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发热患儿的护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8-06 10:52:55

发热患儿的护理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热性惊厥;整体护理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是指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伴随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既往有无热惊厥史的患儿[1]。该病如不及时救治,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整体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2例热性惊厥患儿,包括男21例,女性11例;年龄0.5~4.5岁,平均(2.3±0.6)岁;体温≤38.5℃6例,38.5~40℃19例,≥40℃7例;根据高热惊厥分型标准[2]:单纯型24例,复杂性8例。

1.2热性惊厥整体护理方法

1.2.1热性惊厥发作时的护理方法

患儿热性惊厥发作时的护理方法如下:①控制体温:可以给予患儿物理降温,如将冰袋置于患儿的腹股沟、腋下、颈旁、肘窝等处;将冰帽戴在患儿头部;用冷生理盐水灌肠。通过上述措施可以让患儿脑部处于低温环境,这样可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脑细胞耗氧量。

②控制惊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儿止惊药如安定等;同时用手指按压患儿的合谷穴、人中穴,但切忌不要过于用力,避免损伤患儿皮肤。③给氧:应给予热性惊厥患儿中等流量或高流量的氧气,同时在给氧过程中密切注意患儿的缺氧情况是否改善,通过有效的给氧可以减少患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④保持患儿呼吸通畅:待患儿入院后,立即将患儿的衣扣解开,让患儿平卧,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但不需要在头部垫枕头,避免衣服对患儿胸部、颈部的束缚从而影响患儿的呼吸;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避免患儿的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将患儿舌头轻轻地向外牵拉少许,避免患儿舌部后坠从而导致其呼吸道的阻塞。⑤防止患儿意外受伤:对已出牙的患儿应该在上齿、下齿之间放置棉垫,防止患儿的舌部咬伤;将患儿床上的硬物移走,确实不能移走的硬物如金属栏杆应放置棉垫,避免患儿撞到硬物上;患儿应该有专人守护,避免患儿意外受伤。⑥控制感染:上感是小儿热性惊厥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对年龄小以及体质差的热性惊厥患儿应避免接触传染源,在患儿住院期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2.2热性惊厥控制后的护理方法

热性惊厥控制后的护理方法如下:①纠正患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出汗可以导致患儿水分、盐类大量丢失,因此应及时补充患儿的水、电解质。②加强患儿的口腔护理:发热可使患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导致细菌在口腔中大量繁殖易合并口腔炎,所以应加强热性惊厥患儿的口腔护理。③注意发热对患儿机能的影响:发热时,患儿消化液分泌减少且消化功能紊乱,此时患儿的食欲往往不佳,应给予患儿少油腻、多维生素、易消化、半流质、清淡饮食,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饮用患儿自己喜欢的饮料。④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患儿在退热时往往会流出很多汗液,此时应及时擦干患儿身体,并更换干燥、清洁衣物,以避免患儿皮肤受汗液浸泡后诱发皮肤破损。⑤预防用药:对反复发作的患儿在发热期应使用安定等高效抗惊厥药,此外,对有高热惊厥复发高危因素的患儿也可以使用安定。

1.2.3热性惊厥的家庭护理

热性惊厥的家庭护理方法如下:①家中常备温度计,及时掌握患儿的体温变化。②教育家长注意给予患儿保暖,室内应通风、清洁,避免患儿接触传染源,防止患儿感染。③教育家长给予患儿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患儿应不偏食。④教育家长给予患儿规律的生活,保证患儿睡眠充足。⑤教育家长给予患儿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患儿的抵抗力。⑥教育家长注意患儿发热时的表现,指导家长识别患儿体温升高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2.结果

32例热性惊厥患儿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并发症。

3.讨论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诊之一,多见于3岁以下的患儿,发病率约为3%~5%[2]。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儿的体温异常升高,有时甚至高达40℃以上,同时伴随有局部甚至全身肌群的强直性抽搐,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严重者可以长达10~30min,多数患儿还伴随有意识障碍。热性惊厥不如及时处理,可导致患儿颅内压持续升高,因此易合并脑缺氧性损害、脑水肿,甚至脑疝的形成,造成脑实质受累的后遗症。在本研究中,我们对32例热性惊厥患儿从热性惊厥发作时的护理、控制后发护理、家庭护理三个方面对患儿实施了整体护理,结果显示32例热性惊厥患儿均痊愈出院,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并发症。由此可见,我科使用的整体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配合医生对热性惊厥患儿治疗,上述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 小儿; 高热惊厥;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1-0104-02

doi:10.14033/ki.cfmr.2015.21.053

小儿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之一,患儿可有意识障碍、高热、全身肌群强直性/阵发性痉挛、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等表现,持续时间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惊厥时间长或反复发作的患儿易合并脑部损害,甚至导致残疾、患儿死亡等[1-2]。给予综合性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高热惊厥复发率,改善患儿预后。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两组患儿入院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发作、降温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1~7岁,平均(3.5±0.7)岁。对照组男21例,

女19例;年龄1~7岁,平均(3.4±0.6)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本组80例患儿均有高热、惊厥表现,发热至惊厥发作时间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所有患儿给予相同的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

观察组于患儿入院后,充分评估患儿病情,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个性化心理护理。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后,患儿家属往往情绪激动,伴随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患儿家属不良心理,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做好与家属的沟通、焦虑,安抚家属情绪,消除恐惧、焦躁等不良心理。对神志清醒的患儿,给予安抚,降低或消除患儿过度惊恐情绪。从而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利于疾病康复[3]。(2)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患儿惊厥发作时,取患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患儿口腔鼻咽部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牙垫、开口器、压舌板等避免患儿咬伤舌头。黏液无法排出时,给予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4]。(3)高热护理。对于高热患儿,给予30%~50%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冰敷等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给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栓等药物降温。降温的同时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湿衣裤[5]。(4)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对合并严重反复惊厥患儿,注意观察脑水肿、颅内压情况,限制液体输入量,必要时给予20%甘露醇脱水处理。(5)皮肤护理。高热惊厥时,患儿新陈代谢加快,出汗较多,易合并大小便失禁,故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及时更换被子及衣物,感染患儿汗液流失情况,及时补充液体,注意对钾离子的补充[6]。

1.4 观察指标

采用HAMA评分观察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及护理后复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HAMA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经治疗及护理后,高热惊厥再次发作12例,复发率30%,其余患儿均未见脑损伤、智力异常。观察组患儿高热惊厥再次发作2例,复发率5%。观察组患儿也未见脑损伤、智力异常。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多见于4岁以内儿童,发病率高达5%~8%。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惊厥阈值较低,发生高热惊厥后可刺激神经,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惊厥持续产生,导致患儿呼吸困难、脑氧供减少[7]。临床报道显示,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效果,保障患儿健康。劳金泉等[8]选择急诊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高热惊厥停止发作平均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本文研究结论一致。

因高热惊厥起病急骤,就医时患儿家属焦虑情绪明显,本组通过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给予家属情绪上的安抚,从而消除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患儿家属HAMA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了个性化综合护理对患儿家属情绪控制的有效性。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治疗及护理后患儿的远期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了个性化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发生高热惊厥后,医护人员应迅速反应,有条不紊地给予抢救措施,及时对患儿给予针对性抢救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注意观察记录患儿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神智等变化情况,以高度的责任心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及时给予患儿针对性护理,避减轻高热惊厥症状,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出现,可有效保证患儿健康。

综上所述,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消除家属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小燕,赵春兰.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方法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222-224.

[2]何嘉敏.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0):3118-3119.

[3]黄锐,朱自伟.儿童无热惊厥的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130-133.

[4]曹颖.73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06-107.

[5]房玉辉,付言美.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99-300.

[6]马志红,梁进娟,屈丹,等.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92-93.

[7]叶明怡,彭滟,谢冠豪.钩蝉承气汤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104-106.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发热性惊厥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7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就诊治疗患儿共100例,患儿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3.7岁,男性61例,女性39例。纳入标准:初诊为发热性惊厥的患儿,有惊厥时间长、有反复发作表现、患后并发意识障碍或其他精神状况表现之一,诊断为发热性惊厥并发其他疾病但不影响发热性惊厥病情且不需要特殊处理者。患儿之间的除护理方式外,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临床护理路径:预先有参与治疗的各个科室,共同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包括就医指导初诊、检查化验、治疗和临床护理、出院指导等内容。将患儿随机分成2组,随机平均分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实验组50例,使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患儿对照组50例。临床护理路径:将参加发热性惊厥治疗的相关各科室经验集中,由各科室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及其他各主要负责人监督,共同制订针对发热性惊厥的临床护理路径,包括各项预期目标、观察项目、检查、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内容。观察记录患儿住院时间、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家长发热性惊厥知识掌握度、出现特殊情况例数、复发次数。家长发热性惊厥知识掌握度评价:出院日抽查家长发热性惊厥下列知识掌握情况:诱因、家庭急救知识、惊厥急救措施、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防原则等;特殊情况包括:口唇舌咬伤、意外撞击刮擦伤及窒息。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48例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43例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获得护士认同,仅有1例患儿出现特殊情况,患儿复发次数明显较对照组少;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长,42例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29例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获得护士认同,7例患儿出现特殊情况,患儿复发多。两组上述五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对比见下表1:

表1

3 讨论

本次报告中可见,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特殊情况少其原因与临床护理路径的系统性、科学性密切相关。护士在工作中节省大量时间,提高了效率与准确程度对患儿康复同样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由于患儿家长对治疗流程了解熟悉,医患之间信任增多。在本次报告中可见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较多,表现出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及配合态度良好。

3.1 就医指导和初诊 护士主要熟悉发热性惊厥的发病特点:即初发患儿多为6周岁以下儿童、体温骤升38度以上突然出现惊厥、没有无热惊厥史或颅内感染等疾病。对于有惊厥史者,应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教授其及时观察体温上升期的表现:幼龄患儿多为哭闹、淡漠或易睡 年龄较大者多为烦躁不安或易怒等情绪表现。便于及时发现病情,起到二级预防的作用,减少惊厥的复发。此外,护士熟悉上述知识可以及早发现病情、防止误诊。

3.2 检查化验 护士主要是掌握发热性惊厥的必要检查,即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血糖检测、脑电图检查,可对怀疑颅内感染者进行脑脊液检查。护理在此可以起到合理安排时间、查缺补漏和防止不必要检查项目的作用,减少患儿经济负担和误诊风险,熟悉各年龄段、性别患儿对上述检测时的心理变化如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

3.3 治疗和临床护理 (1)惊厥发作前期:此时对患儿护理主要应注意四肢保暖,防止末梢微循环障碍发生。在保障四肢温度之后,对处于高热但无寒战表现的患儿,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酌情进行物理降温。此时的患儿易发生焦虑恐惧心理,家长、护士在此时的交流和非语言交流对患儿克服心理焦虑恐惧有重要意义。(2)惊厥发作期:此期患儿发作时表现出眼球上翻或斜视、意识障碍、呼吸障碍、肌肉阵挛性或强直性收缩。此时,护理人员主要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有学者指出严密观察有效护理是发热性惊厥急救关键环节[1],因此发作期护理观察尤其重要。发作期护理 首先应对患儿采取急救措施,保持患儿平卧、头颈偏向侧面,保持呼吸道无外力压迫,清理患儿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异物,检测呼吸心跳。惊厥患儿常用急救器械包括:压舌板、吸痰器、开口器、气管插管等。对于并发低氧血症者,遵医嘱给予1~3 L/min流量的饱和湿化氧疗,使血氧饱和度保持于85%一95%,至患儿面色正常转为1 L/min以下低流量。(3)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时注重准确短暂轻柔和时间相对集中,由于患儿惊厥阈值低[2] 应该格外注意避免突然刺激性因素导致惊厥发生,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发热性惊厥发作时,患儿应禁水,待惊厥过后在酌情进食流质性饮食,但若患儿处于退热期易并发低钠血症,应额外注意水、盐的补充。18月龄前首发热性惊厥且复发次数多,家族史有阳性者应该特别注重转为无热性惊厥[3]。

3.4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时,护士应该使家长明白发热性惊厥的诱发因素、复发的危险、预防的必要及治疗的原则,知道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特别注重预防感染。饮食起居指导。使用体温计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和平时的情绪表情,及时发现判断患儿病情,正确降温准确用药。

参考文献

[1]吕琦玲,梁汝青 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2009,16(14):101~102.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 高热惊厥;婴幼儿;急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7-02

高热惊厥主要发病人群为婴幼儿,其一般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抽搐及意识障碍,主要是大脑皮质运动神经细胞因高热而异常放电,该放电具备一定的突然性,致使幼儿局部骨骼肌肉组织或全身肌肉组织神经受到刺激,进而出现突发性不自主收缩而引发的一种疾病[1]。高热惊厥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若是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进行处理,严重时会导致患儿因大脑缺氧而窒息死亡,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必须采取急救和完善的处理措施,以保障婴幼儿的生命安全。选取215例在我院急诊科接受的高热惊厥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其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15例于2011年10月――2013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男患儿120例,女患儿95例,35例为年龄1d-1岁,62例年龄在1岁-2岁之间,64例年龄在2岁-3岁之间,54例年龄3岁-6岁之间。选取的215例高热惊厥患儿中,急诊入院体温检查结果在38.5℃以下、38.5℃-40.0℃以及40.0℃以上的患儿人数依次为13例、160例和42例;其中32例曾有高热惊厥病史,10例有癫痫病史,另外173例均为首次发作高热惊厥。215例选取对象在入院接受相应检查后,经诊断130例患儿病毒性感染,63例为细菌性感染,另外22例为混合型感染;其中输液时间在30min以内发作高热惊厥症状患儿101例,在输液后30min-1h之间发生高热惊厥症状有96例,在输液1h后发生高热惊厥患儿18例。

1.2 结果 本组高热惊厥患儿在经过抢救处理,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后,所有患儿高热惊厥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或消失,215例患儿均痊愈;其中13例在经过紧急处理和护理后,症状仍旧存在,转入儿科住院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2 急救及护理

2.1 呼吸道的护理 高热惊厥患儿症状发作时,很容易因为呼吸急促引发大脑缺氧,因此在接受急救治疗前,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对患儿呼吸道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患儿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应立即松开患儿的裤袋和衣领,让患儿保持为平卧位,使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将口、鼻以及咽喉部位的分泌物清除,防止发生误吸而导致呼吸道阻塞或引发吸入性肺炎,致使窒息症状发生。在给予患儿吸痰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保持动作轻柔,以避免对患儿的口、鼻腔等黏膜组织造成额外损伤,进而加重患儿的痛苦;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开通气道后,对于高热惊厥症状严重的患儿,应及时给予面罩吸氧,吸氧速度在6-8L/min,在患儿症状有所好转或缓解,面部由苍白转为红润后,将呼吸速率适当调低,保持在2-3L/min之间[2]。为了防止舌板咬伤,可在上下门齿间放置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

2.2 控制惊厥及降温护理 ①惊厥的控制是整个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迅速、准确、有效地使用镇静止惊剂是消除或者缓解抽搐症状的有效保障,也是整个急救的关键。在实施惊厥控制及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搭建静脉通道,使用生理盐水将地西班注射液进行稀释后,采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稀释后的药液虽然浑浊,但不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药液注射量每次控制在0.1-0.3mg/kg之间,注射速度保持在1-2mg/min,每次注射总量不能超过10mg。患儿在接受药物治疗后,一般会在1-2min内起效,必要时可在20min后再次注射[3]。给予药物治疗后,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观察和记录患儿的呼吸频率的变化,查看抽搐症状是否得到缓解,若是症状消失,停止药物治疗。②降温护理主要采取药液降温和物理降温,为了降低高热对患儿神经的刺激,可使用浓度在30%-50%的酒精对患儿擦浴,擦浴部位要注意避开足底部位、腹部以及后颈部,以免引发心跳骤停等不良症状,护理人员也可以使用冰袋敷于患儿头部以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在施行物理降温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的体征变化,室内温度降低时,要注意保暖。药物降温可采取输液葡萄糖注射液的方式实行降温处理。

2.3 心理护理 患儿高热惊厥发作后,家长都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焦虑和担忧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向家属宣教该病的相关知识及急救措施,告知患儿急救情况,在患儿症状得到控制后,神志恢复正常后,可消除家属的焦虑、紧张心理,让其配合抢救。

3 体 会

婴幼儿高热惊厥发作后,常表现出症状重、病情发展急且对患儿身体影响大,因此,在急诊科开展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应该预先准备好护理干预方案,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好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因高热而引发惊厥后,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准确、有序、熟练的对患儿进行处理,示意患儿家属冷静,稳定好患儿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让其积极配合整个急救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儿的以往病史进行详细了解,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缺氧性脑损伤,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玉凤.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97-98.

[2] 黄凤岚.30例高热抽搐婴幼儿的急救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12(6):913-914.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5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b)- 0131-02

小儿高热惊厥主要发生于儿童时段,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1],因此当小儿出现高热惊厥状况要及时采取正确手段进行诊治,确保儿童安全,若不及时诊治,极易留下后遗症或因反复惊厥而造成脑部受损等状况,从而影响儿童正常的智力发育[2]。据调查了解所得,高热惊厥现象其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3个月到5岁,高热在12 h内发生,可达到39~40 ℃以上,由于小儿高热惊厥这一病况与儿童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得到了诸多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重视。为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体会及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分析该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51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护理资料,并提出了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的合理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1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14例,发病年龄1岁及1岁以下的有20例,1~3岁有27例,3~6岁有4例。根据小儿高热惊厥针对标准该院51例小儿患者均属于此状况。

2 护理

2.1 护理治疗

2.1.1 抗惊厥 当儿童出现小儿高热惊厥现象首先要对其进行抗惊厥治疗,原因在于过度惊厥会导致儿童大脑损坏,进行抗惊厥治疗首选药物为巴比妥钠5~8 mg/kg肌注,若惊厥状态一直持续,应首选安定原液1~0.3 mg/kg缓慢注入小儿体内,要求该原液每分钟不得超过1 mg,若出现不良状况,应在20 min后重复注射,与此同时要时刻关注小儿的呼吸状况。

2.1.2 药物退热 对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高热治疗,应肌注复方氨基比林、酒精擦浴、小儿口服百服宁或者将安乃滴至鼻中,用10%水合氯醛0.5~0.6 mI./kg加生理盐水30~50 mL的药物比例对小儿进行灌肠治疗,至于小儿高烧持续不退状况应按照亚冬眠病状进行治疗。

2.1.3 吸氧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常出现缺氧状况,对于这一状况,要进行及时吸氧操作,氧流量应控制在0.5~1.0 L/min,经由鼻导管吸入。

2.1.4 防止脑水肿 小儿出现高热惊厥状况应及时诊治,小儿频繁惊厥或者惊厥时间过长,并伴随具有意识及呕吐现象,应选择地塞米松2~5 mg/次静注,与此同时辅之以20%甘露醇0.5~1.0 g/kg静滴。

2.2 护理体会

2.2.1 保证呼吸道通畅 当儿童出现小儿高热惊厥状况时,医护人员快速解开小儿衣扣、使其头部偏向一侧、利用医疗工具吸出儿童咽分泌物,同时托起小儿上颌,此做法为了避免小儿患者因舌后坠而导致停止呼吸。其次应用纱布放于上下齿之间,防止小儿因疾病咬伤自己。

2.2.2 高热降温护理 长时间高烧对小儿脑部具有一定的损坏,应遵循医护人员嘱咐采取物理降温的手段,具体操作为用温水子头部湿敷,并用35%~45%酒精擦拭,该做法是应用酒精蒸发散热的功能性。

2.2.3 及时用药 当确诊患者为小儿高热惊厥状况时应及时予以药物治疗,治疗之前首先要建立静脉通路,运用抗维生素、纠正酸中毒等药物,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快速治疗,使小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对于病状严重者应使用首选药物进行病情控制,若持续抽搐惊厥,应在6 h后重复使用药物。

2.2.4 止惊 按压或者针刺合谷穴及人中穴,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达到止惊的目的,当然在该操作中要辅之以药物,首选药物注射量控制在0.1~0.3 mg/kg,利用肌注或静推的方式缓慢注射,以免影响小儿呼吸状况。

2.2.5 口腔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中,口腔护理是其重要内容,加强口腔护理,需要医护人员保持患者床单的平整、干净及干燥性,同时要保证小儿患者衣裤的整洁性。小儿高烧时期口腔黏膜极易干燥、受损,从而引发口腔炎。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医护人员应利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小儿口腔内部。

2.2.6 加强防护 小儿患者出现高热惊厥病状时,常常会发生抽搐,为了保证小儿抽搐不坠床,应全面完善医疗设施,加强床档。除此之外,要保证病房安静,禁止大声喧哗,以此来减少对小儿患者的刺激,使小儿患者积极投入治疗,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2.7 病情观察 医护人员应对小儿高热惊厥病症治疗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期查阅。其中应记录小儿高热惊厥的在一定时间内的发病次数,随时观察小儿患者呼吸、体温、脉搏、意识、瞳孔及面色,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得知脑水肿早期症状。

2.2.8 饮食指导 小儿高热惊厥病状,需要药物及饮食的综合调节,在饮食上医护人员因给予小儿患者正确引导,为之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菜色应较为清淡,比如鸡蛋、燕麦、及藕粉等食材,其次要鼓励小儿患者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帮助小儿患者退烧。

2.2.9 健康教育 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小儿成长状况,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够降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向家长介绍防治常识,正确引导家长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护措施、用药常识及疾病知识等因素。

3 结果

该院运用上述护理治疗手段,51例小儿高热惊厥病状患者均痊愈出院,该院为了确保小儿患者的安全,对51例所有小儿患者实行电话跟踪,痊愈1年时间内48例小儿完全痊愈,2例在此期间发生1次高热惊厥,2例发生3次惊厥。由此可见及时进行护理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小儿高热惊厥病状的再发生。

4 讨论

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与饮食治疗,两者在小儿患者高热惊厥症状诊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是否能够痊愈[3]。根据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明确小儿病因后及时进行正确的护理治疗,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小儿患者得以快速痊愈,不影响其智力成长。此外,在临床护理中要把握合理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措施准确无误,不然很容易造成小儿高热惊厥的再次复发,降低小儿智力。引导家长对儿童做好疾病防护工作,从根本上防止小儿高热惊厥病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全姬淑,刘燕,于佳.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3,1(20):121-122.

[2] 张灵先,刘芳华,付庆华.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志,2012,9(28):48-49.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6

【关键词】 发热;儿童便秘治疗;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26-02

便秘在儿童临床治疗中是最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肠胃功能受损、肠道菌群的失衡、儿童脾胃的虚弱等都可导致儿童出现便秘症状[1]。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器官的各项功能、神经系统均未发育完成,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导致儿童出现便秘。在儿童出现发热时,肠胃的蠕动减弱,肠胃内的食物不能被及时的消化和排出,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导致儿童出现便秘。现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因儿童发热导致便秘的患儿54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后患儿的便秘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组选取我院收治因儿童发热导致便秘的患儿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患儿为16例,年龄为0.6-13岁,平均年龄为(5.2±2.8)岁;女性患儿为11例,年龄为0.8-12岁,平均年龄为(5.4±1.7)岁,排便间隔时间为3天-6天,平均时间为(2.2±1.6)天。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为19例,年龄为0.7-11岁,平均年龄为(4.7±2.3)岁;女性患儿为8例,年龄为1.1-13岁,平均年龄为(6.2±1.4)岁,排便间隔时间为3天-7天,平均时间为(3.1±1.3)天。所有患儿性别、排便间隔的时间、年龄等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进行退热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如下。

1.2.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患儿基本的身体体征,向患儿家属告知患儿便秘的原因及危害,了解整个治疗、护理的过程,便于患儿积极的进行治疗。与患儿真诚的交流、玩耍,消除距离感获得患儿的信任。尽量使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患儿因便秘产生的烦躁心理,以便于更好的接受治疗。

1.2.2 饮食护理 调节患儿的日常饮食,发热的患儿食欲较差,水分流失较多,这时不要强制性的喂食。应及时的补充水分,多以流食为主,如稀粥、牛奶、豆浆、绿豆汤等。禁止对发热的患儿食用以前没吃过的食物,以免给肠胃造成负担,加剧便秘的症状。要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豆制品、海带、杏鲍菇等含有大量纤维素的食物,保证患儿每天营养均衡,促进患儿的排便。患儿每日饮食量较少属于常见现象,应选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在副餐中多食用一些木耳、蜂蜜等具有润肠软便作用的食物。由于发热的患儿新陈代谢加快,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流失,应保证患儿水分的摄入量,按照患儿体重差异,每天摄入1000ml-2000ml的水分,这样才会确保正常的肠蠕动,排便正常。

1.2.3 按摩护理 患儿仰卧于床上,搓热手掌后顺时针按摩患儿的腹部肚脐部位,大约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3次。按摩过程中,不仅能促进肠内内容物的向下移动,更有助于患儿的消化。还可以利用捏脊的方法进行按摩,让患儿俯卧于床上,从患儿的第一胸椎到尾椎,从下往上捏30次。可调理气血、疏经通络、清肠通便、改善面赤身热等症状。

1.2.4 反射训练 对患儿的排便反射进行训练,在每天早晨患儿进行饮水后让患儿坐于便盆上3-10分钟,双脚着力于地面,同时用力。或在出院后在家中训练患儿收缩、放松,每次保持5秒钟,每次练习20-30分钟,每天3次,持续训练半年以上。

1.3 疗效标准 痊愈:患儿发热症状和便秘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儿发热症状消失,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患儿发热症状消失,便秘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儿发热症状消失,便秘症状未能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两组患儿的发热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儿缓解便秘的时间为2.4±1.6天,经过护理干预后治愈有效为26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患儿缓解便秘的时间为3.7±1.8天,进行常规护理后治疗有效为24例,无效为3例,总有效率为88.88%,见表1。

3 讨 论

儿童便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先天性的肠道畸形,一般通过手术治疗才可痊愈;一种为功能性,一般通过食物的调理、生活方式的改善可达到痊愈[2]。发热的患儿因身体不适导致食欲下降,出现脱水的状况,极其容易出现便秘,一旦出现便秘症状阻滞了儿童体内病毒的排出,不利于患儿的退热,易引起其它并发症的产生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发育[3]。所以,要对患儿采取排便的相应措施,让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户外的体育锻炼。在对发热患儿进行退热治疗时给予相应的心理、饮食、按摩、反射训练等护理干预,能快速的改善患儿便秘症状。在本次研究中,对患儿进行良好的反射训练,能让患儿在治疗结束后养成固定的排便习惯,但由于患儿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同时还需要家长的监督,只要持之以恒才能长期的保证患儿排便的顺畅。观察组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患儿经过常规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88.88%;观察组患儿便秘缓解的时间为2.4±1.6天,与对照组比较缩短了患儿治疗的时间,减小的患儿的病痛。

综上所述,在儿童发热导致便秘的治疗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极大的改善患儿便秘症状,具有较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玲霞.利用胃-结肠反射和腹部按摩训练排便的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2,7(12):64-65.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7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发烧;护理

急性呼吸道感染作为小儿常发疾病、多见病是引发5岁以内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包括鼻窦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病原体侵犯鼻、咽部、鼻咽等而产生,病急,且冬春季节尤甚,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发热、流鼻涕、鼻塞等,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危及儿童生命,因此,必须进行及时治疗,并进行科学护理。我院对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进行周全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64例,且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2例,女性32例,年龄在0.5-10岁,平均年龄为4岁。病毒感染引发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56例,占87.5%,少数由混合感染或细菌引起,此外营养不良、贫血、外界环境、护理不当也可引发本病。治疗时间5-35d,平均12d。

1.2治疗方法采用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因治疗:用中药治疗因病毒感染而形成的本病的患儿,如饮用板蓝根,给予抗生素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形成本病的患儿。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症状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对发热患儿进行物理降温、注射退热剂等。经以上治疗后,配合科学、周全的护理措施,观察、记录患儿症状变化、临床疗效。

1.3护理方法

1.3.1基础护理①环境护理:经常给病房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为患儿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将温度控制在20-24℃,保证病室内整洁。②饮食护理:指导患儿经常饮水,防止因发烧造成脱水现象,进而加重病情;关注患儿营养,根据患儿情况,指导饮食。宜食用容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少食或禁食刺激性、辛辣食物;经常更换食物类型,以引发患儿食欲;必要时,进行静脉注射营养液,以补充患儿营养和水分。③督促患儿按时休息,多休息,并集中完成各种治疗护理,以保证患儿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体力。

1.3.2病情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避免并发症发生。检查患儿口腔黏膜与皮肤:清洁口腔,临床可用3%苏打水擦洗,每天两次;儿童皮肤较嫩,容易受到感染,受病毒感染后会出现红肿、溃烂等症状,因此必须进行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患儿衣服、床单,提示患儿用温水清洗身体等。加强患儿发热症状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注意患儿咳嗽、鼻塞及神经系统症状,若发现精神萎靡、呼吸异常等症状,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3.3健康教育护理①护士要向家长展开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呼吸道感染并发烧表现症状、治疗措施、护理措施等相关知识,促使家长全面了解护理以及医疗事项,并指导家长学习简单的护理方法,如保持室内环境、进行消毒、让患儿进行适量运动、根据天气变化对患儿更换衣服,多晒太阳等。②与患儿或患儿家长展开交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恐惧心理,并辅助家长做好患儿情绪稳定工作,促使患儿与其家长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1.3.4体温护理患儿呼吸道感染促使体温急剧上升,若不进行及时护理,则导致高热患儿出现惊厥、脑部损害等,因此必须对高热患儿进行及时护理,并以有效的护理方式降低患儿体温。当患儿体温在38.5℃以上时,可采用以下护理方法:①调节室内温度,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较低温度有助于患儿散热,并可促使产热与散热达到平衡。夏季可采用空调调节室温,冬季可减少覆盖被褥。②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用冰袋冷敷,采用物理方法降低患儿体温。③采用药物降温,注射退烧剂,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高热不退者,按照医嘱,使用冬眠合剂进行降温。

1.4判定标准显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症状消失。有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症状明显好转。无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症状无好转,或病情加重。

2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与我院治疗的64例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显效42例(65.6%),有效19例(29.7%),无效3例(4.7%),总有效率为95.3%,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3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冬春季节更甚,其发病急,在呼吸道感染后会出现发热、鼻塞、呼吸困难、咽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并给予护理,则会引发神经系统、脑部疾病,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在治疗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我院对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在进行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周全的护理措施。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向患儿家属讲解该病状相关知识和简单的护理措施;进行病室内环境护理,保证病室环境整洁、温暖舒适;进行全过程密切病情护理;根据患儿病状、发热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与体温护理等。通过周全护理,我院选取的64例患儿中,61例患儿获得有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5.3%。这说明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痛苦,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应推广应用此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庾小明.物理降温结合耳背刺络放血治疗外感高热患儿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7):49-50.

[2]饶春梅,杨清花.2种物理降温方法应用于新生儿发热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报,2011(23):53-54.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8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小儿肠道感染;惊厥

小儿惊厥俗称“惊风”或“抽风”,是多种疾病引起的儿科急症之一。因小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微小刺激即可诱发剧烈反应及脑电活动而致惊厥。惊厥是大脑功能暂时紊乱的现象。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是指由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导致的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现象,常伴有意识障碍。儿童发生率为成人的10~15倍。惊厥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若不及时诊治,可能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病变[1]。惊厥可作为多种急性疾病的症状之一出现,如热性惊厥、脑膜炎时伴发的惊厥,随原发病好转而消失[2]。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性化护理,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观察组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8例,在这些患儿中,年龄最大患儿是7岁,年龄最小的患儿是8个月,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8±1.3)岁。对照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7例,在这些患儿中,年龄最大患儿是8岁,年龄最小的患儿是7个月,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9±1.2)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小儿惊厥对儿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积极进行预防,是保护儿童健康的有效措施。预防的方法主要有[3]:①加强护理和小儿体格锻炼。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小儿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②要注意营养。小儿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和维生素B。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③要适当合理用药,防止小儿误服有毒的药品。④加强看护。防止小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小儿头部。⑤如果小儿发生了惊厥,要让小儿侧卧,解开衣领用手帕缠裹压舌板或者把筷子放在上下齿之问,防止其咬伤舌头;要让小儿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如果惊厥的小儿发高热,可以用凉水、井水或者30%~50%的乙醇擦浴,或者用冷盐水灌肠,并且用安乃近滴鼻或者肌注退热针剂[4]。惊厥不止的,要立即送医院治疗。⑥对热性惊厥除控制惊厥外,必须及时退热,积极寻找发热原因,予以相应的处理。由于热性惊厥的复发率高,因此预防复发是十分重要的。预防复发就是要在易发年龄(4~6岁以前)完全避免再次发作,防止惊厥持续状态,减少癫痫的发生,避免智力发育障碍。目前常用间歇服药法,即初次发作以后,当发热时立即用药,这种方法易被家长接受。但若选用苯巴比妥,实际并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因为苯巴比妥至少规律服用7 d才能在血中达到稳定的治疗浓度,一次苯巴比妥口服后也需4~6 h才达到血药浓度高峰,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在体温骤升时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有人试用安定栓剂,每次5 mg,在发热期间每8 h一次,有一定效果。⑦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惊厥。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个性化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恽长明. 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体会[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4:159-160.

[2]王景娟. 肠道感染及其引起的小儿热性惊厥护理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3:195-196.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9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5±1.11)岁,体温38.2~40.6℃,平均体温(39.8±0.26)℃。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66±1.21)岁,体温38.2~40.5℃,平均体温(39.79±0.39)℃。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44±1.45)岁,体温38.3~40.5℃,平均体温(39.42±0.50)℃。根据全国小儿热性惊厥诊断标准确诊为热性惊厥。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紧急处理

①进行紧急物理和药物降温,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垫压舌板,防止患者舌咬伤。②在降温过程中避免体温骤降,协助患儿摆好舒适,以避免压疮的发生。③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指导患儿多饮水,高营养饮食。④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发生异常,通知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

1.2.2心理护理

患儿家长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急躁等不良情绪,在护理过程中应安慰家长情绪,指导家长协助医务人员,对患儿进行抢救。关心,安慰患儿及家长,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最大程度上满足患儿的需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儿的情绪变化,并且及时疏导。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注意多陪伴患儿,用亲切和蔼的语气与患者交流。

1.2.3健康教育

对患儿家长进行热性惊厥知识的普及,发热时及时就诊,使家长对该疾病有更深一步的掌握,并指导患儿家长对紧急处理措施,以便对惊厥再次发生采取应对,例如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用棉布将筷子或硬物包起来垫在儿童臼齿处,避免舌咬伤,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使其认识到疾病的危险性。在社区内定期开展热性惊厥的健康讲座,提高儿童家长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指导患儿家长为患儿制定合理饮食计划,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矿物质饮食,指导患儿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患儿去人口密集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引起疾病。指导患儿家长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避免体温过高,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热性惊厥的再次发生。对患儿所用药物名称和使用方法详细的向家长进行传达,指导患儿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

1.3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护理,随访1年,评估两组患儿热性惊厥复况,并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儿惊厥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热性惊厥这种疾病高发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主要由于婴幼儿大脑皮层未发育完全,神经细胞结构简单,树突未完成结构功能方面的发育,一旦受到发热的刺激,极易引起惊厥,发作时间为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大量研究显示热性惊厥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因素,有热性惊厥发作史的婴幼儿更容易出现热性惊厥,因此家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热性惊厥患儿应给予足够重视,大量研究显示,针对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的研究探讨中。对患儿应用全面的综合护理后,对患儿在住院及出院后采取全面的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儿惊厥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使患儿在出院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照顾患儿的饮食起居,增强患儿的体质,预防感染。能及时发现患儿体温的异常,并采取及时、稳妥、有效的应对措施,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大量临床资料显示,由于患儿家长对疾病认识不足,患儿极易出现热性惊厥复发,反复就诊,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的同时,还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还有一部分患儿迁延不愈而转变为癫痫,患儿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由此可见,经过对患儿家长进行全面健康教育后,在控制热性惊厥患儿疾病再次发作具有重要价值。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