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集锦9篇

时间:2024-01-18 14:39:21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药王山;文化;景区规划

引言

药王山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晚年隐居著书之地,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因此而得名。它是以人文景观为主题的风景名胜区。南庵、北洞的古建筑群、碑碣石刻、摩崖造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隋墓石棺、元代传说故事壁画,一直延续到明清历代的历史文化沉积,其涉及范围之广,保存实物之多,历史文化价值之高,实属国内罕见。这是药王山景区资源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优势所在。本文以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文化的前提下,结合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药王山建造成为能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旅游胜地。

一、景区现状分析

1、景区综合分析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南北旅游轴线的交叉点,是南北轴线的最南端旅游景区,距离铜川城区较近。景区以西为水泥厂区,其工厂皮带廊由西北角穿越主景区而过,且东面有较大面积的采土采石区,对景区的景观影响较大,景区的主要交通道路——药王大道,是连接主景区西面的主入口。烈士陵园位于主景区西北角,景区东、南、北面为自然山地和林地,自然环境较好,仅零星村庄散布其中。

景区现有北洞、南庵、碑林和磨崖石刻四片景区,大小景点分布其中,在入口处有中医养生园、石大医、法水神井、虎守杏林等景点。此外,主景区内还有起云台、齐天台、瑞应台和关东庙等遗址区。景区南庵东南方向现有较大面积的墓群区,以及景区内北面多年前的采石区,岩石,严重污染视觉。

2、人文景观资源分析

药王山保留了众多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群,依山就势,气势巍峨,殿宇轩昂。景区的古建筑群中南庵是当年隋唐时期著名的道教观庵,也是孙思邈晚年归隐著书之地,又是明代中叶以前历代祭祀孙思邈活动中心,北洞则是明代中叶迄今,祭祀孙思邈的活动中心。西麓与山道两旁,现存石牌坊12座,木牌坊1座,以及通元桥、戏楼等古建筑遗址群。

药王山的古迹文物,都与孙思邈密不可分,体现了他的高尚医德与精湛医术,他晚年在药王山的医学巨著,充分表现出极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宝库。北洞的医方碑护罩着《千金宝要》、《孙真人三方碑》、《历代名医神碑》等6通,刻录医论、单验方1027个,这是我国古代医药的珍贵史料,引起了医药界和民间的高度重视。

药王山碑碣、石刻、造像,是我国古代书法、石刻艺术的珍宝,驰名中外。现有历代碑碣350余通,以及摩崖石刻23处、摩崖造像45尊。各类碑碣、石刻、造像,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石雕艺术水平,为研究中华民族史、宗教史、文字书法史、地方史、中医史,以及古代民俗、美术、雕刻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药王山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但是景区旅游开发投入不足,仍有许多资源尚未转化为景区旅游景点,且景区缺乏明确并相互交错的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没有带头的人文景点及核心人文主题。应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适度的规划设计已有资源,并继续深入挖掘景区人文潜力,使药王山高品位的人文景观潜在的优势展现在大众面前。

3、自然景观资源分析

药王山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清耀州知州顾曾吐亘曾诗赞曰:“古柏千株翠作堆,城东佳气若浮来。非关黄白飞升事,胜概莫如北五台”,这是对药王山自然风景的真实写照。景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其特点:丘陵起伏,原面破碎,沟壑纵横,峡谷深邃,这些典型的地貌决定了药王山景区明显的地域范围和自然风光特色。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地貌特色,扬长避短,强化植被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药王山的自然地貌,以适应景区旅游发展的需要。

药王山景区地处温带阔叶落叶林地带。天然植被以侧柏林为主,有少量刺槐、油松人工林以及天然旱生灌草群落,自然界限明显。景区内侧柏林立,四季常青,但景色单一,四季变化不够明显。观叶、观花、观果植物较少,因此,宜适度进行林相改造、景观抚育,利用宜林荒山、林中空地,填空补稀,营造补植观叶、观花、观果乔灌木,以丰富森林景色,提高美学观赏价值与森林景观品味。

二、总体规划构思

1、总体布局与规划结构

规划强调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城市、景区共生的绿色生态建设理念。将所在城市生产生活与景区旅游功能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与山体自然生态环境相互渗透,使景区的人文及自然空间资源得到有序发展,因此,在药王山景区原有的旅游景点基础上提出“一谷、三区、五台”的总体布局和规划结构。一谷:药王山谷沟(以药王山沟谷作为景区空间发展轴);三区:景前盛世(西部景区 现代功能及入口形象展示区)、五台圣景(核心景区 历史遗迹及人文景观旅游区)、涧灵佳境(东部景区 自然景观及休闲娱乐游憩区);五台:五台核心(围绕瑞应、起云、升仙、显化、齐天五台打造药王山核心景区)

2、功能分区规划

为了理顺各个功能区块的关系,有序组织游客,功能分区将与交通路网结合,保证各个地块的相对独立性与可进入性。在规划结构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具体安排项目及景点的空间布局可分为“七个功能分区”

入口区:位于景区西入口处,也是景区的主入口。结合景前城市道路条件,逐步建设完善各类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作为整个景区的服务中心,配置综合接待服务设施,设计入口服务中心、交通换乘站、自行车租赁点等。

峡谷景观区:贯穿药王山景区,长1200米,自入口区以“凡尘——修行——仙境”为主题,渐进设计三段带状生态景观区,形成天然氧吧和峡谷步行旅游线,沟底铺设木栈道,两侧雕刻摩崖石刻,辅以景观小品和休憩设施。峡谷尽头豁然开朗,与谷地景观片区相接。

药王山文化展示区:规划设计以药王山核心人文资源为主题的“医道同源”真人宫道教建筑群和碑碣石刻艺术馆。主要功能是作为药王山庙会活动场所,以及收藏和保护药王山珍贵的碑碣石刻资源。

北山古迹观光区:为了便于游客参观和旅游组织,将现有的北洞景区(显化台)和磨牙石刻、碑碣景区等文物史迹合并为北山片区,不再新建景点,对现有古建筑、碑碣石刻进行归类、整理和保护,作为药王山核心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南山古迹观光区:以现状南庵景区(升仙区)为起点,以瑞应台、齐天台、起云台等台地地形为基础,向东、向南扩展景区空间。复建、修建宝云寺、崇福阁、三圣殿、三教堂等古建筑群落,与北山(显化台)片区组成“五台圣景”核心景区。

谷地自然景观片区:位于峡谷景区东尽头端。以自然景观肌理和村落布局为原型,规划设计“仙人坊”自然景观群落。

源地自然景观片区:位于东部景区的源地,规划设置纪念园林(药王植物园)。采取退耕还林措施,种植乔灌木、果树、药材等。内设名人种植园、名医长廊、药材园、纪念雕塑园。

3、景观系统规划

根据总体布局和功能,景观系统规划将水体、山地、植被等自然生态元素与人工环境塑造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药王山“幽谷、灵水、圣山”景观已有的山水格局,以“峡谷景观、山体自然林地景观、道路绿化景观、院落庭院景观、形象标识景观”五大景观系统为主要组成部分,与各片区功能紧密结合的绿化景观体系格局。

绿化种植意向:以本土植物为主要品种,并具备水土保持、防风、降尘、观赏等特点。以现状侧柏林为基础,以林地为主体,结合四季变化进行植物配置,采用自然林、色叶林、树阵林地、带状防护林等具体形式。

4、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在总体规划范围中,不设置大型餐饮、娱乐和住宿设施。规划的旅游服务设施的内容,主要包括:餐饮、商业网点、服务点、医务点、厕所、游览车停靠站点等设施,并根据近、中、远期高峰日客流量的大小、游览路径、人均建筑面积和周转量、场地条件等因素规划设置。

5、保护培育规划

依据风景区风景资源的价值、级别特征、生态敏感度的分析结果,以及对缝进去生态环境全面保护和适度开发的要求,将规划范围划分为一级、二级两个等级保护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级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包括药王山风景区南庵、北洞、碑碣、关帝庙、关平牵马、摩崖石刻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现有围墙向外延伸50米,这是风景区最核心的人文景源,也是规划设计中的重点,旅游价值高,以保护为主。

保护内容及措施:除保护景点自身原有风貌和完整性外,同时对保护区内整体环境进行控制保护,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工具及其设施进入,区内浏览交通以步行为主。控制人流,保持合理容量,制定有效的防火措施,确保重点文物的绝对安全。

二级保护区:规划范围内除一级保护区以外其他区域,是药王山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核心区域,生态敏感性和视觉敏感性都较大。

保护内容和措施:对本区域内山体、水体、植被、动物等应严格保护,实施针对性的自然保护措施,采取迁旧坟、退耕还林、严禁捕杀野生动物、乱砍滥伐和开山采石;合理引导游人规模和活动性质,加强游客的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在集雨、流域范围内营建水源涵养林,保护水源环境,严禁污水、污物直接排入水体。除必要的生态修复、安全防护、景观服务、景点建设设施外,不得修建其他任何建筑构筑物,并且其设施要严格控制建筑的风格、体量、尺度、色彩、规模和选址。

规划范围以外的其他区域(以药王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范围为界)划定为三级保护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结语

药王山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中医药养生文化、宗教文化与其他文化艺术的宝库,是历史留给铜川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药王山景区是以药王山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的孙思邈药王文化为特色,以保护风景区的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持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与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为规划总体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药王山景区现有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科学性的规划建设国内一流景区,发展提升地区价值,推动所在城市资源有效利用发展。

参考文献:

[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康文凤,李东和.济南市华山风景区传统文化景区规划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6).

[4]王赵民,秦凤岗.关于建设药王山旅游文化名胜的构想[J].现代企业,2008(2).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改扩建;景观设计;药用植物园;植物景观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背景

1.1区位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西北郊,西邻永丰路,南邻马连洼北路,其余两侧与药用植物研究所接壤。地块西侧为百望山森林公园,南侧为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东侧为上地科技商业区。

1.2发展历程

国家药用植物园于1984年随药用植物研究所的成立在原标本园(1955年创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是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前身)药用植物试验场标本园。全园现有土地面积约20公顷(园区分为南园、北园,南园8.06公顷,北园11.56公顷),其中展览区和教学实习区12.5公顷,繁育区3公顷,保种区2.5公顷,引种驯化试验区2公顷,展览温室1800平方米,研究试验温室200平方米,共收集药用植物1300种(不含品种),并拥有大型种质低温贮藏库(900个种,1500号种子)及各类专业实验室。科技人员12名,分别从事植物分类、园艺栽培、植物生理生化、遗传育种、植物保护、国内外种质交换等研究和技术工作。管理人员及工人22名,从事植物园内各区的日常生产和管理。

1.3场地状况

1.3.1道路系统南园一级路相对完整,但二、三级路有些繁多,尤其是三级路,并且园路铺装陈旧,使用材质与风格不符,景观效果不佳,且雨后积水非常严重,达不到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标准;北园道路缺失。

1.3.2植物景观南园多数植物生长良好,有些地方种植过密,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同时也影响了观赏效果;北园植物种类单调,多以树群形式出现,生长良莠不齐,道路两旁杂草丛生,缺少行道树,多处未利用土地,黄土露天。

1.3.3水系南园湖岸线条生硬,置石摆放呆板,部分岸边植物种植过密,亲水性差;北园水池荒废,湖岸生硬,存在安全隐患。

1.3.4基础及配套设施园内的花架多数陈旧,部分配套设施缺失,建筑风格不一致,外立面不统一,杂乱无章,景观效果差,喷头老化,部分地段缺少照明系统。

2设计目标

国家(北京)药用植物园以中华名药园、中华医学博物馆、世界传统名药园为支撑,定位以本所名誉所长肖培根院士(1984)所提出的“园林的外貌、科学的内涵、民族的特色”为建园方针,以迁地保护和收集保存药典上常用中药和抗衰老中药为重点;引种保存、科学研究、文化传播、观光养生四位于一体,持续科学的全面发展,将本所植物园建设成拥有大量活体药用植物标本园地。深入挖掘和全面展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知识内涵和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努力建设成药用植物种植资源、引种保存、研发利用的研究基地,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国际交流展示窗口。

3设计主题

融古开今,源远流长。

4景观布局

在植物园原有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的园林景观要求,全面提升植物园面貌,空间上逐渐形成“一轴、两篇、八景点”的格局。

4.1一轴

中医药发展之路,从东到西如时间隧道,从西到东似空间画卷。

4.2两篇

中华医药篇:中华医药园结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相结合,按照各植物功能分区贯穿全园.景观节点融入文化贯穿全园。

世界传统医药篇及专类园:结合现代系统分类以及造园手法,把北园建设成科研、展示、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世界医药园区。

4.3景点

4.3.1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本方案依据河图洛书的图案构成,将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渊源,运用景观设计元素抽生到实体设计当中,运用阴阳五行与四季周转的关系,合理配植不同的植物,以达到设计元素与景观功能的合理运用。运用地形与植物韵律的变化展现一个既富有中医药历史渊源而又具有设计特色的中式园林景观。

4.3.2濒湖神韵此处节点的设计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编制出有序列的空间组合层次,简洁大方,同时根据公园规范满足了游人集散的功能,通过玉兰、杏树等植物造景结合水系打造出春满人间、春意盎然的观光景点,入口放置一组假山置石起到一个障景的作用,石上有主要景点的介绍,起到标识性景观的作用。

4.3.3红蕖映榭该区驳岸线条僵硬,水生植物缺失,不具有观赏性。在现有的古建基础上,进行池塘的驳岸处理,以荷花为设计主题,搭配其他水生植物,打造出“红白荷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的优美环境。

4.3.4桑间云山该景观节点位于南园药植茶舍山顶,利用原有的建筑形式周边环境加以改造,亭子前面水池封上,此处亦是园区的至高点,打造出登高望远的观景平台。

4.3.5华章凝彩此景观节点位于重大成果荟萃园,此入口作为北区与外界联系的一个出入口,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两侧墙体采用浮雕形式,彰显大气,镂空的景墙体现了轻盈感,两侧隔离采用防腐木的形式,入口整体形象古朴而简约。

4.3.6本草流芳“中医药发展之路”在保留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扩展了尺度空间并以百年刻度的形式贯穿东西,两侧均用药用植物造景及景观小品的设计手法来烘托中医药文化,叶形广场的设计采用了“一叶仁心,百代余香”的设计理念,以不同景观元素为载体,通过艺术形式来体现中医药本草文化,广场北侧采用弧形景观台结合浮雕的形式来展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广场南侧采用了中国印章及印刷术的设计理念,设有六个印章,并在其上刻有关中医药的经典词句,广场南侧紧邻南园水系,打造出滨水景观效果。

4.3.7汇医聚贤中医药发展之路与懋隆前广场相衔接处进行合理的结合,采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变形的手法,结合流线型的铺装分割,在整体上有了相应的关系,西侧形似树叶,寓意本草,南侧形如葫芦,寓意悬壶济世,北侧形似如意,寓意如意吉祥,通过流线形图案铺装分割和本草线雕地铺的形式与北侧懋隆前广场融合,周围利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烘托周边环境,打造出具有药用植物园特色的文化艺术广场。

4.3.8灵湖叠药中心湖形如美玉,神似灵芝。水景区,湖区周围有叠水;湖区的北边设置山体,展现青山辉映和自然相结意境。湖中心岛设有亭台、假山、置石给人们提供休息平台,并有景观植物搭配,形成“环山绕水,负阴抱阳”的景观意境。

除此之外,整个园区还规划了十个二级景点,分别是民族荟萃、珠围翠绕、竹境探幽、深幽继晷、绛珠仙草、藤蔓曲影、悬壶济世、祥穆圆通、活络清虚、韶秀颐香,结合一轴、两篇、八景点,共同组成全园的景观结构。

5水系分析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 医药产业结构 就业能力 课程体系

医药产业的发展决定药学教育的人才需求,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层次、种类、数量有不同的要求。医药行业发展在新的产业规划布局刺激下发生变化,人才的供应无法实现同步提升,必将出现供应缺口。传统药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对市场需求反应慢,岗位指向宽泛而导致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弱,将很难适应新的医药市场需求,为避免产生课程设置与相关行业实际需求的时间差矛盾,保证药学毕业生就业率不受教育滞后现象影响,树立超前意识,科学预测未来新产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类别,超前调整课程安排,使人才的供求尽可能同步。

目前有许多教育科研工作者和机构对于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开展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药学本科生近年来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在91%~100%之间[1-7];也有部分高校对药学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研究[8-10],认为未来生物药学、临床药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循证药学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将会大幅度提升,对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指出应该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个人能力[11];对江西省6所高校药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创新能力培养、毕业实习及就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应加大选修课及实验课比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药学专业培养方案[12]。上述研究工作未基于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药学人才就业能力需求变化的新特点开展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根据教育供给与需求理论,拟针对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药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提高药学生就业能力。

一、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药学人才就业能力需求变化

2010年11月,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随着国家“十二五”相关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带来了新一轮发展良机。未来国家医药产业结构将向优质化、学术化、集中化、国际化四个方向调整,“优质化”重质量;“学术化”重循证研究;“集中化”重GMP、GSP认证;“国际化”重品牌创新。因此,在新形势下未来药学专业人才需具备生产质量控制能力、循证研究能力、临床用药服务能力、创新药物研究能力等。随着医药市场的迅猛发展,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医疗机构药房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质量监控、物流销售、医院药品调剂及药学服务相关岗位是药学专业人才的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就业岗位群。针对医药产业结构向优质化、学术化、集中化和国际化四大趋向调整,就业能力需求将随市场发生变化。

(一)药物研发岗位。新药研发的特点、现状、发展趋势决定了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新药研发环节是医药产业链上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受研发投入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创新体系不合理等问题的困扰,我国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水平低。但我国研发成本低、技术人员多,疾病谱和临床样本丰富,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药研究和开发阶段高层次的药学人才为主,但在新药研发申请和上市等环节,需要大批既懂药学相关知识又懂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层次要求不一定像新药研究阶段及临床前实验阶段那样高,药学本科生经过培训就可胜任。在临床试验环节,需要拥有基础医学知识、药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药学本科生也可胜任。考虑到我国医药专利环境的建设,还应加强对制药企业专利人或专利律师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加强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药品生产岗位。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新版药品GMP的要求。而目前相关人员素质、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版GMP要求。根据药品生产组织过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以判断药品生产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要求毕业生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熟悉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的就业能力。能够根据药品的性质,筛选出包括质量监控,检验化验,自动化仪表控制等合适的设备,设计出各种参数。

二是熟悉生产工艺设计的就业能力。具备将实验室的药物生产工艺中试、放大,直至确定规模化大生产相应条件的能力;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生产流程。在进行生产的同时还要进行工艺验证,采取周密的计划、严格的实验寻找出那些恰当的要素,包括最优的生产条件、操作参数、工艺限度及原材料的投入;何时、怎样对其进行评估;每一个重要工艺步骤应做的检测(中间控制、放行和特性)及验收标准,确保产品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三是熟悉生产管理的就业能力。能确定生产计划指标、计算和核定生产能力、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组织实施、总结计划完成情况;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控制生产进度、测算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之间的偏差,并纠正偏差。

(三)药品流通岗位。根据《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要求及药品流通情况分析,药品流通环节注重的是从业经验的积累,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并不高。《纲要》提出要加强药品流通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国内药品流通人才培训机制,支持和鼓励药品流通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层次多元、市场需要、企业欢迎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全国药品流通职业经理人和其他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建立药品流通领域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从业人员培训工程,“十二五”期间培训高级职业经理人2000人,中级职业经理人5000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5000人,药学技术服务人员10000人,其他重点岗位20000人。药学高等教育应紧密结合这些要求,培养适用于流通环节的药学人才。

(四)药学服务岗位。目前我国药师数量不到40万名药师,而2020年我国共需要药师100余万名,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成为药学人才缺口最大的一类。在药学服务方面,需要高层次人才要面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药学服务。这类人才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了解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善于与医生沟通和协作,可以作为医药结合的桥梁和枢纽。要熟知药物性质和作用,能够审核处方和指导合理用药,参与药物治疗决策并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临床用药利用与评价研究;参与查房和会诊;听取病情,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询问用药史,监测病人的用药。

除了医疗机构所需的高层次药学服务人才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社区诊所、零售药店,这些机构需要大量的药学服务人才。依据我国药师缺乏的程度和药学教育的现状,可以培养大批药学服务人才充实这些岗位。每一位走进药店想购买药品的消费者都希望从药店获得用药方面的指导,而实际上能够得到的正确指导不多。药学高等教育应该认识到这种潜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

二、就业能力需求变化,课程体系研究

药学类专业的知识结构经历了“化学一药学一工程学”到“化学一生物学一医学一药学”的过渡和发展。这类变化的动因是产业发展和产业需求,包括产业关联的发展和产业关联的需求。在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有许多相关联的理论和技术手段逐步应用的药学研究中,逐步形成在药学教育中新的课程,或者作为新知识被纳入原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归纳出下列的知识内容极有可能在将来的药学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临床药学服务方向开设药学心理学、药物基因组学、时间药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生物药学方向开设生物信息学、代谢组学、药物代谢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医药市场营销学方向开设药物计量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循证药学方向开设循证药学作为选修课程。

三、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探索构建岗位技能培训模块

采用情景模拟或课外科技活动等方式,在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探索新增包括药房服务情景模拟、药厂制剂生产观摩及药品模拟营销等内容在内的岗位的技能培训模块,以适应不同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房服务岗位技能培训模块;在《药剂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厂制剂生产岗位技能培训模块;在《医药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品营销岗位技能培训模块。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学生比较系统地联系用人单位药事活动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药房服务岗位技能培训。①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扮演药房工作人员和患者,完成收方审方配药复核发药等药房调剂实践环节。②病区药房调剂情景模拟。由学生扮演护士角色,进行病区药品的核对,通过实战训练提高药房服务岗位的就业能力。

(二)药厂制剂生产岗位技能培训。以课外科技活动形势参观药厂GMP生产车间,制剂生产线,学型仪器设备操作方法等,提高药厂制剂生产岗位的就业能力。

(三)药品营销岗位技能培训。采用药品营销模拟实训,学生角色扮演药品推广销售人员、临床处方医生、药房进销管理人员等,拟设计两种情景模拟培训。①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学生两人为一组,自拟谈判课题,进行模拟商务谈判,最后撰写合同,拟定协议书。②医药促销情景模拟。学生自拟背景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电话邀约方案,并结合电话沟通的技巧按照邀约方案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并模拟药品销售场景。观察者对销售人员所提出问题的质量和问题的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掌握电话邀约的步骤和方法及拜访客户、进行产品演示的技巧。

四、在第二课堂环节增设拓展知识讲座

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临床药学服务进展、生物制药技术前沿、药物营销管理、循证医药学等前沿热点进行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药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质,就是解决高等药学教育供求矛盾、公平与效率问题。根据“十二五”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新趋向适时调整课程结构与教育模式,明确药学专业教育目的,才能提供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服务于大众,才能形成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药学生才能把学习作为提升自己人力资源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本文根据教育供给与需求理论研究以市场为导向的药学生就业能力完善课程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龙亮.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J].华夏医学,2007,03:581-582.

[2]万忠兴,李荣科.我院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医教育,2009,05:20-22.

[3]李常玉,吕雄文,张媛媛,等.药学(临床药理学)专业本科已毕业五届学生就业状况及分析[J].安徽医药,2009,07:847-849.

[4]李刚,姜汪维,王露,等.石河子大学药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9,05:411-413.

[5]焦淑清,侯巍,于莲.药学系200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药学教育,2004,04:56-58.

[6]叶桦.历届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药学教育,2006,05:58-60.

[7]马晓匡.我院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研报告[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S1:154-155.

[8]王春玲,李民胜,黄贵华.广西药学类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03:55-58.

[9]陈雁,符崖,王羚郦.药科类学生质量追踪与毕业生需求调查[J].药学教育,2008,02:60-62.

[10]庞挺.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1]荆玉君,吴闯,黄仁彬.谈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对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就业现状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S1:114-115.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病;中医治疗

1 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症状主要特点是: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体征不明显。以下分别论述各临床表现。(一)消化性溃疡病典型症状:上腹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二)其他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嗳气、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便秘等可单独或伴疼痛出现。部分患者有失眠、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三)消化性溃疡病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①巨大溃疡疼痛常严重而顽固,范围较广泛,伴体重减轻,低蛋白血症,大出血及穿孔较常见;②、球后溃疡约占十二指肠溃疡的5%,症状与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相同,但疼痛更严重而顽固,夜间痛和背部放射更多见,出血率比一般球部溃疡高约3倍;③幽门管溃疡症状极似十二指肠溃疡,伴有高胃酸分泌;疼痛的节律性常不典型,餐后立即出现疼痛,持续时间长;恶心、呕吐多见,易出现幽门梗阻[1]。

2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状况

关于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两千多年来我国历代医学家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所形成的辨证、治则、方药等方面的系统化理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

消化性溃疡病本身属于穿透黏膜肌层或其以下的坏死性病变;一般愈合过程十分复杂,包括坏死物的清除、基底部肉芽组织的生长、瘢痕组织及血管的生长。那么愈合溃疡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①抗溃疡促愈合的分子调节因子(EGF)对溃疡病愈合起重要作用,药物中的硫糖铝在一定的pH值内能诱导和激活分子调节因子;②选择具有保护胃黏膜及抗感染作用的药物,通过该药物及其类似物的治疗能改善溃疡面的状况,减少复发;③运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功能方面的药物,可防止胃黏膜发生严重损伤,经研究发现中药健脾益气、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药物能明显提高该方面的表达;④提高免疫功能对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免疫功能参与了消化液分泌和黏膜自体平衡的调节;⑤大量试验显示Hp阳性溃疡病与Hp感染有极为密切关系。

2.1 改善黏膜血流 中药选用较多的有蜇虫、三七、生大黄、刺猬皮等。王汝俊等证实 ,补中益气汤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这是该方对实验性胃溃疡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周平等发现丹参提取物能促进大鼠乙酸 -消炎痛胃溃疡的愈合 ,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加速黏膜细胞的再生、促进黏液分泌有关。徐萍亦发现 ,大黄对幽门结扎性和乙醇性溃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是由于其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活血化瘀类中药能增加黏膜组织的循环灌注,促进黏膜能量代谢,从而提高黏膜愈合速度。

2.2 针灸疗法 随着现代科技更广泛地运用于针灸的治疗中(如电针和电磁极针),针灸治疗胃溃疡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不能忽视的是针灸疗法通过其对局部腧穴的刺激,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抑制胃酸分泌,提高pH值,使pH的生存环境破坏而达到抗溃疡的作用,有实验发现针灸还能刺激胃黏膜细胞增殖。

2.3 增加黏膜屏障 疏肝理气和胃之品能抑制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减少对黏膜的损害,行气活血药有改善溃疡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增加黏膜屏障的功能。中西医结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①制酸药可减低胃、十二指肠的酸度,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②抗胆碱药能抑制迷走神经而减少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营养和延缓胃排空时间,从而有利于食物和制酸剂中和胃酸;③组胺H2受体拮抗剂是目前国内治疗消化道溃疡的首选药。

现代医学在治疗上,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在一定程度上效果不错,但单一的治疗方法其治愈率和复发率比中西药同时治疗要差得多。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具有协同作用,经多种途径达到制酸、解痉、消炎,促进溃疡愈合的效果。抗溃疡中西医各有长处,诸药合用,即灵活的采用健脾益气、理气化瘀、清热解毒之品,同时又采用较好的抗pH西药,则在治疗溃疡病方面可显示很好的前景[2]。

3 问题与展望

目前,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近年来,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及预防复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今后还应进一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从不同角度着手,综合研究得出更全面、可靠、重复性强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医药物流 现状 发展 前景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48-01

一、医药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近二十年才从国外引进我国,对于我们来说,它是陌生的,是先进的。可以说物流业在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各企业,地区都在研究着它。

医药物流对于我们来说是更新的词汇。医药物流就是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医药(主要指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诸环节进行有效集成和整合,实现医药流通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对于我国来说,医药物流正处于起步的阶段。

二、医药物流的现状

在讨论医药物流的现状之前,我们先浅谈下目前我国我国物流企业状况。

目前我国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状况可归纳为“小,少,弱,散”即: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货源结构单一且不稳定,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

医药企业的产品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它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它的假冒伪劣是非常有害于社会的。假冒伪劣药品不仅会带来各方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造成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生命危险。因此国家为确保药品安全,对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分别有GMP和GSP的规定,对药品供应链进行全程质量跟踪。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药品缺乏统一标准编码,物流信息系统严重滞后,影响药品质量监管。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我国目前药品编码尚未实现标准化,各个领域分别制订了自己的物流编码,医药生产企业、商业批发企业生产、销售的药品没有一个合法的惟一的识别标志。其结果是不同领域之间情报不能传递,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低下。没有统一的标识编码,无法尽快确定某一药品的身份,在一些药店、医院经常碰到的买真退假,为假药、劣药查处带来极大的困难。

2、医药物流政策法制环境有待改进

我国的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滞后,跟不上医药物流发展的步伐。GSP、GMP及其“实施细则”有关条款的设置应该与企业规模、活动类型、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相吻合,与企业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

3、药品批发企业多而小,储存、运输中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全国有12000家左右的医药生产及批发企业中,年销售不足1000万元的小规模企业占了78.5%以上,由于物流量小,多数药品采取邮寄、铁路托运,周期长,运输环境、条件差,药品损坏、变质、污染严重。一项研究数据表明,流通企业中不合格药品中17.03%是在药品运输、搬运过程中造成的。

4、缺乏运作经验丰富的大型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目前尽管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看好医药物流市场,如中邮物流,邦达物流等少数可以提供综合的医药物流服务,但大部分医药物流服务都是由医药企业所属物流公司承担的,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偏低,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性业务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三、医药物流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物流水平正处于起飞的状态,对于我国来说医药物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公众对药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药品供应的要求也会逐渐多样化。我国的药品市场在过去10年中已经增长了3倍,预计2012年药品市场价值将达到80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药品市场。

随着国内医药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正面临日益激烈的跨国竞争。过去,我国一直限制外资进入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医药流通企业普遍缺乏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和准备,在资本规模、经营方式、管理水平、营销经验等方面都无法与跨国大企业相比。从2003年起,跨国医药物流企业开始进入国内市场。2004年底,我国向外资全面放开医药分销业务,医药物流领域成为国际资本竞争的舞台。目前,已经有少数资本雄厚、营销策略先进、物流运作模式成熟的跨国医药物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跨国企业进入,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要想真正地使我国的医药物流稳定地发展,必须要有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自身的壮大发展。我国的政体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样在医药物流这一方面,先阶段必须要采取国家干预,制定政策来扶持。我国可以在完善医药物流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传统医药企业转型;作好医药物流中心总体规划;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医药监管能力,严格医药市场监管;这几方面人手。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首先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现状来决定物流方面在企业中的地位,考虑物流成本,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力,综合市场来看,该采取怎样的物流模式提升企业的利润。其次,要关注医药经济这一行业的动向,掌握最新消息,抢占先机赢取机会,当然要迎合国家的政策,规范生产,重要的是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认品牌的,只有建立企业自己的品牌之后才会有长远的利益)。最后,是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像最近研究的R F I D技术在医药物流中的应用,R F I D这一技术主要是为了有效提供医药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也只有在技术创新之后才能在日益激烈的跨国竞争之中站稳,长远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俊.浅析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8)

[2]卜一珊 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构建医疗机构药品物流系统2001

[3]詹学锋.龚时薇 对我国医药物流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2007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 新医改;合资医药企业;策略

2009年伊始,我国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新医改方案和实施方案。新医改方案提出,将在2009至2011这3年间,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用于五项医改,五项重点包括了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新医改8500亿的巨型蛋糕使国内医药企业和外资医药企业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上。尽管到目前为止新医改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基本药物制度和药物价格制度等方面。但它的推出和实施引发了中国整个医药行业新的思考。

一、合资医药企业在中国医药领域的现状

医药是一个涉及我国国计民生和公共健康的特殊产业,在外资的进入中带来了利好和危机。具体表现为在有力带动我国医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加快境外品牌产品的国产化进程的同时,也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带来严重的冲击,外资的市场控制率、股权控制率、技术控制率不断提升,新药市场基本为外资公司控制,同时占有中国医药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近年来跨国企业在中国医药领域的投资,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有合资和外资制药企业约1500多家,占我国制药企业总数的30%左右。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外资企业的销售额占了我国整个医药市场份额的27%左右;在大城市中,外资药和进口药已占据60%~65%的市场份额;在医疗器械市场中,80%左右的份额为“洋品牌”;有些特殊品种的市场几乎被外资产品所垄断。尽管如此,合资制药企业和广大本土产企业一样,同样面临新医改政策出台所带来的不可预知影响。

二、新医改将对合资医药企业产生的影响

新医改将对合资医药企业产生深远影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落实到十七大报告所体现的卫生事业公益性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上。从今年年初的新医改方案的两条主干思路,即向“广覆盖、低水平”发展,就体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这一初衷和目标。“广覆盖”即各种保障项目都应尽可能地覆盖到该覆盖的全部人群。“低水平”即中国社会保障的性质必将定位在较低水平的“基本保障”上。新医改实施方案也必须体现市场化思路,否则无法实施。对医药企业包括合资企业而言,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行业整合将会加剧,长远看来医药企业就用药量增加这一点将面临两个机会:一方面医保覆盖面扩大和发展社区医疗将增加城镇居民用药;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将增加农村用药规模。

进一步分析,新医改将对合资医药企业产生近期影响。数据显示:目前,在以医院为销售终端的市场上,外资和合资类药品所占市场份额在一半以上,2008年这一比率还在上升,且销售和利润集中度很高,其对我国医院利润的实际贡献率已达到60%~70%,上海、北京、广州在内的一线市场,优势地位更为明显。2009年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主要精神是“普惠”,即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普惠”,普通老百姓得到用药买药价格的实惠,医药企业质优价廉药品推广的实惠。从第二个层面看,目前外资企业的药品价格相对高昂,“受惠”幅度不大,相对昂贵的药价无疑成为该药品进入各地医保目录的阻碍,这种情况,将是合资医药企业在未来可能遭遇的普遍情况,降低药价将合资医药企业成为现阶段必须提上思考议程的问题。

三、新医改下合资医药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投顾问公司的《2009~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以下简称《预测报告》)指出:“新医改不但会使我国医药市场大洗牌,还会引发外资企业的一系列动作,不管是设立研发中心、进军流通领域还是向二、三线城市转移都无不说明了外资企业的动机:控制成本、拓展市场、建立合伙关系、控制当地销售网络,以便在新医改中获得好处”。从这一预测报告至今,不难发现,新医改环境下,合资医药企业可能加紧加快开展的工作会是这样的一种态势:竞相争夺非一线城市的主导权、加强渠道建设、拓展思路进军医药流通领域、加强研发、加大专利药品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环宇.美国行业营销经典案例:美式营销战[M].美国医药业营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8-01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范文7

【关键词】 医院制剂;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在我国, 基本上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制剂室。以前, 制剂室由于具有用药灵活、批量少等诸多优势, 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如科研、教学等的需要, 为患者的用药提供了便利, 也为医院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但现在由于制药工业的迅猛发展, 医院制剂存在的问题便显得越来越突出, 在制药工业的冲击下, 制剂室的减少, 制剂所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的减少, 对于医院制剂来说, 要想在如今的医疗环境中继续生存, 转变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1 医院制剂的现状

1. 1 制剂改造投资大 由于医院的工作重点是临床医疗, 对于医院制剂的投资并不高, 因此对于不同的医院来说, 制剂室的规模和硬件条件等都不尽相同, 可能刚刚满足要求。近年来, 国家要求对医院制剂室进行改造或新建, 基本要求是3000 m2, 估计投资可能需要1000万, 这样的投资对于一些基层医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因此,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医院来说, 这样的要求难以承受[1]。

1. 2 生产设备利用效率低下 近年来我国颁布的医疗制剂标准中明确规定, 注射用水等的制备需要经过多效蒸馏水器制备, 且要符合临床规定。国外在40年前就开始配备了这些设备, 但国内医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使得这些设备的生产效率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如大型的多效蒸馏水器的使用, 由于一次生产就可满足长时期的要求, 因此, 这些设备多为闲置, 利用效率不高。

1. 3 制剂实验室不完善 许多医院由于投资的问题, 并未配备制剂实验室或所配备的实验室并不符合临床需求, 因此, 对于临床上制剂所用的原料等不能进行相关的检验, 也无法保障其安全。

1. 4 制剂的有效期短, 合格率低 对于医院制剂的质量问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对国内多地多家医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医院制剂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大容量注射剂占了整个药品批次的一半以上。按照规定, 大输液的有效期应为半年, 小针剂的有效期应为1年, 但实际上, 多数的医院并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有的有效期甚至只有3个月[2]。

1. 5 品种单调, 缺乏特色 对于医院的制剂, 多数生产的都是利润较高、需求量较大的品种, 与大规模的制药厂的品种相似, 因此, 医院制剂由单纯的产品供应到技术开发的转型较为困难。

1. 6 包装材料重复使用, 安全性难以保障 最近颁布的验收标准明确规定, 对于大容量注射用制剂的包装等不可重复使用, 不可使用外购的软包装袋, 而目前医院制剂仅仅在医院内部使用, 并不能保证做到彻底的消毒和灭菌, 并有严重的回收再利用的现象, 严重地影响到了注射制剂的安全性, 且多数供给医院的外包装袋生产厂商也并不能提供可证明其安全性的有效证明。

1. 7 管理体制未达到要求 目前, 多数的医院由于并没有配备与药厂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在制剂质量的管理和监督方面也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 导致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从而不能保证制剂的质量安全。

2 医院制剂的发展前景

2. 1 逐步转向工业化生产 目前针对国内医院制剂存在的问题, 国家也多次颁发了制剂许可证, 并严格规定了制剂的要求, 同时也对一些生产规模或生产效率难以达到要求的制剂室进行了撤消, 这就意味着不满足相关要求的制剂室可能将逐步被取代。最近实施的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 医院制剂的生产范围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并不供给的药品, 并要通过省级卫生部门的审核,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药厂生产的药品重复的现象。因此, 医院的制剂室只能是药品生产制剂的补充形式, 并转向对于市场缺乏的药品的生产或制备临床需要的完全肠外营养液[3]。

2. 2 将生产方式由供应保障型转为技术开发型 对于医院制剂来说, 现在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一定的药剂制备, 应从满足当前法律法规所提出的要求方面出发, 整顿资源,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开发临床新剂型。由于医院的制剂来自于临床, 应用于临床, 因此, 其安全性、有效性更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这是医院制剂生产模式转型成功的关键。同时由于医院制剂与临床的关系更近, 并且更加灵活, 因此, 可以考虑用于临床新药剂的研发, 国内使用的许多临床新剂型就是以前的医院制剂。

2. 3 发展特色制剂 医院制剂应该以目前的验收标准为准, 进行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的升级, 如建造必要的制剂室, 以符合现行的规定, 配备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争取能通过相应的验收, 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发展自己的新药剂。

对于临床上反复使用的, 已成为非标准制剂的传统制剂, 可以利用现在的新技术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 以符合现今的临床需要。据调查, 许多临床使用的儿童制剂, 虽然使用频率较高, 但有的不易买到, 因此, 医院制剂室可以将其制成适宜于小儿服用的药物, 必要时可调整浓度以达到安全的效果。

综上所述, 医院制剂在现在的新形势下, 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 不断地更新自己, 发现不利自身发展的因素, 并加以改造, 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剂, 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发挥新形势下应有的价值, 才能在改革中继续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杨丽萍.浅谈医院制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5):92.

[2] 苏石旺.医院制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169-170.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范文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学疗法;新看法

中医中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至今仍在保障人类的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西医兴起并传入我国以后,中医的地位和影响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甚至有人在网络上主张废除中医,目前中医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正确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直接决定着中西医结合健康快速发展,能有效地减少在中西医结合探索过程中所走的弯路,能更快地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现就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一、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1.1医学的产生

1.1.1医学的产生医学不是原创学科,它是将当时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应用到人体,研究人的生命现象,疾病的产生、发展及防治等,从而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当时将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与人体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古代,将当时的哲学、数学、天文学、历法学、地理学、气候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应用到人体,经过长期大量的医学实践,形成了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诊疗规范的中医学。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将当时的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应用到人体,产生了现代西医学。

1.1.2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是“气”和“象”、整体思想、天人相应、取类比象等;西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为机械还原论、线性因果决定论、实证思想等。中医与西医的世界观、方法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从而导致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体系、诊疗技术等截然不同,最终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这就是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

1.2医学的发展

医学发展的内容其发展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内部的发展内容:主要包括原有的医学理论、诊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新的医学理论、诊疗技术的不断创立等。②外部的发展内容:主要包括影响力的增强,应用范围的扩大,民众认可度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范围的增大,交流频率的增多,交流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内部的发展内容是内在本质,代表着医学的发展水平,外部的发展内容是外在现象,受内部的发展内容的影响。

二、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2.1中西医结合的层次

中医与西医的世界观、方法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从而导致中医与西医的基本理论体系截然不同,在理论层次上是无法结合在一起的。但各自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治病救人,因此在技术应用层次上是可以结合的。这种在技术应用层次上的结合是目前的结合层次。

2.2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目前中西医在临床实践中相结合,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医学理论的直接指导,还是处于实践摸索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的摸索:①中医的介入阶段。中医在病情的哪个阶段介入最合适。②中药的介入途径。面对某个病人的具体病情,中药以哪种途径介入最合适。③中药的介入依据。中药在何种理论的指导下介入,是以辨证论治的方式介入还是以西医的药理医理为指导进行介入。④中药介入的时间。中药介入多长时间获得的效益最大。⑤中药与西药的协同作用。

从上可以看出,目前中西医在临床实践中相结合的目标是避免单一医学的不足,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做到两种医学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但是这种在技术应用层次上的结合需要长期大量的探索,且不能上升到医学理论上的结合而形成新的统一的医学理论,其根源在于两种医学体系的世界观、方法论截然不同。

三、中西医结合的目标 途径及新医学的特征

3.1中西医结合的目标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的目标应该是从目前技术应用层次上的结合转变到中西医世界观、方法论的结合;从目前临床实践中的优势互补转变到中西医世界观、方法论的劣势互消。中医世界观、方法论的劣势是忽视人体的细微物质结构和功能,西医世界观、方法论的劣势是忽视人体的普遍联系及整体功能。如果各自克服自己的劣势,保留自己的优势,那么就可以发现,这两种医学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就融合成为一种医学,这种新医学同时具有中西医的优点、又同时去掉了中西医的不足。在研究局部时,将局部的物质放到整体中去研究,不忽视整体;在研究整体时,充分考虑各个局部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此,中西医结合的真正目标是在世界观、方法论的层次上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产生新医学,这与20世纪50年代提倡的“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方针政策是完全一致的。

3.2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目前中医与西医的世界观、方法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分别代表着两种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及思想,是无法直接结合的。因此,需要对各自的世界观、方法论进行改造,保留各自合理的部分,同时积极吸收新的世界观、方法论成果及其它所有学科可以利用的成果,将其有机地整合到一起,产生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对现在的医学理论进行改造,保留合理的部分,同时吸取相关学科,特别是一些横向边缘学科的理论、技术,将其应用到人体,产生许多新的医学理论和诊疗技术。这样,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在理论体系、诊疗技术上都被统一起来,成了一种医学,这就是新医学。

四、结束语

总之,目前中医应该在世界观、方法论层次上发展,而西医的发展虽然迅速但不是全面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中西医在技术应用层次上的结合需要长期大量的探索,且不能上升到医学理论上的结合而形成新的统一的医学理论。中医的世界观、方法论博大精深,有待我们去重视和挖掘;一些新的世界观、方法论已经出现,有待我们去吸取和利用。因此,在世界观、方法论的层次上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莫镇涛.方永奇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炎症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2,32(4):31-32.

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范文9

[关键词]藏药; 狭叶红景天; 资源调查; 可持续利用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aim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source status of Rhodiola kirilowii, analysis the suitable habitat of wild Rh. kirilowii and protect the wild resources of Rh. Kirilowii,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h. kirilowii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he wild resources of Rh. kirilowii in 16 counties of Sichuan, Qinghai, Gansu and Yunnan by means of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intervie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pulation densities of wild Rh. kirilowii in 4 provinces were very different and the reserve of wild resources decreased gradually in many area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he current total reserve of Rh. kirilowii in four provinces was about 1 100 t. The reserve of wild Rh. kirilowii in Sichuan province was the largest. Simultaneously, the Rh. kirilowii had a certain ecological value. We found that a sand control base with planting Rh. kirilowii was set up in Hongyuan County of Sichuan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investigation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h. kirilowii resources.

[Key words]Tibetan herbs; Rhodiola kirilowii; resource investigati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我国西南边疆,幅员辽阔,包括、青海、四川西部、甘肃东南部与云南西北部,其神奇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自然资源景天科植物[1]。景天科植物狭叶红景天Rhodiola kirilowii (Regel) Maxim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是藏族传统使用的藏药[2]。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 000~5 600 m的山地多石草地上或石坡上[3]。《四部医典》记载狭叶红景天“肺脉热平,除瘟疫”,《中华藏本草》记载狭叶红景天“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瘟病、肺热、中毒及四肢肿胀等症”[45]。研究表明,该植物含有生理活性成分红景天苷、酪醇、岩白菜素、百脉根苷,这些成分中的红景天苷、酪醇可提高机体适应特殊环境的能力,岩白菜素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和慢性胃炎[6]。

为什么要积极开展青藏高原藏药植物的资源调查?由于青藏高原气候恶劣、藏药植物生长周期长等因素,积极开展青藏高原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将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7]。如李涛等[8]对川西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红景天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总结和分析。巩红冬[9]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

1调查方法与内容

11文献调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查阅各大标本馆标本记录情况,了解狭叶红景天的分布状况、分布区域的植被与生态状况等,为路线调查、样地调查及区域选择等提供依据。

12路线调查和样方调查通过文献记载,设置狭叶红景天调查路线,以初步调查该地区狭叶红景天资源分布的范围、气候特征、生长环境等。选择既反映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分布又反映狭叶红景天集中分布特点的地点设置开展样方调查,样方的选择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一般情况为正方形样方,每个样方一般为2 m×2 m。计算样方内每平方米的平均株数、单株的平均重量等,用GPS定位仪测定植株地理坐标,采集标本,描述性状,记录生长环境。

13蕴藏量计算本次调查以各藏区县级以上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图为依据,总结各调查样点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计算各县相应植被和土壤类型的分布面积,并以此作为该县的资源总分布面积[1011]。狭叶红景天资源蕴藏量计算公式为:总蕴藏量=单位面积蕴藏量总分布面积。单位面积蕴藏量估算方法为:单位面积蕴藏量=各样方药材总产量/总样方。

2调查设置方案

21调查区域本次调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带,地理范围主要包括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及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等部分地区。自治区在这次调查中没有发现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因此不包括在本次调查区域内。

22调查样点本次调查分4个调查组,各地调查样点为四川省的马尔康县、小金县、黑水县、红原县、九寨沟县、若尔盖县、康定县、稻城县、九龙县、白玉县、得荣县、德格县、甘孜县,青海省的玉树市、久治县,云南省的香格里拉市,甘肃省的合作市。

23样地和样方设置在各调查样点中,根据狭叶红景天分布的密度、范围和适生环境面积等综合因素确定设置样方的数量,实际调查中共16个样点发现狭叶红景天,设置样方数量为17个样地,共计设定了94个样方,样地设置情况见表1。

3结果与分析

31生态环境与种群特征实地调查和标本馆查阅结果表明,狭叶红景天的分布状况与文献记载基本一致,本调查中新补充了局部地区的分布资料。狭叶红景天生境为山坡石上、山坡草地、山坡林下、高山草甸、高山灌丛、石缝中有时可呈小片集中分布;生长的土壤大致分为漂灰土、棕毡土、草毡土、毡状草甸土,处于高山流石滩中类似于寒冻土的类型。狭叶红景天主要生长于棕壤、暗棕壤的高山草甸、高山灌丛,有机质含量较高;狭叶红景天属于喜光植物,但具有耐寒特征。年均温度-1~10 ℃,年降水量5487~6673 mm,相对湿度42%~97%,年日照时数1 576~3 341 h,砂质壤土,含水量10%~35%,pH 67~74,透气性较好,各地群落特征见表1。

32资源蕴藏量测算根据蕴藏量估算方法,估算4个省区16个县狭叶红景天资源蕴藏量见表2。结果表明,野生狭叶红景天的总分布面积约86 71218 km2,总蕴藏量约1 10224 t。其中狭叶红景天在四川省13个县的分布面积约64 51084 km2,蕴藏量约85450 t;甘肃省1个县的分布面积约1 97868 km2,蕴藏量约3613 t;青海省2个县的分布面积约13 57745 km2,蕴藏量约17114 t;云南省1个县的分布面积约6 64521 km2,蕴藏量约4047 t,野生狭叶红景天总蕴藏量根据分布面积推算结果误差较大,估算结果仅供参考。从实际调查结果看,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的蕴藏量最小,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蕴藏量最大。

33使用状况调查红景天是我国藏族人民使用的常用药物,至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目前,市场上的红景天基原复杂,各地常用品种也有所不同。通过考证,景天科红景天属狭叶红景天是藏药“苁菔”的一种,与大株红景天同时被记载在《四部医典》的对照图谱中,且同理使用[12]。课题组对藏医诊疗机构和藏药制药企业的实际调查表明,现代藏医仅药用根及根茎,《四川省藏药材标准》(2014版)中其药用部位也仅为根及根茎[13]。目前市售的红景天品种主要有狭叶红景天、唐古特红景天、大花红景天(藏药名“索罗玛保”)、大株红景天、圣地红景天,狭叶红景天市售较少,属于冷背品种。在药材市场、保健品商店中,红景天品种没有分类使用,造成市售红景天品种混乱。目前红景天根据品质的好坏,市场价格在35~120元/kg。狭叶红景天制剂品种主要为四川艾碧丽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狭叶红景天片,原料主要购入渠道是药材收购商以及药材市场,年收购量在5 000 kg左右。

4讨论

41资源状况野生资源上,主要对狭叶红景天分布较广、资源量较多并且应用历史较长的四川省、青海省等地的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所记载的狭叶红景天传统分布区,实地调查上述地区狭叶红景天的实际分布,通过样方调查等手段,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得出狭叶红景天在各地区的大致资源量,从而对狭叶红景天的资源现状、资源消耗情况、资源破坏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调查发现,狭叶红景天的野生资源正在逐渐减少,相比而言,调查区域的四川省和青海省的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量最大,甘肃省和云南省的资源量最少。自治区是红景天属植物的主要产地,调查组在调查中对自治区拉萨市和林芝市周边地区调查中没有发现狭叶红景天的野生资源。其原因可能是狭叶红景天在调查区域的野生资源量很少,且地区土地面积广阔,故调查组在地区没有发现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

栽培资源上,文献早有报道狭叶红景天的栽培研究及栽培生产,调查组仅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和阿坝州红原县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有栽培试验地。课题组前期通过大量野外采集工作,最后移栽在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建立了狭叶红景天种质资源圃。狭叶红景天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与大花红景天相比更容易繁殖。调查组发现,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防沙治沙示范基地,狭叶红景天与沙棘均被作为防沙治沙的植物,而在已有文献报道中很少有P于狭叶红景天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可见,狭叶红景天不仅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生态价值,为保护脆弱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42资源蕴藏量测算及其相关问题根据样方测定结果见表1,2,不同分布地区样方中狭叶红景天的平均株数/样方在31~74株,全部样地的平均株数/样方为487株;单株狭叶红景天地下部分的平均干重为445~3827 g,平均为2272 g/株;单位面积蕴藏量为375~3574 kg・km-2,平均为1352 kg・km-2;由此说明在不同产地,其资源的蕴藏量有着较大的差异,反映了不同产地、不同生态环境以及人为干扰因素对野生狭叶红景天资源蕴藏量的影响。目前,估算药材分布面积主要是基于3S技术,但该技术成本高,无法对零星分布的药用植物分布面积进行准确估算,所以采用线路样方法[11]。青藏高原地域宽广,狭叶红景天多分布在山区、草场等地,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课题组历时2年分次前往上述地区进行调查,初步明晰了青藏高原狭叶红景天分布地点、生长环境、蕴藏量等资源状况,但受条件所限,地区的狭叶红景天分布状况仍有待今后深入调查。

43资源保护与建议藏药植物的使用量远远大于种群自然更新的能力,导致许多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种群濒临灭绝,如红景天已被列为一级濒危藏药材[1415]。因此,红景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狭叶红景天分布范围较广,但野生资源储量逐渐下降。狭叶红景天生长环境特殊,生长周期长,野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狭叶红景天有2种繁殖方式,即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种子繁殖率低,未经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仅为1135%[16]。因此,开展狭叶红景天相关栽培技术的研究,以增加市场的供应需求,显得极其重要。

由于藏药狭叶红景天的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因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积极采取野生抚育及人工种植等资源保护措施,尽量减少狭叶红景天等藏药植物野生资源的消耗。在对狭叶红景天等藏药植物进行迁地保护研究中,应该模拟青藏高原的水分、光照、土壤、气候等自然生态条件,选择人工栽培的最佳环境,恢复其种群数量。其次,除对藏药狭叶红景天的常见用药部位根及根茎进行利用外,还应该对茎、叶、果实、种子等其他部位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并对藏药狭叶红景天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其利用率。最后,建议采用细胞培养、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提取狭叶红景天的有效成分,从而减少野生资源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1]尼玛次仁,刘青,多杰仁青,等青藏高原红景天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675

[2]贾敏如,张艺中国民族药辞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3]傅书遐,傅坤俊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4]四部医典[M]宇妥・元丹贡布,李永年译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4

[5]罗达尚中华藏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111

[6]钱彦丛,秦葵,刘景东狭叶红景天的研究概况[J]中医药学报,1999(5):34

[7]李轩豪,赵彩云,刘悦,等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与品质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4):562

[8]李涛,伍龙,朱小迪,等川西高原地区红景天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与区系特点[J]华西药学杂志,2012,27(5):503

[9]巩红冬青藏高原东缘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2):18

[10]耿路,李思潼,杨晓涵,等濒危中药材祖师麻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8):3323

[11]李隆云,占堆,卫莹芳,等濒危藏药资源的保护[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8):561

[12]陈海娟青海红景天僖弥参镒试囱芯[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9

[13]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四川省藏药材标准[S]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32

[14]周应群,陈士林,张本刚,等中药资源调查方法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6):130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