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产业发展状况集锦9篇

时间:2023-06-01 11:33:16

新产业发展状况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1

关键词:大庆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优势;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86-02

大庆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资源型城市,近年来一直着力研究和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快发展接续产业,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大庆产业发展的关注重点和主攻方向。

一、大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大庆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目前,大庆所开发的新能源产业主要有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

(一)风能

大庆地处敖古拉大风口,风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3.68米/秒,个别地区在7米/秒以上,70米轮毂高度全年有效风速可利用小时数为7600小时以上,全市可供开发风电资源总量在2000~3000万千瓦以上,风能蕴藏量居全省西部最大,同时具有地势平坦、不占用耕地、上网方便和输送成本低等优势,开发前景广阔。

在风电场建设方面,截至2013年3月,大庆已获核准的风电场工程项目共计26个,总装机容量130万千瓦。其中,已建成风电场8个,装机容量40万千瓦。在风电设备生产方面,大庆已有两家从事风电设备生产制造的企业建成投产,对地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随着未来常规能源成本持续上升,风电可再生优势更为明显,同时,大庆对风力发电、风电设备制造业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必将形成庞大的风电产业,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地热能

大庆地热资源属于层状热储类型,地热资源形成的要素配置清楚、特征明显。初步探明,大庆地热资源分布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其中,中低温地热水储量达到5000亿立方米,是中国首个地热城咸阳中低温地热水储量的1.5倍。地下4000~5000米深的高温热干岩所蕴藏的地热能源相当于大庆石油发热量的上万倍,具有良好的勘查开发前景。

大庆背靠全国第一大油田,除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储量,更有勘探、开发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11年末,全市共开凿地热井87口,已在温泉旅游和疗养、温泉洗浴、供暖等方面,广泛利用地热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生物质能

大庆生物质能储量丰富。据测算,2012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554.3万吨。其中,能够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的作物超过700万亩,产生的秸秆、稻壳、根茬总量达到500万吨。另外,全市大牲畜饲养量78.4万头以上,羊存栏108万只,生猪存栏133万头,家禽总产1597万只,所产生的畜禽粪便为农村沼气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证。

目前,大庆生物质能利用主要集中在农村,以沼气为主。截至十一五末期,全市共兴建户用沼气池3.5万户,中小型沼气工程157座,大型沼气工程6处,年供气能力达到1500多万立方米。通过生物质能源开发建设,全市农村用能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能源利用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于生物质能规模利用的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为全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

(四)太阳能

根据大庆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和年辐射总量判断,大庆属于三类地区,常年晴好天气多,年日照时数平均2800小时以上,年总辐射量4800~5000兆焦/平方米,尤其是冬季晴好天气多,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

大庆太阳能产业主要集中在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日光温室等方面。2012年,全市农村节能日光温室达到800万平方米,太阳能畜禽舍58.5万平方米,阳光塑料大棚24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500万平方米,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大庆太阳能产业市场的巨大潜力。

二、大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规划,鼓励新能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大庆开发利用新能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发展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一些关键问题也影响和制约了大庆市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利用。

(一)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地热能资源丰富,它同时具有储量大、温度宜、埋藏浅、营养高等优势,尤其在地下4000~5000米深的热干岩蕴藏的地热能源储量,更是惊人。风能资源分布广泛,市区年平均风速为3.68米/秒,属于“风能资源丰富区”。日照时间长、分布广,我国太阳能研究专家把东北地区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划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带”,大庆地区就在其中。生物质能资源富集,全市每年种植的农作物中,能够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的超过700万亩,年产生秸秆、稻壳、根茬总量达到500万吨。

2.市场优势。大庆地区总人口达到290.4万,全年采暖期长达半年,采暖、生活用能需求量较大,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市场潜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趋加大,节能日光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产业在大庆地区获得成功,正在迅速推广。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地热温泉的开发,以中国温泉之乡林甸县和杜蒙县连环湖温泉景区为代表的温泉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

3.政策优势。近十年来,国家、省里相继了50多个的有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0-201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等。特别是在201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从国家战略角度,将新能源产业列入七大重点发展产业,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新能源发展政策将更加有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部分干部、群众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缺乏加快建设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从全市范围看,发展很不平衡,个别乡镇和大部分村还存在空白点。

2.资金不足,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全市从事新能源产业生产制造的企业有限,专注新能源研发的机构还不多。项目建设资金不足,技能培训、先进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经费不足。

3.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相比,大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完全掌握该领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总的看,“十二五”期间,大庆新能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机遇难得、政策有利、空间广阔、动力强大,优势多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是大庆快速发展新能源的黄金期。

三、对大庆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大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为了更好的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本人认为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强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1.建立规划实施职能部门。在依法强化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以健全科学管理体系。

2.建立规划实施协调平台。成立以大庆市政府、大庆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及市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规划实施协调平台,负责规划实施过程中技术协调工作。

3.建立规划实施咨询机构。以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为顾问,普通市民参与的规划实施咨询机构,倾听各方意见,共同推进新能源的和谐发展。

(二)制定完善新能源开发的政策法规

根据国家及省里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大庆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大庆新能源开发的有关法规、政策、规章和技术规定。如,新能源资源有偿使用费制度、新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实施细则等。

(三)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资金支持力度

新能源开发投资大、风险大,在规划执行过程中,要制定改革和完善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投融资管理体制,积极引用国内外通用的投融资方式,多渠道募集资金。

1.财政拨款。对于属于基础公益性工作的新能源利用项目,政府财政要依法拨款投入。

2.新能源资源有偿使用费。地热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部门和单位开发利用都必须依法缴纳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按规定比例建立地热勘探开发专项基金,投入到地热勘探开发专项的科研和基础投入中,使大庆地热发展呈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

3.企事业投资。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鼓励外商、港澳台商、民营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大庆新能源开发事业。

4.商业贷款。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科技创新

加强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高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行产学研联合,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五)搭建新能源产业的中介平台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加强新能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强化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为规模化开发利用新能源提供依据。

(六)鼓励对外交流与合作

立足新能源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新能源龙头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产业项目推介会和商贸洽谈会等对外活动,拓宽对外发展空间,促进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务实合作。

参考文献:

[1]张国骏.关于加快大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3,(2):52-55.

[2]张康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大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关于大庆地区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资源问题的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1999,(2):7-9.

[3]任东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制度创新[J].中外能源,2011,(1):31-35.

[4]陈柳钦.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动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5):5-13.

[5]王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研究评述[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0,(6):9-11.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2

*6年,*省高新技术产业单位2189家(包含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比上年增加59家;产值2988.67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9.5%(按现价计算,下同);主营业务收入288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增加值79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出货值126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实现利税2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0年的772.74亿元,增至*2年的1063.19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到*4年,突破*0亿元大关,*6年达2988.67亿元,*6年比*0年增长3.87倍,年均增长25.3%。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6年*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946.1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0年的14.3%,迅速上升到*6年的24.8%,6年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6年已达28.8%。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速度的加快,大大提高了*省产业技术的层次。见图2。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壮大,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省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带动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从*0年的32.92亿美元,增加到*6年的162.63亿美元,6年间增长4.9倍,年均增长30.3%。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占外贸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0年的25.5%,提高到*6年的39.4%,6年间提高13.9个百分点,年均增幅高出外贸总出口8.9个百分点。*6年,外贸出口增量64.2亿美元中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占到39.1%。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壮大,有力地提高了*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初具规模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到*6年底,*省已有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部级和省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244家高新技术产业单位,从业人员10.59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增长8.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7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增加值250.59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出口创汇54.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的比重约三分之一

*6年,全省部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870.53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为29.1%,增加值占30.8%,实现利税占34.6%,出口额占38.0%。

(二)政府科技行政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利税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超过九成

到*6年底,经省和厦门市科技行政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980家,其产值达2769.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为92.7%;增加值72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91.1%;高新技术企业的出货值为119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占全省高新技术出货值的比重为93.9%。

(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

*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新进展。*6年,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产值达1242.82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为41.6%,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增加值占43.2%;出货值占24.9%;实现利税占52.2%。

(四)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约七成

*6年,*省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5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为69.0%;增加值占74.0%;实现利税占66.5%;出口占93.4%。

(五)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特征突出

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各行业看,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业集群明显。*6年,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各行业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产值所占的比重最大,为41.6%,其产值为1242.82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为28.1%,其产值为83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六)厦门、福州的区域优势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厦门市和福州市,龙岩市增长速度最快。*6年,厦门市和福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为1405.37亿元和842.58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47.0%和28.2%,两者合计所占的比重达75.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最高的是龙岩市,达50.4%。

(七)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增加

*6年,*省高新技术产业单位投入科技活动人员5.03万人,比上年增长25.0%,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9.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从事R&D活动人员2.91万人,比上年增长15.7%,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3%。科技活动人力投入强度,与上年比持平。

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和R&D活动经费投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投入强度与上年基本持平。*6年,*省高新技术产业单位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投入为9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R&D活动经费内部投入为4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与上年持平。

三、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情况

高新技术产品是指产品的主导技术属于高新技术或其集合,并且运用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生产的,融当代先进的知识、技术、智力及其雄厚R&D资金的投入于一体、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调查结果显示,全省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属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品种不断增多,从*0年的287种到*5年的360种,再到*6年的423种。涉及《目录》中11个技术领域的9个。技术领域的涉及面81.8%,产品的涉及面从*0年的13.9%,提高到*6年的20.5%。

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总量,由*0年的590.12亿元,增加到*6年的2058.02亿元,年均增长23.2%。

1、政府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居主体地位不变。经政府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年为1761.9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为85.6%,*0—*6年年均增长21.4%,稳居主体地位。

2、部级高新开发区内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部级园区内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0年的149.72亿元,增加到*6年的704.40亿元,年均增长29.4%。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呈上升态势,从*0年的25.4%上升到*6年的34.2%。

3、省级高新开发区内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所占份额呈下降态势。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0年的22.10亿元增加到*6年的49.10亿元,年均增长14.2%。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从*0年的3.7%下降到*6年的2.4%,呈逐年下降态势。

4、高新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0年全省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282.19亿元,*6年1131.59亿元,年均增长26.0%。占属于《目录》内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0年为64.8%,*5年为70.6%,*6年为63.7%,居主体地位。所占比重居第二位的是新材料,*6年为16.7%,比*0年减少3.7个百分点。

5、八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三资企业”制造的。*6年,全省内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340.61亿元,与*0年比年均增长22.3%,但其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从*0年的17.3%,下降到*6年的16.6%,呈下降的态势。“三资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已达83.5%,呈逐年上升态势。

6、厦门市和福州市的区位优势明显。*6年,厦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1037.83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50.4%,比*0年提高1.6个百分点,*0—*6年年均增长23.8%;福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660.09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2.7%,比*0年下降4.7个百分点,6年间年均增长20.4%;所占比重居第三位的是泉州市。

四、若干对策建议

(一)整合科技资源,加大集成力度,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建立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体系

从大科技的发展规划入手,整合各类与科技相关的项目计划,实施条块相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以部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加大先进技术自主开发、引进、吸收力度,以重大项目为龙头,逐步建立企业为主、政府引导、金融支持、风险投资参与的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体系。整合政府有关部门资金,采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力量支持企业开展重大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鼓励自主创新。

(二)优化企业内外环境,促进自主创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一要形成完善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体系,为提高原创能力打下基础。二要加速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步伐,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一批精干的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和重点实验室,集成省内精干科研力量,加强对台和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知识创新成果,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性技术创新,培育科技源泉。三要运用税收调节、政府采购等措施,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坚持以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完善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一要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二要加大引进优秀留学人员和海外科技人才的力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简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办理手续,拓宽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的渠道,引进国际先进水平高技术和高层次人才。三要深化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改革,实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逐步建立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特点、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尊重知识价值、鼓励人才成长的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四要努力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3

财务分析是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基于企业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多个角度,以会计数据和资料为研究依据,为外部投资者和内部信息使用者等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财务工具。

2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

2.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财务分析通过一定的会计数据支撑,将会计报表转化为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有用的财务信息,使企业管理者借助财务数据了解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制定未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使外部利益相关者更便捷、及时的掌握企业的内部发展状况,做出正确的投资或贷款决策。

2.2财务分析是企业价值分析的有效工具财务分析为企业提供了会计数据,企业管理者根据这些会计数据作出分析和定位,确立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位,了解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发展水平和在市场中的发展状况,合理确立企业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效定位。

2.3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正常运行提供参考财务分析考虑了企业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出具财务分析报告,这种财务指标能够为企业的运行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同时,如果企业的运行状况不佳,管理者可以从财务分析数据中发现问题,合理分析企业存在的发展风险,为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意见。

2.4财务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企业财务分析提供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成长能力、财务综合状况等指标,涵盖了企业发展过程的各种数据,使企业管理者比较全面和直观的了解企业目前的营运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偿债能力状况、成长状况等,基于这些数据资料,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综合状况进行考量定位,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并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有效预知。

3新时期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不完善,对非财务性指标重视度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单纯的财务指标已经不能全面的揭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适时弥补非财务指标,具体包括:

①产品市场占有率:随着企业由萌芽期进入成长期、成熟期,企业规模向着日渐扩大的方向发展,产品生产线也必将拓展,但是企业目前并没有衡量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指标,企业的市场发展缺乏有效数据的支撑和指引,企业拓展生产线将会是盲目的发展,可能会引起无序的经营状态。

②产品质量指标:一方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不了解产品的生产标准造成盲目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完成投放市场之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愿望;再者,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要承担退货的风险,并向消费者补偿损失,企业目前缺乏相应的退货率及投诉率指标。

③产品适销率:企业生产的产品要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才能使产品畅销,由于缺乏相应的衡量指标,企业无法准确判断产品的销售状况,造成大量研发新产品,产品又大量滞销积压。

④新产品开发能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迅速膨胀,单纯以规模效益取胜,往往忽略了企业文化、品牌价值、市场信誉等非财务指标的构建,导致企业内部建设出现“空壳化”现象,最终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导致企业发展受阻,停滞不前。

⑤技术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企业虽然在发展进步,但并没有注重产品技术的创新,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研发能力上,只能生产出一种或者两种主打产品,随着技术的更新进步,必将落后于其他企业,导致大多数企业的寿命都比较短暂。⑥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角色位置,企业的生产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劳动效率。然而,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企业员工劳动生产率的衡量,甚至企业并没有建立这方面的衡量指标。

3.2财务分析方法落后,分析内容不足企业通常使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比较陈旧的财务分析方法,适合于传统阶段的财务分析。随着企业的战略调整及发展进步,原有的财务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全面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财务分析提供的数据不准确,进而误导信息使用者。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而往往忽略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财务分析的内容具有片面性和狭隘性,往往只注重会计数据的堆砌,而忽视了对会计信息的反应和分析。

3.3财务分析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能够代替手工劳动的电算化的财务分析方式,这种财务分析工具能够轻松的处理各种会计数据,同时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但是这种方式在一些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有些企业还会因为自身财务人员电算化水平有限而选择采用传统的人工分析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增加人员浪费的情形,同时,也会因为人工核算分析而导致分析结果错误。

3.4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限

①财务人员通常情况下注重会计数据的具体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出具,固定刻板的进行数据整理,而往往会忽略对财务报告的具体分析。

②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具体运用时,不能正确的出具财务报告,或者会计数据核算错误,更别提做到财务分析,为相关使用者提供数据信息。

③一些能做到进行财务分析的企业也存在问题,通常财务分析是有部门财务经理进行整理分析的,其他财务人员基本不参与,这就造成了财务分析结果存在人为的主观因素,财务经理一人独断,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狭隘和片面。

4完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路径

4.1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完善财务指标体系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具体指标构建如下:

①产品市场占有率:代表企业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越高,表明企业的产品越畅销,企业本身的经营实力越强。因此,企业必须将产品市场占有环节做好,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指标,这样才能够提高经营效益,获得更多的企业利润。

②产品质量指标: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产品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事关企业的生存发展。要着手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确定合理的产品质量测量指标,例如规定产品的合格率及品质指标,以量化指标的方式更容易把握产品质量的“度”,有了具体的产品质量量化指标,企业就能够把握产品质量的问题。

③产品适销率: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产品适销率越高,代表企业生产的产品越畅销,越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了使企业避免遭受产品滞销的风险,必须建立产品适销率指标,有效的衡量企业产品销售状况。

④新产品开发能力:企业应注重新产品的开发,积极培育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掌握必要的开拓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拓宽企业的发展道路。

⑤技术创新能力:只有掌握了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发展才不受技术问题的钳制,企业在同行业中才能凸显优势,才能拥有竞争对手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在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⑥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越高,员工的工作越有效率,所创造的企业收益越高。因此,企业要加快该指标的构建,使其能够准确的衡量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参考基础,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4.2完善财务分析方法,补充财务分析内容基于企业财务分析方法比较陈旧的情形,要根据财务状况,及时改变传统阶段的财务分析方法,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及发展进步的步伐,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财务分析方法,并建立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体系,丰富财务分析方法的运用。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只侧重于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而更加注重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减少财务分析的内容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改善目前财务分析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要更加重视对会计信息的反应和分析,使其能够为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财务分析内容。因此,在财务分析的内容方面,企业自身要加快建立完备的内容反映体系。

4.3要进一步强化电算化的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运营水平要随之进步,要多鼓励运用电算化的方式进行财务分析,这种财务分析工具能够轻松的处理各种会计数据,同时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针对这种方式在一些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以及有些财务人员电算化水平有限的情况,要增加对企业财务人员电算化的培训,强化电算化运用的重要性,从而节约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在减少财务人员的浪费的同时,避免因为人工核算分析而产生分析结果错误的情况。

4.4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企业财务人员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提高财务人员财务分析意识,改变财务人员通常情况下只注重会计数据的具体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出具,固定刻板的进行数据整理,而往往会忽略对财务报告的具体分析的局面,使其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

②加大投资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财务培训,使财务人员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具体运用时,能够正确的出具财务报告,减少会计数据核算错误,及记账错误的行为,为做好财务分析提供基础依据,并为相关使用者提供数据信息,使他们能够根据企业财务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4

中心词汇: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报表变化趋向

会计报表的编制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会计任务和完成会计目的的重要手腕之一。会计报表中包括很多方式,比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但目前我国大少数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报表体系中,依然是以收益表作为参考重点。随着企业的壮大和市场环境的不时变化,人们关于会计报表所呈报的信息要求也越来越普遍,企业关于开展状况及实践支出支出的状况不只如传统方式仅仅依托收益数据的“支出费用观”执行,而应转变思想,注重资产负债的作用表现,将资产负债表逐渐转移为会计报表体系的重点项目[1]。

120世纪70年代,从收益表为重心转向资产负债表为重心

工业化大消费使得人们末尾越来越疯狂地追逐利润和利润率,因此关于财务状况的变化方式多以“支出费用”为落脚点,实施“支出费用观”,在这一时期,收益表成为了财务会计的主导性报表。

直到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的通货收缩以致经济大萧条,为社会带来了不可防止的信誉危机,少量企业开张或破产,在此之前临时运用的收益侧重方法曾经不契合时代的要求,惹起了会计信息的前前期不可比,会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实践运营状况等效果,招致一些企业家决策失误,形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种状况在70年代中期到达高峰。迷信技术在商业竞争中越来越表现出其主导位置,企业也在不时地革新与完善中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量,对人才的渴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得不随着经济大潮更新换代。人力资源、新型固定资产等的比重在企业总资产中比重加大,使投资者不只仅要以企业的营利水平为参考,还不能无视了企业的全体运营才干及未来开展趋向。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包括规模、结构、质量等,都可以从不同层面反映出企业在未来的开展进程中所拥有的潜在创利才干。

随着经济的飞速开展,企业在消费运营进程中出现的不确定要素越来越多,包括币值的不动摇、市场风险、经济环境变化等,都有能够在某种状况下打击或影响到企业的开展,甚至成为阻碍。这就要求企业尽早了解自身运营状况,并经过会计报表的数据表现准确推测出未来的开展趋向,以利于企业紧急避险或危机公关,打好基础。应用老旧的会计报表方法显然曾经缺乏以顺应企业的状况,因此要求实际界对会计实际做出相应的完善,实际界也要随着社会的开展变化对会计实务做出改良,单纯地强调收益表的作用曾经成为历史,而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曾经浮出水面,成为人们愈加注重的会计表达方式。

70年代末,美国财务会计准绳委员会(FASB)在起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末尾运用资产负债表来决议企业收益,也标志着资产负债表在会计报表中重要作用的抬头。FASB还在《财务会计准绳公告》中还要求将研讨与开发支出作为企业的当期费用[2]。

220世纪80年代,资产负债表占主导位置

自20世纪80年代末尾,西方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金融业迅速扩张,使得会计所贮存的全体环境愈加复杂化和多变化。依据传统的财务会计实际,企业的会计确认与计量不得不以已执行或完成的买卖为准绳,无法将预期买卖的支出或支出计入企业的财务账目中。随着财务会计的迅速开展,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也在不时创新并被普遍运用,使得全体上的金融市场动摇清楚、变化特殊。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主很轻易无视隐藏着的微风险,假设再不经过财务报表加以记实与反映,就很能够使企业运营方向与实践状况相去渐远,甚至直接遭遇危机。

2001年经改组后的新国际会计准绳理事会就在准绳制定的理念方面做出了清楚的改动,他们提出将会计报表的重心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上[3]。不只仅如此,还必需从企业未来经济利益角度动身,对企业能够发作的流入或流出停止分析与猜测,从而重新定义资产与负债,完善会计报表的诸多要素,使其更轻易表现出企业的实践运营状况。由此,企业资产负债表曾经在企业财务会计中占有了主导位置。

以后,人们关注的着力点多在如何丰厚和充盈资产负债表,使其愈加真实、公允地反映出企业资产活动、负债和一切者权益的全部状况。经过对资产负债表的注重与应用,企业的业绩报告曾经可以完成更深化地关注于净资产的变化状况与实践计价,理想上资产与负债才是股份有限公司真实拥有或许是具有控制力的有效资源,也就是说,只要企业净资产的添加才可以真实反映出企业的实践收益状况;相反的,假设企业净资产相应增加,那么说明企业实践上处于盈余境地。在这种状况下,传统上无法确认的如环境变化或经济变化等不可预见要素所形成的风险,都可以被归入到收益的一个组成要素中去,从而协助企业更有利地判别出未来的开展趋向与能够面临的危机。

321世纪,会计报表全球趋同趋向

2006年,我国相关部门公布了新版的《企业会计准绳》,为企业会计报表系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变化方向,也为在会计任务中效劳的广阔人群提供了新的视野。新准绳清楚倾向于与国际化接轨、表现出与国际准绳趋同的形式,并在诸多项目中均表现出了资产负债表在会计报表中的重要位置[4]。可见,资产负债表应该被注重起来,同时这也是股份有限公司财物状况追求先进、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方式。当然,随着相关实际与实际的不时开展,会计人员也应经过阅历与实践任务进一步完善和改良资产负债表的运用方式及范围,使资产负债表真正成为可以最有效反响企业运营状况的会计报表的主要方式。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5

【关键词】企业 资信 评估

,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对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估。在我国,企业资信评估刚刚起步,其程序有待规范、有待完善、标准有待统一,而且我国加入WTO的时间日趋临近,因此,进一步深入企业资信评估问题很有必要。

一、开展企业资信评估的意义

1.有利于信用投资者开展决策和节约资源。我们这里说的信用投资者包括商品推销商、银行等机构及其他提供信用资金的投资者。在市场条件下,无论是商品推销商提供商业信用,还是银行提供的银行信用,或民间提供的民间信用,均存在有风险,即存在信用投资不能收回或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为了降低或避免风险,信用投资者向企业及其他客户提供信用资金时需要作出决策。决策较为复杂,对企业等客户—一作出信用决策既费时又费事,很不经济。如果企业等信用资金的使用者由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进行资信评估,那么,这不仅对信用投资者开展信用决策十分便捷,而且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均可以节约社会资源。

2.有利于企业提高信誉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普遍开展资信评估的条件下,那些履约能力强、可信任程度高的企业,一般会委托信用评估机构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估,因为在评估中他们将获得好的市场信誉,从而更加提高知名度使其获得持续。而那些履约能力差、可信任程度低的企业,一般不会委托信用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资信评估。无论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信评估对企业是一种鞭策,这既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市场信誉,又有利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规范自身行为和市场经济秩序。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企业资信评估也不例外。如果不开展企业资信评估,那么,资信评估的和方法就必然长时间地停留在研究阶段而得不到提高。显然,只有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企业资信评估,在实践中经验、发现问题,其理论和方法才能得到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

二、影响企业资信状况的因素

企业的资信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社会各界对其影响因素的认识尚不一致。我认为评估企业资信状况应考虑的因素应包括:1.资金实力。一个企业的资金实力强,那么,它按期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可能性就大,资信状况就好。反映企业资金实力的财务指标较多,这里主要选择两项:(1)流动资产比率,即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的比率。不同行业的企业,这项指标的高低是不一样的。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流动资产比率高,表明企业的资金实力强、资信状况好。(2)所有者权益比率,即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权益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在通常情况下,所有者权益的比率高,企业的资金实力强、资信状况好。

2.营运能力。一个企业的营运能力强,表明其运用资金的效率高、资金周转快,按期偿债的可能性大,资信状况好。这里主要选择以下两项营运能力指标:(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它是主营业务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的比率。这项比率高,表明企业营运应收账款这项资金的工作效率高,即企业占用一定数额应收账款的条件下取得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实现的利润多,或企业取得主营业务收入及实现利润一定的条件下,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少,从而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改善企业的资信状况。(2)存货周转次数,它是主营业务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这项比率高,表明企业营运存货这项资金的工作效率高。要提高存货周转次数,企业可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一是通过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从而实现增加主营业务销售成本;二是减少存贷资金占用。以上两方面的措施均有利于企业增加偿还债务资金的来源,从而使其资信状况得到改善。

3.盈利与获现能力。一个企业的盈利与获现能力强,在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和获取的现金就多,按期偿债的可能性就大,资信状况就好。反映企业盈利与获现能力的财务指标较多,这里主要选择以下四项:(l)营业净利润率,即企业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2)资产净利润率,即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3)资产获现比率,即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之和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一功经营、投资现金流出流人的比率,即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之和与其现金流出量之和的比率。前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后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获现能力。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强,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就大,但这种可能性不一定变成现实;一个企业的获现能力强,它不仅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大,而且这种偿债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可能性也大。不难看出,一个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都很强的企业,其资信状况应该是良好的。

4.履约情况。一个企业近年来的履约率高,均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那么,它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也将会严守信用,保持良好的资信状况。这里选择以下两项财务指标衡量企业的履约情况:(l)到期贷款偿付率,它是年度内已偿付到期贷款与年度内到期贷款总额的比率。这项比率高,表明企业的履约率高、资信状况好。(2)到期应付账款支付率,它是年度内已支付到期应付账款与年度内到期应付账款总额的比率。这项比率高,表明企业的履约率高、资信状况好。

5.发展前景。一个蓬勃向前发展,预期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前景好的企业,它的偿债能力强,资信状况相对好。这里选择以下作为衡量企业发展前景的定性指标:(l)主要产品的产销前景。具有高新产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会不断上升,产品的产销数量会不断增加,那么,该企业主要产品的产销前景看好。(2)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前景。具有高新技术研究队伍、新产品开发能力、新材料应用能力和高新技术装备的企业,应该说其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前景是好的。(3)企业形象及影响力。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周到、厂区及周边环境优美、领导及职工的团队精神强且综合素质高的企业,其市场地位高、形象好、影响力大,一般来说,它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好的。

三、资信级次的划分

企业资信状况通常用资信级次来表示。因此,如何划分企业资信级次是资信评估中的一个重要,它既关系到资信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公正,又关系到资信评估是否切实可行。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资信级次多一些为好,这样比较符合实际,资信评估结果比较客观。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有人把资信级次划分为10级,而每一级次还要用正、负号加以区别,这实际上就等于把资信级次划分为20级。资信级次的这种划分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本人认为可适当简化。实际上,企业资信级次的因素较多,其中许多因素虽然可以量化,但它们并非常数而是变量,而且有些因素(如企业前景)只能由评估人员主观判断。因此,企业资信评估的结果难免会受到资信评估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把资信级次划分过细过多不一定就,而且可能产生由于资信级次划分过细而导致上下资信级次之间的界限模糊。根据上述,我国企业的资信级次可以分为以下9级:

一级为“N”。这一资信级次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极强、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极好、市场信誉极佳。

二级为“AA”级。这一资信级次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很强、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很好、市场信誉很高。

三级为“A”级。这一资信级次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较强、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较好、市场信誉较高。

四级为“BBB”级。这一资信级次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上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欠佳、市场信誉尚可。

五级为“BB”级、六级为“B”级、七级为“CCC”级、八级为“CC”级。这几级资信级次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处于非良性循环状态、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很不稳定且有时表现为负数、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较差或很差。

九级为“C”级。这一资信级次的企业,经常出现亏损或亏损严重、促使其发生良性循环的因素极少,濒临破产或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四、企业资信级次的评定

,上有关企业资信级次的评定方法不尽一致。企业资信级次的评定方法即企业资信评估的具体操作方法,这里我们采用表格分步骤进行。

1.企业资信评估表。资信评估表在企业资信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格式及如下:

企业资信评估表

2.企业资信评估的步骤。从企业资信评估表设计的格式和内容来看,企业资信评估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实际值”。这里,“实际值”应根据企业近3至5年的财务报表及有关会计资料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必要时也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关于企业发展前景这项因素的“实际值”,应由有关专家、业务人员和领导参照表中“最高分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评定。

(2)确定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标准值”。从上说,标准值是“AAA”纽资信企业各项影响因素及财务指标的最佳值,但在评估工作中应根据被评估企业所属行业或社会上同类企业3-5年相应数据的最佳值分析确定。“发展前景”是一项定性因素,在这里不需要确定“标准值”。

(3)确定或分配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及财务指标的最高分数。各项影响因素的最高分数均确定为100分,而各项影响因素下的具体财务指标的分值应根据重要程度分配确定,也可采用平均分配的方法确定,分配情况见企业资信评估表。

(4)确定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权数。按照企业资信评估方法设计的要求,“AAA”级资信企业实际得分的最高值为100分,因此,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权数之和应为“1”,而各项影响因素的权数均在“0”与“1”之间。各项影响因素的权数应根据其重要程度分配确定,具体分配情况见企业资信评估表。

(5)计算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实际分数并确定企业资信级次。

计算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实际分数如下:

上式中各项因素中某财务指标的实际值大于其标准值时,应以标准值作为实际值,即实际值只能小于或等于标准值,而不能大于标准值。

计算企业资信评估实际分数并确定: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6

关键词:低碳时代 石油化工产业 资源与能源 发展走势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攀升,新的时期对石油产业经济也有了不同的要求,其发展趋势也发生了变化。在现今这个事事都注重低碳的社会经济中,石油化工产业在生产中也要遵循这一时代要求。在石油化工生产中遵循这一要求可以减少生产中的资源能源浪费,降低因生产造成的污染,提高整个石油化工场的空气质量,节约能源开支,从而为石油化工产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石油化工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一、低碳时代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

石油化工产业是化学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化学产业发展的关键。虽然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在世界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今年来其发展速度也是不断攀升,但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与能源,然而资源能源直接决定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速度及空间,在石油化工产业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现今我国的石油化工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而是需要依靠国外的进口材料来支撑石油化工产品的进一步开发与研究,这对石油化工产业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国外能源,如此一来,就大大降低了石油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石油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低碳时代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在世界中的经济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但在现今低碳时代下还存在一定的阻碍石油化工产业的因素,以下就是笔者据调查所列举了几点关于石油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1.石油化工产业资源供应量与市场需求相矛盾

我国在以往可以说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就世界能源的平均水平来讲,我国人均占有量并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标准。我国现在存在严重的供求问题,石油化工产业资源能源所有量不能满足人们对石油化工市场的需求量,面临这一现状及问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选择与外国合作,进行进出口贸易,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石油化工能源,以此来调节市场供求不平衡现象,然而,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越来越依附国外的能源供给,已经快超越了国际承认的50%的石油化工安全警戒线,这样的状况使得石油化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加大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风险。

2.石油化工产业核心技术少,缺乏竞争力

石油化工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石油化工产品也随之快速更新,石油化工产业要适应这一现状就要不断创新,打造出新型的石油化工产品,然而,目前在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普遍存在石油化工产业核心技术少,缺乏竞争力的现象。就我国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石油化工的科研体制还不够完善,石油化工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慢,生产量小,不能满足人们对石油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我国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量大,但是并没有其自身特有的核心技术,一般情况下都是引进国外的新进技术来作为石油化工产品的支撑点及两点,这一状况严重降低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我国遵从的可持续发展相矛盾,不利于石油化工产业的瞻顾性发展。

三、低碳时代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的未来走势

根据我国近几年的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状况,笔者分析并总结了低碳时代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下就是对石油化工产业能源未来的状况分析:

1.从一次性能源转变为终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低碳时代下,注重石油化工资源能源的二次利用,因为再多的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使用,始终会有耗尽的一天,我国现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未来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中,石油化工产业会遵循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扩展到最大化,从一次能源转变为资源终端利用,实现低碳经济的要求。未来的石油化工产业能源将由一次性能源向核能,地热能和可再生能源转变,不断开发新能源,降低产业发展中的能源消耗,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带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布局转变,产业集中度增高

近几年来,我国石油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改造,石油化工产业布局的转变已是未来石油化工发展的趋势。原因在于石油化工产业集中在一起,可以减少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的运输里程,倘若不集中在一起,密度颇大,会加大资源输送资金的运用,影响整个石油化工产业的生产效率,阻碍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脚步。形成密集型产业格局,可以避免石油化工资源的长时间运送,缓解了因交通不便而带来的资源运输压力,可以为石油化工产业及时提供所需资源。现如今,我国大连、上海、大庆、吉林等多个地区已建立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实现了密集型产业格局。

3.形成自身产业的核心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

石油化工产业若没有其本身的核心技术,就少了支撑产业发展的实力,会对石油化工产业造成很大的风险。就我国现状而言,是一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更加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一形势为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石油化工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了创新性人才的加入定会形成其核心竞争力,不在依附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自身道德产业竞争力。

四、总结

在现今这个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石油化工产业生产中的资源状况进行了现状分析,研究了石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德尔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整体的研究分析来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久的将来会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的产业水平,我国石油化产业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的进一提升更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冯世良.我国石油和化工经济运行回顾及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 2008,9(02):43-44 .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7

(一)管理观念严重落后。有很多企业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这也是通过单纯的扩大生产规模所达到的,这些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的企业很多都不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在节流方面也只是采用单纯的较少支出的方式进行,而这种方式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上来分析是不可取的,局部的节流是无法将企业的经济达到最大化的。因此,想要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转变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观念方法,从企业的全局上进行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成本提前预测的缺乏。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发展信息情况,需提前展开提前预测。在生产过程中,不单单需要根据发展状况展开成本控制工作。当代,我国很多企业基本都运用事后算账工作方式,这样就缺少对经营成本进行全方面控制和管理,从而忽视对预测成本,导致成本控制、成本报表形如虚设。

(三)管理方法严重落伍。实际上,大多数企业在生产投入之前都需要试用成本管理方法是否可行,并且在适用过程中,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从发展形式上来件,虽然有些企业所运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很落伍的,并且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不符。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控制企业成本还需要在会计账本和报表上工作方面上着手进行,但是通常财务人员进行估算成本和统计成本基本都是事后进行控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事后算账,企业在这样的发展形式下,无法对生产发展状况展开积极的预测,同时也无法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来支持生产工作的积极展开。

(四)管理机制方面所存在的漏洞。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结果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产品产量、产品产值、总消费状况这几个方面上。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人员根本不关心损耗成本的状况,所以,执行者也就将成本管理工作寄托于完成产值和上交款方面上,甚至有可能发生私自调整成本现象,这样就使成本控制工作形如虚设,根本无法发挥其作用,更别说将企业的真实的成本消耗情况完整反映,同时也会导致企业发生账目混乱、经济亏损、信息不准确等现象。

(五)数据信息存在虚假现象。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能够逃避缴纳税款,采用费用虚构方式或者成本多计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成本核算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在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同时也会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导致成本数据不精确、账目不清晰等情况,不能将企业的全部费用状况真实完整的进行反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管理结构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想要进行解决也会存在很多困难。在核算成本过程中,小到每一个产品上,大到各部门、各企业车间等等,所需的成本根本无法进行划分,同时内部核算机制也十分混乱。如果企业所建设的成本核算信息比较落后,需要人为主观能动性进行辨别,那么这个企业也不会取得长久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一)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的更新。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积极引进外国比较先进、科学的成本管理方式,及时改进和完善管理方法,同时还可运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科学的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进一步加强电算化系统控制与管理作用,并且充分运用电算化技术,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可及时处理成本信息,既可以实时掌控企业成本信息,企业也可以及时进行模式调整,拓展发展和销售模式,这样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企业竞争力,也能促进企业取得有序、稳定的发展。

(二)成本控制意识的提高。目前,在企业进行成本管理过程中,无论最终发展状况如何,其发展状况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企业一味重视发展是否取得成效,不重视人本管理,那么企业是不可能取得长久的发展。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使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对成本管理体系模式加以改善。使员工将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员工对于成本控制工作的意识,真正降低产品成本,从各方面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在竞争如此激励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三)创新成本控制新技术。积极展开创新工作和技术研发工作,这也是降低企业成本的主要途径。在不同程度上来讲,效益与成本之间是相互对立与统一的,所以想要获取到收益,损耗成本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唯有保证产品成本越低,才能保证高度的经济效益,因此效益与成本之间是对立关系的。但是不得不讲,企业如果能够保证产品成本,那么企业将会获取到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一方面上来讲效益与成本之间是统一关系的。所以单单节约产品成本是不能为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控制方式。在企业可周转资金的基础上,尽量充分周转那些影响较大的项目,将这些项目作为重点管理和监督的对象,从不同程度上创新生产技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另外,企业还需要引进比较先进的成本控制管理系统,全方位监督生产过程运行状况,能够加强信息交流。

(四)战略成本观念的加强。目前,企业展开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减少成本支出,从一定程度上获取到更多的价值,从而能够为企业获取到丰厚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成本效益。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状况下,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成本优势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发展动向以及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及时准确的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从成本管理方面上来讲,企业在开发产品、设计产品阶段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在生产流程进行重组过程中,防止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发生,加强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

(五)对于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使产品设计相关人员到企业当地高校进行继续学习,同时也可聘请高校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讲学,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力。重视宣传企业文化,帮助全体员工树立起节约意识,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就提高了经济效益,进一步将企业成本管理范围扩大化,充分调动起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结语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8

关键词:乌当区;主导产业;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现代装备制造(含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制药、特色食品这四个产业是贵阳市乌当区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这些产业的产值在乌当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均超90%。不过,就经济效益来看,各产业的具体情况如何?借助相关指标,本文运用乌当区工信局对该区规模企业近五年的问卷调查数据,对这一问题予以了回答。

一、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一)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的是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从有数据的72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近五年来,特色食品业、现代制药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中,分别有60%、62.5%、63.64%和76.92%的企业资本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良好,在大多数年份资本保值增值率高于100%,资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企业发展后劲较强。显然,从整体上看,乌当区各主导产业中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益均较好,资本保值增值率高于100%的企业所占比例均在60%以上。比较而言,在所有行业中,新材料产业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总体最好,装备制造业、现代制药业和特色食品业中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依次递减。

(二)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的是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企业利用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从有数据的55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现代制药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食品业中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的企业所占比例,依次为71.43%、70%、65.38%、62.5%。显然,从整体上看,乌当区大部分企业都具备较强偿债能力,企业经营风险不高。究其原因,有可能是企业自有资金比较充足,暂时不需大规模举债,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决策层在经营过程中比较谨慎,不轻易借款进行投资,还有可能是企业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偏差。比较来看,主导产业中现代制药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特色食品业中企业的经营风险整体上依次递增。

(三)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的是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从有数据的70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装备制造企业的年流动资产周转率除极少数较高外,其他企业大都集中在“5-40次/年”之间。剩余的主导产业中,新材料行业、特色食品业、现代制药业企业的年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主要集中在“5—35次/年”、“5-35次/年”和“5-20次/年”之间。总之,从整体上看,近些年来,乌当区除极少部分规模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大起大落,波动较大以外,绝大多数规模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均相对稳定,且绝大部分都高于“1.52次/年”的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而言,在各主导产业中,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总体较高,新材料行业和特色食品业规模企业的流动利用效率大致接近,而现代制药业规模企业的流动资产利用效率稍低。

(四)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的是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收益能力,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从有数据的74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在特色食品业、现代制药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中,成本费用利润率大多数年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1%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77.78%、62.5%、42.86%、28.57%。总之,从整体上看,近些年来,乌当区各行业规模企业的收益能力大都比较稳定。不过,比较来看,特色食品业、现代制药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业这四个主导产业中企业的整体收益能力依次递减,且差距较大。

(五)产品销售率

产品销售率,反映的是企业产销的衔接情况。从有数据的66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主导产业中,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特色食品业企业的产销衔接状况相差不多,分别有64.71%、63.64%和62.5%的企业产品销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6%,并且,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特色食品业中,分别有29.41%、27.27%和12.5%的企业产品供不应求,产品销售率高于100%。现代制药业的产销衔接状况较差,产品销售率低于50%和位于50-80%之间的企业所占比例各为50%。显然,从整体上看,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特色食品业的产销衔接状况大致接近。比较而言,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产销衔接状况相对最好,而现代制药行业相对最差。

(六)产品销售增长率

产品销售增长率,可用来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从有数据的67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装备制造业中产品处于导入期,即产品的年销售增长率很低,小于10%,但在不断提高的企业所占比例为5.88%,产品处于成长期,即产品销售增长率大于10%的企业所占比例为47.06%,产品处于成熟期,即企业产品销售增长率在0.1%至10%之间的企业所占比例为14.71%,产品处于衰退期,即产品销售增长率小于0的企业所占比例为32.35%。新材料产业中有58.33%的企业产品处于成长期,8.33%的企业产品处于成熟期,33.33%的企业产品处于衰退期;特色食品业中有77.78%的企业产品位于成长期,22.22%的企业产品位于成熟期;现代制药业中所有企业的产品都处于成长期。比较而言,现在制药业企业的产品全部处于成长期,特色食品产业企业的产品只分布于成长期和成熟期这两个时期,新材料产业企业的产品分布于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三个时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分布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据此来看,现代制药业和特色食品业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均会有较强的发展,而新材料业和装备制造业中产品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需及时开发新产品,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能力。

(七)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体现了企业当年资本积累的能力,可用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从有数据的69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在特色食品业、新材料产业、现代制药业和装备制造业这四个主导产业中,大多数年份存在资本积累,即资本积累率为正数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83.33%、75%和72.73%。据此判断,乌当区各主导行业大多数的规模企业生产能力均有所扩大,发展潜力较强,并且,特色食品业中所有规模企业都存在资本积累,企业资本保全性强,应付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最大。在新材料产业、现代制药业和装备制造业这三个主导产业中,分别有16.67%、25%和27.27%的企业近年来资本积累率为负数,企业资本存量受到侵蚀,再生产能力有所削弱。总之,从行业企业总体的发展潜力来看,四个主导产业中,特色食品业企业的发展潜力最强,而新材料产业、现代制药业和装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依次递减。

(八)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体现的是企业资产规模的增长状况。从有数据的73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近五年来,在装备制造业、特色食品业、现代制药业和新材料产业中,大多数年份总资产有所增加,即总资产增长率是正数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70.59%、70%、62.5%和53.85%,而大多数年份总资产受到侵蚀有所减少,即总资产增长率为负数的企业所占比例,在以上四个主导产业中分别为29.41%、30%、37.5%、46.15%。显然,总体上看,装备制造业和特色食品业中保持资产稳定增长、发展性较高的企业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且大致相当,而新材料产业中保持资产稳定增长的企业所占比例最低。

二、结论

从乌当区四个主导产业的经济效益指标来看,装备制造业中的企业虽在保持资产稳定增长、流动资产的利用、产品产销衔接方面总体最好,但该行业企业的收益能力、经营风险、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整体上相对较差,而在企业发展潜力方面总体最差。新材料产业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经营风险、流动资产的利用、产品的产销衔接、发展潜力总体较好,但企业的收益能力、保持资产稳定增长的情况总体最差。现代制药行业企业除经营风险和收益能力整体较好外,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流动资产利用效率、产品的产销衔接、发展潜力、总资产的持续增长等均相对较差。特色食品业企业除经营风险、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总体最差外,在流动资产利用、收益能力、产品的产销衔接、发展潜力、保持资产稳定增长方面,均相对较好。比较来看,在四个主导产业中,新材料产业和特色食品业中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体较好,装备制造业次之,而现代制药业较差。从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现代制药行业各个企业的产品均处于成长期,可能是导致该行业企业在产品产销衔接等方面整体表现较差的原因。

参考文献: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9

【关键词】安吉地区 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对策

安吉建县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为实现三大产业飞速发展,安吉地区在历史文化与现实探索中,摸索出了一条生态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之路。第一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使农业园区向旅游景区发展,同时实现了其初级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转变。第二产业打响品牌政策。安吉竹制品等传统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了相应政府号召打响“绿色地板、安吉标准”区域品牌特色,其生产加工的中小企业也逐年增多。第三产业结合安吉特色加速高端提升。安吉娱乐产业形成了与当地生态相结合的特色景点和与安吉经济相适应的旅游景点,全力打造全省首批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长三角首选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一、安吉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调查目的

为促进安吉地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首当其冲解决融资难问题,通过调查以便给安吉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从而促进安吉地区经济更快速地发展。

(二)调查对象

安吉地区30家中小企业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简单抽样调查,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安吉地区中小企业对融资相关问题的看法。

在此次调查的30家中小企业中,其中私营企业13家,个体13家,股份企业4家,发放了30份问卷,回收30份,回收率100%。在这30家企业中,制造业占46.67%,服务业占10%,外贸业占16.67%,批发零售占26.67%。问卷主要调查了安吉地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来源及其用途,存在资金短缺情况下融资途径和银行贷款一般条件。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下面分别呈现几方面的现状分析:

100%的中小企业都选择了自有资金,有92.86%的中小企业会利用银行贷款,28.57%的中小企业选择民间借贷这一渠道来筹措资金。其资金主要运用在流动资金项目,占了78.57%,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改项目分别占10.71%。企业目前还处在基本的生产运营阶段,没有进一步扩大投资或转型升级的打算。

现阶段存在资金短缺的企业为20家,分别选择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占70%,选择民间借贷的占30%,政府拨款或投资占0%。说明企业其资金量少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所需的资金量,会产生营运困难。为解决生产运营困难,企业多选择抵押加担保的银行贷款,安吉政府拨款投资没有体现。

而中小企业认为银行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中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要求过于苛刻占39.29%,担保条件过于苛刻占32.14%,银行缺乏专门针对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的有14.29%,银行贷款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和本企业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分别占7.14%。说明中小企业内部制度还需要完善,且银行出台的部分规则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安吉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障碍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为促进安吉地区经济发展,扩大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其融资面临的障碍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政策扶持难题

1.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在调查中显示,所有企业都选择了自有资金,有92.86%的中小企业会利用银行贷款这一渠道来筹措资金。由此看出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最佳组合方式,且现阶段出现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有70%会依旧选择银行贷款。在调查中发现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力度不够,且影响甚小,而民间借贷利率相对银行较高,且涉及民间借贷的中小企业其后续发展状况较差,导致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题时想到的只有银行贷款。而政府即使有时出台了政策,其政策并不适用大部分中小企业,故而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帮助力度不够。

2.政府资源较少,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此次调查中,所有中小企业的贷款均为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为零。在进一步回访了解中得知,由于政府筹措资金来源较少,机会不多,如涉及到产业化政策的项目会有可能是中长期的贷款。而安吉地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僧多粥少的局面一直存在,在调查的30家中小企业中均未符合政策享受到政府的优惠。

(二)银行担保困境

1.中小企业在贷款时需要抵押担保共同参与。在此次调查中,虽然商业银行的介入使银行贷款较以前相比相对简单,但是仍然有53.57%的中小企业觉得向银行贷款存在一定难度,为获得银行贷款64.29%的中小企业选择房产、设备抵押,21.43%选择其他企业担保,28.57%选择其他第三方担保,因为银行贷款基本模式是抵押和担保相结合的模式。这就给部分中小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除了自有资产中的不动产和固定资产作为抵押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合作关系,让其他企业出具资料进行担保,或者需要一定的社会人际关系,选择稳固收入的职工出具单位收入证明,二者合一才能进行较大数额的银行贷款。

2.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存在偏见。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难的原因中,银行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有39.29%排第一,担保调价过于苛刻的有32.14%排第二。中小企业想获取银行贷款,仍有46.43%的中小企业因银行尚无适合企业的信贷产品而无法申请到贷款。究其原因还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存在一定偏见,对其企业的未来发展不报有信心,出台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较少,使中小企业不得不选择抵押和担保的这一传统模式,给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给部分想要创办中小企业的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自身实力停滞不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小企业筹集来的资金,其中有78.57%用于流动资金,主要为了盘活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其企业技术含金量较低。只有10.71%的中小企业会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和技改项目投资,说明安吉地区中小企业依旧处在第二产业占主导,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之中,其创新创业意识不高,高新技术水平较低,可持续性发展不强。

而中小企业认为银行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中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要求过于苛刻的有14.29%排第三。企业想获取银行贷款,并且已向银行提出贷款的书面申请,仍然有银行因部分原因而拒绝的情况,其中60.71%的中小企业因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无法满足贷款条件。以上数据在反应银行贷款难的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自身企业存在着不符合银行贷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经营状况不好等方面,说明安吉地区中小企业缺少企业财务决策计划,财务制度存在缺陷,其经营模式传统,缺乏创新意识。

2.信用还款意识弱。此次调查的中小企业中有75%的企业信用状况较好,21.43%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良好,3.57%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一般。该数据显示仍有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还款意识薄弱,导致其在银行系统中的信用评级较低,给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带来一定难度。

三、安吉中小企业融资解决办法

为顺应当代经济发展趋势,审视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安吉县人民政府应当收集中小企业相关的建议意见,根据中小企业反馈出台有关政策。且安吉地区商业银行也应当响应政府号召,中小企业自身应当加强改造转型升级。通过出台的系列政策举措,鼓励和支持全县中小企业加速发展,全力保障中小企业的运行平稳,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1.制定地区相应的扶持政策,实现地区发展。首先为了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应当加大经济扶持力度,降低商业银行介入利率上浮幅度,杜绝商业银行或担保公司的一些不合理收费等现象。其次,对税收征收标准实施适当的调整,实行差别化的税收减免政策。对农产品初级加工和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分别给予减免城税收的政策优惠。最后,县财政应当筹集一部分资金,建立贷款专项资金,其利率应低于当地商业银行,专门向符合政府政策、主业稳定且发展状况有可持续性、资金周转暂时困难且有后续还贷能力的中小企业贷款周转。

2.扶持地区重点发展的中小企业,实现优胜劣汰。安吉县政府应对农产品初级加工、高新技术、浙商回归、绿色环保等中小企业为重点扶持企业,并鼓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针对中小企业的担保难问题,除了企业和稳固收入人员担保之外,县内当年在保责任余额达到当年年审条件的担保公司,为安吉制造业外贸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政府应给予担保公司一定的奖励等。且监督中小企业资金去向,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创新创业精神,支持安吉县中小企业发展。

(二)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对策

1.完善相应的担保政策,提供相对应的贷款担保。为了完善安吉地区中小企业担保政策,既要借鉴一二线城市和其他三线地区的有益经验,又要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符合安吉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提供相对应的贷款担保。例如:出台担保联保制度,即由多家中小企业自行组合,相互担保,共同承担风险,降低寻找担保企业的难度。

2.制定相应的还款制度,出台相对应的奖赏惩戒。银行在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测算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同时出台相对应的奖赏惩戒,加大对按期还款的中小企业的惩罚力度,奖赏按期还款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严肃惩处逃避债务的中小企业及其负责人。这样可以强化各家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责任约束,以此提高按期还款的质量和效果。

(三)中小企业提高自身能力

1.增强中小企业自身实力,降低行业偏见。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强自身实力,扩大内需,打开市场,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降低行业偏见。进一步完善经营状况,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用先进的产品提高中小企业的质量。在安吉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发展的同时,保证其质量也能进一步发展。

2.规范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增强信用意识。规范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同时培育中小企业家增强信用意识,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内部监管,保证其财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要时常与银行沟通,向银行透明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增强企业人员集体信用意识,严格把最真实的情况向上汇报,重塑中小企业的信用形象。

参考文献

[1]吕亚楠,刘金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5.

[2]周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基于泰州市中小企业的经验数据分析.金融学.2010.

[3]杨良,白娈,王文汀.廊坊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中国电子商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