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集锦9篇

时间:2022-09-07 23:23:10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1

深化英语学案导学有效达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要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针对“有效预习、高效课堂、当堂达标、单元过关”四模块教学进行。

1. 有效预习 有效预习是指学生课前在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为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要科学设计预习任务,认真组织学生预习,并做好预习信息的收集,以便教师进行二次备课。

1.1 预习设计。(1)设计项目。参照我县统一组织编写的导学案,预习设计项目至少要包括:课题、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预习内容等。

(2)设计要求。①预习课题。预习课题即所要预习内容的课题名称。预习学案要以1课时为单位编写,比如Section A or Section B的内容需要一到两课时来完成,可分别节设计预习学案。

②预习目标。预习目标即学生通过预习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设计时要注意:⑴目标内容。⑵目标表述。⑶预习重点。预习重点即通过预习应解决的最主要任务。⑷预习任务。预习任务是预习学案的核心部分。要依据学习内容设计具体的预习任务。

1.2 预习实施(1)实施程序。①基本流程:下发导学案-自主预习-预习诊断。

②操作涵义:于课前一周或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然后教师于课前收交部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案,进行批阅分析,诊断预习效果,明确课上讲授重点,并进行二次备课。

(2)实施要领。①下发导学案。将导学案提前一周或一天发给学生,并说明完成时间和要求。预习中,要求学生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的任务,并要求学生注意收集预习问题、不能完成或有疑惑的问题。各学校也可以根据已有的导学案编制预习学案。

②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利用寒暑假、双休日、晚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自主开展预习活动。第一,明确预习三阶段,学期预习:每学期开学前要对本学期要学的内容全面的预习。周前预习:每周六、日对下周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课前预习:每天学习任务完成后要对第二天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第二,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③诊断预习效果。上课前一天,教师要收交部分学案进行批阅,并结合学生汇总的疑难问题,分析诊断预习效果,确立课上讲授重点及措施,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时,将预习的共性问题写在备课本上,并注明指导办法或措施。

2. 高效课堂 (1)实施流程。课堂环节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2)操作要领。①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②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对学、群学,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③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④巩固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训练题,进行巩固训练。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做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3. 当堂达标

3.1 达标原则。当堂达标核心理念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原则;(2)目标定向原则;(3)反馈矫正原则;(4)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原则;(5)成功体验原则。

3.2 实施方式。当堂达标应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议采取下列方式:

(1)限时:达标检测题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建议采取10分制。达标检测题可依据导学案、练习册等来设计,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互批:采取组内(或组间)互批、教师抽批的方式。

(3)反馈:对当堂训练、检测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讲评。

(4)矫正:教师可根据当堂达标的情况布置适量的矫正或拓展性作业。作业的布置要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4. 单元过关 “单元过关”是在坚持“堂堂清、日日清”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周周清”“月月清”,帮助学生有效防止遗忘,通过单元复习、巩固训练、达标检测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较好地提高技能和素质。

4.1 过关策略。(1)基本流程:自主复习――构建网络――巩固训练――达标检测。

(2)操作涵义:首先通过自主复习,交流展示复习成果,质疑复习中的疑难问题,结合学生复习成果展示,教师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难,让学生总结、归纳,构建知识网络,并进行巩固训练,最后进行单元达标检测,实现本单元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4.2 过关实施。(1)单元过关操作要领。①抓好“四个环节”:单元备课、单元授课、单元复习、单元检测。

②落实“四个跟踪”:跟踪分析、跟踪讲评、跟踪补缺、跟踪验收。

(2)单元过关检测题设计。以单元为单位,组织同备课组教师分析教材和课标,根据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点设计出对应性的诊断测试题。试题应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检测。

(3)单元过关检测的实施。①以年级为单位统一组织检测。每单元结束时,备课组长向级部和教导处提出检测计划、确定检测时间、提交检测样题,由教导处备案存档。检测要统一试题和时间,集中检测。并加强对学生考风考纪的教育和规范作答的指导。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2

(试  行)

一、问题的提出

一是2019年秋季我市各学科将实施2017版新课标,2019级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部使用2017版新教材,面对新课标、新教材,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吃透新课标、新教材,以确保新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是我市各高中学校都已经在校内推行了集体备课制度,但校内集体备课实施的情况不容乐观,发展不够平衡。

三是教师教学水平不均衡。一方面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均衡,尤其是我市近几年来不断增加年轻教师,他们对教材、教法和对学生的了解都十分有限,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另一方面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教师水平不均衡,个别学科悬殊较大。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决定在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开展大集体备课工作,通过建立市、县、校教研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好优质学校、学科教研基地、优秀教师、学科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师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通过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概念的界定

天水市普通高中学校大集体备课,是利用全市优质学校、高中优秀教师的资源,由“2018年天水市高中新课程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牵头,各学科年级备课组组长具体组织,学科指导组成员全员参与”,开展的跨校分工备课、集中(网络或实地)合作研讨,共建、共享研究成果的备课方式。

其特点在于——各学科教研基地轮流承担备课任务,每月一次集体大备课活动,每次精备一个单元。

其优势在于——跨县区、跨学校,博采众长,实现市、县、校三级联动。

其目的在于——提高备课质量,促进全市各学校共同发展。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

1.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及考试命题建议。

2.结合新版教材,逐条学习、解读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进行单元备课,提高老师们整体分析和把握教材、教法的能力,落实学科育人功能。

3.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指向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四、过程设计

1.成立各年级学科大集体备课组,依托学科教研基地开展工作。学科大集体备课组由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各年级学科组长、普通高中学科指导组成员以及市县学科教研员共同构成(具体名单详见《天水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高中学科教研实验基地和高中学科教学指导组成员名单的通知》)。

2.教研基地学科组长和市学科教研员,担任学科备课组组长,在大集体备课活动中进行活动策划,牵头组织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质量评价。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组建“高中各学科年级大集体备课教学QQ群”,按单元内容分配备课任务,将具体工作分配到学科指导组成员所在学校的备课组,由所在学校备课组成员负责组织精备(见附件1)。

3.实施集体备课

(1)初次备课。承担精备任务的各学校备课组再分配任务,由担负备课任务的教师,经过个人研究、组内研讨,形成单元备课初稿,并按时发到中心备课成员和学科教研员的邮箱里。

(2)中心备课组成员之间网上交流。由承备学校的备课组大组长(中心备课组成员)牵头,在认真研读初稿、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的前提下,组织学科教研员和中心备课组成员在“高中各学科大集体备课教学QQ群”参与研讨,围绕“单元集体备课概说”,针对每一项内容明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见附件2)。

(3)修改完善。承担初稿的校级备课组依据“高中各学科大集体备课教学QQ群”(或实地)交流中获得的意见和建议,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再按规定时间把定稿由校级备课组组长传至学科备课组长的邮箱。

(4)大集体备课。由承备学校的备课大组长(中心备课组成员)牵头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对承备学校修改完善后的初稿进行集体研讨(见附件3)。集体研讨由主备人以说课的方式向大集体备课组的成员详细介绍单元备课预案,组内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教研员要协助组织好备课活动,安排承备学校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记录表,并负责将本次大集体备课中的单元备课方案的定稿上传至“高中学科教学QQ群”。

(5)二次备课。各学校对大集体备课中的单元备课方案的定稿组织学习、交流和研讨,并根据本校实际作一定的修改。

(6)三次备课。教师在具体上课前,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个人的教学风格作一定的修改,以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7)实践与评价。大集体备课组对各承备学校提出的单元设计

定稿的方案进行实践、对比,并通过相关途径评选出研究最深入、设计最佳、对老师们最有启发的设计方案。

4.反思阶段

反思阶段是集体备课的总结阶段,是教师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实施下一轮集体备课的基础。它分为:总结、归档。

①总结

学校备课组组长对本校集体备课的情况进行简要小结。内容包括:准备情况、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等。上交中心备课组,由组长统一管理。

大集体备课组成员需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认真填写“高中大集体备课反馈表”(见附件4),并在活动结束后的10天内,发送至学科教研员的邮箱,由学科教研员分类、汇总。

②归档

学校集体备课组将单元教学实施教(学)案定稿(电子文档和PPT)及时上交中心备课组,由中心备课组上传至天水市教育信息网网站,以便做到资源共享。

五、保障措施

1.由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依托各县区一中和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组织开展全市大集体备课活动,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全市教育教学上水平、上台阶。

2.制定“各学科大集体备课概说”,明确备课方向和内容,引导教师根据“各学科大集体备课概说”中的要求、结构进行备课活动,促使各学校组织教师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准确把握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及考试命题建议;促使各学校引导教师结合新版教材,逐条学习、解读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进行单元备课,提高老师们整体分析和把握教材、教法的能力,落实学科育人功能;促进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指向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3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项目化教学;学生评价;化工过程单元操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67-02

传统《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即化工原理)以三传(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为基础,讲解流体输送及其输送设备、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吸收、蒸馏和干燥等内容。本课程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特殊使命,即承担着工程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双重教育任务,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计算、实验技能及设计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工过程单元操作》是化工类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也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化工生产现场进行操作、管理、工艺过程的优化等技能。该课程不仅涉及每个化工过程单元的原理、操作,而且涵盖设备、仪表、控制等知识,需要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

自2006年开始,我系进行模块化课程改革工作,将一些专业课程揉合并分解成几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将《化工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内容揉合到各模块中,将《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分为《流体输送与非均相分离》、《传热技术》、《传质分离技术》三门课程,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掌握某一模块的专业知识技能,进一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上岗实习做好基础理论准备。在此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我院开始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在模块的基础上采用生产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通过模拟工厂项目实施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工作逐步完善,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和评价成为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在项目化教学中公平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通过评价和考核反馈意见调整及改进教师项目化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为一个关键环节。

评价中多元智力理论的引入

学习效果评价和考核本身具有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在评价目的、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化工过程单元操作》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传授和实验练习。检验学习成果的考核方法主要是小型测验、期中或者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包括填空、选择、简答和计算等内容。教师往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同时参考平时测评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这种方式的考核,基本上是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评价结果。直到学期结束,教师才能得到教学反馈意见。而这个成绩既不能正确全面地反映学生在课程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教师也不能根据各个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状态的不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效率。我院《化工过程单元操作》课程引入的项目化教学就是为充分促进学生发展,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不同学习时间对课程的了解程度和学习状态,在评价中应注意学生的成长,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注意展示性和情景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从多元的角度对智力进行阐述。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它们分别是: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在加德纳看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是核心,并以此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标准。这种阐述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对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教育的情景性的忽略,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智力理论,为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创造教育、差异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借鉴多元智力理论,针对我院项目化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为项目化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多元智力理论视阈下的项目化教学评价

(一)了解学生在多元智力模型中的优点和弱点,实施个性化评价

学生一般不能独立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或者树立自己的梦想,这就需要教师设法了解这些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及每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目标等,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突出个别化和多元化,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在优势智力领域取得的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然后有意识地将自己在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在实施课程教学前,笔者设计兴趣爱好调查问卷、职业规划和一些有针对性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家庭、学校、班级共同合作的活动),了解学生在多元智力中哪些是自己的优点、哪些是自己的弱势,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特长。这些办法应保证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符合具体的评价任务。

其次,在学校里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库,使教师在实际接触学生前就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在信息库中增加新的信息,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记录自身成长和进步轨迹的“档案袋”,从而促使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评价措施,达到个性化评价。

(二)专题项目教学和学习实施全面化智力评价

在充分了解学生信息之后,布置工厂专题项目,分组合作共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各组成员需要查询资料、分析问题、小组交流、汇报完成情况,在上课过程中评价自己小组以及其他小组的方案是否合理。组长及其成员需要组织完成该项目的方案确定、绘制流程图、确定工艺参数、计算选择设备及其参数、在汇报点评后修改方案、在实训室中实施该方案,确保实施中正确合理并最终得到合格产品。

在这个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仅教师可以通过专题项目看出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对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同学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评价提供了更多的评价材料,具体表现如下:(1)在项目下达后,小组成员需要查阅资料,分析项目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各自组员探讨方案。方案确定后,各组需要汇报,各小组在点评自己小组的方案后,还需点评其他小组的方案是否合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记录小组成员的表现,考核学生的语言智力、逻辑智力。(2)方案确定后,就需要为项目实施选定所需设备和过程操作的工艺参数,完成项目中的计算推理。对于该课程,流程图的绘制是一个重点,需要对线条、形状、空间的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小组成员需要团队合作,共同承当责任,共同学习探讨,提交一份合理的项目解决报告。这个过程中,教师考核各成员的空间智力、数学逻辑智力以及人际关系智力。(3)绘制好流程、计算出工艺参数后,需要对方案进行实施。能否得到合格的产品,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在实训室中完成各个单元操作,正确操作实训设备,学习操作技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是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身体运动智力、自然智力,教师也可多方面地考核学生的表现。(4)在正确实施操作过程后,需要提交合格的产品、分析报告、单元操作学结。这个过程可以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应用能力以及内省智力等。

(三)智力展示、成果、评价主体多样化,实施多样化的评价

在项目化教学中,笔者借鉴多元智力理论,进行多样化评价。

首先,对智力展示进行多元化考核,而不是只在数学逻辑和语言上进行考核,把音乐、美术、体育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使加德纳智力模型中其他智力都有所体现并得到充分的考核。

其次,可以提供的成果多样化,可以对成长记录袋、任务单、过程资料、总结ppt、方案报告、最终产品、拓展训练报告、总结报告、实施过程中考核表、学习能力考核表、拓展分析报告一一进行点评考核,为学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支撑。

再次,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以往的教师主体评价改为个人、小组、他人、教师、家长、企业多方评价,最终得到评价结果。

结语

借鉴多元智力理论,笔者对学生进行全面、多样、发展性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确立多元的评价标准,打破原有的局限,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将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相结合。评价结果既是一段教学的终点,又是下一阶段教学的起点和依据,教师可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任务和目标,使学生的智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Ellen Weber .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Grant Wiggins.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Robert L.Linn&Norman E.Gronlund.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王凯.美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新进展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5):28-29.

[5]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17.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44―06

引言

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中主要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逐渐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教育技术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主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典型方法及基本技能、明确自身应当具备的素养、提高其教学与研究能力。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该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书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1]对本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 前端分析

1 课程特点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既有理论性非常强的部分,如信息素养的解析、作为内容体系指导思想的“双本体理论”和“‘工作’主线思想”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结合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原则、方法,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技术(艺术)等部分又表现出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在课程教学中,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能。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培养方案,本课程被安排在第六学期开设。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其学习逐步从盲从走向理性,学习能力较强。尤其是经过“学习的科学与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适应了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研讨与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搜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处理。

课程学习后接着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实习,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 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 信息化教学设计

本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课程构建理想的教学实施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技能,并把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在真实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迁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然后快速遗忘。

1 教学单元目标分析

(1) 课程理念

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典型方法及基本技能。结合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从理论认识和教学实践两个层面探索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应当发生的变化,明确成为适应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新型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以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协作的能力,以利于其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能力的整体提升。

(2)课程总目标

路易(Lewy. A)[2]认为课程目标指称的是教学规划方案的预期和规定的结果。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在学校中主要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正是应这种需求而产生,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新型信息技术教师为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们认为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并将之具体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为学生成为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3]。

(3)课程教学单元目标

课程教材采用李艺教授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4],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图1所示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将课程分为八个教学单元,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分别是:

教学单元一:信息技术课程概述。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准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定位和学科价值;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理解信息素养在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角度的教学解读。

教学单元二:信息技术新课标及教材。单元教学目标:从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变化中把握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的变迁,理解信息技术新课标对教学实施及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信息技术教材发展现状及不同学段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该教学单元与“教学单元一”共同构成了课程学习的基础,为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必要的知识基础。对这两个单元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

教学单元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单元教学目标: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一般原则;掌握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程序、步骤;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能够编写出规范的教案;掌握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一般过程,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能够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单元四:信息技术课程各内容模块的教学。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内容的特点,理解各模块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策略。

教学单元五: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能;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艺术。

教学单元六:信息技术说课与评课。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说课的功能、类型及价值;理解说课与上课的区别;掌握说课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好的说课应具备的特征及评析说课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单元七: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课程评价思想的发展及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内涵,掌握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及一般过程;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理念,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掌握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和报告的方法。

教学单元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单元教学目标:理解课程整合的内涵;正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理解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与功能。

2 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

根据上述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对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点之一。同时,这些任务和问题(如表1)成为以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学习支架,在教学实施中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及学习活动,使教学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层层逼近目标。

3 学习资源设计

根据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出相应的学习资源,以支撑课程教与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课程总体来看学习资源主要有:

(1) 相关网站资源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着: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改革、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培训方式的改革等。相关网站,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网(省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省略/index.php3)、信息技术课程网(省略/)、大路论坛(省略/bbs/index.asp)、2008山东省高中教师新课程(信息技术)全员培训(portal.sdteacher.省略/Course/xinxijishu/Default.aspx)等,为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实际教学中需要的学习资源要依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来确定提供方式,可以由教师直接提供给学生,也可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查找所需资源。如果是前者,教师应提前搜索、并认真评价相关资源的学习价值,确保提供给学生可靠、有用的信息资源;如果是后者,教师需提前设计好信息资源查找和收集的目的、要求等,并在学生查找过程中进行恰当的策略指导,避免学生在搜索过程中漫无目的的浪费时间,甚至在海量信息中迷航。

(2) 师生博客

在教师博客中开辟了课程专栏,为学生提供相关研究论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案例等重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则在自己博客中提交作业及对课程的认识等。教师和学生的博客共同组成课程博客圈,师生通过访问彼此的博客,实现课程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同时,在浏览日志、评论和留言等活动中也增进了相互理解,使博客成为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3) 教材和印刷材料

除了课程教材外,为配合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协作学习活动的展开,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印刷材料,包括:典型教案、小组协作学习或其他学习活动的评价量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某些章节等。

具体教学单元的学习资源则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不同有所侧重。比如在教学单元一的学习过程中,以教材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印刷材料为主。而教学单元三的学习则利用教师事先搜集的经典案例(包括教学视频及文字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案例中教师如何贯彻教学原则?各种教学方法又是怎样运用的?启发学生思考案例中教师教学处理的成功之处及不足。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推荐的网站上查找相关案例,进行研讨和分析,并以课程博客圈为平台实现交流和共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而且增强了学生分析、评价教学过程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

4 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信息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协作、探究活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 案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提高必然经历由“模仿”到“灵活运用”、“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大量典型案例(文字案例及视频案例)是十分必要的。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展示教学案例之前,先给学生提供案例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信息,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展示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之后将各小组的观点进行交流和共享。每次的交流与共享环节总能听到一些独特的教学设计,比如在“病毒防治”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有学生巧妙运用了比喻,将病毒侵袭计算机比喻成蚊子叮人,并引申出对付病毒(蚊子)的措施:安装防火墙(“挂蚊帐”)、安装杀毒软件(“点蚊香”)、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访问可疑网站(“保持环境卫生”)。

(2)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中教师要呈现学习任务,明确协作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展示评价量规等,然后指出可用的学习资源或指导资源的搜索策略。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探究,教师则对学生的协作学习策略及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指导。交流与共享阶段每个小组展示其协作成果,其他小组及教师则进行评价,包括根据量规进行打分,以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

(3) 情境-探究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伊始,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然后,学生独自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将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共享。这一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及探究过程的引导。

5 学习案例及作品范例的选择与设计

学习案例及作品范例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诊断及调控作用等。主要包括:

(1) 以往几届学生的优秀作品

主要是教学设计、制作的课件、小组协作成果等,作为范例,这些作品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唤醒学生相关的已有知识,并激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和信心。

(2) 教学设计模板

包括“四列式”教学过程设计模板、WebQuest设计模板、“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设计流程、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等,对学生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有效引导。

(3) 小组协作学习电子学档范例

小组协作学习电子学档如图2所示,包括协作任务及相关分析、分工及职责、资源的收集加工、协作成果等内容。

6 评价量规设计

在本课程教学活动中,较多地采用了操作性强、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量规作为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授课、说课等实践教学能力。主要包括:(1)小组协作学习评价量规;(2)口头表达评价量规;(3)教学设计评价量规;(4)导入技能评价量规;(5)教学技能评价量规;(6)说课评价量规。

7 单元实施方案设计

本课程按照教学单元组织教学。在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遵循以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过程的建构性等原则,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学习时空,使学习更有效、更有趣。

以第六单元“信息技术说课与评课”为例。按照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确定本单元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如表2所示。

单元教学过程及学习资源如图3所示,首先指出说课是当前选聘教师及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比的常用形式,阐述其重要性。然后播放一段说课视频供学生观摩[5],在播放前提出思考题:(1)什么是说课(通过视频总结说课特征)?(2)视频中的说课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之间如何衔接的?(3)视频中教师为了完成说课提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视频播放后组织学生对说课的定义、说课的本质特征及怎样准备说课进行讨论。教师结合视频讲解说课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评析说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供的其他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学生按教师指定的课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准备说课稿,组织学生进行说课和评课。

整个教学单元的所有活动在6个学时(每学时50分钟)内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控制教学单元的步骤,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单元教学任务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8 评价、修改与管理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对设计工作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1)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3)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4)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原则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评价、反思和调整贯穿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始终。

三 实践效果与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收获更大;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充实;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和施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协作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课程结束后的教学实习中,学生的教学技能也得到了实习辅导教师及实习学校的认可。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功。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3.

[2] Lewy A.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91:306.

[3] 石其乐.《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改革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69-71.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项目导向;营销策划实务

[DOI]10.13939/ki.zgsc.2016.40.150

翻转课堂被广泛关注源于人们对教学质量的持续追求,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可。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初步验证了翻转课堂在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动因

埃里克・马祖尔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同侪互助教学方式,认为传统的教学偏向对知识传递的关注,同侪互助教学更强调对知识的吸收内化,他在研究中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课下完成知识学习,使教师把课堂的重心放在促进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内化和指导学生间的互助学习上。Lage,Platt和Treglia在迈阿密大学微观经济课程中设计并实施翻转课堂,研究成果着重论及如何使翻转课堂激活差异化教学,并进行了教学效果的检验。[1]Strayer利用智能化教学系统开展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效果的对比研究,并在统计学导论课程中进行了实证,通过问卷、访谈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2]Robert Talbert提出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包括课前的观看教学视频、针对性的练习,课中的快速少量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与反馈。Johnson和Renner在中级计算机课程中,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开展翻转课堂对教与学影响的实践研究。[3]Kevin在中级数学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4]

项目导向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完成一个实战项目为单元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首要任务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体验性的典型特征,学习者通过参与完成实战项目获取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工作责任感及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运用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5]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动因在于以下方面。

1.1 使学生充分储备项目素材,掌握实战项目训练所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项目导向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解决的是生产服务中发生的现实问题,完成每个实战项目都需要综合性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以及大量的市场调研和项目素材搜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使学生在课下能够按照明确的学习指引,完成相关基础知识学习、必要的市场调研和项目素材的搜集,并通过协作学习释疑解难,相互启发,构思创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系统梳理知识点,做好实战项目的说明和引导,指导学生对调研资料进行提炼与分析,集中解答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关键核心技能的训练,组织研讨争辩和优秀作品的展示分析,以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与提升。

1.2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挖掘多方位的潜在智能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更为关注学习者学到了什么,而非教师传授了什么。项目导向课程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组织教学,根据项目进展的总体状况和各项目组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项目小组在协作学习和互动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在项目导向课程中融入翻转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延伸,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独立分析和判断能力、完成实战项目的综合技能都将得到提升,有利于充分挖掘学习者的潜在智能,提高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1.3 使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的便利性、趣味性和主动性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个体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发性,根据每个学习者的智能优势和弱势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依托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的课下学习,为学习者构建了相对自由的、个性化、可自我控制的协作学习环境,不仅给学习者的课下学习带来时空便利,还可以通过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动画技术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方便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者的想象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

“营销策划实务”是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营销战略战术策划、营销活动策划及组织执行能力。该课程在前期的项目导向课程改革中,立足职业岗位,重构内容体系;引入真实策划项目,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组织教学;通过竞赛引领、教学做赛一体,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以积分累计的形式实现了全过程考核。在项目导向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尝试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1 设计思想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了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学习平台的重大变化,强调对课上与课下学习环节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设计。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上与课下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习内容框架的建构者,学习资源的建设者,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教学内容需重新进行系统设计,并丰富化其呈现形式。在教学实施上,大部分知识学习、材料收集与分析、策划方案撰写放在课下,知识与技能内化的教学环节放在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依托学校网络学习平台和现代通信手段,创建具有网上教学、网上辅导、网上自学、网上交流、网上作业、考核评价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2.2 设计方案

“营销策划实务”项目导向课程改革,基于营销策划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2+4+4”课程内容体系。2个基础单元为营销策划岗位认知和撰写营销策划书。4个重点项目单元为STP策划、品牌策划、广告策划、营业推广策划,是技能训练的核心。4个拓展项目单元为价格策划、分销渠道策划、公关策划、新产品开发与推广策划。每个项目单元都按照策划公司的工作流程,通过完成一个企业真实策划项目来组织教学,包括实战项目需求宣讲、相关知识学习和案例解析、资料收集与处理、方案初稿的撰写、方案通报与评议、方案修改与完善等环节。学生以自愿和指导相结合的原则,3~5人组成“模拟策划公司”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

将翻转课堂融入“营销策划实务”项目导向课程,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以1个项目单元为1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注重课上与课下环节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课上关注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创新,课下注重学习任务的明确、学习环境和优质学习资源建设、学习状态反馈和评价系统的跟进。经过研讨、论证、初步测试,构建“两下两上”四阶段教学过程模型,每1个四阶段循环完成1个项目单元的学习与训练。

2.2.1 第一次课下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第一次课下学习阶段为项目准备阶段,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完成项目策划所需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础调研工作。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完成以下教学活动:①制作学习工单。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制定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和学习指引;②制作微视频和相关的学习素材,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视频制作力求简短、精美、趣味性强,包括知识学习视频、案例分析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源如PPT、策划方案示例、优秀学生作品展示等;③设计同步练习与测试并上传到学习平台,实时检测学生的课下学习效果;④设计调研提纲,指导学生完成市场调研和资料搜集工作;⑤保持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参与平台讨论区和QQ讨论群的讨论并及时解答学生问题,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

学生在此阶段的主要学习活动包括:①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按照学习工单的要求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包括自主学习微视频资源、案例、教材等;②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测试题,通过同步练习与测试检验学习效果;③同学协作,完成策划项目的基础调研工作,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④保持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与互动,参与线上线下讨论、提问,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⑤对于存疑问题,形成问题卡。

2.2.2 第一次课上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此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完成对策划项目相关知识的吸收内化,明确实战训练项目的具体要求,各学习小组展开研讨并形成策划创意。

这个阶段在课上完成,要求教师主导、掌控课堂,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师主要的教学活动包括:①通过提问或组织讨论的形式检查课前学习效果,系统概括课前学习内容和重点,并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②对于问题卡中的问题和课前讨论中的共性问题重点释疑;③以策划项目需求宣讲人的身份,对实战项目的背景、要求进行说明,并提供相关的基础素材,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下调研资料进行分析与应用。④引领项目策划小组充分理解项目要求,分工协作,展开策划项目框架的设计和策划主题的研讨,形成策划方案基本框架和主题创意。

学生在第一次课上学习阶段完成以下学习活动:①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课下学习成果。在课上提出遇到的学习问题,讨论和解决,深入理解和掌握项目策划所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②理解教师布置的实训项目的要求和任务目标,对调研资料整理与分析,对策划素材进行补充和完善;③明确小组分工,搭建项目策划方案基本框架,开展创意研讨并明确创意主题。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保持实时指导,掌控各个学习小组的状态和进度。

2.2.3 第二次课下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第二次课下学习阶段是集中实践阶段,主要学习任务是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完成实战项目策划和方案书的撰写。

在此学习阶段,教师要与各小组保持密切沟通,保证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完成目标质量的策划方案。具体讲:①参与学生在学习平台和QQ群的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在线指导;②主动与各策划小组联系,个性化地解决他们在项目策划过程中的问题;③了解各小组学习任务完成进度,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各策划小组的学习活动包括:①对策划项目所需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和分析;②按照任务分工,完成各自负责工作;③汇总策划方案并进行整合、讨论与修改;④参与学习平台、QQ群或线下进行的讨论与交流,保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小组成员内部信息通畅;⑤撰写完成项目策划方案书。

2.2.4 第二次课上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第二次课上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技能的提升与知识的深化。主要学习活动是策划方案的展示、交流与点评、修改与完善。

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有:①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策划方案优劣的判别标准;②选择2~3个策划小组,对策划方案进行现场展示;③引导学生参照策划方案的判别标准,对展示方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改进建议;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总结点评;⑤指导各策划小组对策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本阶段,学生要以较高质量完成策划方案书,主要学习任务有:①学习领会并掌握策划方案评价的基本标准,能够发现策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判断策划方案的质量;②积极参与策划方案展示,参与对展示策划方案的评价与讨论;③在互动讨论和教师系统点评的基础上,发现本小组策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策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具备独自从事此类项目策划的能力。

3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效果

3.1 教学实施

在完成翻转课堂融入“营销策划实务”项目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以促销策划、广告策划两个单元为例,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2013级、2014级学生中组织实施。现以促销策划为例,简述实施过程。

3.1.1 第一次课下:项目准备阶段

以“营销策划实务”网络教学Bb平台为基础,在原来的课程网络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创建翻转课堂专栏,制作并上传了翻转课堂学习指引、单元学习工单、PPT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策划案例学习视频、同步练习与测试、前期调研提纲等学习资源。在学习工单上,明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①阅读学习指引;②观看“促销策划”教学微视频;③观看“促销推广策划”案例视频;④阅读“某太阳能热水器A县促销活动策划方案”等策划方案;⑤同学或小组之间对调研“某百货公司国庆促销活动策划”的情况进行交流;⑥以小组为单位把遗留问题汇总在问题卡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翻阅教材学习,也可通过Bb平台论坛、QQ讨论群等教学媒体与教师、同学进行在线沟通与交流。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管理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3.1.2 第一次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首先,通过提问和问题卡了解课前学习效果,关注共性问题,集中讲解重点难点,使学生完成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其次,教师以项目需求方的角色,布置实战训练项目。以促销策划单元为例,实战项目是某百货公司国庆促销策划活动方案。教师作为企业需求宣讲人,介绍促销活动项目背景和企业需求,实施步骤及要求。再次,教师分配和自由组合相结合的原则,3~5人组成一个项目策划小组,尽可能实现男女搭配、各种学习水平均匀搭配,每个班15个组左右,组员推选组长。最后,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明确项目要求,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初步讨论项目策划思路,明确促销策划主题,研讨创意,形成策划方案基本框架。

3.1.3 第二次课下:集中实践阶段

此阶段是完成项目策划方案实战训练学习任务的关键环节。各小组在前两个学习阶段的基础上,选择广州一家大型百货公司,进行该百货公司国庆促销的策划,并完成策划方案的撰写。策划方案包括百货公司概况、国庆促销的SWOT分析、促销目标、促销主题、促销活动设计、促销方案实施、预算安排、促销效果评估等内容。学生除了要在组内进行分工协作外,还应尽可能地登录Bb平台和QQ群参加群组和教师交流讨论,组织更为深入的市场调研、集体研讨,完成策划方案初稿。

3.1.4 第二次课上:总结提升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策划方案的基本评价标准:①项目策划的完整性;②项目策划合理、科学、思路、结构清晰;③项目策划的可操作性;④项目策划的版面设计美观性;⑤项目策划的创意;⑥项目策划的应用价值;⑦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等。然后,从各小组策划案中选择广州市广百百货、广州市摩登百货国庆促销策划方案进行现场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2个策划方案进行讨论、对比、评价,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点评。最后,各个小组对本组的策划方案修改完善,总结提升。

3.2 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改革实施前,对同学们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实施后,组织了小组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和策划方案完成情况对比分析。在问卷调研问题设计上,借鉴了Kevin R.Clark[6]、Martin Forsey[7]、Jacob Enfield[8]的研究量表,从学习者认知、学习者参与程度、学习效果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分别设计调查问题6个、8个、6个。问卷调查参与率98%,小组座谈参与率30%,深度访谈参与率5%。策划方案完成情况对比进行了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即与前两届学生策划方案质量的对比和与非实验班级策划方案质量的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所提高;翻转课堂使课程容量增加,利于专业知识的内化吸收,切实获得实战技能,80%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具备独自开展营销项目策划的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能力,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但是,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完成不够理想,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课下学习时,遇到问题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不够及时;视频制作不够精良,影响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欠缺造成的学习困难等问题。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分析学情、教情、校情,找准对策,循序推进。

参考文献:

[1]Lage M.,Platt G..Treglia M.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Journal of Economics Education,2000,31(1):30-43.

[2]Strayer J.The Effects of the Classroom Flip o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A Comparison of Learning Activity in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a Flip Classroom than Used an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Z].ProQuest UMI,2007.

[3]Johnson L.W.,Renner J.D.Effect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n A Secondary Computer Applications Course: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Question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D].Louisville:University of Louisville,2012.

[4]Kevin R.Clark.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the Flipped Model of Instruction o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 in the Second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An Action Research Study[D].Capella:Capella University,2013.

[5]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6]Kevin R.Clark.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the Flipped Model of Instruction o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 in the Second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An Action Research Study[D].Capella:Capella University,2013.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单元整合;国定课程;校本化

“课程”的本意是“课业及其进程”。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课程被定义为: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一个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获得的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给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促使课程地方化、校本化和个性化。

网络资料显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是一种理解与领悟、反思与实践、创生与发展的课程,教师即课程。

而我们的理解是,课程是一个主题,一个启示,一个资源或一个例子,它应该提供给学生选择,可以开发,可以作为一个扩展的机会,可以探索,并可以研究。呈现出开放型、生态型的特点。

现在,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研究学校学生现状,解读课标理念,解读教材,探寻一条适合我校师生发展的美术课程之路――主题单元式教学。

一、梳理教材,从理解内容走向校本探究

以“学科整合”为主线,将国定课程校本化实施。每学期开学初我校的每位教师都会根据自己所任教的不同年级研读教材,梳理出可以整合的教学内容,并多方收集教学资源,结合平时课堂教学,试着用主题单元来准备课程计划,并使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为这两者的时间。

在学习内化层面,教师在课程创新时必须实现观念破冰。首先,改革课程结构,为学生创造适合的课程。其次,在文化渗透的过程中,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三,它反映了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学生文化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发展的过程和道德的形成过程。学科教学到课程实施转变:由教师个人单一备课到备课组整体单元设计、由教教材到用好教材等资源教、由教学活动设计到课程设计。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以“专题突破”为基本策略,将成熟的教育教学活动“系列整合”,形成单元化、年级化、年段化,逐渐实现“形成体系”。形成合力、深度整合、多头并进转变日常教研方式,变学科公开课申报制为课程基地建设定期交流研讨、资源汇报、亮点分享、网络教研等,实现集中力量打造;整合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市区教研、名师工作室、教师基本功培训、社区资源等)拓展课程资源、开阔课程视野,逐步形成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课程资源整合等。

二、单元整合,从单篇课例走向单元整合

美术教师们在主题单元式的教学模式中需要改变现有的三种观念:

1.改变课程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宽度与深度。

2.改变学科整合理念,从学科内整合到跨学科整合,知识与技能是专业类学科的核心要素,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体现出学科特质。

3.改变美术学科原有的备课方式,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学科内整合到跨学科整合再到全“人”的教育的过程,即是从单一性到多元化,从线性化到网状化的备课模式。我校将构建“主题单元类型的体验与创新课程”,并在各级领导、专家、同行和我们的研究团队建设美术课程体系。从艺术的角度看,一切都是相互共存的,课程需要去深入的整合,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三、开发拓展,从教师主导走向学生主体

由于研究的复杂性问题或现实社会问题,而追求全面发展的学生在立体化的目标,需要进行较长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教学程序更为复杂,“单元”的研究计划包括:单元任务、三维对象、单元设计、单元内容结构、单元计划(执行过程和类分配)、单元评估表、参考等,然后写上教案(简案或详细案例)。

同时还需要思考:

如何根据主体的基本内容来设计“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的内容,扩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内容?

如何设计“单元构成问题”和“小问题”,深化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完成这一单元课题需要多少课时量?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何进入才最有效?

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来安排教学秩序?

需要制订哪些“游戏规则”(包括计划、学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7

[关键词]职业能力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

[作者简介]周永(1968- ),男,湖北黄冈人,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湖北 黄冈 43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2010年度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397,课题主持人:周永)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43-02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基础,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组织训练等方面的选择与安排。要使一门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至关重要。高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基于职业能力,积极探索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岗位分析和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合一”为主要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课程综合化考核等原则,认真做好职业能力目标、技能训练、教学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构思与设计。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与建筑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模拟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把专业知识、理论、实践内容整合在一起,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对专业人才目标、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预算员等。在对实际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本课程的三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建筑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的控制要点;熟悉与施工有关的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各类质量验收规范。能力目标包括:能根据图纸要求组织工人按施工工艺流程指导施工;能在施工中有效地进行质量和安全控制;具备对施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能力。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理念设计

以施工员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工作任务、具体工程项目为载体,把专业知识、理论、实践内容整合在一起。采取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载体,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学、实训、工作零距离对接,注重知识的应用,加强能力训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我们在对施工员岗位能力分析、岗位任务分解、细化、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进行学习情境开发,形成具体的课程方案,把实际的工作任务整合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本课程立足于高职高专学生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职业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程培养目标设计上,体现能力本位的理念;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转变;在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上,体现了动态过程和开放过程的统一。

三、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的解构与重构。我们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模式,对原来的学科体系知识进行拆分、解构,基于行动导向体系进行教学内容重构,根据岗位工作任务,我们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每个学习情境中都安排有技能训练项目,针对施工员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无缝对接”。 根据建筑施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主动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及时补充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我们主要遵循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能力培养层次化。我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安排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通过单元教学任务―单项技能训练任务―综合训练任务的学习和训练,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第二个原则是课程教学案例化。我们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真实案例分析,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第三个原则是课程内容任务化。按照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和实际工作任务,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序化,形成一个个的单元学习任务。第四个原则是课程实施项目化。以项目驱动课程,以项目为中心集成教学内容,围绕项目实施课程教学,将知识、技能、素质培养蕴含在项目教学之中。

按照这四个原则,我们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基于施工员、建造师岗位职业标准和真实工作过程,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把整个课程划分为8个学习情境、12个技能训练项目。8个学习情境是地基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钢筋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和装修工程施工,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2~4个学习任务。12个技能训练项目中,单项技能训练项目8个,综合技能训练项目4个,8个单项技能训练项目与前面的8个模块相融合,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4个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是砖混结构施工综合实训、框架结构施工综合实训、框剪结构施工综合实训、钢结构施工综合实训。

四、教学方法设计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这是职业教育最主要,也是最适宜采用的方法。这里的行动,是指职业工作过程,基于职业工作过程来实施教学。我们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由虚拟到真实,由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工地,融学习过程于真实工作过程中,进行立体化教学。

1.项目教学法。也叫六步教学法。对于每一个教学单元,我们在实施教学时,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来实施。

2.案例教学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大量的真实工程案例,以著名建筑物、典型高层建筑、城市地标建筑,如世界十大高层建筑、世界最高建筑、中国最高建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北京奥运场馆,以及黄冈市、武汉市、各省会城市的最高建筑或标志性建筑等真实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开展案例教学。

3.模拟教学法。在校内建筑工程实训中心、虚拟实训室,模拟施工现场氛围、环境、设施条件,模拟真实工作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融入其间,乐在其中。

4.角色扮演法。对于技能实训项目,我们组织学生到建筑施工现场,按照施工员或质检员的岗位,扮演实际工作角色,承担实际工作任务,完成实际工作内容,进行岗位技能训练。

5.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掌握程度的不同,分成若干个学习或训练小组,分别布置繁简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层次分组进行教学或实训,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次进行考核。

6.现场教学法。对于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以及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我们在黄冈市内,联系一些有代表性的正在施工中的建筑工地,进行现场教学。而且,近几年我院投资了两亿多元建设新校区,我们有时就安排学生在学校的工地上,进行现场教学和施工实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按照或模拟工作过程,体现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强化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第一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学环境、实训环境的开放,有些内容可以安排在校内施工实训场或校外施工现场工地,开放的场地,模拟仿真或直接利用施工现场的设施条件及氛围环境开展;另一方面是思维的开放与创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头脑风暴,学会创新。第二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基于施工员实际工作过程,精心设计各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精心布置单项实训或综合实训项目及训练方法,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第三是教学过程的职业性,突出施工员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教学过程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一致,学习过程尽可能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

2.构建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组成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是课程方案在职业学习过程中具体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是在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过程分解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建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项目、任务等(如下表)。

3.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引入)―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或症结(训练)―提出对策,选择最佳方案(推进)―实施计划,解决问题(实施)―验证方案、改进计划(改进)―能力测试与考核(考核)。以上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整体教学的引入过程、训练过程、实施过程、考核过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充分体现教学规律。

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高职教学新理念,对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突出施工员职业能力目标,根据职业需要和时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依据工作领域和职业岗位(群) 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选择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具体项目,组织好校内校外的项目实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提高技能,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06-13.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8

关键词:案例驱动教学法;国家税收;实训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93-02

《国家税收》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多年来,在这一课程的实训课教学中,教师习惯上采取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注入式教学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涉税财务处理操作技能。现在,随着国家税收体制的日臻完善,用人单位要求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熟练掌握涉税财务处理技能。因此,为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教师必须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之外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无疑,案例驱动教学法(以下简称本法)是一种新的尝试。为此,本文作者就本法在《国家税收》实训课中的应用进行试验、研究。

一、时间、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时间、对象和内容

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会计专业2012级《国家税收》实训课教学中,随机选取2班学生作为试验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共计113人。2个处理组的实训总项目都是涉税财务处理技能。在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教师在实训课教学中,按部就班地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抄答案,然后按教师所演示的例题练习。在实验组,采用本法。教师提前5天把实训项目相关材料印发给本组学生,安排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并保证课堂上本组每个调查对象都能够参与讨论并合作完成实训项目任务。实训项目结束后,评估教学实效性,最后针对2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兴趣、涉税财务处理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

(二)调查方法

在实训总项目完成后,任课教师把纸质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进行调查,当场完成、收回。综合2个处理组的问卷,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作分析、比较和评价。共发出问卷113份,收回109份,回收率为96.2%。

二、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试验与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验与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本法最为显著的优越性在于,为学生设置企业涉税财务处理的模拟情境,通过启发、引导、驱动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处理案例中具体的企业涉税财务问题,使学生主动学习,加深理解涉税财务处理知识,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团队协作精神。值得推广。

(二)讨论

本法是指在中职《国家税收》实训课教学中,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理论服务于实践”等原则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实训项目,引入具体案例,创设教学情景,根据案例中所涵盖的与实训目标、内容高度关联的问题设置实训任务,引导、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准备、思考、分析、讨论、操作等活动,掌握税额的计算,涉税会计分录、记账、汇总结算和填写纳税申报表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看,本法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融合体。从试验与调查结果看,在中职《国家税收》实训课中应用本法推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师生均应精心做好课前准备。课前,教师要在研读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的基础上,根据实训项目精选案例。然后,分析案例,把握案例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根据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点设置学生所需要完成的实训项目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要提前向学生印发案例材料。学生课前要熟悉教材、实训指导书和案例。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9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年级、各教研组要树立教学思想和教学意识,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为积极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我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要齐全。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之规定,学校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除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社等课外,你所兼任的科目:音乐、体育(包括体育与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术(包括书法课程)、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传统文化(地方课程、语文老师负责)环境教育(科学老师负责)、安全教育(品社老师负责),校本课程(6321习惯养成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提升方案)。

计划要求:根据各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学科教学计划(课程纲要),计划必须有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表)等环节。

除学科教学计划外,还要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培优辅差工作计划、“6321”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与方案(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提升工作方案)、小组合作教学计划与方案等

二、备课要规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内容包括备课程标准,备学情,备教材,备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备检测等等。备课形式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规范撰写教案,提倡手写教案,备课要求: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教学设计要做好圈、点、勾、画、批、注等,认真、规范地做好教案与设计的使用。

三、上课要扎实。

教师上课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少讲多练、精讲精练,扎实高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加强对学生“六会”(会听课、会表达、会阅读、会写字、会写作、会运算)学习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合理运用教学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教学一体化。课后要加强教学反思,积极改进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努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打造实战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四、作业要适量。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五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与家长沟通好,让家长做好监督。教师科学设计作业内容,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作业。批改作业是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作业评价要用等级与星级相结合,要有鼓励性评语,禁止出现分数评价。禁止教师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禁止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矫正指导。

五、指导要科学。

指导包括课下辅导和课外指导。

课下辅导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对部分边缘生、后进生进行学科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是必不可少的,要切实帮助这些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树立迎难而上、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培养奋勇拼搏、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争着学、比着学”的学习劲头。辅“差”的同时,还要做好培“优”,各学科都要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外辅导活动,培养本学科的专长学生,让我校各科教学全面开花。

课外指导就是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指导。将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指导学生课外读书、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家长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监督和服务,切实保障学生在家学习收获满满,真正让课外学习成为学生的“加油站”、“补给站”。

六、检测要及时。

检测包括书面检测、口头检测、动手检测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