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专业培训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4-18 21:46:34

专业培训论文

专业培训论文范文1

技术培训学校主要以基础性文化理论知识、专业性技术操作能力和相对的技术岗位认识为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通过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学习,认识计算机专业在实际工作需求中可能会用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认识计算机的相关组成原理,学习实际的基础操作手法,了解相关的多媒体操作方法,学习实际的应用系统操作环境,完成办公软件、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等计算机相关问题的研究,从而保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办公常用软件OFFICE的应用,利用网络信息获取知识,加深对于数据内容的处理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保证职业性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

二、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

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加深计算机专业应用为教学目标,建立一个合理的、清晰的教学思路,通过由浅入深的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保证学生对于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场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证计算机培训的有效目标,完成学生对于实际就业的需求。在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职业目标逐渐特显,为了加强求助者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能力优势,加深市场的科技改革开放发展,保证计算机岗位的市场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对于计算机培训的课程是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加强市场需求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的合理化,加强企业对于实际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方向认识,保证学生可以在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完成后,直接在企业中有效的进行计算机专业应用,加深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软件维护的能力学习,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保证计算机人才的相关市场实训经验,从而降低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培训时间,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完成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应用。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的技术能力的培养,树立合理的计算机能力的解决方法,保证学生在实际计算机应用中的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保证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有效学习,从而提高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发展。

三、加强技术培训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水平

1.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职业模拟环境的培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师技术能力的配需,加强技术培训学校对于专业技术教学的特殊性认识,合理的编排教学课程安排,合理的分配完成专业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工作的环境,模拟实验完成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工作场合的认识,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相契合,保证实际工作的真实可行性。

2.提高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实际教学加深技术学校对于计算机实际教学的培养是保证对于计算机学生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加深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教学的培训,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加深计算机教学与市场的培养,深刻认识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认识,参与合理的课程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教学能力,保证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计算机教学,增加计算机教室对于计算机培训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知识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专业培训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会计电算化;国培方案

中图分类号:G7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部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部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创设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表5数据说明基地的培训方案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适应职教师资培训需求。2014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13份培训方案的培训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训,几乎没有提及远程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六、结语

《专业标准》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调研已实施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国培方案发现,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主流,但缺少模式内涵提炼;培训内容侧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但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培训基地需认真研读《专业标准》,以《专业标准》为依据,以基地的培训经验为基础,以培训者培训需求为导向,优化设计培训方案,加大职教师资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培训形式。

参考文献

专业培训论文范文3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著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著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1.培训机构高校写作培训项目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如何去实施、如何保证实施的效果则还需要软硬件方面的保障。从国内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已经具备开展写作培训的条件,特别是有外语系或学院的高校,都已具备了培训所需的基本师资力量。但作为一项系统培训工程项目,建立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非常必要。[4,5]在CSM,写作培训是由人文科学与国际研究系来承担的,在美国的其他高校也基本是由语言与人文学科系来承担写作培训项目。通常情况下,培训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但多数人员都是兼职工作。培训机构有自己的办公室与培训场地,机构运行所需费用来源于学校拨款和社会捐赠。2.人员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以及特聘的专家。人员数量根据学校规模不同从3~5人到十余人不等。专职的工作人员通常具有文学、语言学、科学与哲学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多年从事培训的经验。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对写作培训人员有很高的要求,以确保在用词、语法、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在我国,培训人员多由有中文语言学和英文语言学、文学等专业背景,同时兼顾科技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除了安排固定的培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聘请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讲座或讨论,特别是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开展英文科技论文撰写的讲座。3.网站网站是现代社会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也离不开网站的建设与支持。培训机构的网站通常挂靠在所在学校的院系下面,主要作为两个方面的平台:信息平台与培训平台。信息平台用于介绍机构、培训科目的设置、培训人员组成,以及培训信息等。培训平台更多是一种交流平台,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培训相关资料,以及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问题交流。从CSM多年的培训经验来看,写作培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能力训练,这与学校的重视、培训教师的认真负责是分不开的。培训机构印刷了大量的培训资料,并免费发放给学员。同时,培训机构与其他高校的培训机构也建立了多方合作关系,以保证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快速推广应用。

专业培训论文范文4

关键词:名师;职教师资;职教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20-02

职教名师不仅是有突出成就的人,也应该成为其他教师成长的引导者。名师不仅是一种成就、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职教名师还要为其他教师的成长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如何挖掘职教名师的能力并让其成为其他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显得非常重要。

职教师资培训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其培训效果虽逐年提升,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参训教师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需求”。面对这一困境,培训基地应重新考虑自身的资源和组合方式。

一、培训困境亟待名师参与

1.培训目标缺少针对性。培训目标的制定应紧密结合中职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培训需求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素质的要求;二是中职教师现有专业知识结构缺陷的要求。前者决定了培训目标的前瞻性,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基本方向,后者决定了中职教师培训目标的针对性。

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目标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培训目标与骨干教师发展需求针对性不强。骨干教师培训原则上要求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且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参与,这部分教师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在培训目标上与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有很大区别。其次,当前的培训目标缺少结合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技术开发工作的考量。这就导致培训目标往往没有切合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目标太高或过低。

2.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在“能力本位”的培训理念下,培训内容应以技能及掌握方法为首,而不是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首。职教师资培训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职教师资专业化内涵。职教师资培训的重点在于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新知识、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专业实践技能以及职业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专业教学论方面的指导。然而,目前培训基地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主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便利与否,因此高校教师的理论化倾向也就在培训内容上体现出来。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课程内容涉及主题全却不聚焦。例如某培训基地设置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模块课程包括了中等职业教育形势报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等课程。这些课程看起来是为了实现培训目标中更新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学能力而设置的,但是仔细分析课时分布和课堂内容就会发现这些课程普遍学时短,多以讲座形式呈现,远不能真正对教师在理念或知识方面有所提高。

第二,课程内容实践性不强。教师参与培训的需求主要是希望实现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课程内容应该选择与教学能力提高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实践性。但是在当前的培训中教师突出反映培训内容陈旧、空洞,缺少新意;或者是理论水平偏高,偏抽象,难以理解;没有体现职教特色,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这些突出的问题背后是教师期待培训内容能与自身的专业教学结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培训方法缺少融合性。培训方法的融合性指的是培训方法能够促进职业教育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促进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当前的培训缺少融合的培训方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开展培训的地点较少使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在空间上割裂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第二,培训内容在时间上的割裂。有关学者调查,大部分培训机构都是以“前半程集中理论培训,后半程集中实践培训”的方式开展培训。该学者还指出,参训教师期望的理想培训方式是“前半天理论培训,后半天实践培训”。第三,培训师资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培训基地的师资由教育学教师、专业课理论教师、专业课实验实训教师组成,分别负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模块、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模块,这样的分工造成了教育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分离,使教师在培训后还是不能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二、名师辐射作用发挥的可行性

1.培育名师可以成为培训的导向。名师自身具备的能力是培训目标所在,可以为培训目标的确立提供可参考的能力内涵模板。国家开办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大批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名师的特质正是骨干教师期望靠拢的,因此培训基地应该以名师为培训目标,让名师成为参培教师更直观的目标。

名师经历了一个持续的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根据职业教育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规律可将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入门阶段、适宜阶段、胜任阶段、骨干阶段和专家阶段。名师在职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面临了典型的发展任务,在专业化过程中名师不断地对自己提出针对性要求并且寻求特定的帮助。因此,可以说名师是最了解参训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的。

2.名师个人知识值得共享,能丰富培训内容。名师的个人知识,即名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值得后来者不断琢磨、模仿、体悟、学习和研究。名师实践知识经过整理升华后提供的主要素材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在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模块名师可提供专业建设指导、课题申报等方面的科研培训、精品课程、示范校建设等方面的主题指导、班主任与课题管理方面的指导、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训练、职校生心理与生涯指导学等内容。其次,在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模块名师可提供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专业系统的操作训练、行业发展相关知识、专业内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等。这些素材对参训教师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名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强,让培训方式更加综合。职教师资培训需要多样的平台和训练方式,名师的双重能力和多重身份能帮助培训单位设计和实现更加综合的培训方式。

名师的双重能力能促进培训过程中教育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名师的双重能力指的是“双师型”教师具备的“双师”能力。其既有技师突出的专业实践能力,又有教师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且两者相互结合,即在教学过程中促进职业教育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而当前的培训正是缺少能在时间、空间和师资方面实现教育学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名师身兼多重身份,能促进参训教师教学能力与企业实践能力的融合。职业学校的名师往往扮演着几个不同的身份:如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企业技术指导等。在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不能孤立的进行提升,名师的多重身份能给参训教师提供多重能力形成与融合的平台,如一起参与课改实践的平台,学科建设方面的传帮带,合作研究等方式,并且最好能和参训教师形成师徒结对关系或合作关系。

三、保障名师发挥辐射作用的条件

1.名师参与制定培训目标,引领教师发展。面对培训目标与教师预期不符的情况,名师参与制定培训目标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培训单位应和职业学校、职校名师等共同“制定适宜的专业成长计划”,帮助参训教师分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不足,找准专业成长的定位。从每一个成员的教龄、个性特点、教学风格、教学上的优势与缺憾,制定出个性化成长方案。专业成长计划中应涵盖“发展愿景与规划”、“专业学习与发展”、“教育设计与实践”、“教育研究与总结”和“自我总结与反思”等项目,用以规范教师的行动步骤,记录教师的成长足迹,调控参训教师的培养目标。

2.建立名师素材库,拓宽培训内容。名师素材可以通过文本、视频的形式出现,并通过教师交往合作和网络的形式传播。但是为了避免这些文本的利用导致教师培训再次陷入理论化、纸上谈兵,培训单位还应该通过以下方法对名师素材加以利用。

培训基地应选择适宜内容,开展行动研究。在这里行动研究既是内容,也是途径。行动研究是基于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自我探究与反思,寻求解决的方案。培训单位在培训前应对学员的培训需求进行调研,并确定一批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然后会同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从本地的职校名师中选出资源开发主持人,再由这些名师主持人会同培训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等问题的研究。

3.名师亲自授课,拓展培训方式。名师课堂教学示范、名师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名师课堂教学点评将成为培训主要形式。参训教师通过“听、看、问”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再由名师与其一起“议、思、写”进行反思跟进,为参训教师自身教学行为调整或改变提供动力与目标,对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提高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文明.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19-23.

专业培训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教师自学培训;特点;优势;实施探索

一、探索教师自学培训的缘由

1.国际视野下教师学历的巨大差距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的学历是:(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3)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4)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就这个标准,目前我们并没有完全达到。2003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7.8%、92.0%、75.7%。即使有的教师学历达到要求,但是通过函授、电大之途径,其含金量值得思考。国际视野下教师学历的差距巨大。美国早就将中小学教师的最低学位定在学士上,1981年,美国中小学教师99.6%是学士或以上学位,有硕士或以上学位的分别是:高中56%,初中47%,小学45%。进入90年代;则要求教师持硕士或博士学位;韩国规定大学毕业生只能在小学任教,中学教师则必须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教育研究生院或教育部指定的研究生院教育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方能上岗;当前,各国政府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应该对在岗教师进行学历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缩小教师队伍的国际差距。

2.时代要求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与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形成教育教学的专门技能,养成职业道德,逐步提高职业素养,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过程。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成为“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满足社会和人不断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与社会上的律师、医生等职业一样,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特征。教师专业化有助于教师明晰发展方向,自觉坚持学习,不断反思,深入研究;有助于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社会的支持,增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有助于教师教育机构明确教师培养和培训方向,提高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在职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师培训。

3.当前教师培训的缺陷

(1)培训时间过于集中。当前教师培训主要利用假期进行,在此期间,进行思想教育、教法传授、多媒体操作、新知识学习等在短短的时间内,学量的知识,能消化了吗?教师又是成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担子重,他们能保证全程学习吗?学校的任务重,提早为下一学期做准备,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能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吗?

(2)培训脱离实际。目前,小学开设英语课,许多小学因缺少英语师资而无法开设,有的初中甚至出现中师毕业教英语的现象,我们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令人深思的。为什么我们急需专业的教师无人专门培训?多媒体教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应该培训,但是,教育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我们什么时候教学才能普遍装备多媒体设备,现在的培训会不会落后将来多媒体设备的发展?

(3)培训流于形式。教师培训可以不来,但钱不可不交,只要交了钱,考试请人代考,或请客送礼,或抄袭,照样轻松过关。培训课堂上,培训者往往采取应付态度,只管讲课,不管受培训者的感受;对课堂的噪杂与人员的流动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支眼的“好好先生”做法。这样的培训质量不令人怀疑吗?

(4)当前教师培训主要依托高校、教师进修学院进行。高校教师充当培训者,按照国家规定的培训教材照本宣科。教材是教育专家编制,很少有一线教师参编,这样的教材很难解决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高校培训者身处高校,生活在城市,生活背景不同,他们能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吗?这样的培训教师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吗?教师专业化之路漫长兮!

二、教师自学培训概述

教师自学培训概念的提出是我国自学考试与教师培训的结合,自学考试是由学生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的一种教育制度。这种教育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建立以来,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教师自学培训就是把自学考试用于教师在职培训,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自学考试,二者的相同点是;都是发挥学习者自我学习的积极性,高等学校助学,并且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的考试,获得学历证书。不同点是:首先,自学考试没有时间限制,直到全部通过,获得学历证书;而教师自学培训有时间限制,一般为5-7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通过考试,将失去教师资格,更别说获得学历证书。第二,自学考试的教材是国家编制的,不考虑学员的要求,并且面向所有人;自学培训的教材是教师、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专家等共同编写的,只面对教师这一特殊人群。第三,自学考试的目的是获得学历证书。教师自学培训的目的获得学历证书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双重目的。第四,自学考试以学员获得学历为终止;教师自学培训是没有终止的,它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随教师的职业生涯结束而结束。第五,自学考试是理论考试;教师自学培训是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如计算机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第六,自学考试是自愿参加,无强制性;教师自学培训是强制性的,所有在职教师必须参加。概言之,不能说教师自学培训就是自学考试,他们只是形式一样,但有质的区别。

总之,教师自学培训是根据自学考试,结合校本培训理论提出的一种培训模式;是结合当前教师培训的实践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以及国际教师培训的经验基础上探索的一种新的培训模式。

三、教师自学培训的特点

1.全面性

教师自学培训的全面性是指教师培训的内容涉及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等各个方面。具体地说,既有理论方面的如思想政治教育、师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观念等,又有实践方面的如教育教学方法、多媒体计算机等;既有广博知识、专业知识、又有教育教学常见问题、学生发展常见问题等。宗旨是,凡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及身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涉及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都是教师自学培训的内容。

2.层次性

教师自学培训的层次性是指教师自学培训并不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用同样内容、同种模式培训教师,而是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层次,或者根据教师的学历基础如中专、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设立不同的培训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即使是同一学历如中专,也要根据教师的不同年龄,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同一学历,同一年龄的教师也要根据专业的不同,职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宗旨是,针对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内容,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3.学历性

教师自学培训的学历性是根据目前我国教师的学历与国际同级学校教师的学历巨大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提出来的,指教师自学规定的课程,并且通过考核,获得学历证书的培训如大专学历,自学规定课程并且通过考核,可以获得本科学历证书。其目的是通过自学培训,既提高教师的素质,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又提高教师的学历,缩小与国际的巨大差距。同时,又激发广大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自我完善发展而积极努力。

4.强制性

教师自学培训强制性是指所有在职教师,无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一律参加培训,并且在其任职时期,不间断接受培训。教师自学培训的强制性是因为目前我国的教师的整体素质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不强制实行教师自学培训教育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教育落后,人才难出。国家很难有竞争力,落后就要挨打,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因此,必须强制实行教师自学培训。

5.自主性

教师自学培训的最大特点就是自主性。目前教师培训是以培训者为中心,实行填鸭式满堂灌,无暇顾及听课者的接受与参与程度,并且缺少实践,听者无动于衷,必然会造成培训结果的不理想。只有内因才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决定作用。而教师自学培训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自我学习为主要方式。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选择合适的速度,最大化的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四、教师自学培训优势

1.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自学培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当前教师集中培训注重理论的传授,轻视实践。很少考虑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校本培训则强调根据本校及其教师的实际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中自主开展。二者都强调教师培训的一个方面,忽视另一方面,最终结果很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自学培训把两者结合起来,以学校为基地,把教师理论学习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从理论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促进对理论的理解,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2.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师工作应视为学业”。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的职业归并为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但是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把教师看成职业、事业、专业的人,比例分别为49.4%、46%、3%。将近一半的教师仅仅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教师自学理念的培训,就是要教师转变思想认识,具有教师专业化的思想意识,通过自学培训自我积极主动地促进专业化发展。

3.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心理素质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教师素质在教育发展和国家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强调,“教师素质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提高教师的素质应该是所有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有效途径是教师培训。当前的教师集中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忽视实践素质;校本培训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素质,忽视理论素质,教师自学培训既重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又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素质,是教师理论素质与实践素质的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共同协调发展的培训。

五、教师自学培训的实施探索

1.建立教师自学培训的保障体制

首先,教师自学培训要制度化和法制化。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教师培训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而且是每个教师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通过立法,制定一些激励和惩罚措施,激励每个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其次,加大对教师自学培训的资金投入。保证我国教师在职培训顺利开展,资金仍是一个关键问题,要建立资金保障体制,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教师个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国家、社会等共同承担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

再次,建立教师培训的考核基地,公平、公正、公开对教师自学培训的结果进行考察、记录,为教师的奖惩提供依据。

2.做好宣传工作激发教师自学培训的积极主动性

首先,通过宣传,让每个教师认识到自身素质与国际教师素质的巨大差距,教育在现代科技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国际人才培养的标准与我们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标准的巨大落后性。

其次,通过宣传,让每个教师认识到自我学习,终生学习是时展的要求,是21世纪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使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主要方式。

再次,通过宣传,让每个教师明确成人学习的能力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成人仍保持很高的学习能力。在某些方面如理解能力具有比以前更大的优势,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终生保持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消除教师接受培训的心理上的错误认识。总之一句话,调动教师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专业观。

3.教师培训内容建设

我国地域辽阔,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教师的培训内容要因地制宜。以县或地区为单位,组织教师自学培训的领导机构。也就是说,由教育领导机构组织教育专家、教师、一线教师、及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制定教师自学培训的教材。根据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材内容应有以下方面的内容:(1)教育观、人生观、世界观、教师职业道德观等的培训。其目的使教师形成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及对教育的献身精神。(2)教育理念的培训。让教师通过自学培训,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如创造性人才培养理念,时代的发展靠创造性人才,教师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首先要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等。(3)知识的培训。包括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教育与经济、文化的关系,遗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4)教育教学能力和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通过自学培训,直接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或者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理论中寻求解决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这样的能力包括教育教学方法技能的培训‘计算机多媒体操作、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创造研究的能力等。(5)学校和学生发展常见问题的培训。教师培训的领导机构组织教育专家、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针对学校和学生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找出解决方法,编成培训教材,供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凡是有利教师专业化发展,又利于学校、学生健康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都应成为培训的内容。

4.教师自学培训领导机构建设

各级自学培训领导机构的建设是教师自学培训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要建立国家、地区、学校三级教师自学培训的领导机构。国家自学培训领导机构负责自学培训的宏观领导,主要制定自学培训政策等。区一级的培训领导机构负责具体的自学培训,包括自学培训教材的组织编写,协调高校助学,教师自学培训的考核以及根据国家的自学培训政策进行奖惩并对教师自学过程进行检查、监督、指导等。学校一级的自学培训领导机构负责培训的组织实施,并且把教师自学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校、学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本校的教师共同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反映给上一级培训领导机构,由上一级培训领导机构组织教育专家研究解决。各级培训领导机构各负其责,共同搞好教师自学培训。

5.教师自学培训的考核与奖惩

区一级培训机构,要根据教师的年龄、专业、学校类别、自学培训内容采取灵活的方式,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和国家教师培训法规条例进行奖惩。关于教师培训结果的奖惩,美国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美国取消了教师资格专业证书终身制,教师资格专业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5―7年,要想继续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在资格专业证书有效期满之前,修完规定的培训课程,并且通过考核获得新的教师资格专业证书。我国也应该对通过考核的自学培训教师在晋升、工资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且通过考核,把那些教育教学能力差,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教师清除教师队伍,通过奖惩激发教师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六、结语

专业培训论文范文6

一、引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部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部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创设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表5数据说明基地的培训方案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适应职教师资培训需求。2014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13份培训方案的培训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训,几乎没有提及远程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专业培训论文范文7

【关键词】四维立体;培训体系;应用型人才

一、“四维立体培训体系”的背景

“四维立体培训体系”在我校数控技术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两个专业中实践时间较长,效果突出,本培训体系是在学校实现第三次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开发和发展起来的。2004年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成为我校最重要的品牌专业,供需两旺且专业班级逐年巨增,专业教师队伍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解决专业教师问题成为能否把专业做强做精的决定性因素;2006年开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分析了40余年的办学经验后,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立足本校培养专业教师和借助技能竞赛宣传专业发展成果的基本思路,并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系统提出了教师的两种职业素养要求(主要指教师的育人能力(包括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能力和思想工作与心理辅导能力)和教学能力(教学能力、专业能力)要求)和学生“三种能力”(即:近期就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教学理论构想。本案例将重点说明“四维立体培训体系”在师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做法。

二、“四维立体培训体系”的内涵

“四维立体培训体系”是一种既适用于教师培养又适合于学生训练的教育培训成才新体系。其主要内涵是在深入研究和改造“产学研”成才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技能竞赛训练的内容和环节,使其发展成为“产学赛研”一体化的四维立体培训成才体系。职业教育理想支持和武装起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成功的渴求是“四维立体培训体系”的思想基础和动力之源;科学的方法论和创造性的工作、学习能力习惯是本体系在培训过程中高效的根本原因;理论、实践、竞赛和总结性研究相结合是学以致用、内容管用和理解透彻准确的体系保证。

三、“四维立体培训体系”的基本环节和操作方法

在职业学校,专业是主线,教师是根本,课程是重点,基地是保障,四要素中教师是取决定性作用的核心因素,要建好学校、办好专业教师是第一要素。针对背景中所述的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培养专业教师和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学校创造性地使用了“四维立体培训体系”。包括四个基本环节:一是灵活运用“校企合作”机制,引进企业生产链条着重锻炼师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二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加大教师内外培训考核力度和大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常规学习过程上注重知识体系性、完整性、创造性和基本专业技能的规范性。三是贯彻“以赛代训”的教学培训思想,参赛选手就是师生中的“特种兵”,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鼓励青年教师成名成家,在良好的技能与学术氛围的感召下,我校培养了一大批技能精湛,作风优良,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和深受企业青睐的优秀毕业生。四是注重专业研究与总结,总结性研究与开发是学习和巩固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既是学习回顾又是教学成果,近6年来,我校青年教师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主持研究的课题和主编、参编的一体化专业教材逐年增加。“四维立体培训体系”是一个渗透着科学认知规律的成才体系,四个环节之间既是递近关系又相互影响和彼此促进,可以重复循环,多次锤炼。“四维立体培训体系”循环如图1所示: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有技术技能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学生长于技能教师必先精于技术技巧。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学生送到企业岗位上去进行专业训练往往达不技能要求或结果不理想,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偿试,学校决定将企业产品引进到学校实训场地来加工,由专业老师负责组织生产,这种做法不是简单引入了生产任务,更重要的是引入了企业的生产模式和质量管理体系,在技术技能层面不仅锻炼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加工能力还训练了工艺水平和工装夹具的设计能力,切实把学习融入到了生产实践中,真正做到了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教学与生产零距离。

通过生产的实践去指导理论体系的建立,使得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活灵活现,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为再一次进行专业生产提供了最新的理论支持。

经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师生都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和实用的专业技能,基本可以达到一般毕业要求的大众化标准,对于教师和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则组织起来进行强化训练,准备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在训练过程中,结合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并针对技能竞赛文件要求进行短期强化训练,这个环节培养出来的师生就是通用标准的提高版,就是常规教学的“特种兵”,既是优秀的岗位能手又是出色的竞赛选手。这一环节为专业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型的“双师型”教师,也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精英和专业骨干。

对于教师还要对专业进行总结性研究与开发,通过论文、课题和教材的形式把专业研究成果和技能技巧进行整理与升华,使其形成指导性文献和专业建设成果,既培养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又为专业的持续发展及教师个人职称评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支持。

四、“四维立体培训体系”取得的成果

专业培训论文范文8

    论文摘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不仅是师范教育特色的体现,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小学教育专业的个性的要求。在认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的基拙上,构筑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体系、优化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过程是培训有效性的保证。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的专业,它既有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保证办学的高等教育水准,坚持并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应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应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探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形成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反思传统的对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系统设计并实施符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要求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方案,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课题。会计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师范教育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的么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明确提出: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对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的需要

    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意味着在高等院校中设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习者具有完善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具有成熟的教育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提升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核心在于提升其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备的素养,它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优劣。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技术水平是培养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小学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的需要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期,尤其是其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对教学活动外在表现的兴趣比对教学内在内容的兴趣高的特点等,在小学,“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共识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比中学、大学教师有更为特殊的要求。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专业比其他专业更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具有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富有个性的特色。

    (三)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生源状况的需要

    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应认识到处理好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学术性与师范性、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实践等问题的关系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高中起点的大学生,与三年制、五年制初中起点的专科生相比,可塑性不强,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生源质量、专业思想、教师职业技能的潜质水平等方面明显削弱。如何在本科教学中,用大学的文化影响、提升和完善小教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引起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高度重视。

二、构筑科学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体系

    根据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2001年颁发的《关于印发搞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精神,参见浙江省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与考核办法,以及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中专或大专培养的技能型的小学教师转向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的专业化的小学教师,应重新审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拓展原中师“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演讲”等单纯的训练项目和要求,构筑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技能七个方面的系统的培训内容。其中,在其他基本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基础上,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反思性、探索性、研究性、总结性学习的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细化基本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的具体项目,既要包括教师的初级基本技能,还应包括教师的高级职业技能,由理论体系、操作体系等构成完整的整体网络式的系统结构体系,使初级阶段的基本功训练走向高一级的教师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着力体现本科教育思想性、师范性、专业性、学术性相统一的理念。会计

三、优化职业技能培训管理过程

    第一,制订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这一计划纳人课程建设整体中来统筹考虑,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应分别设置教师职业技能类模块,开设音乐基础、美术基础、体操、舞蹈、写字、教师口语、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班队工作原理、小学各门课程的微格教学、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同时注重内容安排的系统性,体现一年级到四年级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并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及考核,颁发《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二,采取开放多元的培训方法。可以将训练内容列人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以及教育类、专业类、相关的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之中,将一般技能训练与专业方向技能训练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采用课堂训练与课外自练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自觉训练和考核评比相结合等方法进行,并重点通过安排学生自主的分散训练与有教师指导的、集中的训练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阶段性与全程性结合,做到课内有教学指导、课外有训练目标,并有多元化的展开形式,建立全方位、全程的训练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思能力和领悟能力。

    第三,建立培训组织机构,完善培训质量监控。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建立专门的组织培训机构,如指导测评中心等,出台培训与考核规程,由专人主抓,任课教师、学生“小先生”积极参与其中,直接掌握和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形成立体式的质量监控体系。结合有关学科的学习,形成一个技能培训与考核序列,进行规范化的考核,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达标考核的方法,不达到合理要求不允许参加教育实习。在各项训练获得通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综合性训练(如说课、试讲、见习、实习、调研、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以形成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

专业培训论文范文9

关键词:群艺馆;群众文化;辅导培训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55-01

一、群艺馆对阵地辅导培训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我馆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坚持每周四下午的集体政治理论学习。

(二)开展读书活动。我馆从2011年开始在全馆开展读书活动,每人每年从各类经典著作中选出10部进行学习,职工读书情况将计入个人年度考核。

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全体读书活动,增强全馆职工的人文修养及政治理论素养。

(三)业务培训。继续加强第二专业,群艺馆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素质。因此,我馆每年投入30多万元从鄂尔多斯歌舞剧团和伊旗乌兰牧骑等处引进师资力量,坚持每周二、五进行授课;通过业务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阶段性测验等形式,积极加强内部各项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我馆坚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原则,培养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目前馆内各项业务技能培训已经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二、群艺馆对基层辅导培训

(一)群艺馆对基层业余文艺团队辅导培训

加强基层业余文艺团队的跟踪服务,对于繁荣基层群众文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群艺馆对基层业余文艺团队的跟踪服务,对其进行长期的业务指导。积极引导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通过扶持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参加民歌大赛、消夏广场活动、传统节庆、周末剧场、流动舞台等系列活动,不断探索基层文艺团队生存、发展、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让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在文化活动中自主学习、自我展示、交流提高、共同进步。

(二)群艺馆对基层巡回培训服务

2012年10月份开始我馆开展基层文化培训活动,截止目前我馆已组织业务人员到伊金霍洛旗霍洛镇、达拉特旗展旦召、王爱召镇、准格尔旗龙口镇进行了基层文化巡回培训活动。我馆根据各地的不同需求确定基层文化巡回培训的内容,巡回培训活动得到当地文化站和文艺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三)群艺馆对基层文艺骨干培训服务

基层文艺骨干是联系群众的枢纽,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将为基层文化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起到重要意义。提高基层文艺骨干的文艺专业水平,是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基层文化的重要举措。我馆加强与各旗区乡镇文化站(室)的联络工作制度,着重培养基层文艺骨干,通过办培训班、巡回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基层业余文艺骨干的业务能力加强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使我市的基层文艺骨干逐步向专业化靠拢,进一步提高基层文艺骨干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为我市文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群艺馆对基层培训辅导措施

(一)一对一的服务。群艺馆专业老师与业余团队人员进行师徒结对,本着“以专带业余,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目的,充分发挥各专业干部的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和指导他们制订职业规划,传授工作经验和体会,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我们加大管理力度,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人才,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人才绩效考评制度,每年召开团队负责人和文艺骨干座谈会,对优秀人才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