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集锦9篇

时间:2023-06-08 15:15:59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1

以探究为中心

落花有用

科学教育园地中的耕耘者——记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金阊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吴涧石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

《洗衣服的学问》教学实录与分析

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科学教师教育智慧例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概念调查、转化和理解的课堂实践(九)在技能训练中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

《轮轴的秘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分析

《奇妙的护身术》教学分析与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个着眼点

“画”出来的秘密

《种子的传播》教学实录与反思

让科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享受科学课

《我们在成长》教学设计

《有趣的呼吸器官》教学设计与反思

《食物的变质》教学设计与分析

教师百花园

该出手时就出手

动手出真知

青春飞扬

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

《水的浮力》教学实录与反思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实录与评析

《建桥梁》教学设计及思考

走向科学——教科版《科学》教材八年实验回顾

灵活处理教材

《让灯亮起来》教学片段及反思

实验课不能忽视的三点

例谈实验教学的组织策略

《光与生活》教学片段与反思

《清洁剂的“威力”》课堂实录与反思

浅谈科学课堂上的“现挂”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实录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设计

《住房与材料》单元教学与思考

实验室的使用与管理大家谈

我的教研之路教师百花园

从一场音乐会想到的

试论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实验能力的培养

《光的反射》教学实录与评析

《我们的地球》单元教学与思考

《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教学与思考

《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与思考

《机械与工具》单元教学与思考

也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效率低下的原因与改进

科学探究话“六性”

《呼吸与健康》教学谈

《植物的一生》单元教学与思考

与《科学》实验教材共同成长——大象出版社小学科学《教学指南》的使用说明

合作而不是“合座”——合作学习在科学课中的价值体现

《摩擦力的秘密》案例评析

日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介绍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2

为了更好的解释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参加“两课评比”比赛后教学能力的提高情况,笔者通过个人参赛经历、跟踪调查获奖四位省赛示范课、研究课获得者的上课情况、发放学生的调查问卷,获得第一手资料。采用深度访谈,同行评价和对所教的部分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15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135份。通过多项教学能力的调查,笔者对所获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分析,并列表反应有关情况如表1所示。从统计结果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职校计算机教师参加“两课评比”后,对于其教学能力的提高确有帮助,特别是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资源整合和教学评价方面,由此可以得出,由此可以推断本论文命题成立;

(2)在调查结果中,参赛教师自我评价的分数较其他同行评价分数较低,说明广大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本调查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于调查内容的理解程度可能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

二、“两课评比”对于计算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从上述调查的结果来看,两课评比活动对提高教学能力方面确实有很大帮助,它能促进计算机教师更好的选择单元项目、设置教学目标、凸显教学实施过程、提高课件制作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引导教师积极地做好教学反思,发挥团队优势,推动教学改革。

(一)“两课评比”提升职校计算机教师设计单元及教学目标能力

“两课评比”的要求是,教学内容不是一节课内容,而是至少为两个独立项目(或单元、模块)并且不少于8课时,这对于教师来说,单元选择及教学目标设置尤为关键。在这之前必须对自己从教科目有深刻的理解,了解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体系的整体设计,研究课程的性质,研究课程的前后关联,学生需要有什么专业基础或技能。因此,选定哪个单元、选择哪个模块,在整体设计时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学目标必须立足课程性质和内容,立足单元教学要求,清晰划分三维目标,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这无疑对教师的设计单元及教学目标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二)“两课评比”促进职校计算机教师注重教学实施的过程和特色

教学实施是对教学设计最好的检验。“两课评比”中,对教学实施说课的部分时间最长,也体现了教学实施的重要性。按照怎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实施,是按照企业六步法,还是项目教学法,要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学科特点来开展。要在教学实施中彰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如任务布置有特色、项目设计有特色、资源整合有特色,必须选择一种以上的特色,恰到好处的镶嵌到教学实施中,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稳步提高。[3]毋庸置疑,这样的准备过程提高了教师教学实践水平。

(三)“两课评比”提高职校计算机教师课件制作和语言组织能力

“两课评比”中,课件是教师展现的最佳平台。计算机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要高于其他教师,但是如何制作出精美又清晰的课件绝非易事。因此,在“两课评比”准备过程中,要注重课件的总体设计,考虑到颜色搭配,重要信息可以用特殊的色块标明用突出关键词,辅以图片的方式来快速明了地凸显重要信息。与此同时,“两课评比”的现场说课和答辩环节要求教师沉着应对,落落大方,有恰当的肢体语言,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而这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对象复杂,情况突变,教师往往疏于关注,但在比赛环节确是至关重要。因此。调查结果显示,“两课评比”对计算机教师的课件制作和语言能力在短时间内都有大幅提高。

(四)“两课评比”增强了职校计算机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3

1. 反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教师在上课前都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是保障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虽然课前进行了教学准备,但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验证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现一些问题,教者可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让教学设计更符合实际情况。

如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的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这一单元的内容之后,教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首先对于Warming-up activities环节,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采取了Revise Unit 5的方式进行导入,Let 3 pairs of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通过这种导入,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进来,整个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没有达到Warming-up 应有的效果,说明这个导入环节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后经过教师的反思,对于这一单元的导入进行了重新设计,结合上一单元Let’s celebrate的学习内容,采用话题式导入的方式,即Let the students talk something about festivals in groups. 学生们结合自己对节日的了解,以及上一单元学习的表达方法,在小组中积极发言,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遇到不会的还有学生和教师的帮助。在经过教师的实践运用发现这样的导入,让沉闷的课堂变得充满了活力。

优化课前设计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课中通过课堂上教者的撑控,课后再反观自己的设计,审视其中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

2. 反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配合交流,共同成长,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真正积极地投入进来,实现思维的碰撞,最大化地发挥师生的潜能,才能让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教师通过课后回想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判断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

如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的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的Part A 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的故事性很强,教师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朗读并且理解内容大意,然后让学生用英语复述故事。结果教师在检查学生的复述时发现,很多学生只是把对话内容背诵了出来,说明这部分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经过教师的反思后,对于这一部分教学进行了改进,通过投影仪,把教材上的插图搬到了屏幕上,“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follow me. What time is it in the picture? What does Eddie think? What is his favorite food? What does Eddie want to have for lunch?” 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抓住了这一部分内容的主题,学生们在思考这几个问题时,反复地看图阅读,最后通过回答问题得到了锻炼。教师通过反思由原来的自主阅读改为引导式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任何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教师针对教学中双边活动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判断,寻找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点,有的放矢地实现教学目标。

3. 反思教学活动的创新性

毋庸置疑,全新的时代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一成不变的教学必然让学生感觉不到新鲜感,慢慢地失去了学习英语积极性,导致课堂上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学习效率低下。教师需要强化自身进行教学活动创新的意识,通过反思寻找教学活动的创新点,让每一堂课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觉。

如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的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的Part D Integrated skills的B Speak up: What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时,教师直接让学生Read this conversation in pairs.由于这种英语对话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是采取这种同桌搭档操练的形式,让学生们感没有任何新意,学生们虽然表面上也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了对话练习,但取得的效果却极其有限。教师在反思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觉得有必要对这种传统的对话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先把教材上的对话还原成一则Order food at a restaurant的视频,让学生先观看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获得了大量的感性信息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脱离教材重新组织语言演绎这则对话,学生们的参与学习的兴致极大提高。

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师在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应用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突破,使英语课堂在创新中提高效率。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4

一、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的“反刍”内涵

将仿生学运用于单元教学中,“反刍”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反刍作为钟德赣先生的思想精华,其内涵既纵向渗透到单元教学的五步,也横向贯穿于五步中的三课型。

(一)“反刍” 纵向渗透于五步

第一,单元总览是“粗吞”。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反刍的过程,第一步总览是“粗吞”。开始一个新的单元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依据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扫清单元学习的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为后面的具体学习打好基础。“粗吞”是充满乐趣的,教师要善于选择单元的热点问题,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对单元的学习内容产生真情实感,逐步加深学生内心的体验。

第二,阅读与写说是“咀嚼、品味”。阅读与写说,是语文学习的一体多面,也是单元教学的第二、三步,是对知识的咀嚼品味。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阅读能力形成的规律,一个单元的阅读分为导读、仿读和自读三种方式。导读,是对这个单元学习方法的指导。好比游泳训练,导读就是师傅展示动作技巧,而仿读就是学习者模仿师傅的动作,自读就是下水去试着游。因此在仿读和自读阶段,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拟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自学研究,主动消化所学内容。写说训练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随机穿插在阅读课的三五分钟赏评练习,也可以是阅读教学结束后,在课堂上开展作文速写、辩论会、故事会、朗诵会等,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写感悟,摘抄美文美段,开展小记者活动等,起到学一单元知一类的作用。在细嚼阶段,学生不仅通过文本掌握知识,还通过大量的写说训练以多角度、多途径的方式,在一个开放的舞台上充分发挥创造力,整体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第三,评价与补漏是“消化、吸收”。评价与补漏是单元教学的第四、五步,是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在单篇课文和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进行达标检测,达标率90%以上视为过关,不足则查漏补缺,确保不留尾巴。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还注重元认知学习,考察学生是如何思考的,答对的原因,退步的原因等等。及时的评价和补漏保证了学生在单元知识和能力方面整体过关,这就是学生在细嚼之后的消化,去粗取精,化为养料,体味精华。

(二)“反刍”横向贯穿于三课型

反刍的内涵不仅纵向体现在单元教学的五个步骤的实施中,而且横向贯穿于这五个步骤分别所包含的自练、自改和自结三种课型中。如阅读中导读的第一个课型是自练课,为反刍的第一步:粗吞。学生按照老师精心设计的思维训练题去钻研教材,寻求答案。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不深不准,往往精粗并存,就像牛还只是将草料粗吞下去。自改课型是反刍的第二步:细嚼。牛将粗吞的草料反刍上来细细咀嚼,学生对思维训练题中的重点、难点展开研讨、探究,不断排除错误的干扰,寻找正确的答案。这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细嚼、去粗取精的过程。自结课型是反刍的第三步:消化吸收。学生通过上一课型的群体多向立体化研讨,在教师点拨下取得正确的答案,并在比较阅读中训练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将知识的精华化为养料充分吸收的过程。同样,仿读、自读和其他几个步骤也都包含自练、自改、自结三个课型,体现出反刍的原则。如,在进行写说教学时,教师应按教材中作文和听说训练的安排制订出全学期的写说训练计划。每单元的写说训练,要与该单元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这一教学环节是自练课的内容,相当于“反刍”的粗吞阶段。写说步骤的自改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作文评改和听说评价,即“反刍”的细嚼阶段。教师定出作文评价标准,分小组交叉互评,教师逐组巡查,及时反馈评改信息。听说训练的评价也可分小组进行,运用多种形式,如故事会、研究比赛、听力比赛、朗诵会等,务求活泼、实效。最后是写说的自结课。写说训练由小组评价后,学生要写出自我评析意见,检查自己写说中的收获,并找寻、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是“反刍”的消化阶段。可见,在单元教学中,多向度、多层面的“反刍”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联,突出知识的迁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显著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的课改指导意义

单元是符合语文课程特点的一种教材编排方法,善于使用单元教学,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的整体性、主体性、相关性等特征和要求来观照现实,当今单元教学在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反刍”仍然充满着时代的魅力,对当前的语文单元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以导读带自读”、“以读带写”本来是单元教学最具特征的教学形式。然而,目前很多老师的单元教学都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设计和安排。特别是有些教材单元编排以生活主题为线索,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将几篇课文简单相加,精读课一讲到底,自读课放任自流,学生学到的都是零碎的知识。从语文学习活动的内容来看,除了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课,学生主要是读课文,或者听教师讲课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没有整体思路和明确安排。近年来,语文课渐渐融入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课前三分钟演讲、历史情景剧、小制作、朗诵等活动,但这些活动非常随意,与整个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是脱节的,不具备整体性。新课改下的优质语文课堂,必须是三维教学目标相融的课堂,即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都得到提升。一个单元就是各种语文要素有机结合、彼此渗透的统一整体,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整体观,高度重视教学过程设计的整体性,从单元总览到具体的读写听说再到评价补漏,这五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出单元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的整体一贯。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亲情这一主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总览单元时,要结合单元导语让学生整体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规划好整个单元的学习顺序和详略,然后依据单元目标组织学生以导读、自读的方式学习《散步》、《羚羊木雕》等五篇课文,切实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以读促写则可体现在阅读教学时随机安排听说写练习,逐步加深对亲情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集中安排关于亲情专题的口语交际活动,进一步分享亲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对亲情的感受,专门以写作的形式消化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形成写作技能。最后,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效果,有必要开展单元评价和补漏,确保学生都达到单元的学习要求

(二)高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目前单元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表现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师满堂灌现象仍然存在。虽然语文新课改反对教师满堂灌,但仍有一部分教师观念陈旧,低估学生自学的能力,认为“听”课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只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阅读教学课气氛被动,学生的阅读时间往往只有可怜的几分钟,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繁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占用。学生的心智活动参与很少,思维积极性低。二是教师满堂问的现象较多。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语文新课改中“教师主导”作用,开展对话形式的教学,在课堂上过于频繁地提问,使学生疲于应答,苦不堪言。三是课堂“满堂讨论”带来的只是形式热闹,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中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关注启发语文教师要彻底变革一味主宰课堂或完全不管课堂的极端观念,高效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是具有发展能力的个体,只有相信他们,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行为的选择上才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单元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开展课堂剧演出、阅读心得汇报会、组织采访活动等,乐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的大舞台,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各项语文活动中,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与体验。

(三)大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长期以来,语文单元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主要以课文为单位上课,割裂了单元内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在学习顺序,忽视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密切联系。于漪老师说过:“目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一部分根源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教材,教学的随意性极大。”很多学生上了十多年的语文课,竟然没有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单元性。究其原因,是教师把握教材时没有从单元出发,没有考察单元内课与课的关系,单元的粘性很差,每一节课都像一个点,网不起来,建立不了联系,难怪在学生心中,语文课是多一节不多,少一节不少,学习语文感觉杂乱无章。“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的比较性和迁移性等特征启示语文教师要大力加强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在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将反映同一知识点或生活主题的,能举一反三和促进迁移拓展能力的课文和写说训练方式组成一个单元整体。根据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知,学习的实质在于模仿,模仿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是迁移和创造的前提。因此,依据现有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学生导读中学习到的阅读技能要成为自读课文学习的示范,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要成为写说训练的范例。为此,通过显性与隐性比较、纵向与横向比较等,将精读与自读、阅读和写说紧密结合,充分展示知识点在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迁移与运用,这就是反刍之后的精华养分,学生吸收后能“强身健体”,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改革至今,可谓百花齐放,满园春色。但像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这样涵盖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且在这些方面都提供相对稳定,可资借鉴的模式不多见。2016年,正是钟德赣先生提出“反刍式单元教学法”30年之时,在这一特殊之年探讨和推广其思想的价值,确有其特殊意义,其反刍理念对当今语文教学带来的重要启示,必将促使单元在反刍中凸显其深远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钟德赣.一树樱桃带雨红[M].北京:中华戏剧出版社,2006.

[2]钟德赣.钟德赣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王雅莉.教改背景下单元读写教学现状之我见[J].语文教学之友,2013,(04).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5

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教师如何导学?在新课改倡导的“先学后教、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些学校开始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如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笔者以导学案为研究对象,就中学地理导学案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导学案的分类

地理导学案可分为课时导学案和单元导学案两类。导学案的设计应该主要以课时为基本单位,我们把以课时为单位的导学案称为课时导学案,它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但课时导学案不能代替单元导学案,单元导学案的设计也不必像课时导学案那样内容齐全。单元导学案应该突出两大要素――单元教材分析和单元思维导图。地理单元知识的安排是有内在联系的,掌握了这种联系有利于高效率地学习地理,所以有必要编制单元导学案。在编制用于复习的单元导学案时,还可以精选一些单元综合反馈题等。

二、关于导学案的内容

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课时导学案应该包含以下要素:①教材分析;②学习目标;③知识重点;④知识难点;⑤学法指导;⑥预习思考题;⑦思维导图(知识系统图);⑧反馈练习题;⑨自学反思等。总之,设计优秀的导学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而且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三、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知识系统图,它勾勒了一节课的思维和知识框架,逻辑性强,是学生记忆的参照物。在导学案设计中让学生自己画出思维导图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前脑子里必须形成这节课的框架,必须认真看书、思索、探究,之后整理出来,再用简单的图画绘制,这既便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培养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又避免了死记硬背。

表面看来,地理知识很琐碎,地理要素多,不易归纳整理,其实不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比如,整个中学地理教材结构可以这样归纳:

经过训练、引导,不少学生画出的思维导图都很出色,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展示了。

总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设计思维导图,能清晰地展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合过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能增强大脑的创造力和记忆力,有利于调动大脑中的各类相关信息,使学习和复习过程变得更主动、更快捷。

四、关于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地理导学案中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关键就是巧用地图、夯实双基、建立框架。因此,在地理导学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记忆力、归纳比较能力、构建知识体系(画思维导图)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使学生能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以图变图。

五、关于预习思考题

笔者曾见过不少优秀的地理导学案,其中的预习思考题优点很多,如兼顾重点和难点,注意分层次教学(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选做不同的内容),题目设置先易后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导学案中的预习思考题设计得过于繁琐,填空题和选择题太多;题量虽大但知识面覆盖不全;概括性不强,设计得不够简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忽略了地图的应用,丢掉了地理特色。笔者认为,好的预习思考题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并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例如,可以把商务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自学思考题设计成以下五个思考题,并用《南北方地区比较表》(表略)做总结。

1.参阅课本地图5.5,指出南北方两大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地形区、河湖等地名,列表比较两者在面积、人口、地形、气候、河湖、降水量、土壤等方面的差异。

2.查找课本地图5.6、5.7,说出南北方地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差异。

3.查找相关地图,说出南北方地区能源、矿产种类和分布的差异。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6

 

学校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伴随“主体性教学”深入推进,开始全面实施“高效教学行动策略”,紧紧围绕“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经过几年探究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形成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学校要积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这样的观念:把培养学生学习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了首位。培养学生学习精神的重点是:顽强拼搏,谦虚谨慎,交流合作,不断进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是:珍惜时间,热爱学习,注重运用,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点是: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听讲、记笔记、勤复习、多读书、勤积累、快矫正、写好字、说好普通话。要学习、研究、反思,这是落实高效教学行动策略的前提。

 

二、导学单——有效课堂的重要载体

 

“导学单”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导学单突出“导”“学”“练”,导学单的编制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导处安排管理,年级学科组长具体负责编写。编定时先由本组三名教师执笔编写,再经过全组教师集体讨论修改审定,并交主管学科领导审批后,交付印刷。提前一至两课时以单页形式发给学生,保证学生结构化预习时使用。

 

在编制导学单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实际可用的导学单:认真研究确定好学科课型;明确具体的三维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导向;确定具体的学习重点、难点;设计高质量的导学问题,以问题导学,以问题解决培养思维品质;恰当的学习策略指导;目的明确的题组训练;学生学后反思,教师教后反思;留空白处用作师生的个性化教和学。

 

三、教师要指导好课前结构化预习

 

“结构化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习的起点,对课堂教学起着奠基的作用。结构化预习要求精细化,明确“五定”,即:定内容、定时间、定标准、定目标、定期望。结构化预习要课堂化,预习尽量不占用课外时间,可以保证人人参与预习,保证预习的质量。课前预习的内容应该与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保持一致,要求学生用足够的时间熟悉文本,了解基础知识,用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强化知识的落实。结构化预习要个别化,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教师在预习环节中要对自学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要尽量把他们先扶上路,为课堂的“放手”做准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预习时要依据导学单认真阅读教材,记下不懂的内容,以便在课上侧重听讲或与同学探讨,不要在一些难懂的内容上浪费过多的时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尤其注意。

 

四、合作学习的基石——科学组建团队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按照学习任务的要求,把学生编成团队或小组,通过角色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班主任为班级第一责任人,组建由6名学生、1名指导教师构成的“6+1”团队学习小组,每组设有导师1名,组长1名,每名同学担任一个学科的科代表,各个组有自己的名称、愿景、规则,小组名单、愿景、规则、口号要张贴上墙。教师在排座位时同一小组的学生必须坐在一起,以交流讨论方便为原则。班级制定竞争的积分原则和奖惩制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团队意识,以达到有效沟通交流、互助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进步的目的。教师定期引导对小组成员做出客观评价,班级每周及时对各组做出评价,把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五、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抓实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以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学习为教学的主要思路,教师引领,有序展开。①学生展讲,教师点评。展讲时要讲思路、方法、规律、技巧、注意事项等。教师点评要变式训练,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学生展讲时间大约5分钟,归纳反思整理时间2~3分钟。②激发学生情感,展示教学目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向学生展示课堂的教学目标,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③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利用课上时间,以团队学习小组为单位,依据导学单进行探究学习,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组与组间交流,为学生展讲、展演、展示、展评提供平台和机会,解决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

 

④优化练习设计,提高训练质量。教师精选精编训练题组,训练要严格,要体现“四必”要求,即必规范、必分层、必限时、必反馈矫正。⑤优化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注重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关注尖子生和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⑥归纳总结反思,呼应学习目标。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另外,整个课堂导学流程需注意两点:一是突出“导、学、究、练、思”五个环节;二是教师讲的总时间不多于15分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训练、交流互动总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六、树立单元教学意识,优化单元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审视整个单元内容,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教师在教学前要对教材进行研习,要进行单元备课,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每一单元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教师要能灵活处理文本,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排序”,利用一个承上启下的任务或活动,将这几个板块中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教师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得零碎且相对枯燥的知识点全部融入到单元整体教学的框架内。

 

其次,整个单元学习完成后,要进行单元复习,引导学生整体回顾,抓住联系,知识归类,对重点知识加以巩固。第三,搞好单元测评,教师根据课标和考纲要求,编写单元测试题,通过单元测评,反馈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单元测试成绩和反应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做到“单元清”,不留漏洞、不欠陈账。

 

在“高效教学行动策略”实践中,学校全力推进。加强理论学习,将理论和操作培训贯穿始终。加强制度建设,将激励与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高效教学行动策略”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创建了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的自主高效课堂,加强和改进了教学管理体系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了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7

关键词:绿色教育;英语公开课;教学

绿色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三学生马黎彦的理想是做一名著名主持人,她心中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在学校,她可是个活跃分子,迎新春晚会、元旦晚会等学校的大型活动,均由她担任主持人。由于锻炼机会多,她的主持能力日益提高,在同学中间,她有着“小海霞”的称号。应该说,她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学校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理念。

要想真真正正地实现绿色教育,对于我们这些新教师而言,就得从小事、从一点一滴地课堂抓起,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教师的课是值得上的,是愿意上的,对于英语公开课而言,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头脑当中有一个在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样绿色教育的基础就落实到位了。作为一线教师,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集体备课,分析教材

拿到教材时,首先进行单元的学情分析,制定单元目标,再找出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就拿3 B Unit 8 I’m hungry来举例,这单元主要是食物与饮料类的单词,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是学生很容易接触到的物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处于情景中去学习。

由此,可以为本单元制定目标如下:

1. 单元目标

(1)enable the students can listen, say ,read and write the words: a cake, a hot dog, a pie, a sandwich, some bread, some rice .

(2)enable the students ca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entences: I’m hungry./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Sounds good.

2.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复习3A学过的食物和饮料单词的基础之上,注重食物类单词的读音。

(2)能在情境中熟练运用句型交际。

二、根据教学目标,抓住重难点,手写教案

教师如果对教材分析得很透彻就会在头脑里形成一条教学主线,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就会围绕这条主线展开,一定的思路,经过一定的编排,就可以用手写下你的教学设计了。

三、参照教案,设计课件

1.歌曲导入,制造氛围,激发兴趣

就拿我上过的一堂公开课3 B Unit 8 I’m hungry来说,在导入Warming up环节中,我插入了一首animal sounds song让学生欣赏,一方面,创设了英语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go to Yancheng Zoo)做铺垫;另一方面,学生被英语儿歌所吸引,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直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2.情境创设,形象逼真,操练扎实

在一段Free talk中逐步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这课新授的是食物单词和饮料单词以及购物所涉及的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这时我便可以用课件设计出一个模拟的超市,在去淹城动物园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带领同学们进入超市购物,学生看着“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物和饮料,自然很快进入情境,这时就可以进行情境式教学,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自然有话可说,学习的氛围也会进入一个小高潮。

四、教案最后修改定稿,撰写教学反思

1.反思成功之处

将课堂教学中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如:“老虎闯关”游戏能够把练习紧凑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也喜欢。以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反思失败之处

动态生成的课堂异彩纷呈,常让教师在意外中不知如何应对,对这些“尴尬”的教学情境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地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反思课堂随机生成的资源

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思维,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些突发的思维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参考。

4.反思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课堂应对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8

关键词:中观视野;单元教学;网站设计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0-0026-04

新课程标准强调:中小学教学要与生活接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实际教学中单课时的时空教学环境难以承载这样的任务。从哲学层面上说,整个课程的把握需要教师的宏观视野,一个课时的教学更侧重微观,而单元教学是中观视野的重要体现。中观视野下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很长的周期,教师可以充分创设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设计学生的互助学习和自主学习,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克服以往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做法,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自身的探讨和研究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能力。教师要善于进行单元设计,寻找主题,在单元学习中以主题承载信息技术支持的课程单元,围绕主题及其专题,以真实的任务模块展开,涵盖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信息技术以资源和工具的形式为主题学习单元的各类活动提供支持。[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网站设计与评价”作为选修模块。在对高中二年级“网站设计与评价”内容进行教学时,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在中观教学视野下用探究法开展单元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中选题力求贴近生活,采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版权意识,让学生体验研究的艰辛和乐趣、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并教会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评价方法。

一、 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从高中学生的特点来观察,他们正处于向成人的过渡期,具有成人的一般思维特征,处于这一年龄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上有探究和创造的欲望和潜能,他们不喜欢盲从。[2]高中信息技术课“网站设计与评价”的学习内容相对于初中有所拓展,选修这部分内容的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网页设计基础,对能自己制作一个内容丰富、布局漂亮的网页跃跃欲试,这一部分学习内容正处于高二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这部分内容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单元体系,符合开展单元教学的需要。开设选修内容的学校具有良好的上网环境,为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网络探究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教学目标定位: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从教学内容看,它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可以分散、逐步地加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教材中的“单元”,就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单元,也是“过程与方法”单元,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单元。[3]在定位“网站设计与评价”的教学目标时从三个维度充分展开,使得教学目标与内容结合,与学生结合,与单元教学结合,在教学实施中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整个的单元教学过程之中。“网站设计与评价”教学目标为:学生了解网站开发的一般过程;知道网站规划主要包含的内容,学会根据需求规划网站;学会使用一种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网站,包括建立站点、新建网页、利用表格布局网页、修饰文字、插入多媒体信息、建立超级链接、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态效果等;在局域网或因特网上申请网站空间,网站,形成网站维护意识,能使用评价量表进行网站评价;在完成网站建设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开展研究的艰辛和从事研究的快乐。

教学内容规划:单元教学内容较多,必须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进行取舍,要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把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有效结合起来。“网站设计与评价”的内容包括WWW、网页、主页、网站等概念,还有动态网页制作,网站规划与设计,网站制作,网站与管理,网站评价等。其中对于网站的开发实践,网站的规划、设计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动态HTML技术和服务器端动态网页技术的基本知识,不要求深入到动态网页专业技术的学习。对于网页设计软件使用讲解不宜深入展开,避免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站开发技术钻研上,把教师需要讲授的知识即网站的基本知识、任务要求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即网站制作的整个过程有机结合。

教学时间安排:单元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仍然有一个限定的时间,要合理安排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确定课堂教学时数和课外时间安排。“网站设计与评价”教学的知识点很多,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三个课时,其中两课时用来讲授网页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步骤和进行相关网站案例欣赏,一课时用来展示评比学生的作品。其他学习任务放在课外,由学生学习小组制定计划自己安排,教师进行督促,用三周的时间完成单元教学任务,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小组的形成,网站的规划,任务的分工明确,资料的收集整理,网站的制作、展示与完善。

二、 单元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师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要由单课时教学的绝对权威逐渐演变为单元教学中一个善于引导的角色,教师需要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和必要的帮助、指导和调控。中观视野下的单元教学实施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单元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任务,任务选择途径很多,需要师生集思广益,更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好的任务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对学生完成有一定的挑战性。选择好的任务有助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感并有助于建立真实的学习型集体。任务的设计如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具有思维侧面的价值,就容易形成任务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设身处地的解决问题,激起他们完成任务的热情和愿望。真实、复杂任务的解决,其结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这就为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完成任务很少具有对错之分,更多地是解决方案之间合理性的差异。在为“网站设计与评价”单元教学选择任务时,师生立足本地的实际,商定了将“两汉文化在徐州”作为网站设计的任务主题。两汉文化是徐州的旅游名片之一,为了给外地的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徐州汉文化的网络途径,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一个以徐州汉文化为主题的专题网站就显得很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与“网站设计与评价”教学内容密切关联起来。

2.帮助建立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中观视野下的教学要素之一,教师在帮助组建小组时,要明确各小组的人员和人数,既要保持常规状态下学习小组一定的稳定性,也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来确定或重新调整,以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能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确保每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根据具体的任务具体明确应该使用的合作技巧。如: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怎样才能学习对方的聪明才智?在“网站设计与评价”教学中建立小组时,把教师原则安排和学生自由组合结合起来,学习小组的构成既要考虑技术高的和技术一般的学生搭配,还要考虑网页设计中不同的角色需要,更要考虑选择一位组织能力较强且有威信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成员一般为5-6名。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做好网站建设分工包括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网页结构和版面的规划、美工的实现,技术的实现等,指导学习小组做好网站建设计划书。教师明确学习小组来完成任务,并向学生阐述任务的各项要求。

3.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单元教学不是一味让学生自己摸索,为了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教师要进行基本知识讲解和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在“网站设计与评价”教学中为避免学生在松散的学习中在技术上浪费太多时间,网站设计基本技术的介绍是必要的。在教学中,网站的开发实践,网站的规划、设计是教学的重点,可通过剖析优秀网站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组织学生对于一些网站进行浏览、评价,这个过程很重要,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作用很大,欣赏评价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同时掌握网站评价的方法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一部分,针对提出的具体设计任务组织学生对教师提供的评价量表进行讨论、修改完善,最后确定网站评价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主题需求,让学生经历规划、设计、制作、、管理等网站制作的全过程,以提升网站开发的实践能力。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基本技术介绍、资源收集方向,专题网站案例、网站评价量规等,由教师提供一个网站评价模板,即制订网站的评价量表,引导学生依据评价量表对网站的规划、设计、制作、的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体现“让学生学会评价”。

4.进行学习过程管理

单元教学中的过程管理至关重要,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过紧过松都会适得其反,监管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同时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是整个单元教学的终结性评价,也是单元教学质量的检验。“网站设计与评价”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根据各小组的网站建设计划书,适时了解任务的进度,发现问题及时与各学习小组沟通,并通过组长做好过程检查,督促、引导和帮助学习小组开展活动。在学生完成作品后,邀请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家长、各小组代表担任评委,由各学习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解说,评委对不同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由各个小组进行修改完善。网站作品评比既评网站设计整体奖也评网站设计单项奖,然后指导学生把各组作品放到校园网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充分、合法地利用网络资源。

三、单元教学中学生的表现

教师和学生在着手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需各自履行职责。学生要完成个人责任、互动、帮助与评价、小组任务总结与反思,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由于传统教学的习惯影响,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在单元教学的时空中慢慢习得,每个学生将在单元教学中找到自主学习的感觉,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自我调控

由于探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交往的平台。[4]组内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意愿合理分工,按照网站建设计划书有序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相互沟通,并及时向老师请教。学生带着任务去查找资料,完成资料的整理制作,带着问题去学习技术,共同研讨版面设计,网页制作,根据执行任务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对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按时高质完成任务。

2.带着评价的意识参与整个学习活动

不单纯以分数作为测量手段,要用评价去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集体意识,获得知识、提升技能。学生在合作进行网站设计任务时,要明确两个评价,一是教学内容中网站评价的要素和方法,二是探究性学习的组成部分之一即评价环节,如完成任务中的合作情况,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各课题小组之间互相打分,最后方案和作品的质量等。[5]

3.在探究活动中自觉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

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单元学习中要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在研究过程中学会计划,学会合作,学会沟通,敢于质疑,在开展研究活动中,学会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注意资料的积累和分类整理,培养良好的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在“网站设计与评价”中学生要进行规划、实践、合作、评价,逐渐养成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良好的研究习惯。

四、单元教学实践反思

1.单元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从单课时的微观教学转变为单元教学的中观教学,要用中观的视野思考教学中的问题,特别是把教学放在一个较长的时空内进行考量,要把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其次教师要对教学任务反复设计,对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对教学小组进行帮助。最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开展研究,随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

2.单元教学要更加重视单课时教学的质量

实施单元教学,过程更松散,在单元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单课时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单课时教学质量与效益,处理好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的关系。单课时教学是单元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是单元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开展单元教学不是要否定单课时教学,如何在单元教学中开展单课时教学需要放在中观教学的视野下进行研究,如单课时教学的内容,单课时教学的时机,单课时教学的比重等。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9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 艺术设计教育

一、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观点概览

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运动。多元文化教育主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课程改革与其他的教育改革途径,教导学生熟悉自己的文化,同时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的内涵与特色,积极对待其他文化,并最终在多重的标准系统中发展个人的能力。

本位主义的艺术教育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教育都重视多元文化的课题,文化素养之艺术教育也强调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而同属于艺术教育范畴的艺术设计教育,多年来强调技能与成果的训练,对于多元文化教学的研究和应用重视不足。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国际化背景下对专业人才需求规模的扩大,以及对人才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多年来较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越来越不适应现今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宽基础和跨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由此可见,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入多元文化教学是艺术设计教育之课程教学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那么,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应用多元文化的教学内容是否恰当?应用多元文化的教学会带来哪些专业的学科问题?专业教师和学生对待此种教学内容是什么态度?多元文化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最终会起到什么作用?这些应用性问题都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入多元文化教学所要认真思考的。

多元文化教学与研究是近年来全球化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这也是现今国际背景下,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和人才竞争的教育研究重要课题。多元论述已逐渐成为艺术教育的迫切要求,多元的文化手段融入艺术教学的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正在国际范围内不断展开。

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入多元文化教学的应用性问题研究时,应首先理解多元文化教育之意涵。归纳过去不同学者的意见,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各国都希望透过学校多元的文化课程,在统一与多样、主流文化与区域文化,以及移民文化之间筹谋出化解之道。同时寄希望于“全球教育”来改进竞争和对立,促进人类学习尊重与体认多元的观点。第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意指每个人在多重的标准系统中发展能力,它是教育改革、课程设计、多元发展、社会承诺的综合。而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在于参与其他文化之艺术活动,其目的是基于该文化的角度来了解此文化。第三,多元文化教育的界定关键在于“文化”,应该补充学生的文化经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认识自己的文化开始,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并籍此发展个人的多元文化性。第四,教育在观点上需要反应出多样的可能性,在内容上则需要反映出深度。若以多元化为教育目标,则课程就应该融入课程教育的整体中,需要多门功课合力接续,以及多元学科的交互连接来共筑这样的理念,最终形成一条连贯的发展链。第五,全球教育的课程发展特色中,“世界架构下的多元文化教育”是恰当和有效的学习媒介。在国家和跨国界课程发展中,课程的取向即多元学科交互连接的课程取向,课程的焦点在于跨学科的全球观点。其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的多元模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过去多出现于广义的教育范畴之中,应用在艺术教育(包括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范例并不多。多年来,各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约有五种形式:透过民族研究课程的开设,增进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与尊重;培养学生具有双语或在双文化中运作的能力;重视学校环境营造,反映多种族气氛,而适应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协助学生获得参与主流社会所需知识、态度、技能与能力;把文化定义扩大化,主张除民族群体外,其他次文化团体(如妇女、宗教、阶级等)也应予以适用。

二、多元文化教学应用于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之争议点分析

虽然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观点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和多角度的研究,并以此带动了多元文化基础上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意识的逐渐形成。但是,在将多元文化教学带进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当中时,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过去的艺术教育理念基本上是基于单一文化背景、课程模式和教学框架,基本上立足于单一国家或民族区域,各国艺术教育议题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而单一背景的文化教育对于新的课程建设与构架,在如何才能真正体现处理政治分歧、文化差异和多元价值等问题上都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其次,由于倡导多元文化教学可能会磨灭科目的系统架构,从而使该科目逐渐不复存在,原因是因为强调艺术教育的文化多元性,而导致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降低。因此,若在意识形态上迷失于多元价值而造成价值混淆,或因重估知识而忽视理智的重要性,那么就容易使艺术教育成为无目的的、片断的、相对主义的教育导向与方式。最终会出现对其进取性与学术性不足的歧异。

三、多元文化教学之前期研究成果及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如何能通过有效的研究,把多元文化的教育真正应用到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来。通过归纳不同的研究结果,可以将影响多元文化教学应用于艺术教学课程建设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多元文化教育之目标层面的因素。因为平等对待他人文化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课程的制定应以“文化”为核心概念,从全球教育的视野和跨学科的观念出发,推动主流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和多样化发展,并通过这样的发展开创自己的优质文化;第二是授课对象因素的影响,这是应用多元文化教学于艺术设计教育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学校的学生来自各处,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族群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多元文化课程的内容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避免将全班同学视为同质性群体,要关注他们的差异性;第三方面是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研究显示,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对于教师来说应增进全球文化观点,促进学生审视自己的文化遗产,教师还应引领学生检视创造性诠释在跨文化脉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多元的诠释,并最终思考何种全球性的视觉文化议题适合学生的需要;第四个方面是学科建构因素的影响。多元文化教育不可能通过一门课程就达到目的,多元文化课程内容应有效融入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之中。多元文化教育还应采用多元学科的全球教育融入方式,成为跨学科合作的建构,也就是采用“单一学科”与“科际整合”的融入方式来落实;第五个方面是课程研究方法的因素。此类研究多年来多以质性研究为主,近年来出现了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结合进行研究的趋势。因此在进行此类研究时,课程研究者应认真理清“质量并重”的研究方法有其严谨的方法论基础和设计步骤:研究中的文献探讨和文件分析不能混淆不清;研究设计与方法取径应相符;研究结果避免大量资料堆砌缺乏深入分析与讨论;重视概念的重组与理论的建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正确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基于多元文化教学基础上的艺术设计教育可以增加课程教学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若把由研究者来进行此类课题的研究转换成在研究者带领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行研究,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课程应用的时效性。因为艺术教学策略是活络多元的,师生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发展课程时,会发展出更富弹性和适用性的教学策略。而研究者与师生的共同参与也会加强课程教学中创造性思考的发展。过往的研究显示,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进行此类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因为行动研究是课程研究最具“实践取向”的研究方法,它能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者就是参与研究者,他会将个人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延伸为“行动工具”。而不少课程与教学研究也都采用了调查研究的方法来搜集整理不同的教育与教学回馈,以此作为验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但是同时,由于这一议题的研究仍属于初探性质,在通过相应的方法来验证多元文化教学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应用性问题的过程中,缺少实际的例证进行比照,所以多会呈现出研究者自我的评估与反省。以此作为检视此理论未来是否广泛可行的依据,与目前艺术与人文课程的应对指标上可能会存在差距。这对今后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四、本课题之研究思路框架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笔者建议该议题的研究可采用行动研究结合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对单一课程和整体课程体系的多元文化教学,进行分阶段课程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但是,在进行相应的研究时应认真理清“质量并重”的研究方法有其严谨的方法论基础和设计步骤;研究中的文献探讨和文档分析不能混淆不清;研究设计与方法取径应相符;研究结果避免大量资料堆砌而缺乏深入分析与讨论;应重视概念的重组与理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