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时间:2022-04-08 07:24:52

导语:在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第1篇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可谓是突飞猛进,无论是职业院校数量的规模递增还是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都是显而易见的,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春夏秋冬式的历史变迁,在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部分院校为求经济效益,只图数量,不求质量,盲目扩大招生,取消入校门槛;专业设置不符合实际情况;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不规范,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素质训练要求,在社会就业岗位供需中出现“高不就低不成”的矛盾局面。一方面是一些岗位招不够人,而另一方面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好多大中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许多企业反馈出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些毕业生专业素质及动手能力低,而更多的是职业院校部分毕业生缺乏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没有吃苦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可塑性太低,无法胜任岗位基本能力要求。面对社会岗位竞争的压力,部分职业院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味地以追求学校经济效益为主,不纠正以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无疑是在饮鸩止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受欢迎,那职业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职业院校又如何寻求长足发展?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出在我们的培养目标上,我们不能一方面大讲特讲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而另一个方面又缺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急需人才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从根本上认清楚社会需要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育?这才是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问题入手,从点滴抓起,从小事做起。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先不着急教会他们什么技艺,而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不是只顾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而忘记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基本能力。注重学生基本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让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诚实守信,踏实做人。努力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不断掌握现代化职业技术,一定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所以,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2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将是今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

历史的车轮推动着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重任,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在重视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在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得到同步发展,相反,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许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环境因素,都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桎梏。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和任务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转移或偏移。完全有必要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作为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重点,这样做不仅不会偏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反而正是职业教育培育目标的真正体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努力从培养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做起,教育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学会基本生活能力、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承担责任;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坦诚处世、快乐生活;培养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品质、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高尚道德品质以及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优良思维品质,才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真正的工作重心。事实上,纵观历史长河,无论是什么时代,都会有不同时代的育人观,但其基本内核却大同小异。从古人教育孩子懂得谦让,孔融让梨的佳话、六尺巷的故事到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达人而达人”的推己及人的处世原则等,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道德光芒,即使今天这些仍然是我们做事做人应该努力恪守的道德信条。只不过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之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职业道德要求不同而已,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做人的基本条件、是非判断标准是基本一致的:明理、诚信、谦让、孝顺、勤俭、质朴、劳作等美德是不变的,只是在不同阶段赋予不同的时代价值追求色彩而已。所以,育人者育己,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严于律己、勤于劳作、敬业爱岗、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职业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从重视自身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入手,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完成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

3充分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

在强调重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强调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两者不可偏颇。重德轻才或重才轻德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德才兼备才是我们育人的标准,对德与才辩证统一关系的充分认识是处理好育人与用人之间关系的节点,对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回答了,德才兼备的用人目标就是我们的育人目标,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必须建立在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又必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只有将两者之间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育人目标。一个有德无才的人最终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反过来,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也是要被社会所唾弃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认识到两者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关乎职业教育成败之大事,是每个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都必须清醒认识到的重要问题。许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易走偏,要么只强调学生学好专业技术,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要么就是只强调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不提倡重视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教育。时刻铭记职业教育的神圣职责,不忘职业教育失败的例子,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明确育人目标和工作任务,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培养职业道德基本素质的过程中练就出色的职业技术本领,在职业技术技能学习和实践中规范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无论是对学生哪个方面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而掌控这一活动的引领者正是我们从事一线教育的工作者。所以,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而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背后一定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在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过程中,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了,目前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是制约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障碍之一。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统一性的认识,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任之一,也是职业院校上层管理者必须重视的理论问题之一。

4职业院校更有利于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

第2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传统道德文化国际经验

现代CPA职业始于西方,西方学者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做了多层面的探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与资料,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在我国开展会计诚信及会计国际化建设过程中,了解CPA道德的共性要求,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汲取融会西方CPA职业道德价值目标、体系构建和精神内涵,充实和发展我国的CPA职业道德体系,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IFAC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职业道德委员会于1988年拟定了《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同年7月经国际会计师总理事会批准后。涉及职业会计师行为准则和道德原则,具体内容有定义、导言、公众利益、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1)定义是对规范涉及的术语给出解释;(2)导言是对规范适用范围、会员国的责任及规范框架作出的说明;(3)公众利益是指职业会计师的责任并不是专门满足某个客户或雇主的需要,会计职业准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利益;(4)目标是指规范要达到的最高执业标准,包括:可靠性、专业化、服务质量、信任;(5)基本原则,包括:公正性,职业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客观性,职业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得因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和谨慎原则,职业会计师应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以确保客户能享受到合格的专业服务;保密;职业行为,职业会计师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技术准则原则,职业会计师应遵照相关的技术和专业准则提供专业服务。(6)具体规范,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适用于所有职业会计师,第二部分适用公共执业会员,第三部分适用受雇佣的职业会计师。因为本文研究的是有关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故只具体介绍前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公正和客观性、道德冲突的解决、专业胜任能力、保密、税务服务、跨国活动、宣传;第二部分包括: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利用非会计师的有关责任、收费和佣金、与公共会计师业务不相容的活动、客户的资金、与其他执行公共业务的职业会计师的关系、广告和推销。对一名CPA来说,第二部分尤为重要,它规定了CPA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规定了CPA应如何处理与社会公众、与客户、与其他CPA的关系。其中对“独立性”的规范十分详尽,包括:独立性要求适用的范围、实现独立的途径、对独立性的威胁及防范措施。

二、美国AICPA颁布的《职业行为规范》

在美国,比较完备的CPA职业道德规范始于1986年的“安德森报告”。该报告根据70年代以后CPA所面临的更富有竞争、更富有商业色彩的环境,在重整职业道德的口号下,提出一个职业道德规范的框架,它包括四个层次,即:概念一行为准则一解释一道德裁决。这四个层次将各项职业道德原则从抽象概念依次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规范。1986年的框架又经职业道德委员会修订并于1988年正式实施,修订的框架为三个层次:职业行为原则一执业与行为的规则一规则的解释,其功能依然是将抽象的概念演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规范。1992年AICPA又进行过一次修订,其框架未做大的改变。美国CPA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两部分:原则与规定,规定又包括规则、解释性说明、裁定。可见该守则实际上由四个层次构成:职业道德原则(PrinciplesofProfessionalConduct)、行为守则(RulesofConduct)、行为规则解释(InterpretationofRules ofConduct)、道德裁决(EthicsRulings)。(1)原则是激励注册会计师努力达到的目标,为第二部分提供了基本概念。内容包括:责任,作为专业人员执行职责时应该应用敏感的职业和道德判断;公众利益,会员应该有责任为公众的利益服务,不辜负公众的信任,表现出对职业的奉献精神;公正,为了保持和扩大公众的信任,会员必须以高度的正直感完成所有的专业任务;客观和独立性,会员在执行专业任务时应该保持客观性,不受任何利益冲突的干扰;应有的关注,会员应该遵守专业技术和道德准则,不断提高能力和服务质量,尽最大能力完成专业任务职责;服务的范围与性质,会员在执业时应当遵守专业行为法规确定的提供服务范围与性质原则。(2)规则是AICPA成员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独立、公正、客观性;一般和技术性准则,含一般准则、符合准则、会计原则;对客户负有的责任,含客户的机密信息、或有收费两条准则;其他责任与做法,含有损声誉的行动、广告与业务招揽、佣金和介绍费、执业形式与名称四条准则。(3)解释是规则适用范围和应用的指导原则。4、道德裁定则是对规则和解释性说明应用到某种实际情况的总结。

这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图1表示:

三、其他国家CPA道德规范

1、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公会(ASCPA)颁布的《职业行为准则》ASCPA是会计职业组织的后起之秀,其准则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包括导言、适用于全体会员的职业行为道德原则、适用于全体会员的事项、主要适用于提供公共会计服务的会员的事项、会员手册中其他部分包含的公告和规定以及有关职业行为具体方面的公告和规定、职业公告。其中,职业行为道德原则包括公众利益、公正、客观和独立、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对会计和审计准则的遵守、对公会颁布的其他准则和指南的遵守、保密、职业和公会的形象。主要适用于公共会计服务会员的事项包括职业收费、咨询服务――收费和佣金、在信托公司拥有基金和保管客户的资金、执业姓名和签字、广告和宣传、客户变动、续约、不相容业务、关注信件和询问、文具和标识。其他有关职业行为具体方面的公告中适用于CPA的有:业务约定书(非审计业务)、审计业务约定书、质量控制公告、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破产准则公告、实务描述(PracticeDe-scriptions)、实务格式(Forms ofPractice)、合伙、信托公司的业务(PracticethroughTrusts)、公司。

2、英国 英国公共会计师职业团体较多,都制定了各自的职业道德规范。本文简要介绍1990年成立的特许会计师职业道德联络委员会(CAJEC)制定的“职业道德指南(Guidelines)”,内容包括导言及基本准则;诚实、客观独立;破产实务、公司财务咨询及指导;利益冲突、保密;专业胜任能力及改任、咨询顾问、、非会员雇员;收费、业务之取得;事务所名称及公文标识,其他。

四、各国CPA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分析

上述这些国家的CPA职业道德规范多是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由各个会计职业团体制定,针对性强,具有较高代表性。既规定了道德规范的基本准则,又对具体的条款作了详尽的解释,并配以一些判例进行论述,可行性强,值得我们借鉴。由于不同国家的市场发展程度、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不同国家的CPA职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各国CPA职业道德特征也同样存在差异。为此,有必要对这些因国而异的道德准则加以比较分析,寻找其共性,才能对构建我国CPA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提供借鉴。

1、体系比较与启示(1)比较根据上文对几个有代表性国家和组织CPA职业道德规范的介绍,可以看出其体系略有差异。I―FAC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除去有关定义、导言,其结构框架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目标,即会计职业应达到的最高境界;基本原则,即为达到职业目标,职业会计师必须遵循的原则;准则,即职业会计师在各种典型情形中运用基本原则的详细指南,是目标和基本原则的具体化,是CPA道德准则体系的主体内容;评论,对个别重要准则所作的详细说明。这四部分的关系如下:

目标基本原则准则评论

美国CPA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主要由AICPA制定的《职业行为准则》来确立。该体系亦分四部分内容:原则,代表着注册会计师行为的理想标准或理想追求;行为准则,是核心内容,代表着注册会计师行为的最低标准;解释;道德裁决。用图表表示如下:

原则行为规则解释道德裁决

澳大利亚CPA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ASCPA《职业行为规范》确立,内容虽多,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层次:原则、事项、具体公告和规定,如图所示:

原则事项具体公告和规定

英国CAJEC的《职业道德指南》大致可分为:基本准则、具体准则、指南三个层次,如图所示:

基本准则一具体准则一指南

可见,上述四个职业团体所制定的CPA职业道德规范框架虽有差异,但都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大致包括:道德原则一具体规则一规则解释三个由抽象到具体的层次。这三部分特征不一、规范力不等,层次分明、自成体系,能够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不同程度的指导,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任何一种规范的有效性,在于能够比较容易地据以对被规范者之违反行为做出判断并予以适当处理,即所谓可操作性。因此,这种规范体系是有其合理性的。

(2)启示①具体规则是建立在若干道德原则基础之上的,原则的建立为规范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和强有力的指引;②最高标准和最低要求同时存在。前者为CPA的精神追求指明了方向,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后者是CPA在执业中必须遵循的,具备可操作性和强制性;③道德原则到解释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这种渐进式过程,既有助于CPA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又便于CPA在执业过程中遵循。

2、内容比较与启示(1)道德原则比较

IFAC、AICPA、ASCPA提出的原则用表1表示如下:

可见有的原则已趋于一致,有些则不同。①ASCPA的与1FAC的原则相似之处较多,如专业胜任能力、保密、职业形象,这些是AICPA没有的;②ASCPA与AICPA亦有相似之处,而IFAC未将其列入的,即公众利益与独立性;③AICPA还提出“责任”这一原则,是另两个准则未列入的。总的来说,IFAC和AICPA的道德原则较简洁,而ASCPA更完备一些,但作为概念性的原则应以简洁为好。因为CPA职业道德原则应当是整个道德规范体系的较高层次,是指导CPA职业行为的基本信条,是CPA应当建立和遵守的观念,既要体现一定的概括性,也要体现全面性和系统性。我们应当借鉴那些国际公认的CPA职业道德原则,如客观、公正等。同时,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道德。如此,才能使得我国的职业道德原则既能与国际惯例接轨,又具有本国特色,适合本国实情。

(2)具体规则比较IFAC、AICPA、ASCPA、CAJEC颁布的道德规范,虽然并没有明确区分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但对独立审计职业道德的许多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这些具体规范相当于具体准则。前文我们已经加以介绍,现用表2表示如下:

可见:(1)四个组织均做了规定的事项是:独立性、公正性与客观性、保密、收费与佣金;(2)其中有三个组织对其做了规定的是:不相容业务、广告和推销、执业形式与名称;(3)除了“应有的关注”、“或有收费”、“与其他CPA关系”只有其中的一个组织作了具体规定,其他的事项均有两个团体做了规定,即:一般准则和技术准则、专业胜任能力、客户的资金、客户变动和续约、道德冲突的解决、跨国活动和宣传、利用非会计师的责任。

五、结语

第3篇

会计行业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行业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坍塌,会计行业的生命力亦会就此完结。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会计行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构建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道德水平是不做假账、根除假账、彻底规范我国会计市场秩序、从源头上根治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高峰期:一是1996年中注协《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后;二是XX年我国“银广厦”、美国“安然”事件以后。

在这两个阶段都涌现了一大批针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1999年8月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陈汉文博士论文《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准则研究》,作者在书中比较了美国、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香港会计师联合会、我国cpa职业道德规范,并提出了我国cpa行为准则的基本框架。

北大出版社XX年出版的王立彦等人所著的《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责任》介绍了注册会计师及会计职业的演变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XX年4月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刚的《会计道德研究》系统阐述了会计道德理论基础并构建了包括会计道德原则、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道德范畴在内的会计道德规范体系。

XX年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会计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各国及主要机构的会计职业道德

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建设的有关建议。

于增彪在《重新审视美国会计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影响》(XX)一文中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他先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历史性、内容及其意义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作了具有深刻性的表述,最后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重整战略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韩洪灵等在《会计职业道德之性质与实施:契约理论视角下的解说》(XX)一文中在契约理论的视角下,提出会计职业道德合约的实施需要在自我履行和强制履行之间取得一种恰当的平衡。

吴水澎在《会计事项、准则公共领域与会计信息真实性》(XX)一文中从动因意义、影响因素和基本内容及现状分析等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研究,但只注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与评价体系研究重规范研究,缺乏实证研究,从而在操作性和现实性上有一定的缺陷。

齐向阳、吴冬梅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XX)一文中指出:会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约束会计行为的两大规范,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随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完善,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已成为当前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认为,在构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达成共识。因为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就会计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作出有效的规范,才能有一个评价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王书林在《试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XX)一文中指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营造良好道德氛围,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和监督机制,实行会计职业道德与健全法律法规相结合。

这些著作都对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构建起了积极的作用,并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二)国外研究现状

从学术研究来看,国外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研究成果。迈克尼尔(1939)提出了真实性概念,并对真实性进行了解释,指出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是会计存在的价值所在,从而使真实性作为会计的一个信条,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在此以后,仍然有许多会计学者致力于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研究。这其中,进行比较全面研究的是阿姆德(1992)的研究。他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五个条例:公允、道德责任、诚实、社会责任和真实。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及时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很必要的。不仅企业本身需要,市场一特别是投资群体更是依赖于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及披露的信息必须可靠,并能保证公司及其他的信息使用者相信会计人员是以很高的道德标准执业的。”这些学术研究对西方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制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一些公认的条目也为我国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从成文的规范和条例来看,国外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很丰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是1977年成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协调会计师行业的团体。在理事会下设职业道德委员会,专门负责对职业道德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其于1980年7月公布的《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中规定了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原则: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以及道德自律。

美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十分丰富,针对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制定了不同的会计职业道德。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业品行规范”适用于会计公司、政府与工商企业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协会成员,主要原则有为公众利益、诚实、客观、独立和谨慎。“管理会计师道德品行标准”是由美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与评价体系研究会计师协会制定的,适用于工商企业中会计师以及协会成员,主要内容包括胜任、保守秘密、客观等。

美国还制定了些针对其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如针对财务经理,美国则务经理协会制定了“财务经理道德规则”,适用于工商企业的财务经理及协会成员,主要原则包括真诚与正直,以客观方式提供充分、相关的信息,遵守各项法规,尽力履行其责任,资料保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避免失信行为等。针对注册内部审计师以及协会成员,美国内部审计协会于1992制定了“道德规范”其主要原则主要有:正直、诚实、客观、认真、忠诚和慎重等。另外针对大学会计教师,也提出了专门的制定大学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议。

二、论文提纲

一、绪论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

(二)财会人员监守自盗

(三)会计法制观念淡薄

三、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二)会计从业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会计职业道德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

(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现建设落后

四、健全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对策研究

(一)会计职业道德管理的自律机制

1、会计职业道德自律表现形式

2、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自律机制

3、塑造诚信环境,健全自律机制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他律机制

1、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2、法律制度机制

3、财经审计监督机制

4、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5、会计监督机制

6、教育机制

五、结论

(一)结论

(二)进一步研究方向

(三)未来态势分析

三、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年4月;

2、陈汉文,徐梦秋:《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科学出版社,XX年4月:512-536;

3、何光军:《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因素辨析》,《中国农业会计》,XX年,第4期:12-14;

4、岳上植:《会计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会计研究》,,XX年,第4期:73-76;

5、于增彪:《重新审视美国会计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影响》,《会计研究》,XX年,第3期:7-15;

6、韩洪灵,陈汉文:《会计职业道德之性质与实施:契约理论视角下的解说》, 《当代财经》,XX年,第2期:111-116;

7、吴水澎,刘启亮:《会计事项、准则公共领域与会计信息真实性》,《会计研究》,XX年,第5期:26-34;

8、齐向阳、吴冬梅:《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经济技术协作信息》,XX年,第16期;

第4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教育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竞争情报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使外部竞争情报职业道德转化为智力的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手段。通过接受培训和自我教育等方式,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树立职业道德信念,使竞争情报职业道德规范深入人心,进而提高竞争情报人员的道德水准。

一、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情报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掌握了情报,就等于掌握了机遇,掌握了财富。竞争情报的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的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在特殊的道德要求的范围的一个专业,即专业的竞争情报专业人员,专业化的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风格的行为。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是完善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可以成为人才的标准从事竞争情报行为的基础上,保证竞争情报活动的有序和规范化,也是竞争情报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二、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观念教育

道德是一种对与错、善与恶的判断,是一种对良心和心的真正发挥作用的人的一种诉求,而道德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它是一种道德认同,在活动之外达到的(道德行为)。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竞争情报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就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道德这一层面上来说,诚信就是最核心的答案。竞争情报人员的道德要求是对竞争情报活动的特点和其工作人员职业责任的要求的一种体现,它明确地规定了竞争情报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应当怎么样”、“不应当怎么样”。

(二)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规范教育

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应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具体的竞争情报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竞争情报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该规范体系中的最高层,它是在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活动范围内,调整和处理竞争情报活动中个职业关系的根本准则和总体要求,它对竞争情报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各种行为指南具有统帅全局意义,对该规范体系中其他层次的内容具有指导作用,使该规范体系的核心和主导。制定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指南,是以基本规范为依据,针对竞争情报活动中的行为所提出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警示教育

对于竞争情报活动中各种违法行为,目前国内外都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约束竞争情报人员的行为。美国于1986年率先成立“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现已拥有2500多个会员。1990年于欧洲成立了SCIP。之后,相继在法国、英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都成立了SCIP组织。我国也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或者其他涉及到对竞争情报活动与行为的法律法规。

三、实现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学历教育提高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道德

竞争情报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是在准备能够在该工作领域的工作人员,他们中的大部分将进入竞争情报工作,从事竞争情报活动。通过学校或培训单位,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积极、规范的职业操守,为竞争情报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二)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竞争情报人员的职业道德

对于竞争情报人员来说,继续教育是指在竞争情报活动中进行竞争情报活动,接受某种形式的、有组织的、以知识更新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继续教育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竞争情报的有效形式。竞争情报人员继续教育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兴起和全社会的兴起。在许多领域对竞情报和组织工作人员提出的道德问题接受持续教育的要求,提高其竞争情报人员已达到职业道德的目的。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教育应始终贯穿于竞争情报人员继续教育始终,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形成良好的竞争情报人才职业道德素质。

四、结束语

让“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规范深深根植于每个竞争情报人员的心中,才会使竞争情报职业道德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富兰.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决策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2]张译中.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J].图书情报工作,2007(11).

[3]邹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师素质评价体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4]王超,樊军,尚领军.国内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状况[J].科技资讯,2007(27).

[5]何金整.浅谈情报人员的素质培训[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

[6]赵宇翔.企业竞争情报中人际网络的信息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07(04).

第5篇

一、文献综述

会计行业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行业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坍塌,会计行业的生命力亦会就此完结。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会计行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构建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道德水平是不做假账、根除假账、彻底规范我国会计市场秩序、从源头上根治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高峰期:一是1996年中注协《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后;二是2002年我国“银广厦”、美国“安然”事件以后。

在这两个阶段都涌现了一大批针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1999年8月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陈汉文博士论文《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准则研究》,作者在书中比较了美国、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香港会计师联合会、我国CPA职业道德规范,并提出了我国CPA行为准则的基本框架。

北大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王立彦等人所著的《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责任》介绍了注册会计师及会计职业的演变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2002年4月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刚的《会计道德研究》系统阐述了会计道德理论基础并构建了包括会计道德原则、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道德范畴在内的会计道德规范体系。

2002年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会计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各国及主要机构的会计职业道德

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建设的有关建议。

于增彪在《重新审视美国会计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影响》(2004)一文中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他先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历史性、内容及其意义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作了具有深刻性的表述,最后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重整战略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韩洪灵等在《会计职业道德之性质与实施:契约理论视角下的解说》(2007)一文中在契约理论的视角下,提出会计职业道德合约的实施需要在自我履行和强制履行之间取得一种恰当的平衡。

吴水澎在《会计事项、准则公共领域与会计信息真实性》(2007)一文中从动因意义、影响因素和基本内容及现状分析等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研究,但只注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与评价体系研究重规范研究,缺乏实证研究,从而在操作性和现实性上有一定的缺陷。

齐向阳、吴冬梅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2009)一文中指出:会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约束会计行为的两大规范,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随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完善,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已成为当前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认为,在构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达成共识。因为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就会计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作出有效的规范,才能有一个评价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王书林在《试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2009)一文中指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营造良好道德氛围,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和监督机制,实行会计职业道德与健全法律法规相结合。

这些著作都对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构建起了积极的作用,并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二)国外研究现状

从学术研究来看,国外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研究成果。迈克尼尔(1939)提出了真实性概念,并对真实性进行了解释,指出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是会计存在的价值所在,从而使真实性作为会计的一个信条,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在此以后,仍然有许多会计学者致力于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研究。这其中,进行比较全面研究的是阿姆德(1992)的研究。他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五个条例:公允、道德责任、诚实、社会责任和真实。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及时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很必要的。不仅企业本身需要,市场一特别是投资群体更是依赖于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及披露的信息必须可靠,并能保证公司及其他的信息使用者相信会计人员是以很高的道德标准执业的。”这些学术研究对西方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制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一些公认的条目也为我国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从成文的规范和条例来看,国外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很丰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是1977年成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协调会计师行业的团体。在理事会下设职业道德委员会,专门负责对职业道德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其于1980年7月公布的《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中规定了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原则: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以及道德自律。

第6篇

关键词:会计理论 职业道德 综述

一、引言

伦理方法的基本核心是由诸如公允、公正、公平和真实之类的概念组成,这也是D.R.scott在建立会计理论时所采用的主要标准(钱逢胜,2004)可以看出会计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折射出公允公平的思想,如公众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经营业绩。同时也说明了运用伦理方法构建会计理论是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对伦理学在会计领域的运用即会计伦理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大致描述,提出并分析了国内这一领域尚未研究的主要问题。会计伦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罗国杰(1986)认为以道德作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根据道德现象的构成,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部分是关于道德的基本理论,一部分是关于道德的规范体系,一部分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这为会计伦理理论的研究范围提供了依据。笔者认为,以罗国杰(1986)的观点为依据,会计伦理理论可以会计伦理基本理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设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为研究对象。从已有文献来看,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基本理论类(含审计类、会计行为类)、法规类、会计教育类。法规类文献涉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法规,主要有:法规内容完善及执行的有效性方面、法规结构的重新构建、会计学术领域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等。会计教育文献主要涉及到会计伦理教学的目标、会计伦理课程由谁讲授及讲授资格的认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设计该类课程、如何测量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以及会计伦理课程的教学效果等。国外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至60年代――职业道德教育研究阶段,70至80年代――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并重阶段,这个阶段对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兴起,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继续发展,90年代至今――基本理论与职业道德教育并重阶段。这个阶段职业道德教育仍然是研究的主流,并且开始出现审计师职业道德研究等新兴热点。

二、国外职业道德规范文献

(一)职业道德规范结构设计 对于如何设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Higgins and Olson(1972)和Shaub(1988)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设想,笔者认为前者具有微观具体的特征,而后者侧重于理论分析,更加抽象。HigginsandOlson(1972)认为新职业道德规范应由三个层次构成:一般原则、行为规则以及行为规则解释。一般原则部分是以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行为规则所遵循的理念以及采用这些理念的原因,行为规则部分是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应该遵守的规则,行为规则解释部分主要用于解释如何运用行为规则。在行为规则部分明确提出注册会计师应遵守的规则包括:独立性、公平客观、职业胜任能力、或有收费、不相容的职业、广告、竞争竞价等。Shaub(1988)主要研究了如何构建有效的法规、如何检查法规的执行情况两个问题。认为法规运行是否有效必须满足六条标准:保护公众利益、能够识别注册会计师是否参与财务报告的编制、有助于确保法规高质量运行、提供服务时该法规能保证该服务的客观公正性、对于恰当的行为能够提供指导。而对于如何检查法规的执行情况也提供了建议:建立质量审核制度,并参与质量审核制度或同业互查制度;对于注册会计师同时在公司兼职的情形,可要求其审计一个或更多项目;建立有效的诉讼应对程序,确保法规运行有效性。

(二)职业道德法规内容的完善 1931年,Myer;(EAceounting ReviewS2发表的文章Teaching the Accountant the History and Ethics of His Profession提出会计行业比其他行业更需要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师应当正确处理与客户、同行和社会公众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直到1971年才有进一步的拓展。Loeb(1971)以非职业会计师行业是否应该制定职业道德规范为主题对197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的470名注册会计师(其中公共会计师与非职业会计师人数各占235名)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赞成制定非职业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公共会计师与非职业会计师人数分别占67%、58%。针对这一研究结果,Loeb明确提出了非职业会计师对雇主、同行及社会公众的责任,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地是,(表1)中最后一列,前五项是从技术标准方面提出对社会公众的责任,第六至九项是其他方面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在1972年,Loeb再次使用问卷调查法进一步研究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执行的有效性。通过调查1905至1969年注册会计师违规行为的案件数量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例如注册会计师侵犯同行利益较多,侵犯客户或社会公众利益较少,而且在执业早期,注册会计师更易侵犯同行利益;如果注册会计师侵犯了客户或社会公众利益,通常会受到最严厉的制裁;侵犯社会公众利益的通常是有丰富执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受处罚的严重程度通常与以前期间受罚次数无关,但因同一行为连续受到处罚,处罚更严重。Herron and Gilbertson(2004)从道德发展角度检验了影响法规有效性的潜在因素。Fulmerand Cargile(1987)也运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一项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非会计专业学生相比,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后更多考虑道德因素。他们还认为这种差异仅表现在思想认识上,实际行动是否也存在差异并不确定。Gaumnitz and Lore(2004)认为法规的有效性取决于能否影响决策,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形与法规中设定的情形是否一致。

(三)学术类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立 Loeb(1990,1994)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研究了如何建立学术类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Loeb(1990)认为该类规范应该具备五个功能:制定出会计学教授遇到道德困境时能提供指导的准则;制定出会计学教授应当满足的道德准则;制定出用于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道德准则;制定出能提升会计学术水平的道德准则;制定出用于解决会计学者之间或会计学者与其他个人之间分歧的道德准则。该系列规范应由美国会计学会来实施。Loeb(1994)进一步明确了对于会计学教师来说四类行为是不道德行为:非故意地侵犯其他人的版权;以使用某一种教材为由要求某种形式的回报,不注意该行为的影响;会计学教师不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沟通;会计学教师未经论文演讲人许可,擅自使用演讲论文中的观点。

三、国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文献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 Myer(1931)较早提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在会计教学中被忽视,Peloubet则在1934年明确列举

出12种不道德的职业行为,如美国会计师协会规定任何会员不得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公共会计师业务活动,不得以此获得利益。Callahan(1980)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有:将会计教育与道德问题相结合、识别会计领域里有道德影响的问题、培养道德责任感、培养处理道德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会计领域的不确定问题、根据道德行为的变化划分各个阶段、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与历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与一般伦理理论的关系。他还认为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其他目标是协助学生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历史和重要性。

(二)职业道德教学的主体 Gfimstad(1964)就对会计专业老师能否从事职业道德教育表示质疑,而Bean and Bemardi(2005)、Blanthorne et al.(2007)则认为会计专业老师最适合从事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正好回答了Gfimstad提出的问题。May(1980)认为从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老师要么有哲学教育背景而且有该领域的教学经验,要么从事教学的领域很适合从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Watkins and Iyer(2006)认为职业会计师应参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他们认为职业会计师参与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资源,这对学生是非常有价值的。VanZante and Keteham(2005)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应由有资质的机构承担。还有学者提出了团队教学法(teamteaching),即由有会计和伦理教育背景的不同老师分别进行教学。对于这种教学法,May(1980)和Callahan(1980)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法成本昂贵,教学效果取决于团队中老师的协作能力,因此很难在传统的大学中广泛实施。与前者的观点相反,Powers and Vogel(1980)认为团队教学法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早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三)职业道德课程的内容设计 Loeb and Bedingfield(1972)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表明职业道德课程应在审计及税法中开设,并且不超过三个学时Kunitake et al.(1986)。Annstrong(1993)认为职业道德教学包括道德哲学、职业道德研究生课程和高级职业道德课程。Bean and Bemardi(2005)认为在开设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课程之前应该先进行伦理初级理论学习,包括哲学和道德推理。该文巾NASBA具体提出了职业道德课程应该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与高级财务会计之后分别讲授。VanZante and Ketcham(2005)认为职业道德课程内容应包括道德推理、诚信、客观、独立及其他核心价值观。

(四)职业道德教学方法 Loeb and Bedingfield(1972)认为职业道德教学可以通过讲座或案例教学方式进行,学生还需要额外阅读与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Haywood,McMullen and Wygal(2004)建议使用宾果游戏的方法进行职业道德教学。在教学前期阶段先向学生讲授不同国家的会计职业组织和职业道德规范,然后安排与所讲授知识相关的小组讨论,并在讨论后发放一份关于职业道德规范重点学习项目的表格,根据表格内容自主学习一至两天后,开始宾果游戏。如果只进行一次游戏,通常只设计五至七个道德情形,大约花费30至45分钟。实验结果表明,每场游戏只进行一次或将游戏在连续的几个学期中开展效果较好。Blanthome et al.(2007)认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应用教育优于理论教育,建议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Ponemon and Glazer(1990)采用DIT测试(Defining Issues Test)的结果表明会计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低年级,因此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了提高。Mintz(1995)认为通过学习道德理论,会计师可以抵抗诱惑,从而提高道德水平。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Fieming,1996),并且审计专业学生面临直接利益冲突时并没有选择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Nouri and Shiarappa,1996)。Weber(1990)、Loeb(1991)认为会计学老师应该对一些问题达成共识,例如职业道德教育所达到的水平、使用哪些工具评估职业道德教育达到的效果等。如何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Geary and Sims(1994)认为对职业道德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的人员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为实施效果的充分评价提供保证,如(表2)所示。

(六)会计师职业道德能力提高的优化路径 针对会计师出现道德困境时如何做出最佳选择,Davis(1999)设计出了决策框架,分六步:审查客观事实、详细阐明存在的问题、识别与道德相关的因素、设计多个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测试、选择最佳的方案,其中第五步涉及的测试方法有法规熟悉程度测试(即测试学生是否认为该行为违反职业道德)、信息公开程度测试(即是否希望所做的选择在媒体上公开)、辩护测试(即能否为自己的选择与父母或同事进行辩护)等。如何提高学生道德推理能力,GaaandThrone(2004)认为经过职业道德准则的课堂精细训练后,学习明茨的道德决策模型,然后讨论会计职业道德的视频资料,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相关的职业道德案例,最后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困境的测试,这些训练结束后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

四、国外会计伦理基本理论文献

(一)审计师职业道德文献 对于审计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大多是实证文献,这些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数学建模方面有很大突破。Bean and Bemardi(2007)认为审计失败与审计环境中的道德因素有关。Kunitake et al.(1986)提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州会计师协会应重视审计师的职业行为,并建议进行自我管制。Herron and Gilbertson(2004)认为在客户承接环节,审计师可能考虑独立性是否受到损害,并且拒绝有疑虑的审计业务,在该环节,职业道德规范对审计师的独立判断产生影响。Shanb,Firm and Munter(1993)运用路径分析方法对“国际六大”的207名审计师的研究表明审计师的道德倾向不仅影响道德敏感性,还对职业责任产生影响。与非相对主义审计师相比,相对主义审计师在审计中更少意识到道德问题,更少对公司或行业承担责任。Cohen,Pant and Sharp(1996)将因子分析法运用于Rest的道德决策模型,测量加拿大职业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意识。Firth(1980)以29家会计师事务所和与之有客户关系的29家英国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审计师的独立性是否会损害客户关系,并且独立性是否对投资与贷款决策产生影响,研究结论支持了假设。他们还发现公共会计师对有关审计师独立性的职业道德法规基本认同,而财务报表使用者则持怀疑态度。Kite,Louwers and Radtke(1996)对环境审计师的实证研究表明,具有高道德推理水平的审计师会自愿选择做环境审计项目,而较低

道德推理水平的审计师会由公司分派环境审计项目被动进行环境审计。研究还表明,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审计师,环境审计师有较高的DIT分。与被动从事环境审计的审计师相比,他们会主动选择环境审计项目。Tsui(1996)将多元道德变量引入Rest的道德决策模型,结果表明使用多元道德变量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审计师道德推理实证文献一致。还发现评价一种行为是否道德的隐含标准和影响因素。Lampe andFinn(1992)以三阶段认知发展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审计师道德决策五因素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审计师如何做出道德决策以及怎样做出道德决策,并且提供了影响审计师道德决策的非道德因素的计量方法。

(二)会计行为文献 Loeb(1971)对美国威斯康星州114个会计师事务所(含公共会计师)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在会计职业团体中存在,违规行为与审计师进行审计的客户规模相关,审计师的实际行动与他的态度并不一致,在大型事务所工作的公共会计师对不道德行为要承担更多责任。Loeb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涉及27种情形,包括实践中已出现的情形;审计师很可能违反的情形;审计、税收、管理服务领域审计师遇到的问题;对客户、同行和社会公众的责任。发放调查表后,再向被调查者电话询问问题,见(表3)。Flory et al.(1992)对500名随机选择的管理会计师进行问卷调查,并从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角度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道德公平变量、相对主义和契约主义三个变量对道德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三个变量也是行为动机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Leming(1996)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能力水平达不到社会平均水平的原因是很少有会计师拿到会计学学位证书,会计专业学生没有扎实掌握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或者是会计职业组织提供的职业教育不够。会计师职业行为的全球趋同是当今的主流趋势,Farrell and Cobbin(2001)研究了不同的国家对国际职业道德准则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8%的会计职业组织全部采用国际职业道德准则框架,36%部分采用。19%的组织发现国际职业道德准则中至少有一章的内容与所有国家环境相冲突,10%的组织发现文化差异会对国际准则的采用有重大不利影响。

五、国内会计伦理文献

(一)基本理论研究文献 对于会计伦理相关概念的研究,文献中先后出现了会计伦理、会计道德、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等词。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会计业务或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由会计职业的具体义务和利益、具体活动内容、方式等决定的,以其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引导、制约会计行为,维系和协调会计执业人员与社会、不同利益团体以及会计执业人员之间的关系,使这种关系符合社会价值体系与利益(汤谷良等,1996;于增彪,1996;叶少霞,2003)。会计道德是会计人依照一定的会计道德规范对会计活动进行调节以达到较好会计活动效果的总称(劳秦汉,2003)。会计道德是会计领域中会计活动引起的道德现象,以及由此归纳出来的道德理论的总称(叶陈刚,2005)。会计伦理是经济社会内在约束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会计职业伦理和经济组织有会计交易处理与会计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吴中春,2008)。这些基本概念之间存在着联系,会计伦理的外在表现就是会计道德(吴中春,2008),而会计道德的内容不等于会计职业道德(劳秦汉,2003)。胡志勇(2006)用传统哲学方法解释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得出的结论与会计学界的看法一致,建议应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自律互查制度、建立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等。雒京华(2006)从经济学的收益与成本角度分析会计道德,认为会计人员会计道德的物质利益、非物质利益、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吴中春(2008)从社会制度、组织社会学角度对会计伦理失范进行分析,认为社会制度不完善及社会控制不力是会计伦理失范的外部原因,而组织控制制度不力是会计伦理失范的内部原因。

(二)职业道德教育文献 张兆国、叶陈刚(1997)认为会计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的过程。潘序伦先生把会计职业道德归纳为公正、诚信、廉洁、勤奋(郭松林,2000)。吴晓根(2003)认为会计道德在校教育的目标是一个三层次的目标体系,第一层次是加强诚信和社会公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第二层次是加强会计职能和法律法规教育,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第三层次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具体内容安排见(表4)所示。于增彪(1996)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在《会计原理》或《初级会计学》中增加职业道德的内容,使学生一开始学习就接触职业道德。二是扩充《审计学》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并与法律责任、审计准则的内容相互参照着编排。梁水源(2006)建议用职业伦理学与经济伦理学替代现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编写会计职业道德教材,按顺序开课:先开伦理学,然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与会计专业课同步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以及考核评比等方法来进行(蒙丽珍、周英虎,2004)。周蕾(2006)对Kohlbergi德发展模型的三个阶段六个层次的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量化评价。王晓翔(2007)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可从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内部评价运用了层次分析法量化每个指标进行评价。李鑫(2007)建议用会计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标准和采取百分制评价方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打分评级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三)职业道德机制建设文献 汤谷良、安娜・里奇(1996)在分析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和财务经理协会的职业道德守则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借鉴国外的经验,还应该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思想营养,充实我国职业道德的内涵。《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课题组(2001)在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自律及自律机制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提出了建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制定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等建议。冯卫东、郑海英(2003)提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机制应包括: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建立会计行业自律与惩戒机制;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奖惩机制;构建财政部门推动、社会各界配合的监督机制。冯卫东(2009)论述了构建会计诚信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会计诚信体系的内容、提出了会计诚信实施机制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在构建会计诚信体系过程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其全过程,同时也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善于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引导会计人员行为,培育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客观公正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7篇

论文摘要:在幼儿教师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规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瓶颈。从我国幼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性地提出八条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法守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尊重幼儿,热爱幼儿;严谨治学,锐意创新;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尊重家长,热情服务;拒腐防变,廉洁从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全部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当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对幼儿教育给与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广大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成为一个社会共同瞩目的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是评价教师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在幼儿教师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规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统一师德规范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

突出问题目前,国家制定并颁布了统一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尚未制定出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做出了本地区、本部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极不统一,其内容也不尽科学,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识片面,许多与幼儿教师职业紧密相联的道德要求没有被反映出来;②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位不准,规定中的一些内容反映的是幼儿教师岗位职责或社会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并非职业道德;③主题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内容分类不尽科学,甚至存在逻辑错误;④部分内容陈旧过时;⑤表述形式不规范、不简洁,因而不便记忆、不够实用。

当前,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统一师德规范缺位是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瓶颈

(一)统一师德规范缺位导致幼儿教师职业活动无所遵循

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职业活动无所遵循,这必然给幼儿教师道德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极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乘虚而人,在幼儿教师中压制创新精神,助长不良学风,异化师幼关系,影响团结协作;第二,功利思想和拜金主义大肆蔓延,在幼儿教师中涣散敬业精神,导致腐败现象,败坏师表形象,滋生自由主义;第三,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大行其道,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致使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无所适从,导致幼儿教师道德建设误人歧途。

(二)统一师德规范缺位导致幼儿教师道德评价标准不一

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意味着幼儿教师道德评价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由于善恶标准混乱,评价结论不一,使作为评价对象的幼儿教师常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导致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许多困惑和矛盾。诸如:幼儿教育应该以知识传授为主还是以素质培育为主?幼儿教师应该主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还是保育者的角色?教育行政部门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评价应依据什么标准?幼儿家长对教师的各种赞扬或指责是否公道合理?教育单位对教师的评价与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经常发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二者孰对孰错?......这一系列的困惑和矛盾都函待解决。

因此,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成为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步人规范化道路的瓶颈。

三、制定统一师德规范是加强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关键

针对目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缺位,幼儿教师道德评价标准不一的状况,笔者从我国目前幼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广泛考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参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多家单位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尝试性地提出如下八条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供协策部门参考。

(一)学法守法,依法执教

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是指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其基本要求是:自觉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爱岗敬业,保教并重

爱岗敬业、保教并重是指幼儿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幼教事业中。爱岗敬业、保教并重是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其基本要求是:对教育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教育,热爱岗位;尽职尽责,保教并重;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传播有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思想;牢固树立保教并重的教育理念,努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三)尊重幼儿,热爱幼儿

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处处尊重幼儿,关心幼儿,爱护幼儿。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情感的集中体现。其基本要求是:全面了解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对幼儿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对幼儿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幼儿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保护幼儿合法权益,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锐意创新

严谨治学、锐意创新是指幼儿教师在研究学问、钻研业务、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严肃谨慎,一丝不苟;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勇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经验,做到推陈出新。严谨治学、锐意创渐反映了幼儿教师探求科学真理的端正态度。其基本要求是:学习知识自觉主动,孜孜不倦;教学工作亚格认真,一丝不苟;钻研业务刻苦勤奋,持之以恒; 对待问题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教育规律,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五)团结协作,取长补短

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是指幼儿教师要正确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是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其基本要求是:谦虚谨慎,尊重同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幼儿中的威信,维护集体荣誉,共创和谐园风。

(六)尊重家长,热情服务

尊重家长、热情服务是指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家长,热情为家长服务,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尊重家长、热情服务是做好幼教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要求是:尊重幼儿家长,对所有家长一视同仁,不训斥、指责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强化服务意识,时时处处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七)拒腐防变,廉洁从教

拒腐防变、廉洁从教是指幼儿教师要正确处理事业与利益的关系,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无私。拒腐防变、廉洁从教是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教师的职业理想对教师提出的特殊要求。其基本要求是:培养高尚人格,坚守高尚情操,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牟取私利,为幼儿做出表率,达到身教与言教的统一。

(八)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第8篇

我国普通高校在职培训教育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内容并不是全新的,共性的内容还需要得到贯彻和深化,但由于在职培训教育特殊的要求,新的内容需要突出和强调。根据国内外伦理和教育学者关于道德构成的研究成果,除了把道德划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这三种经典的构成外,还比较科学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把道德区分为理想、原则和规则三个层次。

1.1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建设

道德理想是指具有激励功能的最高道德境界。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是对教师专业行为的最高要求,体现了一种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目的是给教师队伍的整体树立一个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一点,无论学历教育还是在职培训教育都是相通的。它的内容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力争专业卓越、保持最高水准的伦理品行和道德表率等。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对于教师主要发挥的是引导和激励功能,确保教师职业道德的个体发展和整体建设有一个足够高的上限,拉动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达到“乐业”的最高理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的建设,就是要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充分体现上述道德要求对教师的引导,通过特定的手段和途径,激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努力追求最高的道德境界,践行最完美的道德行为。必须承认,不能期望所有教师都能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不能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成为道德的化身,但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崇高特质决定了这样的目标必须得到确立并强化,这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具体到我国普通高校在职培训教育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建设,应当强化前面提到的具体的责任感,使教师形成明确的责任意识,把自己的每一个教学行为与学生将来可能的岗位任职行为紧密联系起来,促使教师尽量做到站在教学以外看教学,把自己的教学工作视为整个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单元,从而提升对自身工作重要性和工作成果成就感的认识。

1.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建设

道德原则是指具有指导功能的道德指令。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对教师专业行为的中级要求,体现了所有教师能够达到而且应该达到的道德准绳。比“乐业”稍低,它要求教师做到“敬业”,即对教育工作有忠诚的义务,要按照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标准,尽可能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对教育事业和自身专业发展有一颗敬畏之心。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对教师道德行为主要起一种指导作用,在满足原则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情况变通处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建设方面,我国普通高校在职培训教育有大量工作可做。前述对在职培训教育学生特点的敏感性、对学生沟通的亲和力、增强实践教学能力的行动力,都可以纳入职业道德原则的范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在职培训教育教师,应该做到深刻把握不同学生的特点,实现与学生的顺畅交流,不仅理论上而且实践上有效引导学生达到岗位任职要求。同时,这些要求也都是通过院校适当措施和教师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至于如何达到这些要求,教师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路径。原来的学历教育教师要成为在职培训教育教师,就必须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教育转型,其内涵不仅是业务上的,也是职业道德的转变和深化。

1.3教师职业道德规则建设

道德规则是指具有约束功能的具体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则是对教师专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或最低要求,是教师必须做到的起码要求,也可称为职业道德底线。它低于“乐业”和“敬业”,要求教师做到“尽职”。要求低不等于重要性低,作为一种“底线”,具有强制性,一旦突破,职业道德就不复存在,职业资格就名存实亡。因此,教师职业道德规则对教师的专业行为主要发挥一种约束功能,要规定得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不能随意变通。在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中,职业道德规则往往是最为核心、占据比重最大的部分。一般来讲,职业道德规则以否定的形式表述,教师职业道德规则的核心就是不能出现与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相悖的行为,包括不得无准备上课、不准旷课、不得随意调课和对工作敷衍塞责、不在教学过程中有不负责任的言行、不歪曲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得贬低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不在学术活动中弄虚作假、不恶意干涉同事的专业行为、不准衣冠不整行为粗俗等。我国普通高校在职培训教育的教师,出于在职培训教育的特点,其职业道德规则还应包括不利用学生任职背景谋求个人利益、不通过非难式渠道向学生所在单位透露学生学业表现、不压制学生对个人掌握的实践知识的表达、不通过泛泛而论应付学生对具体知识的需求等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则建设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应当得到充分重视。我国文化中有道德理想主义的传统,比较忽略规则层次,甚至出现过“理想泛滥,规则贫乏”的局面,现在已有转变,但仍有欠缺,普通高校在职培训教育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注意平衡处理理想、原则和规则三层面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激励、指导和约束功能,利用转型契机,进一步突出规则和原则层面的建设,打牢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底层根基,为推动职业道德教风的不断上升提供坚实基础。

2在职培训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第9篇

一、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含义

在当今,社会的高度分工,对职业道德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职业特点不同,各个行业对社会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不同。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事业这一特定的业务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是职业道德在图书馆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原则是: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其职业道德修养是关系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使图书馆工作落到实处。

二、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1.社会职业的责任。《准则》第一条就是“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实际上这一条要求图书馆从业人员应接受对社会的职业责任,要求图书馆员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那么责任是什么?那就是以满足读者文献的信息资源需求为中心。

2.调节履行职责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准则》第3-4强调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即 “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准则》8-9强调的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即“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准则》第10条强调共建文明社会,即“拓展社会协作。共建文明社会”。

3.图书馆专业素养。这方面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有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基本技能,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只有一腔热情,人们很难相信你会很好地履行社会的职责。《准则》第7条“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要求图书馆员必须保持知识技能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并不断学习探索,提高业务素养和自身的业务水平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三、职业道德内容核心的影响

1.读者第一。图书馆是文化公益事业,基本职能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传递科技信息、促进民族科学文化的发展。这一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图书馆工作的宗旨,即全方位地为各层次读者提供服务。所以,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必须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不仅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其归宿。读者是图书馆直接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的任务之一是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馆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都体现在对读者的认识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责任。“读者第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图书馆行业的体现。一切从读者的利益出发的观念和行为准则,是衡量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读者第一”不仅体现在各种完善的制度和完备的服务设施上,更体现在为读者着想的方方面面,图书馆制度再完善周到,也不可能包括业务中的所有问题,这就需要培养一种精神,一种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因此,这就要求图书馆员都时刻以“读者第一”的思想始终牢记心里,也是衡量图书馆员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2.勤奋好学。勤奋好学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图书馆行业的竞争力,并且要有终身学习意识,要经常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有了能力才能为读者做好高质量的服务。

3.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在与人交往态度上的诚恳和气、言语上的谈吐文明,行为上的举止谦恭的表现。它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在读者服务中,与读者发生摩擦在图书馆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怎样处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一直是图书馆界比较棘手的问题,而人际交往中历来是有明礼、忍让、诚信等方面的道德伦理,在举止中不做对不起他人的事;在表情上不表露对不起他人的神色;在言语中不说对不起他人的话。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以礼相让,热情文明、真心实意地搞好读者服务工作。

四、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管理,制定和完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使图书馆服务做到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一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二要制定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紧贴图书馆职业特点和实际,简明扼要,便于记忆,易于操作。三要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激励广大馆员在本职岗位上讲职业道德,尽职业责任,精职业技能,守职业纪律。

2.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抓住为读者服务这个关键环节。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满足读者的要求是图书馆员的职责所在,图书馆员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如果每个图书馆员都能做到热爱本职工作,对读者热情周到、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那么图书馆就会创造出一流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益。