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集锦9篇

时间:2023-12-28 16:20:41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 医药物流;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20-020引言

随着医药商品市场化、产业规模化、以及分工专业化,药品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而商品共性在扩大。在此基础上物流与医药的相互结合衍生出一个崭新的行业——医药物流产业。

医药物流的核心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1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

1.1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200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952亿元,比2007年的6679亿元增长了5321亿元,年均递增约16.4%。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约占我国GDP总值(401202亿元)的3%左右。中国药品市场每年正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医药商业平均每年以18%的比率增长,零售药品市场的实际增长每年都在30%以上。医改成为市场扩容的政策支柱,医保的覆盖面扩大将直接带来医药市场500亿元左右的扩容。据预测,我国医药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1.2 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与迅速发展的医药工业相比,目前支撑医药工业的中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现象:

“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二多”指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三低”指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中国有1.2万多家医药批发企业(GSP认证已经淘汰了0.4万家),而美国只有200多家,销售额前四名的医药批发商便占有全美医药批发商销售总额的85%。中国医药批发的毛利率平均为10.43%,费用率平均接近9.48%,批发利润率降到0.59%;而美国药品批发商的平均毛利率为4.5%左右,平均费用率不到2.5%。另外,产品重复多,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缺少集中性和竞争能力,渠道建设不规范,未与上下游建立信息反馈体系。医药物流企业处于弱势普遍导致整体竞争能力低下。

1.3 我国医药物流营运模式分析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症结与目前我国医药物流营运模式有关。在目前的国内医药物流行业模式下(如图1),医药零售市场一直被医疗机构所垄断,通过医疗机构流出的医药占到85%,零售店仅占15%左右,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医疗系统在药品销售终端上处于高度垄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使医药零售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事实上,能进入医疗系统的除了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大都是靠贿赂等不法手段维持经营的中小企业。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医药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环节,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另外,中国医药行业存在转包制的潜规则,导致在中间环节滋养了大量不必要的商和自由人。

同时,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过多导致了医药流通成本过高。中国医药批发的毛利率平均为10.43%,费用率平均接近9.48%,纯利率则不到0.6%;我国批发企业的利润率已经由1.3%降到0.59%;而美国的批发企业则维持在2%左右。我国医药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重的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上的指标只有2.6%。

此外,医药零售市场一直被医疗机构所垄断,通过医疗机构流出的医药占到85%,零售店仅占15%左右,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医疗系统在药品销售终端上处于高度垄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使医药零售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

2中国医药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中国医药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医药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需要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药品流通环节。尽管目前医改最终方案还未公布,但相关法规已经开始启动。中国医药物流在发展中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

2.1 医药连锁经营优势逐渐显现药店连锁经营的优势是降低采购成本,从而降低销售价格。中国零售药店市场与国外有所不同,原因是国外的药品主要是依靠零售药店或分销机构销售给患者,而中国的医药体制存在“以药养医”的体制,绝大多数药品都是通过医疗机构销售给患者的。这种现状也限制了中国零售药店市场的市场化发展。然而,随着中国医改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效仿国外医药连锁经营模式,以此摆脱一味价格竞争,谋求新的发展。

从近八年百强药店销售总额变化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百强连锁药店销售额增幅不断,医药连锁经营优势逐渐显现。

2.2 各地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力度加大虽然药品零售企业近年来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但只是数量增多,效益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零售企业自营配送中心效率低下。医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成为医药物流大发展的标志,为了推动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国家和医药企业开始大力投资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今年6月,国药控股安徽有限公司投资的皖西医药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安徽金安经济开发区,总投资4亿元,该医药物流中心建成后将大力推动皖西医药产业的发展;鄂企上市公司九州通将在武汉投资3.8亿元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建成后可支撑年销售配送药品60亿-80亿元。

各地大型物流中心的出现将会促进现代化医药物流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优化。在新的运营模式(如图2)下,医药厂商的产品可以先汇集到物流中心,再由物流中心对各地的下游客户做配送,这样可以降低医药商业的管理成本和医药零售终端的进货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的集中度。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范文2

现如今的高职教育专业,在创设的方向上有了相当大的针对性,制药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同属于新时代的应用型专业,在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加大知识技能的宣传力度,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实习空间和机会,以实质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对制药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制药专业;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共享

0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创设专业的时候遵循了以应用为主的原则,因而其教学目标也十分鲜明,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具有本专业的深层次专业技巧和能力,进而能够满足社会的生活生产需要。因而,当代的高职专业教育,在进行知识理论教育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契机和空间,而且实训教育也是高职院校主导的教育模式,通过它的开展,能够最为实际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在新时期的高职教育发展中,很多的专业出现了多层次地碰撞和发展,不仅教育体系上产生了相互的交流与学习,在教育基地的选择建设上也存在很多共同的需求特征,同时,对相联系的高职教育专业推行共享实训基地的策略,能够最为有效地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对于最终教育效益的提高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在高职院校当中,制药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同属于医学类的专业,两者的实习内容存在许多的共同点,如都需要运用良好的药物治疗各种兽类疾病、需要对兽类的疾病为基础开展医疗实习内容等,因而,为了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实训教育的科学性,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建设制药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的共享实训基地。

1高职院校制药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的特点

1.1制药专业的特点

制药专业是我国新时期高职院校创设的全新专业,虽然以往的高职院校也出现过类似的医学药类专业,但仅仅只是涉及,制药专业并未从其中完全地脱离出来。而且制药专业对于学生能力的标准相当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医学药物认知能力,切实地了解每个药物的配方和用量,能够掌握多个方面的医学技能,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在对病患状况有着实质了解的前提下,进行药物的制造。制药专业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它的专业特色在于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高强度的医学专业素质,能够切实分辨出每一样药物的原材料种类及比例分配,而且制药本身属于较为严谨的一个作业过程,对于药物的配方和用量都要有一定的准确度,否则,很容易使得药物的效用受到影响,许多时候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危害。

1.2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

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教育开展,首先需要有一定的实训对象,即牲畜和其他兽类,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兽类的病症,进行针对性地治疗。因此,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往往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但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难点并不在此,它需要对牲畜进行良好的管理,并且配合专业的实训方案提供相应的治疗场所。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专业,开展这一专业的教育,核心功能在于能够更为合理地治疗兽类的各种疾病,而失去了研究对象的实训是无法开展的,如果将这个专业的教育完全地贯彻到课堂教育上,则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造成相当大的阻碍。为此,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这一专业开始尝试建设相应的实训基地。

2高职院校制药专业与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共享实训基地的可行性

2.1部分实践内容及对象的重合

当前的高职院校,十分推行制药专业与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的共享。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是为了高职院校的资源配置考虑,能够深层次地优化资源利用率,节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是由于制药专业与畜牧兽医专业本身的实践有着多方面的重合。首先是实践内容上,制药专业的实践在于生产出能够治疗医患病症的药物,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也需要以多种药物为基础,因而两者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可以进行协作开展。其次,两者同属于医学专业,本身存在着许多方面的联系,如基础的用药、配方、病症等。再之,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开展,很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药物治疗,失去了药物的治疗,兽医专业也就失去了兽类病患治疗的根本方法。最后,两者的实践对象有一定的重合性。在制药专业中,它的实践对象包含了所有的病患,而牲畜以及其他兽类明显属于它的实践对象范畴。而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它的实践对象一直都是牲畜和其他兽类。两者在这点上出现了直接地重合,便于高职院校制药专业与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共享实训基地。

2.2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在高职院校的医疗专业中,不同的专业仅仅是指教育主体方向的不同,而其的本质依然属于医疗专业,相互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经常能够产生彼此的促进作用。对制药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共享实训基地,直接地给两种专业的深层次交流创造了机会,两个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地进行交流与学习,以完善自己的医疗专业素质,获得更多的医疗方向。比如,制药的过程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它首先需要制药的人员根据病患的具体状况,分析出病症的原因,即各种病害细胞产生及消除压制的方法,进而采取相应地制药策略。而它的药物适用对象涉及到对人、鸟、兽以及植物,因而牲畜也应当是它的主要治疗对象。为此,制药专业应当在与畜牧兽医专业共享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清晰地认识牲畜产生各种疾病症状的现象,准确分析其中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制药策略。同时,直接观察牲畜的病患改善状况,可以帮助制药人员提高对药物用量的认识,确定药物原材料的比例,进而改进药物的实效性。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它的实训目的在于对牲畜病状的分析和治疗,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免要用到各种药物。但是,它的药物知识理论体系并不完善,经常在配药的问题上存在较多的疑惑,因而可以在共享的实训基地中,直接与制药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共同研制出治疗效益相对较高的药物。

3高职院校制药专业与畜牧兽医专业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策略

3.1实训治疗室及医疗设备的共享

高职院校制药专业与畜牧兽医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的开展,需要优先考虑到对实训治疗室及医疗设备的共享。无论是制药专业,还是畜牧兽医专业,两者的实训开展都需要结合实践对象的病患状况,但是,牲畜的病患状况并不是每天都有的,很可能一段时间内出现一个病患对象,而对它的治疗,如果针对两个专业分别设置不同的治疗场所和医疗设备,所消耗的资金是相当大的,而且需要实时地移动患有病症的牲畜对象,对于两个专业的实训开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如果对实训治疗室及医疗设备进行共享,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资金,优化治疗的过程,还能够实现对病患状况的直接监控,确保病患的改善状况完全地呈现在两个专业学生的眼中。

3.2病患对象的管理及共享

在制药专业与畜牧兽医专业的共享基地中,所拥有的实践对象主要是各种牲畜,而它们生病的状况并不常见,如果仅仅将患有病症的牲畜提供给两者中的任意一个专业,只会使得另一个专业缺乏实践的机会,不利于专业素质的提升。因而,可以在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对这些病患对象进行共享,两个专业的学生共同进行实训。之所以要推行病患对象的共享,与两个专业的实训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制药专业主要在于根据病患对象的症状,相应地调整药的用量,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内容主要是对牲畜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它们出现了病患症状,直接进行有效地治疗。可以看出,两者的实训内容是不重合的,可以同时开展。此外,建设共享实训基地,有利于制药专业与畜牧兽医业的学生共同对患有病症的牲畜进行管理和监测,切实地了解它的改善状况,进而提升自身的医疗素质和水平。

4结束语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建设实训共享基地,对于制药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实训教育思路,不仅能为两者的交流形成有利的条件,而且能够促进实训质量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为这两个专业积极建设实训共享基地。

作者:刘君子 赵小莲 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明.职业院校制药实训中心建设探索[J].职业,2016(33).

[2]闫世伟.水利枢纽实训中心建设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作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6(22).

[3]卢剑林.河北唐山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J].新校园(上旬),2016(09).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医药企业 专利现状 存在问题

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技术创新成果对专利保护依赖最高的行业之一,专利既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又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文章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专利情况进行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

自1985年4月1日我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专利量取得了可喜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95年医药制造业共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为183件,而到2009年已经增加至6017件,比1995年增长近33倍。专利申请数量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量为273件,2009年增至8601件(见图1)。

图1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数和专利申请增长趋势

1.1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现状

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的发明专利大部分被化学药品制造领域所占据,以2009年为例,约占医药制造业的45.2%,其次是中成药制造领域,约占40.8%,生物、生化制品领域的比重最小,约占14%。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成药制造领域的比重正逐渐增大,说明我国一系列中医药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明显,产品技术含量有了较大提高。

表1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状况(件)

1.2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现状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专利申请,绝大部分集中在化学药品制造和中成药制造领域,其中中成药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快。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缓慢,比重很小。

表2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状况(件)

2.国内外医药专利现状比较

国内医药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专利申请上,尤其是专利申请的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1998年-2002年间《发明专利公报》公布的药品发明专利申请的数据及1985年1月-2005年10月申请公开的所有中药专利数据中的中药专利申请量、专利保护的内容及专利授权情况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

(1)我国医药企业的化学药品专利申请量很少,只占8.4%,而且大部分为制剂或工艺方面的申请;而国外医药企业(包括个人,以下同)的专利申请数量约占91.6%,且大部分为新化学合成药品,质量相对较高。

(2)我国中药的专利申请量较多,占中药专利总体申请量的97.2%,但是质量大都不高,因其大部分的专利申请仅是将中药处方进行了罗列,即使被授予了专利权,其专利保护范围也很有限;而国外医药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只占2.8%左右[1]。虽然国外医药企业在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总量不多,其总体授权率却高达31.8%,而国内企业申请的中药专利总体授权率仅为25.2%,说明国内医药企业在中药领域的技术创新性研究明显不足 [2]。

(3)我国医药企业在生物制品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48.46%,但申请的质量和发明的创造性与国外医药企业相比,差距仍比较大。

从药品专利申请的整体来看,国内医药企业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天然药物领域的开发,但在含有机成分的药品、药用辅料、生物制品和药物制剂方面处于劣势。

3.存在问题分析

3.1 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

我国的专利法虽历经三次修正,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晚,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需要长期消化和弥补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重要原因[3]。

3.2国内医药专利保护观念和意识淡薄,与国际大环境脱节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但由于多年来的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其对专利制度还没有足够引起重视。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专利申请中只有25%左右得以运用,而能够形成生产力和产业化的仅占5%[4]。这说明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研究中有意识地运用和实施专利机制的很少。许多企业的领导、科研人员,甚至是负责企业专利管理的人员不仅对专利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而且对专利壁垒等战术几乎一无所知,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擅于运用专利制度来保护其自身的技术创新成果,以此赢得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3专利信息利用不充分,多方合作渠道不畅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医药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前,需要对开发的新产品进行专利检索,分析所开发技术在本领域中所处的地位,竞争对手的状况,对拟开发的产品进行专利评价,再依据专利检索及评价对开发的主题进行及时修正,这样既可防止侵权,也可避免资金和时间浪费。只有这样,医药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区域。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欠缺利用专利信息系统检索专利文献的能力,致使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一直落后,企业专利机制的开展也无从谈起。

此外,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其开展技术创新往往需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但因我国尚未有一个开展技术合作和促进产学研转化的政策平台,加之技术中介服务的缺位,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间的信息不对称,彼此间很难寻求到合适的合作机会,这就造成了企业 “求合作无门”,而科研机构和大学拥有的技术开发成果则因离开市场或不被市场需要而受到冷落,导致技术创新成果不能被迅速转化和应用。

3.4医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方面,医药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专利实施的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专利人才缺乏,尤其缺乏即懂技术、专利、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大多没有专门负责本企业专利保护的管理人员,即使有也很难驾驭集专利、技术、经济多因素于一体的专利机制。另外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数量也偏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给医药企业专利机制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创造利于医药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其次,要加强专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特别是医药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专利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企业层面上,首先,要加大医药研发投入,给医药技术创新以资金支持;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公开的医药专利信息,同时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来开发新药;最后,要健全企业专利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专利制度,形成知识累积和资源共享的氛围,从而提高医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全林.新医药开发与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04.

[2]章洪流.科技含量低是中药专利授权率低的主要原因[N].中国医药报,2006-7-11.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范文4

【摘要】:临床药师是医院药师队伍中的新兴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解决用药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起着十分重要且各类医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临床医师服务工作存在许多问题, 各方面工作开展得不尽人意。本文分析了我国临床医师的现状和原因,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临床医师 现状 原因

药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一直是社会重视,个人自豪的职业。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出以及医药分开管理, 医院的药剂科将面临较大的调整。近年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浪潮都围绕一个主题,即:完成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形定位。临床药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窗口的熟练操作技术”,这已成共识。纵观现今药品流通领域,无论是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店,药师们都是照方拿药,付药收钱,始终充当着被动的服务角色。现代药学的全新观念在呼唤着药师们走出药房,走向临床,走向社会,“药学监护”新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就是证明。其真正意义就是要求药师对用药患者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护服务,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为患者提出安全用药。下面将分析探讨我国目前临床药师的现状和原因。

1、 临床药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不尽人意

目前各大型综合医院和社区专业临床药师严重不足。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我国现有的临床药学教育以化学为主,缺乏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学、临床医学知识,缺乏药师下临床轮换科室培训制度。他们缺少必要的知识结构而缺乏与医师和患者交流的内容,缺乏对医师和患者的说服力。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在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医院药房或从事制药工业。这也就导致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药师。

2、 临床药师下临床和社区开展工作很难

目前,我国临床药师开展工作只拘于药物血液浓度的监测、药学情报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深入临床为患者直接提供药学服务的项目很少,各何况是社区这个与居民接触面较多的地方,原因如下: ①我国还未建立临床药师的培养制度,导致临床药师人才缺乏; ②医院没有临床药师编制,无法进行角色定位,临床药师与医生、护士之间的关系不好处理;③临床药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药师地位低,医生是临床的绝对权威,医院“重医轻药”的现象由来以久,而且十分普遍;④临床药师进入临床有其社会价值,但不能马上产生经济价值。当前,医药体制不分,药品收入一直是医院主要收入来源和补偿渠道之一,生产厂商亦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产品的让利空间,使用不规范竞争行为进行促销。临床药师强调合理使用药物原则,反而不利于医院的效益和生存。可见临床药师下临床工作会碰到来自各方面的重重阻力。

3、 临床药师缺乏专职性

我国目前还没有临床药师的编制、职称、待遇和工作职责等配套内容,医院临床药师多数为药剂部门兼职人员,缺乏专职性,而在社区,更无系统性,许多销售人员充当这药师的职能,或者药师们成为我们平时所说的抓药的。虽有“临床药师”提法,但没有被官方认可确定的名称。

在美国,患者在医院看了病后,不在医院的门诊药房买药,而是回到自己的住地附近,到自己熟悉的药店购买。这是因为,药店构药方便,药店的电脑里有顾客的病历档案,药店药师会代你打电话去问那个医生,了解病情。众所周知,美国是实行医药分业的。但是美国没有硬性规定医院不许开药房。这是因为人们都到社区药房购药,才使得美国的医药分业水到渠成,这也反映了,在美国的社区药房里,患者们能得到药师周到的服务,药师在患者用药方面可以给予任何必要的指导,免去了去医院排队等各种麻烦。

4、 联合用药情况的增多

由于很多现代病的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一种疾病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奏效,或者病人又常常同时患有几种疾病,疾病的发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联合用药的情况明显增多。毋庸置疑,联合用药确有它独特的优势,如果用药得当可以很好地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但其实际操作情况却不容乐观,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当一部分与此有关。对于联合用药如何趋利避害,临床药师尤其是处在社区中的药师,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医院药学;药学服务;国际

1药学服务概述

药学服务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末提出,公众普遍接是在20世纪80年代[2]。1990年美国Hepler和Strand两位学者给出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的定义:即以达到特定治疗目标为目的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而提供的一种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相关的服务。它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药师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保障患者获得满意的药物治疗结果,并在保障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努力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2强化医院药学服务转型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生产、经营的大多数药品以处方药的形式销售使用,80%是通过医院药学部门销售给患者[3]。医院是开具药品处方的重要单位,因此医院药学服务是医院医疗服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推进、医疗体系逐渐完善,医院药学人员的职责已发生明显变化;医院药学服务模式面临巨大转变,现代药学服务模式与传统药学服务模式具有明显差异,但我国大部分医院目前仍使用传统药学服务模式[4]。因此,探究医院药学服务转型,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以及药学部门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国外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3.1加拿大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加拿大医院的医疗小组由医师、护师及药师组成,负责患者的药物治疗[5],药师、医师、护师与患者共同预防、解决药物相关问题,以提升治疗效果。药师负责提供药物治疗方案及药物修改方案、药学信息支持、保证疗效同时降低药品费用、监测药物疗效、报告不良反应、为重症患者提供出院用药管理服务等,同时药师还参与制订医院药品目录、临床指南与药品政策,确保药物使用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3.2美国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美国作为临床药学的发源地,是当前药学服务发展较为完善、模式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目前在美国,平均每百张床配备各类药学专业人员达17.37人[6],病区由医师、护师与临床药师共同管理。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为查房、查看患者病历及其血药浓度和检验报告等,并根据这些结果制订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医师及护师提供药学支持;临床药师还负责病区医嘱审核,以确保药物使用经济合理;负责编写药讯,收集和提供药品情报及信息[7]。

3.3英国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英国医院内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内容与美国相似,但英国的临床药师相比美国处方权更为广泛,除药学查房、参与临床用药品规范制订、医嘱审核和出院用药教育外,还可建议患者要求医师更改处方。在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经专业授权的药师可调整患者用药剂量,还可为患者开具特定疾病的常用药物[8]。

3.4日本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日本医院药学服务已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药学服务系统,其服务内容除包括调剂、药品储存管理、无菌注射剂制备、制剂外,还在调剂如糖尿病、高血压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一些与生活饮食习惯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时,需要负责患者用药教育。药学咨询是针对门诊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的,药师在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基础上,需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并设计合理剂量,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师为住院患者提供药学监护、药物信息支持以及用药指导等药学服务,并为社区药师提供患者的用药信息。日本医院药学也对研发中药物的临床试验进行管理。药师参与医疗团队如感染控制、营养支持、临终关怀团队等,充分发挥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9]。

3.5澳大利亚医院药学服务现状

澳大利亚的公立医院实行按病种付费制。医院药师中50%药师为临床药师,与其他国家临床药师相似,其主要的工作为查房、参与治疗方案设计、药学咨询与药学监护、门诊药学服务、其他药学专科服务(肿瘤等)、无菌注射剂配制与处方点评等。药师若发现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合理,可建议修改,若医师拒绝修改,药师有权拒绝配药[10]。3.6国外医院药学服务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对各国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药师普遍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参与度较高,人员配备较充足且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包括电子信息系统及相关检测仪器、国家政策支持度较高,其中英国药师具有部分处方权、公众包括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师的认可度较高、付费体系等较完善,既能够确保医师、药师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保障患者的经济利益。

4国内医院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药学服务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已初步建立药学服务内容的基本结构体系。目前,我国医院药学服务大致可分为以下三部分:1)药品采购、储存及调剂等传统药学服务内容,并增加了药物咨询、不良反应上报等内容;2)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会诊及病例分析,查看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等结果并制订相应药物治疗方案、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药学信息咨询;3)将临床药物治疗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分析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等方法解决,为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4.1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我国药学服务人员数量相对匮乏、且专业水平偏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2005年,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启动临床药师岗位培训项目,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速专科专职临床药学服务人才培养。自2006年首批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成立以来,截止2018年7月,在我国已有200余所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共17所,临床药师培训已扩展至包括通科在内的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内科、肿瘤内科等15个专业[11]。但培养的符合临床药师资格人员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4.2医疗付费体系缺陷

美国实行按病种付费,医保系统按照患者所缴纳的医疗保险额度和疾病种类为患者缴纳医疗费用,医师与药师根据患者治疗费用额度制订治疗方案,总费用固定,在确保治疗效果情况下,尽可能地选用疗效好且价格低的药品。国外学者针对药学服务研究发现,在临床药师参与的药学服务团队中,临床药师查阅病历,参与查房,建议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12],并且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程度和频率越高,患者病死率越低,所导致的卫生资源浪费现象也可以得到一定缓解[13]。我国个人医疗保险报销基本上由国家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承担大部分,个人承担小部分,对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所开具的诊疗项目及药物治疗方案没有额度限制,这就导致了“过度医疗”现象的存在,甚至出现了部分医疗机构与患者联合“骗保”的不法行为。自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后,药剂科成为医疗机构的“消耗性”科室,即非但没有盈利,还需要医疗机构投入额外的人员经费维持,这也是造成医疗机构药学人才缺失的原因之一。

4.3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目前未出台《药师法》《药事服务法》等与药师职责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而规范性文件及行政规章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工作没有标准的操作规程、药师的责任与权利不明确,加上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药学服务工作无法切实贴近临床为患者服务。

4.4基础设施与社会意识阻碍

基础设施不健全,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的电子信息系统不能够支持临床药师“以患者为中心”,服务临床的工作需求;大部分药学服务团队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及相关检验的仪器设备等,建设水平不能支撑更高层次的药学服务水准。在我国,药学服务的概念是全新的、陌生的,公众对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及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并不了解,药学服务缺乏发展的土壤根基。其次医院领导层、医师、护师、患者在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中存在持有不配合态度的情况。自国家大力发展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以来,基层医疗机构增加了许多有关合理用药的数据统计工作,需要由临床药师完成,工作任务的增加,加上人员的不足,造成了临床药师的工作性质偏离药学服务宗旨。

5加强我国医院药学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5.1加快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一方面从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及对临床药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两方面加快对临床药师的培养,使专业技术符合标准的药学人才进入社会从事医院药学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药师进入临床工作中,真正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5.2完善医疗付费体系

推行按病种付费制度及分级诊疗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现状,医疗机构增设药师服务费,在确保药学服务为医疗机构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最优化、最经济适宜的药物治疗方案,体现药学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地位。

5.3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

国家应尽快设立《药师法》《药事服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制定药师的工作职责与规程,使药师高度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范文6

>> 昆明市21家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与对策分析 北大国际医院成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北京市将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儿童家庭签约服务 北京市某区各级医疗机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现状调查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的影响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影响因素 基于问卷调查的北京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 北京市朝阳区部分医疗机构口腔科及其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对照研究 汶川地震后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的能力:来自四川部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 江西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静宁县20家基层医疗机构2010年1~6月抗感染药物用药情况分析 北京地区70家基层医疗机构2010~2012年心脏治疗药使用情况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检验部门发展状况的调查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南沙新区公办基层医疗机构现况调查 浅议新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 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研究 湖南西部地区基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01.2009-12.

[2] Richard L, Brenda W, Andy G. 25 years of the WHO essential drug list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J]. Lancet,2003,361(9370):1723-1729.

[3] .不断深化医改,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J].求是,2011,(22):3-10.

[4] 刘文斌,李跃平.推行基本药物的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0):674-675.

[5] 闫抗抗,杨世民,方宇,等.377名基层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认知情况的KPA调查[J].中国药房,2010,21(44):4209-4212.

[6] 李敏,刘玉,张涛,等.新疆医务工作者对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认知与培训需求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29-34.

[7] 李鸿浩,杨晓妍,王帅,等.成都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对09版国家基本药物认知与培训需求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7):804-810.

[8] 胡霞,黄文龙,李亚楠.在新医改中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议[J].中国药业,2010,19(4):2-3.

[9] 王洪涛,唐玉清,刘云云,等.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效果评价――基于山东、湖北、四川三省的监测数据[J].中国卫生政策,2012,5(4):30-34.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范文7

【关键词】 儿科;合理用药;用药原则

在医疗行业, 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还没有达到成人水平, 用药后可能会有一些与成年人差距很明显的不良反应, 即便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 也存在差距。合理用药, 针对患者个体化用药, 才可在保证患儿用药安全的大前提下, 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儿科不合理用药的现状进行探析, 并希望更多的医疗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合理用药的原则对患儿施治, 守护人类健康。

1 儿童不合理用药的现状

据有关研究统计[1], 在我国各地区的医院中, 儿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相当严重, 不合理用药占总用药人数的比例在12%~33%之间;我国大约有2000万左右的听力残疾者, 其中70%左右为链霉素、卡那霉素中毒所致, 即不合理用药引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警示, 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达30万, 占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 因此, 规范儿科用药问题就显得特别紧迫。

2 儿童不合理用药原因探析

2. 1 儿科用药存在一定特殊性

2. 1. 1 儿童药物剂型相对缺乏导致儿童用药的成人化 临床上, 成人剂型药品用于儿童, 不容易确定剂量, 使得治疗效果低下, 特别是一些治疗作用有限易出现副作用的药物。在一些儿童疾病的治疗上, 由于缺乏对应的药物剂型, 临床擅自改变给药方式、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一些儿童药物, 规格不统一, 没有严格的标准界定, 甚至有一些产品没有明确的说明, 导致医生药物使用不规范, 如肠溶片的人为分割。作为化学药品, 肠溶片采用胃肠分融工艺, 药品被切割之后, 原先的包衣被人为破坏, 原有的酶成分在胃酸环境下活性不够, 药物成分入胃时就已经变得不完整, 很难发挥应有的缓释作用, 这种状态下超剂量释放极易出现意外, 同时对于一些药品根据使用量人为拆零, 会造成药物使用污染, 在药量不确定的情况下亦难以保证药效。

2. 1. 2 临床研究资料不完善 儿科的临床诊治在我国历史悠久, 但我国儿科临床用药基础研究依然相对薄弱, 特别是在药理研究方面问题相对突出, 在一些新药的试验阶段不能有效的包含儿童作为实验对象, 导致药物在面市后缺乏严谨的儿童用药疗效机制分析。某医疗机构曾对一些儿童医院正在使用的药品说明书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完备的标注有儿童用量以及用法的药品不足50%, 标注有儿童使用注意事项的药品不足三成[2]。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 1995年在美国上市的一批专利药(20个)用于儿童的药品中只有四种新药有使用说明[3]。这种不规范现象导致临床用药混乱, 很多医师凭经验用药, 在药物的使用方法上不严格按照既定方法, 如有些药物只能采取肌内注射却用于静脉给药。剂量、给药时间以及使用方法上的不恰当, 不利于药物疗效的发挥, 甚至导致一些并发症出现。因此儿童用药不是无章可循的, 需根据实际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确定使用剂量、给药间隔等。

2. 2 是否为专科儿科医师 疾病的诊断、治疗主要依靠医师的专业知识, 辅助依赖于先进仪器检测、药物的科学使用。医生的专业知识是否丰富、用药经验及本人职业道德水准都会影响到具体的治疗决策, 关系到能否合理用药, 特别是儿科疾病, 因患儿无法表明自己的症状、感受, 更需要医师掌握心理学、内科、外科等更全面的知识。

2. 2. 1 医师个人素质影响用药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 有些疾病的治疗可使用一些更新、效果更好的药物, 所以临床经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医师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对药品本身缺乏应有了解, 不清楚制剂基本组成及含量, 为增加疗效盲目用药;新特药不断出现, 医师对药物缺乏足够的了解, 临床使用较少, 没有足够的经验可借鉴, 在对药品了解不深的情况下使用造成用药不当;有的患儿有时候有多种不适, 在不能兼顾效果的情况下, 使用一种药物可能会对其他疾病有不良影响, 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4]。临床实践中, 医师对疾病诊断和治疗都会形成一套心得和经验, 这些用药习惯是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 医师获得的知识多来自书籍以及同行交流, 知识经实践后才会成为经验。对医师来说最合理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等, 都应在医疗实践中探究、总结。有一些医生开具的处方, 字迹潦草, 药品名称与剂量易出现错误的标识;极个别的情况下为追求特殊疗效, 盲目使用一些所谓的特效抗生素, 贵重药品, 试图达到更好疗效, 导致耐药出现, 给患儿造成很大的健康危害, 使结果适得其反。

2. 2. 2 患儿个体差异影响用药 患儿的个体差异导致医师在药品的选择, 剂量的掌控, 甚至用药的时间上必须做到个体化。小儿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 医师在进行检查时常不配合, 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医师不能较全面地了解患儿的基本状况, 会影响诊断结果准确性, 不利于正确用药;同一种疾病, 在小儿身上的表现有时候迥于成人, 甚至不同的身体素质, 具体表现也不同, 如果用固化的统一标准进行判断则难免造成用药不准确[5]。

2. 3 患儿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导致用药不合理 患儿家长因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原因较多, 主要体现在很多家长爱子心切, 缺乏对药品的认识, 不了解药品在使用后会对身体产生负面作用, 仅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尽快康复而追求使用好药、贵药甚至所谓的特效药, 干扰医生治疗;另一方面, 群众对医疗知识的有限了解和当今社会存在的负面情绪, 使得一些产生较高费用的药品医生不敢用, 不利于接下来医疗行为的开展, 部分患儿家长过激的情绪还会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这些都影响了医生对药物的选择。

2. 4 沟通不到位, 用药依从性低 医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药品, 不能及时全面的向家长解释具体的作用以及合理的使用方法, 导致使用方法出现偏差, 患儿未按照医生的医嘱服药, 甚至服错药, 造成不合理用药[6]。

3 儿科如何根据用药原则, 科学合理用药

正确合理用药是进行诊断、治疗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才能保证患者尽早康复, 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医师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并结合实际情况, 以患儿为中心, 以实际行动得到患儿家长的信任, 积极开展合理用药宣教, 使患儿家长积极配合医务人员, 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保证用药安全。

3. 1 遵从专业用药原则 广大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及时总结有效的治疗经验, 对患儿病情进行正确全面的诊断, 为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3. 2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 医院要开展医德医风建设, 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管, 要加强宣传、培训、考核, 不断提升医师合理用药水平。

3.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医院应积极开展多学科会诊, 多专业相互交流以帮助医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要定期召开临床经验交流会, 探讨儿科用药的基本规律, 研究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方案;要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开展新知识、新业务的学术研究, 保证医疗水平跟上社会发展进步的步伐。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 做到个体化给药。

3. 4 统筹兼顾的原则 在诊疗过程中, 要耐心做好患儿家长的工作, 运用专业知识, 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讲解药物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等知识, 缓解其对疾病的恐慌情绪, 使之能正确的认识疾病、自觉配合医生用药。

3. 5 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药师的监督审核作用。药师应具备专业的儿科用药知识, 积极配合临床医生进行用药治疗, 要进行严格的处方审核, 及时发现医师的处方错误, 减少用药失误造成的不合理用药;要合理分辨复方制剂的组成以避免重复用药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全面的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特别是不同疾病药物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 确保合理用药。要加强合理用药宣传, 将药品正确的使用方法告知患儿家长,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恰当的示范, 避免家长不合理的使用。

4 小结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与成人相比儿童在不合理用药之后更加容易产生不良后果。因此, 医师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基本性能, 遵循相关的用药原则, 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艳, 阳世贤, 廖国平.儿科合理用药原则及不合理用药.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11):102-103.

[2] 马融, 杨常泉.儿童用药的现状及合理用药思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 2012(4):82-84.

[3] 邓婷婷.浅析儿科合理用药的因素.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 8(5):39-42.

[4] 杨惟惠, 李芙蓉, 赵映兰.儿科合理用药原则及不合理用药浅析.激光杂志, 2012(4):26-29.

[5] 吴树君.儿科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6):46-48.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范文8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业;原理

生物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为现代化制药企业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就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而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生物技术都随时为人类发展创造着不可估量的财富,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项目之一。尤其是近几十年,仅仅是在医学药品领域,生物技术不断提升药品的质量和效果,就为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生物制药的迅猛发展,更是为临床医学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效果。

一、生物技术概要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上个世纪中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动物和植物体内的DNA或者是生物细胞,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系统的生物理论为核心,对其进行有效物质的提取和人工的加工的过程。生物技术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无疑会对传统的医疗事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这种影响是有着正面意义和积极的作用的,是其能够在这种挑战竞争下,不断更新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传统生物技术实际上只是一个对生物细胞进行加工的过程,而现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开始扩宽其领域,培养新的物种、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植物基因正是在这个环节中被广泛的采用了。相关研究人员开始把植物当做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植物的相关细胞进行改造和人工加工,通过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来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和生命力,使其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气候。

二、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的原理

生物技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也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科学技术。归根究底,其就是一种微生物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对微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理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作为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即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对各种微生物和微元素进行辨析和处理,进而提取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成分,最终加工成质量和效果更为显著的药品的过程。在当前的制药工艺中,通过不断对各种生物技术进行引进和利用,就能够更有力地保障各类病菌得到合理科学的抑制和消除。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制药技术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与人类生存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随着各种病菌的不断变化和各种病状的变动,传统的医疗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各种病症的需求,以基因工程、微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为基础的综合性制药措施和原理,则逐渐成为现代化医疗发展的核心观念。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药物需求不断增加,也加速了各种生物技术在药品制作领域的引进和利用。

三、生物制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受近现代国情及其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的生物技术发展与应用,起步晚,起点低,仅有短短的二十余年历史,技术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根本无法比拟。不过,自生物技术在我国开始发展以来,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现阶段的生物技术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不过,在生物制药领域,相比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的地区,正在不断建立部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这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前景非常广阔,产业也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四、我国生物制药的前景

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作为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生物制药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得到相应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进行全方位立体组合,才能发挥最大化的优势和效应。当前,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借助政府有力的扶持和引导,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构建出了比较完善的生物技术应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对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集群使得生物制药的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在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其后,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仍会朝着这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以提升产业的市场规模。

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就现状而言,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显然没有实践应用所取得的成果丰硕。在科研未能大规模转换为生产力价值的状况下,很多社会及科学资源被浪费,生物医学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高科技高疗效医药生产的滞后,以及生物医学整体发展水平的滞缓。因此,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即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和最终方向。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与相应的企业形成优势互补,使自身能够专注于专长和优势,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这一方式,既是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的要求,也将是国内生物医药研究机构与药品制作企业互利发展的主流模式。

3、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因此,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中,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作为近现代兴起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生物技术为我国制药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并由此成为提高我国制药业生产水平和生产工艺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趋势和重要基础。随着生物技术的持续发展,其在我国制药产业将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应用,也将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范文9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发展现状与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对中药炮制优势、继承、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水平和发展保障等方面,阐述中药炮制研究现状和方法,并结合炮制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提出研究思路。结果与结论中药炮制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应注重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尽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注重中医药基本理论对炮制研究的指导和规范炮制工艺及建立饮片质量标准等重点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中药炮制;发展现状;研究思路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research strategy of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1.Methods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vantages, the inheritanc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development security about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status quo and the current 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ere expounded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in view of the role and importance of the processing study.Results and ConclusionTo develop the study on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ummarizing of experiences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enhanc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guiding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n the study in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and strengthen study on the key issues including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decoction pieces.

[Key words]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research strategy

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如何促进中医药学的良性发展,是中医药学者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药炮制作为中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中医药特色的重要体现;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制药技术之一,是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1]。因此,结合中药炮制的内涵及其意义,对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总结,探讨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对于实现中药炮制的全面发展,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进步是很有必要的。

1中药炮制及其重要意义

1.1中药炮制的内涵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它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1.2中药炮制的重要意义中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商品形式,中药材不可直接入药,必须经过炮制成中药饮片以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显著区别之一[2]。中药炮制能够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利于服用[3]。中药材经过一定炮制方法处理后,其中的化学成分、性味、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中药炮制对中药质量、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中药制剂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4]。

2中药炮制发展现状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独有的中药制药技术,历史悠久,包含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及丰富的经验技艺,是最具有民族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制药技术[5]。中药炮制历史悠久,技术专一,既有传统的理论基础,又有现代研究的实验依据,其发展优势明显。然而,中药炮制亦存在继承无力、人才不足、工艺规范化及质量标准不够等问题,中药炮制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2.1中药炮制发展优势方面中药炮制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炮制经验,沉淀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文化,炮制经验、炮制文化在提升为中医用药理论之后再与现代科学相融合,形成了现阶段的炮制学科。与此同时,简单的炮制加工也逐步发展形成了目前的饮片产业[6]。中药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瑰宝,是最值得加以继承保护的文化遗产。

2.2中药炮制继承方面中药炮制目前存在“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严重问题。目前,国内中药炮制教学科研发展相对缓慢[7]。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中药炮制学教学的改革步伐已显滞后,现行教学模式和内容已显露出与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等实际状况相脱节的问题[8]。 “规范化”的现代中医教育模式培养出的现代中医师使得中医临床“现代”用药方法趋于“常规化”,“一方一法”和“前店后厂、中医大夫坐堂”的传统模式已不复存在,许多特殊而又可产生特效的传统炮制技术逐渐被遗忘。现存为数不多的身怀绝技的炮制“老药工”对于自己经过长期工作总结出来的炮制方法秘而不宣,传统的炮制技术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局面。陈庆生[9]等调查发现:现在一些老药工相继退休, 由于继承工作做得不够完善, 他们丰富的炮制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得不到很好的继承, 一些优秀的传统炮制技术失传。

2.3中药炮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和其他行业相比,中药炮制从事人员为数不多,人才缺乏。相关调查[9]显示:由于炮制工作条件差, 劳动强度大, 烟熏火燎, 是项又累又脏的工作, 专业人员不愿从事该工作。目前从事炮制工作的大部分是招的家属子女, 他们大部分没有接受系统培训, 不懂炮制理论和技术。同时又因待遇、社会观念等方面因素, 工作人员思想消极、工作敷衍、责任心不强。近年来,由于对中药炮制的重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把中药加工炮制仅仅看做是简单的劳动,没有注重专业人员的配置和业务培训,加上一些技术精湛的老药工相继退休,业务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影响了炮制的质量提高[4]。从事中药炮制的工作人员, 精通炮制技术的很少, 许多中药炮制品, 在临床应用中正逐渐名存实亡[10]。据调查[4],饮片生产单位的炮制人员中80%为高中和中专学历。身怀绝技的老药工多为某些合资企业高薪聘请,人才损失严重。

2.4中药炮制发展水平方面由于受历史条件、认知能力及科学水平的限制,对中药炮制的机制、内容、工艺法等的研究不系统、不统一,没有标准。在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将中医药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和科学研究范畴, 众多学者对文献、实验、工艺及质量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些成绩[11]。然而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由于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现代化生产以及现代化管理相对滞后,中药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质量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患者用药的安全和疗效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5]。仅质量控制方面,目前中药加工炮制没有统一的规范,炮制质量要求无统一标准,所用辅料亦缺乏量化标准[12]。刘振启[13]认为,药房管理不规范造成饮片质量不高,当前中药饮片现状仍然堪忧。黄瑾[14]认为,由于不严格执行炮制规范,炮制品不符合要求, 影响治疗效果。因缺乏质量指标与标准、基础研究相对滞后[15]、质量标准不统一、生产不规范、经营混乱、贮藏保管不善、监督不严[16]等因素,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乏力。朱忠荣[17]等对中药炮制在基层的实施概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认为加强中药炮制的研究、定标、立法呼声不小,但几年来中药炮制景况并不令人满意, 特别是地、市、县以下的中药炮制, 更令业内人员担忧。另外,中药饮片生产工艺不规范、中药饮片市场流通混乱[18-20]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郭垒[21]归纳认为:因净制粗糙、炮制方法不当、炮制工艺不统一、辅料应用不当等多种因素影响,中药饮片质量整体不高。 自1996年以来,中药行业主管部门对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强了宏观管理。随着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整顿、市场流通渠道的加强、医院药房进货渠道的规范,中药饮片的生产和销售有了很大的好转。然而,中药饮片行业整体上以小企业为主,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竞争激烈,中药炮制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一般[4]。

2.5中药炮制事业发展保障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 中药炮制工艺的发展很不平衡, 多数存在加工工艺粗糙、简单, 定性多于定量, 地域特色等, 令炮制的质量无法监控,目前,《中国药典》只收载了部分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各省市也有自己本省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即使一省之内,同一种药材也有多种炮制方法[12],炮制工艺规范化和质量评价标准问题突出,中药炮制事业发展缓慢。国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给予中药饮片产业很大的支持,在科技发展、行业规范化、生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九五”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开发、“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专项等对中药饮片予以有力的支持,对85 种饮片、30 种单味中药配方颗粒、10 种经方配方颗粒进行立项支持,开展示范性规范化研究,并支持了炮制原理和炮制辅料的研究[22]。国家“十五”攻关期间,国家先后投资1 500余万元对100余种中药的常用饮片进行其炮制工艺规范化及质量标准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相关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初步科研成果,逐步提高了中药炮制学科的学术水平[4]。

3中药炮制研究

思路鉴于中药炮制的优势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进行梳理,进而掌握并运用正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促进中药炮制事业的良性发展。

3.1继承与创新并重,注重文献研究,加强对中药传统炮制经验的研究中药炮制应重视文献研究[11,23-24],并继承创新。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25]。中药炮制的经验丰富,文献浩繁,研究历史文献,并加以整理、分析与研究,熟悉中药炮制的演变、发展和意图,可以为现代研究提供宝贵的借鉴,避免走弯路和极端。而对中药炮制进行研究, 要充分掌握当今中药炮制加工的现状。因此在注重文献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传统经验的中药炮制进行系统研究, 以经验为基础而加以包括现化和临床疗效等的研究,真正做到另外,还要加强对外文文献的查阅和调研,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提出问题,确定相应的思路,不断发展炮制这一传统学科。

3.2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炮制研究所谓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2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7]。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中药的复方配伍更能体现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因此,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炮制的理化实验研究,重视在复方中研究单味中药的炮制作用,结合方剂学进行研究,保证临床用药要求。重视炮制机理研究,包括药物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研究和重视复方中药物炮制机理的研究等[12,24,28]。特别要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炮制机理研究,开展有毒中药的毒性和药效研究,探讨有毒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从而解释使用某种炮制方法减毒增效的科学内涵。并且在研究中要结合植物分类学的知识,用科属种的理念类推炮制机理的相似性。比如天南星科中药可以借鉴半夏、白矾制的炮制机制,大戟科中药可以借鉴甘遂醋制的炮制机制。

3.3规范炮制工艺、建立饮片质量标准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饮片生产机械进行比较,优化实验室的工艺参数, 到饮片生产企业进行中试验证,在此基础上确定生产工艺,逐步统一饮片加工条件, 使现有炮制工艺逐步做到规范化。另外,按照一定的炮制方法确立统一的质量标准。重视中药的整体效应和多个化学成分在药效上的协同作用, 继承传统的饮片质量标准及鉴别方法,在确定炮制工艺的基础上, 从采收加工-净制-净制前软化-切制-炮制工艺-包装材料-中试生产等各个环节做到质量可控,形成一套有饮片特色的现代科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1]。

3.4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针对继承无力、人才不足等问题,应重视人才培养,完善学科建设[29]。中药炮制对研究者的学术水平要求很高,不但对炮制技术要熟悉,而且对药理、生物技术的手段,医学的知识也要能灵活运用,应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除在人事上将专业人员充实到炮制岗位上外,还要对现有人员进行有计划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做好老药工经验、技术继承工作, 认真学习相关药事管理与法规, 提高法制观念, 增强工作责任心。同时联系其他方向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保证炮制品的质量,促进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

3.5尽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炮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走向生产,服务企业。科学研究中,炮制科研人员应根据饮片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协助企业生产人员按照各地区的炮制规范和该企业的习惯规范化饮片生产工艺,并根据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改进生产工艺;生产企业的传统评价方法要与中药现代质量分析相结合,制订饮片个性特色的质量评价标准。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国民经济的增长力, 建立新型的炮制科研技术平台,即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炮制科研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模式。

4展望

中药炮制学作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并将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在党和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相关学者充分认识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积极采取正确的研究思路,中药炮制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炮制研究前景看好!

参考文献

1王绚,蔡宝昌.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4): 12-14.

2蔡宝昌,龚千锋.中药炮制学专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龚千锋.中药炮制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高文远.中药饮片现代研究与运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5周巧云.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医学信息,2010,10:3033-3034.

6肖永庆,张村,李丽.中药炮制学科发展展望.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0):1253.

7高慧. 论提升《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手段.医学教育,2009,38(10):132-133.

8李松涛,车勇 ,马丽红,等. 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现状浅析. 齐鲁药事.2008,27(7):438.

9陈庆生,樊景棠.中药炮制现状和对策. 时珍国医国药,1998,9 (6):535.

10贾占成. 中药炮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2):2277.

11姚洪武 ,刘岩.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中国药房,2008,19::2394-2396.

12符玲,张楠,龚千锋.浅谈中药炮制发展思路与方法.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55-1456.

13刘振启. 当前中药饮片现状仍然堪忧.首都医药,2008,(1):23.

14黄瑾. 中药炮制规范化, 不断提高炮制品质量. 海峡药学,2007,19(1):111.

15陈吉炎, 陈黎, 安志斌,等.中药饮片质控乏力的原因与对策.中药材,2003,26(1):43

16郭爱枝,王吉惠.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及思考.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11):695.

17朱忠荣, 张艳萍, 刘云华. 中药炮制在基层的实施概况与思考.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37.

18任玉珍. 中药饮片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10):14-16.

19乐军,张小平.中药炮制品的现状与思考. 黑龙江中医药。2004,(4):51.

20朱兴述,付泽华. 浅谈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及监管对策.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787-3788.

21郭垒. 中药炮制现状及应对措施. 中医中药. 2007,4(31):81-82.

22孙丽英. 中药饮片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12):7.

23耿炤.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3) :54.

24孟姝,邢尚.现代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科技信息,2008 ,36:54.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7.

26张廷模.中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7张登本.中医学基础.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8刘元.浅谈中药炮制发展思路与方法.甘肃中医,2010,23(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