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2-06 12:42:54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发动机拆装实训 职业教育

伴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日渐流行,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流方式,使得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也正在发生着改变。微课、翻转课堂、慕课联盟等新教学理念的不断出现,以及互联网上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提供了条件。

一、翻转课堂与微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的大学教授提出,即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内传授知识的工作转移到课外完成,而将原来课外练习的工作转移到课内完成。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变成辅助者及促进者,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自学、沟通与表达能力、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适用于发动机拆装实训的微课类型是练习型。

二、发动机拆装实训的需求

发动机拆装的实训是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素养、操作的规范性等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课前的预习在缺少实训设备条件下,只能是面对教材提供的图片与文字说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教师只能在学生的围观中进行操作演示,部分学生在看不清教师的操作过程,而且教师也不可能将每个动作反复演示,这样会造成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失去学习积极性。课后学生在脱离实训环境后,无法对所学习的操作技能进行有效复习,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实训教学过程的实施

笔者根据翻转课堂的优点与拆装实训课的特点,设计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实施结构如图所示。课前主要通过实训微视频、任务工作页引导学生自学。课内在学生能独立完成实训后,引导学生用评价表对实训操作相互评价,使学生的技能操作变得更规范。课后学生通过观看同学们上传的视频巩固知识与技能。

1.课前活动

(1)教师编制实训任务工作页、评价表。教师需编制发动机拆装某项实训的任务工作页、评价表。其主要内容是实训的拆装流程、拆装时的注意事项、拆装过程中的各种规范要求及相应每个拆装步骤的评分标准。

(2)教师制作实训微课并发给学生。教师制作实训拆装的微课视频,通过QQ、微信平台给学生。视频的内容是学生规范拆装发动机某项目的过程,对拆装要点或难点并配以相应的字幕与解说,视频长度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学生为主体拍摄是让观看的学生觉得自然,更能增强学习自信心。

(3)教师准备PPT等教学资源。教师还要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PPT等教学资源,根据每班学生的不同作一些少量修改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4)学生根据微课完成引导任务。学生观看老师所给的微视频,学习发动机的拆装技能并完成引导任务。主要包括填写工作页中拆装流程中的缺少部分及拆装要点、注意事项,认识要使用的工具及拆装部分的发动机部件名称等。从而达到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课堂内的基础知识,主动地从微视频及其他教学资源中完成相应知识的积累。

2.课内活动

(1)教师根据课前任务提问。教师先用PPT将课前布置任务进行提问,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抢答,检查学生对工作页中任务的完成情况,根据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评出此次课前学习的小组优秀奖。

(2)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进行实训操作。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操作步骤与规范要求,进行实训操作的技能学习。对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通过移动终端反复播放视频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在学生实训时巡视全场,对学生实训时碰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或示范操作。在学生熟悉该项目的操作后,由同组中的组员对其操作过程进行打分,记录下操作过程中的不足。这种教学过程符合建构主义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将实训课堂变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场所,实现对学生的答疑解惑、学生自身技能的展示。

3.课后活动

每位学生将自己在课堂内的实训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后将其中自己认可的视频上传到班级信息交流平台,由同学们相互学习、点评。教师根据上传视频及课堂内的观察,反思教学实践并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学生实训中存在问题,在下次实训课时进行讲解示范,并请本次实训课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技能展示。

四、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重大革新。它采用课外自主学习基本知识,课内实现学生内化知识、技能的策略,开展个性化教育。从笔者在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做好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好课前布置的任务工作页

中职学生的本身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任务工作页中给出的任务要简单明了,任务的导入最好采用案例法,让学生清楚当他完成这个任务后,意味着在工作中基本能解决类似的问题。

2.对学生的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主体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从实训结果来定,要以整个实训操作过程为基础,结合同组学生对其实训操作评分、上传的操作视频的评分、小组整体完成的任务、个体的课堂表现等情况综合评价。

3.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要便利

建立班级的QQ群、微信组等信息化平台来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上传视频、提问求助、相互评价;教师可以微课视频、教学课件、任务工作页等学习资源,可进行在线答疑,并收集情况分析以改进教学方法。

4.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提高

翻转课堂中,教学重心的转移无疑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足够的学识和经验把握课堂、引导学生学习,要敏感地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困惑并能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对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不能完成课前的自学任务,课内的教学过程实施就存在很大问题。

5.微课视频的制作要有团队来合作

几分钟的微课视频,需要老师根据课程特点来认真选题、精心构思讲解内容,切中知识要点并抓住学生学习兴趣。视频的拍摄脚本制作、拍摄人员的组织安排、后期的视频编辑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技术手段来实现,单靠教师个体来操作难度较高。

参考文献: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2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安装调试过程: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绘制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模具拆装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实训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安装调试有全面的认识,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模具拆装实训前的准备

1.拆装的模具类型常见注射模具一套。

2.拆装工具游标卡尺(大小各一套)、内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锤、螺丝刀子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训地点

实训楼二楼刀具实验室。

四、模具拆装时的注意事项

1.拆装和装配模具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免损坏模具零件。

2.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3.不准用锤头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4.导柱和导套不要拆掉。

5.画出模具的装配草图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图。

6.模具拆装完毕要清楚模具的动作过程及每个零部件的功用。

五、装配步骤及方法

1.确定装配基准

2.装配各组件,如导向系统、型芯、浇口套、加热和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

3.拟定装配顺序,按顺序将动模和定模装配起来。

六、实训报告要求

(1)按比例绘出你所拆装的模具的结构图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图;(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制均可)

(2)详细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数量、用途及其所选用的材料;若选用的是标准件则列出标准代号;

(3)简述你所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动作过程);

(4)简述你所拆装的模具的拆装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5)对模具拆装实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

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类型:注塑模系列——斜顶模

工作原理:

将已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

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

模具拆装实验注意事项

1、模具拆装时,注意上下模(或动定模)在合模状双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轻放、稳放。

2、进行模具拆装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注意正确使用工量具。

3、拆装模具时,首先应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装。

4、拆卸零部件应尽可能放在一起,不要乱丢乱放,注意放稳放好,工作地点要经常保持清洁,通道不准放置零部件或者工具。

5、拆卸模具的弹性零件时应防止零件突然弹出伤人。

6、传递物件要小心,不得随意投掷,以免伤及他人。

7、不能用拆装工具玩耍、打闹,以免伤人。

8、拆装结束后,清点工具。

实训总结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情境教学 职业技能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技工教育为了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定位,积极倡导实训教学改革。但各种课程改革的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并非完美,我国的技工教育的课程改革仍处于不断的探索和深化过程中。对于技工教育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密切联系专业课程实际和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积极探索实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要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评价标准,而不是拘泥于既有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式。在此,我们以维修电工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为例,阐述工学一体化教学法在技工教育实训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现实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技工教育在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习指导教师围绕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三个环节进行实训教学。其优点是学生实习课题统一,实训操作一人一岗或一组一岗,学生相对集中,教师示范范围广,容易组织教学。其缺点是培养的是“教室维修电工”,学生虽然通过了本工种中级或高级工的考核,但到企业顶岗实习时,适应能力差。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课程资源与实训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融合的程度不高,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践能力不强,操作流程不熟悉。比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维修、保养课题,传统的实训课,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室通过课件、挂图,讲解电动机的结构、拆卸方法、步骤,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电动机的拆卸和装配,最后教师根据评分标准予以评分。这些专业理论知识的介绍,简单的实训操作,教师往往津津乐道,而学生却不感兴趣。而且,学生即使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仍与实际机床维修工作要求有较大距离。在实际维修工作中,维修人员完成此项工作远远不是这样简单,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步骤,其体现了维修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操作的严谨性。

二、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课程为例,针对一个工作日进行的课程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步,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学生阅读工作任务单,明确工时、工作内容和人员分组。

第二步,制订工作计划。列出工具和材料清单,要求学生学习制订工作计划,熟悉工具和材料清单的格式和内容。

第三步,工具使用和电动机相关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电动机拆装工具使用方法,电动机铭牌、型号、参数。

第四步,电动机拆卸。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机拆卸操作规程、拆卸工艺要求、电动机的拆卸步骤和方法、电动机的结构、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绕组首尾端判断。

第五步,电动机的维护。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机的保养方法、日常巡视检查方法、电动机的维护步骤和方法、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分析与检查。

第六步,电动机的安装。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机安装操作规程、安装工艺要求、电动机的安装步骤和方法、电动机的检查与调整、电动机接线盒的接线。

第七步,验收。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设备电气维修验收单的填写方法、验收内容。

第八步,工作总结与评价。要求学生展示工作成果并做经验介绍,同时写好维修心得,做好相关记录,以便对设备频繁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技术改进。

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对这些必要的步骤必须了解,维修过程所做的步骤缺一不可。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在维修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是比较简单的课题。但在实际工作中,维修电工却需要知道这些必不可少的工作过程,如果学生仅仅掌握电动机的拆卸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反之,我们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训练学生这些基本的技能,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将无法适应基本的工作岗位要求。为此,在维修电工实习教学改革过程中,实践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工学一体化教学法。即在维修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尽量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遵循企业实际操作流程,逐步形成在实践中提炼、总结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讲授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如前例中,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金工车间的风机发出刺耳噪声,经维修电工组长检查后,判断为风机的电动机出现故障,估计是因轴承磨损引起的。组长安排学生对电动机进行拆卸、检修、维护、安装。这是维修电工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学生恢复风机功能后,由组长验收并交付使用。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不仅仅掌握电动机的结构和拆卸方法,还学会通过模拟情况下的电动机运行情况,判断电动机的故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拆卸电动机。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电动机的使用情况掌握电动机的维修、保养技能,以及拆卸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拆卸应注意的安全事项。这些专业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也是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相似情况的依据。但是,如果学生缺失这些实际操作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当他们在面对如此简单的工作时就会无法胜任。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几位学生分别扮演电工组长、仓库保管员、值班电工、资料管理员、车间主任五个角色,并准备电气维修资料、手册、领料单、派工单、电动机拆卸工具、验收单等课程资源,设置以下几个情境由五位“演员”模拟整个操作流程。

情境一:电工组长开具派工单。

情境二:值班电工根据派工单的内容,制订工作计划,列出所需工具和材料清单,填写工作页。

情境三:值班电工持经过相关负责人审批的领料单到仓库保管员处领料。

情境四:值班电工两人一组对电动机进行拆卸、维修、保养。如需要可到资料管理员处查阅资料。

情境五:装配、保养结束后,交由电工组长验收,并交车间主任签字后交付使用。

在整个情境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解为什么维修电工在实际工作时要执行这些程序以及各程序应承担的职责。教师要以适当的语言,描述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以便让其他学生理解整个操作过程。通过上述模拟教学,教师让学生真正掌握维修电工的操作流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避免抽象的理论知识讲解。

三、小结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机械拆装一体化教学 理论性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C6 Lathe Machinery Disassembly Practice Integration

Model of Teaching-learning-doing

XIONG Xiaohong, ZHAO Chang

(Jiangxi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89)

Abstract C6 lathe machinery disassembly teaching is a highly theoretical and highly practical course; it can trai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kills, mechanical assembly principle, knowledge map, comprehensive principle of operation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quality. So grasp skilled mechanical disassembly skills,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future career. Thus, breaking theory, break the routine of teaching, separated from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using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not only improve a certain level of teaching, and achieve teaching purposes of training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Key words machinery disassembly integration teaching; theory; practice

0 前言

由于我国现阶段即将出台几种新型的教育培训方案,即两种高考模式、三类社会需要的人才。两种高考模式有:一种为技能性人才的高考,高考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另一种为纯文化的高考模式即现在的高考,高考内容为学术性人才的高考。三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高素质劳动者。由于之前的职业教育只有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高速升级,技能性类型的更需要技术升级作为最基本的基础工作。

作为拥有50多年办学经验的高职院校,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而随着办学时间的增加,办学规模的扩大,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办学模式才是生存的根本。我校基于工作模式的教学即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改革成出不穷。而机电一体化专业做为江西省示范专业,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更是提出了1:1的要求,为此从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措施、教学方法与手段、人才培养质量及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共开设了六个实训场所,核心课均在实验室里完成。

1 机械拆装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1.1 课程改革背景

高职的学生层次差距大,基础不同,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理论学习则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探索的目标,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更愿意动手,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如何把动手能力提高到理论联系实践的高度,就需要寓教于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院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增加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致,加上通过课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结合社会实际操作的实践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2 行业专业人才的要求

机电专业的毕业生中,从事机电设备检测、维修、施工保养的占30%,从事机床设备操作的占60%,其他行业的占10%。因此明确了学习目标,即通过三年的学习需要掌握机电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基本设计和制造、生产第一线机电产品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以及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具备成为多方面的技术管理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 课程培养目标

2.1 课程任务

课程制定了实训指导大纲,明确了实训目的、任务。了解。了解车床各部件传动系统。懂得车床维护、保养及文明生产和安全技术的知识。

通过机床的拆装与测绘的特殊训练,从而使得学生在了解车床的型号、品牌品种、规格等、主要结构构造,各个零部件的正式名称及用途和连接方式及传动方式。因此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更好地熟悉装配的概念及零部件的拆装方法方式。我们更应该把重点放置于常用的装配工具的使用方法、方式,为了更好地、熟练地掌握基本的零部件拆装的操作方法,培育学生的细致、严谨、合作互助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增强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能制定出执行和职业活动有关的保证安全工作及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 能够看懂机械装置、设备等方面的相关技术文献,以及了解部分主要部件的功能及相关的装配图;可以根据机械的装置及特征等,进行机械设备的拆卸或者装配、装置工艺的规程,选择正确的拆装方法,对传动机构、固定机构、轴承和轴组等机构进行正确的拆卸与装配;会进行零件的测绘和绘画,能根据测绘的数据、结果绘制出标准零件图;能正确地选择和规范使用机械设备拆装的工具、器具;能合理地选择和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精度检验设备、仪器和工具及保养方法;能对机械设备进行总装配、调整、试车及精度检验。

2.2 社会能力培养目标

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热爱自己工作的岗位;对于事物具有仔细观察的能力及精神,善于进行相关的思考,并对于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有效的化解,时刻保持学习知识的良好心态,对并周围的工作环境快速适应;可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增强自身的团队意识,对于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与处理;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与节能意识。

2.3 拆装实训过程

机械拆装实训场所配备传统的黑板、多媒体设备、家用车床等,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详尽地把车床的各部分工作原理形象、立体地展示出来,并通过现场加工零件说明各部分的功能,再说明常用零件的拆装方法、拆装工艺,拆装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把任务细分成四大模块, 即:车床尾架拆装;刀架及小拖板、中拖板、溜板箱拆装;主轴箱拆装;卡盘拆装。学生3人一组,以车床尾架拆装为例,绘制出结构草图及零件正规图形,并通过现场实测,标注绘制各尺寸,推测配合处的配合制、名义尺寸和配合精度等级与公差,从功能要求上考虑,选择合理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由于时间有限,课后要求用CAD绘制非标零件的零件图及尾架的装配图,所有零件的PROE三维实体图并组装。

3 结论

总之,对于现代高校教学来说,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更加合适一些,可增强高职、高校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规律。因此,C6车床机械拆装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证明: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对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重视操作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扎实理论基础,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极致,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只有那些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强的实践操作经验、极强的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对象。C6车床机械拆装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所培育的学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拓展了更大的空间:它可以充分应用于机械拆装、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等专业。通过对机械拆装一体化教学的探索,笔者认为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锻炼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洋,曲晓海,李晓春,周亮.车床主轴箱虚拟拆装系统在拆装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装备制造技术,2013(7).

[2] 严希清,陈红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3] 曲晓海,杨洋,朱先勇.高校车床箱体拆装实训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4] 周益军,黄跃光.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5] 李.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科技信息,2010(26).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岗位能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139-03

1 引言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厂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厂需要大量从事现场工艺、加工、质量和现场装配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根据汽车制造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应该培养能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装配作业,从事汽车冲压、焊接、喷涂作业,从事汽车总装制造、检验和调试、生产现场工艺维护、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整车下线检测和调试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和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特色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当前学院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通过实验实训锻炼提高操作能力,可以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适应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奠定基础,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因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2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

实现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特色。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教以学生为本、学以市场为需、育以技能为主、才以应用为先”为育人宗旨,需要的生产性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实现校内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内容高度融合。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的需要 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是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并接受专业实训的职业教师。

当今更多的讲授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课程的教师直接来自于各大中院校,本身对汽车制造过程不是很熟悉,即使到汽车制造厂进行专门的培训,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不能完整地接触汽车制造整个流程。针对汽车制造典型的工作任务设置的实验实训将是这部分教师快速熟悉汽车制造流程的一个渠道。

展示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让学生尽早感受企业的氛围 汽车制造厂一般来说都是大型或特大型企业,有汽车企业特有的文化和氛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真实的企业文化和氛围,营造一个真实的汽车制造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感受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企业管理方法和岗位要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服务社会的需要 为了提升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行业内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围绕市场所需、企业所需,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在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时需考虑本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3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及课程体系分析

通过到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厂调研,同时根据往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岗位设置的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备的主要岗位能力包括汽车驾驶能力、汽车及零部件装配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冲压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车身喷涂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生产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能力、汽车整车下线检测及调整能力。

针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基于汽车制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含18个学习领域,并将18个学习领域划分为具有模块结构特征的初级模块、中级模块和高级模块。其中,初级模块包括汽车材料、汽车电工电子、机械制图及CAD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机械基础、钳工实习;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构造、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驾驶实习;高级模块包括汽车总装技术、汽车生产与物流、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汽车检测技术、顶岗实习、拓展学习领域。

4 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

通过对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大量调研,同时根据上述课程教学特点和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具体要求,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块。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项目如表1所示。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更多地是借助于实习单位。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主要校外实习项目如表2所示。

5 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实验实训项目的布置和讲授

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汽车生产与质量管理、汽车总装技术两门课比较难理解,因为真实的工作情景只有在汽车制造厂才有。这两门课的教学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非常关键,因为它要模拟生产现场实际情况,要讲授汽车零件的装配方法、简易工艺的编制和维护、生产中物流和质量管理及企业文化的灌输等。这部分的实验实训内容主要在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完成

具体方法:建立一个基本操作训练间(包括螺纹连接训练、油管连接训练、线束连接训练和装配工具使用的训练)和一条车门及附件的拆装生产线,生产线具体布局如图1所示。

简易车门线采用悬链的形式来推动,每条线设置10个工位,其中拆卸四个工位,装配四个工位,两个过渡工位,安排完整的十个车门及附件。装配线周围布局和生产现场一致,有看板,有物流架、有生产管理规程等。

具体运作形式:①每个工位有完整的装配和拆卸工艺(指导教师先做);②以每个工位为一个小组,生产线流动;③每个工位的学生按照工艺进行拆装,同时将该工位的检验卡做出来;④继续本工位做2~3个车门的拆卸和装配操作,校核检验卡的准确性;⑤上述工作完成后,学生流动到下一个工位,重复做③~④的工作;⑥八个工位的工作完成后,点评本组检验卡的正确性;⑦八个班组相互评判检验卡,对装拆现场的情况进行点评;⑧指导教师总结。

6 结束语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一个主要方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本专业的发展。模拟汽车制造企业来开设实验实训项目,有利于学生尽早地熟悉企业的运行模式和要求,更好地理解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能零距离地融入生产实际中,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合作教育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实训教学;细节;责任感;培养

1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很重要

责任感,俗称责任心,它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工作态度。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责任感的原因很多:职业道德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很好地落实下去;学生思想上没有这根“弦”,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到技术就行了,不太注重工作态度、责任感的培养,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汽车拆装的实训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拆装发动机时,没有责任心,只管拆,看见螺栓螺母就拧,拆下来后随意摆放,不管装配,反正他自己是不去装配的,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责任感。

在正规的汽车4S店,维修服务人员经过严格培训才上岗,很有责任心,他们时刻为客户着想。周到的服务能留住客户,能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量事实证明:汽车的修理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修车人的责任心有关。

2 培养责任感的策略及方法

学生的责任感可以培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去研究。

2.1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注重细节的教学

学生走上社会,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没有一定的责任感是不行的。敢于承担责任,那么在工作中就会认真细致地工作。比如在修理厂,是谁负责修理的车,有工作表单记录,造成车辆出了安全事故的员工,要被追究经济责任甚至法律责任。注重细节的教学,非常有助于培养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树立责任意识。

2.2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这个学期我负责实训实训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实行5S化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身教重于言教”,我的言行,学生潜移默化。

2.3 讲究工作方法,坚持不懈

责任感的教育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设置情境化教学。在培养责任感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让这种“动力”贯穿其中。在实训这样一个“舞台”上,让学生身体力行,心领神会,时刻把责任感放在心上。

3 以拆装汽车发动机实训课为例

在实训教学中,我把实训的每一个项目作为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注重实训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操作的细节,培养了学生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了责任感。让学生一进车间,就感觉到不一样,引起重视。教育学生一定要杜绝“差不多”的思想。在演示时标准、规范,比如,我注意拆装的先后顺序、装配的间隙、拧紧的力矩等,强调注意事项。

3.1 分组实训

每组选派一名组长负责,责任到人,起监督作用。

3.2 分阶段实训

第一阶段的拆装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会使用工具,对发动机的构造有一个总的了解,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物联系起来。在实训中学生不要怕出错。实训,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错,在出错中能学习、感悟。我提醒学生,在实训中错了还有救,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可以纠正,现在出错是为了今后不出错。我教育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要有敢于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第二阶段的拆装实训,用好的发动机让学生拆装,要讲质量。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责任心的培养这个方面。拆的进度慢下来了,同学之间的分工更明确,注意记号、顺序、摆放位置,零件的清洗、检查更仔细。发动机装配完成后试车,学生凝神静气;成功起动,学生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在成功的喜悦后面,学生能感受到责任感的重要。

3.3 巡视检查

有2个同学不认真操作,马马虎虎。好吧,我先给你“面子”,不批评,让你尝一尝“甜头”。一个阶段下来后,我让这两个同学拆装。洋相出来了,扳手经常掉落在地上,工具的选用也不对,曲轴安装在气缸体上后,转动飞轮怎么也转不动。我集中学生开现场批评会,强调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后话:这两名学生能认真对待实训了,自愿组成一个小组。

3.4 分层次实训

在实训的第二阶段,把能力强些的学生分一组,让他们大胆地工作。成功后,让他们协助能力差一点的一组工作。安排责任心强的学生与责任心薄弱的学生结成对子,可以互帮互学,在相互的配合、提醒中培养责任感。

3.5 下课时小结

发动机拆装是一个大的项目,它是由几个小项目组成的。有几个小项目比较简单,要把简单的事情做细做好。对发动机进行拆装,每个学生至少要进行两次,一次比一次要有进步。拆装是汽车维修的基础,相对来说它又是一个细节了。课后要求学生写实训日记。思考实训中的各个细节是否到位,是否做到了精益求精等等。责任感在每一天中积累。

4 结论

对高职生责任感的教育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这责任来自对学生的负责,对社会的负责,对祖国未来的负责。职业学校的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培养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学生在实训中,不断积累经验,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出责任感,达到德艺双修的目的,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就能保证修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7

本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克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缺乏综合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不强等缺点。

培养方案共分三个层次。

①工程认识实习:

目的:使学生了解典型机电产品的结构、原理;典型机构的构造、运动、组成;典型零件的结构、材料、功能。以及对机电产品制造过程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了解。

方法:通过 “工程材料”、“机械零件”、“ 典型机构”、“电子元器件”展室的参观、演示,典型机电产品的拆装实习和对典型生产企业、典型生产设备的参观、讲解、表演达到上述目的。

②基本工艺训练:

目的: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掌握初步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在质量和经济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等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

方法:通过典型工艺设备基本操作训练和典型机械产品的加工、装配、调试、质量检验和技术经济分析完成基本工艺训练。

③综合创新训练:

目的:培养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

方法: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机械产品的构造、工艺、材料、传动、配合、零部件设计、整体设计。并进行综合创新训练。学生组成创新训练小组,自行设计、自编工艺,自主加工机电产品。完成设计-制造全过程。

2、培养方案实施

①实践基地建设

² 为开设工程认识实习中的自行车拆装实习,购置了自行车、拆卸工具;编写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绘制了自行车零件图组和组件装配图。

² 利用世行贷款购置80余台套设备,加强数控、特种加工实习,增加钣金冲压、非金属成型实习。使第二层次的基本训练实习内容更加全面,其水平与我国目前工业水平相适应并有一定前瞻性。

² 综合创新训练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教学内容, 没有可资借鉴的现成方案。在教学项目建设中从教学方案制定、教学文件准备到实习条件建设、准备作了大量工作。经过试点和改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②培养方案运行

² 自行车拆装实习已在99级学生中全面开展,并已列入XX版教学计划。

² 综合创新训练在98、99年两轮试点的基础上,经过改进,XX年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今年有300名学生参加了综合创新训练。也已列入XX版教学计划。

③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训练;装备操作;维修训练

基于装备的教学和训练在提高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装备综合素养以及岗位任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装备教学训练的开展主要结合实装进行,受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学训练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训练时间难以保证、教学训练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训练效果的提高。基于此,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就某型主训装备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并在教学训练中进行使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某型雷达装备是目前装备教学训练中的主训装备,该雷达集光、机、电于一体,结构复杂、集成度高、价格昂贵。为满足教学训练要求,针对该型雷达装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可满足对装备的构造与原理、故障维修、技术保障和武器系统运用等内容的教学与训练需求。

1.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的功能

(1)教学演示功能某型雷达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由多种多媒体元素组成,在装备的教学演示中,不同的多媒体元素可满足不同的需求:通过系统中的文字、图片等多媒体元素,可对装备的功能特点、技术指标、结构组成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通过系统中的2D动画,可对装备的整机及各分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演示;通过系统中的视频,可对装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技术检查、装备维修等内容进行示范;通过系统中的3D动画,可对雷达整机及各组成部件的内部结构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了解其结构特点。(2)操作训练功能某型雷达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可提供一个虚拟的操作训练环境,呈现出三维立体的虚拟装备,学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装备进行战勤操作、维护保养、技术检查、故障维修等训练,参与到一些具体任务当中,如装备的架设撤收、系统联动、系统开关机、搜捕目标、分解结合、故障排除等训练科目,实现在三维虚拟空间内的“人-机”交互式训练。(3)辅助维修功能某型雷达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集成了该雷达各分系统常见的故障案例。每一个故障案例均按照“故障现象”、“可能原因”、“故障排除”的结构进行设计,该设计思路与实际的故障排除流程一致其中,“故障现象”环节主要用视频的方式呈现故障现象;“可能原因”环节主要用文字列表和声音的方式描述可能的故障原因;“故障排除”环节用故障树的形式给出具体的故障排除思路,并且在每一个树节点都配备了交互式图片、视频或图表等多媒体元素,以标识故障点的位置、故障排除方法或故障点的性能指标参数。利用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具备的该项功能,不但可以满足教学需要,而且还可在装备的实际修理中加以利用,实现对装备的辅助维修。

2.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的组成

针对装备教学训练需求,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包括结构原理、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技术检查、常见故障等5个模块(1)结构原理模块系统结构模块包括系统组成介绍、系统拆装演示、系统拆装练习和系统工作原理4个子功能模块。其中,系统组成介绍模块主要采用文字、图片、声音的方式,对装备组成进行介绍,满足学员对装备组成的认知需求;系统拆装演示模块采用3D动画的形式,展示装备的内部组成及相应组合的拆装过程;系统拆装练习模块采用交互式虚拟仿真的形式,提供一个虚拟的装备拆装训练环境,学员可在该环境中进行装备组合的拆装训练;系统工作原理模块主要利用2D动画的形式,对装备总体及各分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展示,满足学员对装备工作原理的认知需求。(2)操作使用模块操作使用模块包括操作使用演示和操作使用训练两个子功能模块。其中,操作使用演示模块主要采用视频和3D动画的形式,就装备的架设、撤收、系统标定、系统联动、开机、关机、搜捕目标等装备战勤操作训练内容进行演示,方便学员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操作使用训练模块采用交互式虚拟仿真的形式,提供一个虚拟的装备操作使用环境,学员可在该环境中进行装备战勤操作的交互式训练。(3)维护保养模块维护保养模块包括维护保养演示和维护保养训练两个子功能模块。其中,维护保养演示模块主要采用文字、列表、图片、声音、视频和3D动画的形式,就装备的维护制度、维护要求、日常维护和特定维护等内容进行介绍,方便学员对相关内容的学习;维护保养训练模块采用交互式虚拟仿真的形式,提供一个虚拟的装备维护保养操作环境,学员可在该环境中进行基本的装备维护保养训练。(4)技术检查模块技术检查模块包括技术检查演示和技术检查训练两个子功能模块。其中,技术检查演示模块主要利用视频和3D动画的形式,就装备各分系统的技术检查内容进行介绍,方便学员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技术检查训练模块采用交互式虚拟仿真的形式,提供一个虚拟的装备技术检查操作环境,学员可在该环境中进行装备的技术检查训练。(5)常见故障模块常见故障模块包括辅助维修和维修训练两个子功能模块。其中,辅助维修模块集成了每一个分系统的常见故障案例集,共计60余个,且每一个故障案例均按照“故障现象”、“可能原因”、“故障排除”的结构进行设计。实际的故障排除当中,可通过故障树的指示排除相应故障,达到辅助维修的目的。维修训练模块采用交互式虚拟仿真的形式,提供一个虚拟的装备维修训练操作环境,学员可在该环境中进行装备的维修训练。

二、基于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的教学训练特点

某型雷达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应用于装备教学训练中,具有如下特点:

1.表现形式灵活多样

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装备教学当中,使装备教学不再是枯燥、抽象的结构原理讲解。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通过文字、音频、视频、2D动画、3D动画、交互式仿真等多种表现形式,使装备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抽象的工作原理等内容能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学员更易理解,印象更加深刻。

2.增加装备训练时间

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利用视频、三维动画和友好的互动操作界面建立虚拟教学训练环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与实装训练近似的训练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可进行相关训练内容的演示,可实现“一人一机”交互式虚拟训练,保障学员训练时间。[1]采用先演示后训练的办法,不但能让学员较快地掌握操作步骤,同时也能保证操作训练的真实感,可有效提高教学训练效果。

3.减少装备设备损耗

在装备教学训练当中,实装操作具有真实、直观的优点,但武器装备都具有一定的寿命期限,在装备操作使用、组合拆装和故障排除等教学实践过程中,装备使用如果过于频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装备磨损、部件损耗等问题,势必会减少装备的使用寿命,造成训练成本增大。而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采用以虚代实的形式,可进行部分内容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实装操作带来的装备设备损耗问题,提高了训练的军事经济效益。

4.有助于促进自主学习

基于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教学训练系统,具有可移植性,并且与多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兼容,可将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于校园网或局域网,学员可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实现远程教育和训练。同时,也可方便学员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相关内容的预习和复习,助力学员的自主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训练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在装备教学训练中的应用案例

装备教学训练主要包括装备构造原理知识的学习以及结合装备的操作训练两大类。其中,装备构造原理知识的学习是装备操作训练的基础,装备操作训练是装备构造原理知识学习的落脚点。在这两类教学训练实践中,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训练效果。1.在构造原理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案例以往的装备构造原理教学环节主要采用“教材+PPT课件+教员讲解”的方式,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够直观、形象,学员不能详细认知装备的内部结构,不能有效理解装备的工作原理。针对这些问题,在装备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的教学演示功能。结合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的实施环节如下:①装备展示。利用系统提供的装备3D动画,进行装备主要组成部分的演示。指明装备的组成及各组成在装备中的位置,形成学员对装备的整体概念。②结构分析。利用系统组成介绍模块,详细介绍各组合的作用及组成。③拆装演示。在虚拟环境下,拆装装备各组合,让学员更直观地学习各组成部件的结构功能等知识。④原理演示。将静态的装备工作原理动态化,以2D动画的形式展示,表现手段形象直观,学员易于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教学手段更加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并且学员还可利用该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2.在装备实训环节中的应用案例在装备实训环节,一个突出问题是装备少、人员多。在近几年的装备教学中,人员、装备的比例基本上都保持在10:1,每名学员进行装备训练的时间很短,训练效果难以保障。而装备一旦出现故障,上述问题就变得更加突出。因此,在此实训环节充分利用了系统的演示功能和操作训练功能。在装备实训过程中,采取如下训练步骤:①操作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的教学演示功能,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让学员了解装备的技术检查、维护保养、战勤操作等基本内容,起到“教学引导”的作用。②虚拟操作。学员在熟悉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可在系统上进行虚拟操作,一人一机,独立完成操作。学员通过多次虚拟操作练习,熟悉操作流程,验证操作的正确性,为实装训练做好准备。此外,这个环节的训练也可以在业余时间进行,使学员在实训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③实装训练。完成虚拟训练后,可安排学员在实装上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④训练升华。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研究探索式学习,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激发学员探索精神与能力。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应用于装备实训环节,体现出了“开放式、情境式、交互式”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装备实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促进了装备训练工作的开展。[2]

四、结束语

与传统的装备教学训练相比,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装备教学训练当中,可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减少装备损耗、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学员积极性、减轻教员工作强度。此外,多媒体教学训练系统还能很好地帮助学员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学习和训练,助力学员的自主学习。目前,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装备教学训练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多媒体技术将在教学训练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翠超,凌芳.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训练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5(2):128-131.

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范文9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涌现出了许多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其中运用行为导向模式的教学法教学是近年来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下面我就我校的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课中采用行为导向模式教学法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探讨这一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在我国中职学校中的实际操作流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创新。

一、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德国最有影响的未来学研究者M.霍尔克斯在《未来的宣言―我们准备怎样迎接21世纪》一书中指出:“21世纪的经济中,工作是重新组织的。在未来,工作越发不依赖于僵化的工作岗位,而是越发以项目、过程和团队里解决问题的形式而出现。”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做”和“学”两者结合起来,教师设计一定的任务,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来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此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教学方法向案例教学法、大脑风暴法、仿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等转换。在学习中结合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此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课中的运用

在过去的两个学期中,我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发动机拆装实训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了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我根据行为导向模式的理论与本校课程设置、车间设备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动机拆装中的一个子任务:缸体测量。该教学运用大众桑塔纳发动机台架,在校汽修实训车间进行,分成6人一个小组,设置小组长,负责实训小组的管理与统筹。

我首先布置项目的任务:对一台从整车上抬下的发动机总成进行缸体磨损程度的测量,判断修理级别,并安装恢复。这里要注意布置任务时要详尽,要学生“做什么?做的要求?用什么做?和谁做?怎么做?做的结果是什么?要学到什么?”都要列明。比如在布置任务书中要包括:

1.熟悉汽修车间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

2.掌握发动机拆装专用工具、普通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测量工具使用方法,普通的检测计算方法。

4.了解发动机总成中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5.将发动机总成解体。

6.测量出汽缸磨损程度,定修理级别。

7.将发动机总成安装复原。

8.6人一组,共同完成该任务。

9.写出“发动机检修实训预案”、“发动机检修实训报告”及学会填写工单。

实训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步:获取信息。

本步骤应由学生自己在书籍、互联网上寻找资料。但由于本校车间建设的限制,我在此步骤中将发动机台架主要的资料给予学生。因为学生在进行发动机维修实训前已上过《汽车概论》、《汽车机械基础》,基本掌握发动机的主要构造、各零件组成与作用、拆装注意事项及基本操作要求,所以在此步骤中我主要强调安全操作的规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牢记“安全第一”原则。

第二步:计划。

本步骤主要由学生自行按照发动机资料与拆装要求,制定实训内容。我从旁指导,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由小组长引领组员完成“发动机检修实训预案”。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书写能力不强,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完成,基本上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于是,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我先做出一个模板书写,从而使学生不因无从下手而降低学习兴趣。

第三步:决策。

我根据学生制定的“发动机检修实训预案”与学生一起探讨该预案的操作可行性,在讨论过程中尽量以引导为主,除了涉及安全操作问题外,不直接指出学生的问题。

第四步:执行。

本步骤由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我特别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的每个动作。中职学生往往比较冲动和贪玩,对危险的认识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有高度的警觉性,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马上制止,而在其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则可以由学生自行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先讲解让学生试,不行再示范,再让学生操作。我还将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评估环节中与学生讲解。

第五步:检查。

学生按照预案中检查的要求进行,每完成一步,对自己的操作确认是否有效,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确保安全操作与规范操作,记录操作过程,完成“发动机检修实训报告”。特别是在对操作过程出现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要记录下来。并对量缸的步骤、数据、计算进行核算,得出结论。

第六步:评估。

对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情况及结果、测试方法、测试数据的处理作出总结评估。根据学生的特点,主要为在学生自己分析后,由教师作小结,将各组情况汇总、公布,使学生吸取他人的经验。

三、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课中遇到的问题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在每次实训任务设计中,教师若没有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授课方法及所学课程特点等,便会容易导致以下教学问题出现:第一,教师如果只知道专业内容,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只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的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就会使学生提不起兴趣,课程教学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第二,教师如果不重视授课方法的运用,课堂学习氛围较差,上课只介绍专业内容,只注意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注意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么课程教学就会缺少后续学习的动力性;第三,教师如果只按照书本的内容授课,不会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重组书本内容,那么就会达不到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也不能满足。因此,教师若要在实训课教学中避免发生上述情况,就应当适当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确立总目标和子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子目标,明确公布并在实训与考核中严格执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要明确分工。(1)学生实训工位要分工明确;(2)教师要分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