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集锦9篇

时间:2023-10-17 09:37:26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1

古里镇位于江苏常熟市东郊,面积116.6平方公里,素有“服装之乡”、“日产十万衣”的美誉。截至目前,古里镇服装企业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江苏省名牌产品9个,苏州市名牌产品13个,有14家服装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形成了区域品牌优势。且其服装企业中90%以上都有自己的产品开发部和营销网络,销售点分布全国各地,产品覆盖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日本、韩国、法国、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特别是国内最大的羽绒制品生产企业波司登就坐落在古里镇,其品牌价值已达70.21亿元,成为中国羽绒服的代表。该镇的“雪中飞”、“风之韵”、“七彩马”、“大红鹰”等也是国内羽绒服的知名品牌。此外,还有一批NIKE、BOSS、GAP等世界品牌的贴牌定点生产企业。伴随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企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全镇规模以上服装企业达159家,占服装企业总数的42.7%。因此,在此次论坛上,顾国强力推古里“区域品牌”。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纺织服装业带来的严重影响,顾国强介绍道,古里镇将着力引导企业“危”中求“机”,努力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保稳定、惠民生”的发展目标,力争为新一轮的发展奠定基础。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区位功能

“一方面引导纺织服装企业看到产业集群所带来的优势,坚定信心,苦练内功,形成团队合力;另一方面,则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关停一些规模小、管理差、污染重的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向规模大、管理好、后劲足的企业集中,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品研发,拓展市场空间,让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顾国强介绍道。

特别是当金融危机对该镇纺织服装业影响日渐显现时,该镇镇政府专门成立了应急协调小组,及时处置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同时,成立古里镇服装商会和古里镇针织商会,充分发挥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律公约》,定期编印《古里服装信息》,注册“古里针织”区域性商标,了解企业经营态势和发展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针对古里产业集群带有明显自发的特点,我们对古里的区位规划、功能定位等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置与安排,力求进一步提升其区位功能,放大集聚效应,把古里建设成最有特色、最有效益、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针织服装产业集群。”顾国强表示。

借助展示平台,打响集群品牌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2

[关键词] 中高档 女装品牌 定位 价格带

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主导,不断引领时尚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高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世界大牌女装纷纷进军中国。中国女装业发展至今,纵向比较虽然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女装业在品牌管理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价格是营销组合中最灵活的因素,价格策略是应对竞争的重要手段。品牌在创建初期或新产品上市之际,都要为产品制定价格,产品上市后,也要随时间、竞争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产品价格。另外,还会使用诸多心理策略提高价格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为此,本文针对中高档女装品牌进行深入的价格研究,总结价格制定规律。

一、市场调研

目前,中国市场中高档女装品牌很多,本文基于定位相似原则,选择吉芬、白领、蒂古阿尼、MAX-STUDIO、Falouina、玛丝菲尔、宝姿、哥弟、滕式等九个女装品牌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九个品牌的长裤、中长裤、短裤、长袖衬衫、短袖衬衫、长袖针织衫、短袖针织衫、薄外套、裙子、连衣裙、风衣等十二个产品大类的价格进行实地调研。

二、调研结果显示,九品牌在设计价格时,具备以下特征:

1.价格区间体现品牌档次定位

所选取的九个品牌,价格基本集中在1000-5000元之间,在目前的女装市场上,属于中高档,价格区间与其他档次品牌有明显区别,完全能够体现品牌的档次定位。

2.品类价格差异明显,体现品牌特色

各品牌根据品牌风格特色,均确定了主要产品类别和主推产品款式,此类产品价格设计较高,价格变化幅度较大。图1为白领品牌夏季不同产品类别的价格变化图,可以看出,连衣裙为主要产品类别,价格设计较高、变化幅度最大。

3.个别商品采用高价策略

每个品牌在核心价格带之外,都有少数几个高价产品,其款式、面料均反映当季的流行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白领品牌的主要产品类别中,均有少数几款产品价格远远高于核心价格带。

4.不同品牌价格带幅度的宽窄及价格高低显示定位差别

Falouina和哥弟两个品牌的价格带是九个品牌当中最窄的,从定位来看,他们的定位相较于其他的品牌来说较低;而白领的价格带最高,这同白领实际走的高端路线不谋而合。

5.不同品牌对不同产品类别的重视程度不同

max-studio对衬衫,falouina、宝姿、玛斯菲尔、吉芬、白领对针织衫都更为重视。当然,随着季节变化,主推产品也会有所不同。

三、产品类别价格设计规律

调研结果显示,九品牌在为各产品类别设计价格时,具有以下规律特征:

1.各产品类别价格集中度不同

夏季,裙子、短袖衬衫等产品类别价格集中度较高,而长袖衬衫、风衣等产品类别价格集中度较低,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在各销售季节,定位相似的品牌在设计热销产品类别的价格时,采取竞争导向定价策略,价格差异较小,款式设计和终端服务仍是竞争的重点。

2.各产品类别价格丰富度不同

长裤价格以哥弟、玛斯菲尔、滕式三个品牌的丰富度最高;衬衫长袖价格以蒂古阿尼、白领、滕式三个品牌的丰富度最高等。用于搭配的产品类别,价格丰富度较低。

价格丰富度越高,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空间就越大,自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越强。因此,为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可针对某些消费者关注的产品类别,重点设计,改变价格的丰富程度。

3.各产品类别核心价格基本稳定

衬衫短袖、针织短袖、裙子的核心价格基本维持在1000元左右,连衣裙核心价格维持在2000元左右。

四、产品类别价格带设计规律

商品的价格带,是指一种同类商品或一种商品类别中的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的差别。价格点是决定顾客心目中品类定位的基点,而价格带是决定顾客购买空间的范围。根据价格带大小,可分为窄幅式、中幅式、宽幅式价格带。

调研结果显示,中高档女装品牌产品类别价格带设计具有以下规律特征:

1.价格带幅度有2000元和4000元两个明显分界点

由图4所示,九个调研品牌的价格带幅度有2000元和4000元两个明显的分界点,因此可以将价格带幅度在2000元之内的界定为窄幅式价格带,在2000-4000元之间的界定为中幅式价格带,高于4000元的界定为宽幅式价格带。

根据价格带幅度变化的界定,可得到表1。

宽幅式价格带的产品大类往往是品牌的主推产品,由此,从价格带幅度可以进行品牌主推产品的判断。根据数据,可更加确定各品牌的主推产品,如表2所示:

2.中高档女装品牌各产品类别的核心价格带

核心价格带是消费者通常购买产品大类的价格核心区间,阙限价格带是核心价格带的上限到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大类的最高价格区间,高利润价格带是阙限价格带的上限到产品大类的最高原价区间。

根据调研结果,可得到中高档女装品牌各产品类别的核心价格带、阙限价格带和高利润价格带(排除极个别新推出产品或者是为提升品牌形象的高价),如表3所示。

如上表所示,直接折扣促销的品牌很少。调研中发现一个现象:蒂古阿尼是打折最频繁、定价的尾数策略用得最为混乱的一个品牌,在最后一次调研时,蒂古阿尼已从王府井百货中撤柜。由此可以看出,中高端女装品牌若想在市场立足,必须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稳定、合理的价格体系。

六、小结

中高档女装品牌须根据品牌定位制定价格策略。产品价格集中在1000-5000元之间,品牌定位高端,则价格带变化幅度较大;品牌可通过调整各产品类别的价格集中度和丰富度,应对竞争;价格带以2000元和4000元为分界点,根据品牌定位确定价格带变化幅度和主推产品类别;尽量避免直接的价格折扣促销。

总之,作为营销活动4P的第一个环节――定价,对企业来说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的。只有把握好精准的定位,制定良好的价格体系,才能有更加长远以及良好的发展。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3

关键词:服装产业集群 集约式发展 模式 江西赣州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58-02

作为人类提供物质和文化消费的一个传统产业,服装产业为世界文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产业之一。它对扩大就业、出口创汇、繁荣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利用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积极加大服装产业的培育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和配套服务工作,服装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一、赣州市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

纺织服装产业属于赣州市重点打造的“三个三”产业集群中的轻纺产业。截至2013年5月,该市共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82家。2013年赣州市纺织服装行业累计生产服装1.55亿件,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3.8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利税7.7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38.4%。

目前,赣州市82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分布在16个县(市、区),其中又以于都、兴国、宁都、石城、龙南、瑞金、全南、南康、赣县、章贡区、赣州开发区等11个县(市、区)为主,这些地区占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户数的95%,主营业务收入的90.9%。该市纺织服装行业的主导产品是女性内衣、针织毛衫、西服西裤及各类成衣。以生产西服西裤并已经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特色的南康市是江西省五大省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其他时装、运动、休闲等各类服装则在以上11个县(市、区)均有分布。该市纺织服装行业属典型的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型产业,毛针织和女性内衣产量在全省纺织行业中占有相当分量,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

二、赣州市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全市服装产品主要有西服、衬衣、西裤、内衣、童装、礼服、针织品等。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企业正在由生产加工向品牌塑造、由单一产品向系列化方向转化,涌现了一批品牌企业。其中,新雅长生制衣、富翔服饰实现了西服、衬衫、西裤、休闲产品的系列化生产,江西曼妮芬服装有限公司已拥有品牌内衣等产品的大规模化生产能力。

2.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国内外销售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赣州市的服装市场不断扩大。在外贸市场方面,富翔(赣州)服饰有限公司的产品已经销往中东、南美以及国内香港等地区;裕峰制衣厂的童装、力荣针织公司的针织衫成功打入了欧美市场;祺鸿羽绒制品、日凯纺织品等产品在上海、广东等地也有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全市服装产业的市场覆盖区域发展稳定并不断扩大。

3.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江西曼妮芬服装有限公司已建成实验室开展产品研发工作,从美国进口的CNC加工机及对色仪等设备,为产品研发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使产品更舒适更符合人体的需求。新雅长生制衣公司建设的赣州服装研发展示服务平台已经建成,将有效改善赣州服装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夯实产业研发基础,进一步提升服装企业运营能力及管理水平。同时,产品档次明显提升,由最初以普通面料为主等发展为以精纺面料为主,经营模式则由原来的单纯贴牌加工为主向发展自有品牌过渡。

4.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很多沿海地区服装产业将产品制造基地迁移至赣州。如江西曼妮芬工业园、赣州荣创服饰创意园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大批沿海企业的迁入为赣州服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三、赣州市服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抗风险能力不足。企业多为出口加工型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单一,长期以贴牌加工为主,忽视自主开发能力和自有知识产权,利润率微薄,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用工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萎缩等不利因素影响的能力不足。尽管有一些自主品牌企业,但数量偏少。

2.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不完整,水洗、印花、绣花、后整理等配套产业层次不高,难以达到赣州市中高档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缺乏专业市场配套,尚未拥有规模化的纺织服装原辅料专业市场,钮扣、拉链、商标印刷等配件也无法就地完成采购,这极大地制约了本地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3.部分企业面临招工难问题,服装专业人才短缺。近年来,赣州市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使多数企业招工难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软硬件设施水平相对薄弱,加之部分工作岗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福利偏低,造成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仍然面临招工难问题。

4.产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不高。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无法发挥规模效益。而纺织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使服装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对纺织服装品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穿着不仅要舒适、易保养,而且要时尚、有个性。而目前赣州市服装企业关注重心主要在价格优势,距离品牌化、个性化仍然有不小距离。

四、对江西省服装产业发展的建议

1.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符合赣州实情的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全市服装产业现有基础条件,设计开发服装行业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完善产业链条,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促进全市服装行业快速发展。

2.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赣州服装产业已经由生产加工型向品牌营销型转变。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设计投入,着力培养设计师队伍。

3.加快配套产业发展,构建服装产业集群。大力支持产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集群。全力构建服装产业公共信息化平台,提高自主品牌宣传策划水平,扩大赣州服装产业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在服装行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前提下,科技型、专业型人才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应不断加大服装设计创意人才和科技型人才的激励,建立长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鼓励赣州企业与国内知名服装高校的合作,成立高等技能人才实习基地;另一方面通过与职业院校、技校合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提升赣州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产业集群的江西省服装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JC1342)”]

参考文献:

[1] Hartley J.Creative Industries[M].Blackwell Publishing Ltd.U.S.,2005

[2]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创意产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3] 郭利平: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演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 欧阳有权:文化产业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学院国际学院 江西南昌 330201)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4

关键词 服装 市场研究 商品企划 竞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Market Research Training Designed of Clothing Brand Planning Program

SUN Jing

(Fashion Colleg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Shanghai 201620)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lothing brands, apparel consumers have more purchase options, for the purchase of branded apparel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ational, facing increasingly intense competition in the branded apparel operations. In this context, how to conduct market research provided that the target consumer goods more in line with the desire to become the origin of branded apparel merchandising. This paper aims to describe how the marketing of branded apparel merchandising in the course of training, to train with the product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ability and creative thinking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as teaching objectives, from all aspects of the market screening, market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nking, explore how to guide students in teaching marketing to explore the issue.

Key words clothing; market research; product planning; competition

1 品牌服装企划课程的课程目标

如何进行市场研究,以为目标消费者提供更符合愿望的商品,是服装商品企划的关键问题,消费者需求研究正是品牌服装商品企划的原点。本文旨在描述如何在品牌服装商品企划的课程中进行市场营销的实训,以培养具有商品分析预测能力和创意思维的营销人才为教学目标,从市场甄别、市场研究分析等各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市场探索的问题。

2 市场研究在服装企划课程中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化,上海消费者对于服装选择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服装产品特有的时尚因素,热衷流行的消费者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衣柜,不少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由此下降,他们不再盲目追求某个品牌,而在追寻能够体现自我风格的时尚服饰产品。因而,市场研究成为商品企划课程的重要基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市场研究提供了商品企划的必要市场数据。只有充分而有效的市场研究才能获得充分的消费者消费信息,使得商品企划的针对性获得保证;第二,市场研究可以探索新的商品动向,对当前市场的新鲜独特的消费异动及时察觉,避免商品企划错失良好的商机;第三,市场研究便于掌握消费者对本企业及竞争对手的消费感受,获得一手资料,以充分的准备保证在竞争中的优势。

3 设计商品企划课程的市场研究起点

商品企划的市场研究重点必须首先理清,根据调研目标的不同,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收集消费者对产品购买及其使用的数据、意见、动机等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研究,识别定义市场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和优化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1)市场研究的目的与方法。根据目的不同,可将市场研究分为探测性调查、描述性调研、因果性调查、预测性调研等,但四种类型的调研设计并不是绝对互相独立进行的,有时调研项目需要涉及一种以上研究类型的方案设计。

(2)目标市场确认。根据课程设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调研方案:一种是新创立品牌的探索性调研,消费者调研必须从市场的基础细分开始;另一种则是市场运作品牌的描述性研究,市场细分可略,但目标市场的变化仍需进行研究。

(3)市场细分: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性,可将服装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

细分变量设定:包括三方面,一是消费者的生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貌特征等;二是消费者的社会性特征,包括民族、职业、文化、心理特征、地域特征等;三是行为特征,包括消费习惯、消费支出等。

根据变量进行细分:可选择多个变量进行层层细分,以获得同组内消费群体的充分同质性组合,并描述每一组别的规模性、稳定性、行动性和反应性等。

选择或调整目标市场: 课程设计中的两种实训模式,包含从细分开始的新品牌调研,则需选择目标市场,而已有品牌的市场调研则需从目标市场调整着手。

选择目标市场:在上述细分基础上,通过分(下转第67页)(上接第38页)析各个细分市场的价值水平、市场容量、需求潜力、进入成本、成功几率、收益水平及企业自身的可控资源,选择进入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调整:品牌的目标市场定位并非一劳永逸的,市场的变化和流行的推演,会导致目标市场的定位需要适时调整。课程中可设计难度适中的市场背景资料,启发学生调研目标市场发掘企划的理想定位与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实际定位是否有所偏差,并研讨调整策略。

4 品牌服装企划的调研方案设计

4.1 标杆品牌选择

(1)该品牌经营调研:对于标杆品牌的发展模式、经营现状、商品组合策略、消费者动向等,进行广泛调研并总结模式。(2)该品牌终端观察:实地调查标杆品牌的终端运营情况,包含所调研店铺的楼层设置、楼层平面图(含人流标注)、店铺平面图、店铺商品结构(品类占比、VP区出样款式、店铺视觉、商品视觉)等,从细节到整体归纳出标杆品牌的商品企划策略。(3)该品牌消费者调研:以问卷形式进行消费者行为调研,设计针对性强的商品消费及使用调查问卷,询问商品消费情况、商品使用感受、商品搭配感受等,获得标杆品牌消费者需求满足和商品评价的一手资料。

4.2 同类型当季商品调研

商品企划的重要内容是策划目标季的商品组合、商品特点,因而及时了解对应季节的目标市场商品特征是极为重要的。这一部分的调研必须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一手资料,而资料的总结分析也需逐渐习得经验。

终端的商品特征调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拍摄当季终端商品陈列,总结商品特征,从典型色调、面料印花、织物特点、典型廓形或关键款式各方面去总结共同特点,并发现新的商品趋势。首先总结整体印象,然后把同样特征的商品单页呈现,并归纳商品特点。资源获得方式:以现场街拍为主,可以配合穿针引线论坛中市场偷拍中的高清图片。二是调研终端卖场的商品组合数据,总结商品组合特征,从产品大类构成、品类细分、搭配陈列格局、色彩构成特征等方面进行数据总结和分析。

4.3 调研安排

根据课程设定的目标市场要求,分析目标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研的时间、地点、抽样方式,并根据学生的课外时间利用的可行性,设计合理的调研总时数、调研次数、调研场所选择等,并进行合理的学生分组和人员分工。

5 小结

经过三届学生的市场研究实训,市场研究的课程训练设计日趋合理,但由于需要大量的课外时间配合,在实施时仍有一定的限制。鉴于服装行业越来越多的校企结合,未来的调研设计应有更为可行和高效率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大力,谭国亮.服装商品企划实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5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立足发展抓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核心、以经济手段为杠杆、以政策推动为动力、以品牌打造为龙头、以培育优势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丝绸纺织产业,进一步延伸、拓展产业链,大力发展最终产品,做强做大丝绸纺织基地,调高调优丝绸纺织产业,做精做优丝绸纺织产品,实现丝绸纺织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提升丝绸纺织集聚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努力把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现代新型丝绸纺织产业集群、研发基地和贸易中心,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把握四个要点,实现“四个转向”:一是建设用地。从粗放式使用土地资源,转向集约用地,盘活土地存量,提高项目投入产出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上来。二是技术装备。从扩展一般性技术水平的丝绸纺织装备,以低档织造、印染生产能力的扩张为主,转向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和适用新技术,提高产业水平上来。三是企业结构。从铺天盖地发展以中低档喷水织机为主丝绸纺织企业,转向重点扶植高水平的龙头企业和做强做精一批骨干企业,引导他们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层次上来。四是发展途径。从偏重资源高耗型为主,转向绿色环保型、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型上来。

二、主要目标

(一)总量调控目标。到年,镇丝绸纺织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60—280亿元,年均增长15%--16%;出口创汇5亿美元,年均增长25%左右;实现利润10亿元,年均增长18%;劳动生产率达到5.84万美元/人,年均增长20%左右。真丝绸产量稳定在2000万米左右;以涤纶长丝为主的合纤丝产量达到120万吨,其中熔体直纺生产规模达到80万吨;织造产量50亿米;印染总量20亿米;服装产量300万件,其中针织服装100万件。

(二)调高调优目标。以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为支撑,大力发展丝绸纺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开发和推广支持丝绸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镇丝绸纺织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真丝绸产品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基本解决防皱、防褪色两大难题,提高其品质、档次和附加值;进一步开发真丝与棉、毛、化纤及新型纤维交织、复合、混纺的新型高档服装面料和装饰用料。

2、化纤原料重点在新纤维应用领域开发新品种,适度发展直熔纺涤纶短纤原料和氨纶、锦纶、PTT等新型合成纤维,以满足开发中厚型、中高档合纤织物的需要;大力发展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使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量所占比重由20%提高到40%。

3、织造业进一步压缩低档里料生产,推进产品由里料向面料转化,使面料所占比重达30%左右;生产工艺从机织为主调整为一定比重的针织产品,大力发展经编织物;使用领域从单一的服装服饰向装饰用布和产业用布方向发展。装饰用布主要以窗帘布、床上用品、沙艺等为主。产业用布主要以汽车内装饰材料、土工织物、栽培基材、工业建筑用材料、骨架材料等为主。国产单喷普通喷水织机控制在现有规模,喷水织机总规模控制在6万台以内,增加倍捻机、多臂龙头等设备和装置,增加国外先进喷气织机、剑杆织机和高速经编机、纬编机,进一步提高喷气、剑杆织机在无梭织机中的比重。

4、印染业重点是减少、转移低档里料的染色,增加中高档面料的染色,拓展短纤、纯棉、交织物的印染业务。坚持从加工走向自营,以贸易带动生产,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印染后整理技术,积极采用低浴比染色机和小批量连续染色调和新工艺,推进清洁生产等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减少排污量,提高吨污水产出率,使镇的染整行业向功能型、环保型方向发展。到年,使用先进的环保印染设备比例达到50%以上,采用新型印染工艺的产量占全部印染产量的比重达到50%,百米用水量从3.5吨降低到3吨。

5、服装业不断提高设计开发水平,着力培育大型企业并打造服装品牌。到年,力争创出在国内有知名度的服装品牌,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5家,大型服装企业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虚拟图形设计,以及自动裁剪、电脑高速平缝、立体整烫等先进加工技术,使镇成为国内重要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基地。

(三)环境保护目标。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印染后整理的工艺、技术水平,从源头减少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及全过程控制转变。

1、严格控制现有印染、喷水织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废水排放量。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印染、喷水织造废水的排放前预处理,减轻污水处理厂压力,确保最终排放污水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印染企业普遍开展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工作,员工的环保意识和企业整体环保素质明显提高。

2、加大对喷水织造废水的治理力度。铺设污水管道,对现有喷水织机的废水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3、积极联系配合科研单位,研究开发和使用可降解、少污染的环保浆料,减少织物上浆退浆带来的污染。

4、加快生活污水管网系统建设,到年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年达到100%。

5、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扩大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和水平。

6、加强环保设施投入,到年再扩建一座日处理5万吨级的三级污水处理厂,使全镇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到22.5万吨。

7、合理确定污水处理价格,建立生态恢复经济补偿机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直排污水的企业一旦查实,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对新建有污染的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8、实施水利工程项目,科学换水调水;加强对现有镇区水系的综合治理,采用河道清淤、人工水草种植、水生物培育等方式进行生物修复工程,提高水系自然净化能力。在外来客水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到年,出境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

9、合理调整工业区域布局,按镇城建总体规划和城区商贸布局规划要求,城区的印染、涂层企业基本完成搬迁,形成相对集中的印染、涂层工业区。

(四)新兴产业培育目标。立足大纺织,延伸、拓展产业链,培育一些新的行业。

1、发展以床上用品为主的家纺行业。充分发挥织造能力强的优势,引导企业向后延伸发展家纺类产品,围绕家纺产品使用面料,适度发展精棉纺与织造业,提高产品档次,逐步形成起点较高面向欧美市场出口以床上用品为主的家纺行业。

2、发展以窗帘布、沙、汽车软装饰用布等为主的装饰用纺织品行业。引导企业大力开发用于装饰的丝、化、棉、毛、麻等纤维的混纺交织纺织品,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系列装饰用纺织品行业。在控制一般喷水织造规模的同时,鼓励发展喷气、剑杆织机,大力引进大提花型高档剑杆织机,积极开发各类装饰布,逐步培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装饰用纺织品行业。

3、发展壮大针织行业。进一步提高经纬编织物在织物总量中的比重。

4、加快发展纺织机械制造业。瞄准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纺织机械,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对纺织机械的需要,从引进先进技术入手,通过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吸引国外纺织机械产业转移;同时开展纺织机械关键制造技术攻关,做好化纤、织造、针织、染整和缝纫五个方面重点新型纺织机械和器材的开发研制,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机械制造业,进一步完善镇的纺织产业链。

三、工作措施

(一)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技术进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制定镇鼓励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丝绸纺织业产业升级的政策。

1、鼓励发展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三年内喷气织机及剑杆织机目标1.5—2万台,对引进高技术含量喷气织机和大提花型剑杆织机项目给予贴息奖励,推动织造业由里料向面料,由低档向中高档产品转型。

2、制定印染业污水排放大、耗能高和落后生产技术限制淘汰目录,进一步减少落后印染设备,鼓励发展低浴比染色设备,对在总排放水量不增加前提下引进浴比1:5以下的先进染色设备给予贴息奖励。

3、鼓励推广使用环保节能型设备和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对废水、废料和碱减量回收的技改项目以及涂层企业引进甲苯回收装置的项目予以优先贷款和贴息奖励。

4、鼓励购买国产先进喷气织机项目,在抵扣所得税政策方面给予优惠,以推动镇纺织机械业的发展壮大。

5、对镇丝绸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好、效益高、环保工作做得扎实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并大力推广这些企业的成功做法。

(二)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打造丝绸纺织名牌。制定落实培育和扶持名牌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镇的区位优势和纺织产业基础,首先在国内市场发展以真丝和优质仿真丝为特色的品牌服装,进而采取以服装为主题的专业招商活动,通过与国外大公司合资合作、收购国外有品牌的丝绸纺织企业等多种途径,发展国际市场品牌服装。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提高镇丝绸纺织品牌产品的质量、科技含量和文化底蕴,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提高产品知名度并保护自己的品牌。加大对镇丝绸纺织产业的统一包装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中国丝绸名镇”的区域品牌优势,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的行业活动和大型专业展示会、博览会。

(三)合理调整布局,推进产业转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搞好镇新一轮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在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规划2—4层厂房。一方面规划印染、涂层工业区,结合退城进郊,加快现有印染、涂层企业的搬迁;另一方面在保证环保的前提下,利用区位优势和独特地位转向精品、高档、延伸加工以及产品研发和销售为主,实行产业、产品、工艺的合理分工,合理布局。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上转移部分中低档喷水织造和印染生产能力。在江浙纺织产业大集群中立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在竞争中促进产业升级。

(四)增强市场辐射带动功能,促进丝绸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对丝绸纺织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抓好市场建设,增强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市场繁荣,把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建设成与现代城市协调发展的、在国内有显著地位的、国际化的、集商品交易与展示、信息汇聚与、仓储物流、丝绸纺织科技与文化于一体,各项现代服务设施完备的丝绸纺织交易中心。在市场内进一步规划建设好家纺商区、装饰用布商区、色坯商区、纺机商区和外贸商区等功能区,促进丝绸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建设好1—2家丝绸纺织研发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带动镇广大中小丝绸纺织企业共同发展。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6

2009年,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全行业大力实施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精心组织行业运行,克服了出口大幅下降、资金紧缺、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主要经济指标累计增速持续回升,纺织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实现销售收入6300亿元,增长13%;实现利税570亿元,增长10%,其中利润350亿元,增长7%。2009年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1精心组织行业运行引导企业保稳定渡难关谋发展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大幅下降、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困难影响,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引导企业正视困难,坚定信心,知难而进,保现金流、保市场、促消费、调结构、保稳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了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1.2认真实施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推进产业升级

一是编制了《山东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山东省服装产业结构调整振兴意见》、《山东省纺织机械行业调整振兴意见》,各市也编制了配套规划,形成了向上对接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向下延伸连接各市产业发展规划意见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框架;二是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遴选重点调整振兴规划项目470项,总投资910亿元。截至2009年10月已竣工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0项,总投资24•59亿元;三是继续抓好服装家纺产业链建设。围绕抓好落实服装振兴规划,在搞好服装与人才、服装与新型面料、服装与辅料三个全面对接,建设信息化、产学研、服装人才、两个市场、新型面料、辅料六个平台方面,积极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

1.3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一是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2009年有9家企业晋升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行业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1家,其中部级8家。二是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行业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由如意集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青岛凤凰集团完成的“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回用技术”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烟台氨纶纽士达牌间位芳纶、鲁泰1•9tex纯棉超高支高密面料获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三是企业质量创优和管理创新工作积极推进。积极开展了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共评出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10个,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开展了群众性质量管理创优活动,共评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39个、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13个、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先进个人21名;开展了山东纺织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开展了企业家创业奖评选活动,有52名企业家获奖。四是战略调整和市场开拓取得积极进展。2009年有67个产品被确认为“山东名牌”产品,目前全行业共有“山东名牌”产品147个、“中国名牌”产品57个(居全国第二位);新认定山东省著名商标18个,目前全行业共有山东省著名商标140个;中国驰名商标23个。

1.4狠抓人才培养职工素质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经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申请,为纺织职业技能鉴定所增加鉴定职业工种87个;二是组织了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岗位练兵。组织实施了“金蓝领”工程,培训一线职工128人。开展了首席技师评选活动,评选出行业首席技师16名,经推荐,4人被评为2009年度“山东省首席技师”、3人被评为第三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开展了第二次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评审,共申报184人,其中99人获得技师职业资格,58人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四是大力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创优活动,有5家企业荣获山东省纺织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21家企业荣获“优秀企业”称号,两个团队荣获山东省纺织行业团队文化建设“示范团队”称号、12个团队荣获“优秀团队”称号,15名个人荣获山东省纺织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杰出人物”称号、15名个人荣获“优秀工作者”称号。

1.5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对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

发展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2009年省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平邑县仲村镇“山东省针织劳保手套名镇”、曹县王集镇“山东省毛条加工名镇”、淄博市淄川区“山东省纺织服装名城”称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禹城市“中国半精纺毛纱名城”、广饶县“中国棉纺织名城”、枣庄市市中区“中国纺织文化衫产业基地”称号。目前,全行业共有省级以上纺织产业集群28个,其中部级产业集群17个(占全国10%左右)。

1.6狠抓节能减排工作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行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深化,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取得了一批先进技术成果。经申报,全行业有4个项目列入第三批“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目前,全行业共有12个项目列入该目录(全国共91项)。

22010年纺织经济形势分析

2.1从不利因素分析

一是世界市场需求增长缓慢,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明显增多;二是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稳固,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进一步凸显,民间投资尚未有效启动,城乡居民消费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市场需求不足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并存,纺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依然不足,保持纺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仍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三是纺织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长期积累的低水平产能过大、集约化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影响行业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四是企业增支减收等影响效益和发展的因素增多。原材料、劳动力、煤电油运水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走高,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观。招工难问题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2.2从有利因素分析

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我省实施重点带动战略,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加快省会建设发展,为纺织产业调整振兴提供了重大机遇;三是世界经济逐步趋稳,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四是境外投资成本下降,投资或并购优质资产、先进技术、著名品牌机会增多,为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五是经过一年多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锻炼,行业部门指导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行业上下求发展、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32010年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重点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全省纺织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打好调整振兴攻坚战。在继续抓好服装、家纺两条产业链建设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探索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培育名牌产品、特色产业集群和大企业集团。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向节能减排和节约资源要效益,向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要效益,提高纺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保持纺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增长目标是: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3%以上,利润增长6%以上,出口创汇增长8%以上。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着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推进纺织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3.1.1着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以优化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顺应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趋势,跟上国际金融危机催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在保持纺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上取得新成效。产品结构调整突出三大领域:巩固发展衣着类,优化扩大家纺类,开发提高产业用品类;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四个重点:调整优化棉纺织,做大做强毛纺织,大力开发化纤新原料,发展提高印染后整理。区域结构调整打造三大板块:胶东半岛服装家纺产品生产基地,中西部地区纺织优势产品产业带,着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集群。要更加注重以内需和科技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大力调整内外需结构,不断增强内需对纺织经济的拉动力;大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鼓励企业跨区重组、产业整合,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积极利用中日韩区域合作平台,努力构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3.1.2全面实施调整振兴规划,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要以现有企业为依托,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手段,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配套政策为保证,把行业结构调整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一手抓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植和壮大。要重点抓好国家和省里有投资的“国家200亿元贴息技改项目”、“省30亿元扩大内需技改项目”、“省双百工程技改项目”、“节能项目”、“信息化项目”、“中小企业集群项目”等的调度实施,培植一批经济增长点。

3.1.3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培育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一是要加强质量和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二是大力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加快企业品牌向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转变,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产业集群集聚,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品牌经营力度,提高企业信誉和品牌知名度,扩大自主品牌国内外市场份额。

3.1.4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经营管理、流通体系、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融合。要深化电子商务应用,与信息技术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要大力实施行业信息化改造。工信部对棉纺织、服装、化纤、印染四个行业分别提出了实现“两化”的目标,我们要认真落实。

3.1.5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一是强化机制建设,抓好基础管理。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节能减排管理模式。二是加大技术节能力度。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加快淘汰“双高”产品、落后工艺和设备。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环境、劳动保护工作。

3.1.6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争取涌现出更多的管理创新成果。

3.2继续抓好服装家纺产业链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3.2.1服装产业链:继续按照“强化特色、壮大优势、培育名牌、提高档次、突破辅料、开拓市场”的思路,突出抓好服装设计,壮大男装品牌,培育女装和时装,做强针织服装,做精高档色织衬衫,做大牛仔服装。加快发展西服、高档色织衬衫、系列牛仔服装、男女时装、职业装和高档针织内衣、休闲运动装、针织时装类产品,以此带动面料、辅料、设计、技术、工艺、品牌、广告、营销、服务等产业链诸环节的整合与配套发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衣着类多层次、个性化、休闲化、舒适化、功能化的需求。

3.2.2家纺产业链:根据“发挥现有优势,突破瓶颈制约”的发展思路,瞄准国外先进水平,加快家纺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孚日、亚光、喜盈门、金号、豪盛、新光、鸣球、圣豪、东升、东方、山花、海马等巾被、毯类企业为骨干,加强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进一步提高织造和染色水平,充分利用各种纤维、纱线,灵活采用提、绣、贴、割、剪、印、整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继续保持我省巾被和毯类产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在稳步发展文登、滨州、高密家纺基地的同时,积极推动潍坊千榕家纺、烟台北方、齐荣纺织、莱芜泰丰、威海银洁、如意集团、天信家纺、大海、澳亚家纺、青纺联等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系列化室内用品,形成新的增长点。围绕高科技家纺产品的生产和阔幅特种整理深加工的要求,建立印染加工基地,支持现有印染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扩大特宽幅印染生产,提高后整理水平,增强配套缝制加工能力,形成以中高档床品为龙头的家纺产业链。推广应用电子、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实现家纺产品系列化、功能化、时尚化。

3.3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培育纺织工业增长的新亮点

一是加快对位芳纶、碳纤维、超强聚乙烯等高科技纤维原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生产,以满足国家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开发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手术衣、隔离服、抗菌保健防护服、家用产品等,拓展在医疗卫生、家庭保健等方面的应用。三是加快推进针刺、水刺、纺粘等先进工艺和高性能纤维在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生产上的应用。四是加强复合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等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发展聚四氟乙烯膜复合面料、高模低缩型聚酯纤维帘子布、SMS复合无纺布、整体带芯、新型蓬盖材料、土工格栅、高强土工布、防水卷材、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过滤用纺织品等产品,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环保过滤、水利工程、汽车船舶、新能源、旅游、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3.4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

重点培育青纺机集团、星火集团、东佳集团、天一集团、环球集团、同大集团、同济纺机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和青岛云龙、日发纺机、济宁圣泰纺机、金鼎印染机械、济南天齐、青岛纺器、日照裕华机械厂、滕州山鹰、烟台易斯特等骨干企业,整合资源,提升纺织机械制造业装备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建立较完备的纺织装备制造业体系。加快机电一体化研发,提升传统纺织机械整体技术水平,大力发展清梳联及新型梳理设备、自动络筒机、合金镍网、特种平带等基础好的产品,争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针织大圆机、金属针布、节能电机、摇架等主机和关键专件,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紧密纺关键专件、高档喷气和剑杆织机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提高质量水平。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形成纺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染整设备和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青岛纺织机械专用设备基地建设,支持中小纺机企业加快发展,为大企业搞好配套,提升纺织机械专用基础零部件、配套件技术水平,打造纺机制造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和集聚效应。

3.5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引导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在完善规划、整合资源、提升产业、创新机制、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创新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型工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三是壮大名牌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整合优势资源,深化专业分工,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以延伸产业链为主线,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一体化生产格局,四是培育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引导产业集群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区域品牌转移。五是积极培育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特色产业名镇建设。更加自觉地把实施区域重点带动与培育产业新优势有机结合,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健康发展,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表率。

3.6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一是进一步拓展内销市场。二是围绕国家消费政策所涉及的领域,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三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促进出口稳步提升。四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发挥利用外资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向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

3.7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具有纺织专业知识、国际营销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级设计人才作为人才工程的重点,进一步突出能力建设这个核心,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高度重视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7

随着国内服装消费市场出现的个性化需求,雪莲也提出了由羊绒单品类向以羊绒为核心材质(毛、麻、丝为辅)的全品类针织品牌商转变的转型升级战略。

51年专注

不论是在中国服装品牌的史册上,还是消费者的心目中,雪莲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个羊绒服饰品牌“雪莲”应运而生,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探索,雪莲率先实现了羊绒技术和羊绒产品零的突破,它的诞生也奠定了新中国羊绒工业的根基。

从80年代开始,雪莲作为中国羊绒行业的先行者,先后帮助鄂尔多斯、鹿王、天山等企业建厂,传授输出成熟技术,培育技术、管理人员,推动中国羊绒产业的发展。这些企业成为了今天中国羊绒产业中的颗颗明珠。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环境的变迁,雪莲也一直谋求改变。2006年底,雪莲迎来品牌发展的新篇章,公司在“以人为本、客户为先”的经营理念下,全面提升雪莲“品牌+个性化营销”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引领新的羊绒消费观念。

雪莲集团总经理助理徐卓对记者表示,在当时的发展阶段,雪莲通过各季的新品会,以及高频次的品牌推广活动,使得雪莲品牌与时尚元素进行了完美融合。雪莲品牌的时尚形象也进一步传递给了消费者,尤其是在2008年,雪莲了全新的品牌战略,签约知名艺人李冰冰作为雪莲品牌的首位形象代言人,进一步提升了雪莲的时尚感和社会美誉度。

雪莲品牌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线上线下立体营销网络,并拥有400多家门店和专柜、以及8家网络平台店铺和渠道,成为中国羊绒服饰领域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可以说雪莲作为羊绒行业民族品牌的领导者,始终如一地坚持了品质为先和经典设计的发展理念,雪莲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且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青睐,多次为领导人出访订制服饰,并作为国宾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

顺势而为

2014年,从国内服装消费市场和产业发展的现实环境出发,雪莲启动了“品牌重塑”项目,并先后经历品牌转型与再造的过程。为有效承接雪莲品牌的未来发展和运营,由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雪莲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控股,成立北京雪莲国际时装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雪莲品牌在国内外的渠道管理、产品设计、营销、推广以及由此衍生的相关业务运营。

面对北京市新的城市定位和产业升级,以及国内服装领域的激烈竞争环境,雪莲品牌积极转型。雪莲国际管理团队通过对中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及消费者需求趋势分析,明确了把雪莲品牌打造成羊绒针织全品类的品牌商的目标,并力争成为向消费者提供经典的针织全品类商务休闲、家居生活产品,构建天然、健康、优雅、舒适的生活方式的代表品牌。

在产品和工艺技术方面,雪莲品牌也加强了针织流行趋势的研究和设计创新,重新引领中国羊绒针织服装的流行风向,产品由羊绒单品向羊绒全品类、针织全品类进行扩展。除品牌运营外,依托50年的针织工艺积累和供应链管理资源,雪莲将转型成为针织文化创意、及产业链条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

重构市场地位

清晰的定位使得雪莲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路径。在这样的前提下,雪莲提出了品牌管理体系化,专业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强调应该重建雪莲的市场地位。

徐卓表示,在通过对顾客进行调研后,雪莲集团确立了“至臻以恒・至美传承”的品牌宣传标语,以加强品牌识别并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

“市场营销、媒体渠道、购物环境、人员和行为、产品、服务体系和产品售后”这七个顾客接触界面,由内而外地把雪莲的品牌价值和品牌主张传达到顾客层面,最终在消费者心智中重新建立雪莲的市场地位。

全渠道营销创新

在对雪莲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后,接下来最紧迫的就是完成品牌营销的体系化建设。徐卓对记者表示,近年来,雪莲集团实行了线上线下的营销统一,尤其是通过侧重选择经济高效的社群化营销和会员营销方式,开启了微营销模式,进一步为雪莲品牌在消费者中的传递打开了有利局面。

2015年,雪莲国际策划并执行了多次营销和落地活动,尤其是3月的2015―2016秋冬和10月的2016―2017秋冬羊绒针织服装流行趋势,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通过邀请全国各级行业协会主要领导、国内知名设计师、雪莲的各类合作伙伴等出席,实现了线上线下媒体全方位推广雪莲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2017趋势中,雪莲还进行了2015秋冬新品的走秀,实现了一个活动带动多个营销效果的局面。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8

多项标准制定出台

宏观政策导向决定着诸多针织企业的命运与行业格局。2013年,虽然中国针织行业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中度过,但也对创新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如在技术、市场、模式、环境以及标准等方面的产业链协同创新。

为大力推进标准实施,进一步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和引领作用,满足人们更高的衣着消费需求,6月,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内衣委员会主办,浙江棉田针织有限公司协办的“2013年纺织服装及针织保暖内衣新标准培训班”在义乌举行,来自浙江义乌、浦江、东阳、金华等地的100多位内衣企业负责人和质检员参加。

10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52号公告,批准《甲基丁烯醇聚醚》等811项行业标准,其中纺织行业标准63项,涉及纱线、面料、服装、服饰以及纺织机械等多方面。包括《婴幼儿针织服饰》、《针织保暖内衣絮片型》、《针织塑身内衣调整型》、《针织腹带》等新修订标准,同时,《一体成型文胸》、《针织民用手套》、《针织五趾袜》、《针织儿童服装》等标准为根据近年新产品特色首次制定。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将促进针织产业升级的步伐,其目的都是为了助推行业渡过难关,创造一个向好的外部环境,所以宏观政策的影响大于单个项目实施的意义。

记者点评:

通过新一轮结构调整,针织行业洗牌进程将加速,未来将呈现一种全新的产业格局。这种新格局下,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取得市场主动权。作为创新主体,企业既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指导,更需要依靠自身在技术、产品、营销方面的突破,取得转型升级的成功。

关键词2活 动

展现行业活力与实力

5月26日,“爱慕公益基金会”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爱慕的社会责任步入全新篇章,爱慕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爱和美好生活。在“爱慕公益基金会”正式启动后,10月26日,爱慕又举行了“爱慕·粉红馨爱——义乳捐赠行动启动仪式”暨“让生命更美丽——丹阳爱乳坊姐妹联谊活动”。

创造财富是企业的责任,造福社会是企业的义务,爱慕认真坚守自己的责任,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

9月15日,正值一年一度的家居服日,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支持,中国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和汕头市时尚居家服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3幸福居家行——中国好店长”在广西卫视举行全国总决赛,并公布了十大中国好店长获得者以及优秀店长获得者。

此项活动由居家服饰行业四大知名品牌派邦奴、绮瑞、佰伦世家、玉茄子联合赞助,旨在进一步宣传居家服饰行业,让广大消费者关注这一品类;同时挖掘和鼓励居家服饰行业终端销售人才的涌现,提高全国居家服饰销售门店的销售水平和服务水平。

记者点评:

在针织行业全面转型升级背景下,开展各项活动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体现行业活力,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对中国针织行业的人才培养、市场开拓、商贸对接以及产业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3展 会

搭建平台 服务企业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共同承办的“PH Value第一汇”于10月在上海成功落幕。

2013 PH Value第一汇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秀、展览、趋势与论坛4种展现形式,根据企业需求实行精确化服务,传播独特的品牌价值,挖掘产品优势、贴近买家需求、关注市场变化、聚焦渠道模式,真正实现品牌整合、品牌提升的目标。

在全球市场不太景气的情况下,2013 PH Value第一汇逆势上扬,用全新的视角与定位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梦想。

细分领域的专业展会也在展示和贸易方面尽心为企业服务。中国国际袜业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在大唐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袜博会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围绕袜业产业发展,通过共生、融入、女工计划以及家庭相册4个环节,将历史、人、家庭、企业紧密结合起来。袜业企业参与度以及展会贸易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SIUF2013中国(深圳)国际品牌内衣展通过汇聚全球的内衣新品、面辅料以及配件等,展示内衣流行趋势,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加强内功修炼。

记者点评:

越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越是需要展示交流的平台。协会与地方政府齐心协力为企业搭建一系列平台,不断深化服务理念,企业也从中受益良多。

关键词4赛 事

人才是第一资源

8月18日,2013“盐步内衣”杯中国内衣模特大赛总决赛落幕,不仅为中国内衣企业和广大优秀职业内衣模特搭建对接平台,而且更大程度上提高内衣模特整体素质,推动中国职业内衣模特市场的发展。

8月28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支持,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与广东凯迪服饰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汕头市时尚居家服饰研究院、汕头市耐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新世家族杯·2013中国居家服饰设计大赛”总决赛于广州落幕。

10月21日,为提高“中国羊毛衫名镇”濮院毛针织服装产业的地位和影响,推进我国毛针织服装产业的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转型升级,第三届2013“濮院毛衫杯”中国毛针织服装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在上海举行。

11月18~21日,2013年全国纺织行业“润源杯”经编工职业技能决赛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本次技能竞赛的冠名单位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占洪表示,这次活动对于经编生产企业乃至整个经编行业都是一个促进,在企业形象提升及品牌塑造方面、行业发展方向及人才培育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记者点评:

无论何种形式的针织行业赛事,都是以发现优秀人才为目的,挖掘有潜力的人才,激发专业人才的创新思路,真正做到重视人才、发现人才。赛事在人才培养、品牌传播及产学研模式的探索与推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5集群

深入转型 打造区域品牌

刚刚在常熟召开的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五届四次理事会上,业内400多位参会者见证了“中国针织名镇”古里镇的转型升级成果。得益于地方政府以及商会的努力,古里针织在原有全产业链的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引领以及工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并通过技改、产品创新、节能降耗等措施,积极将企业纳入采购商供应链体系,带领老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

大唐袜业作为“全国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围绕质量提升工程、品牌培育工程、技术支撑工程、标准服务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以及安全监管工程六大工作,积极创建大唐袜业品牌,种品牌之树,让企业在树下乘凉。

张槎镇围绕针织产业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建造总部基地,依托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建设,弥补多年来城镇发展不足。

岑河镇作为中西部唯一的“中国针织名镇”,拥有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却缺乏创意设计、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人才,岑河镇党委政府据此在园区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信息中心、产品设计中心、展示中心以及职工服务中心等产业服务中心,使企业享受到更多资源,促进企业成长。

海宁经编紧紧围绕“中国经编名镇”做文章,通过抱团参展、加强党建等工作,持续推动经编产业发展。

记者点评:

不论是品牌,还是时尚创意,各针织产业集群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谋求转型升级。集群是针织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各地方政府的引导支持以及企业的不懈努力下,相信很快会诞生更多超百亿集群。

关键词6科 技

科技驱动绿色革命

4月,在全国针织科技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大针织院校、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的学术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如“针织印染行业与节能减排”、“纬编针织技术与设备发展动态”、“以前端治理的方法实现染整加工的节能减排”、“针织面料功能整理技术及产品开发”、“针织物连续化练漂新技术探讨”等。

此外,一批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在全行业获得广泛推广应用,包括无PVA环保浆料,膜技术处理废旧聚酯瓶片清洗废水回用技术,粘胶行业废水废气的治理和回收技术,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废水分质分流及处理回用技术,太阳能板集热系统、空压机热能回收技术等。

在“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中,节能环保的创新成果备受关注。如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首创的面料套染染色的新技术、新工艺,节省大量的电力及染液等成本,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即发集团的一种单向导湿兼具凉爽功能双面织物是针对功能性运动服装研发的,织物内层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纤维“凉爽尼龙FLYCOOL”,染整工艺采用自主发明专利,工艺路线设计精简,节省水、电、气等。

记者点评:

节能环保,利国利民,也倒逼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的落实,是降低成本、提升服务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过程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特别是以新资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技术为鲜明符号的循环经济将成为信息技术之后最有价值的科技资源。

关键词7企 业

创新才有新的增长点

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催生了各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更接地气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南极人共同体创新商业模式的成功,使其在今年10月的春夏产品交易会上,订货成交额突破7亿元,创品牌新高;诱惑密码开创健康时尚的创新生活模式;芬狄诗2013 COME&PLAY魔力先锋派对运用当下最潮的Pop-up store购物形式,给消费者带来最为新鲜的时尚潮流。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讲,不仅要寻求产品研发的创新,更应该注重优质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合作创新。诸城裕民针织有限公司通过与国际知名纤维研发生产及品牌商(如日本旭化成、三菱丽阳、美国Outlast)的战略性合作,共同发掘消费者的真正需要,加强产业链间沟通合作,创造和引领新的市场需求。

记者点评:

无论是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还是产业链的合作创新,最终还需要围绕市场真正的需求进行变革,只有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才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8产 品

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

今年,不少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不仅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创造消费者需求,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安莉芳低心位内衣心位立体支撑架发明专利,解决了女性在穿着低领口外衣时,内衣心位暴露在外的困扰,并展露女性优美线条,成功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

为了克服夏季穿着不吸汗、不透气,冬季贴身穿着不保暖的缺陷,经过多年努力,诸城裕民针织有限公司、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美国outlast公司、南京东华纤维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在吸湿发热、吸湿速干针织内衣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成果,满足了消费者对功能性内衣面料的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样基于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的创新理念,义乌市莎维亚袜业有限公司通过分析研究压力袜使用的原料、组织结构、密度、织物的压力规律,生产出了与人体腿部压力自下而上的原理相吻合的循序递减压力袜,并取得了医疗许可证。

记者点评:

未来的市场是需求市场,不管是满足需求还是创造需求,其核心目标都是客户。以需求引导客户的新体验,让那些愿意购买你的产品、享受你的服务的客户,得到满足并收获惊喜,才是最终目的。

关键词9设 计

用市场引导设计

实现设计与市场的完美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设计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设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正如安莉芳2013年以“挚爱风范”为主题进行设计,把最新的时尚潮流和安莉芳集团对女性的深情挚爱、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博大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打造其引领内衣市场的品牌形象。

而在毛衫设计中,浅秋品牌2014春夏系列产品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设计师大胆将针织产品和梭织工艺进行碰撞,让更多的人领略了中国本土毛衫的前沿创意。

同时,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和精彩演绎也为针织行业注入了更鲜活的生命力。著名设计师潘怡良,享有台湾针织女王的盛名,以“夜幕”为主题将传统针织技艺融合流行元素,赋予针织服饰全新时尚生命。设计师成昊在设计中结合水墨与线条,其“意象山水”设计被纽约媒体定义为服装的艺术。

记者点评:

用市场引导设计,使产品更加接“地气”,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如何更好地利用设计体现文化特色,提供个性化、小众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些都是设计师和品牌需要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10市 场

把握电子商务契机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各地方政府也看到了电商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纷纷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大唐镇专门建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并多次组织专业人士为企业开展电商培训课程,袜业产业还集体入驻阿里巴巴,打造“阿里巴巴·诸暨产业带平台”。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9

关键词:江西纺织业 可持续发展 策略

0 引言

“十五”期间,江西纺织工业紧紧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在中部地区所处位置全国前移。实施“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是江西纺织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1 江西纺织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江西纺织工业紧紧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在中部地区所处位置全国前移。

1.1 经济总量成倍增长

200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39%;实现销售收入196.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62倍,年均增长29.34%。纱、服装、化学纤维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20.44万吨、5.63亿件和18.07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62.6%、525.56%和155.23%。各大指标均全面提前完成“十五”计划。

1.2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一是资本结构明显改善。非国有比重从“九五”末的33%提高到“十五”末的80%;二是产品结构明显改善。牛仔、弹力、高档提花和异型纤维等十大系列面料、差别化涤纶长丝、植物染料印染夏布及夏布床上用品、32s-80s色纺纱、绿冬功能性蚕丝无纺絮片等一批新产品的面市使得纺织产品档次有较大提升,“鸭鸭”、“回圆”、“深傲”等十多个服装品牌的崛起整体提高了服装产品档次,医药用布等产业用纺织品也已经有了好的起步;三是行业结构明显改善。在产业集聚效应的带动下,针织和服装两个后道产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全行业从多年来的由棉纺、化纤等原料行业支撑转变为目前总量由服装、棉纺、针织、化纤等前后道四大子行业共同支撑,效益则主要靠服装、针织、棉纺三大子行业支撑的新局面,服装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从“九五”末的10.7%提高到“十五”末的33.7%,针织行业从“九五”末的6.7%提高到“十五”末的16.23%,棉纺行业从“九五”末的41.99%下降到“十五”末的26.82%,化纤行业从“九五”末的25.28%下降到“十五”末的14.72%。行业结构的优化整体上扩大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1.3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十五”期间,南昌市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九江共青城的羽绒服装、赣南南康的西服西裤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截至“十五”末,南昌市青山湖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针织服装企业约5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93,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从针织布、印染后整理到针织服装加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品90%以上出口,2005年针织服装产量达3.11亿件,占全省针织服装产量的71%,使得江西的针织服装产量跃居全国同行业第六位。九江共青城及其周边德安县聚集了七、八十户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及江西欣宁制衣等近20户引资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约24.5亿元,主要生产羽绒服装及加工出口服装,并产生了“鸭鸭”、“回圆”、“深傲”等十多个羽绒服装品牌。赣州南康聚集了363户的西服西裤加工企业,年服装生产能力2.98亿件,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5亿元,并带动了服装布料、辅料市场、运输及服装培训等行业的发展。

1.4 运行质量大幅提高

“十五”初期,适逢我国加入wto,我省纺织行业同全国同行业一样步入发展的良好时期,2002年开始逐步减亏,至2003年扭转了长达八年的亏损,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04年、2005年产销增幅均稳居中部地区同行业首位、全国同行业前三位,其中从2004年6月起曾连续7个月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产销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全行业经济效益节节攀升,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8.7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98倍,年均增长37.86%。447户规模以上企业中盈利企业为368户,占82.3%。“十五”期间,九大子行业中服装、针织、棉纺和丝绢纺织等4个行业效益增长2倍以上,特别是服装行业尤为引人注目,效益比“九五”末增长11.21倍,从“九五”期间的行业“短腿”一跃而成我省纺织行业中运行质量最好的子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全行业的发展空间。

2 江西纺织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品牌缺少

一是由于企业资金普遍紧缺,绝大部分企业都未能按规定提足技术创新资金,自我投资能力严重不足;二是技术创新的收益和风险没有与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挂钩,缺乏技术创新的压力;三是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纺织科研开发和成果的推广应用缓慢。截止2005年,全省纺织行业尚没有部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也只有4户,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不到10%,服装大部分以贴牌生产为主。

2.2 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

纺织产品结构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需求结构错位,形成产品“滞销”与“短缺”并存的市场格局。表现为“五多五少”:大路货多,名牌少;低挡多,中高档少;粗加工多,精加上工少;普通加上多,深度加上少;衣着用品多,装饰、产业用品少。纺织品三大应用领域的比重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在各应用领域内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装饰用纺织品在系列化、功能化等方面与市场要求有不小差距,产业用纺织品在数量、品种、档次及生产工艺等方面难以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3 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结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经验,认为从“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两方面来夯实内功是江西纺织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1 品牌战略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纺织业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强势地位,从根本上讲要依靠以产品的质量、品牌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纺织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纺织业的发展要突出自主创新对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地位,强调自主品牌对纺织工业提高附加值的贡献率。发展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加强企业的创新力,通过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将会为全行业争得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3.1.1 江西纺织业品牌发展现状 江西省多年来致力于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先后建设了九江共青城、赣州南康市、南昌青山湖区三大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凸现,区域品牌逐年增多。全省2005年新增近30个纺织服装品牌,品牌总数达到近60个,服装、棉纺、麻纺、化纤、纺机配件等行业均有分布,其中服装行业约占70%。“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来”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近年来涌现了“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舫”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产品牌。品牌意识的加强正在逐步带动江西纺织经济的发展。

但从总体来看,江西纺织服装企业现状是产品主要以低价竞争市场,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品牌占的比例少而又少。在江西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绝大多数的纺织出口企业大都是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品牌的缺失制约了江西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

3.1.2 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纺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一个拥有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应对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唯一的法则就是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战略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品牌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品牌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打造强势品牌既是一个企业形象与企业产品重新塑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向外界释放与推广的过程,实施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3.2 集群战略 江西省应该继续围绕“九江共青城羽绒服装”、“南康市西服西裤”、“南昌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三大产业基地建设来开展工作,积极发挥纺织产业集群效应,从而带动全省纺织行业的发展进步。坚持走“名牌产品”与“区域品牌”共同发展的道路。鼓励服装企业及产业集聚地共创品牌。在名牌产品的打造中立足于现有基础,一是继续保持中国名牌产品“鸭鸭”牌羽绒服装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利用“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来”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三是对近年来涌现的“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舫”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产服装品牌,鼓励品牌所属企业继续加大投入,从质量、管理、市场等各个方面维护并提升品牌的形象;四是鼓励共青羽绒服装、南康西服西裤、青山湖区针织服装等三大服装产业集聚地集中打造我省“纺织服装区域品牌”。

参考文献:

[1]解读“十一五”发展纲要[j].纺织指导.2006.(8).2-6.

[2]陆娟.现代企业品牌发展战略[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