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10-17 09:37:25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范文1

1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结束了少年期,开始向青年期转型,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趋于稳定,心理也日益成熟,但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不是很成熟,仍然具有矛盾与冲突,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心理活动和生理变化间的不平衡性。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心理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不同步。这个时期,由于生理的巨大变化,高中生外形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他们心理上也想进入成人世界,扮演新的社会角色,寻求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他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产生种种困惑。此外,由于性的成熟,萌发了对异性的爱慕,滋生了对异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因而会有一种强烈的压抑。他们缺乏理智、心理比较脆弱,容易产生挫折感。

1.2知、意、行等方面的动荡性。

高中生在思想上,思维敏锐,但容易偏激;在人格特点上,热情大方,但容易冲动,缺乏承受压力,社会经验也十分缺乏,具有波动性;在意志品质上,他们表面坚强,但在毅力不够,往往把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表现出冲动性;在社会关系上,他们渴望社会能够给予他们信任和尊重,但容易苦闷和焦虑,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另外,他们有盲目崇拜的心态。

1.3观念上和行动上的自主性。

高中生在观念和行动上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希望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管理。他们对老师的意见不再轻信,甚至有时会故意违反老师的意志,寻求心理的一种满足。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处于与家长、老师相抵触的状态,希望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理解、保护。

1.4内心世界的闭锁性。

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开始对外界不满意,非常希望有单独的空间,保持自己内心的小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性往往使高中生感到孤独。他们渴望寻求理解自己的人,对于能够理解他们的人,他们可以推心置腹、毫不保留。

2当代高中生身心发展面临的挑战

2.1求知与升学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家庭生活比较舒适和优越,孩子可以享受无穷的快乐,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作为家长,一味希望孩子学出好成绩,找份好工作。但孩子不理解父母,没有危机意识,没有危机感,他们常常对父母表示怀疑。因此,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成绩始终上不去。进入高中,学习任务加重,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心灵遭到严重创伤,个别学生出现心理疾病。

2.2异往的迷惑。

高中生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神秘感,由于他们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一旦落入“情网”,十有八九会影响到学习,学习会成绩下降。另外,老师往往忽视异往的正面影响,不能正确诱导男女朋友和谐地学习、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致使学生在交往中出现更大的困惑。

2.3价值取向的困惑。

高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高中生面临着严峻挑战。部分学生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认为参加团体活动完全没必要,价值取向不和。此外,科技的飞速发展,上网行为逐渐增多。网络已经成为高中生的重要生活部分。一些高中生不能很好把握自己,容易沉迷于网络中不能自拔,有些涉及暴力倾向和色情内容的游戏,则会给高中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

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

3.1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

任课教师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好坏的关键,教师的充分参与,以及人格的魅力,都会带给学生良好的影响,会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要积极开展教师的专业培训,学校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使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掌握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备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友善、乐于助人、也善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珍惜和尊重自己有帮助人的权利,有健康的自我形象,尊重他人,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真挚诚恳待人,不虚伪,能主动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幽默感,注意身体健康,保证有旺盛的精力,敢于冒险,在生活中不害怕接受挑战。

3.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进行建设。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者要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个性得以完善。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新一代的健康成长,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学生的集中需求,使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的坚实基础。无论在目标的设定,还是在内容的选择,都必须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要按照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获取个人发展的经验,达到自我实现的核心。我们需要将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了学生个体,以学生的需要为宗旨开发出来。

3.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建设。

从教材内容的编排方面,要以本校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基本点,顺应学生的发展。要真正做到是适合这一特殊阶段学生所需的教材,有的放矢,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在教材的编写上,应有所创新,版式要活泼,设计要新颖,画面要生动,才能使学生爱不释手。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心灵成长,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心理规律,使学生真正取得收获。

3.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范文2

一、提高高校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就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来说,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要澄清两种认识误区与偏差:其一、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或仅将其作为应付检查和评估而设置的浮动项目;其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没有必要再另外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建设

鉴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高校应在“宁缺毋滥”的总原则基础上,将硬性要求(如专业、学历、科研成果等)与弹性要求(如综合素质、从事心理工作年限等)结合起来,选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接受系统规范的培训,并将之纳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这种培训,不仅要在岗前进行,还要在实施过程中常态化、定期化,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等相关人员、教师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知识、技能培训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

三、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一)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帮助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心态得以正常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及人的全面发展,此目标应包含两个层面:发展性目标和预防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侧重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而预防性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健康心理,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积极健康的情绪。

(二)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内容是目标的载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压力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格心理、生命教育、学习心理、恋爱与性心理等内容。其中,生命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尊重、珍爱生命,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健康地提升生命质量,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与扩展。

四、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形式

(一)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

首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为全体学生开设规定学分和课时的统一的或有本校本地区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传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论和心理调适技能。这是课程建设中最有效的途径,它具有系统、干预面广的优势。其次,还应开设依据年级采取“分层目标”的选修课,不同年级各有侧重点。此外,每所大学所处的地域文化特点、历史传承、招生群体都有很大差异,这些特色都可以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资源。

(二)多种教学形式―理论讲授课、活动体验课、网络教学课和热点讲座相结合

在教学中需将学生“知、情、意、行”有机结合,除了传统的理论讲授课外,还应创设各种情境性的活动课程,如人际交往中的“盲行”,使学生体验信任与被信任,体验“用心”交流,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其次、挖掘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师生、生生间互动平台,进行广泛的立体化教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网站,开展参与式的特色活动、专题讨论、网上答疑等,拓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行为训练法、小组讨论法及角色扮演法等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但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对课程的参与、体验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日常生活或热门影视剧中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阐述和讨论,注重案例教学模式多样化;通过心理游戏、素质拓展、团体心理辅导等行为训练,如在时间管理中创设“拒绝他人”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说“不”,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自我;鼓励学生就共同关心的话题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实现师生和生生互动,使学生更具有多元思维和包容心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模拟、心理剧、案例再现等活动,使其形成正确认知,塑造正确行为。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中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家庭、社会和校园环境等诸多环境的影响与束缚,这些因素必然会对中职院校的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影响。如何深入开展中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更适合当前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对于现阶段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部分中职学生存在以下心理异常现象

1. 强烈的白卑心理。

2. 言目寻求“保护”。

3. 人际关系紧张。有的中职学生由于初中阶段的表现一直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于是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导致自身心理的焦虑。

4. 强烈的受挫感。中职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没人疼没人爱,于是选择以强悍的表象掩饰内心的虚弱和挫败,以期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5. 存在逆反心理。中职学校个别学生偏执、敌对,对以前的教育经历存有偏见,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存有严重的逆反心理。

6. 严重的厌学情绪。

7. “特殊”的攀比心理。

二、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内容

根据中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分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和升学与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四大方面。

1.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许多中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可往往是鬼使神差,控制不了自己;也有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课下学习一会就厌烦,不愿再继续学下去;还有的学生虽然用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学习效率也不高,非常苦恼……

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首先,帮助中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某个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对其他人来说却不一定适合,我们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扬长避短,选择好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除了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外,还要培养五种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的习惯、计划学习的习惯、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用脑。

2. 人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

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学校实施的主要形式来看,也可以看作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因此,它的心理学基础主要是指团体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

①引导中职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集体生活。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及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技能、技巧等。帮助学生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帮助学生学会准确地认识人际关系状况,分析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和排斥力以及影响因素,使之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并及时调节自己的人际心理问题。人格健康的学生应该是有“人缘”的。在同学间保持友谊,表现出一种友好和善良的情怀,这是人格健康的标志之一。这就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到:

关心别人、悦纳别人、改变自己、加强交往、有自己的处世原则。

②塑造健康的“自我”。健康的“自我”,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指对自己本身有清楚的了解,进而能有悦纳自己的态度,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做无谓的抱怨。

3. 生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大多初次远离父母,来到学校,手头有生活费了,有自己支配的自由资金,闲暇时间增多,业余生活开始丰富起来,如何安排自己的休闲、娱乐、消费、健美、日常生活和追求社会时尚,这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意义地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慎重交友。交友不慎,受到不良伙伴的影响、唆使,是中职学生养成不良生活习惯的重要社会环境因素之一。对此,提醒中职学生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应该结交哪些朋友,不应该结交哪些朋友,一定要认真辨别、慎重选择。再次,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实践证明,凡文化素质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生活态度不严肃,以吃喝为乐,以哥们义气为重,以打架斗殴为荣的中职学生,都极易沾染不良的生活习气。

②帮助中职学生合理安排闲暇生活。首先,课间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哼哼歌,和好友闲聊几句。放学后打打球,参加体育锻炼。周末看看电影、上上网。闲暇生活的安排,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要考虑到个性的其他方面,如气质、性格、能力等。其次,多样化的闲暇生活方式,离不开对闲暇时间的科学利用。首先学会文理搭配,即学会儿文科知识,再学会儿理科知识。使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细胞轮流兴奋,从而提高效率。其次学会动静结合。

③对学生进行合理理财与消费教育。对于会理财的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懂得如何从花钱中去“挣钱”。这种“挣”即是节约,因为节约了不该花的钱,同样就等于挣了钱,节约可以从以下方法入手:第一,要避免冲动购物;第二,不能因为花钱少不当回事;第三,购物善用时间差;第四,不购闲置物品;第五,养成记账的习惯。

④教育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避免网游成瘾。

第一,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网游。

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尤其是沉迷于不健康网站和网络游戏,危害相当大。它会使学生迷失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自我封闭,隔离于现实世界,影响学业,甚至放弃学业,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正常的认知和情感,心理定位失衡,导致人格出现偏离,发生可怕的后果。有的中职学生因网瘾,神情恍惚、人格扭曲、无心读书、途中辍学;有人因无钱上网,拦路抢劫、盗窃财物,违法犯罪;还有的连续白天黑夜泡在网吧,不思食寝,过度疲劳而猝死。

第二,帮助学生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

预防和戒除网瘾,要能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和内容,这需要学生做到:一是控制上网时间。二是上网内容的限制。三是下网要准时。

第三,培养学生对其他良好活动的兴趣

中职学生精力充沛,为了使之摆脱迷恋网游的倾向,应培养他们其他的兴趣爱好,如唱歌、绘画、打球、下棋、游泳等,用良好的活动来吸引中职学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分散对网游的过分注意,不再迷恋。

第四,寻求多方配合,认真治疗

对已经陷入迷恋状态而且较难矫正的中职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认真进行心理治疗,并配以药物辅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区应进行良好的配合。

4. 升学与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①专业或职业倾向的自我认知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认识自己的性格。

②指导想继续深造的学生了解与升学学校和专业选择、就业选择等相关的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从网络或者相关部门获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体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探索中要充分认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找到适合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体系,并采取有效措施,用不同的方法以多种形式促进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努力将职校学生培养成为对时代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范文4

>> 浅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 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训练》课程教学设计 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状况调查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探新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问题初探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研究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大学城空间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 从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 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的空间课程建设探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反思与构建 设置适合地市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刘洪宇.空间革命一高职院校开放发展的新起点[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曹述蓉.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变的契机[J].湘潮,2011,(11).

[4]刘翔.大学城空间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民主教学[J].民主教学,2013,(11).

[5]胡梅.因势利导搭建世界大学城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南方论刊,2012,(12).

[6]陈为满,孙士兵,马佩勋.基于流媒体的世界大学城空间课程的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

[7]张东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初探[J].甘肃高师学报,2008,(2).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范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课程研究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工作条件建设等7个方面,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教学体系建设中明确要求“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 应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这些要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方向。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我国内地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内容研究、教育途径研究和教育模式研究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教育内容研究。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趋于一致,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融入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将沿用这一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内容,设置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第二方面,教育途径研究。总结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建立咨询机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甚至是专业课程中、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中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建立咨询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教育中是普遍认可的途径。本研究认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区别对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第三方面,教育模式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趋于分散,大家都从不同的目标取向来研究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和个体性,而不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因此,本研究认为首先应该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标,通过目标分析来确定教育模式。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覆盖全体学生,进一步体现出政策支持的强大力度。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跨入大学后心理健康知识几乎没有。近两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不断完善,结合重庆师范大学近两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对课程发展情况整理如下:第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被设为通识选修课程,从课程设立之初的只针对新生年级学生开放,发展为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按照学校通识选修课程相关规定,全部课程含有7次课,共计20个学时,修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计1个学分。第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目标成就未来、情绪、人格、爱情7个话题,由授课教师自行选择授课主题。第三,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心理测试、案例分析、体验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为辅。第四,课程以考查方式进行评价,内容以学生的收获和体会为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不断完善中,但仍然未形成完备的体系,课程管理与运行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现状总结如下:一是课程理念缺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通识选修课程,应淡化专业和文理科的区分,突出课程的发展性与指导性作用。二是课程定位不准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目标,在实际授课中有的教师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为重点,有的教师则以内心体验和行为认知为重点,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明确该门课程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三是教学随意性较大。由于课程内容设计只定了主题,没有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同一主题由于任课教师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效果受教师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四是考核方式缺少实践环节。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对策

(一)明确课程定位及目标,丰富课程实施形式

高校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设立心理咨询室、在学生专业学习及第二课堂等各种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主动性、普及性、预防性等特点,将此列为公共必选课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了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的力度,切实做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培养人格健全、心智健康、思想积极正面向上、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类通识课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坚持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自我认知层面确立课程目标,通过传授心理学先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目前,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固定的内容,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研究,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规范课程内容、丰富授课形式是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例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深入进行心理学理论研究,编写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结合课程目标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拓展教育平台,建立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网络;理论讲授、活动体验课、心理咨询和网络教学课相结合等,从加强学科建设的层面加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

(二)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从学校和学院多个层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学校、部门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负责,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学计划和内容,同时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微调,统一指导授课,加强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从课程设置、专业知识、个人魅力、积极心态、言语能力方面提升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壮大队伍成员,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参与到课程设置和建设中,另一方面加强已有队伍师资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团队辅导和成立心理咨询坊等方式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拓展教学领地,创新课程安排,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去,加强学科建设和投入力度。

(三)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也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重难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体系建设中明确要求“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 应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这些要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方向。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设计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及课程说明,能够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成果。课程体系设计中重点突出教学内容设计,形成每次授课的详细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式、教学流程等内容。同时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和总结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利弊,心理专家、授课教师、学生及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多方参与,通过实践活动、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切实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

参考文献

[1] 雍克勤,焦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材,2011(29).

[2] 岳中方.从“柔性要求”到“刚性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解读[J].心理教育,2011(12).

[3] 张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研究[J].心理扫描,2011(2).

[4] 覃干超.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04).

[5] 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Z].教思政厅,[2011]1号.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范文6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第一年,基本上采用省编的通用教材。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后,普遍感觉省编通用教材过于偏重理论,因此,在第二年,接受调研的高职院校绝大部分采用了自编校本教材或合编教材。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的开设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考虑到高职院校心理学师资较弱,为更好地推进课程的开设,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工作由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及相关学科教学研究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从调研结果上看,多个部门参与心理课程的开设确实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课程的组织和教学力量不足的问题,使得各高职院校能及时地开展心理课教学,但也衍生了职能关系不顺的问题,表现如下:

1.部门之间容易出现扯皮、推诿现象。部分院校开课职能归入人文学科的院系,部分院校则由学工部门下属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还有些院校是由教务部门主导开课。由于职权不明确,不少院校在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上存在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现象。

2.任课教师的岗位类别不一,阻碍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调研发现,同一个学校在任课老师的编制上存在教师岗编制、辅导员岗编制、行政管理岗编制等。由于岗位类别不同,导致了上同样的课,待遇却不同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

(二)课程的建设未形成体系,针对性不强

1.课程建设未针对高职的年级、学制特点,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课程在设置时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所遭遇的主要心理问题的不同。目前,各高职院校没有按照自身的学制特点和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课程建设未按照高职本身所属的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和专业特点,构建课程体系。高职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本质上是服务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课程体系建设应该贴近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调研发现,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短,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尚未按照高职本身所属的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和专业特点来构建课程体系。

3.课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合班教学,教学效果不佳。在所调研的高职院校中,每个学校平均只有两名专职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各院校不得不合班进行教学,甚至部分院校的合班学生数达到130~140人。匮乏的师资和上百人的大班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佳。

4.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课程的评价方式。传统课程的评价方式停留在以考试成绩为手段的终结性评价层面上。调查表明,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都是以考试成绩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为主要评价方式。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部门可考虑专门指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还没有专门指导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相比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实践性等特性,高职院校具有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师资力量积累不多的特点,高职学生具有文化课程的起点较低,体验式学习能力强,理论性学习能力弱的特点。因此,教育部门有必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出台指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进一步促进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化。

(二)加强制度建设,解决课程开设机制不顺的问题

理顺机制,才能更好地加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机制不顺的问题:1.在课程开设上理清学工部门、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的关系;2.努力消除任课教师间的岗位类别差异,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加强课程建设,形成具有高职特点的课程体系

1.建设适应高职学制和年级特点的课程体系。在高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除了考虑到一般的心理发展诉求外,还要考虑高职教育、高职院校、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并注重课程设置与学制体系的衔接。

2.建设适应行业、区域特点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高职培养的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具有极大的行业性特色。不同区域也存在文化心理差异。因此,在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时,尤其是在教材编写和课程开设形式上,要适应高职本身所服务行业、区域的特点。

3.加强招聘和培训力度,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与参与者,一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调研的结果来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专任教师严重匮乏,尤其缺乏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理教师。可见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待提升,急需加强招聘和培训工作的力度,增强师资力量,以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范文7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析

引言

近些年来,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在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的课程,但是,对于在课堂中如何有效的教学还是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可以不断地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潜力,充分展示出其自身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课堂教学自身具有覆盖范围大、影响力强、效果明显的特性。因为积极心理学这种新理念,它不仅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思路,而且还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的开拓提供了最原始的理论依据。尤其是在2011年的5月,由教育部办公厅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文件别提出了,要求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开设课程中的必修课,并且借此来为我国的发展储备人才。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积极心理学的提出,主要就是针对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的。积极心理学的主张就是要研究人类积极的人格品质,充分的挖掘出人类一些自身固有的、潜在性的、建设性的力量,不仅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促使人类走向幸福的未来。就目前国内外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上来看,他们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集中在这三个方面上:主观层面上的积极体验研究分析、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分析、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分析。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这些年的研究以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以“心理问题”这个中心展开的,从而以此中心构建了一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体系。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未在社会中普及,尤其是面对九零后的这批大学生群体,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是困难重重,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九零后的学生,心理上存在的差异较为明显,已经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然而现行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处显现。2.1课程设置的侧重心困扰在很多高职院校中,每个专业都会对某些课程进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区别,教育部办公厅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中明确的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将知识教授、心理体验,以及实践行为成一体的公共课程。如一些院校,将一些课程设置成选修课,考试时开卷考试,从而学生中出现了这些课程保持“无用论”的想法,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不认真、不用心、不踏实的情况。2.2课程设置的内容同质化长期的探究教学以来,人才的培养主要就是通过思想教学的方式来提高的。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沦为一体,他们通过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来达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就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但是教授老师为所有专业、所有年纪,安排统一的教学大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了教学而教学的发展行为,注定无所重大突破。如理科生和文科生在本质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文科生女生居多,女生心思细腻,情感细腻;理科生男生居多,男生心思粗犷,情感粗疏。2.3课程教学资源的匮乏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正处在探索的阶段,学校是没有现成的资源可以使用的。在教材方面,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对学位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的偏薄性,忽视了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师资源方面,人才力量薄弱、知识专业水平较低等,不能够完全的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越性,对于其目的性的效果大大的降低。2.4课堂教学单一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教授,学生吸收,独立学习;而现行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教授的同时,还要与学生讨论交流,互帮互助。然而,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变成了单一的教授心理学知识。课堂的主动权直接掌握在老师的手中,老师作为发起者和推动者,学生成为被动的响应者,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难以得到满足,使学生缺失了主动性和实践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性。

三、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认知

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主要就是如何能使人的生命发挥出更多的光彩。3.1明确教育方向和目标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一就是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第二就是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三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3.2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绝对要避免主客体倒置,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中起到教授、引导的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学环境。3.3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中,必须要具有通俗化、实践化、亲切化的特点。如学校举办的一些话剧、晚会,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情感,让学生感触更深。对于一些情绪暴躁的学生,可以采取播放舒缓的音乐、与之温柔的聊天,缓解其情绪,稳定其心神。

四、总结

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幸福感,而且可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和有效性,为我国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况志华,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02-05.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范文8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建议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才的关键,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生活、学习、交友等实践活动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顺利、健康成长的关键。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它注重通过主体性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进而在分享交流中领悟、探究、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忽视学生体验等方面问题的存在,阻碍了课程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学校及相关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活动课的实效,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真正含义

在实践中,心理教育活动课被冠之“学校心理课程”“心理辅导课程”“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等名称,这些名称不同,但基本意义是一样的,并且实际运用中,还可以赋予不同的内涵。

心理教育活动课,可以利用其他教育形式展示其自身的特点,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的实效。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随着国家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学校逐渐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开课不足,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教育室,教师大多没有专门系统地学习心理辅导知识,大多以兼职为主。

2.课程设计不合理

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式单一、设计上不适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配备了任课教师,但是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有的学校甚至只是为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

3.课程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学生心理体验不足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心理教师通常在课堂内容中加入若干有趣的活动。由于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缓解一下压力,放松一下心情,学习热情大幅度高涨,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但是学生高亢的情绪只停留在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并不能体验活动的目的和真谛,感悟不到价值所在,从而也唤不起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思考。如,在课堂中,心理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活动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活动的感受或体会。

三、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些建议

1.增强教育意识,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学校要从领导到教职工都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2.设计合理化的活动课程

设计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它不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能有效地解读学生实际心理问题、困惑的课程。如,我们可以开展角色扮演课程,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以一种类似表演的方式展示某一角色相应的行为特点和内心感受,使其认清角色的理想模型,从而增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学生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目的。

3.强化课程中的学生体验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能够引起学生心理体验的活动才能让活动课焕发光彩。只有激发学生心理体验的健康教育课程才会是有效的课程,学生产生体验后才能产生内驱力,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活动课程的体验去矫正自己的心理认识和行为。如,采取问题探究式活动课程,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做好相关的调查,分析本校、本班学生有哪些心理认识上的问题和困惑,或者有哪些行为上的偏差。这样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思索,探究自己的困惑,最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挥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而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手段的活动课,应该关注学生真实的心理体验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并且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活动课程,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赵兴万.如何提高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6).

[2]王心红.福州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2).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范文9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00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04

[本刊网址]http://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也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能力已纳入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考评的重要标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媒介。构建科学合理、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举足轻重。

一、对高校心理健康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性认知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他们在社会认知、角色转换、人际交往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马加爵案、药家鑫案、林森浩案等的接连发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而高校所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统计和高校频发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也不断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警示和深思。党和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给予了诸多的关心关注。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高校“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等。2011年5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又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要使大学生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真正受到教育、得到启发。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无疑对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为宗旨,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完善健全人格,激发个人内在潜能,提升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现状诉求

(一)课程定位需进一步明晰

尽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在高校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毕竟此项工作的整体推进的时间尚短,仍有部分高校还没有给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足够的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视为上级布置的任务开设即可,而没有对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进行细致论证。而在具体操作层面,教师资源短缺,以德育系列或者行政系列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课程课时设置较少,针对性差,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照本宣科,缺乏体验性和互动性,教学效果不明显等情况仍然存在。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从教师数量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职教师比例不高,兼职教师中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学习背景和培训经历;从教师的人格特质角度讲,担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自身必须人格完善且心理状态健康向上,但个别教师存在心理素质较差或者个性存在缺陷等问题;从教师队伍的培训管理分析,许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重视不足,以致教师在继续深造、技术培训、交流学习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些原因都导致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三)课程考核评价环节尚不完善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目前国内高校大部分是以试卷或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倒逼了任课教师在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授方法等环节的设置上发生导向性误区,也使学生更加关注考试成绩,而忽略课程原本对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调节能力和心理技能应用的掌握。现实情况往往上演这样的一幕,在大学生参与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束之日,也是告别关注心理健康之时,他们存在紧张焦虑情绪,却无法应用知识进行消化调节,走出阴影;他们出现矛盾困惑,却不能利用技能妥善处理,直面挑战。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框架上由原理课程、健康课程和活动课程相互依附,在细节层面又与校园文化、课程设计、专兼职教师队伍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因素息息相关。

(一)完善课程设置,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核心建设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适应学生发展需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的一门课程,这就需要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既要注意对共性问题的探索,又要尊重不同年级、不同群体进行个性需求的研究。总体来讲,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随着年级的变化而不同。如大学新生与毕业年级学生表现的心理问题往往截然不同。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切忌搞大锅饭,要在设计共性知识脉络的同时,将每学期的课程内容与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独特心理特点相结合,有所专攻,有所侧重。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主导者可以针具不同主题,引导和帮助参与者创建相应的环境活动,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使同学们在群体互动中主动感知问题,收获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心理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有效运用,提升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根据对应章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标准测量表的填写,使同学们在自填、自评、自测中,从对量表的感性认知,逐渐转化到对知识的理性掌握。这不但能够满足学生自我探索的愿望和兴趣,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优势,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优雅舒心的环境往往能够使人的情绪得到舒缓,心情感到愉悦。大学生将在一所校园中度过四年宝贵的青春岁月。如果他所处的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完备,校园景观怡人,管理制度有序,校园处处散发着年轻的朝气,处处彰显着古朴的大学书香亦或是现代的科技之美,那么长期生活在这样宁静与雅致的环境之中,感受着青春向上的气息,可以有效调节大学生的负面情绪,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人。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走近学生,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他们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不论是活动的内容设计,还是活动的载体搭建,都要尽可能照顾到参与学生的心理感受,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做到让大学生喜闻乐见。在活动的氛围营造上,我们要积极创建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有所作为,收获喜悦,也使校园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以积极向上的宣传舆论内容鼓舞人。正面积极的宣传能够起到激励大众、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强大向心力。在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第二课堂的建设中,高校应筑牢宣传舆论阵地,充分利用校园BBS、校报、广播电台以及宣传橱窗等校内宣传资源和途径,如开设心理知识专栏,邀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教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宣传普及,广泛传播青春正能量。

(三)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途径

随着现代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应用的最积极参与者。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资源优势,做好新媒体平台上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对潮流发展的应有作为。我们应着力从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软件的设计、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络工作室的建设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机APP的开发等多纬度人手,使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功效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浩.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

[3]李晓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