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字信息学集锦9篇

时间:2023-06-11 08:58:32

数字信息学

数字信息学范文1

1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的信息安全风险

国内用户访问国外的数字学术信息资源的途径主要有3种:①专线访问,即利用数据库出版商提供的免费专线直接访问远程服务器;②国际网访问,即利用数据库出版商提供常规的Internet数据库访问服务直接访问,但需要支付国际通讯流量;③本地访问,即通过数据库出版商授权,建立镜像服务器或本地存储服务器,用户进行本地访问,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二次文献数据库,如文摘索引类数据库。另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1个或多个镜像站点[2]。由以上访问途径可以看出,国内的图书馆、科研机构引进学术资源的使用大多通过互联网访问国外的服务器和存储,存在“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1.1资源的“可用性”存在风险

国内用户使用国外数据库,尤其是全文数据库都需要通过互联网访问国外的服务器和存储,相对来说,对国外互联网的依赖性更大一些,一旦访问国外网络出现问题,大部分基于互联网的检索都将失效,所以说资源的可用性存在风险。这里的“可用性”是指美国可以随时“影响”我国的学术研究。尽管现在网络很发达,但实际上支撑这个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的数量仍相当有限。现在全世界一共有13台DNS根服务器。其中1台是主根服务器,12台是副根服务器。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12台副根服务器当中9台设在美国,剩下的1台在英国、1台在瑞典、1台在日本。这些DNS根服务器的管理者都是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ICANN是由美国商务部授权的,这就意味着美国商务部有权随时否决ICANN的管理权。从技术上讲,一旦某个国家的后缀从根服务器中被封住或删除,这个国家便在互联网世界中消失了[3]。

1.2资源的“可持续性”存在风险

引进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的单位大多是公共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存在和发展拥有相应的资金、物质和人员保障,相对稳定。但是数字资源提供商是企业,其经营活动是一种商业行为,受到市场规律的约束,一旦出现资源提供商公司倒闭、订购合同到期、版权纠纷等问题都可能会导致资源被停止使用,进而造成某一部分资源的不连续,影响研究人员对资源的获取,也影响到各个研究机构、图书馆对读者的正常服务。

2国内外现有的应对措施分析

针对学术信息资源面临的可用性方面的安全风险,国内外学者提出利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方式来解决。欧洲各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启动了一系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

2.1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

(1)欧洲包括英国、荷兰、瑞典、德国、挪威等国都先后开启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研究,并通过欧洲各国之间的区域联盟形成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高效存取模式[4]。①德国通过Nestor推广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意识、构建长期保存战略与政策解决德国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通过KOPAL项目着力研究存储系统的测试和存取技术的共享。②英国的CEDARS项目研究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战略框架和具体方法,并建立了一个分布式的长期存储系统。另外,CAMiLEON项目和FAIR项目分别从仿真技术和资源获取的角度为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策略。③瑞典、挪威和荷兰分别建立了Kulturarw、Paradigma和e-Depot等保存项目。④由荷兰国家图书馆牵头,欧洲7个国家图书馆(荷、法、挪威、德、葡萄牙、瑞士、意)以及3个主要出版社参与的NEDLIB项目,以合作项目形式研究长期保存基础结构,建立了1种电子出版物长期存储系统模型。⑤欧洲各国之间的区域合作长期保存项目还包括DE-LOS、ERPANET、PRESTO、SEPIA等项目,从保存资源的选择性、联合保存的战略政策、联合保存的系统技术等方面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进行了研究,避免了资源的重复获取劳动,获得了区域之间的最大利益化。⑥2013年2月1日,由欧盟委员会出资180万欧元赞助的Succeed项目正式启动,其核心目标是促进欧洲文化遗产数字化和保存领域的研究中心和技术公司的研究结果的整合,并通过组织数字化领域的专家会议、开展评估技术的竞赛,以及召开技术会议来传播其成果,利用网上平台来演示评估工具,以达到整合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最新技术工具的目的。⑦2013年2月1日,欧盟启动了4C项目,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13所机构共同参与其中,来探究其在数据保管和长期保存上的投入所能获得的回报,实现效益最大化。(2)美国是最早关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并作为国家战略考虑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各知名大学图书馆、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等主要机构带头,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已相继启动了一系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5]。①NDIIPP项目,即“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计划”,是由美国国会立法通过,政府拨款实施的部级数字资源保存策略,目标是对分散环境下非纸质电子资源的长期保存构建保存体系、开发保存技术、制定保存政策。②由斯坦福大学牵头开展的LOCKSS项目通过建立出版商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平台,实现了电子资源的永久保存。目前已加入LOCKSS项目的机构包括20多个国家的180多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200多家出版机构。③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PRISM项目,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的DigCCurt项目、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的eScholarship项目、麻省理工大学与剑桥大学图书馆联合协作的Dspace项目,这些项目为数字资源的永久保存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3)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于1996年启动了保护和存取澳大利亚网络信息资源PANDORA项目,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澳大利亚电子资源保存系统,并为电子资源的长期保存和使用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该项目由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与另外9家澳大利亚图书馆及文化机构联合建设,通过对可用网络资源的价值评估选择具有长效使用价值的联机出版物和网站进行保存[5]。(4)日本的WARP项目,是由日本国立国家图书馆开展的一项关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有选择性地收集信息资源,重点收集有关政策和学术方面的数字资源。日本还制订了NDL元数据标准,规范了信息收集的工作流程,同时针对数字信息资源修改了缴送法和著作权法等[5]。

2.2国内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与实践

2.2.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张晓林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团队在2004年就对中科院数字图书馆外购数字文献提出了长期保存的策略。2008年,对国家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比较丰富的部分省市公共图书馆、985高校图书馆、主要部级专业图书馆进行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指出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的现实紧迫性已经不言而喻。同时,这个团队从国家层面出发,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机制、战略、技术、实践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同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进行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实践,但到2013年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长期保存系统已存档10种国外数据库的资源,如Springer、VIPJournal、RSCJournal、NatureJournal、IOPJour-nal、BioMedCentral、RSC-ebook等,其中英文期刊约2500种,不到引进外刊的6%,外文电子书仅有约16000种[6]。2.2.2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以下简称CALIS)探索利用“本地存档服务模式”来保存国外的数据库资源,在CALIS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设了3个镜像站,存档6个数据库(Kluwer、IOP、RSC、Nature、PQDD等)的资源,目前,由于经费等问题已经停止。CALIS还采用“外商本地镜像服务模式”建立26个数据库的本地镜像服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云计算带来的冲击,近4年26个数据库全部撤离了中国,改为远程服务方式[7]。国内开展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实践的还有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等单位。

2.3国内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对比分析

国内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比国内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情况,认为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有明显的共性和值得借鉴之处[8-9]:2.3.1政策推动一些国家的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相关保存机构作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组织者,自主制定了数字资源保存政策,并且在各自的数字资源保存项目中实施。如美国2005年的“OCLC数字存档长期保存政策”反映了数字内容管理新形成的标准、最优化实践协议和一系列的支持性文件。OCLC在2000-2005年进行的PREMIS项目就是在此政策下实施的一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除此之外,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政策作为保存项目的有力后盾。2.3.2资金支持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需要巨额费用的支持。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有的得到了政府拨款的经费资助,如美国的NDIIPP项目、荷兰国家图书馆的项目、澳大利亚的PANDORA项目等。有一些是由各种基金会、协会等资助的,如英国CEDARS项目由JISC资助建成,NEDLIB、ERPANET、PRESTO项目由欧洲委员会资助。2.3.3政府机构主导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尤其是区域合作的项目大多是由政府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主导,大学图书馆、出版机构以及掌握大量数字资源和先进技术的部门或某个行业的公益部门作为项目的主要实施者。如澳大利亚、美国、荷兰、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国家图书馆不论是在政策的制定上还是项目的实施上都起到了主导作用,对本国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起到了推动作用。2.3.4注重交流合作由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涉及的方向比较广泛,所以单一的机构很难独自完成一个项目,多方合作是国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主要模式。合作方可能是同一个国家的多个机构,也有可能是国与国之间的区域合作。如DELOS项目的成员来自13个国家,欧盟4C项目的成员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13所机构等等。实践证明,多方合作的项目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工作的重复;另一方面在项目进行中通过沟通,可以使项目的成果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2.4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在解决学术资源信息安全问题上的不足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对象不仅包括原来就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由传统形式的文献转化为数字形式的文献资源,国外学术信息资源也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对象之一。但在解决国外学术信息资源信息安全问题上,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解决了资源在“可用性”方面的风险,但是在解决资源“可持续性”风险上还有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所需的经费、技术、人力成本高,单一机构难以保证长期投入。利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解决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需要在基础设施、技术和人员培训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是一个长期性和持续性项目,不仅要求有前期的固定成本投入,在后期数字资源维护上也需要长期和持续的成本投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是一个长期投入的项目,单一的机构难以保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保证不了长期和持续性的投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就难以解决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面临的“可持续性”方面的风险。

3建议

数字信息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数字化;策略

信息技术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借助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都在互联网上进行集中、更新和扩散。教育活动也受到信息化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利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极大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当今教育的新热点。下面就数字化学习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面对新兴的信息技术, 教师如果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首先要转变、更新的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其次,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思维定势和多年的习惯,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或老式电化教学手段,对新技术存在“晕车”现象。 对此,应鼓励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考验和挑战, 对新技术既要防止“技术万能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或“技术黑洞论”的泥淖,对新技术不排斥、不回避,树立良好的信心,有选择地运用信息技术。

二、加强信息设施信息资源

建设的应用和研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再提升还离不开技术的新发展和硬件的新装备,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布局,能够考虑到绿色环保,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并能彰显特色;

2.建成光纤到校及其数据中心,教学区域有无线网络覆盖, 移动教育无处不在;

3.多媒体制作设备配备齐全(打印机、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一应俱全);

4.学校实现“班班通”,每班拥有 1 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含投影机、视频实物展示台及计算机等);

5.学校装备数字化实验室、科学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方便教师使用的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另一重要途径。

三、注重教师培训打造队伍

我们希望通过培训, 打造一个可以引领学校发展的团队。这个团队应该至少由四支队伍组成:

1.校长班子组成的领导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内容以现代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治校思想、信息环境下学校核心文化、信息化通识培训等为主,目的是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校长的领导力;

2.中层干部和班主任组成的行政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是由上级教育师资培训部门组织,内容以改造传统行政管理、教育管理,掌握信息化服务、网络化管理技能和信息化通识培训为主, 其目的是提升学校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在学校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行政执行力;

3.学科教师组成的执教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课堂有效教学、网络教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为主,其目的是增强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4.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其接受的培训以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应急响应、系统软件部署与运维、系统分析与设计、最新前沿技术为主,目的是加大技术保障力。

四、教学一体化平台建设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化特征,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典型的封闭型和单一化特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打造一体化教学平台成为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首要任务。如果从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进度的统筹、教学模式的评估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等各环节通过网络环境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构成新型一体化教学体系,必将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型提供创新型思路,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入现代化元素。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利用等流程,譬如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教学任务和学习安排以数据资源的形式存放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数据库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网络环境进行资源检索利用。此外,一体化教学平台也包括教学成果的反馈与评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展,通过学校统一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检测,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传统教学的周期。该环节也是一体化教学平台的评估阶段,学校在局域网技术的支持下,打造学校内部教学成果动态公示系统,以便教师对自己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显然从教学资源的统筹利用、学习反馈以及教学模式的反思等诸多环节实现了一体化模式,为信息技术教学转型提供新趋势。

五、以局域网为基础打造“空中课堂”模式

数字信息学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

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并利用信息。在大学校园里,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数字化学习正在改变着大学生学习的时空观念。教育关注的焦点应是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学习。

1.数字化学习及数字化学习能力

数字化学习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共享机制与丰富数字资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教学的一种活动,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模式[1]。数字化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数字化学习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成功进行数字化学习的保证。数字化学习能力内涵丰富,主要包含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展示及传播信息的能力、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2]。

2.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现状

2.1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问卷调查

本人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围绕“数字化学习意识”、“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能力”、“数字化学习目的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设计,共收集有效问卷426份。详细情况见表1所示。

2.2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统计数据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由于数字化学习能力不足,在进行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乐于接受且愿意开展数字化学习,但在使用学习工具方面以电脑为主,对于人手一机的大学生来说,应开拓手机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数字化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但普遍认为信息技术类课程是主要开展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其他课程并不迫切,对数字化学习的认识较片面;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主要停留在对信息资源搜索、筛选、归类等较低层面的应用,自主开展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差,信息的展示和传播能力也不足;大多数学生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上网求助,不能有计划的安排数字化学习的时间及学习任务,学习形式较为单一。

2.2.1 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

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前提,是保证学生有效进行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基础。调查表明,89.1%的学生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取信息,68.4%的向同学请教,只有15.6%的选择专业论坛。这说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

2.2.2 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77%的选择筛选、归类,43.5%的直接复制、粘贴使用,52.5%的进行加工处理。这表明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处理简单,缺少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

2.2.3 学生展示及传播信息的能力

大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学交流、沟通的方式选择中,68.7%的学生采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67.8%的用短信、电话,面谈和电子邮件也分别占到了37.9%和36.3%。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信息表达能力,对自己感兴趣的沟通方式比较积极。但如何把自己学习、思考的过程,得到的经验、成绩,形成文字材料,并以恰当的形式展示和传播,实现资源共享,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2.2.4 学生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

有92.6%的学生没有自主建立网络学习小组或主动参加网上学习小组活动,只有6.9%的学生能主动在网络上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在遇到问题时有69.5%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指导,只有33.5%的学生选择学习小组讨论;在遇到问题获取帮助的途径中,只有15.6%的学生选择专业论坛,而高达89.1%学生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这说明学生的信息协作意识较差,协作能力不足。

3.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3.1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基础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通过把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把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构建一个集视频教学、专题数据库、课程课件及综合性学习网站为一体的丰富、共享及便捷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用合作、富有创意和生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3.2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保障

数字化学习环境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人性化、移动化的数字课堂就在身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数字化学习,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意识,提高其数字化学习能力。

3.3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关键

数字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从知识的讲解者、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帮助者。教师应掌握学生数字化学习的态度、需求及情境,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建立沟通、交流及合作渠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交流和讨论,开展互动教学,促进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3.4 培养大学生的主体认知意识

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集教育、学习和研究为一体的开放性平台,学生能够平等地占有各种学习资源,拥有更大的自。应培养学生的主体认知意识,使其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采用自主及协作等学习方式,主动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3.5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个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3]。具体说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4]。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大学生为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需要合理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根据学习目标与计划,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及获取有关信息资料的途径,对获取信息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评价和判断,积极主动的挖掘和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必须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3.6 培养大学生的交流协作及展示能力

数字化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侧面的学习情境,开展小组讨论,通过辩论、沟通,可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要实现优秀学习资源共享,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把自己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教师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小组、数字课堂,利用博客、微信、QQ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专题讨论,进行知识的交流、传播,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及展示能力。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全新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大学生重要的生存能力,是大学生能成功进行数字化学习的保证,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是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全胜.职业学校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11.

[2]贺兰芳.数字化与数字化学习[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2):3-6.

[3]李耀俊.中、美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管窥[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1(1):69-71.

[4]全胜.职业学校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20.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3100062)。

数字信息学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 信息资源 资源库共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甚至是现代化事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数字化教学信息是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手段,并且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的重视。我国各省市的大学几乎都在建立各自的教学信息资源库,这位今后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的开启有奠定作用。但是纵观各类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情况,都处于独立封闭状态,利用率极低,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存在极大的资源浪费情况。本文提出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各类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是具有发展意义的。

1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的设计理念

1.1整体构架的设计

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具体来说是综合性的信息共建系统:

(1)应该有适合不同类型和领域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共建平台的建立,对不同类型的教学科研单位应用需求的满足,并且也满足特殊要求,具有扩展功能。通过其平台集中分散的信息资源,注重维护教学信息资源版权,最终形成综合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共建平台。(2)通过建立我国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描述标准的通用化,体现其共性,和特性,实现对各类教学信息资源库的描述和资源共享。(3)建立符合我国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的实际运作情况的合理管理体系,满足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需求。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各级教学资源库利益的兼顾,为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顺利开展作保障,并提高其建设质量,进而奠定教学服务的整体质量基础。

1.2共建数据模型分析

各类分散的教学资源的上传并不是信息资源本身,而是信息资源相关的条目,主要原因其一是考虑到上传信息资源本身,存在的多媒体资源数据过大,对设备以及安全性要求太高,不便于上传;其二是考虑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涉及很复杂,容易侵犯各级资源库的权益。而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消除了上述两点顾虑,汇集和上传各级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源,保留源文件并仍留在原单位,但用户可以通过链接进行资源访问。解决了资源上传的技术和法律的限制。

1.3通用体系的设计

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算是系统工程,其流程分工很细致:信息资源的录入、信息资源的建设、信息资源的管理储存、信息资源的应用。其通用体系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存储层:教学视频、研究成果等大量教学资源信息的储存,形式繁多。(2)描述层:描述各种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并将其进行整合、利用、共享和检索。(3)服务层:服务功能是指对系统和普通用户浏览以及检索信息资源提供服务支持,是支持资源共建信息浏览和检索通过网络平台服务。(4)应用层:系统和普通用户、其他系统的应用权限是不同的,具体操作也是有区别的。

2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的构思实现

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体系:国家、省、市及高校。其中,部级的资源库主要是审核、管理以及维护最终教学信息资源;省级教学信息资源库则是负责汇集、上传和管理各类教学信息资源;市级及高校教学资源库负责整编和上传自身的教学资源。

这样的三层式结构优点:(1)层次性和连接倾向性是我国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的联系特点,国家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处于整体核心位置,省级和各省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可以形成各小团体并联系紧密,保证了资源共享的完整性。(2)从行政角度来说,中间省级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可以管理各市级和高校教学信息资源,避免太过依赖部级教学信息资源共建中心。(3)各级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的种类和数量太过庞大,通过逐级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管理模式可以统一监督和管理,提高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的效率和质量。

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担当的事部级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门户,当然对安全性能要求极高。首先在系统门户登录进行控制,绿色管理用户登录,一般用户只能进行普通信息浏览,系统用户要严格按照国家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中心分配的账户登录。在系统主页面的浏览选择项目也进行了权限规定,将门户系统人员登录窗口与用户登录窗口进行区别,“系统维护”便是其他用户不能够进入的选项,在普通用户页面不会显示。并设立专门模块管理,加强对门户系统工作人员和系统用户登录密码严格保护,保留其登录和浏览历史记录,方便用户对日志的查询等。

3结语

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进手段,必须经过长期检核和维护的。本文对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的构建与实现分析,希望对参考者有所帮助。在此模式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推动下,必定能够更加完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共建,增强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其对社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亚杰.职业学院基础课程网络教学数据资源中心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2.

[2]李达.基于IEBOOK平台的教学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张红卓.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深化研讨: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群建众享模式构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数字信息学范文5

关键词:数字校园;信息化;发展

下面我就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促学校信息化推广与应用谈自己的看法。

一、领导要重视、机构要健全、制度要完善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的电化教育和信息化发展,作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排头兵,学校应该配备信息技术教研组或信息中心等机构,专门负责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电化教育的应用研究,负责学校数字校园的应用和教育技术的推广。同时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中应该包括“数字校园”建设,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制订“数字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组织、指导、统筹校园网络建设,负责“数字校园”设备及数字资源的应用及考评,积极申报和组织与数字校园应用相关的课题研究,制订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发展规划,并对教育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性总结。其次,学校的信息化发展除了作好规划与建设之外,建立切实可行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各项制度,使用管理日志等,由校长主抓,专人负责,教师参与,人人重视,制度保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开展应用工作做好技术和人员保障。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信息化育人环境

完善各种功能室和设备建设,经费投入不低于学校自有资金的10%。同时,学校的数字化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学校要建立数字化建设专项基金,保障对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软件、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持,为教师提供可靠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硬件基础并为教师创造有利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主要包括:一是网络覆盖无盲点;二是管理服务无盲区,搭建覆盖全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是服务对象要标识化,学校的人、财、物等各种要素电子化、数字化,包括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学校的各类资产以及所有的财务账目,都应该有统一、固定的电子标签;四是数据服务集中共享。

三、整合资源,重在应用

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除了进一步完善和构建相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外,对学校软件特别是校本资源的构建、整合及应用也得开展有效的研究。在学校较好的信息化硬件资源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建好资源、管好资源、特别是要用好资源。在资源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为确保学校资源的有效应用,应制订相应的教育技术应用考评制度,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学会通过校园网络或校园门户网站访问校本资源并积极有效地应用资源。

四、有效利用电子校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首先,学校要在人才、资金、政策上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努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校园,学校教学、管理、生活、办公等数学环境需大力投入资金和人才培训。同时,积极与上级电教主管部门搞好学校数字化硬件投入和软件应用,力争学校99%的教师和后勤人员均能通过学校校园网络完成相关工作,同时学校还应由专业技术管理部门作为学校数字校园发展的技术支持,为学校数字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要基本实现电子校务,除了做好以上工作之外,还应该建好诸如“重庆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管理平台”、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等功能较为全面的电子校务管理系统,同时配合学校的校园网站、FTP服务器、视频点播等资源,使学校在文件、教育时事、学生管理、教学科研、成绩报表、教学资源、校园安全、人事管理等方面做到数字化管理,全面有效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效率。

五、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充分利用学校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硬件设备,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技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是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成立具有针对教师培训的“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组”和针对学生发展的“IT协会”等机构完全有必要。

目前,学校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方面要分层推进、以点带面,中老年教师应学会进行文字处理、制作表格、下载并处理网络资源;青年教师除了要学会中老年教师掌握的技能外,还需熟练制作和使用课件,制作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学校开展校级课件评比、网页制作、电子教案比赛活动,教育技术类课题研究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兴趣,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学生信息素养培训方面,通过“IT协会”的精心组织与培训,通过NOC学生竞赛、机器人项目竞赛、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电脑制作竞赛、科技项目等技术方面的竞赛锻炼学生、培养学生。所以,要使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必须做好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数字信息学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2

Discussion on the Primary&Secondary Digitalization Campus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blems

Yao Zhiyong

(Zhejiang Ruian City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Ruian 3252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and development,in order to fully develop in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ies and learning styles of diverse,more and more schools began to take digital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lead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opportunities and work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school education,to promote networking,inform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However,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digital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in hardware,software,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In this,the author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digital campus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issues for the topics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Primary&secondary schools;Digital Campus;Campus;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进步,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在不断地推进。很多的中小学逐步重视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不仅使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也改善中小学学习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棘手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进程。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保障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创设良好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学习平台。

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发展的现状

如今,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然而高效地管理和有效地使用校园网是关键之所在。中小学校园中很多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有限,使学生难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生成。很多的教师各自为政,缺乏交流沟通,很难开展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教育教学水平不能得到根本性地提高和发展。学生出现了知识面比较窄和学习有效性不高的情况。很多的学校只注重教育资源的容量,知识的内容单一,信息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中大多数信息资源不能与教师的教学内容相统一,从而导致信息资源的不兼容,降低资源的有效地利用率,并且对信息的安全机制和安全管理不够充分地重视。校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增强了学校从外部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能力,也使得学校校园网的管理要面对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危险[1]。以上情况的存在对于如何发展和管理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提出了新的考量。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不良信息的传播有进一步蔓延的趁势。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中,若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或者管理不当,容易在校园网络内出现传播不良的信息。例如,暴力游戏、色情、违道德言论等一些不良的信息容易泛滥,使正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小学生容易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中,如果管理不当不仅给学校、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无孔不入。很多的计算机病毒不仅会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瘫痪,而且会破坏计算机内信息和软件的功能和安全,从而使网络的运行处于低效状态,造成校园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不安全性。计算机系统的病毒入侵是破坏校园网络安全的重要的因素。例如,“QQ大盗”、“CIH病毒”、“木马”、“爱虫病毒”、“密码7005”等网络病毒对计算机网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三)数字化校园网络的科学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很多中小学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校园网络的管理不够完善的问题。例如,校园中没有统一的资源获取途径,还没有完全普及和使用FTP服务器。并且也没有统一规范的安全应用管理程序,导致很多的资源不能共享与使用,从而使校园网络的使用率降低。很多学校的防火墙形同虚设,没有定期进行升级和管理,造成校园的网络中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严重影响影响了校园网络的正常和有效地运行,信息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四)非法接入(rogue access)。非法接入会造成一个后门(back door),从而对信息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很多的非法入侵者为了使个人得到某种非法的利益,进入校园网络中破坏一些信息或者泄露重要的学习资源,破坏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这些非法接入校园的网络内,不仅是校园内的一些人为的破坏,而且也有外部人员的入侵盗取校园的重要的信息和数据,从而造成校园网络的信息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和问题[2]。

(五)广大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中小学有很多师生在信息安全上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很多人根本不加以重视,这样势必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例如,个人电脑不安装防火墙;信息安全密码设置过于简单;不安装杀毒软件;非法下载软件等现象广泛存在。

三、确保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具体措施

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校园网络的硬件与软件方面的发展力度,促进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安全高效地运行,保证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下面笔者就针对上述对校园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的剖析,进而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和几点建议。希望对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加强网络的边界保护,制定严格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配置一台服务器(Proxy server),使之成为Internet和校园网络的中介,对服务器设置安全级别防护;也可以利用深信服上网行为来动态管理用户,及时了解用户上网浏览信息的具体情况。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保证校园网络信息的安全。对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源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针对网络病毒对校园网络的入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防护。例如,在校园网的主交换机、路由器设备中配置端口(Port)、TCP/IP协议过滤、ACL等控制功能。保证网络主干(Network Backbone)的安全运行将会对隔断病毒的大面积传播更加有效,从而保证校园的整个网络的安全性,保证校园的一些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然后在各个计算机安装正版杀毒软件,不仅使整个网络得到保护,而且使单台的计算机得到保护[3]。

(三)在对校园网络及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应保证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过硬,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力度。网络管理员借助VLAN技术对每个子网进行单独管理,根据特定需求来隔离其故障,阻止非法用户进行非法登录访问,防止网络病毒、木马、恶意程序等入侵。针对校园网络中出现的系统漏洞(Bug)要及时的下载补丁(Patch)升级和优化安全管理模块。

(四)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漏给非授权的用户,或供其利用。一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加密、ACL访问控制和防止网络监听(Network Monitor)等,从而保证校园网络和信息的安全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真实的身份登录访问,从而防止非法的人员入侵校园网络,从而破坏校园网络的安全性和信息的安全性[4]。尤其是用户个人基本信息和密码安全要加以重视,利用密码安全控件保护密码信息。

(五)广大师生要增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告知师生不要浏览一些非法的网站和不良的信息;不要随意地打开一些缺乏安全可靠性的邮件和文件;在校园局域网内在共享资源时,要设定其“只读”权限,对所共享资源起到保护作用;师生在使用移动硬盘和U盘之前要对其进行杀毒扫描,防止病毒的二次传播和漫延。

四、建设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机制的重要意义

在中小学校园内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机制,网络与教育的有机地结合,促进学校教育走向网络化和信息化,有效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使用。在中小学校园内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进一步地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也培养了广大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能力,符合新课程发展目标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因此,建设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中小学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化网络教与学的服务平台。

五、结束语

通过综合运用多项措施来加强管理,进一步地提高校园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同时,也必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定期更换维护设备,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高效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其防护能力,保障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安全运行,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快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笔者通过对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广泛地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白兴瑞,范伟鹏.谈数字化校园信息网络安全发展策略[J].衡水学院学报,2009,4

[2]李维华.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和ARP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

数字信息学范文7

一、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意义。在当前数字时代背景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创新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将图书馆被动的服务变成了以人为本的主动式服务,不仅满足了高校师生对图书馆服务的基本要求,扩大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同时也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促使高校图书馆能够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创新,不仅可以满足高校不同师生对图书馆的不同需求,而且也满足了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各种需求。在数字化的今天,只有具有个性化、专业化以及差异化的服务才能够保证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此外,高校图书馆服务还需要面向科研、教学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主动和准确性服务,满足数字化时代的各种要求,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现实意义。

二、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趋势

(一)服务层次多元化。数字时代,社会被各种信息充斥着,作为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和范围正在扩大,其服务层析正在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高校图书馆服务本身属于科学活动的范畴,因此,社会中各个方面的变化也将会对其产生影响,二者互相关联,这种关联从宏观观角度上看,是指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层面的信息进行的知识扩大再生产,而从微观角度上看,是指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层次的多远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第二,信息的数字化扩大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畴,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服务内容个性化。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服务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需求。面对4G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媒体逐渐融合,各种信息能够以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多种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传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拓展服务内容,提供适应读者也适应社会发展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阶层、不同专业师生对图书馆的需求。

三、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途径

(一)营造环境舒适的网络阅读空间。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的一大关键,高效图书馆管理者要重视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避免因图书馆阅读环境恶劣造成师生放弃阅读的现象出现。高效图书馆必须积极和学校的各个部门合作,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还要争取资金,加强图书馆的建设,丰富图书馆的馆藏,为广大师生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服务,争取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阅读核心作用。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必须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众师生的阅读需求,保证广大师生能够在轻松、自在、舒适的环境中,实现阅读和彼此的交流,确保图书馆成为学生大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知识基地。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时,需要应用先进的防火墙技术对垃圾信息进行屏蔽,防止病毒进入,为大学生提供文明、安全的网络阅读环境。

(二)向大学各个阶段的学生分别提供不同的专题信息服务。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剧,使得大学生为了顺利就业,在校期间经常参加诸如公务员考试、会计资格证考试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由于不同学生的思想方式和擅长方面的不同,促使大学生对阅读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差异,面对这种形势,高校图书馆必须针对大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个性化专题信息服务,保证各个阶层的大学生都能够快速有效的找到自身所需要的数字资源和纸质材料,当然为了节约学生们的查找时间,图书馆服务人员也可以对其进行推荐,为每一个大学生读者实现自己的目标贡献力量。

(三)健全数据库丰富信息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尽管有不少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但是仍无法满足学生读者的需求。因为高校学生众多,他们的阅读兴趣各异,阅读能力不同,擅长专业也各有不同,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树立海纳百川的眼光,对数据库进行深层次并且详细的设计,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专业性,满足学生读者的信息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加强和学生读者的互动,保证数据库信息精品化、深度化,确保服务个性化、人性化。

(四)依托网络拓展服务渠道为读者提供培训服务。随着移动4G的网络逐渐推广,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建设微信公众服务平台,随时向学生提供图书馆服务动态信息,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所需书籍信息,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对图书馆服务提出建设性意见。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电子资源共享,让学生可以方便快捷的对电子资源进行阅读、检索和下载。

数字信息学范文8

一、学校档案建设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1.学校档案建设现状

1.1学校数字化建设逐年推进和提升,但领导对档案室的现代化建设关注的不多,绝大多数学校档案室仍处于十几年前的老样子,设备陈旧,观念陈旧,档案工作仍处于原始状态。数字化档案建设前期投入资金大,档案数字化采集工程量大。设备的采购,软件的配备,人力的投入,需要资金的支持;一本档案实体从拆卷校对、扫描采集、图像处理、校对审核、装订还原、电子数据归档,需要人力和时间的保证。这更使得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1.2当下,各方面形成的材料、稿件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稿件不能及时归档,材料流失过大;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为兼职,岗位职责的边缘化,专业性不强,也阻碍了学校档案建设的健康发展。

诸如此类种种因素,限制和影响了学校档案现代化、数字化的发展。

2.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将传统纸制材料转换为数字化信息,通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信息服务,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必将是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

二、学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1.将原始纸制档案转变为数字化档案后,增强了对档案原件的保护,档案使用相对更加安全;通过档案数字化处理,同时也防止了档案篡改行为。

2.一旦实现了对档案和档案材料收集、整理、保管、转递、统计、查阅等日常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可以使阅档变得非常简单,按照档案管理流程,经过管理员授权,学校内部领导和有关处室可以在各自办公室查阅所需档案,外来查档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阅档。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档案工作服务水平和质量。

3.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来形容档案数学化建设一点也不为过。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转为机读档案,避免了纸张和人力的浪费,节省了占地空间,提高了检索、查阅效率;即时归档,即时提供利用,为领导决策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为社会大众提供即时准备的服务。以学籍档案为例,毕业多年的学生办理出国、失业证、确认工龄年限等证明,都需要详细准确的档案信息,管理员授权下的网络远程阅档,可以减少跑腿、查阅时间,为查档人提供最为便捷的档案服务。

三、现阶段做好档案工作的思考

1.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把好档案材料收集关

1.1针对学校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缺失,大多为兼职人员从事,岗位职责边缘化,专业性不强的特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建立以学校办公室为主体,各职能处室为分支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协调各部门,形成自下而上的档案材料传递网络,有针对性的避免档案材料的流失,做好档案初期的收集工作。

1.2学校办公室做为学校档案管理的主体部门,定期组织分部门档案员业务学习,明确归档范围,增强档案意识,学习档案知识,切实减少档案资料遗漏发生,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流程,努力加强学校档案建设。

1.3分部门档案管理员要把档案的收集工作放于平日日常工作中,对于在归档范围内的材料要随时形成,随时收集,防止档案材料的流失,为档案立卷归档做好坚实的材料基础。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目前在学校没有投入专业档案管理系统的条件下,如何能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管理好档案,实现档案管理的初步数字化?

2.1对于管理类档案,我们采用“两条腿”的方法,即形成纸制档案材料按件装盒成档,又按照档号采集数字信息,录入“金宏办公”“学校档案”模块,进行“数字化”管理。

2.2对于实物类档案,我们按年度整理归档,采用大流水号,将学校建校以来所获得的奖牌、奖状、奖杯等实物进行梳理、编号,录入“金宏办公”“学校档案”模块,实现“数字化”管理。

2.3随着“数字化”管理档案的逐年推进,通过计算机检索,在档案查阅方面大大节省了查找名录的时间,方便了阅档,提高了检索准确率和利用效率;将传统的纸制档案变为数字化机读档案后,避免了因多次复印而造成的纸张浪费,对档案原件起到了保护作用,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3.努力提升个人业务素质,提高档案材料利用率

3.1档案工作者要在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基础上,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数字化和现代化档案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2档案工作者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面对各种档案材料整理、统计、检索……容易产生职业疏远感和压抑、失落的心理;同时日复一日单调的、重复的劳动,容易产生乏味、烦躁情绪。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实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自身认知上改变传统工作模式,提高档案责任意识,调动自身积极性,用开拓创新的精神去开展工作,?┰甑男睦砭突嶙匀幌?退。

数字信息学范文9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基于微信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翻转课堂

G633.67

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最早在 2002年被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正式提出,如今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在专家学者的定义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拥有一部可联网的数字化设备,在数字化资源的支持下进行的个性化的学与教的活印!耙欢砸皇字化学习”的内涵,可以体现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特征:(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首先体现为人与设备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每人拥有数字化学习设备是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2)“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设备可以是电脑室里的台式/笔记本电脑设备,也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3)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必须有网络(无线/有线)的支持;(4)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的反映,即个性化教育、差异性教学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教师应针对性指导每位学生,学生要拥有各自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步调;(5)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必须是支持教与学活动,是有效的,是教学最优化的选择。因此,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有两个:个性化与可移动性,其他特征都由此衍生而来。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特征

翻转课堂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教学模式,由J.W.Baker在2000年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6]。

三、我校信息技术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单一

教学资源仅局限于书本和配套光盘,没有利用网络的优势去自主开发资源,导致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单一并且缺乏,未发挥出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

(二)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由于学生个体认识水平的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鼓励协同合作、扩展信息交流平台对实施信息技术教学非常重要。

(三)教师未能转换新角色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辅助者。但实际上,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仍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此现象的根源是教师未能转换成新角色且未开展多元化教学,影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为了提高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效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能力的培养,我校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论证,把目光聚焦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和“翻转课堂”上,独立设计开发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基于微信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

(一)“基于微信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

1.设计理念

目前,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种类繁多,但缺乏一线教师的支持与参与,这些学习平台与中小学教学脱节,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师、学生的教学需求;大部分学习平台无法实现真正的跨平台应用,有一定的移动终端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利用“微信”这个家喻户晓的跨平台软件,结合自身与教学紧密结合的优势,开发设计了“基于微信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让师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移动终端,便利高效的登录平台,自定学习路线,进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2.教学资源库的设计

我们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缺乏这一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的教学资源包。这些教学资源包分为三类:知识点教学资源包、微视频课堂资源包及其他资源包,资源包内容主要包含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在线测评等。

教学资源包设计好后,可以到平台形成共享资源,教师可以自行下载教学资源包,直接整合形成教学课程。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资源包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包。

3.学习空间及可视化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

根据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教师向学生推送符合本人学情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学生也可自主选取符合自身学情的学习资源,自定学习路径,为自己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平台的数字化评价系统是通过平台收集学生习题、作业、主题活动的学习数据,来对学生进行学年、学期、月、周的评价。最后,以图形化的报表的形式来呈现学生的评价结果。

(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校针对学生认识水平差异及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基于“基于微信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环境下,采用“翻转式”教学组织形式,将知识学习过程的“传授”和“内化”两个环节翻转过来,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登录平台进行学习。

五、结语

信息技术在给教学带来新希望和无限潜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和“翻转课堂”以其突出特点,为信息技术教学指引了新方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问题,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教育创新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启示。

我校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后续还有更多的内容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比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培训、实施的评价指标、课堂组织等都值得我们深入和延续。

参考文献:

[1] Jeremy R Strayer(2012). 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 [J] .Learning Environ Res,(15):17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