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爱护环境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5-02 11:48:49

爱护环境论文

爱护环境论文范文1

在文学科中,编者也针对当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环境有关的课文。而作为一名文教师,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历史重任。现谈谈自己近年来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深挖文学科中环境教育的因素,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在小学文教材中,每一册书都有不少篇幅适合渗透环境教育。作为文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入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深刻挖掘环保教育因素。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地把文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春雨润物般地在传授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如苏教版《文》第一册中《汉拼音5》、《汉拼音10》中的境图及相应的境歌,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练习说话,使其明白不捉小蝌蚪、爱护小树苗是保护环境的行为,只有这样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才能茁壮成长,动植物才能健康生长;《护林军》教育学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鸟类;《小池塘》一课,明亮的、清澈的小池塘倒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不由地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让孩子们感受了神奇而又美丽的大自然:雨滴是“透明”的。河水是“清凌凌”的,蝴蝶穿梭于花丛,蝈蝈歌唱美好生活,这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而星星眨眼、新月生辉,尤其是荷叶这亭亭翠盖,上承雨点,下护小鱼,装点着大自然,展现了一派清新可爱的景象,孩子们的向往之意、热爱之情透纸欲出……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环境教育因素,使学生受益匪浅,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环保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在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我们应该从小抓起。我同有几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优美情境,从中感悟到文字的美、自然的美、生活的美,懂得这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才会有的,并会随时因我们的不珍惜而离我们远去。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描绘了雄奇壮美的三峡风光,反映了诗人能够东归的释放的愉快心情。教学时,教师可点拨:古代长江两岸有猿猴,现在还有吗?为什么?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明白,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食物链被毁,这种古人曾见到的自然美景,有的我们或许是永远不可能再见到了,从而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如在教学《月亮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月亮湾这个村子给你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村子吗?怎样才能让她的美貌永驻呢?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这里环境优美,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有着勤劳的双手,他们懂得去爱护,也只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觉得很幸福。从而明白了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去珍惜、去创造、去保护,才能给我们乃至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和蓝天!像这样结合文审美教育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效果更佳。

3做到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爱护环境论文范文2

xxx中心小学创建于xxxx年,现有116个教学班,学生3521人,教职工225人,校园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5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学校环境幽雅、林木葱翠、花团锦簇、四季常青,是首屈一指的花园式绿色学校。曾荣获临沂市"文明单位"、市“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示范学校”、市工会工作单位,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市先进教研室等荣誉称号。

二、创建过程和成果

(一)统一认识,建立和完善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以深刻长远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和社会为载体,学校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成立了由校长胡文江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视课堂主渠道,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

(1)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各教研组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环境教育的观点。考试中有环境教育内容的题目,有比分。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挥了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构建起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

(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开展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站定期广播环保知识,利用宣传栏定期出专刊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张贴环保标语等。

(3)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加快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建设进程。学校利用校舍危房改造的契机,对校园进行了全面规划,定出美化的近期和远期的实施目标,投入近100万资金新建校舍19间,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脑室等,征建了运动场,校园小广场及其附属设施,有计划购买花草树木在植树节、青年节、妇女节等节日中种植。由于有科学规划,有每年持续植树和有效的管理,我校的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把校园划分成若干区域,由各班专门负责净化并进行检查评比。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学期一次总评比,把环境教育和爱护校园列入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条件。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和防病各项工作。做到校舍净化,无卫生死角,厕所无异味,食堂符合卫生要求,餐具每餐高温消毒,保证教工、学生的身心健康。

(4)投身社会大课堂,环境体验教育效果突出。我校通过以生活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用多种环境实践的课外、校外及社区活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每年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以及世界人口日、世界粮食日组织学生参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活动;通过讲座、诗歌朗诵、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演讲辩论、科技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爱鸟护鸟、绿色消费、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鼓励学生撰写环境论文、调查报告进行环保方面的小发明、小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环保知识科普小制作竞赛,在市县级比赛中均获得骄人的成绩。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三、成果和体会

爱护环境论文范文3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教学风格上展露激情,深化环境道德教育

德育本身就是一种个人素质的修炼和提高。对于教师,其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只有以身作则,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才能真正感动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要实现这一点,在课堂上应该做到展露激情。

地理知识包含着无数的自然景象,自然景象又构成了我们生活着的大千世界。一个热爱自然的地理老师,才真正意味着她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只有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才会满怀激情,才会获得教学的成功。比如在进行大陆的教学时,我们以这样的引言来开始教学:“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一幅幅逼真的画面,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又比如在进行自然资源的教学时,我以这样的方式导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是春天的主旋律。但是,当前在我国,无论是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其它资源,其保护、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形式,都不容乐观。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地球的春天,是永远的吗?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地球母亲?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万里春光?”一段严肃庄重的引言,引发了学生的深思,让学生了解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对地球热爱的情感中具备保护地球母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可见,老师在课堂上饱含激情的教学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教学的基本观点,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为环境保护教育提供了契机。中学地理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例如:在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的活动题中文字素材黄河断流、蚌埠城市水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乱占耕地大幅度增加,使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湖泊退化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表现,我国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并严重短缺等;另外还有以漫画形式出现的如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就地取“材”等以及配置的《家乡耕地减少的忧思》的调查报告和《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家庭用水调查》;还有世界地理的大气环境与大气质量等等。通过一系列例子的举出,使学生不仅认识到学习地理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在脑中树立环保的意识,总之教师要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抓住有利时机,注重启发和引导。教师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报导途径,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环境保护手段、进程。

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蕴涵的环境道德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从而加强青少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三、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保技能,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

爱护环境论文范文4

关键词:环保教育;品德学科;渗透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品德学科上的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一、利用品德学科,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天气越来越热,学生上完体育课以后,会满头大汗,会特别渴,手上也很脏。这时,学生就会弄些纯净水喝,或者到洗手间洗手,可这些小事也总会出现一些状况。有些学生就会利用水龙头来玩水,将衣服弄湿,将瓶里的纯净水随意倒掉。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奏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于是我把节约用水的意识有机地结合在品德学科教学中。品德与社会书里有《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这一课,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在讨论中学生明白:全球自然资源频频告急,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有的地方还严重缺水,闹起了水荒。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龙头的现象自然消失了。

二、利用品德学科,对学生进行爱护绿化教育

我们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先进学校”。但是,有一些好动的孩子,在课间会出现摘花折柳的现象。学校也在相应的地方插上了精美的告示牌,但收效甚微。因为他们是天真的小学生,只有空洞的说教是没有用的。我在教育学生爱护绿化时,因地制宜,利用品德与生活书上的《别把花草弄疼了》,随机应变,让学生学习课文,说说大树有哪些作用,哪些是破坏绿化的行为,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花草树木功劳很大,它们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装扮了地球,是我们的好朋友。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会保护花草树木,千方百计地护养它们。我们也应该积极地投入到爱护花草树木的行动中去,为护养它们作贡献,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养成自觉爱护绿化的文明行为和习惯,当好爱护花草树木的小哨兵。

三、利用品德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校园环境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载体之一,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师生心情舒畅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改变不良的习惯。我们的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还没有养成,随意扔弃包装袋,乱扔废纸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而是需要长期的教育与引导。作为教师,要身先士卒,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如看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打扫卫生等。此外,我还利用品德书上的《绿色小卫士》和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知道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围绕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到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并从自己做起,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都能够争做绿色小卫士,积极主动地做一些看似平常却非常有意义的事,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创建文明、绿色的家园增添色彩!

爱护环境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境保护 环保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保护环境的教育,只要我们每一位公民携起手来,通力合作,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我们心中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将所有污染与我们人类隔离,才能创建一个健康的、绿色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契机。在教学进程中,师生充分收集有关资料,通过录像、投影等直观手段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但是我们的宣传不应该仅仅在一堂课上,在我们的教室内,还应在学校、社会上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所有的人都来关爱我们的生物圈——我们共有的家园!参与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活动中来。

在教材中有的章节没有以环保作为主题,但教师可把环保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学中,可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联系在生活中有人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节约用水、吸烟、不注意饮食卫生、吃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甚至违法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传染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问题。又如在开始部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大海龟在蓝蓝的大海畅游的画面,然而这种古老的象征长寿的海上运动者却大批死亡,解剖结果显示大多数海龟死于废塑料袋堵塞食管,它是因饥饿而亡。通过此例,不仅认识到生物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其他章节,环境教育的内容也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详述。总之,教师要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抓住有利时机,注重启发和引导。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保技能,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如结合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直观性、以具体事实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认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比如让学生去参观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森林植被对人类的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营造生物垃圾,将垃圾按化学、金属、生物各自分类处理,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三、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

仅仅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保护环境不能只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环保部门和某些专门的机构能够独立完成的,这需要每一个公民都具备基本的观念和环保意识,而且每一个公民都能从小事做起,包括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见路边的塑料袋、果皮、废纸主动扔到垃圾桶等,虽然是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每一位公民都能如此,我们的社会将会一尘不染。我们在进行环保教育之时,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宣传,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自觉地在行动中得到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会有成效,环保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综合以上的论述,只要我们每一位公民携起手来,通力合作,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我们心中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将所有污染与我们人类隔离,才能创建一个健康的、绿色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保护自己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 刘兵.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爱护环境论文范文6

一、精选阅读主题,矫正学生学习方向

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是教师进行主题选择最重要的借鉴方式,教师要重视教材内容和主题,通过筛选文中教材内容,选取单元主题。这样才能构建讨论型、思考型、探究型阅读课堂。

在学习《中国结》后,教师总结文章内容:“作者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乡土的思念寄托在一个小小的中国结上,中国结,承载着中国人的美好愿望。今天就让我们开展传统文化聚会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相关风俗。有的学生说:“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吃饺子,饺子寓意新旧交替,过年吃饺子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了。到了正月十五,不仅要吃汤圆,还要挂起大红灯笼,汤圆预示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大红灯笼则预示着一年的日子红红火火。”有的学生说:“书法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毛笔的历史,我觉得毛笔也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利用一支小小的毛笔,蘸上墨汁,居然能写出那么有韵味的字迹,真是太神奇了。”还有的学生说:“前段时间我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偶尔接触到了皮影戏,我觉得皮影戏也寄托着中国人的情感,体现着先人的智慧,它也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皮影戏还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学生七嘴八舌讨论。教师选择与教材相P的主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赏析阅读片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赏析阅读片段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对阅读片段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多元对话。要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分析,从而达到生成情感体验、积累阅读经验、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在学习《最后一只白鹭鸶》时,教师播放白鹭鸶视频,导入新课:“大家认识视频中的鸟吗?对于它们,你了解多少?”学生纷纷讨论回答。在介绍完白鹭鸶,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后,教师问道:“白鹭鸶为什么想走,又不愿意飞走呢?”学生回答:“那里本来就是白鹭鸶的家,它们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所以不愿意离开。可是人类的开发活动,破坏了白鹭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又迫使白鹭鸶不得不离开,寻找新的栖息地。”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片段赏析。教师设计了一个讨论话题:“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与经济发展总是会出现矛盾,在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到底是保护环境、保护白鹭鸶重要还是开发经济更重要?”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更重要,野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如果它们受到了伤害,我们的资源就会变少,所以要保护好环境和动物们。”有的学生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所以还是要首先发展经济,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教师顺势找到几篇相同主题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这样极大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阅读训练,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是群文阅读结束后,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能的重要方式。开展阅读训练要透过教师程序化、标准化的引导,每次群文阅读后都进行限时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通过合理化的限时拓展训练,真正发挥群文阅读的效能。

爱护环境论文范文7

关键词:环境保护;挖掘;教育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70-01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我国的环保状态不容乐观。保护环境,应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作为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不断成长的语文教师们,肩挑环境保护教育的重担义不容辞。

笔者在听了较多的语文学科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课例后发现,许多老师已经有意识地结合课文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但这只局限于浅尝即止,注重了课文表达形式上的多样性,而忽视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效性。怎样才能使环境保护教育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笔者认为:

实实在在地发掘课文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因素,切切实实地对孩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纵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紧贴儿童生活、具有时代感、环境保护的课例不胜枚举:低年段的课文有《邓小平爷爷植树》、《两只鸟蛋》、《爷爷和小树》……高年段的课文有:《鸟的天堂》、《特殊的葬礼》、《只有一个地球》……这些课文,有的直接呼吁大家一起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有的通过触目惊心的事实呼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有的通过描写祖国美好的景色间接地告诉人们人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要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试想,如果在语文教科书中纵横交织的,无数的环境教育的契机被我们一略而过,我们精心选编教材的专家们岂不扼腕叹息,而更为惋惜的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人类家园呀!所以,教育的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是否做到在平时的备课中、教学中时时留心、处处留心,实实在在地结合环境教育的先进理念来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而不只满足于对教材的照本宣科,对教参的盲目推崇。

深入挖掘教材中内在的环保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生成。

找到了对孩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切入点,教师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

以下是我听到的相同课题的两个不同课例:

课例1:《爷爷和小树》

师提问:冬天,爷爷为小树做了什么,小树怎么样了?

生从文中找到答案后小结: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

师又问: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嫩绿叶子。那么夏天小树又长得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对爷爷的呢?

生回答后理解“绿色的小伞”是什么?(CAI显示动画图片)让学生看动画图片,理解绿色的小伞就是树冠,也就是树茂密的树叶。

师问:爷爷在树下感觉怎样?(板书:不热)

师:同学们,爷爷这么爱护小树,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也要爱护小树)小朋友你们再看看我们的校园怎么样?(很美丽)那你们又应该怎样做呢?(CAI显示学校绿化地带画面,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的校园风景,讨论后再自由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小朋友都明白了要爱护小树,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课例2:《爷爷和小树》

师:寒冷的冬天,小树为什么不冷了?

孩子们在文中找到答案后,老师让学生举例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树木过冬的方法,再引导自主阅读“树木过冬保护方法”。

师:炎热的夏天,爷爷为什么不热了?

孩子们找到答案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树木的作用”后,交流心得。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推荐孩子们阅读《树伯伯的心儿真好》、《我种下一棵小树》等文章,最后引导孩子说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孩子们的感受各不相同:

有的说:今天,我知道树木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多好处。

有的说:我知道了怎样让树木安全过冬的方法,回家我还要考考爸爸妈妈。

有的说:我也想种一棵小树,像爷爷那样和小树交朋友。

笔者拙见,更欣赏课例2的老师的做法,这位老师不满足于让孩子明白了要爱护小树,更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爱护树木,怎样做才能爱护树木。可以说,孩子接收到的环境保护教育信息,更多层多面、更立体,思考解决问题的角度会更新更灵活。

所以,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中可利用教育的因素,环境保护教育才会无孔不入,深入直达孩子的心灵。

巧妙引导挖掘隐藏文后的环保教育因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最好的教学设计者是谁?

是学生!

从一上课开始,孩子们就用自己最真最美最实在的心灵为课堂设计着不可

可以说,是孩子的“童言无忌”激发了课堂的随机生成,是教师的巧妙引导挖掘出隐藏其后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这真正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爱护环境论文范文8

[关键词]中国古代;环境伦理原则;评析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原则与规范是保证和维护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繁衍和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天重新认识这些原则与规范,并转化为现代环境的保护原则和规范,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己成物”原则

天人兼顾,“成己成物”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环境伦理原则,也是儒家一贯坚持的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这里所说的“成己”主要是指成就自己的道德境界和人格理想;“成物”是人在道德上、精神上“成己”的必然结果,如果不能成物,就意味着人没有道德素质。在儒家学者看来,“成己成物”也就是“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和“使万物遂其生”的过程,换一句话说,使万物“遂其生,尽其性”就是“成物”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在这里,“遂”有顺遂、因循、放任等含义。“使万物各遂其生”,用现代的话语说,就是尊重一切生物的生命,放任它们自然成长、发育、繁衍。“各尽其性”就是让一切自然存在物都完全成就它们的自然天性,充分发挥它们的自然功能。古人认为这是维护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根本原则,也是对“爱物”道德的主要体现。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提出了“不夭其生,不绝其长”的资源开发原则。荀子所说的“不夭其生,不绝其长”就是不能人为地使动物和植物在幼小时就夭折,不能断绝动植物生长的自然过程和繁衍后代。荀子认为这是保证百姓“有余食”,“有余用”、“有余材”的根本条件。宋代王昭禹也明确提出“遂其生,尽其性”的观点,并且把“遂其生”,尽其性”提高到人类处理与万物关系的“道”,即法则的高度,认为人类不仅应当使万物“遂其生”,而且应当“尽其性”。“尽物之性”是《中庸》的作者较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圣人尽己之性,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因此,圣人能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朱熹诠释说:万物之性命“一个原头,圣人所以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由其同一原故也,若非同此一原,则人自人之性,物自物之性,如何尽得”。显然,他认为,人性与物性同本、同源,具有同一性,这是“尽物之性”的前提。朱熹还解释说:“能尽之者,谓知之无不明,处之无不当也。”也就是说,穷尽万物之理,恰当地处理与人、与物的关系,就是尽人、物之性。儒家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实质就是人、我兼顾,人、物兼顾,“成己成物”。儒家提倡的“成己成物”,使万物“遂其生,尽其性”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启迪作用。人类不可能脱离地球生态环境的食物链环,人类要生存必然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然要改造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界不仅不会自发地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且在许多时候往往作为一种有无穷威力的完全异己力量与人类相对立,如地震、海啸、干旱、洪水等等。因此,在人与自然界的道德问题上,任何极端的观点和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人类贪婪的攫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是不道德的,但完全禁止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完全否定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合理性,使人类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也是不道德的。儒家提倡的天人兼顾,“成己成物”思想,倒不失为一种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共生双赢的智慧选择。

二、万物平等原则

中国文化传统的主流坚持所有生命出自一源,万物生于同根。无论是道家、儒家、道教、还是“元气”论者、“气一元论”者都认为世界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自身的价值,因此,主张尊重生命、爱护生命。除了儒家主张有差等的道德关怀外,道家、道教和佛教都主张万物平等原则。

在道家看来,“道”乃“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天地万物都不过是“道”之子。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是“道”之子之间的关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因此,庄子在《庄子·秋水》中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认为,人之所以贵己而贱物,就因为他仅仅站在人的立场,而没有达到道的境界。如果达到道的境界去看待万物,则“万物一齐,孰短孰长?”庄子还认为人与万物和谐共生乃是至德之世所呈现出来的面貌。他说:“夫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在庄子设想的理想社会里,人类过着无欲、朴素的生活,山林、湖泊还未被人开发,动植物自由生长,人与鸟兽杂居,互不伤害、友好相处,根本没有人与物的区分。万物平等是道家的一贯思想。道教对万物平等思想作出新的贡献,提出了“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的命题,以一切存在物都具有“道性”的理论假设,阐述物种平等观念。

佛教也主张万物平等原则,佛教认为佛性存在于一切生命之中,一切众生都具有相同的佛性,主张众生平等。禅宗不仅肯定人和动物具有佛性和价值,而且肯定一切生物如草木等低级生命也有佛性和价值,因而明确要求人类要像爱护动物一样爱护植物。天台宗则认为天地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具有佛性,甚至连尘土、石头等都是佛性的体现,都具有平等的价值,因而主张众生平等,生命平等,万物平等,要求人们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平等地尊重所有的事物。主张物种平等,反对人类沙文主义和物种歧视主义,是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的重要特点;道家、道教、佛教的万物平等、众生平等思想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思想有相似之处。

三、泛爱原则

“泛爱”的概念首先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主张的“泛爱众”,是指广泛地爱一切人,从而使“仁者爱人”具有普遍意义。尽管孔子这里所说的“泛爱”的对象主要是人,但开了一个好头,为后世儒家学者留下了发挥的余地。儒家学者明确提出“泛爱一切”观点的是唐代孔颖达和韩愈。孔颖达提出“泛爱一切,是容众方”的思想。最能体现“泛爱一切”的是“仁及草木”的传统,“仁及草木”的传统美德在西周时期就形成了,譬如西周的历史文献《诗经》和《周易》中就有“仁及草木”的思想。“仁及草木”的传统美德后来被孟子发展为“仁民爱物”,从理论上把儒家的仁爱关怀扩大到禽兽、草木。到唐代,韩愈在《原道》中又提出了“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对爱的内容作了高度的概括。博爱是对儒家的“仁民爱物”的扩展。宋代周敦颐“窗前草不除”,把“泛爱”思想发展为对一切生命存在物的道德关怀。张载不仅提出了“民胞物与”的著名思想,而且一反儒家的一贯态度,主张“兼爱”,他说:“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我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也就是说,天地万物的本性来自共同的本源,而非我一人所独有,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顺应自然的本性,以尽其责,人若要自己生存,必须让万物生存,人若要爱自己,必须兼爱他物,人若要成就自己,必须同时成就万物发。“爱必兼爱,成不独成”的思想相当深刻,爱己必爱人、爱物,成己必成人、成物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程、朱等理学家虽然也主张“亲亲、仁民、爱物”的传统思想,程颐还提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的观点,但他们非议韩愈的“博爱”思想,反对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儒家有差等的爱,对“泛爱”思想没有大的发展;而王阳明则把“仁”扩大到“瓦石”,把“瓦石”也纳人道德关怀的范围,发展了“仁及草木”的思想境界。古人认为“泛爱”不只是有益于物,而且有益于人的道德修养,有益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孟子开始,古人一直把对动物有“不忍之心”,关爱动植物看作是“养仁之术”。

“仁及草木”的“泛爱”传统美德对一些王朝制定环境保护法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宋徽宗就深受其影响,他在大观元年(1107年)下诏说:“先王之政,人及草木、禽兽,今取其羽毛用于不急,伤生害性,非先王惠养万物之意,宜今有司立法禁之。”可见,“仁及草木”的“泛爱”传统,对古代环保法律的制定和动植物的保护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爱护环境论文范文9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范环保制度

为保证环保教育有力、规范地进行,我园加强了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建立了环保教育领导小组,园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分管领导,教研主任和业务骨干教师。领导小组责任分工明确,定期研究环保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环保教育工作的实施、检查、总结等,在全园范围内组建了全覆盖的组织网络,规范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组织、人员和制度上为环保教育提供积极保障,促进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确保了环保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的时时处处,环保教育己纳入幼儿园整体工作计划,做到了全学科、全渠道、全方位进行环保教育。

二、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环保素质

为发挥教师在环保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我园不断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环保意识,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近年来我园先后派出园长及业务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级的系统环保理论培训,同时园内坚持自培,如组织教师学习《环境保护法概论》、《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环境保护法》等书籍及有关的环境知识,组织教师观看VCD,带领教师参观名胜古迹,从理论到实践,加深教师对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教师对自己肩负使命为此必须努力工作的自觉性。

三、实施教育渗透,启蒙幼儿环保意识

根据幼儿教育特点,我园注重对幼儿持续性的、渗透性的环保教育,让幼儿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接受环保的启蒙。根据环保教育计划,结合幼儿园现有的课程,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每篇教材的环保内涵,并在教学目标中制定好环保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机、适度地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处处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将环保教育有机渗透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如健康教育领域的环保渗透:通过让幼儿观察、体验、游戏等活动,了解人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食物和水,而这些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来自大自然,以此引伸认识自然的各种课程,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孩子们在认识自然的活动中,学会珍爱和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艺术教育领域的环保渗透:通过绘画让幼儿感受到绿树、蓝天的美丽;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欣赏清清小河的欢歌……同时,我们还要求中、大班的幼儿学画有关环保内容的宣传画,组织小班幼儿学习欣赏环保内容宣传画。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已能掌握部分粗浅的环保知识,知道了益鸟、益虫等一些小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清清的河流,绿绿的山坡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不要随便破坏它们。

四、开展主题教育,养成自觉环保行为

根据教育内容或重大环保纪念日,我园确定了一系列环保教育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植树节”、“爱鸟周”等种植花草和放小鸟回树林等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高邮位于里下河地区,利于让幼儿认识水资源的环保问题,有的老师设计了“美丽的家乡”、“珍贵的水”等环保主题教学活动,幼儿通过亲临小河边观察河水受杂物、生活垃圾污染的后果,懂得了爱护环境的浅显道理;在组织幼儿春、秋游活动中,老师提醒幼儿不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等,做个“环保文明人”。同时我园坚持尝试把环保教育渗透到社区活动中,向人们宣传环保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感染了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同时,对幼儿来说也是十分深刻和难忘的,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做“环保文明人”的光荣,也培养了幼儿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关注,树立环保意识。

五、推进家园互动,激发家长环保热情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教师。为了让家长加入我们的环保教育活动中来,我园通过有计划的环保教育教学活动和知识宣传资料,定期更换环保宣传栏中的内容等,把环保小知识和最新的环保信息及时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从中获得更多的环保方面的最新知识,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家长了解环保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如在各班开展的“室内美化、绿化环境评比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大量布置班级自然角和动物角的材料。幼儿被这生气勃勃,绿意葱葱的环境所吸引了,在早上来园、活动间及离园时,都要跑到动物角和自然角中,去看看“小动物怎样了,它饿了吗”,“小蕃茄长得怎么样了”等等。在每年的植树节期间,我园都开展爱护花草树木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学习许多有关树木的知识,知道树木的多种用途,并提议家长在休息日时带孩子去蝶园广场、运河西堤、马棚渡假村等地,看看树木郁郁葱葱的景色,身临其境地感受树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了解到树林也是许多鸟类和动物的家,逐步培养幼儿明白"爱护树木,绿化环境"的浅显道理,很多幼儿还跟父母一起种植了小树苗。

六、加大设施投入,打造文明环保校园

近年来,我园在改造环境硬件方面也作了一系列投入:投入两万多元改造幼儿厕所,将幼儿洗手等生活用水引回厕所,节约水资源,消除臭气污染,达到既安全又环保的效果;投入四万余元改造幼儿厨房,改善了厨房排污状况。重新布局园内绿化环境,增加了绿化面积;减少垃圾排放,实行垃圾分类,做好废物回收工作,各种包装外壳分门别类由保育员负责收集送回收站,重视废物利用和一物多用,倡导环保生活意识。教学楼上“与生命相约,与环保同行”的醒目标语,和幼儿环保绘画作品构成了一幅生机蓬勃、积极向上的画卷;美丽的高邮八景与操场四周20多年树龄、四季长青的樟树相映成趣,共同营造了浓郁的绿色环保氛围。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