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07-27 16:15:13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1

关键词: 逆心理 自发性 闪光点

一、高中学生的叛逆性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随欲性。

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凡事不考虑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想干就干,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遇事缺乏冷静思考。

(二)感应性。

具有叛逆性心理的学生常常给教师“挑刺”,给学校挑“毛病”,甚至发展到以冲撞教师为荣,以敢于和教师唱对台戏为荣,把教师、学校对学生的每一个要求都说成没有必要,我行我素,有很强的表现欲。

(三)自发性。

没有什么人指使,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指向目标,不知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往往不受约束,只图“心里痛快”,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事后教师处理严了他不服,处理轻了他认为教师软弱可欺,从而变本加厉地“出难题”。

(四)可变性。

有的学生具有叛逆性心理但并不是处处逆反,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势利导,逆反可以发生逆转,具有可变性。

二、对高中生的叛逆性心理的疏导方法

教育过程当中,如何正确对待中学生的叛逆性是一门艺术。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1.教师应是出色的指挥家。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叛逆性心理的萌动。教师不是知识的输出机,学生亦不是装知识的口袋。教师应是出色的指挥家,他指挥的不是学生的形体,而是学生活蹦乱跳的思维。

2.教师应是敏锐的观察家。教师应具有有穿透力的目光和明察秋毫的机敏,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每一个眼神,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捕捉学生叛逆性心理的萌动,以便及时引导。

3.教师应是心理健康专家。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灵对话本,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老师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二)投入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促膝谈心,一定程度上可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

1.关爱学生,与学生交谈。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

2.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善于做疏导工作。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对学生中已经或即将产生的负向叛逆心理,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

3.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师爱润心田,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讲究教育艺术,努力挖掘“闪光点”。

1.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多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考虑教师语言的运用。多用些“我们”,少用些“你们”,多一些陈述语气,少一些反问语气。

2.讲究方法,因势利导。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消极叛逆心态的特点与成因,教师要用有效方法疏导,“心病还需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叛逆性心理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

3.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当教师努力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时,学生的叛逆性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心态投入学习。做到批评教育与表扬鼓励相结合,哪怕表扬学生一个小小的进步,也比找到确凿的理由批评学生效果好得多。

4.批评教育,表扬鼓励。合理利用学生叛逆心理的正效应,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又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2

关键词:叛逆期表现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对策

一、“叛逆期”的基本含义

“叛逆期”又称为危险期和反抗期,它一般出现在学生14~17岁之间,主要指基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一些转变,学生出现一些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的特殊时期。“叛逆期”的内涵与“青春期”具有较大区别,它不仅包括学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的基本现象,还包括这些行为引起的涉及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教育问题。“叛逆期”的基本现象一般要等到初一年级考试后升入初二时才明显暴露出来,故也被称为“初二现象”。

二、“叛逆期”的基本表现特征

1.“双差学生”比例增大

以前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较为不错的一些学生,由于不适应初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表现落后,跟不上教学进度,引起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以及出现一些突出的偏激和叛逆行为。

2.“逆反心理”表现突出

随着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逐渐变化,一些学生出现了自我封闭的现象,与成人缺乏沟通,不接受成人的教诲,从而出现情绪低落和行动偏激的行为,厌学心理和逆反心理表现突出。

3.“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青春期的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分化的不良结果引起学生趋向两极化,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优劣表现明显,差别较为突出。

4.“双育失效”现象凸显

“叛逆期”学生的行为表现无疑给家庭和社会教育加大了难度。目前,学校对于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培养仍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而产生严重的“双育失效”的基本现象。

三、加强叛逆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具体对策

1.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

叛逆期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叛逆行为表现突出,要进一步化解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必须加强现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主要是合理编排教学课程形式,准确把握课程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的“接洽点”,科学拆解叛逆行为和课程设置的“重叠期”。具体操作方法为:在课程横向结构上,适当减少主干课程的科数,在课程纵向结构上,合理降低课程内容和知识的难度,并适当减慢教学课程的教学进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能确保学生跟得上教学课程的学习进度。此项措施能有效减少“双差学生”的比例和降低“两极分化”的程度。

2.科学测试和有效引导

教师应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量表等形式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查找普遍存在问题的缘由。测试量表主要是心理专家出具的针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量表,尽量不使用自行设计的心理调查表。由于学生们在回答调查表问题时往往是无意识地接受某种暗示,量表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否则会获得错误的数据和信息。所获得的测试数据往往作为一项参考,数据信息并不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现实情况,因为学生具有行为主体自,数据信息具有过于固化的特征,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仔细分析测试调查的存在问题,并依据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团体辅导和个案教育等,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调整现行的考试形式

进一步化解和消除叛逆期学生的基本表现,需要对现行的考试形式进行有效调整,重点是减少考试的课程科目。根据考试效能可将考试分为两类:(1)“真知考试”,主要是考试成绩能切实反映出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像数、理、化等课程考试等;(2)“虚模考试”,主要是考试成绩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具体情况,像德育课、心理课等,考试分数未必如实反映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态的良好状态。因此,应适当降低“虚模考试”科目,确保学生集中精力应对“真知考试”,考试应该采取“达标考试”的基本命题形式,考试结果和成绩统一不排名和不公开,较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权,确保降低学生的叛逆心理和行为。

4.采取“自主、自助”的心理教育方式

“自主”主要指对自己对心理健康自主、全面负责;“自助”主要指自己亲自动手服务于自己的心理健康行为。采取这种教育方式关键在于学生对于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困惑自己最熟知,因此,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自主意愿和自由行为的原则。由于现在叛逆期的学生多为“90后”和“零零后”,这个群体主张个性独立和自主,他们往往不喜欢将心理困惑和困难讲述给老师和家长,而是自己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由于职称、编制和待遇等诸多问题未得到切实解决,引起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难以发展,致使教师队伍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通过一定形式使学生掌握“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能有效调整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滞后的窘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含若干组成部分和可操作部分,应依据内容相应开展实际的专题活动,加强各方面综合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感性思考和理性思考的有效结合,使叛逆期学生达到心理和情感上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书满.叛逆期的学生巧引导[J].学生·家长·社会:下,2011.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3

关键词:学生;叛逆心理;叛逆行为;换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a:A

记得第一次带幼师的职业班级,带班之初,我很困惑,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幼师班应该都是乖乖的小女孩。可是我看到的和从前的想法真是大相径庭:这个班级现在有学生41人,其中初中没读完的占一半,行为习惯极差,什么都不放在眼里,没有集体荣誉感,将学校的扣分制度视为无物,甚至有很多同学抱着这样的想法:“扣吧,扣完我就可以回家,正好我不想念了!”

经过和一些孩子的近距离接触以及对他们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我总结他们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原因如下: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一方面,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自从出生以来,全家对其宠爱有加,使他们从小养成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另一方面,有些家庭由于父母工作忙,对孩子只注重物质给予,而孩子的教育和照顾就交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只知道疼爱,却管教不足。②老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地处理其所犯的错误,从而把学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使矛盾和冲突恶化。③这种年纪的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是: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他们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认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所以他们盲目反抗,拒绝一切善意的批评。

那么如何应对学生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呢?经过教育实践和反思,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换位思考

很多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只注重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忽视了学生为什么这么做。老师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只是一味地斥责、惩罚和强行要求,这样就会拉开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失去与学生交心的机会。特别是班主任,太注重学生应该怎么做,往往错失了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机会。所以,我们在处理有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学生时,一定要适时地学会换位思考,做个“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有心人,换个角度来思考学生的行为或表现。

二、允许他们在进步中“反复”

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不是通过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而学生的进步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出现“反复”现象。每当这时,老师“不算旧账”“不揭伤疤”,而应适时地采取宽容方式。不过,这宽容中要有要求,有信任,有期待,抓住他们的“反复”进行耐心的启发教育,促使他们继续进步。平时多留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们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三、真心地爱他们,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无私而博大的爱心,用真诚的爱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灵,用温暖和爱去唤醒懵懂的心,用无私的爱去点燃智慧的火花。没有别的,只有爱才能让学生向你打开心扉,让你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走近他们,才能了解他们,才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才能有机会转变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任何一个学生身上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对于有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青春期孩子,我们更要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及时的认可和肯定,赞赏和鼓励能使一个人发挥最大潜力。对于有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青春期孩子来说,赞赏和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使他们从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从而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对其进行引导。

我们要有容纳百川的宽容胸怀,容得下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我们对他们有宽容之心,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交朋友,就会融合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4

关键词:青少年 叛逆心理 叛逆语言 时代差异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青少年这一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备受瞩目,对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研究更是数不胜数,本文将从语言的角度对这一特殊群体稍作分析。

一﹑“青少年”一词的界定

要探究青少年的语言,首先应该清楚青少年的概念界定。但事实上,对“青少年”一词的理解,在社会各界甚至在理论界内部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至今“悬而未决”。生物学、心理学和教育、文化、法律等都可以作为对“青少年”加以界定的标准,在此为了更好地作比较研究,采用狭义的“青少年”概念。也就是采用生物标准和法律标准所界定的青少年的起止时间,定义为:青少年是指个体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特指12-17岁阶段的未成年人。其中12-14年龄段称为少年期,也就是青春期;15-17年龄段称为青年初期。这样我们就很清楚的看到,本文研究的就是中学生的叛逆语言问题了。

二﹑叛逆心理和叛逆语言

没错,提起青少年,大家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叛逆,叛逆心理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那么何为叛逆心理呢?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当然,青少年的叛逆是表现在许多方面的,包括学习、日常行为﹑情感﹑穿着﹑语言等等。而本文中的的叛逆语言正是指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所运用的具有典型特征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青少年叛逆语言的时代差异的表现

青少年的叛逆问题长期以来为教育界、文学界、影视界等所关注,不同时代青少年的叛逆表现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下面以姜文导演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叛逆少年和笔者教育实习所带班级90后学生的表现的比对来说明青少年叛逆问题的时代变化。

(一)词汇方面

1.詈语

詈语在此指粗话,是用来骂人或是发泄的话语。对此不同时代只是用词上有所区别但其功能是大致相同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的经典独白:“把我那根皮带还给我,我那根,找去,你不是牛b吗?你不是横吗?你现在怎么耸了?你甭哭,甭流眼泪,我就不吃那套。我拍婆子,你管得着吗?我又没拍你妈,我还告诉你,我明还跟着拍,你要是不来抓我你都是孙子的。我镇东单,镇西单,我还镇你们炮局呢。行行行,擦鼻子滚蛋,滚不滚,不滚在这多住两天。”一气呵成的独白就是为了发泄心中不服气的情绪。而现在的90后们向往的是骂人也要骂出水平的境界。例如,“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光速有多快,你就滚多快”。同样是表达不满情绪,但不论是用词还是语法表达上可以看出现代的中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是更为灵活的。

2.外号语

“外号”是指根据人的特征、特点或体型给他另起的非正式名字,大都含有亲昵、开个玩笑、憎恶或嘲弄的意味。由于时代差异,外号语所形成的原因可能有所区别,但用词表达上会有更大的不同。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主人公马小军被大家叫做“马猴”,是因为他体型瘦小,活泼爱动,是一种亲昵的代称。还有的被叫做“羊搞”﹑“ 大蚂蚁”,大多是以动物的形象来契合的。当然不排除有别的命名原因,比如活动在六条胡同的少年就被叫做“六条子”,是用地点来契合的。而现在90后们给人起外号的原因可谓花样百出,外号的产出也是大为可观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想来也是,现在大家都是网名﹑笔名满天飞,“湿父”﹑“飘哥”之类不着边际的外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3.口头禅

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口头禅是他们宣扬自我的方式,也是其为人处事的态度。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使用最频繁的口头禅是“”,典型的叛逆语言,是片中青少年的在气愤﹑惊喜﹑意外等多种情绪下都会使用的表达,但粗俗意味却很重。相较而言,现代的90后们含蓄了些,“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我嘞个去”﹑“雷人”会是他们常用的,但也不排除仍然有人在用粗俗的话语。

(二)言语交际方面

1.关注的话题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重心,不同的社会带来不同的话题关注。青少年作为社会的敏感群体,他们所关注的话题也会是时代的镜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青少年像所有叛逆期的青少年一样,不谈学习,在一起讨论的就是如何玩儿,还有打架问题。但他们所关注的也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情况。比如马小军不喜欢多尼尔是因为她后来成了资产阶级。他们会去看电影《列宁的1918》,会向往克里姆林宫,列宁格勒,会一起高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些都向我们展示出时期的中国社会是崇苏鄙美的。但现代的90后们,大多根本就不关心政治,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天,他们反而淡定地大谈游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过着自我又悠闲的日子。

2.外语的使用

自新中国成立,外语就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不同的时代外语的使用数量和使用范围是有差距的。青少年作为受教育的一大群体,他们的外语使用情况也是有时代差异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青少年所在的学校是教授英语的,他们会大声跟读“my father is a soldier,my mother is a teacher”。但别的语种的课程开设相信就很少了。因为少所以不熟悉,也就很少见片中青少年使用英语或是俄语进行叛逆行为。

不否认现在90后们的外语生活仍被英语主导,但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韩语﹑日语﹑法语还有多种小语种的教育突飞猛进,不仅有相关课程的开设还有专门学校的建设﹑相关人才的培养计划。正是接触得多所以运用外语进行恶搞也就成为当代90后们的特色了。比如你‘凹凸’(OUT)了“﹑“棒子思密达”等,外语竟成了90后用来表达和搞笑的工具。

3.禁忌话题

自古以来,禁忌语就存在,而且时代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青少年作为成长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有好奇也有顾虑,所以禁忌话题也是值得思考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通过男女青少年的举止行为可以看出,时期的他们对“性”问题是比较禁忌的,但有时也会开玩笑的谈论一番,毕竟处于成长发育期的他们对于“性”是懵懂的,但叛逆心理又在吸引着他们去一探究竟,内心矛盾的挣扎就会带来表面禁忌内心渴望的错位。相较而言,现代的90后们就懂得多,开放得多了,除非他们不关心否则无所不谈无所不说,自由﹑自我﹑非主流是他们的典型标签。

(三)书面语方面

除了考虑到口语方面的时代差异,书面语方面也是有相当大的差异存在的,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后备军,受社会的影响,他们的书面语表达方式是有时代差异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没有太多关于书面语的内容介绍,但相信时期的中国青少年除了纸条上的发泄﹑纸质信件的传达也再无其他。但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90后们,短信﹑博客﹑电子邮件等非纸质的电子交流模式是深受他们欢迎的。90后们乐用也善用,所以就诞生了所谓的“火星文” 用以彰显他们的个性,相信上世纪的青少年就只能望洋兴叹。

四﹑青少年叛逆语言时代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叛逆语言的时代差异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当然,社会环境因素包括许多方面,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等等。

1.政治因素。时期的中国是政治敏感度很高的时代,很多政治问题被生活化,所以人们生活中难免会提及,作为活跃的青少年群体更是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政治问题不再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重心,作为颠覆的90后们更是懒于谈政治,除非重大事件才八卦几句。

2.经济因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经济情况不容乐观,科技发展滞后,没有太多的经济实力来满足人民的生活要求。而身处困难时代的青少年也就只能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持枪持棒以宣誓自己的个性。想想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发展迅猛,外交发展深入,带给中国人的是现实的实惠。作为备受宠溺的90后,他们不必担心温饱问题,仅需在科技的平台上尽情张扬自己。

3.文化因素。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还相当清晰,加上偏于与苏联的外交,国内的文化碰撞的不是太激烈,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也就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文化的影响而不会做出太多反文化的行为。但是开放程度日趋加深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碰撞相当激烈,古今中外的文化包围影响着90后们,但是太多的施加反而带来了他们的反抗,“非主流”就是很好的说明。

4.教育因素。教育是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很关注的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由于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教育水平也就不是很高。当时的青少年的价值观自然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左右,所以他们的叛逆还是有相当的社会主义色彩的。而在政治相对开明的当代中国,教育带给90后们的价值观让他们的叛逆在网络上爆发了,借助网络他们可以尽情地放纵,甚至抨击不喜欢的一切。

(二)家庭教育因素

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国家有责任,社会有责任,家庭更有责任。青少年在这一特殊的成长时期,家庭带给他们的是必要的引导。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保守式教育,家庭子女多,家长无暇全面顾及。不可否认家长的强硬教育在某些方面纠正了青少年的错误,但是相应的也带来了他们在另一些方面的叛逆。现代的家长职责缺失问题突出,90后独生子女居多,家长一味满足的是他们的物质生活,但残缺精神教育让更多的青少年在叛逆中迷茫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看来家庭教育的优化迫在眉睫。

五﹑小结

青少年是成长中的群体,是社会的后备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对于青少年的叛逆研究仍在继续,本文仅从语言角度稍作浅析,对青少年叛逆语言的时代差异问题表达了一点看法,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有进一步的突破,并对青少年的叛逆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娟.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J].大众文艺,2010,(1).

[2]张成胜.逆反心理的成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2).

[3]肖宏伟.谈青少年叛逆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对策[J].生活教育,2006,(11).

[4]赵蓉晖.社会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叛逆心理;成因;策略

初中生随着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各种需要的不断丰富,对学习的兴趣,深度,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也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由于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所以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用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初中生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强烈的叛逆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存在严重叛逆心理的学生,最容易导致情绪躁动和叛逆行为,甚至酿成不良后果。我认为对与初中学生的叛逆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年龄和生理条件

叛逆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中学时期叛逆心理是最重的。这主要是中学生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同时,也和中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以及思维的片面性有关。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他们不久之前毕竟还是小孩,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中学生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中学生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叛逆心理。

二、好奇心的驱使

中学生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中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叛逆”。我们有些老师、家长禁止中学生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对于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却怀着极大兴趣去观看、查阅……。“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中学生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

三、思维不够成熟

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固执已见,走向极端。这些中学生往往自尊心、虚荣心很强,但却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把教育者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损伤。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上,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的叛逆心理。

四、自身发展和客观环境的矛盾

中学生的需要,已由低层次的生理、安全需要,开始跃进式地大幅度向高层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阻碍,从而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挫折和心理冲突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必然,由于各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也不尽相同。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正确对待一切事物,比较容易调节自己的情绪,有能力把自己心理冲突的频率减弱,保持正常平静的心理状态。然而,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有时难于正确对待一切事物,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结果,挫折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不断扩大,反控制情绪膨胀,“叛逆心理”就会随之而来。

(一)家庭因素

首先,家庭的破裂或缺陷,特别父母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以为很没面子,就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尤其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见到自己的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群体的改变,从心理上形成了对父母的叛逆。

其次,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者居多。由于父母及长辈们的过分溺爱或放纵,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孤傲、依赖的性格,一旦在家中他(她)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满足,他(她)便会耍脾气,久而久之,形成对人对事的叛逆心理。

再次,父母的教育方法。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寄予相当的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在教育方法上却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祖训,对子女管教过于严厉,使子女长期生活在恐惧的阴影当中,一旦他们的心理再也无法承受时,他们的所有积怨都会随之暴发而来,由恐惧演变成为叛逆,轻者不听父母的话,对着干;严重者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学校因素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6

关键词:中学生;学生管理;叛逆心理

中学教育阶段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学生从基础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变化最突出的时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也很特殊的一个时期。由于青春期是从有依赖性的童年发展到独立自主的成人的过渡期,所以会不同程度地留有童年时期的一些痕迹,也会出现一种似成熟又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中学生就会出现叛逆问题。

一、中学生管理中的叛逆问题

1.学生对事物持以消极批判的态度

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现在衣食无忧的中学生产生的叛逆心理越来越极端,其中的重要表现是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种错误思想让他们变得与社会格格不入,然后做出一些错误行为。

与童年时期相比,中学生在青春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生长发育的加快和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发现自己变了,不再是孩子了,而是个大人了,因而从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期依赖状况,像成人一样。这种社会独立性使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但家长、教师还只把他们当孩子看,对他们新发展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估计不足,一味要求他们要听话和顺从。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与教师认为学生不听话,学生认为大人不尊重他们,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叛逆心理的重要原因。

自卑心理也是产生叛逆心理的较重要的原因。在青春期,中学生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成绩和人气。这使得他们开始互相攀比,从而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长久下去,这种压抑的心情越积越多,对待人和事物都采取反感和批判的态度,并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就导致了逆反心理的产生。

2.学校教育的古板与失误

应试教育在中国盛行多年,其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但一直没有改进过。应试教育使得中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思维单一,视野狭窄,阻碍创新意识的发展。而且这种教育观念是成绩至上,打击了许多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什么都学不会,产生了消极的心态,也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不再学习,而是放开了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但是家长认为这是错误的行为而去阻止,学生在这时就会由于逆反心理而反抗,造成严重的后果。许多教师常常将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学生,这种强迫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青春期的中学生对这种问题很敏感,他们需要得到尊重和认可,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只是责骂和惩罚,由此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家庭和社会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离婚率也越来越高,导致许多孩子变成了单亲家庭孩子,没有办法享受来自完整家庭的爱。尤其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变化大并且脆弱,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离异对孩子的打击非常大,容易使孩子性格变得孤僻,产生逆反心理。在我国的国情下,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很严格,这种过高的期望使学生压力倍增,从而可能变得厌学,产生叛逆的心理。现代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制度都不完善,人们的心理和素质也有待提高。社会因素对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影响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内容也更加丰富。社会舆论的影响是目前影响最大的。社会风气也是现在最需要有待改善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很容易影响到正在上学的中学生,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他们产生叛逆心理。

二、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管理对策

1.学生自身

首先,学生要认清自己,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清楚自己处于青春期,要克制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叛逆期会出现的心理和行为,认识到这种情绪和行为的危害,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事物,避免暴躁和极端的情绪出现,防止产生叛逆心理。中学生需要自我评价,知道自己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从而认真听取别人对自己的建议,提升自我价值。

2.教育者需改变方法和态度

中国的应试教育必须改变,这就需要每个教育者从自我做起,慢慢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试图了解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打击他们自信心的情况下,用温和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尽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正确的心态度过青春期。

3.正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有重大的影响。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以身作则,以积极良好的形象面对孩子,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开朗的性格,减少其逆反心理的产生。

本文结合多份关于本论题的实践报告和文献,结合笔者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看法展开了探讨,具体分析了当前主要存在的三点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7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高中阶段表现尤为突出。高中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让孩子出现叛逆的强烈反应,特别是批评孩子的过程中应多给孩子一些时间、空间,让孩子在自我教育中成长,并在适当的时候教师的教育参与进来从而促进孩子的转变。这就需要将批评延后,让批评在延后中体现她的艺术。批评在延后中的艺术称之为批评的后现代艺术,主要突出一个后字,体现主体的自我教育,强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回避教师的强势行为。根据孩子认知发展特点将批评在延后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冷静期;沟通期;观察督促期;进步审视期。批评的后现代艺术以阶段化、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孩子的发展并有效的避免孩子叛逆的强烈反应。

一、冷静期

上例中,教师没收孩子的书本时已用行动让他意识到犯错了,之后进行冷处理进入冷静期。冷静期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冷静期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情绪平息期,如果老师带着愤怒、激动去处理问题往往表现出教师的强势行为,有时甚至鲁莽的对孩子进行一顿批评,既起不到教育的目的,更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面对孩子犯错,先用言语或行为告知孩子:你犯错了。再给孩子一点时间、给自己一点时间,让孩子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让老师去了解事情的整个过程及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这一阶段对教育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玄幻小说事件中,教师在冷静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状况、同学关系、个性特点等方面对学生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与学生交流而准备第一手资料。

二、沟通期

经过冷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对事件有了自己的认识,而且能做到不带情绪色彩来处理。在此基础上彼此沟通,交换自己对事件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这一阶段从多角度帮助孩子去认识事件的前因后果,帮助孩子从不同的立场去理解当事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责令其加以改正。同时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约定惩罚措施、再犯处理意见等,这样,今后若出现反复时能用彼此的协议加以约束而不至于产生叛逆心理。

三、观察督促期

经过冷静期和沟通期,孩子对错误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应关注孩子的发展变化,在发现反复或苗头性问题时加以适时的提醒或以沟通期约定的处理方式加以惩罚。在观察与督促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感受你对他的重视,这种关注和重视无形中会建立彼此的信任和尊重,有利于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在促进孩子的转变。

四、进步审视期

在观察督促期,孩子对自己的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后在行为方面会表现出往好的方面转变。此时应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用表扬和激励代替批评和训斥,让孩子感受进步的快乐。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和孩子一起重新审视犯错及转变的全过程并分享彼此的感受。譬如“玄幻小说”事件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有关玄幻小说与学习的关系”主题讨论会,结合该同学的切身体会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8

【关键词】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对待方法

笔者多年来从事高中教学,对学生的青春期特点,叛逆心理深有体会。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转化工作就“正确对待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这个主题谈一些笔者的体会和做法。

此年龄段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是比较叛逆的,所谓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则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笔者努力把班级体,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笔者倡导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帮助,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渡过了难关,战胜了青春期的消极情绪。他们就是高二(13)班的全体教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以及所有关爱高二(13)班的领导——尤其是德育处王荣春主任、年级主任房玉进、杨建刚团委书记、王清军老师等和学生的家长。所以在对待叛逆期的学生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家一起努力。笔者教高一学生时,这些学生有很多的坏毛病。高一刚开学时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差,集中调皮孩子多,有“十大金刚”的说法,德育处王荣春主任专门组织开会,会前让笔者好好了解情况,会上建议各处室人员、包括他自己与这些孩子结对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及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一路走来,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心态都非常好。学生们先后获得过冬季长跑团体奖、运动会方队表扬、团体操比赛第二名、优秀班集体称号、歌咏比赛最佳组织奖、课间操跑步三等奖、卫生示范班、卫生达标班、张文哲获年级演讲比赛三等奖等殊荣,并获得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这一年来逼着做得最多的就是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大朋友。

在这期间,笔者的做法是,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高一接班,笔者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师生关系,与孩子们交朋友,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到笔者的真诚,真正感到我笔者是为他们好。笔者平时的教育是在乎他们、关心他们的表现,不听话当然有批评,但笔者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要求学生做事要讲求良心,尊重他人,要学会感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笔者的观点。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笔者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即便笔者偶尔火气很大,也尽量压住自己,提醒自己耐心点,避免与过于叛逆的学生发生摩擦,以免自己的绝招难以施展。所以接班至今,笔者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他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记恨他。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我们班,笔者把每个同学都看成朋友,对于差生,不管是在谈心还是闲聊,笔者总是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笔者的班级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男同学,他们学习成绩很平常,比较调皮,但体育成绩比较好,特别喜欢打篮球。但若直接强行反对他们去打篮球,学生一定会在心理上与教师抵触。所以笔者没有这样做,而是找机会和他们谈心。笔者说:“你若体育好,高考要比其他同学有优势,如果你今后考上大学,那你绝对是很吃香的,你知道吗,现在好多单位都喜欢艺体人才。找工作会更容易些。”此外,笔者和其它教师还建立了“一帮一”互助对子。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在工作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学生不理解笔者及教师的所作所为,但笔者并没有在意那么多,仍然为学生的成长不断努力。笔者也与学生坦诚相待,他对学生坦诚地说,他在乎的不是那点班主任津贴,在乎的是学生是否有好的习惯,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乎的是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

紧抓学生心理特点,笔者在“和睦”“团结”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具体体现如下:邱东建转学—笔者开了简单的欢送会,本班的学生全到,其他班的学生也有同学来。学生们跟笔者的关系都特别好,学生有人称呼她李姐,班里男生大多调皮习惯不大好,笔者有时也打趣说他们“像土匪”一样,他们也打趣叫笔者“司令姐姐”,他们还将班级QQ群昵称就叫“盲盗”集团。不少的家长也告诉笔者孩子们在家懂事多了。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范文9

【关键词】性格 情感 心理 工作

中职教育的主体工作,即是要将学生经过几年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实践,送进到社会大家庭,完成由学生向技术工人的过度和转变,而学生的这一成长过程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诸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老师顶撞、钻牛角尖;不能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与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甚至叛逆等等。那么如何能使学生克服掉上述不良心理呢?我认为这主要是一种叛逆心理在作祟。

叛逆心理通常是指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和中职生执拗性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是中职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也是发生在中职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如在家不听父母话,习染不良社会习惯。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早恋、时有逃课和夜不归宿现象;对学校倡导的事项往往对着干,甚至不时搞点恶作剧或破坏公物。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接下来从三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探究产生的原因

形成这一心理障碍的成因较复杂。主观上学习目的不明确,尚未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性格上活泼爱动,甚至不失聪颖和机灵;主观能动性较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客观上有社会阴暗面的影响,有应试教育各种弊端对其精神的压抑或极强的自尊心遭到伤害等等。而中职生叛逆心理的产生不是固有的态度对抗,而主要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引导是某些特征诱发的结果。例如在教育学生的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一旦了解到教师的行为动机不是有利于他而是另有所图,就会产生对抗心理。又如,教育时不顾及学生当时所处环境就会诱发学生的感情障碍,使学生紧闭心扉,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态度,拒绝接受本来能够接受的建议。由于对学生的教育无限制的重复、嗦,致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形成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教育活动。

二、矫正的对策

中职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与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条件、个人认识和个人经历有关,而其直接作用的一般是三种心理因素:首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对教育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其次,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过于自信、自负。第三,受好奇心的支配。因此,在实施矫正策略时,要对症下药,因情而变,且应主要采取理解和疏导的方法。

三、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立适合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减轻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的学习负担与过高的教学目标,制定适合中职学生感兴趣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策略。从重理论转变为重技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索的兴趣。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做到与学生真诚相待,并主动与他们沟通思想,统一认识,主动排解学生心理上的扭曲,尊重其人格,发现闪光点,给予信任和激励,用其所长,启迪其自爱自强自信。如我班的马同学,该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力较差,上课坐没坐像,回答问题扭扭捏捏,还经常乱发表意见,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而家长管教甚严,最终导致矛盾尖锐,常与老师对着干。针对其特点,我先与其家长交谈,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特点;再与马同学交谈,使其理解家长和老师的苦心,从这以后任课老师和同学反映马同学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变。最终以较好的成绩和表现毕业,并分配到较理想的工作单位就业。

2.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首先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改革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课堂教学,大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转向到技能方面的训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开辟适合其表现的舞台。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大胆利用学生叛逆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