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集锦9篇

时间:2023-10-10 15:58:33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化学教育 低碳生活 中学师生 调查与分析 绿色化学

低碳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家于新春在2009年底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主要是将“低碳生活”的内容和“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理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化学学科,中学化学教育还承担着加强环保教育的责任,让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形成低碳与环保的意识。目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将“低碳理念”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中学生学习化学后低碳意识是否增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通过化学学科教育对中学师生低碳生活影响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给中学化学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化学新教材的改编和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形式

本次调查以粤北地区8所城乡中学九年级、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2所省、市重点中学,2所区重点中学和4所普通乡镇中学,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以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为主,个别交谈采访为辅。现场调查向中学领导和教师发放问卷41份,全部回收;向九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向高一、高二的学生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网络调查回收中学领导和教师问卷64份,学生问卷121份。此调查在不记名的方式下由师生独立完成,不对调查对象作任何提示,只要求他们实事求是回答,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调查内容与结果

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1、表2。

3.调查结果分析

3.1中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高达93.9%的学生表示对“低碳生活”这一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说明低碳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只有23.0%的初中学生是通过化学课堂了解低碳生活,而高中学生只占11.9%,说明化学课堂上的低碳生活教育还相当缺乏。仅有66.4%的中学生对提倡“低碳生活”的做法表示会积极响应,随大流和与我无关态度的学生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学生认为考试更重要的观念有关。91.5%的学生表示学习化学对低碳生活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有关“碳足迹”、“碳汇”等具体的低碳知识却不了解。只有9.2%的学生表示不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低碳问题,觉得学不学习化学,对践行低碳生活没有影响。有12.9%的高中生表示化学知识对解决家庭低碳生活没有帮助,而初中生只占4.3%,66.9%的学生表示,只有当试卷上出现了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时,老师才会对“低碳”知识进行讲解,这种现象在高中更为明显。84.1%的学生表示化学教学中一般不会主动讨论低碳,只有谈及环境保护时老师才会讨论,还有16.2%的学生认为从没有讨论,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对低碳生活的讨论次数越来越少。当问及“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辩论赛”等对低碳生活的影响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践行低碳生活。91.6%的学生表示对有关低碳生活的新闻越来越关心,说明低碳环保教育成效初步显现。

从表2可知,购买衣服时首选化纤的只有10.7%,说明如今的中学生大都比较享受生活。选购食品和用品包装时首选简易包装的只占22.1%,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注重外表,具体到自己践行低碳生活时缺乏行动。还有13.8%的学生从没使用过淘米水等近天然清洁剂;主动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也只占50.9%;从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和餐具的只占14.6%;循环利用处理派发传单的只占37.7%;每次都能随手关灯、电脑、水龙头等的只占46.4%;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只占53.4%;在生活中重复使用塑料袋等再生资源的也只占59.3%,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今的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具体践行还远远不够,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低碳环保生活知识,特别是具体落实到如何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的教育还任重道远。

3.2中学化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3可知,所有的化学教师都对低碳生活等环保政策表示赞同,同时认为化学教学与践行低碳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掌握化学知识对实际践行低碳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这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65.4%的教师认为低碳生活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这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只有6.6%的教师表示没有好好把握有关环保活动进行低碳教育。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都会结合如节能降耗、微型实验、循环利用等进行低碳教育。在开展低碳教育活动的形式方面,高中教师多采取辩论赛、模拟实验、课外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而初中教师选择模拟实验的高达75.0%。有33.3%的高中教师认为有关“低碳生活”试题与教材的知识匹配不合理,说明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与教材的结合还有差距。只有44.9%的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适合,而71.4%的高中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太少,这为教育部门改编新教材提供了参考。还有不少老教师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平时极少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学生很难真正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4.几点建议

4.1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建议

当今中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让低碳环保教育形同虚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在高考和中考等重要考试中适当增加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更加重视低碳环保教育。建议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使低碳教育内容更明确和系统化,开发出更多更好有低碳特色的化学教材。建议建立新的低碳教育考核评比制度和激励监督机制,同时加强教师低碳环保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自身具有科学的低碳生活理念。加强低碳教育先进教师的培养,推广低碳教育先进典范的经验和做法,使低碳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必须营造浓厚的校园低碳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低碳教育活动,开展如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节约资源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能低碳环保意识;组织学生举行低碳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进行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4.2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建议

化学教师要将低碳理念放在首位,备课时努力获取并理解与低碳有关的知识,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低碳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对低碳生活进行深层次思考,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重新改造利用。如用泡沫和吸管制作有机物结构模型;用矿泉水瓶作为钠与水的反应容器;一次性输液器可以做导气管,大针管做反应器,药片包装盒代替点滴板等。化学实验过程中,结合废弃药品的回收利用方法,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并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药品回收,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过程来回收利用二氧化锰。教师要立足教材,领会新课标精神,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好“低碳教育”的结合点,如教材中的“探究蜡烛的燃烧”、“奇妙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治理大气污染”等的教学内容都与“低碳”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通过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意识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适当增加低碳生活方面的实验探究设计,帮助学生从低碳角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选取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材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低碳生活的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启发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教师要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不断反思,将低碳理念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化学教学中贯穿低碳教育的新方法。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低碳,低碳生活,低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122 — 02

低碳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它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涵盖了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多种经济形态,旨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也是从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又一次巨大进步。〔2〕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是与低碳经济相伴而生的,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无限潜力,被看作为是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观念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现实行为,其表现能够有力地说明低碳经济在民众中落实情况。大学生作为时代、时尚的先锋易于接受、践行和传播这种生活方式,并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行为诠释。

低碳生活对于高校师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大学生低碳生活现状研究是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对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调查与研究,归纳出他们的低碳生活方式,从而对其加强低碳教育,展望低碳教育的前景。对大学生低碳生活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特点,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组织低碳教学。为此,我们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全省五所高校发出问卷,了解黑龙江大学生低碳生活,并提出加强高校低碳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通过电子邮件向黑龙江省内五所高校大三学生发放500份问卷,理工类专业300份,社科类专业200份,其中男生303人,女生197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收472份,其中有效问卷461份。回收率为94.4%,有效率为97.6%。通过问卷进一步掌握了黑龙江省大学生群体对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一、大学生低碳生活

(一)低碳知识丰富渠道多样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认识,更多地来源于现代媒体,如:电视、广播、网络、杂志等媒体的宣传。他们对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都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够准确回答一些低碳生活常识。认识到低碳的重要性,支持发展低碳经济,也有践行低碳生活的态度,已有在某方面生活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低碳习惯。他们会首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用水时适量,注意再利用;及时关闭电器、电源等,已养成清洁卫生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既然能够自觉关注与践行低碳生活;那么,高校教学就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知识与讲解。院校环境、课余活动、课堂教学融进低碳元素、开展低碳教育,既能拓展了学生科技视野,也能增强学生生活热情与传播了低碳教育理念。

(二)知易行难追求舒适

调查发现大学生低碳生活情形与行为方式,与其生活条件的舒适程度、便捷程度等利己取向关系密切。虽然,生活在浓郁学习氛围当中的大学生,思想进步、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求知欲望强烈,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生活。能够乐于了解、传播低碳理念,有意接受低碳生活方式,想要自觉地践行着低碳生活;但是,日常生活上大学生更加倾向选择较为舒适、方便、卫生的行为方式。比较而言,他们夏季更喜欢使用空调纳凉、使用洗衣机洗衣服等。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是他们首先考虑、选择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或用度上大学生更倾向选择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的商品与消费方式,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高校低碳教育现状

低碳教育是由中小学生教育家于新春在2009年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低碳教育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将“低碳生活”的内容引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去。第二层次是将“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教育理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去。高校低碳教育更加侧重后者,即将低碳教育理念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使低碳教育理念为高校师生接受、践行与传播。

低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虽然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主流引导,但节能减排的教育与管理理念很早就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其内容与低碳教育异曲同工。低碳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建立管理制度强化低碳意识,优化校园环境陶冶低碳情趣,课堂教学传播低碳教育理念。

三、加强大学生低碳教育的途径

能否正确地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消费者的核心心理需求,而消费者低碳利益关注(指消费者对青睐低碳产品、践行低碳消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所能为他们带来好处的关注程度) 既是消费者践行低碳消费的原始驱动力,也是其践行低碳消费的终极需求,它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态度,故模型中引入低碳利益关注作为影响低碳消费的前因变量。〔3〕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同样也要从低碳利益出发,培养他们低碳责任。当行为者有了责任意识后,就会明确责任,表明态度,从而更加理性地进行低碳行为。高校开展大学生低碳教育与培养低碳责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营造低碳校园环境

大学低碳教育在于激发大学生自身的低碳意识与责任,明确一种态度,培养这种素质应从校园建设做起。一、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低碳生活的相关文件与管理机构。对外经贸大学设有以副校长为组长的小节能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很好的节能减排监管体系。2007年9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教育活动”试点高校。二、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可以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理念。新建设施尽量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教学办公设施和学生生活场所要体现出低碳理念,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低碳生活带来的益处。如:校园照明、景观装饰可选用太阳能或节能照明产品。学生寝室装上节能灯,既经济又节能。

(二)主题活动突出低碳元素

校园文化内容多样,形式异彩纷呈,代表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时尚的低碳 低碳经济、生活与文化也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元素。在世界水日、世界湿地日、国际气象节、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等节日高校开展了丰富的文化活动。河海大学在2010年3月22日当天展开了第18届“世界水日”和第23届“中国水周”活动。围绕着联合国确定的2010年“世界水日”主题“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组织举行了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宣讲活动。河海大学作为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知名高校,在此期间,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相关活动。2012年3月20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了“世界水日,我们学习水治理”的主题讲座,受邀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生动地讲述了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的经验和前景,学生深受启发,其中男同学表示要参加极富创意的名为“蓄须以明志”的环保公益行动。2011年东北农业大学9名在校大学生亲手绘制印刷出版了“绿地图”。与其他地图不同的是,这份地图详尽介绍了该校园内生态景观、节能设施等,以此来提倡绿色、低碳的校园生活。同学们发出了“低碳校园承诺,我行动”的号召: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垃圾、减少纸张浪费、使用环保购物袋、乘坐公交车、外出自带水杯等低碳生活习惯。

(三)增强低碳教育的趣味性

低碳生活对于高校师生来说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高校低碳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这种态度和意识。一方面,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蕴含着许多乐趣;一方面,高新科学技术产品与技术的应用,使得低碳教育充满科学趣味。因此,低碳教育内容上可选取科学常识做科普教育,方法上可采取寓教于乐。

科普教育。低碳生活有别于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更加强调减少生活作息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这些细节处处透露着科学知识与技术。因此,低碳教育可以结合生活用具介绍它们的制造与使用、工作原理、作用与效果及其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科学常识。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高、新科技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得。将科普纳入到低碳将遇到中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又可以普及推广科学常识与现象。

寓教于乐。低碳生活虽然是严肃、郑重的话题,但低碳知识与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低碳教育可以引入既时尚又低碳生活用具,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献给学生,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低碳生活的魅力。如2007年,18岁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少年Ben和Jason发明了“探戈”电动摩托车。“探戈”电动摩托车没有手把,完全靠驾驶者身体的扭动来控制摩托车的前进方向。就像站在一只大轮子上跳探戈一样。既环保又可以锻炼四肢协调能力和四肢力量。有款太阳能窗户,玻璃本身就是用太阳能电池板做成,除了透光还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窗户下附带电插座,供接咖啡壶、吐司机或者给移动设备充电。这些高新科技产品贴近我们现实生活,如果配以图片展示讲解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低碳教育作为价值取向、行为导向、品德修养教育,是一项长期教育工作。大学生低碳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校园环境熏陶、文化活动感染和课堂教学活动贯彻。在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与作用下,师生的低碳知识会得以到充实、 低碳意识得以提高、低碳理念得以践行、低碳行为更加科学。具有低碳素养的人才走向社会,将会传播、促进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教育的发展,形成校内外良好的低碳氛围,保护、建设美好的生活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申秀英,刘沛林,徐美.低碳理念下的环境教育优化研究〔J〕.教育评论,2010,(01).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范文3

一、低碳的内涵

在全球气候变暖后,科学家纷纷提出低碳的理念.近些年以来,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能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诸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其危害性可谓是人尽皆知,而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提高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逐渐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以及普遍关注.所谓低碳环保具体指的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面对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无节制、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以及人口的剧增,全球气候所面临的问题日趋严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与日俱增,灾难性的气候变化频繁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安全和生存环境.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理念的有效策略

1.树立低碳意识我们都知道,行为的先导是行动,要想让学生将低碳化学真正的内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行为,那么就应当使学生对低碳化学的思想予以接受.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与教材的内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以及低碳化学方面的教育,通过三年初中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切实的明确化学并非是污染的代名词,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防治环境污染以及净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尤为巨大的作用,并且具备着非常大的价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在课上和课下向学生们宣传人类要对化学研究成果加以善待,比如中国古代的发明之一――火药,只要能够将它妥善的利用好,就能够使其为人类造福,而如果应用到了战争中,则会带来伤亡甚至毁灭.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就可以正确的认识化学学科,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环保意识和低碳理念.

2.立足课堂,渗透低碳知识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往往蕴含着大量涉及环境的知识,因而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化学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知识.比如,在对“碳及其化合物”一课的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对“温室效应”加以重点介绍,对“温室效应”危害方面的短片、录像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避免形成“温室效应”,如何吸收工业生产中所生成的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效的掌握减轻亦或是消除环境污染的基本原理,正确的认识到环境与化学之间的关系.在对燃料的知识进行学习时,不但要使学生对人类使用燃料的历史予以了解,还应当向学生们讲解燃料燃烧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明白人们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这样从平时的教学中逐步的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的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开展化学实验,树立低碳理念实验是研究化学及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以低碳化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将焦点集中于化学实验中,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切身的体会到“无污染、无毒、量少、经济、节约”的优越性,并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加以培养,使其树立起低碳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低碳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重视实验废物的处理、推广微型化实验、自制或改进实验仪器以及改进实验方案等.比如在盐、碱、酸有关性质的化学实验中选用点滴板,此类微型实验仪器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感悟到它具备着缩短实验时间、节约化学药品、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能源消耗等一系列优点.在充分的确保不影响实验效果且实验现象明显的基础上,应当大力的推广此类实验微型化的做法,以此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良好的低碳理念.

4.确定低碳主题,调动探究欲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主题设为“低碳生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经过学生的激烈讨论,让学生深入认识到低碳生活到底是什么,了解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然后教师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低碳生活深入的加以了解.通过深入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再以科学小论文的方式来论证“低碳生活”的论点,以此将自己对低碳生活的观点的形成.在学生小论文的布置中,要涵盖以下内容:其一,你如何理解“低碳”;其二,“低碳生活”具备什么意义;其三,你如何做才能够将“低碳生活”实现.涉及和认识到有关“低碳”的话题,往往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满头雾水、一脸迷茫,甚至有些学生还会问教师低碳是什么,而只有很少的学生会说“低碳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将研究性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向学生指出,让学生注意及留心网络上、报纸上的低碳话题,主动的查找、探究有关低碳的信息和资料,以此将对低碳的理解加深.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范文4

摘要 全球变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对的巨大威胁和挑战,而低碳城市的建设、低碳生活的形成是解决当前环境和气候问题的迫切需要。回顾我所经历的一点一滴,那些记忆依然使我感到充满着挑战性。如何更好的认识低碳、实施低碳,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查阅等,对杭州市及其临安县社区居民的低碳行为现状进行调研,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提出提高我国城市尤其是杭州市居民低碳行为的途径。

关键词 低碳 行为意识 社区居民 出行

一、调研背景、意义及目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的排出,导致地球变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各地区部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志愿者联盟与绿色传播中心的在京成立,让低碳进入生活,进入社区,其宗旨是促进中国绿色碳汇增加、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在这样的形势下, “低碳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认同。由此,我们践行低碳生活,走进社区,也是刻不容缓。

由此结合我们2012年暑期“情系母亲河”流域科考实践团,通过实地调查活动,以进一步认识人们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我们利用暑假分别在五大流域途经的省市自治区开展环保宣传实践活动,以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绿色家园、培养绿色队伍为重点,以青年人的影响示范力,带动社会公众关注母亲河、关爱母亲河,在全社会倡导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

二、调研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研对象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人群、临安天目山镇白鹤村村民、T32杭州——北京车厢3、4、5、6的旅客。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方法:通过《社区居民低碳行为意识调查问卷》,有针对性的发放100份,回收93份,有效问卷86份。《低碳列车出行意识卡》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

2.数理统计方法:通过Excel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实地访谈法:通过与临安县天目山镇白鹤村社区、杭州市民、T32杭州——北京车厢3、4、5、6的旅客进行访谈,了解实际情况,以了解第一手真实有效的资料。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低谈的有关知识和数据调查分析,了解现阶段的权威研究情况,以便在分析问题时更为准确和全面。

(三)调查内容

首先,是对低碳居民社区“低碳”行为意识调查,包括居民对低碳认识度、意愿度和重要性调查、社区组织低碳宣传或教育情况、社区居民对自身生活是否低碳的评价、社区居民实践低碳宣传和传播情况、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障碍因素、低碳生活好处和对身边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等。

其次,“绿色列车 低碳出行”行为调查包括出行方式调查、出行饮食调查、出行低碳习惯调查和低碳级别汇总与调查等。

最后,杭州市、临安市白鹤村低碳宣传行为调查,包括举行的环保宣传活动、举行“最美庭院”评比活动以及举行低碳教育讲座等。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结论

(一)低碳居民社区“低碳”行为意识调查

1.调查对象研究

此次调查对象中,14%在18岁以下,23%在18至30岁,20%在30至50岁,43%在50岁以上。男性占58%,女性占42%。受访者中退休老人居多,占37%,在职者其次,占25%。

2.低碳与生活的关系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而如今,这股热潮正影响我国许多城市,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许多人对低碳已经有很深刻的认识。对受访者分析后我们发现,67.73%的人认为低碳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其中表示不知道低碳的只有3.95%。

3.社区居民实践低碳宣传和传播的情况

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现状,有91.50%的居民表示自己所住的社区几乎没有进行过低碳的宣传,而微乎其微的社区经常进行低碳传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而不应该只要求民间组织自行发起活动。

4.对自己生活是否低碳的评价

如下图显示,表示自己在生活中做的很好的群众只占13.32%,这说明我们的低碳还主要停留在只为图实惠方便的层次,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加强对低碳行为进行方便性上的创新,从而使大家喜闻乐见,真正融入其间。

5.社区居民低碳行为意愿度调查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居民是非常愿意进行低碳行动的,而仅有12.80%的人表示不会在意,2%的居民表示不愿意,可见,社区开展低碳宣传等活动,不仅不会给居民带去负担,相反还会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在居民看来,生活中进行低碳行动是很能够让人接受的一件事,其中,最能让人接受的是观看环保相片,还有社区绿地保护也令人喜欢。可见,大家对完善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还是持有一颗炽热的心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低碳行动将不断壮大。

6.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障碍因素

从数据来看,35.60%的居民表示,缺乏有效的引导,不知道如何实施低碳是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主要障碍,还有32.36%的居民表示人们的生活方式依然比较粗放,并不考虑生态成本。由此得知,居民对低碳还是有自己主见的,社区在进行宣传时更应注意引导,而不应是照本宣科,不达效果。之前有调查显示人们进行低碳活动主要是为了节省自己的经济开支,但是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这种想法的只占4.5%的比例,可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于低碳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加深。除此之外,从受访者们还得知,仅有14.64%的人表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表示非常满意,而还有21.19%的人表示不满意,对于一个追求建设和谐主义社会的国家来说,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慢慢消除这种差距。

(二)“绿色列车 低碳出行”行为调查

1.长途与短途出行方式调查

在众多出行方式中,火车以其方便实惠的优点广受大家欢迎,73.32%的人表示自己进行长途旅行时乘火车出行,这也是比较环保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此次举行绿色列车还是很有意义的。

在短途出行时,乘坐公交占85.97%,而乘坐出租车和驾驶私家车的人仅占8.73%,由此可见,虽然有不少人不知道“低碳出行”,但大家其实都已亲身参与其中。

2.出行餐饮,饮食及习惯调查

在快餐与正常餐两者中,大多数人选择了正常餐,占73.32%。在快餐中,71.32%的人表示自己经常吃包装食品,其中38.97%的人表示自己吃方便面。对于这些包装食品,既不健康又不环保,而且所花费的钱跟购买车上食品差别不大,我们应该提倡大家减少包装食品的消费。

在旅途中,自带水杯和自带手绢的人明显少于不带的群众,可见,对于比较细节的生活方式上大家对低碳还没有太强的概念,这也是我们低碳志愿者今后需要加强宣传的方面。

3.电器(包括手机)使用时间调查

在旅途中,大家使用电器等设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4小时以上,而手机模式多数会主动调节到省电模式。

4.车上吸烟情况

在车上吸烟的受访群众占51.09%。国家提倡戒烟的政策不但有利于吸烟者的个人健康,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的重要行动。一支烟的制造和消费后的污染都是极不低碳的,因此,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们也应把戒烟纳入低碳的活动中去。

四、调研结论

通过走访以及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居民知道“低碳”,但不了解“低碳”的具体内容,接下来的低碳环保活动应更侧重于实践,要实现“低碳生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从调查结果看,尽管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众对低碳生活只有很浅的理解(如节电节水等),往往对一些更深层次的低碳生活方式一无所知(如循环用水、家电不待机、适度消费等)。

(三)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大多数居民的“低碳生活”大多是出于节省,而并非是以低碳为出发点,市民对低碳窍门的掌握显得非常匮乏,在最后对低碳生活窍门了解程度的调查中,仅有不到8%的人能快速而准确的举出实例。

(四)前文数据表明,虽然居民想过“低碳生活”,但当低碳生活影响生活质量或为居民带来麻烦时,往往会选择放弃低碳,而不愿选择替代的节约能源的方法。

(五)通过在列车上对旅客们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知道“低碳出行”这一理念的人并不多,但因为人们消费观念的原因,大家在生活中低碳出行这一方面还是做得很不错的,不过,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为了自己方便实惠”的层次,需要进一步地带动改善,从而真正做到低碳出行。

五、政策建议

(一)宣传方式和管理方法

首先,我们要改进对低碳生活的宣传方式,明确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例如,通过宣传单、海报等为人们提供一些低碳生活的小窍门。其次,阐明应做到低碳生活的原因。对待不同的人,要着重说明低碳生活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益处。例如,对于生活条件较差的人群,低碳生活能帮他们节省开支;对于生活条件较优越的人群,低碳生活能让他们有更简单、纯净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心境得到满足和升华。之后,可以采用人们乐于接受的宣传方法,促进企业采用低碳促销方式;在社区举办低碳宣传专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充分利用特色活动的影响力,如 “地球一小时”,手工DIY变废为宝等。同时,重点针对城市居民开展低碳生活的宣传教育工作。最后,还要依靠科技和法制手段,如可以规定人们在扔垃圾时必须分类,否则予以罚款。当宣传教育不起作用,采用强制的方式让人们去做正确的事情也是有必要的。

(二)低碳行为建议

纸张都双面打印,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仅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等等。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城市居民;低碳意识觉知;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019 — 02

1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发展低碳经济仅有技术的支撑还不够,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作为实行低碳的最小单元,其低碳意识决定了社会低碳的效率及践行情况, 为了了解城市居民低碳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现状,我们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城市居民为样本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城市居民有效样本312名,其中男性112名,女性200名,居民年龄构成18-35岁占42.7%,36-45岁占41.0%,46岁以上占16.2%;。涉及的职业类型有政府工作人员、工商业管理者及服务人员、教师、在校大学生以及其他人员。收回问卷303份,其中有效问卷2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7%。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自编的城市居民低碳意识觉知状态的调查问卷,从城市居民低碳认知程度、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行为三个内容进行调查。

2.3 数据统计

采用EXCEL2003、SPSS12.0进行数据输入与统计分析。除了对每一个题目进行单独统计分析外,还对题目之间进行了数据的交叉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对低碳概念内涵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清楚”低碳内涵的占被调查者的18.53%,“听说过但不太了解”的占68.64%,“不知道低碳”的占12.83%。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低碳理念的认知中18-40岁年龄阶段的人群对于低碳内涵的了解比50岁以上人群所占的比例要大。对于居民对低碳的了解途径,调查显示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电视、网络和杂志,所占比例为71%,其次为朋友、同学、邻里之间的传播,所占比例为14.6%。

3.2 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低碳生活就是要过苦日子”的看法,57%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低碳经济只要能坚持“度”同样能过的舒适。关于“是否愿意践行低碳生活”的看法,20.63%的被调查者“考虑并坚持低碳生活”,51.57%的被调查者“考虑过但很难做到”,23.49%的被调查者“没考虑,但想了解”,4.31%的被调查者“不考虑”。关于“对我国倡导低碳生活”的看法,过半数人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是顺应国际社会发展形式变化的需求,是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思考。对于低碳生活能否成为潮流的看法,62%的人认为低碳生活在未来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潮流,8%的人认为不会,还有30%的人认为不确定。

3.3 对低碳产品的认知情况

关于“是否使用低碳产品”的态度中,52%的人“看好并有兴趣尝试”,20%的人认为它与一般产品差异不大,“视情况而定”,18%的人选择“随大流”,而10%的人“不太看好低碳产品”。关于“哪些因素影响了你对于低碳产品的使用”中,认为是“价格因素”的占45.63%,认为是“质量因素”的占27.69%,可见价格和产品质量是制约节能产品推广的主要因素。

3.4 对低碳行为的认知和践行情况

关于“低碳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的看法中,58.63%的被调查者认为拒绝使用塑料袋、远离一次性餐具和节约水、电、气被认为是低碳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关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低碳行为”中,能够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餐具,二次使用自来水,选购太阳能热水器,家用电器闲置时会完全关闭电源,出门乘坐公交车的占被调查者的24.36%。关于“当前推广低碳生活最紧要的任务”看法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被认为是最紧要的任务,此外,转变消费观念、加强宣传和科学有效的引导也是当前紧要的任务。

4 分析与讨论

4.1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认知程度不理想

随着党和政府近几年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的宣传教育,“低碳”已经深入城市居民的心中,但是对于低碳的内涵---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CO2为主)排放非常清楚的人所占的比例较少。了解程度不足,认识上存在偏差,大部分人知道“低碳”是关于含碳物质的排放,但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降低“所有”有害的含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因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是不影响经济的发展。可见,“低碳”一词虽已初步普及,但是对于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内涵认知还不够深刻,关注度不高,日常生活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的人群有限。

4.2 低碳生活宣传力度不够,居民低碳活动参与度不高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范文6

“低碳”理念是把“低碳”经济作为基础,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社会运行状态下呈现出来的并与之相对应的人们的思想、精神和追求。“低碳”经济是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实质,以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口]。伴随着人们对“低碳”经济长时间观察、了解、探索和实践,逐渐认识到要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必须在顺应“低碳”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人类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进行合理改进,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对“低碳”理念的认知,进而通过一系列例如“低碳”出行、“低碳”办公、“低碳”人生等“低碳”文化形态展现出对“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时代呼唤与要求。“低碳”理念,不仅是人类对生存发展困境反思批判后的现实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更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三个维度推进社会全面性、协调性、有机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最新拓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当前走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局面的科学选择。

“低碳”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自然而然地去节俭我们身边的资源,通过自愿、自主的约束,倡导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当然这种特殊生活方式,并非特意去勤俭节约,放弃属于我们享受生活的机会。“低碳”的实际意义是在保障我们有着舒心愉悦的生活和健康身体前提下,对大自然影响更小或者更有助于改善环境。“低碳”理念的微观表现,即以法律的形式出台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改进或创新现有的“低碳”技术、实践“低碳”生活,从而使“低碳”社会化,以此反映人们的目前的价值取向、生产生活模式及艺术审美。伴随“低碳”理念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逐渐对其进行了价值认同,从而使“低碳”理念一步步成为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用“低碳”理念指导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让“低碳”成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文化担当,成为一种文化需求和梦想,并为之付诸行动,通过新的制度和技术使每一个人形成“低碳”消费观和“低碳”生活方式,最终完成新时代赋予的文化诉求,实行“低碳”社会。

二、当代大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的生力军

(一)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上讲

大学生在追求人生价值、探索人生真谛的过程中,面对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责任与权利、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等人生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困惑和不适宜的情况。大学生如何成长以及具有怎样的成才思想,在大学期间形成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将会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传播并且身体力行“低碳”文化既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责任,又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先锋队,承担着历史赋予的建设“低碳”社会使命,其在环境问题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都直接影响到建设“低碳”社会的进度。因而,高等教育应当充分挖掘当代大学生传播和实践“低碳”文化的潜力所在,将他们打造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传播和践行“低碳”理念的有生力量,使其活跃在华夏的热土地上[2]。

(二)从“9O后”大学生特点上讲

当代大学生彰显独特个性,尤以“9O后”大学生为显著,这一群体希望乐观,洞察悟性,个性张扬,创造并紧跟时尚步伐,作为一群引领时尚潮流先锋,他们大胆前卫,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伴随着网络而成长,这就使得他们能够从多重渠道获得知识,从网络里接纳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西方现代价值理念,并受之影响。他们这种勇于开拓创新、大胆前卫的思想符合高级人才的优秀品质。因而,“90后”大学生完全有能力作为传播和实践“低碳”理念的生力军,他们不断在传播和践行“低碳”理念的时尚潮流中检验和克服自身缺点,一步步实现自我认可和转换,进一步实现自我超越;在营造和丰富“低碳”理念的社会环境下,以个人为圆心,向四周逐步辐射“低碳”理念,鼓舞更多的人群为实现“低碳”社会而贡献出知识、奉献出青春与热情,从而也增强了自我的社会责任荣誉感。

三、用“低碳”理念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与同龄人比较,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理解有着明显的优势,诸如勇于投身志愿服务行列,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对恶疾进行鞭挞等,体现出新青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青年大学生作为时代新兴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该走在“低碳”生活的前列,成为应对环境恶化这一历史新使命的承担者。除此之外,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源于强烈的责任意识,这就需要青年大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规划、个人命运同社会发展方向、国家需要有机地结合,将自己培养成一名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优秀人才。

(一)创造“低碳”校园,提升校园“低碳”生活感染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作为培养“低碳”科技人才的孕育器备受关注,这就要求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在符合《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前提下,紧跟时展方向,注重强化文化建设,“低碳”办学,节约办学成本,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成为传播“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载体。“低碳”校园符合科学发展观,是从“低碳”社会经济理论、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基础上孕育发展而来,有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符合时代要求特征。高校作为前沿理论发祥地,新技术孵化地,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根据“90后”大学生独具个性的特点和新时期社会需求,积极引导和增强高校学子的“低碳”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支持和鼓励高校学子对“低碳”理念的传播,这不仅是高校的责任所在,也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一些与“低碳”理论和知识相关的专业,通过采取专题讲座、主题论坛、参观调研以及座谈讨论等教育形式,同时结合大学生社团组织、志愿者服务站、“三下乡”活动以及现实生活体验等教育方式,以及结合多种比如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海报等媒介来宣传,让学校师生真正理解构建“低碳”校园的意义。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学校是个家,构建靠大家”的责任感教育,把符合“低碳”特点的先进的学习生活理念,深深地植根于“9O后”大学生的思想深处,促使其“低碳”理念形成,并积极支持和培养具有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时代践行者。与此同时,高校要建设一些“低碳”设施,只有切实将节约、环保的理念贯穿在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倡导全校师生过简单、健康的“低碳”生活,让“低碳”的理念真正融人到校园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从硬件和软件上同时给师生传达“低碳”理念。

(二)导入“低碳”教育,教师言传身教

高校教师,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者,是引导大学生做校园“低碳”生活的践行者。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大学期间最为亲密的朋友,是大学生的知识来源和模仿对象,其一言一行对学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这种一言一行不仅包含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也表现在其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中。总而言之,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生活和学习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不经意的行为影响。做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面授者,教师应积极提倡“低碳”生活,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通过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和对学生正确积极的期待才能使大学生“低碳”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三)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积极宣传“低碳”理念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范文7

邹城一中 高二、31班 韩天舒

两年前的北京,“绿色奥运”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人全新的发展理念,而现在的“低碳世博”,更是这一理念的延续。低碳世博,让上海解答了当今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化隐忧,也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树立了新的标准。

“低碳”自2003年被首次提出以来,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这一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困扰多年的老问题——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使人类越发产生对未来的担忧,“低碳”的提出,不仅意味着生产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转变。

首次提出“低碳”概念的上海世博,已俨然成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低碳大舞台。从“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的“低碳未来”,到日本馆的特殊映像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从园区的零碳交通,到千姿百态的低碳建筑,都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缜密原则和追求更好的永恒理想。低碳世博,无处不在。世博园区交通实现了“零排放”;观光车全部采用化学电源;生活器具,用品全部采用可再生,可降解的新材料;瑞士馆的太阳能板外墙,西班牙馆的环保藤条材料,丹麦馆的纳米纤维自行车;还有世界上最大单体面积的太阳能屋面,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低碳”已经将上海世博园装扮得美轮美奂,让游客在举手投足间感受到低碳的奇大魅力。

“低碳”可谓是上海世博的最大亮点,成为了上海最为华丽的代言。低碳世博不仅为世博会留下了经认证的绿色财富,更让人们开始憧憬低碳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奔向低碳新生活。

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后世博时代”,我们更要让“低碳”投身于实践中,让“低碳世博”成为人类永恒的物质精神财富。

低碳世博,告诉我们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让我们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低碳达人”。

低碳世博,告诉我们低碳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每个人都要倡导并积极实践低碳生活,注意随手的一次关灯,关水龙头,少用一次一次性筷子,少开一次私家车……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低碳世博,告诉我们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就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份责任,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代表着对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对低成本,低代价生活方式的追求,它需要每个人去恪守,去坚持。

……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范文8

关键词:低碳环保;环境监测;有效监督

引言:

要想实现低碳环保生活,就需要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损耗,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监测对低碳环保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因此人们要想快速实现低碳环保生活,就应该提升对环境监测的认知,明确环境监测与低碳环保生活之间的关系。

1环境监测的职能及意义

1.1环境监测的职能

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监测样品进行综合性分析,探索环境变化情况,它的职能特征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第一,它的基础虽然是统计学,但是也融合了社会科学以及自然中一些精华成分。第二,它的职能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在环境监测完成之后,对产生的有关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了解水资源、大气、噪音等相关环境因素的具体情况,在了解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对其在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环境治理及评价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低碳环保生活的规划提供科学性参考依据。

1.2环境监测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目的就是让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更好,人类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测。影响低碳生活环境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汽车尾气、硫化物等,对环境实施监测不仅能够让人类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对他们的生活习惯进行督促,进而对他们的行为加以限制,让人类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生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环境监测也可以认为是对人类行为进行提醒及监测的一个过程[1]。

2低碳环保生活与环境监测之间的关系

低碳环保生活要求人类在生产及生活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养成低能耗及低能量的良好生活习惯,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基于当前环境情况,人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低碳环保工作当中,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和低碳环保生活之间的关系,尽自己最大努力,从点滴小事做起,遵守相关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1环境监测为低碳环保生活的实现提供可能

从环境监测的职能及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是对社会进行服务,防止环境污染,而对于低碳環保生活而言,它是社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环境监测为实现低碳环保生活提供了可能。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的生存环境,根据低碳环保生活中的有关规定,利用收集到的样品,对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全面分析,例如水资源、大气、土壤、噪音等,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判断其是否符合低碳环保生活的有关标准。另外在进行环境监测评价之后,也要制定相关策略,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有效控制,提升环境质量,为低碳环保生活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2环境监测可以对低碳环保进行有效监督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影响低碳环保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基于这种形势,也产生了一些环境体系评价方法,比如环境监测就是一种典型、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对低碳环保生活进行有效监督。具体而言,某地区一旦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环境监测部门就必须马上到达污染现场,在了解污染情况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评估,并进行应急监测工作,对污染物的性质、影响程度、所属类型、散播速度等进行充分了解,之后与环保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措施,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影响人们的生活。另外,监测人员在对污染物样品进行分析后,要合理提出治理建议,为环保措施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在必要时,环境监测部门也可以对社会大众公布监测结果,让人们了解环境污染的起因、影响、治理措施等,使他们能够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程度,便于对他们以后的生活行为进行约束,进而让社会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和谐。比如,在一些大城市中,由于存在很多工厂及车辆,产生了严重的雾霾现象,利用环境监测,可以了解大气中PM2.5、CO2、SO2等污染物的浓度,对空气质量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将分析结果传达给环保部门,让其采取相关措施,对大气污染进行全面治理和防范,提升空气质量,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2.3环境监测始终存在于低碳环保生活中

比如在生活当中想要建设一个工程项目,那么该工程项目在经过立项、分析、规划、设计等一系列过程后,在开展施工活动前,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对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实行有效分析和监测,防止其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以符合低碳环保生活的相关标准。在进行施工活动时,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将监测结果和施工之前实行对比,了解项目施工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另外,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环境监测人员依然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对项目可行性再一次进行全面分析,比如对其污染物排放实行有效评估等,进而决定该项目是否可以继续运行。由此看来,对于低碳环保生活而言,环境监测是始终存在的,实现低碳环保生活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目的,而环境监测又是实现低碳环保生活的有效手段[2]。

结论: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生活得到了多数人的青睐,而环境监测可以为实现低碳环保生活提供可能,并始终存在于低碳环保生活当中,具有极强的监督职能,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进而约束他们的生产及生活行为,对环境进行保护。另外对于一些相关部门来说,也要在了解低碳环保生活和环境监测关系的基础上,对监测技术进行不断研究及创新,确保监测水平,为低碳生活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魏林龙,谷惠玲.低碳环保生活与环境监测的关系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124. 

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范文9

关键词:低碳 大学生 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72

在实践低碳生活发展、传播低碳生活理念和在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社会的进步方面大学生群体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何提高全民族的低碳意识的主要方法在于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所以,高校作为大学生的集散地成为了低碳教育的主要基地。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低碳理念的传播、养成低碳行为和教育养成低碳人生观,思想政治课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要和主要的渠道、阵地,具有独特的优势。

1 关于低碳

1.1 低碳与低碳经济

low carbon,低碳,主要是指排放比较低的温室气体(CO2)。把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三低作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低碳经济”,为低碳的核心术语,是在农业社会文明和工业社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又一次巨大的飞跃。当前社会以全球变暖为主的气候特征,如果从人类活动的方面来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迅速发展,以石油、天然气、煤为主的化石能源的大量实用,导致以CO2 的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大气温室效应加强。但是,为了减轻现代社会气候的变化,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必须实施和建立有效的解决方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低碳社会成为主要的组成,而且被世界各国所认同,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

1.2 低碳社会

21世纪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机遇,中国面临复杂的挑战,世界充满了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创新竞争、能源危机、金融风暴等各种挑战。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低碳也是一种竞争力。“低碳经济”发源于英国,而来自英国的“低碳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如何满足社会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价值、体现出低碳教育的内在特质、完成社会健康教育和低碳教育的使命,从而进一步解析、研究低碳教育的潜在价值和地位,给英国低碳经济加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将会成为推动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

2 低碳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的使命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代一起进步、突出看当今时代的特色,是作为创新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快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的保证。牢牢结合低碳经济时代特征,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其理论探索和实践性。让大学生实现生活生产的观念的更新,有效提高把握时代特色的敏锐性和自觉性,紧跟时代步伐,落实实践工作,主要是要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角度。

2.1 加强三观教育,养成消费观念

作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是人类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主要决定了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把人类生活的低碳实践和目标连贯于人们的人生目的、态度、奋斗方向的过程就是低碳人生观。 更甚者使它变成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的社会实践工作、学校里的各色活动来调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主动接受这项教育的双向过程。当地球面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来强调和分析其重要性,对个人、社会和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在课堂中引入低碳概念

当今社会,并没有专门的科学家和学科可以科学的阐述和解释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但是高校可以结合各个专业的特征而将低碳理念渗入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之中,让学生学到绿色、环保、生态等概念,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来自于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结合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内容,突破传统,在融合中寻求深层次的突破,让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等思想为学生所接受,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生态文明。将其作为渗透低碳教育的主要方法。要是能完全利用好一个看似陈旧实则成熟的思想教育的主要道路,那么大学生的低碳经济教育就会获得最基础的成功。

2.3 建立低碳观,形成校园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在体现了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现代化工作模式下的学校中推进。如果能够遵循统筹大思政、搭建大平台 、 推行大教学的具体路线,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大学生低碳教育的理论指导、把学生管理的工作作为一种实践延伸和拓展。来建立一个各个部门和人员完美配合的全方位培育人才、全员培育人和全过程培育人才的一个立体化的教育体系,来提高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了解和体验,提高对低碳经济教育的实际意义。同时,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特点,同时运用低碳生活的具体知识,遵循环境和资源的现状,来制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活的方案,并从生活的各个角度来实践该方案,例如在学生生活当中用水用电时,提高水电和燃料方面的利用率,在修建建筑物的计划规划和平时的应用中引入低碳生活观念,从小事做起,一步步降低校园生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建设监控系统,研发能耗监管平台,来监督学校的低碳生活实施情况,改进低碳生活方式。利用书面来进行低碳生活的建设,比如校刊、校报、网络系统进行低碳知识宣传,建设低碳文化的展示长廊,倡导学生低碳消费,鼓励学生参与低碳活动,从自己做起,养成绿色的学习生活和学习习惯,创造美好的低碳校园。

参考文献:

[1]陆汝成.低碳教育与高校的实践路径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刘清志,王臻.低碳经济与国民消费观念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