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力工业的发展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1:38:37

电力工业的发展

电力工业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电力 历史 高速发展 改革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53-02

中国电力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新中国成立60年来,是电力工业发展最快、成就辉煌的崭新时期。60年来,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从解放初的只有35千伏及以上送电线路(含20千伏)6475千米,发展到2008年底的117万千米,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电网,以最广泛的布局、最细致的触角、最大范围的延伸,履行了电力普遍服务的崇高责任。

一、电力的高速发展

电力工业经历了由引进国外技术、装备发展到引进国外资金,由引进国外贷款又扩展到利用国外直接投资,从引进技术装备发展到借鉴国外管理模式;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发展到去国外当技术顾问;由承担中小型电力工程的对外援助,逐步发展到进入国际开发市场;资料显示,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我国成型的大电网仅有两个:东北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154千伏、220千伏超高压电网,网内发电设备容量64.6万千瓦;京津唐地区形成了77千伏电网,发电设备容量25.9万千瓦。建国初期当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国内为了满足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开始利用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政府贷款和易货贸易,进口了一批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主要是由前苏联、东欧国家方面负责配套,并对电站设计、施工安装进行技术指导,类似交钥匙工程。该易货贸易使国内电力工业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1.6%,满足了当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1979年-1990年这个时期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中国电力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也是进口电力设备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利用国家外汇、国外贷款、易货贸易等多种方式,从前苏联、东欧等国进口了24台机组,816万千瓦发电设备,并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了一批发电设备,总容量2000多万千瓦。中国最大的火电站之一的淄博热电厂就用罐头从俄罗斯进口了两台65兆瓦的高温高压机组。满足了当时城区及周边800多万平方米的供热。年发电量达到26亿千瓦时,正为我们的经济建设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省、区电力供应日趋紧张。俄罗斯电力供应充足,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电力有大量富余。1988年6月,在国家有关部门及黑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时的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同阿穆尔州电力部门签署了供电意向性协议,明确以“边贸易货”的方式向中国供电,长期合作20年。1988年月11月,双方又正式签订了《关于苏方向中方供电、进行经济贸易合作的技术交流等问题的协议》,并很快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1992年7月,1日,中俄间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布黑线”。1996年7月30日,中俄间第二条跨国输电线路“锡十线”正式投运送电。2006年,俄罗斯已通过“布黑线”向中国供电1.55亿千瓦时。60年春秋,弹指一挥间,而我国电网却已如同一条条交错的经线纬线遍布城乡,纵横在中华大地上,走过了从局部、薄弱、孤立到覆盖全国,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省级电网、区域电网互相联接的伟大历程,走进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新时代。

这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深刻变革:一个庞大的电力巨人,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到一个市场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新格局的重大转变。无论是规模速度的迅猛增长,还是深刻的体制之变,都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电力工业所实现的巨大跨越,不仅创造了自身的发展奇迹,更成为中国30年非凡巨变的一个缩影。

二、电力行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无疑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回顾电力工业30年走过的改革路径,大致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几个关键步骤。可以说,每一步改革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都激发了行业的活力。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电力行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投资不足,效率低下。

在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力工业按照“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思路,逐步推进政企分开等各项改革,电力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此轮改革的标志是撤销电力部,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并按照公司化要求,开始自主经营。同时,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工作也有序展开。

从2002年底起,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体制、构建政府监督下的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为目标的新一轮改革再次拉开序幕,我国电力工业开始实施厂网分开,并重组国有电力资产。

此轮改革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组建的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正式登场。这一竞争格局,进一步提升和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使得电力行业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以五大发电集团中的国电集团为例,2002年集团组建初装机规模为2213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151亿千瓦时,而目前装机规模已经达到634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28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了近两倍和一倍。也是在此轮改革的初期,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再次出现的新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但是五年后,改革成果再次显现。到2007年下半年,全国缺电局面得到扭转,电力供需再一次实现了基本平衡。

三、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是为了解决电力工业更好、更快发展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按照市场化的取向,在体制方面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跨越。

1、第一次跨越式实施集资办电,打破了政府独家办电的格局,走出一条多方面、多渠道扩宽电力建设资金的道路。

1981年开工的山东龙口电厂是我国第一个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兴建的电厂,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靠中央政府一家办电的格局;1984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云南鲁布革电站正式签署贷款协议,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外资兴建的电力项目;1985年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成立,成为专门利用外资建设电力工程的独立发电公司。国务院逐步形成并在1987年提出了“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省、因网制宜”的方针,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办电的积极性,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集资办电的

局面,开拓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加速电力工业发展,从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电力旺盛需求的新路。

2、政企分开,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大大提高了电力工业发展水平

90年代后期,电力工业根据“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取向和“电网国家管、电厂大家办”的原则,在实行政企分开、推进股份制改造、实行业主负责制、建立资本金制度、完善电力法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及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公平调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改革准备工作。

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双轨制运行和平稳过渡,电力部于1998年2月撤销,实现了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转折。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电力工业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行业管理职能移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力公司行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按国家授权和公司制规范运作。

国家电力公司成立5年来,逐步实现了从行政性公司向实体性公司的转变,已经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主体和电力发展主力军。2000年,公司首次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八十三位;2001年,公司再次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七十七位。主营业务年收入从2500亿元增加到3477亿元,年均增长8.6%。

实践证明,电力工业政企分开的改革符合中国电力工业的基本国情,加速了电力工业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进程和电力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将进一步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对电力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性行业。自然垄断的特点决定了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配电环节必须实行垄断经营。但对不需要垄断经营的环节,应当探索引入竞争机制的办法,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特别是通过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逐步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性的发电市场。国家电力公司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1999年,国家电力公司在浙江、山东、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省市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试点。目前,浙江、山东、上海的发电市场竞价上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改革成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经验。

2002年3月,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从国情出发,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电力企业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力体制”。与此相适应,“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能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四、电力工业的谋略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发展也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2007年人均生活用电量为300~705kW・h:上海为705.7kW・h/人,福建为455.4kW・h/人,浙江为452.6kW・h/人,广东436.6kW・h/人,江苏为334.9kW・h/人。北京2007年人均生活用电量为653.3kW・h/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后期,即将完成其工业化阶段。此时,其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消费为主,其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为跨入发达地区做好准备。该时期的电气化水平将会大幅提高,人均用电量、人均生活用电量、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将会上升较快。

当前我国中部地区人均生活用电量约为200―300kw・h/人,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其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投资为主,需要大力发展工业,带动三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部地区可以积极接受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外资,担当中国工业基地的角色,以二产或投资为其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时期人均用电量、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2007年西部地区人均生活用电量约为100~200kW・h/人,属于工业化起飞阶段。其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投资为主,需要加强基础建设,为中东部地区提供资源保障。根据我国资源分布特点及“西电东送”的战略,今后西部地区的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东、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及不同的增长模式,今后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条件下,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也要求我国电力工业保持适度超前发展,保持较高的技术装备水平,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新一轮改革的实施必将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系,促进电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在未来几年,电力工业不仅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清洁能源在发电构成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合电网,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力发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年。

[2]《中国近现代电力技术发展史》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

[3]中国电力新闻网。

电力工业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工会;电力企业;发展;作用

1 引言

由于经济的高速运转,对电力施工企业提出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让我国的电力施工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就要在电力施工企业里创建工会,透过工会的协调与领导能够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并激发出员工对工作的激情,如此企业才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发展当中。

2 企业内化的内涵与重要性

2.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由于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新型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指的是由于各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的所有领导和所有员工透过相同的创造以及实践,逐步构成的一个富有企业色彩的行为标准、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等。

良好的企业文化成为了激发企业健康化运转的前进力量,企业透过进行不同的文化活动,开拓员工的思路,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进而激发员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员工和员工之间更加富有合作力与凝聚力,让企业更加具有活力。

2.2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下,加大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于电力施工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形象都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

其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逐渐加快,企业同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这种竞争就是比拼综合实力,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以及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且还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进而令企业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再次,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接班人,为企业的发展给予智力支持、思想保障、舆论环境以及精神食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建立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十分有利,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职业素养的建设,而且对于创建健康的社会风气也十分有利,加快社会稳定团结,成为了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最后,企业文化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在注重企业管理的方法以及技术方面,更加关注企业的精神环境,重视人对于企业起到的主导作用。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但可以全面激发人的道德观、情感观、价值观等精神层面,还可以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调动起来,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

3 当前我国电力施工企业工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通过员工群体分化后使得员工之间的收入距离逐渐拉大,加大了工会维权工作的难度

为了顺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对于电力施工企业采取了深层次的改革,而且创建了富有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这就令电力施工企业的员工团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于员工群体的不同,使得收入和政治地位都具有较大的距离。企业员工可以分为经营管理群体、文职员工群体和一线员工群体,因为本身所处的地位不同,员工的需求也有较大的区别,这就提高了企业工会的工作难度。为了达成员工的要求,企业工会应当及时改变自身在管理方面的措施以及工作的重心,如此才可以更加积极的贯彻工会工作。并且,当前在电力施工企业里执行的是现代管理制度,所选择的分配方法也十分多样,例如经营者年薪制、员工岗位级别制、企业内部分配制等。

3.2 以往工会工作形式已经无法符合企业的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执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电力施工企业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发展速度较快。可是当前我国的电力施工企业,工会依旧通过以往的管理模式,不论是对于管理方法还是管理思维方面都无法顺应企业的发展,这样的管理方式太过古板,没有创新性且缺乏活力,管理方式无法真正表现出员工的所需,没有时效性。如果员工自身利益被侵害,就要通过工会进行维权,工会如果无力帮助,就会丧失员工的信任。当前属于知识型时代,电力施工企业通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这需要工会的领导一定要持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养,改变工会的管理方法,让工会真正变成保护员工利益的部门。

4 工会在电力施工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4.1 维护员工利益

工会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员工的利益。一个好的工会不仅可以凝聚人心,还能够集结人气,可以成为员工的有效后盾,能够调节电力施工企业的矛盾,加快员工团结,维护企业稳定。员工利益成为了员工最重视以及企业较敏感的话题,员工的利益成为了企业没有真正落实的主要问题,工会组织一定要认真面对员工的利益问题。只有员工的利益获得了保障,才可以让企业的内部关系更加和谐。

4.2 加快电力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的建立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具有沉淀的作用,能够集中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引导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工会工作以及电力施工企业文化建设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工会组织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进行丰富的活动,在企业内部创造健康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给工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并且也给工会的相关工作给予了活力。工会对于电力文化宣传来讲十分重要,对于企业文化的构成、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向心力以及企业文化氛围均十分有利。

4.3 执行管理民主化、人性化

为了确保企业管理的人性化与民主化,应当实行职代会以及司务公开制度。这是因为职代会同司务公开制度属于企业管理民主化以及人性化的主要表现,也属于企业的治本政策。这不仅会对依靠广大员工为企业发展而服务的基本制度的创建有所影响,还会对企业工会工作对企业基层之间民主建设的根本性工作造成影响,对于工会而言,成为了体现企业和谐发展的有效作用。所以企业不但要实行职代会,还要落实职代会的权利。而推行司务公开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民主化和人性化的深层次体现。

4.4 加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

加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就要改变以往在节日里集中送温暖的方法,而是把关心困难员工变成常态化机制。建立扶贫小组,募集帮困资金,救助困难员工,创建特困员工档案,确保帮困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5 结束语

工会作为员工利益的保护者,在维护员工利益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创建正确的企业文化,加快电力企业民主化管理,加大员工的责任感,激发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能动性,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健杰.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发挥企业工会作用――访中华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副部长杨洪林[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05).

电力工业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发展通道;一专多能;轮岗

企业的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但人力资源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能否拥有最终的、可持续性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企业自身人才的质量与存量。近年来,电力企业已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把职业生涯管理作为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职业生涯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员工个人是职业生涯管理的对象与主体,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是其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另一方面,组织又必须约束员工的职业发展满足其战略发展,组织应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主导。

作为组织性质的企业对于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提供条件、设置职业发展通道、给员工发展予以帮助等,其中,企业尤其在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力。这是因为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设计既有利于企业吸收、培养、稳定优秀人才,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工作激情,挖掘员工工作潜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满意度。。近年来,珠海供电局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为电力企业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一、多通道发展,实现共赢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出台了《南方电网公司技术专家管理办法》和《南方电网公司技能专家管理办法》,企业高级管理岗位太少,专业技术人员一窝蜂地争过管理岗位的"独木桥";一线班组难以留住人才,技能人员纷纷想转到管理岗的现象得到了改变。珠海供电局为员工打造了三条通道,除了管理通道,还开辟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以'人才价值本位'代替'官本位',促进人才和企业共赢。

1、选聘各专业的助理技术专家和助理技能专家

员工只要能力和业绩达到相关要求,通过层层选拔,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受聘为局的助理技术专家,最高可拿23岗工资,其工资待遇相当于局部门中层正职或区局的局领导副职;技能人员可以受聘为局的助理技能专家,最高可拿22岗工资,工资待遇相当于局部门中层副职或区局部门正职。对于业绩特别突出的助理技术、技能专家,珠海供电局还向广东电网公司进行推荐,参加省公司层面的技术专家或技能专家选聘,晋升到更高的岗级,工资待遇最高可拿到相当于南网本部部门副职或省公司副总经理。珠海供电局于2010年开展了此项工作以来,已选聘助理技术专家10名及助理技能专家10名,效果明显。

2、发展通道由"h"型变"H"型

以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技能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是'h'型,在技术、技能岗上升到一定级别就遇到'天花板',千军万马挤到管理岗。现在,'h'型通道扩展为"H"型,技术、技能岗和管理岗可以互相流动,三条通道同样拥有了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2012年初,珠海供电局有3名助理技术专家进入了管理岗,实现了从技术通道向管理通道的流动。

二、通道的设计形式多样,促进人才与企业同发展

1、生产类员工鼓励一专多能的发展形式

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能力精干与交叉,生产型员工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岗位专业技能,同时要了解与领会本岗位上下游的能力要求,甚至要学习与掌握本岗位边缘性的、相关性的技能,从而既丰富自身的技术内容,增强自己的岗位选择、岗位适应能力,也符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要求,降低现代企业的人力成本。员工实现一专多能,事实上是拓宽自身职业发展通道。一般说来,生产型员工在其具体岗位上要实行操作与检修能力合一,即操作员工除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而且还要学习相关的检修技能,可以自己独立或与团队合作,及时而有效地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简单设备故障、流程难题,从而减少停工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生产效益。

员工个人"一专多能"的复合能力培养与当前企业追求团队合作建设并不矛盾。无论是企业层面的员工"一专多能"体系的建设,还是员工层面个体"一专多能"能力的培养,都可以进一步发挥团队优势。企业强调整体型的"一专多能",可以优化员工组合,简化派工矛盾;而个人主动地融入团队,可以发挥团队力量,取长补短,工作中增加"一专多能"的培养机会,减少个人工作的局限与窘迫。

珠海供电局2011年在500kV国安变电站进行了一岗多能的试点,500kV国安站的全体运行人员,参加了高压试验、油化试验、继电保护及设备检修等多个专业的培训课程,积累了不少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并逐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国安站的日常巡视维护、缺陷查找及处理、设备运行状态分析等工作中。截至2012年6月,国安站的大部分运行人员已初步掌握了高压试验、继电保护、设备检修初级工技能,并在这三个专业领域各有5人共15人次考取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开展了红外测温、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数据的初步分析、站内避雷器泄漏电流数据分析、故障录波数据的提取和初步分析等多项检修工作,运行人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2、管理类员工采取岗位轮换的发展形式

岗位轮换简称为轮岗,主要是指管理型员工在组织中流动的一种形式,是在同一职位水平上将员工从一个岗位(职业)调整到另外一个岗位(职业)。轮岗实施的目的从组织层面看,不仅使员工成为多面手, 让员工从不同角度加强对企业的理解,从而使企业由于员工的成熟而快速成熟起来;从员工层面看,可以丰富员工的工作经历、经验,培养、拓宽员工的业务能力,为员工走向更高的管理岗位创造条件。

员工轮岗的实施原则:首先是个人自愿的原则。另外在时机上选择员工职业早期,以避免员工在某岗位上停留时间较长而增加惯性与惰性的可能;在对象上选择中低级别,以降低员工的位置重要性而造成的对企业的影响;在岗位上选择关联职位(如流程上下游的岗位),以减少岗位间的专业进入壁垒;在周期与范围上要适度控制,过于频繁与规模过宽的员工轮岗必然增加企业成本,造成冲击。

员工轮岗的实施步骤:人力资源部负责宏观管理,制定轮岗操作制度与轮岗实施细则,调研与论证可轮换岗位与可轮换对象,轮岗通用性知识培训与岗位适应性训练,轮岗实施、监督、评估与反馈。电力企业对于员工轮岗的实际操作中,可以也是必须针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员工队伍的构成情况及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确定员工轮岗的具体实施远景规划和近期计划。

珠海供电局2012年进行了5批次的轮岗工作,其中各生产部门及区局3批次共8人从生产管理岗位到职能管理岗位轮岗锻炼学习,职能管理部门之间也有2批次共4人进行轮岗工作。人员的交流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员工和企业的成长。

三、结语

电力工业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电力行业 热工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01-01

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改进与优化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集中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不断缩短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我国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学到其质的所在,借鉴他们发展的成功经验,并设定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从而加快我国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的步伐。

一、发展现状

1.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热工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高新技术,既是控制理论、热能工程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综合体。其在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应用,从而实现对相关机械运行进行控制、调度和指令。热工自动化技术具有安全性高、耗能低、减员增效的优势,完全符合我国电力行业目前的发展形势。

热工自动化对电力企业而言可以为其带来最为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电力行业的热工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势在必行;对国家而言,热工自动化技术也达到节能与环保的目的,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2.热工自动化水平

电力行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决定,其运转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庞大的热力体系的支持,并且各项复杂的设备常处于高温、高压、高速和易燃的特殊环境下,因此现今的热工自动化系统出了维持电厂的运转以及调度外,还实现智能保护、智能排故、智能检测、智能报警等多项新的功能。

电力行业为了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其热工自动化也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靠拢。对于我国现今的电力行业的热工自动化技术而言,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集中监控程度不高、热工测量以及仪表仪器精确度有待提升、安全监控及其保护装置覆盖不全面、机组智能化较低、程序控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等多个方面。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热工自动化技术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没有与电力自动化技术达到一体化的标准,只有实现一台机组针对一个监管控制人员,各项控制整体化的目标才能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3 热工自动化的新成就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行业自动化程度不断加深,热工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一定的成就,原理、材料、工艺、传感器、变送器等不断更新换代,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和安全装置也不断改进,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动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发展趋势

1.DCS的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单元机组DCS的监控功能从最初的DAS、MCS、FSSS、SCS四项的监控,扩展到煤然火电机组的各项控制子系统,以及新增加的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空冷系统等新型工艺。DCS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生提升电厂对于整个机组体系的监控能力,但是其智能化的程度并没有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仍需要我国对其进一步开发。

智能化的监控体系在我国冶金、化工等领域中的到很好的应用,但是我国电力行业相较于其它领域起步较晚,其智能化的发展可以借鉴其它领域的发展经验。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力行业智能化的发展道路逐渐走向正轨,因此在未来的几年内应不断开发智能化的测量仪表或仪器和软件,并将其投入到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推动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智能化的仪表管理软件,其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员工对现场的传感器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对其运转的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并将其变化数据记录下来,并根据工艺及时对其远程调整;自动对其精确度、各类误差等相关数据形成曲线图和报告;自动记录、分析突发故障,并对其进行智能化修复,例如跳闸、高低压不稳定等。

2.控制软件优化的发展趋势

优化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软件是未来几年内的主要研发目标。虽然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不断开发新的控制软件,但是据调查数据显示,实际运用到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应。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开发真正有效的智能化的控制软件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

电厂生产的专业控制软件的开发需从安全、经济效益、通用性、安装简易、调试方便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其更为有效的投入电厂的生产。例如目前电厂机组的AGC为单机方式,由于其电网超负荷运转,使其AGC机组长期处于负荷的状态,其对电厂设备以及相应机组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应该开发能够降低电厂运行成本,减少对机组的损害,从而降低电力企业的整体成本。

3.EIC综合技术的应用

目前的电厂的生产过程中,电器控制装置(E)、仪表控制装置(I)、计算机控制装置(C)三者都是相互独立的存在。未来的几年里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电厂将三者相互结合,实施EIC综合技术的研发,在DCS的体系下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相应的DCS智能化发展必然要进行技术的更新,从而提升其对电厂运行的控制能力,并且还需其硬件、软件等方面的配合,共同实现EIC综合技术的应用。

4.APS技术的应用

APS技术是指操作人员按下机组的启动按钮,机组就可以根据提前输入的程序完成相应工作。该技术实现机组运行的先后顺序、运行的时间以其相应的子系统都的运行的提前设定和机组运行自动启停。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技术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该技术并没有在电场的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

APS技术的应用的实质是实现电厂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程序化,其可以减少电厂的人力成本,从而减少员工的失误造成的事故概率,并提高电厂的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是增强电厂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该技术的开发应用我国电厂近几年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行业的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和集中化,实现远程操控和全面控制,降低成本和故障发生概率,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从而加快我国电力行业走进国际的脚步。

参考文献

[1] 李展.浅论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3).

[2] 顾喜来.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民营科技.2013(8).

电力工业的发展范文5

随着建筑安装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已建立起有形建筑市场,逐步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电源点的投资规模和速度都会大幅度下降,一些大型工程可能拖后或中断。大多数施工企业都不同程度面临任务不足、负担沉重的困境。因此,如何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在竞争中取胜就成了电力施工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电力施工企业的特点

电力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员工不仅能说还要会做,是建立在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体实施技能和工程管理的施工人才,具备多技能、跨工种,打破原有专业界限的复合型人才。电力施工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苦、脏、累、险。职工们在施工生产中要付出很多,他们需要大家去理解和关心。特别是在当前商品经济条件下,职工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他们对空的那一套逐渐感到厌烦,更渴望来一些实际的内容。电力施工企业是一种管理模式经常变化的企业,企业管理规范性和统一比较弱。同时,电力施工市场是一个技术、资金密集的市场,因此,电力施工市场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新技术的支持,这就决定了电力施工市场的进入和退出都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2 电力施工企业现状

目前的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主要形成了依靠或依赖主业生存和发展的专业化产业结构模式。有电力安装、电力修试、电力监理、电力物资、物业后勤管理、简单的电力制造等产业支柱。大多数还仅局限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状况。既无可参与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又无具体实体可言,基本上是人们常常称之为以辅助生产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模式。

2.1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的产权问题决定着企业的属性问题。电力多经企业大多为原电力企业的辅助生产、后勤服务部分,包括劳动场所、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等,本来作为电力主业和电力多种经营产业是一种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应当建立相应的资本纽带关系,按《公司法》规定运作。而从实际财务账面情况看,电力主业对多经企业并没有任何投资,主业实际划出的国有资产部分并未转作对多经企业的投资和持股。

2.2 电力企业多经产业的管理模式的不足

电力多经企业多年来经营思路沉陷于服务型、安置型、福利型的模式,没有真正受到市场挑战,其管理仍然是传统的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没有面向市场建立符合市场规则要求的多经管理体制。另一方面,电力多经人员身份依然是电力职工,保持稳定而较高的收人与福利,使多经职工有一种优越感,工作没有实效。即使部分有识之士对电力多种经营产业发展有宏伟构想,由于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只能是意见保留,有想法,没办法,严重制约了电力多种经营产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2.3电力企业多经产业的规划不足

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普遍存在背靠主业有余,面向市场不足的问题。电力企业计划经济思想的惯性作用,使得电力多经企业经常处于接受指令和行政命令的状况。电力多经的划分和改制,从很大程度上是原有电力企业的化整为零行为,致使多经企业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先天不足之说。没有准确完整的企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开拓计划,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极易迷失航向,走简单经营型、凑合型、围绕主业型、甚至为主业倒账、变通型公司的路子。

3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对策

3.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电力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学习集体企业、个体企业那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人事分配制度。人事分配改革就是把现代管理思想和一些集体企业、个体企业的分配办法糅合在一起,使企业的分配制度有较大转变,形成具有企业独特风格的员工分配制度。

积极开展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企业在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重点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因此,进一步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包括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成本控制是当前电力施工企业的首要任务。

3.2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开拓市场

对电力施工企业来讲,工程造价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对投标报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大多数工程在招标阶段还无法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只能根据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结构特征,借用以往类似工程的造价资料进行投标报价。为此,如何保证工程造价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工程造价资料虽然不具有法定性,但要真正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就必须讲质量。资料积累工作不仅仅是原始资料的搜集,还必须经过加工、整理。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搜集就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上,还必须立足于企业以往工程的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竣工决算等资料;为保证其合理性, 就必须将竣工决算价与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预算价进行分析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造价资料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定额和单价。

3.3重视价格资料积累,提高投标报价水平

对施工企业来讲,工程造价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对投标报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搜集就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上,还必须立足于企业以往工程的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竣工决算等资料。为保证其合理性,就必须将竣工决算价与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预算价进行分析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造价资料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定额和单价。

3.4增加成本控制力度

施工企业要结合财务年度、月度预算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成本控制力度。财务部门通过分析各种费用支出情况,提出各种费用的使用计划数,努力降低管理费用。用盘活资金来降低财务费用。加强班组定额划块管理,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施工班组的工作效率。并且使企业的人、财、物和信息等有限资源在不同的子市场上进行有效的配置,特别是尽可能的把企业的主要资源投到最有利的子市场上,从而以最低的经营成本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

3.5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市场

改革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纵观世界各国的改革,都是从发展生产力出发,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分阶段实施的。对电力施工企业来说,就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配置生产要素,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电力施工企业更快的发展。

电力施工企业可以提供电厂检修和技术改造服务,并利用资源优势向相关产业发展,为用户提供运输、吊装、机械修理、工业设备安装、土建等服务。从技术相关性分析,制造、检修、吊装等与核心业务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已有的资源包括管理、技术、人才和设备都是适用的;从资源的利用看,由于安装业务对资源需求有峰有谷,相关产业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峰谷合理地缓冲与分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相对而言,施工行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队伍庞大,负担很重,效益难以提高。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应向管理型企业发展,造就一批技术管理人才及施工班组带头人,其他一般人员可逐步减少。

电力工业的发展范文6

    1 当前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世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机组容量的快速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不断地从相关学科中吸取最新成果而迅速发展和完善,近几年更是日新月异,一方面作为机组主要控制系统的dcs,已在控制结构和控制范围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厂级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sis)、现场总线技术和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技术的应用,给热工自动化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1.1  dcs的应用与发展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变化,在二十世纪给人耳目一新的是dcs的应用,而当今则是dcs的应用范围和功能的迅速扩展。

    1.1.1 dcs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展

    20世纪末,dcs在国内燃煤机组上应用时,其监控功能覆盖范围还仅限das、mcs、fsss和scs四项。即使在2004年的q/dg1-k401-2004《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技术规范书》中,dcs应用的主要功能子系统仍然还是以上四项,但实际上近几年dcs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除了一大批高参数、大容量、不同控制结构的燃煤火电机组(如浙江玉环电厂1000mw机组)的各个控制子系统全面应用外,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空冷系统、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等新工艺上都成功应用。可以说只要工艺上能够实现的系统,dcs都能实现对其进行可靠控制。

    1.1.2 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崛起

    随着一些电厂将电气发变组和厂用电系统的控制(ecs)功能纳入dcs的scs控制功能范围,ets控制功能改由dcs模件构成,deh与dcs的软硬件合二为一,以及一些机组的烟气湿法脱硫控制直接进入单元机组dcs控制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控制系统一体化,在dcs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而走向成熟。

    由于一体化减少了信号间的连接接口以及因接口及线路异常带来的传递过程故障,减少了备品备件的品种和数量,降低了维护的工作量及费用,所以近几年一体化控制系统在不同容量的新建机组中逐渐得到应用,如浙江华能玉环电厂4×1000mw机组、台州电厂2×300mw机组和安徽凤台电厂4×600mw机组均全厂采用西屋ovation系统,国华浙能宁海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西门子公司的t-xp系统,大唐乌沙山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i/a系统,浙江乐清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abb公司的symphony系统等。

    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实现,是电力行业dcs应用功能快速发展的体现。排除人为因素外,控制系统一体化将为越来越多的电厂所采用。

    1.1.3 dcs结构变化,应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dcs系统在结构上发生变化。过去强调的是控制功能尽可能分散,由此带来的是使用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但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不一定能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相反到有可能导致故障停机的概率增加。何况单元机组各个控制系统间的信号联系千丝万缕,互相牵连,一对控制器故障就可能导致机组停机,即使没有直接导致停机,也会影响其它控制器因失去正确的信号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随着控制器功能与容量的成倍增加、更多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控制器)、冗余技术的采用(有的dcs的核心部件cpu,采用2×2冗余方式)以及速度与可靠性的提高,目前dcs正在转向适度集中,将相互联系密切的多个控制系统和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集中在一对控制器中,以及上述所说的单元机组采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正成为dcs应用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不但减少了故障环节,还因内部信息交换方便和信息传递途径的减少而提高了可靠性。

    此外,随着近几年dcs应用技术的发展,如采用通用化的硬件平台,独立的应用软件体系,标准化的通讯协议,plc控制器的融入,fcs功能的实现,一键启动技术的成功应用等,都为dcs增添了新的活力,功能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宽广。

    1.2  全厂辅控系统走向集中监控

    一个火电厂有10多个辅助车间,国内过去通常都是由plc和上位机构成各自的网络,在各车间控制室内单独控制,因此得配备大量的运行人员。为了提高设备控制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随着dcs技术和网络通讯功能的提高,目前各个辅助车间的控制已趋向适度集中,整合成一个辅控网(简称bop 即balance of plant的缩写)方向发展,即将相互独立的各个辅助系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全厂it系统上进行运行状况监控,实现控制少人值班或无人值班。

    近几年新建工程迅速向这个方向发展。如国华浙能宁海电厂一期工程(4×600mw)燃煤机组bop覆盖了水、煤、灰等共13个辅助车间子系统的监控,下设水、煤、灰三个监控点,集中监控点设在四机一控室里,打破了传统的全厂辅助车间运行管理模式,不但比常规减员30%,还提升了全厂运行管理水平。整个辅控网的硬件和软件的统一,减少了库存备品备件及日常管理维护费用[1]。由于取消了多个就地控制室,使得基建费用和今后的维护费用都减少。一些老厂的辅助车间也在进行bop改造,其中浙江省第一家完成改造的是嘉兴发电厂2×300mw机组,取得较好效果。

  1.3  变频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发展

    变频器作为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功率变换部件,以提供高性能变压变频可控的交流电源的特点,前些年在火电厂小型电机(如给粉机、凝泵)等控制上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变频调速不但在调速范围和精度,动态响应速度,低速转动力矩,工作效率,方便使用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更重要的是节能效果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上产生的显著效应,因此继一些中小型电机上普遍应用后,近年来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扩展到一些高压电机的控制上试用,如送、引风机和给水泵电机转速的控制等。

    因为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可以预见随着高压变频器可靠性的提高、一次性投资降低和对电网的谐波干扰减少,更多机组的风机、水泵上的大电机会走向变频调速控制,在一段时间内,变频技术将继续在火电厂节能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1.4  局部系统应用现场总线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型自动化仪表的涌现,现场总线系统(fcs)是其中一种,它和dcs紧密结合,是提高控制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实时性、快速性和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解决现场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以及降低工程投资等的一项先进的和有效的组合。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现场总线已应用到各个行业,其中电力行业最典型的是德国尼德豪森电厂2×950mw机组的控制系统,采用的就是profibus现场总线。

    我国政府从“九五”起,开始投资支持现场总线的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hart仪表、ff仪表开始生产。但电厂控制由于其高可靠性的要求,目前缺乏大型示范工程,缺乏现场总线对电厂的设计、安装、调试、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因此现场总线在电厂的应用仍处于探讨摸索阶段,近二年我国有十多个工程应用了现场总线,但都是在局部系统上,其中: 国华浙能宁海电厂,在单元机组的开、闭式水系统中的电动门控制采用profibus dp总线技术,电动执行机构采用原装进口德国欧玛公司的一体化智能型产品puma matic,带有双通道profibus-dp冗余总线接口作为dp从站挂在总线上。为了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总线光纤、作为总线上的第一类dp主站的ap和相应的光电转换装置都采用了冗余结构,这是国内首家在过程控制中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的火力发电厂。

    华能玉环电厂的补给水处理系统和废水系统[2],采用了二层通讯网络结构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其链路设备和主站级网络采用冗余配置。控制系统人机终端与主控制器之间采用工业以太网通讯,以太网交换机采用itp形式接口,四台交换机构成光纤高速路网。现场设备层之间采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通讯。主环网采用光缆,分支现场总线通讯选用总线电缆。配置二套冗余的主控制器,分别用于锅炉补给水系统和废水系统,且各自有两条由光电耦合器组成的现场总线环形光缆网构成冗余配置,所有现场仪表和气动阀门定位器(均采用带pa总线接口),通过dp/pa耦合器连接到现场总线上。中低压电器设备(mcc)采用具有现场总线通信接口功能的智能电机控制器。加药泵的电动机采用带总线的变频器。锅炉补给水的阴阳离子床气动隔膜阀的电磁控制阀,采用具有总线接口的阀岛来控制,阀岛与现场总线连接。这是国内在局部过程控制中全面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的首个火电厂,其应用实践表明,辅控网全面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已成熟。

    1.5  热工控制优化技术的应用发展

    随着过程生产领域对控制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控制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火电厂热力流程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最优化方面的要求,汽温超标已经成为制约机组负荷变化响应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燃烧优化主要是锅炉专业在进行,本文不作讨论)。由此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些现代控制系统逐步在火电厂过程控制领域中得到应用。如基于过程模型并在线动态求解优化问题的模型预测控制(简称mpc)法、让自动装置模拟人工操作的经验和规律来实现复杂被控对象自动控制的模糊控制法、利用熟练操作员手动成功操作的经验数据,在常规的串级pid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前馈控制作用等,在提高热工控制系统(尤其是汽温控制系统)品质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

   如宁海发电厂使用的西门子公司profi系统,充分使用了基于模型的现代控制理论,其中汽温控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机组汽温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1中,用基于状态空间算法的状态观测器解决汽温这种大滞后对象的延迟造成的控制滞后,焓值变增益控制器解决蒸汽压力的变化对温度控制的影响,基于模型的smith预估器对导前温度的变化进行提前控制;通过自学习功能块实时补偿减温水阀门特性的变化;而对再热汽温控制,尽量以烟道挡板作为调节手段,不采用或少采用减温水作为控制手段,以提高机组效率;在机组协调控制模块中,采用非最小化形式描述的离散卷积和模型,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根据控制品质的二次型性能指标连续对预测输出进行优化计算,实时对模型失配、时变和干扰等引起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补偿,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profi投入后,agc状态下以2% pe /min负荷率变化时的响应时间为57秒,压力最大偏差0.208mpa,汽包水位变化最高和最低之差为-38.86mm,炉膛负压变化曲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差-145pa,主蒸汽温度偏差稳态基本控制在2℃以内,动态基本控制在5℃以内。

    1.6  sis系统的应用发展

    sis系统是实现电厂管理信息系统与各种分散控制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实时信息共享的桥梁,其功能包括厂级实时数据采集与监视,厂级性能计算与分析。在电网明确调度方式有非直调方式且应用软件成熟的前提下,可以设置负荷调度分配功能。设备故障诊断功能、寿命管理功能、系统优化功能以及其它功能(根据电厂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3]。自从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总院在2000年提出这一概念和规划后,至今估计有200家多电厂建立了sis系统,可谓发展相当迅速。

    但是自从sis系统投运以来,其所起的作用只是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和可打印各类生产报表,能够真正把sis的应用功能尽情发挥出来的很少,其面向统计/生产管理的数据分析工具,基于热经济性分析的运行优化,以品质经济性为目标的控制优化,以提高可靠性为目的的设备故障诊断等功能基本多数都未能付绪实施。其原因主要有设计不够完善,多数sis厂家并没有完全吃透专业性极强的后台程序及算法,使其在生产实际中未能发挥作用,加上与现场生产脱节,因此sis商所能做的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边搭建一个基本的sis 架构边进行摸索。此外sis应涵盖哪些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缓慢了其功能的应用。

    但从大的方向上看,sis系统的建设符合技术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趋势,将给发电厂特别是大型的现代化发电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 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动向及前景

    随着国家法律对环保日益严格的要求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未来热工系统将围绕 “节能增效,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向智能化、网络化、透明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新的测量控制原理和方法不断得以应用,将使机组的运行操作和故障处理,象操作普通计算机一样方便。

   2.1  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是热工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

    单元机组dcs的普及应用,使得机组的监控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它的监控智能化程度在电力行业却没有多大提高。虽然许多智能化的监视、控制软件在国内化工、冶金行业中都有较好的应用并取得效益,可在我国电力行业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有所起步。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电厂单元机组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将是一种趋势,因此未来数年里,实现信息智能化的仪表与软件将会在火电厂得到发展与应用,如:

    仪表智能管理软件,将对现场智能传感器进行在线远程组态和参数设置、对因安装位置和高静压造成的零位飘移进行远程修正,精度自动进行标定,计算各类误差, 并生成标定曲线和报告;自动跟踪并记录仪表运行过程中综合的状态变化,如掉电、高低限报警、取压管路是否有堵或零位是否有飘移等。

    阀门智能管理软件将对智能化阀门进行在线组态、调试、自动标定和开度阶跃测试,判断阀门阀杆是否卡涩, 阀芯是否有磨损等,通过阀门性能状况的全面评估,为实现预测性维护提供决策。

    重要转动设备的状态智能管理软件将对重要转动设备的状态如送风机,引风机,给水泵等,综合采用基于可靠性的状态监测多种技术,通过振动、油的分析以及电机诊断,快速分析(是否存在平衡不好,基础松动, 冲击负荷,轴承磨损)等现象和识别故障隐患, 在隐患尚未扩展之前发出报警,为停机检修提供指导和帮助。

    智能化报警软件将对报警信号进行汇类统计、分析和预测,对机组运行趋势和状态作出分析、判断,用以指导运行人员的操作;故障预测、故障诊断以及状态维修等专用软件,将在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机组潜力中发挥作用。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将带来机组检修方式的转变,以往定期的、被动式维护将向预测性、主动式为主的维护方式过渡,检修计划将根据机组实际状况安排。

    2.2  过程控制优化软件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进一步提高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调节范围和品质指标,是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虽然目前有关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在电厂控制系统优化应用的报道有不少,但据笔者了解真正运行效果好的不多。随着电力行业竞争的加剧,安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通用性强、安装调试方便的优化控制专用软件(尤其是燃烧和蒸汽温度优化、性能分析软件、)将会在电厂得到亲睐、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目前机组的agc均为单机方式(由调度直接把负荷指令发给投入agc的机组)。由于电网负荷变化频繁,使投入agc的机组始终处于相应的变负荷状态,锅炉的蒸汽压力和温度波动幅度大,辅机、阀门、挡板等设备动作频繁,这种方式对机组和设备的寿命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发电成本的提高,发电企业需从各个角度考虑如何切实降低电厂运行成本,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因此配置全厂负荷分配系统(即电网调度向电厂发一个全厂负荷指令,由电厂的全厂负荷分配系统,以机组的煤耗成本特性为基础,在机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经济合理地选择安排机组的负荷或变负荷任务,使全厂发电的煤耗成本最低,降低电厂的发电成本)将是发电企业必然的要求,相信不久的将来,单机agc方式将会向全厂负荷分配方式转变。

    sis系统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二次开发,促进自身应用技术走向成熟,在确保火电厂安全、环保、高效益及深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发挥作用。

    2.3  现场总线与dcs相互依存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里,现场总线将与dcs、plc相互依存发展,现场总线借助于dcs和plc平台发展自身的应用空间,dcs和plc则借助于现场总线完善自身的功能。

    2.3.1 现场总线与dcs的关系

    现场总线作为一个完整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目前还难以迅速应用到整个电厂中,而dcs虽然是电厂目前在线运行机组的主流控制系统,但由于其检测和执行等现场仪表信号仍采用模拟量信号,无法满足工程师站上对现场仪表进行诊断、维护和管理的要求,限制了控制过程视野,因此dcs通过容入通信协议国际标准化的现场总线和适合现场总线连接的智能化仪表、阀门,并将自身的输出驱动功能分离移到现场或由现场智能驱动器代替,功能简单且相对集中的控制系统下放到采用fcs控制和处理功能的现场智能仪表中,然后由少量的几根同轴电缆(或光缆)和紧急停炉停机控制用电缆,通过全数字化通信与控制室连接。将有助于降低电厂造价,提高自身的可靠性,拓宽各自的功能,推动各自的发展。除新建电厂将会更多的采用现场总线的智能设备外,也会成为运行多年的机组下一步的改造计划。

    2.3.2 现场总线与plc的关系

    现场总线在电厂的应用将借助于plc,这不但因为plc已广泛应用于电厂辅助设备的控制,将现场总线技术和产品溶合到plc系统中,成为plc系统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plc系统的延伸部分,在辅助设备的控制中将直接明显地体现其经济效益。还因为现场总线和plc的制造商间关系密切,如contr01.net、profibus等本身就是由plc的主要生产供货商支持开发。

    由于电厂现场的环境恶劣,温度高、灰尘多、湿度变化大,因此现场总线在电厂应用,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质量。

    2.4  辅助车间(系统)集控将得到全面推广

    随着发电厂对减员增效的要求和运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辅助车间(系统)通过辅控网集控将会得到进一步全面推广。但在实施过程中,目前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辅控系统i/o点数量大(浙江宁海电厂已达到10000点),各辅助车间物理位置分散,存在远距离通信、信号衰减和网络干扰问题,因此监控系统主干通信网宜采用多模光缆以确保通信信号的可靠性。

    (2)各辅助控制系统采用不同的控制设备,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协议不同,甚至不同的物理接口,因此须解决网络通信协议的转换问题,选型时应事先规定好各系统间的接口连接协议。

    (3)各个辅助车间的控制系统为不同的厂商供货,由于使用的软件不同,其操作员站的人机界面很有可能不一致。因此选型时应注意上位机软件,设计统一的人机界面,采用统一的风格及操作方式,以便方便各系统画面接入bop网络。

    辅助车间集控系统能否实现设计目标,除了自身的技术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助系统本身的自动投入情况。因此高可靠性的执行机构、动作灵活可靠的限位开关、智能化的变送器将会得到应用;

  2.5  单元机组监控系统的物理配置趋向集中布置

    过去一个集控室的概念,通常为一台单元机组独用或为二台机组合用,电子室分成若干个小型的电子设备间,分别布置在锅炉、汽轮机房或其它主设备附近。其优点是节省了电缆。但随着机组容量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深化,近几年集控室的概念扩大,出现了全厂单元机组集中于一个控制室,单元机组的电子设备间集中,现场一般的监视信号大量采用远程i/o柜的配置方式趋势,如浙江省国华浙能宁海发电厂(获国家金奖),一期工程四台机组一个控制室集中监控,单元机组电子室集中,提高了机组运行管理水平。

    2.6  aps技术应用

    aps是机组级顺序控制系统的代名词。在机组启动中,仅需按下一个启动控制键,整个机组就将按照设计的先后顺序、规定的时间和各控制子系统的工作情况,自动启停过程中的相关设备,协调机炉电各系统的控制,在少量人工干预甚至完全不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地完成整台机组的启停。但由于设备自身的可控性和可用率不满足自动化要求,加上一些工艺和技术上还存在问题,需要深入地分析研究和改进,所以目前燃煤机组实施aps系统的还不多见。

    由于aps系统的实质是电厂运行规程的程序化,其优势在于可以大大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人为操作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缩短机组启停时间。作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机组整体自动化水平,增强在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将会成为未来机组控制发展的方向之一,引导设计、控制系统厂商和电厂人员更多地去深入研究,设计和完善功能,并付绪实施。

    2.7  无线测量技术应用

    无线测量技术能监视和控制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更多情况,获得关键的工艺信息,整合进入dcs。除节省大量安装成本以外,还将推动基本过程和自动化技术的改善。如供热、供油和煤计量,酸碱、污水区域测量等,都可能通过无线测量技术实现远程监控。

    2.8  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研究将深入

    由于热控系统硬软件的性能与质量、控制逻辑的完善性和合理性、保护信号的取信方式和配置、保护连锁信号的定值和延迟时间设置,以及热控人员的检修和维护水平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此使得热控保护系统误动作引起机组跳闸事件还时有发生。在电力生产企业面临安全考核风险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本着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效益优先原则,从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着手,深入开展技术研究,是热工自动化系统近期的一项急需进行的工作。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研究工作,包括控制软硬件的合理配置,采集信号的可靠性、干扰信号的抑制,控制逻辑的优化、控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完善等。随着机组控制可靠性要求的提高,重要控制子系统的硬件配置中,将会采用安全型控制器、安全型plc系统或者它们的整合,保护采集信号将会更多的采用三选二判断逻辑。独立的测量装置需要设计干扰信号抑制功能。此外基建机组一味以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模式也应得到扭转(最低价中标,迫使厂商通过减少配置来降低投标价,导致控制系统可靠性下降)。

    2.9  火电厂机组检修运行维护方式将改变

    随着电力市场的竞争,发电企业将趋向集约化经营和管理结构扁平化,为提高经济效益,发电企业在多发电,以提高机组利用小时的同时,将会通过减少生产人员的配备,密切与外包检修企业之间的联系,让专业检修队伍取替本厂检修队伍的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检修维修工作社会化将是一种趋势。此外dcs的一体化及其向各功能领域渗透,提高电厂整体协调和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也将会使电厂原专业间及专业内的分工重新调整,比如热工与电气二次回路的专业划分打通。为了降低成本,电厂不再保持大批的检修维修人员,因此检修维护方式也将因此而改变,比如让生产厂家和公司承担dcs和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

电力工业的发展范文7

论文关键词:技能鉴定;电力企业;发展

职业技能鉴定对电力企业员工和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单位对职工技能水平有所了解,单位对培训工作有了方向,职工培训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职工技能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职业技能鉴定是以职业标准要求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劳动者进行鉴定和考核,并按照最终成绩进行等级划分,并由相关部门颁发证书。这个证书可成为劳动市场的通行证。

在电力企业开展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具有工种多的特点,不过基本上都是以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为内容的。内容包含技能鉴定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由具有一定资格的考评员进行考评。

一、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现状和特点

截至去年年底,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达到237个,共设置85个工种的认定工作,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5个级别。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主要特点如下。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电力企业技能鉴定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理论考核层面,而是以生产经营对员工技能水平和岗位能力的要求为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和生产现场情况,做到了职业(工种)和生产岗位的衔接,通过研究企业技能评价的基本要素,形成贴近生产实际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从而契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

电力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和实操的考试,理论考试是考核工种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实操考试是口试形式或者是仿真机考试为主,以在实际工作会遇到的工况为基础的。在实操考核方面会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工况为主,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随机应变能力的考核。所以说是以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电力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的书籍统一,由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并且有相应的辅导书,认真学习相关的技能要求。

2.电力企业将鉴定成绩与薪酬挂钩

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在电力行业已经普遍开展,大部分电力企业将职业技能鉴定成绩与所任岗位挂钩,作为任职资格进行要求。职业技能鉴定也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同的岗位级别对应不同的技能鉴定等级。对于没有达到相应技能的员工在薪酬方面要有所降低,对超过相应要求的员工在薪酬方面有所提升。

对于一定岗位有一定的资格要求,这就要求相应的工种有相应的资格要求,在薪点方面会对高于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资格的员工进行嘉奖。

3.具有科学完善的鉴定题库

技能鉴定题库被修订多次,主要是本着先进性、科学性的原则,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内容及具有共性、可操作性的内容及时补充到试题库中,保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的修编质量,同时满足了电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

电力企业的职业技能题库有许多。包含各个工种,从技能要求相应的试题到实操的要求,都有相应的具体内容的要求,技能鉴定题库中的题目非常有实际作用,对实际生产有很大的帮助,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对工人的实际生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对员工个人发展的意义

1.为技能型员工岗位培训提供导向

电力企业员工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培训和学习,只有按照国家技能鉴定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培训,按照相应工种的大纲和要求进行学习,可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岗位练兵、岗位培训中的导向作用。

员工在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只有根据相应的技能要求进行培训和学习,才能胜任。技能鉴定为员工的岗位培训知名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的内容,使其利用业余时间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本岗的操作技能水平。

通过定期进行技能鉴定促进职工相关技能水平的提高,为其提供努力的方向和内容,促使其在理论和实操方面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学习,为其培训工作提供导向和方向标。对员工实际技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推动了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职业技能鉴定为电力企业用人提供了参考,在电力企业用人规划、岗位晋升及晋级考核等活动中提供了依据,激励员工为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加努力学习,最终实现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向技师、高级技师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技能水平逐渐得到了提升。

职业技能的提高在岗位晋升方面提供了参考,对员工职业技能的发展提供了证明,为其它员工提供了榜样,发的证件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承认的资格证书,所以在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通过定期举行电力企业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大家的技能水平,对在技能比赛中成绩优异的同志进行褒奖,在职业技能鉴定资格方面直接进行晋升一级的褒奖,在员工中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各个电力集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期举行集团级别的或企业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对在竞赛中获得成绩的进行重奖。

三、对电力企业的发展的意义

1.为电力企业选才提供依据

职业技能鉴定由外聘考评员进行考评,通过外聘考评员,员工岗位工作技能有了前提和依据,促进员工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技能,使电力企业在配置人力资源方面有了更合理的重要依据。

作为一种考核手段的电力企业利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岗位基本工资及上岗资格进行挂钩,使得员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为员工选择职业方向和目标提供引导,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促进电力企业整体用工技能的提高,为电力企业选才提供依据。

以火力发电厂运行人员的技能鉴定工作为例,值长要求必须具有技师资格,主值班员或级组长要求必须具有集控值班员高级工资格、巡视员要求具有集控巡视员资格,否则相应的岗位薪酬就会有所降低。

2.便于检查培训质量

培训部门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自查是加强培训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自查记录要完整,实事求是,对发生的质量问题或违反培训规律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通过利用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本单位培训目标与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培训形式是否适合培训需求、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认真执行等进行自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电力企业自身的培训方案及方法。

通过利用电力企业认定的考评员进行相应的考试,通过外来专家和人员进行考试,对所有工人都有同等的竞赛资格。在公平基础上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利用外来专家检验培训重量。 最终在培训和检验基础上发现企业的人才。

3.在电力企业中形成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通过人力资源相关部门在岗位晋升和工资待遇方面与技能鉴定工作挂钩,促使大家积极学习岗位所需知识,利用技能鉴定机会,在电力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形成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在企业中掀起学习高潮,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导向作用,形成你超我赶的良好氛围,积极学习本专业职业技能,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吸引更多人才进入企业,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四、存在的问题

1.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关联性不强

技能培训是技能鉴定考核的核心,要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通过逐年分批次开展这项工作,逐步提升广大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水平,从严格处要求,建立一支水平高、要求严的考评员队伍,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真正体现出职业技能鉴定的作用。

如果电力企业忽视了这个作用,而是一味的要求技能鉴定达到什么水平,否则进行考核等就最终造成恶性循环。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参加培训,认真总结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开展培训工作,并最终根据鉴定结果出台相应的整改措施。

2.结果没有得到重视

员工取得证书没有与员工在企业内部的新岗位招聘和录用、轮岗换岗、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起到应有的参考作用,应该利用这个鉴定结果作为岗位晋级的重要依据,或者是上岗工作的重要依据,利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作用,提高员工参与技能鉴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好职业技能鉴定成果来推动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得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最终得到闭环。

员工取得证书后没有立即有相关的晋升方面的考虑,造成个别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领导同志积极在适当时间进行鼓励和帮助,并在岗位晋升和薪酬方面进行激励,这样才能让工作最终做到实处,在企业中形成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只有通过相应的部门进行专人管理才能在最终工作中形成闭环。

电力工业的发展范文8

摘 要 党建工作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当下电力企业不断改革,市场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电力企业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应该重视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然而目前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当今形式的发展指出目前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党的建设 社会发展 重要意义

一、我国电力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伴随经济的逐渐稳定以及国企公司化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面临改革的挑战,这样就使电力企业中的党建工作受到了打击,企业出现经济利益高于社会利益的不好苗头,严重违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解放工作人员的思想并且鼓励企业人员树立坚定的信念,努力战胜发展中的困难,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电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常见问题

(一)党建思想工作不足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党建思想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部分领导干部以及政工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电力企业党建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重视企业的赢利,没有对相应的党建思想工作予以重视,工作态度也比较消极、被动,导致相关工作无法得到全面的开展。缺乏对党建思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建思想工作。二是,我国党政组织的结构还无法达到新形势对电力企业改革的需求。电力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在设计机构的时候,对党建思想工作都有着一定的偏见,甚至认为应当减少相应的工作量,进而避免工作过多,出现一定的混乱,这样的思想也就影响了党建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对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一宁的影响。

(二)工作方法不合时宜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企业的迅速发展,但是我国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力一法不合时宜。首先,缺乏创新意识;其二,过度依赖上级部门,没有积极主动性,离开了上级领导,党政干部就会手乱忙乱,完全不知所措,缺乏执行能力;其三,许多党政干部的工作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满足职工需求;其四,党建工作方式老化,特别是“墨守成规”的方式起不到预期的活动效果;最后,工作内容滞后,不合实际情况,大多数党政干部常常抱着应付态度。

三、电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策略

(一)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

为确保电力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电力企业应该建立配套的基层党组织,缩短工作人员与党组织间的距离,使党组织准确了解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党组织要认识到员工是企业党政建设的主体,关注工作人员思想和心理,最大程度的发挥党员带头的作用。其次,电力企业要以基层党组织为基础,开展可以宣传党政建设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既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又能与知识思想相结合的理想效果。

(二)创新党建思想工作的观念

基层党建思想工作的关键就是创新观念,尽管我国电力企业的基层党建思想工作,一直对工作方法与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但是,相对而言,一直没有对创新观念进行一定的重视,导致我国电力企业党建思想工作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部分党政人员的思想观念太过陈旧、老化,在比较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下,即使有一些创新,也只是表面上的,根本无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加强对思想观念的创新,这样才可以在工作方法与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将党建思想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除此之外,在开展党建思想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从基层抓起,打破原有的工作局面,这样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电力企业一定要加强党建思想理论与观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进而在工作方法与方式进行本质上的创新,进一步对思想观念进行相应的创新,以此来取得相应的工作成效。

(三)施多元化党建工作形式

面对新形势,需要对电力企业实施多元化的党建工作形式,多元化形式直接影响着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电力企业的发展前景。所以,多元化工作途径对于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实施多元化党建工作形式迫在眉睫。比如:可以为电力企业的工会工作带来一些特色或亮点,不断摸索工作的规范流程,努力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并且要使企业活动密切联系群众。此外,由于工作创新需要依赖于一线员工,只有更好地服务于一线企业职工,关心他们的实际生产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电力企业工会工作的创造力。

四、结语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电力企业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进度,所以,电力企业必须明确党的领导作用,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探析企业在党建工作中的不足,结合新形势采用有效的方法开展企业的党建工作。企业要从基础上调动企业工作人员的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进步。

参考文献:

[1] 童晓峰.政工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5(18).

电力工业的发展范文9

企业政工干部的培训是建立健康思想观念的基础,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要给与高度的重视。目前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正在各方面得到贯彻,作为电力企业也要及时的贯彻党的正确指导思想,及时的做好企业政工干部培训,促进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好的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及该背景下电力企业政工干部培训的重要性

所谓的科学发展观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实践的哥哥方面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也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而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要具有正确的、健康的思想观念,保障良好的作风,这就需要对企业政工干部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其思想与工作素质。进行定期的培训,才能够加强政工干部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思想保障。因此,在工作中要认识到政工干部培训的重要性并进行有效的落实。

二、电力企业政工干部培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对培训工作缺乏重视,不认真对待。

电力企业对政工干部进行培训是提升其思想认识,保障企业健康的思想基础,只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作为导向才能够保证良好的作风,踏实正确的工作态度,因此,进行有效的政工干部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许多接受培训的干部没有认识到培训的真正目的以及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单纯的以为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的学习,而没有实际的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认真对待、应付了事,甚至有些人认为是浪费时间,这样自然不仅不能够达到培训的目的,也浪费了时间。因此,要在今后的培训中强化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保障培训工作的质量。

第二,培训的方式单一,不具有实质效果。

传统的政工培训主要是以会议的形式进行,通过领导开会进行简单的传达,下属聆听。在进行的过程中对培训的过程缺乏要求,对培训的效果缺乏一定的测评与考核,这样就不具备督促与监管作用,没有了约束机制,不能够保障接受培训者的态度,也不能够保障培训的效果。单纯的会议形式,在会议结束后对接受培训者缺乏要求,这样在实践活动中缺乏实际的价值,培训的价值落于空谈。其次,培训形式过于单一化,培训者与接受培训者之间缺乏互动,让培训单调乏味,进一步降低了培训者的兴趣,难以保障培训的质量。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电力企业政工干部培训机制构建的措施

针对目前培训不受重视、培训的效果不佳等问题,在实践中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及要求主要提出以下的几点改进措施:

第一,强化对培训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

目前接受培训的人缺乏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导致培训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改进的过程中要针对这一点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首先要提高培训人员对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其工作绩效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政工干部培训工作不单单是一种思想培训,它同时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良好的发展,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在培训理念上要进行扭转,树立以人为本的、系统化的培训理念。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企业政工干部的培训中主要体现为按照接受培训者的需求与实际选择培训的内容;在培训的方式上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进而调动接受培训者的兴趣与积极性。而系统化的培训理念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的精神,系统化指的是全面的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在培训的过程中不单单是对接受培训者进行时事政治或者是政治理论的贯彻,培训者可以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将政治思想与企业所需的职业素质融为一体,这样能够实现培训的实际价值。对于接受培训的人员来讲,也要转变其对这一培训的不正确认识,一般在培训前要首先进行培训重要性的教育,要在接受培训者心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来保障培训的质量。此外,可以针对培训过程可以设定一些要求:比如要求培训者做笔记,在接受培训后要整理培训感想;在培训后进行一定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工作绩效与奖励挂钩,通过采取这样的措施可以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起到督促的作用。

第二,建立学习型组织,保障培训机制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把我党建成学习型政党,电力企业政工干部是党的一分子,在实践中要贯彻学习型政党这一指导思想,这也是时代对企业发展的一个要求。学习型组织指的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对接受培训的政工干部进行学习方法、层次以及学习的理念的培训,通过对这些子系统进行学习可以提高政工干部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可以保障学习的可持续性与长期性。在学习方法上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情景演练、案例分析以及深度会议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掌握了方法才有利于其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保障学习的质量。在学习的层次上采用集体的模式,即进行分组或成立团体来学习,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在学习理念层次,转变原有被动的学习态度,强化政工干部主动学习的思想观念。

第三,完善整个培训机制,保证各环节的工作质量。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主要涉及到接受培训的政工干部、培训教师、培训的内容与方法、培训效果的评定与考核机制,这些组成部分对培训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保障每一个因素与环节的质量,进而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对于接受培训的政工干部而言可以采取分批次、竞争接受培训的方式来合理的确定培训的对象。将接受培训与干部的升迁相挂钩,要求不同职位的干部要接受不同层次的培训,譬如要求一定级别的干部要取得一定的培训证书。这一样可以对其积极参加培训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够转被动接受培训到主动接受培训,同时对干部每年要接受培训的次数与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定。对于培训教师来讲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保障培训的质量。要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实际工作衔接等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师能够有效的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新型的教学模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培训内容与方式的选择上要结合政工干部的特点与工作需要进行选择,根据不同接受培训对象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培训效果的考核是判定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接下来的培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反馈,因此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在建立评估机制中首先要树立高度的重视,建立正确的考核态度。其次在考核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一个有序的系统,将接受培训者培训前、培训中以及培训后的资料建立成数据库,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