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集锦9篇

时间:2023-07-03 16:07:50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1

谌文峰

福建省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 目的:对小儿脑瘫患者经中医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从我中心 2012 年 1 月~2014 年 6 月收治的小

儿脑瘫患者中抽取 50 例进行研究,对其采用多种中医推拿按摩手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以及 CSS (综

合痉挛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本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 CSS 评分均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组

内差异显著( 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者经中医推拿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见效快、治

疗方便和治疗费用低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儿脑瘫;中医推拿;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837(2015)25-0223-01

脑瘫是脑性瘫痪的简称,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神经

系统综合征。该病发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

是发育不完全或非进行性的脑损伤,以异常姿势和运动障碍

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会伴随听力、视力损伤,智力障碍和癫

痫等症,甚至会导致终身残疾[1-2]。此类患者的康复涉及到很

多内容,通常需要长期治疗。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长期

的治疗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导致很多家庭中途放

弃治疗。为了降低治疗费用,促进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我

中心开始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推拿技术,并取得了不错的

临床疗效,并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中心 2012 年 1 月~2014 年 6 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

中随机抽取 50 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的家属均自愿签署《知

情同意书》。本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 28 例,女性患者 22 例,

最小年龄为 0.7 岁,最大年龄为 12 岁,平均年龄为( 7.53

±2.38)岁。根据 Ashworth 肌张力评定法标准[3],有 15 例

为Ⅰ~Ⅱ级,有 28 例为Ⅱ~Ⅲ级,剩余 7 例为Ⅲ~Ⅳ级。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接受健脾益气、循经点穴,捏脊、促进肌肉

恢复张力,进行关节活动,足底按摩和节段性按摩等多种方

法对其进行推拿按摩治疗。按摩时,注意控制力道,按摩约

0.5 小时为宜,每天 1~2 次,以 1 个月为 1 疗程。

推拿时,可播放节奏比较舒缓的音乐,还可以在蓝色或

者绿色为基调的房间内进行,帮助患者放松情绪,注意控制

按摩的次数、频率、力度和时间。在按摩前,备好滑石粉、

润肤油等物品,避免按摩时损伤患者皮肤。同时,按摩师还

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来制定科学的按摩方案[4]。若患

者有肌肉紧张的表现,则应在按摩前充分放松。

1.3 观察指标

1.3.1 记录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变化

具体测量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髋保持垂直,

此间由护士或家长转移其注意力,让下肢充分放松。医生用

右手握住患儿的小腿,并用左手的掌跟贴在患者的足跟部,

保持力度中等,将患者的足掌压到最大程度,然后用量角器

测量小腿和足背之间的夹角。共测量 3 次,取其平均值为最

后评分结果。

1.3.2 记录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CSS 评分变化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跟腱反射、三头肌肌张力(小腿)和

踝阵挛等。( 1)跟腱反射的评分标准为:①4 分:亢进;②3

分:比较活跃;③2 分:正常;④1 分:较弱; ⑤0 分:无反

射。( 2)三头肌肌张力的评分标准为:①8 分:阻力重度增

加;②6 分:阻力从轻度到中度增加;③4 分:阻力正常;

④2 分:阻力降低;⑤0 分:无阻力。( 3)踝阵挛的评分标

准为:①13~16 分:重度痉挛;②10~12 分:中度痉挛;③

7~9 分:轻度痉挛。主要评分指标为踝阵挛的次数,次数越

多,分值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 t 检验,对计

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本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 CSS 评分均

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组内差异显著( P<0.05)。具体

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 1 小儿脑瘫患者经中医推拿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分比较

( ±s)

组别 踝关节活动度评分 CSS 评分

治疗前( n=50) 86.01±12.83 11.41±2.42

治疗后( n=50) 72.61±9.13 7.23±2.94

t 值 6.0172 7.7621

P 值 0.0000 0.0000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脑瘫的发病原因和先天性因素具有

密切关联,胎儿在母体中的血氧状况和分娩过程中的多种因

素都可能是导致脑瘫的危险因素。因此,采用中医疗法治疗

小儿脑瘫就应该坚持补气健脾的原则来调节心神,以达到促

进正常的发育的治疗效果,尽力使姿态恢复正常。在本次研

究中,本组患儿均接受了多种按摩推拿方法治疗,取得了比

较显著的效果:经治疗,本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

CSS 评分均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组内差异显著( P<

0.05)。取得这一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1)推拿是以中

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

质,通过推拿,可促使脑血管、微血管和淋巴的循环,促进

新陈代谢,增强体质的作用。( 2)循经点穴,捏脊、关节活

动,足底按摩和节段性按摩等多种方法,可以全面恢复患者

的肌肉张力,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3)播放舒缓的音乐和在

特定色调的房间中治疗,既有助于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又有

助于缓解患者的肌肉紧张程度,不仅会提高患者配合医师治

疗的依从性,也有利于患儿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

小儿脑瘫患者经中医推拿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快速改善患

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见效快、治疗方便和治疗费用低等优势,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国宝,赵飞燕.推拿手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J].大家健康( 学术版), 2014, 3( 23): 37-38.

[2]张勇.中医推拿及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证体会[J].中医

外治杂志, 2014, 1( 15): 58-59.

[3]刘振寰,赵勇,罗冠君,等.小儿脑性瘫痪中医推拿疗法

的临床应用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

业委员会、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

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2

摘要: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对健康概念的更新,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无痛苦、易接受且有效的自然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消费理念促进了小儿推拿的发展,而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又提升了小儿推拿的学术地位。绿色消费是人们在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对人们行为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绿色医疗消费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概念的更新和对抗生素的担忧,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消费。小儿推拿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倍受世人瞩目,也将成为较有潜力的国际医学交流热门学科。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发展趋势;推拿手法;绿色消费;绿色医疗;儿童

小儿推拿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治疗方法,可以说与人类的文明史共存,在人类抗击病魔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到近代由于西医的传入与发展,特别在儿科领域,抗生素等药物的出现与应用,使人们看到许多急症和感染性疾病能得到有效医治和及时控制,于是对包括推拿在内的中医治疗有所忽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如西药的毒副反应、大量耐药菌的出现和非器质性病变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等,西医的某些不足之处日渐显现,从而使人们对这两种医学体系有了审慎的思辨,在重新认识西医的同时,也重新发现了中医的闪光点。

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健康概念的更新,使人们对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目前采用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已成为国际医药发展的普遍动向和趋势。近年来,人们开始倡导整体治疗观念,提倡自然疗法和绿色医疗,推拿作为自然疗法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绿色消费理念促进小儿推拿的发展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讲,就是人类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破坏的关系。如何将资源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既要使目前一代人得到最大的、持久的利益,又要保护其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一些生态学家在1980年提出的。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把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新模式,很快取得全人类的共识,并成为人类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明确选择,于是出现了一种以简朴、方便和健康为目标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以“绿色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生活方式。

绿色消费是人们在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对人们行为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绿色医疗消费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概念的更新和对抗生素的担忧,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消费[1]。由于绿色消费才开始兴起,其本身尚未呈现出稳定的特点,特别是绿色医疗消费对许多人来说依然是非常陌生,再加上绿色医疗中主要是针对慢性疾病、亚健康患者,对急症、重症存在一定缺陷,致使许多人在生病时首先选择静脉用药。但从青岛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者家庭分析,家庭生活水平较高,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对儿科绿色医疗消费格外关注,他们对抗生素的应用非常慎重,在孩子生病时,首先选择推拿。在医生告之需要抗生素时,也配合推拿而缩短抗生素的应用时间。这说明绿色医疗消费的形成是随着其生活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形成的,而绿色医疗宣传教育、科普知识推广具有提高人们绿色医疗意识的作用。当然,绿色医疗消费意识的上升不是一种从天而降的偶然现象,也不仅仅靠宣传教育手段就能达到,它本质上是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产物。绿色医疗消费是一种有益于人类自身健康发展的新思想,也是21世纪的主要潮流。

2临床疗效确定了小儿推拿的学术地位

以三字经流派推拿为例,阐明临床疗效对小儿推拿的作用。青岛市中医医院儿科自1955年建科以来,以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小儿疾病,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系统的治疗方案。如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临床取穴:平肝清肺10min,清天河水10min(热重改用退六腑10min),顺运内八卦5min,治疗3次,有效率96%,治愈率72%;临床观察了60例伤食呕吐患儿,治愈5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90%,有效率为96.7%。总之,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采用推拿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其经济效益近5年来,平均每年以33.8%的速度持续增长。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在急性发作期采用药物控制症状,在临床症状消失后,进行保健推拿以提高患儿自身抗病能力,待3~4周后再次进行推拿,以减少感冒次数,从而起到治病及预防保健作用,扩大了临床治疗范围,提升了小儿推拿的学术地位。

3小儿推拿的发展方向[2]

3.1继承前辈在小儿推拿领域中的诊治经验,向更高、更新、更广的医疗技能空间发展所谓更高,就是指小儿推拿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疾病的原因、病机、辨证施治手法理论等的研究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这是小儿推拿向前发展的根本任务;所谓更新,就是指小儿推拿疗法的适应范围将向新的领域挑战和拓展,象当今较为多见的小儿肥胖症和被世界医学界公认的疑难杂症——小儿脑性瘫痪等将会在未来取得较好的疗效,这是小儿推拿向前发展所追求的新目标;所谓更广,就是指小儿推拿在未来将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成为盛况空前的世界性医学,这是小儿推拿学科向前发展的美好前景。

3.2为小儿保健养身、增强体质提供全新的医学途径,这也是时代赋予小儿推拿的历史新使命当今,小儿推拿疗法正以它独特的手法、神奇的功力、显著的效果,为儿童保健要从小儿抓起,尽早打好健康基础方面,小儿推拿有着许多潜在的优势。小儿推拿疗法并不是以消除原始致病因素及逆转病理变化为特长,而是从总体上对小儿的各种机能状态进行整体性调节,从而起到治病及预防保健作用,消除疾病前的“亚健康”状态,这对增强小儿体质和提高防病能力起着决定作用。

3.3小儿推拿的发展前景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健康概念的更新,使人们对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目前采用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已成为国际医药发展的普遍动向和趋势。

小儿推拿迎合了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作为一种非药物、无痛苦、易接受且有效的自然疗法,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被人们所认可与接受。其操作简单,凡通过系统学习和培训者,基本上都能掌握手法操作,当然要求施术者做到“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并非易事;其施术方便,不论何时何地、条件优劣,都能对求诊儿童施治;其疗效灵验,在诊断正确和手法得当的前提下,通常都会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其费用低廉,比起针、药来要相对便宜,既免除患儿的服药困难,惧怕打针之苦,又节省医疗费用,迎合儿童的医疗和保健需求。因此,小儿推拿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倍受世人瞩目,也将成为较有潜力的国际医学交流热门学科。

【参考文献】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3

关键词 推拿 小儿 穴位

小儿推拿疗法,源远而流长,是传统中医推拿疗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小儿推拿是以手法对小儿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凭借医者双手,用不同于成人的手法在小儿体表一定部位或特定穴位上施术,通过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小儿推拿疗法具有简、便、效、验、无副作用、无痛苦的特点,患儿易于接受,中医临床应用比较普遍。小儿推拿的穴位,不仅有经穴、经外奇穴,还有小儿推拿特定穴,古籍中所载的穴位,尤其是特定穴,位置互有出入,穴名也不完全统一,主治作用也不尽相同,笔者通过对现存小儿推拿文献进行整理考证,认为小儿推拿的穴位容易产生混淆的原因,一个是名称的问题,一个是定位的问题,主要是存在“同穴异名”、“同名异穴”、“同穴异位”的现象,并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以期对小儿推拿临床及科研有所裨益,现阐述如下:

1小儿推拿穴位研究概述

1.1 小儿推拿穴位的产生和发展杨甲三在《针灸腧穴学》中曾经指出“针灸、按摩医疗实践,是腧穴概念形成的本源”,“气、血、脉概念的形成,是腧穴名称出现的基础”,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小儿推拿穴位的形成。小儿推拿的穴位一部分借助于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另一部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小儿推拿特有的特定穴,关于特定穴的形成,目前在推拿界研究还比较少,袁洪仁认为与古代相术有关,他认为《小儿按摩经》中的“面部五位歌”、“面部五位图”、“命门部位歌”是相面术的内容,小儿“三关”络脉诊法、“手面图”诊法是相手术的内容等。关于特定穴的形成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1.2小儿推拿穴位分类关于小儿推拿穴位的分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大致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形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另一类是小儿推拿特定穴。二是按穴位分布的部位。分为五大类:头颈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腰背部穴位、上肢部穴位、下肢部穴位。

1.3小儿推拿穴位数量现代各书对小儿推拿穴位的数量,论述不一。俞大方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中,介绍小儿推拿常用的腧穴及特定穴82个,其中小儿推拿特定穴45个:曹仁发主编的《中医推拿学》记载小儿推拿常用腧穴65个;张素芳主编的《中国小儿推拿学》记载穴位94个;金义成主编的《小儿推拿》论述穴位最多,达到160个。

2现存古籍中小儿推拿穴位分析

从古籍中,可以看出小儿推拿穴位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有的穴位起初是用于煅、灸、贴或诊断,而未用于推拿,如龟尾骨、印堂、风关、气关等,到《按摩经》时。始将风关、气关用于治疗;龟尾骨、印堂在《推拿妙诀》中被记录用于小儿推拿。古籍中小儿推拿穴位约有247个。其中,经穴、奇穴75个;特定穴172个。出现于明清以前的穴位129个。出现于明清时期的穴位118个。穴位的分布以上肢部最多,有38个穴位具有“同穴异名”现象,有21个穴位有“同穴异位”现象,4个穴位具有“同名异穴”现象。通过对古籍的整理,检索出近50个现代小儿推拿文献未记载的推拿穴位。

3小儿推拿穴位易致混淆的几种现象

3.1小儿推拿的“同穴异名”现象小儿推拿的穴位,很多存在着同一个穴位名称不同的现象,即“同穴异名”现象,据初步统计现存古籍中有38个穴位有别名。

3.2小儿推拿穴位的“同名异穴”现象小儿推拿穴位存在着“同名异穴”现象,即穴位的名称相同,八位的位置、主治作用不尽相同。

3.3小儿推拿的“同穴异位”现象小儿推拿的穴位,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同一个穴位,在不同的书籍中,定位不同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同穴异位”现象。

4讨论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4

关键词: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儿童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儿科门诊患儿,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0例。年龄5~12岁,对照组男58例,女32例;治疗组男53例,女3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制定的儿科哮喘诊断标准[1]。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哮喘缓解期儿童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并按需吸入沙丁胺醇、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抗过敏等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干预。雾化吸入时采用德国百瑞压缩雾化吸入器,2次/d,10 min/次,5 d一疗程。

1.3.2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手法为:补肺脾肾经,推膻中,摩腹,按揉足三里,推肩胛,按揉肺俞,10次1疗程,1次/d,约20 min/次,连续治疗4个疗程。护理干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推拿护理干预。两组常规护理干预:①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②饮食:饮食宜清淡,营养合理,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鼓励多饮水、新鲜蔬菜水果,提高免疫力;忌食入鱼、虾等易致过敏的食物。③心理:向家长解释哮喘的诱因、治疗过程及预后,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宽慰,针对患儿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主动热情与其沟通,避免任何不良的刺激。④健康教育: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以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治疗组加用推拿护理干预: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操作时操作者要精神专注,态度和蔼,患儿取仰卧位、坐位、侧卧位、俯卧位均可,以患儿舒适和操作者操作方便为原则,充分暴露推拿部位,推拿处皮肤清洁、完整,操作者手法熟练、用力均匀、动作轻柔、深透平稳,力度适中、以患儿皮肤潮红为度。

1.4疗效标准 参考《儿童哮喘防治常规》哮喘疗效判断标准判定总体疗效[2]。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或PEF)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或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

2结果

3讨论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与多种炎症细胞与炎症介质共同作用相关。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为主要症状,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不仅给患儿带来躯体的痛苦使日常活动受限,也严重影响患儿的心理、行为及社会活动等生存质量方面[3],甚至影响其父母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状态。在我国中医理论中哮喘属于"哮症"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已有记载。认为其病因、病机是由于宿痰潜伏在肺中,在外感、情志、饮食和劳累等因素的诱发下令痰气交阻、气道不通、肺气上逆所致。哮喘患儿缓解期主要表现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推拿治疗缓解期哮喘以调治脏腑、增强体质、预防复发为目的,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3]。

本研究采用推拿联合护理干预防治儿童哮喘缓解期,其推拿手法及穴位为:补肺脾肾经,推膻中,摩腹,按揉足三里,推肩胛,按揉肺俞各50~300次。主补肾经,兼补肺经、次补脾经,重在补肾、肺、脾三经治其本,断其伏痰,肺俞、膻中宽胸理气,宣肺化痰;按揉足三里健脾化湿,达到肺脾肾三脏同调之功。根据"缓则治其本"、"上下交病治其中"的原则,治以健脾益气、培补中气,使中焦脾胃得运,脾健以化内伏痰瘀之宿根,扶助正气,以防小儿哮喘的复发。对患儿及家长就推拿、环境、饮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其护理重点为辩证施护及健康教育,教育是本病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措施,施护前应根据患儿不同情况确立护理原则,区别不同个体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儿及家长进行肺通气功能的监测、气雾剂的使用等进行教育,增加患儿的治疗理论知识,加强体格锻炼、调节情绪、健康饮食,从而提高哮喘缓解期患儿治疗的积极配合性和依从性。

综上所述,通^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可培元固土,健脾化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健则痰消,以疏通经络、调达气血、扶正祛邪,提高了儿童哮喘缓解期用药依从性,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可以实现哮喘临床控制,为儿童哮喘缓解期的防治提供更多可用资料以及借鉴思路。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8(14):503-505.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5

关键词 推拿方法 脊柱推拿,中国式 研究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是由中医按摩手法衍化而来,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国推拿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秦汉时期,推拿已普遍使用。宋代时的按摩疗法主要用于骨伤科和小儿科病证的治疗,这孕育了后世推拿学中正骨推拿与小儿推拿的学科分化。明代是中国推拿发展史上的第二个盛世。我们今天采用的"推拿",这一学科名称,正是这一时期首先提出来的。脊柱推拿手法的使用散布于中医各科。在手法术式与治疗风格上,往往带有明显的地域和人文提出了脊柱旋转手法。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变。但目前中国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者尚无自己单独的学术团体,只是分散于中医推拿按摩、康复、理疗等学术团体之中。1979年7月在上海首次召开全国性的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全国27个省市108名代表参加。脊柱推拿事业在全国逐步得到发展。

1 出版物及院校

1.1 杂志 在80年代后期以前,有关脊柱推拿的专业文章,只是散布于有限的几本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杂志中。在此之后,相关的出版物不断涌现。目前已有的相关杂志有《中医正骨》、《中国骨伤》、《中国中医骨伤科》、《按摩与导引》、《颈腰痛杂志》及一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这些杂志为脊柱推拿手法研究的重要交流园地。过去10年里发表了数以千计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章。

1.2 书籍 同杂志一样,80年代以前有关脊柱推拿及相关的书籍零散于中医各科书籍之中。同现代医学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有关推拿的经典书籍,至今仍是推拿界学习的重要必读书籍。如黄帝内经等书籍[1]。70年代影响较大的推拿书籍是冯天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其中明确提出了应用脊柱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与脊柱相关的疾病[2]。70年代以来有关推拿书籍如雨后春笋,较有影响的是俞大方的《推拿学》[3]。它是作为全国中医院校推拿系的材使用。其余虽然不乏一些好书,但多数缺乏新意。

1.3 院校 1956年,中国上海开办了第一届推拿训练班。其中教授的脊柱推拿手法包括颈腰椎的扳法和拔伸法等。1958年又成立了上海推拿门诊部;同年,又开了设了推拿专科学校。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首先成立针推骨伤系,后又专设推拿系。而后其他一些中医院校相继开设推拿专业。1987年中国成立推拿学会[4]。国内外学术交流逐渐开展。推拿系学生在全面学习中医的基础上,专门教授推拿技艺,但脊柱推拿手法没有从一般的推拿按摩手法中分化出来,而形成单独的推拿手法。另外,全国的中医院有不少设有推拿科,专门从事推拿治疗工作,其中也包括脊柱推拿,也是培养推拿人员的一个基地。

2 临床应用脊柱推拿手法在我国使用的相当广泛,有中医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康复科和理疗科等。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治疗的疾病也比较多,主要是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和一些慢性颈腰痛以及一些脊柱源性的内脏疾病等。由于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对脊柱推拿手法的定义和使用范围及权限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因而,脊柱推拿手法的命名及适应证比较混乱。由于其基础研究相对滞后,一些脊柱推拿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如: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依据,特别是能否将棘突偏歪做为使用旋转手法的依据等。在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是冯天有的脊柱旋转手法、王福根的牵引下斜扳手法[5]和龙层花的垂直牵引下的颈椎复位手法[6]等。这些专家的特点是均为西医出身,然后学习中医推拿手法,根据现代医学知识,不断改进传统的脊柱推拿手法,从而发展和丰富了脊柱推拿手法。中国脊柱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

3 基础研究

3.1 解剖学 主要是集中在腰椎上,观察内容有腰椎旋转和后伸时腰神经根受牵拉及椎板移动情况[7-10]。少数在颈椎。研究颈椎拿手法的安全性和作用机理以及有关脊柱推拿基础理论内容,如: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分布特点等[11]和棘突偏歪等问题。

3.2 脊柱生物力学 在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方面,主要研究集中在脊柱旋转手法的机理研究上,而且主要在腰椎上[12~15],由于研究条件所限,如缺乏新鲜尸体的来源和必要的生物力学仪器设备等。颈椎生物力学研究很少,对颈椎旋转手法进行筛选[16、17] 。

3.3 影像学 这部分研究集中在颈部,主要是研究颈椎的旋转手法对颈部骨性结构的影响、头颈部旋转及后伸对椎基底动脉血供的影响[18、19]、脑血流图和脑电图等检查及颈椎半脱位的临床意义[20]。

4 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以前条件所限,对外交流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流传数千年的按摩,包括脊柱推拿手法能与世界各国的脊柱推拿手法进一步交流,以利提高。我希望这篇简介有助于国内外同道们了解我国脊柱推拿手法的概况,有利于推动我国脊柱推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3] 俞大方.推拿学.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5

[4] 张恩勤.中国推拿.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

[5] 王福根.诊治腰椎小关节损伤的体会.人民军医,1980;7:57~5.8

[6] 龙层花,等.以正骨推拿为主的治脊疗法治疗冠心病和心律失常及实验研究.按摩与导引 1990;(11):9.

[7] 章永东,蒋位庄,周卫,等.腰椎后关节系乱症与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关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骨伤 1994;7(4):5~7.

[8] 郑效文,候晓魁,王毓兴,等.手法治疗腰椎间盘后突症的适应症和机制的探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4:21~22.

[9] 宋献文.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和分析研究.天津医药,1962:8:488~4%.

[10] 叶希贤.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探讨.天津医药,1962;2:90~1.

[11] 李义凯,钟世镇.颈源性头痛的神经解剖学观察.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3):56~7.

[12] 张显崧,章莹,汪青春,等.扳提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中国骨伤,1993;6(4):5~6.

[13] 蒋位庄,周卫,李星,等.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病机和生物力学研究.中国骨伤,1994;7(3):5~8.

[14] 马达,蒋位庄.脊柱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中国骨伤,1994;7(5):7~9.

[15] 候晓魁,董凡,戴克戎,等,斜搬时腰椎后部结构的动态观察和生物力学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93;13(1):51~54.

[16] 周信文,许世雄,谢志勇,等.中医推拿手法测力分析仪FZ-1型的研制及滚法合力作用点轨迹分析.医用生物力学,1996;11(3):179~183.

[17] Li Yikai,Zhu QingAn,Zhong ShiZhen.The effect of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rotatory manipulation on cervical nucleus pulposus pressures.Journal of Manipulative and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1998;21(2):97~100.

[18] 朱定军,李义凯.颈椎旋转时的X线对比观测.中国中医骨伤科,1997;5(4):36~37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6

【关键词】 针灸推拿;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30-02

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儿童消化道常见慢性炎症之一,大多数患儿常无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1]。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过分溺爱,各种小儿零食杂乱,导致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胃内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于胃粘膜致使其损伤,出现最常见的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常以中西医单独或结合治疗,但治疗周期长,疗效理想。现将本院小儿科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79例临床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例患儿均经奥林巴斯内窥镜检查确诊。其中男77例,女83例,年龄(6-14)岁,平均(8.5±2.8)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西药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81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79例。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用内窥镜复查临床治疗效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及临床资料中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用硫糖铝0.25g,3次/d,西咪替丁片0.2g,3次/d,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81例;观察组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79例患儿利用中医辨证理论及独特的经络腧穴基础理论,选用特定的腧穴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方法[2]。针灸选取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肝俞、胃俞、中脘及下脘等穴位在推拿后行针灸,留针30min。另外若脾胃虚弱型增加章门穴;肝胃不和型增加期门。推拿法则选取脾经推拿100-200次;胃经推拿100-200次、揉板门100-150次,另外内八卦、外八卦、四横纹、开璇玑、膻中及中脘等各采用推拿100-150次。每次推拿针灸15d为1疗程,其中选用温法、和法通法采用推、拿、按、揉及擦等手法。休息3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针灸推拿治疗。

1.3 疗效评价 ①痊愈:治疗结束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胃窥镜复查胃黏膜恢复正常,而且停药休息1月未复发;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窥镜复查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减轻;③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胃窥镜复查胃黏膜糜烂范围缩小;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胃窥镜复查胃黏膜症状未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以x2,P

2 结 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经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出现不同的有效率,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见表1,其中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差异性(x2=12.68,P

3 讨 论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表现,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利用胃镜检查结果时发现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而小儿慢性胃炎是也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约占慢性再发性腹痛患儿的1/3,目前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3]。主要是由于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于小儿胃粘膜引起损伤的结果。同时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主要原因与自身体质免疫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各种有害因素造成胃黏膜损伤,释放抗原并致敏免疫细胞引起抗原一抗体反应导致胃黏膜进一步损害。另外患儿被家长溺爱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维生素C、维生素e及钙、铁等元素摄入不足容易出现胃黏膜伤害等致病因素。如长期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胃黏膜也有损伤。

本组所选病例160例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利用纯西药硫糖铝和西咪替丁治疗是以保护和修复胃黏膜为主要措施,其临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3.95%。而观察组则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后,主要有①肝郁气滞型;②脾胃虚寒型;③饮食停滞型。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依据分型选用特定的腧穴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方法,虽然临床治疗效果及时性较差,疗程长,但临床治疗效果却高达91.14%,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差异性(x2=12.68,P

参考文献

[1] 闫慧敏.小儿胃炎的诊断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3):195.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7

【关键词】中医药 英语著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 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著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著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 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著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著作

1.丛书系列

1990 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 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肛门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 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 个分册。2001~2006 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 年和2007 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 材

1998~2000 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著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 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 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 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 年谢竹藩编著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 年Chen Chiu Hseuh 编著《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Text》。1999 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 年金义成、彭坚所著《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 年李鼎原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 年陈慰中著,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 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 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 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著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著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著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著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著作:中医药英文著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著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著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加大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教材的补充和编写,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外向型人才,扩充全英文中医药教材和著作的编写,尤其注重中药学等学科的英文著作发展。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进行创造,改变以往独立作战、各行其是,既无方便的途径相互交流切磋,也无专门机构加以协调的状态,使中医专业术语的翻译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积极推广加强双语教学的改革,加大既懂中医药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文水平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相互促进,既有利于今后中医药的专业英语教学发展,又有利于中医药著作的继承和发展。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已经被世界所瞩目,中国作为中医药的根源之地,需要培养一些从事中医药事业优秀的外向型人才,不断宣传中医药文化,使世界更了解中医药,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而这些就需要有更多的中医药英文教材、书籍的编写去宣传发扬,既有助于国内学生和对其感兴趣的人们学习,对于国外友人也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使中医药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国家的人们的健康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8

【关键词】 脑性瘫痪/康复; 语言发展障碍; 头针疗法; 语言疗法; 儿童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脑瘫患儿发生率约1.81‰~4‰,且近年随着新生儿死亡率的降低,本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家长很难坚持长期为患儿康复治疗,故尽快改善脑瘫患儿的某一部分功能可以给家长以信心坚持治疗。现将近年本院儿科采用头皮针刺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功能落后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7/200802安阳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收治脑瘫患儿60例。全部病例按入组时间随机分组接受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4岁27例,~5岁3例;痉挛型27例,肌张力低下型2例,不随意运动型1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4岁28例,~5岁2例;痉挛型26例,肌张力低下型2例,不随意运动型2例。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2004年昆明会议通过的脑瘫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瘫诊断标准;(2)年龄3~5岁;(3)语言功能发育较正常落后6个月以上。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智力发育落后者;(2)近1个月进行过针刺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推拿按摩、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头皮针刺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推拿按摩、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语言训练治疗。每周6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5.1 取穴 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廉泉、运动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

1.5.2 操作方法 取26~28号(1~1.5寸)毫针,针与头皮呈15°夹角,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头皮下组织或肌层,然后沿刺激区方向到帽状腱膜下,采用平补平泻手法,30 min行1次针,留针1 h。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河北省人民医院构音障碍评定法[3,4]。该法通过量表,检查包括构音器官反射、运动及语音清晰度共8个大项目,27个分测验,每个分测验都设定了5个级别的评分标准。(1)痊愈:患儿8个大项目均达正常;(2)显效:患儿8个大项目均有改善;(3)好转:患儿4个大项目有改善;(4)无效:患儿8个大项目均无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P

3 讨论

本病病机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感受邪毒,髓海受损,致肝肾亏损,心脾不足,气血亏虚,精乏髓枯,心窍蒙蔽,筋脉失养。脑为“元神之府”,具有掌管精神、意识、思维、运动的功能。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肝主藏血,精血同源,故肝肾功能正常与否与脑髓生成、发育有密切关系。“头者,精明之府”,根据经络理论,手足三阳经均通过头部,针刺头部腧穴可以调动五脏六腑的精气。现代研究认为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但有些神经细胞在一生中并未全部使用,其中包括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头皮针刺可使这些突触和神经环路重组一个神经细胞功能集团的网络系统,以代偿受损的脑功能区,最终使脑瘫患儿的各项功能完全或逐步恢复[5]。大脑皮质功能区在头皮有相应的投影区,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和功能区可以提高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

小儿脑瘫为儿科疑难杂病之一,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脑瘫,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头皮针刺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发育落后较单独语言功能训练疗效明显,且具有操作方便,痛苦较小,费用较低等优点,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患儿语言功能改善后可以更多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增强患儿的自信心,更有利于他们融入到社会中去。但针刺为有创性操作,少部分患儿家长不愿接受或不能按疗程治疗,依从性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王子才,姜志梅.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

[2]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3] 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3210.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9

推拿手法是指用手或肢体的其它部位,或借助器械,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人体体表做有规范的操作。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以达到治病目的。推拿治疗是一门集理论性、专业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临床学科,它不仅要有广泛深入的医学理论知识做基础,还要有熟练的手法操作技能作为支撑,另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临床工作中,有的只注重医学理论与临床知识,不注重手法技能训练;或只重视手法治疗,对疾病的理论基础薄弱;或只关注疾病的诊疗,忽视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等。其结果往往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者出现手法副作用,或者疗效不好,甚至加重病情,严重者还会发生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随着医学由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推拿临床医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理念也在由单纯的治愈疾病转变为以良好的身心状态的回归社会。这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给予了推拿这一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古老而神奇的中医外治疗法以广阔的发展空间。本人于推拿临床工作二十余载,就推拿临床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要求,不揣简陋,谈些个人粗浅的认识与体会,供同道参考商榷斧正。

1 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

清・喻昌在《医门法律》中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动手开口便错。”作为一名临床推拿医师,应掌握包括中西医方面的基本医学知识,即应具备全科医师的基础。医学知识是指导疾病诊治的依据。一些只经过短期培或速成班学员,以及未系统学习医学理论的推拿师,常常因医学理论知识的欠缺,而致临床疗效欠佳,或者使原有的病情加重,严重的甚至造成人身损害,如对骨质疏松患者施以暴力导致骨折。同时,若缺乏医学理论知识,对推拿治疗后病情变化也无法进行科学的临床分析与处置,因此容易引发医患矛盾。作为一名临床推拿医师,医学理论的学习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自身发展源源不绝的动力,因此需要不断的学习。

2 完善检查,明确诊断,严格把握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保证医疗安全

通过了解病史,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结合x片、CT、MRI、B超、相关检验等理化检查,尽量给予作出明确诊断。在现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保证医疗安全,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医疗安全,应贯穿医疗过程始终。未做相关的检查,或未认真检查,诊断不明,甚至可能误诊的情况下,进行盲目或经验性推拿治疗,往往会出医源性问题,甚至发生医疗事故,这方面的教训相当深刻。如颈椎结核误以为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寰枢椎骨折诊断为颈部扭伤等,进行推拿治疗后症状加重,甚至造成高位瘫痪,这类情况在临床中屡有报道。笔者也曾见过一70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因腰痛经推拿等治疗后症状加剧,后经MRI检查确诊为自发性胸腰椎骨折。这类情况在临床中应给予特别地注意。另外,由WHO组织的全球合作研究“综合医疗机构中的心理障碍”的报道中,而有心理障碍患者的99.1%是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到综合医院就诊,因此,诊断中要注意心理问题躯体化表现的患者。

3 手法要熟练,应用得当

手法是推拿治疗的基础和精髓。以指代针,推拿代药,是指熟练的手法治疗能发挥与针灸和药物一样疗效。对手法要求达到“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推拿是一种需体力与技术相结合治疗方法,因此,一方面可通过体育煅炼、力量训练、练习“易筋经”等增强体能,另一方面可结合米袋或沙袋等辅助器械加强手法训练。熟练的手法是保证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临证中多了解患者的感受,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轻重缓急不同手法,必要时可加用冬青油、石蜡油或药膏等。治疗中使患者感觉舒适,不觉其苦,避免因手法不当产生皮破、肿痛等不良反应。只有手法熟练,才能提高疗效,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切忌手法粗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临床中常有因手法粗暴或使用不当而致血肿、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加重而需手术治疗等方面的报道,增加了患者痛苦与负担,不可不慎。

4 手法应强调辨证论治,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手法不同,功效各异。如摩法可健脾和中,擦法可散寒止痛,拿法可发汗解表等。马君淑在《推拿捷径》中亦言:“宜按宜摩,寓有寒热温平之妙;或揉或运,同一攻补汗下之功”。针对患者的病情,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祖国医学方面,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采用扶正祛邪,泻实补虚,尤其在小儿及内科推拿方面,更应强调辨证论治。否则犯虚虚实实之弊,轻者延误病情,重者则危殆立至。现代医学方面,要结合解剖学及理化检查结果,针对性进行治疗,特别在伤科推拿方面,如骨错缝、筋出槽,只要施法正确,便可霍然而愈,立竿见影。另外,人有体质禀赋之异,时有寒热温凉不同,地有高下之差别,所以,在推拿治疗中,要根据患者胖瘦等自身情况,结合环境气候等具体因素,辨证施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5 要做好沟通及心理疏导

据WHO(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统计,综合性医院患有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患者占到了总数的24%。而对于慢性病患者,心理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与高速发展期,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急剧增大,医患关系在商业化运作中,矛盾日益突显。因此,了解患者的疾病与心理状况,在推拿治疗中及时做好解释沟通工作,让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外,加之以心理疏导治疗,解除其思想顾虑与紧张状态,增强战胜疾病信心。这样,不仅可以增进患者的信任,和谐医患关系,还能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快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