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光电技术应用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12-01 10:11:34

光电技术应用管理

光电技术应用管理范文1

[论文摘 要] 智能光网络技术弥补了传统电力通信系统中SDH技术的不足,其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文首先简要分析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的现状,然后介绍智能光网络的概念及其主要技术,进而探讨其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我国智能化电网建设的加速对电力通信系统实时控制的要求更高,电力通信工作越来越重要。现有SDH光传输网络难以满足电网发展的需求,以SDH以及光传送网为基础的智能光网络的成为电力通信系统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电力光纤通信的现状

目前我国电力光缆主要由普通光缆、ADSS光缆以及OPGW光缆组成,近几年的光缆建设以OPGW光缆为首要选择,辅以普通光缆,基本覆盖110kV的开闭所以及变电站,通过光纤线路实现网络连接。就传输网络而言,已有的SDH电力通信系统通常采用环网结构,即使用SDH光端机进行组网,传输容量一般为2488Mb/s或者622Mb/s。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系统光线通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灵活性比较差。通信网的业务调度能力较差,静态的端到端业务配置效率低.业务的疏通以及汇聚时往往出现阻塞,对于突发特较强的数据业务先天不足,并且SDH的网管功能使得其对网管的依赖性较强,一旦网管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业务模式比较单调。由于SDH网络无法对不同的用户和业务进行分级,因此提供的保护方式单一,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更无法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次是光缆的安全性比较差。SDH网络只能依靠2个光缆路由组成环形网络,难以应对网络光缆中断的故障,有着多站点通信失灵的危险。最后是扩展性能差。由于传统电力光纤通信的管理针对厂商,环网数量的增加带来了资源瓶颈,电路调度以及环间资源的优化往往比较繁琐。

二、智能光网络概述

(一)智能光网络的概念

智能光网络是在SDH以及光传送网上增加独立的控制平面后形成的,支持目前传送网提供的不同速率以及信号特性的业务。智能光网络能够在两个客户网之间提供固定带宽的传输通道,因此它对于新业务有着较强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多种业务模型。与传统的SDH网络相比而言,智能光网络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首先是采用动态分布式的重路由,将全网的空闲链路当做备份路由,可以为多重节点故障时恢复链路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因此能够使用备用宽带保障重要业务,并且它提供多种业务等,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特定的恢复方式,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其次是智能化的端到端配置。智能光网络中的业务配置能够根据网络资源、用户要求等使信令协议自动地进端到端的指配,创建动态的交叉连接并以此连接做为实体进行管理。快速配置的能力可以现状提高新业务的效率,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信令的快速配置有利于未来多厂商互联互通。最后是资源的动态分配。在智能光网络中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带宽,达到按需分配的目的。通过设置自动触发带宽调整条件可以利用智能光网络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能力来完成带宽的自动无损调整。

(二)智能光网络的关键技术

第一,路由技术。路由技术是智能光网络中控制平面的重要技术,分为域内路由协议以及域间路由协议,前者适用于同一运营商的不同控制域,后者则适用于是不同运营商的控制域之间。第二,信令技术。在SDH中主要依靠网管集中实现调度,信令技术并不重要,而在智能光网络中信令技术是其重点,信令协议用于建立、维护以及拆除分布式连接,传送资源发现、呼叫控制、连接选择以及连接控制等信息。第三,自动发现技术。自动发现指的是网络通过信令协议实现网络资源的自动识别,包含控制实体、层邻接以及物理媒介层的逻辑邻接和业务发现。第四,链路管理技术。链路管理运行于邻接节点间的传输面上,用于提供链路并管理节点之间的控制信道,其核心作用在于信道管理、故障定位以及隔离等等,是实现光路自动配置的关键。第五,生存技术。生存技术是保证网络在故障发生后对受损业务的恢复,在智能光网络中其生存技术基于GMPLS协议的,该协议分为路径保护与区段保护,路径保护在连接终端上,当故障发生后替换到替代的路径上,区段保护则位于两个个相邻的结点之间,在故障发生后工作链路转移到备用的链路。

三、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光网络是构建下一代光网络的核心技术,这种技术和组网思路能带来显着的优势,不过不便之处在于这种技术目前尚处于发展之中,尤其是接口规范以及协议标准等都还处于制定过程当中。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智能光网络技术。首先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在保证目前投资的情况下逐渐引入智能光网络,达到少投入并且多收益的目的。其次是要坚持网络的兼容性以及技术的标准性,信令协议标准是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前提,因此应当根据现有设备与网络以及评价方案选择标准协议抑或专有协议。最后要根据自身业务以及网络发展的实际状况引入并开展新的业务,逐步过渡到智能光网络。

从技术层面而言,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在已有的网络中引入集中控制系统,与此同时要向外提供标准的UNI接口,实现带宽与流量的按需配置。可以考虑在已有的光传输网层面选择核心节点配置大型交叉连接系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屏蔽目前网络条件下的多厂商环境,构建一个灵活强大的智能核心层,也可以在保持已有传输网的前提下在集中管理系统上进行智能控制系统的配置,借助提供的标准OIF-UNI接口来实现与数据业务层之间的自动互联,最终搭建起结构重叠的智能光网络。第二,等智能光网络技术实现标准化后,可以在电力通信网络中建立信令机制,配置带宽的工作就可以由信令网来实现。对于目前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带宽配置则仍然可以继续使用集中控制系统来实现。在一段时间内两种方式共同使用,平滑过渡,保证全网间的端到端配置。智能光网络技术是构建下一代电力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网络体系结构能够给电力通信网络带来深远的影响。目前智能光网络技术受制于协议标准等问题的掣肘而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其产品的成熟度也有待考验。不过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逐步推广应用以提高电力通信系统的通信效率。

总而言之,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智能光网络技术能够实现技术上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提高光缆的利用率以及光纤通信的可靠性,改善网络的多业务接人能力,并且其友好的操作界面也便于管理用户信息,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电网运作效率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张白浅.谈智能光网络的特点及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9.

[2]吴佳伟.智能先网络技术白皮书[J].电力系统通信.2010.

光电技术应用管理范文2

关键词:光电检测技术;精密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TN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论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获取可靠的信息,因此传感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所要面向的应用范围从纳米尺度到天文尺度两段都在不断扩展,精密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重视,这就使得作为现代精密测量的核心技术的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因为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工作条件下的特殊要求。因此,光电检测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国内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重视。

现在一起科学技术是机械、光学、电学、计算机以及控制技术的综合化,光、机、电、算一体化已经成为仪器发展的趋势。传感器的微型化、纳米技术的发展,也对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然而,在目前的测控技术月仪器体系中,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随之介绍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其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当突出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使之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前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是一门集光学、电子、传感器、图像、制造机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叉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在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测量仪器具有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向微小领域发展,由毫米级、微米级继而涉足到纳米技术,即微/纳米技术。微/纳米技术研究和探测物质结构的功能尺寸与分辨能力达到微米至纳米级尺度,使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深入原子、分子级纳米层次。

纳米级加工技术可分为加工精度和加工尺度两方面。加工精度由本世纪初的最高精度微米级发展到现在的几个纳米数量级。金刚石车床加工的超精密衍射光栅精度已达1nm,实验室已经可以制作10nm以下的线、柱、槽。

在这一大背景下,传统的测量方式已经很难发挥大的作用。因此,与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需求相对应,光电检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由于光电检测技术在工业测控、精密测量和计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对产品质量意识的逐步提高。

3.测控技术与以其专业及其只是结构组成

测控技术与仪器技术隶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其内容主要涉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技术领域。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测量控制欲仪器仪表技术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自身结构已从单纯机械结构或机电结合或机光电结合的结构发展成为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现代光学、精密机械等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系统,其用途也从单纯数据采集发展为集数据采集、信号传输、信号处理以及控制为一体的测控国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微纳米技术的发展,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呈现出虚拟化、网络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使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多学科综合及多系统集成的属性越来越明显。

由此可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其知识面必须比较宽,横跨了传感器、通讯、控制、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内容。

光电检测技术的简介

技术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技术的业务培养要求是: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孔子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手奥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级设计开发能力。

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其面临的问题

光电检测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能使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及光电检测技术所必须的各种知识,了解和掌握常用光电测量方法及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具备进行各种基本光电测量所需技能和设计简单光电检测电路的能力。

光电检测技术基本内容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掌握与光电技术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础效应。如:阴极光电效应,半导体光电效应,PN结的光电效应:光电池及光电二三极管工作原理,光电成像原理,CCD工作原理,直接检测的典型光路。

理解光电技术的基本应用。了解常用光电器件如光电培正管、摄像管、CCD器件、光电池、光电二三极管等的特性参数。了解基本光电检测系统的主要参数。

了解光电检测的基本方法及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思想。了解光电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掌握各种基本光电检测方法的有关技术。

6.光电检测技术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在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然而,在目前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中,《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需要对《光电检测技术》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进行重新认识。

光电检测技术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承前启后。“承前”是指光电检测技术是传感器技术、工程光学、测控电路等内容的深入和拓展,“启后”则是指光电检测技术的内容是后续如光电仪器设计、智能仪器设计等环节的重要知识基础。没有对光电检测技术知识的良好掌握,要实现对各种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整体把握、实现符合要求的具有良好性能价格比的精密测量系统是不可能的。

7.结束语

因此,本文认为,在测控技术与仪器技术学习中,应当突出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在实验设备、授课学时、人员配置、科研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使之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与其在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相称的重要地位,这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前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声华, 王仲, 曲兴华。 精密测试技术展望。机电一体化。2001,6: 6―7.

[2] 曲兴华。仪器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光电技术应用管理范文3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南阳451191)

【摘要】光电检测这门技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精密制造以及高科技武器等行业中。经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激光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单片机进行激光脉冲信号的调制以及控制发射,在此基础上,结合单片机与光电检测的相关技术设计了检测电路,从而实现利用激光传载信号,进行多路控制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光电检测;单片机;脉冲信号;多路控制

简单地讲,单片机是微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工业检测、自动检测、智能仪器仪表、信息处理、光机电设备、家电等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单片机技术迅速发展到各行各业。在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材料技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大范围地推动了光电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电技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及认可。特别是在军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举个例子来说,反激光制导武器系统、激光雷达这两者都利用到了光电技术。与此同时,在一些特殊的工业行业中,举个例子来说,在零件检查、精密制造、精密测量、光纤通信等生产技术中,都在光电技术的运用中有很大程度上的依赖。并且因为光电技术的应用而让他们的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但是,目前的光电技术在现如今的发展形势下还属于比较前沿的技术,现存的一些光电产品由于原理非常复杂以及对生产加工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光电技术的造价一直以来都比较高,不能被普通消费水平的用户所受。所以,本文主要利用单片机结合光电技术从而进行开发并设计了这一光电控制系统[1]。以求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光电技术的好处所在。

1基本原理

光电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电检测技术与单片机技术两者相结合的情况下来应用。

该系统利用了单片机对电源的控制,从而形成了一串有序的电源脉冲(键入了用户的基本信息),利用这一串有序的电源脉冲来控制半导体激光器,从而发射出一串载有用户信息的激光脉冲波(信号波)。在光电系统的检测下,再将信号波转化为电脉冲波(此时的电脉冲波的信号微弱而且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所以此时的信号不可以直接应用)。再通过前置放大电路对电脉冲波进行放大和除噪音的处理,此时的信号便可以通过单片机的驱动来使用并进行译码和判别处理,通过这些处理,单片机能够生成信号并以此来启动控制设备。

2关键技术

2.1激光调制技术以及编码技术

激光调制的一般概念是:激光是一种频率更高(1013~1015Hz)的电磁波,它具有很强的相干性,因而像以往电磁波(电视、收音机等)一样可以用来作为传递信息的载波,由激光“携带”的信息有:符号、图像、文字、语言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传输通道(光纤、大气等)送到接收器,再由光接收器鉴别并还原成原来的信息,这种将信息加载于激光的过程称之为激光调制技术[2]。举个例子来说,控制面板TD19C23具有性价比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并且在用途上使用广泛。其具体的编码过程是:首先在检测到一组二进制的编码时的情况下在单片机内设定,如果检测到“1”,通电为30μs,如果检测到“0”就断电为30μs,然后再进行循环执行,便会形成一周期脉冲。

2.2光电检测器件的选取

在现如今的发展形势下,光电检测技术中常用到的一些光电检测器件有光敏电池、CCD阵列、光敏电阻、PIN、光电三极管、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以及雪崩二极管等一些半导体器件。

其中光电二极管是最佳选择,它具有做好的长期稳定性,面积比较小,所以选择它作为此系统的光电检测器。不过在连接时要注意光电二极管在反偏状态时的检测情况

2.3检测电路的频率特征分析

如上图所示:当我们给定输入光照度时,在负载上取得最大功率输出时的条件是:足RL=Rb和g<<Gb。此时,uL=(RL/2)Se/(1+jkf),时间常f=RLCj/2,上限频率fHC=1/2πf=1/πRLCj;同样可以得出,电流放大时希望得到最大输出电流,此时要求满足RL<<Rb?且g很小,uL=SeRL/(1+jkf),时间常数f=RLCj,限频率fHC=1/2πRLCj;电压放大时,希望得到最大输出电压,则要求满足RRb(例如RL≥10Rb)且g<<Gb。此时,uL=SeRb/(1+jkf),时间常数f=RbCj,上限频率fHC=1/2πRbCj。此处,Cj为光电二极管结电容,Rg为内阻,Se为光电流。RL?是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在设计中考虑到为从光电二极管中得到足够的信号功率和电压,RL和Rb不能太小。根据其微变等效电路可得RL和Rb过大又会引起高频截止,频率下降,降低了通频带宽度[3]。

2.4噪声处理以及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噪声的处理以及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是光电检测电路中最关键的部分,因为在实际光电检测电路中有很多的噪声和外部的干扰,外部的干扰主要是随机的波动和光调制以及电路干扰、光路传输的介质的端流和入射的散光。这些外部的干扰可以通过去除杂散光转而选择偏振片或者稳定光源等方法来操作[4]。内部的干扰主要有光电检测电路中的部分半导体器件,也可以通过电容耦合的方法来得到解决。

3结束语

这个系统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系统稳定、原理简单等优点,能够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要求方面,会有很大的前景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鸿磊,张雪松.基于信息传播算法的云存储系统架构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2]秦志春,陈西武,周彬,徐汉中,田桂蓉,杜其学,徐振相.小型点火器燃烧特性的光电子诊断[C]//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2014.

[3]吴强,刘其奇,杨全胜,徐造林,王晓蔚.基于系统软件分析与设计的嵌入式系统实验[J].计算机教育,2015(04).

光电技术应用管理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供电系统;自动化管理;应用与指导

电力系统是各行各业顺利开展的基础,电力系统的持续发展对推动其他领域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计算机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推广应用,加速了供电网络的建设进程,改善了供电系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了供电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但是在其应用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加以解决。

1 计算机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意义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与应用,改善了时代的发展进程,加快了数据传递的速度,改善了电力系统的管理模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管理在电力系统的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故障管理与系统维修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维修成本与管理费用;其次,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供电系统的远距离监管工作,进而可以避免一些供电站问题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比如辐射伤害以及因故障引发的火灾等;再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机器管理,减少了人员投入,使得供电系统的管理更加科学、精确、高效;最后,计算机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解决了供电网络复杂,难以人工管理的弊端,解决了区域用电增加带来的繁杂供电网络管理问题。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是信息时展与进步的必备技术。

2 计算机技术在供电系统自动化应用中存出现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供电网络的自动化管理发展,但在其应用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具体如下:

2.1 计算机技术迅捷的更新换代速度引起的知识鸿沟

计算机技术发展较为迅捷,这必然会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提出新要求,而电力系统相关技术人员并不能及时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难以跟上计算机技术更新的脚步,这就致使很多新的计算机技术无法及时在电力系统中加以应用。为此,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中就会出现一些故障信息接收困难以及无法分析供电信息等问题,阻碍供电系统自动化管理前进的脚步甚至对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

2.2 计算机设备相关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计算机设备,在供电系统中,要根据应用环境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设备,尽量规避供电辐射以及故障干扰等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很多计算机设备在应用中,忽视了其环境干扰,致使在供电系统自动化管理中出现信息分析失误,不能及时判断故障,进而造成电力系统瘫痪或者运行故障。其次,计算机设备与供电系统的连接部位未能合理设置也会对供电系统有所干扰。此外,计算机设备的相关元件以及电源未能正常看护,也会影响计算机仪器的正常工作,阻断供电系统的自动化监管。

2.3 光电互感器存在的问题

光电传感器中数据的搜集以及信号的转换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很多供电系统中都要采用光电传感器对线路进行监测管理。光电传感器可以根据搜集到的信号,实现对供电线路中电压电流的适当调节,也就是反馈调节,但是当线路电压或电流超过一定额度时,信号畸变会带来互感器的电磁兼容困难以及绝缘性较差等技术问题。

3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的几点指导

3.1 注重对电力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1世纪的人才需求是高精尖复合型人才,唯有同时掌握计算机技术与电力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中占据一席之地。电力企业要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吸收和管理培训,计算机技术迅捷的更新发展特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必须定期、及时进行计算机新技术的普及教育,才能使电力技术人员在供电系统自动化管理中不落后。

3.2 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力设备信息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备制造中的推广普及,使得很多设备更加先进化、智能化,电力设备也不例外。在电力系统中,很多电力设备都摒弃了传统的旧设备,选择易于管理与检测的新设备。这些设备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合适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以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为此,电力工作者及时了解最新的电力设备信息,才能保证电力设备在应用中符合安装与放置管理等基本要求,进而避免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出现大的失误,降低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率。

3.3 改进光电互感器

光电传感器在供电系统线路传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设备,但是对于光电互感器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兼容性较差、绝缘性不好等,必须加以改进。学习国外先进互感器制造技术,并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进行互感器设备设计,制造出适应我国供电系统发展的新型光电互感器。

此外,电力设备的混杂使用以及制造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很多设备无法正常连接或者难以兼容,严重阻碍了供电系统的发展成长,为此,必须规范电力设备的管理,对其制造标准加以统一,并对其使用环境加以界定,实现一套特定的管理使用模式。唯有如此,才能排除供电系统在发展成长中因设备难以兼容而大规模建设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卫栋,宁静.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2(9):120.

光电技术应用管理范文5

光敏传感器的物理基础是光电效应,即光敏材料的电学特性都因受到光的照射而发生变化。光电效应通常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两大类。外光电效应是指在光照射下,电子逸出物体表面的外发射的现象,也称光电发射效应,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内光电效应是指入射的光强改变物质导电率的物理现象,称为光电导效应。大多数光电控制应用的传感器,如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硅光电池等都是内光电效应类传感器。

1光电传感器的应用现状

1.1 电影发声系统

拍摄电影时的配音是把声音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用明暗不同的条纹记录在胶片边缘的声带上。放映电影时,光源发出的光通过移动声带后发生了强弱的变化,并被光电管所接收,光电管把强弱变化的光相应地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由扬声器放出声音。

1.2 光控大门

干簧继电器由干簧管和绕在干簧管外的线圈组成,为了易于识别电路,通常在电路图中把线圈和干簧管分开来画。当线圈内有电流时,线圈产生的磁场使密封在干簧管内的两个铁质

簧片磁化,在磁力作用下由原来的分离状态变成连接状态,线圈内没有电流时,磁场消失,磁片在弹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分离状态。把光敏电阻装在大门上汽车灯光能照到的地方,带动大门的电动机接在干簧管的电路中。夜间,当汽车开到大门前,灯光照射光敏电阻时,干簧继电器接通电动机电路,带动大门打开。

1.3 天亮叫醒服务

蜂鸣器内装有发声电路,外边有负极和正极两极引线。使用时正极接电池正极。负极揍电池负极。当有电流通过时,能自动发出蜂鸣声。

1.4 包装充填物高度检测

用容积法计量包装的成品,除了对重量有一定误差范围要求外,一般还对充填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以保证商品的外观质量。当充填高度偏差太大时,光电接头没有电信号,即由执行机构将包装物品推出进行处理。

1.5 转速测量

将转速变换成光通量的变化,再经过光电元件转换成电量的变化即可得到转速。被测转轴上装有调制盘(带孔或带齿的圆盘),其一边设置光源,另一边设置光电元件。调制盘随轴转动,当光线通过小孔或齿缝时,光电元件就产生一个电脉冲。转轴连续转动,光电元件就输出一列与转速及调制盘上的孔(或齿)数成正比的电脉冲数。在孔(或齿)数一定时,脉冲数就和转速成正比。电脉冲输入测量电路后经放大整形,再送入频率计的计数显示。

1.6光电传感器在变电站通信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光电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压电流测量装置,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相比较,具有绝缘强度高、动态范围、大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不会产生磁饱和及铁磁谐振、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等一系列优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光电传感器经历了原理性研究、试验样机和现场挂网运行等阶段。目前国外已经有部分实用化产品投入市场,但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应用还有一个过程,而且国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水平不一,如何让光电传感器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得到应用并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水平,成为光电传感器研究的重点。变电站通信控制系统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性能。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变电站通信系统也经历了集中式、功能分布式和分散分布式等阶段。而通信系统的发展变化总是与变电站的测控、保护装置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随着光电传感器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将对变电站通信控制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提高其自动化应用水平。

2光电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传感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21世纪初期(2010前后)。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发展的总趋势是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系统化。传感器领域的主要技术将在现有基础上予以延伸和提高。并加速新一代传感器的开发和产业化。 纵观几十年传感技术领域的发展,不外乎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与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二是寻找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及新功能等。

2.1 传感器改善性能的途径

一般常采用下列技术途径:差动技术,平均技术,补偿和修正技术,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稳定性处理。

2.2传感器的发展动向

2.2.1 开发新型传感器

a.采用新原理;

b.填补传感器空白;

c.仿生传感器等诸方面。

2.2.2开发新材料

a.从单晶体到多晶体、非晶体;

b.从单一型材料到复合材料;

c.原子(分子)型材料的人工合成。

2.2.3智能材料

是指设计和控制材料的物理、化学、机械、电学等参数,研制出生物体材料所具有的特性或者优于生物体材料性能的人造材料。

2.2.4新工艺的采用

新工艺的含义范围很广,这里主要指与发展新型传感器联系特别密切的维系加工技术。

2.2.5集成化、多功能化与智能化

3光敏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及实验原理 3.1伏安特性 光敏传感器在一定的入射光强照度下,光敏元件的电流I与所加电压U之间的关系称为光敏器件的伏安特性。改变照度则可以得到一组伏安特性曲线,它是传感器应用设计时选择电参数的重要依据。光敏电阻类似一个纯电阻,其伏安特性线性良好,在一定照度下,电压越大光电流越大,但必须考虑光敏电阻的最大耗散功率,超过额定电压和最大电流都可能导致光敏电阻的永久性损坏。光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光敏三极管的伏安特性类似,但光敏三极管的光电流比同类型的光敏二极管大好几十倍,零偏压时,光敏二极管有光电流输出,而光敏三极管则无光电流输出。

3.2光照特性

光敏传感器的光谱灵敏度与入射光强之间的关系称为光照特性,有时光敏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与入射光强之间的关系也称为光照特性,它也是光敏传感器应用设计时选择参数的重要依据之一。

4 实验仪器

光电技术应用管理范文6

【关键词】通信工程;有线传输技术;改进措施

1引言

有线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囊括在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中。但是有线传输技术在当前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还是处在我国通信网络中主要地位的。光缆在其中是重要的载体。通过光缆传输,光电信号在端头之间的实现了传送,信号的稳定性传输和快速传输是进行光缆传输的技术施工目标。

2通信工程有线传输技术概述

2.1当前宽带同轴电缆和同轴电缆的形式,在通信工程有线各项传输技术中,具有抗干扰、带宽范围大的特点。采用的设备和系统,已经发展为数字传输,替代了传统的模拟传输,采用基带是同轴电缆的技术原理其中电缆的种类就包含了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形式。采用同轴电缆对于外来干扰信号的干扰,能够扩大频带的宽度,但是这一技术的缺点是价格高,安装和维修较为困难。对十几轴的赫兹进行分组,同轴电缆传输技术的载体当前主要包括细和粗两种电缆[1]。2.2双绞线的电缆中,分为非屏蔽和屏蔽双绞线的两种方法,往往采用逆时针缠绕的方式,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均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传输。双绞线电缆传输需要特定的连接器进行安装,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安装上较为困难,用通用配线,外部由金属材料构成,但是在1.3光纤有线传输技术是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之后广泛采用的技术,主要的载体是光和电信号。分为单模和多模的方法,后者可以采用高效的传输方式,例如多模光纤的波长在光源稳定光纤的损耗率上就低得多。而且拥有多个模式,如光纤有线传输技术广泛应用在军事等领域。

3当前的通信技术传输存在的问题

3.1由于通信行业的特殊性,使得网络结构较之其他施工项目要复杂的多。网格的建设中,要注意在管理等方面强化对网络维护安全性建设的疏导工作,将故障和风险始终摆在通信工程技术的首要位置加强管控,同时也要提升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管理安全性,加强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2],采取有效的故障和措施加以规范。3.2从当前的局域网网络的布设来看,对于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的提升企业的重视度不够,使得质量管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加强,比如,路线的传输,需要借助外包的线路来完成,完成的质量高度,要根据线路的质量、管理水平的质量、企业的技术定时定量的培训而定。3.3一些不必要的故障与风险不利于网络维护,而且会造成通信工程技术的传输过程中出现通信行业网络结构复杂的情况,而且网格的建设容易被人忽视,使得不管是管理还是其他方面,均达不到安全建设需要的水平。

4通信工程中改进有线传输技术的措施

4.1光缆敷设要求遵照通信系统光纤施工等规范进行施工,具体盘留位置应视施工现场环境而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施工方法具体如下:敷设光缆时,每200米要盘留15米光缆以备日后的抢修之用,并在竣工图纸上标示清楚;安装固定后的光缆: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中的光缆敷设:光缆外径的20倍;敷设通信光缆过程中必须防止拉伤运行中的光缆,揭开和恢复电力沟盖板时,光缆敷设时的张力、扭转力、侧压力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并须避免电力沟盖板坠落电力沟内砸伤电缆。明敷光缆保护管时,安装应固定;光缆保护管在电力槽道内应固定在槽壁上,严禁乱放;进入电缆沟前应对电缆坑内进行通风,排清浊气,并准备防毒面具以防万一。光缆接续要求:光缆光纤接续施工程序为:光缆单盘测试-光缆接续施工-光缆竣工测试报告。光缆单盘测试(1)提前进行光缆开盘测试,首先检查光缆包装是否完好,核实光缆型号,出厂质量合格证,随缆测试记录、光缆几何尺寸及传输特性(1550nm每公里≤0.22dB/km,验证)是否符合使用方规定的设计要求,核对是否与出厂光缆检测报告相符,测试光缆纤长和损耗系数,及时向业主反映较大出入,单盘检测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参数设定与生产光缆厂家一致的折射率进行检测(G655、G652),使用方未提出具体要求时以波长为1550nm。(2)盘测后的光缆按要求格式作书面测试数据的记录,以做竣工测试数据参考。(3)根据用户的要求,由施工项目负责人根据使用方提出的设计要求编制施工详细方案,并确定施工周期。4.2运用SDH技术取代PDH技术,由于SDH技术目前是全球领域广泛使用的光纤节点处理和传输的技术,采用SDH技术在网络传输、信息处理和业务处理能力等问题上,具有灵活度和运行能力强的优势。4.3采用DXC技术。这是由SDH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技术,能够为用户的传输和信息转化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业务监控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做到光纤业务分级处理,使用光纤数字传输网络配线、保证信息传输质量[3]。4.4DWDM技术采用密集波进行信息传输,常用在长途传输骨干网长距离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中。4.5以光纤有线传输网络改进方案为,可以将骨干层分为四部分组成,通过设备搬迁,进行接入层业务的负荷分担处理,合理增加骨干环和节点的数量;在光缆线路的布设上,进行一为二的裂变,,尽量使用不同种类的光缆路由组网,;生成网状或者环状租组网合理划分SDH光传输网的网络结构接入层根据实际接入环容量的情况,提升环网的容量和网络容纳量;扩大业务的需要,。设备根据网络规划和商务谈判的需要进行优化,包括对设备环境的优化。

5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输网和技术的进步势不可挡,目前,技术进步正在趋向于大容量、灵活性高、扩展性高的网络特征,这将不断推动光传输网和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何泽清.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5):3483-3484.

[2]杨薇.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J].科技资讯,2014,(28):39-39,42.

光电技术应用管理范文7

关键词:现代;夜视;技术

中图分类号:TN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36-01

1 现代夜视技术种类

1.1 微光夜视技术

微光夜视技术就是把较弱的自然光图像,利用影像增转变器,这样就可以将电子图像增强几百倍,之后在把增强的电子图像,转变为可视的光学图像。对比主动红外夜视系统,不用将探光灯应用到微光夜视系统中,它为被动夜视装备。微光图像增强器是微光夜视技术核心,是一个有电子光学部件、荧光屏和光电子阴极组成。运行原理为:景物反射的近红外光与微软的可见光聚集到光电阴极中,这样,在刺激了光电阴极后,就会有电子向外发射,在该过程中,确保景物的光强分布图像变为何其相对的电子数密度分布图像。在电子光学构件中,将一个电子输入进去,能够将成千上万个电子输送出来,所以,就会相应的将光电阴极电子数密度增强成千上万倍[1]。

由目镜、物镜和像增强管一同构成了微光夜视仪,在微弱的景物图像中应用了物镜后,再向增强管的光电阴极上投射图像,光电阴极会应用砷化材稼料或者锑钠钾艳材料。在微光照射到了光电阴极中以后,生成和光强相对的电子数目,受9-15千伏左右高压电场的影响,电子在像增强管中,会不但增强其动能。最后,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会对荧光屏进行轰击处理,从而产生一定的量的电子。这样就会不断增强物镜上的微光强度,将微光条件下的观察景物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掉。

1.2 主动型红外夜视系统

由红外观察镜与红外探照灯一同构成了主动红外夜视系统。红外探照系统如同手电筒一般,它能够将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发射出来,在0.9-1.2微米范围内控制近红外光,使景物被照射,便于后续观察。由目镜、红外物镜和红外变像管构成了红外观察镜。这样被景物反射过来的红外光就会被物镜所接收,之后向着变像光前面的光电阴极上聚焦。对于上述波长的红外光敏度,银氧艳光电阴极会非常的敏感,在接收了光照以后,会将光电子激发出来。因为整个阴极面的各个位置上回射入不同强度光,进而就会有不同的电子生成,这样使光学图像与电子图像之间完成了转换。红外观察镜的核心为红外变像管,它为一个真空光电管,在20千伏电压差电场下,在变像管中,光电阴极上受光照所生成的电子会不断加速,并且移动到变像管前端,然后向荧光屏上轰击,然后将光子激发出来,从而能够有效的转换电光,这样,通过肉眼就能够看清红外变像荧光屏上的景物,这就表明图像成型了。因为此种夜视设备需要通过探照灯放射红外光照景物才可以通过红外镜进行观察,因此,被称之为制动型夜视仪。

1.3 红外热成像夜视技术

动红外夜视系统即为红外热成像夜视技术,它类似于微光夜视系统,该系统运行期间,不用附着光源,属于被动夜视技术。但同微光夜视仪比较,它却有着自身的工作原理,它凭借强化自然光而运行,而红外仪设备时通过景物与背景间的温差及景物自身各位的温差完成成像。并且,目标物体自身所发射出的红外光会由红外热成像系统直接接收。

我们都清楚,物体与环境、物体的不同位置及物体和物体之间都具有一定的温度差异,如果在零度以上控制物体的温度,都会有红外线被发射出来。因为温度差异,这样就会将不同强度与波长的红外线发射出来。房屋、树木、地面及人体温度都较低,并且,会在9-10微米出控制红外辐射波长,并且有着较低的辐射强度。炮管、舰艇和发动机的温度都比较高,并且,在3-5微米的中外区控制红外辐射波长,进而就会有越高的辐射强度。正式利用此种自然界的特性,红外热成像系统才得到了有效的应用,通过不断的转换电光及光电,进而用人眼可见到的图像来取代红外图像[2]。

2 夜视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因为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于夜视技术中,致使夜视技术从起初就被国防军事部门所重视,在出现了夜视技术以后,就在飞机、车辆、坦克、飞机等军事设备进行了安装,并且,在战争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夜视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能够获得夜战的自由、突破夜幕的障碍。在二战结束以后,夜视技术开始逐渐被美国所研究与重视,其中,每年都会研究一些夜视技术,不惜花费上亿美元。到上个世纪80现代,美国已经将夜视装备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装备,并且,他们认为该技术的发展,对以后军事行业的发展会带来巨大的帮助。

3 结语

综上所述,夜视技术在军事等领域中的成功应用,使该技术的重要性越发的明显,随着世界各国的不断发展,对于军事技术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很多年以前,也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就得到了有效的证实,所以,当前时代的竞争,主要是通过先进技术来实现的,所以,不断强化与完善的当前的也是技术意义非常重大。那么,通过文章上述内容的分析,目的是为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光电技术应用管理范文8

关键词:低照度;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251

0 前言

尽管微光成像技术已经在当前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因真空微光器件仍然为其主流,使得夜视成像效果欠佳,所以提高图像传感器的灵敏度、获得更加高清的可见光图像成为当务之急。CMOS图像传感器为CMOS电路与图像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由于其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光电信号处理,将其应用于图像传感技术中可满足上述要求。因而本文针对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展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光电二极管灵敏度增强技术研究

灵敏度为衡量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应用价值的重要参照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灵敏度受到量子效率和光敏面面积大小等因素制约,可见光的波长一般在770纳米~390纳米之间,其穿透深度与波长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一般情况下可见光波长越大,其穿透深度越深[1]。所以通过加深光电二极管结构区域则能够实现提高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光子吸收效率,从而产生冲击力更强的光电流信号。当前普遍开展的光电二极管灵敏度增强技术的研究正是基于此点内容而开展的。

2 像元面积优化技术研究

上文已经叙述,灵敏度与光敏面面积大小息息相关,换而言之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中像元感光面积亦能够直接影响图像传感器的灵敏度,所以提高像元感光面积成为提升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灵敏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要想实现该目的却需要注意一下几个前提:首先,像元面积的增大势必会导致整个芯片面积以及光学系统体积的增大,成本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像元面积的增大还会导致整个元器件尺寸以及所处位置发生改变,此时就需要重新对整个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进行优化设计,所以此方面内容将会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微光楔技术研究

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整合了大量的信号处理器,使得多路功能得到了显著增强,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填充因子数量不足,使得其仅能够维持在30%左右,此时灵敏度处于一个较低的问题,也是限制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进一步在多个领域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认为提高填充因子将可以直接解决该问题,而具体的举措可通过以下两种手段实现:其一,将微透镜置入光敏面上移增强入射光的能量聚焦,借助于微透镜所具有的反射功能、透射损失率的优势来提高填充因子数量,可将其由原来的30%提升至70%。其二,利用微光楔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反射技术,利用高反射率将照射入像元面积的可见光经反射以进入光点二极管的光敏面之中,从而大幅增加了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的可见光量子利用率,在理论上该技术能够将填充因子提高至100%且不会增加传感器元器件体积,所以本文着重推荐应用微光楔技术。

4 长时间积分技术研究

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于像元内对接收到的光线信号进行处理,而光电流积分则是当前提高输出光电信号幅度和降低信噪比最有效的手段。鉴于其主要是通过利用帧时间实现上述目的,所以提高延长光电流积分时间在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光电信号的输出幅度,比如一般情况下的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帧频在50Hz,帧时间20ms,此时间已经涵盖了积分时间和读出时间且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若是将读出时间降低至100μs以下,则积分时间随之延长,在理论上可达到19.9ms极限数值[2]。

5 低噪声技术研究

上述光电二极管灵敏度增强技术、像元面积优化技术、微光楔技术、长时间积分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提高输出信号幅度视角出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在运行时信噪比亦会对其带来严重影响,所以提高信噪比显得尤为重要。既往采取的优化电路设计能够收获一定的降噪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研发成本较高并不具有推广使用价值。为此,本文建议可从低噪声技术着手,利用列级信号处理的方式来实现提高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信噪比的目的,即:将高增益的列级放大器与多重采样技术有机结合,在获得更为理想的输出信号时有效抑制由此所带来的噪声,从而将信噪比控制在亚电子数噪声水平。由于其电压增益在1以下,晶体管产生的噪声被电路增益抑制[3]。此项技术在2012年就已经得到了实际验证,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获取的影响更为清晰,所以将其广泛推广使用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可操作性及可行性。

6 结论

综上所述,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所具有的优势将会日益凸显,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所暴露出的输出信号幅度及信噪比低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而上述两个问题也是限制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获取的夜间成像效果欠佳的“罪魁祸首”,因此本文在提高输出信号幅度中着重分析了光电二极管灵敏度增强技术、像元面积优化技术、微光楔技术、长时间积分技术,旨在大幅提高输出信号幅度,以获取更为理想的成像效果。而在提高信噪比方面则是着重围绕低噪声技术加以分析,最终认定上述五种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推V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祖军,刘静,薛院院等.CMOS图像传感器总剂量辐照效应及加固技术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17,05(01):1-7.

光电技术应用管理范文9

[关键词]OTN技术 信息通信 电力

OTN的意思是光传送网,是指一种利用波分复用技术作基础机构、使用光层组织网络技术作相应的原理的光传送网技术。在光传送网中,是十分重要的下一代骨干传送网络。OTN技术是借助G709、G872、G798等ITU-T的建议规范的新一代,包含“光传送体系”和“数字传送体系”两个部分内容。作为一种新型技术,OTN可以解决WDM传统网络无波长业务调动能力弱、组网能力弱及保护能力弱的问题。

一、OTN技术的应用优势

OTN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传输中有以下两个优势,一方面OTN技术具有非常强兼容性,在SONET和SDH管理功能基础上建立的系统,能够不断提升通信协议的安全性,也能将其透明度上升到新的一个层次。同时,WDM可以实现组网功能,能够为ROADM提供详细的光层互联规范;另一方面,OTN技术涵盖了光层网络和电层网络,所以继承了SDH和WDM两者的优势。OTN技术优点体现在能够对类型不同的客户信号进行封装和透明化传输,有效的交叉和复用大颗粒的宽带。这项技术自身还具有良好的开销和维护功能,这也使得组网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了显著改善。

二、在电力信息传输中OTN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迅速,电力传输网络在电力生产调度和指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能够保证办公自动化与信息互动化的开展,以推广和应用远程监控及抄表等相关业务。应用OTN技术,要求必须熟练掌握这一技术的特点和操作要点,如此才能充分发挥OTN技术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电力OTN通信网运行后,不仅承载了区域电网运行数据、客户计量数据、设备状态数据、视频语音等大量业务,也提高了业务可靠性。以某市为例,在2011年应对冰冻灾害以及台风“梅花”等多次极端考验中,都表现优异,成功应对了各项自然灾害。

2.3 OTN技术对电力通信骨干网的要求

电力系统在开展电力通信管理时,如果要全面管理电力通信网络中所有站点的数据,就必须保证网络具有良好的恢复性。同时,网络自身必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才能保证适应系统信息不断变化更新的要求。此外,电信通信骨干网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便于维护和管理,使电力信息传输质量能够得到保证。OTN作为复用网络,在应用过程中,如果有性能非常好的光纤骨干网络作支撑,OTN可以对电器设备进行有效的连接和应用。OTN技术有很强的多样性,包括有第三话系统、以太网告诉数据业务、监控建筑系统和SCADA系统,这些系统数据能够在OTN网络中完成透明化无障碍传输。同时,OTN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网络的复杂性支持不同网络的拓扑图。

2.2 OTN技术的测试

OTN技术的测试包含合理选取测试内容及搭建有效的测试拓扑。一方面,测试OTN设备是否能够向OTN设备输送符合G709的OUT帧,在OUT中插入相应的SM开销、TCM段开销、PM开销,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对OUT的全面管理,来查看OUT设备能否顺利接收到来自网络分析仪的开销。另一方面,借助网络管理修改OUT设备中的SM开销、TCM开销及PM开销,并利用网络分析仪全面监测链路,以便更好检查帧中开销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另外,针对OTN测试系统的方案,通常都可以划分为多种业务测试和FEC增益测试。

2.8 OTN技术的组网与规划

下一代光传送技术势必会在电力通信网核心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应用这一技术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解决高带宽业务的需求。电力通信网络中核心骨干非常的多,而电力通信网络所要承担的业务量也在不断飙升,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Mesh结构来提高整个骨干节点之间的通畅性。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迅速提升,国家和整个行业对电网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要求和建设力度也日益增大,除去满足传统的业务运行,也要满足客户中心、营销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多样化业务的运行需要。

OTN技术应当根据业务的流向特点、流量,依照核心层的实际情况以及传输技术的特性,用恰当的组网方式完成整个网络的建设。如此,才可以保证链接的多样化,使光纤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业务调度也更加灵活。此外,OTN在设计当中还要充分考虑与光缆物理网的结合。运行过程中,通常采取路由直达方式或者备用路由跳转方式来完成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与主用路由产生重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