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前沿科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5-13 11:50:36

前沿科学论文

前沿科学论文范文1

一、培养创新型企业管理研究生的意义

1.培养创新型企业管理研究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目前的市场经济是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产业为特征的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与信息的应用与转化。知识经济的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和转化主要依靠知识创新、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并以经济发展的高创新性为特征。这种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而这种人才必须具有坚强的创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具备完备的市场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同时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新型企业管理研究生人才。这种人才是适合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也是能在经济、科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

同时,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对这种创新型企业管理研究生人才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的学习能力,他们要能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组织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二是人才的研究能力,他们要能思考和研究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三是人才的创新能力,他们要能将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企业实践,并使创新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前提,即学习的应该是学科前沿的知识,研究的应该是学科前沿的问题,而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的也应该是学科前沿理论。

2.实施企业管理研究生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部署,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涉及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而人才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具体到企业管理二级学科,这一重要环节便是培养创新型企业管理研究生人才。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要求我们在如下三个方面切实做好工作:一是转变研究生教育观念,要坚持市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二是要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如加大企业管理外文教材的引进,实施双语教学等;三是要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其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工作无疑都是以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管理研究生人才为核心开展的。

二、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立足学科前沿的教育思想

石家庄经济学院在企业管理硕士生培养上已有多年实践,并从2004年开始独立培养(之前多为合作培养)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一直以培养创新型企业管理研究生人才为教育目标,坚持立足学科前沿的培养理念,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做法,创立了一种企业管理硕士生的培养模式。几年来,我校企业管理已有四届毕业生共65人,其中8人考上了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其他毕业生也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总结几年的经验,我们认为,实施企业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需要研究生培养单位立足学科前沿,因为只有立足学科前沿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同时,只有立足学科前沿才能建立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在这一前提下,使研究生学习的是学科前沿的知识,研究的是学科前沿的问题,而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的也是学科前沿理论,这样有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育。

1.要鼓励、指导研究生了解、熟悉学科前沿理论知识。要培养创新型企业管理研究生人才,就要让研究生掌握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要阅读一定量的企业管理经典名著。我们鼓励、指导研究生阅读《哈佛商业评论》、《中外管理》、《管理世界》等反映学科前沿的高质量杂志,同时要求研究生阅读诸如斯蒂芬·P·罗宾斯的《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菲力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新千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等经典著作。通过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前沿学科知识,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参与导师的学科前沿课题。在鼓励、指导研究生了解、熟悉学科前沿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导师要有一定量的立足学科前沿的课题,并让研究生参与其中。只有参与到学科前沿的课题,才能促使研究生深刻思考学科前沿问题,才能使研究生有机会提出一些有关学科前沿的见解。如果研究生导师不能立足学科前沿,做一些学科前沿的课题,研究生一般也就没有机会思索学科前沿问题,这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3.积极实施新儒商人才培养工程。只有能力和品质相符的人才才是我们要的创新型企业管理研究生人才。新经济时代“管理”重心的变化要求“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工业经济时代,其管理重点是生产管理,是扩大规模增加产量,生产环节成为管理中心。管理的重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在新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是研究与开发、切实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及职工的道德、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管理的重心由单纯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向知识(包括技术)的生产与开发转移。提高知识的生产与开发率成为衡量企业的重要指标。管理重心的变化对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管理人才必须重视道德素养的培育和个人诚信的树立,这是非常关键的;二是重视学习多元化的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等必备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信息学、生态学、技术创新学等;三是新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依托信息手段,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四是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要体现“韧性”和“柔性”,具有自组织、自适应的能力。对此,我们建议实施新儒商工程,把企业管理研究生培育成新时代的儒商。概括地说,我们培育的“新儒商”内涵包括以下三点:①具有仁爱之心,能够满足市场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科技创新的变化,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吸纳国外先进文化,融合提炼,形成特色;②具有渊博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具有经营、管理、营销、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③诚实守信,博学创新,爱岗敬业;发展实业,服务人群,报效祖国。“新儒商”既包括以新儒家文化为底蕴的现代商业,也包含继承弘扬儒家文化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商人、经营者和管理者。我们认为,新儒商工程则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为底蕴,吸纳西方先进的科技、管理与文化,通过教化与经营实践,培养、造就适应当代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新型经营者、管理者的过程。儒商工程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包括:目标系统、价值系统、知识系统、能力与行为系统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环节上努力。

4.将实践贯穿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企业管理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新。所以,我们提出,在整个模式中,应始终贯彻以实践,把研究生了解、熟悉的学科前沿知识通过与课题的结合产生一些理论上可行的做法,再把这些做法应用于实践,用实践检验其正确与否。这样往复循环的过程就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三、关于立足学科前沿的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1.研究生坚实的学科基础是培养的前提条件。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研究生有坚实的学科基础,这是培养的前提条件。这其实是传统知识继承和创新性学习和研究的关系处理问题。我们认为,创新性学习和研究应建立在对传统知识的继承上。所以,我们培育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应强调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本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要注意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如不仅要掌握管理学的知识、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也应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要求,为后继的创造性研究和创新性的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2.研究生在科研上追求学科至高点是有力保证。研究生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是主动的,这体现在是否在科研上寻求学科至高点。如果研究生在立足学科前沿上是主动的,他们将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是立足学科前沿的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也是立足学科前沿的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够成功的有力保证。为保证研究生在科研上寻求至高点,就应引导、培养他们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兴趣,在学科前沿问题中寻找自己有优势的领域,积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并积极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同时,积极了解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某一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并了解某一研究方向名家的学术观、理论与研究方法。

3.研究生导师具有创新意识,立足学术前沿,承担学科前沿课题是关键环节。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其研究是否立足学科前沿,并承担有一定的学科前沿课题关系到创新型企业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成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其对研究生的学术甚至生活影响都是非常大的。研究生导师在培养研究生上,应首先掌握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熟悉某一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熟知某一研究方向名家的学术观、理论与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一定数量的立足学科前沿的课题。这是实施立足学科前沿的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

4.将学科前沿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是重要保障。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学科前沿理论。由于学科前沿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一般偏少,而要消化、掌握一门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需要付出艰辛的、不懈的努力,而这个过程就是企业管理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育的重要保障。我们很重视研究生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联系与研究生导师课题有关的或与研究生学术兴趣有关的企业,安排研究生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组织参加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是有益补充。作为创新型企业管理研究生培养的有益补充,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校(甚至高一层组织)组织的学术活动,也要积极参加研究生培养部门(如商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作为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研究生群众组织(如研究生会)也应积极组织一些学术活动。参加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可以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探讨学科前沿问题,这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文修.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

[2]苗泽华,毕园.新儒商的商业伦理观及其管理模式[J].商业研究,2010,(9).

[3]吴文进,等.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内容及途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0).

[4]丁英宏,等.试论加强研究生科研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及内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9).

[5]李纬娜,张东操.研究生教育模式该改改了[N].中国青年报,2001-05-24.

[6]Hughes,M.g.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pureorapplied,Studiesin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1984,35:5.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探索与实践”(S040342)和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资助项目“企业管理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探索和实践”的研究成果

前沿科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前沿知识 功能 途径

生物科学前沿是指生物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或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生物科学前沿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教材基础知识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一、渗透生物科学前沿知识的功能

1.更新和充实高中生物教学内容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学内容也要现代化,教学内容要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教材内容往往比较滞后,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前沿的生物学知识,使高中生物学教学和科技前沿接轨,让学生对前沿知识多一些了解,使教育真正的面向现代化。

2.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现在很多高考题都是以生物科学前沿知识为背景命题的,出卷人也越来越注意前沿知识与教材内容的结合,考试范围在扩大。所以,在教学中渗透一些生物科学前沿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使两者之间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很多学生是希望老师补充生物科学前沿知识的,适当地补充可以提高学生生物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思维、激发求知欲。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生物科学前沿知识是对已有生物学知识的发展、突破和创新,学生在前沿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养成创新习惯,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4.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有人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生物科学前沿知识的渗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究的动力,形成对生物的持久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将来会献身于生物科学研究中,成为推动生物科学发展的生力军。

二、生物科学前沿知识渗透的途径

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渗透

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很多复杂的前沿知识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接受。比如PCR技术中DNA复制的过程不好理解,通过Flash展示,学生接受起来就非常容易。另外,多媒体容量大,可以节省紧张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间。

2.课外搜集资料,课堂上讨论交流

前沿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全在课堂上完成,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图书馆或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也可以由老师提供材料,拿到课堂上讨论,集思广益、激发“头脑风暴”,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前沿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

3.结合习题渗透

很多高考题、模拟题都是以生物科学前沿知识为背景命题的,老师在评讲习题时带领学生了解这些知识,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4.通过展示栏展示

可以充分利用教室或校园内的展示栏,把新出现的生物科学前沿知识或热点展示出来,让学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例如2012年网上讨论比较热烈的“黄金大米”,通过我们及时地展示,学生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基因工程的内容,还引发他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讨论,更好地促进了教材内容的学习。

5.结合科普讲座渗透

在学校开设的活动课中可以增加一些科普知识讲座,相对其他方式而言,讲座更深入、更具体、更系统,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较高层次理解和把握生物科学前沿知识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6.充分发挥生物兴趣小组的作用

建立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适当地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网络等途径获取资料学习和研究,在课外完成生物科学前沿知识的学习。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示、交流汇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另外,通过他们对其他同学的宣传和影响,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生物、关注生物科学前沿知识的发展,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用的几种手段,当然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只要老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注意知识的科学性、把握渗透的度和量等原则,采取恰当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国家的明天需要他们来建设,中学生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适当地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还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使生物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与时代感。

【参考文献】

[1]吴本连.化学前沿知识教育功能例谈[J].山东教育,2001(11).

前沿科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东部沿海地区;体育理论建设;任务

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体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体育产业的发展与体育市场规范化程度不相适应的矛盾

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方式及其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人们的体育意识和参与行为的变化,刺激了体育服务市场的迅猛发展,现在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到处可见的不同类型的健身房、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中心正在逐渐向社会开放,各类体育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也异常活跃。但是,由于有关部门的责权界定不明确和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缺乏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导和监管,使得目前体育市场的管理较为混乱,少数不法分子更是鱼目混珠,利用体育场所进行违法活动,影响了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体育事业发展要求与各类体育人才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随着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向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对各类体育人才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近年来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各类体育人才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各级体委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不高,据对大连、烟台、威海、青岛、连云港、上海、杭州7个城市的统计,体育管理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8.5%,有相当一部分管理干部缺乏科学管理知识或是专业知识陈旧。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缺乏,目前从事体育经营管理的干部大多数来自体育行政系统,不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也不具备相应的经营管理能力。这些情况表明,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各类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各类体育人才的素质,否则将极大地制约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体育整体规模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理论建设面临的任务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体育发展的现状表明,在实现上述转变过程中,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得到澄清,当前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必须引起体育理论工作者的注意。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在协调发展中重点转移问题的研究

数十年来竞技体育作为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现阶段仍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当前要系统研究东部沿海地区群众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群众体育作为新时期体育工作重点的环境特征和变化依据,研究群众体育作为战略重点的转移机制,探索从观念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的操作途径,结合东部沿海地区环境特征和有利基础,研究加快重点转移过程中体育体制改革的步伐。

(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系统研究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全民健身计划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特别要从理论上研究和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两者之间在目标、原则、运作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根本差异,运用系统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全民健身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完善全民健身的新体系。

(三)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体育产业包括体育、体育广告、体育旅游、体育技术劳务和体育的物质产品等方面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面临着速度和效益的矛盾,重发展、轻效益的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面临着培育与立法的矛盾,体育市场的管理较为混乱。因此当前从理论上要研究在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体育经济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调整体育内部经济活动机制和提高体育事业经济效益的途径,研究体育市场的法制建设、政策实施和规划制定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措施,研究在管理上切实把提高效益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心的具体措施。

三、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体育理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加快体育理论建设步伐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低。体育理论的发展与体育社会实践的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未能从总体上紧跟体育实践的发展步伐,比较多的理论研究仍停留在沿海地区体育发展的经验总结阶段,未能根据当前转制的迫切需要提供有理论依据的发展对策措施。由于理论储备和指导不足,给包括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在内的体育社会实践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体育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力量投入还未能紧跟我国体育事业战略重点的转移。重竞技、轻群体,重微观、轻宏观的现象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体育理论研究工作中比较严重,一些主要的体育科研机构基本上都还是以为竞技体育服务为主,群众体育科研未受重视,体育经济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力,与当前体育社会实践的发展方向不相适应。

3.体育理论研究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不协调。由于重应用、轻基础,使应用研究本身缺乏发展推动力,在学科分化过程中结构不够严谨,交叉现象严重,有的学科分化后的基础不牢,缺乏形成自身的科学基础体系,另一方面,在与其它学科结合形成的应用学科中,缺乏应用学科本身所必须具备的材料,尤其是一些新产生的应用学科生搬硬套和空洞的现象比较严重,给体育理论研究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建议

1.要重视科研选题促进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结合,使体育理论研究始终紧扣体育实践面临的问题。

2.要重视广泛吸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基础理论方面,形成牢固的基础,完善体育应用学科的体系,形成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

3.加强体育理论研究工作的协作攻关。重视体育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通过扩大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的规模,加快体育理论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于军,李永献,范世晔.山东省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前沿科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学术地位 跳高理论 塔尖理论 云端式工作室 网络力量办大事 创本位 选择性承认 保护性否认 公共云服务平台 学术推荐系统 看图解题 看图识才 九度人才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26-09

Abstract: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academic statusesof the scholars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ir highest achievements rather than comprehensive academic contributions, further, with the five-step visualization approach, the paper preciselyvisualizes the academic statuses of the scholars in the “frontier knowledge map”, so to form a new way to shape and identify the academic reputation and academic status of the scholars in the Internet Age. This method will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tting-edge scholar certification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fixed-term academic honor systemand carrying out the cutting-edge scholars responsibility system.

Key Words:Academic Statuses;High Jump Theory; Spire Theory;Cloud Type Labs;Network Power Canto Get Big Jobs Done;CreativityCOriented;Selective Recognition;Protective Deny; Public Cloud Services Platform;Academic Recommender System;Problem Solution by Way of Picture;Identify Talent by way of Picture; 9 Dimensions Talent

对专家学者(以下合称学者)的学术地位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与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不仅事关学者获得晋升、资助、荣衔、名望,更事关学术资源的合理分配,事关科研活动与学术合作是否富有成效,尤其是直接决定了学术带头人的甄选,因此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头等大事。笔者提出的学术带头人决定论对此有简明有力的说明,即:(1)只要科技体制机制不是特别糟糕,经费有一定保障,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就是决定性的;(2)研究团队、课题组的水平取决于学术带头人的水平,而不取决于团队或课题组中水平最高的学者的水平;(3)只有学术带头人是名符其实的前沿学者,即当下的一流学者或潜一流学者,才可能取得前沿突破,团队或课题组中的其他成员才可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带头人的绝对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在企业界也有一种说法,即使项目再好,如果没有合适的带头人也不会上马。[1]

可以把学者分成顶尖、拔尖、优秀、普通四个等级,顶尖学者是获得或达到诺贝尔科学奖、菲尔兹数学奖得主水平的学者,当然这些科学大奖得主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例如:爱因斯坦是大师中的大师、顶尖中的顶尖,但是为方便起见我们就用这四个等级而不再细分。迄今为止,有两类方式来确定学者学术地位,一类以单项成果决定,另一类以综合成果决定。前者仅对于顶尖学者实现了准确的学术地位的评价与定位,就是用一项具体的标志性科学成果来确立其学术地位,往往这个标志性成果正是该学者的最高成就(当然也有例外,爱因斯坦的最高成就相对论并没有获奖),这与科学技术史的评价是一致的。当然,这些大奖往往还不够及时;后者是利用综合成果决定,包括院士等终身荣誉等。笔者把第一类用学者最高成就确立学者地位的做法扩展到拔尖学者和优秀学者层次,包括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高层次人才计划学者(学者、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等,之所以需要对这些高层次学者的学术地位进行准确定位,是因为他们往往就是学术带头人,是要为他们配置大量资源的。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学者地位是学者的学术地位,而非学者的社会地位,因为后者是综合学者对社会的各种贡献来确定的,例如:我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主要是社会地位(因为其中不少研究工作并非原创,难以用学术标准衡量,但是对国家安全的贡献巨大)。该文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及时准确地认定高层次学者的学术地位,让他们及时胜出并充分发挥作用,共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讨论及时准确认定高层次学者的学术地位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二是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求解;三是集成这些解答形成认定学者地位的程序并举例说明。

1 及时准确认定学者学术地位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如上所述,及时准确认定高层次学者的学术地位是一个世界难题,即使诺贝尔科学奖、菲尔兹数学奖可以比较准确认定学者地位,但是往往还不够及时,而且能够获这种大奖的学者毕竟凤毛麟角,许多拔尖人才、优秀人才的学术地位都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认定。笔者认为只有解决三个问题才能够破解这一难题。一是确定学者地位的标准是什么?及时和准确可能难以兼顾。在确定学者地位的标准上人们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显然应以学术贡献定学术地位,但是学术贡献的内容多、范围广,包括学术成果、学术组织工作、教学工作等,至今也没有明确究竟是以那项内容为主还是以综合贡献为主作为标准;二是如何利用合理的标准及时准确地评价、确定和展示学者的学术地位;三是学者获得认定的学术地位在现实当中有什么用处?

2 跳高理论、塔尖理论与金牌优先法则:最高学术成就决定学者的地位

笔者认为应该以学者的最高成就而不是综合贡献来确定学者的学术地位,而且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优秀学者、杰出学者、顶尖学者等高端学者,因为普通学者的最高成就无足轻重,也无所谓学术地位。理由有8项:(1)科学是追求卓越的事业,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科尔兄弟(J.R.Cole和G.Cole)经过大量统计研究得出结论:在科学上,是由于论文的质量而非数量导致研究人员取得成功;[2](2)科学技术史充分证明学者名垂青史是因为其做出里程碑式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写入教科书的也是里程碑或重大突破、重要突破式的成果,达不到这种高等级水平的成果再多,也不能出现在科技史册和教科书中,而且在科技史上的地位是由科学家最高的成就决定的,例如:爱因斯坦的地位是由他提出的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决定的,即使没有其他成果,他仍然是与牛顿比肩的科学巨擎,而如果没有提出相对论,则依靠他在光电效应、量子理论、布朗运动等领域的贡献,爱因斯坦只是一流的物理学家。也就是说,学者的成就再多,如果没有一项特别突出的成就,也是不能青史留名的;(3)从诺贝尔科学奖、菲尔兹数学奖等科学大奖的实践来看,获奖者都是因为一项具体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而获奖,获奖者的学术地位也因此确立,多年来这种确立学术地位的方式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4)“跳高理论”与“金牌优先法则”。“跳高理论”或称“跳高效应”是笔者提出的,它能够体现创新领域的卓越效应,是一种反木桶理论,能简要地说明最高成就决定学者地位,它有三层含义:其一,是运动员跳多高取决于跳得最高的一次。跳过10次2米20,不如跳过1次2米30;其二,是对于团队而言,则如硅谷之父、弗雷德里克・特曼所说“对于一个运动队而言,一个人能够跳过7英尺,比人人都能跳过6英尺有意义”,这种反木桶理论强调长板效应,适合解释拔尖人才的作用,即在创新领域、科学技术领域“十个二流人才抵不上一个一流人才”(哈佛大学前校长康南特语);其三,是公开透明、公平竞争、高标准严要求对优秀选手有利,如果入选标准是2 m,则入选的人很多,跳得高的运动员不一定有优势,可能与教练关系好的才有优势。实际上在竞技领域,许多情况都是如此,比如,运动员跑多快取决于跑得最快的一次,投掷多远取决于投得最远的一次等。[3]在学术界如果以做出突破性成果论英雄,并在网上公开透明地展示突破点四要素,则做出突破性成果的学者就会受到善待和重视(获得公认者自不待言,但是绝大多数已经被发达国家争聘,对我国最有实际意义的是已经做出突破而尚未得到公认的潜一流学者),否则,不少人都达标,做出突破者并没有优势,结果功夫在学外,学官们自然如鱼得水,学术界的官本位就能够一统天下。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提出学术评价的“金牌优先法则”,借鉴奥运会各国成绩金牌榜,即尽量以最高水平的成果来代表被评价对象的水平;[4](5)“塔尖理论”或“塔尖效应”,这是笔者提出的另一个反木桶理论,通过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来说明卓越效应的重要性。“塔尖理论”说明塔尖的高度决定了塔的高度,塔尖越高,塔尖下面的塔身也越高。众所周知,高创造力与高产是正相关的,笔者认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高创造力与高产的创造性成果正相关,而不是与普通成果的数量正相关,所以用最高成就决定学者地位也同样能够体现其整体创造性成果的水平,科技史上许多学术大师,都是有一项最突出的成果,同时还有若干突出成果,例如: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斯・韦伯、丘成桐都是如此。厚度、深度、高度、速度、力度、锐度、热度、亮度、气度是人才的九个要素,高度是其视野与情怀,其最高成就则是高度的具体体现。对于不同行业、领域,同一领域的不同阶段,这九个要素的结构、功能、侧重都会有所不同,九个要素构成优秀人才发展才能、施展才能的九度空间,拥有这九要素的人才称之为九度人才,其人格称之为九度人格。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提出针尖战略,就是在一个细分的小领域在世界上做得最好,在学术研究中,用塔尖战略应该更准确,因为作为自由探索的精神活动,不可能自我限制思考的范围,学者通常会在几个细分领域和交叉领域进行自由探索,塔尖理论既强调了针尖战略要求的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得最好,也更符合学者自由探索,多头并进的实际情况。塔尖理论也说明由学者的最高成就来确定学者的地位,并不是说其综合贡献不重要,而是综合贡献已经水涨船高地体现在最高成就的高度之中了;(6)核心特征识别法,学者的地位取决于其核心能力,学者的核心能力只有一个,就是创造力,而前沿突破能力是创造力最有效的体现,它实际上是学者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核心能力所反映的特征就是学者的核心特征。当然,最高成就就是最重要的前沿突破性成果,因此,最高成就决定学者的学术地位,也是学者核心特征识别法的应用。综合贡献可以靠勤奋积累而成,不能准确反映学者创造力的程度;(7)学者的地位不仅仅是荣誉,通常还与能否承担学术带头人有关,最高成就可以准确反映学者的核心能力的水平(即创造力的水平),而学术带头人的核心职能就是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分解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流程,进行总体设计,亲自突破问题的核心难点,分配任务,整体集成,把握研究进程,管控研究质量,而这完全依靠学者的核心能力――创造力,目前国内强调学术带头人要有组织管理能力,指的多是行政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这并非学术带头人的核心能力,实际上学术带头人的核心能力就是学者的核心能力。某些工程领域的工程带头人也许更多需要行政管理与人际协调能力,但是学术带头人与工程带头人是不同的,学术带头人的核心能力就是学者的核心能力――创造力;(8)确定学者的学术地位是很复杂的事情,上述理由说明是学者的最高成就而不是综合贡献决定了学者的地位,而且越是高端学者越是如此,对于普通学者无所谓学术地位,所以,用综合贡献倒是可以衡量其工作态度。确定高端学者学术地位的复杂性导致可能没有一种原则是绝对正确的,无论哪种原则都会存在分歧和争议,如果用综合贡献来决定学者地位,出现的争议会更大,例如:不同贡献之间的关系如何,权重指标如何确定,如何加权、加总?所以从可操作、可实施的角度看,用学者的最高成就而不是综合贡献来决定学者的学术地位也是更合理、更可行的。也就是说,以最高水平的单项成果确定地位既合情合理,又简单易行。

综上所述,学者的地位是由其最高的学术成就决定的,实际上,在科学技术史和现实当中也都是这样认为的。通过上述分析,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是成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决定了学者的成功,是最高成就而不是综合成就决定了学者的学术地位。”进一步,笔者更周到的表述是:“在细分领域的最高成就决定了学者在该细分领域的地位,学者的学术地位由其在相对最重要的细分领域取得的学术地位所决定。”这种以最高成就决定学者学术地位的原则可视为一种定义,它最为简洁有效(如此复杂的问题也没有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因此这样定义是合理的),适合各个层次的学者,尤其适用于高端学者(顶尖学者、拔尖学者、优秀学者)的学术地位的确定。当然,成果的数量可以反映其勤奋的程度和研究范围,对于没有做出过突破性成果的普通学者来说还是有意义的。实际上,不仅是在学术界,在许多其他领域同样是以最高成就决定人的地位,例如:音乐界,李云迪的音乐家地位是由他获得过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决定的。李安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决定了他在影视导演界的国际地位。

3 学者学术地位的可视化:突破性成果在知识前沿地图上的标识

3.1 用突破性成果实现学术地位的可视化

顶尖学者的地位是显而易见(可视化)的,例如: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其获奖成果在科技史上的地位一目了然,该学者本人的学术地位也一目了然。但是绝大多数学者的地位模糊不清(往往用并不能反映真实地位的各种头衔来表示),学者学术地位可视化难题至今没有破解。学者地位得到及时准确的可视化展示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者地位由什么决定;二是如何使学者地位可视化。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即如上所述,学者的最高成就决定学者地位。笔者为第二个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学者的最高成就标注在知识前沿地图上,以成果论英雄,学者地位也就是其最高成就在知识前沿地图上的位置,从而实现学者地位的可视化。这里对最高成就需要是突破性成果的情况加以重点说明,达不到突破性成果水平的最高成就(最高是指针对个人而言,所以尽管普通学者也有自己的最高成就,但只是普通的科研成果而已)暂不详述。尖子人才(顶尖人才与拔尖人才统称尖子人才)的特征就是做出突破性成果,以突破论英雄、以突破论尖子人才,用突破性成果实现学术地位可视化有四点好处:(1)成果的价值和意义重要、重大;(2)成果特征鲜明,可以用突破点四要素予以体现;(3)做出突破性成果的学者往往都愿意展示和宣传,至少也乐见其他人给予介绍,因此适合SOS(不展示就靠边站)法则,利用开放式评价使得外行也可以给予评价;(4)做出突破性成果就是前沿学者,就是学术带头人,所以给予确认和地位可视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突破点定位与可视化五步法

具体方法是“突破点定位与可视化五步法”:第一步是确定突破性成果所属的细分研究领域,有些比较明确,容易确定,有些可能涉及交叉学科、跨学科,不容易确定,无论如何,要认真为突破性成果找到所属的细分领域,有现成领域归属、有先例可循当然最好,如果没有也要结合相临、相关领域,确定这个新的细分领域;第二步是文献回顾,当然不必面面俱到,主要从确定当前的主流成果(可以不止一个)开始,将该领域公认的系列主流成果(主要知识节点)按出现的时间与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标注出来形成知识前沿地图;第三步是把突破性成果用突破点四要素表达出来,并且找到“突破什么”所指的突破对象,作为突破点的标注起点,根据突破的方向和幅度,综合确定突破点位置,这就是该学者在此细分领域的最高成就在知识前沿地图中的位置。这里的突破点四要素是得到学术界公认或者通过了开放式评价的规范确认[5]。普通研究当然也是在已有成果、已有的主流成果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但是如果没有实现突破,就不足以登上知识前沿地图,因为所有规范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地有所推进、有所补充或完善,知识地图上不可能容下这么多琐碎的小知识点(当然知识点的大小与研究目的有关,确定前沿学者就要求较大的知识点);第四步是投放挑错。成果三要素(新颖、重要、规范)中的重要性已经一目了然,查新有专业机构实施并提供查新报告(因展示规范,即使不提供查新报告,同行和学界也可以大致做出是否新颖的判断),这样就只有挑颠覆性错误需要同行完成,投放挑错就是把成果的突破点四要素的规范展示投放推送到有关学术网站、网络社区等,可以利用网络推送技术,推送给同行及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挑颠覆性错误,由于规范展示突出重点,且存在对于研究而言只有想到、做到、才能说的清楚周到,高难动作容易露出破绽,所以,突破性成果更是难以假冒;存在好问题与巧思路难得易懂、人们眼高手低、破易立难、兼听则明、同类比较降低判断难度等特点[6],通过呈现不同意见和争论,就像通过法庭辩护法官和陪审团比较容易得到正确判断一样,通过公开实现公平公正,通过公开实现高效合理。至此完成突破点的规范确认,前沿知识地图上的突破点位置真实有效,也就是学者在该细分领域的学术地位;第五步是把细分研究领域的知识前沿地图放在更大范围的知识地图当中,这样更容易判断最高成就的学术地位。因为任何一项成就的学术地位取决于它在细分研究领域的地位和该细分领域在学术领域的地位,也就是说,如果该细分领域是某一主流领域中的细分领域,则在该细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会取得重要的学术地位。例如:清华大学教授颜宁研究的细分领域是膜蛋白结构解析,她取得突破性成果,著名科学家罗纳德・魁百克(Ronald Kaback)指出“颜宁科研小组`跑'赢了过去50年从事葡萄糖转运蛋白研究的所有结构生物学家。”[7]而膜蛋白研究属于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所以,颜宁的突破性成果使她获得重要的学术地位。可见,只要把突破性成果标识在知识前沿地图上,该学者的学术地位也就一目了然了,即实现了学者地位可视化。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学者有不止一项突破性成果,最高成就就是同行认为或是他/她自认为最重要的一项突破性成果,而且任何一项突破性成果都可以使该学者成为该细分领域的前沿学者,成为该细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这样就实现了利用合理的标准及时准确地评价、确定和展示学者的学术地位。这个五步法是对突破性成果的前沿定位与可视化的方法,它依据学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特点及对突破点要素的准确概括(概括为突破点四要素)实现了突破点的定位与可视化。当然,最高成就应该是突破性成果,所以利用此法可以解决最高成就前沿定位问题,而且更可以广泛地用于前沿学者的认证,这套程序具有程序公信力。

3.3 得到公认、规范确认或通过查新可规范展示的成果均可标识在知识前沿地图上

当然,以上是基于笔者提出的开放式评价方法[8]来实施的,实现了从以往的主观承认到客观确认再将客观确认可视化,即凡是突破性成果――得到公认的、得到规范确认的、或通过查新确认并可以规范展示的成果――均可以标注在知识前沿地图上,分别用实心圈、半实心圈、空心圈来表示,因为做出突破性成果绝非易事,即使不完全正确也有较大的启发性,还由于如上所述的突破性成果难以假冒,所以即使是还没有得到公认或规范确认,只要通过了查新确认并按照突破点四要素规范展示的成果也可以标注在前沿知识地图上。这与目前的靠主观承认、主观引用完全不同,只要是突破性成果,在问世初期就不再依赖同行承认,避免了创新性成果因非共识导致的胜出滞后。当然,比突破性成果的创新力度略小一些的创新成果也同样可以标注在知识前沿地图上,只是因为其创新幅度和特征没有突破性成果鲜明,也没有突破性成果重要,所以,这种在知识地图上进行标识的方式首先适用于突破性成果。一旦标注在前沿知识地图上,其他研究者就无法忽视,即使不引用,也不可能不参考,因此成为基本参考文献[9],这非常有利于突破性成果的及时胜出,是鼓励做出重大创新的极为有效的措施。它是在以往的同行承认、同行引用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更为有效的获得价值的方式。虚拟现实等科技的发展使裸眼全息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越来越实用,知识前沿地图也越来越栩栩如生,看图解题会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如同将军面对军事地图、棋手面对棋盘一样利用大局观和精细局部来思考科技前沿问题和科技发展趋势。限于篇幅,图示举例略。

笔者认为,关于学者地位主要看两点:一是其最高成就,这决定其学术地位;二是看其当前活跃在所研究的细分领域的最高成就,这两个最高成就可能是同一个,也可能是不同的两个。前者说明是学者能够赢得的最高学术地位,后者是学者当前的处境和地位。例如: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其最高学术地位是由其最高成就――获诺奖的成果――所决定,而他当前所从事的研究无论是否还在获诺奖成果所在领域,都要靠他当前的最高成就来决定他当前的处境和地位,如果这个当前的最高成就是前沿突破性成果,则他就是这个领域的前沿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否则无论以前如何辉煌,也不应成为学术带头人。这是由学术研究的后来居上、挑战权威等特点所决定的。

3.4 学术推荐系统:超越同行选择性承认和普朗克定理让创新成果与创新人才及时胜出

在学术界有一种奇怪却司空见惯的事情,就是同行的“选择性承认、选择性接受、保护性忽视、保护性否认”。按理说,一个成果问世,如果确实是新颖的、而且没有颠覆性错误(错误和不足当然在所难免),同行就应该接受和承认,但事实并非如此,而且越是创新性强的成果越不容易被接受,也就是所谓非共识,普朗克定理(新的科学观点和理论得到科学界公认,往往并非由于说服了反对者,而是因为反对者逐渐死去,而接受它的一代新人成长起来)说的情况就是如此,严格地讲这与科学规范和科学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观念上不接受、范式冲突、利益冲突等,笔者用“选择性承认、选择性接受、保护性否认、保护性忽视、认知保护”来解释,就是人们(包括学者和各界人士)在接受和承认新观点时,不仅要考虑其学术上的合理性、正确性(新颖独特、研究规范、无颠覆性错误)还要考虑其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因为人没有积极性承认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即使它在学术上合理、正确,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也不会承认(或是视而不见或曰“不感兴趣”)。因为一旦接受新观点,特别是一旦接受重要的新创见、新观念、新思想(新观念、新思想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可能要接受就得整体接受),则会导致自己头脑中的观念体系、知识体系的重新调整、更新,自己以往的观点、立场、成果及学术伙伴、观念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学术市场等可能要因此受到冲击、流失、作废,过去的种种努力要付之东流,比计算机重装系统(重新安装操作系统)还要麻烦,所以轻易不会接受、承认。何况,刚问世的新观点、新观念、新思想还没有得到公认、没有形成气候,所以否认它、无视它很容易,承认却可能带来很多麻烦。所以人们面对新观点、新思想,往往采取选择性承认、选择性接受、保护性否认,这种“认知保护”是可以理解的。这与心理学所说的选择性遗忘有些类似。为了避免人们以新成果不严谨、不成熟、不完善为由拒绝承认(这种情况有时是因为判断上不分主次造成的,有时就是吹毛求疵的同行相轻),笔者特意强调用“有无颠覆性错误”来划分是否应该接受和承认的界限,认为如果没有发现新成果存在颠覆性错误(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不足),就应该承认或暂时承认它。但是在现实当中并非如此,即使没有发现新成果存在颠覆性错误,许多同行也拒绝接受和承认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布莱恩・阿瑟发现经济生活中的收益递增现象,提出收益递增经济学,但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遭到冷落和反对,当时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的两位核心人物明确表示世界上没有收益递增这回事,其中一位说的更明确:“即使有收益递增这回事,我们也不能承认它”。[10]显然,对于靠传统经济学起家的经济学家来说,如果承认新的经济学,自己辛苦积累的知识可能被覆盖,可能会前功尽弃,所以即使你正确,也不能予以承认。可以说这种选择性承认、保护性否认是一种学术非理,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智慧、生存理性。此外,“承认”不一定对承认者直接有用,“引用”虽然对引用者直接有用,但是有多大用处并不能体现出来,这也是一个空缺。

“选择性承认、选择性接受、保护性否认、保护性忽视”对于没有颠覆性错误的创新成果很不公平,有违科学精神,压制创新人才,也是资源的浪费,但是这一痼疾很难化解,普朗克定理依然盛行。笔者提出开放式评价、学术推荐系统、建立学术市场,实现从同行承认到学术推荐再到获得话语权,从根本上解决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胜出滞后问题。学术推荐系包括“优先权确认+广泛推送”,原则是“严进宽播”“严进”就是要确认新颖性和优先权,确认无颠覆性错误,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成果才有资格进入学术推荐系统;“宽播”就是把确认过的成果作为参考文献进行既有针对性又范围广泛的推送,对于重要、重大(突破性)的成果则优先和重点推送,让突破点进入知识前沿地图的方式就是其中措施之一,笔者称之为“参考节点”,它既对承认者直接有用,又能在知识地图的位置上体现出用处的大小,一举两得。学术推荐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字的推送、置顶和知识地图标识。以此实现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及时胜出。笔者认为,同行承认和同行引用、乃至获奖实际上都是为了新成果的传播和应用,通过学术推荐系统同样可以实现这一功能,而且实现得更加高效合理,这就是学术推荐系统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学术推荐系统可以在不经权威认定的情况下确立学者的学术地位,它不仅解决研究成果获得正确性认证问题,还有助于解决获得话语权问题,因为仅发现真理是不够的,还要获得话语权才能产生影响力。当然传统的同行承认仍然有效,两者相加,双管齐下地营造更有利于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及时胜出的胜出机制和制度环境。

4 学者学术地位的确定及其可视化的功能和意义

综上所述,对学者的学术地位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定位与可视化展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实现网络时代学术声望和学术地位形成与认定的新方式。把顶尖学者(如诺贝尔科学奖、菲尔兹数学奖得主)用最高成就来体现其学术地位的方式推广到其他学者,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公开可视、一目了然,实现网络时代、信息公开时代的学者学术地位与名望形成的新方式,用“学者-标志点”这种学者标识、学者LOGO来简洁直观地反映学者的最高成就,人们就像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一样,可以用搜索引擎查找任何高端学者的最高学术成就及其在知识地图上的位置来判断其学术地位;查找学者当下突破性成果在知识前沿地图的位置来判断其目前在学术前沿的学术地位,而不像现在这样只知头衔(院士、学者、长江学者、校长、院长、系主任等)、只知道其在个人主页上或个人介绍上罗列的论文、论著、课题等成果清单,而不知其在世界上细分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不知其在当下国际学术前沿的处境与学术地位。这种通过了解学者的代表作、特别是了解其作为标志性工作的突破性成果在知识前沿图谱中的位置来认定学者当前学术地位的方式非常有效,立竿见影,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学者学术地位难以及时认定的世界难题。当然,这种及时可视化方式并不是要替代院士等终身荣誉称号,而是弥补了目前缺乏学者任期制荣誉称号的不足,前沿学者有效期五年,可连选连任,前沿学者可成为院士的后备军,而名至实归的院士应该是或曾经是前沿学者。前沿学者更适合成为当下的学术带头人,公开规范地展示、互动、确认,能够更好地实现公众理解科学、公众监督科学,开放式评价及可行的外行评价使建立健全学术市场成为可能,以往因只有同行才有资格评价、而许多用户和消费者不懂行致使学术市场始终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2)甄选前沿学者,实施前沿学者负责制。使学者获得晋升、资助、荣衔、名望和学术资源分配都更加高效合理,尤其是直接决定了学术带头人的甄选,具体讲就是利用学者在某一细分领域的最高成就决定学者在该细分领域的地位,如果地位处于前沿,则就是前沿学者,就是该细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当然一个细分领域可以不止一个学术带头人),这可以通过前沿学者认证来予以确定。认证可以由权威机构实施(机构公信力),也可以用程序公信力来实现,学术地位可视化就是程序公信力的体现。学者的学术地位通常是指其在所涉及的各个研究领域中获得学术地位中最高的一个,例如:牛顿在物理、数学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而在物理学取得的学术地位最高,因此,他最高学术地位来自物理学,所以提到牛顿通常都说他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学者研究的细分领域往往不止一个,因为学术研究是自由探索的精神活动,所以强迫自己只钻研一个细分领域的针尖战略并不适合学者,笔者提出的一超多能的塔尖战略更适合学者。凡是能够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学者,都可以成为该细分领域的前沿学者。高水平学者可以在若干个细分领域做出突破性成果,成为若干个细分领域的前沿学者,当然,学者往往会选择自己当下最感兴趣的领域担任学术带头人。[11]甄选学术带头人就是甄选前沿学者,就是前沿学者认证,这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人机对话等手段公开操作,达到通过公开实现公平公正、通过公开实现高效合理。例如:在明确“以突破论英雄、以突破定前沿学者、前沿学者就是学术带头人”的前提下,可以用突破性成果及突破点四要素等规范展示的方式甄选前沿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因为突破性成果特征鲜明、意义重要,所以要么学者自己愿意提交并规范展示,要么也会乐见他人代为提交和规范展示。突破性成果数量上少、质量高,必然公开发表(国防项目也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查到),很容易被检索到。这样无论是自荐、他荐还是文献检索,突破性成果都会摆在台面,用突破点四要素规范展示,利用人工智能查新、比较,其中包括利用由科学技术史、学术史上的里程碑成果、重大成果、重要成果(如诺贝尔科学奖、社会科学大奖、菲尔兹数学奖等学术大奖)及其产生过程构成的数据库,以实现人工智能参与的前沿学者甄别工作,人工智能甄别的规则公开,可真正实现程序公正,这样只要填一张表,输入计算机和数据库,通过比较就能够大致准确地把突破性成果标注在前沿知识地图上,经过必要的人工调整,并利用难得易懂、有比较就有鉴别、看图解题、看图识才等,就能够让因做出前沿突破的学者及时胜出,成为前沿学者和学术带头人,这一过程及结论一目了然,公平公正。这将会产生很大冲击,使学术带头人队伍重新洗牌,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基于开放式评价的突破点四要素及其可视化方法将作为一种破坏性创新而影响深远并广为人知。前沿学者的认证不是依靠权威机构,而是依靠程序、规则、流程,并且在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学术市场中接受考验与考核。在科学技术领域、在学术领域,不是站得高看得远,而是站在前沿看得远。顶层设计的实质是顶尖设计、顶级设计,是顶尖设计师、顶级设计师(杰出的专家学者和政治家)的设计。

(3)有利于确立“创本位”,创本位就是创造本位、创新本位、创意本位,在这个平台上除了创造力其他都不重要。几乎所有竞争领域,真正的高手都需要、都喜欢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学者地位可视化营造有利于学者施展才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真正打破唯学历、唯头衔、唯供职机构等违背学术进步要求的陈规陋习,实现唯能力、唯贡献的人才制度,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让真正有创造力的学者及时胜出并充分发挥作用。其中,克服选择性承认、选择性接受和保护性否认的有效方法就是依规承认,即只要突破性成果经过规范确认,在前沿知识地图上予以标注,就应得到承认,至少是得到暂时承认。

(4)创造新型科研方式。通过认定“学术研究是全世界研究者在同一规范和流程的约束下的知识生产和优先权竞争”“规范的研究就是约束条件下的竞争性创意或竞争性创新”“提出新创见要跨越优先权壁垒因此绝非易事”“有条理地提出新创见就是战胜或局部战胜或暂时战胜了全世界的同题研究者。”[12,13],同时考虑互联网时代的科研与创新平台的提升(例如E-Science),笔者把迄今为止的研究流程(问题的提出及意义―文献回顾与批评―研究思路与方法或分析框架―新解决方案、论证和结论―遗留问题及展望等五个步骤)进行充实、改进和扩展,增加“尝试进入学术推荐系统”这一环节作为第六步,以提高研究与传播的效率与品质。说“尝试进入”就是因为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成果才有资格进入学术推荐系统,可以是自推荐也可以是他荐,条件有二:一是新颖性,要通过查新来确认;二是要通过同行挑颠覆性错误,确认没有颠覆性错误,符合两个条件就可以进入学术推荐系统,当然对于符合两个条件且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突破性成果应优先进入学术推荐系统。学术推荐系统只认成果不认人,所以头衔是没用的,可以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此外还可以实现“看图解题、看图识才”,在文献回顾与评析环节中增加“节点回顾”这一项新内容,把知识增长视为知识网络扩展,知识网络的节点是重要的知识点,突破点是重要的知识节点,节点回顾就包括突破点回顾,让研究进展的关键环节一目了然,前沿的突破点可作为开展研究的起点之一和“参考节点”,这个新增的节点与其它节点的关联分析等,会对研究提供启发,可谓看图解题。这样就把文献回顾与学术研究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知识地图上的节点成为其他研究绕不过去的参考文献,因为该节点不仅标注在知识地图上,而且进入了学术推荐系统进行既有针对性的推荐又广而告之,使之得到快速传播,这比得到引用和同行承认传播的更有效,也更能体现出该成果的价值,更能够实现及时胜出。用此方式识别人才,实现选才如选美,一目了然,可谓“看图识才”,同时也让其他研究者能够及时找到研究起点,实现及时跟进。文献回顾不再仅仅是说明新研究的背景和与众不同,而且还是研究的助推器。此外,前沿分析(包括突破分析、置顶分析、历史分析、延展分析、关联分析、赶超分析)[14]也对学术研究有启发作用。学术推荐系统是继同行承认、同行引用之后的使新成果更及时胜出并充分发挥作用的新的胜出机制,因为承认、引用、获奖主要就是为了促进新成果的传播和应用,学术推荐系统则因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使创新性成果、特别是使突破性成果更为有效地传播、应用,再也不会因为同行相轻、代沟、同行的选择性承认、选择性接受、保护性否认等而被忽视和埋没。也就是说,你可以不承认,但是你无法无视创新性成果的存在,因为学术推荐系统能够快速覆盖同行及相关领域,通过同类比较而使优秀成果直接胜出,普朗克定理则不再成立,不再是阻止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及时胜出的埋没人才原理。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胜出机制的变革,让有创造力的人才及时胜出并充分发挥作用。

(5)云科学革命的启动方案。学术带头人的甄选是关键中的关键,对学者地位的及时确定解决了这个问题,成为笔者首倡的云科学革命的启动方案之一。近年来,国内屡屡提及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似乎来临科技革命对我国就是有利条件,殊不知,科技革命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巨大挑战,是威胁和挑战大于机遇,在常规科学期间与世界科学中心缩短的距离,会立刻拉开,被甩得更远。纵观历次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真正的受益者,就两类,一是革命的率先发动者;二是作为革命的一部分的共同发动者,一般所谓的参与者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因此,抓住科技革命来临的机遇,必须至少是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一部分的共同发动者才算是抓住了机遇,否则就不是机遇而是噩梦。

5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该文的主要结论有六项:一是用八个理由论证了应以学者的最高成就而不是综合贡献来确定学者的学术地位,而且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优秀学者、杰出学者、顶尖学者等高端学者,可实现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精准识别;二是提出用突破性成果的可视化五步法实现学者学术地位在知识前沿地图上的可视化;三是提出强调创新卓越效应的跳高理论和塔尖理论,突破了管理学界长期以来只有恰当的木桶理论而没有比喻恰当的反木桶理论的尴尬局面,结束了牵强附会的长版效应(什么如果把木桶斜放,一块木板越长则盛的水越多)之说。一超多能的塔尖理论、塔尖战略比任正非提出的“针尖战略”更适合专家学者;四是提出“选择性承认、选择性接受、保护性忽略、保护性否认”概念,用以说明即使创新成果没有颠覆性错误也不一定被接受、被承认的情况,提出用学术推荐系统解决创新成果及时胜出问题,因为同行承认、引用、获奖的结果都是有利于成果的传播、传授和应用,学术推荐系统则是更高效的传播,而且学术推荐系统不仅解决研究成果获得正确性认证问题,还有助于解决获得话语权问题,因为仅发现真理是不够的,还要获得话语权才能产生影响力。因此,完全可以使用学术推荐系统把问世不久的符合条件的新成果快速推广,“严进宽播”的原则可以使之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五是增加“进入学术推荐系统”一项,把现行的研究流程扩增为六步:问题的提出及意义―文献回顾与批评―研究思路与方法或分析框架―新解决方案、论证和结论―遗留问题及展望―进入学术推荐系统;六是探讨了学者学术地位的确定及其可视化的功能和意义,包括:(1)实现网络时代学术声望和学术地位形成与认定的新方式,可用“学者-标志点”这种学者标识、学者LOGO来集中直观地反映学者的最高成就;(2)实施前沿学者认证、建立任期制学术荣誉制度、实施前沿学者负责制;(3)有利于确立“创本位”;(4)提出看图解题、看图识才、前沿分析等网络时代的新型科研方式;(5)云科学革命的启动方案等。

主要政策建议有三项:一是创设前沿学者这一任期制荣誉称号,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由于明确了以学者的最高成就而不是综合贡献来确定学者的学术地位,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用突破性成果的可视化五步法实现学者学术地位在知识前沿地图上的可视化,因此,可以立刻实施网络时代学术声望和学术地位形成与认定的新方式,实施前沿学者的认证,填补学术界缺乏即时(任期制)荣誉称号的空白,解决学术带头人的甄选与考核,实现学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云端式工作室、网络/平台型科技体制,实现网络时代、“创本位”时代的“网络力量办大事”,以替代与之相比组织成本、官僚成本都很大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明确确立“创本位”是我国创新创业战略成功的关键;二是这一举措会导致学术带头人队伍的重新洗牌,因触犯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而会受到阻挠,因此,借鉴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来创建学术与创新特区,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这一建议具有可行性,哪座具有一定条件的城市率先创建学术与创新特区,势必立竿见影地吸引和汇聚一批真正有创造力而又怀才不遇或不满科研体制机制现状的前沿学者,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最有希望诞生在学术与创新特区;三是立竿见影的建议,就是这种以最高成就来确定学者学术地位的原则也可以借鉴到大学、科研院所、智库等有关机构,尽管组织机构的地位不是简单地由一两项最高成就来决定,但是最高成就作为标志性成果,对于形成组织标识(LOGO),确立和提升组织机构的品牌,作用举足轻重。如对于思想库的排名,应该看最重要的思想成果,看著书立说,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只见智库排名,不见智库思想”。以思想论智库,可以就以思想成果这一单项来给智库排名和年度排名,对高端智库、对决策者、对媒体和公众都十分有益。[15]

参考文献

[1]刘益东.云科学革命:从科学3.0到科学4.0的跃升[J].科技资讯,2015(20):54.

[2]李晓轩,牛珩,冯俊新.科研拔尖人才的成才规律与启示[J].科学学研究,2004(3):273-277.

[3]刘益东.虚拟科学:科学研究的第五范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5(29):7-13.

[4]邱均平,朱少强,刘永.金牌优先法则应用于科研人才评价的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06(4):101-104.

[5]刘益东.试论科商学院、科商智库、科技与商业研究和科商思想家[J].未来与发展,2015(8):2-9.

[6]刘益东.“高门槛&宽门框”的杰才标准与开放式评价:实施新型的学术带头人负责制是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J],未来与发展,2014(9):2-10.

[7]张斯絮.跑赢全球结构生物学家50年――访清华颜宁科研组[J].中国青年,2014(9):27.

[8]刘益东.开放式评价与前沿学者负责制:胜出机制变革引发的云科学革命[J].未来与发展,2013(12):2-11.

[9]刘益东.试论超越同行评议的复合型学术评估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98-102.

[10]〕布莱恩・阿瑟,著,技术的本质[M].曹东溟,王健,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12]刘益东.伽利略式的革命:创新点展示评估法与查新识人才引发的人才革命和科学革命[J].时代教育,2008(5):5.

前沿科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工商管理

1引言

近年来,工商管理行业成为推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工商管理工作的效率,就要对该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与分析。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能够有效地对工商管理学科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掌握工商管理学科演进过程与前沿热点问题的关键,推动工商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

2工商管理学科在理论方面演进的可视化

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考察,对工商管理学科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并发现了该学科在理论上的缺陷,从而对该学科理论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与完善。清楚地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理论的演进过程,有利于加深相关从事人员对该行业前景的认识,从而推动相关行业的顺利发展。2.1工商管理学科的知识框架。在对工商管理学科进行可视化分析中,应抽取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关键词,并对此进行有效分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对该学科的数据分析,就可以知道某文献被使用的时间和次数,并可以进一步得到以下四个关键节点:第一节点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工商管理学科理论中最常见的关键词,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企业的各方面管理之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众多适用于企业管理的相关软件[1]。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企业管理者能够迅速、准确地作出决策,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成为企业优化管理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科技支持,并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分别是管理科学和运营战略。根据以往的企业管理方式,传统的运营管理只是对产品的生产、上线、销售等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运营管理理论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与升级,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对运营系统、战略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第四个节点是供应链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运营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能够稳固地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之中,对产品的生产、运输还有企业资金的流动方向进行了科学性的管理,在此背景下供应链模式逐渐形成。该模式加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能够使企业更清晰地了解到顾客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的缺陷进行改善,从而推动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经营者利用信息技术,将产品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中间商,在此过程中,经营者和中间商通过科学的运营系统对物流状态进行有效的掌握,一旦出现问题,双方可以进行及时的沟通,提高产品的运输效率[2]。2.2演进的路径。利用可视化技术,对文献的使用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可以发现工商管理发展的关键节点,由这些关键点可以进一步得知工商管理学科的演进路径。20世纪60年代,为促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运营体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外,企业还要根据内外部环境调整运营策略,顺应时代的发展[3]。20世纪70年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严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各大企业为了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营,对内部管理结构进行了合理的修缮。20世纪80年代,组织理论得到了各企业的重视,并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直到90年代以后,工商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为充分发挥该理论对推动企业迅速发展的积极性作用,相关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并逐渐扩大其发展体系。2.3战略管理演进的可视化。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影响下,各企业开始转变经营模式,国有化企业不断壮大。为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企业根据社会发展形势转变经营战略,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促使经营战略逐渐趋于成熟[4]。

3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的可视化现状分析

现如今,为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管理行业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因此,工商管理学科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第一,我国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点,并在不断的推行之下又建立了工商管理科学组,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条件。第二,国家一直提倡培养工商管理相关领域的人才,众多学者响应国家的号召,陆续地投入工商管理的研究工作之中,并创造出了大量的理论文献,推动了工商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但是,工商管理行业也会受到工商管理学科负面因素的影响,如较短的发展历程、师资队伍不足、学科理论体系不完善等。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成果较少,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理论借鉴,再加上一些相关专业的学者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导致该学科在学术方面缺乏一定的影响力。此外,由于学校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方针具有一定的缺陷,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效率[5]。

4工商管理学科前沿热点的可视化

4.1前沿问题。关于工商管理学科前沿问题的有效分析,在此项研究中前沿是指被引用文献中的主要内容。利用可视化技术,可以得知文献的引用情况,并对工商管理学科前沿问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竞争”与“创新”在前沿问题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如果一个企业想要稳固地占据在某个发展领域之中,就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在某领域之中的竞争力。第二,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形象的重要力量,在前沿问题中企业文化的多样性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第三,企业的团队能力也是前沿问题中的一项重点考察内容。一个企业团队能力的强弱是影响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团队能力涉及人才、管理、文化等各个领域。企业内部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对待工作上的问题各抒己见,并提出自己的有效看法,对企业决策提出有利的建议。另外,团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与沟通,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出贡献,促进企业快速发展[6]。4.2热点问题。工商管理学科中的热点问题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被关注的重点内容。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可以总结出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度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得出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根据数据显示得出,这些文献中被引用频率最多的是经济学方面的内容。经济学内容中主要涉及企业发展的过程、资本、特点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全面认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第二,引用频率排在第二位的是企业“吸收能力”方面的内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反省与改进,还要结合外界先进的经济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此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创新,从而将这种经济理论应用于本企业之中,促进企业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问题也受到了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决策与管理具有融通性,企业决策是管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而管理模式是决策的重要体现。因此,良好的决策能力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从而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

5结语

总而言之,利用可视化技术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为了解工商管理学科的演进与前沿热点问题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数据,并得出相关的发展理论,从而为推进工商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颉茂华,扎力嘎胡,陶娅.中国工商管理学: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与历史使命[J].财会月刊,2021(05):114-120.

【2】刘曼.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营销界,2020(12):167-168.

【3】邱雪林.高校工商管理教育教学创新模式———评《工商管理学》[J].中国高校科技,2019(08):99.

【4】王怡果.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430.

【5】张静,黄超平.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热点和演进历程的可视化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2):45-48.

前沿科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物理学前沿;高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94-01

一、理论内容的分析

当代物理前沿理论主要包括: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超弦理论和场论,引力理论与宇宙学,凝聚态理论,生物物理,原子核理论和原子分子理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理论等等。这些新的理论在物理教材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比如,在万有引力的章节中,就对四种相互作用力和引力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让学生对场理论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引力场;在学习简谐运动的内容时,对单摆的非线性运动及混沌理论进行了介绍,使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复杂性有了直观的认识……这些新的理论不仅能丰富学生对物理理论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对这些尚不完善理论的好奇心,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中学物理教师应补充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学物理教师是在狭窄的专业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教师在大学时代学习的知识很多已经陈旧、过时,如果试图靠吃老本,那是绝对行不通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各种渠道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各种新问题,他们希望从教师那里找到正确答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如今学生这个“杯子”越来越大了,如果教师还靠自己桶里原来那么点水,怎么能够舀给学生呢?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有一桶流动的水,常言说,流水不腐,即我们的知识应该吐故纳新,使我们拥有一桶永远是新鲜、富有营养、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的水。

三、了解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引导学生立志创新、献身科学

我们在教学中一味强调科学家是“发现”而非“发明”了科学真理,就好像真理是先验的、与人无涉的存在,就算不被此科学家发现,也必然会被彼科学家发现一样。“先验论”歪曲了科学发现的真实过程,严重贬低了科学家的创新,更为严重的是,似乎还容易使学生滋生惰性,产生对文本及教师的盲信盲从和过度依赖,丧失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的使命感。

四、中学物理教学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不仅要求内容上使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方法上更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过去那种灌入式教学方法显然不行,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也不尽合适,那么,如何渗透现代物理知识呢?

1、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是现代教学技术中最先进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声像并茂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提高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效果。

比如,现代分形理论是认识自然界真实面目的一个有力工具,对它的渗透,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就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理解和接受。如果利用电脑演示给学生,那奇妙的图像、美丽的色彩,那无尽的分形、无穷的变幻,必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惊喜,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学生探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2、录相手段的应用。录相教学是电化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它同样具有声像并茂的特点,且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利用录相手段进行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渗透,是一种难得的好方法。问题是录相资料从何而来,靠自己制作显然有很大局限性和困难,不妨从电视节目中或从专题性科普知识节目中进行裁录,在教学中,适时地通过录相课的形式,放给学生观看,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黑洞之迷”、“宇宙大爆炸理论”等节目,都是很好的录相教材,如果能利用网络资料,当然更好。

前沿科学论文范文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学一线的中学物理教师需要迎接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等多方面的挑战。新课改理念之一强调了前沿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希望改变传统物理教育知识片面的不足。然而前沿物理知识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一理念是否能在现实教学中得到很好地落实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学生、教师对前沿物理知识的态度;现实讲授情况以及教学方式等几方面编制了问卷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前沿物理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前沿物理;调查研究;新课改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展开,给传统的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建议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同时在教学的内容要求上也有了较大的突破,这对处在教学一线的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的要求,也对培养中学物理教师后备队伍的师范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般来讲,物理知识分为经典物理和前沿物理(现代物理)两大块,这两块知识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思路。但长期以来,高中只注重经典物理的教学,长期以来对前沿物理教学的较为忽略,这导致了物理教育的“片断化”,物理教育成了物理“断代史”的教育,使学生只知物理学的昨天,不知物理学的今天,也不见物理学的明天;而且造成了学生对物理学的许多错误认识,比如认为物理学对科技的贡献只属于过去,物理学科已经趋于完备、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的余地等等。

当今各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改革都十分重视前沿科学,其重点也正落实在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上。如美国物理教师协会(AAPT)在1988年的《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报告中就指出:“应当让中学生体验到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是现代前沿科学中最为激励人心的学科之一”。①作为对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积极回应与推动,我国新一轮课改也适当加大了前沿物理知识的比重,在确保基础性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扬弃。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就是“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②新增内容的教学要求虽不高,却有助于弥补物理教学长期存在的不足。

那么教师在实施前沿物理教学的新课程改革中,将这一理念落实的到底怎么样呢?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学生是不是喜欢学习这些知识呢?为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笔者对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些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为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问卷主要是从学生是否希望学习前沿物理知识及其原因、当前物理教师的前沿物理知识水平、以及教师对前沿物理知识的重视程度和态度等方面进行编写的,主要采用单项选择题,为更广泛和深刻的了解新课改中的经验和问题,问卷还设了开放性问答题。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式,在河南省郑州市的四所程度不同的高中,每所学校随机抽取30~50名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实施时,笔者亲自到学校,在被调查学校的配合下将问卷交给教师,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回答完毕后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为93%。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在1~12题涉及如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理论、超导、核武器等前沿物理知识的问题中,选择A(非常希望)的人次总共达936,选择B(比较希望)的人次总共达539,选择C(无所谓)的人次总共有359,选择D(不希望)的人次有67,选择E(一点也不希望)的人次共有135。各选项选择人次对比图如下:

图1问卷中1~12题各选项选择人次对比图

也就是说共有72.6%的高中生非常希望或比较希望了解当今的前沿物理知识,这说明在高中课堂渗透物理高科技知识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是完全可行的。

大量学生希望了解高科技知识的现状给了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挑战,新课改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当前的教师队伍是否可以满足学生这方面的要求呢?

本次调查显示:只有4.3%的学生认为教师所讲授的前沿物理知识已经足够,8%的学生认为比较多,41%的学生认为一般,17.6%的学生认为不够,28.3%的学生认为远远不够。各选项比例图如下:

图2教师讲授前沿物理知识情况图

由此可见,虽然学生很希望了解前沿物理知识,但教师讲授的却不够,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仅仅12%左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可以满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是教师本身素质不够,没有能力讲前沿物理知识?还是因为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不愿意讲这些考的不多的内容呢?

笔者首先对第一种猜测做了调查,结果表明4.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前沿物理知识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20.5%的学生认为基本可以,34.1%的学生认为一般,25.9%的学生认为不可以,14.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可以。也就是只有不足1/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前沿物理知识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说明教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很快,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只吃老本是不行的,必须要坚持学习,关心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同时笔者对第二种猜测也做了相应调查,当学生向教师提出有关前沿物理知识的问题时,16.8%的教师的态度为“与考试无关,不予讲解”,29.6%的教师“讲解几句,敷衍了事”,19.0%的教师“虽想讲解但自己也不清楚”,只有24.0%的教师“尽力详细讲解,并查资料补充”,10.6%的教师“马上可以解决问题”。调查结果表明超过1/3的教师对物理前沿知识重视不够,态度不端正,受应试思想影响较大,教学观念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

看来我们不应盲目乐观,虽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前沿物理的教学,但事实表明,实际教学中教师落实的并不让人满意。当然这和很多因素有关,下面笔者根据调查问卷,为更好的实施前沿物理教学,为物理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

三、思考与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前沿物理知识的教学。很多教师认为前沿物理知识考的少,讲多了也没有用;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经典物理比前沿物理重要。其实这些想法都没有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方面考虑。经典物理与前沿物理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思路。如果说经典物理学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控制逻辑,体现了“知识即工具”这一理念的话,那么前沿科学研究特别是纯科学研究就体现了对前人的质疑与超越,在本质上是一种前喻文化。将前沿物理知识渗透于教学中,让学生多了解物理学日新月异、激动人心的变化,往往能够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引起内部的探究欲望,促进“终身学习”,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远未达臻完美,尚有许多未知等着他们去发现、去创新。物理学仍然大有可为,物理学是值得他们献身的事业。

2、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时代飞速发展,知识在加速陈旧,新的知识在不断涌现,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我们再也不能奢望十几年的学校学习能给人终身享用的知识和能力。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者,教师素质是决定教育成功和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现代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据统计,上世纪以来全世界知识总量每七至十年翻一番,同时“知识废旧率”也在加快。加之现代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各种改革、创新活动纷至沓来,教师如不加强学习,势必落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教师职业大门对社会的敞开,有人预言,将会有20%的教师被淘汰出局。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为了使自己不被淘汰,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不断“洗脑”、“充电”,使自己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所以现代教师必须走出一次性教育的误区,不失时机地进行二次教育以及相关培训,多与同事交流,不断充实自己。

3、讲授前沿物理知识时应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前沿物理知识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未知的外部世界与学生已知的内部世界联系起来,将未知融入到已知中。这种联系和融合越清晰,学习就越成功。前沿物理是在经典物理基础上的继承、修正和超越,二者并非绝对对立,在教学上也不能割裂开来。在中学阶段,应当多考虑如何在经典物理教学的整体背景中进行前沿知识的教学,换言之,应当多考虑前沿知识在经典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4、讲授的前沿物理知识应少而精。很多教师担心前沿物理知识对于高中生过于深奥,不好理解,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此讲授前沿物理知识应在科普层面上,重在讲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增加学生的考试负担。在“量”上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以能体现物理学新思想、新方法的内容为主;在“度”上应以介绍和渗透为主,注重的是思想、方法的熏陶而非繁杂的公式推导。教学中应避免大量新现象、新知识的简单罗列,否则,物理就会变成枯燥无味。

5、应多联系生活实际讲授前沿物理知识。新课程改革加大了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家用电脑的组成”、“了解激光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等,这为现代物理知识在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有意义的活动素材,提示我们前沿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并且本次调查显示:当教师讲授前沿物理知识时,选择A“只做口头讲解即可”的有11人次;选择B“最好展示相关图片”的有70人次;选择C“最好展示相关视频”的有133人;选择D“最好联系相关应用”的有100人次。各选项人次对比图如下:

图3问卷第18题各选项选择人次对比图

由此可见,学生非常希望教师在讲授前沿物理知识时展示相关视频、联系应用。这也对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应积极搜索有关的材料,关心科技发展,弄懂其应用原理,闲暇时间多阅读课外科技读物,多阅览相关网站,找出自己有用的材料;另一方面,现在出版了许多关于前沿知识的科普读物,如《科学画报》、《从哈勃看宇宙》等,这些读物运用了大量图片,语言生动有趣,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很好地兼顾了可读性,可作为日常教学有益的补充。

四、结语

总之,前沿物理知识在物理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思想、方法和精神,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真实的物理世界。将其渗透于教学中,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这也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加强前沿物理的教学。

参考文献:

前沿科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集成电路 理论教学 改革探索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JJ6040);湖南工程学院博士启动基金。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5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向着智能化、小型化和低功耗发展。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同时也推动着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1]。因此,对集成电路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内不仅仅985、211等重点院校开设了集成电路相关课程,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也开设了相关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单纯的器件物理转变为包含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工艺、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2]。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以及可发展型的本科人才显得日益重要。然而,从目前我国各普通院校对集成电路的课程设置来看,存在着重传统轻前沿、不因校施教、不因材施教等问题,进而导致学生对集成电路敬而远之,退避三舍,学习积极性不高,继而导致学生的可发展性不好,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本文结合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详细阐述了本校当前“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本校及各兄弟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理论性强,课时较少

对于集成电路来说,在讲解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以下课程,如:“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晶体管原理”等。但是,由于这些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公式较多,要求学生的数学功底要好。这对于数学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就直接导致了其学习兴趣降低。由于目前嵌入式就业前景比较好,在我们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喜欢嵌入式方面的相关课程。而集成电路相关企业更喜欢研究生或者实验条件更好的985、211高校的毕业生,使得我校集成电路方向的本科毕业生找到相关的较好工作比较困难。因此,目前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嵌入式,这就导致一些跟集成电路相关的课程,如“微电子工艺”、“晶体管原理”、“半导体物理”等课程都取消掉了,而仅仅保留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这两门基础课程。这对于集成电路课程的讲授更增加了难度。“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只有56课时,理论课46课时,实验课10课时。只讲授教材上的内容,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就像空中架房,没有根基。在教材的基础上额外再讲授基础知识的话,课时又远远不够。这就导致老师讲不透,学生听不懂,效果很不好。

1.2重传统知识,轻科技前沿

利用经典案例来进行课程教学是夯实集成电路基础的有效手段。但是对于集成电路来说,由于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故在进行教学时,除了采用经典案例来夯实基础外,还需紧扣产业的发展前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不过时,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不脱节。但目前在授课内容上还只是注重传统知识的讲授,对于集成电路的发展动态和科技前沿则很少涉及。

1.3不因校施教,因材施教

教材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搞好教书育人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然而,我校目前“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采用的教材还没有选定。如:2012年采用叶以正、来逢昌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集成电路设计》;2013年采用毕查德・拉扎维编写,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2014年采用余宁梅、杨媛、潘银松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教材一直不固定的原因是还没有找到适合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这就导致教师不能因校施教、因材施教。

2.“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教学改革

2.1选优选新课程内容,夯实基础

由于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没有开设“半导体物理”、“晶体管原理”、“微电子工艺”等相关基础课程,因此理想的、适用于我校学生实际的教材应该包括半导体器件原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等内容,如表1所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本着“基础、够用”的原则,采取选优选新的思路,尽量选择适合我校专业实际的教材。目前,使用笔者编写的适合于我校学生实际的理论教学讲义,理顺了理论教学,实现了因校施教,因材施教。

表1 “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

2.2提取科技前沿作为教学内容,激发专业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让他们了解“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价值所在,在授课的过程中穿插介绍集成电路设计的前沿动态。如:从IEEE国际固体电路会议的论文集中提取模块、电路、仿真、工艺等最新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按照门类进行分类和总结,穿插至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3开展双语教学互动,提高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相对于国外来说,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要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因有三:一是集成电路课程的一些基本专业术语都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二是集成电路的研究前沿都是以英文发表在期刊上的;三是世界上主流的EDA软件供应商都集中在欧美国家,软件的操作语言与使用说明书都是英文的。因此,集成电路课程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很高,在课堂上适当开展双语教学互动,无论是对于学生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都是非常必要的。

3.结语

集成电路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提出以来,经历了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甚大规模,目前已经进入到了片上系统阶段。虽然集成电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目前集成电路相关人才的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对集成电路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从“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教学出发,详细阐述了“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这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前沿科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物理前沿知识 渗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步入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阶段,物理学为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作为公共课的大学物理课程自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面临课时少、内容多等客观因素情况下,教师总是回避和忽视物理教学的现代和前沿知识的介绍。其实这是一种不妥的认识和作法。

如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现代物理和前沿知识,让学生了解当前物理学前沿正在研究的热门科学难题,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其有利于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浓厚的研究兴趣、唤醒神圣的好奇心,更是时展的需求。

1 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

物理学发展的重要一环,就是在不断地提出假说,并经过实验验证,对提出假说进行完善或者摈弃的过程。在现代物理和前沿知识的研究中这一思想体现得尤其突出。例如:“玻尔理论”的提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揭示微观世界基本特征的前景,为量子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创举,不愧为爱因斯坦的评价——玻尔的电子壳层模型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玻尔理论也有其局限性:这个理论本身仍是以经典理论为基础,且其理论又与经典理论相抵触.它只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在解决其他原子的光谱时就遇到了困难。如把理论用于非氢原子时,理论结果与实验不符,且不能求出谱线的强度及相邻谱线之间的宽度.这些缺陷主要是由于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等)看作是经典力学中的质点,从而把经典力学规律强加于微观粒子上(如轨道概念)而导致的。可见,科学的进步就是有继承才有发展,继承必须寻找正确的方法,科学的继承方法就是有批判地继承,这样才能前进。我们的大学物理教学就是应该通过向学生灌输现代物理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

2 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过程十分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一般能力而言,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它表现在对问题明确后,立即作横向联系和纵向比较,向深层次探索和研究,从联想中得到相关结论,或者从特殊拓延到一般,寻求更有规律的东西。现代物理知识就极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介绍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后,学生就会由光对物质的作用而与电场、磁场联系提出光周围是否存在“光场”类似的问题。虽然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但对促使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有利的。

3 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教学有利于激发浓厚的研究兴趣

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有厌学和畏难情绪,这与内容枯燥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量地介绍一些近代物理和前沿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习中,好奇和兴趣对人类的学习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某问题有了好奇心,就会对如何搞清问题的实质、怎样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动力;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近代物理技术如光纤、光电效应、激光、超导等的实验和在各领域内的应用的介绍又极大地唤醒学生神圣的好奇心。比如向学生介绍一些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超导技术,高温超导线材能耗低,通电能力是相同截面积铜导线的100倍以上,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电机、超导限流器、超导磁分离器、超导磁共振成像(mri)、超导储能装置、超导磁悬浮列车等应用产品的研发,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重视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不仅能起到起点缀的作用,更重要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唤醒神圣的好奇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有许多问题是不能用经典物理解决的,必须要用近代物理才能解决,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4 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教学更是时展的要求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