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10-13 09:46:27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1

一、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使学生勤于阅读,乐于阅读。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看书缺乏耐心,因此,指导课外阅读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我常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课前搜集资料激趣

在向学生布置新课的预习时,教师可经常有目的地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查找与新课内容有关的课外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课后拓展延伸激趣

“课后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抓好教材的内容,或质疑,或推荐,或延伸,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在教学完新课后要求学生课后多观察、多读书、多思考,去发现、探索更多的奥秘。这样从课内学到的知识就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了复习补充,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3.课内评价激趣

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放任不管,要随时跟踪了解其阅读进展,并给予指导评价。评价既可以随堂进行,也可开展活动进行专题评价。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天真好动,爱讲故事,爱表演。根据他们的这些年龄特征,我经常开展读书竞赛、讲寓言故事、课本剧表演、唱儿歌、猜谜语、演故事、说笑话、画成语、赛诗会等丰富的语文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课堂教学拓展课外阅读的内容

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就应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性格还不太稳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合适的阅读内容。

1.从课文生疑处拓展

阅读时,学生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这时教师就可借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自己释疑,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他们尝到了解决疑难问题的乐趣。

2.从课文简略处拓展

教学《爱迪生救妈妈》时,我抓住文中“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这一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学生对爱迪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布置学生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扩大阅读量,也使课内外阅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3.从课文缺乏处拓展

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课文中的某些缺乏处,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行恰当拓展。教师要让学生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能开阔视野,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扩大阅读量,也能使课内外阅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从课文同类处拓展

学习了某种题材的课文后,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相同题材的文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再次运用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并能巩固学生的现有知识。

三、通过课堂教学传授课外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就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而课内阅读教学则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内掌握了读书方法,才能在课外阅读中得法、受益;课外阅读则为学生复习、运用阅读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具体可用下面两种方法指导学生。

1.圈圈画画

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画”即在读书的时候用笔作一些读书符号。如“?”表示此处有疑问,“”标出重点字词,用“横线”“波浪线”等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因为低年级学生会写的字词不多,所以对其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可少些,切不可因此让学生对阅读望而生畏。

2.读读想想

开卷有益,但不能“食而无化”。课内阅读教学中我着重教会学生提问法,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我经常会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要先读目录,以了解文本总的概要,然后找到想要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在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09-2

一、研究背景(略)

二、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课外阅读指导,虽然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却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强调教师立足课内的指导,做好示范作用,提倡学校创设书香校园氛围,利用集体的影响,来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过去常用的“语文能力”换成“语文素养”,通过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来促进把语文素养的发展,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认为要以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为根本,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营造书香校园,塑造“我读书,我快乐”的学习型、阅读型少年,让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阅读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关注孩子人格的完善,关注孩子精神的陶冶,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可以用讲故事、师生共读、榜样示范等,来引导学生走向阅读。

2.推荐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必须根据每一年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浏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有写摘抄的,有写提纲的,有写感想的,有写想象的……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5.建立激励学生阅读的机制。阅读激励机制的建立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开展一些展示交流、读书交流、竞赛、专题创作等活动,如:“新闻会”、“即兴演讲”、“编手抄报”、“故事会”等等,对学生中的优秀习作可采用当堂朗读、帮助投稿、编印班级作文集等,这样既延续了学生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6.创建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经典诵读课,举办校园阅读节等时机,带动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发挥集体的作用,切实提高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教学工作抓实抓好。

四、研究成果

1.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全方位地加以引导,学生必然引起重视,经过耳濡目染,学生在课内指导,课外自主阅读之下,阅读的兴趣也逐渐深厚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努力去阅读,才会由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其中,语文老师的引导起到关键作用,老师用名人名言来鼓励学生,用历史人物读书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用科学家爱读书的事迹感化学生。同时,利用语文活动,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背诵古诗,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一起进行讲故事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形成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指导路径。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场所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师对课外阅读也应该立足于课堂进行指导,如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低年级教学了童话故事后,学生十分喜欢这类故事,教师就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童话》等等,并专门开设阅读课,加以指导。高年级每学期都有课外阅读指导,如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爱的教育》、读《鲁滨逊漂流记》等。有了教师的阅读指导,那么学生读起来就水到渠成了。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到课外的有效延伸。

3.构建了卓有成效的阅读机制。学校每年都要举行阅读节活动,开展“书香校园”读书交流展示活动,学生们的阅读成果让大家欣喜,这让收获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吸引那些没有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同学也参与到其中来。各年级的活动精彩纷呈,如一二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小朋友们表现出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四年级进行阅读知识竞赛,更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五六年级进行现场作文比赛,高年级学生更多地把阅读中学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创作出形象生动的作品,表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另外,我校还在阅读节活动中,要求各班出好一期以阅读节为主题的黑板报,各班还组织各自的手抄报评比、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等等,把全校阅读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阅读中来。并且,还就阅读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摘记本评比,还评选“阅读之星”、“书香之班”、“书香家庭”等。这些阅读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学生们的阅读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阅读有老师的指导,课外阅读也应该从老师的指导出发,养成良好习惯。为此,我们专门组织课外阅读课研讨活动,研究阅读指导的模式。一是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二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各年级的情况,要求学生读书做圈划、做笔记。三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至关重要,要求班级、年级协同组织活动。为此,我们要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课阅读指导课,从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5.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课内指导策略:每周教师组织课外阅读指导课,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课外学生自觉进行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研究结论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通过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并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抓好课外阅读的硬件建设,建立起课外阅读的保障措施,才能更有成效。

研究表明:

1.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在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带动了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开展的“象棋娃快乐阅读节”活动,促进了“书香校园”建设,也提高了语文教学水平。

2.课外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从低年级起,就开展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结合各年级实际,进行各类活动,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低年级学生读寓言、童话,中高年级学生读名著、历史书,阅读活动蔚然成风。

3.广泛的阅读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博览群书,丰富知识的同时,好词佳句自然积累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必然“水涨船高”,语文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4.阅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书读多了,学生会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校园文明之风更盛。学生受书本的浸润,品德修养也会潜移默化得到培养。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3

一、双轨阅读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

所谓“双轨”阅读课程体系,就是课内的教科书阅读教学一条“轨”,课外大量阅读一条“轨”,两条“轨”同时运转,同步发展。“课内学方法,打基础,课外练能力,求发展”,二者互为作用,相得益彰。

(一)经过融合的教科书阅读教学课程体系

经过融合的教科书阅读教学课程体系就是以新课标教材的单元主题为主线,以与教材相配套的课外读物和与主题相关的经典儿童阅读书籍和经典诗文为载体,压缩教科书的教学时间,改变阅读课堂教学结构,拓宽学生的阅读教学内容,学习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阅读、有思考地阅读、独立习作、有创意地习作的习惯,最终使其成为有思想、善表达的终身阅读者。

要想构建起指向阅读能力提升的教科书阅读课程体系,就要按照主题单元的形式引进教学资源,比如:与教材相配套的单元导语、诗文诵读、美文精读、成语天地四方面内容,与本册教材部分单元主题相关联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片段,以此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这样,就为基于每单元的教科书阅读教学的拓展阅读和背诵提供了基本保障。

经过融合的教科书阅读教学课程体系每单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单元导读(1课时)整体识字(低年级的3课时向高年级的零课时递减)以文带文(2~4课时)班级读书会(由低年级的1课时向高年级的3课时递增)经典诵读或成果交流(1课时)。

(二)课外阅读课程体系

课外阅读课程体系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而开发的儿童经典阅读作品书目体系、经典诵读篇目体系和教师自主开发的个性化师本诵读体系。我们在广泛查阅资料和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并下发了《烟台市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其中包括给每个年级的小学生推荐的文学类、科学类、人文类经典阅读书目和《三字经》、《大学》、《论语》等经典诵读篇目,为各学校和各位教师建立起适合本校或者本班特色的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根据本人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开发具有特色的经典诵读课程。目前,牟平区宁海中心小学的彭永香老师和李红梅老师分别开发出了“多维”经典诵读课程和“四季物语”经典诵读课程,芝罘区养正小学的逄文娜老师开发出了“中华成语千字文”经典诵读课程……

全市小学语文双轨阅读课程体系建设力图以儿童文学泛阅读引路,国学经典与古今中外诗文经典背诵奠基,儿童科普作品泛阅读穿插,为儿童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丰厚的阅读课程内容。

二、双轨阅读课程体系的基本实施策略

(一)经过融合的教科书阅读教学课程体系基本实施策略

1.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训练重点,大胆统整教材

教科书阅读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现行教材主题单元内课文的教学,其重要的实施理念是“整体观照”,即教师在进行主题单元的教学时,不能以“篇”为单位,进行单打独斗,而需站在整个单元整体的高度,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好单元能力训练重点,并依据此训练重点统整教材,实施有效教学,达到教科书资源和拓展阅读资源效能发挥的最大化。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学习内容时,牟平区的实验教师们深入解读教材,确定出了“体会形式不同的人间真情,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感悟作者运用灵活多样的表达方法表现人间真情”的单元训练重点之后,对文本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重整。在教学《古诗两首》时,为让学生真切体验王维与元二、李白与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情,同时感悟到“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他们拓展引入了《送刘司直赴安西》和《江下行》两首诗。学生在硝烟弥漫、人迹罕至的荒凉安西与细雨如酥、杨柳青青的渭城美景的对比诵读中,在“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联系诵读中,感悟到了友情的真挚厚重和“借景抒情”写法的精妙。又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他们一改传统的通过动作描写感悟生活中的“美”的教学思路,从整篇课文的篇章结构着眼,引导学生抓住与搭石有关的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几件小事,层层剥笋,逐步强化,引导学生感悟到作者抓住平凡的小事物来表现人间真情的表达方法。在后面两篇课文的教学中,他们更是大胆取舍,不但将两篇课文放在一课时内教学,而且将排在后面的略读课文《卡罗纳》作为教学的重点放在前面来上,引导学生在内容理解的同时感悟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表现师生情、同学情的写作方法。然后在进行精读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时,舍去其他,直奔重点,只抓住在余震中坚持进行骨髓抽取手术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片段描写进行重点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细节描写的魅力。这样以单元整体训练目标为核心的教学内容重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悟到了不同的表达方法,在接下来的“真情故事”习作课上,纷纷思如泉涌,写下了生活中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真情故事。

这样,常规教学至少需要7课时完成的阅读教学任务,他们在一节课的单元导读之后,用了3课时就高效地完成了。省下的3课时时间,为进行整本书的阅读、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2. 依据年段训练目标,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

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并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在持续而广泛的阅读中建构意义,获得知识,最终学会学习。课内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要求各个年级的实验教师,要把在课内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如在教学二年级《日月潭》一课时,教师为让学生掌握了解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运用不同的方法引领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在进行“群山环绕”词语教学的时候,教师问:“我现在就是日月潭,谁来做大山,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群山环绕?”这样,通过师生的合作表演,学生形象地了解了词语的意思。在进行“隐隐约约”一词的教学时,教师运用板画和语言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清晨日月潭云雾缭绕中一切景物时而显现,时而模糊的景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有动作表演、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策略,就为今后的独立学习奠定了基础。

3. 遵照语文学习规律,强化背诵积累

长久以来,烦琐的内容分析充斥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结束后头脑中存留的只是文章的思想内容,而在语文学习能力方面的收获基本是寥寥无几。基于此现状,我们首先提出“给阅读教学减肥”的口号,要求教师要摒弃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年段训练目标和教材的单元训练目标,确定一到两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主进行批注学习,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点拨。对于能有效达成训练目标的重点语段,采取漏词填空或者多形式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内化理解。并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创设与生活相关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词语或句段进行学以致用,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功能。这样指向于应用的语言积累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敏感度。其次,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时候,都要拿出2~5分钟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内容的滚动复习和学习,以此强化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二)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基本实施策略

1. 师生共读,点燃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2011年4月,我们在牟平区新牟小学召开了全市小学语文班级读书会现场观摩会议。会议上展示的导读课、读中交流课和读后交流课,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第一次以班级读书课的形式走进实验教师的视野。2011年11月,作为一种新的语文课程形态,班级读书课被列入全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的参赛课型之一,进一步促进了班级读书课在全市的深入推进。班级读书课,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阅读由浅表性向深层次进展的催化剂,而充分的师生共读,是上好班级读书课的基本保证。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摸索出师生共读的“四步骤”操作法,即:检视阅读、基础阅读、分析阅读、反刍阅读。师生共读,目前已经成为我市实施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重要策略。为切实将师生共读落到实处,开发区实验小学等不少学校还在每天的不同时间,设置了大声读书给孩子听和持续默读活动。到了大声读和持续默读时段,默词语、背课文、做练习等语文活动都需让步。长此以往,阅读成为了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了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阅读热情持续增长

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很难坚持进行长期的阅读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从而使他们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阅读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近几年来,我们实施市、区、校三级活动并行开展策略,努力在全市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我们下发了《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读书活动的指导意见》,先后开展了全市“读书征文评选”、“书香校园评选”、“读书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引领下,不少学校和班级纷纷开展了富有特色的读书活动,如“校园读书节”、班级“书海竞帆”、“图书漂流”等活动,在整个校园营造起更加浓厚的阅读氛围。

3. 将经典诵读纳入课程,鼓励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经典诵读教材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文;教学模式

阅读课文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方法,其既可连接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又可直接体现某一单元训练的重点。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既可巩固和深化低年级阅读目标,同时也是为高年级阅读目标做铺垫和过渡。根据新课改标准对小学中年级阅读提出的“能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会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目标,笔者总结出中年级阅读课文教学的三个侧重点是: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课外拓展积累,并且认为,“自学辅导”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自学,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这里所讲的“自学”与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预习”不一样,后者一般发生于课外,是没有教师辅导的,因而质量往往都难以保证。而这里所说的“自学”是发生于课内,由教师所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正是自学能力起步的阶段,作为中年级学生教师应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细心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自学”有基础阅读和逻辑整理两个阶段,前者主要是指使学生具有基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后者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引导、通过自学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出某一课题内容的逻辑内容。

“引导自学”主要有教师先导、学生后自学,学生先自学、教师再导,教师边导、学生边自学三种方式。第一种中,教师先导是指教师先指出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学生再根据这些要求和方法自学;第二种引导自学方法可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领悟自学的内容。

笔者在要求学生自学前总会要求他们标出自然段,并把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写出来,最后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写成课文的主要内容。另外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可帮助学生理清总分总的方法。即:(1)初读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好写什么,找出中心词、句、段;(2)逐段朗读,理清每段间的相互关系;(3)口述主要内容。

二、品诵积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本文中“品诵”是指学生在经过自学和讨论之后,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在旁边注上自己喜欢这些词、句、段的原因,再通过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而“积累”是指引导学生摘录每个自己理解感悟较深且喜欢的词、句、段,牢记文章的精彩部分。因此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将词句的意思和词句所表达的情意理解并体会,并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外,还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将语言信息、语言材料大量地储存积累起来。

三、尝试实践,课文拓展积累

1.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阶段是学生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知识,进一步规律化、综合化技能,进一步全面、深刻、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经过之前的自学阅读和品诵积累后,学生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帮助下已基本掌握了新课的内容,但他们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此时教师应先简明扼要地对所学文章进行概括性讲述,特别是文章的重点与难点;接着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析与结果问题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并提出其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教师可跟学生一起共同讨论学生们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在这一总结反思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主体问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文拓展阅读

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应指导学生将自身在课堂上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和读书能力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课文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学生通过大量的课文书籍的阅读可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而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应注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保证阅读内容的健康丰富。同时应提倡学生看《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童年》等中外长篇名著,这类长篇名著可磨炼学生的意志,熏陶他们的情感。

结论: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5

针对上述问题,要在农村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好读书

1.营造读书氛围

在学校墙壁、走廊上张挂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开辟读书橱窗,向学生推荐书目,介绍新书,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感;学校阅览室按低中高年级分层设置,班级设立图书角。

2.教师以身示范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以身教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要求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报,教师也要阅读,这样才能便于向学生推荐,给学生指导,和学生探究。

3.榜样激励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名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在班级树立阅读标兵来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善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要让学生知道,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

4.活动激趣

要积极组织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资料收集活动,也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故事大王比赛、诗王比赛、手抄报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5.展示成果

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故事演讲比赛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校、家庭、社会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学生有“许多花”可以采来“酿蜜”。

1.推荐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教师要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因此,我们根据《楚州区中小学阅读考绩实施方案》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制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

2.争取家长配合

课外阅读向家庭延伸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教师要利用家长会或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介绍指导方法,推荐一批可读性强的书籍,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使学生在家庭的闲暇时间可与书为伴,以书为趣。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阅读能力还不强,家长可以运用收音机等媒体,让孩子收听少儿广播,使孩子对“听书”感兴趣。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阅读能力的增强,家长可每天陪伴孩子看一会儿书,使孩子每天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3.学校要完善阅读设施

首先,我校在现有图书资源的基础上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添置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并对图书分门别类(中外名著长篇小说类、童话类、寓言类、民间故事类,科技类,历史典籍类,道德精品类,学习工具类等等)存放,方便学生借阅。其次,建立图书交流制度,让图书动起来,达到资源共享。

三、让学生会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造成的。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养成选一本就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的读书时间。三是要定量。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要学习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

(1)结合平时课堂教学,传授读书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很好。

(2)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为了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从地方课程中抽出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从而保证了每个年级每周都有一课时的课外阅读指导。我们根据书籍自身特点、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和重点训练项目的不同要求,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①读物推荐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推荐课外读物,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②读书方法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之中,做到“同类一得,一法能用多篇”。

③成果展示课。在学生对一本书广泛深入地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

④阅读交流课。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与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的文章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⑤欣赏课。这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一种课型,通过语言,借助录音、音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3)为督促学生自觉课外阅读,必须强化平时的考核。如每月开展一次互相评比的活动,切实培养学生自评互评能力。要指导家长参与课外阅读的评价,发挥家长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评比出好的读书笔记,定期展出,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与读书考绩活动相结合,确保课外阅读健康发展。

3.建立课外阅读考级制度

我们根据区、乡阅读考绩实施方案制订了《楚州区茭陵乡章集小学阅读考级方案》。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水平,设立了六级四等(A、B、C、D),每个等级都规定了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以及优秀古诗词背诵篇目等。如二级必读书目:《阿凡提的故事》《三字经》《安徒生童话》《秃秃大王张天翼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选读书目:《灰姑娘》《丑小鸭》《睡美人》《三个小宠物》《七星瓢虫漂流记》《青蛙王子》《小精灵和鞋匠》《苹果树上的外婆》《一年级大个子和二年级小个子》。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6

主题;方法;交流;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1―0070―0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当前,很多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盲目、低效的情况,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收获较少,语文素养难以提高。

而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展的学生阅读面、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

一、 确定阅读主题

所谓“主题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阅读活动。其中,确定好阅读主题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爱好等选择健康向上的阅读主题。可以参考教材单元具体学习要求、新闻事件确定主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确定主题。阅读主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后,师生讨论确定。如,以“童年”为主题,低年级段以“感受童年的快乐”为主;中年级段以“体验童年的成长”为主;高年级段以“回味童年的生活”为主。像“感恩”、“神话”、“国庆”、“童话”、“奥运会”等,也都是一些较好的主题。

二、加强方法指导

1.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实现学生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的纽带,它承载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意识与习惯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古诗词课外阅读指导课上,首先,笔者诵读了几首经典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古诗词作者的生平及其代表作。最后,鼓励学生课后自读更多古诗词作者的故事,背诵经典古诗词,在下次上课时进行交流探讨。

2.教给阅读方法。课外阅读要有效果,就不能盲目。在明确课外阅读主题、提出课外阅读要求外,教师还应利用各种机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学会概括主要内容,背诵重点段落,制作读书卡片,写批注及撰写读书笔记等。要求学生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鼓励他们把自己课外阅读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用到习作中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加强阅读交流

阅读交流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深化阅读认识与体悟,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神话单元中的神话故事、有关神话的古诗词的学习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笔者提出以神话为主题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神话故事及有关神话的古诗词等。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后,适时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引导他们讲述其所读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背诵有关古诗词,有感情地朗诵神话故事中的感人片断。很多学生被《精卫填海》中的精卫鸟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为《后羿射日》中的神奇想象而赞叹。除了开展阅读交流会外,教师还可以评选“故事大王”、“课外阅读优秀生”,组织开展课外经典诗文背诵、儿童剧表演、“成语接龙”等活动。在注重集体性课外阅读交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一对一的或小团体间的交流。

四、营造良好氛围

1.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形成良好课外阅读风气,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并将书籍以一定主题归类存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借阅制度,规定还书期限、图书阅读规则等,确保图书借阅过程中学生能主动爱惜图书。此外,要让学生利用校图书馆开放时间进行阅读,在借阅中明白图书分类方法。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7

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不想读:学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于是,被其他的媒体夺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二是学生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吸收,没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

三是学生不能读:其一,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其二,没有时间读,这可能是教师家庭作业过多所致。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应试教学的内容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这3种现象,其实是相互作用的,没有课外书或没有时间,当然就不能读;而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正是从学习中得到的,不学习,又如何能得到学习的兴趣呢?于是不会读,不想读。反过来,如果真有了兴趣,他会想方设法借书阅读,挤时间读,就会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忘乎一切。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阅读兴趣的差异比较大,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和来自劳工家庭的孩子入幼儿园时,在词汇积累、背景知识、阅读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而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于比较好的阅读环境。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应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家长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二是学校和家庭中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比较充裕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一个小书房,一张书桌,一个放着能激发孩子兴趣阅读的书架,让学校的图书馆成为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地方,在孩子生活的空间里努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给孩子安排享受阅读的时间。三是和孩子一起阅读。每天中午,学生休息的时间比较长,笔者会和学生一起读书读报,学生看自己带来的书,看班级图书角上的杂志或报纸……为他们阅读创设氛围。四是定时跟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有时老师介绍推荐好书中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自己去读的欲望;有时老师讲讲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在与学生的读书交流中,及时地多给孩子激励,让阅读成为一件师生感到快乐的事情。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激发孩子课外阅读,教师要多给学生推荐好书,孩子喜欢阅读轻松、好玩、有趣的童话故事,就利用晨会课,向学生推荐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等;孩子喜欢惊险、科幻的故事,就利用阅读向学生推荐读《名侦探柯南》;孩子们喜欢读写他们同龄孩子的文章,就把《马小跳系列故事》《窗边的豆豆》等推荐给他们,孩子们一旦钻到书里去,就成了另一番景象了。

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为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爱上阅读的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顺应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确实会有很多困难,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还有许多不认识的字,通过已经学习的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指导学生在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词的时候,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又增长了见识。

电视节目与课外阅读同行 一是家长陪看,对孩子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家长在旁边可以适当给予讲解,并适时地往阅读上引导。把看电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二是巧借电视,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对电视的期待适时引导孩子阅读。比如,看了动画片《西游记》,再引导学生看《西游记》原著;孩子看了《七巧板》《异想天开》等电视节目,会产生探究科学的愿望,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从《儿童百科全书》《少年百科全书》等书中去寻找更多的答案。

鼓励学生做好采蜜集 由于受到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笔者每天布置学生阅读半小时,并将好词好句摘录在“采蜜集”上。隔一段时候,在班级中开展优秀“采蜜集”展示,对制作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激发他们更多地阅读兴趣。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8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强化全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创建书香校园,书香,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要求和《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内容,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请各学校认真学习贯彻。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加强课外阅读工作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教育形式。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全国政协常委、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但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课外阅读一直处在被动的状态中,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加强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获取信息、占有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就是从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反映当今世界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民族人们的生存发展、竞争抗衡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占有知识。阅读的过程就是开发信息知识的过程,阅读的材料越多,获得的信息知识就越丰富越有价值。通过阅读,既可以吸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智慧,也可以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如果中小学生只局限于学习课本知识,不扩大阅读面,那么视野就不会开阔,势必会影响将来的发展。

2.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需要。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文学素养,能够形成自学能力;中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心智、拓宽学生胸襟、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够培养创造能力。

3.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通过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内心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孩子精神,让阅读最终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终身需求,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书香型校园的需要。

各学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大力宣传,使教师、学生、社区、家长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支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标准,明确课外阅读的任务、内容和形式

课外阅读要坚持教育性、趣味性、全面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推荐,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明确课外阅读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中学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小学生每学期要阅读10本以上儿童读物,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一、二年级学生以阅读浅显的短文和画册类儿童读物为主,阅读量要达到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学生每年阅读量要达到20万字以上;五、六年级学生每年阅读量要达到50万字以上。

2.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各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有益读物。一是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和比较能力。二是选择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革命领袖、名人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选择反映祖国历史面貌以及具有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读物,进行国情教育,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四是选择中外名著,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五是选择科学普及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和报刊类型主要包括:中外现当代童话、中外古今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传统道德和古代经典名篇等。

3.创新课外阅读的载体。各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一是要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这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二是利用校本课程或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每班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列入课程表。三是要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要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改造、维修阅览室,更新图书资料,及时采购新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图书和杂志,定时为学生开放。四是动员社区、家长、学生,争取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藏书和社区、家庭的资源,在学校建立走廊书架或读书屋,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在社区建立社区书屋,在家庭建立家庭书柜,丰富学生的图书阵地。五是开展交换图书阅读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两次以上与外班交换图书阅读的活动。六是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漂入家庭,流进社区,在扩展学生读书时间和空间的同时,带动和促进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三、强化组织,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1.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系列活动。除全区性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外,各学校要创造性的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通过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优秀读物报告会、主题读书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演讲比赛和读书征文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课外阅读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中及时组织学生建设、借阅、更新班级图书,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组织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与讨论,通过个人阅读、小组阅读、彼此交流读物和阅读心得等形式,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喜欢读书。

2.做好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学校要引导各科任课教师成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主要指导者。全校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树立学生身边勤于读书的榜样,介绍名家勤奋求知的故事,激发其阅读欲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让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博采众长并消化吸收,做到读有所得,学以致用。

3.大力提倡家长参与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关注和主动配合。要大力提倡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共同交流心得,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机会,召开动员大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时邀请支持课外阅读活动的家长代表现身说法。

4.科学评价课外阅读活动。

建立三级考核制。

班级考核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要建立课外阅读档案,由教师统一管理,每个月末,由教师抽查一次,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量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等级制评价。课外阅读评价要综合考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以及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大多数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鉴赏能力,扩大知识范围。

校级考核主要面向班级和教师。学校要建立课外阅读评价机制,每学期末,学校专门考核班级的阅读情况。主要通过抽查档案并对抽查到的学生本人进行具体了解。同时,各校要将指导和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年终评优、各种竞赛活动奖励的奖品以图书为主。

全区每学年分两种形式检查评估:一是由各相关科室根据具体分工联合检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凡抽到的学校随机抽查课外阅读指导课任课教师及班级,检查学校课程设置、阅读指导课教师备课、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并听课。考察学生时从档案目录中抽查,并对学生进行具体了解。二是全区举办读书报告会。各学校自荐读书艺术节目与优秀读书笔记(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展示相结合,评委统一打分,评出奖次,排出名次。

四、加强领导,健全完善课外阅读的保障机制

1.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领导。区教体局成立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科室分工负责。组建“区教体局课外阅读及阅读指导课研究中心组”,聘请年度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潍坊广文中学的赵磊老师作为中心组的专家顾问。通过研究小组的成立,在名师和专家的引领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课外阅读教师研究队伍,并以这个团队为基础,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区课外阅读活动广泛、深入、有效地开展,最终实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各学校要建立学校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要亲自抓,并指定管理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专门负责学生课外阅读工作。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活动方案、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各种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放假前,要精心设计假期阅读作业,从选择阅读书目、安排阅读进度、运用阅读方法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各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和放假前要向区教体局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报送课外阅读活动计划,学期末和假期结束后上报总结,学期中间要报送至少一次课外阅读活动简报。学校要组织各班级和有关教职人员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管理和服务工作,逐步形成学校、班级、教师、社区、家长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分工负责的机制,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深入开展。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9

一、激发阅读兴趣

(1)以兴趣为先导,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时时处处、多层面、多角度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新教材中有关中外名著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做一些内容的拓展和情节的延伸,就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鲁滨逊飘流记》这篇课文时,我为学生播放了展现课文内容的视频资料,学生对野人、荒岛充满了好奇,我顺势向学生推荐《鲁滨逊飘流记》这本书,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了,下课后马上向学校图书室借了这本书,争着阅读。

(2)加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以记忆、背诵、摘抄、剪贴、做笔记、写心得等灵活多样的方法积累知识,如精彩片断的圈点勾画,优美词句的摘抄整理,网络信息的下载保存,心灵感受的随时记录等。在这一点上,教师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积累方法,如词语卡片的制作、归类、保存、使用;圈点勾画要用统一的自己清楚其含义的符号;读书心得体会的写法等。如果需要,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眉批、行批的读书法,要学生认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含义,“最强的记忆胜不过最淡的墨水”的道理,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各班级每月举办一次读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重点让学生汇报交流读了什么书,书籍内容梗概,读后感想,收获等,对表现突出者给予班级或学校“读书新秀”奖励。

(3)三至六年级第一节语文课前,开设“谈天说地三分钟”,让每位学生把通过阅读收集摘录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国内新闻带上讲台与全班同学进行口头交流。

(4)编辑“课外阅读小报”,以小组为单位,每月编辑一期,内容为好词好句摘录、作品介绍、作者介绍、读书心得体会等。

二、广开书源,充实阅读书籍

①学校图书室按一、二年级人均一册,三、四、五、六年级人均两册,向各班级借书,每月一更换;②发动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向班级捐书一册,教师每人捐书五册;③班级之间建立换书机制;④学校为三至六年级每班添置一个可容100册图书的书柜。建立班级图书柜,班主任为图书义务管理员,确定2~3名学生为义务协助管理员。

三、创设氛围,确保阅读时间

(1)一至六年级每周确保两个30分钟的阅读时间,由学校教导处将其纳入课堂之中,确定每周星期六为“在家读书日”。

(2)一至二年级每月读一本书,三至六年级每月读两本书,对阅读书目要作出计划,班主任负责督促落实。

四、正确引导,提高阅读效果

(1)为学生选编推荐阅读书目。一是向学生推荐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二是中高年级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

(2)加强指导,上好阅读辅导课:一是开设阅读辅导课,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选择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方法阅读不同的内容。二是开设读书笔记辅导课,结合课内阅读,让学生明确要求、掌握写法。三是3~6年级学生建立《好词佳句摘录本》,语文教师及时指导和管理。

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检查和督促

(1)对学生古诗词背诵进行验收。对成语、谚语、格言、对联采用书面填空、对句、接龙等办法进行考查。

(2)各班级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进行“好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