散、不成体系,没有一个系统理论框架作为支撑;二是大都没明确指出目前中国药品安全监管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没有系统分析问题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片面性;三是在问题分析中,主要是定性描述,缺乏定量分析,因此结论是否可靠、准确值得商榷。

3 监管方法措施研究

监管方法措施的研究较多,其提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借鉴国外经验,提出适合我国特点的措施。比如杜钢建[10]从药品监管主体、机构与监管范围、药事咨询委员会制度、中介组织制度在医药监管中的作用以及行政检查、司法执法等方面,系统比较分析了国外药品监管体系与改革经验,提出我国应尽快建立集药品、食品、化妆品、农药、兽药、医疗器械等行业于一体的统一监管制度。宋华琳[11]从纵向事权划分、横向监管范围、组织体系设计、监管权与服务职能四个方面,对十七个国家监管体制进行了描述和比较分析,认为监管机构组织体系设计在纵向上可分为单轨制和双轨制,在横向上可分为一元制和多元制。

二是依据某个或某些经济、管理理论,提出监管措施。应用最多的就是利用管制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来研究药品管制问题。如刘鹏借助于对西方监管有关理论的分析说明,从建章立制、标准设立、奖惩机制的建立以及对执行系统的合理优化等角度对中国药品安全监管的政策过程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混合型监管”的药品安全监管模式[12];曹阳[13]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药品安全有效社会性管制变迁的特征,提出以国家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线、构建绩效导向型的独立高效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信息披露和沟通渠道、增加违规成本以提高监管效率等。

三是根据现状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如刘文丽[8]针对农村药品安全现状,提出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建立农村三级药品监督体系、完善监管联动协作机制等措施。杨晶[9]在分析药品流通监管问题与原因基础上,提出加强自身建设,理顺利益关系、调整监管思路,发挥行业协会在监管中作用,将监管关口前移,发挥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等措施。

总之,学术界对对中国政府药品监管的系统研究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对药品安全监管的问题进行探讨。但是,这种研究基本是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分散探讨,没有对药品产业政府管制问题进行集中统一的研究,这说明我国在药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1] 王淑娟.中国药品安全规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0

[2] 马乐新.中国药品管制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5

[3] 黄志勇,陈晓红.我国药品产业政府管制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9):38-40.

[4] 韩超,单双.基于多重委托关系的药品监管研究――案例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8-11

[5] 余晖.中国药业政府管制制度形成障碍的分析(上)[J].管理世界,1997 (5):126-35.

[6] 余晖.中国药业政府管制制度形成障碍的分析(下)[J].管理世界,1997(6):87-95.

[7] 吕旭飞.“欣弗”事件暴露的问题及其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7(3):29-30

[8] 宋华琳.中国药品规制改革依然“在路上”[J].中国改革,2008(4):56-58

[9] 杨晶.我国药品流通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10(1):18-21

[10] 杜钢建.国外药品规制与监管体制比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1):83-87

[11] 苏苗罕,宋华琳.各国药品监管体制比较研究[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9(6):1-6

[12] 刘鹏.混合型监管:政策工具视野下的中国药品安全监管[J].公共管理学报,2007(1):12-24

[13] 曹阳.我国药品安全监管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7(5):45-51

药学分析论文范文9

关键词:中药制剂分析;PBL教学法;改进方法;教学效果

中药制剂分析是卫生职业院校中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应用型学科,这门课共126学时,其中实验62学时,占整个课程的一半时间,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通过实验方法的改进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基本条件及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中药制剂分析这门课程是在三年制大专院校二年级下学期开设的,所以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在掌握中药鉴定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药学专业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因此为实验做好了准备,学生可以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成分进行严格的控制,这门应用型学科,具有知识面广、涵盖范围大且与生产和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

中药制剂分析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制剂的鉴别及含量测定,不同剂型的分析及制剂所含杂质的检测。通过实验让学生清楚中药制剂分析的思路,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锻炼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改进方法

1.PBL教学法

也称作“问题式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此方法的目的是形成师生共同体,该方法不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而是强调以学生的自觉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实验前查询资料和小组分析、实验中分小组操作、实验后比较总结以及最后老师的点评、归纳、总结来实现的。

在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实验项目――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检测中,我们采用了PBL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及课后实验报告的情况,我们发现这种模式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2.由学生主动思考、小组设计并操作实验

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清楚如何有效地控制中药制剂如片剂、糖浆剂的质量,目前使用广泛的方法就是仪器分析方法,因此在课堂上常常会涉及各种仪器的应用。教师在实验前给出实验题目,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讲述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在实验结束后,根据每组不同的实验结果,大家一起讨论,总结实验中的关键步骤,老师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这种方法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前实验课枯燥的方式,而且让学生重新复习理论知识,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效果

1.学生在实验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中,将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八人,学生首先思考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查阅哪些文献,如何对查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思考如果实验中遇到突况该怎么办,总之可以使学生思考整个实验的全过程,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2.教师在实验后加强反思,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首先如何选择实验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实验项目的选择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没必要追求太多的实验内容,教师在进行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准备工作的同时,应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问题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遵守实验原则和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勇敢地尝试和使用不同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完成实验,并引导学生对所使用的不同方法的操作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和总结。

中药制剂分析是一门讲授中药制剂分析方法的学科,它既涉及中医药学概论的基本知识,又涉及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实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合适的实验条件,不但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还可以提前思考如何处理实验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教学生懂得团体合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赵碧清,何群,夏新华.中药制剂分析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