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集锦9篇

时间:2023-11-09 10:43:27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1

尊敬的各位领导:

感谢您们对我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我县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成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生态景观林工程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节点绿化、四旁绿化等活动。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大力发展和培育森林资源,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和森林资源保护,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借此机会,就我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县情现状

某县位于xx,全县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辖xx县xx乡、xx个村、xx个组,总人口xx万人。是xx生态建设重点县,林地面积xx万亩,森林覆盖率xx%,是全省重点国有林区县,也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核心区。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部级森林公园、部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景区xx享誉中外,xx特色文化独具魅力。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县境内有陆生脊椎动物xx余种,其中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包括大熊猫、黑熊、牛羚、金丝猴、小熊猫、短尾猴,大灵猫、岩羊、红腹锦鸡等xx种,是全国少有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二、主要工作情况

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以来,我县坚持“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把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提高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猎和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促进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为认真贯彻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我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标语、图册等媒介和载体,大力宣传普及,确保人人皆知。一是广泛宣传。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爱鸟周”等时间节点为契机,采取街头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标语和科普挂图、现场讲解等方式,广泛普及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做法及成效。县人大主席团部分成员和农业中心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坚持“保护资源、惩治非法、规范经营、强化监管”的原则,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多措并举,高密度、广角度地对全县猎捕、运输、经营、收购、出售(加工)野生动物行为进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分管班子成员郑丰任组长,县派出所、县综治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同时成立了专项行动办公室,设在农业中心。二是加强协调。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县主动与工商、广电、教育等部门协调配合,高效联动,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合力。三是召开了2019年野生动物保护综合执法专项行动会议,明确了专项行动的内容和重点、实施步骤、措施及要求。

(二)强化宣传,提高意识。为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县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多层面宣传发动,在全县形成了关心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局面。一是制作了部份永久宣传标牌。二是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在全县范围发放宣传册,努力提高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突出重点,查处整治。一是全面调查摸底。通过对餐馆酒家、集贸市场等场所的初步摸排,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二是重点查处打击。

(四)强化管理,加强保护。近年来,县、县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和水资源保护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天然林保护、加快推进水源涵养林、扩容增绿、董寨鸟类乐园绿化等林业工程建设,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优化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同时,加强森林防火、森林资源保护,探索建立野生动物保护的长效机制,逐步把专项整治行动转变为常态化管理工作。

三、贯彻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保护野生动物执法机制缺乏

县人民政府没有执法权,难以及时有效开展打击猎杀野生动物和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保护野生动物基础保障能力薄弱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监测设施、手段、装备相对落后,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存在缺技术、缺经费和机构问题。

(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进农村、餐馆、社区和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了解不多,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部分工作人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强。

四、贯彻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几点建议

(一)宣传力度还需加大

一些群众和经营利用户对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知晓度不够,关心、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不够,应采取多种形式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进农村、进餐馆、进社区、进学校、进市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及网络,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定期到学校开办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与酒店、餐馆、农家乐签到禁止经营野生动物协议书。通过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让保护爱护野生动物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进一步加大违法查处力度

对违法从事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对设套捕兽、张网捕鸟、电鱼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对境内的餐饮行业不定期进行检查,严禁烹饪销售野生动物菜品。对非法贩卖、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依法从严查处。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2

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是省级生态系统森林类中型自然保护区,其宗旨是保护辽东栎林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天然油松林及其森林生态系统,拯救濒危物种,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优异性,保证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对整个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保护好当地自然资源,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对维护其环境健康,保护和发展珍贵的生物资源,实现包括保护区在内的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本文通过对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分析国家高速公路包头至茂名线(G65)陕西境内黄铜高速公路(黄陵—铜川)建设对该保护区的影响,提出符合该保护区特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及公路隧道设计、施工、营运提供科学依据。 1保护区区域环境概况 1.1自然环境 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关中盆地以北,陕北黄土高原南端,地处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及陕北黄土高原南缘黄土高原沟壑区,包括铜川市新区、耀州区、区、宜君县和延安市黄陵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54'40″~109°12'24″,北纬35°19'40″~35°35'20″之间。保护区南北长25.5km,东西宽26.5km,垂直分布范围为1567~870m,总面积25872.0hm2。区内地势总体特征北高南低,呈北西向带状展布,最高海拔标高1525m,最低海拔标高625m。地貌类型包括黄土太塬沟壑区、黄土梁峁沟壑区、低山区等。该保护区属陕北基低单斜黄土高原半干旱水文地质区,地下水不丰富。河流主要为玉华河和山岔河,近乎平行分布,由西南流向东北,依次以阴坡粱、庙儿梁、岳家岭为分水岭,均为洛河水系。 1.2植物资源 1.2.1植物 调查表明,该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05科、410属、833种、61变种、3亚种、9变型,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103科、407属、830种、61变种、3亚种、9变型[1]。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2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和陕西省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杜松。 1.2.2植被及其特征 根据分类系统和各级分类单位的划分标准及命名方法,保护区的自然植被分为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和21个群落类型,其中常绿阔叶林为该区地带性植被。包茂高速公路在保护区路线两侧300m区域内植被主要有阔叶林地、灌丛、草丛、农业植被,其中农业植被面积最大,为770.90hm2,约占38.4%。保护区内植被划分及面积统计见表1。 1.3动物资源 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物种丰富,珍稀濒危性高,地域代表性强,具有很高的生态、科研、经济等保护价值。目前已知的野生脊椎动物有5纲23目60科163种(亚种)。保护区内,国家1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鹳、金雕、金钱豹3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鸳鸯、黑鸢、雀鹰、普通鵟、大鵟、灰背隼、长耳鸮、纵纹腹小鸮、豺、青鼬、水獭11种;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有中国林蛙、中华鳖、苍鹭、黄喉鹀、斑头雁、豆雁、狼、赤狐、狗獾、果子狸、豹猫、狍。 2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 2.1生态现状 保护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孕育出种类丰富、复杂多样的生物资源及天然森林植被。保护区主要将以天然油松林、辽东栎林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作为保护对象。保护区所在区域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具有明显的黄土高原特点。保护区内设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林密布,水源涵养功能和保持水土能力明显,是渭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块“绿洲”,对保护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及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相当脆弱并极易发生变化,一旦遭到生态破坏,区域内环境短期时间内将很难恢复[4]。 2.2黄铜高速公路与保护区的关系 由于工程需要,黄铜高速公路穿越保护区,沿玉华河由南向北有24.69km穿越保护区的实验区,其中65%的路段以桥隧方式通过,实际穿越陆地长度8.64km;K20+100~K22+480段(2.38km)全部以隧道形式穿越保护区的缓冲区底部。公路线位与保护区的关系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高速公路穿越了保护区核心边缘、部分缓冲区及实验区[5]。 2.3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黄铜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保护区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主要保护对象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该保护区生态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一定分割,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可逆的。通过对保护区环境现状调查和公路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的综合分析,认为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如下问题:1)保护区实验区的自然景观面貌不同程度有所改变;2)局部森林植被、森林资源遭受一定损失,生态服务功能受到影响;3)阻碍野生动物迁徙,干扰野生动物活动;4)产生“三废”;5)隔断地表及地下径流,扰动地表,引发水土流失等;6)运营期内带来的的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等增大了保护区生态的压力,森林火灾、病虫害发生、猎捕和盗伐的概率相对增加[6]。因此,对于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就显得尤为迫切。 3保护区、缓冲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减缓措施 黄铜高速公路24.69km穿越保护区实验区,2.38km穿越缓冲区。在保护区实验区,由于农耕化程度较高,拟建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已难见保护物种及保护动物,故公路建设对保护区生态的影响较小。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及核心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这部分地区,可以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但对生态系统还是会造成一定影响。黄铜高速公路以特长隧道的形式通过保护区的缓冲区,极大程度避免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填大挖、盘山绕行,较少改变自然景观,减少了农业植被和森林生物量的损失,避免了水土流失,降低了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对野生动物栖息、迁徙、觅食和繁殖的影响[7]。隧道建成后,虽然会对沿线不同路段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对保护区生态环境整体性影响不大,在采取了多项生态、景观恢复措施及水土保持等措施后,可加快促进保护区原有生态系统的恢复。#p#分页标题#e# 3.1隧道设计期的环保措施 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保质量。”按照以上规定,在设计期,建设单位应听取环保部门和保护区管理单位沿线走向的意见。工程设计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在满足工程和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尽可能远离保护区的方案,避免分割保护区。在不得不经过保护区时,应尽量减少沿线对保护区的影响,合理选择沿线走向。遵循地形选线、地质选线和环保选线相结合的原则[8],尽量减少公路对保护区生态的影响。黄铜高速公路设计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最终采用隧道形式通过保护区的缓冲区,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可以接受的。 3.2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3.2.1保护森林植被的工程措施 1)因地制宜选线路。森林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题成分,也是保护区的核心区部位和保护内容之一。比选路线时应把对森林植被的破坏程度当成一个首要的比选条件,适当增加穿越保护区的桥梁路段长度,以减少对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影响。2)合理规划,节约用地。除永久占地外,施工便道、料场、营地等临时用地应选择在无保护植物分布的区域,用地面积一定要严格控制,以减少对原生地表土壤物理结构和地表植被的破坏。施工便道使用结束后,必须进行生态恢复,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恢复植被覆盖,且注意用本地物种覆盖。保护区内不设拌和站、预制场,可租用当地村镇用房,不再新建施工营地。施工时,在施工营地张贴保护植物图片,并严禁施工人员砍伐破坏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种类。 3.2.2控制污染的工程措施 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扬尘和物料拌和产生的烟尘,因此拌和站应禁止设在保护区内,并尽量远离保护区。保护区内路段严禁设燃煤锅炉等大气污染源,以免对保护区环境空气造成影响。施工期间,应避免施工废渣、废油、废水等进入水体。隧道施工中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生活废水及粪便污水,应集中处理后排放。废水主要是悬浮物、炸药残余、石油类等,应先进行化学处理除去有害物质,在临时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后,再将沉淀的底泥泥浆运至弃渣场,沉淀池中的上清液再排除或再利用(如用于施工场地的洒水降尘,供植被恢复绿化用水)。施工作业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料等随雨水进入河中。同时应加强管理,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的堆放地点应远离河床,并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有害物质泄漏。 3.2.3防止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土质疏松,常遇暴雨发生水土流失,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而路基、隧道等土石方施工产生的弃土、弃石量巨大,如处理不当,将加重水土流失,抬高河床,诱发泥石流,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9],因此,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做好土石方的调配,移挖作填[10]。尽量选择在低洼处倾倒弃方,并在弃方处修建浆砌石挡土墙、护脚等。工程结束后,施工临时房屋、场地、便道等地方应及时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或尘土飞扬。挖填方路基坡面尽量全防护,土质边坡地应采用护坡保护,选择当地植被型草灌植物,合理搭配适应边坡生态恢复的乔灌草等植物。 3.2.4保护珍稀动物的工程措施 建设前期,在隧道洞口处设置防护栅栏(网),防止落石砸伤野生动物;洞门设计应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进行生态化、景观化处理;隧道口上方要加密绿化,防止灯光和噪音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也防止野生动物在情急情况下发生意外,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也要保障行车安全。施工期间,施工机械运行、施工材料运输、施工物料拌和等施工工艺将对保护区内的声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夜间应禁止大型机械作业,限定工作车辆、人员数量和工作时间,尽量少量多次爆破,在动物繁殖期不爆破或小爆破,以免噪声和振动对野生动物的生长繁殖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区有关管理、保护法规教育;禁止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并禁止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外的林区休息、游玩;进入保护区界,应设置标志,提醒驾驶员减速,不鸣笛、不用或只用弱光照射,以保护动物尽量不受或少受惊扰。 3.3隧道营运中的环保措施 隧道运营期内,车辆日夜奔流不息,给保护区带来噪声干扰、光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粉尘污染,对隧道周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较大,尤其会影响动物的捕食和生长,在动物繁殖期,甚至可能影响其产卵繁殖的规律性和产卵量。而保护区的一个保护对象便是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隧道运营区的野生动植物非常必要。 3.3.1噪声控制 隧道营运期产生的噪声污染源主要是车辆的摩擦振动,故营运期噪声对保护区内动物影响较小。公路营运期间,根据预测和类比数据,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较大,难以满足相应的环境标准要求。上述影响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在隧道两端端口设置隔音墙;注意隧道内路面保养,维持路面平整,避免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加强公路管理,限制性能差的车辆进入高速公路,以控制交通噪声增加。 3.3.2生物防护林带设置 在隧道洞口两端300m范围内设置生物防护林带,不仅可以保持路域景观与原景观的连续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隧道车辆运行产生的噪音、车辆尾气、粉尘等对保护区内动植物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该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是以辽东栎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天然油松林,建议在隧道口两端构建由辽东栎、油松为建群种的乔灌草复合植物群落型的生物防护林带[8]。 3.3.3生态环境管理#p#分页标题#e# 在隧道口顶部、出口路堑顶部和靠近洞口的路堤段应适当增加并强化护栏,桥梁预留声屏障条件和资金,如果调查中发现受保护野生动物在工程沿线出现,应及时在桥梁和路基段采取避光、防噪措施。 4结语 黄铜高速公路主要以隧道、路基的形式穿越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该项目的建设形成了一条新走廊,对保护区的生态完整性、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只要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严格采取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在建设期最大限度地减少隧道、路基修建对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在营运期间做好环境安全监管和偶发事件的预防,该高速公路的修建和运营对整个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会非常小。该项目以隧道形式通过保护区的缓冲区,对该缓冲区影响不大,且不会影响整个保护区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3

关键词:铁路施工; 环境污染; 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目前,铁路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水污染。铁路施工较多采用了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 由此产生的清洗废水、不良机械及自设油库的油类泄漏、水中墩台修建时的泥浆水、隧道施工时排放的有毒施工废水等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 大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也造成水污染。(2) 固体废弃物。 每个铁路建设项目一般涉及的施工项目都较多且工程数量较大, 由此将造成大量的建筑固体废物, 如路基土石方施工中挖出来的大量不符合路基填筑要求的弃土, 桥梁施工时的废弃混凝土, 试验检测中制作的混凝土试块, 隧道施工中开挖出的大量弃碴等。(3) 噪声。 铁路施工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及交通工具较多, 会造成一定的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如路基施工中使用的振动碾压设备、强夯设备, 桥梁施工中使用的打桩设备, 隧道施工中各种爆破使用的空压设备、钻爆设备,均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4) 大气污染。 各种施工机械和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行走乡村道路未及时洒水造成的扬尘均造成一定的大气污染, 以及施工便道车辆行驶扬尘覆盖便道两旁的农作物等。(5)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问题。铁路施工有时要穿越国家自然保护区, 如何保护这些区域内的动植物生态环境非常重要。(6) 环境破坏问题。无论是新建、改建还是扩建铁路,施工的线路均较长,架桥、修路、开挖隧道:大量占用土地和取土,造成了永久征地和临时占地数量大,对地表植被产生较大的破坏。如在平原地区修建1km的双线就需永久性占地 40 余亩,修建一个日生产供应能力为 800 立方的级配碎石场就需临时占用约 30 亩的场地。如采取措施不当,将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一、对铁路施工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的应对措施

1. 在管理方面的措施

在铁路选线设计时,平、纵断面设计尽可能结合地形、地貌并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尽可能减少占用耕地及对地表植被破坏,减少高填深挖,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既有水利设施与自然水利系统。各个具体项目环保措施要尽可能周详、考虑长远,确实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环保评审后实施。不能先开工后评审。招投标过程中,要组织环保专家充分审视投标单位施工环保措施是否符合建设项目要求。铁路施工企业要有计划地培养环保方面专业人才,在企业内部认真实施ISO14000 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自主规范企业环境保护行为。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成立有效的环保机构,设立专职或兼职环保人员有效地监、管、控制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在实际铁路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根据主体工程的施工进度科学组织各项环保与水保工程施工。尽快在铁路施工中引入环境监理制度,由环境监理工程师直接进行施工中环保监督。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与建设、设计单位及当地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听取和执行当地环保和水保建议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环保措施。

2.水污染的防治

施工时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水污染的防治。一是禁止将有毒废弃物作土方回填。二是施工现场搅拌站废水, 桩基、墩台修建时的泥浆水和施工机械油污、隧道开挖排除的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后方可排放。三是现场存放油料的地面要进行防渗处理, 可采取防渗混凝土地面、铺防渗油毡等措施, 在使用过程中, 要防止油料跑、冒、滴、漏, 防止土壤或河流受到污染。四是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要设置有效的隔油池并定期清理,防止污染。五是工地临时厕所的化粪池采取防渗措施, 并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物内的水冲式厕所, 同时做好防蝇、灭蛆工作。六是化学用品、外加剂等应库内存放, 妥善保管, 防止污染环境。七是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 配合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搞好舆论宣传和监督工作, 加强对沿线施工废水的控制, 发现新的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防止水质恶化。

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在铁路的施工过程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因此, 在施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一是回收利用。对建筑碴土可视其情况加以利用; 废钢可按需要用作金属原材料; 对废电池等应分散回收, 集中处理。二是减量化处理。对固体废物进行分选、破碎、压实浓缩、脱水后减少其最终处置量, 降低处理成本,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减量化处理过程中, 也可采用焚烧、热解、堆肥等技术措施。三是焚烧处理。对于不适合再利用且不宜直接予以填埋处理的废物, 尤其是对受到病菌、病毒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 焚烧处理应使用符合环境要求的处理装置, 避免造成对大气的二次污染。四是稳定和固化处理。利用水泥、沥青等胶结材料, 将松散的废物包裹起来, 减少废物的毒性和可迁移性, 减少污染。五是填埋。经过无害化、减量化或焚烧处理的废物残碴集中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填埋处理, 填埋场应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 尽量使需处置的废物与周边的生态环境隔离, 并注意废物的稳定性和长期安全性。六是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 应运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堆放。

4.噪声的防治

在铁路施工中,若施工标段里程较长, 或部分施工现场靠近村庄、城镇时, 施工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使施工噪音、振动达到环境标准。一是在设备选型时, 对本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详细的建筑声学影响评估, 选择低污染或低噪声设备, 并采取消音、隔音、护板等措施降低噪声。二是在靠近居民区施工时, 机械设备和工艺操作所产生的噪声不得超过有关标准, 并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否则应采取消音措施, 降低噪声。三是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 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一般晚 10 点到次日早 6 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 但因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情况不得不进行施工时, 应公告附近居民并采取消音措施。四是机械车辆途经居民区地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要修建临时隔间屏障, 减少噪声传播。五是在施工期间, 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 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 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声叠加。六是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和场地要尽量远离居民区。七是安排施工人员在高噪声区间作业时, 要配备劳保用品。

5.大气污染的防治

铁路施工中,遇到工程量大、上场机械设备数量较多且集中施工时, 或结构物大多采用水泥、粉煤灰、白灰等易飞扬物且施工机械多以重型机械为主时,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空气污染进行防治。一是选择低污染的机械设备, 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二是在运输和储存水泥、粉煤灰、白灰等易飞扬物时, 应采取覆盖、密封、洒水等防止和减少扬尘的措施。三是车辆进出工地不得超限、超速行驶, 防止沿途撒漏并产生较大的粉尘。四是在混凝土拌和站、水泥库等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设施布置时, 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季节风向, 采取远离居民区并在搅拌站进料仓上安装除尘装置, 控制粉尘污染。五是严禁在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及有毒废料( 废机油、废塑料等) ; 生活营地使用清洁能源, 保证炉灶烟尘符合标准; 对施工机械车辆加强维护, 以减少废气排量; 对汽油等易挥发物品要密闭存放, 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六是配备专用洒水车, 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清扫和洒水湿润, 减少扬尘。

6.自然保护区的环保措施

一是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内施工场地和生活区应设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及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栏。严禁捕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不得恐吓、袭击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 禁止参与任何有关野生动物及标本的买卖行为。严禁在野生动物主要通道附近大规模取弃土、设置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 避免因地貌的变化引起动物的识别错误。要合理布置驻扎营地和施工场地, 加强管理, 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要配置野生动物抢救设施和药物, 野生动物因意外需救助时, 积极给予救助并立即通知相关保护区管理机构。要积极配合自然保护管理部门的工作,无条件地接受监督和指导, 严格遵守野生动物保护的管理法规, 对违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植被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内尽量限制人为活动范围, 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取弃土场要选择低洼、无地表径流、无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较差、远离线路的荒地, 不得侵占河道、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保护区内植被均属毛柳、沙柳、柠条等沙漠植被, 不易恢复, 施工时除路基经过地区外, 其他地区应尽量不予破坏。施工便道选址时尽量选在植被稀少处, 结合工程位置和需要尽量缩小便道的长度和宽度; 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严格按规定线路行驶。开挖基坑采用爆破方法时, 严禁使用扬弃爆破, 以保护地表植被。施工完毕后, 应对施工营地及各种建筑场地进行清理、规整, 必要时进行植被恢复或采取其他环保措施。

三、维护生态平衡措施。

线路穿过自然保护区的两侧设置隔离带、隔离网, 禁止施工人员及车辆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 并设置自然保护区环境监督员, 对自然保护区内环境保护负责。施工过程中做到文明施工,保护施工现场生态平衡, 防止和减轻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振动、废水、废料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为保护保护区内沿线景观,对施工场地、施工营地从美学角度进行恢复设计, 取土应遵循分段集中取土的原则, 应在设计的范围和深度取土, 严禁在线路两侧乱挖。

四、结束语

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还在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跨越式铁路施工的来临,环境保护问题

也越来越突出,在施工时加强环境保护是每个铁路施工人员应尽的责任,大家都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环境保护的先行工作,把新建铁路建成环保铁路、绿色铁路、人文铁路。

参考文献:

[1]包早明.铁路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9).

[2] TBl0202-2003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袁吉鸿.铁路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环保对策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4]李凤超.浅谈铁路施工中的环保问题与应对措施[J].铁道建筑技术,2008(增).

[5]GBl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作者信息:杨林虎、路春才

工作单位:中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4

关键词:林白铁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1 内蒙古乌兰坝自然保护区概况

内蒙古乌兰坝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北部,隶属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保护区有森林、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茂密、草原广阔、溪流纵横、环境优美、物种丰富、生物区系复杂。植被东西过渡带谱明显,有原生性的蒙古栎、五角枫、大果榆、裂叶榆、家榆以及白桦、山杨、青杨等森林植物群落;有照山白、虎榛子、西伯利亚杏、土庄绣线菊、漏斗叶绣线菊、山刺玫等灌丛植物群落;有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大针茅草原、羊草以及银穗草草原;有大量的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有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地质景观和古文化遗址。该区是华北植物区系向东北植物区系、草原与森林双重交汇的过渡地带,是植物区系间连接的纽带和桥梁,是西辽河和锡林郭勒草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良好的植被,是阻挡科尔沁沙地风沙源向东北扩展的第1道生态屏障。

保护区多样的生态系统保存了多样的生物物种,是1个难得的野生生物物种基因库,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园,是大兴安岭南段山地景观的缩影,是1处理想的科研和教学实习基地。因此,保护该地区的物种资源,对于深入研究华北植物区系与东北植物区系、森林与草原过渡地带植物群落演替、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变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林白(巴林左旗林东镇-白音华煤矿)铁路工程建设对内蒙古乌兰坝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内蒙古乌兰坝自然保护区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林白铁路工程建设,对内蒙古乌兰坝自然保护区的地表植被及其物种多样性、动植物生态系统、保护区自然景观、水土流失及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1 林白铁路工程建设对保护区地表植被的影响

内蒙古乌兰坝自然保护区地理生态环境具有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等特点。林白铁路的建设,势必对保护区的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林白铁路建设和施工中如何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区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护区关注的焦点。必须积极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在工程的建设、运营中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并拟定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取弃土场和施工营地,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行走路线,防止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在施工前先将草皮移地保存,施工中或施工后及时覆盖到已完工路段的路基边坡或施工场地表面;对自然条件允许的地段,安排有关植被恢复工程,选育当地树种进行直播和采取植苗方式恢复植被。

2.2 林白铁路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内蒙古乌兰坝自然保护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同物种各自处在自己的生态位置上,彼此相关联,其中一个环节受到干扰,将有可能使该区域内整个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2.1 对野生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由于林白铁路工程建设施工强度较大,剧烈的人为活动、施工噪音污染、灯光照射等原因,保护区段线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基本上看不到野生动物及越冬鸟和过境鸟的踪影,本地留鸟出现的频率也将大幅度降低。铁路营运对野生动物分布的均匀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不设防的情况下,铁路运营噪音、灯光照射将使线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向线路两侧转移和集中,动物生境范围缩小,铁路运营后也对不法分子进入自然保护区提供了方便,如果管理不当,捕杀珍稀野生动物和滥挖药材等行为会相应增加。而铁路本身对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分割,也对生态系统间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造成一定影响。铁路运营也会加速重要疾病的传播扩散(如疫源扩散)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

为此,必须要合理调控人为活动,使捕杀珍稀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入侵等得到有效控制,保护野生动物的多样性,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开展相应的生态监测工作。

2.2.2 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林白铁路线路穿过自然保护区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占用部分植物资源,使部分植物数量有所减少。工程建设活动对这些群落类型会造成较大的破坏和影响,除了路基工程的直接占用造成该类群落植被、土壤的破坏外,路基工程的切割分化,也将导致该类群落的萎缩和退化。

2.2.3 林白铁路工程建设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因路基工程对地表漫流阻隔和工程取弃土(碴)场对林地的破坏,势必对自然保护区的地表径流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林地的生态功能退化。为了避免路基建筑对地表径流的切割影响,必须在河滩地及时疏通洪水通道,防止河道改线造成水力侵蚀。取弃土场、砂石料场在使用结束时应马上进行平整,并根据周边环境决定采取人工或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2.2.4 林白铁路工程建设对保护区沿线自然景观的影响

铁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对沿线原生的自然景观产生影响,取、弃土场要及时回填和抚平,并做好表面植被恢复。

2.2.5 林白铁路工程建设对保护区沿线环境的污染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5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意义

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极其复杂且色彩缤纷,其根本在于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自然界形成与进化的重要基础,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与环境方面的保证。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宝贵的生产、生活资源,它一方面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持人类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等。

1.孟家岗林场生物多样性现状

孟家岗林场植被构成是以柞树、白桦、黑桦等先锋树种为主的的天然次生林和以针叶树种为主的人工纯林,植物群落和生物物种较单一,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利。近年来,林场注意在天然林、人工林冠下更新红松、云杉以及在采伐迹地更新水曲柳、落叶松等混交林,特别加强了对高保护价值森林的保护。林场属于七星峰东北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的相邻林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给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繁衍生息的环境,主要的林副资源有山野菜,如蕨菜、薇菜、广东菜、刺龙芽、黄花菜年贮藏量可达15000千克;中药材,如刺五加、五味子贮藏量可达20500千克。食用菌,如木耳、蘑菇年贮藏量可达5050千克;果品,如山葡萄、山里红、榛子、核桃、松籽年贮藏量可达55150千克。各种野生经济植物有着蕴藏量大,分布广泛,纯天然、无污染的特点,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林场分布各种森林昆虫200余种,林内经常可见狍子、野猪、熊、鹿、野兔、松鼠、雉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出没。

2.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森林资源逐步减少

孟家岗林场大部分森林资源是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经过了几个轮伐期之后,林场可采资源在逐渐减少,这样给本施业区内生物多样性带来重创,野生动植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分布呈缩小状态。

林场山地为完达山系西麓余脉,仅在部分山脉与平原交汇处存在小面积间歇性积水型沼泽类湿地,在施业区内呈零星分布,湿地总面积仅有74公顷,湿地水域面积不稳定,部分湿地在枯水季节经常极度缺水,只有在较大沟系周围湿地的水草比较丰茂,近年来已常见野鸭类水禽出没,随着湿地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林场的湿地将逐渐恢复和扩大。

2.2人类活动的加剧,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人类的衣食住行与野生动植物密切相关,但由于近些年以来,乱捕滥猎、无组织的乱挖滥采的现象时有发生,使辖区内的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遭到破坏,进而使生物多样性受到普遍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问题认知的盲目造成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如从残余农药在食物链中的富集、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的大量排放,到人们生活垃圾的堆积等等。环境污染使得许多陆地和水体不再适应野生生物的生存。从而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由于林木和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减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调节能力越来越小。虽然林场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但由于一部分人对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各种功能和价值,尤其是生态价值给人们带来的间接价值还缺乏全面了解,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过度破坏利用资源来换取暂时经济利益的行为仍在继续,如不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该施业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将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存。

2.3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不严密,加剧了生物多样性丧失

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依然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有《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是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而言,在采集、运输、收费等方面没有具体规定,法律和制度执行不力、不严,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总之,如果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一旦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到一定水平,当其不能有效地改善环境的时候,人类将面临很难逆转的生存灾难。

3.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3.1建立保护区,加强物种保护

孟家岗林场位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该地气候条件及物种分布现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大保护力度,把保护、科研、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相结合,达到可持续发展。主要加强保护区建设,尤其是各种濒危物种的保护,针对林场施业区资源现状,合理划分生态保护类型,使森林、草地、水生态等生态系统基本达到良性循环,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3.2因地制宜,建立生态管护,减少资源采伐利用

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在本施业区内,加大生态管护区面积,抓住此次林业改革的有利契机,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削减木材采伐产量,加大资源保护力度,调整生产力结构,加大林区多种经营生产,通过以林养林、以工养林、以副养林,实现逐步过渡。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6

摘 要 新世纪初,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野生生物物种繁杂性以及物种安全的保护日益增加。大陆存留野生生物物种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日益增加,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部关于生物物种特别是野生生物物种的保护性法律出台,虽然各自然保护区均有一定的政策制度,但全国面上法律框架的欠缺,给我国的野生生物物种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境,所以着实应当从法律保障机制的建构方面对其加以探讨研究,以促进相应法律保障机制的建构及完善。做到在保护我国等野生生物物种资源领域,有法可依。

关键词 野生生物物种保护 法治保障 运行体制

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1-014-02

时下环保领域,生物物种资源的安全已经占据相当大的篇幅和内容,成为研究者们重点探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它不仅涉及生物物种安全保护,更是整个社会层面安全框架建构的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价值由其天然性所决定,破坏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生命链条,往往带来不可逆的破坏性摧残,是人类所犯下的重要罪行,并将直接阻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构和完善。

我国的野生生物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但较之于国家人口数量的迅猛发展、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其他地区动植物物种的入侵、国内外相关主体的狂采滥盗、生态总体水平的下降等诸多因素,野生生物物种资源面临异常严峻的毁损。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各地机关,都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因应举措,但这些孤立的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抵消时下野生生物物种的破坏所带来的毁损。对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最后只能落在法律体系的框架内予以保障和解决。分析探讨西欧、北美等地区对其野生生物物种资源法律保障体系机制,同时参照相关国际间的协同保护的有效事例和经验,本文拟以建构及完善我国在野生生物物种保护方面的法律保障机制角度,探讨相关保护的路径,以期为我国的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一、野生生物物种资源概述

(一)生物多样性及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概念

针对生物多样性的界定,学界存留有诸多不同的版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界定为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f.a.bisby教授对其做如下界定,即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的多样性乃至变异性的概念。其中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那力教授认为其包含三方面界定:物种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地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笔者认同那力教授观点。对于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内涵,笔者认为主要应由野生环境中的生物物种(动植物及微生物)及其遗传边缘物种组成。

(二)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价值

生态环境的安全保障,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社会体制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的安全保障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没有生态环境的安全,其他安全是没有资格提及的,因为生态环境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当然,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现在仍然处于一个新兴阶段,但其重要意义已经为人们所共知且认可。生态环境的不受侵害以及经济发展的足够保障,是我们国家整体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因素。

学者将自然价值界定为文化价值、历史象征、性格养成、科学支撑、生命审美等诸多类型,具有多样性、辩证性等,亦即其带有某种先天根本元素,萦绕于周遭,以维系环境秩序。笔者认为,野生生物物种价值,不仅可以通过某类物种直接被工农业所吸收而通过后续的经济形式予以表现,同时还可通过维系生态和促成环境稳定发展提供相因应的选择性价值表现,如调控气候、维系进化、发展旅游、促进科研等。

二、我国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的现状

(一)我国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的基本情况

中国是野生生物物种资源大国,但同时又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密度等原因,人均而言,相对其他国家则较为贫乏。人口发展的高速度,加之对于环境开发的高强度,以及其他如其他地区物种的入侵、环境生态破坏等原因,我国目前的野生生物物种基本面不尽如人意。

从法律的建构方面而言,我国现有法律体系框架中,最高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国家的资源配备以及利用保护做出了提纲挈领的规定,同时又通过其他具体的部门法规,对其加以细化性规定,相对而言,具有相应的可操作性。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细则》等。可以说这些法律法规的建构,已经在大体框架上有了一个雏形,对评价环境、保护自然区域、许可制度、免疫制度等方面有了较为分门别类的规定,较为初步的建立了法制化的轨道。

在相应的具体举措方面,主要有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规范和转变开发方式等方针措施。

1.建立各种自然环境的保护性区域,就地或异地保护濒危野生生物物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有以下三类: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到本世纪初,共计有1700余个,约13300万公顷,面积占到了我国总面积的约13%。

2.规范和转变开发方式,以提升野生生物物种的繁殖功能。自本世纪初科学发展观提后之后,以人为本,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国建立和完善相应保护性区域的指导方针,同时,在其引领和要求下,通过各种法律和举措的贯彻实施,相应保护区域内部的野生生物物种资源得到了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恢复,繁殖功能得到增强。

(二)我国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制定指导方式的误差。在我国保护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法律法规之制定上,现行法律坚持野生生物物种的可循环理论,亦即其拥有不断长成与繁殖等能力,进而保障其自身的更新循环。但是,该论点与生物物种资源多样性的特点不相符合,进而催生出法律制定领域里对一部分生物物种予以保护,而对另一部分则没有规定的漏洞,这种加之权衡的理念,不利于整体综合保护野生生物物种资源,是对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性,故在野生生物物种之间,这种关联性也是存在,并不断发挥相应功用的。前述理念存留的误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前,就是片面的。据此制定的相应保护性法律架构,很可能由于“蝴蝶效应”的连锁反应,而最终引发影响面超乎寻常的巨大连动式反应,对于整体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而言,其破坏能力是明显巨大的。同时这种理念也对于具体应用法律有着不良的指导作用,这种“保大头、舍小头”的方式,对于法律调节的实际功用,也是有不好的影响。

2.体制运转领域的不足。保护野生生物物种的体制机制,涉及多个行政机关,多层政府部门。而我国时下采用的是综合引领、分门管控的方式

,其固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相关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和运转协调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界定不足,使得整体而言缺乏应有的协调性。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不仅成本巨大,而且效果不明显,往往还会出现管控的矛盾,效率低下。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再考虑到相关执法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法律理念的不统一,最终造成该管控体系在具体应用领域的巨大缺陷和不足。

三、对我国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法律体系建构方面的思索

(一)完善立法体系

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其予以认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着力从生物多样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领域,全局立法,整合各种规划或通知,提升相应规定的规格。从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的意志出发,不仅从理念上转化现行立法,同时从实际行动中完善现有法律。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战略高度的理论支持,很多立法将是无本之木,很多制度、机制以及措施都将难以顺利推行,公众在这方面的保护意识也不会得到确立和强化,因此,我国亟须出台和实施生物多样性抑或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国家战略。

(二)完善现有的野生物种登记制度

目前对于国内的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登记制度,其推广面仅仅及于很少一部分,还有相当多的物种没有列入登记目录。这对于总体的保护、科研、运用相关资源是十分落后的。更不用提及某些(类)生物物种业已被他国(地区)予以抢注的现实。故,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等级保护制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境内现有的各类(种)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予以登记造册,为日后的科学研究、产业发展、保护区的建立和完善等提供基础性的指标。同时对相应登记管理机关在职能分配、操作规程、程序设计等方面,予以明确界定。

(三)构建完善的国家生物物种资源利益补偿机制

《宪法》规定,国家是境内野生生物物种资源的所有权拥有者。该规定必然引起权益不平衡的问题。国家不能面面俱到的予以处处保护,故必然存在个人非法利益同公共利益的竞合,而最终受损害的也必然是野生生物物种资源本身。 只有构建完善的国家生物物种资源的利益补偿机制,使得相关利益主体在保护资源方面有共同取向,受损害方的补偿转化才能够成为可能和现实,最终有利于调动各个主体的保护积极性。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向开发主体征收相关税收或者费用的方式,藉此建立相关利益补偿机制。当然,这种征收的种类、数量等具体规定性还是需要依赖法律的明文表述。

四、小结

野生生物物种资源属于人类共有,对其的保护,国家必须建立统一完善的法律体系框架,唯有如此方可建构和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社会,也对人类的开发、利用自然予以规制,共同保护我们现有的野生物种资源。本文侧重从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领域,提出了肤浅的认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功用。为保护我国的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尽绵薄之力。

注释:

[日]中川淳司.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国际法上的技术规限.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夏季号.

那力.国际环境法.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7

一、主要措施

1、加强管理,严禁滥捕盗猎。不乱杀动物、不捕捉动物、不贩卖动物。

不虐待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猎杀须严格控制。加强枪支弹药及狩猎工具的管理,严令禁止偷猎、诱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对种群数量过多或有重要用途的野生动物,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数量捕猎。

2、不破坏他们的生长环境,营造栖息环境,解决食物短缺。在经过充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分布、活动规律、繁育、食物链等以及鸟类的迁徙规律、繁育特点、食物特性。在食物短缺的季节,对种群数量少及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提供食物。

3、野生动物的救护繁育。野生动物的救护实行个体的人工救护,对离群、受伤、感染疫病老弱的野生动物以迁地的方式进行人工救护、健康恢复、野生放生等措施,以维持和壮大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

4、加大高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力度,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成效。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一是国家制定了有关的技术规范,努力改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条件。比如,我国已经了国家重点保护物种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野生动物、饲养场通用的技术条件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技术的章程规范。通过这些制度和规程,对野生动物饲养的场地、卫生防疫以及饲养的技术条件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5、开展了一系列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场所的清理整顿,对技术达不到要求的单位,及时整改,有的停止其经营活动。比如说对养熊取胆,通过清理整顿,我们使养熊场的个数,从九十年代的480多个,降到现在的68家,达到规划要求的就留下来,其他的都予以取缔。养熊取胆已经从以前的穿铁背心、用小铁笼等行为全部转变为现在的自体造管引流无痛操作,并对熊的活动场所进行了极大的改善。

6、全面停止了一切利用活体动物来喂养猛兽的表演行为,规范了动物园、马戏场等野生动物的展出和表演。

7、推出实行驯养繁殖活体野生动物的标识制度,努力建立驯养繁殖活体野生动物的档案,强化管理措施,保障动物得到良好的待遇。

8、制定并了活体野生动物运输的要求,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来推动我国野生动物运输的管理,确保野生动物的运输安全和动物的福利。

一是扩大我乡保护范围,搞好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严禁围湖造田,并对湖区进行功能、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评估,在此基础 上,扩大保护区与提升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级别;控制我乡开发规模,严禁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扩张对湖区湿地的侵占 ,同时,加强周围县区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力度,搞好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从而保护我乡的生物多样性。

二、加强我乡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

抓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人人皆知;及时发现各类破坏天鹅及鸟类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收购、运输、经营鸟类的犯罪行为;不定期对城区乡镇经营野生动物餐馆、酒店进行突击检查,查处违法犯罪团伙,遏制我乡地区非法捕猎行为;坚持“防、打、管、建 ”四管齐下,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及时有效地保护我乡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三、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针对当前的现状,对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群数量、生态习性、繁殖规律等进行等动态监测,建立起我乡野生动植物信息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繁殖和保护中心,从而利用先进的繁殖技术,不断扩大我乡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 最终实现对我乡地区野生动植物的根本保护。

四、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各个部门、地区的责任,同时,设立独立的野保站,配备专职 的工作人员,进一步强化我乡野生动物保护队伍建设;是健全监测体系。在湖区多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和监测点,完善微 山湖保护管理和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提高当地居民不贩卖动物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促进我乡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我国是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现在已经有1431种动植物处于濒危或接近濒危状态,《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公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405种。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计划的数据,我国的哺乳类动物有499种、鸟类1186种,爬行类动物376种,两栖类动物279种,鱼类2084种,分别占世界同类动物种类的12.5%、13.1%、6.0%、7.0%、12.1%。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同样呈下降趋势,有许多种类已处于灭绝或濒危状态。如犀牛、高鼻羚羊、新疆虎、野马、豚鹿、叶猴、冠麻鸭等10多种珍贵动物已经灭绝或基本绝迹。另外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海南坡鹿、东北虎、华南虎、亚洲象、野骆驼、白鳍豚、朱缳、黑颈鹤、黄腹角雉、扬子鳄等二十多种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适合于野生动物生存的生活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对于绝大多数的野生动物而言,无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才是最适合于他们生存的美好家园。野生动物受危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原因,又有人为的因素,而人类的经济活动是造成今天野生动物受危的最根本的原因。

1.1 过度的捕猎。

过度的捕猎对野生动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由于有些地方高价收购野生皮毛动物的皮毛,使得紫貂、水懒、狐等到处遭到捕杀,数量日渐稀少。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对野生动物的狩猎量和贸易量不断增加,全国已经形成或明或暗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统计,仅野鸟我国每年的出口就达200万只以上,而国内贸易量则肯定远在其上。野外已很少能见到珍贵的鸟类,近年来国内外不法分子互相勾结,非法偷猎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些珍稀野生动物,进行走私,使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受到巨大的捕杀压力,面临灭顶之灾,给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事业造成极大的破坏。

1.2 生境的破坏。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从而不断蚕食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并使其大范围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是生境的退化和丧失。乱砍滥伐使我国的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森林覆盖率从5020xx年前的35%下降到目前的14%,而程度不同的毁林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得到根治。过度放牧使我国蒙古草原退化或者沙漠化的进度加快"对于湿地的开垦和改造"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仅在新疆"50年来"湿地就减少了50%以上。二是生境的断裂。由于森林的不断采伐"农田的不断开垦,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破碎为不连续的小区,片断化过程不断加剧,栖息地岛屿不断缩小。如大熊猫种群现已被割裂在四川,甘肃和陕西境内的块孤岛状生境内的6块栖息地分离、破碎,将大熊猫种群分离切割成24个亚群体,而每个群体内的数量最多不超过50只,少的只有10余只,造成近亲繁殖的机会增多,种群内基因交流的机会很少,致使遗传狭窄,造成遗传力下降,种群面临直接威胁。

2.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活跃的、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野生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具有内禀价值和利用价值。同时,野生动物的价值也取决于人们的视角,即人们自身的利益。野生动物服务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类利用野生动物果腹御寒。那时,人们利用的是野生动物的直接价值。现代,野生动物的直接价值下降,野生动物的间接价值,如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却在上升。野生动物能够提供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996年,美国人与野生动物直接有关的消费达1012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民总产值的10%以上。在东部和南部非洲,野生动物观光也是一项重要的产业。这种生态服务功能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地区性的国民经济发展。有效的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离不开控制野生动物的数量。以野生动物产业的收入养野生动物是美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特色。中国的野生动物正处于利用过度期。中国野生动物提供的服务功能比美国的野生动物少得多。近年来,中国开展了野生动物战利品狩猎。中国对野生动物战利品狩猎的种类制定了限额,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战利品狩猎不会影响种群的增长。事实证明有限额的战利品狩猎能促进野生动物的饿保护。当前,我国的野生动物管理应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境和扩增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为主要目的,我国的多数野生动物一旦种群数量恢复,脱离濒危状态,那些野生动物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中国西部地广人稀,有着广阔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动物资源应当成为中国的西部开发中一门可持续利用的产业。

保护野生动物意识首先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增强公民保护意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野生动物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行动。我们必须依托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和“爱鸟周”活动等载体,深入持久地广泛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摒弃滥吃野生动物陋习,倡导健康饮食方式新风,引起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公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了普遍增强。

划建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重要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办法,实行就地保护。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自然保护区划建后,应该及时落实自然保护区的管护措施和管护人员,有力地推动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政府相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小区的有效管理,增加保护经费,建立完整的保护制度,落实管护措施和管护人员,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使保护和繁育结合,提升野生动物的质量和数量;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小区的科研、调查管理,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促进保护物种多样性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发展;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工作,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管加强法制宣传,全面提高民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对其的立法保护,确定有法可依。保护野生动物立法的概况, 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摘录)第三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七条国务院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自治州、县和市政府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第十七条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情节严重、构成投机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违反保护野生动物相关法规行为进行严重的打击。长期以来,嗜食野生动物是部分人群“契而不舍”的不良嗜好,他们没有警醒 , 社会采取放任的默许态度,政府禁令形同空文。当然 ,这些有政治、经济保障的外食族群 ,是主要的消费群体。所以,尽管国家一再宣传教育,尽管国内媒体时有曝光 ,尽管有关部门也做了些查处 ,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许多专家认为,打击需求者是最好的保护战略。自20xx年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法规、规章等就有十几个。而显著的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立法进步可见于刑法。 从旧刑法到新刑法,增设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章,刑罚也相对提高了(从旧刑法的二年最高刑提高为十年);并且,新刑法将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与其他野生动物区分开规定,把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和旧刑法重新整理规定,纳入新刑法。另外,新刑法对于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也加以刑罚的规定。我们一方面应界定好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各项罪名的犯罪构成,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另一方面,更应重视这些法律、法规的法律适用和实施情况,正像庞德所说的,“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 我国野生动的保护措施是我国政府把保护野生动物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为保护世界濒危物种作出了巨大努力。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8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几年前那部名为《可可西里》的电影,它像一则新闻报道一样,淋漓尽致地向世人展示了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地猎杀藏羚羊的杀手……

震撼之余,除了对那些杀手无尽的愤怒、对巡山队员的无比敬重,它也引起了人们对藏羚羊、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空前的关注。

经过近些年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如今,可可西里这个“野生动物王国”的动物种群数量目前呈现出增长态势: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野牦牛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数量增加,仅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就由保护区初建时的两万只左右增加到目前的十三四万只。

2008年4月2日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500株被誉为“植物界的熊猫”的德保苏铁树苗被从深圳仙湖植物园运到广西德保,陆续栽植在黄连山部级保护区的一个山坡上。这是我国首次由政府系统组织实施的植物回归项目,“苏铁回归”无疑成为拯救更多小种群和面临濒危的珍稀植物“探路者”。

野生动植物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在于它不仅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因素,而且也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并且蕴藏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潜能――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有人预言,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争夺,将关系到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兴衰。

“我国是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如果保护不当导致物种灭绝,其基因资源也将随之消失,损失将无法挽回。”这是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近日在接受《经济》杂志采访时说的这番话。

让“野生动植物王国”名副其实

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被誉为“野生动植物王国”。我国仅脊椎动物就有6481种,居世界前列;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保存了许多北半球地区濒临灭绝的孑遗物种,如大熊猫、朱、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和水杉、银杉、香果树等数百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我国有药用植物11000余种和药用野生动物1500多种,又拥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种群及其近缘种和许多畜禽的起源种,是世界上栽培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还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之母,是世界雉类王国。

物种是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和人类未来的财富,维护物种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将保护野生动植物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并于2001年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印红介绍说,为了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并切实加大执法力度。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了“绿盾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二是强化栖息地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等形式,有效保护和改善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三是拯救繁育珍稀濒危物种。圈养大熊猫种群达到239只,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596只;朱从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1000多只。四是积极推动野生动物资源繁育。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达24500多家,有效缓解了野生资源保护的压力。五是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在候鸟等野生动物重要聚集分布区域建立了350处部级、550处省级和2000余处市县级监测站,布设监测点和巡查路线近万处。

同时,积极加强了野生植物保护。我国政府颁布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起野生植物就地保护网络体系,涵盖了65%的高等植物种类和13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主要栖息地。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和针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拯救繁育,建立起400多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因保存中心和160多家植物园、树木园,保存了中国植物区系成分植物物种的60%,上千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工作力度,有效遏制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势头。有数据统计,2007年,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6000多起;全国林政执法机关共查处乱捕滥猎野生动物案件1882起;查处非法收购、出售、运输、携带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案件2792起,有效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印红说。目前,全国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395处,覆盖了15%以上的陆地国土面积,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小区5万多处,总面积150多万公顷。其中全国林业系统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1766处,总面积1.2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8%。这些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着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涵盖了20%的原始天然森林、47%的自然湿地和30%的典型荒漠地区,对维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野生动植物种拯救稳步推进,人工促进资源恢复和减轻利用野生资源压力的成效不断显现。通过组织实施了濒危动物拯救工程,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250多处,收集36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基因样本12600多份,突破了大熊猫、朱、扬子鳄、野马等一批濒危物种人工繁育技术难题,有200多种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组织实施了朱、德保苏铁回归自然工作。随着大熊猫、朱等珍稀物种人工繁育种群的发展,有力支持了国家重大外交和重大活动。

并且,全面启动了大熊猫野外监测工作,针对局部地区箭竹开花和每年冬末春初野外食物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组织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对栖息地现场检查,制订应急救护方案。2007年圈养大熊猫共繁育19胎31只,成活25只。

近年来,从繁育技术、种源储备、市场准入、政策机制上大力支持发展野生动植物繁育,促进对人工繁育资源的利用。目前,全国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繁育利用主体分别发展到2.4万家和1.7万家,年产值逾2000亿元。一些利用需求度高的物种实现了通过人工繁育解决资源来源问题,既减轻了野外资源保护的压力,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如今,中国重视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特别是湿地保护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中国政府先后获得“献给地球的礼物”特别奖、“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湿地保护科学奖”、“自然保护杰出领导奖”等国际荣誉。湿地公约新任秘书长在访华时说:“中国湿地保护和履约工作可作为全球的样板。”

全面保护下一步

普陀鹅耳栎野外种群只有1株,绒毛皂荚只有2株,广西火桐、百山祖冷杉只有3株……目前,我国55种国家Ⅰ、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濒临灭绝。这些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野外种群数量都在5000株以下,其中11种中国特有珍贵野生植物仅存10株以下。

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是使得野生动植物一步步走向灭绝的边缘的重要因素。据印红介绍,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百年一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使得一些物种尤其是极度濒危的野生植物极小种群和世界级极危物种遭受了空前的“打击”。受这次雪灾直接影响的野生动物145种,野生植物极小种群和世界级极危物种达到40多种。

“一些人为因素将直接影响野生动植物种群生存危机和局部灭绝加剧。”印红表示。人为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长期以来人们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比较淡薄,跨行业、多领域过度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更有甚者受利益驱使的铤而走险,乱捕滥猎、乱采滥挖,我们保护机构又资金匮乏、管理手段落后……

据科学资料,现在地球上人为活动影响物种灭绝的情况大于自然因素,物种现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而一个物种消失往往导致10~30种生物生存危机,更严重的是造成物种的局部灭绝,会带来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进而造成物种的最后灭绝。我国野生动植物受人为活动影响情况一直比较严重,相当部分野生动物普遍面临着生境恶化、种群隔离的严重状况,现有30000多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余种受到威胁。据《CITES国际公约》称: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物种有640种,其中我国156种,占24%。

印红说,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制约因素很多。目前我国自然生态系统脆弱、退化的严重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抑制;保护管理体系十分薄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能力严重不足;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不足,部分物种资源濒危临枯竭,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珍稀植物培植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投入不足;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缺乏专项扶持政策;科技落后,严重制约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这些因素无疑成为野生动植物一步步濒临灭绝的助推手。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将其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现代林业的新形势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印红说,“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继续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到2050年使全国森林、野生动物等类型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600个左右,总面积1.5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使全国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增加,所有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良好保护,维护物种安全。”

印红介绍说,今后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重点是做好减压性保护,大力推动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鼓励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通过不断规范经营利用行为,减轻或消除人类过度利用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的压力。着力加强濒危物种拯救,人工促进濒危物种种群在自然状态下逐步恢复,尽快摆脱极度濒危的状况。要尽快编制《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工程规划》,抓紧编制《全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工程规划》。对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在野外仅存单一种群的如海南长臂猿、四爪陆龟等10余种野生动物和仅分布在某个特定区域,种群数量介于自然存活边缘的如黔金丝猴、普氏原羚、河狸等40余种野生动物,要纳入工程范围实施有效的保护。同时,要调动野生动物保护专门机构、科研院所、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针对每个物种制订拯救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印红表示,要从法律制度建设上促进濒危物种保护。科学论证并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要抓紧协调,争取早日颁布《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且,要针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新特点,继续开展全国和区域性专项打击行动,严厉打击走私、非法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犯罪活动,始终保持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9

关键词 水电站工程;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理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028-02

1概述

某水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单一目的,采用混合式开发。该水电站装机容量102mW,保证出力11.35mW,年发电量4.39亿kW・h,年利用小时4 300h,为三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大坝、泄洪、引水系统和发电厂房为3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性建筑物为5级。该水电站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溢洪表孔、岸塔式进水口、引水隧洞、阻抗式调压井、压力钢管、地下厂房等组成;附属工程还包括长3.5km的场内交通公路,450m长的交通洞1座,90m长的普渡大桥1座;临时工程包括5座弃渣场、1座料场等。结合该水电站所处理的地理位置,表明该水电站建设会对周边造成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该水电站对环境影响,在该水电站主体工程建设时,各项环境保护监理同时展开。

2 水电站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水电站工程在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主要内容有: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弃渣场、料场、施工公路、施工临时占地区、移民安置区、水库周围影响区等)、社会环境保护、景观保护、公路交通保护、库底卫生清理、固体废弃物处理、文物保护等。这些环境保护项目由水电站施工前所采取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明确其环境治理范围,在建设中由监理单位在水电站建设中指导实施。

而本水电站工程在建设中影响环境的主要问题为:1)水污染源;2)声污染源;3)大气污染源;4)生态影响源;5)固体废弃物;6)社会影响等。这些因素在本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在本工程建设中对这些影响因素需深入分析,突出重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水电站环境保护监理措施

为了更有效地对水电站工程项目在建设中进行环境保护管理,环保保护监理部需结合本水电站工程特点,编制《环境管理体系大纲》和《水电站环境保护监控计划》等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方案,同时环保保护监理工程师应该每天对水电站施工现场进行巡视,确保工程建设中各项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3.1 水污染监理

为了有效保证水电站建设中排放的施工污水、生活污水不污染周围水域,不降低接纳污水的原有水体的水质等级,监理机构需要承包人对生产、生活污水等采取治理措施。同时作为工程监理施工方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污水排放的标准,并对生产、生活污水的来源、排放量、水质指标、处理措施和处理效果等进行监督检查。另外,要监督施工方对本水电站工程建设中所排放的污水进行监测,以能及时反映污染物是否超标情况。对于发现超标情况需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有必要情况时,监理机构可以委派监测单位对其排放的污水进行专门的抽样监测。

3.2 大气污染监理

在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监理方应对大气的污染进行监督,要求施工方采取措施,保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砂石料加工及拌和、运输扬尘污染物料及各种燃油机械必须作出防尘措施。

3.3 噪声污染监理

在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防止噪声危害,监理方应该要求施工方对产生强烈噪声或振动的作业采取减噪降振措施,监督施工方应选取低噪弱振设备和工艺,以达到相应标准。而施工方的生活营地和其它非施工作业区则应执行当地环保部门确定的噪声污染达标标准。另外,监理方还应结合本工程的实施情况,要求施工方对其责任区内的敏感部位的噪声进行定期抽样监测;对不能达标的,监理必须监督施工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3.4 弃渣、固体废弃物的监理

监理应监督水电站建设施工方对建设中所产生的弃渣和固体废弃物必须以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要求运送到指定的弃渣场,而不得随意堆放。而施工方应对储存弃渣、固体废弃物、施工生活临时垃圾、医院或其他医疗单位的含菌垃圾以及含有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有毒成分的废渣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避免环境受到污染。

3.5 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监理

在本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方必须要求施工方在建设水电站工程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采取措施,以防止水电站工程周边环境出现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他环境资源。当在进行本本水电站工程道路、隧洞、渠道等工程施工时,应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对安置区内和库周、丘陵和山坡的经济开发工程,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法规进行,防止诱发水土流失。

3.6 生态保护监理

监理方应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水电站工程周边环境的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包括水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在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应该加强保护动植物资源措施,尽量减轻损坏现有生态。对乱砍伐和捕捉野生动物的行为监理方应必须立即制止,并报告环境保护监理和有关部门予以查处,发现或疑为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生长地时,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环境保护监理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环境保护监理单位应监督承包人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包括各种迁移、隔离保护、建设动物通道、改善栖息地环境、人工繁殖等各项措施。

3.7 文物保护监理

鉴于本水电站工程周边存在文物,因此在工程建设中,监理方应要求施工方必须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自觉性,应监督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窃为私有。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疑为文物)时,施工方必须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移动或损坏文物,并立即将情况通知环境保护监理机构和文物主管部门,执行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

4 结论

工程实践表明,水电站工程建设所采取的环境保护监理可有效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顺利进行,同时减轻了水电站建设对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可把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可有效地对水电站工程建设的环保进行预测与预防。本文对水电站建设的环境保护监理任务进行深入阐述,同时通过结合某水电站工程施工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监理实践进行探析,通过环境监理保护效果表明,本工程所采取的环境保护监理措施对于保护水电工程建设的周边环境等具有较明显的有可行性,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