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耕地精细化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27 09:37:14

耕地精细化管理

耕地精细化管理范文1

1、通路精耕是一个量化管理的过程。实施通路精耕,可以使企业由定性的粗放式管理转型至定量的细致化管理阶段,可以使市场运作过程中的人、财、物等营销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更合理、更科学,运作流程亦会趋于更高效。

2、通路精耕所注重的是对销售及市场的过程化管理。通过定人、定量等措施对销售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厂家可以了解、掌控销售的全过程,对市场动态的把握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3、通路精耕对大部分国内快速消费品企业来说是一个理顺和稳固价盘的过程。因企业规模有限,大部分企业无加工分厂,对全国市场的销售难以采取到岸价,因区域间促销力度不同或返利的差异,冲货、通路间的相互杀价往往对厂家带来很大困扰。实施通路精耕,厂家业务团队对价格体系控制力相应提高,利于理顺和稳固价盘。

4、通路精耕是一个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实施通路精耕,等于企业的触角可直接伸展到市场一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助于正确地做出反扩

5、通路精耕在推广新品上对各层级通路是一个催化和推动过程。推广新品有风险,中间通路(经销商、二批等)一般会有畏难情绪。厂家业务团队直接跑单、提升铺市率、开展生动化活动会对通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继而逐步获取通路的资源配合。 正如大家所知,通路精耕的管理内容较为繁杂,但其核心内容是:对客户(主要是零售终端)及相关层面进行量化管理,包括“人员定量、工作内容定量、拜访路线定量、拜访频率定量”等。

1、人员定量:根据现所服务客户数量及开发计划,按比例配备销售人员。

2、工作内容定量:销售人员每天拜访的客户数量、对客户的拜访频率、工作内容等都有规定的标准。

3、拜访路线量化:根据对客户的了解和划定的线路,按程序拜访客户,不应有跳线和跳点。

4、拜访频率量化:根据对客户的分级来确定相应的拜访频率,运用“八二法则”,做到“重点客户重点服务”,以确保业务人员的工作绩效。

无论何种销售管理模式,其工作内容均需一定的作业方式串连和表现出来,而通路精耕的作业表现形式因厂家的不同而大同小异,也有部分厂家过于流于形式,致使业务人员每天都花较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应付填报各种没完没了的表格,致使绩效不高。综合康师傅、可口可乐(其称为101)及其它一些公司的实施情况,通路精耕的作业方式一般都表现为“图、线、表、定”:

1、“图”:指“客户地略图”,根据客户资料将经销商、批发商、配货商、零售点等通路成员在地图上明确的标示出来,并进行编号。

2、“线”:是指根据客户地略图设定人员的拜访线路。

3、“表”:是指“客户卡”(记载客户的详细资料,是所有工作的基穿)、“客户服务表(包括客户编号、客户等级、进销存状况、店面陈列、存在问题等,该表明确规定了销售人员的工作内容,包含着企业希望了解的所有信息)”、“订货表(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及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时接受客户的定货)”。 企业不同,所采用的表格有异。

4、“定”:销售人员工作区域和线路的相对稳定、对每个销售网点的访问频率相对稳定、对每个网点访问时间的相对稳定、销售人员相对稳定

同其它销售管理模式一样,通路精耕的实施也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从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厘出图、线、表、定)到初步实施;从资料的修订、区域及路线的调整、拜访频率的修正到通路精耕的再实施。之所以是一个循环,系因随着计划的推进、配套资源的调整或突发事件,企业有时需要对原“通路精耕”方案进行调整、修正,从而使各执行层面更趋于合理化。这样来讲,大致可把通路精耕的实施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

1、收集基础资料:收集所有客户的资料、建档,并绘制“客户地略图”。

2、对客户进行A、B、C分级并确定前期开发目标:根据客户资料及企业自身情况来确定开发目标。(客户的分级方法及相应的通用公式将在今后的文章中与大家分享)。

3、设定线路并初步确定拜访频率:根据客户分级来确定合理的拜访路线和拜访频率。

4、调整拜访线路、开发C级客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A、B类客户的销货、进货状况已趋于稳定,此时,可以调整一些精力对C级客户进行开发。

第二阶段: 该阶段需要对第一阶段进行总结、修订资料、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修订客户级别、调整访问频率。通过分析、分类和调整形成新的“图”“线”“表”“定”等。由于这种调整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一切均需从绩效的角度出发,时刻关注新的变化因素,定期检查、分析、整理、调整,直至达到销售管理的最优化。例如,在我进行线上作业查核的过程中, 发现部分业务员习惯将好打交道的部分网点列为A、B级客户来管理,而将一些不好打交道的旺点列进了C类客户,这些都需要主管的查核和督导予以动态调整。 大家也应当明白,实施通路精耕也需要一些前提条件。近年来,羡慕同行的成功和巨大受益,未经理性分析自身综合资源情况而盲目实施通路精耕、结果遭受损失的企业并不少见。 大部分上进心较强的销售管理人员,对所在公司实施通路精耕的意义都能够有较正确的理解,并积极了解相关知识并迫切地想有实践的机会。但从企业不同区域市场基穿适销产品类型等角度考虑,要全区域推行还需要有个过程。一般来讲,要顺利推行并实现“通路精耕”的各项预定目标,企业应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通路基础:首先,通路精耕是在通路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化的管理,没有通路则谈不上“通路精耕”,各层级通路较为完善的企业方可易于切入通路精耕。

2、适宜产品:并非所有的快速消费品都适宜采用通路精耕模式,例如利润空间比较高、能够全通路销售、冲动性购买成分较高的饮品易于实施;而难于全通路销售、利润空间受限、或季节性过强及节庆礼品类的产品则难度偏大或不适于实施。

3、适宜区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市级以上城区为适宜实施区域。实施通路精耕需要充裕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 有限的资源首要的任务是用于做市场和做品牌上,即使在部分乡镇市场做得何其有声有色,恐怕也难以赢得得竞争对手的尊重 (仅是我个人的理解)。

耕地精细化管理范文2

    我们讨论的是传统经济的“再评价”。其实,史学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不断再评价、再认识的过程。每一代人都是根据当代所提出的新问题和当代所达到的新的认识水平去重新审视既往的历史,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史学。因此,现在对传统经济再评价,应该站在时代认识的制高点上。这个制高点就是党中央最近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并非中央领导同志拍脑瓜拍出来的,而是几十年来国际国内学术界、思想理论界根据当代社会经济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而总结出来的理论。根据科学发展观,考察历史上经济的发展变化时,不仅要看经济总量的盈缩和劳动生产率的升降,而且要看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以及经济内部的各种关系是否协调。这里牵涉的问题很多,兹选取其中的三对关系——传统农业中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传统经济中的农牧关系、传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根据时贤的研究成果,参以已见,作些粗略的分析[1]。

    (一)传统农业中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中国传统经济主体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主流是精耕细作,这是它不同于西欧中世纪农业的一个显着特点。精耕细作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轴心的。西欧中世纪长期实行休闲耕作制,中国则在战国时代已经由休闲制逐步转为连作制,后来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轮作倒茬间套复种的耕作方式,围绕着提高土地利用率,采取了耕作、施肥、灌溉、育种、田间管理、植物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很高水平。中国传统农业在农艺、单产和土地利用率方面长期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用有限的耕地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国历史上由于长期战乱导致赤地千里、人口耗减1/3以上的严重局面并不鲜见,但古代劳动人民总能安然渡过险境。清代人口高峰期比明代盛期不是增长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十,而是成倍地翻番,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外国可能会把经济圧垮,中国却经受住了这种压力,大体上维持了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有精耕细作的农业。着名农史学家石声汉曾经把中国的传统农业比作一棵有旺盛生命力的大树,砍掉一个大枝,很快就会生长出一个新的大枝来替代,不但依然绿荫满地,而且更加枝繁叶茂。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决不能把中国的传统农业说得一钱不值。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本身就是经济的一种发展。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它属于“资源利用广度、深度和合理程度”的一种提升,而且因为它符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和长远利益。地球上的土地是有限的,人口却不断增长,要解决这个矛盾,只能走精耕细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道路。

    至于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则需要加以分析。有人把精耕细作等同于多劳集约,认为它是不讲效率的,这未免简单化了。本来,通过精巧的农艺提高单产,可以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手段。但精耕细作需要与其他经济和社会条件相配套,由于配套的条件不同,遂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或发展路径,在这些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也各异。这可以用汉代两种丰产农法——代田和区田为代表予以说明。

    汉武帝时赵过推行的代田法以垄甽“岁代处”得名,采取半面耕和半面锄相配合的方法,与耦犁、耧车等“便巧”农器相配合,不但能够“亩增一斛”,增产约25%,而且“二牛三人”可耕田五顷(大亩,每顷相当240周亩),如果以一个农户有五六口人、两三个劳动力算,这约略是“一夫(以男性家长为首的一个农户)百亩(周亩)”的12倍,故史称“用力少而得谷多”[2]。代田法所代表的这种精耕细作类型,姑称之为“节劳型”,其特点是:农法的进步与农器的改进同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重。根据上文的分析,劳动的社会生产率提高的途径,在于通过工具的改进、设施的完善、规模的扩展等增加物化劳动的比重,来减少活劳动的投入,而且活劳动的减少要大于物化劳动的增加,从而达到总劳动的节约。“花费越来越少的人力可以推动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代田法完全符合这一标准和要求。

    西汉末年泛胜之在关中地区提倡区田法属于另一种类型。它不要求有大片的耕地,可以在小块土地以至荒坡、废城墙上直接作“区”。由于它“不耕旁地”,“不先治地”,所以不采用或不一定采用铁犁牛耕,但作“区”、施肥、灌溉、管理,却要求投入大量的劳力。区田法主要适应西汉中后期在激烈的土地兼并中缺乏牛犁农具、经济力量薄弱的少地或无地的小农的需要,试图用精巧农艺和加大活劳动投入的办法,弥补耕牛、农具和土地的不足,大幅度提高产量,实现少种多收。设计者给小农描绘了一幅诱人的图景:号称“亩产百斛”(相当于2787市斤/市亩),“丁男长女治十亩……支二十六年”,但这里有很大的虚夸成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3]。历代效仿和试验者不乏其人,产量虽有提高,但达不到这个标准,由于耗费劳力太多,始终无法大面积推广。区田法所代表的这种精耕细作类型,姑称之为“多劳型”,其特点是:农法的进步不与农器的改进同步,虽然可以增加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但劳动生产率却难以有相应的提高。这显然是与增加物化劳动、减少活劳动的要求相悖的。

    这两种类型的精耕细作在中国历史上的命运各不相同,它们的此消彼长直接影响着中国传统经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代田法在汉代曾一度推广,但实行的时间不长,即被平翻低畦农田所取代。不过,作为代田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物质基础的牛耕及其配套的犁具,却被继承下来,并且继续改进[4]。因此,凡是建立在铁犁牛耕基础上的精耕细作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均可视为代田法的延续。区田法即使在汉代实行的范围也有限,后世也只是作为济时救急的手段被推行于一时一地。但历代贫苦农民为了弥补耕牛农具和土地的不足,往往用多投劳动、精耕细作的办法力图获得高产;而类似区田的特殊的高产抗旱栽培法,在民间也断断续续被人们所采用。也就是说,以代田法和区田法为代表的“节劳型”和“多劳型”精耕细作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并存的。大体说来,唐宋及其以前,“节劳型”精耕细作占主导地位,明清时代则逐渐向“多劳型”精耕细作偏斜。

    作为代田法核心之一的耦犁牛耕的推广,一开始就遇到了如何与战国秦汉以来形成的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问题。由于代田法对牛力和农具的要求较高,不大适合分散经营、经济力量薄弱的小农,当时基本上只有边郡屯田、政府公田及某些富豪之家能够实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耦犁牛耕的推广引起生产单位扩大的趋向,导致豪强势力的膨胀和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不过,地主田庄所役使的主要是虽然有严重人身隶属关系、但仍然保持了独立经济的劳动者。这就是说,小农经济的体制虽然受到冲击,但毕竟延续下来。精耕细作要求有较高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的劳动者,劳动者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不能完全适应精耕细作的需要。魏晋南北朝精耕细作继续获得发展,注定这种状况迟早是要发生变化的,而且变化确实发生了。一是耕犁从“二牛三人”到二人二牛,到一人一牛,最后,比较轻便灵巧的曲辕犁得到普及,主要就是向着适应小农经济的方向发展的。二是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以来,独立性较强自耕农再度活跃,隶属性佃农逐渐转化为契约性佃农。这种历史变迁,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西汉中期以来以牛耕推广为标志的“节劳型”精耕细作与封建地主制下小农经济体制相互磨合的过程。

    唐宋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牛耕最为普及的时代(详后),也是传统农具发展到巅峰的时代。不但传统耕犁臻于成熟,水田耕作农具日益完善和配套成龙,而且还出现用水力、风力或畜力推动的大型、高效灌溉机械和加工机械。耕作规模虽然没有扩展,但农户仍然拥有较多的耕地。同时,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形成并臻于成熟。以上这些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继续在农法与农器同步、产量与效率并重的“节劳型”轨道上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唐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应该比前代有所提高。

耕地精细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玉米高产;产量

1.加快培肥地力 改善土壤耕层

土壤肥力高低,直接影响产量。据试验,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增加或减少1%,亩产就要相应增加或减少一百斤。补充土壤有机物质是培肥地力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增加优质有机肥投入,每亩3.5立方米以上;三是扩大根茬或秸杆还田面积,促进土壤有机质增加;四是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土壤障碍因素;五是扩大保护性栽培面积,促进土壤中养分转化和分解,如地膜覆盖、麦秸、稻草覆盖、轮耕等。由于我县地势为丘陵向山区过渡地带,土壤以白浆土为主,土质粘重、板结,不利耕作。目前形成耕作层浅、犁底层硬、即不能蓄水保墒,又不抗涝通气,更不利于作物根系发育,改善耕层是目前玉米高产栽培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农科院研究表明:耕作层加深1厘米可储存3mm降雨,每亩增加蓄水量2吨,耕层深40cm比18cm增产40%以上,可是我县平均耕层只有16cm,而犁底层厚达5cm以上。改善耕层的有效措施就是深耕深松,用50以上型号拖拉机牵引深耕深松机械,以每年加深熟化耕层5cm为宜,循序渐近,用5年时间,把耕层深度加深到40cm左右。

2.采取合理密植 化控防倒技术

全球玉米高产记录都是在密植栽培条件下产生的,美国玉米高产记录是公顷保苗8.6万株,我省玉米吨粮田是在桦甸小红石村,2006-2009年连续四年亩产吨粮,种植四密25品种,公顷保苗7.8万株产生的。玉米合理密植的要素:一是选择熟期适中的耐密型品种。密植增产的机理首先是增加单位叶面积系数,提高光合利用率;其次是努力提高成熟度增加粒重;最后是争取较高的结实率,是靠群体增产,靠产量构成要素(穗数、单穗粒数、粒重)最大乘积。所以选择的品种要耐密、中熟、生育期127天以内、有效积温27000℃以下、抗倒伏。二是要选择相匹配的栽培体系或栽培方法。如保护性栽培、三比空栽培、米麦(菜)间作、大垅双行、缩垅增行、小垅畦作等。三是要保证密度加大后的肥、水供应。即要相应增加施肥量和水份供应。四是要防止倒伏。玉米密植栽培最担心的就是倒伏。目前防止倒伏的主要措施壮根、矮杆。地下根系要发达、根扎得深、扎得牢,根系不早衰,地面2-3节茎杆要粗壮,韧性好、株高要降低。可以通过深耕深松、深施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加土壤通透性,晒根蹲苗,保证穗下绿叶数等措施达到壮根壮杆的目的。此外,采用壮根药剂拌种或玉米12片叶时叶面喷洒矮壮素类药品等措施控制株高,防止倒伏。根据我县目前栽培水平,建议清种密植玉米每公顷保苗6-6.5万株为宜。

3.达到精细播种 实现苗齐苗壮

一是要选择种子活力强、差异小的种子并采取药剂包衣、等离子处理、药剂拌种等种子处理技术,保证出苗整齐健壮。二是采取抢墒播种、底肥在老沟深串一犁后深施、镇压保墒、坐水种等一次播种保全苗措施,保证一次播种拿全苗。三是要做到精细整地、精细播种。抓住关键,三犁成垅旋耕碎垡,做到垅台上实下松、松紧结合。播种深度要一致,株距要均匀、种肥隔离、口肥要适量,保证出苗整齐,没有三类苗。四是分期早定苗。三叶展疏苗、4叶展时定苗,定苗时剔除弱苗、小苗、病苗、杂株及特殊大的苗,留下整齐度一致的苗。

4.采用测土施肥、达到肥水协调

只有测土才能知道土壤中缺什么养分,缺多少。建议农民对自家的土地都要进行一次“体检”,看看自家地板到底如何,按照测土结果进行科学配方、精准施肥。经过6年测土配方施肥,我县耕层养分30年内有机质含量增加了0.9%,全氮含量增加了1.6%,有效磷含量增加了4倍,有效钾含量降低了125%,60%地块缺钾、个别地块缺锌、硫等中微量元素。所以玉米施肥要加氮减磷增钾配锌肥。最科学、最实效的方法就是要进行“一户一测土,一户一配肥”。施肥方法要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中心,做到农化结合,氮、磷、钾、微配合,底肥深施,底、口、追肥相结合,高产栽培提倡施攻粒肥即在玉米抽雄期每亩施5公斤尿素做攻粒肥,提高玉米成熟度。施肥量要根据地力、选择的品种、种植密度、目标产量来具体确定。例如中等肥力地块,公顷保苗5万株,目标产量每公顷9000公斤,一般需施含量50%的配方肥10袋500公斤。如果密度达到6万株,目标产量11000公斤,即密度和产量均增加20%,那施肥量要相应增加40%,每公顷施50%含量的配方肥14袋700公斤。只有肥水协调,才能提高肥料和水份的利用率, 达到肥、水互补的目的。我县是雨养农业区,靠老天降雨,我们要采取综合措施留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深耕深松,增施农肥,增加土壤有机质,采取保护性栽培,防止水土流失,肥料深施。中耕铲趟、应用抗旱保水剂、人工降雨、大垅畦作等措施都可以提高水份利用率。

5.全力精耕细作、促控结合措施

粗放管理创造不出高产,只有精耕细作、加强管理、促控结合、协调生长才能夺取丰收。高产玉米田的管理要做到三个协调,一是地上和地下协调,只有根系生长发育良好,才能保证植株健壮生长。要为根系健壮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耕层环境,创造水肥气热好,酸碱度适中、高肥力、厚土层,松紧有序的耕作层,增加有机物投入,增加土壤微生物,护好根,防早衰。地下部分采取促的措施,地上部分有计划采取控的措施。如晒根蹲苗,矮化防倒等。二是要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中心是提高光、温、水资源利用率。在保证个体生长正常的情况下,争取较大的群体效益。要加管肥水管理、促控结合,促进整齐生长。三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中心是提高结实率和成熟度。采取增肥、补水、中耕除草、叶面施肥、隔行去雄、掰除小穗等措施做到不倒、不空、不秃、不秕,高成熟、高粒重。

耕地精细化管理范文4

对渠道精耕细作,一时成为企业营销政策和方案里点击率最高的名词。所谓渠道精耕细作,就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市场,通过整合的营销手段,充分地挖掘市场潜力,对分销商进行培育和支持,提高网点的覆盖率和渗透率,加强网点的生动化管理,并利用广告宣传及促销活动等手段来拉动市场,最终达到分销商主推、终端主推的目的,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但说来容易做来难。企业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将传统的从上向下的渠道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化渠道管理模式,从而真正掌控渠道,在硝烟弥漫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呢? “四害”猛于虎:认识精耕细作的重要性

很多人抱着一种很天真的想法,认为只要搞定区域经销商,就万事大吉,只需在办公室翘着二郎腿数钞票了!非也!渠道疏散管理,其害猛于虎!搞定经销商只相当于把树苗植进了土地,但要真正长成参天大树,还需要施肥、除草、浇地等艰辛的劳作!

不对渠道进行精耕细作,其危害性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害:市场无法深度开发。如果经销商不能把产品销售出去,产品滞留在流通领域,这种销售只是一种仓库转移,无法形成市场的良性互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必须进行深层次市场开发:由进入市场变为占领市场,由攻下阵地变为巩固阵地。而要真正占领市场和巩固阵地,决定性的战争就在于渠道。如何挖掘现有市场潜力?如何扩大产品在现有市场上的销量?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果渠道上没有占据有利形势,这些问题都无异于天方夜谭。

二害:要么导致对经销商失控,要么导致经销商“变节”。长期对渠道放任自流,必然导致企业在二级、三级分销商和终端失去话语权,从而在与经销商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在各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政策中受制于经销商。同时,由于对渠道缺乏有力的监管和支持,无法激发经销商的积极性,结果经销商陷入恶性竞争状态,价格体系遭到破坏,最终经销商互相倾轧,市场遭到毁灭性打击,于是经销商 “倒戈变节”,要么主要精力转移到竞争产品,要么干脆投入敌军阵营,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网络结构,分化区域经销商的力量,化整为零,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经销商。

三害:品牌形象受损。由于对经销商的培训和辅助不到位,公司广告宣传政策不能执行到位,促销不到位,服务不到位,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品牌形象江河日下。

四害:信息通路不畅。由于没有真正深入市场,信息不畅通,导致决策缓慢或偏离市场,最后在竞争中节节败退,饮恨江湖。因此必须构筑起平台式的销售网络体系,降低企业对渠道的管理重心,更加贴近终端,提高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 “五讲”:启动精耕细作工程

如何启动渠道的精耕细作工程呢?通常要做好以下“五讲”:

一讲:网点覆盖率

可口可乐公司有个著名的3A策略,即“乐得买、买得起、买得到”, “买得到”强调的就是扩大网点覆盖率,使消费者在任何地方都买得到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有一句著名的销售格言: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口渴”,因而会对饮料产生购买需求,因此如果产品能让消费者伸手可及,就一定能占有市场。

在提高网点覆盖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布局合理。不能盲目追求广度,在消灭市场空白点的同时,也应控制网点的数量,避免过多过滥,从而影响销售热度。

2、网点的各种业态应均衡。由于各种消费群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因此应兼顾各种网点业态,不可有漏网之鱼产生。

3、主流渠道和主推网点并重。在渠道建设过程中,主流渠道应优先考虑作为主推场所,如果不能主推,则利用主推网点来补充配合。

二讲:店内占有率

提升店内占有率,即最大限度地挖掘该网点的市场潜力,提高在各网点的销售量。

1.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连贯性,充分调动终端的积极性和最大潜能,从而提高终端的忠诚度。

2.适度开展针对经销商的促销活动,用累计数量折扣或销售奖金等方法激发经销商的热情,使经销商能主动积极地向客户推荐产品。

3.加强售点生动化管理。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不再是简简单单地把商品卖给零售网点就可以了。我们还必须踢好临门一脚,对各网点进行生动化管理,以加强其促销效果,因为整齐、洁净、丰满、醒目的商品摆放,展示产品,突出品牌形象,增加售买空间,从而提高销量的重要手段。

4.搞好和营业员的客情关系,因为营业员推荐是促使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

5.从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各个方面来配合提高“店内占有率”的市场行动。因为如果产品出现滞销,零售商可能会提出撤柜、退货的要求。因此务必要高空和低空相配合,不然就会前功尽弃,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讲:经销商的培训和支持

市场的根本竞争在于人。在充分向经销商说明指导与支援的程度和界限的前提下,企业应尽可能地帮助经销商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增强经销商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整体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02年7月份,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渠道建设投资计划——投入800万美金和由30人团队参与执行的“春耕计划”,主要目的是做好经销商培训和市场活动技术支持,同时加强针对客户需求的合作,使微软合作伙伴成为业界优秀的解决方案开发及最具专业实力的销售商,在这同时,帮助合作伙伴赢得更多的利润。

四讲:关系营销

所谓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或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或组织的良好关系。关系营销不仅将注意力集中于发展和维持与顾客的关系,而且扩大了营销的视野,它涉及的关系包含了企业与其所有利益相关者间所发生的所有关系。企业在进行渠道的精耕细作时,除了精耕与分销商、卖场、售后网点的关系外,还应精耕同各类媒体、技术监督局、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一切有利于市场的关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在该区域市场扎下根,否则就会稍有风浪,便有沉船之虞。

五讲:动态管理

对渠道进行精耕细作,决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动态地进行管理,在第一时间妥善解决区域市场各个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赢得客户的信任,并鼓舞其信心,提高积极性;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使之适应市场,并提升市场业绩。主要的责任有:制定销售与宣传计划; 按照总部的策略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广告宣传;策划和落实促销活动;促成经销商与公司的日常交易顺利进行;努力完成每月或每年的销售任务;完成特定产品的销售指标;收回赊账;收集市场信息;对卖场进行开发和管理;处理纠纷与投诉等。 “四美”:推进渠道的精耕细作工程   如何来推进渠道的精耕细作工程呢?“四美”是关键。

1、前景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要与客户达成交易,必须让客户感受到产品的良好市场前景和赢利空间。

2、形象美:通过广告宣传来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不断提升营销人员和促销员的素质,使他们能真正代表公司的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终端卖场,做到整齐有序,一目了然,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

3、行为美:营销人员长期在市场,应酬在所难免,但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不要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出卖了公司和自已的人格,让人鄙视。更不要被灰色的利益冲昏头脑,滑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心灵美:要与客户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我们必须“心灵美”,对客户真诚,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消除客户的后顾之忧。任何欺瞒哄骗行为,都只会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热爱”:成就精耕细作工程

要真正落实渠道的精耕细作,营销人员在心态上应做到以下“三热爱”:

1、热爱不断挑战。渠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渠道各环节占据主动权,必须要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并付出艰苦的劳动和智慧。

耕地精细化管理范文5

退耕还林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目的在于恢复植被,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3]。在过去的15a中,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了退耕地造林0.093亿hm2、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0.21亿hm2,推进了全国1.24亿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且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国内需求以及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退耕还林的规划、评价、工程质量的监测等主要是依靠较为传统的人工手段。但是,由于退耕还林的规划和管理涉及大量的地理信息,这些传统的人工手段在纷繁复杂的资料管理和分析中,难以对管理地域内的地理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合理有效地把握,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管理的科学性也值得商榷[1]。在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检查验收方面,目前主要实行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国家核查3级检查验收制度,且基本以人工实地调查测定为主,不但工作量大、投入量高,而且效率低下。在这3种验收方式中,省级复查与国家核查均为抽查,比例不超过30%,县级自查虽为全查,但存在主观性强的问题,难以保证检查质量[3]。因此,探索将“3S”技术引入退耕还林工程,对于保证这一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2“3S”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

2.1退耕还林区域的规划布局

在退耕还林前,对退耕还林区域进行规划和布局是整个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础和前提。这是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周期较长,能否对退耕还林区域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以及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关系到未来退耕还林的成效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兑现。利用RS技术,林业部门可以快捷、准确地获取大范围地区的植被、土壤、水文等因子的基本信息,再通过GPS手段结合遥感影像对这些地域内的现状进行现地补充调查以获取相关因子的详细信息,最后通过GIS软件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最终可以确定需要退耕还林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1]。

2.2退耕林地的面积核查

在退耕还林工程检查中,面积核查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项目,在目前的检查和监测手段中,以人工手段实地丈量为主,其精确度和效率都不高,而引入RS技术则使此项工作变得非常高效与便利。利用当地的退耕还林作业设计图,将其与遥感影像分类图叠加,该地区的退耕还林完成情况便可一目了然[4],通过这样的对比和计算可以获得较高精度的退耕还林面积完成情况。例如,杨永崇等利用同一地区退耕前和退耕后2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绝对配准和图像差值增强获得时间比值图像,然后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得该地区已退耕还林的面积,并对其效果作出评价[5]。

2.3退耕林地的动态监测

退耕还林后,退耕林的成活及生长情况也是考量退耕还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退耕区域新造林长势及林地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借助RS技术中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及时了解植被生长状况及退耕还林的成效保存情况,定量估算植被盖度,精确测算退耕地的面积;此外,通过计算不同年度的植被归一化指数可以对比分析出林木的生长情况[6]。这些都为退耕还林的后期管护和效益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4退耕还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评价

借助GIS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将退耕还林区域内的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状况等因子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根据退耕还林地区域内各因子的变化情况,将数据库及时更新,从而达到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效益监测和评价的目的[3]。通过这些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退耕还林工程对该区域内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进而能够科学地掌握退耕区域内的生态变化情况,为客观、全面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3前景与展望

3.1利用“3S”技术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以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GPS技术和其他资料对退耕地的植被分布、土壤特征、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进行全方位调查,利用GIS技术建立退耕区域内的相关基础信息数据库,初步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3.2利用“3S”技术建立退耕还林工程数字化动态监测

体系在退耕还林基础数据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对退耕林地的动态监测,及时更新和完善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数据库信息,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退耕还林工程数字化动态监测体系,使之能真实、有效地反映退耕林地的现状,并为林业管理部门下一步的规划、监督和决策提供科学的、客观的现实依据。

4结语

耕地精细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许农7号;特征特性;栽培

许农7号由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和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于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7,品种来源为新麦9号×豫麦18选系。

一、特征特性

农艺性状。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成熟期225.3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号成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苗期叶片宽长,叶色浓绿,苗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率一般,成穗率高,每667平方米穗数较多,穗层较厚。春季发育快,长势好,抽穗早,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成株期旗叶上冲,穗下节长,叶色黄绿,平均株高75.9厘米,茎秆弹性较好。长芒,有干尖,近长方形穗,结实性好,穗粒数中等,籽粒半角质,大小均匀,饱满度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平方米成穗数45.1万,穗粒数34.1粒,千粒重40.5克。2011~2012年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平方米成穗数40.1万,穗粒数36.2粒,千粒重40.5克。

抗病性状。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纹枯病和叶枯病。

品质性状。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81%,容重818克/升,湿面筋32.2%,降落数值341秒,吸水量55.2毫升/100克,形成时间2.0分钟,稳定时间1.4分钟,弱化度165F.U.,沉淀值51.8毫升,硬度39HI,出粉率65.0%。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68%,容重811克/升,湿面筋30.4%,降落数值388秒,吸水量53.9毫升/100克,形成时间1.7分钟,稳定时间1.4分钟,弱化度133F.U.,沉淀值49.2毫升,硬度44HI,出粉率67.6%。

二、产量表现

区域试验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河南省水地冬水Ⅱ组区试,8点汇总,6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31.1千克,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5.06%,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2010~2011年度参加河南省水地冬水Ⅱ组区试,12点汇总,6点增产,6点减产,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60.7千克,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0.10%,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6位。两年汇总平均增产2.6%,增产点率60.0%。

生产试验表现。2011~2012年参加河南省冬水Ⅱ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32.5千克,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4.6%,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三、高产栽培技术

施足底肥。小麦要高产,底肥是关键。目标产量(每667平方米)500千克以上的小麦高产田,一般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5立方米以上,尿素20千克或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千克,二铵30千克。提倡施用小麦专用配方肥或按比例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加深耕层,精细整地。加深耕层能活化土壤,打破犁地层,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应用深耕深松技术,要深耕25~30厘米,耕深耙透不漏耕,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无明暗坷垃。

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药剂拌种:为了苗齐、苗匀、苗壮,播前应精选晾晒种子,播前采用适乐时拌种,按药E水E种子=1E10E1000的比例进行拌种,可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苗枯病、立枯病等病害。

土壤处理: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酸0.25升,拌细土,在犁地前均匀撒施地表,随耕地翻入土内,可有效防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适期适量播种。该品种属半冬性品种。黄淮冬麦区10月上中旬均可播种,最佳播种期为10月15日左右,每667平方米播种量9千克。适播期过后每晚播3天,播种量增加0.5千克,以保证一播全苗,最大播种量不超过15千克。机械播种深度3~5厘米为宜,防止播种过深造成出苗困难或抑制生长麦苗不旺。

田间科学管理。冬前管理。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疏苗补缺。对旺长麦田中耕镇压,防旱保墒。抓好冬季中耕,中耕可以消灭杂草,破除板结,防旱保墒,预防冻害,促苗快发,培育壮苗,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冬季中耕一般实行浅中耕,可用窄锄、漏锄等,提高中耕质量,防治伤根麦苗。适时浇好越冬水,防旱、防冻,保苗安全越冬。化学除草,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在晴朗无风的下午,每667平方米用75%杜邦巨星1克,兑水30千克进行田间均匀喷施。

春季管理。春季中耕:早春及早锄麦,不仅可以消除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地温,促苗早发。早施返青肥,拔节肥后移:对底肥不足或其他原因出现缺肥现象的麦田要及早追施返青肥,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2千克左右。

化控防倒:每667平方米用15%的多效挫可湿性粉剂30~50克(旺苗50克,弱苗30克),兑水3千克,于2月中旬进行一次喷雾,要求施药均匀、细致。预防病害,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每667平方米用12.5%的烯唑醇20~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0.075~0.1升兑水30千克于小麦返青拔节期进行基部喷雾。

耕地精细化管理范文7

问题2:如何与大经销商的操盘手打交道

提问:我公司现有几个广域覆盖的大经销商,规模大、网络广、实力雄厚,但运作深度不够,难以达到公司要求的区域精耕细作,请问该如何引导他们做好渠道精耕和区域深度开发。

解答:

在传统渠道发展与整合过程中,一批善经营、懂管理的经销商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较完善的分销网络和管理能力,同时规模实力确实较大,能进行广域覆盖,销售收入能达到几亿,甚至十几亿元,有些是区域市场的主导力量,所以厂家应该充分嫁接和整合其资源和网络,深度合作是基本原则。

在此原则上,积极引导经销商精耕细作,不但是厂家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经销商战略转型与管理提升的需要。充分沟通,达成共识是引导经销商,使他们能积极配合的第一步,其次是选择重点经销商深度辅导,树立标杆和样板,并总结提炼出可操作的详实手册:再次是组织经销商及其操盘手进行培训学习,在面上积极推广,最后是纳入企业对经销商的考评和奖励管理中,以巩固成果,激励经销商持续改进。

有了上述步骤,我们还要对大经销商的定位和分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调整,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1.在区域划分上进行调整。在保证其原有销售规模和区域范围的基础上,划分出大经销商直控的重点区域和由下级渠道运作的区域。重点区域一般是一、二级市场,属于新兴连锁超卖为主的终端型市场。同时,要求大经销商对终端进行精细化运作。

2.在终端类型上进行调整。由大经销商主要负责国美、苏宁、沃尔玛、家乐福等KA终端,而传统零售终端则由二级商进行深度覆盖。

3.在产品上进行调整。常规性的主力产品由大经销商进行运作,专门列出一些针对三、四级市场和传统终端的产品给二级商专销,保证其利润空间,调动其积极性以深度运作小区域市场。

这样就形成大经销商主要操作常规产品,通过新兴连锁终端网络对这个区域进行广域覆盖,而二级商则在运作常规产品的同时,有专销的产品,精耕传统终端以深度运作各自的小区域。这种“整体合,局部分”的规划调整,既能满足大经销商区域总的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其资金和网络资源,同时又能激励二级商精耕细作小区域市场,实践证明非常有效。

有了科学的规划,还要引导大经销商具体执行到位,所以厂家要教给经销商运作超级终端和精耕渠道的方法和工具,这样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运作和维护新兴超级终端方面,要求大经销商做到三点:(1)大经销商要从产品、物流、结算、市场管理上进行优化,结合这些终端的特点进行精耕细作。一般来说,大经销商要与厂家协同,进行终端进场谈判、物流,结算等方面的工作。(2)现在很多终端都要求厂家提供专供的定制产品,因此,大经销商要掌握这些定制产品的型号、数量、限价,要求业务员在日常对终端的巡访过程中,注意定制产品的流向以及价格执行情况,防止定制产品流向渠道以及低价销售,维护好市场秩序。(3)同时协调好各终端的关系,防止终端特价促销活动对整个市场秩序的冲击。

在对渠道进行深耕方面,大经销商做深做透三、四级市场,要依靠激发二级经销商的积极性,提高其精耕细作的意识与能力。大经销商要筛选、扶持二级经销商,可以通过4招激发二级经销商的活力:(1)要懂得“让利”,把利润空间部分让给二级经销商,提高其积极性和配合度。(2)对专供专销产品,要签订严格的专销协议,规定价格、数量、区域,以维护市场秩序。(3)要派出骨干业务员,与二级经销商定期沟通,贴近培训指导。(4)引导二级经销商做终端服务与推广活动,对终端进行规范维护,举办各种促销推广活动。这样就可以协同二级经销商,实现深耕三、四级市场的目的。

提问:我公司有些大经销商老板对我们高度认同和重视,可他们的操盘手却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向我们要资源、要政策,而且常常不能以重点投入来主推我们的产品,许多策略和计划难以执行到位,请问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们打交道。

解答:

许多发展起来的大经销商开始了公司化运作与管理,老板已不是事必躬亲了,一般只负责与上下游主要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合作框架的洽谈,而由操盘手负责具体经营和市场销售工作。操盘手为了降低其运作市场的难度和获得更大的激励,往往看重短期利润,会争取更多的厂家资源和政策,因此厂家发现与大经销商合作过程中,常常是“阎王好说,小鬼难缠”。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仅有大经销商老板的支持,没有操盘手的具体落实和执行,厂家精耕细作区域市场的目的也难以实现。那么,如何与操盘手们进行愉快、有成效的合作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洽谈合作时,不仅要与经销商老板在理念层面上达成一致,更需要与其操盘手在具体的销售目标、市场策略、资源配置和激励政策等方面达成共识,这样才能保证三方的目标设立和激励力度相对一致。因为大经销商往往是多品经销,对不同产品的要求和目标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求迅速提高销量,而经销商将其定位为利润性产品,求利不求量,那操盘手是不可能实现厂家意图的。

2.了解经销商内部的经营思路与计划,并积极参与建议,将厂家的市场策略和目标融入其具体计划中,并保证相关人员和资源到位,这样才有被有效执行的可能。同时这种参与过程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市场策略的精准度。

3.加强与经销商业务管理的日常沟通和指导,最好能定期参与其月度和季度总结和计划会议,一方面可以获得许多市场信息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纠偏和改进,另一方面能有效地影响和牵引其运作思路,使其具体的终端巡访计划、资源分配方案、推广计划能很好地落实厂家的市场意图和策略。

耕地精细化管理范文8

渠道精耕是指对零售终端及批发商渠道各个环节的销售管理的作业方式,通过对目标市场的区域划分,对区域中所有的销售终端做到定人、定点、定线、定期的精细化管理,达到对市场和产品销售状况、竞品状况的全面掌控,建立针对性的有效策略,获得竞争优势。零售终端是实现产品交换价值的场所,只有终端的销售才是真正的销售,渠道构建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终端的销售信息是真正有效的信息,要保证终端信息及时、准确的反馈。这是我们对终端掌控的基本认识。

有效掌控终端的意义:

1、 有效掌控终端是销售业务的及市场的过程化管理。我们通过定人、定点、定线、定期的销售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达到对销售过程中的人、财、物及信息的管理,从而达到销售目标。这是由对产品的关注上升到对市场的关注,从追求销售结果转到注重销售过程,在做好销售过程中的工作时,保证销售目标的顺利完成。这种过程是一种量化的管理过程,它转变了传统销售管理中的定性化模糊管理,进入到定量管理,使市场销售运作中的人、财、物、资源分配和营销政策均以量化来进行合理分配,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达到资源效率最大化。

2、 掌控终端其实是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市场信息是营销工作过程中的宝贵资源,是我们进行营销决策的重要依据。掌控终端就等于掌握了信息的快速收集。掌控终端有组织的保证了信息来源的及时性、信息分析的准确性、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为我们的营销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有效掌控终端,实施渠道精耕的内容和实施

1、 渠道精耕主要内容是对终端的量化管理。做到人员定量,根据终端的数量及销售计划按比例配备促销人员,实施终端有效销售;工作内容定量,业务员每天的拜访终端数量和拜访频率必须达到公司要求,完成公司规定的任务。

2、 渠道精耕的具体表现为:一张图、一条线、三张表、四个“定”。一张图就是终端分布图。根据终端性质和位置,在图中画出具体位置以及编号。一条线,就是根据终端分布图,根据线路最短化原则,设定业务工作区域和工作路线。在分布图中明确画出该线路的终端顺序,拜访频率。三张表就是客户登记表,记录客户详细资料,经营状况等,这是所以工作的基础。客户状况表,内容包括客户编号、等级、销售状况、库存状况、店面陈列、价格信息、竞品信息及存在问题等,它明确规定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内容,是销售工作希望获得的所以有效信息。订货表,根据销售信息及与客户的沟通,及时接受客户订单。四个“定”,促销人员相对稳定,终端相对稳定,拜访线路相对稳定和拜访频率相对稳定。通过上面的一系列量化活动,使我们提高对终端的控制能力,提升客情关系,最大限度的提升销量。

3、 有效掌控终端,实施渠道精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下图就是这个循环的过程,随着方案的实施进程,新信息的出现,调整和修改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区域划分和路线逐步趋向合理。在实施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

(一)、收集基础资料,包括终端的所以资料,建立客户档案,在图中标出具体位置。整理资料,根据客户档案及地图,绘制终端分布图(总图),并且按照路线整理客户资料,同时编号。对客户进行简单分级,并确定首批开发目标,以大型商场、超市为主要展示地点,开发繁华地区的商铺为目标。针对以上的分级,确定拜访路线、拜访频率。同时投入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产品供应,制作宣传单,促销品,在产品铺货上尽量多,陈列明显,做好和客户的情感交流,努力使其主推公司产品。

(二)、在第一阶段结束后,第二阶段主要是对前阶段进行总结,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合理修改客户级别、拜访频率。数据分析主要是以销售额和销量为基础。根据销售资料,可以准确的统计出各个终端的产品销售情况,进行终端的平均销量与总销量的比较分析,得出下个周期的销售预测。同时还可以进行库存管理,保证安全库存数量,确定进货时间和数量,减少运输成本。运用百分比分析,确定客户的分级。累计销量达到80%的为A类终端,达到95%的为B类终端,剩下的为C类终端。

耕地精细化管理范文9

关键词:玉米宽窄行倒平茬技术;抗旱保墒;培肥地力

中图分类号:S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39-1

几年来的示范推广证明,机械化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操作简便易行,节本增效显著的新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达到抗旱保墒、提高保苗率、培肥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对耕地的改良和保护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 种植模式

一是改均匀种植为宽窄行种植,二是改垄作为平作,三是改三铲三趟为一次深松,四是改浅中耕为深松,五是改半精量播种为精确播种,六是深施化肥,七是根茬自然腐烂还田,八是由低留茬变成高留茬,九是改全面作业为间隔作业。

2 技术流程

2.1 整地

如果前茬是玉米,需先灭茬后旋耕两项作业。第一年的整地,由于前茬是均匀垄种植,可使用拖拉机配带综合整地机联合作业完成灭茬、旋耕两项作业。对宽行(休耕带)进行旋耕的同时施入底化肥。具体要求是:灭茬时根茬长度不超过5cm,要达到根茬细碎;旋耕时深度在16cm,达到耕层土壤细碎、地表平整。施底化肥时要均匀,深度在10cm左右,每个宽行里面要达到4个施肥带。

2.2 镇压

使用双列V型镇压器作业,镇压两遍。达到耕层上实下虚,达到表土细碎疏松。镇压选择在整地后进行,这时表土上有1cm左右干土层,镇压不会造成板结。

2.3 播种

播种选择耕层土壤10cm处温度10℃时进行。播种深度要在镇压后达到3cm~4cm;播种株距可要根据种子特性来确定,耐密植的株距小些,反之大一些;深施底化肥要达到种籽下5cm~8cm,或施在种子旁边5cm~8cm。当土壤出现1cm左右干土层时方可进行镇压。镇压强度根据土壤墒情来确定。

2.4 喷施除草剂

要选择高效低残留的除草剂,一般采用阿·乙合剂。喷药时间要选在播种后出苗前这段最佳时间进行,最好抢在雨前、雨中进行。药剂在喷雾时要均匀。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喷水量要足,在土壤墒情差时要加大用水量。

2.5 中耕与追肥

选择在雨季到来前,植株在50cm~70cm高度时结合追肥进行。一次性地完成深松和深追肥。深松宽度要求:上部50cm~60cm,下部15cm~20cm,深度要求打破犁底层,一般在30cm以上,追肥深度达到10cm以上。

3 作用与效果

3.1 抗旱、抗倒伏能力增强

通过深松(30cm以上),打破犁底层,加厚耕层,一方面增强蓄水保墒能力,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1.8~3.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根量明显增加,0~40cm耕层根重增加32.5%,提高了抗旱、抗倒伏能力。

3.2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高留茬(30~40cm)增加了秸秆还田数量,使近1/3的秸秆还田,还田数量每公顷达2.5~3.0吨,培肥了地力,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增加0.067百分点。

3.3 便于机械化作业

减少作业环节,减少了作业面积,可降低作业成本30%以上。

3.4 防止水蚀、风蚀

高留茬的好处是,一方面,由于平作使地表没有凸出的地方,有效地避免了风蚀,另一方面,由于根茬留的高,可以阻挡地表风力,使风速下降。在降雨时可保证水分充分有效渗入耕层;深松深度增加后,增加了土壤的存水蓄水能力。

3.5 蓄水、保墒能力增强

通过松土层的加深、秸秆根茬留于地表,这都能使蓄水能力增加;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大大减少;及时镇压,能有效控制耕层水分蒸发。

3.6 田间管理更加方便

常规种植时由于垄的存在,农民在田里作业会很不方便,新式种植有宽窄行且地表平坦,宽行可以作为人行道,方便了种田人的田间管理。

4 技术注意事项

严重干旱年份,达不到对土壤水分的春保夏蓄作用,此项技术的优势表现不明显,但没有副作用;如生长中期遭遇严重干旱,不宜进行深松作业,此时深松会加剧干旱;低洼易涝地不宜采用此种植模式,因为平作对提高地温不利;机械作业时,必须在固定的位置上行走:播种和田间管理作业时,机车要行走在宽行,即上一年的生长带、当年的休耕带,秋收和整地作业时,机车要行走在当年的生长带上。

参考文献

[1] 杜玲秀.怀仁县苏维创我省春小麦高产纪录[J].山西农业,1997年09期.

[2] 葛士柱,李长玉,王国奎.2BJ-8W型垄作机窄行密植平播大豆的改装[J].现代化农业,2000年09期.

[3] 刘正茂,孟凡光,袁宏,崔玉玲.大豆平播密植的水土保持作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