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纸质档案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3-15 18:10:10

纸质档案论文

纸质档案论文范文1

【关键词】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整合管理;要求;模式

一、电子档案和与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的必然性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本质上都属于档案,都具备档案所具有的特点,但由于二者载体不同,这也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当前新形势下,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者综合起来,取长补短。电子档案以网络技术作为载体,储存时间较长,能够有效的保障档案的完整性,但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安全系数不高。纸质档案以纸质文件作为载体,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档案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而且档案在使用过程中更为清晰,但纸质档案不易保存,使用过程中检索困难。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各有利弊,将二者进行整合管理,能够有效的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其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在当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发展的局面下,档案管理者需要及时转变思路,加快创新,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不仅要积极应对档案电子化的转化,从多个层面来有效的提高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同时还要做好纸质档案的保管工作,使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都能够发挥各自长处,有效的保存好具有较强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纸质档案,同时更好的发挥电子档案的优势,对二者进行整合管理,有效的维护好档案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档案的使用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的具体要求

当前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应用,构建了档案管理网络信息办公平台。现代化档案管理主要针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而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主要针对的是纸质档案的管理。但在当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的形势下,现代化档案管理也需要对纸质档案进行管理。因此需要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的整合,有效的提高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水平。

(一)同步归档。对于收集的纸质文件需要认真进行检验和审核,做好纸质档案的归档处理工作。收集的电子信息在审核完成后也需要及时进行归档。在归档过程中,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要与归档的要求相符,但相较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在归档时要存入到计算机硬盘中,同时还要标记上已归档的标记。

(二)同步整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需要同步进行整理,这主要是由于无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都拥有一致的档案号,信息也基本相同,因此在整理时需要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采用合二为一的方法,使二者同步整理完成。

(三)同步鉴定 。对于电子档案的鉴定最理想的情况是南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依照预定的保管期限表判断保管期限;纸质档案可随时鉴定,即时归档。

(四)同步利用 。在查阅档案时,我们可以通过同一著录的信息检索纸质和电子两种不同类型的同一档案。提供利用时,以电子档案为主。在需要用纸质档案时,可按同一档号提供纸质档案,这样既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又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长期保存从实质讲,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理念,实际上主张的是传统档案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档案分阶段管理的电子化实现。

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而且所具有功用性也不同,当前二者并存于档案各个领域中。电子档案无论是在信息传输、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好高效性和快捷性,而且更具有直观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这是电子档案独有的优势。相较于电子档案的这些优势而言,其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需要对纸质文件或其副本进行备份保存。当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是档案无纸化实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二者共存发展有利于互补,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在目前的管理阶段,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管理采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双套制”和“双轨制”两种管理模式。所谓双套制,是指文件归档后二者的共存,亦称为“双套归档”。双套制的实现,可以是对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拷贝;也可以是对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双套归档可使同一份文件的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共同处于存储和可利用状态。所谓双轨制,是指在文件生成、运转过程中二者的共存,即两种版本文件同步随业务流程运转。实行双轨制的机构在文件(包括收文、发文和内部文件)进入运转程序时就形成电子和纸质两种版本,业务人员要对同样内容的两种文件进行重复或部分重复办理。当然,在办理结束后,双轨制大多导致双套归档。因此可以说,双轨制是比双套制更全面、深入、进步的管理形式,双轨制通常包含了双套制。对于具备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档案管理的软硬件环境,有可能实现“双轨制”的文件管理模式;相反在未实行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管理环境的单位则可以对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在归档期实施“双套制”管理模式。无论是双套制还是双轨制,都是以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相互对应为前提的。但是,我们应认识到纸质文件作为档案的原件,具有电子文件不能取代的法律凭证作用,不能因为立卷方式的改变而使档案文件散失,纸质文件不仅要归档,而且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更好地保管和利用。

四、结束语

在当前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无纸化是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发展是无纸化实现过程中必然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当前二者共存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需要了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并并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整合,使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在归档、整理及开发利用等多方面保持同步性,从而有效的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充分的发挥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优势,以便于更好的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永丽.论电子方案与纸质档案的整合管理[J].才智,2015.19.

纸质档案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措施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运行中档案内容的一部分。电子档案在高职院校档案运行管理中已经是客观存在,但电子档案在高职院校中的管理还比较混乱。现结合我校电子档案管理实际,阐述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的区别,探讨了加强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为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提供思考。

1.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信息处理新技术、新设备大量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得高职院校现阶段的档案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是现代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以及新的办公方式的利用,以电子文件和电子数据为重要形态的档案生成过程将在信息网络中进行,因此,电子档案的出现和存在,也就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作为现代社会中的高职院校,当然要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发挥电子档案的凭证参考作用及提高其综合利用。

1.2重要性

电子档案的出现,将引起档案工作内容的变革。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为热点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或正在逐步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形成、鉴定、整理、利用都受到深刻影响。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审视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将历史地落在我们档案管理者肩上。电子档案,作为人类记忆的一部分是否能够得到合理安排,是否能够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将考验着新时期的每一位档案管理工作者。档案工作者将从全社会角度,认识和鉴别电子档案的价值。实现电子档案管理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一体化,是电子档案管理重要性的体现。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认识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开展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2.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中的区别

2.1载体寿命不同

电子档案的载体材料主要是磁盘、磁带和光盘。纸质档案的载体是各种纸张。硕士论文,措施。磁盘和磁带的粘和剂易热胀冷缩、磨损、脱落、粘连、生霉等,直接影响电子信息再现。同时磁盘、磁带由于其聚酯底基易产生静电作用,导致磁盘磁带卷曲、与磁粉脱离、伸长后不易恢复、吸引尘埃从而影响电子档案的保存。光盘是利用激光进行信息存取的,其常用的记录介质主要有碲、碲合金、硒、碳铝化合物等材料,由于光盘材料不稳定、易氧化、易与碱液发生反应,因此,电子档案的载体寿命一般仅为5—15年。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档案载体材料的寿命要短得多。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在档案保护过程中,只要排除纤维素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所需的条件,纸质档案的寿命就可达到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2环境条件影响的差异

2.2.1 温、湿度条件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影响的区别

温、湿度条件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保存均有影响,但由于二者载体材料的不同,因此影响方式迥异。高温高湿,可促进纸张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加速纸张内部不利化学成分对纸张的影响,还可使字迹材料发生扩散、洇化现象,同时高湿环境,纸质材料易发生霉变和形成纸砖。硕士论文,措施。电子档案磁性载体材料在温度不适宜的条件下,其聚酯底基易变形,影响信息再现,光盘载体中使用的塑料、铝和多碳材料易弯曲变形,影响激光束精确定位和数据的读写。实验和经验证明,保存纸质档案的标准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45%—60%,而保存电子档案的理想温度为16℃—20℃,相对湿度为35%—45%。

2.2.2 灰尘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影响的区别

灰尘中含有霉菌的孢子,霉菌是纸质档案霉变的主要生物因素。霉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的酶以及有机酸是引起纸张和电子档案载体材料生物损坏的主要原因。灰尘对纸张的危害主要是机械磨损纸张、使纸张发生粘结而形成“档案砖”、引起纸张霉变等。灰尘对电子档案载体的损坏主要有物理损坏、化学损坏和生物损坏。物理损坏是指污染、划伤磁盘、磁带、光盘表面,造成记录信息的损毁;化学损坏是指灰尘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磁盘、磁带、光盘载体腐蚀、降解等化学作用造成记录信息消失;生物损坏是指灰尘中霉菌孢子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的酶和有机酸会损坏磁性载体和光盘,使数据丢失。总之:灰尘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载体材料都有损坏作用,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损坏的修复上。对纸张而言,即使灰尘已经对其产生实质性的损害,也可通过修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其所记录信息;而灰尘一旦对电子档载体造成危害,载体上所记录的信息就可能会局部丢失,很难甚至无法读出原始信息,使电子档案失去保存价值。因此,采取严密的防灰尘措施,防止灰尘对电子档案载体的危害在电子档案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2.3 外磁场和机械震动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影响的区别

磁场和机械震动对纸质档案无任何影响,而对电子档案的载体—磁性物质,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硕士论文,措施。外来磁场作用于电子档案的磁性载体,易发生消磁或磁化,造成信号失落或失真,破坏记录信息,影响读出效果。同时强烈的机械震动,影响电子档案磁性载体材料中磁分子的排列次序,造成剩磁衰减,从而破坏记录信号,此外,强烈的机械震动,易引起光盘的机械破坏。硕士论文,措施。因而电子档案在保存管理中要防止外磁场的影响,避免强烈的机械震动。

2.2.4 光和有害气体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影响的区别

光和有害气体对纸张的危害主要是促进纸张发生水解氧化反应,导致纸张强度降低。对电子档案载体材料而言,光线能使电子档案载体材料发生光氧化反应,使盘基、带基老化,强度下降。硕士论文,措施。同时,紫外线的能量足以破坏电子档案磁性载体剩磁的稳定性,导致信号衰减,影响磁性记录信息的读写效果。有害气体主要是指具有酸性和氧化性的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和氯气等,这些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腐蚀、破坏电子档案磁性载体和光盘,使电子档案信息失真或丢失。

2.3 技术寿命的区别

纸质档案一旦形成,它的寿命与其内部诸因素和保护环境条件有关。电子档案的寿命不仅与其内部诸因素和保护环境条件有关,还与技术革新有关。因为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将信息与载体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必须通过计算机才能识读。一旦技术过时,则载体上的信息就无法读出。技术过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革新,使旧的存贮技术消失。二是由于生产厂商的原因,使得生产或销售的电子档案设备由于厂家的破产或产品升级换代而难找到配套产品。大多数电子档案载体的预期寿命都超过了识读它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期限,因此,技术革新对电子档案寿命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电子档案的寿命还与技术革新有关。在电子档案保存中,要针对技术过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2.4信息保护的差异

纸质档案因为其载体和记录的信息是结为一体的,保住了纸质档案形体,其记录的信息就得以保存。电子档案因其信息与载体是可分离的,电子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其文件信息随时面临着被修改、盗窃,甚至被销毁的危险。同时,电子档案信息保护方面还面临感染电脑病毒的危险。因此,如何保护电子档案信息不受损害是电子档案保护的重要课题。

3.加强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3.1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培养一批既懂档案业务又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已是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档案管理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加紧学习计算机技术,学习电子档案形成和管理知识,在加强全员计算机知识培训的同时,通过招考、继续深造等多渠道选拔、培养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使他们不仅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熟悉档案业务,热爱档案事业,能够正确履行现代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能和历史使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维护好文件、档案的原始性,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并在在电子档案的生成、传输、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中切实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和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

3.2把握好电子档案的特性

电子档案,首先,它是文件、档案,具有文件、档案的一般特征和性能。管理文件、档案的一些带规律性的工作、原则、完整系统性要求等一般都是适用的。硕士论文,措施。绝不能把原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简单取消。其次,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不同,它依赖于机器,按数字编码,在机器上形成、传输、利用,在机器上可以随意增删改动等等。电子档案的特性,使文件的生成、积累、整理、保管、归档以及今后向档案馆移交等工作与纸制档案大不相同,因此在管理中必须按照电子档案的特性,结合档案工作基本要求来考虑和寻求电子档案的管理办法。

3.3 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维护电子档案的真实和安全

电子文件很容易被删改,且改后不留任何痕迹,在使用计算机形成文件材料的过程中,拟稿者无法留下自己的笔迹,单位负责人也无法在形成的文件材料磁盘上签发,即使有人出于自己的目的将电脑或盘中存的内容进行了删改,也难以发现和确定。因此日后难以确定该份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加之电脑病毒的存在和网络技术,使得电子档案在形成、处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信息都有被更改、丢失的可能,即使拥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其得以实施。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对于维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保证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3.4实行纸质文档与电子档案长期并存,双轨运行

在具体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了方便电子档案的利用、永久保存和维护其原始性,可以实行纸质文档与电子档案长期并存,双轨运行。结合我校实际,一些需要长期、永久保存和维护其原始性的电子档案,需要及时转换成纸质文件,并脱机保存。电子档案与纸质文件的互相转化,长期并存,双轨运行,在我校电子档案管理中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电子信息规范管理的客观要求,分析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存管理的区别,探讨加强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有利于电子档案的检索、利用和共享,有利于电子档案管理的统筹安排规划,有利于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范文霞,加强高职院校电子阅览室的安全管理的思考,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09,77—78

[2]宋筠,高职院校电子化档案应用初探,考试周刊,2008.47

[3]丁海斌,论电子文档革命的本质含义[N],中国档案报;2000年

[4]马学华,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探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01,83—85

纸质档案论文范文3

[关键词]电子档案;纸质档案;信息化

电子档案是当今信息化时代诞生的档案管理形式,电子档案管理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其为档案管理带来了创新和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电子档案在工作中也凸显出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而这些缺点有要依赖传统的纸式档案来拟补,可见办公档案管理工作不能过分的依赖于电子档,由此,应该该形成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兼顾的全新档案管理模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方向开展。

一、电子档案的优点和缺点

(一)电子档案优点

1、效率高

电子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是通过无纸化办公,将工作中的文件、会议纪要、工作总结、报告、通知通告等,都通过办公软件系统向特定对象予以,节省了大量文件印发、转送、通知等,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此外,经过计算机系统整理后,便于文件档案的归档、查找,由此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绿色环保

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无纸化办公,大大降低了文件纸质的使用,节约了纸张不但能够节省办公开支,而且有能够减少木材的使用,降低来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3、空间占用少

电子档案的存储可以借助于硬盘、光盘和云盘等多种手段,其特点是占用空间少,不需要占用大的空间存储,此外电子档案可以实现异地查询和共享的功能,这些电子档案特有的功能,为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便捷性、高效性和灵活性。

(二)电子档案缺点

电子档案信息与载体相分离的特性,使得信息不在固定的载体上附着,在资源共享和传输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篡改、窃取或者删除而且不留痕迹。并且电子文件经过不同格式的转换以后,原始文件易变得面目全非,使得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此外,由于电子档案存储在网络上会出现被病毒攻击或被盗的风险。因此,在电子档案的技术难点是保障档案的安全性。

二、纸式档案的优点和缺点

(一)纸式档案的优点

纸式档案的特点是确保原始性和真实性,纸质档案通常经人工撰写和机器打印等媒介将文字、图像、表格清晰的展现在纸上,能够可见的原始资料,不宜被经篡改,如果篡改也容易发现,便于确保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二)纸式档案的缺点

随着纸式档案保存时间的长久,就会发现纸式档案很容易受条件影响。纸质档案的纸张在高温、较潮、发霉、虫蛀等环境下,容易对纸质档案产生破坏,再被化学分解后形成“档案砖”。

三、纸式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互补性

无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都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载体,电子档案和办公档案都既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起到了互补互进的作用。如何加强办公纸式和电子办公档案的互补呢?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重视纸式档案向电子当转转化的质量

纸质档案的内容经过扫描和转换就能够直接完成电子档案的录制工作,所以电子档案的质量也是由纸质档案的质量决定的。因此,在对纸质档案进行入库和存档时,要加强对纸质档案的质量管理。

(二)建立电子档案归档的工作制度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归档应该是按照科学的制度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存档党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才能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纸式档案的不足,在工作中应当避免机械相加等现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双轨制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只有科学制度指导才能保证管理的规范和有章可循。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目前办公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是非专业出身,对档案的管理只停留在基础的归档和保管,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档案管理在发生重大变革上没有应对能力,容易出现档案保存管理中的遗漏、删除、重复归档等重大问题,并且一些单位并没有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缺乏软件硬件的维修维护人员,使得电子档案在形成和保管中存在重大隐患,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并具有各方面专业技能的档案管理团队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四、结论

档案管理工作中实行电子化管理方式具有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但电子档案还存在安全性和局限性等问题,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既要重视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发展,还要重视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形成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兼顾的发展趋势,适当利用但不过多依赖电子档案,才能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峰.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可依赖程度[J].科技与创新.2014(4):99-100.

纸质档案论文范文4

一、 “永久”注定无限期?

目前,档案的保管期限仍然划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中规定:档案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定期又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永久,就是无限地保存下去;长期的保存十六年至五十年;短期的保存十五年以下。”这就是说,凡已列入“永久”的档案,便要世世代代,无休无止地保存下去,用不着再作鉴定,除非是该档案自生自灭或遭到天灾人祸。凡永久保管的档案就一律无限期地保存下去,这一认识已经融于档案工作的实践之中,在理论界似乎也已经成为定论。档案法规、档案业务规范以此为基点,档案学教科书和绝大多数档案工作者也概不置疑。笔者认为,这种规定在我国档案工作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不符合实际,从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室馆藏档案的现状来看,它们中有的受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限制,当时划分就不准确,应该重新鉴定;有的利用价值已经发生变化,无限期地保存下去,只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档案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冲破永久保管的档案就应该不加分析无休无止地保管下去、这一不可逾越的警戒线,区别情况,定期鉴定,合理调整保管期限,对有的已经失去保管价值的永久档案作降级直到销毁的处理。

1、对永久档案实行无限期地保管不能脱离档案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档案工作的实际状况。档案的保管期限是相对的,划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不能脱离档案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档案工作的实际状况。档案形成的年代愈久远,保存下来的档案愈稀少就愈珍贵,这是千百年来广大史料工作者、档案工作者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也是指导我们档案工作实践的重要经验。在我国,民国以前形成的档案由于战乱的破坏,保管不慎及年代久远的自然损毁和其他种种主客观因素,所存档案资料已经微乎其微。这批珍贵的历史资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缩影。所以,对这批历史资料,应当适度放宽档案的保管期限,绝大多数档案都应定为永久档案,世代保存。

从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新中国的档案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社会档案意识淡薄,保管条件落后,档案管理法规不健全,加之浩劫,所存档案仍然很少。而且这批档案大多数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档案工作大发展时期才整理出来的,不少保存价值不大的文件材料在整理中已经剔除,现存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定是经过相当长时间检验论证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对这批档案的保管也必须持极其审慎的态度,宁宽勿严。这对于反映国家发展的真实历史面貌,积贮国家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必要的。

2、对建国后形成的永久档案进行鉴定的实践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档案工作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永久档案的数量猛增,质量不高。截止2002年底,我国有各级国家档案馆3070个,保存档案由1983年的0.55亿卷(件)到2002年的1.9亿卷(件);有各级各类档案室20192个,保存档案1.7亿卷(件)。馆藏档案数量的突飞猛增,既是档案工作兴旺发达的标志,也是档案管理的忧患所在。一是影响馆藏质量。档案的保管期限都是由立档单位划定的。但由于档案人员受业务水平、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对文件材料的内容不熟悉,不能够准确判定档案的保存价值而错定或误定为永久档案,导致进馆档案的先天不足。二是由于我国永久档案划定面宽,所占比例太大,加之过去在划定档案保管期限上长期推行“可长可短的一律从长,介于永久和定期之间的一律永久”,致使我国进馆永久保存的文件比例则高达30―50%,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永久档案已经降低或失去继续保存的价值。三是馆藏超负荷。由于永久档案“只生不死”,尤其从七十年代起,各部门(单位)永久档案激增,加大了馆藏的负荷,特别在无条件建造新馆的贫困地区,馆舍库房已不堪重负,档案用房与迅猛增长的馆藏量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3、对建国后形成的永久档案进行鉴定的理论依据。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发展着,档案也不例外。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档案的永久保管是相对的,在划定档案保管期限时,档案工作者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身的认识水平,认为某档案应该永久保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进步了,科学技术发展了,环境条件变化了,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原定永久保管的档案可能已消减或失去利用价值,再无永久或继续保管的必要。如果机械地将“永久”档案绝对化,不论有无利用价值,不加区别地花费人力、物力、才力,无休无止地去保管下去,是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相悖的。譬如,某高校由于校园规划的调整,已将五十年代修建的部分办公、实验及师生生活用房拆除,其竣工图、管线图纸早已失去了保管的初衷,却仍然永久保管在档案馆,而且还得无限期地保管下去。虽然我们可以说这些档案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和一个时期学校发展的历史面貌,但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建筑,何处不有?家家都这样沉积下去,保管的类似材料重复太多,无疑是一种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可见,最初确定的永久档案,过了十年、二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之后,其需求意向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再鉴定其价值大小,或许不够“永久”资格,而需退到长期这个位子上,甚至被剔除销毁亦是不足为奇的。

4、借鉴国外经验,对“永久”档案应有量的控制。国际上,许多国家对永久档案均有量的控制。据第七届国际档案会议公布的材料可知:英国永久档案约占文件总量的1―2%,美国占1―4%,加拿大和法国占5―10%,最高的如澳大利亚、芬兰、法国、挪威、罗马尼亚、瑞典、阿根廷、奥地利、丹麦、瑞士等国,也能控制在10―15%。而我国对永久档案的选定一直以来仅有定性而无定量的控制,结果我国的永久档案“多的达50―60%,少的达30―40%,比例远远高于国外。目前我国档案馆(室)藏问题中,一方面业务经费缺乏,库房容积不足,一方面又有大批未经鉴定或鉴定后因依据不足而不敢下决心销毁的档案文件占据着大量的库房空间并消耗着本来十分紧张的保管经费。借鉴国外经验,从我国档案工作现状出发,确定合理的“永久”档案比例数值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规范、指导档案鉴定实践,控制“永久”档案的数量,限制移交进馆的档案文件。

二、“纸质档案”不要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已在我国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广泛采用。电子档案也应运而生。由于以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能使载体与内容信息实现分离,摆脱了纸质等载体档案所具有的时空局限性,因此一些档案工作者开始思考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命运。有的档案工作者认为电子档案存储、检索、传递方便快捷,是纸质档案所不能比拟的,用不着再保存纸质档案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的,在当前这种时期只保存电子档案,不保存纸质档案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必须认清电子档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部分取代纸质档案的功能,不能最终取代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不是哲学意义上的一对新、旧事物的关系,是两种差异明显的事物,它们之间没有继承性和相互否定性。它们各有所长,互为补充,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将长期并存。道理十分简单:

第一,构成替代的关系是要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这些条件突出地表现为,新的记录材料应包含被替代材料的最基本的优点,否则将无法构成替代关系。从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情况来分析,纸张与磁记录材料似乎不存在一种替代的关系。纸张记录材料其中稳定性的特点是磁记录材料所不具备的,磁记录材料的不稳定性是不适合作为档案载体材料的最基本的要求的。因此,当档案室一方面保存磁记录材料的同时,又对应地保管了大量的纸质载体档案,这就是档案界所讲“双轨制”。也就是说,磁记录材料如果解决不了其稳定性的问题,那么纸质材料就将难以被取代。

第二、电子档案出现不久,理论与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未能得到最终解决。电子档案原始性认定的艰难性使其难以像纸质档案那样被接受。纸质档案的原始性鉴定通常采用“原件”鉴定法。一般包括对档案的载体是否为产生该档案所属时代产物的鉴定;档案信息形态包括印章、签字笔迹等的真实性鉴定及档案信息的原始性、真实性鉴定。由于其直观性,鉴定工作比较简单,一般鉴定,普通人员都能掌握。而电子档案的内容信息可与他的载体分离,可以从一个载体复制到另一个载体,无原件复制件之分,很难区分内容更改前后的状况。惟一能确定电子文件原始记录性的依据是该文件内容的原始性、真实性与完整性。其鉴定不仅要对内容价值作判断,还要对其进行技术鉴定,对其载体进行性能测定。这使得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受到巨大的冲击,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其真实性让人难以放心。信息与载体的分离性使人们再也无法像纸质档案那样直接领略到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使得电子档案的原始真实性、凭证权威性及法律效用受到质疑。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保管保护还是一个大问题。电子档案具有易复制、修改、删除的特点,原作者、管理者、黑客都有非法更改档案信息的机会,而且复制、修改、删除之后不易被察觉。电子文件对计算机及其操作系统的强烈依赖性,使得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的再利用价值大打折扣。

在以上这些问题解决之前,纸质文件就会长期使用,纸质档案就会长期存在。正是由于以上原因,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在实行计算初‘办公、使用电子文件的大部分机关单位中,对珍贵、重要的文件档案,都实行了在保管上的“双套制”,就是为了确保重要文件、档案信息安全保管上的万无一失。

第三,纸质档案目前还是人们的偏爱。纸质档案使用近两千年,对人类社会影响久远、根深蒂固,既有实物的真实感,又有历史的沧桑感,人们不仅在思想上、习惯上,对纸质文书、档案的使用,情有独钟,偏爱有加;而且,从现实上讲,至今在国内外的一些特殊行业、部门、工作环节及相当一部分人群中,由于计算机及其电子文件档案生成的特殊性等多方面原因,纸质文件档案的统治地位仍未被电子文件档案所取代。若干年后,即使以上电子文件档案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得以解决,由于国家与机关单位财力问题、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选型购置问题,以及人员培训等问题都一一解决后,电子档案也不可能成为档案大家族中的惟一,纸质档案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存在是肯定无疑的。

三、文件的“联系”指的啥?

大凡档案工作者都知道档案整理理论的核心是“遵照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查找利用”。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搞清了什么是文件之间的联系以及怎样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

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对传统的归档文件整理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明确要求: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这一规定旨在简化档案整理手续,减轻档案工作者劳动强度,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无疑顺应了时展的要求。然而,许多档案工作者被传统观念所束缚,片面认为新“规则”规定归档文件按件整理,不再立卷,势必“割裂文件之间有机联系”,给档案工作带来混乱。事情真会这样吗?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多种多样的。档案作为一种客观事物同样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才能发展。我们讲档案的联系主要是讲档案在内容、来源、时间、形式等方面的联系。过去,在整理档案的时候,维系档案之间有机联系的途径主要靠把内容相同相近的或来源于同一作者、针对同一地区、形成于某一阶段或者相同形式的文件集中在一起,并简单认为只有在保持文件物理联系的前提下才说得上保持文件信息的联系。然而,档案和任何事物一样,处于普遍的联系中,既有主要的联系,也有次要的联系;既有本质的联系,也有非本质的联系;既有内部的联系,也有外部的联系。在整理档案时必须抓住它本质的、主要的联系,而不能面面俱到。所谓“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或有机联系),就是文件在产生和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部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文件的内容、来源、时间和形式等几个方面,其中内容联系是主要的、本质的联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档案信息的联系。

纸质档案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

一、案例介绍

案例1:2007年,辽宁省D市三道沟乡发生一起人身触电事故,造成一名攀登变压器台的6岁儿童死亡。供电部门拿出了2000年与这个变压器台的产权单位所共同签署的《供用电协议书》的证据,内有“变压器归产权单位管理并使用”的字样。经法院几经审理,而最终裁决该乡供电所不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2:2008年,辽宁省F市一家企业发生债务纠纷,法院一审裁决其担保人——F市供电部门承担连带责任。在二审辩论中,F市供电部门法律人举出担保事宜已于2006年转给另一企业的书面证明,法院二审裁决F市供电部门不承担责任,而追究新的担保人的责任。

案例3:2010年,辽宁省T市职工王某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而上诉劳动争议裁决机关,由于单位出具的证据仅属于在单位网上公布的电子文件,缺少加盖的企业印鉴,缺少企业法人的亲笔签名,并没有形成纸质文件,劳动争议裁决机关不认定其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二、档案信息化概述

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档案事业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永恒事业,档案工作深植于人类社会的活动,当然包括企业单位的活动,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同步,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信息产业乘上了高速列车而得到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样表现出信息化趋势,档案的收集、整编、管理、使用,更多地体现在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上,不仅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检索查询更为方便,一般都可在内部网络上完成,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显得非常简洁。

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除涉及机密的档案之外,其余档案资源可以通过信息化处理上网传递,资源共享,以便得到更加充分的有效利用,更好地为企业建设与发展服务。这是无可非议的创新之举、改革之举,也是不以人们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这就是档案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所谓信息化档案则是将档案实体信息化、电子化,提倡无纸化办公,全部档案将在电子计算机系统中产生、传递、储存并使用。它的要害是取消纸质档案,档案没有原稿,文件原稿的责任者签字都在计算机上完成。

三、档案信息化决不等于信息化档案

笔者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严肃性、严谨性和保密性的特征,档案信息化只能是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一种方式,而决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后归宿,档案信息化与信息化档案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归根结底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不应该也不可能把档案管理通通归结到信息化档案唯一途径上,也就是说档案信息化决不等于信息化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片面地强调无纸化办公,取消纸质档案的作法弊大于利,不可盲目地宣扬和全部推行。理由如下:

1.取消纸质档案(含文件没有原稿、原稿上计算机字体签名)无法律依据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尚待国家正式立法,国家档案行政机构缺乏档案无纸化规划、设计和规范,目前只能对纸质文件成为制度上法律上的选择,也就是说法律还没有承认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其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立法是一项严肃的政权行为,必须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进行。如翘首以待的《电力法》的修改经过了比较漫长的时间,也得到了专家和业内外人士的首肯,然而至今仍未正式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至于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何时立法、何时颁布,难以估计,所以在现行法律尚未认定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废除纸质档案的情况下,绝对不可以用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替代或取消纸质档案。据了解,尽管无纸化办公喊了这么多年,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目前全国尚未有一个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和无纸化档案,相反随着事业的发展,办公用纸量却是越来越大。所以,无纸化办公和无纸化档案只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愿望,还是应该实事求是,以正视现状为好。大力鼓吹甚至强行实行无纸化办公和无纸化档案,要么是不懂得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方法和要求,要么就是凭主观意志的盲目指挥,要么就是不顾现状的急于求成。

2.档案是信息,但信息不一定是档案,档案和信息的定义有原则的不同

档案是工作中办理完毕的经过科学分类整理的文献。信息是根据工作需要购买、索取或在网上传递的参考资料。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而信息却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所以档案的信息化决不是将档案置于信息的地位,只是在网络技术上的一个名词而已。信息理所当然地要实现信息化,但档案未必要完全实现信息化档案,它可以存在于多种形式之中,信息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3.纸质档案明显的具有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的特点

正是纸质档案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不容修改的,而信息则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等设备任意移植、嫁接、拼凑、修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虽是名义上的档案,却具有信息的特点,其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难以考证判断,一旦出了本单位的大门,则难以认可。至于近年来兴起的电子印章,有的人也对其充满了不确信感,这就不足为奇了。在国家及行业已经颁布的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必须实行电子、纸质形式的双套保存,即“双套制”机制,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解决方案,而是一个不容动摇的制度化方案。

4.纸质档案寿命较长,可以长久保存、长久利用

虽然纸质档案偶然也会发生病虫害,但是现代科学手段(技术或药物)完全能使安全问题得到控制、预防,从而保证了纸质档案的安全长久保存。而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则寿命较短,难以长久保存、长远利用。计算机软件打不开,内容不能读取的现象屡屡发生,至于硬盘中丢失或被修改的事情也绝非鲜见,更不用说遭到“黑客”的侵袭以及病毒的感染,使人提心吊胆,防不胜防。有人说:“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刻入光盘,可以永久保存”,经有关专家论证,至今也没有定论,但大部人认为,即使是光盘寿命也并不长远,也不能永久保存。所以,妥善保存完整、准确、系统、规范的纸质档案,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仍然是安全、长久的有效办法。

5.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上,纸质文件仍具主导地位

《档案法》规定档案管理要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是指档案管理要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武装档案管理,并不是不要纸质档案。档案管理创新的根本原则是不能违背现实社会和现实法律的规定,如果背离了这项根本原则肯定是行不通的。再从《保密法》分析,涉及秘密的档案不宜上网(指局域网)公开传递,如果涉及秘密的档案不能上网,则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就不完整,不完整的档案,就不可能准确、全面的提供有效利用。这样就违背了档案管理必须完整、准确的基本要求。增强档案安全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所坚持的方针,一定要把安全防范措施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密级较高的档案,原则上不进行数字化,可采取其他保护和复制措施。所以档案管理的改革是一项严肃而又慎重的大事,不可掉以轻心、马虎从事,必须以积极、慎重的态度严肃地对待档案管理改革工作。历史在前进,档案事业也要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当然,以上仅仅是在分清档案信息化与信息化档案的基础上,从不能用取消纸质档案而进行论述的,笔者的观点是档案信息化不等于信息化档案。实际上并不是否定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更不是否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应该说,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档案管理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档案工作实现历史与未来有机链接的战略之举,需要从各方面予以重视,从基础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目录数据库建设以及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方面予以加强。

纸质档案论文范文6

“二元档案实践”理论

在对“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进行设计之前,有一些观点要事先向大家阐明,以确保我们能站在相同的视角审视数字档案馆。

档案是档案实践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档案理论与实践都随其变化而变化。在2003年,天津师范大学档案学系刘新安教授提出了“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的思想,他认为“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是档案物质实体构成的一种形态,是一种由‘文件实体集合’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两种物质构成的形态”。②而档案实践的对象是档案,当档案物质实体出现了双重构成的形态后,“档案的形成”也相应地被分解为两项实践,一项是形成“文件实体的集合”,另一项是形成“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而只有形成了这两种物质,我们才能将它们整合为档案。

虽然这两项档案实践的目的都是为了形成构成档案的物质,但就实践的对象和性质而言,“文件实体的集合”与“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的形成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档案实践。“文件实体集合”的形成属于以“文件实体”为对象的档案实践,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的形成则属于以“档案历史联系的信息”为对象的档案实践。“文件实体集合”的形成属于“档案实体管理”,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的形成属于“档案信息整理”。这样在“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出现之后,档案实践就从传统的一元档案实践,演变为“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整理”二元构成的档案实践。③

基于“二元档案实践”理论的形成,我们可以站在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设计数字档案馆的概念。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设计

业内人士在讨论数字档案馆概念的时候,大多是关注传统档案馆、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数字化档案馆等概念的比较和区别。笔者认为,在建设数字档案馆之前,很有必要对数字档案馆内部结构进行细致和深入的分析,以便清晰、准确地把握概念本身的内涵,有效地开展工作。

“概念设计”是一个在现代设计领域使用颇多的词语,被广泛地用于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甚至城市规划设计之中。“概念设计”,可以归纳为一种以形象进行设计描述,设计构想不拘泥于具体的设计形式;它企图凭借新观念和新构想,进行一种理想化的设计描述,以求在其中诞生新的设计类型。“概念设计”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合理预测,最终形成概念产品。概念产品的存在形式可以是三维实物,也可以是虚拟的电子模型或其他形式。 “概念设计”被看做是实施全新设计之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形态的设计,尽管也许会有技术实现上的难度或者缺陷,但其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形态了。④

(一)数字档案馆概念设计图

如图所示,数字档案馆首先是一个实体档案馆,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是以单个档案馆为概念主体和行为主体,它是档案馆实体的一种新形态。⑤数字档案馆是由两个实体子系统构成的,即文件实体集合系统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

(二)文件实体集合系统

此系统由两种不同载体形式的文件实体集合系统组成,即纸质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和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1. 纸质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它是指传统档案馆中原有馆藏的纸质档案。这些纸质档案保持着进馆时的整理顺序和库房保存位置,保存这些纸质文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档案的凭证作用。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的条件下,为了提高档案用户利用档案信息的几率,档案工作人员会对这些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而这一过程生成的数字化文件不是当时社会实践下生成并遗留的真正文件,因此不能作为当时社会实践的实物凭证,尤其是在数字档案目前还不具备法律凭证效率的情况下,保留纸质文件的实体集合显得尤为重要。

2. 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单位为提高工作效率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在计算机条件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电子文件集合在一起,比如存放在硬盘、软盘、光盘等载体上,形成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在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中,电子文件“实体”在硬盘上的物理存储方式遵循着计算机自身固定的逻辑和算法。具体地说,计算机在确定电子文件“实体”存储位置时,会考虑到文件的存取速度、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等问题,因此人们很难判断一份电子文件“实体”在计算机中的物理存储位置,相应地也就失去了对电子文件“实体”进行排列的权力。此时的“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如同一堆未经过整理的散乱的纸质文件,显然人们很难从这样的“文件实体集合”中解读出电子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而文件之间一旦失去了这种内在联系,将不能称之为档案,为了体现档案学基础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历史联系,必须建立一个“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来专门固化、记录电子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从而使档案用户通过一份份有序的电子文件解读出他想要了解的那段历史。

(三) 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

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是专门记录电子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系统,它是由无数“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组成的。“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也是一个电子文件,在这个电子文件中记载着一组具有历史联系的电子文件的代码。打开“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我们看不到电子文件的具体内容,只能通过这组代码获悉哪些电子文件是具有关联的,这就像我们不可能从“档案目录”中看见文件的具体内容一样。当档案用户提出查询档案信息的需求时,档案工作者将首先通过“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从历史的角度检索出具有关联的文件代码,再通过“文件实体集合系统”去查找档案的具体内容。

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系统的出现,是数字档案馆系统的一次变革。它首先解决了档案人员不能对电子文件进行实体排列的问题,而且它的出现可以使我们独立地发展记录档案历史联系的原理和技术,使记录档案历史联系的方法由传统的“一维”发展到“多维”。这样,我们可以把目光转向纸质档案领域,纸质档案是利用文件实体的一维排列来固化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即我们只能选取档案历史联系中的一个要素(如来源)对其进行整理。这样形成的纸质档案只能从一维的角度记录历史。“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出现后,纸质档案整理时不再受传统档案整理方法的制约,可以运用虚拟整理技术记录纸质档案的历史联系,这时形成的纸质档案就具有了与电子档案一样的多维历史联系。这样,“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系统”出现后,可以运用统一的技术方法来同时记录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历史联系,形成多维的历史联系的记录,从而更加客观、完整地记录社会历史。

结束语

1. 数字档案馆的本质

数字档案馆,顾名思义,它是在计算机及其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档案馆。它并不仅仅指数字档案馆馆藏信息的全部数字化,它是能同时融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一种高度整合的技术形态,其实质是档案历史联系的数字化,即当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能用同一技术标准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历史联系数字化时,数字档案馆随即形成或应运而生。

2. 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趋势

数字档案馆是实体档案馆,而将多个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利用虚拟技术与网络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信息空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虚拟档案馆。⑥虚拟档案馆是一种虚拟的、无形的网络空间,强调的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献信息的一种方式。它的建立是以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为基础和支持的,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

当前,档案界同仁的首要任务是要认清数字档案馆的本质,加快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5]于丽娟.再论数字档案馆[M],21世纪的社会记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新安.档案物质实体的双重构成[J],档案学通讯,2003(5)

[3]刘新安.二元档案实践及其体系[J],档案学通讯,2004(1)

[4]彭圣芳.概念设计探议[J],美与时代,2005(12)

纸质档案论文范文7

1电子文件档案的缺陷使加强纸质档案管理成为必需

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将电子文件整理、归档后即形成了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以其高密度存储、多信息集成、大容量传输等相对于传统档案无可比拟的优势,日渐成为各类文件档案的主导形态。但是,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电子档案也存在它固有的缺陷,甚至某些优势本身也同时成•60•为其难以克服的劣势,概括起来主要有:

1.1存储介质的不稳定性降低了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首先,电子文件的载体一般都具有重写性,这就使电子信息的更改和复制变得轻而易举,并且价格低廉。又由于电子文件的技术特征只体现在计算机运行过程当中,而不表现在最终的运行结果上,这就使电子信息更改之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复制之后无法区分原件与复制件,造成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其次,不论是磁性载体还是光学载体,与传统的纸质载体相比,其稳定性和耐久性都明显不如,它更容易受到外界物化因素的影响,比如材料的氧化和变质、磁场的作用、系统软件的不断升级、存储介质的预期寿命等,并且影响因素更多、更复杂,因而也大大削弱了电子文件作为档案管理的可靠性。表1是经过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的各种存储介质的预期寿命:

1.2文件结构的复杂性影响了电子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文件结构包括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简单地说,载体及其状况代表着文件的物理结构,文件内容的编排就是逻辑结构。对于纸质文件来说,载体与信息是不可分离的,因而其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是统一的。而电子文件的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关系则比较复杂,由于文件内容并不固定依附于特定的载体,它可以通过拷贝的形式依附在多个载体上,也可以通过分布式存储的方法,将文件内容分解后存储于不同地点和设备,这样就造成同一份电子文件的内容在存储时出现载体分离现象,我们在读取这份文件时就需要从不同位置的载体中分别抽取,如果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则该电子文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就受到了破坏。

1.3信息载体的可分离性削弱了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凭据性

传统档案的信息直接固定在某尸载体上,与载体成为不可分离的一个实体,而且文件最初形成时的标记也被同时固定于这一实体当中,使之具有明显的原始性特征。电子档案的信息则不具有固定的物理位置,可以以非实体形态进行加工和管理,这种可分离性使得一个电子档案往往要经过几次形态转换才能保存或还原,而经过转换以后的电子文件显然失去了它的原始价值。另一方面,电子文件有两种存在形式-机读形式和人可读形式。脆胃机读形式,就是储存在计算机设备上的电子数据,这其实是电子文件最原始的形式(原件)。但由于这种形式只有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才能识别,而不为人所直接识别,因此无法作为凭据使用。所谓人可读形式,就是将电子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和设备的辅助,转换为文字、数字、符号、图形等可为人识别的表达方式。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转换,使得最终输出的电子文件失去了原始性。又由于前文所述的原因,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往往容易被人质疑,因此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的凭据作用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1.4网络环境的共享性减少了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电子文件的共享性是通过网络环境实现的,但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例如,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线路窃听等非法手段会侵犯文件所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电子档案的泄密;利用网络传播病毒、干扰系统正常运行等恶劣手段会破坏文件数据的完整性,造成电子档案的缺损甚至完全丢失;修改文件内容、改变文件来源和目的地、改变文件分组顺序、篡改回执等主动性攻击手段更是直接影响到电子档案的安全可靠。

1.5信息的系统依赖性增加了电子档案的管理成本

电子文件的制作、处理,以至归档后的全部管理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应用系统才能实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性能对文件处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电子文件的系统依赖性包括对字符编码、软件、硬件、标准、技术设备更新以及加密技术的依赖,例如: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或系统瘫痪,电子文件将被损坏以至丧失;不兼容的计算机设备会使电子文件无法读取;不同软件生成的电子文件难以实现格式转换;出于安全保密需要,人为地进行复杂而独特的编码加密或信息拆分处理,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软硬件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又进二步加大了电子文件的系统依赖性。因此,很有可能出现的普遍情况是一一文件载体保存完好,却无相应的读取环境。而要使电子文件得以有效利用,就必须在妥善保存文件载体的同时,确保文件原有的读取环境完整保存,这样无疑大大增加了电子档案的管理成本。

1.6信息的环境依赖性增大了电子档案保管和维护的技术难度

首先,电子文件中的信息必须依存于数字化的环境,为保证这些以数字化形态存储的信息能够被读取和理解,就要依靠相应的读取、显示等软硬件设备,并保存相关参数,因而增加了电子档案保管的技术难度。其次,由于数字化形态的信息不能被人所•直接阅读,其维护工作也就不可能像传统档案那样直观;再加上电子文件载体的信息记录密度较大,且载体上的数字编码往往要经过加工、加密、压缩编码等特殊处理,更增加了人们读取和理解的难度。电子文件的这种非直读性使其日常维护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对技术性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现论技术的发展使加强纸质档案管理成为可能

以纸质档案为代表的传统档案,由于数量繁杂,体积庞大,且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给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检索、利用、编研等各项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因而有逐渐为电子档案所替代的趋势。但随着现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改进和加强纸质档案的管理便具备了更加成熟的主客观条件:

2.1现代档案学的建设为加强纸质档案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从档案学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档案学不仅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且已经建设成包括.档案管理学、档案编纂学、档案保护学、档案文书学、档案史料学等若干分支学科构成的科学体系。这些分支学科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改善纸质档案的收集、编纂、保管、传递等各个环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

2.2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妥善保护纸质档案提供了客观条件

现代物理、化学、生物学、气象学、光学、建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发展,均有助于提高纸质档案保护的技术水平。比如,通过建立环境自动化保护体系,可以实现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自动调节和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测;通过预防纤维素氧化和水解的物化措施,可以成倍延长纸张的预期寿命;通过建筑结构和光热效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改善纸质档案的生存环境,等等。

2.3缩微技术的成熟使纸质档案的传递和存储变得更加经济

档案存储的缩微技术,是利用光电摄录装置,把以纸张为载体的档案文件按照一定的缩小比例拍摄在感光材料上,制成缩微复制品,进行储存、传递和使用。目前档案缩微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普通缩微摄影和激光全息超缩微摄影。缩微技术的成熟,一方面使我们在传递、运输和查阅档案文件时,无需再面对汗牛充栋的浩瀚典籍;另一方面,缩微复制品的普遍运用也对纸质档案原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此外,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承认缩微复制品与档案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用,档案经缩微后,原件可以不再全部保存。如果这一原则能够获得广泛认同,那么档案的存储成本将会得到极大的降低。

2.4计算机的推广使纸质档案的查找和利用变得更加方便

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可以实现纸质档案编目与检索的自动化。而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方便实用。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各种软件,可以通过查找关键字方式轻易地找到所需的档案资料,还可以把若干项目结合起来进行组合查询。二是简明快捷。只要在检索系统上输人几个关键词语,甚至可以采用模糊查询的手段,方便地查找纸质档案在档案室中的确切位置,而且检索速度大为提高。三是检索效果好。使用质量较好的软件时,计算机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都会明显高于手工检索。

3纸质档案管理的现状仍需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前文说明了电子信息时代加强纸质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从当前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仍然做得不够,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档案管理人员观念陈旧

我国档案工作的传统职责是“资政存史”,档案管理人员习惯于长期的封闭禁锢、因循守旧、与世无争,“重保管、轻利用,重历史、轻现实”的状况一时难以得到根本扭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胆解放思想,积极转变观念,尽快树立和不断增强开放服务的意识,创新发展的意识,竞争生存的意识,下大力气研究传统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在妥善保管的同时努力提升档案文化的品位,经常性地开展专题展览活动,积极从事档案编研工作,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2专业馆与各单位发展不均衡

随着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不断认识,目前除图书馆、档案馆、资料馆等专业场馆外,企、事业单位也大多建立起了自己的档案管理部门。但在办公自动化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很多单位纯粹依赖于电子档案,过分强调“无纸化办公”,忽略了纸质档案的收集与保管,使电子档案成为无源之水。一旦由于载体受损或计算机系统升级而造成电子档案的缺失,往往会给单位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

3.3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不相配套

由于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凭据性不如纸质档案,而纸质档案在存储、传递、查阅等方面又不如电子档案,因此两套档案仍将长期并存,双轨运行。但目前不少单位电子档案是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是纸质档案,虽然双轨并行,却是平行运作、互不关联,失去了并存的实际意义。只有在电子文件归档的同时,附上与其内容一致并带有完整签章和说明的纸质文件,让两种载体相互配套,并轨运行,才能真正达到加强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

3.4档案文书质量不高

文书是档案的源头,文书处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日后档案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重视后道的档案管理,而忽视前道的文书质量,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成为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常见现象。文书体例不合规范,文字撰写不符要求,文件资料不够完整,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保存与使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从源头抓起,在加强档案管理的同时狠抓文书的质量管理,全面提升文书和档案的管理水平。

3.5档案调阅和周转速度不快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室藏档案结构缺乏整体性,卷内文件组合缺乏连续性,造成查找资料困难,影响了调档速度;二是零散文件移交不全,借出文件长期滞留,造成归档资料支离破碎,影响了周转速度。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保持经常性的业务联系,把好整理立卷关;督促文书部门建立严格的呈阅、催交制度,把好文件运转关;规范文件交接、鉴定、归档手续,把好归档接收关;积极组织协调,做好零散文件和帐外文件的收集工作,把好体外循环关。

纸质档案论文范文8

【关键词】 陕西电视台;档案管理;信息电子化;益处;措施

一直以来文书档案管理在档案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记裁着一个单位发展的历史过程,但是在目前,随着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我们面对信息化快速发展,如何提高文书档案的管理水平,方便、快捷地向对方提供文书档案信息,这是我们在整理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新课题 。运作计算机进行电子归档,使档案信息更具有系统性、真实性、价值性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一、档案信息电子化概念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把我们的文件纸质档案资料用微机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归档,使之转化成为电子文档的形式供人们使用的过程。

二、文件纸质档案与档案信息电子化“两套制”归档的必要性

由于印章和签署是文件生效的主要标志,所以在现在技术条件下,我们对一些具有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的文件必须以纸介质形式保存。但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由于占用存放空间大,保管成本高,易磨损,并且检索利用效率低,难以满足人们日渐增大的对信息资源的渴求。通过对纸质档案的进行信息电子化处理,利用电子档案替代原件使用,实现了对档案原件的有效保护。数字化档案可以副本异地保存,这样可使这些档案资料在出现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不致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就是把我们的文件纸质档案资料用微机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归档,使之转化成为电子文档的形式供人们使用的过程。同时就档案信息电子化来说,将文件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档,即使是最普通的电子数据,保存电子文档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至少是由于它不符合越是简单就越是可靠的原则。所以将传统的文件纸质档案管理办法和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有机整合,才能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优势。由此说明档案采取“两套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如何将文件纸质档案转化为档案信息电子化

从理论上讲,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方法有三种:即键盘输入法、扫描输入法和数码摄影输入法。各有其优缺点,其中键盘输入法因其效率低、误差大的缺点而很少使用;扫描输入法转化为DOC文件,容易出现乱码,和扫描不完备等现象。数码摄影输入法因目前数码相机的解像力较低、价格高而未实际应用。我们目前是使用文档存入软件将文件纸质档案的类型、归档时间、条目、题要、档号用键盘输入法输入到电脑中,系统自动按件产生档案号,并根据档案的、题要、等级等进行分类,很实用,检索起来也非常方便。

四、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益处

1、手工操作转为机器操作,提高了办公效率

档案信息电子化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把过去依赖手工操作,转化为电子信息,这样就把我们从过去繁重的手工中解放出来,过去整理文书档案时要求收集完整、用笔规范、耐用,大到分类、统计,小至一个订书针都要求防锈质量,又费时、费力还不定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在现在,在我们使用档案信息化软件处理后,将我们从这些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查阅文件变得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2、类别明晰,检索、查找方便

举例说明,目前陕西广播电视台共有档案6680卷,其中原保存永久卷453卷,长期330卷,短期159卷,合同类文本档案5088卷,等,而一个卷册则是由一份或多份文件组成,每当有干部职工来借阅、查阅文件时,我们首先需要请对方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信息,比如说是哪一年的文件,然后再将文本档案登记本拿出来,翻阅出当年的文书档案登记本逐条筛选,非常麻烦,有时找一个文件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还要求对方提供的条件比较准确才行,而现在实行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则是将每一卷(册)中的每一份纸质文件按类别、条目、关键词、保管时期等重新归档,检索、查找起来非常方便,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时效性。

3、大大降低了单位安全成本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也迅速上升,陕西广播电视台从2001年以来共办理个人收入证明430人(次)。2008年9月央行与银监会联合下文对商业银行发放“第二套房贷”提出调控要求,如果有职工需要再次购买房产,我们在不了解对方是购买“第一套”还是“第二套”就盲目提供职工收入证明进行担保,这必将使我单位的安全成本大大提高,而具体要知道某位职工是“第一套房贷”还是“第二套房贷”就需要查找该职工有没开个人收入证明的档案。虽然我们一直保存着职工的个收证明申请档案,但是需要逐一翻阅,工作量巨大,纸质档案也不易于多次翻阅,我们实行电子化管理后,只用将职工的个人收入证明的申请按姓名、部门、时间、贷款数额,工资等情况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进行逐一分类存档。现在如果需要查阅对方是几次房贷,我们只用在计算机里调出任意一个条目检索就可以了解对方的房贷情况,大大降低了我单位的安全成本,减少了风险。

五、档案信息电子化如何进行管理

1、培养和提高人员素质

由于档案信息电子化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操作,涉及到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扫描技术、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存储技术等基础知识,不仅仅是只懂得计算机技术或者是只懂得纸质档案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因为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首先要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技术上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不仅要进一步使档案信息利用最大化,还要使这些电子化的档案做到可靠、有效的、安全的保护。总之,必须提高制作者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养成踏实可靠的工作作风,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在输入文件目录和关键词、保管时限等能做到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这才能是保证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完整性和快捷性。

2、要建立档案利用、管理制度

要建立档案利用审批制度,相关人员需要查阅和利用档案时,必须要获得档案主管领导的审批,才能借阅、查阅档案,媒体单位有很多获奖栏目或者是个人都将自己的获奖证书个人保存,这样就造成职工在评职称时没有奖励证明,给部分职工评职称带来了麻烦和因扰,所以还需要建立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将各类档案及时收集,同时及时更新档案信息,真正做到电子档案利用和纸质文本档案利用互补,进一步整合管理档案资源,实现档案需求利用质的飞跃。

六、小结

现代社会正在跨入“信息时代”,文书档案归档、保管与利用电子化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为了适应档案工作需要和发展,档案电子化的管理与利用着眼点要高,立足点要实,我们要紧紧围绕我单位的客观实际,顺应电台发展的规律,加强科学管理,确保档案电子化能够安全可靠地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使其在单位的不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房蕊.我国档案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理论学刊,2004.12.

[2]伍发龙.浅议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A].贵州省档案学会第五次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

[3]景丽萍.加强学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纸质档案论文范文9

1 档案双套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在讨论有无必要实行档案双套制之前,除了要明确双套制的涵义外,还要进一步界定所讨论的双套制的数量限度问题。因为在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不管我们主观上是否愿意实行档案双套制,其实在机关办公室、档案室和同级档案馆中,都必然会客观存在或多或少的档案既有纸质载体又有其它非纸质载体的情况,就这部分档案而言,虽然也是双套保存,但这种情况并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档案双套制。我们所说的双套制是指在普遍意义上和大规模层面上需不需要搞档案双套制,如果离开了“度”和数量的限制,讨论双套制问题便会失去意义。

双套制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关键要看两种档案是否完全相同,能否相互取代。如果两套档案从内容到载体形式都完全相同,双套制则是完全重复保存制,显然是无此必要的,但如果两套档案只要在某方面存在差异,那双套制就不算重复保存制,该不该实行双套制就要做具体分析了。无论是电子档案纸质化还是纸质档案电子化后形成的两套档案,虽然两者在内容方面完全相同,但其载体形式和功能、效力却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以磁盘或光盘等作为介质的电子档案,虽有体积小、信息量大、检索迅捷的优势,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如不能有效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泄露;电子档案中的文字无个人字迹特征、无书写墨迹的新旧之别、无文件形成过程中的稿本特征,一旦被篡改,无法识别;电子档案没有“原稿”概念,没有确定的法律地位;所支撑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各不相同,对软硬件依赖大;寿命短,其影像记录的稳定期限不长。纸质档案虽有真实性、可靠性、法律地位确定的优势,但有信息容量小、占据空间大、管理检索不便的弱点。缩微品档案也有局限性,它的设备成本高,缩微胶片保管条件非常严格,一般档案部门难以达到其所要求的温湿度标准,从实际应用情况看,大多数缩微设备利用率普遍不高,操作技术较复杂,人员配备相对多,其存贮密度、信息容量、检索速度等远远比不上光盘。

而双套制正好融合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优势,既可发挥高效存取检索功能,又可保障档案的凭证价值作用实现。可见,双套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对此不能简单否定,在电子档案的局限未得到根本克服之前,在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未得到完全确认之前,应该实行双套制,至少对重要档案、珍贵档案应该实行双套制。

2 数字化时代实现档案双套制面对的挑战与解决措施

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制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此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就档案研究而言,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档案管理实行双套制度比较科学合理,尽管几乎所有人都赞同这一观点,但是却很少有学者对其所面对的挑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也正是笔者对此进行研究的重要原因。

双套档案制度的建设,需要档案有两套来源,就目前而言,这两套来源主要涵盖了两方面,一方面是网络时代下,计算机的使用所产生的电子文件以及与之相似的纸质文件,根据归档的具体要求,需要将其都送入档案室内,并且全都由档案馆来整理保存;另一个方面是数字化时代,电子档案也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电子档案。另外,对于相对机关来说,有些档案并不适合应用两套制度,只有需要发文的部分才能使用两套制度,即发文部分的档案既存在着电子档案,又存在着纸质档案,而收文的部分通常情况下都是纸质档案,而与之相关的电子文件往往储存在另一方的发文机关中。但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机关与机关之间已经进行了全国联网,各个机关收发文件都可以在网上进行,阅读相关的材料也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进行,因此无论是发文,还是收文都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别。但是因为有些人对纸质文件已经形成了依赖,因此通过都会将电子文件打印出来,用纸来阅读,因为数字化时代档案双套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纸质与电子档案共存。

此外,档案双套制还需要解决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即选择可以实行这套制度的档案,需要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否则会显得十分混乱。只有对档案加以详细的分析,划分出科学合理的执行标准,才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但是现阶段要想完全的划定出一个范围或者制定出一个标准来实行双套制,还有些困难,这不仅仅需要研究人员深度研究,还需要国家档案部门制定法规,从法律角度上来界定这个问题。双套制的应用应该涵盖以下内容:首先,双套制原则应该进行有效的界定,其次,依据现阶段人力、物力等实际的承受能力;最后,安全保管以及利用方面的问题,所选择应用的双套制的档案,既需要具备代表性,还应该具备典型性。

上述内容可以看作是档案实行双套制的一种措施,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可以按照归档范围或者是保管期限来实行,因为我国的归档范围的执行制度以及保管期限的标准,我国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具备可行性,而且其科学性也能够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