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集锦9篇

时间:2023-07-18 16:41:17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1固定资产的定义以及规定细则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同时也是企业经营运行的物质保障。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离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科学、合理配备及有效地使用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且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一政策、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2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及职责

首先,各中小企业或公司应命令行政管理部来统一管理公司所有固定资产,同时任命财务部为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应每月配合财务部定期检查各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财务部作为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核查,保证公司部门固定资产合理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并根据固定资产规模配备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专职资产管理员,确保所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3固定资产的管理特点

3.1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增减变化方式较多,如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购置、自行建造、更新改造等多种方式。

固定资产一般单位价值较大,增减变化方式繁多,相应涉及的科目也很多,核算较复杂,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3.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企业固定资产具有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特征。固定资产反映其价值转移的核算方式―折旧。影响折旧的因素有: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折旧年限折。

4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近年来,各大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都出台有相应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但是固定资产管理中仍然有诸多问题:固定资产转移时价值的确定、盘点的标准和规范、帐实不相符等,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4.1.固定资产价值严重偏差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在关联企业间不当转移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通过利用股份控制和人事上的关系对下级企业施加影响,将固定资产在关联企业间以低于或高于价值的价格进行转移。

4.2.固定资产体系崩弱

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盘点不及时,企业由于产权结构过于复杂,资产盘点责任不清晰,基本上只在年终审计时才盘点。对于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和金额大小认定处理过于轻率,即使盘点确认也仅流于形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4.3.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存在局限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企业一般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没有科学的预算、投资分析的购置固定资产的制度,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4.4.固定资产设置良莠不齐

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账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定期进行实物盘点,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核对。但是,有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账物不符、账账不符,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健全,企业只设置了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管理账,致使一些净值为零但仍有使用价值。

4.5.企业固定资产浪费严重造成资产闲置

主要表现一是闲置资产无人管理,无人维护保养,致使部分有使用价值可调剂使用的资产或有处置价值的闲置资产因无人管理而闲置,二是部分资产损坏维修不及时,人为造成资产闲置。

5针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问题的解决对策与方法

5.1.对固定资产实行规范化管理

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因此可以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一方面是归口管理,一般企业的生产设备归生产部门管理,动力设备归动力部门管理,运输工具归运输部门管理,另一方面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使用地点,落实到班组和个人。这样使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可靠保证。

5.2.对固定资产实行集团分流化

对于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全局出发,在资产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各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集团化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调剂使用,避免公司各自为政,各行其道。

5.3.完善固定资产处置制度,盘活固定资产

企业对固定资产处置要做到物尽其用,制订设备报废条件: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经济效益差;同时也要采用多种形式盘暂时不用的闲置固定资产,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不但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现金收益,也能够节约管理成本。

5.4.领导层加强企业管理意识

企业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列入工作目标,在资产管理方面实行单位领导全面负责制,从决策层面做好规划、预算,加强内控管理,以达到固定资产增效增值的目标。通过从上到下层层考核,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对策

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企业科学管理和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据了解,一般企业的固定资产要占企业总资产的半数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整体资产管理的成功与否受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如今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注重销售收入的增长,而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这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缺乏制衡,运行效率低下等局面,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第一点,多数企业财务部门在对固定资产登记入帐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漏洞,原因是企业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统计只登记固定资产总账,而对明细分类账上却不予反映,这种情况的出现将造成账账无法核对;另一种情况,由于对日常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不够重视,常常忽略了盘点工作,更有甚者是固定资产已经购置很久了,在账面上还没有反映出来,出现入账不及时的情况,造成固定资产的账物不符的现象。第二点,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损耗才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进行计提,未充分考虑不同资产的损耗特点,或者将折旧不合理地加速,或忽略无形损耗造成折旧计提不足,资产的现实状态无法体现。

(二)管理手段和方式还需提高

企业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依赖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资产管理部门通过人工清查方式,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予以记录,在每月月末向财务部上报资产使用数据及状态表;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不提供的数据进行财务处理,在期末组织企业固定资产盘点;使用部门只负责设备的正常运作。

(三)重购置轻管理

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资产购置以后,由于缺失验收制度,经常会出现所购非所需,且无法追溯责任。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同时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帐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调动使用资产等,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造成部分资产流失。

(四)账实不符问题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到位。主要由于:一是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增加的资产由于入账手续繁杂,审批时限过长,因此资产增加时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账务处理。减少的资产不做核销,淘汰报废的设备,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资产不办理相关手续,不做账务处理,导致资产账实严重不符。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二是盘盈、接受捐赠和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由于各种原因滞留账外不入账,形成资产的账外循环。三是由于部门间缺乏沟通,疏于管理,导致资产在部门之间相互调动使用,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调动申请、转移单,导致资产管理人员不知情,财务账上不做任何调整。再加上人员的变动,长久以往,资产下落不明。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然而激烈的竞争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财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财务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需要。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企业需要借鉴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完善相关制度,从而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

(一)提高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识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中比较困难的环节。这就需要加强对领导的管理意识的进行提高,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只有领导的意识提升了,员工们才能追随领导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借鉴和采用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规模大、种类繁多,但随着科学的进步、企业规模的扩大,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的频率也较快。所以说,企业必需选用较为选进的管理模式代替以往的手工管理、核算。将电算化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中是一种较好的措施,同时要借鉴其它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组建功能齐备的数据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分配、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同时为防止电子信息的意外丢失,辅助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安排固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测,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安全性。

(三)建立奖惩机制,强化报废设备物资处置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报废设备物资的处置环节。人们往往对这个环节的重视不够。固定资产到了报废的程度价值肯定不会太高,这是导致人们忽视这个环节管理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报废的数量偏大,必需要对这个环节加强管理,如果忽视管理,将会造成资产的流失,影响企业收益。

(四)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固定资产

企业对固定资产处置要做到物尽其用,制订设备报废条件。对各部门报上来的资产清理报废等申请,资产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电脑等更新换代比较快的资产应缩短解决问题的期限。保证有问题的资产能及时有效的得到处理。从而保证资产的质量,进而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无效资产长期挂在账面上,虚增资产价值。

(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人的素质的高低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范文3

关键词: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对策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卫生经济体制的改革,固定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为医院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

现阶段,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1帐物不清。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不易清查,或清查时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效率掌握不清,影响领导决策,造成重置和闲置。

1.2利用率低。一是内部原因,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隐性流失。二是外部原因,各地医疗市场有限,但在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例如核磁共振一般市级医院都有,可每天就诊人数一般不超过四人。再如一些有着相似功能的医疗设备,提高了数字胃肠使用率,必然降低X光机使用率,提高螺旋CT使用率,必然降低一般CT使用率。

1.3缺乏严谨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近几年来,要求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呼声越来越大,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账面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都是构建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这与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虽然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每月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维修,但由于修购基金不是按预计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实际损耗而提取的,这与单位实际发生的损耗相脱节,使得维修费居高不下,难以控制。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对策。

2.1摸清家底,建帐立册,定期清查,盘活存量。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就要建立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清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还要对资产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医院要进一步完善“三账一卡”制度, 所谓“三账一卡”制度,即总账、一级分类明细账、二级分类明细账、固定资产管理卡(台账)。由固定资产会计做好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对全院固定资产按资产主管科室及资产大类实行金额控制;协助设备和材料采购主管科室建立二级分类明细账,按资产分类、名称、规格分别设置账户,记录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并按资产使用科室进行归类管理;督促各科室护士长或科室负责人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本科室领用的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很多地方医院都实现了医生、护士、药房、收款的连接,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不仅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而且也有利于使用部门核对和管理本科室的资产,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2.2制度健全。管理的混乱,需要制度上的规范,这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

2.2.1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购买前使用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医疗市场进行调研,进行本量利测算,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交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有关方面的医学与工程专家开会讨论,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

2.2.2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责任到人,配备专职人员实行专门化管理。保管人员建立固定资产保管帐,要严格出入库单制,财产的增减均应及时反映在出入库单中。对财产的购置、调入,在入库单上登记;对财产的调出、借用、领用,应由医院领导审批,凭出库单领取财物,保管人员根据出入库单及时在保管帐中登记,以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增减变动情况。2.2.3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日常维护不仅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某种程度上等于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了成本支出,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医院可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各科的设备管理、使用和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责任制惩罚。同时,设立设备管理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设备管理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以提高科室人员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意识。

2.2.4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制度。对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率低的固定资产予以合理的调配,并及时办理调拨和核销手续,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

2.2.5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有的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帐,而将盘亏的固定资产入帐,其结果减少了医院的收支结余。发现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区分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2.2.6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需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列出清单,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后,上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方可核销。

2.3加强成本核算,正确计算和提取修购基金。

医院应积极推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强化经济核算,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维护、更新。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缴费的成本意识,对闲置和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调拨和处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的投向,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2.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要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为医院资产管理起到“增值保值服务”的作用,防止舞弊,及时堵塞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清查和清理进行监督,还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卫生经济体制的改革,固定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为医院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

现阶段,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1帐物不清。

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不易清查,或清查时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效率掌握不清,影响领导决策,造成重置和闲置。

1.2利用率低。

一是内部原因,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隐性流失。二是外部原因,各地医疗市场有限,但在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例如核磁共振一般市级医院都有,可每天就诊人数一般不超过四人。再如一些有着相似功能的医疗设备,提高了数字胃肠使用率,必然降低X光机使用率,提高螺旋CT使用率,必然降低一般CT使用率。

1.3缺乏严谨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

近几年来,要求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呼声越来越大,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账面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都是构建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这与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虽然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每月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维修,但由于修购基金不是按预计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实际损耗而提取的,这与单位实际发生的损耗相脱节,使得维修费居高不下,难以控制。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对策。

2.1摸清家底,建帐立册,定期清查,盘活存量。

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就要建立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清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还要对资产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医院要进一步完善“三账一卡”制度, 所谓“三账一卡”制度,即总账、一级分类明细账、二级分类明细账、固定资产管理卡(台账)。由固定资产会计做好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对全院固定资产按资产主管科室及资产大类实行金额控制;协助设备和材料采购主管科室建立二级分类明细账,按资产分类、名称、规格分别设置账户,记录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并按资产使用科室进行归类管理;督促各科室护士长或科室负责人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本科室领用的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很多地方医院都实现了医生、护士、药房、收款的连接,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不仅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而且也有利于使用部门核对和管理本科室的资产,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2.2制度健全。

管理的混乱,需要制度上的规范,这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

2.2.1固定资产采购制度。

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购买前使用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医疗市场进行调研,进行本量利测算,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交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有关方面的医学与工程专家开会讨论,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

2.2.2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

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责任到人,配备专职人员实行专门化管理。保管人员建立固定资产保管帐,要严格出入库单制,财产的增减均应及时反映在出入库单中。对财产的购置、调入,在入库单上登记;对财产的调出、借用、领用,应由医院领导审批,凭出库单领取财物,保管人员根据出入库单及时在保管帐中登记,以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增减变动情况。

2.2.3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

日常维护不仅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某种程度上等于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了成本支出,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医院可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各科的设备管理、使用和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责任制惩罚。同时,设立设备管理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设备管理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以提高科室人员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意识。

2.2.4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制度。

对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率低的固定资产予以合理的调配,并及时办理调拨和核销手续,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

2.2.5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

有的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帐,而将盘亏的固定资产入帐,其结果减少了医院的收支结余。发现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区分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2.2.6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需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列出清单,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后,上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方可核销。

2.3加强成本核算,正确计算和提取修购基金。

医院应积极推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强化经济核算,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维护、更新。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缴费的成本意识,对闲置和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调拨和处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的投向,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2.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要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为医院资产管理起到"增值保值服务"的作用,防止舞弊,及时堵塞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清查和清理进行监督,还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

2.5加强营销,从外部创造条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范文5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可知,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手段,在企业的资产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电网经营企业具有资金密集型、高投入的特点,固定资产在电网企业总资产中可占到80%以上的比重,可以说,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对于电网企业整个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创造企业价值而言,投资决策是经营、筹资、投资等三项决策中最重要的一项决策。筹资的目的是投资,投资决定了筹资的规模和时间。投资决定了购置的资产类别,投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前景,以至于提出投资方案和评价方案的工作需要整个企业的经理人员共同努力。投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

投资按其对象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两种。生产性资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也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及存货等,这些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条件,企业利用这些资产可以增加价值,为投资者创造财富。

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面临的形势

2002年后半年以来,由于国内GDP的高速增长,电力需求增长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整

整4年的时间里,全国的平均电力增长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高于GDP增长速度。200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4.4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5100万千瓦;2005年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2005年全国发电量247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

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导致电网负荷和网架结构凸现薄弱,无法满足电力增长的需要。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十一五”期间电源和电网结构调整十分重视。在电网建设方面,国家计划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在北通道,继续加大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向京津冀电网送电规模,促进西北黄河上游水电与宁夏火电联合以及陕北火电向华北和山东电网的送电。在中通道,要重点建设三峡水电站,同时开工建设金沙江和四川水电流域大型水电站向华东和华中送电工程。而在南通道,要在国家已经批准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开工一批电力项目,保证西电东送目标按期完成。此外,“十一五”期间,还将继续加强和完善区域主干电网架和各省网架建设。

在这种形势下,电网企业纷纷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省级电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在十一五期间普遍达到四十亿元以上,投入的重点在变电容量和输电线路上,目的是保证电网坚强,提高电网输配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系数。

其实早在1998年,电力企业就开始斥巨资进行城市电网改造,1999年,又开始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在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的过程中,由于有国家资本金的介入,政府部门和媒体高度关注,暴露了很多网改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社会对电力企业的建设管理水平提出质疑,并上升到仇视垄断企业的高度。

二、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存在的问题

从1998年至今,基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的大规模资金投入,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在短时间内成倍增长,有的甚至增长四到五倍,在建设投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夸大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

作为一个企业,投资的出发点是获利,在对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首先应当是衡量此项目是否盈利,是否能为企业产生经营效益,而电网企业在近几年的投资中,往往过分夸大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如1999年以来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某些低压改造项目投入几十万元,而用户的年用电量不过几十度,折合人民币不足30元,投入和产出差距如此巨大,而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中只注入20%的资本金,其余为银行贷款,电力企业在电网改造后还要承担还本付息的任务,而电价同时又受到国家管制,导致电力企业在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以付出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效益作为代价。

(二)在建设投资前期管理中,注重电网规划,忽视投资回收分析

前几年,由于电力需求紧张,电力企业备受关注。为了企业自身发展,加之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地方政府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电网规划工作非常重视,经常与政府部门共同举办城市和农村电网规划研讨会,电网规划的重点立足于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是根据政府对经济的统一规划进行安排,少有考虑投资回收的内容。

正象一份电网企业的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讲的,报告第一部分为所在地经济概况,第二部分为电网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为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为建设规模及方案,第五部分为投资估算,第六部分是效益分析。在整个报告中,效益分析所占的篇幅和比重不到二十分之一,而且只有售电量增加、电费收入增加等有限数据,没有任何对投资回收的分析。即使完工后的工程分析,也仅限于工程造价的分析,鲜有投资回收期的内容。

可以看出,电网企业在进行建设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企业的角度去考虑效益的问题,而是更多注重社会职能。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网企业的性质已经不容质疑,而且除少量技术改造工程外,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几乎都来自于金融机构贷款。一方面无视效益分析,盲目投资,一方面承担还本付息的任务,无形中增加了电网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暴露出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不到位。

(三)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脱节

电力企业一直采用自上而下垂直的管理模式,对于电压等级较高的工程项目,由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核算,如220KV及以上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就由省一级电力公司核算,110KV工程由分公司负责核算,10KV等低压工程一般由支公司负责核算,但是由于工程项目所产生的征地费、青苗赔偿费、前期费等支出必须由当地电力公司进行操作,导致一个工程项目由多个会计主体在核算,造成的后果是工程核算不完整,资料和信息不对称,竣工决算编制滞后。

由于中间环节过多,设计批复、可研批复过程中难免出现沟通问题,导致设计变更增加。几乎有80%的工程项目都有设计变更,变更引起概算不准确,投资计划不足,造成工程超预算列支。对于在企业内部实施预算管理的电网企业来说,资金无法核销,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

(四)工程物资管理不规范,浪费严重

省级电力公司出于集约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节约采购成本的需要,对于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和大宗物资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但是由于采购委托有独立法人的物资公司,而合同签订却需各分支机构与供货商直接签订,而且由于物资的使用者不掌握主动权,导致售后服务跟不上,加之中间申报采购环节过多,周期过长,浪费严重。

(五)重立项,轻管理,投资建设后续问题多

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立项,重施工,轻管理的现象,对由于用电负荷增加的需求非常重视,对工程施工进度也抓得很紧,但是在工程管理上却存在很多问题。自上而下普遍认为工程现场完工就是工程项目的结束,不注重收集资料,不注重工程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和施工结算,后果是工程完工多年,决算仍没有编制,资产没有结转,折旧无法足额计提,导致账面资产不真实,影响企业管理的质量。

转贴于 三、对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建议

(一)将电网建设规划与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紧密结合,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投资效益分析和电网规划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长期投资规划。即在进行电网前期规划时,除了考虑市场、负荷增加、未来经济发展等因素外,更要考虑市场是否优良,未来用户的电价结构如何,以及未来经济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引导的方向,并根据上述因素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测算,结合未来用户的生产经营周期、产品性质、市场情况对投资资金的回收期进行详尽测算,保证投入的资金能够收回,规避投资风险。

(二)重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加投资回收内容。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回收期、会计收益等指标,同时也要考虑投入货币的时间价值,即要增加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进行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程序:一是提出投资方案,固定资产投资的方案通常来自生产部门。二是估计和测算方案的相关现金流量。三是计算投资方案的价值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四是价值指标与可接受标准比较。五是对已接受的方案进行再评估,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找出预测的偏差,通过发现问题修正财务控制,为决策提供支持。

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也被称为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技术,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和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以及现值指数,即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作为评价方案的指标,并计算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另一种评价方法是不考虑时间价值,把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看成是等效的,首先计算回收期,即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之后计算会计收益率,即年平均收益额与原始投资额的比率确定方案的优先次序。

(三)规范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管理,科学梳理管理流程。针对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设计变更过多,建设主体与使用主体脱节的现象,应科学梳理工作流程,建立设计变更、概预算变更的考核制度,优化设计方案,细化设计批复,分清责任。对于上级单位核算的工程,要规范与下级的资金拨付,资料的传递,信息的沟通。加强对物资采购和回收环节的监督,优化采购流程,减少资金风险,最大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结果的追踪分析,考核是否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取得了预期的收益,并定期对投资项目的实施、效益做出评价,并作为考核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的依据。重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结转资产资料和实物的移交工作,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做到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建议

前 言

通过审计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审计也不是万能的,审计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定是完全恰当的。所以,决策者在应用提供的数据信息时应该分析使用,审计仅是决策的因素之一,为了真正实现投资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有更多的管理者参与,从多个环节进行控制,为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技术、理论上的支持。

一、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的意义

1.1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从其审计的内容和目的上来说是一种经济效益审计,其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及其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情况及影响因素、途径等。主要是投资项目的提出;投资项目的评价;投资项目的决策;投资项目的执行;投资项目的再评价。这其中投资项目的评价是一个中心内容,它是作出科学决策的关键。评价注重考虑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估算投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二是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三是确定资金成本的一般水平;四是确定投资项目的收入现值;五是运用投资决策的方法对收入现值和所需资本支出进行比较。

1.2审计的目的就是以促进投资行为的经济效益,注重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三E”评价和监督。经济性就是考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投资的使用成本,也就是“花得少”。效率性就是在保证少花钱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产出,即“花得好”。效果性就是投资能很好地达到预期即“花得值”。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方法

2.1“因果分析法”与“果因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从事件的起因查起,最终查出所对应的结果。“果因分析法”则正好相反,是从事件所产生的结果查起,最终透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果分析法”的优点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审计内容较为全面,不足之处是审计所需时间较长,技术难度较大。“果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溯果撷因,方法简便,需要时间较短,不足之处是审计过程容易以点带面,内容不够全面。

2.2“窗帘中间拉开式”审计法

审计人员根据掌握的审计线索,依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判断。同时,向“左”追查问题产生原因的整体脉络,向“右”验证分析自身判断的准确性。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先入为主”法。

2.3“遵循性”审计法与“思维创新”审计法

“遵循性”审计法是针对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管理模式和固有的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是与非做出判断。“思维创新”审计法则相反,它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并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判断。

2.4“解剖麻雀”审计法与“高屋建瓴”审计法

强调管理审计要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解剖,并不是说管理审计要一味地在“微观世界”中探索。深入地了解“微观世界”之后,审计人员还要“跳”出来,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微观”进行总结、提炼,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屋建瓴”审计法。通常所说的“既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就是这个道理。

2.5“否定之否定”审计法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由于受环境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做出的审计结论往往不可能一次完成,先前的审计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时,如果审计人员发现了这一偏差,应对原有的审计结论进行否定,重新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定之否定才是肯定。审计人员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所说的否定之否定,并不是单指一次否定,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多次否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3.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不够广、力度不够大。近些年来,国家对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由于审计机关受人员和经费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全面进行审计,审计机关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投资金额所占的比重还相当低。

3.2以查错防弊为主的审计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投资领域的市场运作、建设管理尚不规范,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仍然是重点,发现和揭露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仍然是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

3.3审计方式多是事后审计,投资审计未能真正渗入建设全过程。目前,大多数建设项目审计仍然以事后监督为主,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

3.4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审计手段、人员配置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涉及到各个环节,建设过程又涉及到各个专业,进行投资审计的人,不仅要了解基本建设全过程,还要懂得专业知识,掌握工程审计的先进手段和具备宏观分析及项目评价能力。

四、做好审计工作的建议

4.1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配备充足、合格的审计人员是审计机关有效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基本条件

可以采取如下途径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一,人才的外部引进,即适当增加编制,用于引进审计机关所亟须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第二,人才的内部培养,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第三,系统内部的人才整合,即上级审计机关对于享有审计权限而又人手不够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可以委托或者授权下级审计机关来办理;第四,建立外部人才网络,即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他中介、咨询机构中的技术专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必要时可以聘请他们参与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第五,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近几年违法乱纪现象较严重,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要使审计人员树立坚守的政治信念,加强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4.2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

目前审计所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很难适应新的审计任务。加快审计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迫在眉睫,必须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各个环节。在审计中充分运用分析测试,以分析测试结果作为拟定审计计划、实施审查、作出审计结论、表达审计意见的重要参考依据。

4.3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投资绩效审计过渡

自审计机关成立以来,我国投资审计主要是以工程管理、财务收支为主体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审计署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因此,我国投资审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以查错防弊为主要任务,是从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

4.4从事后审计逐步向全面参与、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

审计人员作为项目管理的监督部门,应将投资控制视为已任,主动全方位参与到项目的管理之中,除定期参加工程例会,收集情况外,在各相应阶段,如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竣工决算等各阶段,也应广泛参与获得信息。唯有把审计关口前移,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搞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综合国力的增长,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范文7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是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减少资产的流失,实现资产优化配置,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还要结合常见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制定出解决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账目与实际不符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账目情况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账目只能查到总账,没有季度明细账,所以固定资产在发生变动时没有及时记录,这会导致在查账的过程中盘点不清,长期以往,账目情况与实际将会存在较大差异。在有的事业单位,购置或者拨付的固定资产有时会出现没有登记在册的情况,而且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在登记时只是草草了事。由于账目盘点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有的固定资产已经发生了贬值,但是账目数据却没有体现,所以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与真实情况不符。在发生固定资产租赁的情况时,没有对资产损耗或资金损失进行记录,所以固定资产账目存在偏差,这些问题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真实性,而且会削弱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力,从而降低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固定Y产流失严重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后得知,固定资产存在严重的流失情况,很多单位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且还存在重复购置的问题,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还存在未向相关部门办理审批的情况,严重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失控。如果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较低,则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也会降低,有的固定资产甚至存在闲置情况,资产情况不明。一些事业单位重购置、轻管理,不经批准就购置物品,而且也没有按照规定对资产进行评估,甚至低价出售固定资产,还有的固定资产被员工长期占用,据为己有,无法收回,造成了固定资产严重流失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核算不清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往往会疏忽对产品价格调整、产业增值、分季度收支平衡等方面的核算,这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清。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松散,有的固定资产已经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是仍然堆放在仓库里,浪费仓库中的存储资源。有的固定资产已经到了报废期,但是无人管理,也没有向相关部门申请报废,挂在账上使得资产核算并不准确。在核算时还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有的人只是完成了表面核算,没有对固定资产的应用价值以及预期获利进行核算,降低了固定资产核算的价值。

二、事业单位常见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我国管理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在制定制度时没有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关法则,而且管理人员之间缺乏相互牵制,无法避免现象。根据管理制度相关要求,会计人员需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审查,还要核算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核算工作,无法了解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有的事业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时,没有经过民主决定,而是私自转让、置换、出售固定资产,造成了资金流失。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加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现象。

(二)日常管理松懈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账目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日常的管理比较松懈,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财务人员缺乏责任感,工作也缺乏主动性,在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时不够详细,有的固定资产甚至多年都没有进行核算清查。固定资产管理应对固定资产转让、出借、报废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还要核算维护费用以及利益价值,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这项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也比较松懈,所以账目与实际无法吻合。

(三)管理人才匮乏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应该有专人进行管理,并且采用网络化管理、优化配置以及长短期利益预算等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经济学知识。很多事业单位都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会计人员很难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固定资产管理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这项工作应有专人完成,其还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在管理与核算时不会受到主观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核算的公正性,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所以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一直难以提升。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核算方式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应采用多种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是当前固定资产核算常用的核算方式,其可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能记录资产的折旧价值。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能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的固定资产使用信息,从而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多种购置渠道,在核算的过程中应加以区分。这种核算方式还强调了定期清查,在固定资产发生损耗或者外借时,会根据责任进行核实处理,形成书面报告。只有不断的优化核算方式,才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加强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有利于了解资产的现有价值,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在会计年度终了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后,应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办理入库、建卡等手续。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做好登记与账目明细。了解事业单位资产负债以及费用管理情况。对于房屋、重要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应做好建档,对调整移动情况进行记录,建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

(三)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素养与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能力,其需要了解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还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人才,所以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术,或者聘请具有审计经验的人担当内审职务,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也关系着资源优化配置情况,只有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四、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制度存在较多的漏洞,这不但造成了资金的流失,还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改善管理制度,优化核算方式,还要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固定资产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

[2]姚国思.基于集中核算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范文8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影响 存在问题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行,不少的事业单位在资金和资产的管理上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会严重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点问题,其不仅能够提升单位内部管理运行的质量,降低财务运作当中潜在的风险,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的监控资本保值和增值,固定资产的治理和经营层主要能够在维护相关主体利益的前提之下,合理的获得自身的利益,能够有效的对于企业生产中的资产应用进行监督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经济活动当中最基础也是最直接的监督,实现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是内部监督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固定资产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良好的保障。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对资产、财产以及损益等造成重要的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在大多数的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还比较的淡薄,没有考虑到资产使用所取得的效益,也没有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约束的机制,从而就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此外,许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由国家进行拨款的,有部分的单位认为财政资金不用就是浪费,为了自身部门的利益,就会出现购置重复现象的发生,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也没有对固定资产的利用做分析总结,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考核约束的机制,从而造成资产浪费。

(二)固定资产账目不符

当前,许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并且还不及时,这样就没有办法真实的反映和有效的控制资产增减变化的情况,导致单位资产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还有部分单位在建造某些办公建筑之后,很长的时间之内都没有进行入账,无偿的调入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此外,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的核对清楚,账面和实物不一致,没有及时的对遗留的账面进行全面的清理,整体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的混乱。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为了完成事业发展的任务,加强单位的建设,而忽略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和使用制度,财务的核算制度以及相关的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等都不健全,有的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这样就会导致单位资产管理混乱。另外部分单位虽然会每年定期的盘点相应的固定资产,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不和实物管理部门进行逐一的清点,这样并不能够产生相应的效果。此外由于各项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应的计价标准不是统一的,这样就会造成会计在核算的过程中混乱现象的发生,国家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的年限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缺乏比较有力的约束机制,并且相应的管理机制也不完善,使用的效益比较低,使固定资产得不到良好的使用效益,不利于单位的发展。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培养

单位的各个部门都应该重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科学化的管理程序,对于单位负责人固定资产责任意识的培养,其是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的负责人,其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搞定将会对固定资产管理造成重要的影响,其是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基础。此外就是要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责意识,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保障相应的职责能够落实到位。

(二)制定符合单位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固定财产等级制度,对于所有资产使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其次是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制度,对于构建和调入的固定资产,应该由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进行验收,相应的固定资产验收之后应该及时的入库。此外还应该建立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保障能够对于资产使用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监督

要加大对于固定资产监督力度,对于固定资产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通过相应的检查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且还应该不断的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单位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升资产利用率,并且还能够保障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娟.探析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10):231-240

[2]郑祖海.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12):154-161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范文9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目前,中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两种方式来实现的。医院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种类多、管理难等特点,从而导致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设备购置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的管理,以确保其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其效能,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2011年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的经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颁布后,许多医院已经结合新制度制定了适合自身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其制度的执行力度还是不够的,而且其制度本身缺乏明确的追踪问责机制,致使制度的执行力缺失。

同时,很多医院仍旧停留在由财务处、设备处以及总务处共同管理固定资产的传统管理模式,缺乏一个独立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而且资产管理人员很多情况下都是兼职管理,不能及时有效地与使用科室进行沟通,缺乏相互制约,极易在管理上造成脱节,导致账物不清。

2.在采购管理方面的问题

随着医院面临压力的日益激烈,各大医院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互相攀比,盲目购置,造成了规模无序的膨胀和扩大,同时,在采购之前未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作充分的科学论证和可行性分析,致使新设备使用率低或长久搁置,加上平时疏于保养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形成资源浪费。

3.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的问题

医院的固定资产大多属于高新科技产品,具有价值高、数量多、更新快的特点。以前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 对固定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而是按照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通过“专用基金”科目核算,所以账面上一直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使得支出中的维修(护)费居高不下,使得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 导致医院财务状况反映不真实,不仅无法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现实, 也不符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构建、轻管理”的现象,应当全面协调、综合治理,这样才能将存在的问题落到实处,治标治本。

1.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在态度上应当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来改变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

(2)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专人负责、制定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岗位职责、权限,确保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必须严格实行追踪问效,强化监督考核。

(3)医院还应配备具有良好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对其不断的后续教育培训,保证单位拥有一支高素质、懂业务、技术精湛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通过固定资产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网络管理,逐步走向高效的管理新途径。

2.实行固定资产的采购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提高现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杜绝盲目采购、避免重复购置。

对于一般的固定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而针对大型仪器等专用设备,还需要进行采购论证制度。固定资产在采购前,使用部门应当从长远角度去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报告提交至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与有关方面的技术人员开会论证固定资产的必要性、可行性、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

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医院应当建立资产共享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于盘亏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批后及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可将闲置的固定资产在需求科室之间挑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有效价值。

3.按照2011年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建立先进完善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

2011年度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取消了医院的修购基金制度,建立了折旧制度,这也是事业单位会计发展的趋势所在。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可以客观准确的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医院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更新工作,适应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有利于规避举债风险,为医院及相关主管部门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三、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水平。然而在当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仍然没有提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导致目前医院固定管理仍旧比较混乱,由此可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S】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