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腹部手术的护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10 14:49:53

腹部手术的护理

腹部手术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腹部手术;疼痛;护理

疼痛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效的疼痛护理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护理水平,笔者对103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控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3例腹部手术患者,男59例、女44例,年龄20~77岁。其中,胆道手术38例,胃大部切除及胃穿孔修补术 26例,肝脾手术21例,其他上腹部手术18例。

2 护理方法

2.1做好心理护理护士工作沉着、稳重、有条不紊,关心体贴和尊重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并以娴熟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患者信任,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提高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手术的成功,以减轻因其焦虑等不良情绪造成的增敏性疼痛。请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与其交流,通过正面或积极的言语和暗示引导患者,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能力。对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处理都应告诉患者,让其有心理准备。向患者介绍疼痛、止痛药的有关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等。通过对患者的教育,让他们对术后疼痛有正确认识,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并予止痛。

2.2加强基础护理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顺引流管走势将其妥善固定,减少因翻身活动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协助患者翻身,背部置靠垫,膝下置软枕保证舒适;指导患者侧身起床,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可减轻疼痛。创造良好的病室氛围:病房温度 光线适宜,尽可能降低噪音,创造整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开展时间护理,尽量将治疗、护理集中在适宜的时间段进行,避免对睡眠时间的干扰以促进患者较好的入睡来减轻术后疼痛。同时指导患者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留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时,避免压迫、扭曲、牵拉管道及时排尿防止术后尿潴留,如出现排尿困难时,立即诱导排尿(如听流水音、按摩膀胱区、针灸等),必要时给予导尿等分散患者注意力,采用视觉分散法:电视、读小说 ,听力分散法: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

2.3应用镇痛药的护理对担心止痛药物作用的患者,说明在强烈疼痛的情况下,使用止痛药是不易产生依赖性的,而持续忍受强烈的疼痛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对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手术后切口疼痛患者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而不是待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由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因人而异,因此应该依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药物;部分患者常规剂量镇痛无效,患者依然疼痛,不要将因疼痛而要求增加止痛药剂量而当作成瘾。所以,给药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应了解患者的反应以确定其用药剂量。了解各种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

腹部手术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 腹部创伤 围手术期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急救腹部损伤可合并多发症损伤,在急救时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重要情况,如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张力性气胸等;对已发生休克者应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补液,必要时输血;对开放性腹部损伤,应妥善后再包扎,切勿现场还纳,以防污染腹腔。若有大量肠管脱出,应先将其还纳入腹腔,暂行包扎,以免肠管因伤口收缩受压缺血或肠系膜受牵拉引起或加重休克。

2.病情观察期间的护理及术前护理原则上可执行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术前护理措施,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密观察:①注意生命征的变化,每15-30分钟测呼吸、脉搏和血压各1次;②动态检测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和血红蛋白值;③加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以判断病情进展变化;④注意有无急性腹膜炎、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心理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不随意搬运病人,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宜取半卧位。如需作X线、B超等影像学检查,应有专人护送。

(3)注意问题:①腹腔内损伤未排除前必须禁饮食,禁忌灌肠;②诊断未明确者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物;③尽早输液和使用足量的抗生素;④一旦决定手术,应及时完成腹部急症手术前准备。

(二)术中处理和护理要求

1.麻醉选择单纯胃肠道损伤,一般无明显失血症状,情况较好,可选用连续硬膜外间隙阻滞,低血容量休克前期的病人,经输血、输液血压回升且趋于稳定者,仍可考虑选用硬膜外间隙阻带,但应严格控制麻醉平面,应用低浓度的局麻药,且加强术中的管理。对于病情危重或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者;则应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2.手术处理要点

(1)切开腹膜时,谨防腹腔积血一涌而出,导致血压骤降意外,应缓慢放出并做好快速输血的准备。

(2)术中应先止血,然后再处理其他部位的损伤。有腹内出血者,要仔细探查实质性脏器;匆有脾碑,应仔细逐个探查空腹脏器,不可遗漏,必要时还应检查腹腔后脏器。

(3)术前有呼吸功能障碍又怀疑有胸部损伤者,应探查有无膈肌损伤,并注意有无创伤性膈疝。

(4)肝、脾、胰损伤者均应放置引流。而胃肠损伤者,如腹腔污染不严重,一般可不放引流。但十二指肠、结、直肠损伤一般应放引流物。

(5)无论实质性脏器,还是空腔脏器损伤,一定要清除干净腹腔内的积血及消化道流出的内容物,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和抗生素溶液彻底冲洗。应用抗生素液冲洗腹腔时,需包括针对需氧菌及厌氧菌两种细菌的冲洗液。甲硝唑液对厌氧菌效果好,价格亦便宜,如无甲硝唑,可用0.265%氯霉素溶液冲洗。

(6)加强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管理,尤其是进行腹腔内广泛探查时。及时补充循环血容量。

3.术中护理配合要点

(1)根据需要迅速准备好手术用物、腹腔冲洗液、吸引装置及自体输血用物等。

(2)协助麻醉医师迅速准确地进行麻醉处理和监测装置的安放。术中密切注意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物品,协助手术医师进行急诊止血处理。

(3)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预防再度发生休克。必要时进行加压输血,保证输血、输液径路通畅。开腹后发现实质性脏器损伤出血凶猛时,应加快输血。大量输注库血时应进行加温处理,并注意输血并发症的发生。

(4)开腹后有大量鲜血时,需将血收集在含有抗凝剂的瓶内,进行过滤或洗涤处理,准备自体输血。

(5)探查中如发现胸部和泌尿等脏器损伤时,应协助请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处理。

(6)手术时间长、切口大,腹腔脏器暴露广泛者,应备温腹腔冲洗液,并注意观察体温,以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7)随时调整灯光,使手术野清晰,便于止血和手术进行。

(三)手术后护理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手术后护理,除可参照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术后护理外,在监护和观察方面尚需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病情观察根据脏器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手术类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min,30min或1-2小时记录1次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定时检测血常规、血细胞比容、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检查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2.继续防治休克严重腹部外伤均伴有轻重不同的休克,重度休克患者虽经手术,但术后仍处于休克状态。严重肝外伤,胰腺外伤仍有可致休克的因素存在,故一般术后应保留中心静脉置管,除监测血压、脉搏外,同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补液的量和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正常循环功能。

3.注意呼吸功能监测严重腹部外伤,尤其伴严重休克的病人,术后可出现ARDS,故术后需严密观察呼吸功能的改变,定时做血气分析,充分给氧。如果出现ARDS的早期征象,应及早给予机械辅助呼吸。

有合并多性发肋骨骨折时,术后患者因腹部切口及胸部肋骨骨折所致的疼痛,咳嗽常受限,容易发生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应密切检查肺部体征,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必要时吸痰或行支气管镜吸痰;合理准确应用抗生素,以防肺炎发生。

4.注意肾功能的改变腹部外伤后,特别有出血性休克时,肾脏会受到一定的损害,尤其是严重腹部外伤伴有重度休克者,有发生急性肾功能障碍的危险,所以术后应密切注意尿量,争取保持每小时尿量在50ml以上。

5.肝破裂行肝修补或肝切除后,肝功能也暂时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术后要用保肝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6.应激性溃疡的防治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7天,术后可给予静滴H2-受体拮抗剂;放置胃管,以了解胃液的颜色、酸度和测定潜血;口服或管喂硫糖铝,以保护胃粘膜。一旦证实有应激性溃疡发生,应立即进行积极的抢救,必要时再行手术治疗。

7.观察引流量及引流物的性质根据病人术后恢复的情况,决定拔除引流的时间。如引流出的量很少,可尽早拔除引流物,如引流量很多,可适当延长引流时间。如发现有消化道痰、胆瘘等情况,引流物可暂不能拔除。放置的引流物一定要通畅,真正起到引流的作用。空腔脏器损伤术后,胃肠减压管应放置到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后才拔除,一般3-5天。实质性脏器损伤术后,可适当提前拔除。

8.术后要继续应用适量的抗生素,在没有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时,应用广谱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报告后,可调整抗生素的类型及用量。

参 考 文 献

腹部手术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腹部切口;切口感染;护理;全面;防治感染;基础护理

腹部切口手术为妇产科之中的重要医治手段,妇女生理机能的特殊性以及妇产科病症的特殊性,使切口愈合程度被确定为断定术后康复程度的决定性指标[1]。本院2011-03-09到2013-02-09妇产科中需做腹部切口手术者43例,护理方法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人资料

本院2011-03-09到2013-02-09妇产科中

需做腹部切口手术者43例,年龄:24岁到

65岁,手术类型:4例异位妊娠;2例宫颈癌

根治术;6例子宫次全切术;6例子宫全切术;

25例剖宫产术。并发症:2例肥胖,3例贫血,

2例糖尿病,1例体质消瘦。随机将43例行

腹部切口手术者分组:妇产组(21例)与对

照妇产组(22例)。对对照妇产组行常规切

口护理。对妇产组行全面切口护理,护理内容:

术前护理(基础护理、健康宣导、饮食护理);

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基本护理、中药外敷、

红外线热疗以及健康宣教)。随后,比较妇

产组与对照妇产组的护理效果。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妇产组

对对照妇产组行常规切口护理。

1.2.2妇产组

对妇产组行全面切口护理。

术前护理:

(1)基础护理。身体皮肤以及衣物用品、被罩、床单要清洁。行常规机能检测,对生命体征、身体温度予以观察。发现身体异常,则通报医师。此外,予以备皮,经松节油棉签对肚脐孔给予清洁。术前1d,还应当淋浴更衣,避免感冒、受凉。

(2)饮食护理。饮食原则:多餐少食、低脂肪、能量适中以及低膳食纤维。术中护理:遵循彻底止血、无菌操作、减少电刀次数的原则,以防脂肪组织因为反复切割而破损。在缝合之前,当对纱布、生理盐水、器械等予以核对,以防生理盐水指标不够,以防物品于腹腔遗留。

术后护理:

(1)基本护理。身体皮肤以及衣物用品、被罩、床单要清洁。对切口严密观察,对于有并发症者(贫血者、肥胖者、水肿者等)要对敷料位置予以观察,看液体渗出与否、皮肤红肿及温度增高、发硬与否,若存有红肿、皮温高等状况,当及时向医师通报。

(2)健康宣教。对有效咳嗽予以教导,对咳嗽动作与保护切口的同时执行予以教导,以防切口伤裂,伤害身体。此外,还当对排便、蹲下及蹲起、翻身等动作予以指导,以防腹压增高[2-3]。

1.3统计学

统计软件:SPSS12.0,给予X2检验。P

2.1 护理成效

在妇产组(21例)中,17例(80.95%)显效;3例(14.29%)有效;1例(4.76%)无效;在对照妇产组(22例)中,9例(40.91%)显效;4例(18.18%)有效;9例(40.91%)无效。妇产组的护理效果比对照妇产组好,P

2.2 并发症

经护理,在妇产组中,术后4d到13d,2例(9.52%)脂肪液化,1例(4.76%)切口感染。临床表现:切口带有渗出物(脓性、淡黄色),切口疼痛,合并轻度发热,皮肤发红且肿胀,咳嗽。未感染者20例,且切口愈合(1级甲等)。在对照妇产组中,5例(22.73%)脂肪液化,9例(40.91%)切口感染。未感染者13例,且切口愈合(1级甲等)。

3 讨论

通常因为护理不当、无菌技术缺失,使术后引致腹部切口并发症,例如: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使女性身心以及生理机能、身体康复等深受影响,所以必须严格实施护理,提升护理标准[4]。本文,妇产组的护理效果(显效率+有效率,95.24%)比对照妇产组(显效率+有效率,59.09%)好,P

参考文献

[1] 黎迪珊.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7):506- 506.

[2] 倪浩婷,周密秀,王建山.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09,22(1):47-48.

腹部手术的护理范文4

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29例,患者均出现因为腹部切口手术导致的脂肪液化现象,根据患者液化现象和伤口愈合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甲组为渗液较少的患者8例,乙组为渗液较多的患者15例,丙组为伤口完全不愈合的患者6例。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

结果:29例患者在接受了术后的治疗后伤口均良好愈合,没有发生感染情况。

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手术时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合理选用高频电刀;在手术后一旦发现患者的伤口出现渗液或者无法愈合的现象一定要及时治疗,对于患者伤口出现的渗液或愈合情况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方式。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 脂肪液化 护理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20-02

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1]。

1 临床资料

患者是从自2010年7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出的29例,这29例患者均是因为腹部切口手术导致出现脂肪液化的现象。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在48.3岁,都是下腹部切口手术,其中肥胖的患者为11例。患者在术后伤口愈合阶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脂肪液化现象,导致了伤口不同程度上无法愈合和裂开。这其中渗液较少的患者8例,渗液较多的患者15例,伤口完全不愈合的患者6例。

2 方法

根据患者伤口渗液或不愈合的情况将29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渗液较少8例患者做为甲组,渗液较多15例患者做为乙组,伤口完全不愈合6例患者做为丙组。根据各组不同的渗液或不愈合情况对各组进行下列护理:

2.1 切口护理。对产妇切口渗出液体的量与颜色、是否增加张力进行观察,尤其加强对营养不良和肥胖患者的细微观察;日常卧位应将病床头部位置抬高10°~25°,帮助产妇放松腹部肌肉,在其双膝下垫上小软枕头以防产妇腹部过渡紧绷;再有咳嗽预感时,应将双手放于腹部两侧轻压,以减少切口张力;在后期体能恢复阶段应该补充适量的维生素、水、电解质,营养补充方面如果必要可以进行蛋白、血浆的补充,以均和胃肠外营养。在对分胖患者的术后护理过程中,为促进其血液循环,可适当采用红外线对切口进行照射,保持患者切口距离与红外线治疗仪间距20-40cm,保持切口干燥。

2.2 痛感护理。因年龄段和个人性格存在差异,在手术后患者对腹部切口疼痛的感知程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性格相对内向的患者较性格相对外向的患者在对待同等程度的疼痛感时,感知程度更低,老年人相较年轻人疼痛阈值偏高。

2.3 切口感染的预防为了避免患者在术后切口感染,医院护理人员应加大对患者的护理强度,定时为病房消毒,减少对切口污染的不利因素,保持患者床单、衣物的干燥清洁。对患者切口的情况进行定时性观察、记录,结合实验室对患者药敏试验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对患者使用抗菌类药物,但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时候要慎重,根据患者切口的敷药情况及时进行换药。

2.4 康复教育。在术后护理阶段,护士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应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配合工作的有效开展。防止在护理工作进行时患者自行变动裂开切口。为了加强患者对腹部切口的关注度,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使用腹带,及时对腹带的松紧程度进行调整,使腹带舒适、固定。护理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理解科学起座和床上大小便的意义,以免使腹部内压增高增强切口张力,这样不利于切口的复合。饮食对切口愈合的重要性,通常要求患者摄取适量的高纤维素、高蛋白、碳水化合物等产气少而且易于消化的饮食为宜,例如瘦肉、鱼类、水果、蔬菜等。

2.5 康复计划。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术后自身的恢复状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如加强锻炼和合理安排饮食,激励患者尽量配合计划的开展,促进其切口愈合,早日出院。

3 结果

经过一阶段的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切口均良好愈合,且没有出现任何感染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组患者的恢复情况都很好,切恢复时间均不长,由于及时使用抗生素的原因,患者也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根据患者切口渗液或不愈合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恢复时间在逐渐增多。

4 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手术时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合理选用高频电刀;在手术后一旦发现患者的伤口出现渗液或者无法愈合的现象一定要及时治疗,对于患者伤口出现的渗液或愈合情况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叶昕,郏喜慧,葛晨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J].吉林医学,2009.30(18):2119-2120

腹部手术的护理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7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妇科腹部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的重要方法,由于我院收住农村患者较多,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护士的指导,不愿离床活动,通过对其耐心解释早期下床的好处并给予鼓励,对其进行了观察。由于离床活动时上床,下床姿势不正确,导致切口疼痛,虚脱、头晕,从而加重患者对离床活动的恐惧心理而影响机体的恢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摸索出一套离床活动时减少疼痛的姿势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2005年5月份来我科住院手术患者子宫肌瘤160例,平均年龄45.1岁,体重62.4Kg,离床活动时间导尿管拔除后36――48h,离床前测血压、脉博、呼吸均正常,观察时将其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向其本人及家属讲解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强调注意事项及安全,对照组由家属协助活动,实验组由护士协助并指导。

1.2.1让患者屈膝将身体移到床的右边,身向后倒,呈右侧卧位,并将两下技放下床边。

1.2.2让患者左手按住床头柜,右手肘关节支撑住床面,起身坐于床沿观察数分钟,并活动双腿。

1.2.3无虚脱、头晕、恶心等现象,可下地,让患者双手按住切口,眼朝前看,同时做深呼吸运动,并将弓着的身体逐渐申直,这样在床周来回踱1――2次,再行上床指导。

1.2.4踱步结束后,患者坐于床沿,臀部向后挪,左手再次按住床头柜,右手按住床做支撑床面姿势。

1.2.5顺着上述姿势将身体向右侧卧位躺下,然后将垂于床边的双腿呈屈曲状提上床,最后转之平卧位。整个过程患者以自主活动为主,护士身边指导,必要时协助。

2 结果

两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早期离床活动观察对照见表。结果显示:实验组无1例发生切口疼痛,恐惧心理和需扶助明显较对照组少,而头晕、恶心两组对照无明显差异,这跟术后无进食,体虚有关,故需在床边观察数分钟,以免起立时晕倒。

3 术后活动

麻醉作用消失后,嘱患者多翻身,对无高热、贫血、活动性出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于手术后次日在护士协助下下床活动,每次约10分钟,每日2次。早期活动不仅可促进肠蠕动,还可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4 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后要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受凉、感冒。饮食上选择高蛋白、多种维生素饮食,同时多食水果及蔬菜。出院修养期间如出现阴道出血量多、发热、伤口疼痛或有红肿、硬结等,要及时来医院就诊。全子宫切除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剔除术后1个月,禁性生活及盆浴。妇科手术应在1个月至1个半月来院复诊。

5 讨论

病人的术后恢复是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结果,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是机体恢复的需要。因为下床活动能增加血液循环,防止静脉栓塞形成,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痰的排出,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然而因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不同,认识也不同,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认识不足,虽然术前术后反复解释和强调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和有关注意事项,但在临床实践中若是由家属协助早期离床活动时其切口疼痛仍然不可避免,恐惧心理较重,从表中可见尽管我们对两组患者都做了宣教,但对照组的恐惧心理丝毫未变。这是由于患者对不懂其医疗护理知识的家属缺乏信任感,更主要的是患者和家属都缺乏了解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方法,致使在不正确的协助下难以预防切口疼痛,由此加重心理恐惧。

由于实验组患者上下床姿势正确,早期离床活动,切口疼痛很少,其恐惧心理和需协助明显少,这对护士在场时,患者有一种安全感,同时从屈膝右侧卧位到下床、上床转平卧,整个过程腹肌均处于松弛状态,避免因姿势不正确腹肌紧张,而产生切口疼痛,而头晕是属于术后体虚所致。

妇科腹部手术虽为下腹部手术,但患者容易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在术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深入细致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种种不良因素,最终使患者精神愉悦地平安出院。

参考文献

[1]张义才,潘铨.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3):1631.

[2]黄志强.腹部外科手术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5-14.

[3]张玉花.妇科腹部手术切口疼痛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营养医学杂志,2002,15(5):90-90.

[4]王效道.医学心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7-133.

腹部手术的护理范文6

[关键词] 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手术;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a)-105-02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正在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严峻问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和患者报告数量与日俱增[1]。我国已进入发病死亡高峰,并且呈现波及范围广、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特点;疫情已经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病例报告数呈明显上升趋势[1]。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可使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极度下降而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具有不可治愈性的特点,可出现相关器官感染、功能下降的临床表现。笔者对本科2005~2009年收治的50例AIDS、HIV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05~2009年收治的50例AIDS、HIV腹部手术患者,除1例并发全血细胞减少、大出血死亡,其余都好转出院。研究的5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8~71岁;阑尾炎16例,胆囊炎、胆囊结石16例,腹部创伤10例,疝4例,胃肠穿孔4例,其中有1例死亡,5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观察

手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认为AIDS或HIV感染者。

1.2.1 临床表现

患者均表现为体质消瘦、乏力,不思饮食、体重下降,伴有腹痛、腹泻、发热、下腹部包块,外伤者创面流血、伴腹膜炎症状、体征。

1.2.2 心理状态

得知被确认为AIDS或HIV感染者,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无助等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报复、自杀等行为,拒绝手术治疗。

1.3 处理方法

将50例AIDS、HIV感染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等。

1.4 护理要点

1.4.1 消毒隔离及护理

1.4.1.1病房要求 病情复杂、严重,有机会性感染,不合作,用血和其他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的患者需要单独隔离。有经济能力需要特殊要求的患者住单人房间。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1.4.1.2 皮肤黏膜保护 为患者提供宽松治疗环境,不提倡过多隔离措施。护士吸痰时需穿隔离衣、戴面罩及一次性手套。手接触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护理患者之后及护理另一个患者之前必须洗手。

1.4.1.3 操作要求及污染物处理 安排有经验的护士为患者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患者或污染危险性较大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进行侵入性治疗如穿刺、注射等,用过利器必须放到锐器盒中。器械用0.5%“84”消毒液浸泡后再经高压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引流袋经消毒毁形处理后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回收处理[2]。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类经高压消毒后再清洗。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1.4.1.4 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科室[3],如胆囊、阑尾、结肠癌等手术;目前腔镜特殊污染后的消毒效果尤待考证,为防止交叉感染,本院对特殊感染患者禁止使用腔镜;术前必须做HIV监测,结果阳性者选择开腹手术。

1.4.2 心理护理

艾滋病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光彩的疾病,患者除了要承受疾病折磨,同时也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负担,常常表现为焦虑和抑郁、沮丧,甚至自杀,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

1.4.2.1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思想品德、通情达理,成为一个有效的帮助者。通过真诚交谈、积极倾听,收集患者健康资料,了解患者需求以及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效沟通使患者建立起信任感,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1.4.2.2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 患者作为“弱者”,自我评价往往较低,但却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特别敏感,特别是艾滋病患者,自尊心易受伤害,希望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护士通过与患者交流,针对不同患者,找出引起不良心理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心理支持。护士应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满足合理要求,解除患者孤独恐惧感。抑郁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社会支持是艾滋病患者抑郁的负面因素[4],因此应改变观念、做好家属工作,让患者更多得到家庭和社会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1.4.3 切口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敷料潮湿及时更换;严格无菌操作,用一次性换药碗,戴手套;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每日中频脉冲治疗两次。切口达到Ⅰ期愈合。污染物用0.1%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后用双层袋子盛装、贴上特殊污染物标签,再按医疗废物处理。如果使用消毒换药碗,必须单独用容器盛装、经过2%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经特殊标识送供应室处理。

1.4.4 饮食与护理

肠功能恢复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增进患者食欲。不能进食者给静脉输液或鼻饲,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摄取足够水分及热量,如牛奶、果汁或巧克力等,指导食用肉沫、蛋羹、适量蔬菜及水果,多食百合、银耳。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1.4.5 健康教育,宣传AIDS的防治知识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健康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目的及意义, 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艾滋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但不是烈性传染病、而且病程及生存期较长。通过宣传栏、手册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预防措施、正确求医等。

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体质虚弱者可在床上做四肢伸展活动;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咳嗽,防止并发症发生。

1.4.6 家庭护理

患者常常自责和内疚,顾虑重重,不情愿接受陌生人照顾,因此家庭护理极为重要[5]。患者在家人和朋友温心照顾下极为安全,心理得到安慰,有助于解除病痛。通过宣传教育,消除不必要的担心与误解,培训家庭护理人员、掌握护理知识,让患者从家庭中获得满意照顾及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4.7 临终关怀

患者面对死亡、人们歧视出现愤怒、否认等心理问题。护士应摒去人们谈“艾”色变思想,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愿,尽力帮助完成;还应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加强责任心,用娴熟的技术和周到的护理,让患者平静离开。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干预前后护理效果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主要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使CD4+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机体失去免疫功能,导致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目前尚无特效药医治,患者将终生携带病毒;随着病程发展可出现各器官功能下降而引起相关疾病,难免导致阑尾炎、胆囊炎的发生;患者为解决痛苦求助于医生,但是担心被歧视、被拒绝而迟迟不敢前往,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后才就医,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6]。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00 000例,占全人群感染率的0.05%,并且感染者从的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发病率在逐年增多[7]。社会上还存在谈“艾”色变的现象,歧视、孤立艾滋病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家人的遗弃,“艾”成为不自重的标志。患者得不到社会、家庭的支持,感到悲哀、消极、抑郁,不配合治疗,甚至轻身。

倡导因病施治,关爱患者,对患者一视同仁;加强疾病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势在必行。在防治疾病队伍中,护理人员始终站在最前沿,需要护士以娴熟的技术、爱心为患者服务。同时宣传艾滋病科学知识,提高人们认识,改变观念。

[参考文献]

[1] 戴志澄.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及预防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58-560.

[2] 吴光煜.传染病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1):45.

[3] 康庆芝.腹腔镜和开腹治疗异位妊娠手术后宫内再孕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91-192.

[4] 韩婷婷.艾滋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述评[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23-24.

[5] 陈征.艾滋病的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21(3):15-16.

[6] 王沛,齐海妮.胸外科HIV阳性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963.

腹部手术的护理范文7

肠瘘是腹部手术后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创口愈合、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还由于肠瘘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使机体稳定状态失衡。由于经瘘口有大量的消化液流出,对瘘口周围皮肤产生腐蚀作用,易致瘘口周围皮肤溃烂、疼痛,甚至感染[1]。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帮助患者康复的关健。笔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 年1月,本院收治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26例,男20 例,女6例;年龄18~71岁,良性疾病术后发生肠瘘19例,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5例、胆道疾病3 例、重症胰腺2例、腹部外伤7例、阑尾炎2例。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肠瘘7例; 26例肠瘘均为外瘘,其中十二指肠残端瘘6 例、食管胃吻合口瘘 1 例、胃肠吻合瘘4例、输入输出襻吻合口瘘3例、食管空肠吻合口瘘1例、小肠瘘6例、回结肠吻合口瘘3例、十二指肠残端与胃肠吻合口多发瘘2例。

1.2 结果 手术治疗10例中,8 例治愈,1例死于十二指肠残端漏并发严重腹腔感染,1 例死于严重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保守治16例中,14例治愈,1例死于肿瘤晚期全身衰竭,1 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严重腹腔感染。

2 护理

2.1 心理支持 患者均有手术史,术后出现肠瘘, 心理压力很大, 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失望疑虑、抑郁情绪等心理。对患者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做好健康宣教,采取转移法、交谈法等手段, 疏导或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 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体贴,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关键,让患者懂得心理与健康息息相关,健全的心态能促进机体康复。

2.2 引流护理 充分引流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降低瘘口周围感染的发生率,促使瘘口愈合。瘘口的位置不同,流出液有差异,小肠肠瘘的流出液以消化液为主,结肠瘘的流出液以粪性液为主。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引流过程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各班交接清楚。

2.2.1 高位肠瘘 若瘘口接近切口,可经切口从瘘口顺着肠管轻轻插入引流管;若瘘口较小且局限,经造影或亚甲兰试验证实肠瘘,在B 超定位下经皮穿刺置入引流管。高位肠瘘置管引流应注意引流管的置管深度,一般以 20~30 cm 为宜,固定可靠,防止引流管向内滑入肠腔或脱出。为保持引流通畅,在引流液较稠厚时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负压吸引的压力一般为 8~12 kPa,压力过大易导致引流管孔与周围组织吸附致引流不畅或导致周围组织损伤,压力过小吸引不彻底,不能达到引流目的。

2.2.2 低位肠瘘 如果吻合口旁有引流管且通畅,无需另外处理,若吻合口旁未置引流管,则需在 B 超引导下作穿刺置管引流。

2.3 瘘口周围皮肤护理

2.3.1 高位肠瘘 瘘口早期1~2 周内,引流管周围有大量肠液流出,对皮肤有腐蚀作用。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瘘口周围皮肤,并涂以氧化锌软膏或 SD银/锌(磺胺嘧啶银或锌)软膏加以保护,防止瘘口扩大,减少肠液对周围皮肤的腐蚀;自制引流袋收集肠液,采用一次性保鲜袋,按瘘口大小在保鲜袋的一层剪开一分叉的圆形口,将口紧贴皮肤套住瘘口,保鲜袋的另一层自然覆盖在瘘口上,袋口用胶布粘牢,袋底垂直于身体最低位,使消化液尽可能沿膜壁流入袋中,如流出液多时及时更换引流袋。

2.3.2 低位肠瘘 粪性液对皮肤的刺激相对较小,但肠道细菌密度高,容易引起感染。及时吸尽粪性液,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清洗瘘口周围皮肤,若有皮肤发红、湿疹等用氧化锌软膏外涂。

2.4 营养支持 肠瘘患者一旦确诊,均需禁食,可视患者情况考虑完全胃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也可相互转换应用。

2.4.1 EN 为肠瘘患者首选的能量供应方法,只要患者肠道功能好,尽可能应用 EN。可采用硅胶管或复尔凯鼻胃管,将管道经瘘口轻轻插入远端肠管,输注营养液,2 周后窦道形成则可拔管,改用口服能全力。

2.4.2 营养液的配置与输入 根据患者体质量、电解质测定、蛋白量及营养状况评估,由营养师调配营养液;亦可采用纤维素型营养要素能全力肠内营养液,此液应在 4 ℃低温保存,用时先复温至35℃~38 ℃。营养液要保持新鲜,当天配置当天输完,复温后不得再放入冰箱保存;输注初始速度控制在 20~30 ml/ h,无不适增加至 40~60 ml/ h,以后增至 100 ml/ h,若用复尔凯肠内营养泵均匀输入,一般在 16 h左右完成,尽量不影响患者休息。

2.4.3 TPN TPN 可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使小肠瘘的漏出量减少 80 %,使瘘口自然闭合率达到 70 %。选择合适的静脉如颈内静脉、颈外静脉、上肢浅静脉置管;严格无菌操作,层流台上配制营养液,使用 3 L 袋,各类要素严格按次序置入,防止营养液被污染;当天液体当天输完,做到匀速输注,输注完毕用生理盐水20 ml 冲洗管道;输注过程观察有无糖、电解质失衡现象,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肌张力、腹部情况,如出现心悸、脸色苍白、脉搏增快,应考虑为低血糖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导管感染败血症 静脉置管行TPN 治疗,可发生导管感染败血症。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测体温6 h一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导管感染,穿刺部位1~2 d换药1次,局部用碘伏消毒,应用3M敷贴或安舒妥 IV3000 覆盖,此产品透气性能好。

3.2 静脉炎 有文献报道外周静脉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静脉炎,判断标准是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胀、疼痛、灼热。每天换药前检查穿刺静脉有无发硬、红肿、压痛症状,如患者有局部疼痛主诉或局部有发热、压痛,多提示有静脉炎可能,应予及时拔管;穿刺点用一次性无菌皮肤保护膜覆盖,可以减少局部感染机会,并有固定作用。

4 出院指导

肠瘘患者需 3 月后来院再次手术,出院前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瘘口,及时清理粪便,用造口袋保护外露的肠管;告知改善饮食结构和种类,每天补充水分2000 ml,多吃蔬菜、新鲜水果,进食高纤维素、高蛋白食物,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参 考 文 献

[1] 黎介寿.肠外瘘.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7.

腹部手术的护理范文8

【关键词】老年腹部术后;心房纤颤;护理

1临床资料

2005-2010年,我科共收治401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对患者术后进行72h持续心电监护,出现心房纤颤12例,约占3%。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6岁。胃癌5例,结直肠癌4例、胆总管结石3例。经过1-2日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心房纤颤消失,心律恢复正常。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护理

2.1体位护理:病人出现心房纤颤时,协助取半卧位,尽量避免取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可使病人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其不适感加重[1]。

2.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病病和手术常容易出现精神紧张,产生恐惧心理,加之术后伤口的疼痛,往往出现焦虑、烦躁不安情绪,护士要主动进行心理沟通,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疑虑,使其保持平和心态,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

2.3氧气吸入:伴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2.4心电监护:护士应熟悉监护仪的各种性能设定、生命体征报警范围,在监测中能鉴别各种心律失常,还要有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协助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洁皮肤,电极放置部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定期更换电极,观察有无局部皮肤发红、发痒等过敏发应,必要时给予抗过敏治疗。

2.5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因心房纤颤引起的心排出量减少,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提高活动能力。口服药应按时按量服用,手术后不能口服者采用静脉注射药物(西地兰、普多帕酮),同时注意输液速度不易过快,静滴速度严格按医嘱执行。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判断和有无不良反应。

2.6做好抢救准备:建立静脉通道,备好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及其它抢救药品、除颤器等。

2.7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褥疮护理,保护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3讨论

心房纤颤(AF)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尤其对于老年人、男性和心脏病者更常见。60岁以上人群中有3~5%患者有此病,并随年龄而增加。在情绪缴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时常可发生[2]。

老年手术患者因年龄大,对手术的恐惧,使其情绪过于紧张,可在术后并发心房纤颤。心室率超过100次/分,病人可感到明显不适。心室率超过150次/分时,患者还可发生心绞痛、充血性心衰竭及体循环栓塞等危险。因此,对年龄较大的手术患者,护士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心率(律)、心电图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作出相应处理,减少或减轻老年术后心房纤颤的发生。

参考文献

腹部手术的护理范文9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 将本组病例分成两组,干预组和对比组。对比组按妇科腹部手术的常规护理,术前一日及术后在排气前的饮食不限,术日晨禁食、禁饮水,术前的灌肠不限卧位和不限保留灌肠液的时间,不给予术后活动指导,不强调作心理护理。干预组除按常规护理外,术前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进行饮食、灌肠配合,术后早期活动和减少吞气的指导,两组比较术后腹胀发生的情况。结果 子宫切除术后两组患者腹胀程度比较:干预组发生的例数明显比对比组少,而且腹胀程度明显比对比组减轻,P<0.01。附件切除术后两组患者腹胀程度比较,干预组发生的例数明显比对比组减少,而且腹胀的程度明显比对比组减轻,P<0.01。结论 术前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在预防和减轻术后腹胀有显著性的效果,而且术前指导简单易行,不需特殊治疗和措施,深受患者接受。

【关键词】妇科腹部手术 术前护理干预 预防腹胀

妇科腹部术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增添了病人的痛苦,因此临床上对腹胀的处理极为重视。我们根据胃肠气胀的原理,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减少胃肠道内气体来源以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对预防或减轻术后腹胀的症状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方法及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7例,年龄27―60岁,均是妇科住院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急诊者除外。子宫切除120例,附件切除67例。子宫切除术者分成两组,干预组和对比组,每组各60例。附件切除术者分成两组,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34例,对比组3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身体营养素质均无显著性的差异。

2 方法

2.1 对比组:按妇科腹部手术的常规护理,术前一日和术后在排气前的饮食不限,术日晨禁食、禁饮水,术前灌肠不限卧位和保留灌肠液的时间,不给予术后活动指导,不强调作心理护理。

2.2 干预组:除按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外,术前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和指导。

2.2.1 术前饮食干预。手术前一日我们给患者低渣易于消化的软食,当晚进食量要减半,禁吃牛奶、蛋、豆类以及高纤维的饮食。

2.2.2 术前灌肠。术前灌肠我们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尽量保留灌肠液5―10min后排便。

2.2.3 术后饮食干预。手术后在患者排气前,我们嘱患者禁食牛奶及含糖或蛋类的食物,尽量不吃水果和各种果汁,可饮用桔汁。

2.2.4 术后活动干预。术后待患者麻药作用消失后嘱患者勤翻身。术后当日或次日在护士或家属协助下可下床活动,活动时间每次约10min,每日2―3次[1]。活动时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防止受凉。对高热、贫血、有活动性出血、心血管疾患者可缓迟下床活动的时间。

2.2.5 术后减少吞气。术后当物作用消失后切口痛是正常现象,我们向患者解释清楚,不必紧张,疼痛难忍时应告诉护士给予止痛,尽量少说话,避免和用口呼吸以减少吞气[2],这样对预防术后的腹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2.2.6 做好心理干预。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指出术中、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术后给予无微不致的关心、照顾和鼓励,以此赢得患者的配合,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主动按我们术前指导的方法去做。

2.3 两组治疗措施相同,当病人出现中度以上腹胀影响饮食和休息时,均给予对症处理。

2.4 两组做好术后的记录,比较术后腹胀的情况。

3 腹胀指标

3.1 无腹胀:术后在排气前,患者无腹胀感。

3.2 轻度腹胀:术后在排气前,患者有轻微腹胀,感觉有气体在腹内转动,但无切口胀痛感。

3.3 中度腹胀:患者腹部膨胀,觉切口胀痛,但可忍受。

3.4 重度腹胀:患者腹部出现膨胀,切口胀痛,烦燥不安,,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4 结果

4.1 子宫切除术后两组患者腹胀程度比较。干预组60例,无腹胀45例,轻度腹胀12例,中度腹胀3例,重度腹胀0例。对比组60例,无腹胀30例,轻度腹胀18例,中度腹胀8例,重度腹胀4例,统计学处理,X2=6.37,P<0.01。

4.2 附件切除术后两组患者腹胀程度比较。干预组34例,无腹胀21例,轻度腹胀11例,中度腹胀2例,重度腹胀0例。对比组33例,无腹胀7例,轻度腹胀8例,中度腹胀14例,重度腹胀4例,统计学处理,X2=20.46,P<0.01。

5 讨论

5.1 术前护理干预在妇科腹部手术后有效地预防或减轻腹胀的发生。通过术前指导,患者掌握术前术后防止术后腹胀发生的原因,特别重视术前术后的饮食和术后的早期起床活动,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的蠕动,达到预防腹胀的目的。在观察中我们发现附件切除的干预组平均术后开始排气的时间为31.8h,子宫切除术的干预组平均术后开始排气的时间为36.5h,全部为自行排气。而附件切除术的对比组平均开始排气的时间为40.8h,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组平均术后开始排气的时间为41.8h,中度以上的腹胀均采用人工肛管排气及人为处理措施。因此附件切除和子宫切除术后出现腹胀的例数干预患者明显少于对比组,而且腹胀程度明显比对比组减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证明术前指导对预防和减轻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有显著性的效果。

5.2 护理干预有效地取得患者的配合,减轻术后反应防止腹胀的发生。在临床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术后患者常出现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反应,同时常伴有大量唾液分泌,对比组的患者为了减轻恶心多采用哈气和用口呼吸,在伤口疼痛时发出大声的声,因而导致吞气,造成腹胀。而干预组的患者通过术前的护理干预,认识麻药过后切口痛是正常现象,首先安定了自己的情绪,在疼痛难忍心时告诉护士给予止痛,尽量少说话,避免和用口呼吸以减少吞气[3],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腹胀的发生。因此干预组术后出现腹胀的病例明显比对比组减少。证明术前护理干预和指导,不但使患者在术后有正确的认识,而积极配合和参与,更重要的是预防和减轻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5.3 术前的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紧张的心理状况。术前我们特别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疑问,顺利进行饮食,灌肠配合,术后早期活动和减少吞气的指导,由于患者解除了心理最大的障碍,积极配合护理指导,对预防和减轻术后腹胀有显著性的效果,因此两组术后腹胀发生及腹胀程度的比较,干预组发生腹胀例数明显少于对比组,腹胀程度也明显比对比组轻,P<0.01,证明术前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轻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 护理妇产科学(上)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1987:236

[2] 钱 临床症状监别诊断学 第二版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485―486

[3] 胡雪芹 臧文义 白晓峰等 术后套餐预防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 2007,22(16):1531-153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