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宽带网络运营集锦9篇

时间:2023-12-10 16:45:14

宽带网络运营

宽带网络运营范文1

2010年上半年,我国宽带网民规模继续增加。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 2010年1月~5月,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979.2万户,达到11301.7万户,而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了168.8万户。宽带基础服务覆盖率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宽带用户规模的增长。截至2010年6月,在使用有线(固网)接入互联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达到98.1%,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

虽然我国宽带网民的绝对规模在增长,但其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却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规模增速过快所致。截至2010年6月,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增加到4914万,较2009年底增长1842万人,占整体网民的比重提高到11.7%。

同时,“宽带不宽”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据Akamai公司的报告数据计算,我国平均上网速度,只有857kbps,接入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互联网发达国家。

二、我国宽带通信发展面临的问题

1.宽带市场方面

(1)目前宽带业务运营商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客户网络接入费用,宽带的杀手级特色应用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用户对宽带增值业务、IPTV等新业务认知不足。

(2)用户的快速增长和网络规模化之后的资源保证和服务保证产生矛盾,成为制约宽带发展的一个瓶颈,宽带不宽在一些地区成为消费者的投诉焦点。

(3)宽带市场的设备供应价值链还不是很成熟,宽带接入设备市场的竞争过度,非理性的竞争手段使产业链各环节倍感压力。

2.产业政策方面

(1)宽带接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具备了承载高带宽业务和应用的能力,因而建立宽带产业价值链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如何开发出特色的宽带业务和应用来吸引用户,宽带视频业务被寄予厚望。

(2)宽带网络的建设涉及到了线路敷设的“路权”问题,而这些问题涉及到了政府的市政、建设等部门,而目前不清晰的政策使网络建设遇到了很多麻烦,尤其对新技术的采用(如FTTH)非常不利。

三、宽带通信发展趋势和建议

1.高带宽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近几年宽带的飞速发展并非我们意料之外,而深藏在宽带用户数量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人们对宽带理解的进一步加深和市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是宽带内容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层层突破。宽带运营商打破传统观念,开放独有的网络和接入资源,紧密联合上下游企业,聚合各方优势资源,积极拓展网上信息源和各类应用,打造了丰富的网上应用,有效引导和满足了日益活跃的信息消费需求。依托强大的应用平台和丰富的内容资源,运营商对消费群体进行了有效细分,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推出风格各异的宽带应用业务,“网络社区”、“在线炒股”、“远程教育”、“可视聊天”、“在线游戏”、“视频点播”等全新应用使广大用户享受到宽带的欢乐,体验到宽带生活的精彩。

宽带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它们不断交替往复、向前发展。第一阶段,带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技术主导宽带发展,其属于卖方市场,竞争较为温和,策略简单,利润较高;第二阶段,带宽超出用户需求,营销主导宽带发展,其属于买方市场,竞争激烈,营销策略更加重要,策略复杂,利润较低。总体来看,宽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淡化宽带的接入技术,强化用户的业务体验。运营商将开发用户喜欢的应用,引导用户使用,强化宽带应用的销售,弱化技术销售。目前国内的宽带行业发展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时期。目前运营商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开发高带宽的应用,促使宽带业务进入到卖方市场。所以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业务非常关键,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在大力关注诸如IPTV、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新业务发展的原因。

2.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是未来宽带竞争的主流

目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实现全业务运营,作为固网业务中最赚钱、需求处于上升期的宽带业务,市场上份额较小的电信运营商急切希望扩大份额。由于电信运营商更看重长期效果,预计未来竞争日趋激烈,可能进入恶性竞争,而其他小的宽带运营商很难对三大电信运营商形成冲击。

在宽带行业发展的技术主导阶段,宽带行业的主要矛盾是运营商、竞争者和用户之间的矛盾,运营商主要采取市场导向的策略。在宽带行业发展的营销主导阶段,宽带行业的主要矛盾是运营商和竞争者之间的矛盾,运营商主要采取竞争导向的策略。目前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到宽带发展的营销竞争阶段,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是行业的主要特点。

中国移动采取的价格策略,一方面是单一业务的低价杀入;另一方面是业务捆绑,用户使用移动业务,超低价、甚至赠送宽带业务。目前最大短板在于网络覆盖和最后一公里的接入资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采取的则是防御措施,一方面是单业务提速(XDSL升速、光进铜退等);另一方面是发展融合套餐,为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广电是除电信运营商之外最有实力的竞争者,可能会对宽带市场形成影响,目前各地的广电也在积极准备加大宽带市场的投入力度,但是总体实力略逊于电信运营商,而且运营能力和经验上有欠缺,进入宽带市场的动力也不如电信运营商强烈,但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其在宽带市场的地位不可小视。其他小的宽带运营商受制于资质和资金只能成为搅局者。

运营商通过收取宽带接入费用获得收入和利润是目前的主流盈利方式。业内多数专家认为,未来的盈利方式是客户付费使用运营商的宽带应用,免费使用宽带接入。例如客户付费使用IPTV业务,免费使用宽带接入,运营商依靠互宽带应用获得收入和利润。在这两种极端的收费模式之间还有过渡模式,宽带和业务、应用都收取费用。虽然宽带应用收费将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哪家运营商以应用收费作为互联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从运营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的能力来看,电信运营商在相应领域的竞争力还较弱,勉强通过宽带应用盈利会得不偿失。所以,目前运营商还不具备从第一种盈利方式向第二种盈利方式转型的基础。

3.整合发展才是宽带发展的趋势

单一的宽带业务,很难形成进入壁垒,容易被其他竞争者进入。所以领先的宽带运营商采取了“融合”的策略。“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就是运营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无缝的宽带接入和应用。

目前运营商一般有两种基本的路径,将宽带从单一发展到融合。第一种是通过开发互联网的应用,逐步达到“融合”,例如开发杀毒业务、安全监控业务、IPTV业务、生活助理业务等。第二种是通过与其他业务的捆绑逐步达到“融合”,例如中国电信的e8套餐、中国联通的亲情1+,通过将宽带捆绑固话、移动电话业务等。现在这两种方式正在逐渐相互渗透,向着融合的最终目标发展,但是距离“融合”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策略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实施捆绑策略是有前提的;其次融合并不是宽带发展的惟一出路。

捆绑是以优势业务捆绑弱势业务,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降低用户的总支出,提升运营商的总收入,同时起到打击竞争对手业务的作用。但是捆绑策略有一点非常关键,自身的优势业务必须比自己的弱势业务有更大的粘性,才能实施捆绑策略。也就是说,以自己的优势业务捆绑弱势业务并不是一条真理。中国移动通过手机捆绑宽带是一条好的策略,但是中国电信或者中国联通通过宽带捆绑手机就未必是一条好的策略。因为手机号码对用户的粘性要远远大于宽带。换言之,用户可以轻易地更换宽带提供商(宽带质量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但是用户很不愿意更换手机号码(前提是不可以携号转网),因为手机号码背后有客户的社会关系,而宽带背后则没有。

不仅在电信行业,纵观其他行业,许多企业都提出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但是大部分的客户并不认可,仍然会进行自己的组合,究其原因是客户偏好千差万别,同时,运营商也不可能把所有产品都做到最好。所以整合才是最佳的策略,也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运营商利用宽带的优势,整合其他资源一起为客户提供服务。例如,运营商可以整合安防、整合视频、整合优势甚至整合电脑厂商等,这时运营商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并利用其宽带的优势,利用其庞大的客户资源建设一个互联网平台,强化对产业链的话语权力,获得利润。

宽带市场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运营商大力发展高带宽的应用就是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但是通过宽带应用实现盈利的基础还不成熟,整合(聚合服务)发展才是未来的趋势。

4.加强宏观管理完善宽带产业政策势在必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宽带属电信服务的范畴,但它的建设运营与城市规划和小区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个部门如政府信息办、电信部门、甚至国土局或者广电局都想作为管理者。许多管理者看到资金投入时都想伸手要钱,需要规范化时又甩手不管,这也容易造成运营管理的混乱,不利于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家对宽带的运营权尚无专门的管理,拥有ISP许可证者便有权建设宽带网,而ISP执照只需向当地邮电管理部门申请便可获得。另外一个政策障碍是网上传输的服务内容的限制很多。政府对于网上互动娱乐还存在很复杂的心态,这个最易优先发展的内容受到的限制非常多,也就不容易带动其它服务的开展

因此,要解决我国宽带网发展中出现的混乱局面,也需各方共同协作。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并组织协调,管理部门担任具体的资源整合,而科技企业要出钱出力,推广商品、抢占市场,网民享受实惠,这样分工合作,才能有条不紊推动宽带网的发展。韩国网络业的宽带建设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实事求是,根据本国的国情,整合资源,统一部署,避免一窝蜂和重复投资,整个宽带网络要有辅助配套的服务,这样才能使宽带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5.三网融合将促使宽带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网融合的驱动力量来自于市场的需求与竞争。近年来,IP技术进一步发展,也为促进三网融合创造了条件,三网融合的基本含义表现为在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统一,三网融合话音、数据和图象这三大基本业务的界限逐渐消失,整个网络正在向下一代的融合网络演进,也为光通信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宽带网络运营范文2

Google Fiber的颠覆性

Google Fiber颠覆性有二:高带宽和低资费;互联网企业介入产业链上游,建网络基础设施,能有效消解运营商的网络制约,加速三网融合进程,促进产业发展。互联网公司建设的网络质量、盈利当前并不重要,其拥有了自己的网络基础设施才值得关注。

Google Fiber最先在堪萨斯市运营,谷歌对宽带服务实行分类管理、分级服务。谷歌光纤的初装费为300美元(在推广期内免费),用户可以获得免费的5MBPS频宽,谷歌至少在7年内不会对这些免费用户收取月租费,并在25个公共场所提供免费的Gigabit网络服务,如学校、图书馆及医院等。若想获得更高速度的宽带服务,用户可以缴纳每月70美元的费用使用1GBPS带宽;用户还可以再付每月50美元,使用谷歌的Google Fiber TV服务。如此用户仅需每月120美元的费用,就能够使用超高速、体验顺畅的宽带服务,并且能够体验到三网融合的业务。随着Google Fiber大规模普及,成本下降、费用降低、质量提高,宽带能力和效用将大幅提升。

Google Fiber提供千兆级网络接入服务,比美国民众一般使用的速度快约100倍,资费却比运营商同级别服务动辄四五百美元的价格低很多。运营商垄断网络设施,无动力改进网络,外部亦无压力。谷歌等互联网公司进入,带来了竞争,是件好事。此前曾有美国的运营商推出过类似服务,但价格较昂贵,难以普及,且迫于成本压力,后来又停止了该类服务。互联网公司最年轻,束缚较少,所以能比电信和广电公司更快反应、行动,顾虑较少。互联网公司会倒逼着另两类公司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美国宽带运营商AT&T在堪萨斯城谷歌光纤开通后,立即对外表示将效仿谷歌推出类似服务,配合之前推出的Project VIP宽带服务,AT&T计划在奥斯汀建设速度达1GBPS的光纤网络。时代华纳目前也在奥斯汀提供宽带服务,在Google Fiber运营后,其也对该城的网络进行了升级,为用户提供100MBPS的带宽,其发言人日前公开表示,未来将在宽带市场做更大的努力。

谷歌从战略高度认真对待光纤计划,一定会大力推进,管道已成谷歌(也是所有互联网企业)发展最大阻碍。对谷歌而言,光纤盈利不是建设光纤的初衷,布局存在、摆脱束缚、支撑业务才是目标。甚至有可能谷歌根本就不打算在光纤上盈利,以后或许会将宽带接入服务免费,而通过附载其上的增值服务盈利,以交叉支付补偿。

运营商的危机不止OTT

全球,运营商与OTT企业关系紧张。互联网发展依赖的网络管道被运营商把持,通过管道,运营商不但可牵制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以缓解对自身的冲击,而且还可参与互联网公司的高利润的分成。运营商的业务已做不过OTT,管道成为最后利器。谷歌建设自己的网络则释放出一个信号,运营商将彻底失去市场主导地位。运营商无法用管道牵制互联网企业,即使专做管道,也将不再垄断,面临激烈竞争。这会是全球趋势,互联网公司为了自身发展,为了摆脱与运营商的纠葛,虽资源闲置、重复建设,但还是会建设自己的网络设施。谷歌应该更多是出于此种考量。在某些国家,由于政策,这可能难以实现,那就只能落后了。或许可由国家从国有运营商手中将网络设施购回,统一建设、运营和管理,各市场主体平等租用。

运营商的危机已不止于OTT。互联网企业目前占据三网融合产业的核心地位,运营商利润下滑,还有管道业务可以从互联网公司处获利。一旦互联网公司有了自己的网络,且服务更好,运营商甚至可能连做管道的机会都没有了。这种局面迟早会到来,运营商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虽然谷歌现在建设的是固网,但建设移动网是早晚的事。这对运营商或许不是好消息,但立意高远,对产业、国家是有利的。

三网融合的产业未来

宽带网络运营范文3

【关键词】融合型;宽带;互联网;WLAN

前言:我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正在紧锣密鼓的扩充宽带互联网业务,充分发挥原有网络和移动网络的优势,加入多种移动网络的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吸引了诸多用户。而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设计的关键在于与固网具有差异性、管理统一性和网络安全性,满足以上三点设计关键因素,能够很好的实现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

一、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设计的探讨

由于宽带互联网融合了3G、WLAN等无线接入方式,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针对的适用平台多为手机IPAD等终端设备,“口袋网络”的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上网形式,可以让人们在碎片时间内享受网络的自由。对于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的设计,但是从客观上与固网相比,虽然融合宽带互联网具有移动性,但是也有相应缺点,融合型宽带互联网缺少一定的固网接入口,网络不及固网稳定。因此在设计时还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宽带接入方式的差异性

固网的网络质量一直有所保障,但当固网融入了WLAN、3G等网络后,网络质量前后差异较大。而无线网络的用户会共享同一网络,对网络的接入没有限制,因此信号会受到干扰,服务质量差。在进行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的设计时,需要对用户的接入方式进行识别,提供有差异性的服务与资费标准,目前通用的一种资费标准为:固网包月方式计算,无线网络按流量方式计算。以此来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同时也减轻了无线网络的供应压力和运营成本,双网合并推广应用,充分使用宽带互联网内的资源。

(二)后台用户的统一管理

对用户的统一管理是指,当用户使用同一账号进行登录使用时,后台需要对此用户的所有上网形式和上网设备进行识别与开放。例如,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笔记本上网、办公室台式机上网等方式,后台需要对其账户进行统一管理,为用户的上网提供随时随地的便捷。

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的服务,统一的账号管理、统一的资费管理、统一的屏蔽方法,用户通过宽带互联网进行连接上网,从而产生费用。运营商也需要通过后台的账号统一管理来识别不同用户的等级,并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

通过账号的统一管理,也是运营商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一种手段,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中会涉及多个接入口,每个业务型在接入后都会产生不同的档案管理、计费、认证等业务,通过账号的统一管理,减少了系统资源的浪费,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并且统一账号管理,对用户的费用产生也方便计算,更容易直观的显示出运营商的竞争能力。

(三)网络运营安全

固网融合多个网络接入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也扩展了运营商的业务范围,但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可信度。由于固网本身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接入其他网络业务时,带来的病毒可能对网络和终端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并且无限传播,为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我国针对此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关规定,按照《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中的要求,从用户层面来保护宽带互联网的运营安全,包括接入方式的实名制注册。同时,实名制上网制度方便运营商了解用户的消费心理及行为,方便制定各种营销策略,比如移动通信3G业务的扩展,通过不同号段的宣传,业务扩展十分便捷。

二、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的实现

虽然网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能够实现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的最佳手段是利用固网中的快速、经济、有效的运营方案的网络架构,来支撑系统改造,实现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互联网业务本身具有应用型、多样性和高传播性,通过不同业务的融合,提高运营商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带动宽带互联网的商业价值。

此种方案的制定无需大规模对固网进行改造,对于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的实现关键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识别不同的接入方式

固网和移动3G网络的不同接入方式现阶段已经做出了区分,并有不同的资费标准和独立的计费详单。通过不同属性、端口、设备来区分WLAN与固网的接入方式,有AP的接入设备还有交换机接入,只有识别出用户的接入方式,才可以提供差异化服务。

(二)实现实名制管理

上文提到,实名制管理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十分有利,并且方便运营商了解用户的消费心理,但更重要一点是可以通过实名制管理查找到用户IP地址和用户资料,对固网和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的安全均有所保障。

(三)实现固网与融合型宽带账号统一

在相同或不同的接入方式下,用户的账号需要统一管理,固网使用账号登录,3G网络需要使用统一账号进行登录,一般可以使用3G手机号码登录。

(四)提供统一的业务账单

计费系统在固网和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中产生的上网详情,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统一账单,如有用户欠费情况,可以通过固网的业务系统对其接入业务进行停机处理。

结论:综上所述,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在接入方面需要具有差异性,这样方便运营商对其作出针对性的资费与管理;重点注意融合型宽带互联网的网络安全;在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的实现方面需要精确地识别接入方式,才能够提供差异;实现实名制管理能够对网络安全作出保证;实现账号统一能够方便用户的登录和后台管理;提供统一的业务账单方便运营商掌握用户的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沈向军.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战略选择[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宽带网络运营范文4

如果说过去P2P应用给电信运营商发展宽带业务带来机会,展现了其有利的一面,而现在在运营商业务日益多元化的今天,P2P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电信运营商不仅需要发展宽带业务,还需要在宽带业务基础上进军内容和应用业务,以摆脱沦为“管道”的危险。而P2P占据了大量的带宽,挤占了其他内容和应用业务的发展空间;同时广大用户之间内容和应用资源的共享以及众多P2P内容提供商的出现,又给电信运营商开展内容和应用业务形成挑战。

依照这样的形势,P2P似乎会一直被运营商封杀下去。

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给各种互联网应用带来新的增长机会。P2P的命运是否会因移动互联网而不同?

中国移动在去年4月份了DSN2.0技术白皮书,试图利用P2P等分布式技术建设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架构,从而实现灵活的、可扩展的、并且能够提供多媒体应用和内容应用的开放性网络能力平台。在试验网中,中国移动部署了刀片服务器,并利用P2P算法使其形成流量处理和自组织网络拓扑的智能机制,然后在现有的核心网基础架构基础上完成呼叫控制,从而在试验网实现了多媒体电话和P2P流媒体业务的应用。

中国移动的做法被外界视为“招安P2P”。中国移动对P2P改堵为疏,P2P的命运有了转机。

良性循环?

在谈到P2P应用的价值时,中科院研究员侯自强曾表示,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最好的赢利模式应该是这样的:某种应用产生巨大的流量需求,刺激运营商加大设备投入,增加带宽;另一方面,足够大的带宽又可以促进新的应用出现,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P2P就是这样一种应用。

然而P2P应用并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反而被运营商拦腰截断,打压封堵。原因是P2P带来的冲击如此之大,运营商很难在短时期之内适应。

P2P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广为人知的是带宽消耗过大。传统互联网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用户需要从服务器上下载文件,如果某一时刻同时下载的用户过多,就会使服务器过于繁忙,无法应付。因此几乎所有的服务器都对同时下载的用户数量以及最高下载速度进行限制。而P2P下载是点对点的下载,资源的来源并不是服务器,而是其他的互联网用户。同时下载的用户越多,下载的速度越快,因此很受互联网用户的欢迎。

但是大量使用P2P下载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网络拥堵。一部分用户占据了过高的带宽资源,因此影响到其他用户的上网速度。为了缓解网络拥堵,运营商就需要投入巨资进行宽带升级,然而其收益并不会同比例增加。中国网通技术部总经理焦刚曾经对媒体表示,P2P占用了80%-90%的带宽资源,但是只给运营商带来了十分之一多一点收入。运营商自然就会寻求封堵P2P,导致P2P的良性循环无法实现。

不过P2P带来的冲击并不仅限于带宽的过量占用,还包括对电信运营商内容业务的冲击。P2P技术将互联网内容分发的任务分散到每个用户身上,而不是集中在服务器上,这样就实现了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从而使大规模的内容分发成为可能。这降低了内容分发的门槛,导致大量的内容提供商的产生,对意图进入内容产业的电信运营商形成巨大压力。

此外,运营商传统的话音业务也受到P2P应用的冲击。Skype和QQ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去年年底,工信部将互联网电话定义为“非法”,并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打击非法互联网协定电话(包括Skype),正是为了维护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同时还传出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密会马化腾,就“QQ以极低的代价吞噬移动GSM网络流量”问题与其交涉,并且措辞强硬,可见P2P对电信运营商的冲击多么深刻。

更重要的是,P2P挑战了传统的网络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传统互联网的网络设计中,电信运营商一般假设用户是一个“客户端”,是互联网资源的消费者,而不会是互联网资源的提供者。因此一般都会假设用户上行流量远小于下行流量,并且用户不会“永远在线”。因此,从接入网上行向城域网和核心网,设计中都会有一个流量的“收敛比”。采用统计复用的方式使用户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共享网络资源,以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降低最终用户的使用价格。目前运营商和用户签署的互联网接入合同,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基于这样的“默认”假设定价的,没有把P2P的影响考虑进去。而现在P2P的出现使得这样的网络设计不再适用,运营商如果没有勇气改造网络,就必须对P2P应用进行限制。

也许短时期之内,电信运营商还很难完全接受P2P。然而P2P应用代表了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这种需求并不是简单的封堵就能解决的。而且P2P技术符合了互联网的本质,它改变了传统互联网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真正使每个互联网用户连接起来,由此带来巨大的资源共享优势。电信运营商如果无视这样的优势,单纯寄望于封堵,显然也不明智。运营商真正需要做的,是提高带宽,同时改善网络架构,尽量改善P2P应用对带宽的占用,并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

改堵为疏,是运营商迟早的选择。特别是在国内用户对宽带越来越不满、电信运营商宽带升级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电信运营商积极建设光线网络,为各种应用搭建更广阔的通道,P2P应用也会是受益者。

技术探索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得电信运营商开始重新思索P2P的未来。将来电信网和移动网会更深一步地融合,越来越多的P2P应用会走进移动网络,电信运营商需要为此做好准备。目前P2P技术正在从一项用户级的技术向电信级、运营级的技术发展,运营商正在利用这样技术改进现有业务平台,从而提高网络利用的灵活性,降低成本,开展更多的增值应用。

早在2007年11月,中国移动就了移动互联网计划WiiSE(Wireless Internet/IP Service Environment),WiiSE计划是中国移动面向移动互联网战略的端到端的研发计划,本质上是中国移动面向未来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具有无线多连接接入、扁平化全IP网络结构,网络节点同质化,应用P2P、分布式信息存储和处理等特点,目标是构建可运营、可管理的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络。根据WiiSE计划,每一个移动终端将具备一个IP地址,成为移动互联网中的一个节点。这些节点利用P2P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包括带宽、存储、计算、信息内容等资源的共享。不过这种共享是可管理、可控制的,能够被电信运营商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

WiiSE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分布式业务网络DSN,DSN利用了P2P技术,以累积核心网络内的分布式运算资源,包括网关、设备等,组成一个新型的核心网交换机设备。这个设备可以完成传统的移动交换机完成的功能,例如短信、彩信、语音业务等,但是与传统交换机设备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处理能力更加强大,全网用一台交换机就可以支持十亿用户,而且扩展性很好,非常适合在用户数量巨大的移动终端领域使用。

不仅在移动互联网,在传统互联网上,电信运营商也在探索如何利用P2P技术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但同时又将其负面效用降低到最低的办法。例如中国网通就曾推出了基于P2P技术传输的全新视频网络服务“视网计划”,这项计划意图通过可管理可运营的P2P技术,在传统网络上构建一张运营商级P2P传输播放网络,由单纯的“资源出租”转变专业化的“视频网络服务”。 该网络由内容网络和播放网络两部分构成,由服务器自动地将节目内容分发到视频网络分布在各个节点内的播放服务器上,同时又在内容源和用户P2P网络之间加入运营服务器,实现了内容监控、流量计费、版权保护等诸多功能。

此外还有多种技术可用于解决P2P带来的问题。如P4P(Proactive network Provider Participation for P2P)技术,这项技术其实是P2P技术的升级版,目的是为了加强ISP与客户端程序的通信,降低电信骨干网的数据传输压力,并提高文件传输的性能。P4P与P2P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传输节点,而不是像P2P那样,随机选择。这样就可以把P2P节点的传输区域控制在某个范围,最大程度上解决大型节点和网络出口负载,从而缓解骨干网的拥堵。

PCDN技术。这项技术在在CDN节点的边缘构建了基于用户的P2P自治域,通过集中的分布式架构将P2P的流量严格限制在同一边缘节点的区域内。这项技术的原理与P4P技术非常相似,即通过控制P2P流量传输的范围而降低其对骨干网的挑战。

P2P服务器模式。即把服务器而不是PC当成CDN网络的节点,达到CDN网络优化和加速的目的。服务器之间实现P2P连接,这样就不用再到中心节点的存储上寻找内容,从而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

只要解决了P2P不可控的难题,P2P技术就能有效地与现有的网络条件相匹配,从而变得可利用。

智能管道

不论是对于传统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解决P2P问题必须三管齐下:首先是利用相关技术解决P2P的可管理可运营的目的;然后电信运营商需升级宽带,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富足的带宽资源;最后还需要电信运营商探索出一条实现差异化的流量计费方式。

当前中国电信启动了“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计划从2011年到2015年,南方城市地区实现家庭和政企用户光网全覆盖,光纤用户超过1亿户,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宽带互联网,同时,接入带宽在三五年内速率跃升10倍以上。

更加富裕的宽带资源自然有助于P2P的发展,但是中国电信在发展光纤网络的同时,也提出了向智能管道运营商转型的目标。什么是智能管道?根据爱立信对智能管道的定义,智能管道的“智能”有四个层次:第一层,能够实现对丰富应用的优先级设置;第二层,能够对不同的通信服务进行优先级设置;第三层,能够对不同的服务种类进行区分;第四层,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是,可以通过网络优化,实现对接入质量的优先级设置。

所以智能管道其实是一种差异化的流量计费方式。那些享受优先级越高的服务,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这样就解决了电信运营商宽带投入高而收益不足的问题,还能尽可能地为P2P应用提供最大量的带宽资源。

此外,智能管道还可以区分忙闲时的优先级策略,由于大部分使用P2P软件进行下载的用户对时间的要求并不高,这样电信运营商就可以通过智能管道将这一部分需求安排在网络较闲时进行运作,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加优惠的资费,实现了电信运营商和用户的双赢。

从计费方式上看,有线互联网大多采用包年计费,即按时长计费,而无线互联网则多是按流量计费。不同的计费方式也对P2P产生直接的影响。按时长计费符合了用户的需求,但容易造成网络拥堵,而按照流量计费,又使得P2P应用的费用高昂,抑制了P2P应用的市场需求,两者都不是有效的方式。而智能管道提供了更多重的选择,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然后按照不同层次的服务进行不同的计费,更加精细化,对用户来说也更加公平,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也更具操作性。

当前电信运营商纷纷提出向智能管道运营商转型,考虑到这种管道运营方式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影响,这种转型是否能成功进行还有疑问。然而将来P2P流量计费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这也是促进P2P应用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开放花园

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电信运营商正在利用P2P技术建造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架构,以形成一个开放的可容纳各种应用的综合性的业务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P2P技术背后的开放理念正在融入到电信运营商的传统电信网络之中,促成了电信运营商从“有墙花园”到“开放花园”的转变。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曾在2009移动互联网研讨会上表示,从网络的发展轨迹来看,Internet和移动通信网络逐步融合是必然趋势。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围绕话音业务为核心进行设计和优化的,而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是要以Internet为核心进行设计和优化,这意味着运营商必须提供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和业务应用环境,让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用户等产业链的参与者都可以参与到业务设计中。

中国移动之所以利用DSN技术构建新型移动互联网架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通信网内部架构的封闭性。传统的通信网在网络架构上的有多重局限性,当一些新型业务上线时,往往需要对业务的落地实施方案进行特别的研究。而为了满足上线时间的紧迫性要求,往往只能提出临时或局部的解决办法,原有的业务网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其无序性和局限性,对低成本、高效率的业务部署和业务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宽带网络运营范文5

爱立信GPON产品系列EDA1500是市场上速度最快的GPON交换机,可以满足运营商对高清晰IPTV、视频点播等多种新型业务的规模部署需求,而且该公司即将推出的8端口高密度GPON卡,最多可以支持单机柜超过一万四千用户。

全业务宽带前景明朗

宽带的迅猛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电信业的运营和商业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基于宽带网络技术的视音频内容娱乐、网络游戏、虚拟社区多媒体信息共享等信息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给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和便利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电信行业,传统的以单一话音为主的商业模式,或是以面向网页浏览、电子邮箱等简单互联网访问为主的带宽提供模式,正在迅速向以提供融合多媒体应用的全业务商业模式发展。

未来将是一个宽带无处不在的世界:用户需要能够在任意屏幕上(包括电脑、电视、手机等多种终端)随时随地享受到各种融合的宽带多媒体服务。全业务宽带不仅可以满足终端消费者对于便利性的追求,更有助于运营商提升消费者忠诚度,吸引新用户,创造新的收入流。随着全业务融合时代的到来,应用将会前所未有的丰富。包括高清晰IPTV等在内的多种增值多媒体服务,将成为运营商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必将对运营商构建全业务宽带网络提出新的要求。

爱立信看好全业务宽带的巨大前景,通过一系列收购加强在固网宽带以及多媒体应用上的布局,为运营商定制固定移动融合的全业务宽带网络解决方案。自2005年开始,爱立信先后收购了Entrisphere,Marconi,Redback,TandbergTelevision等在各自领域拥有领先技术和产品的公司,构建从接入、城域、汇聚、核心到应用的端到端固定宽带网络解决方案。

构建全业务宽带的理想技术

作为全业务宽带网络的重要部分,宽带接入网络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xDSL技术逐步从ADSL\ADSL2\ADSL2+等向能够提供更高带宽的VDSL2升级,而这也要求VDSL2DSLAM更加地靠近用户侧。随着VDSL2局点呈数量级的增加,也就提出了高效汇聚大量DSLAM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双绞线技术在带宽提供、接入距离等多方面的天然缺陷,光纤正在迅速取代铜线成为理想的接入媒介。

国内主要固网运营商紧跟宽带接入网络的发展趋势,均提出了“DSLAM下移”和“光进铜退”的战略,为满足全业务宽带要求的网络发展指明了方向。GPON光纤接入技术正是为运营商提供电信级全业务宽带接入网络解决方案应运而生的。

GPON技术是基于ITU-TG.984.x标准的最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多业务统一支持、良好的互通性和可管理性等众多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视为构建全业务宽带网络的理想技术。

GPON明确了需要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数据业务(Ethernet业务,包括IP业务和MPEG视频流)、PSTN业务(POTS、ISDN业务)、专用线(T1、E1、DS3、E3和ATM业务)和视频业务(数字视频)等,并提供全面的QoS保证不同业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如GPON可以将TDM业务直接映射到GEM帧中,使用标准的8kHz(125μs),确保高质量的TDM支持。

GPON定义了完整的OMCI(ONT管理控制接口)。通过OMCI,运营商可以实现对ONT的远程管理,提高业务开通和故障排除的效率,并大大降低运维的成本。

GPON中清晰定义了AES(先进加密算法),支持128bit严格的加密机制,提供更加严格的安全和保护机制,确保运营商网络和业务的安全可靠运行。

简言之,GPON是为了满足运营商在统一网络上支持多业务融合的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它能够提供电信级的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互通性以及可管理性等诸多运营商级特性,为全业务宽带网络的构建以及多媒体增值应用的部署提供最佳平台。

美国AT&T早已经宣布对新建小区全部采用GPON光纤到户的接入方式,并选择爱立信作为合作伙伴提供领先的GPON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GPON光纤接入,AT&T推出了品牌为“U-verse”的高清晰IPTV业务,可以在原有固定语音、移动语音、宽带上网业务的基础上,提供新型的高附加值应用,支持多种业务的捆绑销售、多种资费套餐的用户定制,为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带来领先的收入来源。日前,AT&T更是宣布增加其在“U-verse”建设上的投资,从45亿美金到50亿美金,并计划到2008年底可以为1800万家庭提供“U-verse”服务。

成熟方案实现价值最大化

作为全业务宽带的引领者,爱立信始终致力于推动宽带技术的持续进步、业务的不断丰富完善以及产业的广泛成熟应用。同时,爱立信通过对于宽带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业内技术领先公司的有效并购整合,已经并正在继续不断完善宽带解决方案与服务能力,为运营商及宽带接入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继收购业界GPON技术领导者Entrisphere之后,GPON已经成为爱立信全业务宽带网络解决方案的重要成员。2007年6月,爱立信宣布进一步升级高性能GPON产品系列EDA1500。经过升级后,进一步增加其产品系列的功能和丰富ONT/ONU的选择。

爱立信BLM1500OLT现在拥有市场上速度最快的GPON交换机,交换容量达到320Gbps,每业务槽位背板总线带宽达到20Gbps,可以满足运营商对高清晰IPTV、视频点播等多种新型业务的规模部署需求。另外,利用包含2个10G以太网接口和8个1G以太网接口的G28板卡,能够在网络中提供最高的上行带宽。即将推出的8端口高密度GPON卡,最多可以支持单机柜超过一万四千用户。

宽带网络运营范文6

【关键词】大型城域网;OTN;PTN;PON;演进;ASON

1、引言

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对高宽多媒体业务,视频业务和海量文件共享业务的需求持续激增。这些都让今天的传输网络应接不暇。对于网络运营商而言,他们面对相辅相成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他们要以低成本的方式来进行网络扩容,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有更好的工具来灵活的远程管理这些网络。传统的电路交换都将会逐步向全IP的架构发展,IP业务在网络中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在通过网络扩容来满足客户激增的带宽前提下,网络运营商需要一个更好的传送IP的城域传送网。

2、下一代光网络

面对高带宽业务的激增,网络运营商正在把它们的战略侧重点从仅仅提供连接服务转移到提供具有增强用户体验的超级网络应用上来。这一全新的战略思维要求运营商重新投资来演进传输网络。在智能方面增加投资促成网络演进,在城域网建设中不是单纯的扩大管道容量,而是改变传输策略,发展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PTN、电信级以太网等更好的适应IP业务的传送。在接入层采用了XPON技术,降低了光缆等基础建设的建设成本。在骨干网建设中将光网络演进到灵活并可管理的光层组网模式-在提供超高光层网络带宽的同时也提供像电交换一样灵活的网络管理能力。通过灵活的下一代网络架构,高级的网络自动化和强大的网络管理、监控和恢复工具,允许运营商快速把握市场时机,灵活进行网络扩容,实时掌握网络性能和效率,并降低网络运营成本。

2.1 基于OTN网络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2.1.1 ASON的定义:

ASON的概念是国际电联在2000年3月提出的,基本设想是在光传送网中引入控制平面,以实现网络资源的按需分配从而实现光网络的智能化。使未来的光传送网能发展为向任何地点和任何用户提供连接的网,成为一个由成千上万个交换接点和千万个终端构成的网络,并且是一个智能化的全自动交换的光网络。ASON是指一种具有灵活性、高可扩展性的能直接在光层上按需提供服务的光网络。按照ITU-TG.8080建议,ASON分为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

2.1.2 基于OTN网络的ASON

(1) 灵活的光交换

OTN网络通过WSS,可调色的滤波器和支持任何颜色的光传输模块升级了ROADM能力来部署即灵活又可以高度扩展的网络架构。

(2) 网络的生存性

GMPLS可以为OTN网络提供极大的弹性和保护性。它的光层恢复能力让OTN网络变成一个强大并有高可用性的网络化网络,可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对多次网络故障进行免疫。GMPLS包含了网络自动发现、重路由、SLA保障,同时,通过在整个网络上共享资源,GMPLS使运营商把珍贵的网络带宽分配给可以产生收入的业务。比如,现在的运营商一般都会预留高达50%的网络带宽进行业务保护,有了GMPLS后运营商只要预留10%进行保护,然后把解放出来的带宽用在更加有商业价值的业务上。

(3) 网络的扩展性

增加了ASON的OTN网络从环形拓展为网格状。增加了网络的维数,在提高了网络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的扩展性。

2.1.3 基于OTN网络的ASON的优势

通过网络简化和操作流水化实现对运营商有意义的网络高效化。通过全光层的网络运营,运营商不但可以获得像电网络一样的灵活性、自动性和弹性,还以在最有性价比的光层传输业务。

2.2 PTN与电信级以太网

2.2.1 PTN技术

PTN分组传送网络的设计构想是用一个有连接的、支持类似SDH端到端性能管理的网络,来满足网络从当前向下一代平滑演进的能力。PTN一方面继承了面向MSTP网络在多业务、高可靠、可管理和时钟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具备以太网的低成本和统计复用的特点,是下一代网络核心部件。当前对移动网络而言采用MSTP到PTN的演进是一种低成本和稳妥的方式。PTN主要基于T-MPLS实现。

2.2.2 电信级以太网技术

电信级以太网(CE)的概念一经MEF提出,就引起业界的普遍关注。根据其技术特点,CE最终定位于在城域网络中解决IP、以太网、TDM等业务的传送问题。按照MEF定义,它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化的业务;可扩展性;可靠性;QoS;电信级网络管理。目前电信级以太网的主流技术包括PBB/PBT等。

PTN技术和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对IP业务的有效承载和统计复用特点节省了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提高了网络利用率,是城域网建设的主流发展方向。

2.3 XPON网络

XPON网络的技术原理:

①上行工作波长范围:1260-1360nm

②上行数据分时发送,各ONU的发送时间与长度由OLT集中控制--TDMA的接入机制

③下行工作波长范围:1480-1500nm

④下行数据广播发送,每个ONU根据下行数据的标识信息接收属于自己的数据,丢弃其他用户的数据XPON网络提高了接入能力和接入带宽,PON网络作为接入网密集接入点的廉价解决手段之一。在数据业务需求不断上升的同时,PON网络的部署是针对“最后一英里”的重要方式。需要注意的是,PON网络不是为取代现有网络技术,而是与之结合,解决高密度接入的一种手段。

3、端到端的全光网络

下一代光传送网在大型城域网中将首先从骨干层、汇聚层面得到应用,以解决局间高带宽业务需求,组Mesh化的网络结构,并基于OTN网络采用ASON技术提高骨干节点之间的通达性。和网络安全性。在汇聚层面将逐步应用PTN、电信级以太网、OTN技术,面向各类分组业务进行汇聚转接或终结。

在接入层面和用户端将逐步应用PTN、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和PON技术。PTN技术面向QoS要求高的高价值宽带用户,由于采用统计复用技术,使得带宽使用率大大提高。而PON技术解决高带宽而QoS要求并不太高的宽带用户发展。

宽带网络运营范文7

为了从这2000亿元的市场蛋糕中分得一杯羹,从2004年末开始,各大电信运营商、广电集团、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及互联网公司纷纷抛出自己的 IPTV战略发展计划,互联星空、天天在线、中视网络、东方宽频、北京网视等IPTV运营公司作为最早的试水者也已进入实际的商业运营阶段。面对中国IPTV在2005年的发展前景,电信运营商甚至喊出“2005年,网络电视发展年”的豪言壮语。

市场前景看好是毋庸置疑的,但就目前而言,将IPTV上升到规模化的产业高度,还是略显稚嫩。IPTV在中国的存在还只是作为一个热炒“概念”的存在,要想走下“概念”神坛,真正进入日常百姓生活,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IPTV还需过三关。

政策关:牌照迷局

所谓IPTV牌照,指的是广电总局向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相关机构颁发的《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 7月份并于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第39号令)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全国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和《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由广电总局按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业务类别、接收终端、传输网络等项目分类核发。按照此规定,《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无疑是等同于进入中国IPTV市场的通行证。而就目前国家广电总局网站上的公开信息显示,拿到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单位已达66家,但基本上都足传统广电系统的媒体单位,没有见到电信运营商的身影。而到今年4月17日,所有的《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都将到期,将换发新的许可证,到时广电总局是仍然“自私”地将所有的许可证都颁发给广电系统的中视网络、东方宽频等IPTV运营商,还是会“慷慨”地给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商送去它们期待已久的IPTV牌照,以及电信运营商将会获得开办何种业务的牌照(因为按照第39号令规定,广电总局的牌照是按照播放自办节目、转播节目和提供节目集成运营服务三种业务类别核发的),成为影响中国IPTV未来发展的最大未知数。

其实中国IPTV牌照迷局的背后,是中国现行电信、广电管理体制所造成的政策壁垒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电信、广电争夺IPTV主导地位的博弈。

中国的电信网和广电网是分立的,并且早在1999年的时候,由于传统电信运营商涉足广电业务,广电系统介入语音业务,为了加强管理,国家了75号文件,禁止两大行业相互渗透,不允许电信部门经营广播电视业务,同时电信管理部门也没有给广电网络经营电信业务的许可。转机出现在2003年2月10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实施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国家广电总局第15号令),首次明确了对视听节目的网络业务实行许可管理,即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视听节目必须持有《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这一文件的颁布实施为电信和广电业务的相互渗透打开了缺口。而2004年10月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即第39号令)更足为电信拿到IPTV牌照带来希望。尽管如此,目前电信与广电业务交叉进入的政策仍然处于一种不明朗状态。

如何解决运营体制问题,也就是电信和广电两个部门如何实现利益分配和合理结算,同样足造成IPTV牌照迷局的重要原因。电信运营商对 IPTV的热情无疑足真正启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引擎,但是电信运营商并不甘心只老老实实做一个网络通道提供商。2004年11月,中国电信集团互联网部与中兴、北京凯思、成都四方和上海思华就联合开发IPTV机顶盒软件项目进行了实质流,其意图则是通过机顶盒连接ADSL宽带,然后接入电视传输数字信号。中国电信选择以机顶盒连接宽带和电视应该是现阶段的一个突破性思路,但此路无疑足要与广电数字电视争夺客户。2005年1月18日,中国网通与娱乐大亨覃辉旗下星美传媒的友通数字媒体公司在昌平合作组建的网络电视内容制作基地揭牌。网通的门户网站“天天在线”将自身原有的内容研发、加工制作环节交由友通完成,友通则以自身现有的内容资源支持“天天在线”的商业运营。另外,“天天在线”与阳光文化联合打造的《说给女人听》也正式开播,走出了电信运营商自制节目的第一步。面对电信的一连串动作,在政策上保有优势的广电不能不顾虑自己的利益,从而也增加了相关政策的变数。

实际上,电信和广电的互渗互融可以说是打造成熟的 IPTV产业链的必然,广电运营商具有内容优势,电信运营商手中的牌则是交互技术和网络。广电网络的条块分割决定了广电运营商丰富的内容资源脱离了电信的IP网络,很难抓住IPTV的机会,但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没有内容,也将遭遇发展瓶颈,广电和电信的合作竞争才足IPTV产业走向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

内容关:专业互动节目的匮乏

IPTV的发展,不仅需要在节目内容的量方面实现突破,更需要在节目内容的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如果没有海量的节目源供受众选择,点播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但凭借IPTV对传统媒体的包容性,传统的电视、电影及一些游戏视听资源等都能迅速移植到 IPTV中播放。所以,相对于节目内容的量,节目内容的质,即能否提供给受众丰富的适合IPTV传播特性的专业化互动节目,是提升IPTV整个产业水平的关键。

IPTV主要有三个突出的特性:第一是超强的互动性;第二是服务的个性化;第三足传播的分众特性。

IPTV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具有了较强的互动特征:IPTV的实质是改变受众被动地观看电视而主动地投身在电视节目之中。通过互联网,浏览者与网站之间、浏览者之间都可以进行实时交流互动,这完全突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互动”的理解,似乎仅仅局限在视频点播上。其实,“互动”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对IPTV的互动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视频节目的内容本身没有因为互动而受到影响,用户只能控制播放的时间及播放的进度;第二类为节目剧情在播放中受到互动影响,用户可以决定剧情的发展;第三类互动的形式是,受众不仅与节目互动,而且能够与网站及其他受众进行互动。

IPTV要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后两种互动模式。比如,制作网络互动电视,剧情的发展由受众来选择和决定,受众认为剧情该怎样发展,节目就怎样制作。又如,受众在观看IPTV的时候,可以同网站或其他网民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只有通过这些创新, IPTV的互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网络电视的经营也才能够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同时,IPTV必须坚持“突出特色”与“分众传播”的经营理念,首先确立自己的目标受众群体,按年龄、地域、收入、职业等标准,确立自己的服务对象。然后有的放矢地提供给特定的受众群专业化的节目内容与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而就目前各IPTV运营商提供给受众的节目方式来看,基本上还都是简单地将各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为开路电视频道制作的节目放到网上进行实时直播或观众点播。如中视网络主要开启了点播定制服务,即根据用户的习惯、喜好,把节目平台开发成电子节目单的形式,通过对央视15个频道所提供的节目进行集成、策划、包装,重新开办全新频道,实现业务增值和盈利。

专为IPTV播放打造的具有较强互动性专业节目的匮乏导致了IPTV节目内容与开路电视节目内容的高度同质化,其结果是消费者对IPTV的冷淡与放弃:既然消费者在IPTV上收看到的节目都能在开路电视频道上看到,他又何必每月花费几十元钱在 IPTV上定制节目呢?互动性、专业化与个性化服务这些作为IPTV核心竞争力的元素如果不能在节目内容中实现,用户数量就形不成规模,市场收益就无从谈起,而网络电视运营商在没有看到市场收益的情况下是不愿意过多投入的,这无疑会使IPTV的节目制作坠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技术关:宽带不宽

IPTV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由于视听资源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包较大,随着用户数的增加,用于传输IPTV的宽带网络的带宽日益成为制约IPTV发展的瓶颈。

从理论上讲,网络带宽至少要达到500~700Kbps,IPTV的图像才较为流畅;带宽达到768Kbps就能收看到相当于DVD画质的效果;带宽达到2Mbps,画质就异常清晰了。而目前,我国宽带网络情况好坏不一,很多地方带宽严重不足,某些网络运营商能提供的实际带宽只有100~200Kbps,真可谓是“宽带不宽”。就算在宽带网建设比较早的北京,宽带用户的带宽多为512Kbps,到现在为止,北京也只发展了近2万多1Mbps的宽带用户。

宽带网络的改造需要巨额成本,依靠尚未从IPTV经营中寻找到具体盈利模式的网络运营商短期内完成网络改造无疑是天方夜谭,依靠国家投资则又有较长的周期。IPTV作为一种需要靠规模化来实现盈利的产业,其网络的完善也需要IPTV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按照国外的经验,当前我国处于IPTV用户数占宽带用户总数比例低于5%的初始渗透率阶段,这也是IPTV业务经受考验的阶段。而当这一比例达到5%~10%的阶段时,运营商就有必要对网络进一步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可盈利的业务模式。在IPTV快速的发展期,即 IPTV用户数突破宽带用户总数的10%以上,在这个阶段的IPTVP已经有了成熟的产业链可以借鉴,处于大发展阶段。

宽带网络运营范文8

半路杀出的封杀令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脑在工作、生活中的定位日趋专属化,一个家庭中拥有两台以上电脑的情形越来越多。普通终端用户最常见的网络解决方案就是通过一台路由器让家里或者宿舍中的多台电脑共享带宽资源。然而,路由连接共享带宽在给同一个居住单位的人带来上网方便的同时,无法将共享范围限制在一个用户的居住空间内。于是一些“聪明”的,家里只有一台电脑的用户也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和要好的邻居只申请一条宽带;通过路由器共享带宽来实现摊薄上网成本的目的;一些既有用户也有偿的把宽带分线以后再次卖出给想申请宽带的邻居,一家上网两家用成了不少民心照不宣的操作方式。

以中国电信为首的国内运营商在对上述操作模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年之后终于无法坐视不理了。从南方部分城市开始,身先士卒的“试点”电信公司开始用一纸“封杀令”和软件技术截取信息封闭了用户的路由共享权限。当电信部门检测到用户的ADSL被路由“分流”时便会封停该用户的网络信号,该用户访问任何页面都会出现载有“由于您私接路由器被检测到有多台机器共享上网,现暂时终止您的上网服务,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恢复服务”或者类似信息的页面。

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银行收取跨行查询费到数字电视“一机一盒”模式,再到与之类似的电信运营商查封路由功能,垄断企业的每一步涉及增加收费的举措都饱受非议。也许是这些收费制度本身充满了不合理,也许是因为房价暴涨而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的老百姓已经敏感得无法接受对任何“苛捐杂税”了总之电信运营商这次的封杀行动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全国网民的不满和抵制。

不可否认,两个网络用户用一家的名义“申请”用一个账户上网或多或少地侵害了运营商的利益,将既有带宽分出,卖给新上网的邻居摊薄自己的上网成本更有转卖带宽之嫌。从这个角度来看,运营商封杀路由功能的出发点并不坏。保障自己利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那些老老实实没有转售带宽用户的公平消费权。但更多的己身利益考虑和―直以来垄断者们制定游戏规则的霸权本性让这个出发点以封杀令的形式推出,继而演变成一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裸的侵犯。

首先从合法性层面分析:据调查,中国电信的宽带协议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格式,部分城市的用户签订的宽带服务合同并没有提及不准用一个账号通过路由多机上网及类似条款。部分城市的运营商还和用户签订了路由备案合同,从这一层面来说用户实际上是在行使自己的一项合法权利。另一方面,遵纪守法的终端用户却受到了运营商的粗暴、非法对待。网络运营商使用的网络尖兵等软件实质上是一种类似“黑客软件”,由于运营商并非享有执法权的机关,因此其行为不排除认定为“非法入侵用户电脑”的可能,而且这种“监控模式”有能力并有可能窃取个人电脑资料。基于此,运营商抛开经营诚信及客户信赖度等软性指标不提,此举仅在合法性上就值得商榷。以非法对合法,用户对运营商这种举动的不满也就有情可原了。

除了路由,还封掉了什么?

表面上电信封掉的只是宽带上网的路由功能。往小了说就是一种信息接入服务的功能调整,往大了说就是老百姓一家在晚上、周末或者节假日想聚在一起玩个《大富翁》、《连连看》、《魔兽》,看看PP电视,下个BT之类的淳朴梦想被运营商一纸封杀令给毁掉。如果一定要上纲上线,那么就是破坏了一个这样其乐融融的和谐社会的缩影。

但且容我们仔细想想,封掉的真就只有这些么?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路由器这种构成IP网的核心品在全球得到迅速应用。加上家庭宽带的普及和多台电脑的家庭网络格局的逐渐形成,购买带路由功能的MODEM、无线AP等各类附带网络功能的用户数量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如果运营商在全国领域封杀路由,无疑将给互联网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比如笔记本电脑及手持设备中越来越普及的无线网络应用的发展将受到阻碍,躺在床上用Wi-fi手机接驳家里的无线AP和案头的家人一起上网浏览的梦想将因为没有路由功能成为泡影。加之职场精英们对移动办公、“回家办公”及相关网络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强,运营商此举无疑严重影响了主流网络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基于各种无线、有线小型家庭网络技术的数字家庭架构也许会因此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而这样恰恰又达到了运营商另外一个目的――强行推广“我的E家”。因此,电信运营商如若一意孤行地只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干掉路由这个数字家庭网络存在的核心功能,无疑将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宽带网络运营范文9

在本次ITU展会上,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围绕“创新通信,引领转型”(TransformingCommunications)这一主题搭建业务和网络两大展示区,营造“宽带无所不在”(Broadbandforall),“三重播放”(Tripleplay)“,”固定移动融合“(Convergence)以及”托管式通信服务“(MCS)四大业务体验中心,搭建了真实的端到端宽带转型网络来支持所有的现场业务演示,参观者将全面了解到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最先进的网络转型端到端解决方案,感受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向高速宽带和全IP网络架构转型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BroadbandForAll体验无限宽带”宽带,无所不在“是我们长期倡导的理念和目标。通过丰富灵活的接入技术帮助运营商快速拓展宽带网络部署到各个地区,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宽带的精彩通信业务。

作为全球无缝宽带解决方案领先的通信专家,我们拥有成熟的WCDMA,TD-SCDMA和CDMA2000技术和全球占有率一直领先的LMDS、微波整体无线接入技术和解决方案,并在业界炙热的WiMAX领域领跑。在WiMAX-16d领域,拥有全球最大市场份额,在2006年初巴塞罗那GSM大会上首家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商用WiMAX-16e产品。此次展会上,我们将在”宽带无所不在“展示区着重推出WiMAX业务体验,演示各种基于WiMAX-16e传输网络的语音、数据和流媒体应用,充分展示未来广阔商用前景。在中国,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占有80%的WiMAX-16d的市场份额,并将在移动无线宽带领域提供更为全面的融合解决方案。

TriplePlay创新家庭娱乐

作为三重播放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我们一如既往地推动三重播放业务发展,从传统的固定网络承载发展到移动和固定的融合。我们拥有最丰富的全球流媒体商用经验,四大主流3G运营商(H3、DoCoMo、Vodaphone、Orange)都采用了我们的设备部署网络。MiMu-sic和MiTV业务将展现我们在流媒体领域的卓越实力,通过音乐和视频的实时欣赏在3G网络上展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完美结合。我们还将演示成熟的HSDPA和HSUP解决方案。

今年欧洲BroadbandWorldForum上我们成功演示了全球第一个真实环境下的HSUPA设备和业务,此次展会上也将为参观者呈现。

三重播放演示区的另一个精彩业务演示是IPTV。除了实现BTV,VOD等基本业务外,还提供信息浏览、游戏等诸多增值业务,我们提供基于H.264标准的高清视频,为下一代视频应用作好准备。作为端到端的IPTV方案提供商,我们的解决方案不仅覆盖了终端、接入、承载网和业务平台等环节,还扮演着IPTV系统集成商的角色,整合来自第三方的不同的业务,内容,以及为客户定制开发不同风格和客户化的界面,开发多样化的业务并不断创新。

ManagedCommunicationService托管创造价值

通过由运营商为企业提供IT及通信服务,托管式通信服务是运营商与企业的双赢之道。我们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了丰富的业务,这些业务涵盖了企业的语音、数据、视频等应用,帮助企业实现员工的无缝沟通。我们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经验帮助运营商部署这些托管业务。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20多个运营商采用了我们提供的中小企业应用方案,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Telstra,德国电信等运营商。在现场,我们将演示多媒体互动会议系统、托管式呼叫中心、企业IP通信平台等一系列针对企业的托管式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

Convergence网络融合,全面服务体验

移动和固网融合是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我们与朗讯科技的合并将进一步巩固领导者的地位,我们提供业界最先进并完全符合规范的端到端电信级IMS解决方案,并持续推动网络融合发展。我们的IMS解决方案最先实际验证可支持WIMAX/2G/3G/DSL多种接入方式,并获得广泛的第三方合作联盟:IBM,CapGemini,Accenture,CNN,Yahoo等。在ITU现场,我们演示成熟的IMS业务,包括基于IMS的Presence、PushtoCommunication以及与外场配合的FleetManagement业务。此外,现场还将演示UMA业务和固定移动融合的视频会议业务。

End-to-EndNetwork引领转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