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病毒防治技术集锦9篇

时间:2023-06-29 16:23:53

病毒防治技术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1

一、发病症状

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田间发病症状主要有两种:一是坏死枯顶,即叶片或果实初期出现褐色斑,后期发展为坏死型,心叶枯死,造成枯顶;二是茎上有浓绿短条斑,落叶、落花、落果。

二、综合防治技术

1.播前进行种子消毒:留种应选取健康植株,挑选形状好的果实留种。种子消毒可用50~55℃热水浸种20分钟(种子刚放入55℃热水时要不断搅拌5分钟),然后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进行多次冲洗后催芽。

2.防虫网棚育苗:搭建防虫网棚,在棚内建育苗床。当辣椒苗长到3叶1心时,移栽到棚内营养钵进行管理。当苗长到7~8片真叶时,可移至大田栽培。

3.合理种植:由于黄灯笼辣椒分枝多,开展度大,一般种植密度以每亩栽800~900株为宜。个别椒农每亩种植1200株以上,这样刚开花结果时,封行密,不利于施肥和采收。同时,易造成蚜虫和农事操作时病毒传播。

4.合理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入2000~2500公斤,切忌偏施氮肥,应增加有机液肥和生物肥的应用。如在生长初期施用奥普尔有机矿化活性液肥500倍液或金田宝氨基酸有机复合肥液肥400倍液,在苗期和开花期喷施1%硫酸锌溶液两次。同时,在各个生长期喷施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如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6%胺鲜酯AS500倍液等,均可有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椒地,铲除田间杂草,对严重病株进行拔除销毁。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可有效驱避蚜虫。

5.物理防治:悬挂黄、蓝虫板,捕杀蚜虫、蓟马等害虫效果显著,可减少喷施农药次数达5次,每亩节约农药成本150元。具体做法:每亩悬挂黄、蓝虫板25片,每7米悬挂1片,40天左右更换1次,特别是在高温少雨天气效果更佳。

6.化学防治:防治蚜虫、螨类等传播介体,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如持续7~15天少雨高温天气,要及时观察黄灯笼辣椒心叶正、背面叶片是否有蚜虫发生,如有发生,以每亩用3%啶虫脒EC2000倍液或10%吡虫啉SP1500倍液喷施,均可迅速控制蚜虫。防治螨虫用8%阿维・哒螨灵EC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EC1500倍液喷施。喷药时叶片正、背面必须喷均匀,同时对椒地周边杂草进行喷药,防止带毒传播介体田间传毒,加重病害发生。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2

关键词双孢菇;病虫害;防治;消毒

随着双孢菇栽培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栽培品种的不断增多,双孢菇的病虫害也日益猖獗。因此,了解和掌握双孢菇的病虫害防治及消毒技术,对大规模栽培尤为重要。

1病害及其防治

1.1褐斑病

褐斑病又叫干泡病、轮枝霉病等。蘑菇从感病到出现褐色病斑,约需2周的时间。开始先在菌盖出现许多不规则的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渐变成黄褐色并扩大,且产生凹陷,凹陷部分呈现灰色。防治方法: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

1.2软腐病

子实体受到感染后,逐渐变为褐色,直至腐烂。防治方法:减少床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在患病部位撒石灰粉;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虫害及其防治

2.1跳虫

幼虫白色,成虫灰蓝色,体积小,柔软无翅,体长很少超5mm。防治方法:床面出菇前发现此虫时,可喷洒40%敌百虫乳油250倍液,或70%的氧化乐果乳油500倍液,也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加少量蜜糖诱杀;床面出菇后,可喷洒1.1%的复方苦参植物素500倍液防治,也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加少量水蜜糖诱杀。

2.2菇蝇

成虫体长6~9mm,暗灰色。幼虫体长8~12mm,白色,头部尖,尾部钝。蛹长椭圆形,长6~8mm,呈红褐色至暗褐色。防治方法:菇房安装纱窗,防止菇蝇进入;菇房发现有成虫时,可用白酒0.5份、水2份、红糖3份、醋3.5份,加入少量敌百虫或敌敌畏,置于盆中,进行诱杀[2]。

2.3菇蚊

一般成虫体长4.5~6.0mm,幼虫体长10~13mm,体长筒形。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防治方法:出菇前发现菇蚊,用敌敌畏熏蒸;出菇后,将蓖麻叶捣烂,挤出汁,以10份水∶1份汁的比例混合,煮沸冷却,喷洒于菇房中和料面上。

3杂菌及其防治

3.1鬼伞

鬼伞俗称野蘑菇,菌盖初呈弹头形或卵形,玉白、灰白或黄白,表面大多有鳞片,柄细长,中空。老熟菌盖展开,菌褶逐渐由白变黑,最后与菌盖自溶成墨汁状[3]。防治方法:堆制好培养料,提高堆温,降低氨气含量,防止培养料过生、过湿,以抑制鬼伞的发生和生长。菇床上产生鬼伞后,应及时摘除;若鬼伞大发生,可用2%~5%的甲醛溶液进行防治。

3.2白色石膏霉

白色石膏霉又名臭霉菌,初为双斑块状浓密的菌丝,逐渐变成深黄色面粉状,有刺鼻臭味。防治方法:增加过磷酸钙的用量,降低培养料的ph值,局部发生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3污胶鼓菌

污胶鼓菌又名陀螺、猛嘴蘑、粪碗,菌体群生或丛生,柄短陀螺伸展后呈浅杯状,直径1.0~4.5cm,高1.0~2.5cm,外部黑褐色,有成簇的绒毛,干时多皱,有毒。防治方法:适当通风,降低湿度;及时去除污胶鼓菌菌体,深埋;局部发生时用2%~5%的甲醛溶液喷洒防治。

4消毒技术

4.1培养料的消毒

培养料进棚前ph值应调至7.5~8.0,如超过8.2,则易造成白色石膏霉的发生。ph值过高,用过磷酸钙水调;如过低,则用石灰水调。培养料在进棚的前一天要在料堆的表面喷80%的敌敌畏乳液2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乳液400倍液,而后密封24h,以杀灭螨虫及其他害虫[4]。

4.2菇房的消毒

空房消毒,用硫磺15g/m3、甲醛2ml/m3、80%敌敌畏乳油5ml/m3,混合在锯末中,分装在纸袋里,置于菇房四角与中央,密闭门窗,然后点燃,闷熏24h;或用甲醛20g/m2、敌敌畏10g/m2在床面熏蒸24h,再开窗换气。如果是重茬菇房,收拾完菇后及时将能拆除的床面全部拆除,移至室外进行彻底清洗、曝晒;如不能拆掉,则揭开塑料薄膜曝晒数日,对墙壁用10%~20%的石灰粉喷洒粉刷。使用前封好菇房,再按上述方法熏蒸消毒。实房消毒,用甲醛10g/m2加热熏蒸床面,密闭24h,而后打开通风口通风。

4.3覆土的消毒

用5%的甲醛溶液将土粒均匀喷湿,略晾,再用80%的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喷洒,然后用薄膜密封24h。用石灰调节土粒的ph值,适宜的ph值为7.5~8.0。各通风口均用纱布罩好,以防各种害虫飞入。

5参考文献

[1] 孙世龙.永昌县双孢菇病毒的识别及防治[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3):40-41.

[2] 冯国明.菇棚常见害虫巧防治[j].农家科技,2009(10):25.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3

随着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扩大,使得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更新,师生不用再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就能获得想要的信息,同时还可以进行专题讨论、科研结果的相互交流,不用再走近图书馆就可以查阅想查的资料、看自己想看的书籍,所以计算机网络在高等院校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高等院校的教学效率。但是一切东西有利就有弊,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存在严重威胁了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可能会导致高等院校重要内部信息的外泄、应用程序的瘫痪等,阻碍了高等院校的教学发展。所以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时,必须做好病毒防治工作,从而确保高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

1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着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自身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因为在其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缺陷和漏洞的存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操作系统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BUG、I/O非法访问、访问控制的混乱等;一方面是计算机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存在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包括文件的存放位置、数据库文件的格式以及输入口令的加密机制等安全隐患;一方面是网络软件和服务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包括Finger安全隐患、匿名FTP安全隐患、Telnet安全隐患以及E-mail安全隐患等。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成为了黑客攻击高校院校计算机网络的首选目标。

1.2 高等院校机房软件系统存在着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的绝大部分高等院校中,计算机网络机房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都是由微软公司设计的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2000、Windows NT、Windows2002、WindowsxP等,首先这些系统自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给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微软公司以及一些软件开发商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补丁程序,但是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病毒的入侵;另外,因为该系统是由微软公司设计,该公司的内部人员应该非常熟悉这些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些内部人员也有可能会对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进行破坏,或者是窃取一些重要的信息从而谋取财力等。

1.3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的大部分高等院校,只注重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而忽略了计算机网络的管理,认为要购买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却不注重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维护,从而使得计算机网络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高等院校轻管理主要体现在不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杀毒,计算机网络在高等院校的应用十分频繁,有的使用者为了节约时间,从来不关闭计算机,使计算机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这样给病毒的侵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另外,这样对计算机设备的损坏也非常严重,会导致一些设备快速老化,这用对防止病毒的入侵同样没有好处;计算机使用的时间过长,可能就已经存在一些病毒,但是使用者却很久不对计算机进行体检、杀毒以及漏洞修补,从而也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技术

2.1 使用防火墙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技术

防火墙是由Check Point创立者Gil Shwed于1993年发明并引入国际互连网的一项信息安全的防护系统,其主要是按照特定的规定,允许或者阻止传输的数据通过,所以它能对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一般使用基于客户端的个人防火墙或过滤措施,并且在防火墙中安装最新的安全修补程序,这样可以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的扫描,从而及时的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的进行修补。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的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定一些自动的补丁管理策略,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修补。这样可以有效的消除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着安全隐患以及高等院校机房软件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确保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2.2 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主要是学生,同时也有一些教师使用,为了确保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必须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在平时,老师只提供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方法,但是很少给学生讲述关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常识,而有的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的习惯又会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坏,所以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变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就会遭到病毒的侵害。所以高等院校必须采取一些方法和手段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通过相关知识的教育,给学生发放一些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书籍,或者是举办一些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或者老师都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从而确保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不被病毒侵害。

2.3 加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

加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非常重要,这在很多的高等院校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例如,可以颁布执行计算机网络使用规则,该规则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维修以及杀毒等内容,另外还要安全监督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进行监督,发现有违反规则的要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还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对电脑进行体检、杀毒,比如每天晚上11点左右必须对所有的计算机进行体检、杀毒,然后把所有的电脑关机,这样既可以防治病毒,同时也可以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在内部Web站点上开设“防病毒专栏”,并通过各种手段和防治病毒的厂家保持联系,一发现新的病毒及时在“防病毒专栏”上公布,从而提醒大家注意。

2.4 加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密码保护

加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密码保护,也是防治病毒侵害的重要手段,如果黑客无法破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密码,则很难对计算机网络造成破坏,所以高等院校要十分注重计算机网络密码的设置。首先可以设置口令以及不同权限的账号,这是最为常用的加强密码保护的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止病毒的入侵以及非法访问,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控制登陆者从计算机获取的相关信息,例如可以获取的信息则让其通行,不能获取的信息则会阻止。另外,还可以对指定的软件进行加密,利用现代密码学的相关方法,对软件中的一些信息进行交换,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非法用户的窃取、拷贝、更改或者使用重要的信息。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4

一、常见的病毒类型

甜椒病毒病引起的的症状常见的有4种类型:花叶、黄花、蕨叶、条斑。轻型花叶叶脉间微褪绿,或出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形与矮化,不造成落叶,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片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植株生长缓慢,严重矮化,果实变小。黄花:病叶明显变黄,出现落叶现象。蕨叶:植株顶部叶片呈现线状,植株矮小,分枝较多,呈丛枝状。条斑:病株部分组织如茎、叶、果实等变褐色坏死,表现条斑,顶枯,在果实上布满坏死黑点,果肉木栓化,失去食用价值。有时这几种症状在同一植株上会同时出现。

二、发病规律

在鲁西南一带,黄瓜花叶病毒是甜椒的主要毒源,烟草花叶病毒次之,特殊年份马铃薯Y病毒也会造成甜椒感病。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方式昆虫特别是刺吸口器的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烟飞虱、茶黄螨等在农事过程中,机械造成植株损伤人为的传播等。秋季干旱高温年份甜椒病毒病发病重,2007年邹城秋延迟保护地甜椒平均发病率为23%,2008年高达30%以上。定植越早,病毒病发生的概率越大,种植茄果类蔬菜的地块、连作地块、土壤粘重缺磷钾的地块病毒病发病重而且极易流行。

三、综合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或耐病甜椒品种

考曼奇(HA-1134)、麦卡比(HA-1005)甜椒、HA-831甜椒、帝王、银河等甜椒品种对甜椒病毒病有较强的抗病、耐疴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甜椒品种,不同地区应根据订单对产品的要求选用相应的抗病品种。

2 消灭传染源

烟草花叶病毒病常附带在甜椒作物的种子表皮,育苗前,必须进行种子消毒。常用方法:55℃温水烫种,边烫边搅拌;10%磷酸钠水溶液浸种20~30 min(分钟),用清水冲洗1~2 h后再催芽;高锰酸钾800~1000倍溶液浸种10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70℃干热处理3 h,种子必须干燥,含水量低于5%,否则易影响发芽率。

3 培育壮苗

(1)苗床消毒,苗床设在未种植茄果类蔬菜的地块,播种前,每平方米用蓝矾10~15 g土壤灭毒,或采用在盛夏季节苗床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进行苗床高温灭毒。

(2)采用防虫网覆盖育苗,甜椒出苗后至7叶前,特别注意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危害,最好采用苗床上覆盖防虫网的方法,发现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后,及时采用吡虫啉等内吸式杀虫剂进行防治。

4 适时晚播

在鲁西南一带,秋延迟甜椒病毒病主要在8月上旬―10月上旬发病与危害,根据这一特点,适期晚播,避开发病盛期,可显著降低病毒病的损失。

5 加强管理

(1)甜椒结果时间长,为防止生长后期缺肥,在精整土地的前提下,每667 m/sup施腐熟的鸡粪50006500kg、12%过磷酸钙100~150 kg、50%硫酸钾35~40kg、46%包膜尿素10~15kg,耕前基施,适当深耕,保证耕作质量,使土壤疏松,促进根系发育,增强综合抗病能力。

(2)定植时穴施重茬克(主要成分是放线菌、芽孢杆菌),每穴用量为15~20 g,既能防止病毒病在土壤中传播又能杀灭土壤中的根结线虫。

(3)甜椒为浅根系作物,定植最好采用双株一穴,土坨尽量要大,防止伤根,以利于缓苗。

(4)定植前保护地及时用50%遮光率的遮阳网覆盖,放封口处覆盖防虫网。

(5)早采收门椒,后期浇水、施肥同时进行,要见干见湿,严禁大水漫灌,保持地面湿润不裂缝为宜。大水易死秧,干旱易伤根,因此要适时浇水。

生长中后期要施叶面肥,用钙宝(主要含甲克素、防落素、膨果素、氨基酸等)1200倍液喷雾,连续喷洒2~3次,抑制病毒病的发生,提高光合效能,增加叶面积系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封垄后要及时培土,防止倒伏,切忌大水漫灌,特别是定植后,在鲁西南地区气温、地温还很高的情况下,大水漫灌极易造成茎基腐病、根腐病的发生。

生长中后期施用激素类物质,如萘乙酸,增加茎叶生长势,减轻病毒病。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5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平度市干制辣椒老产区张戈庄和郭庄二镇进行。供试品种为益都红、兖州红、96-2、KH-8、红金龙、韩椒1号、平干椒1号、铁塔。种子处理药剂为磷酸三钠、高锰酸钾。

1.2 方法

1.2.1 品种抗病性试验

试验于2007年在干制辣椒生产老产区郭庄镇前河头村进行试验,8个供试品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66.7 m2,以益都红为对照,小区产量为实际产量,对品种间差异性进行方差分析。

1.2.2 药剂浸种防效试验

供试品种为益都红,小区面积66.7 m2,不设重复,以清水浸种为对照。

磷酸三钠浸种法:先将种子放于25 ℃温水中浸泡30 min,然后捞出,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15~20 min,取出用清水淘洗干净,再放入清水中浸种4~8 h。

高锰酸钾浸种法:将种子放入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 min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泡4~8 h。

1.2.3 温汤浸种防效试验

供试品种为益都红,小区面积66.7 m2,不设重复,以常温水浸种为对照。处理的具体方法:先将选好的种子在30 ℃的温水中浸泡30 min,然后放于50~60 ℃的温水中浸种15~20 min,期间不断搅拌,然后加冷水降温至25~30 ℃,再浸种4~8 h。

1.2.4 玉米间作辣椒防病试验

具体做法是辣椒畦栽,畦宽1.5 m,畦面移栽3行辣椒,畦背于5月上旬点播玉米,玉米品种宜选用农大108等较松散型品种,株距0.4~0.5 m,每667 m2栽800~1 000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

品种对干椒病毒病抗性影响较大,各品种间抗病差异非常显著。据调查,以96-2抗病性最强,平干椒1号和KH-8次之,以上3个品种表现出极强的抗病毒病能力。详见表1。由于抗病性的差异,在产量上差异显著,见表2。产量以96-2最高,小区产量36.6 kg,较对照增产48.2%,第2位KH-8,平均小区产量34.9 kg,第3位平干椒1号,小区产量30.9 kg,分别比对照增产41.2%和25.1%。96-2、KH-8和平干椒1号比对照增产水平均达极显著水平。

2.2 种子处理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种子带菌是传播干制辣椒病毒病的主要途径之一,搞好种子处理,减少种子带菌是防治病毒病的有效方法。

2.2.1 药剂浸种法

根据田间观察,药剂浸种对病毒病防治效果显著,发病时间明显推迟,发病率明显降低。以磷酸三钠浸种对防治病毒病效果最好,发病时间推迟13 d,发病率减少9.5个百分点,减少38.3%。见表3。

高锰酸钾可有效地杀死细菌及花叶病毒,推迟发病11 d,发病率减少7.4个百分点,减少29.8%。见表3。

2.2.2 温汤浸种法

结果表明,温汤浸种对干椒病毒病防治有一定的作用,发病时间推迟3~5 d,发病率减少15.1%。见表4。

2.3 农业防治措施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是实施无公害生产最有效的途径,主要通过轮作换茬、间作套种等方法实施。轮作、间作利用茬口互补互惠,减少病原基数,增加抗病能力,病虫害显著减少。

2.3.1 玉米间作辣椒防病效果

进入7月中旬,高温来临,玉米进入小喇叭口后期,高度1.5 m以上,形成较大的花荫,为辣椒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田间小气候,减少了病毒病的发生。这种种植模式可为辣椒在高温季节创造一个较为有利的生长环境,减少病毒病的发生,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根据试验,3行辣椒与1行玉米间作,辣椒株高增加5~10 cm,每667 m2产量增加50~100 kg,玉米667 m2产量200 kg左右。病毒病防病效果达60%。见表5。

2.3.2 轮作对防治辣椒病毒病的效果

干制辣椒不宜多年连作,连作对辣椒的产量影响较大。根据调查,连作2年产量减少39 kg,减产12.2%,病毒病发病率增加29.2个百分点,增加328%。连作3年产量减产140 kg,减产43.7%,发病率增加44.6个百分点,增加501%。可见在生产上一般不宜连作3年以上。详见表6。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6

【论文摘要】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应该从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和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两个部分实施,一是软件防治;二是插防病毒卡;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但是,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最近几年,出现了许多危害极大的邮件型病毒,如“LOVEYOU”病毒、“库尔尼科娃”病毒、“Homepage”病毒以及“求职信”病毒等,这些病毒主要是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传播途径,而且一般都是选择MicrosoftOutlook侵入,利用Outlook的可编程特性完成发作和破坏。因此,防范计算机病毒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它能自我复制并破坏其它软件的指令,从而扰乱、改变或销毁用户存贮在计算机中的信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通过采取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措施,计算机病毒是完全可以防范的。只要在思想上有反病毒的警惕性,依靠使用反病毒技术和管理措施,新病毒就无法逾越计算机安全保护屏障,从而不能广泛传播。

计算机网络中最主要的软硬件实体就是服务器和工作站,所以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应该首先考虑这两个部分,另外加强综合治理也很重要。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一、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

工作站就像是计算机网络的大门。只有把好这道大门,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软件防治,即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软件防治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但需人为地经常去启动软盘防病毒软件,因而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而且很有可能在病毒发作后才能检测到。二是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但防病毒卡的升级不方便,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对工作站的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它将工作站存取控制与病毒防护合二为一,可以更加实时有效地保护工作站及通向服务器的桥梁。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芯片上的软件版本升级不便的问题,而且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载防病毒软件要到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站点,通常这些站点软件比较安全。不要过于相信和随便运行别人给的软件。要经常检查自己的系统文件,注册表、端口等,多注意安全方面的信息,再者就是改掉Windows关于隐藏文件扩展名的默认设置,这样可以让我们看清楚文件真正的扩展名。当前许多反病毒软件都具有查杀“木马”或“后门”程序的功能,但仍需更新和采用先进的防病毒软件。如果突然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硬盘莫名其妙的工作,或者在没有打开任何连接的情况下Modem还在“眨眼睛”就立刻断开网络连接,进行木马的搜索。

二、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

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中心,是网络的支柱。网络瘫痪的—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服务器瘫痪。网络服务器—旦被击垮,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难以挽回和无法估量。目前基于服务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大都采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NLM),以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有时也结合利用在服务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术,目的在于保护服务器不受病毒的攻击,从而切断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途径。

邮件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染的,而且大多通过附件夹带,了解了这一点,对于该类病毒的防范就比较明确和容易:

第一,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来信中的附件,尤其是一些EXE类的可执行文件。

第二,对于比较熟悉的朋友发来的邮件,如果其信中带有附件却未在正文中说明,也不要轻易打开附件,因为它的系统也许已经染毒。

第三,不要盲目转发邮件。给别人发送程序文件甚至电子贺卡时,可先在自己的电脑中试一试,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发,以免无意中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第四,如果收到主题为“ILOVEYOU”的邮件后立即删除,更不要打开附件。

第五,随时注意反病毒警报,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代码库。从技术手段上,可安装具有监测邮件系统的反病毒实时监控程序,随时监测系统行为,如使用最新版本的杀毒实时软件来查杀该附件中的文件。超级秘书网

三、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方面,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但管理上应该积极主动。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及用户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惩从事非法活动的集体和个人。尽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手段,建立”防杀结合、以防为主、以杀为辅、软硬互补、标本兼治”的最佳网络病毒安全模式。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破坏,力争将损失降到最小。

计算机病毒在形式上越来越难以辨别,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这就要求网络防毒产品在技术上更先进,功能上更全面。从目前病毒的演化趋势来看,网络防病毒产品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黑与杀毒相结合;二是从入口拦截病毒;三是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四是客户化定制模式;五是防病毒产品技术由区域化向国际化转变。

随着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因此,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确保计算机信息安全是当前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迫切的研究课题。我们一方面要掌握对现在的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切实抓好病毒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未来病毒发展趋势的研究,探讨新时期科学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新策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7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与此同时,病毒技术在战争领域也曾广泛的运用,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攻击,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网络和武器控制系统,达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与军事目的。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网络运用的不断普及、深人,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1. 计算机病毒的技术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设计计算机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信息处理功能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对于安全问题则重视不够。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接口界面,各个层次的相互转换,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硬件设备缺乏整体安全性考虑,软件方面也更易存在隐患和潜在威胁。对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目前尚缺乏自动化检测工具和系统软件的完整检验手段,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为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全球万维网(www)使“地球一村化”,为计算机病毒创造了实施的空间;新的计算机技术在电子系统中不断应用,为计算机病毒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实施计算机病毒人侵的核心技术是解决病毒的有效注人。其攻击目标是对方的各种系统,以及从计算机主机到各式各样的传感器、网桥等,以使他们的计算机在关键时刻受到诱骗或崩溃,无法发挥作用。从国外技术研究现状来看,病毒注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无线电方式

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把病毒码发射到对方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人的最佳方式,同时技术难度也最大。可能的途径有:①直接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设备发射,使接收器对其进行处理并把病毒传染到目标机上。②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根据得到的或使用标准的无线电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够混在合法传输信号中,进人接收器,进而进人信息网络。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保护最差的地方进行病毒注放。通过对方未保护的数据链路,将病毒传染到被保护的链路或目标中。

1.2. “固化”式方法

即把病毒事先存放在硬件(如芯片)和软件中,然后把此硬件和软件直接或间接交付给对方,使病毒直接传染给对方电子系统,在需要时将其激活,达到攻击目的。这种攻击方法十分隐蔽,即使芯片或组件被彻底检查,也很难保证其没有其他特殊功能。目前,我国很多计算机组件依赖进口,困此,很容易受到芯片的攻击。

2. 对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防范的对策和方法

2.1. 计算机病毒防止对策

2.1.1. 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

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应包括多个防护层。一是访问控制层;二是病毒检测层;三是病毒遏制层;四是病毒清除层;五是系统恢复层;六是应急计划层。上述六层计算机防护体系,须有有效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支持,如安全设计及规范操作。

2.1.2. 严把收硬件安全关

国家的机密信息系统所用设备和系列产品,应建立自己的生产企业,实现计算机的国产化、系列化;对引进的计算机系统要在进行安全性检查后才能启用,以预防和限制计算机病毒伺机人侵。

2.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术

2.2.1. 计算机病毒防治基本方法

目前,反病毒技术所采取的基本方法,同医学上对付生理病毒的方法极其相似即:发现病毒——提取标本——解剖病毒——研制疫苗。所谓发现病毒,就是靠外观检查法和对比检查法来检测是否有病毒存在。一旦发现了新的病毒,反病毒专家就会设法提取病毒的样本,并对其进行解剖.通过解剖,可以发现病毒的个体特征,即病毒本身所独有的特征字节串。这种特征字节串是从任意地方开始的、连续的、不长于64个字节的,并且是不含空格的。

2.2.2.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方法

(1)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软件防治,即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软件防治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但需人为地经常去启动软盘防病毒软件。二是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但防病毒卡的升级不方便,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对工作站的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病毒芯片。它将工作站存取控制与病毒防护合二为一,可以更加实时有效地保护工作站及通向服务器的桥梁。

(2)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网络瘫痪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服务器瘫痪。网络服务器一旦被击垮,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难以挽回和无法估量的。目前基于服务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大都采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NLM),以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有时也结合利用在服务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术,目的在于保护服务器不受病毒的攻击,从而切断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途径。

(3)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目前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方面,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但管理上应该积极主动。首先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及用户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惩从事非法活动的集体和个人。

3. 结语

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御手段是不断发展的,要在计算机病毒对抗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根据发展趋势,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实施跟踪研究。实施跟踪研究应着重围绕以下方面进行:一是计算机病毒的数学模型。二是计算机病毒的注人方式,重点研究“固化”病毒的激发。三是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方式,重点研究网络间无线传递数据的标准化,以及它的安全脆弱性和高频电磁脉冲病毒枪置人病毒的有效性。四是研究对付计算机病毒的安全策略及防御技术。

参考文献: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8

关键词: 网络安全 计算机局域网病毒 防治措施

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局域网是封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虽然局域网采用的是专网形式,但因管理及使用方面等多种原因,计算机病毒也开始在局域网出现并迅速泛滥,给网络工程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对数据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妨碍了机器的正常运行,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侵入计算机局域网和确保网络的安全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一、计算机局域网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在计算机运行中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机器瘫痪。计算机病毒一直是计算机用户的心腹大患,虽然反病毒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但是仍然不能改变被动滞后的局面。计算机蠕虫病毒是自包含的程序(或是一套程序),它能传播其自身功能的复制或某些部分到其他的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是经过网络连接)。局域网病毒的入侵主要来自蠕虫病毒,同时集病毒、黑客、木马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型病毒不断涌现。计算机病毒表现出以下特点:传播方式和途径多样化,欺骗性日益增强,传播速度极快,制作成本降低,变种增多,难以控制和根治,传播更具有不确定性和跳跃性,有自动在线升级和自我保护能力,编制采用了集成方式,等等。局域网病毒的传染方式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害也大。局域网病毒还特别难以清除,只要有一台工作站的病毒未被彻底清除,整个网络就有可能重新被感染。

二、计算机局域网病毒的防治措施

当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出现异常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用杀毒软件来清除病毒。但是在杀毒软件被广泛使用的今天,病毒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所造成的损失不是逐年减少,反而是逐年增加。这表明杀毒软件作为病毒防范的最主要工具,已显露出重大缺陷:对病毒的防范始终滞后于病毒的出现。如何加强局域网病毒防护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

在网络环境下,防范病毒问题显得尤其重要。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网络病毒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其次是遭到病毒破坏的网络要进行恢复非常麻烦,而且有时几乎不可能恢复。因此采用高效的网络防病毒方法和技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网络大都采用“Client-Server”的工作模式,需要从服务器和工作站两个方面结合解决防范病毒的问题。另外要加强各级人员的管理教育及各项制度的督促落实。

1.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

工作站是计算机网络的大门,只有把好这道大门,才能有效地防止病毒的侵入。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种:①软件防治,即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②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但防病毒卡的升级不方便,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对工作站的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③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它将防病毒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以更加实时有效地保护工作站及其通住服务器的途径。但这种方法也同样存在芯片上的软件版本升级不便的问题,而且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上述三种方法都是防病毒的有效手段,应根据网络的规模、数据传输负荷等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哪一种方法。

2.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

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一旦服务器被病毒感染,就会使服务器无法启动,整个网络陷于瘫痪,造成灾难性后果。目前基于服务器的防治病毒方法大都采用了NLM(NetWare Load Module)技术,以NLM模块方式进行程序设计,以服务器为基础,提供实时扫描病毒能力,以服务器为基础的防病毒技术可以保护服务器,使服务器不被感染。这样,病毒也就失去了传播途径。基于网络服务器的实时扫描病毒的防护技术一般具有如下功能:①对服务器中所有文件扫描。②实时在线扫描。③服务器扫描选择。④自动报告功能及病毒存档。⑤工作站扫描。⑥对用户开放的病毒特征接口。基于网络服务器的防治病毒方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不占用工作站的内存,可以集中扫毒,能实现实时扫描功能,软件安装和升级都很方便。特别是当联网机器很多时,利用这种方法比为每台工作站都安装防病毒产品要节省成本。

3.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计算机局域网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完善的安全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整的安全技术和设备的管理、严格的部门与人员的组织管理、安全设备的访问控制措施、机房管理制度、软件的管理和操作的管理,还要建立详细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建立完整的安全培训制度,保证网络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安全产品的使用方法。要坚持做到不让外人随意接触重要部门的计算机系统,不要使用盗版的计算机软件,不要随意访问非官方的软件、游戏下载网站,不要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总之,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内部人员的工作失误而带来的安全问题。

三、清除网络病毒

一旦在局域网上发现病毒,应设法立即清除,以防网络病毒的扩散给整个系统造成更大的损失。其操作步骤如下:

(1)立即使用broadcast命令,通知包括系统管理员在内的所有用户退网,关闭文件服务器。

(2)用带有写保护的、干净的系统盘启动系统管理员工作站,并立即清除本机病毒。

(3)用带有写保护的、干净的系统盘启动文件服务器。系统管理员登录后,使用disable login命令禁止其他用户登录。

(4)将文件服务器硬盘中的重要资料备份到干净的软盘上。但千万不可执行硬盘上的程序,也千万不要在硬盘中复制文件,以免破坏被病毒搞乱的硬盘数据结构。

(5)用防病毒软件扫描服务器上所有卷的文件,恢复或删除被感染的文件,重新安装被删除的文件。

(6)用杀毒软件扫描并清除所有的有盘工作站硬盘上的病毒。

(7)在确信网络病毒已彻底清除后,重新启动网络和工作站。

局域网安全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涉及到整个网络安全系统,包括防范技术、规范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只要正视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不断健全网络的相关法规,加强局域网病毒防范及网络管理,就能有力地保障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马时来.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病毒防治技术范文9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检测技术

1 研究背景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计算机网络。然而,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计算机病毒给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3年1月25日,突如其来的“蠕虫王”病毒,在互联网世界制造了类似于“9.11”的恐怖袭击事件,很多国家的互联网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样,前两年的“熊猫烧香”病毒再次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敲起了警钟。那么,面对网络世界的威胁,人类总在试图寻找各种方面来进行克服和攻关。入侵检测技术作为解决计算机病毒危害的方法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就成为可能。

2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病毒的花样不断翻新,编程手段越来越高,防不胜防。特别是internet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病毒的空前活跃,网络蠕虫病毒传播更快更广,windows病毒更加复杂,带有黑客性质的病毒和特洛依木马等有害代码大量涌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计算机病毒检测周报(2009.3.29—2009.4.4)公布的消息称:“木马”及变种、“木马下载者”及变种、“灰鸽子”及变种、“u盘杀手”及变种、网游大盗“及变种等病毒及变种对计算机安全网络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对计算机病毒及变种的了解可以使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变种病毒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以便今后针对其采取强而有效的措施进行诊治。变种病毒可以说是病毒发展的趋向,也就是说:病毒主要朝着能对抗反病毒手段和有目的的方向发展。

3 计算机病毒检测的基本技术

3.1 计算机病毒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作为计算机病毒检测的方法技术之一,它是一种利用入侵者留下的痕迹等信息来有效地发现来自外部或者内部的非法入侵技术。它以探测与控制为技术本质,起着主动防御的作用,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较重要的内容。

3.2 智能引擎技术。智能引擎技术发展了特征代码扫描法的优点,同时也对其弊端进行了改进,对病毒的变形变种有着非常准确的智能识别功能,而且病毒扫描速度并不会随着病毒库的增大而减慢。

3.3 嵌入式杀毒技术。嵌入式杀毒技术是对病毒经常攻击的应用程序或者对象提供重点保护的技术,它利用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提供的内部接口来实现。它能对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的主要的应用软件提供被动式的保护。

3.4 未知病毒查杀技术。未知病毒查杀技术是继虚拟执行技术后的又一大技术突破,它结合了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未知病毒的准确查杀。

4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已经研发出了应用于不同操作系统的几种典型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这些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基本上是基于服务器、网络以及变种病毒的。基于服务器的入侵检测技术采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检测序列作为主要输入源来检测侵入行为,而大多数基于计算机变种病毒的检测技术则以预防和消除计算机病毒作为终结目标的。早期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主要用来预防和消除传统的计算机病毒;然而,为了更好地应对计算机病毒的花样不断翻新,编程手段越来越高的形势,最新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技术更多地集中用于预防和消除计算机变种病毒,打好计算机病毒对抗与反对抗的攻坚战。

总之,由于计算机病毒的变种更新速度加快,表现形式也更加复杂,那么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防护中所起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相信随着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将会有更加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问世,更好维护网络安全,造福于全世界。

5 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技术的作用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有:①堵塞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严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害;②计算机病毒的可以对计算机数据和文件安全构成威胁,那么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可以保护计算机数据和文件安全;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病毒制造者的猖獗违法行为;④最新病毒检测方法技术的问世为以后更好应对多变的计算机病毒奠定了方法技术基础。

虽然,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作用很大,但并不能完全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加强it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快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止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样显得刻不容缓。也许只有这样计算机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才能更好发挥作用,我们才能更好防止日益变化和复杂的计算机病毒的攻击。

6 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给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巨大的安全挑战。现代信息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有来自网络外面的攻击,比如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及变种等。因此合理有效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是防治计算机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省力,也是最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研究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网络世界的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二版.

[2]郝文化.《防黑反毒技术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3]程胜利,谈冉,熊文龙 等.《计算机病毒与其防治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4]张仁斌,李钢,侯整风.《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5]傅建明,彭国军,张焕国.《计算机病毒与对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吴万钊,吴万铎.《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治大全》.学苑出版社.199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