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税务内部管理制度

时间:2024-05-15 16:26:34

导语:在税务内部管理制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税务内部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DOI]10.13939/ki.zgsc.2016.35.166

1 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审计工作,同时也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源泉。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实现管理层提出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实施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但能保证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且能为单位的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高校决策者及时性地调整预算和支出,达到收支平衡;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有利于防范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2 会计电算化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1)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一。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数据源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固有弱点,所以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二。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修改,操纵处理结果,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3)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三。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后,数据的载体不同了。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会计资料。

3 全面完善高校会计内控制度

3.1 完善操作控制制度

为保证会计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人为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这是操作控制科学化、制度化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各种录入的数据都要经过严格地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数据录入人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但不能擅自修改;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须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设置操作权限限制;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不能把外来的软盘带进机房;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开机后,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操作现场;定期做好数据备份;专机专用。当然,这些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必须随着高校管理、会计核算手段以及信息技术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2 加强操作人员权限控制

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应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使系统不被越权操作,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权限控制常采用设置口令来实现。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控制,明确职责分工。组织控制,是指在系统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约束以相应的规章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职责分工,是指将电算化部门与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的职责相分离。其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科学、有效的内部职责分工,以弥补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

3.3 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系统安全控制是要保证系统程序不被修改、不损毁、不被病毒感染。其内容主要包括接触控制、数据和程序控制、实体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等。

(1)接触控制。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以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

(2)数据和程序控制。程序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而数据的安全与否关系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数据控制的目标是要做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损毁、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程序备份等。系统的安全控制还要求系统使用单位制定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定期对系统进行查、杀病毒和升级杀毒软件,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以防止日益猖獗的网络病毒侵入等。

(3)实体安全控制。实体安全涉及计算机机房的环境、光和磁介质等数据存储体的存放和保护。机房应符合技术和安全的要求,充分满足防火、防水、防潮、防盗、恒温等技术要求,并配有空调和消防设施。对用于数据备份的磁介质存储媒体注意防潮、防尘和防磁,对所有业务数据实行双备份、异地存放,建立目录清单,对长期保存的磁介质存储媒体还应定期转储。

(4)软件安全控制。①软件的开发必须严格遵循财政部颁布的有关规定,科学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系统软件完成后必须与提交的原程序清单保持一致,减少软件开发时可能埋下的安全隐患。②应分析研究各应用软件的兼容性、统一性,使各业务系统之间能相互衔接,相关数据能够自动核对、校验,数据备份应统一完成。③尽量减少人机对话窗口,重要窗口力求界面友好,防错能力强,做到非正确输入不接受。④增强系统软件现场保护和自动跟踪能力,提供“黑匣子”模块,记录一切非正常操作。

(5)系统网络安全控制。①将整个网络系统分级管理,设置不同岗位,并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拒绝其他用户的访问。②每个用户按照各自的身份和密码进入系统。对密码进行分级管理,避免使用易破译的密码。③在网络中传播数据前对相关重要数据进行加密,接收到数据后作相应地解密处理,并定期更换加密密钥。④在系统内部安装实时监控软件,在内外网之间建立防火墙,对外部访问实行多层认证,防止病毒感染和非法侵入,确保网络数据安全。

(6)病毒的防范与控制。防范病毒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制度是学校自我调节,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是目前学校管理的现实需要,它对于适应现代办学体制的改革,建立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学校,促进现代学校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降低办学成本,保证投资决策和各种支出,减少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学校的资信度,防范财会管理动作中的违章、违法、违纪行为,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控制

一、引言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规模实力有限,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收入水平,很多中小企业都将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果税务筹划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中小企业出现涉税风险,税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由于法律风险影响经营,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现中小企业的良好稳步发展,应该将税务风险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税务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促进企业的健康经营发展,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成长壮大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小企业主要税务风险及产生原因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对于涉税行为处理不当,在税务管理中存在着偷税漏税、纳税不足等行为,在涉税业务中违反税务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企业出现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税务筹划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未能充分结合企业的自身经营活动以及涉税行为,造成了企业缴纳多余的税款。造成中小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内部管理资源不足,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精力投入不够。而且有的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重视不够,认为税务风险主要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未能上升到企业整体管理的层面,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2.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保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需要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但是目前有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缺失,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也不够完善,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也是影响企业税务管理,甚至是造成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3.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力量有待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管理人员负责。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中专业从事税务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够,难以胜任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措施研究

1.提高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强税务风险管控的主动性。作为中小企业,更应该重视涉税风险对企业的经营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对自身涉税风险的认识,主动适应税务风险管理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要求,树立起管控税务风险就是提升企业效益,规避税务风险就是创造企业价值的理念,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提高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全面、准确掌握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好相关税收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经营业务范围等,准确地了解和准确掌握好相关税收政策,按照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进行税务筹划,提高涉税工作管理水平。

2.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应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基础就是应该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规范完善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机制。首先,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明确中小企I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内容、防控重点以及具体防控业务流程等。其次,应该重点完善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组织架构,特别是对存在涉税风险的财务会计、税务筹划等一线管理岗位,明确税务风险防控管理责任,确保加强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过程管理。

3.提高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和防范控制。一方面,应该提高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重点在中小企业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票据管理,经营、销售过程中影响增值税、所得税合算的内容,财务核算和税务筹划过程中的各项税务风险点等方面,准确全面的掌握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税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税务风险点的防控,通过采用合同控制、入账依据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固定资产控制、销售付款控制以及聘用税务顾问等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及时对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隐患进行防范处理。

4.注重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沟通。防范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问题,中小企业还应该注重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防范等方面,积极邀请税务主管机关部门的指导,对有关的涉税业务,或者是纳税争议,等应该做好协调处理,在保证各项纳税工作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效果的最大化。

四、结语

中小企业应该将税务风险防范控制摆在重要位置,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税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完善税务风险防控机制、税务风险内部监督与预警机制,为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科学合理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合法合规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 邱月洪.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01).

[2]试论“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J]. 崔丽芳.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3).

第3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科学化 企业会计

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会计核算,这也是会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只有全面优化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科学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才能有效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完成战略目标。

一、现阶段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会计监督核算中,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来说,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从会计从业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看,大专以上学历和助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比例不高,综合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偏低,自我约束能力比较低,大大阻碍了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会计主体的界限不明确

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会计主体,现阶段,很多企业存在个人财产和企业产权界限不明确的问题,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经常出现相互使用的情况。很多企业的财务岗位,比如说,出纳人员、仓库管理人员都是由本家庭的亲属担任,也就是企业财产和家庭财产发生混乱,企业的财产就可以像家庭财产一样不受制约,这就给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难。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就没有打牢固,上层建筑就会像“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三)专门会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完善

很多企业的专门会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完善,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企业从成本上考虑,一般不会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而且,一般会人用自己的亲属等亲信人员担任出纳,再从社会上招聘会计兼职。兼职会计一般是“身兼数职”,那么就很难保证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而也就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内部约束监督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的企业发展中,财务审批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核算成本制度、稽核制度以及验收计量制度等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会计的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也大大缺失。比如说,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经常会干预和妨碍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在利益或管理的影响下,就会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做假账,进而导致职能错位。另外,出纳人员大都是领导者的家人或亲戚,他们很少具备岗位从业资格,对于系统的财务知识也知之甚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肯定不高。

二、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

各个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会计机构,为企业的发展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比较丰富的会计人才。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多方面关心、关爱会计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发展,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并设置合理的薪资体系,保证会计人员待遇。与此同时,财务部门、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需要积极出台多项管理措施,限制兼职人员的数量,提高兼职核算的要求,从而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

(二)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

要想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必须加强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和考核,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并熟悉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业务学习的加强,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会计制度要求处理各项会计事物,积极适应时展的脚步,熟练掌握、操作多种软件的应用以及纳税申报和会计处理的方式,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业务能力。在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的考核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效果,还应该设置相关的激励制度和激励措施,在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考核,表现突出的员工及时给予奖励,考核不过关的人员需要进行岗位调换。

(三)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的会计内部管理制度,这是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会计法规贯彻执行、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措施,同时还是会计工作的关键。会计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会计内部管理体系、会计岗位责任制度、会计岗位内部牵制、财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财务分析制度。也就是说,企业发展必须建立在完善的会计内部管理制度基础上,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加强,不断提升会计工作的水平。

(四)强化政府的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

强化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需要政府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监管企业的会计资料和会计行为。一方面,政府应该不定期检查企业的快捷核算,及时发现核算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还能加强与会计从业人员的交流,有利于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政府需要监管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质量,向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和咨询服务。

(五)全面检查企业执法经营情况

现阶段,很多企业存在违反会计相关制度和会计相关法规的行为,税务部门很难纠正和处罚这些违法行为。所以说,税务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可以加强联合力度,全面检查企业执法经营情况,严肃惩罚处理会计违法行为。税务部门应该进一步迈向“实质性检查”,深入一线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通过多方面监督、全面提升企业会计核算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现阶段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会计核算的原则开始入手分析,从以下方面: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政府的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全面检查企业执法经营情况,详细论述如何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孔祥银. 浅析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7).

[2]于涌. 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9).

第4篇

关键词:“营改增”;事业单位;纳税风险防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展革新背景下,为实现经济的长久稳定增长,国家要进行税收制度改革使其适应新的社会需要。传统的税收制度对商品的增值额和实际的销售额多次征税,给众多事业单位发展带来繁重的经济负担。“营改增”相较于传统的税收制度只对增值额进行一次税收,大幅地减轻了事业单位的税收负担,鼓励是事业单位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税收制度改革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再分配,同时避免重复收税以及逃税漏税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对“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纳税风险的防范进行探究。

一、“营改增”中事业单位的困境

(一)进程扩张与改革步调不符“营改增”是现阶段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收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为促进其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加速推广,在下设的各地区都设定了推进的实施目标,大幅度的进行改革而开展试点工作,以保障“营改增”的顺利推行。但是当前多数的事业单位还尚未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致使“营改增”难以获得有效进展。第一点,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面没有意识到“营改增”的重要意义,片面的将其理解为加重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不利于新税收制度的实行反而使事业单位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第二点,事业单位未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反馈,导致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与“营改增”相脱节,传统的财务部门工作机制不能满足“营改增”的进程,不仅无法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效果,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久进步。因此着力调整改革进程和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1]

(二)改革缺乏稳定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迅猛增长,但是事业单位为代表的公有制依旧占据主体地位,因此若想有效推行“营改增”政策就要保障其在事业单位的落实程度。增值税与传统的营业税具有较大的差别,在报销和审批上更为复杂同时需要新的税收管理方式与之相适应。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未能正确认识到“营改增”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事业单位没有准确找到改革的切入点导致改革的步伐较为激进,事业单位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其平稳过渡引发税务风险。

(三)新税收制度实行存在问题事业单位的税收涉及服务性收入,动产和不动产方面的收入等方面。传统的营业税工作机制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所占份额的不断提升,为平衡好中央与地方财政,促进社会的长久稳定运行,应积极推进“营改增”的推进。但是在事业单位内部对其的重视程度,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票据的管理等当面仍存在大量的实际推行难题,需要有针对性地一一解决。首先,内部管理不到位应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从宣传落实,教育先行的角度入手,将“营改增”的先进理念传授给事业单位内的各个部门以及主体,使其意识到税收制度改革与其之间的密切联系,确保工作得以顺利实行。其次在员工的培训方面,必须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报销,管理制度培训,依据需要制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派驻专门的部门进行把控,防止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再次做好各项票据流转的监管体系,把资金税收纳入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2]

二、事业单位防范“营改增”背景下面临的纳税风险的措施

(一)做好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市场份额所占的比重也随之提升,事业单位面临着严峻地发展形势。税收制度对稳定经济社会起到重要作用,“营改增”是基于当前的经济走向做出的税收制度调整,对于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为企业减负和避免偷税漏税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较为固化,人员结构冗杂,自身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事业单位应做好内部的管理工作,完善财务部门的工作制度。“营改增”背景下会对事业单位的纳税工作产生一定影响,这就导致纳税工作的内容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首先是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该做到积极地学习知识,对“营改增”产生的意义有正确认识,充分配合“营改增”背景下所产生的变化,管理人员也应该会其应有的管理作用,积极宣传“营改增”的内容和“营改增”的影响,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良好氛围。其次,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也应当及时学习“营改增”相关政策内容,并将“营改增”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联系起来,提升自己的税务处理能力,在充分完善事业单位原有的办税方式方法基础上,迎合“营改增”的实际需求,合理进行税务筹划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重视税务申报流程和税务申报对于税务所产生的影响。例如,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将“营改增”的相关内容及时发放到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手中,让他们进行学习,并组织会议,让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针对“营改增”的相关内容及时发表意见和建议,管理人员也应该及时吸纳专业人员的意见,并根据这些意见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优化。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机制,因为纳税所依据的是事业单位的账目,因此也应该对账目进行仔细核对。需要注意的是,“营改增”背景和税法并不冲突,因此在进行“营改增”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时,还应该注意对税法的学习和对税法内容的强调,做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优化与税法内容不冲突,从而协调“营改增”背景与内部控制工作之间的关系,提升事业单位的纳税能力和纳税精准程度。针对现阶段的“营改增”税收进程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改革步调不符的问题,应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入手转变管理机制。首先,应在单位内部进行“营改增”相关内容的宣传推广。对财务部门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使其了解新税收制度与其的关系,同时要求单位各部门积极落实“营改增”制度,配合好财务部门的新工作机制。其次,财务部门要以“营改增”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转变工作机制,在原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保障事业单位能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科学的进行改革。

(二)重视财务人员能力的提升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对其的进一步推广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进步。传统收税制度对增值额和商品的销售额重复征税,对各种类型的企业造成了财政负担。为平衡好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发展,要把握好改革的关键点,进行适时地调整以跟上发展的步调。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市场中仍占据较大的比重,所以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人员专项能力的提升。例如针对现阶段“营改增”在推行中存在的人员管理不配套的问题,事业单位应通过专项提升财务人员的相关素养的方式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首先,为加快“营改增”的顺利推行,事业单位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财务工作管理团队。对现有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借助名师授课,外出学习,宣传推广等形式加深工作人员对“营改增”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就“营改增”所涉及的业务进行指导。财务人员在熟悉“营改增”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助力其在事业单位内部的逐渐普及。

(三)严格把控票据管理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稳定社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将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事业单位为国计民生的稳定提供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是税收中的关键一环,因此事业单位要就当前的形势进行适时地管理体制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税收机制。“营改增”是在综合分析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做出的改革制度,对于平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针对现阶段改革缺乏稳定性的问题,事业单位应通过转变管理制度,严格把控票据流转入手,是事业单位能够更加适应新的税收机制的需要。首先,事业单位应做好内部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专项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项技能,学习“营改增”的相关知识并向其他部门传授“营改增”其如何配合新的税收制度的需要。其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严格把控票据的流转。与以往的工作机制不同事业单位要开具增值税发票。同时派专人组成工作小组对增值税发票保存管理。最后事业单位的高层要会同有关部门就发票管理规范进行制定,就发票的开具,报销,使用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制。

(四)完善税务筹划工作最优化使用单位财政资金是事业单位税务筹划的目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营改增”的相关政策充分了解,同时对单位投资、筹资、管理具有清晰认识,做决策时能考虑诸多因素,制定完善的纳税筹划方案,降低单位的税负成本,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综合绩效的提高。[3]

第5篇

一、企业内部控制不当对税收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纳税人缺乏风险意识

调查显示,许多人将纳税视为一种负担,未能完全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没有意识到纳税是公民应承担的责任。此外,一些人对企业的税收风险也未形成正确理解,甚至将纳税风险看作税收处罚,认为企业如果没有受到税务处理,就没有税收风险。这些错误意识导致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缺乏税收风险意识,不重视企业的税收风险防范。此外,一些企业的税收管理也不够规范,将税收管理依托于社会关系、企业资源。许多企业在出现税收风险时,倾向于通过“找关系”解决问题,忽视了自身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这就导致企业的税收问题日益增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税收风险,导致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税收风险控制水平具有直接应香港。就人员层面来看,目前许多企业的税务管理都由内部财务部门复杂,但财务部门甚少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这无疑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纳税管理水平。因此,企业要着力提升纳税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或聘请税务专家统筹规划企业的纳税问题。就制度层面来看,许多企业没有形成健全的内部控制建设,众所周知,企业的财务工作与纳税工作联系密切,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增加企业的纳税风险。

(三)税收法律法规不健全

企业的经营成果需要通过税收法律进行调节,因此,国家出台的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税收风险有直接影响。税收法律法规的改变也会影响企业的税收,引起企业税收风险的变化。所以,如果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模糊不清,就会导致纳税概念难以界定,税法的执行力度也会大打折扣,导致企业出现多纳税或少纳税的问题,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此外,若税收法律对相关程序规定的过于复杂,也会导致企业在非主观意愿下产生违法行为,这同样会提升企业的纳税风险。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税收法律法规逐渐得以完善,但总体而言,税法制度依然较为复杂,导致企业难以把握税法动态。同时,目前,我国的税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企业的税收控制都依靠企业的规章制度,国家则很少正式出台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除此之外,税收法律解释权的规定和税法机构的自由裁量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执行力度。一旦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就会对企业造成极大危害,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降低税收风险

(一)重视税收风险评估

首先,要识别税务风险。企业要切实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有效识别税务风险因素,掌握和实施税务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框架,及时了解税务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税收业务的操作流程。合理运用税务风险流程图法、清单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识别税务风险。其次,应当分析税务风险。在识别税务风险的前提下,企业应当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措施,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可能产生的影响。明确重点控制、优先控制的税务风险。再次,企业应当应对税务风险。企业要根据分析结果,充分考虑自身的税务风险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承担、规避、转移和控制等应对措施。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时常比较复杂,若用单一的应对措施,很难降低税收风险,所以,企业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性应对方案,综合运用多种应对措施。

(二)加强信息沟通

加强企业的信息沟通可以有效防范、规避企业税收风险的发生,总体而言,企业的信息沟通包括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两种方式,其中,企业内部沟通是指要全面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评估与识别企业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当依据税?辗缦展芾碇贫龋?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程度、控制范围。比如,要加强和人力资源部的联系,积极组织税收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培训,促使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岗位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且形成整体认知。同时,企业还要注意沟通交流的方式,积极构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平台,增强企业内部沟通的及时性和便捷性。鼓励各个部门积极联系,在相互沟通中获取更加全面的企业税收信息,进而有效控制企业的税收风险。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因此,企业的外部沟通对企业的税收风险控制也具有重要影响。外部沟通主要是指和相关税务部门的交流,这也是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外部沟通可以增强税收机关对企业的肯定。当企业出现纳税困难的请款时,税收机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迟纳税时间,进而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此外,与税收部门沟通交流还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而正确规划企业税收管理,降低企业税收风险。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和相关税收人员沟通交流时,应当如实汇报企业税收情况,以便税收人员可以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企业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建议,进而加强税收风险控制。

(三)提高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

企业若违反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就会面临法律风险,因此,必须提升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体现在企业的各个层面中,不管是企业的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的管理层都要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现控制过程,进而降低税收风险。企业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应当合理设置业务流程,以促使各个岗位与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此外,在设置岗位时,应当依据节约人力资源的原则,优化处理内部控制各监督岗位,提升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应当增强岗位之间的独立性,在岗位制度建设中落实内部控制条例,并增强内部控制监督的公平性,避免有违反内部控制的特权现象出现,促使各个岗位的企业人员在制度约束下各司其职。除此之外,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还应当增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促使各个环节与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因各个部门沟通不畅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只有增强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与部门岗位的协调,才能够增强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连续性,为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协调配合则需要各个部门设计清晰的控制活动,岗位设置模糊,就会导致各部门之间出现职责不清、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内部控制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四)强化税务风险监督

企业要健全审计制度和机构,制定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且据此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并客观评价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了解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策略,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此外,企业也应当联合外部审计机构,合理评价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情况,明确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状况,进而提出完善?务风险管理的举措。

(五)组建税务风险管理部门

第6篇

税务所所做的工作都包括本辖区内税源的管理、税款的征收、建立征管档案、完成县局交代的各项任务以及对各种违法税发的工作进行监督纠正、处罚等。

税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税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制税务师事务所和合伙制税务师事务所,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形式。税务师事务所应当依法纳税,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

税务师事务所是专职从事税务工作机构,它可以是由注册税务师合伙设立的组织,或者是由一定数量的注册税务师发起成立的负有限责任的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收入要依法纳税。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本篇文章主要对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概念进行阐述,从对企业税收筹划的错误认识、税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两个方面入手,解析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从树立准确的企业税收筹划认识、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要做好税务筹划基础性工作的完善与落实等多个方面,提出强化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

财务管理视角;企业税收筹划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企业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保证管理工作具备完整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就是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视力度,只有站在财务管理视角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才能有效的缓解企业的税务压力,从而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概念

税收筹划在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税收筹划也叫做合理避税,其主要是利用法律途径以及自我调节的方式来减轻企业的缴税力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税收筹划相关的条例开始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现在的商业法律的范畴内,利用合理的调整方式,将企业的经营范围、投资方式以及理财方法进行修整,从而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给企业的经济利益提供保障。

二、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税收筹划的错误认识

由于税收筹划属于系统性工作,因此其贯穿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中。只有做好风险防范、准确操作等工作,才能提升企业筹划的成功效率,从而推进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稳定发展。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对数的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工作时,对税务筹划工作没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导致企业税收筹划无法顺利的开展。

(二)税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税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税收管理水平低和税收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因素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税收筹划的今后发展。此外,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税务优惠政策,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享受,这主要是由于需要办理认定的手续比较多,且办理流程比较复杂,因此大多数企业在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税收管理效率不高。

三、强化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准确的企业税收筹划认识

站在企业财务管理视角来讲,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时,为了保证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树立准确的企业税收筹划认识。首先。做好企业的税负水平的解析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想保证税收筹划工作具备科学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就要对现阶段企业的税负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利用税务抵扣的方式来实现减少企业费用支出的占比。通常情况下,此部分在整个企业费用支出中,占据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企业可以很容易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如果占据的比例比较小,表明企业要想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则存在一定难度。

(二)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要想保证税收筹划工作可以顺利开展,首先就要做好税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企业可以利用设置税务筹划目标的形式来给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落实提供有利的条件和保障。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来说,要高度重视税务筹划对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实现企业制定的税收管理目标的制定。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制定时,要对企业税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同时还要保证税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当税务管理制度建立完毕后,要及时的落实到税收筹划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税收筹划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要做好税务筹划基础性工作的完善与落实

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时,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的规划和整理工作,对企业财务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在保证财务数据具备完善性和真实性之后,再进行会计报表的制定工作,并将整理结果及时的回汇报给企业的上级部门,从而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还要结合前期工作的规划和整理内容,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制定的目标进行安排,在把税收成本列入到企业经营成本中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四)更改企业税收筹划方式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参照多个角度来对企业税收筹划方式进行更改和延伸。首先,企业可以利用共同设立的方法,来实现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多元化。在进行市场开发的过程中,通常企业会利用共同设立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多角度共同投资的方式实现市场开发,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第三方投资的方式技进行建立,从而保证经济效益可以在出资方那实现共享。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大多数股权都归集团企业所有,并且集团企业持有关键的掌控权力,因此,集团企业也是保证企业权益不受侵害的有效凭证。企业可以利用公司共同设立的方式,来实现企业项目收益的转变成股份或者债务,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资金往来而出现的税收责任,从而给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站在财务管理角度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税收筹划质量,进而减少企业存在的投资风险,给优化税务管理奠定了重要的意义。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纳税负担,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经营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及时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从而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金刚.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

[2]莫丽娟.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商贸,2014

[3]李彩芳.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商论,2016

[4]罗珊梅.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J].商,2015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成因;规避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根据相关的国家政策,提前策划纳税事项,帮助企业在经营和建设过程中减轻税务负担,从而增加企业的收益。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税收筹划,而且税收筹划所要求的专业性高、操作过程复杂,在给纳税人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需要纳税人做好税收筹划过程中涉税风险的规避。涉税风险是指企业经营因为违反相关政策和法规,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中可能面临的有法律风险、行政执法风险、经济风险、信誉诚信风险、心理风险等几方面的风险。合理有效规避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有助于企业良性发展,增加企业的收益。

一、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成因

(一)对于税收政策适应缓慢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会计与税法核算差异等以暂行条例、部门规章等形式出现,这些文件往往不够明晰,企业可能因为对税法精神理解错误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另外,很多税收政策是有时效性的,也就是说国家的税收政策会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的调整,这既给企业提供了筹划空间,又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

(二)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相关部门对于新的税收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的途径也比较少,税收优惠政策一般都有明确的条件上、地域上的限定,企业如果不能及时的了解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就可能会导致在进行税收筹划中错误的运用了以前的政策和法规,这样企业也就无法享受国家的税收政策上的优惠,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税负,同时也不利于国家新的税收政策的施行。

(三)企业缺乏涉税风险的防范意识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也是造成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企业内部机构的人员配置是不完善的,没有设立专门的办税人员,对财务和税务的区分不明确,很容易将企业的财务工作和税务工作混淆,缺乏涉税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也不够了解国家的税务政策,所以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企业税收带来负担。有的公司的财务人员不能单独进行决策,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要采纳管理层的一些建议,但是管理层的涉税风险意识又不高,可能会为了利益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丧失了享受税收优惠的机会,也损失了税收利益。

(四)会计工作不规范会计工作不规范是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企业不能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够完整、不够客观,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待考量,在进行税收筹划时缺乏涉税资料、在对收入、成本费用等进行核算时缺乏原始凭证等,这些都会影响财务工作的开展,财务核算出现错误,税务工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企业的涉税工作。

(五)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影响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因素。很多企业会出现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公司的财务工作流程相对简单,这些都会给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带来涉税风险。例如,一些公司会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都由一人或几人负责,而这些人员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这就会影响到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税费核算也缺乏足够的支撑,为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带来风险。此外,一些企业内部缺乏财务相关信息的交流,财务工作也只在财务部展开,这就容易造成财务信息传达不一致,不利于企业的业务往来,税收筹划中的涉税信息也不够准确、可靠。

二、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规避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需要办税人员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学习。税收筹划是企业合理、合法的运用和遵从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果没有完善的税收体系,企业也很难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国家的税收政策会随着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相应的发生变化,不仅可以减轻税负,为企业争取经济利益,也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办税人员应当不断的学习,更新税收政策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最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行业法规,利用最新的政策进行税费核算工作,减少税收筹划中的风险,帮助企业减轻税务负担,增加企业的收益,避免误用造成的涉税风险。

(二)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促使纳税人更加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助于企业在税收筹划中更加合理的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也能够减少税收申报中的错误的出现,有效规避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这需要相关部门增加对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官方网站、信息推送、广告宣传和活动宣传等多种宣传方式和途径,促使纳税人关注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

(三)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纳税人的风险意识也能够规避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传递,在企业文化中渗透涉税风险防范的意识。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增强企业整体的税务风险意识。此外,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形成正确的税收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在开展财务工作时,遵守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增强职业道德,合理、合法的进行税收筹划。

(四)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财税体制的管理能够有效的规避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一是,企业需要强化公司财务部门的设置,设立专门的办税人员,并对部门间的职能做出明确的规定。二是,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的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三是,加强企业收税筹划工作中的程序的建设,防治程序过于简单造成税费核算不全面等情况的发生。

(五)完善企业涉税风险监督机制完善企业对于涉税风险的监督有助于企业规避税收筹划过程中的涉税风险。企业加强内部对于涉税风险的监督,有助于企业对于涉税事项进行定期的核查,及时发现并改正不符合本企业政策、税收筹划方法不合理等错误。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税收从业者参与企业的税收筹划,通过听取专业的人员的一些建议和方法,强化对企业的税务监督审计,这样有助于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科学的和可靠的方法,也能避免企业不了解税收政策和办税人员水平低造成的的一些影响,从而降低了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时,还要重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财务信息交流和沟通,不能仅仅只在财务部展开涉税管理工作,应加强部门间信息横向和纵向都发展。此外,企业应该不断的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的变化来调整税收筹划的方式,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

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会计机构残缺,会计核算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失效,导致会计基础工作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命力,更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

许多中小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上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有些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而是由企业负责人自己或其家属兼任会计;有些企业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很多也都是不规范的,会计人员无证上岗、会计主管不具备会计职称资格、会计工作分工不明确。较为常见的是由自己的亲属任出纳,另聘兼职会计人员记账,没有财务中层管理岗位。

(二)会计核算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1、原始凭证

许多中小企业填制或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一是项目填写不真实,项目内容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不符。有的企业将购物券写成“办公用品”;二是不按规定取得发票。有的企业在购买材料时为获得较低的成交价格以收据代替发票;三是违规编制虚假凭证。有的企业编造虚假人员名单领取劳务费;四是将企业负责人家庭消费的凭证纳入企业进行账务处理。

2、记账凭证

一是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有的企业将“营业外收入”记入“其他应付款”;二是会计科目对应关系混乱。有的企业结账时将不同经济事项的原始凭证填写在同一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些原始凭证;三是记账凭证填写不规范。附件张数不正确,出纳、稽核等人员不签字盖章。

3、账簿设置

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一是不设账,而是以票代帐。有的企业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二是没有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三是做假账。有的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以“亏损账”应付税务部门以逃避缴税,以“盈利账”应付银行部门以套取贷款。

4、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不规范,不完整,不真实,账表不符,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残缺,会计监督缺失

许多中小企业是从家庭作坊或家族式的工厂演变而来,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方式,出纳和会计多由企业负责人的亲属担任。有些企业虽然外聘兼职会计记账,但兼职会计也都是根据企业负责人的意图做账,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残缺不全,会计监督无从谈起。

二、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

许多中小企业负责人管理理念陈旧,法律意识淡薄,只顾经济利益,不讲社会责任,他们明知编制虚假会计报表违法,仍指使会计人员造假。有些企业负责人听不得不同意见,更不允许会计人员左右他的决定;许多会计人员都是处在“听了老板的会计证难保,不听老板的工作岗位难保”的两难之中,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受到会计环境的限制。

(二)财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习惯于家族式管理方式,人员安排任人唯亲。他们认为与外人相比,自己家的人更为可靠,因而不管其能力大小,水平高低,财会人员一般由亲属担任,而这些人多数都没受过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有的企业虽然也聘用兼职会计,但由于报酬较低,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兼职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无证上岗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难以保证。

(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落实

许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制度,实际工作中并未执行。企业负责人也清楚这些问题,但限于其现有的认识能力、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健全和落实这些制度,有的企业为节省成本而缩减财务人员,将至少应由会计和出纳两人负责的工作交由一人完成。有些小企业甚至不设会计,只聘一名记账员,负责企业所有的会计工作,这就使得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成为必然。

(四)外部监督松散软弱,没有形成合力

对于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国家虽有相关政策,但实际监管的效果并不理想。税务管理刚性虽强,但只管税款入库;政府审计权威虽高,但鞭长莫及;社会中介审计机构虽然独立性较强,但经常会发生事件;银行监管只管收付,无心管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财政工作要顾全大局,监管只能抓典型。会计监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松散软弱,违法违规现象自然就有了生存的空间。

三、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

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如否与企业负责人关系极大,尤其是会计人员能否忠实地履行会计职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企业负责人。因此,解决会计基础工作混乱的问题,应首先强化企业负责人依法理财的法律意识。

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负责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摒弃家族式管理的惯性思维,明晰产权关系,明确会计服务主体、核算范围,树立现代经营理念,知法、懂法、守法,不干预会计职能的发挥,与会计人员一起维护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的权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假”、“乱”、“差”的局面。

(二)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有些企业不具备配备专职会计人员条件。需要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企业,财政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监督检查,确保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以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对于不具备配备专职会计人员条件的企业,要引导他们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委托会计服务机构提供记账业务。

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服务机构的监管,引导他们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业自律意识,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依法履行职责权限,自觉进行会计监督。

(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确保落实到位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应根据其各自的规模、性质和会计业务需要,依据会计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选择在现实条件下便于操作,并能较好完成会计任务的会计核算模式和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确保会计监督职能的全面有效发挥。

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舞弊行为;建立健全稽核制度,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差错和不法行为,并予以改正和制止;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控制不合理支出的发生;建立健全会计岗位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政府财政部门在企业完善和落实内部管理制度工作中应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