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5-27 16:48:53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增加院前急救设施,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如车载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2

论文提要:本文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概念出发,论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及我们国家关于紧急救援体系建设目标、原则及框架要求,简要介绍了美、英、日等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情况,分析了我国及凉山州本地紧急救援体系的原貌,阐明了以国家项目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建设凉山州紧急救援体系的正确思路。从紧急救援中心建设的功能及技术要求出发,科学设计建设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并针对运行中存在和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分析,提出了比较妥善的解决方案,从而也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从2004年10月1日到2008年6月30日,我中心共指挥调度出诊53291次,急救伤病员57761人次未发生一次指挥调度失误,未收到一例针对本中心的群众投诉。2007年8月迁入新竣工的业务办公楼后,顺利开展了院前急救工作,确保了全州紧急救工作准确、及时、优质和高效的进行。相信只要不断地努力,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救援对象为中心”的工作宗旨,就能不断解决好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凉山州的紧急救援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 公共卫生 医疗 救治体系

Preliminary Study to Remed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udden Public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Example as Liangshan.Zhang Xue-dong,Feng An-jun,Ren Ji-wei,et al.Liangshan Center of Emergency Rescue, Liangshan 615000, Sichuan China.

【Abstract】 From sudden public health event and remed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udden public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the text discuss the requirement to remedy system construction ofsudden public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recommend briefly the importance to remed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udden public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medy system construction aim、principle、framework about my country,introduce the remed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uddenpublic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about American、England、Japan,analyses natural form of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in Liangshan,interpret the correct thought to plan and construct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from the request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From the function and specifica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center construction,design and construct Liangshan emergency rescue center,analyses carefully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 during operation,mention a better resolve,receive a better result。From 2004.10.1 to 2008.6.30,my center deploy 53291 treatments,emergency rescue 57761 patients,no one deploy fault happened,no case of crowd complaint received。From 2007.8,immigrate into new office building,carry out successfully pre-hospital rescue work,assure the rescue work to carry out efficiently。We believe if work hard、insist on the work aim of "human-oriented,taking center rescued object",we can resolve difficulties and questions,commit new contribution to Liangshan emergency rescue enterprise。

【Key words】Public Health;Medical Treatment;Remedy System

1 研究本课题的缘由

二三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震惊了亚洲、震惊了世界,更警醒了中国政府。为了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明确界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概念[1]。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2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是指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升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等措施,建成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通过加强应对重大传染病、新发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从而使其真正成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建国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常见传染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有效控制了丝虫病、疟疾等传染病,病死率不断下降,传染病控制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但在抗击非典型肺炎过程中明显暴露出一系列问题:(1)救治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不强;(2)救治机构布局不合理,东西部之间差距较大,大多数医疗救治资源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城市;(3)医疗救治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管理事权划分不清,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区域内资源优势互补的合力,整体运行效率不高;(4)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自独立运行,缺少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不能及时预测、预警和进行有效处置。鉴于在新形势下我国医疗救治体系所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医疗救治任务十分艰巨,建设一个现代的医疗救治体系十分重要而迫切。

1.3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因为国家只有大原则的“规划”而没有细则或标准,目前理论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或样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市州都是各自为政,按照“规划”的大原则自己去理解去细化和设置建设。本人选择这个研究课题是想探索市州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和紧急救援中心建设的细节和范式并提高到理论化高度,发现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实现其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2 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简介[2]

2.1 美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和应对体系 美国集中了全国最好的资源,建立有一整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系。美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和应对体系如下:

2.1.1 政府行政决策层面 美国总统可以依据法律授权,颁布总统行政命令,界定突发事件(如传染病)的性质,并对卫生部门进行授权。发生突发事件时,首先由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向相关方面提交危机评估报告。然后由副总统召开跨部门的国家卫生理事会会议,研究危机评估报告并向总统提出建议和对策;总统就此危机咨询总医官后,根据《宪法》和《公共卫生服务法》第361条授权,视情况决定颁布相应的总统行政命令,启用紧急情况快速反应计划。根据总统行政命令,总医官依法授权颁布和实施传染病防治条例和规定。

(1)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是负责保证公民健康和提供医疗公共事业服务的部门,是全国最大的健康保障机构。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美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9.11”事件后,卫生和公共服务部进行了相应的机构调整,加强了组织保障。2001年12月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成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OPHP)。

(2)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该办公室的任务是领导和指挥卫生和公共服务部所有针对生物恐怖活动和其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需的防范、保护、反应和救援活动,是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针对这些活动的核心单位。办公室主任直接向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汇报,是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有关生物恐怖活动和其它公共服务突发事件的主要顾问。

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的职责是:作为卫生部长在生物恐怖活动和其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时代表其它联邦部门和私有单位协调合作;建立和实施保护民众免于生物恐怖活动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范、保护、反应和救援的战略措施。可以说该办公室是美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中的神经中枢。

(3)国土安全部(DHS):2003年3月美国新建了国土安全部。联邦政府为应付紧急事件,制定了紧急情况快速反应计划。DHS和CDC的快速反应机制,是联邦紧急情况快速反应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紧急情况快速反应计划中对DHHS和CDC在紧急情况时的职能、责任、参与方式、协调方法等做了详细规定:评估健康和医疗需要,健康状况监测,医疗技术人员,健康和医疗设备安全,现场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射线、化学和生物物质的危险性咨询,精神健康治疗,公众健康信息,带菌者控制,饮用水和废水以及固体废物的处理,死亡者确认和太平间准备,兽医服务。DHS的责任有五项:指导、协调和联邦应急的整体需要;在现场提供医疗和公众健康救助的领导力量;指挥本部门官员支持紧急情况的反应行动;在应急反应行动中指挥医疗人员并安排设备、物资,提供支持;提供DHHS的官员直接参加国家灾害医疗系统支持中心的工作等。

2.1.2 具体执行方面――美国公共卫生应对系统 美国传统的公共卫生应对体系是以“国家 ― 州 ― 地方”三级公共卫生部门为基本架构。“9.11”事件和炭疽袭击,对美国应急系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并因此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公共卫生系统。目前,美国仍在不断建设和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系统。新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主要由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DHHS)牵头,多部门参与,以新的三级应对体系作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系统。新的三级应对体系自上而下包括:CDC((联邦)疾病控制和预防系统――HRSA(地区/州)医院应急准备系统――MMRS(地方)城市医疗应急系统三个子系统。以CDC为核心,国家及地方的卫生机构负责,构筑了强大的公共卫生防护网。

(1)CDC-(联邦)疾病预防与控制系统: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是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的一个部门,是负责传染病防治最主要的部门,是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系统的核心和协调中心,主要提供具体管理与技术措施和信息。

CDC成立与1946年,总部设在亚特兰大。最主要职能包括:与联邦政府部门和其它机构合作,制定全国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战略、公共卫生监测和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资源整合、公共卫生领导层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培养;落实疾病预防的计划和措施;管理全国健康的统计数据;提供检疫指导、工作场地安全和环境疾病预防等服务;并与25个以上国家合作提供国际疾病传播监管服务,加强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综合能力,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保护美国人民是CDC的重要职责。

CDC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在早期及时发现疾病暴发并发出预警;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疾病暴发后,连续追踪新发病例,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并使民众知道疾病的传播态势;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和调用医学专家,协助应对突发疾病;同时还将来自其它组织对抗疾病的研究信息共享,以及时获得技术支持和人力或财力方面的支持。CDC的主要职能是预防和预警,为此CDC采用了大量的监控措施,其独立或参与完成了美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中多个保障系统、监控系统、诊断系统及反应系统中多数计划。

①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的信息监测系统:在整个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中,信息快速、安全地传递之关重要,为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做出预测、预报和预警。

多个监测系统组成的全国电子疾病信息监测系统,提供全国疾病监测信息。该系统的主要职能是:调查和跟踪疾病并进行辨认分析,评估疾病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提出并评估预防和控制措施,监测疾病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并提出对策,监视传染病病毒的变化,协调和促进实验室研究、监测医治效果等。近年来越来越通过网络上传下达;灵活机动地针对新病设立新的疾病监测报告预警系统;还开发出可以包纳所有法定传染病的新系统以及迅速通知临床人员的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对疾病数据即时采集、分析和分发,为DHHS、CDC以及全国有关机构提供各种疾病的动态数据。

为了快速探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各州及地区均需建立高效的、强制的疾病报告和监控系统,特别是针对生物恐怖事件、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其它公共卫生威胁。卫生部对地方卫生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一套24小时运转的、可接收和分析来自管辖区域的重要疾病的系统;保证执法机构可以获得和调查任何可疑事件、可能的恐怖事件和异常病群;定期检查疾病监控系统的时效性和完整性;保证对公共卫生、临床和其它医疗人员有关流行病学的培训;通过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参与,加强和提高疾病暴发报告的时效性,特别是细菌和病毒性疾病;评估有关皮肤、皮疹的监控能力,加强监控系统中对这类疾病的监控;保证监控系统的足够人员、设备和培训支持。

信息反馈系统是美国卫生预警网,是以CDC为主并协同美国县市卫生官员协会和美国州卫生官员协会及其他卫生组织共同建立的一个全美卫生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系统提供的功能有公共卫生信息共享、远程教育功能、通过基于卫星和页面技术不断提高应对公共卫生威胁的技能和早期预警系统功能,如通过广播式传真,向地方、州和联邦卫生部门以及媒体发出公共卫生威胁和必要防范与反应行动警报。美国卫生预警的建立使全国地方卫生官员能及时获得和共享疾病报告、应急计划和CDC的诊断和治疗指导方案;使地方的卫生部门和重要社区的卫生组织(如医院、实验室、医疗急救系统和临床医师)的联系更加紧密,以便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使地方、州和联邦各级卫生部门之间以及与执法部门之间可以快速、安全的沟通和协调,以实现对公共卫生威胁更高层次的防范。

②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的实验室诊断系统:一旦出现生物恐怖活动、传染性疾病或其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时确诊病原及确认生物或化学恐怖物质尤其重要。CDC建立了一套综合、多层次的实验室应急网络,该网路已成为整个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应急网络是CDC与各级协作单位共同努力而构建的一套系统的实验室网络,包括将各级公共卫生系统实验室与其他联邦先进的军事、兽医、农业、水和食品测试实验室相联结的多层次的实验室网路。专长于实用检验,在人员设备资金方面与大学临床实验室各有所长;全国上下,互通有无,为现场调查服务,不各自为政。

实验室应急网路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所有合作实验室的努力,保证一流的生物鉴别和诊断能力,以应对生物恐怖事件和其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③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的医药保障、医院系统保障:为了加强医院系统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美国卫生部卫生资源和服务管理局专门提供了《医院系统应对资助计划》。该计划主要由联邦政府出资装备和补贴各大都市的医院,包括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科,提高医院系统的高峰应急能力,包括急诊部门、门诊中心、医疗急救系统,以及其他合作医疗机构在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大规模免疫、治疗、隔离和检疫的能力。这些医院平时根据市场需要运行,同时,不断进行传染病防治能力的训练,一旦出现疫情,在政府要求的时间内可以马上转换为应急医院。根据计划要求,每个州卫生部门还必须指定一名高级官员负责医院系统应对计划,成立医院系统应对计划委员会,制定明确的医院系统应急计划。

一旦出现生物恐怖事件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需要一定量的特种药物、疫苗和抗毒素治疗患者和防治病原的进一步扩散。由于病原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出现某种药物的短缺,而且地方的贮备药品资源有可能很快耗尽。为此,CDC建立了急需药品、疫苗、解毒剂和其他医疗器材的库存机制 ――《全国药品库存计划》可迅速启动,保证了处理重大公共卫生和灾难事件无后顾之忧。

此外,还建立了一支精良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机动队伍和网络系统,“9.11”事件后还拨专款建立了一支流行病学专职队伍。

(2)HRSA――(州级)医院应急准备系统:主要通过医院、门诊中心和其他卫生保健合作部门的应急能力,来发展区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主要功能是药物供给、实施治疗、沟通系统、检疫与隔离、医疗人员培训和医院间协调等。该系统在全国实行分区管理,共设10个区,区内以州为单位实现联动。在地方州政府,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各州建立了战略领导、管理、协调和评估机制,以应对生物恐怖事件和应急项目的执行主任,同时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州级政府卫生部门、紧急事件管理部门、紧急药品服务部门、农业卫生所、执法部门、消防队、紧急救援队和职业卫生队、其他医疗保健服务单位(包括大学、学院和医学院)、社区保障中心、红十字会和其他志愿组织、医院系统(包括兽医院和军队医院)。委员会负责对本州现有公共卫生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评估,以便制定规划和选择重点;对本州有关法律、法令和条款进行评估;制定全州范围和区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计划;建立24小时运转的机制,预报突发事件和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反应系统;每年对应急计划进行一次演练,以保证对突发事件反应的高效性。

(3)MMRS ――(地方)城市医疗应对系统:是地方层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运作系统。MMRS项目始于1996年,原属DHHS,2003年3月划归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该系统主要功能是药品储存与发放、早期预警和报告、医护管理、沟通机制、培训、受害者或伤员转移及突发事件应对与协调等,通过地方的执法部门、消防部门、自然灾害处理部门、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第一现场应对人员”之间的协作与互动,确保城市在一起公共卫生危机中最初48小时的有效应对,使城市在全国应急资源被动员起来之前能以自身力量控制危机事态。

此外,还有执法机构、海关、交通部、农业部、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环保局等多部门的参与和协作。

2.2 英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 英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和执行机构则集中在地方,主要由隶属于国民健康服务系统(NHS)的初级保健联合体(PCT)和国民健康服务联合体承担。此外,还有区域层次的协调组织,包括卫生保护局9个区域办公室、12个区域传染病监测中心、卫生战略局及首要初级保健联合体。

国民健康服务系统地区行政机构在整个系统中的职责是确保地方卫生服务机构在突发事件中快速恰当的反应,这一职责通常由地方公共卫生首长执行,日常工作则由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顾问协助完成。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治权的实体,仅接受卫生部的战略性政策的指导。正是这种有效的组织机制使得英国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响应具有高度的敏捷性、快速性。

在执行层面的应对网络中,卫生局在2002年4月1日前一直负责整个应对系统的运作和协调。紧急救护机构在突发事件现场处理中负有重大责任;医院急救系统也是国民健康服务系统(NHS)突发事件应对系统的一个核心;基本社区服务系统则向突发事件中的民众提供直接的医疗保健等服务,并向公众提供来自专家的信息和建议。根据2004年4月1日修改的国民健康服务系统突发事件应对计划,更多的职能从国民健康服务系统(NHS)的卫生局转向基本医疗委托机构(PCTs)。新计划构建了一个更完善的公共卫生网络,网络中的各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各司其职,协调运作,形成了更为综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系统。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初级保健服务和二级保健服务,由国民健康服务系统的初级保健联合体和国民健康服务联合体负责提供。

初级保健服务是国民健康服务系统的基层组织。主要承担计划编制、卫生服务保障和提高本地居民卫生水平的职责。该服务主要有初级保健联合体负责提供,成员包括家庭医生、药剂师、牙科医生和牙科治疗中心、眼科医生和国民健康指导中心。英格兰共有303个初级保健联合体,由政府拨款,享有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大约75%的预算。在初级保健联合体中家庭医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健康服务系统中的第一道防线与患者的联系最密切。他们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健康指导中心也是初级保健服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是为个人提供快速和免费的24小时健康咨询服务。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则负责指导咨询者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为其联系救护车服务。

二级保健服务主要由国民健康服务联合体(NHS Trusts)提供。医院服务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急性病医院服务和特殊医院服务。主要的大城镇都设有医院联合体,其中一些医院是国家或区域的某些特殊护理的专业中心,有一些和大学协作,帮助培养训练卫生专业人员。除急诊外,医院治疗需要由个人的家庭医生进行预约,根据排队的先后次序或病情的轻重缓急接受治疗。同时国民健康联合服务体也提供社区服务(如设立卫生中心、门诊部或上门治疗)、精神治疗和急诊治疗。国民健康服务系统联合体是国民健康服务组织的主要雇主,拥有护士、医生、各领域的专家,以及保卫、清洁、管理、计算机、餐饮服务等众多职员。此外,救护车服务联合体(Ambulance Trusts)也是国民健康服务联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进行“第一时间”的呼救响应。

在英国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的其它相关机构和执行主体还包括:

2.2.1 中央政府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编制“国民突发事件计划”(主要是反恐怖主义、自然灾害、空难和火车相撞等突发事件的应对计划),协调中央和地方的突发事件计划,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为地方政府提供建议和支持,并向议会报告相关事宜。

中央政府有两个主要的部门主管中央政府突发事件响应的协调事宜,即首位政府部(Lead Government Department)和国民应急委员会(The Civl Contingencies Committee).

首位政府部的职责是协调中央政府各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响应行动,为各部履行其专业职责提供框架。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与地方响应建立必要的衔接,搜集和整理突发事件信息突发事件,向部长和议会通告相关事宜,向公众和媒体提供国家信息,并在地方战略协调组织和中央政府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国民应急委员会由内阁大臣担任主席,主要处理首位政府部无法单独处理的国家突发事件。

2.2.2 地方政府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为本地居民和社区提供社会保障,要利用一切资源减少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根据事态发展,工作重点逐步转向恢复之后,地方政府将主要负责领导社区重建和环境恢复。

2.2.3 环境署 首要职责是保护水资源、土地和空气,主要任务是尽量减少突发事件对人类健康、环境和和财产的影响,并就可能遭受的影响向公众发出警告、为公众提供专家建议,同时对应对事件原因展开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环境署实行全年全天候工作制,当接到有突发事件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或社会环境构成或将会构成威胁的通报时,将立即做出响应。

环境署和国家、地方的相关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突发事件计划中承担相应的职责和提供相应的应急服务,以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此外,环境署还在关于国际核危机和海洋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国家应对计划中承担相应的职责。

2.2.4 军队 主要负责民防事务。一直以来,军队都是突发事件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可以在恶劣天气、突发的、灾难性的突发事件中提供帮助。

2.2.5 警察 负责协调现场和周围的响应工作。他们协助事故调查组的调查工作,事故调查组包括卫生和安全行政官(the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铁道巡查、航空或海洋事故调查科(the air or marine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ranch)等。警察还负责统计伤亡信息,鉴定死者和安排善后事宜。

2.2.6 消防队 负责营救被困于大火、灾难或废墟中的受难者。他们熄灭大火,清理化学或其他有毒物质,以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并协助救护队救助伤亡人员,帮助警察处理遇难者尸体。此外,消防队还要负责在警戒线内所有应急工作人员的卫生和安全。

2.2.7 志愿部门 突发事件往往影响力较广泛,需要多方支持,志愿者可以以团体或个人的名义与地方政府建立广泛合作。

2.3 日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

2.3.1 管理体系 在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由主管健康卫生、福利、劳保的厚生劳动省负责建立并以之为核心。这一系统同时被纳入整个国家危机管理体系。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覆盖面很广,包括由厚生劳动省、8个派驻地区分局、13家检疫所、47所国立大学医学系和附属医院、62家国立医院、125家国立疗养所、5家国立研究所构成的独立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由都道府县卫生健康局、卫生试验所、保健所、县立医院、市村町及保健中心组成地方管理系统。

2.3.2 管理程序 三级政府两大系统,通过纵向行业系统管理和分地区管理的衔接,形成全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网络。根据地方自治制度及传染病新法和健康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地方政府及国民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明确的义务和责任。需要强调的是,在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中,消防(急救)、警察、医师会、医疗机构协会、通信、铁道、电力、煤气、供水等部门,也按照各自的危机管理实施要领和平时的约定相互配合。中央主管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最主要职责是收集信息并制定和实施应急对策。平时,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感染信息中心进行法定的传染病发生动向跟踪监视调查,每周五前上报上周情况并在网上公开。

2.3.3 管理特点 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特点为:

(1)依法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政策约束机制1997年日本曾发生约4.2万人患结核病、死亡约2700人的战后最大传染病事件,为此1998年前后日本政府对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完善工作,主要包括传染病预防与染病患者的医疗法、检疫法、艾滋病预防法、关于后天性免疫力不全性传染病的预防指针等法律,以及厚生劳动省《结核病紧急事态宣言》、《关于传染病的健康危机管理实施要领》等条例。针对当时发生大规模结合病的突发事件,厚生劳动省分别制定了《健康危机管理基本指针》和《健康危机管理实施要领》,地方政府也相应制定了应对管理措施,对因药品、食物中毒、传染病、饮用水污染及其他原因造成危害国民生命或健康安全的事件,提出了建立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内的相关组织机构、应对体制及相关对策措施。

(2)快速信息与情报公开机制1993年,日本政府曾因隐瞒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的情况,被媒体揭露后引起轩然大波,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诉讼至今尚未结束。1999年政府公开了《情报公开法》,改变了隐瞒问题的做法。如传染病预防与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法从整体上规范了国家和地方自治体的传染病对策,特别是对各地方自治体,从传染病的信息收集、患者诊断、消毒到医疗费用的负担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特别是在有关大规模传染病发生时,政府可以通过包括行政命令在内的一切手段向国民公布、说明情况。其中包括:通过都道府县的保健所向国民发出通知,通过厚生劳动省网站信息以及通过媒体发出通知,政府还有权向媒体发出命令。这一连串的措施,使日本在发生大规模传染病及遭受生物武器袭击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的领导能力,使损失减少到最小范围。

如上述有关法律规定,将传染病分成四类,对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感染症患者及新型感染症患者,只要发现其带有病原体“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或怀疑有症状,必须在一天之内经最近的保健所长向都道府县知事报告其姓名、年龄、性别等事项。对第四类感染症,如发现后天性免疫不全综合症、梅毒、疟疾及其他厚生劳动省政令规定的患者,包括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必须在7天之内经最近的保健所长向都道府县知事报告其姓名、年龄、性别等事项。各都道府县知事接到报告后,对第一种情况,必须立即向厚生劳动省大臣报告;对第二种情况,在政令规定的时间内向厚生劳动省大臣报告。

(3)健全的政府应对危机管理机制与指挥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加强了应对公共灾害的危机管理,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危机管理体系,并不断给予完善。政府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自然灾害等不同方面建立了危机管理体制,内阁总理是危机管理的最高指挥官。在这一危机管理体系中,政府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别,启动不同的危机管理部门。2002年底,政府还在首相官邸的地下一层建立了全国“危机管理中心”,指挥应对包括战争在内的所有危机。许多政府部门内部也都设有危机管理的对应机构。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体制看,厚生劳动省是代表日本政府负责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主管部门,对处理诸如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担负直接领导职责。以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为例,当其在我国广东、香港等地传播时,厚生劳动省就实施了紧急管理体制,即首次启动了“健康危机管理会议机制”,通过颁布政府通知、政令的形式,向国民通报SARS的信息。随着SARS的进一步蔓延,政府启动了更高一级的应急机制,4月8日,厚生劳动省成立了以厚生劳动大臣为部长的“SARS对策本部”并于当天召开了第一次干事会,讨论并采取包括开设SARS信息热线、加强检疫防范、国内SARS患者报告基准、都道府县医疗机关的患者管理基准和院内感染对策基准、随时准备向本国SARS发生地派遣专家医疗小组、要求地方公共团体启动实施信息受理机制与紧急联络体制等对策。

(4)完善的国民健康预防保健机制在预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分布于全国各都道府县的地方保健所和市町村的保健中心。地方保健所在人口动态统计、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改善食品营养及食品卫生、保持住宅环境卫生、维护公共卫生和公共医疗、预防传染病以及应对健康危机管理等诸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保健所职员经常深入居民区、学校等地进行日常的疾病预防工作,教育儿童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同时基本建立了包括预防发生健康危机、健康危机发生时的人财物准备与落实组织体制、应对危机的各种防疫保健服务与信息搜集管理、健康危机后的生活恢复等四大方面机制。因此,注重平时的国民健康预防保健工作,使国民养成重视食品营养、环境卫生以及预防疾病的良好习惯,建立应对发生公共卫生健康危机的经常性基层工作机制,是确保日本少发生或不发生传染病的重要因素。

3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公共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常见传染病得到了较好控制,总体上处于低发水平。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传染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传染病区(科)、专科防治机构、院前急救机构和职业中毒与核辐射救治机构相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救治水平逐步提高。到2002年底,全国传染病床位数达到7.8万张(其中传染病专科医院病床为2.5万张,综合医院传染病病床为5.3万张);有153个地市以上城市建有急救中心(站) 。

现行医疗救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是:(1)救治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不强;(2)救治机构布局不合理,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大多数医疗救治资源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城市;(3)医疗救治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管理事权划分不清,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区域内资源优势互补的合力,整体运行效率不高;(4)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自独立运行,缺少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不能及时预测、预警和进行有效处置。上述问题在这次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过程中暴露比较明显。

为了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执行。

按照发改委和卫生部要求,从二三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升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等措施,基本建成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就对重大传染病、新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建设原则是:(1)依法办事,科学决策;(2)合理布局,整合资源;(3)中央指导,地方负责;(4)统筹兼顾,平战结合;(5)坚持标准,规范建设;(6)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框架由医疗救治机构、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和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组成。(1)医疗救治机构,包括①紧急救援中心和医院急诊科。②传染病救治机构,包括传染病医院、医疗机构传染病病区和传染病门诊(含隔离留观室)或后备医院。③职业中毒、核辐射救治基地。(2)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包括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3)医疗救治专业队伍,其组成人员平时在原医疗机构从事日常诊疗工作,定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接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调度,深入现场,承担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关于新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目前理论界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或范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市州都是各自为政,按照《规划》的大原则自己去理解去细化和设置建设。传染病医院(病区)建设,地级市根据服务人口,改扩建一所病床规模不等的传染病医院(病区)或后备医院,在现有县级医院内通过改扩建设置不同规模的传染病科和相对隔离传染病病区,比较单纯,分歧意见少。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相对于传染病医院(病区)的建设要多。按照《规划》要求,地市级城市建立紧急救援中心,原则上独立设置,也可依托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目前,真正独立设置的少,而依托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设置的多,反映出的问题也多。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在凉山州的实践

4.1 凉山州紧急救援体系的原貌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与云南省接壤,省内与雅安、乐山、宜宾、攀枝花、甘孜等市、州交界,面积6.01万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人口4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7%左右。由于历史与地理位置等原因,凉山州在改革开放后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较滞后,有近百万贫困人口。全州十七个县、市,612个乡、镇,按传统建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健全。

二三年“非典”也进入了凉山。随着全国“非典”疫情的发展,2例“非典”病人(疑似病人最后确诊)乘火车从广东、北京等疫区出发回到凉山州并显现“非典”临床症状。“非典”突然来临,人们一片惊恐。凉山州没有一所专业传染病医院,所有医院的传染病科及传染病区隔离、消毒措施不合格,不能使用,全州没有一辆传染病专业救护车,急救设备不配套,医护人员不配套,没有专业的隔离衣,防护设施不到位……一切都得从头应对。凉山州为预防控制“非典”,在所有交通要道进入口设立了检查站,火车、飞机站口是24小时由医护人员值班监管,确保不遗漏一例“非典”病人及疑似病例。为集中管理已经发现的2例“非典”病人,政府专门在西昌租用某一职业技术学校院落、房屋,改造成一临时封闭传染病医院,抽调专业人员、添置专科设备……一切都在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安排下沉着应对。所有付出最终得到了回报,凉山州的“非典”未发生第二代病人,2例确诊患者均康复出院。但是,凉山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凉山的院前急救体系是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建立的,没有统一的规划,各级医疗机构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理解各自为政,自由设置,仅院前急救呼叫号码除通用的“120”外,还有“999”、“998”、“995”、“991”等等。全州只有一个区号,而“120”却各县都独立存在,在单位经济利益趋动下,群众呼叫急救,可能几家医疗机构的救护车同时出现在现场,也可能因在偏远山乡或伤病员无经济能力,一个医疗机构的救护车都不去,甚至去了也不救……当时凉山州院前急救工作与全国其它地区一样处于无序、混乱状况,纠纷不断、事故频发、问题多多。

4.2 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建设凉山紧急救援体系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建设规划》下达后,凉山州委、州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协调会讨论贯彻实施办法,一致认为,要以国债项目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建设凉山紧急救援体系。

4.2.1 传染病医院(病区)建设① 按照《规划》要求,地级市根据服务人口,改扩建一所病床规模不等的传染病医院(病区)或后备医院,在现有县级医院内通过改扩建设置不同规模的传染病科和相对隔离传染病病区。凉山州根据当地实际新建一所州级传染病医院挂靠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州级医疗机构中以前没有传染病医院),该传染病院为新征38亩土地独立构建,标准设计,病床100张,建筑面积9156平方米,目前建设工程进入尾期。各县(市)人民医院均采用独立或相对独立构建方式,标准设计建立传染病区,病床8~40张,面积320~1800平方米,目前建设工程均基本结束,大部分已投入使用。全州传染病医院(病区)建设足以应对“非典”相似疫情的救治工作今后在类似“非典”疫情暴发时政府、市民均不会再惊慌失措。

4.2.2 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① 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相对于传染病医院(病区)的建设要多。按照《规划》要求,地市级城市建立紧急救援中心,原则上独立设置,也可依托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紧急救援中心受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指挥、调度本行政区域内医院的急救资源,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病人途中监护。在州府所在地西昌市,原来已经独立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疗机构近10所,仅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就6所,而必须统一使用有全州紧急救援呼叫电话“120”又放在西昌市某一医疗机构,而该医疗机构的主要住院病人来源于院前急救业务。各大医疗机构都想将紧急救援中心挂靠自己,竞争激烈。因为一旦掌握“120”这一惟一急救呼叫电话资源,则不愁病人来源。而把紧急救援中心依托某一医疗机构,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倒是省事,但将出现明显的资源分配不公,不利于病人的救护和紧急救援工作的开展与发展。独立建设紧急救援中心,则从机构建立、人员配备和土地征集、工程建设等都得从零开始,政府经费开支较大,同样也存在资源合理分配的难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最终决定从长远着想,科学规划,独立设置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独立法人,编制25人,直属州卫生局管理。政府划拨土地3800平方米,建设1150平方米业务办公用房,按国家规定配备专业急救车辆并建立“120”指挥调度平台,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运行。

紧急救援中心建设的功能及技术要求

按照《规划》要求,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具备三大功能与任务:(1)、指挥调度;(2) 院前急救;(3) 培训教育。

(1)指挥调度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负责全州十七个县市的紧急救援指挥高度工作,全州境内的“120”求救电话均接入州紧急救援中心“120”指挥调度平台。

1)“120”平台功能要求

按照凉山州当前有效求救电话数量及指挥调度必须的工作量并考虑5~10年内的发展需求,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设置8条“120”中继线(预留4条),并配备8部指挥调度专用电话(预留4部),一部传真(普通)电话。

A、话务处理功能要求。

①用户呼叫到达后,系统自动应答。

②可识别用户主叫号码。

③提供自动语音辅导,辅导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

④根据用户的按键选择,转到相应的电话进行处理。

⑤采用软排队算法,第一个坐席享有最高转入优先权。2、3、4号坐席优先权依次降低,即来话转入空闲的编号最小的话机。

⑥设置4个坐席微机,语音和数据同步,显示来电号码、所属地区和相关记录。

⑦具备监听、三方通话、会议功能。

⑧在遇到内线话机忙时,提醒用户等待或挂机。

⑨内线电话之间可实现在线转接,即从一个电话转到另外一个电话。

⑩内线无人接听时,提醒用户稍后再拨。

B11内线电话可播打任何外部电话。

B12断电直通保护,当系统断电时,内线直接连通,保证用户呼叫能够接入。

B、话务统计及查询功能要求

①自动记录用户的每一次呼叫信息包括来电时间,主叫号码。

②自动记录用户的选择

③记录每一次转入内线电话的时间、振铃时间、通话时长、挂机时间。

④记录无应答的电话。

⑤自动对每一次通话进行录音。

⑥可通过声卡播放和电话回放任意一次通话的记录。

⑦可根据主叫号码查询呼叫记录。

⑧可根据时段查询呼叫记录。

⑨可根据内线话机号码,查询呼叫记录。

⑩出呼叫统计报表,可按天、月、周、年等进行统计,含呼叫量、主叫号码等等信息。

C、抗骚扰及宣传、教育和补救功能

在“120”指挥调度平台开通后,每天接到的电话95%是骚扰电话,工作人员(4人)处理电话非常忙碌且易发生真正的求救电话进不了平台。这些骚扰电话中大多数又是恶意骚扰电话,调戏、谩骂工作人员甚至捏造求救事件等情形频繁发生,严重干扰紧急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抗骚扰功能的设计摆在我们面前。

①初级抗骚扰功能

我们设计了初级抗骚扰软件,即骚扰电话录入、自动识别软件。当工作人员确认某电话是恶意骚扰电话后即录入“黑名单”――骚扰电话号码库,一旦该电话号码再次进入“120”指挥调度平台,坐席微机立即自动识别并在显示屏上用红色的“骚扰电话”字样提示指挥调度员,指挥调度员便立即挂断该来电。这样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接听电话工作量,也大大减少了被谩骂和调戏的事件发生。初级抗骚扰软件仍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骚扰问题,一是隐藏电话号码的骚扰电话不能被锁定;二是工作人员仍然有较大工作量来挂断骚扰来电;三是骚扰电话真正有求救的时候不能正确处理。第三种情况我们亲自经历过。在2004年春节前的一个傍晚,一个被录入“黑名单”的骚扰电话连续多次进入“120”指挥高度平台,均被工作人员按惯例挂断,不停地连续的来电也引起了工作人员注意和愤慨,当该骚扰电话再次进入平台后,工作人员接通来电并准备对呼话人给予严厉训斥和教育。此时对方哭叫着哀求救命并承认以前无聊时曾多次恶意拨打“120”,干扰了“120”的工作,承认错误并请求原谅,此刻他驾车发事故翻入山沟中全身多处受伤流血不止,且双腿被卡住动弹不得,恳求“120”的抢救。我们工作人员立即调派救护车前往救治,这位曾经犯错的货车驾驶员因得到及时抢救而脱离生命危险最终康复。

②高级抗骚扰功能

为了避免初级抗骚扰软件存在的不足,我们开发了高级抗骚扰软件。高级抗骚扰软件具有更先进的抗骚扰功能,其一,被录入“黑名单”的骚扰电话分别按永久和暂时两个级别被锁定,其中永久锁定的是手机号码,主要是报停和欠费的手机,这种锁定的电话未经本中心工作人员人工解锁则永远呼不进“120”平台坐席微机;另一种是暂时锁定,此种电话号码在锁定三小时后将由电脑自动解锁,解锁后可重新呼入“120”平台,主要是家庭座机和公用电话。其二,被锁定的电话再次呼叫“120”时,由主服务器自动应答进行语音广播,宣传“120”电话的用途,教育当事人遵守道德规范并告知当事人如果的确需要救援则拨打非免费电话****。其三,隐藏电话号码来电也由主服务器自动应答处理,提示当事人必须解除号码隐藏功能后方可拨打“120”。高级抗骚扰软件对骚扰电话和隐藏号码来电由主服务器自动处理而不再进入坐席微机,更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但增加宣传教育和补救功能,更提高了服务质量,每班工作人员也由4名减少到2名,且工作还比较轻松。

2)“120”平台设备要求

按照功能要求,我们本着实用、节约的原则配置了“120”指挥高度平台设备。

①主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一台。

型号:研华工控机IPC-610,PCA-6168LV/P41.8G/512M,DDR/80G×3 HD52X CDROM/KEY/MOUSE。

功能:做语音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②模拟语音卡一个,型号:Sht-16B/PCI

功能:完成电话接入,放音、转接等功能。

③外线模块4个,型号:2T。

功能:接入外线(每个模块可接2路电话,可扩容)。

④内线模块4个,型号:2U。

功能:接内线电话。

⑤坐席微机,4台,型号:联想家悦。

功能:坐席使用电脑。

⑥网络交换机,1部,型号:D-LinKDES-1016。

功能:构建局域网。

⑦杰天科技呼叫控制软件、统计查询软件、语音录制、回放、查询软件、坐席软件、抗骚扰软件各一套。

⑧操作系统使用WIN2000SEVER,数据库软件使用SQL SEVER2000。

⑨UPS电源1套,型号:山特UPS C3K3(加松下电池)。

⑩汽油发电机1 部。

3)、“120”指挥调度工作要求

为了规范“120”指挥调度平台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每一个求救电话得到及时科学处理,保证每一个救援行动准确、及时、优质、高效,我们制定了:①《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工作人员纪律》;②《凉山州紧急救援救援中心“120”指挥调度人员工作职责》;③《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120”指挥调度原则》;④《山州紧急救援中心“120”指挥调度汇报制度》;⑤《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120”指挥调度平台工作流程》;⑥《“120”指挥调度平台工作记录单》。

(2)院前急救

作为全州紧急救援牵头单位,应树立院前急救工作的标榜:出诊及时、技术过硬、服务优良。我们确定了“以人为本,以服务救援对象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求2分钟内出诊,8公里内15分钟到达现场,8公里外尽可能快到达现场。按照“尽最大努力抢救伤病员生命和减少、减轻伤残”的工作方针做好现场急救和途中转运工作,按照“就近、就急,有利于伤病员救护和充分尊重伤病员及家属意愿”的原则将伤病员尽快送到目的医院。为了规范院前急救科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每一次急救工作得到及时科学处理,保证每一个救援行动准确、及时、优质、高效,我们制定了:《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凉山州急救站)出诊流程图。

按照全州紧急救援工作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的要求,全州近30所具备院前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加入了急救网络,每一个县至少有一个院前急救医疗机构,保证全州任何地方呼叫“120”求救均能得到及时救援。

为了协调州紧急求援中心与各紧急救援医疗机构的工作,保证每一次求援行动及时、优质、高效,我们制订了《凉山州紧急救援工作责任承诺协议书》,由甲方――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与乙方――州、县市紧急救援医疗机构每年签订并抄送州、县市卫生局备案。协议书明确规定了双方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并将受到监督。

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备注1),我中心研究制定了《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紧急救援应急预案》以保证我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紧急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

(3)培训教育

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成立后,即采用选调和公开招考的方式调入工作人员,25名编制中除二名财会人员外,全部都是医护人员,职称从初级到高级,年龄从20多岁到40多岁,内、外、妇、儿专业人才均有,形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合理配置的团队。

①内部培训

工作人员调入后,首先进行中心内部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每月开展1―4次业务技术学习或讲座。

②进修学习

上岗人员分期分批派往四川省急救中心、北京急救中心等上级对口单位进修学习,目前已有17名医护人员完成进修学习任务,为做好全州紧急救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搞好本中心医护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接收州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的进修学习工作。

③社会培训

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向社会居民宣传、普及自救、互救急救常识,为此我单位编印了10万份《急救常识》宣传单,每逢各种宣传日活动即在闹市区免费发放并宣讲,社会反响较好。

5 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运行中重点、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5.1 规范统一“120”急救电话号码 “120”急救电话是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在成立凉山州紧急求援中心前,各县、市均有独立的“120”电话,而这个“120”电话又仅被某一个医疗机构所使用,其余没有“120”电话的医疗机构为了争夺院前急救病员,又开通了如“999”、“995”、“998”、“991”等短号码电话或长号码电话作为急救呼叫电话。因此,全州院前急救电话花样百出,群众无所适从。

在卫生部、信息产业部《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卫医发[2004]156号)下发后,我州按照省卫生厅和省通信管理局的要求,由州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规范‘120'医疗急救号码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4年10月1日零时起,全州统一急救电话号码“120”并归属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使用,其它急救电话号码同时废止。

“120”指挥调度平台运行后,即出现了部分医疗机构为争夺急救病员而推出非短号码的医院急救电话号码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传单、路边广告牌等方式广泛宣传,严重干扰了全州紧急救援工作的正常运行。为此,州政府、州卫生局根据州紧急救援中心提供的资料召开协调会,并责令违规单位自行整改纠正,要求新闻媒体不得违规刊播宣传医疗机构自行设立的急救电话的广告。借助整顿医疗市场、净化医疗环境活动,州紧急救援中心租用专用作业车,对西昌市城区及主要交通要道的路边医疗机构急救电话广告牌进行了清理取缔,撤销违规广告牌近百块。同时,州紧急救援中心又采用与医疗机构合作宣传的方式,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全州居民广泛宣传统一急救电话“120”,从而使“120”电话走进村村寨寨,深入人心。

5.2 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及合理分流“120”急救病员 同一个市区或县城存在有2家以上参加院前急救的医疗机构,所有参加院前急救的医疗机构都视院前急救病员为其病人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强调自身院前急救工作的完美一面,要求尽可能多地将院前急救任务安排给本院或将更多的院前急救病员送往本院。怎样充分使用它们的急救医疗资源呢?或者说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分配“120”急救病员呢?

为防止分配的不合理,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成立之初便对全州主要医疗机构的院前急救工作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电信服务数据和日常统计报表、干部群众的反映,综合分析出各医疗机构在当地院前急救工作中所占份额,并报请州卫生局、州政府领导认可,以2年左右的时间为过渡期,基本保证各医疗机构现有的院前急救工作份额,过渡期后,则完全按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和伤病员意愿等因素决定其院前急救工作份额,这一举措使各医疗机构基本满意并认可。

5.3 信息透明是解决各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对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产生猜疑的好办法 在确定了合理使用各医疗机构院前急救资源和合理分流“120”急救病员的原则后,各参与院前急救的医疗机构仍心存疑虑,怀疑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是不是秉公办事,会不会厚此薄比?常有医疗机构来人来电质疑查询,也有不少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传出猜疑语言,更有甚者是有人拿无端的猜忌向州卫生局或州政府领导打小报告,一时间州紧急救援中心曾被怀疑为手握病人资源大权,可左右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权术单位。

怎样解决那些无端的猜忌和流言蜚语呢?只有一个办法,信息透明、信息公开。为此,我们编印了《凉山紧急救援工作信息》,每月公布一次救援信息(《*月份救援信息通报》)和出一期《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工作报表》。救援信息通报内容包括全州救援出诊总次数、急救伤员总人次,并分内、外、妇、儿、交通事故、中毒等项目公布病员人次,对全州救援医疗机构接听电话及时率、出车率、出诊及时率、现场情况回复及时率等工作指标进行总结,对当月全州紧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好人好事给予通报。《工作报表》则对所有参与院前急救工作的医疗机构的出诊次数、接听电话情况、出车情况、现场回复情况、病员情况给予分别通报,谁多谁少,谁优谁劣一目了然。《信息》和《报表》上发到省卫生厅、省急救中心、州政府、州卫生局,下发至各级救援医疗机构和各县市卫生局,并在“凉山州卫生局网站”上公布。

信息的公开透明,各种猜忌和谣言不攻自破,各紧急救援医疗机构与州紧急救援中心的关系走上正常的、协调的、相互支持的良好格局。

6 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工作业绩

从2004年10月1日到2008年6月30日,我中心共指挥调度出诊53291次,急救伤病员57761人次,其中急救内科病员12894人次,外科病员14682人次,妇产科病员3955人次,交通事故病员18768人次,中毒病员4307人次,儿科病员1070人次,其他病员2085人次,未发生一次指挥调度失误,未收到一例针对我中心的群众投诉。确保了全州紧急救工作准确、及时、优质和高效的进行,尤其是在全州发生大型交通事故等重、特大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在本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准确的调度和各级救援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下,对伤病员实施了及时、有效救治,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充分体现出州紧急救援中心的重要作用,从而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我中心迁入新办公楼后,顺利开展了院前急救工作,目前已出动救护车1004车次,救援伤病员1063人次,其中急救内科病员223人次,外科病员390人次,妇产科病员4人次,交通事故病员369人次,中毒病员6人次,儿科病员7人次,其他病员16人次,未发生一例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7 总结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3

上半年以来,为了战胜“*”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你们别卫生部门的同志十分辛苦,也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我向你们表示亲切慰问和感谢!

今年9月12日和17日,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共同主持,连续两次分别在武汉和北京召开了“全国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国债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和“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共卫生建设的高度重视。这次请大家来,主要目的是传达贯彻上述两个会议精神,进一步抓紧抓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动员和布置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规划工作,由于这次会议已专题印发了关于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的几点意见和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标准,下面,我主要结合国家两个会议的精神和要求,谈几点贯彻意见。

一、要切实抓紧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

从初步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我省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建设已开工的项目还不到40%,因此,下一步的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希望同志们从坚决防止疫情在今后出现反复的角度,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从关心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确保各项目最迟在今年底前实现开工,而对于已经开工的项目,要尽可能在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按照国家新的要求,在明年5-6月份,省计委和卫生厅将组织力量对各市、县(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逐一进行验收,并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提交总结报告。

为了确保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强化对项目的有关管理,这次武汉会议上,国家进一步提出了以下几项要求:

一是疾控中心建设必须坚持以改扩建和填平补齐为主,一般不搞新建或异地建设。在建设的规模上要以满足基本需要为着眼点,做到科学、经济、适用,不能盲目扩大建设规模,更不能建设与疾病控制中心的职能不相关的设施,特别是为了增加收入而附加的传染病门诊等。

二是个别项目建设规模需要调减的,减压下来的国债资金中央不收回,可用于弥补设备配置投资留下的缺口。但考虑到国债资金要求专款专用,擅自改变用途将被审计为挪用资金,因此,确需改变国债资金用途的,请在十月十五日前向省计委申请,由省汇总向国家发改委专报,并经批准后实施。

三是要确保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这个关键。能力建设包括业务用房建设、设备配置、队伍素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必须统一规划,同步整体推进,决不能使项目建设造成一批“空壳”机构。

二、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工作

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总结防治*的工作和经验,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

今年发生的“*”疫情,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俞安全,而且有可能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灾害。而目前,我们的医疗救治体系尚未健全,面对今后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常见和新发传染病、各种群众性中毒事件、核辐射潜在风险等,我们的基础设施条件、装备、专业队伍等的应对能力还相对较弱,因此,加紧建设医疗救治体系,加快提高医疗救治能力,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和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直接而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为了切实搞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按照有关法律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已编制了全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并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这个《规划》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是:

1、《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建设的总体框架

《规划》提出了以下三个主要目标:一是要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救治水平;二是要调整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合理布局;三是要健全救治体系,完善救治功能。其中核心问题是要加快提高医疗救治能力。《规划》确定的建设目标是:通过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一个适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医疗救治体系整体框架由救治机构、救治信息网络和救治专业技术队伍三部分组成。其中,救治机构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急救机构,由市、县急救中心和边远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医院急诊科组成;二是治疗机构,由市级传染病医院(病区)、县级传染病病区、中心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门诊和隔离观察室、省职业中毒及核辐射救治基地,以及具备传染病防治能力的后备医院组成。救治信息网络主要是通过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网络,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连通;救治专业技术队伍是省、地级市政府在当地医疗机构中抽调高水平的卫生医疗扶本人员,分别建立的一文高素质、可调动的技术队伍。其组成人员平时在原医疗机构从事日常诊疗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接受政府统一调度,承担紧急医疗救治任务。

《规划》提出的今明两年的建设任务是:

一是建设紧急救援中心。在各地级市分别完善或建立1个规模不同的紧急救援中心;二是建设传染医院(病区)或后备医院。根据服务人口,各地级市分别建设1个病床规模不等的传染病医院(病区)或后备医院。省会城市的传染病医院(病区)或后备医院设置床位规模不等的负压病房,承担重症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救治。在县级区域,根据服务人口,依托综合医院建设病床规模不等传染病病区。在上述传染病医院(病区)或后备医院配套建设污水处置设施;三是建设职业中毒、核辐射应急救治基地。在全国建设若干个职业中毒应急救治基地;在有核电站、核设施、大型核辐射装置的重点省份,根据需要建设病床数不等的核辐射应急救治基地。达些基地主要是依托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设立病区;四是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主要是在充分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设备,开发软件,实现信息连通。

2、《规划》实施的几个原则

《规划》提出的主要建设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中央指导,地方负责;平战结合,统筹兼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具体要求:

(1)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总的要求是在建设中不增加医院数量和城市病床总量。通过现有医疗卫生机构改建为紧急救援中心,解决目前存在的空白点,实现紧急救援中心在地市级以上城市的全覆盖;通过现有医院改建传染病医院(病区)或后备医院,调整现有医疗资源结构;通过调减城市传染病病床总数、增加面向农村服务的县级传染病病床数,调整现有传染病医疗资源的城乡布局。

总之,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绝不是要盲目扩大数量规模,而是要切实提高救治能力。在城市医疗资源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搞重复建设,还要以此为契机,调整医疗资源结构,实现医疗救治机构合理布局,明显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2)统筹考虑千时和突发重大疫情时的双重需要。

(3)中央宏观指导,地方具体负责。根据现行体制,各级地方政府应承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在中央的指导和原则安排下,地方要根据木地的实际情况,拟定具体建设项目、建设布局、建设方式和投资安排,组织实施工作。

3、项目建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1)建设资金的安排。紧急救援中心和传染病医院(病区)或后备医院建设所需资金,由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地方财力、国内外优惠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解决。

中央专项资金,国家共将安排57亿元左右,其中今年安排30亿元,先行启动市(地)级传染病医院(病区)和部分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明年继续安排资金建设所余任务。

地方资金,原则上由省、市(地)财政为主安排,经济状况较好的县也要做出相应安排。地方资金占匡算投入总额的50%。

(2)合理确定建设任务。各地要根据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及密度、距离城市的远近及交通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种类和特点等实际情况,针对医疗救治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项目,逐步完善救治体系,健全救治功能。在建设内容上,要根据当地流行病、多发病的具体情况,突出重点疾病的救治,有针对性地确定。在建设方式上,在整合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建设传染病医院(病区),也可以建设后备医院(病区);可以按市(地)、县分别建设,也可以适当集中或合并建设。

(3)坚持标准,规范建设。为了加强指导,国家提出了项目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标准。项目建设的布局、结构和流程要符合功能和规范要求,传染病医院(病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要一并纳入建设内容。建设后的市(地)级以上医疗救治机构基础设施必须达到符合应对烈性、重大传染病的标准;县级传染病区必须达到收治常见传染病人的条件,并具备对烈性传染病隔离观察的能力。要做到合理建设,勤俭节约,避免奢华浪费。

(4)落实配套政策,保证正常运营。《规划》的着力点是从建设的角度提高医疗救治体系的能力。但从根本上解决好目前医疗救治体系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增加硬件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必须配套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解决好医疗救治机构运营方式和费用的问题。为此,《规划》提出,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打破现有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形成管理属地化、指挥一体化的医疗救治管理体制;要在国家给予一定补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面对市场的运行机制,提高竞争力,保证正常运营;要实行传染病人的归口管理、集中收治的政策,以调节和控制传染病病人的流向;耍

完善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发挥好医疗机构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的预警和哨点作用;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职能,完善补助政策。

(5)《规划》的实施步伐。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将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规划》进一步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实施的具体要求,初步安排对各地方补助资金的额度和病床建设数量。各地要从现在起即对本地区救治需求、现有卫生资源状况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两部委实施意见下达后,据此确定具体建设项目,制定出以省为单仕的总体建设方案和今、明两年的建设计划,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在收到各地的建设方案后,国家将及时商地方提出审核意见。然后,各省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函、省政府关于资金安排的承诺函和资金到帐户的证明文件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国债资金程序要求下达今

年的中央专项资金。上述各项工作要坟力争在10月底前完成。

四、贯彻实施国家《规划》,制订好我省的整体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规划》的精神和有关要求,经与省卫生厅共同商量,现就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1、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领导。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很广,各市、县要成立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计划、卫生、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起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

2、关于我省医疗救治机构的布局问题。

(1)急救机构。各市州根据服务人口,分别完善或建立一个规模不同的紧急救援中心。该中心原则上独立设置,人口较少的市州也可依托一家有实力的综合性医院设置,具体方案由市州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其急救网点设在辖区内各医院的急诊科,实行集中调度管理。各县急救中心一律依托一所实力强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2)治疗机构。除己有传染病医院的长沙、衡阳、郴州三市外,其余各市州只能依托一家医院建立传染病区,不另新建传染病医院。

各县原则上依托一家有实力的县级医院建立传染病区,其中人口在30万以下的县原则上只设立传染病科,也可以设立传染病区。

各区原则上不设传染病区。

这样,全省纳入国家传染病医院和病区建设规划的单位为14。

3、今明两年的建设任务,按照国家《规划》精神,今明两年,国家将安排57亿元国债资金,重点支持建设各市州级急救中心、各市(州)县传染病医院(或病区、急诊科)。其中今年国家安排30亿元,先行启动市(州)级传染病医院和部分急救中心建设。

4、建设规模和标准,请参看这次会议印发的有关附件。

5、关于配套资金。国家将根据覆盖的人口数额核定各项目的规模和床位数,并据此对各项目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国家的补助投资只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0%。这样,各级地方政府要相应承担另外50%投资的配套任务,并要求各地的建设资金要设立财政分帐帐户予以落实和管理。我省各级政府前一段对疾控中心建设已投入较多,这次安排配套资金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为此,一方面,中央在今年安排1亿美元日元贷款渠道,地方政府可通过承借贷款来抵补应承担的部分资金;另一方面,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建设任务,不要盲目追求高标准、超规模。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医疗 统计 作用

一、医疗统计为医院资源配置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

医院的信息主要是来自医疗统计工作,医疗统计信息是医院领导进行工作总结指导、决策重大事件的主要信息依据,同时也是对医院进行全面指导和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医院长期倡导的全面质量管理,更是离不开医疗统计工作的参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统计信息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统计人员不仅要完成日常统计工作,而且要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医疗、住院和医疗辅助科室等各内部要素分配提供准确的数据。首先,建立综合信息台账,全面收集医院的各类数据,密切关注各项统计指标,如门诊科室诊疗人次、病区入出院人次、科室占用床日、危重病人数、住院手术人次、科室检查治疗人次、年度新业务新技术开展量等统计指标被广泛运用于医院要素分配中。其次,有针对性地做专题分析,如门诊量下降的原因分析,单病种疗效、费用分析,工作量指标趋势分析,每出院人数的平均住院费用和住院药品费相关分析等,寻找到科学的数据,为医院管理、临床科研和医疗保险等各要素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

二、统计信息在院前急救管理中的作用

1.为紧急医疗救援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统计信息就是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系统的收集、整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信息。统计信息工作,能为准确把握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市场和院前急救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具体提供院前急救病人动态、疾病构成、单病种的情况,呼救时段、区域,呼救调度受理情况、急救人员工作情况、急救车辆出车情况,本地区医疗救治专家、专业应急抢救队、急救设备、救护车状况、大型突发事件伤亡失踪人员、投入的抢救力量等等各类资料信息。充分发挥统计信息支持作用,对院前急救信息做到日有统计,月有分析,季有总结,年有综合统计分析,并以报表形式及时全面地反馈到中心管理者及相关科室,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统计服务,使决策者有一个系统分析研究的结果,为质量监控提供依据,为中心的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中心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2.为紧急医疗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院前急救工作的发展,统计信息工作在院前急救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院前急救统计信息工作的目的就是当好决策者的参谋和助手,为强化院前急救管理,促进院前急救的自身发展,制定政策及运行规划提供决策上的信息支持。正确管理院前急救工作,检验的最直接办法就是院前急救运行中的实际情况,而统计信息结果是院前急救运行中实际情况的数量表现,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归类、分析、统计和研究,并反馈统计信息结果,可为院前急救决策者提供新的决策依据。可以说,院前急救管理决策离不开统计信息。院前急救统计信息工作贯穿于院前急救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并渗透到中心的各个部门,也就是说,院前急救统计信息工作应全方位地参与中心决策。

三、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提供依据

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中的统计应用也越来越广。统计信息的应用不仅仅的局限于总结查询,正在逐渐向预测与监测的方向发展。通过对120呼救电话时段、区域、病种发生数量等统计信息的监测与分析,进行公共卫生安全监测,参与群发性症状或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可协助公共卫生预警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2003年的那场“非典”战役中,统计信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要确保医疗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就必须保证基层上报数据的真实性。首先,在市、县、乡、村、组五级信息统计网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计生系统流动人员管理的网络优势,卫生系统疫情控制和防治的信息网络优势,统计系统的专业优势和信息自动化建设的资源优势,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了有效分析与整合,其次是,横向建立了由各级人境监测口、火车站、汽车站、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定点医院、防疫站等组成的非典防治交通统计信息网络和疫情统计信息网络,有效的收集到了人群的医疗统计信息。

这些大量的医疗统计信息,是我们成功抗击“SARS”关键所在。而在全球积极抗击H1N1病毒的今天,以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由此可见医疗统计信息,对于我们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做好医疗统计工作的建议

1.在思想上,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我们医疗统计工作者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此做为我们工作的指导守则,同时要遵守医院内部统计工作的规定和制度,准确、及时、完整的填报上级规定的各种报表。用准确的数字反映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上级卫生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情况,分析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数字依据。

2.在行动上,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医疗统计工作已经迎来了信息化的时代,这对我们医疗统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知识要不断完善,而相关的信息技术也要过硬,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工作服务。我们要积极努力,不断为我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臧振林,医疗统计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2-15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院前急救系统;系统设计;远程急救

一、系统设计开发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作为以院前急救为己任的120急救服务正在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急救工作站点分布日渐增多,局部趋向合理化,覆盖面越来越广,单个服务半径也越来越小,特别是随着直接设置在各大医院内急救站的增多,院前急救水平得以极大提高。尽管如此,因诸如路况差、交通堵塞、现场车辆无法进入、高层楼房患者转运困难等各种客观制约因素所限,在急救过程中仍存在很多无法及时到达现场状况,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日益发展的现代信息传输技术,建立一个远程医疗急救网络,通过语音、文字、图片及图像等信息的实时传递,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病情判断,在派出救护车的同时,中心急救人员即可通过网络实时指导现场相关人员或患者开展互救、自救,并协调和指导医院有针对性地做好接诊准备,更加有效地提高医疗急救的成功率,是当前医疗院前急救工作面临的迫切需求。建立远程医疗急救网络,一方面可以更加凸显院前急救的快捷反应,另一方面能更加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加快医疗急救行业的发展,其也是未来院前急救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系统设计目标

(一)缩短伤患救治前的延误时间

利用GPS患者定位,实现最佳路径选择以及到院时间估算,提前做好接诊准备,直接进入绿色通道,同时通过将急诊科前置到车上,提前进行预约挂号以及书写检验检查项目,缩短院前急救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医院的救治能力,挽救患者生命。

(二)远程急救与指导

通过视音频编码解码技术,以及3G、4G等通讯手段,实现患者现场视频传输,以及音频通话救治指导。

(三)院内急救的路径与质控

导航式临床急救路径的使用,可以降低因为医护个体差异产生救治效果的不一致性,同时有助于医疗质量的监控。

(四)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

快速病历的书写,减少了医护人员书写医疗文书的时间,使其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到患者身上。

(五)利于医疗举证

完整详实的院前至院内的急救诊疗信息,利于医疗举证,减少医疗纠纷。

(六)辅助临床急救的科研和教学

提供完整真实的诊疗临床信息,将医疗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为以后辅助科研统计与临床决策分析提供可再次利用的数据资源。

三、系统组成及功能

(一)指挥调度子系统

筛选现有调度系统的基本信息,将患者信息、任务信息、GPS信息、地图信息集中显示。对急救行为进行统一规范;对急救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对急救事件进行统一调度。最大限度地集成了患者信息和急救任务信息,整合了区域内的急救资源,有助于更合理、便捷地进行区域资源调度。

(二)远程救治与会诊子系统

以实时的视音频通讯为媒介,能使院内专家对患者进行远程评估与会诊,制定诊疗方案并指导院前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各专科专家在急救中心,通过音视频系统了解患者病情,结合院前急救医生的诊查,进行远程诊断,提前开立医嘱,为患者赢得宝贵救治时间。

(三)院前预分诊子系统

平台将自动整合患者分诊所需信息,院内护士可在患者入科前对其进行预分诊,实现急救资源预分配。系统自动将分诊所需的必备信息进行提取、整合,提前展现给相关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急救平台,根据分诊路径、知识库的帮助提前进行分诊。

(四)急救快速电子病历子系统

系统自动对患者诊疗记录进行整合分析,形成结构化的急救电子病历,包括抢救病历、院前急救病历、留观病历。病历信息覆盖了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信息、图片信息、视音频信息及生命体征信息,为患者提供了详细的病情记录,也为医生诊断提供有力依据,为医学科研提供数据基础。

(五)急诊手术、ICU、远程会诊集成

无缝集成手术麻醉信息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建立抢救、监护的绿色通道。通过与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系统的无缝联接,减少科室间的信息屏障,将急救流程扁平化。同时与全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实现病历的回传。

(六)急救专科中心子系统

辅助科室的学科能力建设,规范急救工作流程,建设数字化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急性创伤中心等急救专科中心。针对专科中心建立急救抢救路径,通过辅助医生诊断,快速、准确的危险评估机制,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达到减少误诊漏诊、减少过度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七)急救路径子系统

提供急救知识库、诊疗路径、分诊路径,结合急救路径、分诊路径实现提前诊疗,规范工作流程,减少因医护人员个体差异导致的救治效果不一致性,同时提高对医疗质量的监控。

(八)转运ICU子系统

通过远程通讯技术,对转运患者进行远程监护,对患者的突发状况进行远程指导。记录患者转运期间的治疗护理状况,包括生命体征数据、心电波形、用药记录、出入量记录及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实时的远程监护。

四、实例应用

(一)需求规划

我院对院前急救系统进行了如下规划,现都已一一实现:

完成急诊患者快速身份识别,读取历史档案信息;

体征参数实时回传,远程分诊与急救资源预约;

建设区域急诊会诊中心;

急诊转运,县级医院急诊患者转运至徐州市中心医院;

建立脑卒中专科中心,为脑卒中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科急诊诊疗服务。

(二)应用效果

在系统投入使用以后,达到了如下应用效果:

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连接,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识别率,减少三无患者,而且让医生可更全面、准确掌握急救患者历史诊疗信息,为制定抢救方案提供最佳依据;

车载急救平台的应用,让院内医生提前掌握院前患者病情信息、分诊及准备所需急救资源,缩短抢救时间;

区域急诊会诊中心的建立,使乡村、县一级单位在现场即可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实行急诊患者的远程会诊;

利用转运护理信息系统,可记录患者转运期间医嘱、护理等信息,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医院专家及时开展远程救治指导;

通过流程再造,整合院内各科室资源,神经内科、导管室、介入室、检验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可在第一时间接收患者的实时信息,快速组建专业团队,通过协作医疗模式,为急救脑卒中患者提供专业、快速、完善的一站式救治。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6

2011年,在院部领导的持续关注和正确指导下,适时、适度地抓住市场外部环境“骤变”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专科特色的诊疗服务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创新新观念、新举措,强化急诊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强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服务工作的生命力;巩固、发展“急诊医疗体系”的优化建设,着力发展、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

2011年,全科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手抓”的科学发展观,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全科业务收入同比2011年度实现年增长70%。实现经济效益的大丰收同时,维护畅通的绿色生命通道,有效地保障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实现社会效益的大丰收。

展望2011年度,为稳固推进急诊业务的健康发展,现制定新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思想,紧随医院适应市场新形势的发展观念,认真执行院部制定的发展规划纲要,以完善急诊医疗特色的专科服务为目标,大力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的顺利推行,树立“维护健康、关爱生命”服务宗旨,为把急诊科建设成“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科室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石。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巩固历年来不断提高的急诊医疗及服务质量管理活动成果,结合医院“创二甲”等级评审及整改工作,围绕 “质量、安全、服务、效益”四个工作核心目标,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急救专业队伍的合理化配置,加大急诊医学知识的专业学习及培训力度,强调“急诊及急救医疗”对于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社会意义。

完善急诊“绿色生命通道”服务的及时、顺捷、有效、安全。完善“24小时”急诊医疗服务的目录与内容、急诊工作流程、文件资料管理、规范生命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协调各个临床科室对急诊科工作的配合。建立对“大批量病员及灾害性应急工作”进行分类管理的程序。完善“急诊留观病人24小时内明确诊断、病情稳定到安全入院”的急诊分流工作。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及三级会诊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努力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力争达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狠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技巧学习,规范体格检查流程,规范门急诊及留观病历书写,强调抗生素合理使用等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制度、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留观病历的考评工作,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重点监控“环节管理、疑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处理意见”,促使急诊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强化对急诊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及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保证抢救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加强专业训练、规范操作,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满足急救需求。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强调制度化管理。

4、服务质量管理: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狠抓优质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及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和协调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需求,适时制定骨干技术力量的专业化“进研修”计划,重点研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ccu”等危重症急救的相关专业,有效地保障急救业务的成熟推广,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院前急救:

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合理配置车载急救设备,如心电监护除颤仪,简易呼吸机等;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急救专业队伍的院前急救水平。完善“急诊医疗体系”的建设,深入挖潜,实现“急诊及急救业务”的新增长点。

三、存在不足与整改措施

1、急诊科的功能房间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对病人的输液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不利于及时发现“危急隐患”,并进行应急处理。目前采取加强巡视力度的方法进行监控,但面临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医院整体形象的建设,建议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新布局。

2、“120”急救出诊管理不到位:多重管理及人员配置“短缺”等原因,多次发生急诊科当值医师“缺位”、“120”急救出诊不到位现象。建议采取强化对司机的管理,实行惩罚制度;补充一名急诊科医师,完善轮班制度及日常业务监管工作。

3、医师对门诊疾病治疗用药不规范:个别存在大处方、用药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常见病的规范治疗,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患纠纷。

4、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急救经验不足,不能承担高强度的紧急救护任务,限制了急诊科的业务发展空间。建议医院提供一定条件,科室进行初级专业化的理论及技能培训,并选派骨干技术力量进行重点科研课题的“进研修”学习,带动科室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7

一、一个中心: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面对温州急诊急救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只有发展才能有竞争能力。计划2009年急救科在医疗总额上发展:突破2500万元大关;科研上省级课题实现零的突破;Ⅰ级刊物实现零的突破。

二、二个目标:达到重点学科要求;不图虚名的温州市急诊质控中心

1、达到市重点学科要求

提高技术水平,开展新项目,拓展市场,挖掘潜力,增加全年度科研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制订一系列奖励制度,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全科人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加强温州市急诊质控中心工作

召开一次全市会议,学习省急诊质控的标准,推进温州市急诊规范化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我院急救科的影响力。

三、三个平台:和谐平台、发展平台、展示平台

1、和谐平台

急救科全体人员,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团结友爱,民主管理。与同事和谐相处;与病人家属,加强沟通,和谐携手,共同与病魔作斗争;与领导和谐相处,赢得他们的帮助与支持。

2、发展平台

提供全科人员,人人有发展的平台,努力开疆劈图。

3、展示平台

提供人人有展示能力的机会。

四、八项措施

1、充实人员,提高素质

2009年计划医师增加4名,护士增加7名。

2、加强学习,提高内涵

⑴科室业务学习:每月安排一次。

⑵外出学习:计划主治医师级以上每年一次参加学术交流;副主任医师以上每年2次参加学术交流。原则上不派人参加学习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例外。

3、成立创伤外科,提高创伤急救能力

引进脑外医师一名、骨科医师一名、普外二名,组织成立创伤外科。

4、成立高压氧科,提高急救能力

计划2009年成立高压氧科,收治颅脑损伤病人。

5、带教继教,推广新知

⑴做好医学院学生及卫生学校学生带教工作。

⑵六月份举办一次Ⅰ类学分学习班,内容为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科危重病监测治疗学》。

⑶接收县级医院以上的医师进修学习3~5名。

⑷为全院举行二次讲座。

6、临床科研,并驾齐驱

在做好临床工作同时,利用我科设备优势,动员全科医务人员开动脑筋,多审报市、省级课题;并且要做好已经报批的五项课题科研工作。

要求大家勤动笔、广思路,多写论文。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要求每年写出二篇以上论文。

组织编写好人民军医出版社约稿──《实用危重病监测技术》一书。

7、加强宣传,外树形象

⑴印发急救科简介资料,介绍我科技术力量、设备、就医环境、就医流程等,方便群众就医。

⑵印发常见病有关资料,宣传科普知识。

⑶成立急救科报道小组。报道我科抢救成功事例及好人好事等。

⑷出好黑板报。

8、安全医疗,常抓不懈

急救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我们服务的对象病情来势凶、进展快、病因不明、变化快,是高风险地方。故此,要求我们时刻硼紧安全医疗这根弦,认真做好三查七对,提高全科人员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全科医务人员安全医疗教育,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事件发生,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农村;农民;医疗救援;院前医疗救助1 现状与背景

急救医学将急救的过程分为“ 院前急救、急诊处置、ICU 观察”三个阶段。所谓“ 院前急救”(First aid) 就是指从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始,到救护车把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 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 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到病员能否得到有效救助与生命的延续。在我国中、西、北部广大的山区农村地区,院前医疗救助系统有待完善,并呈现出下列特点。

1.1 农村空巢现象突出,留守老人与儿童自救意识差及自救能力不足:自1979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城市与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年从内陆省份吸收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与年轻劳动力的海边移动相伴随出现的是内陆地区的空巢现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1]。同时,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空巢现象将持续今后一段很长时间。据专家估计,内陆省份如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等广大农村地区,50%以上的主要劳动力均长年在外地打工,涉及到几乎大多数家庭。以湖南为例,2008 年湖南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466 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资源的50%,有的甚至达到了60%-70%以上[2]。随着年轻人外出,把老人与儿童留了下来,从而出现了倍受关注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与空巢现象。2009年年初,全国老龄办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1.8 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各种迹象表明,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们的生活、医疗与精神状态亟待社会关注。从人群发病谱来分析,老年人与儿童却又正好是疾病多发人群,同时,农民急诊发病有其自身的特点。据宁夏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农村居民急诊年发生率为1.81%,发病特点是白天发病者比例(71.15%)高于夜间(28.85%);急症突发比例(75%)高于原患慢性病突然加重者(25%),急诊病人前五位主要病种分别为外伤骨折、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腹痛、高热、妇产科急症[3]。在农村,病人患病后自救意识差,延长甚至耽误了院前救助的机会。有研究报告,在被调查的总计2129 名村民中,在“如果病情不很紧急,你会因此就医吗”的问题调查中,72.29%选择“不会立即就诊”, 而选择“立即就诊”的只有27.71%[4]。象这种情况在农村比较普通,从而形成了“小病不看,大病小看”的局面。因此,无论老年人还是儿童,一旦生病,自救意识差,同时自救能力也差,已严重地影响了病员获得被医学救助的机会。留守老人去世后多天才被发现的事例,在网上也可见报到,这说明这一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1.2 自然条件差,急救站点不全,交通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院前获得救助的时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自然条件相较差,农村急救网络体系不完善,急救网络覆盖不全,存在许多急救盲点[5],再加上交通不便,影响院前获得救助的时间。以湖南省的浏阳与汉寿两县为例,两县市最大急救服务半径平均为16. 1公里, 最远为36公里, 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约0. 5小时, 最长达2 小时[6]。有调查显示,在影响被调查者就诊地点选择的因素中,“道路交通状况及运输工具条件”首位,约占38% ,排在“医疗技术质量”(32%)与“医疗费用价格”(27%)的前面[4],这表明交通因素仍然是影响农村就诊地点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二县属于内陆省份中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区。2002年度浏阳市人均GDP为6230元, 汉寿县为4700元[7]。在2007年浏阳县已是进行国内百强行业,而汉寿县则地处洞庭湖平原,区内水陆交通均很便利。相对其他偏远山区县来说,无论经济能力还是交通条件,都比山区县好得多。以湖南省的沅陵县为例,该县属典型的山区县,县域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最远的乡镇离县城100公里以上(如七甲坪与五强溪二个镇),境内多山,交通极不便利。相邻乡镇之间相距有远有近,平均约30-40公里。以各乡镇卫生院为中心,计算服务半径,平均在30公里左右,再加上山区路难行,以此推测,急救反应时间平均计算最短也得2 小时。相对而言,在自然地理上,沅陵县地处我国中西部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区,与我国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等区内的县份相对,自然条件更不占劣势。因此,对我国中西部大多数省区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农民一旦患重病,需要医疗救助,其院前花费的时间将是对病员生命的最严重威胁之一。今年9月12日晚7点左右,我乡董山溪村村民张茂国被毒蜂蛰伤,伤情较重,因距我卫生院达20多公里,又无交通工具运送,只能在最近的村卫生室进行处理,直到13号的上午10点才送到我院,已出现了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行紧急抢救处理的同时呼请沅陵县人民医院120车接病人,我院距县城45公里,山路崎岖,来回最快也需2个多小时,因受伤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致病情过重,二天后只得又转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怀化市人民医院抢救。前后20多天,花费十多万元才救回了性命,这给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1.3 急救器械装备与人员配备不足,救助能力相对差:同样以上述二县为例,在急救装备上,在县、乡二级医疗单位中,30. 4%的乡级医疗机构中没有配备洗胃机, 60%无救护车系统设备,76. 8%没有配备心电监护仪,85.5%的医疗机构无呼吸机急救设备;在机构设置上,69家单位中11家( 16% )未设立急诊科;在人员上,急诊科医务人员总人数为321人, 其中医生172人, 护士119 人,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学历以中专和专科为主, 共占86. 9% 职称结构中以初级( 46. 7% )最多[6]。有报告显示,县、乡二级医疗机构承担了农村首次急诊病人救助任务的80%[4],尽管约80%的病例均为常见病与多发病但,仍有约15%的病人需异地转诊[3]。同理,上述二县属内陆县份中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属比较好的。有研究表明,对浙江、湖南、云南三省份进行卫生资源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经济当地卫生事业水平与当地经济发达水平高度相关[8],同理类推,对于我国中西部大多数省区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其急救设备装备与人员配备,不可同日而语,这自然严重地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救助能力。这表明急救器械装备与人员配备,与之相联系的救助能力不足,影响急诊抢救。

2 完美农村院前急救的设想

如前所述,我国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尚不完善,特别在中国广大山区农村。因为历史等诸多原因,一时改变这些困难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近期角度与中长远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步骤的解决,这或许是可取之策。

2.1 近期策略完善农村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对于农村急救网络的构建,有村、镇( 乡) 、县( 区) 、市四级的提法[5],实际上由于市级医疗机构极少承担急救工作[4],建立村、镇(乡)、县三级院前急救网络更符合实际需要。这种网络包括三条三级网络,即村、镇、县三级,信息、网络与医疗救助三条网络。信息网络负责对区域内所有急救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由村、乡(镇)与县三级构成,各级有相应的负责人。村级以卫生站负责人为责任人,收集本村的疾病相关信息,乡镇级以急救中站为负责人,县级以急诊科为责任人,以保证信息畅通。

交通网络负责对急救病员的转运与临时急救。乡镇医疗机构(医院或卫生院)在这个网络承担核心工作。每个乡镇医疗机构(医院或卫生院)配备至少一台急救车与相关设备是必要的,并组建农村120。

医疗院前急救网络系统应由村-镇-县三级共同组建。急救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乡镇级医疗机构,力求完成80%的急救工作任务,以村级、县级为辅,村级完成临时救助,县级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救助。力求做到普通疾病不出乡镇,大县不出县,重大疾病才到省城三级医疗机构的局面。

打破行政区划,开通农村120网络:“把120急救体系建到农村去”,这是湖北省十堰市急救中心暨市120指挥中心在2005年成立之初就规划的目标。在我国农村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相对薄弱,而如何把医疗急救资源配置到农村中去,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院前急救保障,十堰市在2006年就创造性走出了一步:把120急救体系建到农村去,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院前急救体系,为保障农民群众健康、服务和谐农村建设作出了有益尝试,效果明确。由于大多数山区农村的村、乡、镇比较分散,医疗急救属于时间性非常强的工作,就近救助对于医疗急救的非常必要的。因此,紧急医疗救助不应受行政区划的局限,同时,把农村各乡镇的120急救队伍有效组织起来,形成网络,达到相互支持的作用。

2.2 中长期策略增强农民的防病与自救意识:在农村“小病不看,大病小看”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源于经济上的能力不足,部分原因归结于农民防病治病意识非常淡漠。随着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施,这一状况有所好转。如果从根本上改善上述局面,光有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农民兄弟进行防病治病的教育,这些工作可以视为民间自身的,也可以视为政府的工作。如果政府投入更多地关注,让各村镇卫生室工作人员,对农民兄弟进行广泛地医学知识宣教,对增强农民防病治病与自救意识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改善政府的投入方式,引导农民集中养老:多年来,政府在“三农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城镇化建设、集中养老、农民“退休金”,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投入等等。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可以让农民居住在人口比较集中乡镇,集中解决供电、供水、通讯、医疗、上学等生活实际问题,对农村空巢的后养老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待加强;养老院、敬老院作为政府倡导的养老方式,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实行多年,但大多数农民抱着“死了也要死在自已家里”的传统习俗,未能有效地把农民吸引过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年来,我国政府还计划与落实农民的“退体金”,年满60岁农民可以从政府拿到一定数目的生活补贴,这些惠民政策体现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表现出的极大勇气与决心。设想一下,仅上述三项,政府的投入一定不会少。如果把上述三方面的投入综合起来使用,例如,以政府投入为主在集镇中建养老院,把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发“退休金”,这样可吸引更多的农民到集镇中的养老院中居住,万一老人生病,相互有个照应,这样对改善农村空巢后自救能力不足发挥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展望

作为占中国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民卫生事业,应该受到广泛地关注。农民患急诊,其院前救助体系目前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近期角度,有效的县-乡-村三级三条院前急救网络,即信息网络、交通网络与医疗救助网络,以及妥善处理紧急医疗救助就近原则,可望对缓解现阶段下农村院前急救现状发挥正向作用。从长远地角度,政府需在三农投入的方式上改变策略,把农民“退休金”、新农合医保、城镇化、养老院等投入有机结合起来,以弥补农村空巢与老年化等带来人力不足,同时加强对农民防病治病与自救能力的教育,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现实需要, 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举措。

参考文献

[1] 杨淑琼,刘河元.“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3):325-328.

[2] 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2008年湖南农村劳务经济基本保持平稳发展[R/OL]. stats.省略/tjfx/dfxx/t2009- 02- 05- 402536026.htm.

[3] 李吴萍,宋琦如,王禄生,王瑞儒,刘槟红,王维成.宁夏农村居民对急诊服务体系需求与利用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239-242.

[4] 滕永军,王燕炯,杜婉丽,王金文.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急诊医疗卫生需求调查[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2):11-13.

[5] 金薇,汪东亮,周玉皆,张志猛,王雪山,陆永姝.宿迁市农村急救网络运行现状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 2010;11(2):28-30.

[6] 周亮,肖水源,刘志宏,冯早成.湖南省两县市乡级医疗机构中毒急救服务能力和可及性的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2):114-116.

[7]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年鉴[M]. 长沙: 湖南省统计局, 2002.

[8] 胡敏,郭,赵晓华,孙振球,郭海,高敏,许丹,肖亚洲,曾芳,曾游哲.湖南省卫生事业发展的状况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7):692-696.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9

2011年,医院按照事业部职代会和党委工作部署,在事业部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标准化建设和对标工作,美化诊疗环境,理顺工作流程,狠抓增收节支,强化应急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做全社区卫生服务,作准做强体检服务,做优做细住院服务,开展病人选医生和优质护理服务以及健康宣教等便民服务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    单位基本情况

根据事业部改革制度需要和医院实际情况,医院设有综合办、医务办、医疗部、体检部四个部门。截止2011 年11月,员工171人,其中:合同化员工88人(内退4人),兴塔员工34人。

二、截止11工作量完成情况

全院住院患者1603人次,出院1600人次,床位使用率88.52%,手术66人次;组织院内危重病人抢救21人次,抢救成功率98%;门诊就诊34932人次;员工健康体检8583人次,乙方体检2123人次,合同工体检3255人次;药品处方34544张,其中医保处方26968张,总金额5243358.45元。归档上架病案合格率100%,甲级病历率95%。院内感染率控制在8%以下,事故差错率为0。前线卫生所接诊15517人次。完成小区3780户社区居民的健康建档工作;走进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建立健康档案502人次,回访583人次,收集50岁以上慢病病人的信息资料326份;免费测血糖、血压及做心电图2098人次;为油田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理疗按摩,肢体功能训练指导91人次。转往周边医院130人次,急诊接诊1333人次,开展健康教育16场1532人,开展应急演练19次,为油田单位讲课9次,参加演练8次。                                                                                                                             

工作量对比表

 

床位数

(张)

入院人数(人)

出院人数(人)

床位使用率(%)

手术人数(人)

门诊人数(人)

体检人数

2009年

72

1867

1898

73.59

128

38354

15041

2010年

60

1560

1548

78.00

82

40394

14007

2011年

50

1603

1600

88.52

66

34932

13961

2011年医院主要工作量完成情况

 

2011年计划

2011年1-11 实际

预算完成%

住院人数

1250

1603

 128.24

床位使用率

75%

88.52%

118.02

手术人数

60

66

110.00

门诊人数

28000

34932

124.57

体检人数

14000

13961

99.72

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拓展医疗服务内涵。结合医院实际,开展中医养生业务,引进**残联扩展康复理疗项目。目前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建档502人次,回访583人次,免费测血糖、血压及做心电图2098人次. 同时医院为油田行动不便的10位患者提供每月2次免费进行理疗按摩,肢体功能训练指导,完成91人次。开展儿童健**健咨询工作,为油田550名儿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入户进行新生儿访视42次;开展干部保健工作,建档40人份,一对一专人服务62人次;开展中医康复理疗4952人次;完成计划外免疫甲肝、乙肝等疫苗注射3956人次,计划内免疫注射1320人次。完成油田517名儿童的脊髓灰质炎糖丸996人次。

(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诊疗水平。2011年结合油田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发病情况,结合医院实际,采取长期性、专业性及短期培训的形式,回来后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学习效果。开展送外培训---已安排二名医生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安排5名医师参加**举办为期2个月全脱产的全科医师培训学习。12·名医师参加疆内业务学习,4名护士到疆内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我院与273、**人民医院等本地医院达成初步协议,遇危重症、疑难病请专家会诊,促进医护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开展每月医护人员医疗护理理论知识培训1次---组织完成全院医护人员业务学习11次—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职业听力结果分析及诊断注意事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多重风险因素控制管理及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职业健康体检的注意事项、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眩晕诊治新进展、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要点和宫颈癌的防治等。完成医院医护人员季度理论考核。制定院前急救计划,拟定各种急救的抢救程序,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到基地小区进行院前急救培训1次--完成院内应急演练11次—创伤病人的急救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硫化氢中毒、颅脑外伤、溺水、中暑的急救等。

(三)大力开展便民服务,真情服务小区居民。利用休息日开展糖尿病、高压压、高血脂健康宣教活动,免费测血糖、血压及发放知识手册812人次。参加矿区“学雷锋服务一条街”活动,我院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免费测血糖、测血型、测血压以及肛肠疾病咨询、用药咨询等活动。共测血糖100人次,测血型64人次,测血压150人次,发放安全用药宣传资料、肛肠疾病治疗及家庭保健宣传册等宣传单共计86余份。完成元宵节社火活动、“三.八”国际妇女节趣味运动会、环孔雀河徒步、油田矿区退管站员工参观前线、矿区文艺广场活动、油田篮球邀请赛、羽毛球、足球比赛等保健出诊服务工作22人次。安排医务人员及救护车护送油田高危产妇、癌症病人和危重患者到**诊治6次。安排一名医务人员为集团公司领导进行健**健。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医院医务人员到石油一中为学生讲解如何正确用耳及怎样保护听力;3月18日是全国护肝日,安排医务人员为退管站员工进行保肝、护肝知识讲座。“5.19”世界肝病日,安排医务人员到天然气事业部宣讲保肝护肝健康知识。

实施与**残联康复中心合作—在住院部六楼开设3间康复诊室,开展推拿、刮痧、温炙、针灸、拔罐、中草药外敷、足疗等理疗项目。3月24日安排4名医护人员完成**卫生局组织的第16个世界结核病防治日的宣传咨询活动。每月邀请**援疆医疗专家来医院坐诊,对96名患者进行一对一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病的答难解疑。

帮助油田患者办理转院130人次,联系外院核磁检查26人次,碎石4人,检验348人,请**人民医院专家会诊40次,请二七三医院专家会诊24次。完成门诊临时性输液1209人次,夜间急诊1179人次,完成合同工体检3255人次。

(四)加强医护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加强医院病房管理,要求每位住院患者均填写住院病人离院责任书及医患沟通记录单。为加强工作人员对医院各项制度的落实,每日到各科室跟踪检查,发现不足予以现场整改。开展每日科室的面对面交接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查房,尤其对新岗位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完成医院综合病区业务查房—急性冠脉综合症、小儿支气管肺炎、糖尿病等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健康宣教。

开展病人选医生活动,医院门诊和综合病区开展就诊病人3天、出院患者7天内电话回访服务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常运行,并受到患者的好评。医院安排专人负责医院病案的三级质控工作,开展每月全院医护人员病历、处方、护理文书检查及各科室满意度调查工作。结合“5.12”国际护士节开展“患者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十佳医务工作者评比及病历、处方、护理文书质量评优活动。开展矿区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医院护理岗位理论、操作竞赛。进一步完善医院8个科室医护质量工作的考核细则,及服务满意度调查内容;根据州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各项传染病的防控应对和应急准备工作,及预防院内感染工作,五月启动肠道传染病门诊工作。认真学习医保新文件并及时传达及宣传,同时及时与州医保沟通解决每月的反馈问题,配合完成**社保局的两次检查。完成医院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治理论知识考试,上报传染病22人;安排8名专家参加**卫生局组织的医疗事故鉴定会;完成2011年自治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开展工作。开展医院物资、药品规范管理和效能自检自查工作。为油田员工及家属开展药品个性化服务。完成医院医疗废物自检自查工作,并将检查及整改结果上报**卫生局。完成2011年度医院科研评审立项工作,全院各科室共申报16项,经院科技委员会评审确定13项为2011年院科研项目;完成医院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职业病健康检查、诊断机构资质年审和续展审核工作。完成全院4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和考核工作;完成2011年医院55名医师定期考核资料的准备并上报**卫生局,同时组织完成19名医师定期考核理论和操作考试。

(七)不断美化体检环境,优化流程和服务反馈。目前,完成油田甲方体检8583人次,乙方单位及其他零星体检2123人次,外签体检协议15份。年度体检回访单位15个,员工回访率100%。完成2011年度甲方和乙方单位职业健康体检分析评价报告10份,单位健康体检总结报告30份,员工健康体检反馈报告56份。实行电子信息和书面信息双反馈机制,向40岁以上的员工以书面反馈信方式向其反馈体检结果600余封。

(八)前线医疗服务

前线医疗点1-11月共接诊15517人次,宣教人数11532人次,专题讲课82场次,协助作业区食堂卫生检查422次,参与作业区抢险演练22次,出诊102人次,协助作业区饮食服务人员体检抽血65人次。其中轮南点抢救车祸1起,救治危重伤员10人次;塔中点抢救车祸5起,救治伤员10人次。为了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前线医疗部于8月增加了回访跟踪服务,回访约3560人次,既提高了医生自身的业务,又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2011年9月、10月、11月中旬在全探区范围内开展两轮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活动,针对前线人员多,分散较大等特点前线医疗部积极响应,紧急部署,尽可能做到全面覆盖,安排前线各医疗点制定好发苗服苗计划,第一轮服苗人员14000人,第二轮已领取疫苗14000人份,服苗正在进行中。

四、存在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方面。服务软件系统需尽快解决,无社区工作软件将制约社区工作的开展,目前重复、无效工作较多。同时需强化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儿童智力筛查、儿保等知识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需进一步加强**残联在医院的行医管理。

(二)体检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健康管理水平,建立医院、单位、个人三位一体的健康防护体系,体检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部分岗位人员需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体检专业技术水平,还需加强外部专家的现场指导和技术交流。

(三)设备管理方面。本地乃至疆内缺乏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专业队伍,我院设备管理人员只有一名,各种医疗设备已达400多台,成为资产重点,大型设备维修保养有合同支持,小型设备维修保养却难以为继,整体设备维修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

(四)绿色**服务方面。 因受医保政策限制,必须逐级转诊,很难按照患者的意愿和要求进行转诊到患者指定医院。**设保队转院率也有明确规定,超过定额后可能对医院回收医保资金带来影响。

五、2012年工作设想

1. 强化基础医护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利用持续开展“创先争优为民服务”活动,大力实施全过程优质服务,继续强化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内培、外训计划,针对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医护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和医疗行为规范管理,在保证医护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稳步提升。计划今年将通过外培方式送外进修5-8人,通过邀请专家坐诊10人次以上,员工自我内部培训1000人次。启动全科医生培训,力争三年内重点岗位60%的人员考取资格,持证上岗,全面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2. 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合理编制预算,突出长期发展规划、近期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项目以及突发事件的预算,提高预算符合率。同时加强三级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意识,加强药品、设备耗材以及后勤物资的源头采购环节管理,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创新创效活动。要按照事业部要求,认真分解经营管理指标,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规范管理,重点加强创收、节支环节管理,明确创收增长点和节支重点,强化措施落实,要在体检、医疗和前线服务项目上下功夫,细化预算,做到应收尽收。同时加强设备资产管理,理顺维修保养流程,责任到人,建立奖惩机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全面提高收入成本比。还要进一步降低可控成本措施进行研究,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3.以绿色**为建设重点,切实提升优质服务效果

一是急患者所急,切实加强绿色**建设,不断提升医院应急服务保障能力。在基地,坚持急诊24小时轮流值班作业,配备技术全面的医护力量和急诊救护器械,对小区随时出现的急诊患者做到随时出诊、随时抢救,继续开通小区急诊绿色**电话,设置24小时急救车辆,建立临床科室与门诊的互援机制和特殊情况下向州市医院的转送、会诊制度,提高对基地患者的突发病情的救急能力。

在前线,各作业区除强化值班医生护士的应急和日常救治能力培养、培训考核外,我们将充分依托各作业区周边的实力医疗机构建立联系,落实互动救援机制,为前线患者转诊提供绿色**。充分发挥轮南与塔中的医疗应急救援支撑能力,做好应急救治、抢险工作。

对外转诊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自治区各大医院的互动,继续商谈签订上转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的紧急接收、接治协议,同时积极依托北京等办事处,做好患者的及时转诊住院工作。

4.以强化“三基”为重点,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一是要深入落实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工作。进一步理顺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工作界面,分清职责,明细标准,规范流程,健全考核办法,切实强化对工作管理落实效果的考核。

二是全面推行五型班组和七型机关的创建活动,力争明年年底100%的班组初验达标,全面提升单元管理水平。

三是要抓好队伍建设工作。首先是要抓好对科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结合规范化管理要求,重点抓好对部门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工作考核的培训。同时要增加工商管理知识及医疗法律法规、增强执行力等方面上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科以上干部依法管理的能力。

四是要抓好专业技术和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及医疗规范的培训。加大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急救方案的演练,全科医生的培养工作,坚持自学、院内每月一次的内培,每月一次的应急演练和就近到**等医院随班学习等方式,切实增强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同时要加强年轻医生的培养帮带工作。

五是加强对党群干部和党员骨干队伍的培训教育。着重加强党纪、法规、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加强理想、宗旨和世界观的教育,以达到强化党员角色意识的目的。

六是坚持开展每年一个季度的岗位技术大练兵和每年一次的技能大比武活动,切实提高员工的岗位技术水平。

七是是坚持外请专家开展专项坐诊帯扶和知识讲座,病例诊疗、手术观摩等活动,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少量外派技术骨干到内地医院进行提升、深造学习。

5、以强化平安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逐级负责和一把手负责制,加**全生产责任追究。首先,完善和落实各类规章制度,构建医院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两周一次院长现场办公;每月一次行政大查房,对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进行检查并公示。设立HSE专项基金,实行当月考核,年终兑现,杜绝各种医疗安全漏洞和管理漏洞,为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坚持开展分级分岗的定期安全审核活动,以医院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医疗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和要害把关责任追究机制,开展好每年4次的安全应急演练和消防练习。再次,加强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技能学习,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提高操作技能。继续强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使每位员工熟记安全禁令,并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应用于工作岗位,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管理,继续落实“三防”、“四防”工作措施,达到员工无违法犯罪、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杜绝医院内部综治事件出现。进一步规范车辆、物品停放管理工作,完善监控系统,搞好矛盾纠纷调节化解工作。

6、以强化和谐稳定建设为目标,切实加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帮助员工进一步认清油田及矿区发展形势,引导员工认识“成本与市场”、“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切实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油田的大局和医院的发展目标上来。深入开展“党员集中教育月”活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党内七项制度。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引导员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为完成2009年全年工作任务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清正廉洁之风。

首先要落实廉政责任制度,及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领导人员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和廉洁谈话等制度。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月”活动,积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其次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加强对医院药品采购招投标过程的监督,防止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