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浪费粮食的原因集锦9篇

时间:2023-12-29 14:40:40

浪费粮食的原因

浪费粮食的原因范文1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浪费;基本对策;警钟急鸣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五谷者,万民命,国之重宝”,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是一国国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1]。也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和官方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讨论从未间断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吨,价值近1万亿美元。倘若这些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粮食产后损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全世界每年粮食霉变损失3%,虫害损失5%,合计8%。粮食损失发生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在工业化国家,粮食浪费时常发生在零售和消费者一端,欧洲和北美消费者每年浪费的食物达人均95到115公斤。在发展中国家,粮食损失多发生在生产和加工环节。浪费粮食折射出的是奢华思想观念和浮夸的社会心态,冲击的是思想的大堤、社会伦理的防线,既脱离了国情,也有损民风政风,危害巨大,影响恶劣。

1.我国粮食的基本现状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资源。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一直处于300公斤左右的低水平[2]。粮食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的问题。早在8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就指出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须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一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只有113亿吨,人均209公斤。

从全国来看,粮食生产在迅速恢复中,到195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113亿吨达到了386亿吨,人均占有粮食310公斤,比1949年的209公斤提高101公斤,这是全国农业恢复与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29亿吨,粮食自给率高达95%。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9亿吨,比上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9年丰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农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粮食生产获得极大发展。粮食生产先后跨上35亿吨、40亿吨、45亿吨、50亿吨、59亿吨5个台阶(表1)。全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5亿吨提高到2007年的502亿吨,增长646%,年递增174%,比人口增速高06%;平均单产量从2520公斤/公顷提高到4755 公斤/公顷,增长887%。在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的不利情况下,我国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几代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创造了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2%人口的奇迹。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尽管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有所保证,但长远来看仍面临着粮食生产资源不断减少、粮食供应存在结构性短缺、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巨大等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粮食的结构性短缺,即对肉、鱼、蛋、奶等间接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高,粮食的购买安全和营养安全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主要问题。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物结构日益高级化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资料来源:张淑英.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 [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60年农业统计资料汇编[Z].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我国粮食浪费的类型

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显示,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1/10。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我国人口己超过13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008公顷),是世界人均值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2多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在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540万公顷,因此减少粮食250亿公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同时,某些奢靡浪费的现象就肆无忌惮了。餐桌上,一碟碟新鲜可口的菜肴原封不动地倒掉;食堂里,白花花的大米饭随意泼倒,雪白的馒头到处乱扔;农家灶边,一碗碗来不及吃的剩饭剩菜,或是根本没有入锅的青菜萝卜,被莫明的扔在了路边。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损失、浪费。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及餐桌浪费就达到了12243亿公斤(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亿公斤) 占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77%。

2.1餐桌浪费

2004年,我国餐饮业消费总额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额的7%;而同期美国餐饮业消费总额3760亿美元,约占GDP总额的3%。中国人均餐饮消费576元,上海市人均餐饮消费水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倍,而餐饮市场发达的广州市人均餐饮消费高达414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以上。2005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7亿元,2006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0346亿元大关,2007年为12352亿元亿元,2008年为15404亿元亿元,2009年为17998亿元,2010 年为20000 亿元,2011 年为20543 亿元,2012 年为228万亿元,2013年,全国餐饮业将保持年均18%的增长速度,零售额达到33万亿元。可见餐饮业在拉动消费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增加税收、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餐厅的菜单上没有注明菜肴的份量,客人点菜时没有参照,加上餐厅为了更多盈利从来不阻止,超量在所难免。甚至为了节省财力人力的开支,无论客人的多寡一律统一份量,也造成一些浪费。有关调查资料显示[4],普通餐馆一桌饭菜至少会剩下10%甚至更多,一家餐馆平均每天要倒掉50kg剩饭菜。一桌菜,很大一部分倒进垃圾桶;学校的餐厅,半个、整个的馒头随便扔掉的现象司空见惯。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学校食堂和餐馆饭店,粮食浪费现象常见,有的甚至触目惊心。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的消费方式造成了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大汤黄鱼”的骨架还没有露出来,“坛子肉”仍然是满的,整盘的“广东菜心”只动了几下筷子……整桌精美的菜肴似乎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埋单”了,也没要求“打包”。于是,饭桌上剩下的一切被迅速倒进了泔水桶……这是上海一家著名菜馆看到的一幕,主人公是花自己钱“下馆子”的市民。在西湖边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个能容纳约20人的包厢里,有两张桌子,摆满龙虾、石斑鱼等高档菜,数了一下,一桌10人,但桌上的菜却有20道,每桌都有一瓶打开的茅台和拉菲酒,奢侈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一桌菜至少6000元,还有茅台一瓶1888元,拉菲一瓶2888元。

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到2000亿元,我国每年粮食损失浪费量相当于2亿亩(013亿公顷)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为576亿公斤)。从安徽芜湖2013年2月28日小麦价格面粉公布价格可知:特二面粉零售价304元/公斤, 折合特二面粉为658亿公斤,粳米零售价420元/公斤,折合粳米为476亿公斤。两者平均为567亿公斤,与黑龙江省基本持平。

据一项针对北京部分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1/3。按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2009年底数据)计,大学生们每年倒掉了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

保守推算,我国2007年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

2.2收获浪费

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其生产环节中种植和收获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我国农业生产机械程度的重要标准。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其机械化栽植约为45%,机械化收获程度为121%,小麦播种机械化程度约为686%,机收程度为618%;玉米机播426%,其机械化收获则刚刚起步。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规模效益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农机作业水平存在“两高两低”格局,种植业较高,农产品加工业较低,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大豆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装备结构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在区域发展布局上表现为“三快三慢”的趋势,平原地区快、丘陵山区慢,东部和北方快、西部和南方慢,旱地快、水田慢。

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一家一户的承包地比较零散,地块面积小。过去在人工收割的年代,散落在地里的粮食被人随手就拾起来了,损失不了多少粮食。现在,大部分是机械收割,特别是地头地角散落下不少的粮食。也可能是现在粮食多了,农民不再心疼这点粮食,有时也是为了抢农时,收割完后,旋耕机就把这些散落的粮食翻到了地里。

我国的收获技术还很落后,农民粗放经营十分严重,大部分是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效低,而且浪费严重,收获损失在55%,(其中收割损失15%,脱粒损失2%,干燥损失2%),年损失粮食3243亿公斤,脱粒环节损失最为严重,每公顷损失275公斤。如果以南方每公顷稻产12000公斤估算,水稻收获环节损失量每公顷达675公斤,这样对一个以水稻为主的大国来说不可不谓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由于收割机械设备质量不佳及收割粗疏和小规模生产,粮食干燥基本依靠露天,造成粮食损耗。刚收获的粮食,含水率较高,不易储藏。由于我国有些地方,缺少粮食干燥设备,因而造成粮食霉烂损失相当严重。据农业部门统计,在一般年景,我国粮食因霉烂损失达50亿公斤,严重的年景损失还要多。如1977年,华北地区麦收期遇到阴雨天气,北京损失小表5000万公斤;山西晋中地区60%以上的小麦发生霉变,个别县粮食损失达90%。广东省常年情况下,粮食因霉烂损失约2—5亿公斤,严重时达5亿公斤。

2.3储藏浪费

当前我国粮食储存有两种形式:一是国家储存俗称国库,二是民间储存,即农户自己储粮[5]。我国国库粮食储损率达10%,比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的法国高20倍,差距之大,令人震惊。我国农民历来有储粮的习惯。一般农户都要储存吃一年的粮食,甚至更多。以确保遇到自然灾害或粮食歉收等情况时不致缺粮。“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农民的粮食来源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农户家庭生产,提供的粮食约占农户粮食总量的85%,二是从市场上购买,约占农户粮食总量的15%。据全国17个省市的抽样调查(表3),2004年农户人均存粮148公斤。调查数据表明(表4),全部样本户中有602%的农户有较长时间的粮食安全储备(4个月以上净储备)。“藏粮于民”可以为粮食安全起到蓄水池作用。但令人担忧的是,农户储粮条件差,损失浪费巨大。

但是农户储粮条件比较简陋不仅极易受潮变质而且鼠害、虫害严重储存的损失率远高于国库。粮食损耗较为严重的环节在于存储不当与过度加工,其中过度加工居首。农户储粮在我国是最薄弱的环节,仓储装具简陋,管理水平低,缺乏必要的储藏技术指导,粮食产后损失较为严重。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普遍采用简易的储粮装具,如编织袋、麻袋、围席囤,甚至露天堆放,造成虫、鼠害和霉变以及畜禽啃食等,损失较大。农民缺乏正确的储粮技术指导,对减少损失和提高粮食保管品质的意识也不强,加之较少有适合农户储粮的效果好、成本底的器具,农户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入。

在农村,没有好的仓储设施,种粮户一般把稻谷用编织袋装好后放在家里,或直接堆在房内,老鼠、鸡、鸭、雀、虫等会偷吃掉部分粮食。江西省农村留粮水平为人均350公斤左右,2011年全省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2364万人,留粮约825亿公斤。经估算,以江西省农村当前的仓储方式,稻谷综合损失率约7%。那存储825亿公斤稻谷损失量约58亿公斤。据综合调查,我国农户产后储粮损失一般在8%-10%,个别地区抽样调查甚至近20%。分散在全国24亿多农户储存的粮食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按8%-10%测算, 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服务指导,损失的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为虫霉鼠窃造成的损失在200亿公斤以上(2003年为392亿公斤), 损失200亿元,数量比较惊人,相当于一个粮食主产省的粮食年产量。

2.4运输浪费

在发达国家,粮食物流被称为“不落地物流”,由农田散装入仓,由仓库散运入加工厂,全部实现机械化; 而我国,从原粮到面粉加工厂,至少要经过农民、基层粮库、中心粮库、面粉厂四个环节,光装粮用的麻包就得四条,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手抬肩扛,浪费居高不下。我国粮食运输目前主要采取铁路和水路运输的形式, 虽然水路运粮的比例在 不断增高, 但铁路仍然是粮食运输的主要渠道。近10年来铁路和公路建设发展很快,铁路、公路运输成为粮食运输的主体,约占整个粮食运量的80%以上。我国每年跨省粮食流通量超过1亿吨,由于粮食物流方式还比较落后,造成粮食损耗严重。

目前,我国粮食运输过程的损失和浪费较高,主要原因是粮食物流方式还比较落后,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等包装方式,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造成粮食损耗大、物流效率较低、物流成本高。

运输方式又以包装运输为主,其中省际间粮食以铁路包装运输为主,同一省份内粮食则以公路包装运输为主。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雨湿、撒漏、霉烂每年损失很大,国家运输损失率为1%,尤其是在粮食转运过程中,野蛮装卸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农民运输的工具是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马车、架子车、自行车,损失率一般在2%,尤其在一些边远山区,道路不平,山高路陡,主要是靠肩挑背扛和小推车,路边渠旁,田间地头,到处是撒漏的粮食。损失率约在5%。而我国的粮食物流方式很落后,散粮运输比例约为15%,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全国每一年运输环节损耗大约为59亿公斤。

2.5加工浪费

一些地区加工设施完备却又原料不足。经济发达地区粮食 加工产业发展相对较快并向精深加工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近3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一些地区粮食加工技术装备落后,许多加工企 业规模小,作业简单,甚至还有个别企业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水平,安徽省80%的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处在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精制米加工不仅加大自身损耗量,减少营养素含量,同时也浪费其他生产成本,其中包括水电资源和人力成本。加工多一道程序,就多一层成本浪费。明知大米多次加工“好看不好吃”,但因消费习惯,市场上的糙米或仅抛光1次的米,反而不好卖。就大米本身来说,仅是糙米的话难以区分档次,而优质稻多次抛光后,米粒形状、色泽明显要好,有利于打造大米品牌。为让大米有好卖相,不得不进行3到4次抛光。这样每加工50公斤稻谷要损失5公斤以上的大米。这使市场上很难买到质优价廉的糙米,或仅抛光1次的米。

我国大米一共分五个等级,按照加工精度分类,分别是糙米、标二米、标一米和精制米,而后又出现了经过抛光工艺加工的特别精制米。精制米与标二米比较,稻谷出米率减少了2-4个百分点,而特制米则减少了15个百分点。以往占市场主份额的为标二米,这种米保留了大部分营养素,出米率高,成标准供应米。可随着技术的改进,人们开始习惯使用精米,目前市场上占九成以上都是标一米与精制米。

有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年产稻谷19500万吨计算,按其中2成加工成特制米,其中大米损耗即为400万吨。而精制米的份额若继续增加,那么大米的损耗量则会达到2000万吨,这几乎是13亿人一年的口粮。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渡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了营养素又明显降低了出品率,复产物的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的口粮损失在65亿公斤以上。

浪费粮食的原因范文2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题为《粮食浪费足迹》的报告称,全球粮食浪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超过中国和美国以外其他任何国家的排放量。

Every year about a third of all food for human consumption, around 1.3 billion tons, is wasted, along with all the energy, water and chemicals needed to produce it and dispose of it.

全球每年s有1/3的粮食被浪费,浪费量大约为13亿吨。与此同时,生产和处理粮食所需的能源、水和化学制品也被浪费。

Almost 30 percent of the world’s farmland, and a volume of water equivalent to the annual discharge of the River Volga, are in effect being used in vain.

全球几乎有30%的农田和相当于俄罗斯伏尔加河年流量的水资源被白白消耗。

In its report, the FAO estimated that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wasted food was equivalent to 3.3 billion tons of carbon dioxide per year.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报告中预测,粮食浪费产生的碳足迹,相当于每年排放33亿吨二氧化碳。

If it were a country, it would be the world’s third biggest emitter afte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uggesting that more efficient food use could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global efforts to cut greenhouse gases to limit global warming.

如果把粮食浪费造成的碳排放看成一个国家,那么则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这表明更有效地使用粮食,将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抑制气候变暖做出巨大贡献。

In the industrialized world, much of the waste comes from consumers buying too much and throwing away what they do not ea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is mainly the result of inefficient farming and a lack of proper storage facilities.

在工业发达国家,多数粮食浪费与消费者购买太多食物、把没吃的食物扔掉有关;在发展中国家,农业效率低且缺乏适当的存储设施,是造成粮食浪费的主要原因。

“Food wastage reduction would not only avoid pressure on scarce natural resources but also decrease the need to raise food production by 60 percent in order to meet the 2050 population demand,”the FAO said.

“减少浪费食物,不仅能避免因稀缺的自然资源减少产生的压力,还能减轻需要提高粮食生产水平60%才能满足2050年的人口需求的压力。”联合国粮农组织称。

It suggested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to manage the supply chain more efficiently, as well as investing more in harvesting, cooling and packaging methods.

报告建议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更有效地管理供应链,以及更多地投资于收获、冷却和包装方法。

It also said consumer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serve smaller portions and make more use of leftovers. Businesses should give surplus food to charities, and develop alternatives to dumping organic waste in landfill.

该报道还说,在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应鼓励、服务弱势群体,更多地利用剩余粮食。企业应该捐给慈善机构剩余食品,开发替代食品以及有机废物倒入垃圾填埋场。

The FAO estimated the cost of the wasted food, excluding fish and seafood, at about $750 billion a year, based on producer prices.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基于生产者价格,不包括鱼和海鲜,一年所浪费粮食的经济损失约为7500亿美元。

浪费粮食的原因范文3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3亿吨,约占全球粮食生产总量的1/3,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00亿美元(约合49?410亿元人民币),每年食物浪费产生的碳足迹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相当于33亿吨的二氧化碳。如果把它比喻成一个国家,它将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排放国。

我国浪费的食物可养活3亿人

请客吃饭点了一桌子菜,五花肉仍是满的,整盘的炒菜心只动了几筷子,整桌精美的菜肴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买单了,也没人要求打包。于是,剩菜被倒进了泔水桶,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大餐馆十分常见。中国农业大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就高达800万吨,脂肪300万吨,这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如果加上食堂、家庭的食物浪费,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可养活2.5亿~3亿人。

“消费者的不当行为是导致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专家表示,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以及民间婚丧嫁娶重面子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了餐桌至少一半的食物浪费;而在家做饭时,多数人习惯随意倒掉剩余饭菜,或者一次性采购太多食材,过期发霉后作为垃圾处理等,这些“细水长流”的浪费往往能聚沙成塔。

在专家看来,当前标准化的配餐是造成食物浪费的很大原因。比如,中小学生的学校营养配餐的量一定,但是学生的食量受生长发育期的影响,差异很大,经常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完”两种对立情况;外卖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为了口碑,商户宁愿顾客浪费食物,也不愿因顾客吃不饱而招来投诉;航空公司的配餐存在的问题则是,乘客可能因不满意配餐的口味选择直接扔掉。

除了餐饮消费,我国农产品在生产、流通环节的损失也惊人。2014年,国家粮食局数据表明,全国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粮食达350亿千克以上,这相当于粮食进口量的一半。

浪费背后损失巨大

食物从田地到餐桌,与自然息息相关。它的浪费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大量水、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以及温室气体额外的大量排放。

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专家表示,粮食、肉类的生产过程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耕地、牧地的开垦,造成森林、湿地的破坏和碳汇的丧失;现代农业趋于高碳化,粮食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机,化肥、农药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农机使用中消耗柴油等化石燃料,直接会排放温室气体,耗电则会增加温室气体的间接排放;另外,水稻的种植过程也伴随着农田生态系统中甲烷的释放。

我国科技部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指出,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少浪费粮食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猪肉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35.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1万吨。

土壤肥力下降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0%,却养活了占世界将近1/4的人口。专家表示,在土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食物的生产更加依赖农药和化肥。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酸化、板结,降低了土壤利用率,而浪费粮食就等同于浪费了宝贵的耕种面积,加大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水资源浪费 我国每年农业用水量高达3 868.98亿吨。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食物浪费使得大量隐含的水资源白白流失,而过分依赖农药化肥,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等,也成为愈来愈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从幼儿开始“光盘”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食物浪费看似一件小事,却事关国泰民安、生态健康。自2013年我国开展“光盘行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食物浪费行为仍在继续。

浪费粮食的原因范文4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粮食行业资源,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国情、粮情教育,根据《教育部国家粮食局关于建立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节粮教育的通知》要求,自治区粮食局、教育厅在银川新城国家粮食储备库建立“银川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旨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爱粮节粮知识、体验粮食储藏作业的学习与实践平台。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是以农业文明著称的国度,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粮节粮的优良传统。进入新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出现了日趋“紧平衡”的新变化。爱粮节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开展爱粮节粮教育,也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同学们掌握爱粮节粮的基本知识,增强爱粮节粮意识,培养爱粮节粮的良好习惯,而且对于传承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优良美德,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粮食知多少

粮食是人的生命能量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当今,世界每年生产的粮食为24亿吨左右。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小麦生产国。东南亚的中国、菲律宾、越南、泰国、印度等是世界水稻主产区。中国的水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玉米在美洲和亚洲种植较多,美国的产量占世界的一半。    

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为 5.8亿吨左右,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安徽、江苏、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13个省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是粮食销区,宁夏、甘肃等属粮食产销平衡区。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0%左右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天下黄河富宁夏——富在粮食。远在4500年前的海原菜园文化遗址的窑穴中就藏有谷子。汉代时宁夏平原出现了“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的繁荣景象。隋唐时期,宁夏平原开始种植水稻。宋夏时期,“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明末清初引进种植了马铃薯。进入新世纪,宁夏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每年都在360万吨左右,人均占有粮食量居西北之首。

[图片:菜园文化遗址。平吉堡汉墓中出土的陶仓冥器。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籽粒及禾穗,世界粮食产区分布示意图,中国粮食产区分布示意图,宁夏粮食产区分布图等。] 二、饥饿的记忆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引起的饥荒比比皆是。由于缺粮,在中华大地上一次次地上演着“饥饿大逃亡”。饥荒袭来,成千上万的人们背井离乡去逃荒,哀鸿遍野,饿殍满地。近代中国,“民国十八年年馑”是国人挥之不去的阴影:1928-1930年,由于旱、蝗、风、雪、雹、水、疫灾并发,致使北方八省发生大饥荒,死亡1300多万人,难民达五千多万,出现了“人吃人,狗吃狗”的人间悲剧。

新中国成立后,饥饿已渐渐地远离了中国。但当今世界上仍有10亿多人处于饥饿状态中,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或相关疾病死去。由于干旱等原因,非洲已成为一个饥饿的大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1.5亿人受到饥饿的威胁,有上百万人被饥饿和四处蔓延的疾病夺去生命,有上千万人背井离乡,造成了“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目前在非洲大陆,至少有1800万人口面临严重的食品短缺危机,全球因饥饿而死亡的人口中非洲占四分之三。

【图片:中国历史上饥荒图片,非洲饥荒图片等。】

三、惊心的浪费

一粒粮食种子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无数次的“身份转换”,才能成为人们口中的美味佳肴。而其间的损失浪费也是触目惊心的。

我国农户家庭储粮占粮食产量的50%以上。由于受装具简陋,储粮技术落后,饱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影响,每年储粮损失在400亿斤以上。 

粮食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数次搬运才能实现。我国粮食运输量大,不论是从田间到仓房,还是从农村到城镇,在装卸搬倒、运输中抛洒和包装物遗留造成的损失,每年约100亿斤以上。

“过粗”“过细”的粮食加工也是粮食损失浪费的漏洞。在农村,粮油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粮食加工副产品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在现代粮食加工企业,追求大米过精、面粉过白等过度加工,由此造成的损失浪费100亿斤以上。

“舌尖上的浪费”更是惊人。由于不良的消费习惯,尤其是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的粮食浪费400亿斤以上。每年倒掉的食物至少可养活上亿人。

如此巨额的损失,每年总计超过1000亿斤,大约是1.45亿亩耕地的产量,相当于宁夏13年的粮食产量。如此可怕的浪费,吞噬的不仅是宝贵的粮食资源,更是稀缺的耕地、水源和能源。

[图片:田野耕耘图,粮食运输图,石磨、石碾加工图,宁夏各类仓房图片等。粮食产后损失示意图,农户家庭储粮图,粮食消费“剩宴”图等。粮食用途结构示意图等。]

四、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粮食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到底要经历多少辛苦呢?

粮食是自然再生产的产物,离不开土地、水和阳光。一粒粮食从农民手中生产出来,要经历耕地、播种、浇灌、施肥、除草、收割、打碾的劳作。有着除草时“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有着收割时“背灼炎天光” 的煎熬,有着打碾时“一夜连枷响到明”的劳顿。从“刀耕火种”到“二牛抬杠”,再到农业机械化,粮食作物是永远不会走出季节性的生产周期的,农民的劳作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

粮食也是季节性生产,常年消费的产品。新收获的粮食,还要经过运输、储藏、加工,烹饪,才能成为人们口中的美食。古往今来,从人背肩扛,到畜驮漕运,再到汽车、火车、轮船运输,粮食才能走进千家万户;从臼杵礁坊,到石磨石碾、机器加工,粮食才能进入寻常百姓的厨房;从地下窖穴,到地上仓房,防霉变鼠害,人们不停地进行着“粮食保卫战”。时至今日,各种生产方式也还不同程度地运用着,其间的辛苦“一个也不能少”。

[图片:耕作图、收割图,打场图,粮食运输图,石磨石碾、机器加工图。宁夏境内各类仓房,农户科技储粮仓。泾源县出土的宋代砖画像——推磨图、舂米图、挑物图。]

五、节粮的智慧

爱粮节粮是一种美德,也是一门高超的技艺。

粮食是有生命的,它像人一样不断地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用来维持生命。科学的粮食储藏,就是减少因“粮食死亡”而造成的损失浪费。在粮库储藏时,现代集成的智能粮情检测、低剂量环流熏蒸、智能控制通风和高效谷物冷却的“四合一”技术,有效地保持了粮食健康的生命。在家庭贮存时,也要干燥通风,防止米面虫害霉变;食用时,要粗细搭配,合理膳食。

    爱粮节粮需从每个人做起,更要全民的行动。为了体验民间的疾苦,300多年前的康熙大帝微服私访,要吃宁夏的糠面窝窝头;为了唤起人们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联合国农粮组织干事迪乌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9年绝食一天。为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批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为了号召大家节粮,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了“光盘行动”,倡议在饭店用餐,剩饭打包,“光盘”离开。

[图片:领袖照片,名人画像,拾穗图,“光盘行动”宣传图片,节粮宣传画等。康熙微服私访写意图,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

结束语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浪费粮食的原因范文5

食物浪费――全球性问题

在英国,一份来自“零售活动”公司(Retail Active, 一家咨询公司)的新调查显示:水果,沙拉还有蔬菜是每周购物篮中浪费最多的食物品种,而香蕉则是浪费最多的食品,紧随其后的是鲜牛奶。

另据“每日电讯”的报告,一个四口之家平均每月要扔掉价值15.70英镑的食物,而年龄超过57岁的人群则显得颇为节俭,平均每月只扔掉价值3.36英镑的食品。

而美国国内产生的食物垃圾数量更是惊人。2008年,美国的食物残渣约占其城市固体废物总量的12.7%。其中只有不到3%(约3200万吨)被回收并循环利用了。其余的(约3100万吨)按照环保局的说法,则被丢弃在垃圾填埋场或是焚烧炉中了。

食品浪费不单单是美国和英国的问题,更是全球性的问题。

从总的趋势看,在发展中国家,粮食损失更多地发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而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零售和消费环节的食物浪费量通常较高,占浪费总量的31%至39%,而低收入地区为4%至16%。

食物浪费的双重代价

英国的一项旨在杜绝浪费,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废物与资源行动项目曾披露,英国人一年浪费约670万吨食物,相当于英国家庭购入食物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浪费的食物价值约160亿美元,如果折算到各家各户,平均每年每户要浪费约800美元的食物。

食物浪费不仅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给环境带来压力。

专家表示,如果能避免这些食物浪费,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将减少1500万吨,相当于从英国马路上减掉五分之一的汽车。

废物与资源行动项目主任利兹・古德温说:“虽然人们购买大量蔬菜和水果的初衷是为了健康,可当人们把它们扔掉时,显然并非是一件好事情。”

全球粮食系统影响世界生态环境

全球粮食系统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生产远远高于消费数量的食物只会加剧对环境的压力,在这一重压下,全球超过20%的耕地、30%的森林与10%的草原正在退化;9%的淡水资源被消耗,其中70%被用于农业灌溉;农业与土地用途的变化,如砍伐森林,造成超过30%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度捕捞与管理不善导致鱼类数量下降,约30%的海洋鱼类资源被过度开发。你扔掉的也许只是粮食,但也会让这么多地球宝贵的资源付之东流。

据报告显示,亚洲谷物浪费是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可对碳排放、水和土地利用造成重大影响。此外,稻米生产因其甲烷的高排放和大量浪费而尤为引人注目。与粮食相比,世界各地肉类的浪费量相对较低,但肉类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却很大,主要体现在土地占用和碳足迹方面。尤其是高收入国家和拉丁美洲,它们肉类的浪费量占全部肉类浪费总量的80%。如果不包括拉丁美洲,高收入地区所占比例约为67%。

浪费粮食的原因范文6

国旗下讲话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让“光盘”变成“光荣”》。

有时候,看到校园里有被人随意丢弃的没有喝完的饮料,没有吃完的早餐,只咬了几口便丢在地上的苹果,食堂饭桌上大量的剩饭剩菜,我非常痛心,这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粮食。粮食不足曾经在很长时间成为困扰我们中国人的最大忧虑。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饿死人的惨剧,可是,有一部分国人在度过了吃不饱饭的日子,现在富起来以后,开始大吃大喝,从餐厅食堂到酒馆饭店,食客已散、佳肴未动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有人还在网上搞“大胃王”吃播秀,有些地方甚至以饮食文化为名,大行浪费粮食之实。看到大量的食物被当成垃圾整车整车运走,不禁令人想起一句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新中国成立71周年,我们早已经告别了缺衣少食的困难时期,同学们谁都没有挨过饿,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天天吃的大米饭是怎样来的。超市生产不出来粮食,生产粮食需要土地,需要适合的阳光、水份、养料和大量的人力。我国是一个耕地少、人口多,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至今还未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因为浪费,我国从一个粮食自给自足国,成了一个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的粮食占了国民所需粮食总量的百分之十。全国有1.6亿人口吃的进口粮,而另一方面,我国每年在餐桌浪费的蛋白质有800万吨,脂肪300万吨之多。这些浪费的粮食可供2亿人一年口粮所需。所以,提出了关于“光盘一族”的倡议,建议大家在外吃饭,尽量适当点菜。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是新时代的文明标准。

同学们,爱惜食物,杜绝餐饮浪费,既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虽然近些年的连年粮食丰收,让我们牢牢捧住了自己的饭碗,但我们应该牢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古训,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危机意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国际大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我们需要增强风险意识,营造好“浪费粮食可耻、绿色消费光荣”的文化氛围。今天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我们更应当牢记: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争做光盘一族:吃饭的时候努力光盘,让“光盘”变“光荣”!

国旗下讲话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粮食,从我做起》。大家还记得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古诗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见古人对粮食的珍惜程度;而如今,人们的生活开始富足起来,餐桌上的菜肴多起来,人人过起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就渐渐忘记古人的教诲。铺张浪费几乎成了现代人的标配,酒足饭饱后,餐桌上总会剩下许多食物,请大家设想一下,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这样浪费粮食资源,富足的生活还会持续多久呢?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它的设定宗旨是唤起全世界对粮食问题的重视,并促进农业发展,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增强公众对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促进向发展中国家传播技术,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

浪费粮食的原因范文7

小时候妈妈讲过很多次相同的故事,说一个小孩,吃饭总是糟蹋粮食,结果没有活多大就死了,小孩不服气,去找阎王,问为什么让自己这么小的年龄就死了?阎王带着他去看,见到一个仓库里面堆满了粮食,阎王指给他说这就是你一生需要食用的粮食,因为你浪费太多,粮食已经用完,没有了粮食,人靠什么活,可不就要死了。妈妈说,那个小孩哭呀!可哭也回不来了。我小时候听了这故事很害怕,原来粮食和死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所谓迷信的故事,给我的童年打下深深的印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知道妈妈讲的是吓唬孩子的,但习惯养成了,我一直对粮食有种特殊的敬畏。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粮食富余了,人们对粮食的珍惜,从淡漠到遗忘,我看到身边的孩子就有,习惯吃一半倒一半,剩饭已经成了一种惯例,好像不剩就没吃好一样。

春节有一次参加聚会,有幸和一些老人一起吃饭。主食吃的是捞面,当第二碗捞面上来时,大家都吃饱了,一个有意思的场面出现了,在座的几位老先生,看着桌子上已经吃不动的第二碗面条都很心疼,可几位老人又不好意思直说,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拿起筷子,在择面条碗里的菜码,意思是说,这是一碗没动过的干净的面,别扔了。这一场景让我看着心酸。看得出这些老人家不常出席饭局,满桌子的剩菜饭,最让他们放不下的就是粮食,甭说这点面条,现在的饭桌上糟践的东西多了,好像不扔点东西,就怕人家拿自己当穷人似的,让人看成穷人就没脸做人一样。我和老人说,这些东西都打包。老人们听了这话,才如释重负地出了一口气。他不在乎是谁打包,重要的是别糟蹋了粮食。老人可能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有些不合时宜,自我解嘲地笑着说,小时候挨过饿!这话让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浪费粮食的原因范文8

本文出自网易社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网易

粮食浪费知多少?我们无看到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发表的谈话,触目惊心:全球每天竟然有1.8万儿童饿死,有8.5亿人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

而我们,却因为营养过剩而忙于减肥并乐此不疲,为比富贵攀豪奢而沾沾自喜。学生食堂被丢弃了大量的饭菜,用珍贵的粮食酿造的酒喝下肚的一年可以灌满一个西湖……

我做为一个当代的中国人感到汗颜。

中国本是一个以勤俭节约为美德的国家。古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一直被家长做为给孩子的启蒙教育的教材,而让这段小诗人人尽知。孩子的爸爸妈妈给每个孩子做诗的启蒙教育时,有认真讲过这首小诗的含意么?有教育过孩子世界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因而要节约每一粒粮食么?

生活很富足,富足到人们把地球当作不停产出的宝地,可以养活无限增长的人口。但是事实不是,事实是我们在整个整个的馒头被丢弃,一袋一袋不够口感好吃的大米被扔掉的时候,世界还有那么多饥饿的孩子充满欲望的眼睛在让人心碎的凝视着。而怀抱他们的妈妈,则是因为绝望而熄灭了渴求的眼神。事实是,当人们只要开口势必豪宅华车的时候,没有谁会再想起节约一粒微不足道的粮食,而国家却需要拿出战备储蓄的粮食来平抑不知不觉悄悄上升的粮价。

我们浪费,我们不自知。我们豪奢的毫无理由,我们却不知耻。我们要一直等到饥饿降临于头顶,才懂得粮食很珍贵。我为我们的这种麻木不仁和后知后觉而感到羞愧。

昨天还在为逛公园时笑话大吃碗仔面的游人们说“要是大年初一就过得又饥又渴可不划算”的我,兴高采烈的带着家人去西餐馆饕餮,今日就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深深的感到内疚。

我想,有太多的人都有过我这种经历,却毫无感知:把别人的节俭当作笑料,为自己的挥霍以为自豪。

但是今晨,正月初二,中国人正在继续着无尽的豪奢的春节的今晨,我被这则短短的报上内容而震撼,而让我反省起自己,以及国人现状的种种浪费,尤其是对粮食的浪费。

我想,我们该把当年毛泽东提出的口号再搬出来重温一下,一半给政府和企业官员,一半给我们自己: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拉动内需,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弃拙大而换精巧,而绝对不是我们这样对最原始的粮食资源和森林资源以及各种资源的浪费:除了我们丢弃的菜饭,还有粗糙的一次性筷子,到处飞寄的纸质贺卡,以及中秋节或者任何时候小小的礼品大大的包装……

腊月二十八,清理卫生时,丢弃了两盒中秋的月饼。莲茸,蛋黄,烤制的油汪汪的面皮,还有精美的木质包装盒,里面衬着闪光的丝绸……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我需要忏悔。也为那些为敛小财而疯狂的糟蹋着各种珍贵资源的制造商和经销商而忏悔。

须去看大环境,只需检视一下我们自己,就明?了。

浪费粮食的原因范文9

这个数字有些“亲切”。可不是嘛,前些天才听了另一组数字: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贫困人口,他们每天的生活费平均只有6块3毛钱。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连午餐都吃不上,以至于志愿者要发起募捐3块钱的“午餐革命”。当那些面有菜色的孩子心满意足地吞吃着“爱心午餐”的时候,我们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而另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许多人却在因为吃得太多而拼命消化,为营养过剩发着愁。后者自然不在乎桌上堆着的食物,更不会在乎潲水缸中的剩菜剩饭。

咱中国人在吃饭方面已经吃出了闻名天下的饮食文化,这本不是什么坏事,化庸常为神奇能把饭吃成文化,也是值得自豪一下的。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吃饭的事情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可惜的是,咱中国人从古至今,吃饱和吃不饱的时候几乎总是交织在一起,而且吃不饱的记忆更加刻骨铭心。大约是吃饱不一定记得,饥饿的感觉才驱之不散吧。饥饿的记忆如此深刻,原因是在几千年的历史的长河中,常常见到“饿殍遍地”“人相食”之类的极端字眼,饱食终日的时候并不多而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到了我们这代人,饥饿记忆当然有,但比起我们前一代人已经少多了。听到过父兄那些人关于“自然灾害”年代的回忆,那些事现在人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了,可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我们这代人的温饱不成其为问题的时间似乎并不很长,三十来年的时间吧,所以很多人不应该彻底忘记饥饿。现在许多人吃饱已经不是问题,所以很容易就忘了饥饿时难受的感觉。据说现在正由温饱向小康社会转型,可正如前述资料所说的那样,一亿多贫困人口的存在,绝对数字相当庞大,他们的温饱问题依然突出。

这些道理许多人都明白,然而到了特定场合就不起作用了,如果说公款吃喝浪费不心疼的话,就算是自己掏腰包的人一上餐桌好像也不太注重节俭了,似乎盘子中剩些菜饭才显得有面子。很多人下馆子都像是最后的晚餐,一副明天就不过了的样子,请人吃饭吃不吃得完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必须要有面子。有面子的主要表现就是桌子上食物的多少,吃不完又很少有人主动打包,因为那是十分没面子的事情。只是这“面子”的成本着实高了点,能够养活两亿人口的粮食就白白扔掉了。不错,我国粮食每年都在增产,而且幅度还比较大,但产量再大也有限度,相对于需求而言,粮食永远是个稀缺品,再多也经不住无度浪费。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