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机械传动的定义集锦9篇

时间:2023-07-02 09:42:34

机械传动的定义

机械传动的定义范文1

1.1广义节能的定义

作业效率的定义是工程机械在单位时间内的作业量。提高作业效率往往会降低节能性。因此要比较节能性要在相同的作业效率下比较,这样的结果才是可信的。由以上分析可知,节能不只是取决于功率传递的效率和功率供求两方的动态匹配,还决定于不同功率流之间的有效配合,作业效率高低也会影响节能效果。

1.2以柴油机为例的工程机械功率流控制现状

从能量转换的定义上分析,工程机械的工作过程是不同能量形式相互转换、传递和对外输出功率的过程。想要分析工程机械的节能效果就要分析其功率流。对于使用柴油机当做动力源的工程机械,输出的动力最终来自储存在柴油中的化学能。柴油机将柴油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以转速和转矩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柴油机的基本能量转换过程。目前采用的柴油机节能方法是全程调速或电控喷油等控制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柴油机工作性能,降低油耗。采用液压泵吸取柴油机的机械能并将其转变为液压能,以流量和压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采用恒定功率控制、压力切断、正流量控制等控制策略改善泵的工作性能。柴油机是能量的供方,而液压泵是能量的需方,实际工作中对柴油机和液压泵使用转速感应控制或功率极限载荷控制等方法,以改变二者联合工作时的高能耗现状。而液压泵与液压阀是流量的供求双方,其中液压泵供给流量而液压阀需求流量。具体工作过程是液压阀吸取液压泵输出的液压能,然后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等被调节至合理值进而输送给相应的执行机构。这个过程中大多使用变化流量控制方法以协调运转多执行机构,有些情况也会使用LUDV技术从而减少并联回路中负载变化对流量分配的影响。在这个系统中,液压阀直接由操作者控制。因此,液压泵和液压阀是流量的供方和需方的关系。为了协调这种供需关系,大多使用负流量控制策略或负荷传感控制策略。液压阀输出液压进而被油缸或发动机吸收,并向外输出机械能,机械能以力和位移或转速和转矩的形式表现。这些机械能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对外界载荷做功,执行机构对外载荷的有效做功组成了有效功率。这就是柴油机工作过程中的功率流过程分析。由此可见,现在的元件效率控制技术、子系统功率控制技术和部件功率控制技术不能协调整机进行节能分析,只能在自己工作范围内达到局部最优值。

2工程机械全局节能控制系统

2.1全局节能控制系统

全局节能对于加强机械工作性能,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广义节能定义下的全局节能控制系统,要将整机和外界负载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节能目标设定为传统节能控制技术、多执行机构的协同控制以及作业效率,达到最优节能效果。为了方便对节能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定义全局节能指标如下:全局节能指标=对外有效功/(油耗×作业时间)=有效功率/油耗从以上定义式可以看出,全局节能指标指的是单位时间单位油耗的工况下机械对外输出的有效功。这个定义考虑了传统节能控制技术、多执行机构的协同控制以及作业效率三个方面的内容,能够全面地评价工程机械能耗特性。全局节能目标的实现可以划分为三个小目标,即协同作业目标,作业效率目标以及传统节能目标。每个小目标还可以再往下细化为系统目标,部件目标和元件目标,对工程机械里面每个部件的协同作业情况,作业效率情况和能耗情况进行实时的控制,从而达到实现全局节能的效果。

2.2全电控系统电子节能控制技术

传统的节能控制已经能够达到局部最优,因此要想取得更大的节能成果只能突破传统节能控制技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①改变固定参数功率匹配方法,实现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功率匹配;②使用作业模式识别技术,即在不同作业模式的动态功率分配系统;③以操控人员的操作意图为出发点,建立不同操作模式的作业效率管理系统。以上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全电控节能控制技术和分布式节能控制技术来改善传统节能控制效果。

2.2.1全电控节能控制技术

全电控节能控制技术的实现使用电控喷油柴油机和电比例液压泵、电比例控制阀、电比例液压发动机。在全电控的能量传递条件下能够达到硬件功能的最小化的效果,增加硬件的通用化程度,达到更深入的感知和更全面的智能控制效果。因为电控系统中的控制功能和专用功能是由系统软件实现的,所以在机械工作过程中根据实时工况和操作意图在线调节控制参数,实现参数匹配柔性化,以获取更好的、全面的、广泛的节能效果。

2.2.2分布式节能控制技术

全电控节能控制技术虽然能够实现对整机节能的控制,但是控制程序需要处理液压系统的实时压力信号,要求控制系统有很高的响应速度,目前技术水平仍然难以满足对压力信号实时处理的要求。为加快对机器运转数据处理速度,可以开发基于总线的液压泵控制器、液压阀控制器和发动机控制器,也就是说每个控制器都连接了高速总线,加快处理速度。发动机控制器根据发动机的实时工况数据和用户操作意图改变发动机喷油多少,并将处理数据输送到总线,同时从总线上收取其他控制器的控制命令;液压泵控制器和液压阀控制器也执行类似的操作。基于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增加控制信息的运算和传送速度,满足全电控节能控制系统对数据处理速度的要求。

3结论

机械传动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机械原理 教学 立体思维 机构

1.引言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是以机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该课程的内容,归纳成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学以及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两大部分。由于多数学生基本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对机构的感性认识,不少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缺乏兴趣,感到费力、不好接受。

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作为授课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升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根据讲授课程的具体情况,教师本人尽力去创新拓宽,教书同时适时兼育人,无疑会给学生以示范和导向作用,一定程度上促M学生的成长,创新精神的培养。机械原理教学中,笔者经反复思考,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2.《机械原理》教学的思考和几点尝试:

(1) 应用立体思维,使学生立体认识《机械原理》

立体思维也叫整体思维或空间思维,是指对人们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地考察研究,力图真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整体以及这个整体和其他周围事物构成的立体画面的思维方法。或者说,当人们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时,就是要“立起来思考”,以期达到认识事物整体真相的目的。

大学四年课程设置情况, 《机械原理》在大学四年课程体系中,处于何种位置?若学生大概能了解,则如一人前往一陌生地前 查看交通图一样,内心不至于迷糊茫然。 故第一次课讲绪论时,先对大学四年课程作简要介绍、并解释这样安排的原因,以及《机械原理》所处位置和作用。大学课程按课程性质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大一、大二时开设的高数、英语、物理、体育、哲学等属于基础课;而后针对机械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是专业基础课(注:机械制图一般大一时开课);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会开设专业课。这样安排是基于前面的课程作为后开课程的基础,即基础课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是相关后续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基础;故开设的时间不是随意定的,是有先后次序的,因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需要相关课程的基础。《机械原理》属于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除了一般基础课作为它的基础,还需要用到机械制图、理论力学等知识。故机械原理在大学课程体系处于中间位置,开设的时间应在机械制图、理论力学之后,《机械原理》后一般机械类专业开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机械类专业课,他们都需要《机械原理》的知识。故《机械原理》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2) 机构的概念与广义机构

《机械原理》中,机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教材中,“机构是能实现预期机械运动的各构件的基本组合体”,课程中只介绍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等”传统机构,若不拓展,很多学生可能就会认为机构就是 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等,容易形成对机构的狭隘认识。,实际上,机构的内涵远远不止于此。

对机构的定义,从广义机构综合的角度:机构是一个强制运动链,它能作重复的运动循环。或者说能作重复的运动循环的强制运动链,即是机构。由于运动是唯一反映机构最本质的东西,因此,机构就不应再局限于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等传统的刚体机构,而应包括更多,如液动机构、气动机构、电磁机构、光电机构、柔顺机构等。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液、气、声、光、电、磁等工作原理的这类机构应用日益广泛。这类机构统称为广义机构。而传统的机构如齿轮机构、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为了与广义的非刚体机构区别,暂称为狭义机构。在广义机构中,由于利用一些新的工作介质和工作原理,较传统纯刚体机构(狭义机构)更能方便地实现运动和动力的转换,并能实现某些传统机构难以完成的复杂运动。故机构的概念理解,不能只限于狭义机构(刚体机构),还包括更广的范围。《机械原理》中,侧重介绍“狭义机构”,但不能认为机构就是指齿轮机构、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狭义机构。

(3) 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插入一些课外话题,教书兼育人

例如,《机械原理》讲第四章凸轮机构 “从动件运动规律,”,从动件运动规律,其位移线图,一般呈现“升―停―回―停 ”,即凸轮机构的运动在一个循环中,凸轮一直转动,把从动件从离凸轮回转中心最近处推到最远处,而后从动件休止 ,之后,从动件从最远处返回到距离凸轮回转中心最近处。下一圈,凸轮回转,重复前面的运动,这样从动件的运动:升―停―回―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实际人生的轨迹莫不如此,起起伏伏乃是常理,不可能永远不变。当我们成功幸运时,不可能永远如此,如凸轮从动件,到达最高处,停歇过后就必然下降,当处于最低处时,同时蕴含着上升的希望,故幸福发达时勿得意忘形;失败低谷时切莫失去希望。变化乃是永恒的规律,没有什么能够恒常,此道理看似容易明白,但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想到应用到自己身上。插入这种内容的时机,需把握好,需要注意一是不能时间太长免得影响授课进度,再者看学生状态,当他们状态不佳时插入,效果最好。

3、结论:

《机械原理》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实践:(1)绪论时,通过简要分析,旨在使学生对该课程形成立体化的认识;(2)、机构概念的拓展,使学生正确理解机构,避免对机构理解的狭隘化;(3)、适时插入一些课外话题,以育人为导向,可以一定程度地活跃课堂气氛。经与学生交流,多数同学赞同以上教学做法,其他同行们若感兴趣,不妨试一试。

参考文献:

[1] 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李学荣. 新机器机构的创造发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机械传动的定义范文3

所谓自动化,往往指不需要人为参与,机械可以自动实现某些功能操作。比如电动机自动调速、设备自动启停等,都属于自动化的范畴。机械自动化就是凭借机械方式实现煤矿设备的自动化,它不仅可以全面提升煤矿设备的性能,还能促进行业发展。随着煤矿生产的发展,探究煤矿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

1机械自动化技术

1.1应用现状

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自动化程度和水平依然不高。例如,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实现了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柔性化控制,而我国还处于刚性化、单机化的控制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在煤矿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煤矿机械自动化发展缓慢,成果不丰。首先,煤矿机械制造企业自身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有限,无法提供强有力的自动化设计方案,最终导致煤矿机械设计的自动化水平较低。其次,煤矿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存在误区。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煤矿机械设计制造,应该根据煤矿生产实际情况,对相关设备的关键功能进行自动化设计。但是,当下不少煤矿机械制造企业把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机械设备的核心功能自动化程度较低。与此同时,对煤矿机械实现自动化的认识不够。煤矿机械实现自动化,对煤矿生产安全和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能让设备制造企业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品牌度和经济效益。促进煤矿机械自动化,可以实现设备制造企业和煤矿开采企业双赢[1]。

1.2基本组成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组成比较复杂,主要包含了五个部分。

1)程序单元。设定了各种执行程序,能够对相应工作形成指导约束。

2)传感单元。主要设置在机械的关键部位,实现数据采集和监测。

3)作用单元。可以强化控制系统的定位,增强系统功能。

4)控制单元。可以对系统的单元结构进行调整控制,确保各个部分在正常范围工作。

5)制定单元。可以对传感单元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发出对应的指令,对设备形成控制。

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2.1集成化应用

集成化应用的目的在于强化煤矿机械功能集成,在一个工作平台实现煤矿机械的多功能控制。传统煤矿机械主要是通过单机化进行相关功能控制,对某些大型设备,实现功能切换往往比较麻烦。通过集成化设计,将煤矿机械的多种功能集中到一个控制平台之上,对其进行集中控制。这不仅可以大幅缩减工作量,更能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煤矿生产[2]。例如,液压支架在煤矿井下作业中,为了达成切实的支护效果,往往需要数量众多的液压支架进行支护。在厚煤层开采中,普遍使用综采一次采全高的方法进行采煤,这不仅需要数量众多的液压支架,还需要在采煤作业进行的过程中,对液压支架进行有序移动。在实现集成化之后,就可以通过统一的控制平台对全部液压之间形成控制,确保液压支架的移动及时准确,保证采煤作业安全。

2.2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应用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一个趋势,也是传统意义自动化技术的升级。智能化能够让煤矿机械对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要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而得出合理的工作指令。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区别在于,智能化的综合性更强,自动化的综合性较低,而且具有明显的逻辑性。比如,运输机的载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即运输机的载重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如果运输机的工作状态一直处于大功率状态,虽然可以保证工作效率,但是会造成能源浪费;如果保持在小功率状态,可能会出现不满足工作要求的情况,导致设备出现损害。因此,就可以对其进行智能化设计,通过加装传感器,对运输机械的运行参数进行全方位采集,通过计算机处理软件进行处理,构建运输机的工作模型。再根据外界因素、人为因素等对运输机工作模型进行优化修正,使其更加贴近实际。与此同时,可以根据运输机的工作模型,设置最优运行曲线,在运输机承重变化时,其运行工况可以按照最优曲线作出对应变化,确保运输机始终保持在最优状态[3],见图1。

2.3敏捷化应用

敏捷化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点,在煤矿机械制造中,敏捷化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煤矿生产中存在许多危险因素,会对煤矿生产安全造成极大影响,比如瓦斯、粉尘等。所以,实现相关安全设备的敏捷化,对于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通风系统设备中,可以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相关机械设备的敏捷化设计,确保对井下瓦斯含量、粉尘浓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并且根据检测数据对其危险程度进行分析,在根据分析结果对相关设备迅速做出指令。例如,瓦斯浓度较高时,通风系统可以及时自动进行通风处理,降低区域瓦斯浓度;在粉尘含量较高时,降沉系统可以迅速反应做出降沉处理,确保井下安全。所以,在通风系统或降沉系统的相关机械设备制造中,就应该通过机械自动化加强相关的敏捷性,使其可以在工作中迅速反应,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3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

在煤矿机械制造中,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煤矿机械设备的各项性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相关设备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推动相关企业大力研究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不断进步,缩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另一个方面,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煤矿生产的各项工作。首先,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作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工作量,提升作业机械设备效率和质量。其次,在安全设备上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相关设备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尽早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或发出警报,最大程度保证井下安全。一旦发生某些突发安全事故时,这些设备也可以快速响应作出处理,将事故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而且,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各类作业设备工作在最优状态,在最小的能耗下实现最大的作业输出,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提升煤矿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全面强化煤矿机械的各项性能。不论是设备制造企业,还是煤矿企业,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都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提升,以及生产安全强化。可以带动众多行业积极发展。

4结语

机械传动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096-02

0 引言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基础的产业,并且也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技术来源。机械制造业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比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决定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具体走向。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从另一个角度上也代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水平。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发展已经由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渐走入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上。在传统机械设计制造中,对于原材料的消耗量较大,生产效益较低,并且机械功能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人工成本较高。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中的不足,并且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速度,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力量。

1 现代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浅析

作为传统工科专业中重要的一种,机械设计制造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机械设计制造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但是,随着外界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水平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传统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工业水平的发展需求。自动化技术是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基于传统技术的发展,并且广泛的应用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设备产品的自身价值提供了更多的价值。机械产品融入自动化技术,通过信息处理和交互,实现了更多的功能,突破了传统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限制。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同步发展和相互交融,提高了机械产品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对于提高生产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自动化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并且融合其他学科来渗透和发展的,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专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传统机械设计制造行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赋予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了很多新的内容与定义。例如,在机械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于制造过程的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有着高度的变量精确性要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达到了对工艺变量的精确控制,实现了高效的无人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 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发展

现阶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技术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并且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成果。但是,与其他国际社会上的发达国家专业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大体可分为网络信息化、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与生活化的趋势,下面笔者就这几个技术发展的趋势方向进行分析。

第一,信息网络化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技术,并且对于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深入的影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也受到信息网络技术的影响,其专业深度与广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很多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新技术应用于自动化技术当中,使得很多远程监控、信息交互等都得到了实现。例如,在企业生产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通过远程监控,可以使管理者实时的掌握企业生产情况,并且对于设备生产状态进行控制和调整,提高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与此同时,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更好的提高了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有效的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是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之一。

第二,智能化与模块化发展。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区别传统机械与现代机械的一个重要指标。智能化是机械产品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机械产品自身适应现代生产与社会需求的重要前提。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拓展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模块化是现代社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思想,通过模块化思维的推广,使得机械产品从研发到使用的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标准化建设成为可能,有效的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规范、标准的发展。

第三,绿色化与生活化发展。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就是可持续化,持续发展是保证人类长远生存的关键。机械产品的研究与生产,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必须以绿色化为根本目标。通过环保技术的应用,提高机械产品的循环利用,进而为后续生产降低成本。机械产品应该与人类的生活进行深入的融合,并且体现出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特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融入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农业生产、办公、居住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实现了自动化,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 结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与生活需求也在不断的更新当中。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端,并且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自动化技术的改革,新技术的融入,使得传统机械产品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机械产品的生产更加高效,其具备更多的功能,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求。人作为机械产品的使用者,其设计与制造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人类的具体需求,并且保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无论是机械设备的生产部门,或者是机械设备的使用部门,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越高,就会产生更高的使用价值,并且为社会带来更高的效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学科,在进行相关技术研究与发展中要积极的融入现金的国际经验,并且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保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俊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

[2]刘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河南科技,2013(6).

机械传动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发展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增强了机械设备的综合性能,能够把机械带入到一个智能化、人性化的科技时代,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事相关职业的研究人员和学者也在不断的进行改良和创新设计。机械设计制造机械自动化技术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门类很多,不同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技术是基于其他技术而存在的,多种技术互相渗透,共同找寻其发展的新方向。

1 机械制造的概念和特征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于1984年为现代机械下了如下定义:现代机械是“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1]。”这一概念的引入,为当时机械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总括,使机械理论雏形有了明确的意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征也是极为明显的,总结概括如下:机械自动化的设计制造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和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2]。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可以满足机器对于其功能的精细化要求,针对不同的产品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机械产品。通过这一设计过程,使得产品可以实现从输入端产生的输出要求,完成其功能的完美呈现。机械设计始终围绕着产品功能要求进行布局,制造过程也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生成,最终这一系列过程的完成,是要满足机械生产的需要。机械设计制造在朝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稳步向前推进。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但我国目前的情况与先进国家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学科的专业性质很强,技术要求也是极高的,单纯的就其理论基础来讲,学科的发展和应用仍有很多漏洞亟待处理,但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明确的。

2.1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延伸,传统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走机电一体化方向道路,对于机械工业发展来讲是极为可行的。

2.2 智能化

智能化的发展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也是新时代机械自动化的重要风向标,职能化讲求的是机械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能动性,接受人为指令的同时能够做出一定范围和能力的判断,这里面的学问涵盖很多科目,例如: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理学和运筹学等等,让机械自动化能够模拟人工智能,解放人力资源,当然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力,机械能够简单的进行模仿、推断和进行部分决策的能力,这种智能化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拭目以待的技术,不仅对机械设计的发展有益,而且对未来应用机械的相关行业也有着相当大的实际意义。

2.3 模块化

由于生产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厂家很多,而且机械自动化产品本身的种类也是多样化的,所以在设计和制造机械自动化产品单元时极其要仔细认真,注意繁杂接口的多项设计,例如标准机接口、电气接口、环境接口等,可以利用标准单元开发出新型装置,扩大生产规模。模块化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2.4 微型化

传统的机械往往给人一种过大过笨重的印象,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机械设计制造呈现微型化的特点和趋势,其产品本身个体小、耗能低、运动灵活等特点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也使得机械能够获得广泛应用,不再是笨重的代名词。但在我国的很多高精尖领域仍未能广泛应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外形设计和内部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5 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发展,各行各业都充斥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乐趣和提高了效率。网络化的普及,使得人们应用了更多的远程监控技术,把它应用到设计领域中有着强大的实际应用性能,例如:利用家庭网络的建设,将家庭中的几种常见的家用电器链接在一个系统中,做到远程操控,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享受到高科技氛围。

2.6 绿色化

往往工业的发展要伴随着生态的破坏,当下人们早已意识到生态坏境一旦被破坏的严重性,所以对机械设计制造的要求也附带着环保这一条。绿色化是时展的要求,也是人们渴望返璞归真的美好愿景。机械设计制造本就是一项复杂专业化的工程,引入绿色这一概念让机械设计本身充满了灵性和人格魅力。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赋予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能力,绿色化是对生态坏境的尊重,这样的设计理念,无疑是对机械制造的未来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3 结束语

由于现代机械自动化在设计和制造上具有多重要求,所以机械的设计、制造都是紧贴机械自动化的要求来设计的。一个优秀的现代化高质量机械设计要能够囊括大量的技术科技才能满足机械制造的生产要求。机械自动化系统就是机电一体化的产物,机电一体化的进步依赖机械自动化的进步。机械工业发展需要好技术、好设计、好制造的不断涌现,对设计人员也是一种挑战,从设计到制造联手通力协作,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定会呈现良好的态势。

参考文献

[1]易德君.机械制造与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J].大科技,2012,10(12):156-157.

[2]农应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3,1(2):110-111.

[3]杨凤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J].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2012,9(13):178-179.

机械传动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应用发展;

0 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的新阶段,许多新方法,新思想,新技术不断的涌现。现阶段,科技的新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传统的学科和专业不断的相互融合,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目前也是许多研究领域的热点。这一新发展要求我们不但要在传统的专业学科领域深入研究,还要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将不同的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满足市场对工业产品的新要求。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会给传统的机械产品赋予更加优秀的外观设计与更加精良的加工水平的要求。这一新要求不但要求相关制造企业拥有扎实的机械加工水平与极高的制造工艺水平。根据相关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国际知名品牌的建设上、产品的附加值的提高上以及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方面,工业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从IPHONE的设计与苹果的成功上面就可以管窥工业设计的巨大的作用。从以上所述内容中,可以看出工业设计能够提供富有创造力的手段,从而有力的解决机械产品中的人与产品的距离问题,使产品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工业设计的作用也体现在使企业生产出内在功能与外观造型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从而使企业受到市场的追捧上。

1. 关于工业设计的解析

工业设计在我国曾被赋予了多个名称,包括工业美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设计等。事实上,早在一九八零年举办的共计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的第十一次年会上,这一会议组织就制定了工业设计的定义:对于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使用技术知识、设计经验等手段赋予产品的材料、构型、形态、色彩、表明加工等属性全新的品质与感官感受,即称为工业设计。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工业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工作,这一工作针对的是工厂中大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给产品以及产品所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系统建立一种独特的品质。从这些概念中,看以看出工业设计实际上是一项专门的服务性工作,它可以为工业产品提供外形、功能以及具体的使用价值的优选与设计。事实上,工业设计自身就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综合的新兴学科。工业设计集机械工业技术、美学知识、人机工程学以及经济学多门学科于一体。随着工业设计在机械设计上应用的发展,世界上一流公司成功地运用工业设计,设计出了一些深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所以工业设计在近些年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许多大学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

根据定义,看以看出工业设计师参与到了工业产品的很多制造方面与能多工艺流程之中。甚至在产品的包装、宣传以及市场方法的时候,工业设计师也参与其中,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成功经验、以及产品的视觉评价对相关的问题给予成功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很多机械制造工厂有关工业设计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展开,这些企业的机械产品同质化相当严重。而将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手段。

工业设计中的准则与方法主要涉及造型美学与商品美学的原则、造型中的色彩使用的问题、造型中产品表面肌理的设计问题等等。

2. 关于机械设计的内涵与发展现状研究

机械的定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除了通常意义下的机械设备以外,还包括各式各样的仪器、仪表、器具、交通车辆、航空器等大大小小的不同设备与装置。机械是人类得以成功、高效地改造自然的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而机械设计则既是一门科,也是一门艺术。通过机械师的巧妙构思的富含创造力的工作,运用物理、化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与环境学等学科的知识,获得可以满足使用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机械设计产品。一般意义上,机械设计包括了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产品结构的设计、工艺流程设计以及机械产品的材料选用。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对机械设计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要求机械设计的时候考虑越来越多的方面。不同的机械产品根据其工作的目的,其工作的环境与使用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而对于机械产品本身而言,其功能与要求也各不相同。通常在设计机械产品时,要求机械产品满足运动要求、动力要求、体积以及重量要求、操作性要求、可靠性与寿命要求、安全性要求、经济型要求、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其他种种要求。

3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一般而言,工业设计与机械产品设计相结合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人机工程学方面。着主要是指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主要是讲设计产品作为最为重要的目的。也就是说,传统的机械设计主要实现的机械产品自身的功能,以及如何使使用着更好的适用于机械产品。这样设计的机械产品通常不能保证机械产品的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处于最佳的状态下,也不能从人的角度对机械产品客观的给出评价。但是将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相结合之后,强调人和机器的统一。也就是说,将操作者与机械产品进行统一的总体设计,操作者不用一味地去适应机械,而操作着与机械产品的设计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相关的工作。在这种新型的设计理念下设计的机械产品,可以获得系统的最好的工作效率。

在新的设计思路的要求下,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在反映当代审美观、产品特点的内容以及本民族的特征,突出产品的外形与结构特征,从而更好更快的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一设计的新要求下,应该讲造型设计的美学的原则融入在机械产品的设计中,其中包括机械产品的正确的比例的选择,视觉上的均衡与稳定等等。

总结:

目前市场要求机械产品不光是具有其本来的功能,还要求机械产品外观的美观以及设计的人性化。而工业设计正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存在的。只有将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不但拥有优秀的功能,而且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的需求并符合时代特征的机械产品。

参考文献:

[1] [美]莱曼・温纳,魏立原,黄向阳译.产品管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机械传动的定义范文7

[关键词]:机械制造 智能化技术 计算机 机械设备 机床

智能化技术是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精美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综合技术媒介的统称,在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日益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在工业化生产中大幅度、全方位的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很好的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人员的损耗与劳动强度。机械制造是新时期工业生产的重要形态,也集中表现了智能化技术运用的价值,可以视为智能化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典范。尤其在新时期机械制造产业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智能化技术的高度应用,无疑更具现实指导价值。

一、 智能化技术可以提升机械制造的效率,确保工作的稳定性

机械制造几乎是最传统、最具代表性的工业生产工种了,在新时期机械现代化、工业生产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机械制造也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变革和转型,其中以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为主要代表。智能化技术从本质上来说集成了包括计算机技术、精美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多种“高精尖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成果,能够为机械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同时确保现在和未来的机制制造产业真正走向智能化、自动化与现代化。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的变革与升级都是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产业的重要依托,也是其中最终的目标所在。从路径上分析,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机械制造的效率、质量,缩短机械制造的时间,降低机械制造与生产的成本,同时解放劳动力。

更重要的是,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机械制造产业与工业的“智能化操作”,可以在极少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实现自发、自主与自动的机械制造生产,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机械制造的稳定性,这是智能化技术最核心的优势的展现。据此可以看出,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的价值首先是提升了机械制造与生产的效率、层次,另一方面则是确保机械制造处于稳定运行的区间范围,同时大幅度的缩减机械制造及生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实现了人性化与智能化的生产。所以,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推广智能化技术,提升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智能化技术提升了机械制造的高精度,增强了数控系统的灵活性

机械制造领域大面积的引入智能化技术并使之成为机械制造的“主力军”已经由来已久,在实际工作中也产生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据此,要把智能化技术更为细致的分解才能体现其应用价值,才能展现出机械制造生产对其的依赖。例如,现代化的数控技术其实就是智能化技术的一个分支,顾名思义就是以数据库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来指导工业生产,尤其在机床生产、机械制造中运用极为广泛。数控技术可以实现对机械制造的动态控制,即透过掌握机械制造的各项数据、信息来做出明确的制造、生产的指示,从何确保机械制造处于高精度、高效率与高度灵活的状态。这样一来,机械制造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机械制造产业化的进程也就被大大提升了。

再如,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诊断、分析和排查机械制造的故障、问题与事故。显然,传统的机械制造借助机械设备与人力开展,一旦机械设备或生产流程出现故障,很难做到快速、准确的判断,而智能化技术尤其是数控系统可以快速分析机械故障和问题,从而做出准确的处置判断。所以,从故障规避和处置的反面也可以看出,智能化技术为机械制造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的支持,这是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总之,智能化技术不仅增强了机械制造与生产的精度、密度和灵活度,而且为机械制造的故障排查提供了依据,其应用价值十分巨大。

三、 智能化技术催生了机械制造的工艺创新,实现机械制造的实时智能化

很显然,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早已是工艺生产领域的共识,这一点在机械制造与生产中被一再证实。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推动了机械制造的工艺创新,同时实现了实时的智能化操作。例如,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

此外,机械制造应用智能化技术也日渐成熟,现今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其最终将促进机械制造的实时智能化,可能带动机械制造产业的大变革。

综上所述,新时期机械制造的技术变革以智能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也彰显出智能化技术的巨大优势,不仅可以推动机械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实现机械制造的现代化与实时智能化,真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 赵兰.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发展研究[J]. 河南科技. 2012(08)

[2] 贺广华.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5)

[3] ,杨金勇. 浅谈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发展及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2)

机械传动的定义范文8

【关键字】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设计;研究

电子机械系统的英文简写为EMB,,作为一类新兴制动设备,他能够发挥以往的液压制动系统不能够发挥的功能,特别是在经济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的这些年,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更高水平的机械制动系统,在现阶段,一些系统,例如:牵引力控制系统、主动避撞技术都已经充当了制动系统,虽然,以往的液压制动系统呈现出了成熟的发展态势,然而,由于新的技术与新的系统的使用,却使一些制动系统具有相对繁琐的结构,造成了安装与修理维护的麻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困难,其具有简单、方便、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特征,这一系统极大地支持了一些重工业的发展。

一、电子机械制动系统

1、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简单介绍

这一系统大体由两个方面构成,具体为:电子控制系统与机械控制系统。主要是把一些电动机加以集合,而且要将这些电动机设在车轮制动器内部,以此,并使用电制动代替了传统的液压制动,极大地加强了所出现的制动力,在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辅助下,不会出现什么液态油,而且完全的电路系统,以往的制动系统,主要是利用液态油进行制动,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则是在电力作用下来积极控制。

2、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构成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大体由三大部分与其他零散零件构成,三大部分为:制动系统、车轮制动模块、电子踏板模块。下面就这几个模块进行分别介绍:

第一,制动系统

大体功能为:踏板会出现一些信号,接受这些信号,达到对制动器控制的目的,例如:驻车制动发出的信号能够被这一系统积极接受,以此来控制车辆的停驻,而且这一系统也能够对车轮传感器发出感应,以此来断定车轮中的事故问题,而且,这一系统也负责管理所用制动系统的电源,将其中的电流科学地分解。

第二,车轮的制动模块

模块部分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作为一个执行元件,他担负着所有制动系统的操作,这一模块大体由车轮制动执行器与控制器构成,通过利用电力制动与电子制动来其进行管理,而且两种制动方法的作用各不相同,前者大体对一些重要信号加以控制,后者则是对供能电流加以控制。

第三,电子踏板模块

电子踏板模块在电子机械系统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模块会出现一些踏板力,将这部分力量进行转换。在具体的转换中就是把踏板上面的力量与速度转化为对应的信息,然后将其传给制动系统,这一系统会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程,然后把对应的电流传给其他模块,这样就达到了对所产生的制动力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大提高了对制动响应速度,而且在制动性能上也有所发展。

第四,排除以上的三大系统,也有其他的部件,例如:电动机、转速传感器以及制动轮……

3、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同以往的液压制动系统相比,新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拥有同样的工作原理,这是由于无论是那一类制动系统,他们的车轮与制动设备的内部结构是大体相同的,他们的不同主要在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没有液压源设备,而是用电源与其他的电动设备代替的,对应的制动力也是来源于电气设备,电子控制器有效地控制了制动力,与传统机械系统不同,这一系统有自己的制动执行器,主要是控制单元来掌控内部的零部件,电子机械制动系统里面的中心控制模块负责供应信号。

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优势与急需发展的缺点

第一,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优势

与传统的制动系统相比,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在这一制动系统的制动管理下,极大地缩短了制动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就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之所以在距离与稳定性上有这些优势,是由于这个系统的制动执行器是通过数据线来与制动踏板联系起来的,然而,以往的液压机械制动系统却是通过液压来制动,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有效缩短了制动时间。

其次,因为最新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无需启用制动液,在没有化学液体的作用下,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效益,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安装速度获得了提高,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再次,电子机械系统无需装配真空增压器,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空间,而且电子智能具有非常好的控制功能,能够对一些配置进行改动与维修,促进其优化,灵活度较高,能动性较好,在具体的规划中,这一系统能够同交通管理系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能够非常高效、方便地查找与搜集资料。

第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不足之处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这一系统仍然处于刚刚起步时期,问题会必然存在。

首先,在力矩电机设计方面容易被限制,由于系统制动时,对应的制动垫块与制动盘会彼此连接,这就需要对力矩电机的体积与形状向小的方向设计。

其次,制动执行机构的设计方面。由于系统中有很多零部件,他们大的体积很难适应发展需要。

再次,与传统系统相比,这一系统的设计成本会更高,费用的上升会为相关的工作部门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与麻烦,这就需要研究怎样将其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也加重了科研人员的负担,只有在成本能够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才能获得深入发展,才会在一个更高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地进入市场,为人们服务。

机械传动的定义范文9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慌观统领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发民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地位和主要作用、农机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及重点农机化技术,努力营造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宣传重点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要重点宣传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慌农业机械化的各项要求和措施,强调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目标之一。要宣传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强调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

(二)农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及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各项农机化扶持措施的贯彻落实。宣传有关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及其配套规章、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推行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农机管理规范化水平。

(三)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是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支农惠家政策的重要内容,政府重视、企业关注、农民企盼。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又将进一步扩大补贴奖金规模和补贴范围。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各界宣传购机补贴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程序,自学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要积极宣传各地贯彻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宣传血吸虫疫区实施“以机代牛”工程的绩效,宣传购机补贴政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机工业振兴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保护性耕作技术。国家今年将继续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和推广面积。要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保护环境、保护耕地、节约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慌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先进典型的宣传,促进技术推广工作情况交流。宣传发慌保护性耕作对传统耕作方式变革的重大意义,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提高农民的认知程度,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五)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是稳定和发展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广大稻农的欢迎。要宣传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省秧田、增加产量等方面取得成效。宣传各地技术试验示范的典型经验,加快机插秧技术和机具的推广应用。

(六)农杨跨区作业。要及时“春耕”、“三夏”、“三秋”农机作业市场供求信息和作业进度,维护和更新“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直通车”系统,不断提高农机化的信息服务水平。关注燃油供应、机具转移、维修服务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宣传农机跨区作业在帮困助贫、抗灾夺丰收、促进农民节本增收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以及农机、公安、交通、石油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维护“三夏”农机作业秩序的典型事迹。

(七)“平安农机”活动。农机安全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围绕农业部和国家安监总局组织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重点宣传各地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农机年检审、查处农机事故等情况,宣传农机监理部门加强行风建设、文明执法的新成效和新经验,积极探索促进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八)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宣传农机大户、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多种类型的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经验和成效,以典型引路,促进新型农机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农机化服务品牌,加快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九)重点农机化技术。要围绕土地深松、化肥深施、水稻机插、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农机化技术、结合各地农机化发展特点,通过采取召开现场会、发放资料、插放电视广播专题节目等形式,面向广大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宣传和科普教育,加快先进适用、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农机化宣传工作列上重要议事日程,与重点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确定宣传重点,落实责任人员,制定保障措施,狠抓落实。加强对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和完善农机化新闻宣传激励制度,对在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