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集锦9篇

时间:2024-03-06 16:20:27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1

【关键词】激发兴趣 朗读 比较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68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好学科知识的起点,这个起点如果做好了,就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积极学好语文。兴趣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们可以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己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老师要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有老师在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还比如在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通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应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以朗读加强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给学生留出来的朗读和朗读教学的时间很少,而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课文知识的讲解上,这种做法我觉得不是很好。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

如何通过朗读来加强阅读呢?我们可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学前读指初读课文,表层性朗读。讲课前,先让学生默读(低年级应朗读),应由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上一、二遍的现象。这一环节应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读懂”。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必须强化预习的功能。强调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变集体读书为人人参与的读书活动,人人做到三读:一读得正确,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二读得通顺,做到“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三读得流利,做到朗朗上口,了了于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只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及个别难以理解的词句点拔,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使其逐步到四会:一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二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三会动笔在读过的文章上圈、点、批、注;四会自己提出疑问,参与讨论。并在读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考问题中,锻炼思维品质;在讨论质疑中,发展语言。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朗读。要引导学生感受或者分析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这就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情节分析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使学生在获得对全文的更加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中去领悟阅读或写作的各项基本功,真正做到“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要引导学生在词句段篇的联系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弄清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获得对前文更透彻的理解,感悟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

三、进行比较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在教给阅读方法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取那些效果比较明显的阅读教学方法。这里谈谈比较性阅读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迁移,收获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与新课改理念一脉相承的教学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可见,在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务必注重阅读教学,并在教学进程中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现笔者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究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在想象中走进课文的天地

(一)演教材剧,在情境中体验

教材剧是在对教材中选取的某些童话或者寓言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串演故事中出现的角色。这样有交流有互动的学习可以刺激学生主动阅读,感悟作者的创作激情。这种教材剧式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儿童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基础之上的,迎合了小学低学段学生的游戏心理,对于促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低学段学生为了适应角色要求,必定会加强对童话寓言的阅读。在进入角色之前,为了演绎出作品中所描绘的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学生无形之中,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及不断思考与原著之间的差异。由此,简单的游戏性质的编排话剧,成了刺激学生主动思考,并形成自我独立意识的有益过程。

(二)角色替换,在模拟中体验

表演教材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互换角色可以帮助学生对各个角色进行全面理解,可以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而且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作为小团队的一份子,应该建立的价值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以及如何培养自己与人相处的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这对于学生以后融入新环境、步入社会后建立良好的行为处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阅读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态度、行为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应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单纯化,用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解决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从而将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以一种比较自然的方式灌输到儿童的思想中。这不仅实现了对儿童独立意识及人格的尊重,还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教师而言,语言的表达方式是一门艺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若是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情绪,则可以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这是因为教师生动有趣的表达会给小学低学段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挥。相反,教师言语的生硬,会阻碍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入课题

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在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常常通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实物等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教师通过对本节课教学主题的提炼,确定话题,在轻松愉悦的谈话过程中进入阅读课的学习。

(一)确定话题。话题是具体的,是课文内容的核心。在《静夜思》一课中,教师通过月夜美丽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并以“说说你眼中的乡愁”这个话题引入课题。引入课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便是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事物,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二)各抒己见。围绕话题,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带动更多的学生进入话题,肯定鼓励学生的看法。这一环节在一般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中都有,并不新鲜,但一般的Z文阅读课往往只是“走过场”,一般走过这个环节,参与的人数并不多,生本教育理念主张最大限度地依靠学生的学,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充分的发言,尽可能的给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课堂教学。

三、从生活出发,让阅读课堂趣味盎然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生动有趣,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也有个别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离得较远,学生存在理解的障碍,架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情趣,让课堂真正成为人的课堂,而不是让作为主体的人淹没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之中。刘腮在《文心雕龙》中说:“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入情”也就是引起了兴趣。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就其本身而言是死的,只有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并将自身对生活的

体验与情感融入文本之中,二者相互联系,相互碰撞,相互对话,学生才不会只游离在文本的表层,才不会只是一个以角略过文本的“看客”,总的来说,源于生活,课堂充满生活情趣就是要学文前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把教学内容直接指向生活,面对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表达生活。学文中联系生活理解字、词、句。学文后联系生活,内化延伸课文,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在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始至终地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生活情景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调动起来,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明白词语的意思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词语的使用语境,理解和体验自然加深,实现从文本走向生活,以整合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思想、性情,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真实提高。

四、结束语

在新课改时代的今天,倘若小学语文教师在低学段阅读教学中能根据上述建议展开教学,定能创设快乐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简介:袁兰芬(1979-),女(汉族),湖南衡东λ镇踏庄完小,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

参考文献:

[1]于家静.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2]胡丽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朱迪康.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价值选择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D].杭州师范大学2015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 ;阅读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精彩活泼的文字语言吸引了大多数小学生的注意力。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通常是通过多读、反复读来实现的。苏教版指出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积累语言、提高悟性,并针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观点。

一、阅读的目的和重点

(一)阅读的目的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小学生阅读首先是学习汉语言文字,然后是隐藏在文字背后作者所表达的意蕴和思想感情。通过阅读练习,小学生可以认识字词,积累文字语言,内化外在信息,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欣赏以及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了解社会历史、古今文化,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感悟人生、拓展思维、陶冶情操、涵养人格,增加文化底蕴。

(二)阅读的重点

阅读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激发兴趣、培养悟性、培养阅读习惯。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激发出阅读的兴趣,才能实现阅读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巧设情境,使学生把阅读当作是一种需要,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揭示课题开始,教师就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巧妙而有玄机的开场,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课文有阅读期待。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悟性,即语感的培养。悟性的培养,依赖于平时的语言积累。要培养学生的悟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不是课文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文的意义创造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形成自身的价值取向。阅读的习惯包括:有选择性地读书,读书要做笔记,边阅读边思考,不懂的地方要主动查找资料,能够指出文本有疏漏的地方。那么教师要怎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只有多读,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才能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

二、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

(一)课时制约影响到阅读量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智力还在基础发展阶段,因此每一册的课文数量较少,课时数相对较少,学习进度较慢。在有限的课时数中,认识字词,练习写作,口语交际等还占据了一大部分,使得小学语文课本本就有限的阅读量更少了,而这些严重影响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加强。

(二)小学生定性不足

小学生都是小孩子,玩心较重,定性不足,对于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缺乏兴趣,而且阅读面也比较单一,局限于语文课本和自己感兴趣的少数图书。新课程改革初始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在磨合,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性还有待加强。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方式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应用于实践的理解存在着欠缺。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苏教版在阅读教学上有很多创新,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教育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一)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譬如向学生讲述教师自己阅读某些书刊后的体会和收获,或是讲述一些古今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学生共同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师生间平等互动的交流,使学生愿意在课外主动尝试阅读,与人交流读书心得,并在班级里形成很好的读书氛围。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则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验到阅读的重要和趣味性。小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看待事物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驰骋,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给出标准答案,扼杀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阅读兴趣。

(三)适时正确引导学生阅读

小学生毕竟年纪较小,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首先是读物的选择上,小学生分辨事物的能力较差,不懂得阅读应有所选择,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告诉学生阅读的方向,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总结阅读经验。为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懂得如何选择阅读方法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粗读法、精读法、选读法等。指导学生写阅读笔记,并经常检查,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譬如教材上教到一则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查找类似的寓言故事,比较这些故事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发散思考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四、小结

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只有依靠阅读实践,多读是肯定的,但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地高效阅读。教师需要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能辨别图书的优劣,能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有选择地阅读,逐渐养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认真的阅读习惯。在这样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春燕.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2]王向东.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J].小学教学研究,2004(12):5,14.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拓展

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恰当与否,是学生学习效率高低的前提,在新课标要求下,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以达到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教师教育方式对学生是很重要的,对教师自身也是艰巨的任务,那么怎样教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以课本为基础,对知识点进行拓展

“万变不离其宗”,教学的前提是熟悉课本,课本是小学生了解语文学科最直接的工具,学生利用课本学习字词、成语、文章中的故事等内容。学生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加深对话语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应熟悉课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与学生共同学习。课本是学习的前提,熟悉课本是学习质量的根本保证,学生、教师应共同学习。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引进新的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外的知识,比如,教师觉得优秀的文章、优美的字词、成语或者诗歌等,可以多与学生分享,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以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基点进行内容拓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教师都可以尝试。教师可以多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兴趣型的学习,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课堂教学模式应灵活多变,比如,上课过程中遇到课文中出现的字词或者成语故事时,教师要善于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给学生,或者利用多媒体视频设计一些搞笑的情节和对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在感兴趣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并通过思考获得知识。当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得到加强和培养,这样更有助于他们成为全能型人才。

三、注重课外阅读,增长学科间的知识

应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在课堂阅读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擅长阅读。阅读有几大好处:(1)可快速提升学生认识字词的能力。阅读与认识字词相结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2)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水平的高低大部分取决于阅读水平的高低,学生通过在阅读中学习文章中优美的字词语言,并做到学为所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3)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的形成是发掘学生兴趣的关键,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的阅读量就能提高,阅读成绩也就随之得到提高。(4)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5)阅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学生阅读时,有时候不仅仅是阅读一科内容,他的选择是多样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开发智力,有助于思考,增强对事物的理解力,所以学生对各科知识也能够很轻易地理解,逐渐使学生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势在必行。新生代的环境下,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想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就必须拥有全方位的思维方式。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准备,提高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引导和指正的作用,不能全程包揽。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发散思维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这样的教学方法长期实行,慢慢就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其次,鼓励学生阅读。善于阅读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生转变,通过阅读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意更加新颖。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多组织探究合作的实践课程。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学习的实践形式有许多种,例如,文艺展示、作文比赛等,学生通过阅读实践锻炼,能够培养更加灵活全面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提出了

一些建议,分别从注重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以及增长学科间的知

识等方面做以简单论述,希望能对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韩顺增.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4(08):20.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语文教学要有良好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阅读量,而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直接影响的是课本中的阅读内容。小学语文的课本是由一些优秀的文章组成的,这些文章包括了不同的领域,是综合了文化艺术、天文地理、生物科技类的文章在内,这样的教材编排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就现阶段来说,如何制定小学生的阅读量,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提出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级,需要背诵的文章是160篇,还有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总量要在一百万字以上,在大纲中对不同年级的语文阅读量都有着不同的规定。小学生阅读量的制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一些优秀的文章,非常适合教学的需要。对小学生来说,课本阅读量多大可以满足学习需要的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它规定了量化的课内阅读量和课外阅读量,但并没有对课本阅读量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量化规定。所以对小学生来说,阅读多少课文才可以将语文学好,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小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是在特定的时间与阅读量下形成的,作文能力也是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材料的积累和模仿,这些都会影响到课文数量。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本阅读数量的多少是有很大的空间的。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的分析

(一)课本数目较多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是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阅读类文章数目,它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还包括练习题中的文章和阅读链接中所附加的文章,这些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素材的文章数目就构成了语文的课文数目。

近年来,我们根据人教版教材的改版可以知道,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数目在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不断增大。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为了增加小学生的识字数量,更好地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语文的综合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语文课本的每一次改版,课文数量就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加,那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课文阅读量

在我国,小学教育是六年制的,这六年是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漫长过程。随着年级段的增长,小学的教学内容是越来越难的,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是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而提高的,课文阅读量也是这样。所以说,根据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课文阅读量也是不同的。这样的教材编排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低年级学生主要以识字为主,高年级学生是培养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时期,所以应该增加课文数目。在低年级的课本中,会有很多的情景模拟和图画编排,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锻炼语言的连贯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于中年级的学生,他们本身的语文能力比较强,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不断增强,这样他们就可以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因此,在这个阶段应该增强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量的措施

(一)注重选材

小学生的典型特点就是模仿性强,自制力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时候,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编排。小学生的好奇心也比较重,可以在课本中设置故事悬念,让学生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课本要富有趣味性、故事性和情节性,引人入胜,在小学生开始学习语文是提升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二)传授学习方法

由于小学课本的文章数目是有限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增加课外阅读量,加强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上适当的转换自己的角色,帮助学生掌握到适合自己的语文阅读方法。现在的小学生常用的语文阅读方法有略读法、精读法、写心得体会和摘写批注法,对那些重点的文章学习时,老师建议学生集中精力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学习,让学生养成边读、边记、边想的好习惯。还有老师要重视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快速浏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设置课本布局

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课堂说教,开展学生探讨,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读书时的感想,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文章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真正的融入文章的意境中去。对小学语文课本的布局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和背诵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可以储备语文知识,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说,阅读量的积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四、结语

小学是孩子教育的重要阶段,加大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研究工作,合理科学地制定语文阅读量对真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事业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和老师要重视对语文阅读量问题的思考,为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阅读量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贺玲.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2)

[2]陈平.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14)

[3]尹红霞.小学语文课本晕度量的现状与思考[J].课外语文,2012(86)

[4]孙怀亮.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散文百家,2013(05)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语文这个学科而言,小学生需要在掌握了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更进步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准确地反映其掌握书面语言成都的就是阅读能力。所以在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生最重要的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有待优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课程,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体的授课中,还存在教学方法欠缺的情况。首先,教学方法单一。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还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过多重视理论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能的培养;其次,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很难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学方法趋于形式化。教参书是教师主要参考资料,为了能让学生考试中取得高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总会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在做符合标准答案的试卷,并且在教学中也力求按照答案的思路进行引导和讲解,很难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有待丰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作为课堂的主体,阅读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多维度的,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多维度的。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不丰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的问题。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很难起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不利于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

3.教师素质有待强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师作为专门从事语文教育的的专门人员,除了在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专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师的水平有待于强化。首先,专业知识缺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专业知识匮乏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同时也不利于整个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其次,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于提升。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对策

1.积极创设阅读情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阅读情景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情景创设的直接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坏。比如,在学习《乌鸦兄弟》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乌鸦兄弟,然后进行对话,一方面把学生引入到乌鸦兄弟的世界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去把握阅读内容,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兄弟俩都不去修洞?为什么会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为以后个人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感受文章的美学意蕴,去感知作者的思想内涵。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直观感受,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走进语文阅读,走进生活。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首先,积极引入竞赛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之心,使阅读教学充满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逐步扩展,让阅读课堂动起来逐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所以说,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活动课来提升阅读教学的魅力。其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确定阅读活动课程;其二,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方案;其三,正式实施活动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也逐步提上了日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对课堂阅读内容的掌握程度。

3.强化小学生的阅读发散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只是认读文本,对于文本的思想情感都依赖老师的讲解,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能力也就成为无稽之谈。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小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创造性地区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让阅读文本中的含义在小学生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文本中得到启发,拓展思维能力。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会自己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然后还要学会正确、有条理地表达。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让文本中的字活跃起来,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感知文本。

【参考文献】

[1]周湘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J]. 教育导刊,2012(02)

[2]蒋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07)

[3]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02)

[4]王要飞.从审美的视角反思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1(08)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阅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阅读的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阅读练习,开展多角度、有新意的阅读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加深理解与思考,接受情感的洗礼,获得审美情趣的提高,从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与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硬化,阅读能力较差。

在一些小学学校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趋于传统、呆板硬化,以灌输式的教育为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这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不高,教学效果较差。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单一,教师指导力度不够,阅读缺乏系统性、有效性的训练,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缺乏互动交流,导致学生对于文章的深意缺乏感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较差。小学生的阅读具有盲目性,无论什么书都乱看一气,缺乏规划性与系统性,对于阅读没有明确的计划,想起来就读,想不起来就放置不管,缺乏目标性与持久性。

2.阅读课程设置较少,重视度不高。

长期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只重视应试教学,忽略了阅读教学这类培养语言能力课程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阅读课程设置较少,专门的课堂阅读时间不长,甚至有的将课堂阅读的时间压缩到课下,让学生自由进行。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大力度地为学生减负,缩短整体教学时间,教师为了最终的考试效果,压榨阅读课堂时间,也不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查,导致学生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时间不足,思考力度不深,缺乏阅读兴趣,没有养成随手标记与日常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读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阅读兴趣。轻松、和谐、愉悦、开放的课堂氛围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营造宽松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自主阅读、身临其境、启动思维,激发阅读学习的动机,让小学生自己愿意阅读、热爱阅读,并实现轻松阅读、快乐阅读,从而增加语文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培养语文素养与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独特见解与个性化风格。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阅读教学的成败,只有在良好、活跃的阅读氛围中,小学生才可以高效积极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更要注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阅读兴趣,强化阅读效果,从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

2.引入多媒体等信息设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活动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信息设备,可以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具备图文、动画、声音、影像等多种内容,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引入这些信息设备,不仅能够更好地感染学生,还能有效培养阅读兴趣,强化课堂效果。例如在阅读《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枪林弹雨的声音效果中进行阅读,可以身临其境,还可以通过珍贵的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这一英雄事迹的理解,强化阅读效果。

3.重视阅读教学,加强课程设置。

重视阅读教学要从多方面做起,首先教师要转变错误的教学观念,意识到阅读教学对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加强课程设置,不仅要增加课堂阅读的时间,还要加大阅读指导的力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更要引导学生课下主动积极进行自主阅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加大检查的力度,合理布置阅读作业,并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抓好学生阅读的落实工作。学生家长也要认识到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孩子阅读,多为孩子购买适合的阅读资料,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阅读的观念。小学生更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在阅读上,树立阅读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4.朗诵默读相结合,创新阅读教学。

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就是要朗读和默读、精读和泛读、速读和慢读、齐读和个读相结合,搭配使用,相辅相成。朗诵是培养情感、抒发感悟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些感情强烈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更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升华深化主旨。默读有利于学生自主独立地思考,可以静下心来慢慢体味,且阅读速度较快,利于抓住文章中心,把握故事脉络,攫取精彩要点。欣赏性的文章以朗诵为主,了解性的文章以默读为主。对于精读与泛读,泛读即为快速笼统的阅读,只要了解文章大意即可,不做更高要求,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开阔阅读视野,但对于一些重要内容,就要求学生进行精读、详读、反复读、深入读,不仅要理解内容,更要逐字逐句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深意。

5.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由原来的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建立接纳性、开放性的课堂,信任学生、赞赏学生,学会与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教学更加轻松有效,得心应手,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习起来更加积极活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带着问题阅读,并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专心思考,寻找答案。还要养成勤动笔、勤摘抄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与阅读训练至关重要。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与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了良好的发展事态,但仍存在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指导力度不够,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不高的问题。只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引入多媒体等信息设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创新阅读教学,加强课程设置,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阅读教学更高质、更有效,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为人生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新思考

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功用。其中,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一线教学人员所面对的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公民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其中,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基石则首先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意在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小学生语文学科的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进行一系列深入的探讨。

1情境切入与辅助式阅读引导

教材大都源于社会经典事实与有情感教育式的文本,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要充分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作者写作的真意,熟悉作者写作的具体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将文章实际的情境构思出来,还要把作者的真意梳理清楚。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与想法还相对较为具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外界媒介,挂图、道具、实物或者视频录像等可用之物,将教学场景进行一系列的还原,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实际意图。语文教学人员可以在具体情境下,对教学内容加以分析,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之心,并且,通过直观的教学道具,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体验。小学生大多缺少具体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对生活中具体情境进行解读,则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容易进入教学情境之中。甚至可以让学生回忆现实中的生活情境,多用容易词使学生来描绘一个生动的外界世界,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红艳艳的花儿、绿油油的蔬菜、白白的雪等一系列形容词。为增加学生对教材的专注力,可以一边安排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进行有感情的阅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体会书中的意境,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通过合作学习方式阅读能力培养

为促进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分组,设定一个相对通用的话题。使学生们集中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从而,来实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要注意挖掘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教学进行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讨论,使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也在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对问题的合理认识,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合作式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不是终极目标,在合作中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增加理解,是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生中开展教学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们的语言能力与增加其主观积极参与性,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通过问题探寻的方式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学人员往往会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在阅读理解的培养中,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学人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在阅读中的培养。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通常会担心学生们理解能力不足,而采用大量的讲述过程,这一点导致学生们的思考时间变少,其主动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变弱,这一点造成了大量学生懒惰学习,而使得教学效果较差。因此,为了改善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思维空间,则需要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好教学的节奏,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能力的提高。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形式化,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来进行问题的思考。而不是单一的走形式,学生刚对问题有所思考,教学人员立即把答案交给学生,使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受到损伤,而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当下教学的过程中是较为常见的重要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在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结语

改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坚持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不断的探索,积极的改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人员要激发起学生们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根本上来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教学质量,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当下,如何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仍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者:刘海霞 单位:赤峰市巴林左旗三山寄宿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康元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36):48~49.

[2]谢志美.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160~161.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9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处于被忽视的边缘,教师往往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很少自主阅读,阅读教学被上成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分析式教学。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氛围,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增强阅读效果。

一、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让学生很好地进行阅读,我们应该先让他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多数是无法明白这些意义的。在进行阅读课程教学之前,应该先进行阅读重要性理念的普及工作,才能在此更好地开展阅读工作。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比较简单,多数浅显易懂,即使一些有难度的文章,经过多次的阅读后也会对其有细致的了解。因此我们要大力支持学生的阅读工作,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限于理解文章,还应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阅读的展开需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才能把阅读当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阅读效果会更好,兴趣也将更浓厚,阅读才能更长久地坚持下去,长此以往,语文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提高。我们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可以在阅读之前适当提出些问题,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阅读,这样的效果应该会比较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将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通过诸如这样的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对阅读的兴趣,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取得进一步提高。

二、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深度的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带着特定的问题展开主动阅读,让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同时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避免无效教学,让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提问的方法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帮助学生不断探寻,进而解决问题,形成有效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提问要注意以下方面:(1)提问要注意时机。要选在学生思维关键处提问,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拨云见日,忌不分主次、满堂乱问。(2)提问要精心设计、富有创意。简单的“是不是”的提问并不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必须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最好是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3)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主提问。阅读不仅要回答他人所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学生自主提问、自我分析与解决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材,敢于挑战,善于质疑,勇敢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将学生的阅读推向高潮,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成效,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讲究口语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还是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总而言之,应当对学生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学习。

四、体现学生阅读的独特性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实现所谓的教学目标,而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教材上,让学生按照教师预定的思路以固定的模式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体验是标准化,是教师所预想的教参的标准答案。这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体验,无法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为此我们要从预设走向生成,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这就需要广大教师首先打破视教材为经典与权威的教学观,具有批判精神,更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为学生创设情境,还原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才能畅所欲言,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培养学生基础语文素养及基本理解、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实现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教育工作者应从小学生天性与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及知识构成,对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将学生性格中的劣势转化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争取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为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兴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周刊,2015.3.

[2]贾清.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学周刊,2015.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