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集锦9篇

时间:2023-08-24 17:14:49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辞源 失调 释义 参见

《辞源》是中国现代语文辞书发展史上的开山之作。《辞源》的编纂始于1908年,1915年正式出版。《辞源》修订本于1979年至1983年分四册出齐。编撰和修订者注重知识性、学术性和客观性,使其成为极具权威的重要工具书。然随着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和辞书编纂手段的进步,《辞源》中存在的不足也日益显露出来。为迎接《辞源》出版100周年,商务印书馆组织了一批学者再次开展修订工作。笔者有幸参与了子集的修订,发现《辞源》的某些条目的确存在疏误。本文主要对收字立目、释义、参见等主要环节上存在的失调或矛盾举例讨论,希望对其他辞书的编纂起到参考作用。

《辞源》(修订本)的性质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供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使用的参考书,用于解决相关的疑难问题。因此,从读者使用的查考性出发,应尽可能全面收录文献用字;从词典内在的系统性而言,《辞源》复词条目用字和文献用例中的字都要立为字目,形成一个严密的封闭性系统,以便读者查检,否则,在释语和书证中出现的字,在本词典中却没有立该字目而查检不到,这是说不过去的。但《辞源》有失收的情况,例如:

【不托】

《辞源》称其又写作“o”“?”“”,皆取不托之音而加食旁。(0073,此数字标明该辞目在《辞源》修订本重排版中的页码。)核查《辞源》食部,收有单字“o”和“?”,并收复词“o”“?”,却独独失收了“”字和复词“”。通过检索,我们还可找到其文献用例:[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冬至》:“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之谚。”单字“”和复词“”皆当补收。

释义是辞书的核心。由于辞书性质的不同,编纂者对语料理解的不一致等,在字、词义项的切分和归纳上多少存在着出入,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义项的数目来判断某字词义项是否完备。《辞源》义项也不要求齐备,而是以古文献中常见常用义为义项收列的标准。虽然如此,但《辞源》所收条目分单字条和复词条,在编排上以字带词;在释义上,单字义项也要注意覆盖下属复词条目的意义,使字头义项和所领复词的意义具有关联性。但《辞源》个别字头的义项不能周全地涵盖所领属复词的意义。如:

【升】

《辞源》有六个义项:一容量单位。1.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2.量酒单位也叫升。二布八十缕为升。三上升,登上。四成熟。五易卦名。六姓。(0451)

“升”字下所属复词有:

【升中】

古帝王祭天上告成功。《礼・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注:“升,上也;中,犹成也;谓巡守至于方岳,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文选》南朝梁陆佐公()《石阙铭》:“升中以祀群望,摄袂而朝诸夏。”(0451)

【升沈】

一古祭山,置祭品于山叫升;祭川,投祭品于水叫沈。《仪礼・觐礼》:“祭山丘陵升,祭川沈。”言帝王巡守及诸侯盟祭升沈之礼。参阅清胡培《仪礼正义》。(0451)

据此,“升”字当有与“祭祀”相关之义。检索语料,有:《仪礼・少牢馈食礼》:“司马升羊右胖,髀不升。”郑玄注:“升,犹上也。”《仪礼・士冠礼》:“若杀,则特豚载合升,离肺实于鼎,设扃。”郑玄注:“煮于镬曰亨,在鼎曰升,在俎曰载。”郑玄的注很清楚,古代祭祀时将烧熟的祭牲放入鼎中叫“升”,放入镬中叫“烹”,放在俎上叫“载”。

另,“升”字下所属复词还有:

【升概】

升,量酒器;概,平斗斛的木棍或木板。引申为买卖中给货公平。《韩非子・外储》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不售,酒酸。”(0452)但是,“升”字下并没有列“量具”这一义项。“升”用此义,除了“升”“概”连用外,也可单用,如: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十:“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那位孔夫子,但凡有个吃饱饭的正经主意,怎的周流列国的时候,半道儿会断了顿儿,拿着升儿不粜出升米来呢?”

从上述材料来看,“升”的这两个义项当补。

辞书对于语词的释义,首要的当是确切。对于相关的词条一定要注意其逻辑关系,上下位词条或同类词条不论是否相邻,其释语和例证应特别关注词条之间的关联性和区别性,切不可互相矛盾。不过,《辞源》中似有抵牾之例。如:

【刀马旦】

指京剧中饰演擅长武艺、能使刀枪的旦角。如《穆柯寨》的穆桂英、《打焦赞》的杨排风等。参见“武旦”。(0369)

【武旦】

传统戏曲角色中旦行之一。着重翻跌武打,不重唱念。与刀马旦之兼重演唱念白者有别。昆曲称为刺杀旦。如京剧《泗州城》中的水母、《打焦赞》中的杨排风。(1823)

《辞源》认为刀马旦与武旦是有联系的,用“参见”进行了沟通。但两者也是有区别的,据【武旦】条的解释,其主要区别在于武旦“不重唱念”,而刀马旦除了擅长武艺,还“兼重演唱念白”。如果真如此,那两条中所举《打焦赞》的杨排风就不能同时作为例证出现,【刀马旦】条的释语也不够完善。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武旦在“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特技‘打出手’”,刀马旦“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较着重于唱做和舞蹈”,[1](P78)“打出手”乃戏曲表演程式,“以一个角色为中心,同其他几个角色相互配合,作抛掷传递武器的特技”。[2](P100)在京剧《打焦赞》中杨排风善使一条烧火棍,武艺高强,常有惊险特技场面的表演,故应属于武旦。《辞源》【刀马旦】条当作相应修改,所举杨排风之例宜删,否则读者参阅了【武旦】条,只会徒增疑虑。

辞书编写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辞目之间意义相同或相关,具有内在的联系,为了保证内容互补,又节约篇幅,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以体现辞书内部的系统性,需要采用“参见”对相关辞目进行沟通。这包括单字之间通假、古今、异体等字际关系的说明,也有复词条之间异形词、缩略形式、内容相关等情况的说明。然互见条目当确有联系,并且前呼后应,方能达到这一目的。若互见不当,前后有失照应,则不仅误导查阅者,有时更如坠雾中。《辞源》中亦有此类“失调”的情况。例如:

【别趣】

一不同的趋向。趣,通“趋”。《文选》汉扬子云(雄)《羽猎赋》:“若夫壮士慨,殊乡别趣。”(0379)

这里,说明“趣”和“趋”的关系时用了一个“通”字,表明两者是通假字关系。但是,《辞源》“趣”字条第一个音项“qū”的第一个义项即“趋向、趋附”,并出示了相关书证。通常,单字条目义项的排列,以本义、引申、通假为先后。可见,《辞源》本身在对“趋向”是否是“趣”的假借义的处理上出现了矛盾。其实,“趣”字形符从“走”,其本义当与“走”相关,《说文》释“疾也”,是“快跑”之义。因此“趋向”的意义与其字形结构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当非“通‘趋’”以后才有的假借义。

【午衙】

同“蜂衙”。宋陆佃《埤雅・释虫》:“蜂有两衙应潮,其主之所在,众蜂为之旋绕如衙。”《元诗选》金涓《青村遗稿・春日过绣湖》:“茅C兀坐无余事,静看[蜂报午衙。”参见“蜂衙”。(0451)

《辞源》收有“蜂衙”条,且亦出示《埤雅》书证来说明其语源,并解释此词用来形容众蜂簇拥蜂王,如朝拜屏卫之状。本词条“午衙”,我们还检索到如下用例:[元]王恽《秋涧集》二九《公堂》:“凫吏前头拥簿书,午衙急散日停晡。”萨都拉《雁门集》二《别江州总管真定王克绍》:“吟诗写字午衙静,打鼓劝农春社忙。”[明]吴宽《家藏集》十《送沈晋州林美》:“吏散午衙公事简,定将书史对炉熏。”这些例句中,“午衙”的意义与“蜂衙”虽有相似性,但区别亦显而易见,已不再指蜂,而是指午时官吏集于衙门,排班参见上司。不过,正如《辞源》所出书证,“午衙”除了指人,亦可用来形容蜂,且我们找到比《辞源》原有书证更早的用例。如,[元]龚X《存悔斋稿・附朱性夫补抄龚子敬遗诗・吴中寒食》:“江南蚕子非一种,日暖蜂房报午衙。”由此可见,虽然由于人们认知心理上的类比联想,使“午衙”与“蜂衙”的意义有了相重的部分,《埤雅》的引文正是解释了在相似情状的基础上人们通过隐喻的方式创造了“蜂衙”一词,但是“午衙”的词义范围显然比“蜂衙”大,不宜用“同”这个术语,因为“同”一般用来说明异形词。另外,《埤雅》书证是解释“蜂衙”一词的命名缘由,在本词条中宜删。

【刻画】

二细致描摹。详“刻画无盐”。(0383)

内容近似的条目,一般只在一条下详加解释,他条从略,只注明“详‘某某’”条即可。但是,此处让我们详加参看的“刻画无盐”,说的是拿丑妇无盐与美人西施相比,喻比拟得不伦不类,其意义与“细致描摹”相去甚远,并不近似,用“详”这个术语不妥。其实,只是“刻画无盐”这个词条中的“刻画”用了“描摹”义而已。故这儿的参见宜删,直接出相关书证为好。

【刀耕火耨】

古代山地的农耕方法。……也作“刀耕火种”……也作“火耨刀耕”……参见“火耕”、“火耕水耨”。(0369)

首先,对于内容相同的条目,一般只在一条下加以解释,列举书证;另一条下注明“见‘某某’”条即可,以免重复。原编者以“刀耕火耨”为主条,把“刀耕火种”“火耨刀耕”并在一起处理,这是较为妥当的,但是《辞源》却失收了这两个词条,缺乏内部系统性考虑。其次,对于内容相关且可以互相补充参考的条目,则注明“参见‘某某’”条。可是,《辞源》在“火耕”条下没有具体的释义和书证,只有“见‘火耕水耨’”,更何况“刀耕火耨”本条也出示了参见“火耕水耨”,因此,“火耕”的这条参见并没有提供比原词条更多的信息,也就起不到参考的价值,徒使查阅者来回翻阅而无功。

【N天】

道家谓修道成仙,飞N登天。同“升天”。三国魏曹植有《升天行》。晋葛洪《神仙传》二《白石先生》:“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至彭祖时,已二千余岁。不肯修N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1548)

《辞源》在“升天行”条中也称“升天”即“N天”,然我们检阅“升”字目下所有复词条,并不见“升天”,这就造成了参见落空。同时,在处理相关的复词条时,我们也要注意区别主条和副条,从《辞源》所用术语来看,在“N天”条中用了“同”,把“升天”作为主条,而在“升天行”中又把其作为副条,这种自相矛盾的处理破坏了内部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因此,首先“升天”条当补。其次,我们找到的用例也比“N天”的书证要早,如:[汉]王充《论衡・道虚》:“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据此,宜把“升天”作为主条来处理。

像类似参见落空的,还如:【利害】第三个义项后称“同‘厉害’”,但我们在“厉”字头下也核查不到复词条“厉害”,可增补该条。【儿啼帖】条,称“详‘书儿啼’”,但《辞源》并没有收录“书儿啼”条。不过,“书儿啼”当为动宾短语,不建议增收。【刖趾适屦】条说“参见‘削足适屦’”,但《辞源》只收有“削足适履”,虽然“屦”“履”都指鞋子,可一字之差,已有损于辞书的严谨性。当然,《辞源》是集众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成果,由于书出众手,顾此失彼,有的参见条目未照应到,在对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有不一致之处,都在所难免。

《辞源》的编纂和修订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远不是一人或几人的学术力量所能单独完成的,往往需要成立若干个工作小组来协同完成。上文所谈的“内部失调”之例,大多涉及相关条目之间的照应,这往往易被当成一个附带兼顾的技术细节,而被具体词条的编纂和修订人员忽视,有的主要是由于非学术性的原因而致误,从而影响了整部辞书的质量。因此,在编纂和修订大型辞书时,一方面,编纂、修订人员要加强每个词条的人工核查落实,同时也要加强各编写小组间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编辑到最后应把相关条目作为一个专项由专人负责来统一处理,可用计算机设定字段检索相关的互见条目,以查漏补缺,消除辞书“内部失调”的硬伤。

(本文受到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重大出版项目:《辞源》(第三版)的资助,项目编号为:出版管字[2012]48号。)

注释: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范文2

一、从感彩上理解

有些具有感彩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如果感彩发生了变化,那么他们素哟表达的意义也就适得其反了。

例1.我们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例2.实在是标致极了。

例1中的“狡猾”和例2中的“标致”感彩都发生了变化。“狡猾”原来是贬义词,是“诡计多端,不可相信”的意思,用在这里是贬义词褒用,表示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深刻理解和爱戴,应该理解为“调皮、机灵”的意思。标致在这里则是褒义词贬用来表示讽刺意味,应理解为“丑陋”。

二、从词义变化上理解

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想象比较普遍。一个词,词性不同,则意义不同。词形变化则意义也发生变化。因此非多义词时,如果能从此星的不同或者词语火用的角度考虑,就可以把握其不同的含义。

例1.不食嗟来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第一个“食”是动词,意思是“吃”;第二个“食”是名词,意思是“食物”。

例2 学“而”时习之中的 而是顺接连词 ;思“而”不学则殆中的而则是转折连词 。

例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的自意为自己,自我;有朋“自”远方来中的自意思为从。

三、从修辞手法上理解

有些句子的深层含义,由于运用了比喻、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表达比较含蓄。这是如能借助修辞手法来理解,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例如2012全国卷(1)和湖北卷分别考了对偶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广东卷要找出对仗的词语。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这里稍作辨析: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常被用于各种文体。对仗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的语句,它被广泛运用于律诗、骈文、词曲的创作,后来又被用于对联的撰写。全国卷(1)用了李华的《春行即兴》诗,题目是: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根据三、四两句的语言形式特点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湖北卷则要难一些,引用了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的一段曲词,指明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要求考生简析其艺术效果。答案是: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由于对仗要求“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所以对仗就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例如:湖北卷同还时考了顶真的修辞手法。(“顶真”不在全国高考大纲范围之内,这也是各省自主命题后出现的新动向。)《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从“返城阳”起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梅花酒]叙述了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的情景,全曲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用对仗的修辞手法渲染了分别时深秋悲凉的气氛,描述塞外的景况和了人、物各自的状态及其间的关系,这是所见;后一部分虚写元帝送别昭君后,秋夜王宫凄清阴冷的景象和个人凄凉孤独的心情,这是所想。由于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就把元帝回宫的情景叙述的很有层次,各句之间衔接十分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同时前句结尾用平声韵,后句开头用仄声韵,就更具有一种回环跌宕的韵律美,很好地表现了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四、从言外之意上理解

言外之意就是指 词语出了表面意义之外的深层含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往往受到说话的对象,说话的处境,说话者的身份等因素的制约,因而表达式不直接说,而是采用迂回曲折的手法,故意让对方领悟其真意。这类句子和词语,如果能结合说话的对象、身份、场合等语境来理解,便可投过标箱,抓住实质。

例1 某上级主管对下属职员说“看看你干的好事”。

这位上级主管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解答此题宜从揣摩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入手这位上级主管采用的是祈使句是斥责的语气与口吻他的言外之意是“你把事情搞得糟透了”

例2 《三国演义》中写到晋国司马炎灭吴国、俘虏吴王孙皓。在接见孙皓命他就座时司马炎说“朕设此位久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司马炎用“此位”臣子之位来喻吴国在晋国眼里的地位。灭吴之心萌生已久。

五、从指代内容上理解

指示代词一般分近指和远指,在考试中我们碰到的大多是近指,即“这”“此”“这样”“这些”等。“这”到底指代什么,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也就是要弄清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的语意及关系,根据语境确定。文章中代词所代内容可以是词、短语、句子,甚至是段落,其位置一般在代词的前面,少数在代词的后面;有些在代词附近,有的则离得较远;大多数情况下能从原文中摘录原话来表示。

例1:如今,我早已告别了中学时代,也有了更多历世阅人的经验。但是只要每次眼前浮现出老人那张笑脸,我的胸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随之而来的是一份挥之不去的愧疚。我知道,这种感觉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漠,因此我希望着它更多次地再现。(这种感觉指的是胸中涌起的暖流和愧疚。)

例2:虹口区的这个地块原是北外滩发展的地段,规划中要拆除这些老房子,建造新的建筑,经过专家们的呼吁,上海市政府公布此地为第十二块受保护的历史风貌区,这无疑是令人高兴的。(“这”指的是:上海市政府公布虹口区的一块地为第十二块受保护历史风貌区”。)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交纳;缴纳 ;辨析

公民日常生活中发生物业费、电费等费用,也依法履行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纳税义务。那么,与其搭配使用的是“交纳”还是“缴纳”呢,这是一个常见但又易混淆的问题。

一、辞书释义

(一)《辞海》的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辞海》中“交”的一个义项是:“付与;缴纳。如:移交;转交;交卷;交税。引申为交代明白。”而“缴”的一个义项是:“交纳;交出。如:缴费;上缴。”上述释义可以理解为“交”与“缴”是互通的、可以相互替代。“纳”的一个义项是:“交付;致送。如:纳税;纳粮。”该书未收录“交纳”“缴纳”两词。

2010年第6版缩印本《辞海》中“交”的一个义项是:“付与;交付。如:移交;转交;交卷;交税” 而“缴”的一个义项是:“交纳;交出。如:缴费;缴枪不杀。”可见,对“交”的解释发生了变化,取消了1989年版本中“缴纳”的释义,增加了“交付”的释义。“纳”的一个义项仍然是:“交付;致送。如:纳税;纳粮。”该书同样未收录“交纳”“缴纳”两词。

(二)《现代汉语辞海(全新版)》的释义。200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辞海(全新版)》中“交”的一个义项是:“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对“交纳”的释义是:“(动)向政府或公共团体交付规定数额的金钱或实物。并列式:交+纳。交纳公粮。(作谓语)”

“缴”的一个义项是:“交出(指履行义务或被迫):上缴、缴费、缴枪不杀。”未对“缴纳”释义。“纳”的义项有:“①收进来;放进来:出纳、闭门不纳。②接受:纳降、采纳。③享受:纳凉。④放进去:纳入正轨。⑤交付(捐税、公粮等):纳税、交纳公粮。”

(三)《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2005年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中“交”的一个义项是:“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对“交纳”的释义是:“(动)向政府或公共团体交付规定数额的金钱或实物:交纳会费、交纳膳费、交纳个人所得税。”

“缴”的一个义项是:“交纳;交出(指履行义务或被迫):上缴、缴费、缴枪不杀。”对“缴纳”的释义是:“交纳:缴纳税款。”“纳”的义项有:“①收进来;放进来:出纳、闭门不纳。②接受:纳降、采纳。③享受:纳凉。④放进去:纳入正轨。⑤交付(捐税、公粮等):纳税、交纳公粮。”2012年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对“交”“缴”“纳”以及“交纳”“缴纳”的释义与第5版相同。

二、相关规定

现行的《中国共产程》第9条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在这里用的是“交纳”党费而非“缴纳”党费。其实,这不难理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自觉自愿的,要通过个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组织考察后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予以培养等程序后成为正式党员,这些程序在正常情况下不可逾越。既然入党是自愿的,那么交纳党费就是在自愿基础上衍生出的当然义务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1条规定:“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笔者查阅了有关税收方面的其他法律法规及条例,都使用“缴纳”而非“交纳”相关税费。

三、结论

尽管语言文字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有些词汇被赋予了新的义项。但“交”“缴”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却是越来越明确、清晰。

就联系而言,“交”“缴”都有“付出、交付”的意思,而“纳”也有“交付”的意思,“交+纳”与“缴+纳”都是并列式的构词方式,二者含义非常接近,其中“交纳”是普通逻辑学上的大概念,“缴纳”则是小概念,“交纳”可代替“缴纳”,反之不行。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范文4

――谈“词”与“辞”

问:为什么同是语言文字类工具书,有的叫“词典”,有的称“辞典”?

答:从本质上说,两类辞书没有什么不同,如“辞源”“辞海”你叫它“词源”“词海”也未尝不可,因为在文辞、语句义上,“词、辞”用法是相通的。如果一定要界定的话,“词典”指的是:收集词语,按一定顺序编排,并注音、释义,供人查阅参考的工具书;“辞典”指的是:收集专科或百科词语,按一定顺序编排,并给予解释,供人查阅参考的工具书。(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问:这种区分与“词、辞”的字义有关吗?

答:当然有一些关系。从字源上说,“词”是一个会意字,表示意主于内而言发于外之义,本义指言词、词句,引申指文辞;“辞”也是一个会意字,表示辨析刑狱之义,本义指讼辞、口供,引申指言辞、文辞,又引申为推托、辞退、告别等义。

“词”在古代特指虚词,现指语言中具有固定语音形式和特定意义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但在较古时代多作“辞”,汉代以后渐以“词”代“辞”。文言文中有些要用“辞”的,现代白话文中多用“词”,如“词章、词典、悼词、致词”等,至于“辞令、辞书、卜辞、修辞、隐约其辞、振振有辞”等仍要用“辞”。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表示“言词”这个意义上,越来越多用“词”而少用“辞”。

问:是否可以理解为表示文词语句的,用“词”更合适?

答:是这样。理由是:①与“词”的本义相符;②与语言运用的实际相符;③符合简省原则――“辞”比“词”笔画多6画。需要指出的是,“词”“辞”的其他义项,都有各自特定意义,不能相互替换,比如“辞别、楚辞”不能写作“词别、楚词”;“唐诗宋词”也不能写作“唐诗宋辞”。

该“蹬”不“登”

――谈“登”与“蹬”

手头有几个将“蹬”误用作“登”的例子:

①山东单县莱河镇刘饭棚村农民孟昭良,脚登三轮,跋山涉水。[《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11.30]

②中国内蒙古杂技团演员表演的《双人登技》《双层幌板》。[《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05.28]

③他要像登自行车那样让它前进。(《环球时报》2001.04.24)

④有的人明确表示:“上街登三轮,抹不下面子。”(《人民日报》2002.09.13)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分析;验证;提炼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对于研究内容的基本认识

首先,在进行分析三个句型之前,我们对于需要有对于它们的一个基础性的认识。

(一)「~てならない:前接动词、形容词连用形。前接形容动词时,用 「~でならない的形式,接其词干。表示情不自禁地产生某种感情或感觉,连自己都控制不了。一般见于这种感情因无法控制而非常高涨的场合,在其前面只能使用表示感情、感觉、欲望等的词语,如果使用一些表示属性或评价的词语,句子就会不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日本语句型辞典》)

例句:卒出来るかどうか、心配でならない。/对于是否能毕业,感到特别担心。(《日本语句型辞典》)

(二)「~てたまらない:前接形容词或形容动词。前接形容动词时,用「~でたまらない的形式,接其词干。表示说话人强烈的感情、感觉、欲望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日本语句型辞典》)

例句:今日は暑くてたまらない。/今天热死了。(《日本语句型辞典》)

(三)「~てしかたがない:前接动词形容词连用形。前接形容动词时,用「~てしかたがない的形式,接其词干。表示情不自禁地产生某种感情或感觉,连自己都控制不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日本语句型辞典》)

例句:公で出会って以来、彼女のことがになってしかたがない。/自从在公园见面以后,我就特别惦记她。(《日本语句型辞典》)

二、当今存在的几种解释及问题分析

以上对三个句型简单的认识不难发现,三个句型在实际翻译中都可以用中文通译为“……得不得了”“非常……”等等。而且我们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日本语句型辞典》中发现,对「~てならない和「~てしかたがない两个句型的简单意义解释是相同的,即:“表示情不自禁地产生某种感情或感觉,连自己都控制不了。”但是在对「~てならない的进一步解释中本书认为:一般见于这种感情因无法控制而非常高涨的场合,在其前面只能使用表示感情、感觉、欲望等的词语,如果使用一些表示属性或评价的词语,句子就会不通,且此种说法比较陈旧,多用于书面语言(《日本语句型辞典》)。而对「~てしかたがない的进一步解释是:一般见于这种感情因无法控制而非常高涨的场合,在其前面只能使用表示感情、感觉、欲望等的词语,如果使用一些表示属性或评价的词语,句子就会不通。当然,即使不是直接表示感情或感觉,只要是因为该无法控制的事态而导致说话人困惑或焦躁的情形也可以使用(《日本语句型辞典》)。到此为止可见本书对于「~てならない和「~てしかたがない两个句型大致认为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点在于「~てしかたがない这个句型的前接的词语除了表示感情、感觉、欲望等的词语外,还可以接其他语义类型的词语,但前提是此事态“无法控制”而且要“导致说话人困惑或焦躁”。

例句:1、最近うちの息子は口答えをしてしかたがないんです。/最近我家孩子总是顶嘴,真没办法。(《日本语句型辞典》)

2、いのししになると、急におなかが空いてしかたがないのです。/变成了野猪之后一下子肚子又饿的不行了。(「お父さん林芙美子)

而对于「~てたまらない的解释为:"表示说话人强烈的感情、感觉、欲望等。"可见与其他的两个句型解释基本相同。只是在表示第三人称的情形时,要与「~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等一起使用。(《日本语句型辞典》)

例句:1、うちの子供は合にけたのが悔しくたまらないようです。/我家孩子输了比赛,懊悔的不行。(《日本语句型辞典》)

2、「それあ、ちゃん、似合わないと、可くてたまらないような口で言いました。/他用可爱的不行的口气说:“这个嘛,小叶啊,不合适啊。”(「人失格太宰治)

至此,可以总结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日本语句型辞典》的观点极其浅显,只是单从三种句型的意义及词语适用范围上做了简单限定。本书所体现的区别仅在于:

1、「~てならない较陈旧,多用于书面语。

2、「~てしかたがない前接词语不仅限于表示感情、感觉、欲望等的词语,还可以接其他语义类型的词语,但前提是此事态"无法控制"而且要"导致说话人困惑或焦躁"。

3、「~てたまらない在表示第三人称的情形时,要与「~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等一起使用。

除引用了《日本语句型辞典》中关于三个句型的区别解释之外,还进一步探讨了大连出版社出版的《日本表使い分け》(泉原省二 著)一书:

除了《日本语句型辞典》所提到的区别解释之外,将对另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书中对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表格的形式进行了综述:(大连出版社《日本表使い分け》678~679页)

A:表示感觉、感情、欲望。

B:动词+由于预感或自然引起的自发的感情。

C:说话者对某种性质、属性、价值的评价。

D:动词+事态的难以控制。

:可以接续形容词,动词,状态名词(形容动词)。

:可以接续形容词,状态名词(形容动词)。

:不成立

我们可以看到A中体现了前文所提到的三个句型的共性,即表示感觉、感情、欲望。D中体现了前文所提到的「~てたまらない前接词语不仅限于表示感情、感觉、欲望等的词语,还可以接其他语义类型的词语,但前提是此事态“无法控制”而且要“导致说话人困惑或焦躁”。B中体现了「~てたまらない表现非预感或非自发的感情,个人认为就是一种,由于身体、精神的刺激而产生的某种难以忍受的感情或感觉。

例如:1、王女は、うるさくてた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から、とうとうお父さまの王さまに向って…/公主嫌吵得不行了,于是转向国王大人……(「ぶくぶく々火の目小僧木三重吉)

2、私は、にがにがしくてたまらない。/我,心里非常不痛快。(「黄村先生言行太宰治)

可见,所表达的皆是由于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难以忍受的感情。

从C中可以发现,「~てたまらない和「~てたまらない可以用于表现说话者对某种性质、属性、价值的评价。

例如:この本、んだ?面白かった?、つまらなくて+たまらなかった。()/しかたがなかった。()/ならなかった。()这本书读了吗?有意思吗?我觉得没劲透了。(《日本表使い分け》)

表格中的“”“”“”可以体现出三个句型前边的所能接续的词汇类型。在结论中将予以系统总结

三、结论

(一)接续上

「~てならない:前接形容词,动词,形容动词。

「~てしかたがない:前接形容词,动词,形容动词。

「~てたまらない:前接形容词,形容动词。

(二)所接续词汇类型

「~てならない:表示感情、感觉、欲望等的词语。

「~てしかたがない:表示感情、感觉、欲望等的词语。还可以接其他语义类型的词语,但前提是此事态“无法控制”而且要“导致说话人困惑或焦躁”。

「~てたまらない:表示感情、感觉、欲望等的形容词或形容动词。

(三)「~てならない是较陈旧的书面语;而「~てしかたがない「~てたまらない主要用于口语。其中「~てたまらない可用于第三人称,此时要与「~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等一起使用。

(四)语义上

1、三者都可以表示表示感觉、感情、欲望的程度。

2、「~てならない和「~てしかたがない具有一定的自发性,而「~てたまらない表现由于身体、精神的刺激而产生的某种难以忍受的感情或感觉。具有非自发性。

3、「~てたまらない「~てしかたがない可用于评价某种事物的性质、属性、价值。

4、「~てしかたがない可以以“动词+「~てしかたがない”的形式来表现事态的难以控制,此句型更富有动作性。

参考文献:

[1]日本语句型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泉原省二著.日本表使い分け[M].大连出版社出版.

[3]林芙美子.「お父さん[M].青空文库.

[4]太宰治.「人失格[M].青空文库.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范文6

一、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

(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构成的。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文章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适当运用排比行文,能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使其内容层层深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海伦·凯勒《再塑生命》)这句话使用排比,交代了“我”在大自然中所学到的知识,侧面烘托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二、反复。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包括: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和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反复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增强其表达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如:“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郭沫若《雷电颂》)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了诗人要打破黑暗,迎接光明的坚定信心和迫切心情。

三、反语。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

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运用反语可以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消极方面,增加语言的战斗力;可以鲜明地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可以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说话或文章的幽默风趣感。如:“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两句话通过反语,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强烈谴责与讽刺。

四、反问。反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反问的修辞是用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梅涛《生物入侵者》)通过反问,加强语气,旨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知识积累】

一、排比与其他修辞手法的区别:

1.排比与对偶:(1)对偶是两个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则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2.排比与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二、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2.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预期表明作者的思想,而设问则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其思考。

【实战演练】

1.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

(2)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

(3)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

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

钱。( )

(4)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

2.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画线处填写一句,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3.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益处。

B.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小草的娇嫩柔弱、惹人喜爱。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发思考,强调献血这一善举的意义。

D.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的结局只有一个——自我毁灭。(“反腐倡廉”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警示人们如不廉洁自律,就会自取灭亡。

4.下列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范文7

所谓句子仿写,是指按照题目给出的语句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句题主要考查语言能力,考查对语言规律的认识与提炼能力,也考查对语言、语法修辞的积累与运用。

【技法讲解】

1. 审:认真读题,审清题目要求,把握思考方向。

2. 察:观察并研究例句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1)内容上,仿句应与例句思想一致,内容贯通,相互映衬。

(2)形式上,仿句应与例句句式一致。答题时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尤其是分句间的关系,关联词语也要一一对应。

(3)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4)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仿句要与其一致。

3. 写:组织语言仿写,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

4. 检:对仿写的句子进行“体检”。看仿句是否有语病,是否与例句内容统一、句式一致、修辞相同,是否与例句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

【真题解析】

⒈ 续写式

(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卷)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着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着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     ,      ,     。

思路解析:仿写的句子应该是一个比喻句,在符合语境的前提下,还要符合“……的人,把(将)……视为(当作)……,一(叠词)……” 的句式特点。

答案示例:乐观的人,将失败当作垫脚石,一步步登临理想的高峰。

⒉ 套写式

(2011年四川省乐山市卷)下面这个句子出自纪伯伦的《雨之歌》,其中的“我”是诗人描写的“雨”。请你仿照这种句式,写一段话,并注明你所描写的对象。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思路解析:仿写的句子,需在形式上符合例句的句式特点,应是一个复句,并且采用拟人和排比两种修辞方法。

答案示例:我笑,大地却在呜咽;我奔跑起来,林木却低下了头,弯下了腰,露出了愁容。

⒊ 话题式

(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卷)请模拟下面设问的形式,并以“生命”为比喻的本体,写一段对生命认识与感悟的文字。(要求:简明、有文采)

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最终东流入海;生命像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长大后叶落归根……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话题式仿写。仿写时,一要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二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仿句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生命像什么?生命像……;生命像……生命是……的,是……的”的句式。

答案示例:生命像什么?生命像一幅长长的画卷,等待我们去精心描绘;生命像一曲美妙的乐章,需要我们用心去演奏……生命是美好的,是多姿多彩的。

⒋ 名著评点式

(2011年四川省南充市卷)根据你积累的名著知识,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丰盈人生。《朝花夕拾》如一幅淡雅的画,描摹出记忆的甜美;       ;《童年》似一壶苦涩的茶,浸泡出人生的艰辛。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名著评点式仿写,一般格式为“名著名称+比喻词(是、似、如)+喻体+名著主题”。

答案示例:《水浒传》是一碗浓烈的酒,酝酿出英雄的豪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座火热的炉,锻造出意志的坚强。

⒌ 广告式

(2011年湖北省咸宁市卷)中国咸宁第三届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快到了,现征集一则宣传咸宁(或咸宁各县市区)旅游景点的广告,挂在高速公路入口处。请仿照下面广告的思路,写一则体现景点特色的广告。

例:泰山――追随圣人,品味泰山;和谐经典,儒风泰山。都江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思路解析:题目给出的两则广告思路一致,但句式不完全相同。仿写广告应按照“景点特色+景点”的思路来写。

答案示例:雄风犹存赤壁矶,柔情似水陆水湖;龙窖山传承瑶家文化,无岳关彰显民族气节。

⒍ 留言式

(2011年山东省滨州市卷)请仿照某同学在“告别母校”留言簿上的留言,补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

        ,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留言式仿写。首先,补写的句子要与示例的句式一致,即“单音节动词+一+量词+……的……”。其次,仿句要与例句语意连贯,构成排比。

答案示例:看一眼班级的黑板;听一回校园的广播;想一下老师的话语。

⒎ 托物寓意式

(2011年浙江省台州市卷)鲁黎的诗作《泥土》少了一句话,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补充完整。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让众人把你踩成脚下的道路。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范文8

关键词综合性词典《辞海》语文词目收词释义

一、 引言

《辞海》是一部大型综合性词典,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所谓综合性词典,徐庆凯,秦振庭(2014)在其著作《辞海论》中这样定义: “兼收比较常见的普通词语和所有门类的百科词语,以及许多词语中兼有的语文义和百科义,逐一提供基本信息的词典。”

语文词目(笔者赞同徐庆凯,秦振庭在《辞海论》中关于以“语文词目”代替习称的“语词词目”的建议,因作为与百科词语的对称用“语词”来指普通词语不妥)约占《辞海》整部词典的三分之一弱,《辞海》第六版语文部分的修订,主要举措之一是突破历版《辞海》只收古代汉语的成规惯例,增收了5000余条常用的现代汉语条目。如果按义项计,则增收了约2万个义项(《辞海》第六版前言)。笔者拟对其中主要涉及现代汉语义的语文词目和义项略做考察,以探索大型综合性词典语文词目的收释标准。

二、 《辞海》现代汉语词目和义项收立标准

《辞海》第六版编纂手册规定,现代汉语词的选收以“词义比较复杂,需要查考的为限”,明显有别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一般语文词典的收词立目范围。这与《辞海》的性质、规模、定位相符。作为有特定读者定位的大型综合性词典,《辞海》语文词目在收录上厚古薄今、取难去易的主旨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辞海》初版《编辑大纲》即规定: “不烦解释者”,“概所不录”,即凡是《辞海》的目标读者――具有中等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一望而知其含义的词语,显然没有必要收进来解释。收录这样的词目,既浪费了《辞海》的篇幅,又降低了《辞海》的水平”。同理,“过于浅显,《辞海》的读者无需查阅的义项也不应收”。

然而笔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第六版有很大一部分现代汉语词目和现代汉语义项并不符合“《辞海》读者需要查考”这一条件。鉴于《辞海》语文词目浩繁,难以做穷尽性分析,笔者只选取其中五个字母部(A、E、K、N、R)的多字条目按编纂体例要求进行判别。以下这些词语或部分义项似需仔细分析后再确定是否该收录。

《辞海论》认为“第六版为了弥补过去收现代汉语中的普通词语过少的缺陷,增补了五千多个这类词目,其中颇多见词明义者,例如‘纪念’、‘热爱’、‘解决’、‘集体’、‘剪彩’、‘粗制滥造’等等。《辞海》的读者需要检索这样的词目吗?答案是不言而喻”。又认为“凡是对他们来说没有需要的义项,当然不必收入,这样做无损于《辞海》的完备性。例如‘思想’条未收《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念头;想法’义项是对的,因为这个义项不是《辞海》的读者需要查的”。可是在论述词目不能只有百科义项,没有语文义项时,《辞海论》举了“力度”一词: “《辞海》仅收两个百科义项: ①指音乐表演时音量的强弱程度。②指音乐进行时各音响成分相互关系中所呈现的紧张度。缺少两个语文义项: ‘力量的强度’和‘功力的深度’。”窃以为,若以设立的标准来衡量,“力量的强度”这一义项似也不是《辞海》的读者需要查检的,但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则又是可收录的(详见下文)。由此也可见这一收录宽严标准在实际操作层面不易把握。

不单“力度”一条无语文义项,《辞海》第六版语文和百科义综合词目释文中无语文义项的情况还见于其他词条。例如“轨道”条只有天文学义项,无语文义项“遵循法度”“用轨条铺成以供车辆行驶的路线。引申为行动应遵循的规则、程序或范围”,前几版则收2个语文义项;“想象”仅收心理学义项;“距离”只有数学义项,“结构”只有哲学和文艺理论义项,“阶段”只有采矿义,而第五版有语文义项;“计划”只有经济学义项,“计量”只有工程总类义项,“狐狸精”仅收宗教义项,“比较”只收哲学义项,“推举”仅收体育义项,等等。

综上可知,笼统的“需要查考”这一收录原则实有待推敲,因倘严格按此标准执行,那么词典中很多字、词、义项对母语为汉语的读者而言均无需查考,他们从小借助一定的语境已完全自然习得,更何况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呢。正如黄建华(2001)在《词典论》中所言,“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大部分语词是凭直觉或受暗示学会的,无需‘释义’”,“可是传统词典对于最简单的词、最基本的词义都得非释不可,这是违反自然的。凭经验知道,越是一看便懂的词,越难释义。词典编者硬要去释,那就只有‘自寻烦恼’了”。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当对《辞海》语文词目,尤其是现代汉语词目的收录标准再做细化和斟酌。

1. 纯粹的新词新义似可不收或从严收录,只收那些已经沉淀下来、为社会大众习用而进入标准语的词或义项,以区别于专门的新词词典。试看一例:

斑竹①亦称“湘妃竹”、“湘竹”。一种有斑块的竹子。《群芳谱・竹谱一》: “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②见“桂竹”(1369页)。③谐音。网络上用以称呼“版主”。(《辞海》第六版)

斑竹①亦称“湘妃竹”、“湘竹”。一种有斑块的竹子。《群芳谱・竹谱一》: “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②即“桂竹”。(《辞海》第五版)

《辞海》第六版“斑竹”较前一版新增了一个现代汉语新义“谐音。网络上用以称呼‘版主’”,此义《现汉》第6版和《新华词典》第4版均未收录,可说是《辞海》第六版独创。然当笔者想再进一步了解查阅时却发现《辞海》未收“版主”,而《现汉》第6版则收录“版主”,释为“指对网站的主页或某个栏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人”。笔者认为,对新词新义的甄选和收录还是应当审慎,应只收已为社会语用文化心理所认同、已沉淀下来的词语。例如《辞海》第六版“牛”条增补了一个新的语文义项“指气势强、有办法”,该新义从产生至今已渐趋稳定并为大众接受和广泛使用,相关用例不胜枚举,“很牛”“真牛”“牛人”的字样时常见诸各类媒体。再如“走”条,“走”为古今通用的常用字,第五版收立11个义项,第六版新增“通过;经由”和“婉指人死”2个近现代仍在使用的常用义项。“走”字头下还新增了“走红、走火、走廊、走漏、走俏、走投无路、走运”等复词,这些现代汉语常用词语中以“走红”“走俏”为代表的“走”族词反映出“走”在近十多年中新兴的“呈现某种趋势或状态”这一新兴语素义,虽然含此义项的“走”族词远不止这些,但是《辞海》的取舍是合宜的,编修者当一以贯之。然而,将“版主”称为“斑竹”,仅是小部分语言使用者一种一时的、戏谑性的语言行为。“斑竹”引申出这一意义没有充分的理据,不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当然也不会进入标准语。《辞海》第六版予以增收是不够妥当的。

2. 现代汉语中固有的纯粹语文义词语要从难易程度上加以考察、甄别后确定是否收录。见词明义、词义只是简单语素义叠加(即字面意思)的不建议收录,以区别于一般的通用语文词典。比如上述“爱巢”“年轻”“爱憎”“热爱”等条,如“爱憎”意为“喜爱和憎恨”,意义即语素义的组合,《现汉》《新华词典》均未收录,《辞海》却收了;“年轻”若收,那“年老”似乎也需收,依此收录篇幅会大幅膨胀。再如,第五版“粗”字头下有经济学词目“粗放经营”“粗放型经济增长”,语文部分却未收“粗放”,第六版增收了此词。虽该词词义也较浅显简明,但将之收录可完善词典宏观结构的系统性和平衡性,还是值得认可的。所以在实践层面对具体的词或义项还需细致、综合考量,最终收录与否当提出令人信服的理据。

3. 语文义和百科义综合词的语文义项建议大多予以收录,因这类词的词义丰富,某些词的百科义又是借用基本语文义或从中引申而来的,且一般语文词典、百科词典或专科词典囿于自身属性对各义项皆不会收全,《辞海》全方位的收释自然独树一帜,也正彰显自身综合性词典的优势。如“安定(有语文义、中国古代史义、历史地理义)”“安康(有语文义和中国地理义)”的语文义就宜收录。即使某些语文和百科义综合词的语文义见词明义,比如“力度”的“力量的强度”和“功力的深度”两个语文义,笔者建议仍应予以保留。

4. 值得探讨的是古汉语义和现代汉语义综合词。比如“阿姨”条,第五版并未收录“称呼跟母亲年岁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对保育员或保姆的称呼”这两个现代汉语义项,第六版新立。若论见词明义标准、读者定位考量,此二义似不宜收立。《辞海》第六版收录显然是基于自身综合性词典的属性,更多地从语义发展衍生等角度出发,历史地处理字词所表示的意义,彰显词义的孳乳。笔者以为,这些既有古汉语义项,又有现代汉语义项的词语还应以尽量收全其义项为宜,一则词义层次复杂、涉及古今,全部收释可梳理源流或昭示演变轨迹,使词义丰厚完备;二则现代常用义若一概舍弃,无以区别于一般的古汉语词典。故而,“见词明义”“需要查考”这一标准在具体编纂过程中并不容易判定,不能简单地做一刀切处理。

三、 《辞海》语文词目释义的有效性

汪耀楠、祝注先(1982)在《大型语文词典释义的特点和要求》一文中论述: “词典的释义方式是受词典的规模、性质和预先确定的目的制约的。大型语文词典在考虑和选择释义方式的时候,必须对所确定的读者对象的知识领域和基本需要乃至特殊需要和本词典的知识结构作综合、平衡的考虑,以便通过恰当的方式向读者提供尽可能丰富、完全的知识信息。……严格说来,语词式的释义只能给人一个表示概念的语言外壳,它的内涵是隐藏着的。只有以定义或说明来解释,才算是进入了义项的本质。”《辞海》语文部分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大中型语文词典,如何提供精准而又权威的释义是其堪为“典范”的基石。第六版编纂体例的语文部分有关释义方式规定如下: “一般选用以下各种方式,必要时可各种方式综合使用。1) 用词或词组来释义。2) 用描写说明的方式。3) 下定义的方式。”也就是国内一般辞书学著作归结的词语式(或称对释式)、说明式(描述式)、定义式。释义是辞书的灵魂,无论一部辞书在释义时采用何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解疑释惑。

章宜华(2002)在《语义学与词典释义》中总结词典释义的基本原则时提到“闭环性”(所有用在释文中的语词都必须在该词典中有明确的释义)、“旁证性”(释义只能由被释词以外的词来实现,被释义词不能用在释文中,因为任何类别的词都无法自己为自己释义)和“解释性”(积极型词典应尽量避免单纯的同义对释,因为同义对释一是不能很好地解释被释义词,二是极容易造成循环释义)。笔者在查检《辞海》过程中发现有些语文词目的释义虽不完全符合上述释义基本原则,但是也有一定理据,可惜未能一以贯之。试看以下几种情况:

1. 预设已知型释义。例如(以下例证,如无特殊说明,均出自《辞海》第六版,义项仅出需要的,其余略,下文同):

病①重病;病加重。亦泛指疾病。②患病。③瑕疵;弊害。④害;损害。⑤困乏;疲惫。⑥患苦;担忧。⑦不满;责备。⑧恨。⑨隐情。

泪①眼泪。引申以指形似眼泪的东西。②流泪。

剪①剪刀;形状像剪刀的器具。②用剪刀铰断。

厨①厨房。②指厨师。

爵②爵位。

男②男性;男人。与“女”相对。

女①女人。与“男”相对。

“病”条分立9个义项,对于“病”的基本语文义“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却毫无涉及,完全建立在预设读者已了解该词内涵的基础上来解释。“泪”“剪”“厨”“爵”“男”“女”条同理,《辞海》未收“眼泪”“剪刀”“厨房”“厨师”“爵位”“男性”“男人”“女人”,当是虑及其不在读者需要查检范围内之故,所以这些义项虚设。

预设已知型释义尤常见于名物词、称谓词,释义方式多取词语对释式,在《辞海》语文词目释义中屡见不鲜,引人寻思: 这当是《辞海》编者鉴于其特殊的读者定位而有意为之。若武断地一味以一般辞书释义原则来强求《辞海》,显然不合其收释初衷。笔者想指出的是,这种《辞海》独特的“立而不释”的释义方式在其语文词目释义中并未贯彻统一,是为不足。以下列举几组同类词目进行探讨:

A. 钉①钉子。(未收“钉子”)

镊①镊子,拔除毛发或夹取细小东西的用具。

钩①钩取、钩连或悬挂器物的用具。

B. 颈脖子。(未收“脖子”)

脖脖子;颈项。

膀①膀子,胳膊上部靠肩的部分。

肚①人及动物的腹部。

C. 桌①桌子。(未收“桌子”)

椅椅子,有靠背的坐具。

沙发英语sofa的音译。一种内有弹性衬垫的靠背椅。有单人坐的,亦有双人或多人坐的。

D. 被①被子。(未收“被子”)

毯铺垫覆盖用的棉毛织物。

E. 上①位置在高处。

中①中间;当中。

下①位置在低处。

F. 哥②弟妹对兄之称。

哥哥①弟妹对兄的称呼。

弟①称同胞而后生之男子。对“兄”而言。古代亦称妹为“弟”。②泛指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未收“弟弟”)

姐姐姐。(未收“姐姐”)

妹①妹妹。(未收“妹妹”)

儿②儿子。(未收“儿子”)

孙①儿子的儿子。(未收“孙子”)

爷③祖父或称辈分相当于祖父者。(未收“祖父”“爷爷”)

奶奶①祖母。亦称跟祖母辈分相同或年纪相近的妇女。(未收“祖母”)

妈①母亲。

母①母亲。②泛指女性的长辈。如: 伯母;姑母;姨母。

母亲①长篇小说。……②苏联故事片。……

爸对父亲的称呼。通作“爸爸”。(未收“爸爸”)

父①父亲。如: 父子;父母。《诗・小雅・蓼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②男性长辈的通称。如: 祖父;伯父。

父亲①爸爸。②剧本。……

显然以上这些日常生活中人所共用或常用的词(多为称谓、名物词等)是不烦解释的,按照收立规定理应舍弃,比如“母亲”,因为《辞海》的读者不会对其普通语文义产生任何疑问,无查检性,就可只收录其外国文学和电影两个义项。然而,若依此标准处理,《辞海》就基本变成一部百科词典,词语含义的相对完备性荡然无存,有悖于其综合性词典的属性。因为除却大部分含义晦涩或生僻的古代汉语词目,收录的现代汉语词目或多或少存在不烦解释或见词明义的情况。这就会产生一个基本问题: 读者定位较高的综合性词典对这些现代汉语中使用频度高但含义显豁的普通词语或义项该不该收?如收了又应如何解释?以“钉子”“桌子”“姐姐”等词为例,《现汉》《汉语大词典》等语文词典均将之收录并详解是毫不为奇的。相较之下,《辞海》为保持词语含义的相对完备性和所收词语的系统性而予以收录,可以理解,对这些语文词目的虚释处理也可以理解,但是释义的标准和方法不统一,则是一个缺陷,如不释“钉子”,却释“镊子”“钩(子)”;不释“脖子”,却释“膀子”“肚(子)”;不释“桌子”,却释“沙发”“椅子”;不释“被子”,却释“毯(子)”;不释“弟弟”“姐姐”“妹妹”,却释“哥哥”;“上”“下”“孙”取描写说明式释义,而“中”“儿”取词语式对释,等等。

同类词目一旦选取一种特定的释义模式,就必须保持统一。如“父”“母”这组单字词目,在义项①上,“父”配词语例和书证例,“母”却只释义无配例;义项②的释义用语不统一,一用“泛指……”,一用“……的通称”。在复词条“父亲”“母亲”的基本义项设置上更是出现偏差: “父亲”条收录基本语文义和百科义,而“母亲”条只收两个百科义,无基本语文义“妈妈”。笔者以为,对于常用词的收释模式,“父亲”条的义项设置(基本语文义和百科义)和释义方式(虚释)是适合《辞海》自身属性的、较折中妥帖的处理方式,同类词目当可借鉴。

2. 循环互训或递训。互训是指两个同义词或近义词互相训释,递训是指三个以上的词辗转相训,即多词互训。循环互训或递训较易发生在一组近义词之间。避免互训是词典释义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编修者应当尽力规避。但《辞海》第六版对语文词目的释义在这方面尚有欠缺,例如:

吩咐叮嘱;嘱咐。

叮嘱反复地嘱咐。

嘱咐亦作“嘱付”。叮嘱;吩咐。

同类情况还见于“搁、放、置”“风光、风景”“捕、捉、拿”“棍、棒”“擦、拭、抹、揩”“供奉、供养”“侧耳、倾听”“刺、扎”“安顿、安置”“崇高、高尚”等词的释义。

中外学者对同义对释都有论述,如赵振铎(2001)认为: “语言里面绝对同义的词非常之少,单纯地使用语词式往往很难准确地把意义表达清楚。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语词式的时候总要加上一些补充说明的词语,或者规定它们的范围,或者说明它们的用法。撰写释文,重要的是对表述作认真推敲。”布龙菲尔德(1997)指出,语言中“没有真正的同义词”,要求“给意义规定明确的定义”“这就是词典的主要用途”。李尔钢(2006)更进一步认为: “具有现代特点的辞典释义与一般成熟辞典释义的区别,在于现代辞典进一步要求辞典的释义不仅仅使读者浮浅地经验性地感知词汇的大致意义,而且通过揭示词汇的内涵,使读者理性地深入地认识词汇的意义各要素及其组成;不仅仅区别词汇逻辑意义的核心概念,而且要求区别词汇的非逻辑意义,以及词汇的用法特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够再仅仅只使用对于读者已有经验性词汇知识有严重依赖性并有可能掩盖词与词非逻辑意义差别的同义词对释互训。”可见,词典释义应当遵循最小释义法,即对最为浅近或最为基本的词采取或描写或说明或下定义的释义方式,选取一个最基本的词对其所指进行阐释,其余词语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对释就不会产生问题。这一标准须贯彻词典编纂始终。

3. 无旁证型释义。这是在释义中用到被释义词,致使释义有效性为零。此为辞书释义大忌,编纂者当竭力杜绝。《辞海》语文条目中偶见此类情况,例如:

结①用线绳等物打结或编织。亦指结成之物。

铲②用铲铲物。

以上两条似可改为: “在绳、线等上打疙瘩。亦指用这种方式制成的物品”和“用铲(“铲”的名词义义项①“一种铁制的用具”中已说明)为工具移动他物(常为散状物)”。

4. 无解释型释义。这是以双音节同义复词释单音节词,多出现于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词的释义中。例如:

粗(二)①粗大。(未收“粗大”)

分①分开;分出。(未收“分开”“分出”)

进②进入。与“出”相对。(未收“进入”)

尽(jǐn)①尽量。(未收“尽量”)

以上诸条均取词语对释的释义方式,释而未释(如读者本就不懂“粗”的含义,便无法理解“粗大”)。显然改以描写或说明式释义较好,如“粗: 条形物的横剖面较大”“分: 使人或物不聚在一起”“进: 从外面到里面”“尽: 尽量,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5. 以难释易。以今释古、以易释难、以通用释冷僻一直是训诂学,现在又是词典学中解释词语意义的一项基本原则。辞书的职责就是为读者解疑释惑,释义语言力求浅显易懂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辞海》部分语文词目的释义用语似乎比被释词古僻、难解。例如:

笨②愚蠢。

猜②揣摩测度;猜测。

菜②肴馔的总称。

把戏②诡计;花招。

匆急遽。

抖④谓人发迹而阔绰。

凫②泅。

便(pián) ②口才辩给。(《辞海》“辩给”条释义: 口才敏捷。)

敖敖①长大貌。(有歧义)②众口谗毁貌。(《辞海》未收“谗毁”,《汉语大词典》释为“进谗毁谤”。)

《辞海》语文词目释义保留了一定的古代训诂色彩,如形容词释义标记“……貌”、名物词释义标记“……名”等,这种简洁的释义用语对读者理解无碍,也有利于节制篇幅,但是释义的核心部分若一味因袭前人,止于释名而非释物,释义有效性会降低,难以满足现代读者的查询需要。

四、 结语

现代辞书编纂,尤其是大型综合性词典编修,应充分享用当今语言学、词典学和科技进步的成果,百科条目如是,语文条目亦如是。应飨读者以全面的、科学的、完备的定义和有效释义,使之能走进词目的内涵,不能以定位和篇幅等限制为由损害辞书的系统性、平衡性、完备性和基本释义原则。在网络对辞书编纂事业冲击巨大的当下,作为辞书工作者,我们的艰巨任务是充分保证词典的科学性、权威性、典范性,使其区别于网络上那些未经检验的对词语或事物的解释。

参考文献

1.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2. 黄建华.词典论.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3. 李尔钢.词义与辞典释义.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4. 汪耀楠,祝注先.大型语文词典释义的特点和要求.辞书研究,1982(3).

5. 徐庆凯,秦振庭.辞海论.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致词和致辞的区别范文9

关键词:俄语语法;语义;修辞;语用;联系

1语法、语义、修辞及语用的定义

俄语的грамматика一词来自希腊语的grammatike,在希腊语中gramma表示‘字母’和‘书写’的意思。过去一般认为,грамматика包括两个意义:语法体系和语法学。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它在俄语中至少有三个意义:(1)语言的形式体系;包括词法范畴和形式的体系,句法范畴和结构的体系以及构词的各种形式和方法,是与语音、词汇并存的一种语言组织,是语言的构造基础,在此基础上构造出词、词的形式、词组和句子,即‘语法体系’;(2)有关语言体系的语言学学科,研究语言的形式构造,层级组织,范畴及其规律、规则以及相互关系,即‘语法学’;(3)表示某个语法范畴、词汇语法类别的现象、功能或规则,即 ‘语法功能’。 ①

语义学产生于十九世纪,它表示的概念范围相当广泛,并且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语义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单位(词素、词、词组、句子、熟语等)意义的科学。而意义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能为大多数学者接受的一致的定义。”②语义学中有许多种意义理论,如:指称论、意念论、用法论、证实论、符号关系论以及言语行为论等,不同学科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也受不同方法论的制约,对语言意义的观察自然会有不同的视角,对意义实质的认识也就会纷繁多样。我们更倾向于较宽泛抽象的“语义学”定义: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科学。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语言要恰当地传情达意,光有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考虑修辞的作用,研究语言单位的附加意义及不同交际场合的语言运用规则。“修辞学就是研究标准语语言手段的修辞性能以及根据题旨情境使用语言的规律的一门语言学科。” ③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④

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语法与语义、修辞、语用的相互联系。俄语语法的任何形式,无论是词法还是句法,都表示一定的意义。从语言的使用上来说,语法研究的是“对不对”的问题,而修辞研究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语用作为研究语言的目的,其最基本的功能和职责就是表达语义、传达信息、用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语言的使用者也不可能脱离具体语境,只考虑语法规则,将注意力放在“性、数、格、体、态、时、式”的一致性上,更要注意的应当是措辞,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交谈对象,不同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表达手段。因为相同的语义往往有多种语法手段来表示,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有着不同的感彩、适用范围及表现力等,即带有不同的“修辞色彩”,这时便需要做出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四者之间虽有着各自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任务,但相互间也存在不可割裂的联系。

2俄语语法与语义

语法作为语言现象,有形式的一面,也有内容(语义、功能)的一面。对于俄语语法的描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从形式到意义;二是从意义到形式。

由形式到意义是传统语法书描写俄语语法的标准和依据。传统的俄语语法书普遍将语法分为两部分:词法和句法。前者研究词形变化规则,后者研究组词造句规则。所谓的词形变化规则和组词造句规则是从一系列具体的词和句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比如:词法中名词的性、数、格,动词的体、态、时、式、人称、等;句法中的简单句、陈述句、疑问句、扩展句、双部句等。这种语法着重条条框框的知识点和语法规则,从各种语法范畴出发,十分强调语言在运用过程中语法形式的正确与否。

20世纪中期,语言学家的视线逐渐从语言的形式结构转向语言的运用、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的意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出现了各语言学学科均向意义转向。近三十年来逐渐兴起了一种全新的语法―功能语法(学),即从“意义到形式”的语法。功能语法从“功能”出发,以“功能”为依据,描写、分析语法单位的“功能”及相应用法。语言功能是通过各种语言单位来体现的。

语法学家们将语言单位的功能大致分为三种:一、语义功能,这是功能语法最重要的一个功能特征。二、形式结构功能,这是传统语法最突出的功能特征。三、语用-修辞功能,表示该语言单位的修辞语体特征。 “在语法学的一般用语中,“功能”和“意义”常被用作同义词。”⑤功能语法将语法和语义结合在一起,从语义出发寻找能表达某一意义的语法手段。以语义为出发点描写的语法打破了传统词法和句法的划分,它侧重的是描写能够表达某一语义的尽可能多的语法手段,将词法和句法手段统一在特定的语义范畴下。这为俄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语法的视角,增强了语言学习转化为实际运用的目的性。

无论是从形式到意义的描写方式,还是是从意义到形式的描写方式,都与意义是紧密相关的。“从‘形式到意义’的研究方法,丝毫不排斥研究语法对象的其他方法;而且可以说,这种方法为另一种研究方法―‘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⑥语义包含两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意义类型:词汇语义和语法语义。应该说,所有的句子都是语法和语义的结合体,因为一个句子要表达意义需要一定的语法规则作支撑,言语行为既然是用于交际,那就不可避免的要遵守语法规则,而任何一种语法手段都传达一定的语义。如果把语法比作建筑物的框架结构,那么语义就是其砖瓦,语法和语义相结合才能共同铸成“言语交际”的大楼。

3俄语语法与修辞

俄语语法中,许多语法形式有其一定的转义用法,使表达带有某种修辞效果。以动词时态为例,在一个上下文为过去时的语境中,“Он подошёл ко мне и пригласил меня танцевать.”一句中动词用过去时表达事情发生的时间,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而在相同的语境中,用现在时表达过去时的意义也是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如“Он подходит ко мне и приглашает меня танцевать.”。对比两句,在语境相同的情况下,语义并没有发生改变,都是叙述“他走过来邀我共舞”这一事实,但完成体过去时仅陈述事实,没有附加的感彩,而未完成体现在时的转义用法加强了修辞效果,形象地把当时的情景展现在读(听)者面前,生动趣味感油然而生。由此可见,相同语义的不同语法形式往往会带有不同的修辞色彩,让语言更为丰富,在表达运用上有更多选择,更加灵活。

语体不同,俄语中所使用的语法形式也有所不同,即带有不同的修辞色彩,比如:

пять килограммов(5公斤),该形式符合语法规范,而пять килограмм这种形式则用于口语中,用于日常生活中非正式的场合。表示职务、职业、社会身份的指人名词通常有阳性和阴性两个对应词,但在公文事务语言中,即使是女性也使用阳性名词,这种用法带有一种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肯定及男女平等的修辞意味。“物质名词、抽象名词在科技作品中可用于复数形式,表示各种不同品种或各种不同的量,这类词的复数形式带有科学语色彩。”⑦复指结构是在句首的第一格名词之后接用代词指代该名词。“该结构是在无准备的口头交际中为了强调谈话的主题而产生的,因此带有口语色彩,如:Твоя дочь, она уже студентка?(你女儿,她已经上大学了?)。这种结构常见于诗歌和报刊政论语言,用来突出谈话主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⑧

一般来说,语法有很强的强制性,违反了就是错误;而修辞规范没有语法那么严格,那么强硬。因为修辞即选择,语言中同一思想有若干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同义词、同义语法手段、同义句子形式等,选择哪种表达方式都不能算作“错误”,因为它一般都能成功的表达语义,完成交际任务。语法和修辞应当结合起来。传统的语法和修辞界限分明,语法强调性、数、格、时、式、体、态等词形变化及一致性,重视的是语法规则,却并不关心语法在使用上的修辞效果及语体限制。也就是说,语法只注意话说的正确与否,而非是否恰当合适。“著名法国修辞学家吉罗(Guiraud R.)说:‘每一次,当我们要说什么时,语言都提供给我们几种方法以便说出想说的意思。这里就有个修辞问题。因为修辞就是选择’。(1976:60)”⑨可以看出,修辞和语法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语法为修辞提供前提和条件,修辞是比语法更高一级的“言语修养”。

4俄语语法与语用

语言实用学(语用学)是关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用的理论,它的兴起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目前还处于研究发展的初级阶段。“语用学”(прагматика)和“实践”(практика)是同根词,源于希腊语词pragma(行为、事情)。语用学从人类行为的角度着眼,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方面。如果说语法研究“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考虑“好不好”的问题,那么语用则解决“适不适当”的问题。因此就会出现语法形式在言语中的灵活使用。

1)一格在口语中的不规则用法。

在对话中,情境和上下文使得说话人有可能用一格作为单独的话语来回答对方的问题,"―А как алгебра у тебя? ―Алгебра я сделал. (=Чехословацкая)"⑩一格在口语中还可能替代间接格形式,"Какая остановка вы сходите?"名词一格可用作定语、状语,"А днём состоялся матч США-Польша. "11"Погода пока это летонеплохая.(Е.Красильникова)""Он жил дом двадцать один.(Е.Земская)"12名词一格替代“前置词+名词”的结构,"―Не скажете, (стихи) н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ах где у вас? ―Второй этаж.(《Тексты》)"13

2)前置词的不规则用法

前置词搭配范围扩大: “前置词+不定式”的结构,

"Галя пошла за поесть." "―Она (оппонентка) его может просто искусать.―Для искусать нужны зубы, а у неё нет."14“前置词+副词”结构, "―Это варенье на зиму?―Нет, на сейчас."15“前置词+(前置词+名词)”的结构,"Можно взять книгу до после каникул."16前置词使用率下降:被名词一格替代的前置词结构,"Вы какая школа?" "Твоё платье шелк или шерсть?" "Следующая выходите? ""Какой этаж вы живёте? "17前置词独立使用:"―У тебя это на столе хранится?―Нет, под." "―Вы пьете с сахаром? ―Я? Без." 18

这样的例子在王铭玉教授主编的《徐翁宇集》中列举了很多。由此可见语法和语用的不可分割性以及语用在语法教学中的重要性。应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对语用的重视程度,二者的结合定会对语法教学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分别从俄语语法与语义、修辞、语用的角度对其之间的联系做了简单分析及论述,重点强调了其密不可分性。旨在对俄语语法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实将俄语语法与语义、修辞、语用相联系这一点在俄语语法的教学中也早已被注意到,无论是教师,亦或学生,都意识到了四者间的密切联系,甚至有人提出在俄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就应设立单独的语义学、修辞学、语用学课程,但这毕竟是不现实的。因为俄语初级阶段的学习是用来打基础的,并且往往课时较多,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同时兼顾这几门学科,并且没有一定语法知识的积累,就算开设这几门课程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之一就是有意识地将语义、修辞、语用的相关知识融入到语法教学中,从过去强调“对不对”上升到分析“好不好”的层面,并最终落脚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上。俄语语法教学中也应当在“转义用法”上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不再一味强调语法形式的对错问题,同时更加关注如何赋予语言生命力,让语言的描述达到活灵活现的效果。

在语言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语法虽相对稳定,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俄语语法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语法变化的“潮流”,给传统相对固定死板的语法体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令语法学习也能朝气蓬勃。

注释:

①《俄语语法学》李勤、孟庆和编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第1版

②《俄语语义学》倪波、顾柏林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年3月第1版

③⑦⑧《俄语修辞学》吕凡、宋正昆、徐仲历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年6月第1版 2000年5月第4次印刷

④《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编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4月第1版

⑤⑨《俄语表义语法》张会森著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10年6月第1版

⑥《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俄语语法》胡孟浩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年2月第1版

⑩《现代俄语口语简单句》王福祥、吴汉樱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年12月第1版

11121617《徐翁宇集》王铭玉主编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