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毕业设计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4-01-13 10:40:24

毕业设计方法

毕业设计方法范文1

1.1避开就业黄金期

毕业设计任务下达时间应当人性化,服务于学生的需求。高职院校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第四学期期末便督促学生在暑假完成基本的资料搜集,论文框架的搭建。第五学期开学后,再由老师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以此缓解学生压力,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而学校需要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各类硬件或是软件设施,方便学生查阅资料等。

1.2科学选题,结合实际

选题时,教师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设计具体要求,也就是说,对于论文理论深度、专业知识的涵盖范围,这一部分的要求要相应降低,而对于实际动手能力和内容的实用性方面,进行重点考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选题应切合实际,校企合作命题。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的实用性、针对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近年专业发展及学生就业的具体情况来设定题目,也可以与长期合作的企业一起命题,或是把企业的真实项目拿来作为毕业设计题目。2)允许学生自行拟定题目。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工作中会对专业知识有更新更深的体会,也有些学生会有改良或设计的想法,希望能自行拟定设计题目。由于学生所选题目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有些甚至是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课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毕业设计的质量必然会大大提高。

1.3严格过程指导及监控

毕业设计持续时间长,任务重,学生相对来说又有比较自由的支配权,因此在设计环节的指导和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好坏与指导老师的经验储备和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指导和监控。1)指导教师也需要深入企业,了解它的技术、工艺流程,参与技术服务;同时可活得一些科研项目,供学生前期的研究学习。2)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或是直接参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3)学院应制定适当的论文指导师生比,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论文指导。4)学院和系部需对教师的论文指导严格监督,建立完善可行的检查制度。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加强沟通切实指导学生的论文和实习,对于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顶岗实习情况作出评价,方便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

2考核形式多样化

过去,大部分高职院校一直采取的都是或毕业设计的毕业考核方法。通过多年教学反馈,我们认为:只要学生能把前面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可以参考现有的资料,只要能够彻底理解,并且能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所以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也应该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以机械类专业为例,考核标准除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之外,其余方式如下:1)学生设计具体实物作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自设计或是制作出具体的实物作品,就机械CAD专业学生而言,可以利用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制作各种模型,如电子产品外壳、维纳斯雕像等;机电一体化专业可设计或制作简易机器人、信号发生器、自动倒车系统等;数控技术专业可加工各种零件,盘类零件、套类零件、轴类零件;实物作品必须与所学专业的管理对象或是生产对象有关、与本专业的教学或技术推广有关。整个制作过程都需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由老师指导,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自学、创新以及思维能力。2)获取省级或全国大赛奖项大赛可以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的交流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的职业素养,由此成功传递了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信息、方向。比赛验证的是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如果学生参加比赛可以获得省级以上的各类奖项证书,证明了学生在某一方面极强的能力,以后可注重培养该方面。3)搞创新设计和小发明如果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特殊的兴趣爱好,做出一些创新设计,拥有自己的小发明,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运用实践中,这就达到了培养学生理论归纳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综上所述,采取多样化的毕业考核模式,避免了学生按照以往惯例从网上下载、抄袭论文所需的资料,学生愿意在论文中融入自己的个人兴趣,自己动手、动脑完成大学的最后一份答卷——毕业论文,以此将理论与实践切实地结合起来。因此,对于高职学生专业素质的评价,要随时代变迁进行多样化考核方式,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毕业论文。

3结语

毕业设计方法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设计成绩 评价方法 问题 改革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其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在“应用”两字,即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形成[1]。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客观、公正、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2]。

对学生作品和论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评价方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成绩一方面影响他们的评优和学位的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努力指引方向[3]。对于指导教师来说,一方面,学生成绩的高低直接反映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中所投入的工作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公平合理的成绩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问题及分析

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如下[4]:

(一)指导教师首先对自己所指导学生的作品(论文)进行评审,给出审阅成绩,即自评成绩,记为S1;

(二)评阅教师对作品(论文)进行评阅,给出评阅成绩,即互评成绩,记为S2;

(三)学生对作品(论文)进行陈述,回答答辩组教师提出的问题,答辩组对学生答辩的情况给出成绩,即答辩成绩,记为S3;

(四)计算学生的最终成绩,记为S。S通过公式1计算:

公式1中,X1、X2、X3分别为自评成绩、互评成绩、答辩成绩等三个分项成绩占最终成绩的权重系数。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其权重系数不尽相同,但往往是固定不变的。工科专业中,X1、X2、X3三者最常见的数值依次是30%、30%、40%。

从中可以看出,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相加占总成绩的60%,因此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的准确评定是十分重要的[5]。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自评成绩为指导教师给自己所带学生进行评分,该成绩往往比较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指导教师不了解其他组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对自评成绩把握不准确,给予本组学生自评成绩普遍偏高;二是指导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后成了“熟人”后碍于情面;三是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虚荣心,希望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担心答辩过程中学生发挥不好,因此预先给予一个较高成绩,这样即使学生的答辩成绩不理想,但总的成绩也不会太低。

三、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自评成绩显著高于答辩成绩,那么,是否为了公平就可以不考虑自评成绩了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在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全程指导,对于每位学生的情况是最为了解的,包括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投入时间的多少、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高低等等,这些指标中,大部分是互评教师和答辩教师没有办法了解的[6]。因此,自评成绩很重要,是必须考虑的。

针对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评成绩普遍较高的问题,我们采用调整各个分项成绩权重系数的方法进行控制。调整权重系数法的基本思想是,由于答辩成绩是多名(3~5名)专业教师在综合考察、前后对比后给出的成绩,因此,我们认为答辩成绩是相对客观、准确的。如果自评成绩远高于答辩成绩,则认为自评成绩偏离了客观值,需对其自评成绩和答辩成绩的权重系数进行调整;互评成绩往往为中性,因此,其权重系数不做调整。

同时,权重系数的调整还需进行如下假设,即指导教师是不会给予自己所指导的学生太低的自评成绩的,但是,如果指导教师给予学生的自评成绩确实很低,那极可能是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态度极端的不端正,因此,其自评成绩很低应该是合理的。

根据以上思路,设计出如下调整方法:

(一)自评成绩与答辩成绩偏差在5分之内的、自评成绩低于答辩成绩的,权重系数不予调整;

(二)自评成绩与答辩成绩偏差大于5分的,调整自评成绩和答辩成绩的权重系数。调整的原则是,自评成绩和答辩成绩权重系数之和不变,即X1+X3=0.7保持不变,偏差值越大,权重系数的调整幅度越大,具体数值用以下数学公式2、3表示。

各分项成绩的系数确定后,再按照公式1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其结果是,自评成绩与答辩成绩的偏差(S1-S3)越大,则调整幅度会越大。

根据以上方法,我校机电工程系2014届毕业设计中,对约85.5%的学生成绩权重系数进行了调整;而2015届则有约70%学生的成绩的权重系数得到了调整。这充分说明调整权重系数的效果是很显著的,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评成绩偏高的现象,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指导教师给予学生的自评成绩日趋合理化、公平化。

当然,该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亦提出,他给予学生较高的自评成绩是因为学生表现好、态度端正等等,但经分析和研究后,我们认为这不能作为成绩不调整的理由,因为学生表现好和态度端正应该在作品(论文)的质量上是可以体现出来的,在论文的答辩过程中也可以表现出来的,而且,表现好、态度端正仅仅是学生毕业设计过程需要考核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四、总结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不仅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成绩高低,而且关系到教学管理的公平、公正等原则问题。权重系数调整法是解决传统毕业设计成绩计算不够科学、不够公平等问题的方法之一,通过该方法将能够有效地促使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认真审阅、评阅学生的毕业作品(论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对客观的、公正的、合理的成绩,从而进一步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晨曦.对于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设计)模式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18):35-38.

[2]刘朝福,韦雪岩,张燕.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学园,2014(14):30-31.

[3]张凌峰,文九巴,任风章,等.地方工科院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学理论,2011(09):193-195.

[4]刘朝福.三本院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学园(教育科研),2012(17):8-9.

毕业设计方法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相关科学技术统称。它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的应用型学科,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历程而成熟起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土木工程学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工程结构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超高层建筑、特大型桥梁、巨型大坝、复杂的地铁系统不断涌现,既需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演变为社会实力的象征。这就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实践等各个环节进行摸索,力图实现本专业与现实需求的有机结合。

2、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技术的特点分析

众所周知,力学分析与求解是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本科教学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结构力学体系,利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结构的组成、受力及变形等,从而对复杂的实际结构问题展开力学特性分析。长期以来,这部分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为教师讲授、推导理论再辅以力学实验,学生则基于相关的课后习题进行手工计算予以解答。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优点在于能够讲解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得学生对各种土木工程结构的受力特点有清楚的认识,并进行力学分析、受力图绘制以及掌握结构工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它的缺点在于学生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针对较复杂的工程结构,依靠手工力学求解几乎不可能实现,造成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脱节。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突飞猛进,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显得越发重要且普遍。数值模拟技术能够节省手工计算时间,灵活度较高,总体上来说比手工计算更为简洁和精确,尤其对大型工程结构而言,优势更为突出。

3、毕业设计改革要点

综上可知,在土木工程本科生毕业设计中,传统手工力学分析和现代计算机数值计算手段应当有效结合、并重。通过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选题,使得学生能够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备手工计算和数值计算软件应用的能力。

1)毕业设计选题原则

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的选题工作就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宏观上,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生产一线工作,故应该尽量体现较强的实践性,最好能够结合实际工程来进行命题,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又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甚至让学生到工程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参考工程项目的实际功能需求来进行设计计算。微观上,为了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将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数值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考虑手工计算的特点和可能性,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能够提取工程简化模型,采用结构力学手段进行手工分析,又要考虑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必要性,即不能选择过于简单的结构形式和单一的受力条件,无法代表或满足实际工程项目的功能要求及受力状态。一般地,结合当地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所在建或已建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选题,可以较好地保证结构形式的合理性,避免虚拟课题可能存在的过度复杂化和不切实际。

2)毕业设计与学科课程设置契合

如前所述,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学科课程的讲授方式仍然以教师讲授、推导理论,也即传统的板书讲解为主。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详细地讲解力学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构架,逐步掌握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但是传统方法不能结合计算机在现代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例如利用ANSYS、ADNIA、ABAQUS、FLAC以及SPA2000等常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际问题建立抽象化模型,结合数值分析方法获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并通过图像来表达相应的计算结果。事实上,上述计算机仿真软件已经在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建筑结构、桥梁结构、水利结构的设计等,可以说,掌握计算机设计、模拟技术是现代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在大学生本科教育中应当给予重视并进行相关训练。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入计算机数值计算介绍和使用方法讲解,一方面丰富了教学手段与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毕业设计乃至将来从事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为了避免在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对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知之甚少,感到陌生或无从着手,在本科生有关力学设计计算的课程安排中应当穿插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介绍和应用,在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手工计算技能之后,结合简单结构或构件的设计问题,逐步掌握计算机数值方法,这样不但有利于加深对传统抽象力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为解决后续毕业设计的复杂结构、多向受力分析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学中可以工程为实例,采用手工分析和仿真计算相融合的教学方式,由简至繁、由浅至深地讲授力学计算方法。首先提高学生对力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手工计算的熟悉程度,其次,应用计算机数值软件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通过这样的综合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动态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对整个力学求解过程和应用均有了全面的认识,进而开发了学生科学的思维,使学生对课程和后续毕业设计具有整体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方法范文4

[关键词]毕业论文(设计) 理工科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 H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111-03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及平时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在毕业之前提交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不仅能反映出本科生的专业水平和参与科研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无论在实验内容或格式规范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和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就在日本学习期间的经历和接触到的毕业论文(设计)做法,比较了日本与我校和兄弟院校理工科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做法,重点分析了日本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设置的一些特点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实验方法和经验,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定位、起始和完成时间

日本和我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定位为学士学位论文,是本科生毕业之前提交的一份综合性答卷。在修完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同时,本科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才能获得本科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在日本,大学三年级的学生首先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而后已经确定研究方向的学生直接去找指导教师,根据双向选择来确定本科生所属研究室及导师。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时间为一年,从第七学期开始,本科生在修第七学期计划课程的同时就开始从事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的工作。本科生在最初的几周或几个月里要了解情况、参与和熟识相关的研究工作、收集和了解相关的资料、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最后和导师协商,选定研究题目。而各研究室也为新生举办特别研讨(轮讲)会,在研讨会上,首先由研究室负责人介绍本研究室的总体情况、各成员的简历、研究课题及项目、年度活动计划(学术报告会、实习、参观、调查、旅游、聚会)等情况。接下来由几位学生(包括博士生、研究生、四年级学生等)报告最近一段时间内的科研情况,最后还举行一个小型聚会,给新生创造另一个“近距离”相互了解的机会。而我校和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大多是在第七学期末时由教师出毕业论文题目给学生,学生只看题目和导师就选题,根本不了解该题目的研究内容。由于这时已经是学期末,学生正处于最紧张的复习考试阶段,教师也处于出题改卷、计算考核成绩的最忙时期,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没有安排实际性的任务。第八学期开学后,学生才着手了解情况、查阅收集资料、制定实验计划,并购买相关药品材料,开始做实验。因布置时间过迟,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不能及早进入状态。加之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很多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会、研究生面试、考各种资格证和毕业补考的时间,诸多因素使得学生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这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造成了影响。

二、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提倡循序渐进

在日本,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后,导师不要求学生马上就开始做实验(设计)。他们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应、了解和掌握毕业论文(设计)做法的条件,要求学生重复和了解前人的工作,选修有关的课程,收集资料,自学有关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在研讨会上作简单的报告。总而言之,第七学期是学生适应、了解和掌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和初步进入正式制作毕业论文(设计)的阶段。在此阶段导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及自主意识,在已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内容。在第七学期末的某次研讨会上就专门作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争取导师和研究室人员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各种条件准备就绪以后,再开始做实验。相比较而言,我们只有一个学期(实为14周,有些学校甚至只有半个学期)的时间做毕业论文(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没有创新性,连自主性也很难有了。

三、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注意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

在本科教学中,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离校前对其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其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后检验,是对其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向他们传授具体知识更重要,授人以渔胜于授人以鱼。在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和独立自主意识的重要环节。只有培养出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学生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日本,在实验课和制作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都要亲自动手,独立完成有关实验和仪器的操作。此外,学生必须亲自查阅、收集、整理资料,拟定实验计划,订购仪器、药品,订做实验装置。从扫描仪、投影仪、复印机到大型复杂仪器设备的使用,导师一般是不会亲自去教的,他们要求学生自己看说明书解决问题,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实际问题也要求学生自行解决。

四、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自觉性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过程

由于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性教学,学生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因此毕业论文(设计)的顺利完成和质量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和综合素质。在日本,从家庭到学校以及全社会都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也很高。这个从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身上也可以体现出来。每个研究室和导师给学生提供电脑,每个实验室也都有电话,电话随时可打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但是利用网络进行聊天、玩游戏等娱乐性活动的学生很少,而将研究室的电话用在私事上的情况就更没有了。研究室的所有学生都配有钥匙,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各种贵重物品也放在桌子上,不锁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公用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24个小时开放,学生(提前预约)随时都可以使用。相比之下,我们学生的素质教育,道德建设还需加强。另外,日本学生的穿着打扮也相当朴素,在实验室和校园内几乎看不到几个一起闲聊的学生。导师经常提醒学生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很多学生已养成了这种习惯或遵循这个规则,在实验室熬夜的大有人在。他们既朴素、勤奋又自觉的精神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印象。这点值得导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在学生面前反复提倡,更值得我们的学生学习。

五、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提倡环保意识

在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过程中,学生面临亲自配制各种溶液,处理各种废物等问题。这种问题的处理不仅影响室内环境和个人的健康,而且影响室外环境和他人的健康,如果处理不妥当会直接影响本人和他人的健康,从而间接地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在日本,每个研究室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了包括管理水暖电、仪器药品、废品处理、学生行为规则等各种规章制度的学生手册。导师也经常提醒并监督这方面的工作。在研究室锂电池、金属、玻璃、塑料、纸张、可燃物、不燃物等废弃物都分类装箱,化学废弃物也要分类存放。酸类、碱类、有机物、无机物都有专门的回收桶。而对于那些毒性很大的废弃物,研究室单独设立了回收桶。连纸盒的小钉子,玻璃瓶的金属盖子都分别存放。如有违规行为,环境监测部门就马上通知学校有关部门,调查肇事者,并对其进行处罚。可喜的是师生们已经把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少出事故。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学生做实验的场地很小,一般每个学生只有1-2米长的实验台,人员密集,但实验场地还是很干净、很整齐。在学校每位教师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书房和实验室,教师几乎每天从早上九点工作晚上七八点,甚至很晚都在那儿备课、从事研究和处理日常事务。学生也都有学习备课的房间。实验室与学习备课区是严格分离的。这样业余时间既可以把教师留在学校,也可以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而我们很多学校不仅没有把垃圾分类存放的制度,就连有毒物品也不进行特殊处理和特殊存放。大部分教师在学校没有自己的书房,只有实验室,实验室和学习备课室也没有严格的区分。

六、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研讨会制度

日本大学里都有研讨会制度。[2]一般每周一至两次,每次2-3小时。研究室的所有人员包括导师(教授、助教、讲师)、博士生、研究生、三~四年级学生都参加。他们(每次几个人)轮流介绍自己的科研情况或国内外的科研动态,汇报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内所作的研究工作,遇到的问题和今后的计划,并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导师围绕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有些问题导师会进行重点讲解。要投稿的论文也先在研讨会上宣读并征求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当科研上有所进展时,其摘要或全文会贴在走廊里,供师生参阅,这样既可传播和交换信息,也可炫耀自己的实力,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或项目,获得社会的支持和尊重。

这种研讨会制度有以下优点:1.由于每个学生,无论是博士生还是本科生都得每隔一段时间在众人面前作汇报,这就给学生增加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其既要认真做准备,也要抓紧时间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2.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多种综合能力的机会。从查资料、拟定实验计划,订购药品,使用仪器到数据处理,归纳总结写成文稿,制作多媒体等都得学生亲自完成。3.导师、博士生、研究生及本科生都要参加讨论,这就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思想、集体合作、互相提高的机会。4.台上的学生得到锻炼,台下的学生受到启发,这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和研究的气氛。有时,某个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激励与启发作用比教师讲课的效果还好。在研讨会上学生敢思考,学方法,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值得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倪哲明,(日)增田慎治.日本大学化学教育的特点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0,(4):34-39.

[2] Satoshi Niibori. Assessment Method of Master and Doctor Thesis[M].Japanese:Dobukan Co.Press,2002.6.

[3] 陆玉梅,唐世学.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8(1):32-35.

[4] Yoshimatu Shibata.The New Principle of Education[M]. Japanese:Yuhikaku Co. Press,2003.3.

[5] 于青春,何江涛.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的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04,(2):90-92.

[6] 郭长虹.值得借鉴的日本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做法[J].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2006,(5):96-96.

毕业设计方法范文5

关键词:导学模式;毕业设计;法学教育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高等教育应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已毋庸置疑。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与司法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法律专业化程度迅度提高,社会需要大批与法制现代化相适应的法律职业队伍。这一社会需要直接触动并引发了法学教育的改革。在如何确立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如何改革法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西方法学教育模式的探究等方面,不仅有众多学者的详尽研究与著述,更有一些高校已着手试点,将改革成果实际应用于法学教育之中,以探索旨在培养“法律人”的新型法学高等教育模式。 毕业设计虽有别于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其仍为本科教育教学之环节之一。对于法学本科毕业设计如何改革。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过程,提高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问题以及如何将毕业设计改革与高等教育的其他改革措施相配套,还少有学者论及。笔者认为,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应建立新型毕业设计理念,以导学模式规范毕业设计环节,才能克服毕业设计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法学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与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中国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形式一直是单一的论文形式。从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式来看,首先在选题方面,学生自选或教师指定的选题多数不能与司法实践相关联或非为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论文研究领域也多为众多专家学者作过充分的论述;其次在论文的完成过程方面,学生自拟论文草稿后,教师在格式、文字表达、逻辑、观点指导修改,最后定稿上交。论文成绩仅根据论文写作水平,参考论文答辩情况得出。对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在法律思维及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多少提高没有评价,对教师指导的过程与效果没有评价。

上述毕业论文的完成现状带有普遍性,造成如下弊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差,多数是为了毕业而完成。毕业论文完成要么闭门造车,要么抄袭他人作品,要么论文制作粗糙,质量低劣,既不具有司法实践指导意义,又不具有理论创新,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育环节严重贬值。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现行法学毕业设计理念滞后是根本原因。那种认为毕业设计只是对四年高等教育的总结。是决定学生能否达到毕业水平的因素的观念,与现行高等教育改革理念不符,与教育改革手段相脱节,导致毕业设计一直不能摆脱走过场、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缺乏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模式是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低劣的直接原因。各高等院校现有的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仅为制定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及向学生讲授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毕业设计选题确定、指导教师选任及责任、毕业设计完成过程监督等方面均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毕业设计现状造成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对法学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加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更不能成为衡量学生各种能力的客观尺度。为此,旨在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性的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但毕业设计改革却犹抱琵琶。司法实践需要能够正确适用法律处理纠纷,能够运用法律知识防患未然,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司法解释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但法无明文规定的法律问题的法律人。而毕业设计不但是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模式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成果的具体评价指标。因此,改革毕业设计现状、建立新型毕业设计理念、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模式、不断拓展毕业设计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法学专业如何实现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二、导学理论对提升法学本科毕业设计有效性的启示

在分析毕业设计特点,寻找能够克服以往毕业设计不足,提高毕业设计有效性的方法过程中,现代导学理论为法学毕业设计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毕业设计是由学生完全独立完成,是在所有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最强的一个环节。而以往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教师指定的论文题目或者不属于学生兴趣范围,或不属于学生熟悉或有一定探究能力的范围;在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也因不十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研究能力,往往不能进行针对性强的指导,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完成毕业设计没有热情,在完成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差,最终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而现代导学理论对于克服上述不足具有可借鉴之处。

纵观古今中外教学模式与理论,可观导学理论之精髓。战国时期的著名教学论著《学记》中提出的启发诱导的思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诱导的方法,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他们而不是施加压力,开个端倪而不把道理和盘托出。教师的导应做到“及时而导”、“有序而导”、“循序施导”。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产婆术”教学法,运用了诘问、定义、助产这样的策略,教师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逐步引向预定的结论,最终依靠学生自己找到最正确的答案。产婆术教学法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通过这种问答式的产婆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论、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中,都蕴涵着导学思想。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的。无独有偶。在罗杰斯看来,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问题等。他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其所展示的学习过程为,掌握什么一尝试掌握一帮助掌握一督促掌握,也与导学式教学从明确目标、出示问题,到自学尝试解决问题、讲解提升这一教学过程相一致。

在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完成毕业设计的当然主体,这是毕业设计与其他教学过程的最大区别。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处于完全的主动地位,以毕业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为例,从选题、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到完成写作。从格式到内容,都由学生自主完成、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帮助、辅助作用。由于毕业设计这一特点与导学理论相契合,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导学模式从课堂教学向毕业设计延伸。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自觉、充分、合理地运用导学模式,才能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转贴于

三、导学模式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应用

教学方法改革应以教育目标改革为指引。在分析西方法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法学教育应以促进法律职业为目标取向,改革目标应为“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人手,在加强学生法律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侧重训练学生运用法律的方法和逻辑来分析各种法律问题,把法学的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使学生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需要的职业人才,从而形成我国特色的法律职业队伍。”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过程,更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方法和逻辑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各种法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的重要过程。以往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虽从表面上看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侧面指导,与导学模式相似,但究其实质,与导学模式的作用与效果完全不同。

毕业设计成果如同企业的最终产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即是对生产产品的过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与制度,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可见,提高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主要在于毕业设计完成过程质量的提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理论为基础,体现为对具体教学过程的规范要求。在毕业设计环节适用导学模式,就是将毕业设计划分诸多精细环节,如研究方向、涉及领域的确定、开题、分析研究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确定、解决问题或研究角度的确定、论文的撰写与修改过程等,对各环节中的导与学双方应当完成的工作进行体系规范,确定评价指标,从而使毕业设计过程与结果的质量实现可控制。

1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导学模式。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毕业论文的导学模式由导、学、研、修四个结构组成。在确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环节,导师应进行三种分析,第一种是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导师解决如下问题:(1)有哪些类型和层次的学生;(2)学生的学习程度如何;(3)学生的需要和起点能力如何。第二种是分析环境,通过分析导师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及社会发展环境,从而明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现实环境与最佳环境;第三种是分析资源,通过分析导师应明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可利用的总体资源。而学生应在分析的基础上,向导师说明自身学习情况、兴趣、拟确定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研究环境与资源。然后是师生共同分析。反复修正,共同确定适合学生从事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在研究方向的确定上,可以考虑与学生今后生活、工作相关,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持续学习动力,这也与全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相适应,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种需要。在开题环节,学生自行撰写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导师在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后,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正。在进入正式研究阶段,学生依选题分期向导师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导师依据学生情况分期给予由浅及深的恰当指导,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应共同研究、分析、论证,反复修证理解与观点,直至最后达成共识。在论文的撰写与修改阶段,学生自学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并自行撰写论文草稿,导师从格式、内容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修改办法。在前述各个环节上,导、学过程都应制定具体评价指标,将导、学过程的原始记录与评价指标进行对照,由导师、学生自评,结合毕业答辩小组对论文与答辩的评价,最终给出毕业论文成绩。导学模式应用于法学毕业设计,与法学教育模式改革目标与教学模式相一致、相配套,进而实现提升法学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2 导学模式对导与学提出的新要求。导学模式要求从管理者到导师到学生,都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即一切以实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而展开,教师成为“导师”或助理导师,而管理者则应转变为“导学”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与支持,学生应自觉、自愿成为学习的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导学模式的实行。主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应得到提高,教育资源应更加充分。教师的“导”J必须强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恰当推介应用学习资源,向学生传授使用方法,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Ⅲ。同时导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交流形式可采用BBS、E-mail、电话或QQ群。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如此多种的交流形式,如何建立适合的监控系统来达到评价、反馈、矫正、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还是个难点。学生在导学过程中,应当具有积极、主动完成的态度。如果学生的态度不端正,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

毕业设计方法范文6

将本科毕业设计时间从大四学年的上学期期末提前至期中,即“十一”长假以后,十月中旬开始毕业设计动员———介绍毕业设计SOP流程,宣传相关政策并介绍毕业设计选题情况,从形式上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接着十一月份每周安排相关一次讲座,介绍有关毕业设计中学生使用的技能培训,如相关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特殊行业软件介绍、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格式、英文翻译技巧、数据库基本检索技巧。具体安排见表1。通过讲座这种方式,学生了解了毕业设计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毕业设计作为本科学习的“收官之作”,必须认真对待。同时,讲座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可以开展诸如工程设计指导、变电站电气设计、电机本体分析介绍等涉及学生范围较小的讲座,以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开展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杜绝学生不知如何下手的尴尬局面。

2丰富毕业设计题目,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以致用,电气工程系采用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如就业方向、考研方向、感兴趣方向等,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大的方向,再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所学知识的情况、个人能力强项所在之处,细化选题,最终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确定最终的毕业设计选题的方法。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允许在一段时间范围内,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更换毕业设计选题,如:工作变动、考研变动等。但对于没有任何想法和要求的学生,还是以指导教师为主。在毕业设计选题的类型上,降低理论研究型题目,增加工程实践型题目。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调整,如参加工作的学生可能偏向于工程实践,而读研的学生可能倾向于理论研究型。但整体上,应该保证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使得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有所得”。同时,不一味追求“创新”,将重点放在“工程应用”。我校作为地方性工科高校,其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3严格毕业设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打破100%通过率的“大锅饭”

建立毕业设计SOP的初衷就是利用制度建设加强毕业设计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整体的质量。但如何设计并合理执行,就必须考虑结合我校、我院、我系部以及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综合考虑。首先就是学生的通过率。学生能否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学分直接决定了学生自身能否修满学分获得双证(学位证+毕业证)。如果毕业设计不合格,就意味了无法拿到学位证,影响学生今后的考研、就业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学生据此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抱着“老师不会不放我过”的思想,消极应对毕业设计。而往届的毕业设计100%通过率,也从侧面“鼓励”了学生。有的指导教师面对不积极的学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指导教师有时想严格管理,却又没有统一的尺度和标准,导致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吃力不讨好”,结果是教师带毕业设计累,学生做毕业设计苦。最后,学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变成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设计,变成衡量指导教师水平高低的依据。这也造就了100%毕业设计通过率。而毕业设计SOP正是将指导教师的日常管理的“人治”,通过规范化的文字变成了“法治”,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脱离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对立,从而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学生毕业设计是否合格,其决定权就从指导教师转移至系部全体教师,即通过标准化流程对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持续性评价,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指标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摆脱了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责任主体”。

4增加毕业设计环节控制,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毕业设计方法范文7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50)

摘要:针对3+1培养模式所造成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机会减少以及传统考核方式随意性大、考核指标不规范的问题,提出该培养模式下的毕业设计管理方案,包括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控制、师生间的沟通渠道与方法、毕业设计成绩考核评价方法、毕业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细则。

关键词 :3+1培养模式;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过程管理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5-0074-04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2008);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3021)。

第一作者简介:刘智,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liuzhi@cqut.edu.cn。

0 引言

针对软件类专业实践性强、涉及学科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为提高毕业生的实际业务能力,近年来很多高校软件工程专业采用了CDIO、卓越工程师等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现阶段采用以3+1培养模式为主、其他培养模式为辅的混合模式。3+1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大学1~3年级基本修完除毕业设计环节的所有学分,大学4年级时可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实战实习,并在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校企合作的3+1培养模式优势很多,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可以大大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当然,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加也给毕业设计的指导带来一些困难,如毕业设计过程缺乏控制,只能关注最后的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提交不出合格的毕业设计成果。

1 过程管理及沟通方法

1.1 循序渐进的过程管理及控制

从本性上讲,人都是有惰性的。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工作比较繁忙,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很可能望而却步。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毕业设计任务进行阶段划分,将整个毕业设计任务细分成若干小目标,给每个目标设定完成的时间点和考核标准,将毕业设计工作化繁为简,通过对每个环节的考核来督促学生一步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性质以及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毕业设计一般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开题报告、文献翻译、文献综述、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系统实施、论文初稿及论文终稿。以上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阶段时间可能有一定的重叠。每个阶段都规定了应完成的任务,达到的标准及检查时间点,见表1。

为使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更加规范,软件工程专业正准备设计开发毕业设计任务及提交系统。该系统能够灵活地设定毕业设计阶段任务和任务提交的时间,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提交自己所完成的工作,逾期将不能提交且没有本阶段成绩。通过设定阶段任务和阶段目标的方法,学生能够更明确自己应有的毕业设计进度;通过建立考核时间点,学生更有时间紧迫感,能变被动为主动,在碰到问题时更主动地联系老师进行讨论交流。

1.2 沟通渠道与交流方法

采用3+1培养模式后,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不在校,师生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根据需要沟通的内容构建相应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方法非常必要,必须保证在沟通时,双方具有一致的沟通基准。软件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间交流主要涉及的信息及使用的沟通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知、共享类信息及公共讨论。

此类信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教师给学生的通知;②教师对某个公共事项的讲解,如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方法、注意事项等;③教师或学生共享的文件,如毕业设计格式表;④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讨论,如绘制序列图的方法等。通知、共享类信息及公共讨论主要通过建立QQ群及E-mail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比较紧急的事项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通知。

2)针对具体课题的一对一讨论。

该类信息交流主要是针对具体课题和某个学生的一对一讨论,如具体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论文的撰写等。一对一讨论主要通过QQ好友或QQ群临时会话方式进行文字或语音的沟通与交流。

3)系统实现情况的交流。

系统实现情况的交流是指对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演示,主要查看系统实现是否贯彻了系统设计的主旨,界面是否友好并包括输入、输出和基本验证等。相对来说,教师对这部分的检查最为困难,需要根据学生使用平台的不同搭建不同的开发环境。要求每位教师搭建学生用到的所有开发平台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采取简单、有效的方式解决如何远程演示系统的问题。

对于系统实现的检查,我们曾经使用过远程桌面的方式,但由于远程桌面数据传输量大、系统响应慢、键盘使用比较麻烦、界面效果差,因此在需要点击大量页面的情形下并不适合。现在采用的方法是租用虚拟空间,仅花少量成本,学生即可将自己所完成的系统部署到虚拟空间,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系统部署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可在任何地方检查系统实现情况,在与学生讨论系统实现情况时有一致的讨论基线。

2 简化的毕业设计评价方法及指标

过程控制只是毕业设计管理的第一步,要使过程管理发挥作用,客观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非常重要。传统的毕业设计考评方式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因此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往往会夹杂较多的主观因素,造成一些不公正现象,也有学生曾经对评价成绩提出过质疑。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建立一套简单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2.1 毕业设计基本评价方法

毕业设计考核成绩主要由3部分构成:指导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3部分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最终成绩。现有的评价方法更多地依赖于事后评价,即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各给出一个综合成绩,答辩后给出一个答辩成绩,根据这3个成绩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除了事后评价外,更多地加入了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评价,而不仅依赖于最终的论文和系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内容及依据见表2。

2.2 评价指标与细则

上文给出了毕业设计基本评价方法,表3则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为例,给出答辩环节的考核项目、建议分值和考核细则,建议分值可以根据该年度考核的侧重点进行调节。其他环节的考核指标及细则可从该表中进行抽取。

在以上考核项目中,最难量化的项目是对所完成工作量的考核。量化软件工作量已经有很多方法,如代码行、对象点和功能点,然而这些方法均偏理论化,难以实际应用,而且计算复杂,不适用于毕业设计的考核。与实际工程项目不同,毕业设计考核工作量有其特殊性,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个学生完成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内容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该特点,我们提出的计算毕业设计完成工作量(以操作点为单位计算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

(1)统计论文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中已经描述并且在系统中已经实现的功能或业务,该业务应该是系统中的合理业务。

(2)系统中所有以菜单方式进入的一个完整业务或功能均为一个功能点(设功能点总数为N),功能点i所涉及数据库表操作的总数为该功能点的权值wi,所有功能点权值之和即为所完成操作点总数,以OperNum表示,即:

(3)为避免简单堆积工作量的情况,基于单表的增、删、改、查操作在整个毕业设计中最多只算3个操作点。例如,在图书馆借书时,需要扫描借书证(读者信息表),判断读者是否有效、借书证状态及获取读者类型,也需要判断是否罚款金额超出(借书及罚款记录表);如果该书借出,则需要修改书目信息表中的状态和在借书及罚款记录表中添加一条借阅记录,因此权重为4。

3 实施情况

建立基于过程管理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思想始于2012年,在2013届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形成初步的方案。该方案在笔者团队指导的本科毕业生相应答辩小组(每个小组大概20人)试点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吸纳了答辩小组其他教师的意见。本文所述的过程管理、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即为修正后的方案,该方案在2014届毕业生中实施,毕业设计开始时即向学生公布过程管理方案及评价方法指标,收到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使得学生每一阶段的目标更具体,每一环节的执行更有序,毕业设计的评价有章可循和更公正客观。实施此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毕业设计任务及提交系统没有上线使用前,过程管理执行力度难以控制。

4 结语

面对目前本科生毕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状,各高校逐渐采用3+1教育模式,让学生于在读期间就有机会走出校园多接触企业,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竞争力。然而,提前介入企业的教育模式给学校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基于此,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笔者提出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建立了简单细致的毕业设计考核评价细则。该方法和细则不但能有效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和管理,而且能更客观、公正、有序地对毕业设计情况进行考核。实施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实用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彤,赵娜.CDIO软件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7): 67-69.

[2]刘智,张小川,涂飞.软件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11): 57-60.

[3]刘智,王森,闫河.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管理对策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2): 242-244.

毕业设计方法范文8

摘要:岩土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岩土本科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提高这一环节的质量,本文从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毕业设计 质量

我校对毕业设计质量十分重视,但近年来出现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现象,为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在对有关院校毕业设计指导经验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影响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

1.就业与考研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大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还面临着找工作、考公务员、研究生复试等诸多问题。所以说学生本身主观上非常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全部的精力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力求呈现高质量的设计成果。但现实情况迫使学生不得不压缩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

2.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均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下降。

3.毕业设计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为设计而设计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脱离实际,通常只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设计,从而对工程条件进行不恰当的简化。这样即便学生在某一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 但设计方法单一,考虑实际问题不全面,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毕业设计成果缺乏展示平台,没有进行社会转化的机会,更产生不了行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二、提高岩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1.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学院作为毕业设计质量(论文)监管的二级单位,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统一管理。资环学院按照我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认真制定本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细则,将监管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主要监管的过程包括:⑴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工作、选题监督;⑵学生开题、实习调研落实情况检查;⑶平时学生、指导教师出勤情况检查;⑷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⑸学生进行预答辩情况检查;⑹答辩、成绩评定;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导效果总结。在建立健全了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基础上,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每个过程都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来提高在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定期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业务实践或挂职锻炼,直接接触实际工程,边实践,边学习,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设计方法,把行业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之中,这对于那些毫无实践经验,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来说,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所以说,对于新引进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前,学校应先派他们到实习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技能训练,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应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结合教师的科研工作,让学生参加实际题目的设计,使他们处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真实社会活动中,为其提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机会。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将毕业设计成果进行社会转化,能够产生一定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热情,从而能够主动学习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能够掌握更多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工程间的差距,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健全的管理机制、高素质的指导教师的培养等都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今后需进一步加大重视程度,不断进行实践、总结,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更多的方法、措施。

参考文献

[1]章广成.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科学与人才培养,2011(1):163-164

[2]陈鹤鸣,汝一飞.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1):107-109

[3]杨艾玲等.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建议[J].广州化工,2011,39(18):176-178

毕业设计方法范文9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曹云(1975-),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孟云梅(1971-),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G2011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117-02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此环节中综合运用四年来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实际训练,既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也为进入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领域工作奠定基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也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1]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是本科教育阶段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方向为例,对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若干想法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毕业设计选题面狭窄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的题目类型主要有结构、施工、岩土和造价方向,选题面相对狭窄,且以“命题式”的设计题型居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提供详细的毕业设计任务书,里面明确了设计内容和进度安排,学生毕业设计只是在预定方案下进行的一次大作业,设计难度不大,但任务繁重。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加上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受时间和精力所限,指导教师多年来均指导相同类型的题目,内容大同小异,学生普遍感到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脱轨,没有积极性和创新欲望,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就业影响及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本科阶段的第八学期,此时大多毕业生已顺利签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要成绩合格,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万事大吉,根本没必要在毕业设计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还有部分没找到工作的学生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根本不能沉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毕业设计;而少数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准备研究生面试和复试的工作也牵扯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这多少都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加上有些学生对毕业设计本身不够重视,忽视了毕业设计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全面热身”,从而白白浪费大好良机。鉴于以上种种情况,最终导致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不高。

3.毕业设计管理和监控不到位

南京工程学院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中包括对学生的日常考勤和过程管理,但毕业设计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因参加招聘会、面试、复试等原因不定期缺勤,而且毕业设计中后期需要电脑,部分没有笔记本电脑的学生无法将台式机搬到固定教室做毕业设计,使得考勤制度流于形式。另外,毕业设计周期相对较长,期间指导教师还有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有时对毕业设计管理和监控不到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监管而放任自流,遇到问题也不主动联系指导教师,导致设计进度严重滞后。毕业设计前期松松垮垮,而后期通宵作战几乎是每年毕业设计都有的一个现象,这样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成果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4.毕业设计参考资料缺乏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所需的图书、国家规范、技术规范、标准图集及相关行业标准数量少、更新慢。笔者发现做结构和施工毕业设计的学生往往一组或几组共用一套规范和图集,做深基坑、公路桥梁等毕业设计的学生相关参考资料更是匮乏,主要依靠指导教师一周两次的辅导和网上搜索资料解决问题,而且机房计算机数量有限,相关计算软件配备不齐全,学生的计算基本都是手算,没有配备必需的电算内容,即使有的毕业设计有电算部分大多也是采用盗版软件或者功能不齐全的软件计算而得,这种种因素客观上也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展和质量。

5.毕业设计考核方法不科学

毕业设计考核方法的公正合理是学生对毕业设计持认真严谨态度的“命脉”。目前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考虑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方面的权重,但具体操作也有一些弊端。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相对真实可靠,但评阅教师通常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了解寥寥,仅凭批阅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短时间内给出成绩。而答辩小组最终给出的成绩也有待商榷,因为受答辩时间和答辩问题所限,难以全面评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缺乏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考查。另外,各评阅小组、答辩小组之间由于教师专业和研究方向存在差异,导致各组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这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

二、深化改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针对以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学院从时间安排、选题方式、过程指导、评阅答辩等方面着手,围绕着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这条主线,开展以工程为背景,实行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