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行技术集锦9篇

时间:2023-12-01 18:07:18

农行技术

农行技术范文1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42—1

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连接科研成果和生产生活的桥梁,所谓的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是指通过科学试验、基地示范、组织宣传教育以及信息公布等手段帮助农民在农耕的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能,将理论的农业制度实施到实际的应用实践中,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单从农业技术推广的角度上看,农技员作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最活跃的参与者,农业技术的推广制度对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县这一实例,利用数理模型深度分析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分类

随着农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制度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中,经济保障、工作设计、人员管理以及对外合作发展等一系列重要制度是保障示范县农业发展的基础。

1.1 基层农业技术的经济保障制度

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需要具有充足的资金费用,以便保证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顺利进行,此外,推广过程中使用的业务费用的大比例投入也可以为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制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1.2 基层农业技术的工作设计制度

在示范县里的水稻播种和收割期间,农技员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户设计制造出不同的技术指导方案,从而提高农技员工作的效率,帮助农技员们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农业技术。农技员们可以通过填写工作日记或者对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等途径,监督、规范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县的农技管理员们的技术推广工作。

1.3 基层农业技术的人员管理制度

我们知道,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实施公开、公平的原则招聘并且录用社会人才,不仅能够选聘到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农业工作者,还能够保障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顺利进行。当然,仅仅是聘用一些高素质人才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是远远不够的,组织单位还需要定期的根据社会需要,对选聘出来的这些农技员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和锻炼,从而满足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规范性。

1.4 基层农业技术的对外合作发展制度

农业生产、科技的投资比例的增加,可以带动农技员对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和热情性。因此,通过国际合作,增加投资渠道,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具有刺激性作用,带动他们投身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主动性。

2 推广技术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

通过利用水稻技术入户示范县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理分析和数量模型的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制度对于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

2.1 经济的保障制度对于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

通过原始数据模拟的混合模型显示,在经济保障的制度中,农技员的人均技术推广费用的多少对于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然而,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经费的多少对于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以示范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技员的人均推广事业费用为1.73万元,而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业务费用比重仅占24%,所以我们说水稻技术入户示范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结构不符合科学依据,需要优化改革。

2.2 工作的设计制度对于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是否按时填写农业工作日记、是否参与观察农业生产以及农业技术工作交流是否保质开展对于农技员们技术推广行为具有积极影响。

2.3 人员的管理制度对于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农技员培训时间的长短控制、工作收入和奖金的发放以及个人绩效考核审查等进行优化管理,从而为农技员们技术推广行动带来正向影响力。然而,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参与工作的农技员们是否高分通过聘用录取考试对于他们的技术推广行为并没有什么影响。

2.4 对外合作的发展制度对于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

对外合作发展有利于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通过对外合作发展,拓宽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来源渠道,从而保证了农技员技术推广活动的物质支持。实例分析显示,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人均项目研究经费有0.86万元,但是其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力,因此,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有利于技术推广的发展。

3 结语

通过对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县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于农技员们的技术推广行为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且,不同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他们的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程度大不相同。因此,激发农技员们对于技术推广的热情、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对于农业高速、高质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明,李光泗,张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03).

[2] 吴金花,朱训永,郑芳,李德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设[J].中国园艺文摘,2012,(01).

农行技术范文2

关键词:农户;技术推广;技术采用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坚持重点发展农业科技,我国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农业研发投资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上升的国家之一。政策的制定者和学术界都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作为生产力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虽然很多新技术在农业中已经被农民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不得不承认还存在大量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结构的调整。

本文在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分析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准确把握农户对于新技术的态度,找出原有推广模式的不足、原有政策的偏差,为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技术的推广和采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2 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很多。在这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

2.1 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这里主要从与农户技术采用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些因素的进行分析。

政策因素:农户在采用一些农业新技术的时候通常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例如:(1)国家的信贷政策,当国家以低息或者无息给农户提供一些涉农贷款,通常会鼓励农户更多更大胆的采用新技术。(2)财政补贴的政策,国家为了鼓励农户采用新品种,购置农机具,通常会给予农户一定的补贴政策,这也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驱动力因素。(3)农业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创新奖励政策通常会激发科研机构,农户,以及相关的金融的资本,市场积极的行动起来,发明创造更多对农户经济效益高的,便于使用的新技术,同时奖励政策也会更好的激励创造者加快新技术的推广传播,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只有技术最终被农户广泛采用,才能诱导创新源源不断的发展。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当地市场经济发展,商品流通速度的一个风向标。同时也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农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追求更高经济价值的程度。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由于信息流通方便,市场开放度,透明度较高,农户思想更加活跃和开放,也更容易接受采用新技术。由于市场发达,技术产生的成果,例如新的农产品品种,果实也能更迅速的实现商品价值,让技术采用者有较为稳定回报;农户由于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能够承担技术采用失败带来的风险。

文化因素:由于传统农村很少参与市场,通讯设备也比较差,农村的信息来源也相对短缺,农民本来受教育,接受科技知识程度少。农民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态度很多是当地传统几千年发展的结果。这里用“地方性知识”来表达特定地区农户价值观念。可以说一个地区农村的面貌包括其种植方式,农作物品种,日常生活习惯,对外来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都受制于这种地方性知识。在新技术的采用过程中农户的态度和行为同样受制于这种地方性知识。所以在新技术的推广传播的过程中,要仔细研究当地的文化特征,找到合理的宣传推广方式。

市场因素:市场由于交易的不断进行,促进商品,信息的不断流通,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的,导致了新产品,新思想,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同时也为新产品,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场所。在一个农村市场或者农产品流通市场中,往往会让农户解除采用新技术后产生成果不能有效的实现其经济价值,收回去其成本的担忧。同时市场为农户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咨询提供方便;也为农户能够因自身或者外部因素及时转让新技术提供有效途径。

2.2 微观因素

微观因素对农户技术采用有影响的很多,不同学者基于自己的观察角度的不同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在这里把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微观因素按照其来源分为四个的层面:(1)农户层面主要包括农户的年龄、性别、职务、家庭规模,家庭收入消费水平等;(2)推广层面:主要有推广宣传的力度,技术指导培训的次数,进行推广的主体,采用性技术的奖励政策。(3)技术层面:技术层面主要是由于技术本身的原因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主要包括技术的初始投入、技术的采用难度、技术的使用的风险和技术的预期收益和效用等。

2.2.1 农

[1] [2] [3] 

户层面

费德(Feder,)认为农户选择(采用)行为主要受农户自身特征和技术诱导因素的影响。Adestina()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农户技术采用决策的模式,他们认为采用新技术的决策是基于农民对此项技术的认知情况。在年龄这个变量研究上,Adesina()认为农民的年龄和新技术的采纳成反比例关系,即年龄越大,由于风险因素等的考虑越倾向于采用传统技术。相反,年轻的农民倾向于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Taylor()也认为教育是农户变量中的最重要因素,它可以增加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可能性。我国学者林毅夫()对杂交水稻品种采用的研究中发现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户采用此技术具有显着的统计效应。

何子文,李鹏玉()认为政治成份及社会公职和每年外出本县次数对农户新技术的采用有影响。张林秀等()利用江苏省个农户一年的历史资料,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农户生产性投入行为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户的非农就业比例、借贷的可获性、土地规模、房屋资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等是主要决定因素。曹建民等()通过对水稻氮肥适地管理技术的农民参与式研究意愿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及其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信息显着地影响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农民的个人特征中,是否为户主、性别、教育水平、农民是否经常参加农业劳动以及农户的土地规模等因素均显着地影响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 . 推广层面的因素分析

Azhar()和Adestina()强调推广人员的信息交流程度在技术采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张云华等()认为农户与涉农企业和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的联系是影响农户采用无公害及绿色农药的主要因素。非洲高原农业发展项目(AHI)和国家农业研究中心(ICRA卫)结果表明:农户与农业技术中心的联系程度是影响其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学者朱希刚()对鄂西贫困山区的个农户技术采用的行为研究表明:与农业推广机构的联系、政府对采用新技术的鼓励与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付少平()认为在技术方面有创新成就的农民,许多人都曾经获得过院校、科研机构专家、技术人员的帮助。这些农民通过各种社会关系与专家、技术人员建立了联系,专家、技术人员为农民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人际扶助条件。赵龙群等()认为,影响农户采用技术的因素有:①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工资低、人员少、队伍不稳定;②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内部结构失调;③农民自身的影响因素。 . 技术层面的因素分析

技术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采用技术的投入产出效益、技术风险、技术掌握难度。雷杰&#;克里斯娜关于印度旁遮普邦棉花种植者对供给反应的研究,以及秘鲁高原上的印第安人对新马铃薯品种的采用行为分析,认为有利性的差别是解释农业生产要素接收速度的有力解释变量,而不用求助于人性、教育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别。决定有利性的因素主要有:绝对而不是相对的产量增加、产量和价格的波动以及由此导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罗杰斯()同样认为技术使用者对技术接受倾向的不同受科技信息、风险及市场供需条件的影响。欧马拉(O‘Mara,)和林德钠(Lindner,)研究了风险因素对农户技术选择(采用)行为的影响。我国学者朱希刚()的研究也表明技术采用后产出的增加与农户采用新技术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的总结和政策含义

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在宏观方面更多的是一些定性的理论意义上的分析,具体原因可能是衡量宏观因素的指标难以用数据进行度量,但是并不能够排除其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程度不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更是偏低,单个农户在信息来源、对信息处理以及抗风险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农户对新技术的信息更多的来源于政府,具体的推广也更多依赖于政府。宏观因素对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影响是不能忽视。

农行技术范文3

关键词:农户;技术推广;技术采用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坚持重点发展农业科技,我国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农业研发投资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上升的国家之一。政策的制定者和学术界都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作为生产力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虽然很多新技术在农业中已经被农民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不得不承认还存在大量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结构的调整。

本文在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分析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准确把握农户对于新技术的态度,找出原有推广模式的不足、原有政策的偏差,为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技术的推广和采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2 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很多。在这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

2.1 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这里主要从与农户技术采用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些因素的进行分析。

政策因素:农户在采用一些农业新技术的时候通常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例如:(1)国家的信贷政策,当国家以低息或者无息给农户提供一些涉农贷款,通常会鼓励农户更多更大胆的采用新技术。(2)财政补贴的政策,国家为了鼓励农户采用新品种,购置农机具,通常会给予农户一定的补贴政策,这也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驱动力因素。(3)农业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创新奖励政策通常会激发科研机构,农户,以及相关的金融的资本,市场积极的行动起来,发明创造更多对农户经济效益高的,便于使用的新技术,同时奖励政策也会更好的激励创造者加快新技术的推广传播,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只有技术最终被农户广泛采用,才能诱导创新源源不断的发展。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当地市场经济发展,商品流通速度的一个风向标。同时也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农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追求更高经济价值的程度。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由于信息流通方便,市场开放度,透明度较高,农户思想更加活跃和开放,也更容易接受采用新技术。由于市场发达,技术产生的成果,例如新的农产品品种,果实也能更迅速的实现商品价值,让技术采用者有较为稳定回报;农户由于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能够承担技术采用失败带来的风险。

文化因素:由于传统农村很少参与市场,通讯设备也比较差,农村的信息来源也相对短缺,农民本来受教育,接受科技知识程度少。农民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态度很多是当地传统几千年发展的结果。这里用“地方性知识”来表达特定地区农户价值观念。可以说一个地区农村的面貌包括其种植方式,农作物品种,日常生活习惯,对外来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都受制于这种地方性知识。在新技术的采用过程中农户的态度和行为同样受制于这种地方性知识。所以在新技术的推广传播的过程中,要仔细研究当地的文化特征,找到合理的宣传推广方式。

市场因素:市场由于交易的不断进行,促进商品,信息的不断流通,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的,导致了新产品,新思想,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同时也为新产品,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场所。在一个农村市场或者农产品流通市场中,往往会让农户解除采用新技术后产生成果不能有效的实现其经济价值,收回去其成本的担忧。同时市场为农户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咨询提供方便;也为农户能够因自身或者外部因素及时转让新技术提供有效途径。

2.2 微观因素

农行技术范文4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行为实践

1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第一,我国每年的农业科研项目高达7000个,但最后能够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却不足1/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可供农民进行广泛应用的农业科研成果仅占10%左右。第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逐渐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但分析目前实际发展现状发现,由于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偏低、资金缺乏及制度不完善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远远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1]。第三,为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技术推广环境。个别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对土地面积要求较高,但技术推广资金有限、土地经营模式分散、劳动等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借贷的需求较高,目前的信贷模式还远远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贷款需求,农民的资金基本用于日常生活开销,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资金十分有限,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阻碍和影响。第四,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还比较缺乏完善性,且配套政策也不够健全,农业服务机构基本上都是零散分布,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较少,且工作量巨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2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行为

2.1政府行为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政府行为主要包括监管、协调、资金投入以及领导等。对于投入资金方面,目前的政府主导投资模式很难满足农业技术推广需求,且融资渠道不够丰富;政府资金基本都投入到了农业技术科研,忽视了团队扩建资金的投入[2]。对于管理和领导方面,以往制度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同时未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考核制度。市场监督方面目前也存在较多缺陷和不足,如对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监管不力。

2.2技术推广单位行为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技术推广单位是直接的技术推广者,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基本都要接受上级部门的管理和领导,同时也受当地政府部门的制约,因此经常出现设备应用限制和资金应用限制。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很难掌握和接受各种新技术,阻碍和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3]。

2.3科研部门主体行为

与农业相关的科研单位主要包括农业大学和农业科学院。分析目前实际发展现状发现,由于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科研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对称,加之相关科研人员对农业发展需求以及实际发展水平了解较少,直接导致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很难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产生巨大经济效益[4]。此外,由于转化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所以直接导致科研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重理论、轻实践,限制了科研成果的高效推广和应用。

2.4农户的主体行为

农民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者,农民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农业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分析目前实际发展现状可知,由于农户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其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掌握和接收能力也比较弱,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基本都以地方政府为主,若地方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便会对新技术的接受积极性产生影响,降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质量[5]。

3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功能的有效建议

3.1政府主体要建立服务平台,丰富融资渠道

政府部门是投资主体,通过多渠道融资,能够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必要资金。实践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技术推广前期的资金投入。此外,还要对相关管理政策进行完善,集合社会资金,并将其应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还要鼓励其自主创收和经营,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部门,使其接受民间主导和政府扶持。以往的计划经济推广模式,很难满足农业发展需求,而以政府为主导的技术推广模式,更加有助于发挥出农民和市场的作用[6]。通过农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企业等,建立多样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保障技术推广效果。

3.2科研单位需建立转化渠道,转变发展观念

科研单位需转变发展观念,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以调动科研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入思考与实践,并将农业技术推广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对于人员考核和项目立项方面,可实施项目可行性考核。完善项目转化机制,将农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相结合,由科研单位向农业企业介绍科研成果,由农业企业为科研单位提供科研需求,通过两者的默契配合,推动农业技术科研成果的高效应用和转化[7]。

3.3技术推广部门要做好推广团队建设工作

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对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前,一般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以提升其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能力。培训的形式包括继续教育、专业进修及在岗培训等,强化团队建设,提升技术推广人员的学历水平。此外,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团队的建设过程经常会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因此需健全和完善现代化管理模式,并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用人制度,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3.4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农户的技术接受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对农业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实践过程中,由于农户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在接收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阻碍,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为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技术专业性;尽量向农户宣传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此外,可组建农民教育培训班,也可借助宣传栏、广播等进行技术宣传。若现实条件允许,还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下乡农业技术讲座,提升广大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认识、了解程度。为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还要对当前的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例如,道路建设能够为农业采购提供便利条件;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践过程中,可结合农业实际发展状况,对水利设施进行建设,并确保其性能的充分稳定发挥,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高效开展。对于经济能力薄弱的农村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对农业采购资料进行统一,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引导农户使用新技术[8]。

农行技术范文5

第二条  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为农村培养大批熟悉基层情况的技术骨干的重要措施。各级有关部门对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应予以支持。

第三条  在本市农村长期从事农、林(果)、牧、渔业生产的农民,具有一定政治思想觉悟和初中或相当初中文化程度;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按本办法申报农民技术员职称:

(一)能掌握农、林(果)、牧、渔业生产中的一项或几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于试验、示范、推广等项工作,解决和总结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并取得较大成绩的。

(二)农村青年初中毕业后从事三年以上农业技术工作,在实践中成绩显著,或在某项专题研究和技术应用上取得成绩,获得县以上(含县)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成果奖励的。

第四条  农民技术员的职称评定,主要是根据其工作实绩、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必要时,可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核或考试,其成绩可作为评定的参考条件。

第五条  市、县(区)成立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县(区)科委、农委、科协、成人教育局(办)组成。下设办公室(设在科委内),负责对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组建由专家组成的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委员会以及对申报人员的考核等工作。

镇成立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小组,负责办理申报、培训、初评、推荐工作。

第六条  申报农民技术员职称的人员,根据本人专业特长向镇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小组提出申请,并填写职称评定表,经镇评审小组初评后送县(区)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

第七条  经县(区)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后的农民技术员名单,报县(区)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审核确认,由县(区)人民政府发给职称证书,并报市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入册备案。职称证书可作为聘用的依据。职称证书由市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制。

第八条  被评定的农民技术人员,仍从事原岗位工作,按有关规定不与工资挂钩。各级政府有关业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择优聘用,在聘用合同期内,给予相应的待遇。

第九条  本办法只适用于农、林(果)、牧、渔等种养专业人员的职称评定范围,农村其它专业人员的职称评定不适用本办法。

农行技术范文6

关键词 小水电;农村基础设施;技术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TV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209-01

国内第一座水电站――石龙现水电站,建造于1912年,初期装机容量是2×240kW。到目前为止,国内小水电在水电系统中占比约为40%,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大量早期的水电设备巳超过服役期限,工作效率偏低,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1]。现阶段,在全面推进农村水电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多研究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问题,加强改造工程建设。

1 当前农村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1.1 小水电运行人员组配问题

调查发现,除部分水电站人员配备相对比较齐全,多数农村小水电运行管理人员配备出现空缺,甚至由本地群众承包。一般而言,群众承包的小水电运行管理人员有1~2人,众多小水电站运行安全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从上述运行人员结构组成和人力资源配备情况来看,小水电技术人员非常的少,而且素质普遍偏低,加之技术力量非常的薄弱,以致于小水电技术管理难以落实到位。

1.2 机组设备运行效率低,水资源应用不合理

小水电设备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因为特殊年代技术水平受限,超期服役,机组老化、运行效率低下,大大降低了发电能力。同时由于水资源应用不合理以及工程标准低等现象,以致存在着安全隐患[2]。比如某些服役时间比较长的农村小水电站受设计、水文,工程地质的影响,使得小水电运行过程中的水工建筑物等级较低,加之服役时间长,以致于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

1.3 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农村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体制,处于多种模式并存,比如公有电站,个体经营或私人承包等体制。在国内现有的超过4.5万座农村小水电站中,20世纪90年代(1995年之前)建设、投运以及增效扩容的小水电站共计9 612座,公有水电站占比37%,而且还有28%的水电站为集体所有,参股占5%,其余占30%。上述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导致各类农村小水电运行管理标准以及安全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村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过程中,运行管理资金匮乏,以电养电以及自主经营能力比较差,“造血”功能低。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人员,接受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很少。还存在着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完善、不健全等现象,部分小水电站服役年限比较长,水电站设备老化比较严重,技术管理难度大。

2 加强农村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农村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充分发挥小水电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第一,农村小水电运行管理采取分级负责制,严格责任到人。明确责任是制度得以落实、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若责任不明确,人的责任心就会比较弱。因此,应当培养技术管理人员的负责精神,并建立信息收集以及故障反馈和分析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小水电设备运维、检修分析制度。通过建立各项制度,强化技术管理,保障小水电设备正常运行,有利于提高水电站的运行效率,减少损坏。

第二,农村小水电站运维检修制度,是确保水电站机组正常运行的保证。农村小水电站设备运行检修以后,应当实行检修记录及其回收制度,对检修内容、设备更换名称以及部位和数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分档保存。专业人员管理技术档案,保证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收集、整理关于设计、安装、试运行记录、设计图纸、运维以及试验和检验记录方面的图表和文书数据,确保机组数据的完整性。

2.2 农村小水电运行技术规范化管理

首先,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根据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严格落实“两票三制”,做好小水电设备运行记录工作。对于那些机组相对较小,人数比较较少的农村小水电站,应当立足实际,操作之前应当进行严格的检查,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加强监督,然后操作应当有记录[3]。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建立健全运行技术分析机制,对运行实践中基于仪表指示、操作以及运行纪录和设备巡检等反映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找出问题和成因,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其次,强化安全意识,加强运维检修。农村小水电站技术运行管理,应当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建立安全生产制度,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觉性,对大小事故严格按照“三不放过”规制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还要加强运维检修,即在农村小水电站运维检修过程中,全面贯彻和落实预防方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忌水电设备带病服役。在坚持“质量、安全第一”的基础上,做好技术更新以及技术运行管理,将恢复小水电设备的性能逐渐转向设备性能的改进上来,以此来延长运行检修周期,并且缩短工期,以确保小水电设备运行和检修质量。

2.3 加强小水电站运行技术监督

农村小水电站运行技术监督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各种试验方法,对小水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或者检测,全面掌握小水电设备技术及其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变化。具体而言,在水电站运行技术监督过程中,应当对绝缘、仪表以及金属等加强监督。对于仪表监督,主要是对电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修理以及调整和更新,确保仪表以及计量表计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对于绝缘监督而言,即为有效避免电气设备出现绝缘损坏现象,应当对电气设备、接地以及防雷进行预防检测,对其运行情况加强监督;对于金属监督而言,主要是对各类金属部件的性能变化情况进行监督,尤其是水轮机气蚀以及泥沙等对转轮的磨损或者破坏。因农村小水电站技术人员以及检测技术设备比较匮乏,所以应当加强技术监督。

2.4 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对农村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人员加强教育和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选派专人参加专业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第二,结合当前农村小水电站运行现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一些技术短期培训班;第三,结合从业人员的实际岗位要求,开展水电运行技术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重点培养他们的的操作能力以及故障应对能力。第四,请专业人员、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采用以传帮带的模式强化岗位培训。

3 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国内农村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然而,农村小水电运行技术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又系统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应当共同努力,立足实际,制定和落实制度,才能确保农村小水电正常运行,为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瞿仕强.分析农村小水电自动化设备运行现状与策略[J].科技展望,2016(1).

农行技术范文7

关键词:掩土技术;新农宅;生态;节能: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0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0-0084-03

1引言

据统计,我国农村目前的民用建筑面积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农村建筑耗能占到我国建筑总能耗的20%以上。而且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的建筑能耗量还在日益增加。在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国家提出“节能又节地”的绿色建筑理念,建筑节能工作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除了太阳能、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利用外,寻求一种全生命周期内生态、绿色的建筑形式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掩土住宅即其主要形式之一,具有较大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2 掩土建筑概念及发展

掩土住宅源于人类的穴居,最早也是在农村地区发展起来,其后随着现代地上建筑的兴起而逐渐衰落。掩土住宅一般是在平地或是开挖的地基上,用常规方法建造一幢住宅,完成结构以后,屋顶和外墙面积的一半以上用一定厚度的土壤覆盖,其余部分保持外露或向阳的住宅,一般属于半地下式。这种住宅不同于上部有建筑的地下室住宅,除了覆土面,它可能具有多个外露的朝阳面,获得舒适的居住环境,又称“覆土住宅”,它与一般以生土为材的生土建筑有所区别。掩土建筑借助于土壤的热延迟性获得室内稳定的热舒适。

我国有已一些现代掩土建筑的实践,但多是位于城市,以获得生态景观为出发点的公共建筑,例如广州保利世纪绿洲会所和杭州西湖博物馆,人们对于它实际的节能设计和效果关注甚少。掩土住宅的最早研究始于西北地区的生土建筑――窑洞,而且目前对于掩土住宅的创新发展正处于尴尬状态。兰州市“臼塔山庄”是20世纪80年代新型掩土住宅的试点工程,目前在延安枣庄还有新型的绿色窑居示范点。

国外掩土住宅的实践较多,尤其以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覆土住宅为代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使人们重新反思掩土住宅的节能效益。首先在美国,人们为了躲避大城市的恶劣环境,一些居民向郊区迁徙并自建住宅,坡地和洼地地价便宜,一些建筑师从保护环境的意识出发,也推动了掩土住宅的发展。图2是一例美国现代掩土住宅,目前美国还有一些专门从事掩土住宅设计的机构,他们的技术和设计经验相对成熟,值得借鉴。英格兰建筑师罗格・迪恩(Roger Dean)也曾通过覆土的方式进行着生态村落的设计实践。

3地域优势

3.1地理气候

城市里人口密集,随处是不透水下垫面。一般居住区容积率较大,居住空间向高空发展,低密度景观性的掩土公建是城市中可以尝试的形式,而掩土住宅的发展空间还是在市郊和农村地区。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有大约56%的人口生活在山区,那里地广人稀,尤其适合建造坡地式掩土住居。掩土住宅适用于气候恶劣区,比如干冷区或是干热区,我国西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常年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日温差大,建筑需要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来抵抗温度波动:在华北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2生态建材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土资源丰富,天然廉价又可以循环使用,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经济节约的建材,自然且具有可持续性。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窑洞建筑,主要具有利用生土、就地取材、冬暖夏凉、节约能源、防火隔声、施工简易、造价低廉、文化深厚、保护景观等优势,其生态优势尤为明显。

混凝土结构掩土住宅的建造比一般砖材墙体住宅前期投资要多一些,比如要解决结构强度,屋面墙体防水防潮等问题。但是实践证明,由于大部分维护结构的热保持性好,居住者不必花费太多取暖和制冷费用,后期为居住者节省的能耗开支是非常可观的。

3.3优化的居住模式

新农居建设要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模式,农村住区要有乡土特色,不能像城市一样规划,目前我国大部分农居还是独宅独院较多,房前屋后能种花养菜的田园式住区。掩土住居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利用屋顶的覆土进行种植和绿化,营造生态绿色的住区环境。河南陕县的天井院窑居很多被毁的原因是当地政府认为每户窑院的占地面积远远大于地上住户,不符合节约用地的原则,于是推掉窑洞,居民前往地上新建住宅。其实问题主要是窑院屋顶的防水、种植没有做好技术支持,如果能在窑上地面绿化种植,就能节约不少用地。

4可行的建筑形式

住宅掩土形式的选择要注意地域性,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气候(包括山区微气候)、地形、日照、通风条件等。具体到地形和气候的综合,可实施的掩土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平地掩土。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土地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平缓地块,采取短进深、横向展开的直线型平面。不仅使房间采光良好,而且有利于在冬季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如图3-a,房屋背阴面覆土,朝阳面有大面积玻璃窗和遮阳构件,夏季阻挡强烈日光,冬季高度角较低的阳光能达到室内深处。室内地坪些许下降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下沉院落。在我国常年干燥少雨、夏热冬冷的黄土高原地区,下沉式窑洞建筑是一种常见的居住方式。但是,过去的建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和品质的要求,设计和建造方法均需要革新,如图3-b,每户下沉的院子可以在房间一侧也可以四周被房间围绕,房间朝向庭院采光,可以垂直设置通风管道或是捕风井。地面上规划道路,绿化种植,合理利用土地。

坡地掩土。在丘陵地带,依山顺势建造“梯田状”的掩土农宅也是一种颇具优势的建筑形式。如图3-c所示,结合坡地设计住宅是节省土地资源的一种有效措施,选择适宜的向阳坡面,坡度不宜太大,不仅可以设计划分出很多形式丰富的单元,重要的是能很好地解决传统地下住居解决不了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视线的问题。

5热负荷分析

地下室建筑一般会有冬暖夏凉的感觉,建筑师海特曾经有一种大胆设想,就是把夏季的热能储存起来留给冬季供暖,相反希望把冬天的冷气能留到夏天来代替空调,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能耗。为了验证这种想法,笔者自行设计了一户小农宅,选择不同的气候区用Ecotect Analysis软件对全年用电负荷进行模拟。如图4所示,同一个住宅平面分别为用掩土和非掩土两种构造方案对比模拟,选择西

安、郑州、杭州三个由北而南的代表性城市,用该软件进行全年房间用电负荷分析。两种方案的模拟条件和结果如表1列出。

5.1显著降低冬季采暖负荷

如图4-b、c、d,笔者选择位于寒冷地区的西安、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干燥区郑州和气候湿润区杭州三个典型地区分别作为模拟气候区,可以看出三个地区方案二掩土住宅冬季全年负荷相比普通住宅至少减少1/3,土壤可以将夏季的热量储存到冬季,再通过地下房屋的墙壁向室内释放,冬季土层储存冷量待夏季向地下房屋内释放,但是事实上还有很多实际问题要解决,比如土壤的湿度、传热系数,冬季的保温效果也与覆土厚度有关系,一般情况下认为覆土越厚保温效果越好。

5.2多种因素影响夏季制冷

从模拟比较图中可以看出,三个地区掩土住宅的夏季负荷稍有减少,但变化不大,在南方湿热地区有时反而会增加能耗,这当然不能确定掩土法不能夏季隔热,只是针对笔者设计的方案和模拟条件来说效果不明显。掩土建筑的夏季室内舒适度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覆土的厚度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如果覆土厚度不够热量的延迟传人室内,在连续高温日照下,传人室内的热量反而不易散去;一些地区的通风问题也对其有影响,比如我国南方湿热地区夏季注重通过自然通风来带走室内热量,从侧面也说明掩土技术的应用具有地域性,此外土壤的导热系数比现代的绝热材料要大26倍,所以做好墙体的隔热层也是必要的。

6结语

农行技术范文8

关键词:农户;技术推广;技术采用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坚持重点发展农业科技,我国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农业研发投资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上升的国家之一。政策的制定者和学术界都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作为生产力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虽然很多新技术在农业中已经被农民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不得不承认还存在大量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结构的调整。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分析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准确把握农户对于新技术的态度,找出原有推广模式的不足、原有政策的偏差,为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技术的推广和采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2 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很多。在这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

2.1 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这里主要从与农户技术采用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些因素的进行分析。

政策因素:农户在采用一些农业新技术的时候通常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例如:(1)国家的信贷政策,当国家以低息或者无息给农户提供一些涉农贷款,通常会鼓励农户更多更大胆的采用新技术。(2)财政补贴的政策,国家为了鼓励农户采用新品种,购置农机具,通常会给予农户一定的补贴政策,这也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驱动力因素。(3)农业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创新奖励政策通常会激发科研机构,农户,以及相关的金融的资本,市场积极的行动起来,发明创造更多对农户经济效益高的,便于使用的新技术,同时奖励政策也会更好的激励创造者加快新技术的推广传播,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只有技术最终被农户广泛采用,才能诱导创新源源不断的发展。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当地市场经济发展,商品流通速度的一个风向标。同时也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农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追求更高经济价值的程度。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由于信息流通方便,市场开放度,透明度较高,农户思想更加活跃和开放,也更容易接受采用新技术。由于市场发达,技术产生的成果,例如新的农产品品种,果实也能更迅速的实现商品价值,让技术采用者有较为稳定回报;农户由于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能够承担技术采用失败带来的风险。

文化因素:由于传统农村很少参与市场,通讯设备也比较差,农村的信息来源也相对短缺,农民本来受教育,接受科技知识程度少。农民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态度很多是当地传统几千年发展的结果。这里用“地方性知识”来表达特定地区农户价值观念。可以说一个地区农村的面貌包括其种植方式,农作物品种,日常生活习惯,对外来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都受制于这种地方性知识。在新技术的采用过程中农户的态度和行为同样受制于这种地方性知识。所以在新技术的推广传播的过程中,要仔细研究当地的文化特征,找到合理的宣传推广方式。

市场因素:市场由于交易的不断进行,促进商品,信息的不断流通,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的,导致了新产品,新思想,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同时也为新产品,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场所。在一个农村市场或者农产品流通市场中,往往会让农户解除采用新技术后产生成果不能有效的实现其经济价值,收回去其成本的担忧。同时市场为农户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咨询提供方便;也为农户能够因自身或者外部因素及时转让新技术提供有效途径。

2.2 微观因素

农行技术范文9

农村小额信贷评估技术创新

一、农村小额信贷技术简介

农村小额信贷技术旨在创造一种全新的农村金融借贷方式。通过大数据和技术评估控制风险,降低违约率。

该技术意在扩大银行信贷的服务范围,通过全新的信贷评定机制,将贫农,小农户,农村手工业者和涉农微小企业纳入农村金融市场,释放潜在的金融需求。从而整合农村金融小而分散的市场,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扩大银行的赢利点以及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力量。

农村小额信贷银行旨在挖掘被现代信贷技术抛弃的所谓的“无效金融需求”的客户的金融需求。因为单纯的从当前金融机构所使用的信贷技术来看,以传统农区为代表的大量的普通农户的金融需求,往往因为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而被拒之门外。然而,通过查找资料发现,四川南充美信服务公司面向低端市场(包括农户,作坊主,小商贩,小手工业者等)的金融服务对象正是大量被正规金融机构所“抛弃”的所谓无抵押、无贷款者,事实上,这些人群不仅具备还款能力和持续性,而且违约率极低。他们在获得四川南充美信服务公司的贷款后,其潜在的金融需求和良好的还款信用立刻获得了释放。

而且,农村与城市的社会结构有着区别,农村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由于生活在一个小型的地缘共同体中,彼此之间能够积累知心对象几乎完全的信息,所以,农户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次,“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誉观念间杂这复杂的“面子”、“人情”和“关系”等道德共识,对农户的行为有着强烈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所以,农村小额信贷银行可以放心地贷款给农户和涉农微小企业,而不用过多地担心其违约风险。

二、农村小额信贷技术可行性论证

要对农户进行放款,就必须证明其拥有信用。与城市的社会结构显著区别,农村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由于生活在一个小型的地缘共同体中,彼此之间能够积累知心对象几乎完全的信息,所以,农户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次,“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誉观念间杂这复杂的“面子”、“人情”和“关系”等道德共识,对农户的行为有着强烈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并且在《中国农村金融论纲》中,作者对1100户农户的还款意愿进行问卷调查,85%的农户表示会按时偿还贷款,其中还有超过半数的农户表示会尽量提前偿还贷款。所以,对农户而言,债务会使得他们心理负担加大,产生不安的感觉,从而驱使他们尽量提前归还贷款,“无债一身轻”俨然成为了农民观念的一部分。

三、农村小额信贷技术的创新点

(一)放贷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信贷技术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新型评价,而评价的主要方法则是评估借款人是否有抵押或担保。如果没有抵押和担保,则被认定为“无还款能力”,是“无效的金融需求”。然而,新的“涉农小额信贷技术”在论证了无抵押无担保的农户实际上存在还款能力和高信用度的基础上,采取“业务员―资金需求者―后期大数据分析”的模式,即:让业务员深入到农村中,对除申请贷款人之外的村民进行访谈,从他们身上了解申请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并对该申请贷款人进行初步评定,并将其信用记录进行电子储存。然后,将所有的申请贷款人的信用记录进行汇总,对其后期还款情况进行追踪和评估。

(二)大数据分析的运用。

该信贷技术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运用大数据分析,从而使放贷更准确更有效率。通过对贷款者后期的还款情况的追踪记录和分析,评选出优质客户,和较好客户已经劣质客户。从而小额信贷公司变可以根据此信用评级进行贷款发放,放贷更加准确,更加有效率,同时,还可以大幅度规避违约风险。

(三)浮动贷款利率的使用。

浮动利率的使用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在信用评级明确的条件下,便可以设置针对不同信用评级客户的不同贷款利率。给予优质客户贷款优惠甚至还款期限推迟。

(四)对农户帮扶是其他公司不具备的。

这是业务不断扩张的关键。该技术的运行,离不开对客户的帮扶。因为该技术针对的是小农户和涉农小微企业,因此,想要最大限度的避免违约,就要先让客户增收,然后达到双赢的局面。应该根据客户的地位置,因地制宜。为客户提出增收方案。客户增收,才可以保障贷款资金的及时回笼,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和利润率。

四、总结

该技术最大的价值在于填补了商业类银行在农村信贷业务方面经营的空白。在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不对无信用担保抵押的小农户进行放贷时,涉农小额信贷公司便可以用该技术对资金需求方的信用进行专门的评估,从而向他们放贷,缓解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局面。其次,它能够统一分散的农村市场。将分散的农村市场用信用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农村金融信贷市场,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此外,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对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的回应,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手段,能促进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雨露,马勇.中国农村金融论纲.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