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一地理导学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9-27 16:15:20

高一地理导学案

高一地理导学案范文1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方法

在使用导学案讲解地理知识点时,导学案中不仅要有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还要加入拓展的内容。针对知识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使用导学案教学的现状

1.老师对导学案教学掌握程度有限

由于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还没有大规模推广,很多老师对这一概念也都是新知道的,导致老师对导学案教学掌握程度不够,不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导学案的重点在于“导”这个字,提倡以导代教,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导学案变成了课前习题或者是公开课的作秀手段,没有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观念,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并不是导学案的正确教学模式。

2.导学案的使用有一定难度,老师使用经验不足

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时,很多都是在本学校内自行实验研究的,这对于刚开始接触导学案教学的老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各学校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也使老师在地理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借鉴,教学方法也不成熟。

3.教学研究方式存在的问题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导”字,提倡以导代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实际运用中,导学案教学模式会产生许多难以预料的状况。为了避免这种不可控制性状况的出现,老师在上地理课前需要做大量功课,任务量要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很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之间紧密配合,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教学研究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地理课运用导学案教学的应用策略

1.制作有效的导学案

在利用导学案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尽量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个导学案,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整合,使学生能系统学习地理。老师在制作导学案的时候,主要有三部分内容:(1)本课的知识点,这部分在制作时要打破传统重视理论的教学习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知识点生动有趣;(2)课外知识点的延伸,要多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文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3)知识点相配套的习题,题型类型不要太单一,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课时,老师可以配上立体有趣的图片,让学生直观认知区域地理环境。

2.利用问题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来和学生交流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解“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城市是怎么划分的”“按照规模的大小,可以分几个级别”等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研究讨论,不能得出结论也没有关系,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要讲的内容产生兴趣,积极听课。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时不时进行提问,用交流的方式来防止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让学生根据问题被不断引导,深化理解知识点,提高听课效果。

3.利用网络建立提升老师导学案教学的质量

针对各学校没有建立良好沟通的问题,各个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建立老师教研的平台,让各个学校使用导学案进行地理教学的老师课题通过平台来进行交流。在平台上老师可以交流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经验,也可以在平台上寻找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状况的解决办法。让老师不再局限于自己个人,越来越熟练地掌握如何运用导学案来进行地理教学。

4.合理搭配知识点的难易程度

在制作导学案的时候,老师一定要重视知识点的难易搭配合理化。在制作地理导学案的时候,老师可以先从简单的地理知识入手,引导学生步入学习的状态之后再一点一点增加知识点的难度,避免难度过大造成学生难以接受的情况。在讲解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点时,可以列举一些学生熟知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讲“洋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学生熟知的哥伦布的例子来帮助教学。

通过本文对使用导学案进行地理教学的现状和应用对策的进一步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导学案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逐渐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新改革。导学案教学的方式是以“导”为主,在教学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阐述,能够给导学案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立足和发展方面提供一定帮助。

高一地理导学案范文2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主要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55-01

高校档案对学校、学生和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校的发展历史,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真实地记载着学生和高校的发展历程,对学校和社会具有非常大的考察价值。随着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引起关注,如何加强高校档案的管理,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领导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领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态度影响着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势态。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很多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都不太重视,在潜意识之中,只关注着学校的建设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更有甚者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悠闲的、无足轻重的工作,档案管理员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档案就保存在管理室,没必要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人力、物力。领导对档案管理的态度影响着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看法,从根本上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1]

(二)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枯燥的,其背后的辛劳也是不为人知的。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发挥的作用不能在短期显现效果,所以经常被领导和同事所忽视,甚至有人产生档案没有什么用处的错误想法。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受到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影响,轻视本职工作,不能有效、严谨地做好本职工作。更有甚者对档案管理不周,把文件、资料乱扔乱放,造成档案文件缺失,这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有的高校在档案管理方面没有出台相关制度,有的学校虽然有制度,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也无法严格地实施下去。这些都是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的表现,对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三)档案管理技术较落伍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的管理模式逐渐走上了舞台。由于计算机是一种高新科技产品,在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时,容易发生一些故障,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就会给档案的管理带来巨大隐患。

二、如何改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一)提高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高校领导应当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对学校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有关部门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校师生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在建设方面,给予档案管理部门一定的重视,加强档案管理部门建设,加大档案管理设备的采购。高校领导还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与档案管理有关的知识,加大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以自身做表率,提高档案管理者对工作的重视度,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2]

(二)健全、落实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一项工作良好地开展和进行。有关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管理人员责任制,做到有错必罚,有功必赏,培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档案管理方面,领导要派专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归类、摆放、收集等工作,并要求有关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形成良好的运作体系,以实现统一管理的目标。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把制度落实在档案管理中。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让管理人员自觉、热情地投身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不再枯燥,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更加高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技术

在采用高科技管理档案的同时,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参加有关的计算机培训。建立完善的操作管理系统,保证系统能够强有力地运行下去,加强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操作软件的学习,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档案管理的正规操作。在计算机档案管理中,由于网络的发展较为复杂,高校领导要做好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能。[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努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培养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做好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学校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汪瑾.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20-37.

高一地理导学案范文3

学案导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内容包括:课前教师编写学案,学生预习教材后填写学案,教师批阅学案;课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课后学生完成学习反思和拓展训练,教师批阅学案。

二、学案的编制

学案是实施学案导学法的载体。学案的编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1.学案的组成。地理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课前预习、知识梳理、重点突破、图表解读、典型例题、课后延伸等几部分组成,可根据教学需要有所增减。

2.学案的编制原则。课时化原则。学案大多以课时为单位,按考点依次编号,插入页码。对于教师而言,课时化编制学案,便于分工合作和集体备课;便于控制教学容量,学进度;便于布置作业、批阅学案。对于学生而言,预习课时化学案,可以知道每个课时的学习目标、授课内容等;订正课时化学案,可以按课时达到考点要求;完成课时化学案,可以将学案按照页码整理成册。如“地球上的水”一章可编制成“自然界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三个课时。

问题化原则。学案中的问题设计不能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要有针对性,将考查要点、能力要求巧妙地融入问题之中;要有梯度性,从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有综合性,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课前预习”中的问题要源于教材,引导学生找寻答案;“重点突破”中的问题要高于教材,引导学生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在“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学案中出现“苏州高新区阳山温泉的开发”,问题设计包括:温泉利用了什么自然资源?为什么在阳山该种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请简单评价阳山温泉的开发条件,并回答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活化原则。结合实例和案例,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将生活现象、热点问题编入学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学案中设置“近年来苏州东山碧螺春茶叶开始采摘日期的变化”、“高新区2001年到2011年树山梨花盛开的日期比较”等案例。

三、学案导学法的实施

1.课前导学。学案编制、复印后,按课时次序于课前一到两天下发,学生预习教材后填写学案,教师批阅学案。通过课前导学,一方面,学生明确了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了相应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批阅学案,有利于准确把握学情,了解高频错题,重点准备突破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探究。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课堂探究的基本思路是:核对学案,订正错题――创设情境,突破重点――合作探究,总结规律――完成例题,提升能力。在课堂探究中,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重点突破的过程,重视学法的指导和规律的总结。例题要尽可能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好腾出时间来完成课后延伸和下一课时的课前预习。

3.课后延伸。课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及时整理反思,有效巩固课堂探究成果。某一课时的课后时间也是下一课时的课前时间,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习反思和拓展训练,还要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所以课后训练题不宜多,贵在精选。实施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主线,将课堂延伸到课前与课后,循序渐进,环环紧扣,将每一课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学案导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编制、批阅任务较重。实施学案导学法,教师不仅要编制高质量的学案,还要批阅学生课前的预习学案和课后的训练学案,任务很重。加上很多学校地理教师较少,每人执教的班级较多,往往不能做到对学案全批全改,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针对这一问题,可组织全体地理教师利用假期提前编制下一个学期的学案,或者由各年级备课组分担相应的任务,共享成果。

高一地理导学案范文4

【关键词】学案导学;现代化教育;新课程改革

教学特点即: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一是要求学案的编写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二是教师要会“导”,要把握住导学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

一、学案的编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差的学案只能加重学生负担,重蹈传统教育。

1、教学目标的编写。

教学目标应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并展现其创造力。

教学目标应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上的空白点、遗漏成分、矛盾问题的感性上的认识和为了发展相应能力而设的学生必须学会的目标。所以设置要有梯度,按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层次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2]

2、学案内容的编写。

学案内容要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并标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谨防知识点的单一重复。应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链接,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3] [4]

学案内容的编写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

(2)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3)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

(4)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二、教师的“导”

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一个“导”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认知过程中,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1、把握诱导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导学要讲究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变教为导更要讲究艺术,任何拙劣的导学,不仅不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甚至退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放下老师的架子,完全进入和学生的交流过程,始终与学生要表达的思想合拍,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教师既要跟上学生的

思路,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对任何疑难问题不能直接讲授给学生,要创设不同梯度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真正领悟、掌握。不能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学生,使其硬性接受。[5]

3、导学方式的灵活性。

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己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的所有情景都设计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迅速且不断地搜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而不能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导学方式,可以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导学并不专属于教师。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差异,让学习好的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旁边进行适当引导,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适时借鉴

1、“问题驱动,学案导学”模式。

也有学者提出“问题驱动,学案导学”理论,就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案为载体,学生在课前通过导学案先行预习,教师在预批学案的基础上,针对学案中反馈较多的问题引入或创设一些问题来引领学生质疑、思考,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问题的解析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迪思维、体验情感,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有效互动、共同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2、“双动两案”模式。

针对地理教学模式,即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据此有学者提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它是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地理学习理论和地理教学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案(学案)与教师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教案)为媒介,以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地理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完整的地理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体系。“双动两案”形式上是地理教学过程的抽象概括,实质上隐含了学会地理学习与学会地理教学的学与教的理念。[6]

总之,“学案导学”的研究前景还很广阔,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的巨大潜力,使“学案导学”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邑一中课题组.“学案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00,(8):74.

[2]范增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3.

[3]褚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9-21.

高一地理导学案范文5

关键词:地理教学;人教版;高中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开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老师可沿袭案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提出、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案例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学生只有将地理知识点牢牢掌握,才能解决地理问题。

一、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综合性,在课堂上融入案例教学,能使学生多了解典型案例,掌握最新地理信息与资料。部分高中生阅读案例后,会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好奇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探究活动中,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加强师生交流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主要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师生间交流甚少,无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案例教学设计的应用能增强师生交流,它是一种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教育人员在其中具有指导作用,引导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当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可及时向老师求助,从而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便于老师彻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明确师生各自承担的作用

案例教学要求教育人员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单纯由老师机械式讲解课本内容。在案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育人员要明确学生与自己所承担的作用,老师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主要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在学习的同时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将问题解决。老师向学生展示案例后,要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案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二、案例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理选择案例素材

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素材至关重要。优秀的教学案例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尽早实现教育目标,因此,教育人员必须合理选择案例素材。高中地理老师可成立地理教学网站,老师在网站上注册账号,登陆后及时上传教学素材,与其他教育人员分享资源。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教育人员可将“玛雅文明的消失”作为案例,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了获取更多案例资料,教育人员还需参与实践,以实践内容作为案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高中院校可加强与气象、地质矿产等部门合作,针对平台上积极提供案例的教育人员,学校领导者要适度给予嘉奖。

(二)展示案例,强化教学指导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老师认为,只需于课堂内融入案例,便能使学生彻底了解教育内容,不用给予额外指导,单纯通过期末考核成绩,评估学生成绩。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若学习地理知识只为应付考试,那该课程的开展与学习变得毫无意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起到指导作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及时解答疑问,便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在考核机制中,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真实反映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情况。例如学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时,老师可将本市交通运输布局情况作为案例,利用地图向学生展示交通路线走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问:交通运输布局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当学生提问后,教育人员可引导学生思考,从宏观角度分析交通运输布局与城市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间的关系,最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三)从案例设计中拓展教学思路

地理课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它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案例具有形象、直接、典型等特征,表现形式多样,例如数据、图形、图像、文字等。在高中地理课堂内,地理人员必须正确应用案例,结合案例特点,拓展教学思路。教学案例展示方法有多种,例如情景模拟、阅读教材、多媒体展示、口头描述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老师首先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自己家乡农业园区的具体画面,以该农业园区作为案例,明确农业园区的形成规律。展示案例时,首先只展示部分内容,待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后,才将全部案例设计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结束语:高中地理知识学习比较枯燥,为了丰富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人员需融入新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具有贴近实际生活、说服力强、直观性强等特点,将这种教学形式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能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难点突破方法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必修1教材为例[J].地理教学,2012,18:8-10.

[2]罗庆莲.高中地理教材分析方法探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空间变化》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07:170-171.

[3]方炫.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与案例设计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12:11-12.

高一地理导学案范文6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质量不高。通过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充分思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为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导学案的实际应用。

一、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导学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枯燥感,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此外,导学案教学方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增强知识记忆力,促使学生摒弃死记硬背学习方法,让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有效。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分析能力

地理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对学生的空间感要求比较高。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正确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地理知识,还要从学生的特点以及能力出发,充分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经验和方法,形成较好的空间感和逻辑思维,并学会举一反三,不断发挥发散性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分析能力的目的,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初中生有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若是教学环境太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低,久而久之还会出现消极情绪。因此,积极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打破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乏味感,给课堂注入一股活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北方和南方区别”这个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学活动方案可设计如下:在教学前一天,教师首先制作好导学案,并编印好发放给学生,一人一份,或者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一份。在导学案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学习的内容、问题、方法等,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设计方案结合教材,提前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独立思考,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力自己解决,若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用笔圈出,与其他学生共同探讨,若依然无法解决,则可在课堂中向教师提问,教师把该内容作为课堂重点。学生通过导学,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北方和南方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人文、风俗习惯等。通过预习,学生对北方与南方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上图片直观欣赏,进一步增强记忆力,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课堂中,教师把导学案中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北方和南方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北方和南方的人文生活习惯有哪些不同?学生先前已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合课堂中D片提供的信息,可快速作答。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详细解释。

通过导学案教学法,教学活动可迅速、有序地展开,不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创造思维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学实效性。最后,教师还可播放黑龙江“冰天雪地”与海南岛的“沙滩阳光”,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结束语

导学案是一种优质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做出更加充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利用已储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较好的空间感,掌握一套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意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并为高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古颖.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3(16):45-47.

[2]张彩霞.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6,11(19):152-155.

[3]聂家颖.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探讨[J].新课程(中),2016,34(9):88-90.

高一地理导学案范文7

导学案 合作探究 高中地理 有效

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逐渐代替以教室为阵地、以教材为载体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则主要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引导。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如何才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笔者结合“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的教学实践及对桂林某中学400多名师生的调查结果,探讨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编制优质导学案

能否编制适用于课堂合作探究的导学案,是课堂能否实现高效的前提。优质的导学案应体现策略“优”、程序“优”、内容“优”。

1.策略“优”

调查结果显示:91%的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应以学生需要为中心,遵循适量性原则,知识难度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题量适当;体现整体性,备课组是一个整体,导学案各部分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突出图表结合,加强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重视探究价值,将知识点转化为梯度性的开放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

2.程序“优”

80%的教师认为,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大了备课量。因此,优质导学案需要融汇教师集体智慧,便于全面分析学情,实现资源共享、减轻负担。集体备课流程为:具体分工(落实每节课主备教师)――首次研讨(研透课标、教材、教参、学情、配套练习)――个人主备(精心设计导学案初稿)――二次研讨(备课组集体研究初稿、修改、定稿)――因材施教(适当补充、调整)――反思改进。

3.内容“优”

调查中,学生认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分析同等重要,分别占38%和33%,两者比例约为1:1。而实际编写时只有20%的教师以学习目标为主,60%的教师设计导学案时以重难点分析为主,两者比例3:1。这说明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更加突出学习目标。

导学案没有固定的模式,经笔者实践发现,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应包括以下部分: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温馨链接、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小结、反思提升。其中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的编制是关键,其内容选择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最大限度实现导学案的有效性。

二、有效利用导学案

在精心编写导学案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导学案“导”的作用,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导学案利用的有效性。

1.课前以案导学的有效性

课前预习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90%的学生认为导学案辅助预习使学习思路更清晰,87%的学生能基本完成预习内容,这说明导学案达到了以案导学的目的。教师提前1~2天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法指导完成预习案的内容。要重视导学案的批阅,导学案可由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互批,教师则进行抽样批阅。课前批阅可以收集学生预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便于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节奏。

2.课内以案论学的有效性

(1)有趣的情境导入

富有情趣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结合贴近生活的素材导入,既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背景与意义,又能密切学科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力环流”一节中,通过播放“热气球和孔明灯上升”的音频导入,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频走进课堂,日常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上升的原理,从而自然过渡到主题内容。

(2)高效的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可适当进行指导。课堂讨论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讨论时课堂比较“混乱”,教师则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荐一名代表将本组探讨的思路、证据、结论向全班同学汇报。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性,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导学案与多媒体有效结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导学案教学效果存在非常显著的关系。多媒体的应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纸质导学案只能提供有限的图表、文字,而对于动态图片、动画、音频等是受限的,因此导学案应与多媒体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在“热力环流”一节中,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玻璃缸内热水盆和冰块盆的环流实验、海边拍照站位错误的动态图片、“军港之夜”歌曲、海陆与城郊热力环流的形成动画等,冲击学生视觉,直观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②有的放矢,让学生自己讲。高中生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学生去探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交往为同伴提供了易于接受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群体归属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热力环流”一节中,海陆、城郊、谷顶的热力环流形成具有相通性,只须选取其中一种进行较详细的讲解,给学生指明方法和思路,学生便可结合导学案提供的材料和梯度性问题,将知识迁移,触类旁通地讲解,其他小组可以纠错、补充,竞相发言,不断完善。

③活用导学案,体现课堂生成性。对于导学案的使用,60%的教师全部按导学案的思路讲解,而66%的学生希望必要时教师引导利用,而不是完全按照导学案教学。说明教师不能被一案所“困”,在活的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地理的生活性。精心选择一些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课堂变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在“热力环流”一节中,结合学生的亲身体会,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析学校(位于山谷)晚上为什么比较冷。

④有效控制学生的讨论时间,适时进行引导。42%的教师认为,目前以导学案为载体开展探究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课时紧张。课堂一旦放开,就可能出现易放难收的局面。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调节者、引导者的作用。备课时要根据探究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张弛有度、放收自如,不能完全放开给学生自己讨论,也不要矫枉过正,限制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课上适时地进行点拨,既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又防止部分学生在讨论时偏离主题。在学生对质疑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小组内部进行诱导和点拨,对于一些似懂非懂的问题,如“工业区和绿化带的修建”,应引导学生厘清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对于重点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则需要精讲,如“气压值的比较及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应讲清垂直和水平比较的思路。

⑤关注学生动态,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进步的动力。调查中,50%的学生在展示环节不敢发言,这说明学生缺乏自信心。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学生动态,包括眼神、情绪、举止等。探究的课堂不是几名优秀的学生配合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要特别关注跃跃欲试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踏出一步。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及时强化,对学生及时赞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念。

“热力环流”教学中融入了实验、动态图片、声音、诗文,结合了热点问题、学校地理位置,根据导学案设计的梯度性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事物的运动规律,当学生有一定程度的疲倦时引入一段动听的音乐或诗文朗诵再次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投入到讨论中来,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3)及时的能力检测

通过讨论、点拨、精讲后,可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检测,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有两种检测方式:一是回到预习案处,看学生是否能解决课前疑问;二是做训练案相关练习,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在“热力环流”一节中,通过编写导学案时的学情分析,知道学生对“气压的比较”有困难,因此在预习案和训练案都设计了难度不同的题,通过检测看是否已突破这一难点;还通过让学生根据设计好的Flas在电脑上演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课后以案促学的有效性

81%的学生认为导学案对复习有较大帮助,这与前面调查的约90%的学生认为导学案可以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相对应。课堂上没有完成的训练案可在课后完成,同时学生课后的反馈信息可优化教学。导学案使用后教师应收上来批改再发给学生,课后批阅可以反馈矫正,及时落实对教学过程的诊断,从而提高“教”与“学”环节的有效性。导学案涵盖了学习要点、重难点分析、典型例题,因此要注重课后的有效利用,定期装订成册,便于回顾知识,易于复习。

三、导学案的使用效果

1.整体效果

70%的学生认为,实施导学案教学对地理学习有一定帮助;60%的教师认为实施导学案教学对三年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有帮助的,这说明学生和教师对于导学案教学的效果是肯定的。导学案的使用效果在重点班和普通班显著性水平差别不大,说明导学案对于不同层次学生使用效果差异不显著,具有广泛适用性。

2.能力提升

与传统教学相比,82%的教师认为导学案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90%的教师认为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73%的学生对采用导学案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给予好评,60%的学生认为地理导学案的使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说明导学案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一节中,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探究式地理教学实现了其有效性。一是教学有效果,学生根据导学案提供的材料情境及梯度性问题,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绘制热力环流图,解答生产、生活的局部环流问题。在实验、多媒体演示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城市风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实现三维目标。二是教学有效率,以导学案为载体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三是教学有效益,以导学案为载体开展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地理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分析、推理、归纳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3.制约因素

调查发现,目前制约教师采用导学案教学的因素很多,其中50%认为是课时紧张,20%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讨论不起来,20%认为是学校教学设备跟不上,10%认为是该模式学习不到位。53%的学生认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课前预习时间不足,29%的学生认为是学校教学条件的制约,信息获取困难。这说明在引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时,学校应当重新调整时间安排,如增加学生自学的时间、加强校际合作以减轻教师负担;应完善图书阅览室,增进多媒体设备,便于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总之,在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探究式地理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在编制优质导学案的基础上,“有效”体现在效果、效率、效益上,具体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与问题、讨论的时间控制、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评价方式等,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享受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持久的学习内驱力。为提高导学案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门应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资源共享的平台,加强校际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教师应自觉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学生应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大胆融入合作探究中,减少依赖性,认识自身的主人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亚婷.导学案编制有效性研究初探.基础教育研究,2012(9).

[2] 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高一地理导学案范文8

关键词: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60-01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教学的基本理念,即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引导性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的理念十分吻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加以引导分析,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核心思想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运用、创新能力,使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论是在具体运用,还是教学效果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案例教学实施目的

1.1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及创新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运用,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面对试题和考试,也非对概念的死记硬背。而从实际来看,现今高中地理知识有一部分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紧密,教材上的知识对于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通过案例教学,采用真实的案例场景,使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把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也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培养,使学生学习运用能力得到不断积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种示例,往往能得出多种解决方法,这就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从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1.2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独立探索精神

在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获得问题解决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并通过与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各种观点进行判断,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流氛围,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教师从最初的传授者,变成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探索和分析,对解决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为深刻。

2 案例教学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2.1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合案例内容,在课堂上营造相关的教学环境,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能够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

2.2案例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独立开放的学习平台

在案例进行分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对于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法,是学生的个性得以体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2.3案例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使教师能够树立一种更为开放、平等的思想意识,也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体现教与学、教与行的融合。

3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3.1选择案例材料,设计教学流程

案例教学的成功在于案例的选择,要充分结合高中地理课本知识,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通过对相关材料的仔细阅读理解,找出经典案例,并分析出案例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关的课堂进行流程。这些经典案例的选择,可以从教材中得出,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出,或者从媒体的报道和地理研究性学习材料中寻找,力求案例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看案例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开展真正的讨论,并取得预想的效果。并制定出相关的补救措施,如果出现差异,教师要第一时间进行引导扭转,对于学生讨论不积极的情况,教师可以从案例的其他材料中寻找“亮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分析学生通过案例能够掌握何种能力和知识,并达到何种预期效果。在设计案例教学时,要注意设计的目的,案例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等,教师只是引导者,不能过于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现场的引导,充分激发课堂讨论气氛。

3.2课堂实施过程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为例,在教材中配备了很多案例,可供案例教学用。教师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结束后,可以在每小节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把话题直接引入到讨论过程中。

在案例讨论中,要让学生明白案例中的问题所在,如果寻找材料中有用信息,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哪几种,如何从众多的解决方法中找到最妥当的,如何实施并评价这种解决方法,通过树立这种探究的精神,能够使学生得到快速的提升。在案例讨论过程中,通常是先引导问题,然后分组讨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是提供两种及以上的方案,并分析出各自的优劣势,并选取最合适的方案,最后是方案的实施。基于这种流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后选出最恰当合适的方案。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可充分创新和改革,不断完善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最后阶段,即是对整个案例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案例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还要深入地分析,发现案例中包含的原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不可生搬硬套,要在恰当的教学环境中运用,才能取得良好地效果。同时,案例教学对教师自身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现场把控能力,能够及时调整学生讨论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思,发散创新思维,这都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智慧和灵活性。案例教学并不是都能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必须要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保障,一方面是教师的协调组织,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二者缺一不可。案例教学在实践运用当中,还会出现种种问题,只有不断地总结和反思,进行创新改革,才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使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一地理导学案范文9

关键词:教学评估,档案管理,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其教学水平,人才质量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关注,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估在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展开,如新建专业合格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学士点授权评估、科研评估、校园文明建设评估、学

校治安综合治理评估等,评估内容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这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评价,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

系到学校前途的大事。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评估的基础和依据,特别是教学档案完整、系统地反映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的全貌,是高校教育改革和

学校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信息依据,其教学评估的结果与学校教学档案是否齐全、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高校评估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高校评估是高校完善教学设施、改进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巨大动力;同时高校评估的结果又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前途和命运,而档案材料是影响高校评估结果的一

个重要因素。高校评估一方面依靠高校档案,另一方面高校评估又促进了高校档案的完善和发展,所以高校评估与高校档案二者是辨证统一互相促进的关系。

1、高校档案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教育评估工作能进一步优化和充实馆藏。

在“迎评创优”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准备提供给专家审查的评估材料,因为它是学校工作成就与办学特色的载体,是专家了解学校工作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求准备的材

料必须具备真实性、原始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接受评估的高校全面地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形成系统的材料提供专家查阅。专家根据这些信息和资料,结合他们进驻学校实地

考察的情况,经过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估结论。高校评估工作,无论评估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要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只有这些材料,才能

客观、公正、全面地估计评价高校工作,否则,评估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系统地收集高校档案是搞好高校教育评估工作的基础。

同时评估进一步丰富了档案馆藏。为了迎接教学评估,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形成一个收集和整理各类档案材料的热潮。。许多老教师把自己多年珍藏的优秀教案、自编教材、成果材

料、论文、图片、获奖证书等平时很难收集到的档案材料毫无保留地拿出来;许多院系派人深入全国各地机关单位、学校等,大量搜集本校的教学评价材料,并将收集到的杰出校友资

料等重要档案材料移交档案室存档保存。迎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从不同角度编辑的专题资料汇编、综合分析材料等,是原始档案材料中没有的,属于档案编研的成果。

2、教育评估进一步增强了档案意识,是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动力。

评估是全校范围的档案意识教育,是最有效的档案作用的宣传。在准备评估的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位教职员工,任何一位参与准备材料的教职工都能真切感受到,如

果没有原始档案和数据作为支撑材料,再好的自评报告也会显得空洞乏力。档案在评估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不断增强,更加配合档案室开展收集

工作,主动地将自身在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中的个性化的鲜活材料归档保存。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的良好互动有利于高校档案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进行高校档案工作评估,是提高高校档案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发挥档案作用的强大动力。。通过评估,可以发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可促进建立

良好的学校档案管理方法,加强学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使档案管理工作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3、教学评估依赖于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不再依赖于资本的存量,而更多地依赖于对优化科技信息的创造、

收集、传输、存贮、处理、加工、应用和再生产能力。档案资源作为信息开发利用已被现代社会所公认,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既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高标准、严要求、多角度的观测点,与广泛的评估范围则更需要依赖于完整、系统、准确的档案信息资源。

我国高校认真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

加强档案基础建设,提高档案质量,增强服务功能,积极为学校教学、科研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在这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受了教学评估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检验和选择,即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4、教学评估是对档案管理的检验和推进,促进了高校档案工作的蓬勃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趋势日渐显现出来。在这一

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必将面临和接受国内国际市场经济规律的检验和选择,为使我国高等

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形势,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政府将转变职能,加强和改善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定期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作为基础和依据的档案能否满足评估的要求,这也是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一次检验和选择。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地位。

二、高等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等教学评建工作实践, 高等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有些单位对教学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在收集评估材料时才发现自己虽然在过去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建设缺乏足够认识,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在个人手中,导致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完整。同时也存在教学档案材料没有全面记录或没有及时记录或虽有记录但不规范。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高校都建立了教学质量监督机制,都有教学检查措施。例如领导听课,有的听课记录没有及时收集整理,过后就丢失了;又如学生考试档案中无考场记录和评分标准,有的试卷档案因为保管场地或条件限制造成管理不善而缺失。

2、教学档案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管理权限及义务有待进一步明晰。要使平时收集的材料真正成为日后查考利用的案卷,必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和分析,按照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进行科学地,系统地整理与分类。

3、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中共有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在44个观测点中,与教学院(系)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档案密切相关的就有35个,这些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许多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是由教学管理人员兼任,如果教学管理人员对档案知识学习不够,对教学工作的了解和研究不够,或者不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那么在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反映某一教学过程的材料收集不全,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原始凭证材料的收集,或对教学档案内容不明确,分类不合理,整理档案时文件的先后顺序颠倒,案卷标题拟写不明确,档案保管期限划分宽严不一,档案材料不规范,纸张无统一规格,大小不一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材料的质量。

三、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1 、增强档案意识,加强领导。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系到学校命运和前途的大事,因此评估工作受到高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密切关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利用档案,是对档案工作最实际最有效的宣传。不仅引起学校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对教职员工进行了一次全员性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教育,通过宣传,使广大教职员工了解了归档范围,提高了存档、用档意识。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教学档案工作,把教学档案工作纳人院教学工作计划,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高校档案部门对院级档案工作应加强考评和业务指导。

2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由分管领导、教学部门负责人、教学部门专兼职档案员等组成的教学档案管理网络,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确定教学档案的内容、保存的范围和期限,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院级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内容,将教学材料的归档工作同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聘、奖励等挂钩,增强教师的归档责任感和积极性。确定一名校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成立校综合档案室,指定一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全校档案的综合管理,各科室明确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形成一个以档案室为中心的强有力的管理网络。

3 、推进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便利了教学档案归档、管理、检索等工作。计算机可以实现档案的自动编目、自动检索、自动统计等常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档案的利用,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教学档案开展网络服务已成为可能。综上所述,高校评估与教学档案工作关系密不可分,教学档案既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缩影,也是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评估工作将有力地推动高校教学档案事业的发展。

4、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教学档案信息更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档案部门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努力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档案信息的需求研究,把重要的教学档案信息编制成专题材料,并通过档案网页、校园网及其相关网络丰富信息量,把存放的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利用者,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方便、快捷,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

为扩大信息编研的范围,加深开发档案信息的深度,高校档案部门要积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协作,实现分散的信息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充分整合,建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库。如科研部门负责科研论著数据库的构建,教务部门承担试题库、电子课件、学籍异动等教学专题库的建设任务,等等。同时,充分利用整理好的评估材料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便捷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