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现在的经济状况集锦9篇

时间:2023-10-10 10:44:12

现在的经济状况

现在的经济状况范文1

关键词: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5)-0009-07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政策,其传导是一个涉及诸多环节、渠道和因素的复杂过程。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的实施效果可能存在不同,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产业结构、市场供求等产生差异化的影响。站在中央银行角度,在差异化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条件下,如何科学、客观地分析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是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课题。本文以甘肃省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构建了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指数(RMCI),对其他可能反映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指标作了比较研究,初步搭建起了一个衡量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分析框架,并对货币政策实施状况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作了简要探析。

为衡量一国货币政策状况的松紧程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及理论领域出现了一个新概念:货币状况指数(Monetary Condition Index,MCI)。MCI是一个被构建出来用以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经典形式的MCI是在选定一个基期后国内利率和汇率相比于基期水平的加权平均数。经典形式的MCI适用于开放经济体,且假定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利率和汇率渠道来传导:

其中,r为实际利率,q为实际有效汇率的对数值,β是相应变量的权重。

近年来,国内学者就构建适合中国的MCI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和研究,代表性的文献主要有卜永祥和周晴(2004),李子联(2010a,2010b),李建军和李波(2010),郭红兵和杜金岷(2011),刁节文和容玲(2012),段军山和郭红兵(2012),刘林川(2013)等。其中,卜永祥和周晴(2004)在构建中国MCI时,考虑到货币供应量这一渠道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重要影响,在利率和汇率之外加入了货币供应量指标(参见公式(2)),这一方法也被之后许多学者所接受。

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的对数值。

还有许多学者基于不同分析角度,在构建中国MCI时纳入不同指标,如李建军(2008)加入了贷款指标,刘林川(2013)加入了房地产和股票价格。

此外,也有不少学者在MCI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反映整体金融环境松紧程度的金融状况指数(Financial Condition Index,FCI)。FCI主要是考虑了资产价格的变动对金融环境的影响(参见公式(3))。

其中,c为资产价格。这方面的代表性文献主要有余辉和余剑(2013),徐国祥和郑雯(2013),易晓盏龋2014)。

关于β的计算,目前经典的做法有三:一是单方程估计(总需求曲线);二是多方程估计(VAR,结构VAR);三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占GDP的份额。较常用的估计方法是前两种,单方程估计法较为传统,其对样本的要求相对较低,多方程估计法更为精细,但其对样本量和数据的质量等要求相对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研究货币政策在区域内实施状况松紧程度的文献还非常稀少,原因不外是部分区域经济金融数据获取的困难和大部分学者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集中于宏观经济而非区域经济。

二、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能否科学构建货币政策区域实施状况分析框架,首先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同时也构成了本文货币政策区域实施状况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

(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的实施状况是否存在不同

一般来说在单一经济体内货币政策是唯一的,其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松与紧也是一致的。这是因为:(1)单一经济体一般只设有一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性政策,其制定当然是全局适用的、唯一的;(2)基于无套利原理,流动的资金会促使不同区域的利率水平处于均衡状态,从而难以出现某一区域资金流动性显著高于或低于其他区域的情况。我国只存在一家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其制定的货币政策当然是唯一的。但货币政策制定的唯一性并不一定意味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实施状况的唯一性。事实上,基于以下几点理由,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乃至不同省份间的实施状况会存在不同,至少在松紧程度上会存在不同:(1)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间经济金融情况差异较大,如不同区域所有制结构的不同可能导致信贷资源在经济主体间的配置和分布存在差异,不同区域经济主体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能力存在差异,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区域经济金融的开放度存在差异等;(2)出于支持不同区域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在区域间存在差异;(3)无套利原理的成立需要相当严格的假设条件,包括资本市场的完全流动性、无交易摩擦等,无套利原理在我国不同区域间不一定能够成立。

(二)如何衡量货币政策区域内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

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会直接作用于资金的量和价两个方面。因此,衡量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无非是从量和价两个方面来进行。从量的方面来看,有货币供应量(M1,M2)、社会融资规模、信贷投放、存款增L、金融市场流动性等指标可供选择;从价的方面来看,则主要是利率和汇率指标。从货币政策能够对其产生直接作用的角度来看,则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指标。经典文献也是通过构造货币状况指数(MCI)这一方法来衡量货币政策实施状况。MCI无非是对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指标的一个加权平均,其本身相当于调和了量和价两方面的因素来综合反映货币政策的实施状况。然而,在借鉴MCI方法来衡量货币政策在某一区域内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货币供应量指标在区域范围内不存在,这就必须考虑运用其他替代指标。通过对甘肃省经济金融发展特点的分析,本文发现信贷在甘肃省经济金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贷是甘肃省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信贷政策是调控甘肃省金融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抓手。因此,本文主要以信贷投放作为衡量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松紧程度量的方面的衡量指标1。在利率指标的选择上,则是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选择了具有较好市场代表性、传导性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详见下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RMCI指数以综合衡量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RMCI指数、信贷增速和贴现利率也就成为了本文衡量货币政策区域内实施状况的核心指标。货币政策作为一种总量性政策,对其实施状况的衡量应该尽量选择具有宏观性、总括性、直接性和客观性的指标,以上三项指标的选择秉持了这一原则,也能得到经典文献方法的佐证,应该说具有一定科学性。

为更好衡量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本文建立如下分析框架:

“一个综合指数”:构建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指数(Regional Monetary Condition Index,简称RMCI),用以直接衡量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

“两个直接指标”:通过对信贷增速和贴现利率的分析,找出导致甘肃省RMCI变动的直接原因。以上两步构成本文衡量分析框架的核心。基于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理解,本文认为资金的量与价是最能直接、客观反映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

“五个参考指标”:本文主要从物价水平、银行存款、民间借贷、相关调查指数等方面对货币政策的实施状况做了补充研究。研究发现,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民间借贷利率、银行存款增长率、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和感受预期指数基本能对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作出较好反映,是衡量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松紧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甘肃省RMCI的构建与计算

(一)甘肃省RMCI的构建与计算

1.指标的选取

(1)在省域层面无法统计货币供应量,因此在构建甘肃省RMCI时就必须考虑用其他量的指标来替代货币供应量。具体到甘肃省,作为一个内陆欠发达省份,其货币政策的传导仍然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对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依赖和获取能力都还相对有限2。因此本文以甘肃省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来替代货币供应量指标。

(2)自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较大,考虑到对外贸易在甘肃省经济中占比相对较小3,如果在构建适合甘肃省省情的RMCI时纳入人民币汇率指标,将使RMCI对实际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反映有偏差,为此忽略汇率因素。

(3)在利率选取方面本文选择了具有较好市场代表性的甘肃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yr)、票据买断式转贴现利率(pr)和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dr)作为备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yr显著地表现为pr和dr的格兰杰因,yr的传导性更好,因此本文选择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yr)作为构建甘肃省RMCI的利率指标(见表1)。

2.甘肃省RMCI的构建与计算

建立如下甘肃省RMCI模型:

以100为基准,作标准化处理后为:

其中,r为甘肃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lnd为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的对数值。根据公式(5),相比于基期而言,利率水平越低,贷款余额越大,则货币政策区域内实施状况就越宽松。

颖酒谖2008年1季度至2016年1季度。为估计总需求曲线,选取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季度同比增长率作为产出指标,记为y。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为计算权重β,并考虑到货币政策传导的滞后效应,根据回归分析相关解释变量系数估计值的t检验、模型整体显著性的F检验和R2值,建立如下总需求模型:

其中,为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产出缺口由HP滤波法得到(平滑因子为1600);甘肃省第二产业占比st具有显著的季节周期性,为此通过HP滤波法对其进行平滑。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据此,可计算得出相关变量的权重β:

关于基期的选择,卜永祥和周晴(2004)的选择标准是产出缺口最小。根据本文计算,2008年2季度和2015年4季度甘肃省的产出缺口相对最小。为此,本文选取2008年2季度为基期,计算得出甘肃省RMCI(见图1)。

从RMCI的角度来看,相比于2008年2季度的基期水平,2008年以来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总体趋于宽松,其中有两个时期“宽松化”比较明显。一是从2008年4季度至2010年4季度,二是从2014年2季度至今。从RMCI与GDP增长率的走势来看,前一时期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状况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后一时期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状况却并未带来经济增速的反弹。对此,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深入分析。

从宏观经济理论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看,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二者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极有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总需求函数中,一般假定存在从货币政策到经济增长的因果传导关系。但必须指出的是,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间的正相关性也不是必然规律。实体经济的增长源泉在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技术进步;对于面临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经济体来说,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增长缺乏实体层面增长因素的支撑时,宽松货币政策不仅难以推动经济增长,而且会导致通货膨胀。在供求关系拉低实际价格水平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甚至不能导致通货膨胀。

(二)甘肃省RMCI的特点

从模型构建及计算来看,甘肃省RMCI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考虑到对外贸易及海外投融资在甘肃省经济金融中的占比相对较小,在构建甘肃省RMCI时未纳入汇率因素;二是在建立甘肃省总需求函数时,纳入了产业结构变迁指标;三是甘肃省RMCI赋予“量”的权重要显著高于“价”的权重,这可能表明货币政策传导在甘肃省更偏重于“量”而非“价”,也可能表明甘肃省经济主体对资金的价格――利率反应不够敏感。

四、货币政策在甘肃省的实施状况

甘肃省RMCI由贷款余额和贴现利率两项指标经加权得出,通过分析贷款增速和贴现利率的变化,可以探究导致甘肃省RMCI变动的直接原因,进而也可以进一步判断货币政策在甘肃省的实施状况。本文第三部分已从甘肃省RMCI角度对货币政策在甘肃省的实施状况进行了分析,下面从贷款增速和贴现利率的角度作进一步分析。

从贷款增速看,2008年以来甘肃省贷款增速一直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且在2009年4季度至2010年3季度间出现过一个较高的波峰期;近3年增速则相对平稳,大致在23%―26%之间,却仍然显著高于2008年平均14.64%的水平。

从贴现利率看,2008年4季度至2010年4季度是甘C省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的一个时期,2011年1季度至2012年1季度利率水平上升明显。2014年3季度以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准、降息,甘肃省利率水平也处于一个不断下降的态势。

由此可见,2008年以来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相对“更宽松”的两个时期都表现为高贷款增速和低利率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状况在量和价两方面都得到了体现,而RMCI则综合反映了这一特点。这也表明,RMCI是一个能够较好反映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良好指数。另外,也可以看出RMCI、贷款增速、贷款利率三者之间具有平行性。

四、货币政策实施状况在其他指标上的反映

(一)物价水平变动对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反映具有滞后性

现代货币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共识是,货币政策在短期会影响到产出,但在长期则只会影响到价格水平。价格水平固然不是货币政策的操作(中间)目标,但却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最终目标(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价格水平甚至是货币政策的唯一最终目标)。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看,价格水平一般都能反映出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松与紧,只是具有滞后性。也就是说,价格水平是判断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重要滞后指标4。从甘肃省RMCI与CPI的走势来看,这种关系在2014年以前表现得较为明显。但2014年以来尽管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宽松化”趋势明显,但价格水平却持续走低。这种“背离”反映出实体经济层面的供需不平衡已经严重制约了物价水平随货币政策实施状况变动的一般关系。当然也不排除大量流动性进入了其他领域或在金融系统内“空转”。

(二)民间借贷利率对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反映直接而微弱

银行信贷与民间借贷的关系,是关乎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与否的重要问题,也是关乎到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畅通与否的重要问题。可以猜想,银行信贷对民间借贷在规模上可能具有“挤出”效应,而在利率上则可能具有“引导”效应。据此,当货币政策的实施状况较宽松时,民间借贷利率将走低;当货币政策的实施状况较紧时,民间借贷利率将走高。从图4可以看出,甘肃省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的走势基本是一致的,与RMCI的走势呈负相关关系,均验证了上述猜想。这也表明货币政策的实施状况在民间借贷中的传导是有效的,同时也表明民间借贷利率可以作为判断货币政策实施状况松紧程度的一个价格平行性指标。

(三)银行存款的“货币”角色依然很重要

银行存款是货币供应量(M1)的主要构成部分,存款本身即可被视为“货币”。因此,一般而言存款增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从甘肃省RMCI与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速的走势来看,2008-2011年二者的走势是高度吻合的,且存款增速表现出先行性,但2014年3季度以来二者的走势出现了“背离”。必须看到,近年来银行存款增速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经济下行导致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理财产品等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大幅挤压银行表内业务等有关。因此,2014年3季度以来存款增速的下降,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如实”反映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存款的“货币”角色不再重要,纳入理财产品等影子银行业务之后的广义存款范畴可能会更合理地反映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

(四)相关调查指数:对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主观感受

一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货币政策的实施状况,并构建了货币政策感受指数、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及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指数等相关指数,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对甘肃省RMCI与以上指数作了比较分析,发现甘肃省RMCI与货币政策感受指数、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而与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指数的相关性则较弱(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0.756, 0.593)。从图6还可以看出,当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松紧程度出现“拐点”时,三项指数基本都能做出较一致的反映,但货币政策感受指数、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的持续期较短,而RMCI则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性。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指数的构造机理不同:甘肃省RMCI由贷款增速和贷款利率两项指标经加权得到,数据具有较高的客观性。而货币政策感受指数、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则来自于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往往会由于自身所处行业、所处地域、所面临问题等的不同而给出不同判断,导致相关调查指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另外,被调查对象往往对当期货币政策的重要变化(如降准、降息)感受明显,而对之后一段时期的持续性则反应迟钝,这种现象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中都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综上分析,货币政策感受指数、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对货币政策实施状况松紧程度的反映是显著的,也是短期的,二者应当作为衡量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松紧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六、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以甘肃省为样本,着重构建了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指数(RMCI),对其他可能反映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指标作了比较研究,初步搭建起了一个衡量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松紧程度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表明,相比于样本基期2008年2季度,近年来货币政策在甘肃省的实施状况相对“宽松”,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大开发、大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有力的支持作用。

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可能包括:一是扩展数据样本并改进计量分析方法,持续完善衡量货币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状况的分析框架;二是持续跟踪未来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检验并调整优化该分析框架;三是就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总量效应、结构效应、效率等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永祥,周晴: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及其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运用,金融研究,2004,(1):5-12。

[2]戴国强,张建华: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研究,财经研究,2009,(7):20-29。

[3]段军山,郭红兵:基于新P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货币状况指数构建及其应用,上海金融,2012,(5):15-19。

[4]刁节文,容玲:基于MCI与FCI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比较研究,上海金融,2012,(10):33-45。

[5]郭红兵,杜金岷:中国MCI指数构建及其反通胀货币政策含义,上海金融,2011,(9):40-48。

[6]刘林川:广义货币状况指数与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调控――基于ARDL-ECM模型的实证分析,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3,(11):55-65。

[7]李建军:中国货币状况指数与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金融研究,2008,(11):33-39。

[8]李建军,李波:我国货币政策中介变量GMCI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1):40-49。

[9]李子联: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评估――基于货币状况指数的分析,2010,(12):41-45。

[10]李子联:基于最有货币状况指数的政策评估:方法与应用,金融评论,2010,(2):35-39。

[11]徐国祥,郑雯:中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及预测能力研究,统计研究,2013,(8):57-65。

[12]易晓眨陈守东,刘洋:中国金融状况指数构建及货币市场稳定性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4,(8):31-39。

[13]余辉,余剑:我国金融状况指数构建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启示,金融研究,2013,(4):44-51。

An Analysis Framework of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Gansu Province

Research Group

(Lanzhou Central Sub-branch PBC, Lanzhou Gansu 730000)

现在的经济状况范文2

[论文摘要]财务经济分析很重要,但是在理论上却发展缓慢,同时严重脱离实践。本文认为,传统的分析框架制约了财务经济分析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实践出发,对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目的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个系统的财务经济分析框架。 

 

 

一、引 言 

 

一直以来,人们十分重视财务分析,从最初的经济活动分析到财务分析再到现在的财务经济分析,许多专家学者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研究,像张先治教授提出了财务分析具有独立性和边缘性的特点,樊行健教授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这些都是对财务分析有益的探索。然而要更好地解决财务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必须有一个确定的财务分析的框架结构,虽然有许多文献对其进行探讨,但一直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传统教学和实践中则一直采用的是“四要素”即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框架结构,这个框架结构内容太窄,层次太低,无法满足现实中分析主体的需要,同时在理论上也会带来很多误解,因此要使财务分析学科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对财务分析进行重新架构。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实践出发,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分析主体多元化,衍生分析多样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需要进行财务分析的主体不断增加,不同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企业经理为管理而进行分析,投资者为投资进行分析,债权人为贷款而进行分析,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主体为着不同的目的进行分析,研究主体和目的的多元化使得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没有一个固定的分析框架。再加上财务经济分析领域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扩大,在资本市场、企业重组、绩效评价、企业评估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衍生出投资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信用分析等细化的、专题性的分析目标,使得财务经济分析框架日益模糊,难以确定。 

(二)学科名称不定,学科归属不清 

与其他学科有确切的名称不同,财务分析领域的名称极其混乱。有称会计分析的,有称财务报告分析的,还有诸如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财务经济分析、经营分析等,这是因为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引入的是前苏联的经济活动分析学科,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才由经济活动分析转化为财务分析,但在引入国外财务分析类教材时,名称各种各样,导致了目前这种状态。这些名称看似相同,但在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差异,使得人们常常对财务分析领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模糊不清。 

财务分析学科不仅名称不定,而且还存在学科归属不清的问题。由于财务分析最早起源于银行对贷款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后来又发展到对损益表的分析,这使得一部分学者认为财务分析是会计学科的延伸。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财务分析应当放在财务管理学科里面,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将财务分析放到会计学科下,还是放到财务管理学科里,它们都无法向财务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所以财务分析在理论上发展缓慢。 

 

三、基于实践需要的财务分析内涵 

 

(一)从分析主体来说,最终目的是分析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分析内涵难以确定主要是因为财务分析的主体多种多样,财务分析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要确定财务分析的内涵,必须从实践出发,抓住核心,对财务分析主体和目的进行高度逻辑概括。财务分析主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分析主体和企业外部分析主体,对这两类主体分析目的进行归纳,我们发现这两类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历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分析未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展望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管理、投资决策和其他一些目标提供依据。由此可见,不论是内部分析主体还是外部分析主体,尽管它们的分析目的不同,但都要判断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是财务分析内涵的核心。因此财务分析领域的研究对象是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从学科来说,目的不同,分析手段不同,是独立学科 

通过分析主体—分析目的—分析内容的思路,我们理清了财务分析的内涵,它把企业财务作为起点和终点,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影响企业财务的重要经济因素,能够充分体现这个内涵的只有财务经济分析这个名称。 

在明确了财务经济分析内涵的同时,我们也解决了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虽然不同的分析主体有不同的分析目的,以及还有许多细化的、专题性的分析目的,但是它们都统一到一个相同的最终目的:即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虽然财务经济分析学科与会计学科、财务管理学科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目的和内容得到了扩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会计学科和财务管理学科的新学科。 

 

四、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框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实践中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而目前的财务分析领域的内容体系大多是仅仅评价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财务经济分析体系的内容重新架构,使其从理论上满足实践的需要。根据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我们认为财务经济分析体系包括3个部分: 

 (一)对企业已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了解 

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首先要对企业的背景以及竞争业绩进行了解,包括企业的性质、实际控制人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盈利能力等。在这个部分,分析人员主要是进行资料收集以及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进行理解。财务报告是对企业历史状况的一个综合反映,因此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研读,根据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关键数据的变化来掌握企业当前的状况。 

(二)对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在掌握了企业当前状况以后,要想判断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影响企业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将这些因素按照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的次序对这些因素分层进行讨论。 

⒈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受到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好时,企业普遍受益;经济环境不好时,企业普遍萧条。因此做财务经济分析时,首先要对宏观经济状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对国际经济状况和国内经济状况有所了解,并要分析现有经济状况对企业有何影响。 

⒉行业分析 

所有的企业都属于相应的某个行业,而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行业内的竞争程度,进而决定了行业的利润率,而行业的利润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所采取的战略也不同,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影响。 

⒊竞争者分析 

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还取决于他的竞争对手在未来的表现,如果竞争对手强,则对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是个威胁;如果竞争对手表现很弱,则有利于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对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能力、可能采取的行动等也需进行分析。 

⒋企业自身分析 

除了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行业结构特征以及竞争对手要进行分析外,企业本身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更加重要。因此除了要对企业本身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外,还要对企业拥有的优势资源进行分析,包括资本规模优势、营销优势、研发优势、企业文化优势等,这些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均有重要的影响。 

(三)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 

通过对企业现在状况的把握,以及对未来影响企业的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评价,从而满足各方面分析主体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财务经济分析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系统框架。在这个体系里,我们从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出发,分析影响企业的内外因素,从而得出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每个部分都有着丰富的内容,需要理论研究者不断地去充实和完善。对这个分析体系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要将其全部分析,但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能在这个分析体系里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金昌. 简论建立财务分析学的必要性[j].会计研究,1994(5). 

[2] 杨有红. 关于建立财务分析学的思考[j]. 会计研究, 1994(6). 

[3] 陈共荣, 龚慧云. 构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学的思考[j]. 经济理论与实践, 1996(5). 

[4] 樊行健. 试论财务经济分析学科的构建[j]. 会计研究, 1999(5) . 

[5] 张先治. 构建中国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1(6). 

[6] 王玉春.试论财务分析学科的研究对象[j].财贸研究,1995(5). 

现在的经济状况范文3

关键词:烟草企业;经济分析;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烟草企业进行了改革,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更加重视经济运行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就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谈谈自身一些看法。

一、国内烟草企业经济运行的现状

2013年4月16日,烟草行业经济运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明对2013年烟草企业经济运行状况,他指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我国烟草的产量持续增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烟草行业的整体状况良好,可是,在行业整体态势良好的同时,我国烟草行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对烟草行业经济运行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才能改善烟草企业经济运行的现状。

二、进行经济运行分析的意义

1.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可以将企业整体的运营情况反映出来。通过利润、利税等主要财务指标,可以将企业的财务效益情况完整的反映出来,而通过企业库存、销量、产量等指标,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情况反映出来,除此之外,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也可以通过对标管理和资产管理体现出来。

2.通过经济运行分析,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将会更加明确。通过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可以将企业在发展、经营以及财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出来,企业领导层可以利用分析出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计划,制定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因此,可以这样说,经济运行分析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填补企业现有的缺陷,使领导层在制定决策时,科学性和合理性更高。

3.经济运行分析可以作为领导层决策依据。利用收集和整理的数据,企业领导层可以对企业的生产、营销、利润等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决策,例如:只有先分析企业现金流动负债比以及速动比,才能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再制定相应的方案。通过分析企业各项指标,可以准确定位企业目前所处的行业地位、竞争对手等,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科学而可靠的依据。

三、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的几个重要内容

1.销售分析。销售分析的作用是评估与衡量销售目标和实际销售情况两者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能对各种因素对销售绩效的影响情况加以分析,例如:售后服务、价格、产品品牌等,都是分析的内容。

销售分析主要从库存、销量、产量等进行动态分析,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企业烟类商品的销售状况、卷烟人均销售情况、低焦油卷烟销售情况、重点产品销售情况等进行分析。

2.财务分析。所谓的财务分析,指的是利用会计报表和相关资料为根据,采用多种方法和分析技术来对企业过去以及正在进行的分配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增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的活动的总称。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并为企业未来发展之路提供可靠的信息。

要进行企业财务分析,可以从偏差分析、环比分析、指标同比等多个方面进行,在进行文字说明的同时,必要时还需要配上图表加以说明。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有成本费用、主营收入情况、利润情况、利税情况等,是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的重点。

3.其他方面的分析。工业企业可以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管理情况和主要耗能指标情况等反映出来,而商业企业则可以通过企业运营过程中工作所获得的成就、烟草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来进行分析。

四、烟草企业经济分析现状和改进对策

虽然,经济运行分析已经在烟草企业中有了很广泛的使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烟草企业在经济运行分析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分析结果有所偏差,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设计,没有将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第二,在经济运行分析时,没有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用于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数据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第三,企业人员素质和水平整体偏低,无法满足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这三个方面,大大影响了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现状。

1.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有效利用企业信息化设备。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帮助,因此,在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同时,企业还要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内部报表、数据库,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业务发展情况及时的反映出来。

2.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指标。要通过企业的管理需求来建立指标体系,杜绝贪大求全思想的出现,一定要将需求和可行,微观和宏观的关系处理好,高效的完成任务,因此,我们需要遵循规范和全面性原则,来建立起完善的指标体系。

3.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经济运行分析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人员,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高低、专业技术扎实与否,都会对经济运行分析的质量和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建立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对行业、企业内部和整个市场进行分析,为高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虽然还有着诸多不足,但是是完全可以弥补的,我们只要从企业体制、信息化技术、人员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入手,一定能够改善现状,提高经济运行分析的质量。

参考文献:

现在的经济状况范文4

【关键词】社会经济状况差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38―04

一 目标县、乡、镇情况概述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先后走访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新街乡转山包小学、镇雄县以古镇岩洞脚小学等103所小学,从中选出23所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学校,如镇雄县场坝镇孙家寨小学等,和28所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学校,如昭通市鲁甸县茨院乡田合小学等。场坝镇位于镇雄县城西南面,距县城23公里,是通往以古、坪上、安尔三乡的交通枢纽 。茨院乡是一个回族乡,是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后新建乡之一,位于鲁甸县城东北部,与昭阳区的永丰镇、苏家院乡以及鲁甸县的桃源乡、文屏镇、小寨乡毗邻,是鲁甸仅有的3个坝区乡镇之一,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本次调查是对23个目标县、乡、镇进行课堂观察,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二 设计过程

1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能为课堂研究和教育学研究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国外一些国家,课堂观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已较为成熟,各种完备的观察体系为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广为使用,相比较来说,国内对课堂观察方法的重视及其研究显得十分欠缺。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即日常的观察(包括有意和无意)。[1]课堂观察是在一般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运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现代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而且要求教师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我们经常看到,在课堂上教师非常忙碌,很少有那种职业需要一天与人发生千次以上的互动,而老师们几乎天天如此。而且在频繁的互动中,老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致使老师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教学行为有效还是无效。课堂观察在促进教师增强自我反思意识,研究自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它帮助老师们提高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自觉意识,从而帮助老师们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有效行为。比如,“提问”是我们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有不少老师的提问往往使用一种固定的程式,而自己并没有自觉意识到。他们提问有时可能只是为了调控和管理课堂,或者大多是一些简单的知识型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足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对学生的帮助不大。所以我们需要细致的对提问的类型、提问发生的情景、提问的语言、提问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等活动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无疑这样细致的观察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实实在在的发展。

2 评价方法有很多,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教学的评价一般都是定性评价,受国家SBEP科研项目的启发,在弗兰德斯课堂观察量化表上进行改进,做出量化评价表,在每两分钟内记录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课堂表现行为。

弗兰德斯课堂观察法(如表2.1)是一种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十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的量化方法(即表示这类行为的数字),即通过量化表获取课堂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基本呈现行为。 br>

3 将弗兰德斯课堂观察量化表改进,求参加听课的两位教师能够在每两分钟内记录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课堂表现行为,按计划准时到教室,坐在教室后排。按照听课记录表的程序。保证每两分钟教师和学生表中起码有三个勾(即三种行为)。表2.2-2.4为教师行为观察表,表2.5-2.7为学生行为观察表。

三 数据的获取与分析方法

将收集来的课堂观察表的数据输入到Excel表格中,“画钩”记为1,“未画钩”记为0,录入完毕,用SPSS对Excel表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得到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下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数据,使用SPSS与Excel交互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各类活动的统计数,并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其中序列1(蓝色)代表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地区的学校,序列2(紫色)代表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的学校。同时笔者就差异较为明显的项进行理论和实际的分析,如下所示:

教师行为情况统计:

由图3.1可以看出,在教师教学组织上,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和较差地区没有明显差异,课堂组织形式基本相似,都以全班学习活动为主;由图3.2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地区教师提问开放性问题(图3.2中的B4)和做出开放性反馈(图3.2中的B6)要明显多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的问题,可能有许多答案全都对,通常是教师要求学生去想象或分析,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将新知识在自身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意义建构,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完全吻合;由图3.3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教师演示和展示明显多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而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教师巡视明显多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这说明在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教师更体现出了课堂组织者的作用,而过多的巡视即留给学生过多的自由时间,不利于小学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过,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行为情况统计:

由图3.4可以看出,在学生行为教学组织上,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和较差地区没有明显差异,课堂组织形式基本相似,这与教师行为的数据和图表是吻合的;由图3.5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图3.5中的B4)要明显多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回答开放性问题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的学生向老师澄清提问明显少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这表明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障碍较少,笔者根据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调查,认为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学生向老师澄清提问过多也与该地区普通话水平较低有着极大的关系;由图3.6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地区的学生用教科书作练习(图3.6中的C3)要明显多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的学生,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地区的学生观察老师或同学活动(图3.6中的C5)要明显少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这说明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地区课堂要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的课堂更加有序、充实。

四 结论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最佳发展为宗旨,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力求高效化、特色化、最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水平。从本次调查来看,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和较差地区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在地理位置上,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学校通常在乡镇上的中心校或完小而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学校通常远离乡镇,从这个统计上来说,教师行为的变化更应该关注远离乡镇的小学(如村小、教学点等),那么师训也应该放在这些学校群的教师。

参考文献

现在的经济状况范文5

关键词: 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作为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根据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解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概念属于定性描述,标准模糊。经济困难具有相对性,地区经济的不平衡也会导致对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不统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根据国家和政府的文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路,制定了本校的认定方案,并依此认定贫困学生的身份。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是基本模式是“学生申请―班级评议―院系审核―学校审批”。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如实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如符合条件,向学校提交《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附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在认定过程中,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根据以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对照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确定的认定标准,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的结果交由院系认定工作组审核通过,初步确定其贫困学生的身份并提交公示。在公示五日无异议之后,正式认定申请人为经济困难学生。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操作过程中,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对称、不全面或人为因素等影响,时常出现假冒经济困难学生的现象发生,引发社会的关注。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面临的难题

(一)认定环境欠缺,信息本身缺乏真实性。

学生家庭基本信息的真实性是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前提。目前我国收入申报制度和收入监控机制不健全,“不能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税收记录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从而准确判断学生的困难程度”,[1]高校不得不把学生本人当做家庭经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学生提供的信息不准确,甚至故意弄虚作假,给认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由于对开具“困难证明”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因此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佐证依据之一“困难证明”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实际操作时,因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费用与生源地关系不大,受学生家庭的社会关系和人情关系影响,一些生源地民政部门并未认真考察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情况,把关不严造成了虚假的“困难证明”材料,使得一些非经济困难学生混进了申请资助的队伍。而有些家庭情况确实困难但未能顺利开到“证明”的学生,被划为非经济困难学生,得不到资助。

(二)认定标准模糊,信息采集缺乏全面性。

目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描述比较模糊,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在实践过程中,有的高校通过调查学生家庭收入是否等于或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这个标准具有地属性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标准,标准又具有动态性,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过此种方式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有很大的争议。有的班级通过对递交贫困申请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对比和排名,按学校给予的名额确定贫困生。这样做虽然能一解燃眉之急,但容易导致一些平均生活水平较高的班级为了避免名额浪费,默许一些家庭经济状况稍差的同学成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此这种方式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说服力不强,容易引发同学的不满,甚至导致同学关系的紧张。有的班级为了省时省力,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利益,甚至实行“轮流享受”或者“平均主义”,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资助工作的原则。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质是在综合分析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是否困难及其困难程度的判断。因此,必须全面采集能够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有关信息。采集哪些信息,借助什么途径和方式采集,如何制定比较科学的认定指标体系,是高校普遍感到困惑的难题。高校通过多年的实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已形成一套相应的做法,但在认定过程中主观性较强,主要凭经验、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认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认定模式落后,信息处理缺乏科学性。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的支撑。目前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普遍比较落后,没有运用相应的认定软件系统,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往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困难重重。在信息处理时,如何确定不同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的程度,赋予多大的权重,用什么工具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等,都是高校实际认定工作中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目前,高校如何提高采集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信息及加工的科学性,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的优化与重构

(一)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认定机制。

生源地认定应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式中最可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2]2010年1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我建议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前到高中阶段,也便于民政部门、学校实地走访查证。但实践表明,生源地认定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以保障,国家应尽快出台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认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生源地认定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定期开展检查,严厉惩罚造假的当事人,将造假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数据库,以及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做到规范认证,提高家庭困难证明材料的可信度。

(二)建立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开展调研,设计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更科学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量化指标包括:1.反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在高校、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及两者之间对比关系的指标,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理想边际就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2.反映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人均年支出、家庭资产总值、家庭负债总额等家庭情况的指标,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定性指标可以包括:学生是否拥有电脑等高档数码产品,穿衣饮食是否节俭,娱乐消费水平如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德育等级,等等。

(三)建立动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源地、家庭人员组成、职业、收入情况、收入来源、贫困证明及受助情况等内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动态变化的,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与管理,及时进行信息调整与增减,全方位进行动态管理,至少每学年对经济困难学生重新申报、全面认定一次。根据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该生的贫困层次,包括升高档次、降低档次及撤档三个方面,对于家庭经济情况明显好转的学生应该及时将其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撤档。首先,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要定期了解,特别要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情况进行跟踪。定期与经济困难学生家长联系,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并了解其家中情况。定期与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的民政部门进行电话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及变化情况。其次,通过实地走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而且可以在学生中形成强大的心理约束力,引导学生讲诚信,确保学生如实反映家庭经济状况。[3]

(四)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相关制度。

高校应尽快制定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个人申请―班级评议―院系审核―学校审批”的认定程序。1.建立评选、审批、监督三权分离制度,即班级与学院具有评选权、学校相关部门具有审批权、师生具有监督权,并保持“三权分离”。2.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归口管理与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归口管理部门,强化职责,提高监控和约束力,对出现的问题追究责任。3.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公示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公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信息,如公布受资助学生名单、性别、所在院系班级,家庭经济情况可以不公布,从而保护受资助学生的隐私,做到评选透明化,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二是在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得资助后,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查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情况。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就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学校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将弄虚作假行为记入个人档案。

(五)转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观念。

从传统的只注重“物质资助”向“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转变,并重拓展。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不断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与心理压力,教育他们正确面对经济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自强自立、刻苦学习,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早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转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

实现从“无偿式资助”向“回报式资助”的拓展。“回报式资助”就是受资助的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义务家教、社区劳动等,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回报式资助”,一方面可使那些假经济困难学生因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而自动退出,从而实现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动认定。另一方面“回报式资助”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劳动或履行一定的义务换来的,可以缓解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健康。

(七)加大对大学生进行政策宣传与诚信教育的力度。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途径,高校要加大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标准、方法和程序,积极参与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与监督的工作中。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减少非经济困难学生的申请,降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成本,提高认定效率。

参考文献:

[1]金昕.实施“双线资助”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70.

现在的经济状况范文6

【关键词】循环经济 空间分布差异 优化措施

为了扭转陈旧的经济发展观念,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政府的工作重心,因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然而中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不平衡。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

循环经济是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行为中倡导的新规范。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寻求资源的可再生或者可循环利用。根据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并结合适当的评价方法,能够了解到现阶段中国循环经济的建设成效。

我国各省(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循环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时空约束,具有空间的分布差异性,因此表现出发展阶段和发展区域的相对性。按照空间尺度划分,循环经济的评价可以分为国家、区域、城市等多种尺度。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城市尺度的评价,然而,在辽宁省率先提出了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后,省级尺度成为中国循环经济的主要评价层面。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和经济基础不同,区域文化差异巨大,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也不尽相同。笔者以省为单位,研究省级行政单位(包括直辖市、自治区)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对不同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分析和评价。中国各省(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如下:

一是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前十位的地区除外全部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上海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最好。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的第二产业所占比率不高,经济比较发达,绿色经济建设比较到位。

二是位于中东部地区的工业大省排名靠后,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尤其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的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要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宁夏、贵州、内蒙古、山西、和新疆五个省(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程度特别高,其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贵州、宁夏排名比较落后主要是山西的工业污染造成的,新疆则是由于资源、能源不足,而生产投资又少消耗较大导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也普遍较高,发展状况比较理想。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并不理想,水平较低。尤其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西部地区,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城市发展能力欠缺,发展速度缓慢,区域整体循环经济发展能力也较弱。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点。评价一个地区的循环经济建设情况需要根据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进行,本文从生态、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对各地区的循环经济建设状况进行评价。以下我们依据国内知名学者研究探索提供的分析思路,加上现阶段已更新的数据,研究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强弱程度划分各省(区),可以看到:

一是地区之间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差异显著,循环经济发展能力不同的地区平均值之差很大,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地区分布不平衡。在不同水平的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地区中,处于控制地位的循环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地区占到各地区总数的一多半;

二是在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内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能力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循环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地区集中在中、西部地带,是东部循环经济发展能力较弱地区数目的三倍;而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比较强的地区在中国的东部经济地带分布表现比较集中,比中、西部的两倍还要多。

这种数据分布说明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地区之间不平衡,地区间的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差异显著,而且循环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地区比例偏大,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化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虽然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循环经济空间发展非常不平衡。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一是建立新的国民生产总值考核体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保障。要大力推行绿色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摒弃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

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GDP至上的政策方向,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包括绿色的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等,坚持低污染、低耗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或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其次,改变传统GDP统计方式,要在核算的过程中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损失,实现一种真实的统计核算。最后,将绿色GDP核算得出的结果与传统GDP核算结果进行对比,促使人们改变观念,积极寻求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推动循环经济在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现在的经济状况范文7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主成分分析 模糊聚类 西部经济

自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区经济发展状况是不平衡的。因此,对西部各省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合理分类,有针对性地促进西部各省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现有关于西部各省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分类方法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对西部各省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分类无法用精确的度量来表示,因此,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西部各省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就显得更客观合理。

一、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1.评价指标的选取

综合有关文献的研究,本文选取7项指标以反映西部各省区经济发展状况,即地区生产总值(R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R2)、固定资产投资(R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l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R5)、人均财政收入(R6)、海关进出口总额(R7)。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在上述指标中,指标l4是逆指标,其他均为正指标。对于逆指标,直接求其倒数为正指标,即R4=l/l4。对于转换后的指标向量,为分析方便统一定义为:R=(R1,R2,R3,R4,R5,R6,R7)。样本集用X表示,样本对象数为12省区,即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分别表示为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

2.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数据预处理

本文根据2006年~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选取了主要反映西部12个省区2005年~2006年的7个经济指标的平均值数据[4-5]。即2005年~2006年西部各省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财政收入、海关进出口总额的平均值,2005年~2006年西部各省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几何平均值。

首先求出数据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值的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由于各指标的量纲和单位不同,本文采用最小最大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数据输入MATLAB7.0进行主成分分析[6],由于前四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可达96.5569%,故可选取前四个主成分作为反映经济发展实力的综合指标。设Y1、Y2、Y3、Y4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主成份,其线性组合为:

Y1=-0.4563*R1-0.2196* R2-0.5179* R3-0.2984* R4+ 0.2918* R5-0.2026* R6-0.5101* R7

Y2=0.2702* R1-0.5486* R2+0.1365* R3-0.6631* R4-0.4027* R5-0.0635* R6+0.0386* R7

Y3=-0.1955* R1+0.1268* R2-0.0822* R3+0.1352* R4-0.6773* R5+0.4994* R6-0.4611* R7

Y4=0.0076* R1-0.3136* R2+0.0360* R3-0.0859 * R4+0.4648* R5+0.8186* R6+0.0828* R7

二、西部各省区经济发展状况模糊聚类分析

在获得Y1、Y2、Y3、Y4作为模糊聚类的聚类变量后,可以采用最大树法,由模糊相似矩阵R求出最大树T,然后将T剪枝产生连通子树,最后完成聚类。

1.建立模糊相似矩阵R

以绝对值减数法建立相似关系矩阵,方法易懂且明确,其公式如下:

式中,为第i行第k列的属性值,为第j行第k列的属性值,其中c为适当选取数,使。本文令属性个数 ,计算得到的R矩阵如表所示。

表 模糊相似矩阵R

2.求最大树T

最大树T可利用Prim算法得出,T中各顶点遍历所有样本对象,每一条边被赋以某一权值,取值为R中的元素rij,如图1所示。

3.将T剪枝产生连通子树

设定一个合适的λ值,λ∈[0,1],设T中某边e的权值为T(e),若T(e)

取λ=0.78,由连通子树可得X分为两类(簇):{X1,X2,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X3}。

取λ=0.82,由连通子树可得X分为三类(簇):{X2,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 X12},{ X1},{ X3}。

取λ=0.83,由连通子树可得X分为五类(簇):{X2,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 X3},{X4},{X12}。

其他同理可求。当取λ=0.83时连通子树如图2所示。

图1 最大树T图2 连通子树

三、结语

利用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模糊聚类技术实现了西部各省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分类,获得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特征的西部各省区类型,这有助于对西部各类省区的经济状况做进一步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政策,提供有效的激励或扶持措施,更合理地开发西部,为西部实现经济腾飞创造条件,并最终达到西部大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现在的经济状况范文8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系统;系统演化;系统测评;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077-04

产业生态化是区域产业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生态经济、提升经济总体效应的必要途径,也是区域经济系统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更是循环经济“6R”原则深化的具体体现 [1]。随着生态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产业生态化及其实现方式、生态产业集群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的重视;但是对产业生态化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在运用产业生态学基础理论的层面上对产业生态化的概念、内涵特征、产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实现方式的论述 [2-6],对经济系统产业生态化现象及其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演化水平的实证研究还有待深化,还无法提供更为科学、可行的发展策略支撑,不利于经济产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云贵高原列为国家限制开发区,开发要求主要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产业生态化发展是云南建设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重要保证,云南省经济产业生态化系统的演进程度关系到经济系统的生态化水平,同时也关系到生态经济产业集群形成及生态产品的供给。因此,对云南省产业生态化系统演化程度进行测评,可明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促进云南省产业实体的生态化发展。

一、产业生态化系统

(一)产业生态化

产业生态化就是把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活动纳入到大生态系统中,把产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置于大生态系统物质、能源的总交换过程中,实现大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产业生态化本质目标就是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可再生的基础上,达到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协调持续发展。该文阐述了农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第三产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建立产业生态化试验区的思想 [7]。

(二)产业生态化系统分析

产业生态化的水平是通过产业生态化系统的协调性及稳定性、系统内外的协作水平、系统运行机制的联动状况来反映的。产业生态化系统是由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系统,系统的演化是时间上稳定的过程模式,通过非线性相干机制的作用,形成系统的演化动力。具体地说,产业生态化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实体系统、支撑系统、多层面参与系统、目标实现系统、相关性系统和动力系统的耦合而形成的复杂综合系统,系统的运行是由内部运行动力机制和外部运行协调机制的联动组织的,是一个循环的、多层次的、动态的复杂巨系统(图1)。

图1 产业生态化系统示意图

产业生态化系统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底,以经济产业系统为主体,在其耦合过程中通过技术中介形成具有内外联动、互为依托的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对系统的演化水平的测评既要体现外部的发展状况,又要表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系统的演化状况。

二、云南产业生态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标的确定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产业生态化系统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需要运用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系统进行全面、客观、综合的评价。在生态经济学、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云南省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在考虑指标的科学适用性、典型代表性及数据获取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等基础上,构建了云南省产业生态化系统测评指标体系。首先,社会发展水平是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撑因素,经济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辅助,同时经济产业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也可以反映出经济的运行情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选取了地区GDP、人均GDP、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等几个研究指标。其次,经济运行状况是区域产业生态化演进状态的最直接表现形式,通过对经济产业发展现状数据的分析可以直接评判区域产业生态化系统的演进状况,因此,选取了工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再次,生态环境质量是经济产业得以良性运转的基础条件,因此,选取了环境噪音、可吸入微粒数、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等研究指标。由于社会经济产业系统是复杂巨系统,有些问题无法通过数据直接得到或者无法得到全面的结论,只能通过间接和针对性的方式对其进行测评(指标体系见表1)。

(二)评价方法

目前对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通过对评价分析方法的对比分析后,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区域产业生态化系统的演化水平进行评价。模糊评价法在地理学中常常被用于资源与环境条件评价、生态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各个方面[7]。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因素集及其层次。(2)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3)建立评价集。(4)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确定模糊评价模型 [8]。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层次进行评价,直到获得最顶层评价结果U。根据判断矩阵Ri和对应的权向量矩阵W,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矩阵B=W・R。(5)对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处理。(6)测评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度。通过对上述具体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构建表征参数的无量纲集。然后结合各层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公式和求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系统度,最后结合上面系统演化评价数值的评分结果,对系统的演化及内部的协调状况进行综合的测评,以得到科学、综合的测评结果。其中,Ix表示指标值;U表示评价因子的参数值,ai为其相应的权重,Hx为系统协调度;Di为第i个系统的指标值;D为各亚系统指标的均值;N为亚系统的个数,本系统中N=3。协调度指数越大,则亚系统的协调度越好[9]。系统的协调状况的好坏关系到系统的演化水平及系统功能的发挥,在系统演化水平的测评中,只有在结合对系统内部协调状况进行测评的基础上,才能够对系统的演化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及对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预测。

三、云南产业生态化系统演化测评研究

(一)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7 2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从产业角度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 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 223.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2 890.4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41.940.8调整为15.344.740.0。全省人均GDP达到15 749元(按年末汇率折合2 378美元),比上年增长11.6%。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严重,社会经济呼唤生态化发展,从而决定了云南必须走生态化发展道路,这就从根本上对经济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云南产业生态化系统演进进行测评的客观需要,从而明确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提供相应的策略支撑,促进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二)综合评价

根据前面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三个发展层面和六个方面的39个与云南产业生态化系统演化有关的指标对区域产业生态化系统进行测评。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利用上述数学模型,对云南省产业生态化系统的演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1.由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因素集

设目标评价指标U={U1,U2,U3},其中一级评价指标为社会发展指标、经济运行状况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其中一级评价指标又由社会状况指标、生活水平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经济消耗指标,生态环境状况指标、生态治理状况指标等表征。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云南省内相关专家对评价因素按9分制的标准,列出各层次各因子间相对重要的标定值矩阵,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运用matlab数学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权重。

第一层评价指标的权重集W:W={Wi}={W1,W2,W3}={0.1243,0.5171,0.3586}

第二层评价指标的权重集Wi:Wi={Wij}={W11,W12}={0.75,0.25},i=1,j=1,2

Wi={Wij}={W21,W22}={0.2,0.8},i=2,j=1,2

Wi={Wij}={W31,W32}={0.25,0.75},i=3,j=1,2

第三层评价指标的权重集Wij

W1j={W11k}={W111,W112,W113,W114,W115,W116,W117}={0.0800,

0.2783,0.1365,0.0999,0.0969,0.1365,0.1719} k=1,2,…,7

W1j={W12k}={W121,W122,W123,W124,W125}={0.1623,0.3562,

0.1208,0.0841,0.2766} k=1,2,…,5

W2j={W21k}={W211,W212,W213,W214,W215,W216,W217}={0.3234,

0.0658,0.1342,0.1121,0.0499,0.2337,0.0859} k=1,2,…,7

W2j={W22k}={W221,W222,W223,W224,W225}={0.2411,0.1019,

0.1676,0.4102,0.0792} k=1,2,…,5

W3j={W31k}={W311,W312,W313,W314,W315,W316,W317,W318,W319}={0.2035,0.1267,0.0599,0.1468,0.1498,0.0462,0.1243,0.0505,0.0925} k=1,2,…,9

W3j={W32k}={W321,W322,W323,W324,W325W326}={0.1313,0.0566,

0.1998,0.1531,0.0860,0.3731} k=1,2,…,6

3.建立云南省各指标评价语集V={V1,V2,V3,V4}={优,良,中,差},请云南省内8位相关专家对云南省产业生态化具体指标进行评价,得出相应的单要素评价决策矩阵Ri,代入公式B=W・R,得到社会状况指标U11

[0.0800 0.2783 0.1365 0.0999 0.0969 0.1365 0.1719] ×0 1 6 10 0 4 41 1 2 41 3 3 10 0 4 40 0 5 3=[0.1968 0.6071 4.0352 3.1609]

整理得

B11=[0.1968 0.6071 4.0352 3.1609]=[0.0246 0.0758 0.5044 0.3952]

同理可以得到:

B12=[0 1.1925 3.5278 3.1174]=[0 0.1491 0.4410 0.3897]

B21=[1.6202 3.6837 2.7361 0]=[0.2025 0.4605 0.3420 0]

B22=[0.7233 2.8339 3.6104 0.8324]=[0.0904 0.3542 0.4513 0.1041]

B31=[2.300 3.3908 2.9640 0.4160]=[0.1537 0.4238 0.3705 0.052]

B32=[0.0566 0.8501 5.8679 1.2246]=[0.0071 0.1063 0.7335 0.1531]

根据对二级评价指标的测算结果,运用公式B=W・R可以得出社会发展指标B1、经济运行状况指标B2、生态环境指标B3。

B1=[0.0185 0.0941 0.4885 0.3938],B2=[0.1128 0.3755 0.4294 0.0833],B3=[0.0437 0.1857 0.6427 0.1278],最后将三个一级评价指标代入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得到综合评价B。

B=[0.1243 0.5171 0.3586]×0.0185 0.0941 0.4885 0.39380.1128 0.3755 0.4294 0.08330.0437 0.1857 0.6427 0.1278=[0.0763 0.2725 0.5132 0.1379]

4.对评语进行定量化处理

先采用对各个评语实行百分制记分: 100≥c1≥75(优), 75≥c2≥50(良),50≥c3≥25(中),25≥c4≥0(差)。得到关于评语的分数向量S={s1,s2,s3,s4}={100,75,50,25}。然后将上述评价结果和分数向量代入E=E(B)=Bi・C,得到四个评价指标层面的演化状况分别为B1=43.1775,B2=62.995,B3=53.6275,B4=57.175。

5.系统协调状况测评

通过运用上面系统协调度测评公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系统协调度指数Hx=0.7925,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协调状况和系统演化评价数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系统的内外部对系统的状况进行全面的测评。

四、测评结果分析

在云南省历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对云南省产业生态化系统演化水平分值及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评价,本文认为,云南省产业生态化系统的协调状况良好,而系统的演化水平为中等。具体评价结果分析如下:

(一)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状况分析

测评表明,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处在中等偏下的发展水平,这基本上与云南省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相符合。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属山地高原地形,长期以来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社会发育程度的偏低,建设投资的不足导致了云南省成为当前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 [10]。由于云南省处于全国经济发展格局的边缘区及社会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变化,云南省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2.18%下降到2008年的1.89%,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云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时空的梯度性现象,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全省经济总量的58%集中在滇中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GDP总量差距为1:68,经济发展程度处于极度不平衡状态[11]。

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资源支撑能力的弱化使得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强,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2008年云南社会经济系统及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仅为0.7925,体现了产业生态化系统演化处于中等水平的状况。

(二)生态环境系统状况分析

生态环境系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反馈关系促进了系统之间的耦合及动态发展。生态环境的好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经济系统能否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敏感地区,长期以来的社会经济的低水平发展导致了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产业结构演化的低经济增长效用对自然资源的高需求和生态环境的高压力,加上短期开发行为多,更是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五、云南省产业生态化发展策略研究

(一)以系统的思想指导产业生态化发展

产业的生态化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撑,同时也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作用。以系统的思想来指导产业生态化的发展,可以明确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特点,从而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的潜力发挥及抗风险能力。基于此,应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分析供需系统状况,构建系统运行的产业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制度保障与经济协调机制,并通过相关机制的作用促进系统之间正负反馈作用的转化,提升区域产业的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效应,从而促进系统整体功能、结构的协调演化。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产业生态化的发展

政策制度是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历年来,云南省政府通过实施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等行动,并辅以法规保证,积极地推动经济的生态化发展。为更好治理产业的发展环境,应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确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做到宏观有环境,中观有规范,微观有机制,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法规系统,共同保障、规范产业各个主体的行为能力,以确保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用新技术,转变发展模式,提倡高效率发展

技术的更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最明显的。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本质就是经济的高效率发展,因此,云南省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必须在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改变原有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推动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循环经济技术、低碳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从设施、产品、消费方式、环境等方面进行产业生态化相关技术的规范化发展,从而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基良好的社会氛围;中观层面上,通过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产业生态化园区的建设,并带动相关行业的生态化发展,从而为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微观层面上,通过指导各个企业的规范化生产,在各个行业应用低碳技术,策划以低能耗、低耗损为主的低碳活动产品,尽量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实现低碳化,提升经济投入产出的总效率,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增伟,毕军,张炳,刘文英.传统产业生态化模式研究及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

[2] 樊海林,程远.产业生态:一个企业竞争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4,(3).

[3] 李慧明,朱红伟,廖卓玲.论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系统之构建[J].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4).

[4] 王如松,杨建新.产业生态学基本理论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2).

[5] 刘则渊,代锦.产业生态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2).

[6] 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4).

[7]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9.

[8] 要瑞璞,沈惠璋,刘铎.多层次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27(4):657-658.

[9] 袁增伟,毕军,黄珠赛,等.生态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4,(12):152-153.

现在的经济状况范文9

关键词:企业集团;经济运行分析;实际操作

一、企业集团建立经济运行分析体系的意义

经济运行分析是指运用经济的、财务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以便于企业集团及时掌握和评价各子公司在各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是保障出资人资产安全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

深入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特点,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科学判断经济发展走势,是企业集团科学决策、加强宏观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各子公司提高市场经济驾驭能力的基本功。对于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顺利实现产业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设计思路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以“一条主线,三个方面”为宗旨开展编制工作,即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项目发展这一主线,重点做好动态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动向与趋势;业务管理——及时进行业务发展导向;综合协调——积极推动结构调整,适时进行综合协调这三个方面工作。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由运行监测、数据统计、汇总分析三个坐标轴构成,运用现代科学经济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分析坐标体系。其中,⑴运行监测是手段,通过对各子公司经济运行情况的纵向监测、对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的横向比较的二维模式构成监测数据网,全面反映产业经济运行情况;⑵数据统计是基石,通过搜集、整理经济指标、管理指标等重点数据,准确地量化反映经济发展态势;⑶汇总分析是结论,根据获得的详实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从反映情况、归纳分析、问题预警、措施建议四个层次逐步深入,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出具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三、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企业集团根据财务报表和统计资料反映出的指标状况,从产品的合同、收入、支出、利润、主营业务运行情况、资产经营状况、人员情况、市场状况及前景、竞争对手对本单位的影响、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等方面,运用财务和统计的分析方法,对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揭示企业经营活动的现状、规律和发展趋势。

1、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通过销售收入、利润、外贸收入等经济指标,以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新产品研发投入费用等内容,概括反映企业集团经济运行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包括:⑴生产经营情况,重点运用销售收入、利润、新签订合同额、外贸收入等效益指标反映本年累计与去年同期的效益增减情况,对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给予客观的概括和预测。⑵科技创新情况,运用科技创新强度(即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新产品开发费用、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科技创新成果数量、新产品销售额等重点管理指标,阐明分析。

2、经济运行特点及原因

⑴主导产业经营情况。将本单位的主营业务归入主导产业的相应类别,通过销售收入、利润、应收账款、存货、研发费用、新签订合同额、外贸收入等数据,反映主导业务领域经营情况。⑵经济运行特点及原因。分析本单位主导产业领域的发展态势以及在总业务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对总体盈利或亏损做出因素分析,为产业导向、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3、重点产品/项目进展与市场开况

⑴重点产品/项目经济运行情况,对本单位主导产业领域中的重点产品/项目,通过本月新增销售收入、环比增长率、新签订合同额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数据,反映产品/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⑵重点产品/项目市场开况,通过新合同签订/中标、营销渠道建设、产业合作推进等市场开拓的重大事项,反映产品/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通过主要竞争对手、竞争优劣势等因素分析,说明重点产品/项目的市场开况。⑶重大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对主导产业领域中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过项目简介,投资总额(包括自筹资金、国家拨款、银行贷款),预期效益(产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三方面进行说明。

4、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根据大量数据所反映出来的指标的升降、市场的大小、环境的变化等多方面情况,通过总结、归纳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发现关键的因素和重要的原因,给出发展趋势的判断或提示,提出解决的措施建议。

四、经济运行分析体系的管理制度及保障

1、信息来源

各子公司每月搜集一次经济运行材料,包括上月财务数据(财务标准报表)、产业实施情况,认真编写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企业集团对各子公司的月度经济运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企业集团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报集团领导。

2、工作要求

各子公司信息统计人员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开展工作,对编制上报的统计报表资料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所有对外提供的统计报表必须保持内外口径、前后报表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日常评价与管理

企业集团按月对各子公司上报的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和各类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按季度进行情况通报,对报送材料及时、内容质量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多次不能及时报送和材料内容质量差的单位提出警示。每半年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工作通报会,总结分析企业集团当期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经济运行分析体系执行情况,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