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1-03 09:03:27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信心;批评

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需要的是被关心、被赏识、被尊重。来自赏识的激励作用,可以激发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战胜学习上的一切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一、运用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检验,老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一个了解,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鼓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时修正错误,正确评价可以使学生进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

二、在批评教育中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进行表扬,在赏识教育的时候也要进行批评教育,老师在赏识的同时,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会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接受,因此也建立起教师的权威,双方都乐意接受。

三、使用心理暗示法帮助学生塑造良好行为

小学生都非常崇拜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孩子们都会记在心里。因此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巧妙的暗示,就像一盏指明灯,引导着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小小的暗示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当行为,使学生感觉到阳光般的温暖,从而使学生进步和成长。

四、将赏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恰如其分地进行赏识教育,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说:“大家读得都很好,如果我们重视每个句子的语气,就会更好。更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所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学生在第二次阅读时,就更加完美了。我们在赏识教育中,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当然,赏识教育也不能过度,否则将会导致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是一种指引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产生自信,使学生感到自尊,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积极向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锐宁,叶M.重审“赏识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2]赵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思考[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教学效率;音标教学法;兴趣

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搞好教学活动的基础。但要搞好教学光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行,对于教学来说,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非常重要,在课堂上师生的灵活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使教学效率提高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音永远第一位!

——在课堂中巧妙运用音标教学和手势教学

(一)把音标涉入课堂能使英语课堂活跃起来,尤其做到避免枯燥的单词教学。课堂授课就生动,学生就肯学,愿学。因为每个音标都让人觉得生动有趣。如在教授音【i】时,我会给他取个好听的外号为“经典收小腹减肥短‘衣’音,既经常出现的短元音。”手势:手掌在空中,手背向外,手心向里,向自己的方向挥动。挥动的同时,小腹部向里收。【au】的外号为“‘鬼哭狼嚎’合口双元音”,手势:手臂向里画一个大圈。

(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学习教学法。明白英语的五大发音规则:1.长元音要长;2.短元音要短,急促有力;3.双元音要饱满;4.省略;5.咬舌头。它可以给教学带来无穷的力量。

二、优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教师应一视同仁,做到严格要求优等生,提携中等生,倾斜学困生,帮他们学会学习,树立自信心。

三、通过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及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二、在语言实践的情景中创新。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What is it like?”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支长的、蓝色的铅笔。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反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

第三、在小组合作中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小组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一是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二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英语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三是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要求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

(三)良好的写的习惯。要求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教师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六、扮演角色,进行会话表演

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做好会话表演教师应注意四点:1.要让学生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2.老师领读时声音、语调要有感情色彩,要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3.随着情节的发展,要有逼真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4.要做些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尽量使学生在表演时更有真实感。

【参考文献】

胡春洞,张思中。《教学法与交际法之差异》(上下)。《中小学外语教学法》,1996年

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李阳。《疯狂英语》。口语教学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2年

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基础教育研究。2006/0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忧与思。湖南教育。2004/1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3

1.联系实际生活,培养人文精神

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教学赖以生存的载体,是学习语文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最佳平台。但是面对人文主义教育时,课堂教学就显得生硬、刻板。而一切脱离于现实生活主体的人文教育也必然是干涩无味的。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和人物一般距离当今的现实生活都存在一定距离,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产生距离感、差距感,不能切实感受课本中内容所带来的自身魅力。而针对一些距离现实生活稍近的文章和内容,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程度有限,也局限了课本本身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时,适当地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不仅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更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寻找正能量。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苏教版《孔子游春》时,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时机,带领学生春游,真正感受春天的魅力,体会孔子在游春时的情景。在大自然的熏陶下,教师有意识地传授学生一些在大自然中生存的小技巧、小方法,锻炼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孔子游春》中的内容,让学生观察流水的走向和动态,让学生明白“清者自清”的道理,做一个有水一样人格的高尚的人。

2.加强互动交流,感受人文魅力

从教育学角度分析,教学的本身的意义不仅在于教授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教与学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将人本主义教育融汇的手段和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以主动性和传授性为主,扼杀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质疑,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潜质。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从讲台上走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真正使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探讨,建立自己的认知和见解。例如:在讲授《烟台的海》一文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心中海的样子,并让看到过海的同学讲述自己在看海时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大海的影像,使每位学生彼此交流自我的感受和情感,并逐渐引导学生体会大海的胸襟和宽广,达到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

3.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4

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小学语文教育城乡差别论文范文”,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城乡差别论文范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小学语文教育城乡差别论文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5

(一)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现代汉语知识掌握和学习情况调查

由于现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中应用非常广泛,本课题组还特意对小学语文教师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为国培项目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课题组成员对现任100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如下:

(1)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吗?A.不知道B.知道,但没有研读C.知道,并认真研读过有91人选择答案B,只有6人选择答案C。

(2)动词、形容词能够作主语吗?A.不能B.能C.能,但词性变为名词有76人选择答案C,14人选择答案B。

(3)请您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给“我们到张家界游玩,那里瑰丽而神奇的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音。在做这个题目时,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均询问了课题组成员《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只有16人的答案完全正确。

(1)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关注国家层面的语言文字政策,

(2)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经常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及时更新;

(3)题主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能够规范使用拼音规则。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现代汉语知识,有待于进一步培训,提高语言素养。同时,课题组对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学习现代汉语情况的调查,学生反映:一是现代汉语学习内容较为抽象,难懂难学;二是现代汉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实用性不强;三是现代汉语理论性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二)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现代汉语教材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现代汉语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10所高校均没有专用教材,使用的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的教材。

(三)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任课教师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了现代汉语教师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一类是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教师兼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这类教师大多是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但比例不大;二类是非语言学专业教师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比例较大。高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尽管现代汉语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但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还较为薄弱,其应有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二、造成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薄弱的原因

(一)高校不够重视现代汉语课程

大多数高校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把现代汉语课程列入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进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依然是教育学、教材教法等,课时分配和师资力量优先保证这些核心课程,而现代汉语基本上边缘化了。甚至有管理者认为,现代汉语是我们汉族人的母语,学生能说能写,开不开设关系不很大。这样一种状况必然导致现代汉语课程资源配置较弱,如大多数高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是2个学分;只要是学中文的老师,都能教现代汉语。学分少,师资力量配置弱,必然会削弱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实际上,现代汉语作为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提高语言素养和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大多是拼音、识字、辨析词语、写作等,用到最多的知识依然是现代汉语里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应该拥有扎实的语言学知识,要知道,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该先要有一桶水啊,试想想,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自己都不会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弄不懂主谓宾等,怎么能够来教学生写汉字、压缩或扩展句子呢?所以,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将之纳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并积极做好相关评价工作,致力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二)学生不够重视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小学一般淡化现代汉语知识教学。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在社会沟通、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练习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梳理有关语言文字结构和运用的规则,提高理性认识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尽管新课标语言文字运用要求较为明确,但由于现代汉语知识理论性强,内容多,在教学中不好操作,所以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人文性熏陶,基本上淡化语言教学,或者说,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语文教师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教用来解决问题的语言文字知识,譬如,“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在数学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缺少主语的病句,中小学教师可能联系句子谈一谈主语的特征等内容,但一般不会详细地讲解句法成分系统,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理论知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教师觉得教语言知识比较麻烦,中小学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较为简单,大多数学生也不会很重视,更不会用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来钻研语言理论知识了。这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尽管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系统学习了语文,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现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学生一般不能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来分析语言,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新生的问卷调查中,需要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没有一个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出来。也就是说,中小学淡化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教学,只是注重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学生缺乏语言理论的指导,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就大打折扣。进入大学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虽然觉得现代汉语知识很重要,但因为现代汉语是母语,学生能读能写,凭经验和语感能发现和解决部分语言文字运用问题,觉得完全能够应付小学语文教学,所以没有必要再深入学习现代汉语理论了,加之现代汉语理论比较抽象、枯燥,学校对现代汉语考核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大。

(三)教材编写相对滞后给现代汉语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教材相同。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同,所以在课程设置、专业要求上不尽相同。现代汉语课程虽然是两个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教学目标、课时分配以及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掌握的要求不一样,如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一般是5-8个学分,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一般是2个学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人才,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等,培养目标、要求决定教学内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不一样。如果两者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相同,就可能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必然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知识传授按照全、满、深、透的标准实施;教学手段通常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授课,那些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很难进入课堂。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年代,思想非常活跃,求新求异思维占主导地位,呆板、枯燥的课堂肯定对他们没有一点吸引力,如果学生事先没有了解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重要性,就不会积极主动地钻研语言学理论知识了。现代汉语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积极做好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

三、解决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学好现代汉语,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理论对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主要措施有:

(一)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建设

一是高校可将现代汉语课程列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资源配置中向之倾斜。二是适当提高现代汉语在课程体系中学分比例,可提高到3-4个学分,确保现代汉语课程有较为充足的课时。三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增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环节,即组织学生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听课,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汉语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知识来进行教学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四是鼓励现代汉语教师进行教改教研工作,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出适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组建一支专业、敬业的现代汉语教学队伍,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水平。所以现代汉语师资队伍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使现代汉语师资队伍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是说任教现代汉语的教师最好是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老师,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是做好现代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汉语教师到小学课堂跟班听课,参加小学语文教改教研活动,参加相关语言培训班的学习等,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的对接。再次,鼓励现代汉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把生活中生动活泼的语言例子引进到课堂中来,建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6

在新课标全面推进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关系到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对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衔接中小学语文教育

1.1需要掌握衔接的内容

小学生在升初中之后,总会感觉教育内容的重复性,因此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充分的体现了在小学与初中教育之间存在这一种不应该有的“软”问题。在接初一之前,教师不仅要熟练的掌握教材,将中小学教材目标、要求和内容进行比较,明确其中的差异和联系,从而进行有目的教育;而其初中教师还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找出中小学教材中的联系之处,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1.2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在给初一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小学语文教育培养的兴趣只是浅表的,因为阅读的量比较少、理解内容较为肤浅,以及在记忆方面较为机械性等;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又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提倡自主创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情境自学、开展课内外活动学习、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1.3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小学生在毕业之后求知欲望会十分的旺盛,对简单重复的教育内容会显得厌烦、枯燥,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力量。因此,我们在教育中药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增加有趣的、新的知识,以便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的提升学习的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例如,在课堂上采用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来丰富学生的知识。

2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兴趣的延续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由于年龄特点,心理因素等,明显感觉到教材内容变得深奥,不好理解,加之教材中有些知识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教材内容的深刻性、重复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没有兴趣等心理。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要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怎么样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延续学习兴趣呢?

2.1课堂上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因为同学的年龄特点,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占主要地位,虽然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并不能满足中学生的需求。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倡导“大语文”教育。所谓“大语文”教育就是要针对传统式的“小课堂”而提出来的,结合宏观和微观、课内与课外,有效的研究语文教育的规律。逐渐将“灌输式”转变为“讨论式”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形式方面要求活泼、生动、形象,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

语文是用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具有实用性的一门学科,同时,它还是一门集思想性、文学性和美学价值很高的学科[1]。它凭借着独有的魅力,使学生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中机械性的学、记、背、练、讲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对新知识点的引进,丰富课堂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再加之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定会取得满意的教与学的效果。

2.2精心的备课,巧妙的导入

通常一堂小学语文教育课,教师在导入方面直接借助教具或者是提出该堂课的中心思想,然后学生围绕着这些进行思维;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散发性思维的训练。

良好的开端是取得成功的一半。正如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需要一个巧妙的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该堂课的框架和重点上。例如在教育《地下森林断想》一文时,可以这样的设计导入:请问同学们见过长在地下的“树”吗?当同学们在摸不著头脑的思考期间,迅速给同学们介绍相关的材料和图片,让他们感知其过程。当学生们的心被教师抓住之后,这堂课就很容易顺利的完成。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直接的、简单的提问和沟通,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升该堂课的教育效率。

2.3运用多媒体技术,延续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7

1.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简言之,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提法,可以整理成如下的图示:基础层“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其根本属性是“培养人”。“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中小学中一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不难看出,组成语文学科功能的各要素与人的素质结构各层次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通过个性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比较稳定素养的过程中,语文的学习必然会施以重大的影响。此外,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素质的特点之一。素质是社会文化通过个体有意识地反复交错进行的“内化”和“外化”,逐渐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的品质,而这种“内化”与“外化”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况且,小学阶段是整个学龄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建国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1993年秋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已明确地将本学科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教材的科学化、多样化进程,不断加速;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在充分进行实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有所发展。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观点已成为小语界同仁的共识,并在逾来逾大的范围内转化为教学活动。一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和任务的综合性,增强了整体意识;二是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增强了训练意识,提高了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三是明确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与教育中的“客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教授;四是更自觉地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了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辩证统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五是明确了语感教学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加强了语言训练的科学性;六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尝试;七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目标教学”的研究;八是教法、学法、考法的综合改革。篇幅所限,仅举如许,但足以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是始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进取的。这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美,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和其它的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辩文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任何学科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数学解题审题需要语文知识,物理的证明归纳也需要语文知识,如不掌握一定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你任何学科都不可能学好;思想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两者相辅相成,既教书又育人。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势在必行

1.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

2.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方面内容,是对小学阶段德育的宏观规定,需要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并且具体化、直观化。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小学德育内容。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草船借箭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数课文能体现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能在漫长的教学中做到既能讲文又能传道的有机渗透呢?在此本人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

1.课前分析好每篇课文的重点渗透内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几百篇文章中无不涉及,但偏重不一,教师必须在课前推敲斟酌,找出渗透重点。如,政治教育包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等;道德渗透包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助人为乐等;心理品质渗透包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意志、情操等。有了这些渗透重点,教师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教育,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显著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2.课上灵活运用渗透方法传道育人

语文课堂具有形象性、情谊性、动态性等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流动的过程,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生命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展示。好的教学素材必须用高效可用的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达到预期效果。常用的渗透方法有“设身处地”的方法: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容易把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身临其境”的方法。有一些课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收、理解。这就需要准备充足的挂图、教具,使教材内容变为直观的东西,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印象。口而诵,心而为,只有学懂课文,德育渗透才有效果。

3.课下偶尔布置实践作业,将德育教学渗透到生活中

可以在学完赞美父母的文章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给父母捶背、洗脚,吃完饭后主动刷洗餐具等实践作业,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劳作的艰辛和操持家务的劳累,这比课堂上的说教更有教育作用;也可以在学完赞美清洁工阿姨的文章后,组织班级去街道义务清洁,让他们体会到清洁工阿姨们工作的辛劳,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完善的人格可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和谐,匡扶正义,惩恶扬善,并对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者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9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向导。它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事物,积极思考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体验式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阶段。只有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才能确保接下来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一般可通过以角色表扬、辩论以及影视欣赏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情境。例如,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单词时,教师可通过针对不同的单词演示不同的情境,如学习单词bird时,可让学生学习鸟飞来飞去的样子,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学习单词plane时,可发一些纸片,让学生叠纸飞机;在学习pig时,可让学生模仿猪叫。通过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亲历体验

通过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亲身体验,来实现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并利用积极的感知语言魅力传授教材相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亲身体验英语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BookoneLessonThreeWho’sshe?”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讲全家福带入课堂,让学生对自己加的全家福中的人物用英语进行逐一介绍。例如,教师拿着学生李雷的全家福,指着照片中的一位老爷爷问道“Whoisthis?”,学生们异口同声的“ThisisLiLei’sgrandfather”,接着指着照片中站在李雷旁边的女孩子问道“Whoisthebeautifulgirl?”学生们能够快速的回答“ThisisLiLei’ssister”。活动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亲身体验运用英语介绍家人的乐趣,还提高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加深了对家族中所有人的单词的印象,如father,mother,sister等。

3.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经过亲身体验后会得出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疑惑,并及时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启发性提问,以激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如果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必要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从旁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通过组织小组合作的形式或者是答辩的形式来进行问题的探讨,最终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引导时要有度,必须将自主性归还给学生,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例如,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Unit8《HappyNewYear!》一文时,教师教会了学生运用showmesomething.这个句型来表达想要某物。接着教师通过提出“大家在过年时想要新年礼物应该怎么向爸爸妈妈要呢”的问题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要求学生用英语说出自己想要的礼物。Lucy说道“IwantaBarbiedoll。”而Alice说道“我们这节课学到了新句型。可以用showmeaBarbiedoll”,在大家的相互讨论中,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